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

2024-06-12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精选五篇)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 篇1

1、新乡市卷烟消费市场调查

为保证卷烟市场调查的科学性、真实性、可靠性,根据实际情况,2007年6月, 新乡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委托新乡市农村抽样调查队,按照市场调查工作的要求,认真细致地对卷烟市场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了新乡市卷烟消费状况,并通过从卷烟消费空间与主渠道的对比中,测算出实际卷烟市场空间。

1.1 调查方法

为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保证数据质量,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具体操作由新乡市统计局农调队制订调查方案,研制数据处理程序,负责对调查人员的培训,并取得市烟草部门认可。调查在全市八县(市)及市区范围内,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按照好、中、差进行分类抽样,对抽中村的所有住户进行入户访问调查,计算抽样平均数进而推算各县的整体数据。在市区的卫滨、红旗、凤泉及牧野,各抽一个居民区,对抽中居民区的所有住户进行入户访问调查;同时,各抽取一个工厂、一所学校和一个机关,对其全部干部职工进行调查登记,对每个职工的家庭吸烟情况进行调查。全市共抽查居民家庭13045户,其中市区1679户,县(市)11366户,样本涵盖全市城乡,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然后综合推算市区居民卷烟消费状况,并在此基础上汇总全市总的消费数据。

1.2 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13045户中,吸烟户占73.8%;在调查户总人口52116人中,吸烟人口占22.1%。全市城镇、农村、郊区、企业、机关、学校的平均年人均消费卷烟7.052条。若除去净外出打工人员35万人(净外出打工人员=实际外出务工人员-外来人员),全市年人均实际消费卷烟6.51条。

2、利用调查结果测算分析

2.1 以新乡市卷烟市场年人均销量计算

若按新乡市2007年户籍人口552.34万,人均消费7.052条作为百分之百的市场占有率的测算依据,理论上卷烟的总销售量应有15.58万箱(人均7.052条)。以2007年实际销量为例,则2007年市场占有率约为94%。计算公式如下式:

从计算结果看,还有6%的市场份额流失,也就是说还有近6%的市场争取空间。同理可计算得,2008年的市场占有率为97.13%,也还有近3%的市场争取空间。

若考虑净外出务工人员的因素,新乡市卷烟销售量的实际市场容量为15.27万箱。而2007年,新乡烟草卷烟销售量为14.66万箱,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年的实际市场占有率为96.01%。同样,按2008年新乡市预测人口为555.15万计算,2008年的实际市场占有率为99.15%(见表1)。

2.2 以全国烟草行业平均水平年人均销量计算

若按全国烟草行业年人均销量8.23条 (注:按2007年全国卷烟总销量和全国总人口计算) 的平均水平作为百分之百的市场占有率的测算依据,2007年新乡烟草的主渠道卷烟市场占有率仅约为81%。计算公式如下式:

这说明,从全国烟草行业的平均水平来看,新乡烟草的市场潜力更大,即有将近20%的市场潜力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挖掘。同理可计算得,2008年的市场占有率也只有83.23%。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相差近17%。

按2007年全国烟草行业平均水平年人均销量8.23条测算,2004-2008年,新乡烟草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78.62%、75.36%、79.07%、80.62%和83.23%(见表2)。

因此,无论是6%(或3%)的市场份额,还是近20%以上的市场潜力,都说明新乡市卷烟市场在提升市场占有率上仍存有空间,并有良好发展前景。尤其是与全国水平相比,如何进一步开发市场潜力,推进卷烟市场的拓展程度,更是大有文章可作。

3、提升市场占有率的对策

作为测度企业竞争力的一个最直接、最重要的指标——市场占有率,其对烟草企业的作用毋庸置疑。要提升卷烟市场占有率真,笔者认为卷烟商业企业必须在实施营销整合方面大做文章。

