校园舞蹈的创作

2024-06-20

校园舞蹈的创作(精选十篇)

校园舞蹈的创作 篇1

要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大学校园文化的特点和舞蹈创作的关系。我认为对新时期高校舞蹈创作进行研究, 需要在对创作者与特定的校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 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对舞蹈创作取向、创作个性、创作思想等的作用与影响这几个层面进行分析。另, 对新世纪校园舞蹈作品进行批判性研究, 还需要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对舞蹈内容、形式等的影响, 以及在这些影响下的内容与形式的变化、特点。究其以上两点, 综合上海、江苏两地高校艺术展演舞蹈节的观摩, 艺术展演舞蹈节上大学学子的丰富的想象力, 对社会生活深刻的见地引起了我的思考, 在北京召开的高校舞蹈美育经验交流会上, 我看见各高校如北京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人民大学不但组建了校园舞蹈团, 还专门吸收专业教师指导训练这一队伍, 使它日益走上正规。人民大学舞蹈团甚至专门开设校园舞蹈创作课, 用现代舞蹈的方式诠释校园文化。笔者认为高校的舞蹈艺术创作在校园文化熏陶下, 应体现以下鲜明特点。

一、眼光独特, 思想解放又紧贴近社会发展

当代的大学生有着对世界敏锐的目光, 有着独立的思想, 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艺术品味和审美倾向。以他们的视角观察生活, 用大学生的思维反映生活:大学生作为成年人, 他们需要亲情, 重视友情, 还渴望爱情, 情感范围的扩大使我们有相比中小学生更多的情感题材;他们思想成熟, 对社会有思考有判断能力, 他们的作品可以直接反映社会生活和面貌, 作品可以反映学子们自身的内心世界, 可以无情的鞭鞑社会的丑恶面, 也可以含蓄幽默的劝解人们的不良习惯。他们即将从校园步入社会, 内心充满对前途的渴望与困惑。一方面我们创作一个对大学生们来说新颖的, 亲切的作品, 必然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使之起到既能抒发情怀、陶冶情操又宣传教化、团结鼓劲的作用。这使他们创作的作品处处体现大学生对自我的一种认识, 对美的追求, 而富有时代气息的特征。这些特点是通过对题材创造性的选择, 对主题形象的塑造体现出来。从另一方面来说, 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方面的诉求必然促使我们探索新的与之相对应的表达方式。这是否又会推动舞蹈艺术的发展呢?这是否又会加深我们或者说广大群众对舞蹈的认识呢?这的确是令人兴奋和值得去探索的。

学生在创作作品时, 一定会加上自己的审美情感, 自己的思想为基础进行形象塑造的。正是这种亲身体验、内心抒发的创作, 激发了高校师生这个群体强烈的文化认同, 这样的作品所展现出的寓意, 往往比简单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创作者需把握住当前社会的热点, 弘扬正气, 给人们以鼓舞。上海师范大学曾创作一个《游戏人生》的作品, 其形式与内容都很受大学生的欢迎。为什么呢?因为它反映了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内容, 一个真实的大学生的生活现象, 并且用观代舞的方式委婉的告诫年轻人不要把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沉浸虚无的网络游戏世界里, 这样最终会毁了自己。获得普遍的好评这些作品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 理解生活的结果。用心灵感受生活的结果。这样的创作作品就能获得大家的认同。

大学生是个思维活跃, 极富有创造力的群体,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鼓励他们的创新精神, 提倡他们以积极的, 健康的价值观面对生活。并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和创作, 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综合知识结构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这不正是美育的目的所在吗?

二、时代特征鲜明, 表现方式的多样, 张扬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

这个社会高速发展, 信息资源高度共享的电子时代。各民族, 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多元的文化也让社会益加丰富多彩。大学生们又是这一时代潮流里敏锐的观察者和反应者, 他们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动, 紧跟着时代潮流。他们愿意尝试新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展示自我。纵观大学生舞蹈艺术的特点, 是积极的、活泼向上且多元文化并存的, 校园舞蹈应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情感丰富。正满足年青的学子的情感抒发需要。在当代的大学校园里, 民间舞、当代舞、现代舞, 甚至街舞和最新流行的爱尔兰踢踏舞, 那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肢体语言表达方式更让学子们痴迷不已所以。他们通过对舞蹈的学习和表演, 既愉悦了自己和他人, 也增进了对世界各民族舞蹈文化的了解, 这种方式也为广大学生观众所喜闻乐见。在校园舞蹈的创作, 从表现形式上看, 它可以是民族舞, 也可以是现代舞, 甚或是芭蕾。它的作品中可以即有现代的舞蹈语汇, 也可有各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原生态影子, 更可揉进国外流行文化的元素, 尽显丰富多彩。由于没有陈规俗套的限制, 这群最富于创造性的学生群体, 他们创作表演的艺术作品, 反而最有可能会突破旧的规范、程式, 展现新的思维、新的意象, 闪现创造的火花, 给已有的艺术形式增添新的色彩。

如2011年第三届江苏省艺术展演上南京审计学院的舞蹈《追梦的女孩》, 就是以现代舞的语汇, 从大学生的视角, 表现女孩对舞蹈艺术的热爱和对舞蹈梦想孜孜不倦的追求。强烈的情感表达, 引发观众席上众多大学生舞蹈学习、爱好者的共鸣。这也是本次比赛的亮点——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从各个角度来阐述大学生们的精神世界。在第三届艺术展演上, 江南那大学的《舞出青春》正是用一群年青人用热血沸腾, 充满激情的舞蹈语言, 一遍一遍的撞击观众心中的思绪。

三、传承传统文化精髓, 突出地域文化特征

传统的文化对于我们中华民族来说, 是具有崇高的精神实质和信仰特色, 它不仅孕育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气质和风采, 还是我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之林的根基所在。在高校校园里开展传统文化沿袭和传承研究, 唤醒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了解, 也是大学生美育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高校校园舞蹈创作也应该紧紧把握住这一时代命题, 在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相结合的过程中, 发挥其引导作用。在江苏省第三届艺术展演上, 南京师范大学的作品《意江南》, 就是一部通过女子群舞, 展示江南女子的柔曼, 与小桥、流水, 人家合二为一的美妙意境的画卷。当14位少女从画卷中窈窕而出时, 观众在霎那间理解了江南文化那一抹温柔的独特魅力。苏州科技学院的舞蹈作品《七里山塘·上元夜》, 则是用诗意的手法描绘了元宵佳节时, 苏州山塘街上放荷灯的传统习俗, 重构了江南美的特性中另一幅俏丽、灵动的美妙瞬间。苏州大学的《昆舞吟兰》, 则以传统戏曲昆曲的身段韵律为动作元素, 把昆舞这一特别的舞蹈形式展现出来。阐释了传统戏剧文化中内在美的精髓。带给高校学子视觉的享受和文化的美丽。

这些作品均取材于江苏这个极富人文魅力的地域文化中, 对于江南文化特点, 大学生有着自己的解读,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 亲身的体验, 巧妙的构思, 阐释着江南那独特的文化精髓。尽管在形式上、结构上尚有不足之处, 然而那份创新的精神和对传统的、民族的文化的浸润和追求, 确实是应该大力弘扬的。

第一, 要加强舞蹈普及工作在大学校园的展开与深入, 不仅要建立舞团, 还要以舞蹈团为基础, 推动和促进全校的舞蹈运动发展, 当然形式可以多样化;校园舞蹈基本上应该以校园生活题材为主导, 广大学生是校园舞蹈创作和表演的主体。学生在创作实践中, 学习到舞蹈动作、体验到舞蹈基本规律、认识到舞蹈美学特点、同时在作品中反映他们自己在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舞蹈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 精练的舞蹈语汇, 丰富的舞蹈构图来塑造形象和传情达意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作过程。尤其是其广泛参与的这一特点, 让学生亲身参于到这个过程中去, 从把握动态动律, 组织舞蹈语言, 创造美的构图中获得对美的情感体验, 在动态性和空间性的创造中认识美, 理解美, 这比单一地欣赏更为有效。

第二, 大学生舞蹈的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 立足于校园, 面对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 共同参与创作。校园舞蹈的创作是校园文化保持与社会同步, 反映时代风尚以及与广大师生精神需求相一致和更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它的创作不应拘泥于形式的限制、不受于环境的束缚。这样的作品既不超越校园的生活现实, 又不脱离社会孤芳自赏。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 深入的普及工作能为大学校园舞蹈创作提供基础与有利条件。而丰富的校园文艺创作必然也会推动舞蹈普及工作的深入发展。

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 篇2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缔造勾当,因为每个舞蹈家有着分歧的糊口履历、分歧的文化素养、分歧的情趣快乐喜爱、分歧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分歧的舞蹈教育等等,是以就会对所要默示的。

舞蹈创作是一种舞蹈的审美缔造勾当,因为每个舞蹈家有着分歧的糊口履历、分歧的文化素养、分歧的情趣快乐喜爱、分歧的性格特征以及所受的分歧的舞蹈教育等等,是以就会对所要默示的糊口内容有分歧的理解和感应感染,使用分歧的默示体例和默示手段,缔造出分歧的舞蹈形象。所以,舞蹈创作并没有固定不变的体例和名目,可以说舞蹈创作对舞蹈家有着很是宽敞宽年夜旷达的空间,任其自由遨游。可是,舞蹈创作既然是一种审美的缔造勾当,它又必需遵循舞蹈艺术.成长的纪律,才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产物获得艺术生命力,使它成为在社会中阐扬必然影响和效益、给不美观众以审美传染的精神存在物。否则,就不成避免地陷于不能存活,或是短折的失踪败命运。我们研究舞蹈创作的审美规范,其目的就是使我们进行这种舞蹈审美缔造勾那时,要依据舞蹈创作的艺术纪律,把握斗劲科学的原则和体例,以更好地阐扬小我的怪异的缔造精神,能够顺遂地达到成功和胜利的彼岸。

