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措施

2024-06-21

构建措施(精选十篇)

构建措施 篇1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 美术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美术学科正发挥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自新课改实施以来, 广大美术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模式, 为初中美术教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的美术理论水平和绘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但是我们也看到, 一些美术教学实践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教师依然是以教给学生绘画技巧为目标, 教学评价以学生具备的绘画能力为标准。新课改的理念和观点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观的形成和提高问题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形成了知识理论上改、口头上改, 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地改的局面。

二、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策略

美术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 要在单位时间内创造最好的效益, 这个效益是指学生获得了美术知识, 提高了绘画能力, 掌握了美术观点, 提升了审美品位。具体怎样实施才能获得高效益, 下面我谈谈见解。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是美术学习和美术创作的前提。观察是指对具体事务和抽象事物的观感印象。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具体事物的感官描述能力, 进而形成较强的美术表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重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对物体的观察力。观察能力的培养主要在绘画训练、临摹欣赏活动中进行。教师要为学生指导具体事物的观察方法, 尤其是对比观察法, 帮助学生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 使学生能够正确和鲜明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准确描绘各种物体。

例如七年级下册《画家乡的风景》一课的教学, 通过对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等透视的讲解, 对优秀范画的欣赏与临摹, 再到户外进行建筑风景写生, 循序渐进。一方面促使学生掌握对物体的观察方法, 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 另一方面促使学会较准确地描绘各物体的关系。这样便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2. 营造融洽的学习环境

初中学生的学习依然是受情绪支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首先,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教师自身要和蔼可亲, 声调柔和富有亲切感,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开始美术学习。民主和谐的环境可以给学生一种安静、自然、舒畅的感觉, 情绪放松了, 思维发散了, 创造意识增强了, 绘画水平就提高了。教师的语言只是柔和还不够, 还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幽默性。幽默睿智的语言永远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是密切师生关系的黏合剂, 也是赢得学生喜爱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新课前的导入阶段, 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民主的环境, 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 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艺术, 能够刺激学生的视觉,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提倡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使用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因素。尤其是美术欣赏课, 教师能够恰当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具有视听整合的特点, 对美术这种直观的意识形态, 使用多媒体很合适。运用多媒体可以调节教学节奏, 烘托教学氛围, 提高直观性, 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花卉纹样的教学时, 我喜欢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将一些精美的宝相花和各类精致纹样图片清晰地展示出来, 在课堂上供学生欣赏, 既能更全面地展示作品, 又能提供鉴赏的机会, 激发学生对纹样的设计兴趣, 从而挖掘学生的设计潜力, 设计出优秀的纹样设计作品。

4. 重视欣赏和临摹的教学实施

美术作品的欣赏和临摹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升学生欣赏水平的重要途径。这个过程与绘画的实践操作不同, 这是给学生提供欣赏经典作品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鉴赏、效仿、品读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 欣赏和临摹的过程很重要。指导学生临摹时, 教师要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表面看到画家的内心世界, 体会他要表现的思想内涵。临摹时要注重形式美, 关注学生在临摹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临摹的方式:一种是用坐标格作准确临摹;另一种是自由而准确地临摹。教师要为学生选择一些可以为学生所接受的写实范本。同时告诉学生, 可以采用不同的临摹方法, 保留成功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画家笔下的质感》是一堂可塑性极强的课。因为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 我清晰地记得这堂课给学生带来的惊叹感觉———惊叹画家那高超的绘画技巧。每个学生都会提同样一个问题:太棒了, 这是怎么画出来的, 跟真的一样呀。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强这一特征设计出好的教学方式, 一定能使课堂更加生动。在通过欣赏画家用不同的技巧表现出不同的质感, 学生让对几种方法有了全面的认识。然后给学生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对各种肌理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找到更加适合这一物体的表现方法。这样, 就很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综上所述, 构建高效的初中美术课堂, 途径多、手段多,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绘画能力设计教学环节及方法, 目的是促进学生美术观的形成, 欣赏能力、绘画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可以采用室外观察、实物临摹、多媒体展示等方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做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正确使用教材, 拓展教材。

参考文献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篇2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位音乐教师,在充分备好课的基础上,要深入细致的研究学生,勤于思考,不断学习,真正找到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断成长,为自己的美好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探讨了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成功的音乐教学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完成,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强化艺术熏陶引导,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当前应试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对音乐学科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二是受制于应试的压力。对此,教师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无论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内容健康的通俗歌曲还是爱国主义曲目、中外名曲,都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应当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感悟艺术,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学科对人情操的陶冶,培养良好情感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食粮,能够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心灵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充满阳光,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为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开设多种活动,营造美的氛围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活动开设得比较少,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听音欣赏的阶段,即教师把歌曲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欣赏作品。但想要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标,教师就要尝试着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在《雪绒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男女合唱或者多声部合唱的方式来对该曲目进行演绎,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歌曲的美妙,还体会到合唱的魅力。再比如在“荧屏乐声”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班上举办音乐会,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欣赏各自心目中经典的荧屏金曲,促进同学们的音乐交流,从而让他们学会辨析音乐的优劣之处。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扮演学生的同龄朋友,与学生一起热情尽兴地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去,让课堂变成音乐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在美好的氛围中达成美育的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目前的新课程教学标准,在音乐课程中,我们也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兴趣。作为音乐这门课程而言,更具有一些独特性,因此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对于音乐讲课内容而言,应该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音韵美、配器美等一系列特点。音乐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选择意境悠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丰富情感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要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带动起学生。虽然音乐教师不是诗人,但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自己具有一些诗人的情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作品所描写的意境给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正所谓以情动情。