3.1 明确市场定位

烟草商业企业的市场定位应该既是工业企业的分销商,又是零售户的采购商,还是消费者的供应商。以上几个角色的效益模式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并且在不同时期各有侧重。商业企业今后的定位应立足整合卷烟产销供应链,对上游工业企业实行按订单制造的远程管理,对下游零售户有针对性地实行差别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以此来为扩大销量、提升市场占有率奠定基础。

3.2 强化网络建设,做好市场基础工作

做销量和做网络本质与方法都不同。做网络的本质是培育长期、持久的销售能力,销量只意味着昨天和今天,而销售能力则意味着明天和未来。昨天已经过去,今天将要过去,而明天对企业才至关重要。没有网络基础的市场占有率,是不足以体现企业市场地位的,这样的经营业绩是不可能持久的。当前,“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流通”的网建模式已初步建立,但无论是运作模式或功能的发挥上,应尽快实现以地市级公司为运转中心的直接大配送。更重要的是要在保障其有效运作,发挥其应有功能上下苦功、用真劲、建实网,加速实现世界一流的卷烟销售网络体系。

3.3 培育名优品牌

过去,通常将企业经销的品牌牵强附会地划分为“打市场品牌”和“守市场品牌”,寄希望于靠一、二个“元勋”品牌包打天下。这样,一方面由于主导品牌缺乏强有力的保护使主导品牌竞争压力过大,一旦出了问题整个市场就会崩溃;另一方面主导品牌创造的市场机会,没有相关品种补充。品牌结构体系不够科学,不够合理。因此,需要整合梳理品牌,培育发展名优品牌,以名优优势品牌来拉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同时,在培育发展名优优势品牌中,注重把握“五个替代”,即:优势骨干牌号替代一般牌号,畅销牌号替代滞销牌号,高毛利牌号替代低毛利牌号,高价位牌号替代低价位牌号,大牌号替代小牌号。针对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空间,尤其是把卷烟消费量最大的城市、重点乡镇、三大场所、大中型酒店作为增档上量的切入点,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的开展个性化服务和促销措施。对增量上结构的主要空间,如城区以及大中型集镇等居民区,在部分高档烟和紧俏烟货源上给予照顾,新品种优先投放。同时在这些市场上对低档烟予以适当限制。同时探索对中小型酒店和集团消费卷烟销售管理办法,以消除专卖管理和销售服务上的空白点。

3.4 建立与销售规模相适应的营销队伍

企业必须拥有与市场占有率相匹配的营销水平。目前,随着网络建设的纵深发展,访销员向客户经理过渡已势在必行。因此,要教育和引导访销人员自觉做到:一是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不要讲不切实际的空话,不能只说不做或多说少做。向客户允诺的一定要办到,“诚信”当头,才能赢得客户信任。二是解决问题。建立相互信任的客户关系不是空中楼阁,也要有物质基础,那就是切实为客户办实事,帮助客户解决问题,真正对客户的利益有所帮助。三是收集信息。要尽可能多了解客户的相关信息并注意收集整理,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占得先机。四是专业保证。要用自己的营销专业知识、专业精神证明我们是值得信赖的。五是持之以恒。营销不是推销,不能急功近利,要建立长期牢固的合作关系,要靠长期踏实的工作取信于人,不断提高客户的渗透率和忠诚度。

3.5 合理布局及整合卷烟零售商户

当前,卷烟经营零售商户的增多及布局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卷烟的规范发展,也为卷烟访销配送、专卖稽查工作带来了诸多矛盾。强调零售户的合理布局,其根本目的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控制力,保持市场稳定、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对卷烟零售户的合理布局,是指在保证市场覆盖面和方便消费者购买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考虑降低成本和有利于对零售户的服务和管理。因此,只有结合当地的市场实际,综合分析和论证所面对的消费市场特点,制定总体布局规划,才能逐步实现合理布局的要求,最终达到“以我为主,归我管理,由我调控”的专卖专营目标。总之,对零售户的合理布局应坚持五个原则:一是要符合烟草专卖法律法规要求;二是在方便消费者购买的前提下,适应控制办证户数,提高许可证含金量;三是要符合现代流通条件下的卷烟配送管理和服务要求;四是要协调联合多方力量,相机而动;五是应当有一个长远规划,不可急于求成,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3.6 组建行业协会,发展加盟连锁