舞蹈作品,一般都是由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亲密无间地交融在一路所组成的。所以,舞蹈创作的根基原则,就是遵循舞蹈艺术形式的规范,取得把握舞蹈艺术形式的能力,以默示给舞蹈家的心灵以震撼、给舞蹈家命运以影响的熔铸了舞蹈家激情和思惟的糊口内容。年夜舞蹈作品的内容来说,主若是默示人的激情、思惟、感受、潜意识以及环绕着这些所形成的情节、事务、矛盾、冲突等等;而年夜舞蹈作品的形式来说,主若是舞蹈的种类、体裁、样式、舞蹈说话以及各类舞蹈的艺术默示手段和默示手法的缔造和运用。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的内容和舞蹈的形式,年夜总体上看,都是来历于糊口―直接的糊口或借居的糊口,有人把糊口比作艺术创作的土壤,任何艺术创作只有深深扎根在糊口的土壤之中,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所以,让我们先年夜与舞蹈创作有最直接关系的问题的切磋起头。年夜糊口到舞蹈创作

在我国近40年舞蹈成长的历.史中,舞蹈和糊口的关系间题一向是舞蹈界所关注的,曾经进行过多次谈判的问题。年夜年夜都舞蹈家对“社会糊口是舞蹈创作的源泉”和舞蹈作者“液增强同人平易近群众的血肉联系”,观点似乎是斗劲一致的。在一个时代内,良多人都以极高的热情投入糊口的海洋,全力做到与人平易近同呼吸共命运。结不美观是一批年青的舞蹈家成长起来,他们创作出一多量优异的舞蹈作品,有的舞蹈作品在国内外还获得了各类奖励。可是,也有一些人,在深切糊口中思惟收成颇多,可是在舞蹈创作中却建树不多,于是有人自嘲地说:“我被糊口给淹死了!”也有人据此对搞舞蹈创作要“深切糊口”发生了思疑„„同样是投入火热的糊口,有的人在舞蹈创作上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而有的人则生效甚微。这种现象,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需要思虑和研究的问题。当然形成这样两种分歧结不美观的原因是复杂的,具有多种身分,每小我有分歧的具体情形,这牵扯到对糊口的熟悉、理解和归纳综合、提炼的能力,以及对舞蹈艺术形式的把握和默示手艺水平等等问题,所以,这分歧的原因只能按照自己的具体情形去查找去总结。不外,这个现象也说了然对于一个舞蹈家来说,有了糊口并不等于解决了舞蹈创作的一切问题。糊口只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是舞蹈创作的基本,有了源泉、有了基本,并不等于就有了舞蹈作品,正若有了土壤并不就等于能长出庄稼,就能结出不美观实一样。年夜糊口到舞蹈作品的形成和降生,还有一个很长的距离,还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舞蹈家的激情问题。糊口是一个浩瀚的海洋。糊口,既搜罗人们的物质糊口,又搜罗人们的精神糊口。社会更是万花筒般的丰硕多采。社会糊口中有各个阶级、各类职业、各类性格的千姿百态的人物,人们的所作所为,有善、恶,有美、丑„„糊口中,有的人和事,可能不会引起你的注重;而有的人和事,虽然在你面前一闪而过,却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所以,我们说只有那些在你的激情上弓!起共震的社会糊口现象,激起了你激情的浪花、引起了你激情共识的人和事,才可能是供给你进行舞蹈艺术创作的根基糊口素材。也就是社会糊口进入舞蹈家小我激情世界的那一部门,才可能是未来舞蹈作品的题材内容。例如,刘英在《海燕》 创作体味》中写道:“我年夜戎几十年中,曾多次深切祖国边海防工作和进修,在海南岛、年夜连港、湛江口工作之余,我老是久酒揭捉望站在礁石上值勤的水兵战士,蓝天白云之中,有几只斑斓的海燕飘动双翅,它们正忠厚地陪同我们的战士日日夜夜捍卫祖国的边陲。当我加入快艇出航,我们的舰艇劈浪飞驰,一群强壮的海燕拍击双翅,上上下下冲询翻卷的白浪,面临这悦耳的气象,我和战友们不约而同向着海上的绚丽气象欢呼。有几回我们远航在交邦的海湾上赶上了风暴。在暴风和海啸声中,茫茫的年夜海之夜,确实威严恐怖,然而在闪电中呼啸着穿浪迎战的却是一群小小的海燕,那闪电中的黑色勇士啊,给我留下了宽慰与力量,使我至今不能忘怀„„海燕这不屈的形象在我心中不时与站在礁石之上的水兵战士的身影同时呈现,多年来,我想把这个悦耳的形象展此刻舞台上,献给起飞的时代与人平易近,献给伟年夜的戎行。”刘英在深切糊口中,捍卫在祖国边防的水兵战士的形象,和在晴空中自由遨游、在暴风闪电中冲风穿浪立崖岸遨游的海燕的形象给了他强烈的糊口感应感染,引起了他情思的共震。在他的主体情思中,并进一步把海燕的个性特征与我水兵战士的精神风貌联系起来,年夜而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引起了创作的感动。只有这客不美观进入统一于主不美观的部门,或者说是主不美观拥抱(把握)客不美观的部门,才有可能成为舞蹈创作的根基材料,这时才能起头进入舞蹈创作。

按照舞蹈艺术的纪律特点,在无限宽敞宽年夜旷达浩瀚的糊口海洋中,以舞蹈的视角,以舞蹈思维来进行舞蹈默示题材的选择、加工和提炼,是舞蹈创作最关头的第一步行程。有了这个根底后,跟着便很自然地进入了舞蹈形象的艺术构想阶段。在这个阶段,编导者首先要睁开舞蹈艺术想象的舞蹈形象在自己的心里视象中遨游起来。顺遂的时辰,可能是心里视象所发生的第一个舞蹈形象就是作者所追求的;而有时作者却要在各类各样的舞蹈形象的方案中经由斗劲和对照才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这一阶段有时很短,有时则要履历很长的时刻。据说,福金的《天鹅之死》舞蹈形象的构想就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而胡嘉禄的《绳波》酝酿构想阶段就长达两年的时刻。

舞蹈创作的艺术构想阶段,是一个捕捉和追求编导者心中最理想的舞蹈形象所必需经由的过程,也是舞蹈编导睁开舞蹈艺术想象的同党进行缔造的很是艰辛的过程。巴图创作《鹰》的过程,很能声名这个问题。当他有了这个舞蹈创作感动往后,他“在睡前也好,梦中也好,醒来也好,总想编舞,连吃饭、洗脸、上街时也在构想”。当他选择以鹰的形象来作为蒙古族平易近族英雄的象征,默示蒙古族人平易近性格和审美理想往后,在艺术构想若何把它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若何使这个舞蹈形象具有更深刻的内在意蕴,作者经由了一再的思虑,不竭地改削的过程。起头他在设计鹰的舞蹈形象时,“紧紧抓住鹰的特点,凸起它不畏强暴的性格和锐利的眼睛、有.力的同党、钢铁般坚硬的利爪为首要语汇”,但因为舞蹈只是经由过程幽暌闺暴风雨的奋斗来浮现鹰的勇猛气概,他感应这样的艺术构想还凸起不了鹰的真正性格,而且与其他这类作品有类似化的短处,因而显得一般化、概念化。后来他在一本《蛇岛的奥秘》的书的封面上看到了一只强壮的雄鹰的利爪捕抓着一条毒蛇飞向空中。这个画面使他受到了新的启发,获得了新的创作灵感,他的艺术缔造想象也随即飞跃起来,捕捉和寻找到塑造鹰这个舞蹈形象的立意。于是他推翻了已有的艺术构想,把本滥暌鼓暌闺暴风雨奋斗的一般化的情节改为与毒蛇奋斗,以打破迷雾、战胜毒蛇、自由遨游在蓝天,塑造出具有个性特征的草原上的雄鹰的舞蹈形象。这种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所浮现出的善良战胜邪恶的寄意进一步深化了这个舞蹈的主题,使得鹰的舞蹈形象塑造得加倍光鲜凸起。

面临统一个题材,分歧的舞蹈编导可以有分歧的视点、分歧的默示角度、分歧的艺术构想,年夜而发生出各有自己怪异个性的完全分歧的舞蹈形象来。例如按照曹禺名著《雷雨》改编的舞剧,芭蕾舞剧《雷雨》和现代舞剧《繁漪》就各有特点。对照来看,《雷雨》斗劲忠厚于原著,对原著有着怪异的理解,年夜而作了新的艺术构想和新的艺术默示。《雷雨》中四凤是作者着意描绘的首要夸姣的人物形象,周萍是一个既应批判又使人同情的.人物形象他既是害人者,又是必然水平的受害者;而《繁漪》则首要塑造了一个受周家两代人欺侮和损害的-页景M是受封建势力迫害的妇女繁漪的形象。年夜舞剧的默示中,使不美观众可以看到:在蔡漪的眼中,周家父子(周朴园和周萍)是难兄难弟,都是实足的伪正人。周萍就是周朴园的影子,二十年前的周朴园就是此刻的周萍。这两个舞剧,以分歧的舞蹈形式、分歧的舞蹈默示手法,年夜分歧的角度,以分歧的视点对原著进行了改编和新的缔造,塑造了各不不异的舞蹈形象。这两部作品,可以说都是具有分歧特点的成功的作品。年夜忠厚于原著的.角度,有人斗劲喜欢芭蕾舞剧《雷雨》;而年夜更好地阐扬舞蹈艺术默示力的拿手,深切描绘人物的心里世界,塑造典型的舞蹈形象上、有人则更喜爱《繁漪》。