四、借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多媒体引入音乐课堂可以代替老师做到老师无法做到的工作,让知识点更加明确,目标更为清晰,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为方便,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老师,要做到教学的时代性,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灵活起来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十八相送》一课上,我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来辅助我的教学,先让学生看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视频。音乐教学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而这次,都却先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看一段视频,学生无疑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的一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在观看视频短片的同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充分地了解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主人公的内心的矛盾和想法,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对音乐的背景有了了解,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加深,对音乐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五、逐渐培养学生视听和视唱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视觉和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声音的轻重缓急、音色音调的清亮与低沉、时值的长短等,才能够进一步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和声以及各种乐器等发出的声音进行分辨,从而使学生对音响的选择和敏感程度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视觉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视觉能力主要指的是发声和视唱练习过程中“视谱”与“视奏”。要锻炼学生有较强的快速识谱的能力,当然,还要掌握一些演唱技巧。这几种能力都要认真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侧重于讲练结合,也只有这样,各种能力才能够有更大提高。

六、强化教学资源整合,打造立体化音乐教学空间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既要立足课堂抓教学,还要立足课外资源的整合进行拓展,要着眼于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外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音乐教学设计之中,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满足学生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节奏节拍、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让音乐成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其次,教师还要针对音乐特长生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为他们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调整与文化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还可以联合校外机构进行综合指导。另外,教师还应当将一些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如学校举办的各类纪念活动,班级举办的晚会庆祝活动等,鼓励学生将所学音乐展示出来,既可以演唱曲目,也可以表演相声、小品、舞蹈等,既可以丰富活动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学习成果的良好平台,这对于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新课程大潮下,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读教材,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教法在音乐课堂上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篇3

摘要: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一个愉快的、张弛有度的课堂教学氛围;合理有效的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能力,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3.2

目前,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开展,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已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重要目标,如何使课堂教学高效,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思考的永恒课题。文章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措施。

一、创设愉快、张弛有度的课堂情境

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带入生机勃勃的语文课堂。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饱满的热情去感化他们、亲近他们,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温柔的叮咛,一次心贴心的交流,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把学习上取得的成功的快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理激起自豪和自尊,

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因此,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二年级《画风》一课教学中,可让学生听老师的描述后画出风景图。教师循循善诱启发学生: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吧。然后“师生一起作画,一起交流,最后总结出了画风的不同方法。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以良好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或用饱满的热情和亲切的微笑去鼓舞学生,或用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去吸引学生,或用大方得体的衣着和文明的举止去影响学生,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形象。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始终保持“智力紧张,情绪轻松”的状态,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从而奠定高效课堂的基础。

二、把握语文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需要深入结合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就要明确教学重点,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简单的说,是要求学生获得什么知识,掌握一种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情感能力。笔者认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首先要求教师开门见山地的交代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让学生了解本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同时,向学生深入介绍学习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目标意识。因此,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单位文本特征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课后练习内容的规划。整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然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三、有效讲授,搭建高效课堂

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科学合理地讲授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很重要的。教师有效的讲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启发学生思维的方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效的讲授要遵循以下的原则:1.讲授要有吸引力。教师在上课时,首先要考虑如何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多样的非语言表达以及饱满的热情、充满感染力是具有吸引力的更高境界。吸引学生注意的技巧有:教师可以在开始讲课时,可以举一个结果令人惊异的例子,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把教学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听;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难点。在上

课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和练习的关键部分;在课堂进行中、结束时要强调重难点,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知识主题。2.掌握课堂讲授的节奏。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保持和学生相适应的教学节奏,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的轻松,又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简洁合理的过渡。好的过渡决定了课堂的顺利进行;不好的过渡会妨碍教学时间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保证过渡的简洁和条理,控制过渡的数量。如果教师把过渡处理好就不会浪费教学时间,提高效率。3.讲授要清晰明了。教师应该有组织的、清晰的、循序渐

进的方式呈现新信息,指导学生获得对所学内容的清晰理解。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收集信息资源,列出学生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概念,告诉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课堂的主要任务,使讲授变得清晰。

四、有效地提问,创建高效课堂

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总是伴随着大量有价值的问题设置。教师的额有效提问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问题的设置必须具有目的性和引导性,问题的设置要有价值,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什么样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有效的?第一要有目的性,问题的提出是以围绕学生思维潜质的激发、解决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进行的。;第二是有层次的,问题的设置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思维的阶梯,形成有序的思维习惯。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入难的问题引导方式来引导和启发学生。不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已经掌握的问题、过难的问题都是没有价值的,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提高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只有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青春.追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简约化”[J].中国教育学刊.2007(04)

[2]舒丽娜.课堂——生命价值的体现——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探寻和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10)

采取多种措施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4

教学方案是实施教学的依据, 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因材施教, 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与学, 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设计教案, 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解决难点, 克服教学中的主观盲目性, 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 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 学生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 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可见, 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 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 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 既让学生容易接受, 又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2.运用多媒体技术, 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设形象、 直观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技术支持。 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借助计算机平台, 创新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制作成形象的动画片断, 制作优质的数学课件,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把被动、接受式的数学教学转变为全员参与、全程思考的主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 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 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课, 教师可以设计课件, 将小数0.8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青蛙, 通过小青蛙向左向右跳来变换小数点的位置。 当青蛙向右跳时, 0.8变成8、80 、800 …… 当青蛙向左跳时, 0.8 变成0.08、0.008、0.0008 ……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小青蛙身上, 就在小青蛙有趣的跳跃中, 渐渐领会小数点的意义, 掌握小数点位的变化对小数大小的影响, 无形中完成本节知识点的教学任务。 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实现动静结合, 变抽象为形象, 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特点, 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 实现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创设操作情境, 培养学生的数感