由于行业实行的专卖管理体制,不能照搬一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做法,而是要认真研究在专卖管理体制下,如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无论是组建行业协会,还是发展加盟连锁,都不失为一条很好的思路。在对零售户实行分类管理中,对于那些守法经营户,由于其经营方式相对规范,与烟草公司的合作也较为稳定,可划为重点户。这类商户的比例不高,但对市场的影响却相当大,可首先吸纳和发展其为协会会员或加盟者,使我们的管理和服务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对烟草终端销售和树立烟草行业的良好形象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市场占有率是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特别是在现行体制下的烟草商业企业, 卷烟市场占有率, 一方面它是反映企业经营业绩关键指标之一, 另一方面它是企业各项工作最直观的综合体现。提升市场占有率, 是企业提高竞争地位和市场控制能力的最佳选择。本文以河南新乡烟草市场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关于卷烟市场占有率测算方法, 以及提出了综合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在现有的市场背景下提升市场占有率和提高烟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市场占有率,市场容量,整合营销

参考文献

[1]、克雷格·彼得森, 克里斯·刘易斯.管理经济学 (4版) [M].涿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菲利普·科特勒, 洪瑞云, 梁绍明, 等.市场营销管理 (亚洲版·2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审批程序 篇2

一、不涉及加层、扩建、新增用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一份(乡镇、街道在报告上盖章同意);

2、附件:

(1)村经济合作社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如委托办理,需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其他相关材料。

发改局审查后下文批复。

二、涉及加层、扩建、新增用地的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申报材料:

1、项目申请报告一份(乡镇、街道在报告上盖章同意);

2、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文本一份(须组织相关部门审查);

3、附件:

(1)村经济合作社证明文件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营业执照复印件一份;

(2)村经济合作社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或其他业主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一份;

(3)如委托办理,需委托书及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

(4)审查会会议纪要;

(5)其他相关材料。

发改局审查项目申请报告后下文批复;会同建设局审查规划方案及初步设计,通过后下文初步设计批复。

发改局审批科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 篇3

1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内涵及特点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大学生在社会、学校、家庭和自我的共同教育培养中形成的有别于基本的工作能力, 是别人不易模仿和替代的, 对个人职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稳定能力[1]。就其内涵结构而言,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由能力维度和品质维度两个方面构成, 其中能力维度由学习创新能力、技术能力、适应能力、可持续能力和实践能力组成;品质维度由伦理品质和职业素养组成。良好的就业竞争力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科学的学习和创新观念,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获得适应社会所必需的能力, 可在求职过程中为大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彰显的是大学生个体鲜明而又独特的个性, 具有基础性、差异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首先基础性强调专业知识、技能、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心理调节能力等基本能力在就业竞争力中的体现, 是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最低要求, 是大学生进入市场工作的基础准入条件, 基础性特点要求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的累积, 是促进大学生长远发展的基础。其次差异性是要求学生在能力层面的差异化, 也就是要求突出个性化人才, 在就业竞争力中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的特殊能力。大学生在面对市场需求时, 具备差异化个性能力的闪光点更易受到市场的青睐。再次可持续性强调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在诸多能力中居主导地位, 包含可持续学习、创新、实践等能力。可持续能力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就业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 大学生只有立足基础, 把握个性, 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 才能获得走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 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育困境分析