日本现代舞蹈家芙二三枝子向我们介绍她的代表作《桥》的构想缔造过程,对于我们在塑造舞蹈形象的艺术构想过程中若何更好地运用舞蹈形象思维,进行艺术的想象和缔造很有启发。她说:"1963年我创作过题为《桥》的作品,那是我第一次渡过关户年夜明日桥时,深受打动而创作的。这座桥架于日本本土和九州之间的海峡上,原本遥遥相隔的两地,经由过程一座桥毗连起来,并是以连地名也酿成了‘北九州市’,我的心为之一动,为年夜桥斑斓的线条倾倒了。那么,若何把这种感动的神色用舞蹈来表达呢?显然用‘桥头步来的汉子’,‘凭栏抒情’之类的题材,是不能充实默示这种神色的,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找来(建桥的)工作人员,在谈话中我知道了在桥梁培植中,有自重和负载两个量,自重就是桥的自身的重量,负载就是经由过程桥梁上的车马人等的重量,在计较这两个量和承受风雪及向两旁的拉力的基本上,方能建成一座桥。机关合理时,便呈现出斑斓的线条。作品《桥》就是经由过程自重、负载、拉力来默示的„„用二百张桥梁设计图贴在年夜画板上,作为布景。这个舞蹈由男女二十多个演员表演,他们身穿深蓝色紧身衣,头罩银色网罩,手戴银色手套„„’,年夜她的介绍中,使我们知道她的《桥》不是一个默示桥的建造过程的舞蹈,它没有劳动排场的模拟和再现,而是用抽象和象征的手法,以二十多名舞蹈演员所组成的舞蹈画面:队形和集体的造型默示各类力,如压力、拉力、承受力等的舞蹈形象来默示作者的艺术构想的。年夜这样的角度来塑造桥的舞蹈形象,就可以唤起不美观众宽敞宽年夜旷达的想象空间,给不美观众开创了一个很年夜的艺术再缔造的余地。可能会比用舞蹈直接再现桥的建造劳动过程自己,更富于艺术的悦耳魅力。

1983年朝鲜平壤万寿台艺术团访华时,表演的女子群舞《荡秋千的姑娘》对我们若何阐扬舞蹈艺术的默示能力,进行舞蹈艺术构想也很有启发。这样的舞蹈问题,按照一般常规,似乎舞蹈中必然要呈现姑呐缦闱荡秋千的形象,可是这个舞蹈却收支意料地没有这样的艺术默示。作者没有让姑呐缦闱去直接模拟再现荡秋千的动作,而是以朝鲜姑呐缦闱在不竭流动转变的舞蹈队形画面中若干好多为几人一组的横排的画面移动),在她们轻盈超脱的舞蹈动作姿态中给不美观众造成一种飘零的意境。它不是荡秋千糊口的真实的复写和再现,但它又经由过程演员们的舞蹈动作形象地默示出姑呐缦闱荡秋千时的激情和精神状况。这是一种不重形似而更重神似的,妙在像与不像之间的艺术构想。

论舞蹈的创作 篇3

关键词:分析;舞蹈创作;创作者

舞蹈是凭借人体动作抒发情感的一门表演艺术,它“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盖乐心内发,感物而动,不知手足自运,欢之至也。”当人们的情感达到极致,用语言与其它方式都无法尽情宣泄时,舞蹈就是最好的抒怀表意之举了。

一、舞蹈作品应当具备要素

1、深刻而动听的音乐。舞蹈已经不单单是娱乐,而是思索的艺术。我们需要多创作出另人思索,意义深刻的作品。

2、新颖而独特的构思。新颖则要求是别人未想到的,独一无二,独特则是体现编导的独特个性。

3、巧妙而合理的结构。舞蹈结构如下:(1)呈示部——引子,初步的交代人物或形象以及其所处的环境。(2)开端——把人物引入到正题上来,或说引入到新的状态,新的矛盾交点上来。(3)展开部——发展、展開的过程,现象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切忌直线发展,应做波浪型,大起大落的发展。(4)高潮——情绪达到极点,或是矛盾激化,或是形式达到最高点。(5)结局——人物的归宿。

4、优美而精彩的语言。语言上要追求闪光点,不能美而不精。

5、生动而鲜明的舞蹈形象。舞蹈形象的树立是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

二、舞蹈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迎合低级趣味。在市场经济下,快节奏的生活压力,使人们的心态时常处于浮躁当中,对于形式的关注要多于内容,经常是仅限于满足视觉享受,很少用理性角度进行思考。很多舞蹈创作者仅关注外在包装,忽视了舞蹈内容的关注,舞蹈内容的深刻性就被降低了,艺术性有所降低,而娱乐性加强。再有,很多创作者为了取得不错的经济丰收,投大众所好,迎合大众低级不健康的趣味。

2、情感表现公式化。在当今社会中,有些创作者为了将民间舞蹈和国际接轨,将西方舞蹈合理借鉴,变成了简单模仿,而有些则以民族舞蹈时尚化名义,将民族舞肆意改造,胡乱拼凑,其艺术性并不强。舞蹈艺术离不开情感的支撑,用情感打动人心,但有些舞蹈作品仅有动作,而忽略了感情,有些舞蹈作品情感过于夸张煽情,真性情成分减少,有些情感表现直接成为套路公式化,舞蹈创作过程中,还需要创作者不断摸索探讨,以创作出优秀作品。

三、舞蹈创作需具备的条件

要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必须有正确的途径。创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修养,这些修养是靠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积累逐步形成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优秀的舞蹈艺术品多来源于生活,其作品及形象也产生于生活当中。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材料”,并对它们有了真正的亲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有可能创作出感动人心的成功作品。

2、丰富的想象力。艺术作品不夸张就没有表现力,而夸张就必须有丰富的联想——想象力。创作者具备独特敏锐的视角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及时捕捉和汲取到具有代表性的创作素材,结合自身丰富的想象力把素材转化成舞蹈作品,使舞蹈创作的作品可以准确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内容,反映人类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形成完善的统一体。

3、舞蹈动作的提炼。舞蹈的根是从动作上开始的,作为动作必须强调其目的性。动作的需要一切要从形象、情感出发。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这些肢体语言的艺术,必须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的肢体动作,具有一定的语言代表性意义。舞蹈时用身体动作,并且在音乐的节奏和空间上做出不规则的变化,达到一定的审美价值。

4、舞蹈作品积极向上,富于时代精神。我们所指的“时代精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催人奋进的精神。这种精神能使人深切的感受生命自然的美好,从而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一些作品中,作者把自已狭隘、消沉的人生理念融进自已的作品中,这是我们应该果断摒弃的。有的创作者为了迎合市场中一些低级趣味的需要,对一些优秀的、能体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独特魅力的民间舞横加扭曲,一些最能代表东方蕴藉美的舞蹈,被硬性的塞进西方的剧烈的弹胯、顶肚、顶胸的动作,以为这样才有“性感”,才能迷住观众,才够刺激。这种无视我们民族的审美感情,无视或淡化我们民族所独特的、为国际社会所赞叹的东方美的创作思想,也是我们应该批评的。

5、熟悉积累专业素材,全面进步专业修养;(1)多看多学舞蹈语汇。舞蹈语汇是靠积累才能丰富的,只有相当的积累,才能在创作中信手拈来。也只有对动作了然于心,才能找出它的运动、变化规律,再进一步对这些动作进行变化发展。(2)对各艺术门类的综合学习。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创作舞蹈不仅要有对人体动作的娴熟运用,还要通过其它的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型像、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作用。①首先,创作者应具有很强的音乐感。音乐感是指对音乐的理解。不仅在理伦上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音乐表现情感和音乐型象上的理解。②要对构图、画面的基本知识进行学习。舞蹈构图在作品中至关重要,好的构图能给人以振奋,感到它变化无穷,内蕴丰厚。呆板的、一成不变的构图画面会使人感到枯燥,毫无感染力。③要对灯光、服装的基本知识进行了解学习,以便于在创作时综合考虑运用。舞台灯光变化运用的好,就能深化作品的主题,渲染浓郁的氛围,将观众带进特定的情景中。

舞蹈服装设计时一般要考虑两点:一是有助于点题,看了服装的样式、色调,就能明白你要表现何题材;二是服装要体现出人物身份和性格特征。不符合作品的要求,不但无法表达作品的内容,甚至会破坏预想的效果。好的舞蹈服装,会给观众以鲜明的人物形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四、结语

优秀的舞蹈作品,不仅具有优美的舞蹈动作,还要有丰富舞蹈内容,并与时俱进,展现大时代背景下观众思想精神的需要,优秀舞蹈作品一般来源于生活,有效提炼出生活当中的真善美,用舞蹈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观众对人生的思考,舞蹈创作的时候,要结合民族精神、时代背景及人物情感把握,要有机融合内外创作,让舞蹈艺术创作更为丰富合理。

校园舞蹈在创作中前行 篇4

谈到校园舞蹈, 我认为必须要先走进校园, 并提倡校园舞蹈艺术在校园中的普及和发展。“校园舞蹈”这一词的概念, 我们可以把目光放到校园中, 一方面是专业的艺术院校, 舞蹈学生应接受系统的、科学的、专业的舞蹈教育, 由中专不同年制的教学到本科、研究生等都有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根据舞蹈种类可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国际标准舞等, 更系统、规范、专业的进行研究和学习, 提高对舞蹈的审美认识和审美教育, 要让舞蹈学生更加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和舞蹈艺术的价值。另一方面是非专业舞蹈院校的舞蹈教学, 可以说这些院校还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 没有科学的训练模式, 我们应将舞蹈艺术普及和发展到这些院校里来, 使每一位热爱舞蹈、喜欢舞蹈的学生们都能以健康的心态来感知舞蹈艺术的魅力;也使学生们了解到舞蹈艺术是无穷的、可赏心悦目的、也可美化心灵的, 懂得提高自我的心理素质和自我修养。