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 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 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 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极重要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 先让学生数完11—20各数后, 又创设了 “排一排”“猜一猜”等操作情境:①排一排, 初步认读数, 培养数感。 问题链:能帮它们排排队吗? 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其他排法吗?②猜一猜, 逐步感悟数序, 培养数感。 问题链:15前面1个数是几? 15和17中间是几? 从左数15排第几? 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

4.适时点拨, 引导合作

教师的精心点拨引导, 会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围绕中心、突出主体、精彩纷呈。 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搭配的规律”时, 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 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让学生同桌两人合作, 一人用衣服的图片摆搭配, 另一人在纸上记录搭配的情况, 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初次感受搭配的规律。 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我没有给大家准备这些衣服的图片, 你们打算如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呢? ”使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 想到可以用画符号的方法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案。 最后问学生:“那如果有5件上衣和8条裤子, 一共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 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了算式5×8的含义, 从而顺利找到搭配的规律。

5.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 通过多种渠道, 把丰富的知识与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 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 使之产生一种内部需求, 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 趣味浓厚的作业, 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 而是把知识点融入情景之中,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富含趣味的作业不仅能达到训练的目的, 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 如“行程问题”作业设计:乌龟很不满意小汽车, 因为乌龟和小汽车的外形都差不多, 为什么小汽车在人类眼里就是比自己跑得快? 所以, 它们决定进行一场50米赛跑.已知乌龟每秒跑0.5米, 小汽车每秒跑5米, 起跑5秒后, 小汽车不幸爆胎, 经过3分钟的修理, 小汽车再次起跑。 请你猜猜谁会得冠军? 为什么?

6.在认识数的概念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数概念难以理解, 认识数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 但是数又是抽象的, 在教学中往往借助简单的图形或示意图帮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抽象的数, 建立起数的概念, 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认数时更要借助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数的意义。 如教学“认识分数”时, 可以创设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情景图:“一位老师把准备好的点心4粒苹果, 2瓶矿泉水, 一块蛋糕分给的两个参赛运动员, 怎么分呢? ”先把4粒苹果与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位学生, 平均每人分到多少? 分完之后引出“平均分”这个概念, 然后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2位学生, 又该怎么分呢?”自然引出“一人一半”, 并利用电脑随机显示平均分一块蛋糕的画面, 教师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 每人应分到多少呢? ”让学生先猜一猜, 再用电脑显示1/2。 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直观地把数形结合在一起, 为学生的认知架起桥梁, 顺利地从“整数”过渡到“分数”。

7.巧用 “读”法, 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

四项措施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篇5

近年来,我县以贯彻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为主线,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注重预防、调处并举”的方针,做到“四个注重”,积极稳妥推进劳动关系工作。经过努力,今年劳动监察和仲裁案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2%和35%,劳动关系状况总体上和谐稳定。

一、注重完善组织机制。强化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坚持例会制度,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重大问题。各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又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了做好劳动关系稳定工作的强大合力。加强劳动关系维权机构建设。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成效显著,提升了劳动保障监察网格管理效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设初见成效,建立了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争议仲裁员队伍。建立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各镇区建立了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县内主要劳动密集型或用工较多的50户企业,分两批组建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搭建了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工作平台。

二、注重宣传政策法规。加大法律法规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依法用工。通过街头咨询、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网站开辟宣传专栏、“送法进企”、编印《劳动保障政策摘编及实务指南》免费发放以及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宣传,在全县营造浓烈的劳动保障法制氛围。强化对企业法律服务和督促,指导企业依法用工。建立起定报企业重点联系制度,实 现双向联络,方便企业及时反馈情况并获得帮助。建立了督促企业纠正违法行为建议制度,指导企业依法用工和管理,预防企业劳动违法行为产生劳动纠纷。

三、注重开展专项活动。开展了“依法用工服务促进年”活动,推进协调劳动关系工作进社区,着力提升了用人单位依法用工意识和劳动用工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以镇区、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依托,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延伸到镇区和社区,为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工作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开展了“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活动,培育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作为典型。健全用人单位守法诚信档案和诚信评价办法。选择一批劳动用工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作为诚信示范企业培育对象,帮助企业查找、梳理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劳动保障专项监察活动,严厉制裁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引导企业和劳动者通过合理方式反映诉求,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对恶意欠薪、欠薪逃匿等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依法予以制裁。

四、注重构建长效机制。积极推进集体协商制度,签订并实施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把集体协商作为职工与企业凝聚合力、共担风险、共渡难关、共谋发展的制度保障,推动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扩大集体合同制度覆盖面。做好集体合同的审查备案和指导和服务工作。构建劳动争议大调解机制,“以调为主,调处结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加强镇、社区(村)、企业三级调解网络建设,形成劳动争议大调解格局。县政府办发文规定,对镇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调解劳动争议的,由县财政按每调解一起劳动关系纠纷补助2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符合法律援助的,由县司法局按法律援助标准给予补助。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夯实现有工作基础,同时又积极开拓创新,努力将我县劳动关系工作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具体要做到“五个突出”:

一是突出办班培训。进一步加大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做好常规宣传工作的同时,重点针对用人单位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到重点镇区、重点企业举办多期用人单位学法培训班,为企业解决管理难题。

二是突出组织建设。继续大力推进企业建立基层工会工作,引导符合建立基层工会法定条件的企业组建工会,依法进行民主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建立基层党组织,提高企业核心凝聚力。加大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组建力度,引导企业积极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化解企业内部劳动争议。

三是突出挂钩服务。进一步完善科级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科级干部要向企业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企业做好协调有关部门、劳动用工、劳动管理、工会组建等工作。县人社局、总工会等劳动关系工作部门也要结合职能,开展挂钩服务企业工作,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指导企业依法用工,依法管理,预防和减少劳动争议。

四是突出基层调解。加强劳动争议调处工作,“以调为主、调处结合”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实现基层调解组织实质性运作,组织编印专门的业务培训教材,对基层调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组织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农民工、工伤职工、群体性案件中的劳动者以及其他弱势群体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帮助弱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

五是突出集体协商。积极推进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把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的签订、履行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覆盖面,努力实现企业职工工资收入得到合理增长,进而保障职工队伍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在此基础上,树立一批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典型。

回顾近年来我县的劳动关系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对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面对劳资纠纷等诸多矛盾冲突,保持职工队伍以及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企业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决心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做好劳动关系稳定工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的构建措施 篇6

关键词:初中;音乐;高效课堂;构建措施

成功的音乐教学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的顺利完成,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 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知识。通过音乐知识的学习, 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强化艺术熏陶引导,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当前应试教学模式下,许多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足,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对音乐学科缺乏正确全面的理解,二是受制于应试的压力。对此,教师要采取措施让学生感悟音乐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无论是优秀的民族音乐、内容健康的通俗歌曲还是爱国主义曲目、中外名曲,都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教师应当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感悟艺术,增强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音乐学科对人情操的陶冶,培养良好情感方面的作用,让学生明白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食粮,能够使我们的心情更加愉悦,心灵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充满阳光,让学生增强对音乐的兴趣,从而为音乐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开设多种活动,营造美的氛围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活动开设得比较少,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听音欣赏的阶段,即教师把歌曲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让学生安静地聆听欣赏作品。但想要更好地达到美育的目标,教师就要尝试着开设各种各样的活动,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在《雪绒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男女合唱或者多声部合唱的方式来对该曲目进行演绎,让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歌曲的美妙, 还体会到合唱的魅力。再比如在“荧屏乐声”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班上举办音乐会,让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分小组进行展示,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欣赏各自心目中经典的荧屏金曲,促进同学们的音乐交流,从而让他们学会辨析音乐的优劣之处。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要放下老师的架子,扮演学生的同龄朋友,与学生一起热情尽兴地投入到课堂活动当中去,让课堂变成音乐的海洋、欢乐的海洋,在美好的氛围中达成美育的目标。

三、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根据目前的新课程教学标准,在音乐课程中,我们也提出了三维立体教学目标。这一目标立足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并不仅仅满足学生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兴趣。作为音乐这门课程而言,更具有一些独特性,因此对音乐教师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对于音乐讲课内容而言,应该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音韵美、配器美等一系列特点。音乐作品内容非常丰富,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选择意境悠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作品,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丰富情感是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师应该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要乐于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带动起学生。虽然音乐教师不是诗人,但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自己具有一些诗人的情怀,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作品所描写的意境给学生进行联想,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受。正所谓以情动情。

四、借多媒体辅助音乐教学

多媒体引入音乐课堂可以代替老师做到老师无法做到的工作,让知识点更加明确,目标更为清晰,学生接受知识也会更为方便,这种教学方式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所以,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老师,要做到教学的时代性,适应学生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灵活起来进行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十八相送》一课上,我把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来辅助我的教学,先让学生看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十八里相送的视频。音乐教学传统的方法让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而这次,都却先让学生运用多媒体看一段视频,学生无疑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课的一开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在观看视频短片的同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调动,充分地了解了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主人公的内心的矛盾和想法,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点,对音乐的背景有了了解,学生们对音乐的理解就会加深,对音乐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五、逐渐培养学生视听和视唱的能力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 视觉和听觉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声音的轻重缓急、音色音调的清亮与低沉、时值的长短等,才能够进一步让学生对音乐的旋律、和声以及各种乐器等发出的声音进行分辨,从而使学生对音响的选择和敏感程度得到充分的锻炼。另一方面,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视觉能力。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视觉能力主要指的是发声和视唱练习过程中“视谱”与“视奏”。要锻炼学生有较强的快速识谱的能力,当然,还要掌握一些演唱技巧。这几种能力都要认真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侧重于讲练结合,也只有这样,各种能力才能够有更大提高。

六、强化教学资源整合,打造立体化音乐教学空间

在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广大教师一定要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既要立足课堂抓教学,还要立足课外资源的整合进行拓展,要着眼于立体化教学体系的构建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一方面,教师要将课外活动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到音乐教学设计之中,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满足学生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对学生进行节奏节拍、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让音乐成为学生缓解学习压力、丰富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其次,教师还要针对音乐特长生进行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为他们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调整与文化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还可以联合校外机构进行综合指导。另外,教师还应当将一些活动的作用发挥出来,如学校举办的各类纪念活动,班级举办的晚会庆祝活动等,鼓励学生将所学音乐展示出来,既可以演唱曲目,也可以表演相声、小品、舞蹈等,既可以丰富活动内容,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展示音乐学习成果的良好平台,这对于提高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等方面也具有积极的帮助。

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新课程大潮下,教师要及时更新理论,领会新课标的精神,认真研读教材,把自己的新想法新教法在音乐课堂上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 禹佳.浅析提高高中音樂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J].音乐时空.2015(24).