2.1 课程体系设置不规范, 教学方式陈旧

课程内容不健全, 结构单一, 教学方式陈旧, 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是当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贯穿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全过程, 主要表现在:一是课程知识更新速度慢, 陈旧的课程内容不能被及时淘汰, 新知识、新理论等最新科研成果不能及时服务于教学, 学生无法掌握和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二是同一知识点多门课程讲授, 课程重复严重, 导致学生厌倦学习;三是共性、集中、统一的课程偏多, 特色、个性、有区分的课程偏少, 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不利于促进学生个性能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四是理论偏多、实践偏少, 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无法独立解决;五是与市场营销专业课程配套的选修课程设置比较随意, 没有建立应有的辅助体系, 对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基本能力的提高影响较大。此外“一言堂”与“填鸭式”等陈旧的教学模式使教与学主体缺乏互动, 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求知的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下, 导致营销专业的讲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则更加抑制。

2.2 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无法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以及实践等环节进行优化的根本准则, 在学生培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起到方向指引和宏观指导的作用;然而部分高校因没有打破“学科本位”的落后观念, 缺乏前瞻性, 以及缺乏对市场的深入调研, 导致没有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一经制订, 与之相应的配套教学方案、教学计划、实践方案也会相继出台, 进而依照执行, 这种模式化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与市场导向和需求相脱节, 甚至严重背离, 最终导致高校难以培养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营销人才。由于学生个性特长和实践能力受到限制, 这种统一生产的“营销人才”, 竞争优势不足, 市场适应力不强, 难以得到企业单位的青睐。

2.3 实践环节形式单一, 实践基地建设薄弱

目前企业出于自身利益打算, 迫切需要具有市场营销实战经验的学生。如何处理好企业、学校、学生三者对实践经验的诉求, 还存在各种问题。首先由于学校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分析, 对企业要求的营销人才实践能力定位不准, 导致实践课程设置出现脱节和偏差。其次在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中仅有少量的观摩实习, 方式方法简单, 多采用到企业参观或邀请企业专人来讲座等形式, 而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扩大学生与营销业务实际接触面等方面明显不足。再次由于资金不足, 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类型单一、数量不足等问题。加之学生实践实习地点比较分散, 地区跨度大, 学校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无法做到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实践内容及质量无法保证,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4 师资整体水平不高, 无法有效指导学生实践

教师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主体,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必须要有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师资的整体专业水平不强, 大多数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没有亲自参与过企业营销、策划的实践经历, 没有“双师型”教师的经历, 导致他们不能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实案例分析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很多现在讲授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教师是从相关专业转行过来的, 他们市场营销基础理论不扎实。相关知识体系的缺乏, 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有限以及配套学科, 例如管理学、经济学等知识掌握不够透彻等因素直接造成了教师无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 知识传授只能止步于课本, 不能通过有效指导学生实践获取大量的前沿资料, 进而无法激励学生开拓创新。

3 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策略

3.1 强化“订单式”教育, 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当前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学校应树立“对接市场”“以生为本”的育人新理念, 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订单式”培养, 定向培养企业所需人才。“订单式”教育是通过企业参与学校教育与管理来完成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校企联合办学。企业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 在高校中选择一批学生进行相关行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 依托学校的教学资源、设施资源以及师资力量完成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学, 企业又利用自身的企业营销及管理专家和资深业内人士的配合, 为学校学生进行营销从业相关实践知识的实训, 为企业培养出能为其所用的后备人才。例如浙江温州金狮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与浙江师范大学营销专业建立了“订单式”培养计划, 开办了“双鹿营销班”。班级所有学员均为通过笔试、面试的营销专业优秀学生, 班级开设课程任务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浙江师范大学营销专业教师主要讲解营销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 温州金狮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则安排企业资深专家为学生讲解啤酒工艺流程、特点以及营销实战问题[2]。学生在双重导师的教学和实践引导下增长了见识, 提高了企业适应能力, 就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学校的教育成绩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企业也为自己培养了有用的合格人才, 真正达到了企业、学校、学生“多赢”的目的。