再谈到校园舞蹈的创作, 就必须由舞蹈创作者、教师、学生与一些有关人员来创编;由学生来表演, 将校园舞蹈包含的所有不同种类的舞蹈作品, 以进步的、积极向上的形式把舞蹈演绎出来。从舞蹈作品的选材、创作、对舞蹈动作的提炼和舞蹈音乐的融合, 最终将舞蹈作品表达出情感与美感。绝大多数校园舞蹈的形式是以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现今各类专业校园舞蹈比赛层出不穷, 来参加舞蹈比赛的选手都是各大专业艺术院校的优秀学生, 在比赛过程中能相互较量各种舞技, 从中发现了不少优秀的舞蹈人才, 但可惜的是却看不到优秀舞蹈作品的出现, 反思其中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在校园舞蹈创作这方面我们还很欠缺, 这是让所有的舞者和舞蹈创作者最担忧的。有好的演员, 却没有好的舞蹈作品来诠释, 这必定是造成舞蹈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把校园舞蹈的创作发展好, 在我看来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 舞蹈创作者要有一种发自内心最纯正的创作冲动和欲望, 在生活经历中产生了某种情感撞击或对生活中的某种事物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想借舞蹈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的, 并在创作中敢于反映校园生活中学生们的心声。舞蹈作品如若能反映学生们的纯洁、友爱、勤劳、勇敢、智慧等等的校园风气的题材, 并呼吁在校园舞蹈创作中要深入校园, 以校园为背景进行创作, 那就真是难能可贵了!要想通过好的舞蹈作品, 使学生们从中能领悟到生活的意义, 并且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 那么舞蹈作品就要以校园生活为根基, 并从中获取创作的灵感, 重塑校园生活, 这正是当下校园舞蹈创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其次, 根据校园舞蹈的特性以人群自身的条件来创作舞蹈, 我们可以遵循校园所在的地域、风俗特色, 将各地方的传统文化形成校园舞蹈文化, 并以最具特色、最具丰富、最具生动的舞蹈创作题材, 如汉族舞蹈:东北秧歌、安徽花鼓灯、云南花灯舞蹈等;少数民族民间舞蹈:东北地区的满族、朝鲜族、蒙古族舞蹈等, 西北地区的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舞蹈等;西南地区的藏族、彝族、苗族舞蹈等, 中南地区的壮族、瑶族舞蹈等, 这些各个地区的舞蹈元素与题材, 对舞蹈教育工作者、对舞蹈创作者、对舞蹈学生们、对舞蹈爱好者来说都是民族文化、舞蹈艺术的财富。要想有一个好的校园舞蹈作品, 是离不开好的题材的, 只有百花齐放, 创作才能大放异彩, 而不是走模式化道路, 只有这样校园舞蹈创作才会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向前迈进、不断的成为大众所欣赏的艺术。

最后, 我认为在当下的校园舞蹈创作一定要有新内容、要有新思路, 绝对不能被什么条条框框, 什么整齐划一的形式所束缚;一定要打破各类舞种的界限, 将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芭蕾舞、现代舞、街舞等借鉴传统, 感应时代, 只要不脱离校园这个“根”, 并沿着校园舞蹈创作的道路不断地向前发展, 这样才有助于校园舞蹈在创作中有韵味、有内涵的创新。校园舞蹈能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感知力与创造力, 能使学生感受到舞蹈艺术是要以情带舞、以舞传情的形式表达出来, 同时体会到舞蹈音乐旋律的多变, 使舞蹈中的气息运用与舞蹈节奏之间相吻合, 并创造出舞蹈形式与内容一定要完美统一。在校园舞蹈创作的过程中, 舞蹈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舞蹈艺术的内涵, 让浓浓的情、浓浓的味渗入和充实心灵, 将作品的精神层面和艺术欣赏层面表现出来, 决不能一沉不变的进行校园舞蹈创作。所以只要根据校园舞蹈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科学的发展道路,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我意识和审美能力, 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操;才能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舞蹈艺术健康的繁荣和发展。

创作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校园舞蹈创作之路也会遇到很多的艰难险阻, 我们要有勇攀舞蹈艺术高峰的信心, 为校园舞蹈创作拓宽道路, 为标社会主义, 立中华民族之异, 贡献我们全部的力量!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舞蹈编导的创作与排练 篇5

第一节继承民族舞蹈传统是发展新舞蹈的基础

我国的文艺工作者必须遵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艺术观,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要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无疑也是舞踢编导要遵循的根本道路。

在舞蹈创作中,舞蹈编导怎样对待古、今、中、外的一切舞蹈形式,继承什么?借鉴什么?怎样创新?这也是具体贯彻党的文艺方针策的问题。毛泽东同志说:“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一交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五十六个民族各自不同风格、特三色的舞蹈,这构成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艺术遗产的二一部分。继承这些珍贵的遗产是发展新中国舞蹈一艺术的基贻:

早在一九四,一二年,党中央在延安召开文艺座谈会以后,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深入民间,向传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学习,掀起了其育深远历史意义的“新秧歌运动”,他们挖掘、整理、加工、创作了很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如:“秧歌”、“腰鼓”、“龙灯”、“一早船”、“霸王鞭”,以及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洪字》答,热火朝天的推动了革命一与生产的发展。这些继承了民族传统的新秧歌、腰鼓,跟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足迹,传遍了全中国,被人们无限一喜爱的称为“解放秧歌,胜利腰鼓”,成了人民翻身解放的象征。

建国后,舞蹈工作者继续深入民间采风学习,又整理创作出大批的民间舞蹈,顿时风靡全国,当时有“南京到北京,《跑驴》、,《荷花灯》”之说。再看一看我国在国际上赢得极高荣誉的舞蹈节目,哪一个不是在继承民族民间(包括戏曲)传统舞蹈的基础.七革新、,创造出来的呢?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也是表达本民族思想感情最有力的“形象语言”。舞蹈越是具有本民族的浓郁风格、特色,就越为全国人民所理解和喜爱,也越为世界各国人民祈欢迎。

恨据实践的经验,舞蹈编导对民族传统舞蹈的学习和继承,需要全面而深.入:

‘,一)不要单学艺术形式。传统舞蹈的形成都有它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它反映社会生活、民间习俗和民族性格。因此,要同时调查舞蹈的源、流、演变;

在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以及该民族的风土人情、审美爱好等。只有这样全面的继承,才能为舞蹈编导的二作-一一即整理、改编、创作富有民族风格的舞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取拿来主义。对遗产中优秀的舞蹈要学习、继承;对其中反面的、丑的(包括色情、迷信的’)也要.拿来保存.。要剔除的糟粕是传统节目中封建、反动的内容;对于舞蹈的形式、行当、动作等材料却不能轻易否定,这对舞蹈编导来说,尤为重要。各种民间舞蹈在源远流长的长河中,塑造了多种多样的形象角色),那些刻画丑恶、凶残、贪恋等性格的舞蹈;某些酒鬼、谋婆、土财主、二流子等的形象,用来丑化劳动人民是错误的,但用来揭露、讽刺反面人物时则有借鉴价值。如:冀东地区的秧歌艺人,曾在《跑驴》的基础上又创作了一个地秧歌舞蹈《智过敌哨卡》。描写解放军侦察员一男一女,化装成农民夫妻“骑驴回娘家”,机智地通过了敌军哨卡,到敌后去侦察的故事。舞中哨卡的蒋军军官,充分运用了地秧歌传统丑“行当”中有特色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又,贪婪又愚蠢的反动军官形象,备受群众赞赏。实践证明:对民间舞蹈中健康、正派的要学习.、继承;对丑—一文丑.、武丑、老人丑。、娃娃丑、丑婆(老抓)、丑,官等的舞蹈也要学过来并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对舞蹈遗产的继承,应该采取鲁迅.所提倡的“拿来主义”。只有扎扎实实的先拿过来,才能辨别真、伪,一去一芜取精使它发扬光大。

(三)要付出“挖掘”的劳动。舞蹈编导不但要发现地面.上闪闪发光的遗产,还要去挖掘地下的宝藏。我国有许多有珍贵历史价

值的民族民间舞蹈遗产,至今只保存在某些年老的民间艺人或寺,庙僧职.人员当中,有的只残留在一些老人的记忆或传说中,有的只在历史文献、艺术史料中有点滴描述,有的是在古老壁画和出上文物中有所反映,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付出艰巨的劳动,以极大的热情去“循踪追迹”把它挖掘出来,继承一.下来。如:舞剧《丝路花雨》.。舞蹈《飞天》等就是把存在于敦煌壁画中的部分唐代舞蹈恢复、继承一!;来,创作出的优秀剧目;广西舞蹈一工作者把“花山崖画”中的舞蹈形象恢复起来,创作了壮族舞蹈《花山战鼓》;辽宁舞蹈工作者从老人的记忆中并参考史书记载恢复了满族舞蹈《莽势空齐》。他们在继承舞蹈遗产方面付出了艰辛的创造性的劳动。

新中国的舞蹈编导绝不能做民族虚一无主义者,让民族遗产一一悠久的舞蹈文

化传统,在我们手中割断:当然,我们也不是’“民粹派”或复古主义者,我们继承传统是为了“推陈出新”、“古为今用”,发展新中国的舞蹈艺术。

第二节继承传统舞蹈的三种创作方式

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一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从那时的新秧歌运动以来,在继承优秀的舞蹈遗产方面,大体形成了三种创作方式:

(一)加工整理;

(二)改编、革新;

(三)借鉴、创新。所谓整理就是把仍在民间流传的舞蹈收集起来;把已失传的古代舞“循踪追迹”复原起来,经过去芜取精的整理,搬上舞台。改编是指在原有民间舞蹈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其内容、形式焕然一新。创新则是以民族民间舞蹈作为创作素材,表现新内容,塑造新人物的作品。

(一)加工、整理飞

是在保持原样民间舞的基础上加工,是一种由粗到细;由杂到精;由广场到舞台的艺术精炼过程。在历次全国民间歌舞会演中,出现了大量加工整理的民间舞蹈,.如:汉族的“龙舞”、“狮子舞”、“花鼓灯”(安徽)、“花灯”(云南)、“鼓子秧歌”(山东)、“拉花(河北)、“大鼓凉伞”(福建)、“英歌,’(广东》„..;少数民族的安代舞》(蒙古族)、《踢踏舞》(藏族)、《农乐舞》(朝鲜族)、《盘子舞》(维吾尔族)、《团圆鼓》(苗族)、《阿细跳月》(彝族)、《采茶》(壮族).,’’二等,它们都保持了各民族生活中原有喜闻乐见的形式,但内容已去芜存精;结构更严谨有序;动作、技巧已精炼而规范化;因此,民族(或地区)的风格、特色就更加浓郁而鲜明了。

整理古代舞蹈将是更加艰巨的任务,首先要“循踪追迹”进行多万面两发掘。而整理的同时又是一个研究的过程。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壮族舞蹈《花山战鼓》(全国少数民族会演获创作奖),复活了远在我国奴隶时代的遗物—“花山崖画”,几、为恢复整理这一古老的舞蹈文化,编导曾研究了大量壮族古代史料,并从现实生活中的壮族风俗民情、性格特征中找到依据,把这些和“花山崖画”所描绘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仍流传民间的“师公舞”和崖画中记录的舞姿对照、琢磨,从而恢复并整理加工出二组组儿千年前壮族人民在渔猎生产、自卫战斗中的古代舞蹈。把将要失传或已失传的各民族传统舞蹈恢复并加工、整理搬上舞台,这将是新中国一代舞蹈编导为祖国、为人民作出的宝贵贡献。