[2] 于秀霞.提高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新校园(阅读).2015(11).

[3] 刘凡.流行音乐融入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策略[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3(05).

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措施探析 篇7

一、培养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要改变传统教学对听力教育的不重视,首先需从英语听力课堂入手。教师应重视学生听英语的能力。初中生英语水平还较低,词汇量较小,且听力材料速度比较快,导致很多内容学生根本听不懂。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中就应该注意训练学生的听力。例如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观看欧美经典原声电影,在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剧情对英语对白进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会逐渐提高。再如尽量用英语授课,包括从开堂的问好到课中的提问,并要求学生也尽可能使用英语回答,久而久之,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就会进步。此外,还应增加学生接触英语听力的机会,利用尽可能多的时间为学生播放英语音频,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

二、促使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能够使用英语进行实际交流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然而很多学生笔试成绩特别好,口语却很糟糕。这是英语教学中非常常见但又最应该避免的一种现象。学生发音不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地方差异所致。由于方言的影响,加上英语教师可能本身存在发音问题,学生发音出错的几率大大增加。发音错误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导致他们对开口说英语产生抵触心理。久而久之,英语口语能力自然无法提升。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首先,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一段对话,如:

A:Do you need any help?

B:Yes. I need to open the door, but my bags are too heavy. Can you help me carry them for a while?

A:Of course. Oh, they’re really heavy, but I’m glad to help.

B:Thank you very much. If you have time, come to my house for a cup of coffee please.

然后让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锻炼他们说英语的能力。要真正做到让学生开口说英语,首先,教师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只有教师敢于说英语,学生才会积极开口;只有教师发音正确,学生才能正确发音。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有一定的口语能力。其次,很多学生因为缺乏自信心而不敢开口。针对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多予以鼓励,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表扬,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

三、加强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会读英语是开口说英语的基础,而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必经之路。阅读是对单词、语法和句型结构的整合训练。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阅读文本,但是教师在讲解时,往往只注重其中的知识点、单词、短语等内容,并不会将这些加以归纳和联系,缺乏整体观,不能向学生教授丰富全面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提升阅读能力的途径受到限制,导致有量无质。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必须改革以往的阅读教学方法,真正让学生实现读英语的目的。首先,教师在英语课文的讲解中,要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抛砖引玉。其次,不能局限于课本,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选取趣味性强的阅读题材。此外,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让学生能够抓住重点,分清主次,针对不同的文章选择略读、找读、细读等方法,由“学读”到“会读”,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

四、提高学生动手写作能力

写英语是反映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过程。只有做到听、说、读无障碍,才能顺利达到英语写作的要求。虽然目前英语考试对写作有一定要求,写作练习也已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的写作能力往往仍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听、说、读的能力欠佳。此外,由于英语不是母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写作话题,导致从无下笔。很多学生的英语作文经常跑题或者逻辑混乱,这是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就要从基础知识的训练开始。教师在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时,首先,应从最简单的开始,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单词、词语和句子,随着能力的提升,循序渐进至文章,使学生的写作能力稳步上升。切勿操之过急,出现虽能写作,却错误百出的状况。其次,在做好基础训练的同时,教师也应该多让学生接触优秀范文,通过范文阅读,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最后,在点评作文时,教师也应该改进方法,如在学生之间进行互评、自评等方式,加深学生的相互影响,也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构建国际服务贸易保障措施法律制度 篇8

《服务贸易总协定》 (GATS) 第10条“紧急保障措施” (ESM) 规定:“应就紧急保障措施问题在非歧视原则基础上进行多边谈判。”从乌拉圭回合到多哈回合, 十余年的谈判虽然没有达成实质性的结果, 但谈判的内容还是在不断地深入, 由最初的基础或前提性问题逐步过渡到更为具体的技术性问题。谈判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大约从1995年持续到1998年。在这一时间段内, 谈判焦点主要集中于一些基础或前提问题。例如, ESM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启动?保障措施的行使是为了保护何种利益?行使这一措施的目的何在?很多成员态度积极, 就ESM相关问题提交了正式的书面意见。

第二阶段大约从1999年持续至今。此阶段的焦点集中于一些更为具体的操作问题, 主要包括采取保障措施时需要遵守哪些基本准则?比如, 最惠国待遇、预先通知、既得权的保护等, 还包括采取保障措施的时限如何限制, 如何确保自由化的目标不被改变等。虽然没有就基础问题达成一致, 但对于推进整个谈判的过程是有益的。

二、服务贸易领域中制定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必要性

(一) 例外条款不能否认紧急保障措施存在的必要性。

GATS所设置的例外性条款与紧急保障措施尽管在本质上都是“背离性质条款”, 都具有某种形式的“安全阀”作用, 但他们所适用的情况、条件和程序是完全不同的, 不能因为有了例外条款就否认紧急保障措施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同例外性条款援用条件的苛刻性和程序的复杂性相比, 紧急保障措施运用起来更方便灵活, 实施效果也更直接显著。

(二) 尚无实例并不能说明紧急保障措施是不必要的。

目前, 没有援用保障措施的实例并不意味着以后不会有援用的可能, 随着服务领域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各成员方在服务贸易市场上的冲突和摩擦必然增多, 援用紧急保障措施的可能性必然会越来越多;没有援用紧急保障措施的实例恰有可能是因为目前的紧急保障措施没有具体规则, 缺乏可实际操作性造成的, 因此紧急保障措施具体规则的制定就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三) 可作为紧急救济手段。