3.2 科学定位, 打造专业特色, 完善教学模式改革

准确的学科定位和鲜明的教学特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方面, 以企业应用为目的和学生需求为中心, 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准确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科学设置教学课程和制订教学计划, 依托地域、校园以及专业优势打造特色品牌, 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赢得局部的竞争优势。在教学改革方面, 应以立足专业基础、提升职业素养、创新教学方法、增强适应能力、重视创新实践、健全伦理品质为准则, 摒弃“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利用动式教学、慕课、体验式教学等方式创新教学方法[3], 在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中适当插入企业真实营销案例, 在演示型教学的基础上, 拓展情景模拟、实训体验、自主设计等教学环节, 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运用网络新媒体技术, 及时将最新的教学信息资源应用于教学活动全部过程, 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各类组织举办的创业大赛、营销大赛和企业营销实践, 切实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 间接获取实际营销技能和经验。

3.3 搭建实践平台, 创新实训形式, 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力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来说, 实践是检验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标准。高校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中肩负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职能。目前国内大部分院校实践实训过程是在企业内部建立实训基地, 通过“洽谈联合”的方式让营销专业的学生获得实践实训的机会;但实训的形式大多数以参观和短期见习为主, 而某些以追求物质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根本不会给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接触实际业务的机会, 为防止其“帮倒忙”, 进而不会为学生的“培养过程”埋单, 从而使实践实训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打破传统校企合作形式, 开展专业实践课程外包是市场营销专业开展实践实训的创新途径, 实践外包可以实现校企共赢的新局面。所谓专业实践外包, 是学校与市场营销专业对口企业结合各自实际共同研究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教学部分, 学校将整体的实践课程承包给企业单位, 企业依托自身的资源优势, 组织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资深营销人员或者管理专家作为实践指导教师, 为学生进行一线的实践教学和实训指导[4]。企业先进的生产理念、管理模式、工艺技能、营销策略能够弥补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 可有效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此外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建自己的实训实践基地, 指定专门的管理人员, 划定专门的实训场地, 通过创办学校自己的实业, 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 切实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实践力和就业竞争力。

3.4“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请进来”是指聘请企业营销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进入课堂讲座, 或将他们聘为学校专职讲师, 与学生互动交流。在课堂上, 企业家和学生分享真实的营销案例, 诉说自己的真实成长经历, 组织学生参加专门的营销培训。学生在营销技巧、经营管理、求职就业等方面可以和营销专家“零距离”沟通交流, 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加认可这种真正营销工作者的经历和实践经验。“走出去”是指高校教师自行或者由学校组织到企业进行顶岗锻炼, 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增加营销实战经验。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组织一批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轮换常驻对接企业, 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在获取大量的营销实践技巧后, 才能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课堂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才能用自己亲身经历的生动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而不是传统的“纸上谈兵”和“照葫芦画瓢”。由此可见, 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师的作用不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 更应该是充当组织、引导和控制的角色。

3.5 开展营销伦理教育, 强化学生营销伦理品质素养

当前某些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 营销伦理缺失现象屡有发生, 例如强行推销;夸大商品功能;出卖消费者信息;利用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 等等。这些有悖营销伦理的现象从侧面反映出了当前市场的营销伦理观念淡薄, 缺乏管理规范, 营销从业人员伦理教育不足等现象。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由于没有得到良好的营销伦理教育, 在工作过程中辨别是非能力不足, 易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侵染, 导致敬业精神缺乏、频繁跳槽、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营销失范。失范的市场环境呼唤着具有伦理素养和职业品质的营销人才。社会上一些公司企业已经将营销道德和经营道德考核纳入人才引进的重要指标[5]。因此, 高校有必要在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开展营销伦理教育, 利用课程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营销伦理观念, 提升道德评价水平, 养成优秀的职业素养和伦理品质, 在面对利益冲突多元化的市场环境下能够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宁晓明.新形势下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09 (20) :152-154.

[2]翟玉强.当前我国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6 (17) :13-14.