(二)改编、革新一,即在尊重民族民间传统舞蹈原有风格和形式特点的前提下,从内容到形式给以推陈出新,以便适应时代的要求和满足人民新的精神文明的需要。建国以来,这种改编成功的作品很多,如:冀东地秧歌《跑驴》就是从地秧歌传统舞蹈《傻柱子接媳妇》改编而 成的。

《傻柱子接媳妇》是原地秧歌三人“小场”(注),角色有傻柱子(丑行)、柱子妻(妞行)、阔大爷(即财主、丑行);内容表现:因

柱子家贫,媳妇进城给财主家当了“小老妈”(女仆),阔大爷品行恶劣,霸占了小老妈;年关已到,柱子接媳妇回家过年,阔大爷对柱子妻仍百般纠缠,暗中拉扯,而柱子却被欺骗,蒙在鼓中。在这种矛盾的背景下,三个人的舞蹈交错进行,并穿插有不少滑传统的《傻柱子接媳妇》,很明显是一出被封建阶级篡改了的剧目,歪曲用来为地主阶级戏耍的节目。它之所以流传下来,是因为它原本是表现北方农村“赶驴接媳妇”或“送媳妇回娘家”的乡土风俗,这种习俗向来在北方农村被视为极其美好的生活乐趣;加以历代民间艺人在刻画傻柱子等人物有不少生动的舞蹈语汇,能够引人入胜。

改编后的《跑驴》,首先是从内容上革新,它保留了“送媳妇回娘家”的民间习俗—这是原民间舞真正的主题;剔除了阔大爷调情的情节—这是被封建阶级篡改后“伪”的部分。新内容描写妻子抱着孩子骑驴回娘家,’丈夫赶驴相送,上岭下坡,相扶相爱。途中驴过小溪时陷进泥塘,田间农夫跑来热情相助,使毛驴涉过泥塘,夫妻又欢欢喜喜重新上路。

《跑驴》从新的内容出发,对传统舞蹈形式作了革新。它剔除了《傻柱子接媳妇》中色情和哗众取宠的低级表演,保留了地秧歌中特有的风趣和健康的舞蹈。如:柱子的舞蹈改掉了传统“丑行”中撅屁股、伸脖子和“比人矮三分”的形象,‘用地秧歌中所独具风格的“自由步”(风流步)、“碎步”等动作,去表现丈夫为妻子“赶脚”时的欢快心情,用“走矮子”等舞步风趣地反映了上岭下坡的意境。柱子妻的舞蹈则完全采用了地秧歌中的“跑竹马”的形式(替代了原来走秧歌步或骑真驴的作法)。“跑竹马”中的“走马”、“跑马”、“惊马”等技巧,在《跑驴》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使得“骑驴走娘家”的形象更加生动、有趣。对地秧歌中善长以手绢、肩子传达爱情的手段,给予了充分的发挥。此外,《跑驴》也成功地继承了地秧歌传统的喜剧特色,如:表现犟驴拉它不走,打它就踢”的性格和

由此而造成的驴陷泥塘的幽默情节;以及“哄孩子,和拉驴出泥塘,等紧张而有趣的情景,都运用了地秧歌固有的艺术夸张手法,看了令人喜笑不止。舞蹈音乐一唤呐的;伴奏,则充分发挥了冀东“吹歌”中传统的对奏、“学舌气模拟人俞哭笑等手法,使大们在有声有色的气氛中感受到,地秧歌传统喜剧的浓郁风格。二建国以来,类似《跑驴》这样改编成功的作品很多,如、《采茶扑蝶》、《荷花舞》、《龙舞》(金龙盘玉柱)等;还有傣族的《孔雀舞》蒙古族的《鄂尔多斯》、朝鲜族的《扇舞》、黎族的《草笠舞》”„等,它们通过对原民间舞蹈形象的进一步提炼,加强了诗

情画意的构思,在结构上起伏、高潮的巧妙处理等,使人感到它们仍是原民族的民间舞蹈,但反映的再也不是原来在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下的沉重生活气息了,而是充满了人民热情洋溢的生活理想和乐趣。这些革新的民间舞蹈达到的共同效果是:

1.使原有民间舞蹈的形式、风格、色彩、韵律更加突出、浓郁了;

2.使原舞的民族或地区性格、气质更加明朗、典型了,而不是削弱了;

3.赋予了一种新的时代感。

另一种对传统舞蹈改编的常见作法,是以本民族的传统舞蹈去表现本民族喜庆节日的传统风俗、民情,如:辽宁的《秧歌赛会》、海南的《三月三》、云南的《火把节》、新疆的《姑娘追》„„,以及各地的《婚礼舞》、《伴嫁舞》、《坐堂舞》等。这种改编使传统的民间舞蹈以新的形式保留下来,也受到了人民广泛的喜爱。鲁迅在谈到对旧形式的采用时说:“旧形式的采取,必有所删除,既有删 除,‘必有所增益,这结果是新形式的出现,也就是变革。”《且介亭杂文》 从而使其形象具有了新的时代感。最明显的例证是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它和原民间舞《荷花灯》比较,能鲜明地看出吸收了芭蕾舞的典雅、标致、娴静的风采,使荷花亭亭玉立的形象纯洁、高雅的性格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但却看不出借鉴芭蕾的凿痕斧迹。这个节目是恰当地借鉴芭蕾舞的长处,发展我国民间舞蹈的典范。

此外,还有表现张志新烈士的舞蹈《割不断的琴弦》、《无声的歌》等,它们立足于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需要,不仅运用了古典舞、民间舞和芭蕾的大跳、旋转等,而且还吸收了现代舞的“地滚”动作和表现手法,来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性格。它博采古、今、中、外的舞蹈素材,但以我为主;运用了外来手法,却能为我所用;所以,他们“笔”下的张志新同样富有民族的气质。借鉴更多的舞蹈

表现手段为我所用,而仍不失为中华民族风格的作品中,大型民族舞剧《奔月》也是一例。关键问题在于“化”,在于同所要反映的生活,表现的对象相结合;要“融化”而不要搞“焊接”。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但是继承和借鉴决不可以变成替代自己的创造,这是决不能替代的。”因此,借鉴必须要有以我为主的创新。

第三节舞蹈编导创作、排练的全过程

一个舞蹈作品的诞生,一般要经过以下的过程:确定主题和题材;构思脚本(舞蹈、音乐的文字结构);创作舞曲;编舞;排练;合乐;舞台合成。这就是舞蹈编导工作的全部技术过程。实质上就是舞蹈创作的方法和步骤。

文学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在作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舞蹈编导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生活的基础—直接的生活体验和间接的生活积累(从文学作品、史书、史料和形象材料中获得的生活),这些以上各章都已阐明,本节不再重复。

(一)主题和题材的选择

创作者要通过一个舞蹈作品表达什么中心思想,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或称“主题思想”)。譬如,反帝反封建,为国争光,舍己救人,艰苦奋斗等;或者是表达丰收的喜悦,战斗的团结,崇高的爱情,同志的友爱;以至于文明、礼貌、正直、善良的美德等。总之,要交给观众一个鲜明的主导思想—这就称为作品的“主题”。

用什么具体事物、生活情景去表现这个主题思想呢?这种具体的材料就是“题材”。譬如:确定了一个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的主题,是通过乒乓球?羽毛球?还是女子排球争夺世界冠军的事例去表现呢?还是通过女花剑运动员忍着巨痛去拼搏,从而震惊国际体坛的事迹去表现呢?这就叫做题材的选择。

在舞蹈创作中可以先确定主题,再去选择题材;也可以先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再进一步去明确主题思想。譬如:你参加“三夏”劳动,被抢收小麦中的种种激动人心的生活所感动,要以此作为创作题材,那么,你要深思一步,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方面—是团结互助的冲天干劲?是抢收集体财富的忘我品德?还是劳动中鱼水情深的干、群(军、民)关系?你必须从中明确一个主题。总之,创作时把握不住明确的主题思想,在集中、提炼“题材”成为作品的艺术结构时,就失掉了“主心骨”和“指南针”,使作品松散杂乱,甚至不知所云。就象一个演讲者没抓住中心议题,东拉西扯,使听者惜懂厌倦

总之,“主题”就是作品的主体、核心;“题材”就是具体描主题的材料。确定

主题要鲜明,选择题材可广泛。胡耀邦同志说:“上下几千年,纵横千万里,题材无禁区,作家有立场。”只要有益于社会,鼓舞人民前进,给人以真、善、美享受的都可以。题材可以直接从生活中提取,也可以间接从历史记载、神话传说中选材;还可以“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花、鸟、鱼、虫,山川大地为,题材;此外,还可以从传统的民间舞蹈中得到创作题材的启发。譬如:冀东民间的“跑竹马”,就帮助编导构思了《跑驴》;民间的《猪八戒背媳归》、《老背少》启发编导创作了一个盲童背一个下肢残废的同学,每天互相帮助涉水上学去的题材;浙江民间的“伞舞”启发编导构思了《走雨》的题材。这种取材的方法,对创作中运用民间舞蹈的传统形式更为有利。

选择舞蹈题材的关键问题是要符合舞蹈艺术的特殊规律—即“舞蹈作品是以人体动作为表现手段的艺术”,必须通过舞蹈的形象思维去考虑,这种题材是否能以动作、队形、节奏、画面表现出来。选材时应该注意:

1.动作性:即通常所说“能舞起来的材料”。舞蹈题材要包含着连绵不断的动作行为。初学编舞者多选择劳动、游戏或战斗的题材,就因为它的动作性强。相反的缺乏动作性的题材—如: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科研过程,老师在教室中上课的情形,以及开会、辩论、谈心等,如直接用舞蹈表现就较为困难,也不会生动;当然,不是绝对的,天才的舞蹈编导总会有所“创新”而寻找到恰当的表现手法。

从“意识流”手法在舞蹈中应用以后,也有的编导把缺乏动作性的材料转变为能舞的情节,例如:西德演出的舞剧《奥涅金》中,达己亚那给奥涅金“写信”的场面。编导处理达己亚那正在写信凝思时—顺应她的“意识流动”,奥涅金悄悄从穿衣镜中走出康,达己亚那跑上去倾诉了自己的爱情(双人舞);而这正是她写信的内容。总之,无论什么手法,前提必须是包含有明确的动作行为,才能舞起来。