在各成员方对服务贸易开放的具体承诺谈判中, 由于服务贸易涉及面广而且具有无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对本国的服务贸易缺乏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 有可能使他们对各自的承诺所带来的影响无法加以恰当地评估, 对本国服务市场有可能遭受到外来损害或者威胁的紧急情况无法加以预见, 因此可能出现国内市场发生急剧的不利变化。此时, 如果没有必要的保障措施作为紧急救济手段, 可能会导致该成员方遭受巨大的国内压力、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和秩序失衡。

(四) 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发展。

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设立赋予了成员方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及时救济措施的权利, 从而免除了在谈判中因担心做出国民待遇和市场准入承诺的后顾之忧, 必然促进各成员方在更高程度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承诺谈判中更为积极和主动, 从而会更放心地做出更大程度的减让承诺。因此, 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制定将会对新一轮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的顺利进行起着促进作用, 其结果是更有利于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而不是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机会。

三、构建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的思考

(一) 实体规范应符合的条件

1、服务进口增加。

所谓服务进口增加是指该服务进口数量的绝对增加或相对增加。进口增长应有程度上的要求。进口增长的确定标准要求在整体上进口趋势是增长的, 且这种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增加是足够迫切的、足够急剧的和足够显著的。不同的服务贸易提供方式, 确定服务产品的进口数量的方式应有所不同。

2、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损害威胁。

服务产业“严重损害”应被理解为对一国国内服务产业状况的重大全面减损。在确定损害标准时, 应根据具体服务特征审查下列相关因素: (1)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服务的绝对和相对增长率与增长量; (2) 向本国提供服务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总数及其增长变化情况; (3)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增加的服务产品总量在国内市场中所占的份额; (4) 增加的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的服务对国内产业的影响, 包括对国内产业在服务产品总量、国内商业存在或服务提供者总量、服务产品销售水平、市场份额、利润与亏损、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5) 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其他因素。在确定其他国家或地区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的服务增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时, 不得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本国提供的服务增加以外的因素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归因于其增加。对严重损害威胁的确定, 应当依据事实, 不能仅依据指控、推测或者极小的可能性。

3、因果关系。

对服务贸易实施紧急保障措施的第三个条件应该是服务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 否则不得做出实施紧急保障措施的决定。在这一因果关系中包含了两层因果关系:第一层因果关系即承担GATS义务后的未预见发展与服务进口增加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二层因果关系即服务进口增加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服务进口增长之外的因素也正在造成国内服务产业的损害, 则该损害不得归因于服务进口的增长。

(二) 程序规范应涵盖的内容

1、调查。

调查是实施保障措施的必要步骤。为了确保正当和公正的调查程序, 《保障措施协议》第3条专门就调查程序做了规定, 要求各成员的调查必须遵照确定的程序进行, 遵守GATT1994第10条有关透明度的规定。为此, 调查主管机构应该向所有利害关系方做出合理的公告, 为他们提供陈述意见和抗辩的适当机会, 同时考虑各方对实施保障措施的看法, 调查结束后, 主管机构应当公布调查结果, 并做出合理的结论。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也必须在调查确认的前提下才能实施。因此, 实施调查是服务保障措施的第一步。由于主管部门更能从全局把握服务行业是否受损以及受损程度, 因此调查应当既可以依国内产业申请进行, 也可以由主管部门依职权主动发起。

2、通知。

为了加强WTO保障措施委员会对各成员保障措施立法和司法实践活动的监督, 《保障措施协议》要求各成员就一些重要事项向保障措施委员会通报, 包括现行涉及保障措施的法律、法规、行政程序;发起调查的原因和调查的结论。成员应在一项拟采取的保障措施生效前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 当然并不要求成员披露损害其法律实施、公共利益或影响商业秘密的机密数据。服务贸易保障措施, 完全可以参照上述标准通知服务贸易理事会, 当然也包括了给利益关系方的通知。

3、磋商与仲裁。

《保障措施协议》要求拟采取保障措施的成员与有实质利益关系的成员进行磋商。毕竟保障措施是对已生效的规则和承诺的违背, 磋商是必要的尊重;通过磋商还有望使各方达成谅解, 避免贸易摩擦;涉及到的补偿问题也需要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协商以寻求解决方案。服务贸易保障措施的磋商程序当然可以借鉴《保障措施协议》的规定。能以磋商解决矛盾固然最好, 但由于服务贸易领域补偿形式比较复杂, 因此关于补偿的磋商往往难以达成统一意见, 这时就需要引入仲裁。保障措施下的补偿与GATS第21条项下的补偿性质相同, 都是因修改或撤销承诺对其他成员造成不利影响而给予相应补偿, 因此服务贸易的保障措施规范中应当纳入仲裁的规定。

4、保障措施的期限与复审。

保障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应超过4年。如果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延长, 例如保障措施对于防止或者补救严重损害仍然有必要, 有证据表明相关国内产业正在进行调整等, 则全部实施期限不得超过10年。如果某一保障措施适用期预计超过1年, 应在适用期内按固定的时间逐渐放宽该措施;如果实施期超过3年, 必须进行中期审查, 并根据审查结果撤销或加快放宽措施。中期审查的内容包括保障措施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国内产业调整情况等。