[3]何叶荣, 李玲.“卓越”视角下的应用型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 16 (2) :118-121.

[4]吴琼, 黄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14 (11中) :346-347.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 篇4

乐清代表:郑小琴

农贸市场是城乡居民“菜篮子”商品供应的主要流通渠道和场所,与当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农贸市场更是一个地区城市文明状况的缩影,是老百姓生活幸福指数的一项重要体现,直接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农贸市场发展滞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与我市经济发展和百姓需求已极不适应,改善农贸市场的购物条件、提高市场档次已迫在眉睫。现结合农贸市场的现状及成因,就如何加快改造农贸市场以提升我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建设宜居城市提几点看法。

一、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

就我市当前农贸市场的状况来看,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量多但规模小。温州共有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230个,除新建的浙南农贸市场等几个上规模上档次市场外,绝大部分属于营业面积2000平方米以下的低档次、小规模市场或马路市场。以乐清为例:乐清现有登记在册的农贸市场28个,根据乐清市工商局2007年调查数据显示,还有约30个规模不一的农贸市场尚在无证照经营状态,而分散于城郊结合部与农村的小市场则不计其数。但在诸多农贸市场中,营业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包括5000平方米)的,仅6个;市府所在地乐成镇有三分之二市场的营业面积低于“温政办„2005‟2号文件”规定的最低标准:2000平方米; 1

重点集镇虹桥镇农贸市场的营业面积均不足2000平方米。在登记在册的28个农贸市场中,13个市场的固定摊位数不足200个;尚有3个集镇的中心菜市场营业面积不足600平方米。(附件:2007乐清市农贸市场(有证照)规模图)

二是布局不合理。我市大多数农贸市场建于90年代。从市场初建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间,我市城市面貌有了极大发展和改变,城市中心外扩,新老城区的居住人口、消费需求消长变化,而这批市场还停留在老地方。另外,很多新发展起来的工业区、住宅区因没有适时建设农贸市场,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十分不便。比如,在虹桥镇西工业区、仙垟陈、四都等工业聚集区,因工业区的发展吸引了大批外来人口,但附近没有农贸市场以满足工业区的消费需求,于是各个工业聚集区外的马路上便形成了颇为壮观的露天市场。

三是硬件建设滞后。除近年新建的极少数市场外,我市农贸市场硬件建设普遍滞后,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全市61%的农贸市场没有泊车位,46%的市场没有配备管理房。大部份市场仍为简易的棚顶式结构,棚顶老化失修,失去基本的遮阳挡雨的功能,经营户们纷纷在各自摊位上支起了各式雨布,使不少市场面貌显得破烂不堪;而消费者雨天也要打伞进场购物,既不方便,也使市场内更加拥堵,购物更不顺畅。大部份市场内供电线路缺乏系统检修,经营户私拉电线交错如蛛网,不美观更不安全。全市未改造的市场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上述现象。此外,原有的节约型设计致使市场内摊位面积狭小、没有仓储空间且通道狭窄,供水、排污设施简陋,造成市场内地面污水流溢、气味难闻,消费者对此怨声不断。

四是秩序混乱。我市大部份农贸市场显得十分拥挤杂乱。市场

附近场外经营、市场内充斥流通摊点,通道上堆放杂物或占道经营,车辆随意停放,食品经营摊位生熟不分等现象十分普遍。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在无证照的市场、马路市场、露天市场,上述无序经营现象更普遍。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造成我市农贸市场总体档次低、购物环境差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规划设计存在缺陷。上世纪90年代,农贸市场建设初期,其规划设计基本上未经科学论证,大多是从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出发,前瞻性不足,导致新建成的市场使用没多久就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了,由此还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市场购物环境先天不足。