2.抒情性:题材中要孕育着深厚的感情动力。情动于衷而形于外才是舞蹈。舞蹈动作和诗情画意的“意.境”都离不开深厚的感情做基础,《红绸舞》中有了人民翻身解放的高度激情,才产生了火龙翻腾般的欢庆意境。《丰收歌》中有了丰收的无限喜悦,才发挥了镰刀、汗巾交织飞舞的热情场面。所以,题材中包含有强烈的抒情性,对编舞和创作深邃的意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3.直观性:舞蹈不能象话剧那样由当场的人物去叙述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它只能表现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事情;舞蹈要告诉观众的事物,必须是能出现在

舞台上让观众直接看到或听到的。选择题材时如果忽视了这种直观性,作品就易失败。如果作品中必须要讲述过去和未来的事情,或需要交待幕后的事和人时,也必须运用直观的手法。譬如:

(1)通过暗转增加倒叙的场面,倒叙完再通过暗转回到原来场面;

(Z)用回忆手法出现过去发生的事情或用虚幻手法出现内心想要做的事情;

(3)再现前面已表演过的舞蹈场面或动作组合,勾起观众对先前发生事件的印象;

舞蹈的创作与编排研究 篇6

关键词:舞蹈;创作;编排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2-186-1

舞蹈的创作与编排离不开现实生活,很多经典的舞蹈动作都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实践活动,通过感知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将舞蹈的形式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舞蹈的创作与编排需要创作者充分发挥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赋予舞蹈灵魂,充实舞蹈内容。

一、舞蹈的创作

舞蹈作为一种行为表现艺术,舞蹈的创作与编排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舞蹈创作是一种重要的精神活动,创作者利用舞蹈的形式将思维艺术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舞蹈的主题是整个舞蹈的灵魂,创作者在进行舞蹈创作时,首先要明确这个舞蹈想向观众传达什么意识,舞蹈的内涵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根据舞蹈的风格和形式来确定舞蹈素材[1]。创作者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和观察体验自身所处的现实生活,结合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场景,从中寻找舞蹈创作的灵感,经过观察、加工、选择和分析,将具体的现实生活活动提炼成舞蹈动作,组合成舞蹈作品的核心。

在多元化和多样性文化发展背景下,多样性的舞蹈创作是舞蹈艺术的发展趋势,也是舞蹈创作今后的发展方向。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显著的差异,其舞蹈的风格和形式也各不相同,民族内部和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多样化舞蹈的创作。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改革创新,可以促进新文化的产生,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的产生都是汲取了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会碰撞出更加绚烂的火花,为舞蹈创作提供新鲜的素材,激发创作者的舞蹈创作灵感。很多优秀舞蹈作品的创作都是基于不同文化的融合,最终形成一种独特的舞蹈形式。

各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舞蹈创作最基本的素材,舞蹈创作只有基于民族文化,才能体现出属于本民族的鲜明特色,这样的舞蹈才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我国很多著名的舞蹈家不仅仅传承和发扬了我国的优秀舞蹈文化,还不断汲取国外的优秀舞蹈文化,学习不同舞蹈派系的舞蹈创作,为我国的舞蹈文化带了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元素,推动我国的舞蹈文化快速发展。

二、舞蹈的编排

舞蹈的编排能夠直接影响一支舞蹈表现效果,通过节选不同的音乐背景,编排适当的舞蹈动作,配合相应的舞蹈道具,组成一套完整的舞蹈动作,不同的舞蹈编排方式,表现出的舞蹈主题是不同的,舞蹈的编排必须具有鲜明的艺术性,明确的展现出整个舞蹈的主题,使观众感受到舞蹈创作者想要表达出的中心思想,因此一个优秀的舞蹈编导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还需要敏锐的艺术思维,舞蹈编导要不断汲取不同民族文化的精髓,打破思维定势,重视舞蹈文化的创新,选择良好的舞蹈题材来表现舞蹈的中心思想,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的主体,深入挖掘现实生活本质,体会潜在内涵,丰富舞蹈编排的形式。

三、舞蹈的创作与编排的重要方法

(一)自由的环境编舞

自由的环境编舞,舞蹈者只要有兴趣,可以在广场、公园、田野、森林等任何生活空间和自然环境中,舞蹈者可以根据生活空间和自然环境中的多种要素自由进行创作和编排,生活空间和自然环境中的树木、花草、行人和劳动者都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的素材,自然环境中的鸟叫、人声、风雨雷电等声音可以作为舞蹈的配乐伴奏[2]。这种舞蹈创作和编排形式,拓展了舞蹈文化的方法、范畴、题材、意境和视觉,打破了舞蹈创作和编排固有的框架,在自由的空间中,激发舞蹈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没有了舞蹈创作和编排的限制,扩大的舞蹈者的想象空间,赋予了舞蹈更加新颖的创意。

(二)偶然的编舞法

偶然的编舞法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带有偶然性质的不确定舞蹈创作和编排能够使整个舞蹈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风格。很多舞蹈编导在舞蹈的创作与编排过程中,都会遇到不能确定舞蹈人数、舞蹈动作不连贯、舞蹈伴奏不协调、舞蹈素材单调等问题,这时舞蹈编导可以用抛掷硬币的方法来随机决定这些不确定的问题[3],确定每一个问题的编排,用这种随机决定的方式确定舞蹈中动作变换方向、每一个动作运动多少拍,怎样动等细节问题,然后基于某一点或者某一个点开展舞蹈创作和编排,这种舞蹈编排方法不会使舞蹈出现频繁重复的问题,创作出来的舞蹈具有独特的风格。

(三)即兴编舞法

很多舞蹈者都非常喜欢即兴编舞,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舞蹈者会产生不同的想法,然后无限制、无节制的创作出自由的舞蹈,往往一些不自主的舞蹈动作更加能够展示出舞者的特色,即兴舞蹈没有经过加工和雕饰,更加能够体现出舞者最真实的情感,因此舞蹈表现出的中心思想更加鲜明,更加深入人心,贴近生活,更加富有感染力。

四、结束语

舞蹈的创作与编排离不开生活,舞蹈者只有不断地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寻找舞蹈灵感,才能创作出深入人心、引起群众共鸣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张志颖.论少儿舞蹈的创作与编排[J].大众文艺,2012,(24).

[2]鲁霏飞.试论舞蹈的创作与编排[J].大众文艺,2013,(08).

[3]张珂.舞蹈创作手法的运用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简介:

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的创作思考 篇7

一、舞蹈作品创作离不开舞蹈音乐

在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中, 舞蹈音乐的选择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 舞蹈音乐是舞蹈作品表达情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元素。离开音乐, 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就是去了活力。舞蹈音乐主要通过节奏、旋律、和声表达情感, 引领舞蹈艺术进入高潮。舞蹈家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 设计舞蹈动作, 通过舞蹈表演, 肢体动作表现, 舞动和造型, 表达舞蹈作品的情感, 同时, 在舞蹈音乐的引领下, 实现舞蹈作品的价值。音乐属于听觉的艺术, 而舞蹈属于视觉的艺术, 二者虽然在感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但是, 他们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 节奏、抒情等特征, 将这两种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舞蹈与音乐都离不开节奏这一基本要素, 节奏是二者存在的共同点, 舞蹈动作构成离不开节奏, 音乐旋律构成也离不开节奏, 可以说, 节奏也是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结合的基础。就算是在遥远的远古时代, 节奏就已经伴随着舞蹈作品与音乐而产生, 动作和节奏是密切相关的, 远古时期, 舞蹈作品没有音乐伴奏, 人们就用手拍打, 脚踩踏, 对舞者进行有规律的伴奏, 这也就算是最早的舞蹈音乐伴奏。如《毛诗》序曾有:“情动于中, 而行与言, 是言之不足, 故叹之, 足之蹈之也”, 节奏随着某种连续重复的动作, 产生了有规律的运动, 而这种伴奏又进一步强化了舞蹈的节奏感。在音乐节奏相同的情形下, 舞者既可以独舞, 也可以群舞, 多种多样的舞蹈动作变化, 都可以通过音乐伴奏来衬托, 在舞蹈音乐的衬托下, 舞蹈作品的艺术价值获得了显著提升。

二、舞蹈音乐也要与舞蹈作品相协调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相辅相成, 舞蹈音乐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同时, 舞蹈音乐也要与舞蹈作品相协调, 舞蹈有形而无声, 属视觉范畴, 音乐有声而无形, 属于听觉范畴, 在舞蹈表演艺术中, 只有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舞蹈作品的价值。在整个舞蹈表演过程中, 优美的音乐可以表达情绪, 烘托气氛, 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可以有效提升舞蹈艺术的感染力, 从而塑造完美的舞蹈形象。可以说, 在舞蹈作品中, 舞蹈音乐是揭示其主题思想, 塑造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舞蹈音乐旋律、节奏、速度、力度与舞蹈作品相协调, 音乐与形体动作有机结合, 有利于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所以, 只有将音乐和动作融为一体, 才能够使舞者用心灵去感知音乐, 再美妙动人的旋律中, 升华舞蹈的思想内涵。舞蹈音乐如同行云流水, 与舞蹈动作相映成趣, 以有效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从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来看, 节奏、抒情等特征, 将这两种艺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舞蹈动作离不开音乐节奏, 同时舞蹈音乐也离不开舞者动作的抒情表达。舞蹈也诠释了音乐的节奏, 二者有了一个共同的节奏源, 舞蹈作品才能够更加协调, 更具有观赏性。, 舞蹈与音乐都比较擅长抒情, 这也是舞蹈与音乐的一个共同点, 通过音乐抒情、动作抒情体现舞蹈的思想内涵, 艺术家们将自己内心强烈的思想情感, 借助抒情予以表达, 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相互依托, 相互协调, 作品才会深深打动观众。因此, 在舞蹈作品创作的过程中, 一定要注重舞蹈音乐与舞蹈作品相协调, 只有二者协调一致, 相互衬托, 才更有利于提升舞蹈艺术的艺术价值。