5、争端解决。

WTO《争端解决谅解》适用于因实施服务贸易保障措施引起的争端。根据GATS第23条规定, 成员方可在两种情况下就服务贸易的争端提交DSB解决。首先, 一成员为其他成员未能履行GATS项下的义务和具体承诺时, 该成员可以寻求争端解决机构就该事项达成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其次, 如果任何成员认为其根据另一成员的具体承诺可合理预期获得的任何利益, 由于另一成员事实与本协议规定并无抵触的任何措施而丧失或减损, 则可援用《争端解决谅解》寻求争端解决机制。

服务贸易自由化是大势所趋, 尽管在这一趋势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利益, 并由此导致二者在建构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中不同的立场和态度, 紧急保障措施制度仍在一定程度上是平衡其利益的工具。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应在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构建中坚持发展中国家的立场, 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GATS规则谈判中积极支持ESM机制的建立。

摘要:本文在回顾GATS规则工作组关于紧急保障措施谈判进程的基础上, 阐明在服务贸易领域中制定紧急保障措施制度的必要性, 提出完善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立法的建议。

关键词:GATS,ESM,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陶林.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法律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 2009.

[2]房东.服务贸易总协定法律约束力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谈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和措施 篇9

1. 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

首先,学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率先垂范。

其次,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第三,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的发展,既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软实力建设是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凝聚力建设。学校师生员工如果人际关系和谐,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目标就会较快地实现。

第四,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和谐的环境培养美德,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而这正是培养合格的人才的必要环境。

2. 构建和谐校园的要求

第一,要构建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树立“以师生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注重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加强学校的保卫工作,开展学生安全自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问题学生”耐心帮教,开设心理辅导室和咨询信箱,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心理疏导,让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学习和生活。同时,教师要以健康的情感去感染、教育、鞭策和激励学生,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化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摩擦,创建安全稳定、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坚强意志和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要构建和谐文明的教育服务体系。如设计校徽,悬挂国旗、校训、班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教师寄语;建设高标准的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创办校报、光荣榜、作业展等;举行各类体育比赛;开设德育教育基地、校园网站等。

第三,要构建民主和谐班集体。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民主管理,如:学生干部采取学生自主竞选的方式产生,实行任期轮换制,激发其竞争意识和民主参与意识;制定学校德育常规,设立学生会和文明监督岗,开展“一帮一”“手拉手”等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宽容、谦和地对待他人,和谐地对待自然和社会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四,要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使学生懂得发掘和欣赏周围美的事物;懂得人与社会的和谐,个性的全面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实现;懂得自律与管理的和谐,知道接受管理的过程,不仅是接受来自于学校的管理和规范,也是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不断满足自身需要的结果,而且自己通过参与学校的管理,也具备自主、自决、自择、自律的能力;懂得关注身边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互助互爱。

3. 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

第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老师给了学生知识的启迪,使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幼稚走向成熟。而同时需要学生去全身心地接受,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只有师生互敬互爱,才能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二,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人人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友好相处,宽容待人,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换另一颗真诚的心,从而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建立好的学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学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第四,建立诚信、文明的校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说实话、做实事。考试时坚决杜绝舞弊现象,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校风诚信、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教学、科研和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的永恒主题。

摘要: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这就要求必须从构建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和谐的教育服务体系、民主和谐的班集体和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等四方面入手,采取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学风和诚信、文明的校风四种措施,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浅谈构建节水型社会的措施 篇10

关键词:构建,节水型社会,措施

靖会电灌工程管理局白塬灌区设计灌溉面积0.425万公顷, 实际灌溉面积0.38万公顷, 灌区辖郭城镇1个村、白塬乡8个村, 人口约2.2万人。自1976年工程竣工上水以来, 广大灌区群众, 以水兴农, 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条件, 有力的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摆脱了贫困, 解决了温饱, 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但要整体实现小康, 还有较大差距, 灌区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制约灌区群众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

㈠渠道状况差,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白塬灌区支渠33条, 全长61196米;斗渠406条, 全长212292米, 地形纵横破碎、情况复杂, 支斗渠长期以来, 维修不力, 管理不善, 状况破烂不堪。

1.渠道衬砌中预制件残缺不全。1986年以来、灌区大部分支渠进行了衬砌, 多年来, 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健全, 制度落实的不到位, 预制件有的风化或破坏、有的沉陷丢失、有的公为私用、渠道完好率不到20%。

2.部分支渠控制面积大, 所辖用户多, 管护划段分片模糊, 职责不明, 维修相互推诿扯皮。突出的有四六支、覆盖面积6700亩、管辖2个村、13个社队, 几乎每次灌溉、难免断渠、塌渠, 劳动力支出多, 用水浪费大, 下游用户有时亩次水费接近70元, 极大的加重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同时也挫伤了他们灌溉的积极性。

3.渠道保护、管理范围侵占蚕噬严重。因管理不善工程建设初期确定的保护、管理范围完整的很少。运行期间、一旦出现问题、用土无土、用路无路, 耗力费时、影响灌溉。

4.管理不善、工程失修、输水能力低、运行状况差, 渠道渗漏大, 水的利用率低。

㈡群众灌溉意识落后、作物不能适时适量灌溉白塬灌区海拔高, 气候凉, 作物成熟期和川区相比, 将近迟半个月, 无论夏灌还是秋灌基本两水, 从种植的结构和作物的需水上看, 不现实, 不科学。粮食达不到高产、稳产, 效益上不去。