二是市场建设资金短缺。因资金短缺,使现在应该搬迁的搬迁不了、应该扩建的难以扩建、应该新建的无法新建、应该改造的没有能力改造,各个农贸市场存在的硬件建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政府在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或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的力度不够,而举办单位对投资农贸市场信心不强,制约了市场投入的跟进。资金投入不足成了制约当前农贸市场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市场管理不完善。现行的管理方式多处在初级的、粗放型的阶段。市场投资方、举办单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意识不强,经营管理理念陈旧,短期行为突出,市场管理不到位。在我市许多村镇菜市场,还存在着将经营管理权承包给老人协会、村委会或社区的现象。另外,市场内经营者整体素质不高、政府各部门对农贸市场的控制力减弱,也是出现市场管理问题的原因。

三、温州市市场改造提升进程:

2007年7月30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温政办[2007]124号“关于印发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及“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已经明确指导思想、改造目标、改造原则、时间安排、政策措施、职责分工等,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城区、县市基本上都相继成立了由分管副区(市、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关于《温州市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的补充意见,更加明确政府在改造资金投入,政策处理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但是,到目前为止,改造进程缓慢,具体落实不到位。原定2007年完成改造计划的20%,但据我了解,到现在为止,各县、市基本上刚启动,且政策性难题重重。

三、关于加快提升改造我市农贸市场的几点建议。

农贸市场的改造提升是一项民心工程。搞好辖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切实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不但可提高政府的形象与品位,而且可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潜力,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也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再就业的有效途径,更是贯彻落实食品安全“特别规定”的必然要求,对促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作用。

针对目前我市农贸市场的总体状况,就如何加快市场的提升改造步伐提以下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加强督查督办力度,很抓文件精神的落实;特别是有关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审批手续与政策处理问题;

2、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转变观念,从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大对农贸市场改造的扶持力度,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做到特事特办。

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探讨 篇5

关键词:市场经济,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生命线

从我党建立开始一直就很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思想政治工作是其它所有工作开展的基础。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我国近3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之后的调整与转型阶段, 在这一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也有所变化, 开放性加大的同时, 难度也有所提升。基于此, 如何提升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影响因素

1. 认识问题

认识引导行为, 错误的认识在指导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会产生负面的作用, 出现预想之外的问题。在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 主要存在以下认识上的问题:第一, 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对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上未能适时调整、及时更新 (1) 。第二, 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效益并无关联, 即使认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对企业效益也毫无助益, 因此, 在企业岗位进行调整时, 政工干部往往是首要调整的对象, 致使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落到实处。第三, 认为党是政治属性, 对企业的行政工作不应过多干预, 党组织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

2. 队伍建设问题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主要由政工干部组成, 政工干部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直接挂钩, 但是由于目前的企业的局限性, 政工干部队伍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首先, 很多政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不足, 做事畏首畏尾, 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激情, 对职工的心理状况缺乏深入了解。其次, 很多政工干部只是照搬书本, 不能辩证的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 创新意识差, 不能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最后, 在老员工功成身退之后, 新的优秀员工补给不够充足。受整个社会风气的影响, 政工工作者往往受人轻视, 这也对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造成一些阻力。

3. 体制机制问题

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与国有医药控股企业的体制相融合,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思想政治工作经费支持力度有待提高。目前企业都是有经济指标的, 这样造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投入减少, 尤其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 很多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经费问题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桎梏, 欲为职工制造一些福利, 办些实事难度颇大;第二, 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 (2) 。企业的党组织成员需要分管企业行政工作, 追求效益的压力使得他们很难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于行政工作两者兼顾, 他们往往是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花在了行政工作上。第三, 公司的企业党委与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关系比较复杂,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很难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第四, 思想的多变性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也要不断创新, 但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形式单一, 对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兴载体没有进行有效利用, 与此同时, 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合理的评价制度, 绩效考核未成体系。