三、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创作的内在联系

舞蹈和音乐, 都是具有连续性、感染性的, 在时间里流动的艺术。舞蹈的连续主要依靠动作, 而音乐的连续, 主要依靠音符, 节拍和节奏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 连贯起来, 构成了舞蹈艺术的整体。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那动作就是舞蹈的灵魂, 节奏是二者共同的基础, 也是两种艺术的桥梁。音乐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舞蹈也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 舞蹈与音乐都来自于生活, 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揭示生活。一个舞蹈作品, 就是通过视觉与听觉的有机结合, 刺激欣赏者的感官, 经过视觉途径、听觉途径带来一种相同的感受。音乐有声而无动作, 舞蹈有动作而无声, 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相结合, 既有声又有动作, 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才能更鲜明、更准确, 舞蹈作品才会更深刻、更细致、更感人。音乐具有抽象性, 同时, 也具有可塑性, 能够表现人的内在情感。音乐中的情感表达, 主要是靠听着来联想, 通过想象欣赏者脑海里浮现出来的情感。而舞蹈的情感表现更直观, 有着鲜明的直观性, 既有形可见, 又流动持续, 主要通过具体的动作传达思想情感。一部舞蹈作品创作成功, 需要成功的舞蹈音乐, 如果舞蹈音乐平庸无奇, 舞蹈作品创作, 一定会显得杂乱无章。舞蹈音乐直接影响着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 影响着舞蹈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民族、地域差异等多方面。同时, 舞蹈音乐创作过程中, 不能忽视舞蹈动作表现力度, 舞蹈作品与舞蹈音乐相协调, 音乐与肢体动作紧密结合, 才能够使舞蹈形象更加丰富, 给舞蹈艺术增添魅力。

四、结语

音乐与舞蹈是密不可分的, 在舞蹈作品创作过程中, 只有将二者紧密结合, 才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 丰富舞蹈艺术的内涵, 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使得这门综合性艺术, 更加绽放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高波.关于舞蹈与音乐的情感节奏思考[J].山西青年, 2013 (4) .

[2]肖蕊恋.随动的声音——对舞蹈与音乐关系的思考[J].艺术评论, 2013 (2)

[3]张凌.浅谈舞蹈与音乐的关系[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4) .

[4]周雅俐.试论“舞中有乐, 乐中有舞”的舞蹈音乐品质[J].音乐创作, 2007 (5) .

舞蹈服饰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舞蹈服饰,创作,应用

1、前言

舞蹈作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在保留自己原有基本特点和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其运动的多样性也越来越明显和突出,使之在现代各种环境的熏陶下逐渐发展成具有鲜明的个性。历年来,舞蹈界及各学科的专家学者们分别在舞蹈编排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笔者查阅的近百篇舞蹈及服饰方面的文章发现,有关优秀论舞蹈服饰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发展的研究报道尚未多见。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舞蹈服饰在舞蹈编排中的应用。

2.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舞蹈服饰及舞蹈发展方面的文献资料,同时查阅最新国际体育舞蹈裁判及舞蹈美学分析等书籍及期刊。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通过有计划的周密设计并发放问卷,对所得材料进行探讨分析。

(3)录像分析法。

观察优秀舞蹈作品的创作及比赛视频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4)实地观察法。

选取9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民族舞、团体舞等,并能现场观察2-3次高质量舞蹈表演。

3、结果与分析

3.1、服饰语言与舞蹈语言的关系

服饰可以激发并且强化舞蹈。一个有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成功舞蹈作品会很容易给能够给欣赏者留下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这主要是由于舞蹈作品本身思想内涵深刻、主题思想鲜明、艺术形象生动、新颖的舞蹈语言、独特的风格韵律、完美的音乐及灯光,但这些的关键还在于服饰的锦上添花。

3.2、舞蹈服饰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

(1)在主题表达中服饰的作用。

一个成功的作品的所具有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有一个合理的主题,主题是彰显舞蹈作品的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舞蹈服饰的美能给观赏者带来各种主题所表现的意境美,跳舞者也会因为舞蹈服饰容易将自己置身于美丽的主题意境之中,因而更加投入的演出或者比赛。

(2)在动作编排中服饰的表达与应用。

舞蹈服饰可以在舞蹈编排后给观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同时舞蹈动作的编排所出现的相互配合、舞蹈阵型、画面的更迭变化、速度的变化、力度的变化、舞蹈幅度的变化都更加深刻的体现了舞蹈服饰给观众创造出深邃的诗意的舞蹈境界。

(3)服饰与结构的结合运用。

在舞蹈作品或晚会中,结构有着语言的功能,结构在作品里,在创作者脑海里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指向性的思维过程,结构在创作者中有两种属性是表现什么和怎样表现。服饰也使结构凸显的主题概括性更强,最忠实舞蹈作品朝着精、严、细密的方向向前发展。服饰与结构就像人体的骨架,缺一不可。

3.3、舞蹈服饰在舞蹈作品中的运用原则

(1)舞蹈服饰受地域特点的影响。

由于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自然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的不同,从而造成了各民族审美情趣和性格心理的差异,最终造成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服饰特点和风格。

(2)服饰的色彩搭配原则。

各民族地域分布和民俗风情有较大差异,大体上服饰的色彩搭配可以分为三类:素雅明快、和谐秀丽,斑斓鲜艳、对比强烈及深沉凝重、朴实庄严,舞蹈服饰借助频繁的使用自己的语言来辅助舞蹈来传情达意。

(3)服饰的设计原则。

从设计上来说,舞蹈服饰是通过本身的造型服饰头饰色彩服务于舞蹈艺术的表演。服饰必须能最大限度地适合舞蹈表演的需要,能适用于各种幅度的动作。某些为特定舞蹈设计的服饰,如飘带、披纱等,以造成一种动势。

(4)服饰的面料选择原则。

在服饰面料的选材上,随着舞蹈动作的移动,或飘逸或粗犷,或轻如蝉翼或重如盔甲,所以除去造型和色彩外,舞蹈服饰的材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舞蹈服饰主题显示作为服饰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舞蹈艺术相辅相成,可以体现当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与审美风尚。

(2)舞蹈服饰具有明显的显性价值作用。合适的服装风及款式格可以凸显舞者的外部服装给大家所展示的美丽的姿态和形态。

(3)舞蹈服饰的隐性价值需最大限度发挥。懂得合理的运用色彩的艺术及筛选适合自己舞蹈风格和舞蹈主题的和场合的服装的图案来最大限度的发挥舞蹈服饰的隐性作用。

4.2、建议

(1)服装的创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主题创新上,舞蹈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主题服装的运用来显示更加明确的含义及层次。

(2)舞蹈服饰要切合舞蹈风格,从理论和实践去深刻的理解舞蹈真正体现的风格,从舞蹈服饰应该考虑到的各个方面去选择服饰,如民族或现代等。

(3)服饰颜色的选择应与立意契合,通过服装来渲染意境。服饰的运用与舞蹈构架步调一致。

参考文献

[1]林少雄.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层意蕴[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校园舞蹈的创作 篇9

一方面, 很多舞蹈编导所选择的创新题材较为陈旧, 并未融入目前这一时代的发展所需进行改进与健全, 一些具备时代气息的舞蹈素材在作品中没有得到有效体现, 作品缺乏新鲜感与时代感, 无法吸人眼球。

另一方面, 舞蹈编导人员的创新精神不强, 所编导与创作的作品缺乏明显的个人特色, 十分枯燥与单一, 无法引起观者的兴趣与热情。长此以往, 对扩大舞蹈作品的表现力与影响力有着很大的不利。

二、舞蹈编导实现创新的要素

(一) 善于观察生活, 从生活中收获灵感。艺术源于生活, 却又高于生活[1]。艺术创作的灵感多是通过对生活观察得来的, 因此, 观察是舞蹈编导进行舞蹈创新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客观事物具象化和内视化是艺术形式的一种演变, 艺术观察被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广泛使用。

作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认识方式, 观察在人类生活实践当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对于舞蹈创新创作而言, 在准确揭示事物本质方面, 观察一直具有重要的价值。在舞蹈创新中, “看”只是观察的一部分, 其中还包含许多智力因素。例如在舞蹈表演或者舞蹈课堂当中看到的舞蹈动作、耳朵所听到的舞蹈音乐节奏、步伐声音以及观众在观赏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等方面。这一系列的过程会最先经过大脑的思考, 借以来确定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步伐含义对于舞蹈学习是有利的, 什么样的舞蹈动作是不利于提升舞蹈艺术素质的。舞蹈的第一次创新就是舞蹈的核心创作, 后期的二次或三次创作都是在第一次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这至关重要的第一次创作就需要编导结合自身生活观察得到的灵感进行创作, 这就提到了在生活中找寻灵感的步骤:

1.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形成观察的灵敏性, 运用观察法进行观察时要做到全方位原则, 尽可能多个角度方面, 不同层面进行观察, 搜集资料。2. 制定观察提纲, 也可为图方便制作观察表格或者卡片, 仅提供观察者使用, 力求内容简便, 列出观察内容、起止时间, 观察地点和观察对象即可。若当时无法进行记录, 可在事后进行补充记录。3. 按照预想制定观察计划, 应按照计划实施观察, 作好详细的观察记录以及感想, 最后进行整理分析, 概括观察结果, 做出相应的结论。4. 检查问题或任务清单, 保证没有遗漏的事项。观察后需要将记录的信息进行合并:将搜集的各项资讯合并成一个综合的描述并分析补充相应的资料。5. 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观察描述总结, 检查是否有遗漏和含糊不清的事项, 并做相关的补充, 完成更为精确的观察资料。

(二) 改变舞蹈传统的表现形式。舞蹈作品只有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 破除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 才能够获得良好的创作效果[3]。舞蹈编导在舞蹈创作时, 要注重改变舞蹈固有的表现形式, 对动作、神态等实施优化、整合处理, 可借鉴一部分的传统舞蹈符号, 创新舞蹈的表现形式。利用借鉴经典的舞蹈元素, 使舞蹈编导走出传统的模式, 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提高作品表现力。

(三) 将联想与创作相互结合。创新的舞蹈之所以吸引观众视线, 绝不仅仅是因为舞蹈旋律的优美, 更是因为舞蹈展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这需要舞蹈编导在创作时更加深入生活,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体验生活只是在为舞蹈创作过程中提供素材, 而要把所有的素材组合并且创作成完美的舞蹈, 则需要编导在观察过程中加入自身的想象和联想。