1.灌次偏少、小麦尤为突出。小麦生长时期长、恰逢少雨高温季节, 相对需水量大, 20天为一轮期比较恰当。而大部分用户灌溉时间和作物的需求不吻合, 灌溉仅两次, 伏天前基本收割结束, 对小麦而言, 伏天成熟, 才能丰产。好的灌溉两次产量仅达9000斤/公顷, 而灌溉三次正常产在12000斤/公顷, 而一次水费约30元, 净增收入210元。

2.经济作物不能适时灌溉。白塬地区秋后阴凉多雨, 群众逐渐摸索出套种葵花比较适宜, 效益相对显著。但灌溉时间秋水大体在7月10日~20日最佳, 此时葵花头部基本形成, 重量轻不倒伏, 实际灌水时间都在7月20日~30日、或者更迟, 此时属当地雷阵雨多发期, 同时伴有适度大风, 灌溉后极易倒伏。

3.水费的拖欠影响着灌溉。灌区群众对水是商品的认识理解仍然不够, 不能及时缴纳水费, 形成恶性循环。给水管工作带来被动, 群众的灌溉往往错过良机。尽管白塬灌区已运行三十多年, 但灌溉仍然存在着盲目性, 随意性, 无论水管单位, 还是政府机构在宣传引导上都要开动脑筋, 把带动群众, 狠下工夫, 及时缴纳水费, 适时适量灌溉, 增加灌次纳入正轨, 逐渐使群众尝到科学灌次带来的甜头。

㈢应选用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白塬灌区群众灌溉面积相对较大, 人均0.133公顷以上, 部分农户人均0.2公顷~0.267公顷, 当前种植、管理还比较粗放, 长期以来形成广种薄收的局面, 要达到精耕细作, 结构优化, 品种优良还有很大差距。

1.种植单一。如小麦的种植至今没有套种, 每年到抽穗齐之后, 就有病变, 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倒茬、农药的不及时、不科学外, 与种植单一作物的通风、土壤表面的采光不好有很大关系, 就当地的气候条件和个别农户的示范看, 套种油葵、葵花、麻子或早熟黄豆完全具备条件。

2.作物套种的布局不科学。群众在地膜玉米套种早熟豌豆, 采用单行, 如果宽度增加10厘米~20厘米, 套成双行, 产量达3000斤/公顷, 对玉米的影响和单行差不多。

3.农户对优良品种的认识不到位, 籽种销售的市场不规范。农民缺少适合本地区、增产创收有推广潜力的优良品种。提倡中间商将良种赊销给农民, 签订购销合同, 让假冒伪劣籽种无机可乘, 同时加大打假力度, 对农户高度负责, 敢于承担法律责任, 尽快通过订单农业创造良好的局面, 使大部分农户富裕起来。

4.政府的引导、科技的投入不够。特别是科技人才深入农户的指导及推广试验田等方面重视不够, 也可以说农业专业人才少, 行家少, 也是农业产量上不去、效益发挥慢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构建节水型灌区, 提高灌溉效益的主要措施

节水灌溉是一项系统工程, 走节水灌溉的道路, 目的是充分利用水资源, 提高水效益。对白塬灌区而言能够减轻群众负担, 提高灌溉效益。白塬灌区用户多, 支、斗、毛渠长, 川台地泵站多。采取常规节水灌溉技术, 投资少, 见效快, 群众易于接受。主要措施有工程、机电措施, 农业科技措施。

㈠工程方面在灌区连片集中地方选择一定数量的斗渠作为示范点, 对示范点的斗、农、毛渠, 重新整修, 规范衬砌, 对部分复杂地段铺设塑料防渗层后衬砌。斗、农渠设置控制流量的闸门, 改建量水设施, 规范计量办法。毛渠进水口设置简易闸板控制进水流量。加强平田整地和大块变小块工作, 实行畦灌和沟灌, 确定灌水定额, 灌水时间, 杜绝漫灌, 串灌。专人指导, 掌握第一手资料和其他斗渠对比分析, 用效益说话, 逐步推广到其他斗渠。

㈡机电方面白塬灌区有11座川台地小泵站, 大部分泵站运行30多年来至今没有得到改造, 提水能力差, 设备严重老化, 耗能高、效率低, 安全无法保证。管理上职责不明, 检修中推诿扯皮, 运行中又不是专人操作, 结果检修、管理费用大, 群众负担重, 意见大。建议对川台地小泵站政府积极争取资金尽早尽快全面改造, 实行专人管理, 适当提高管理人员待遇。每年提前安排机组检修和调试工作。检修要扎实, 不留死角, 确保上水运转高效。对管理人员的工作乡村社要组织人员督促检查。确保检修到位, 上水值班到位。

㈢农业技术方面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从示范情况看, 地膜覆盖不仅作物成熟提前, 而且每次灌水少30立方米~40立方米, 增产1875千克/公顷。白塬灌区每年玉米面积都在0.2万公顷以上, 玉米灌溉至少3次, 年节水1350立方米/公顷~1800立方米/公顷, 平均年少用水费456.75元/公顷, 增收4125元/公顷, 需地膜63千克/公顷, 约花费1008元/公顷。以3万亩计, 节约水费91.35万元, 增收825万元, 地膜费201.6万元, 灌区净增收入714.75万元。

㈣机制体制方面建立长效机制, 培训农业科技人才, 调整产业结构, 树立新的农业科学发展观, 创办特色产业, 让科学技术在农村沃土中扎更、发芽, 开花、结果。

三、结语

上一篇:推荐作品下一篇: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