二、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提升的对策

1. 全程渗透科学发展观理念

当前形势下, 国有医药控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欲提升实效性, 应秉持科学发展观理念, 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企业生产经营的各各方面, 全面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为企业发展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在实际工作中, 国有医药控股企业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理念, 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索实践, 大胆创新,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与此同时, 将职工群众紧紧围绕在一起, 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压力转化为企业不断前行的动力, 以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最终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 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才能对企业发展问题进行根本性的解决, 引领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2. 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国有医药控股企业应将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职工群众的功效进行深化和落实, 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职工工作、生活的各个层面, 同解决职工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帮助员工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扫清职工思想上的障碍。

(1) 及时发现解决问题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围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行, 在遇到问题时, 应及时解决, 认识到小问题不解决, 终会变成大问题, 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化, 日常话。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应当从基层开始, 全面建设基层党组织, 从基层抓起, 每个岗位, 每个班的排查, 将问题扼杀在摇篮时期;发现员工有思想问题应及时纠正, 并且上报上级领导协调解决 (3) 。同时政工人员也应该强化自身业务能力, 从自身做起带头做好工作, 以自身为中心, 扩散影响力, 不断的完善基层组织,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2) 强化服务功能发挥

强化服务意识, 树立思想政治就是服务职工和企业的观念。通过紧抓关键问题, 改变工作态度, 加大政工干部的服务意识等方法, 切实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功能。在企业构建110服务体系, 做好突发事件、未然事件、己然事件的应对措施, 使一些隐蔽性较强的问题得到暴露, 并予以解决, 将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解决在萌芽状态。国有医药控股企业应构建爱心小组、职工家庭急事援助小组等, 使职工的突发问题得以妥善解决, 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 使其能够安心工作, 为企业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3) 促进工作效果提升

加强宣传的力度, 对好的工作方法积极推广, 比如可以大力推广“民情卡”、“网络交流直通车”等形式各异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这样可以从多管道收集职工的思想信息, 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 将思想矛盾进行弱化调和, 为国有医药控股企业内部职工间打造一个交流的平台, 让职工的思想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无死角, 营造全体员工为企业发展通力协作、万众一心的良好局面。

3. 把握思想脉搏突出人本关怀

做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遵循下面几个原则:以人为本、有序和谐、公平公正, 这些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具体通过下面两个方面来说明。

(1) 以人为本, 凸显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职工, 维护全体职工的利益特别是安全权益能够很好的团结职工, 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国有医药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以维护职工安全权益为中心, 将安全作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4) 。首先, 在安全生产任务较重时, 应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作用, 为职工敲响安全警钟, 保质保量的完成安全生产任务;其次, 在安全管理情况不乐观时, 应对以往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汲取教训, 避免再犯类似的问题;再次, 应针对安全生产的内容, 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 可以以季度为单位开展不同的活动, 如技术大比拼, 岗位小竞赛等, 使员工在竞赛、比拼的氛围中,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使思想政治工作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平台。

(2) 注重和谐, 营造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

当前, 实现中国梦、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理想, 国有医药控股企业应将和谐作为发展奋斗的目标, 思想政治工作也应该围绕和谐开展。具体可以从围绕三个方面开展, 第一, 突出焦点问题, 对员工关心的焦点问题及时跟进, 把握员工的思想动态, 结合实际宣传教育, 将员工思想往正确的路上引导, 促进员工思想和谐。第二, 国有控股医药企业的工会组织, 应该积极保证员工的既得利益, 保障职工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真正做到以工人为主体发展企业。第三, 解放员工思想, 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鼓励员工积极制止不合理现象,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创新拼搏, 扫清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综上所述, 改革开放已经30余年,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职工的思想也有所变化, 国有控股医药企业应对职工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寻找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 以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 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立足企业实际, 不断探索创新, 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为国有控股医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层面的保障。

注释

1何熠辉, 周宇.企业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 2011 (20) :125-126.

2康金雁.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形势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J].科技信息, 2010 (14) :187-188.

3陈琰.科学发展观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12) :567-568.

上一篇:双主体人才下一篇:循环水养殖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