创新是一个民族得以不断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所在。而舞蹈只有在现实背景下, 展开持续创新方可得到持续性的发展。编导在创作舞蹈的各个阶段, 也应当让自身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通过自身思想来引领舞蹈动作。

舞蹈的产生, 不仅仅是生活的起源, 更为关键的是舞蹈艺术形象当中融入了编导内在的真实感情。这就需要编导对于客观事物有所感受, 有所深入, 或喜欢, 或厌弃, 或激动, 或快乐, 只有这样才能手舞之, 足蹈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舞蹈创作非常容易陷入无意义的形式主义, 对于舞蹈编导来说, 怎样脱离思想的束缚极为重要。舞蹈当中的艺术形象塑造是来自于生活中的典型人物为基础, 这就要求编导深入生活, 观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从中受到启发进而创作编排舞蹈。观察作为舞蹈中形象塑造的重要环境, 需要编导对于观察法掌握深刻, 如此才能更深入的体验生活, 得到灵感, 从而塑造打动人心的舞蹈艺术形象。

摘要:毋庸置疑, 舞蹈形象的创新与否可直接体现舞蹈编导的创作水平。舞蹈编导在塑造创新的形象时会运用多种方法, 借鉴许多生活元素与思维灵感, 而这种观察是一种复杂又细致的工作, 对塑造全新的舞蹈形象有着巨大帮助。观察法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 能够让舞蹈编导在形象的塑造上更加完美。本文主要探讨了舞蹈编导在塑造新颖独特的舞蹈形象时观察法的运用, 旨在为舞蹈编导的创新工作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舞蹈,编导,新颖

参考文献

[1]郑江南.舞蹈创作的创新思维方式及原则探析[J].价值工程, 2013, (21) :296-297.

[2]杨剑昕.探究中国舞蹈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分析[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4, (10) :167-168.

岭南舞蹈视野下的广东高校舞蹈创作 篇10

岭南舞蹈是岭南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指岭南地区的舞蹈,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属性的表述。“岭南舞蹈应该有岭南特征的舞蹈符号,或者说岭南舞蹈就应该是岭南文化符号的结晶和浓缩”。1岭南舞蹈形态多元,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资源非常丰富,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民系在岭南舞蹈中都担任了重要的角色。除汉族以外,瑶族、壮族、黎族、畲族在岭南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中也创造了灿烂的舞蹈文化。如:“舞龙”、“舞狮”、“英歌舞”、“钱鼓舞”、“闹花灯”、“采茶舞”、“长鼓舞”、“师公舞”、“扁担舞”、“草笠舞”、“打柴舞”、“猎步舞”、“席狮舞”等无不体现岭南的民俗民风。

一、岭南舞蹈论坛

2010年12月首届岭南舞蹈与岭南文化研讨会在广东舞蹈学校(现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举行。研讨会对岭南舞蹈加以梳理,初步界定岭南舞蹈的概念。“岭南舞蹈是在岭南地域范围内孕育和发展起来、具有岭南文化属性,以表现岭南人民的风俗习惯、社会风貌、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为主要内容,具有典型的岭南风格的舞蹈语言和表达方式的各种舞蹈形态。”2按罗斌博士所言,论坛探讨前无古人的“岭南舞蹈”,其学理意义重大,对岭南舞蹈的创作意义深远,使各大高校在岭南舞蹈创作在理论构建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一步。

二、岭南舞蹈大赛

2005年6月首届岭南舞蹈大赛在广州举行,经过十年的成长,如今的岭南舞蹈大赛已经树立起了自己的旗帜,被誉为是广东省“影响面广、规模大、含金量高、权威性强的专业舞蹈赛事”。纵观历届岭南舞蹈大赛的创作,广东高校的舞蹈作品显得格外耀眼。《排排瑶寨舞起来》的编导多次到岭南瑶族采风,将瑶族大长鼓舞的粗犷、勇猛、奔放、雄劲的原生态融入明快的节奏鼓点中,将长鼓舞的敏捷与洒脱随着旋转的动势挥洒淋漓。第三届岭南舞蹈大赛的《鸡公榄》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作品。卖橄榄的小贩商人穿戴大公鸡的假形道具,吹着唢呐走街串巷卖橄榄,与一群拿着小钱鼓的小孩们逗趣玩耍。编导灵机一动,编创具有典型岭南特色的鸡公榄,这画龙点睛的一笔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本土性,又赋予了作品新的灵魂。

第四届岭南舞蹈大赛将岭南舞蹈这一品牌再次打响。大赛首次设立了小舞剧组别。《南狮梦》以“醒狮”为创作题材,弘扬中华伏羲传统文化,集民俗、亲情、励志于一身。少年在醒狮老艺人父亲的影响下酷爱舞狮,通过不懈努力追寻梦想,传承醒狮技艺。

高校的舞蹈创作与各类比赛有着密切的关系,业界公认的权威舞蹈赛事成了各大高校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以赛促练不仅可以锻炼高素质的表演队伍,更是对编导、教师的考验。鉴于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舞蹈系、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对推动岭南舞蹈的发展所做的努力,组委会对这三所高校颁发了“岭南舞蹈发展特别奖”,不仅认同她们在岭南舞蹈的理论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更是在创作实践中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极大的鼓励。

三、广东高校舞蹈创作中的岭南风

(一)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岭南舞蹈的先锋

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重视岭南舞蹈的研究、创作与教学,编辑出版了岭南舞蹈教材,创作了一批岭南舞蹈作品,使得岭南舞蹈成为中国舞教学体系中的特色教学舞种。学院与广东省文化馆共同主办了首届岭南舞蹈研讨会,成功申报国家课题《岭南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与《岭南民俗文化研究》,并在学院内成立岭南舞蹈研究中心。学院对岭南舞蹈有着先知先觉的悟性,积淀了丰富的岭南舞蹈教材与剧目,形成了数篇有一定学术价值的岭南舞蹈论文,培养起了一大批编创岭南舞蹈作品的编导。

在《大英歌》中,迎风出海的汉子们手持英哥棒,在锣鼓点和号角声中击棒跳转,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慷慨激昂,仿佛每个毛细孔里都流淌着英雄般的热血。卢玉梅版的《雨打芭蕉》放弃了舞者手举芭蕉而舞的传统做法,而是在舞蹈服装上花起了心思。手持油纸伞的少女步履婀娜,群舞演员好似芭蕉,可以翻转的上衣巧妙地成了芭蕉叶。她们横拉着上衣,渴望雨露,畅快地在雨中成长。编导用现代的审美视角进行编创,在传统的沃土中创新。

(二)星海音乐学院——风起岭之南

星海音乐学院舞蹈系于2012年12月成功上演了的大型舞蹈专场晚会《风起岭之南》。晚会的创作均围绕岭南舞蹈这一风格,极其具有岭南特色。不仅有展现汉唐女子之风的舞蹈《珠水玉袖》还有运用了具有广府特色的花鞋、丝绢和团扇的《月下琼花》。男子群舞《十三行印象》展现的是商界泰斗们在经商、竞争的场景,惟妙惟肖,令人赞叹。《祷雨赞》中的巨大的香炉将我们带到宗教仪式的神秘气氛中。《杯花声声》中的公伯杯以及舞者变化多端却整齐划一的动作与队形将杯花舞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彩云追月》中的斗笠与丝绸和清新典雅的舞台形象瞬间萌化了少女般的幻想与浪漫。

星海音乐学院并没有停留在已取得的成绩上。2014年12月,广州大学城音乐厅再次上演了《风起岭之南》的舞蹈专场。此次舞蹈专场同时也是CCTV舞蹈世界青春梦想季作品集的篇章之一。新的舞蹈专场添加了新的作品:《星海黄河》、《恋恋西关情》和小型舞剧《南狮梦》的节选,这使得岭南之风吹得更加强劲。

(三)华南师范大学——岭南舞蹈团

华南师范大学成立了由舞蹈系的学生为主力的岭南舞蹈团,坚持“立足于岭南地域文化的发展,致力于岭南民间舞蹈的实践与创新,更好的传播与传承岭南舞蹈文化”的办团理念。3

自2006年起,舞蹈系的师生们就开始致力于岭南舞蹈的挖掘和探索,通过多次的采风和调研,创作出了很多具有岭南特色的舞蹈作品。在2014年12月举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岭南舞蹈获奖作品专场中,推出了《喊瑶山》、《彩云追月》、《等郎妹》、《牵守》、《龙醉酒香》和《英雄花》。《席狮趣》强调一个“趣”字,草席的一卷一披将爷孙戏狮的形象塑造得妙趣横生。《英雄花》获得了岭南舞蹈大赛的创作金奖、表演金奖、作品金奖和服装设计奖,可谓是大满贯得主。编导运用现代的编创手法融合具有岭南特色的舞蹈元素,用英歌的形式纪念黄花岗七十二名革命先烈,表现爱国志士英勇抗敌的恢弘场面。

广州其他高校也为岭南舞蹈的研究和创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如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成立了院级课题“岭南舞蹈作品研究”,嘉应学院和广州大学积极筹备岭南舞蹈的作品,并开设岭南民间舞蹈课程等等。

自从“岭南舞蹈”这一概念被提及以来,岭南舞蹈的旗帜就已经树立起来。各大高校致力于岭南舞蹈的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止,从课题申报到田野调查,从走进民间到引入课堂,从校内排练到校外比赛,无处不体现着岭南舞蹈的创作进入了一个井喷的模式。在新的作品不断涌现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岭南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舞蹈资源,原汁原味的本土性是岭南舞蹈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另一方面,要赋予岭南舞蹈时代性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如何既不丢掉岭南舞蹈的精神内核又能将作品融入时代感是高校在舞蹈创作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摘要:随着岭南舞蹈这一概念的提出,广东各大高校积极参与岭南舞蹈的研究与创作。本文通过岭南地域特征和文化属性的介绍,引入推动舞蹈创作的两大机制:岭南舞蹈论坛和岭南舞蹈大赛,并对三所高校岭南舞蹈的创作进行论述,旨在更好地保护和继承岭南舞蹈的精神内核,促进高校岭南舞蹈创作的发展。

上一篇:档案工作检查下一篇:隧道预报与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