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治疗

2024-05-27

添加治疗(精选七篇)

添加治疗 篇1

1 个案回顾

王小建(化名),9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无法跟上学校进度,其母送至我处,在暑期给予辅导家教。两个月辅导期间,上课时间总是坐立不安,不停的动,常东张西望或发呆,很不专心听讲,喜欢插嘴,和我闲聊一些与学习无关内容,爱打岔。布置的作业拖拉,常以忘记为由,课堂上做时又会边玩边做,作业很乱很脏,不爱惜书本和作业纸张,上课辅导时常出现少作或做错现象,经常由于题目看不全导致题目不会做。文具和书本经常带不齐全,忘带现象常发生。但反应很快,很聪明,比较灵活,有跳跃性思维。经了解,王小建平时爱和同学打架,常把同学打的鼻青脸肿,课上一半会突然钻到桌子底下,上课经常睡觉或与同学闲聊或发呆。课间时间喜欢从楼梯上跳下跳下,爬树翻围墙,爱与同学打架,自称是学校里的小老大。起的很早,一般5点就会自然醒来。不太受孩子欢迎,朋友不多,调皮捣蛋,喜欢搞破坏。在家时间也会与其姐姐打架争吵,父母比较偏爱小建,但常被他行为激怒而打他。

2 关于ADHD

2.1 ADHD临床表现

活动过多:(1)精力特别旺盛。在家里,他们爬高钻地,翻箱倒柜,又蹦又跳,经常闯祸。(2)不服从老师管教。在托儿所、幼儿园里,不断更换或毁坏玩具和小人书。(3)不与小朋友合作。与小朋友游戏时不按游戏规则进行,随心所欲,常捣乱,不受小朋友欢迎。(4)攻击性强。常常攻击其他小朋友,挫折阈值低,对别人善意劝告听不见去,好发脾气,受不得一点委屈,对动物残忍,经常破坏家里和公共的财物,难以管教。(5)睡眠问题多。常常入睡困难、睡眠浅、容易惊醒,有时一直在床上玩耍到深夜也想睡觉,睡眠时间比同龄人少。

注意集中困难: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分散,对于来自各方面刺激几乎都起反应,不能过滤无关刺激,因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上课时由于专心时间短,老师布置的作业常听不清,以致做作业时常遗漏。

冲动任性:缺乏克制力,常对一些不愉快的刺激作出过度的反应。

学习困难:智力水平大都正常或接近正常,在临摹画时,往往分不清主体与背景关系,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

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行为或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打人、损物、辱骂、说谎、逃学等。

2.2 ADHD诊断

确定ADHD五项标准:(1)症状程度:至少符合注意力不集中、冲动等6个症状,至少6个月。(2)症状出发年龄:起病于7岁前(多在三岁左右),多数在年龄更大时发现;3~5岁精力充沛易冲动,看护人筋疲力尽;小学三年级左右,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很困难;初中仍不能完成作业,情绪低落,对奖惩没有反应,发脾气,说谎,违反纪律;高中时违反纪律,无秩序感,攻击谩骂家长老师;一般情况冲动易被发现,且被老师家长高估问题严重性,注意缺陷不易被发现,且会被低估严重性,且会伴有更严重学习困难。(3)症状呈现情境:至少要在两个情景中出现:学校,家庭,社交场所(工作场所)。(4)症状对功能影响:学习成绩达不到平均智力水平;无法记住家庭作业;不能准备好学习材料学习用具;不能做好课堂笔记;不能完成学习任务;没有朋友;不能解决与同伴冲突。(5)排除其他精神、心理、生理原因:低血糖、贫血、糖尿病、甲状腺症状、睡眠及呼吸困难、过敏、锌镁摄入量等因素。

DSM-IV的ADHD的症状可以分为三类:缺乏注意、活动过度和冲动。缺乏注意:不注意细节,犯粗心的错误;难以保持注意;对于他人说话漫不经心;不能听从指示或完成任务;难以组织行为;避免参加要求持续的努力和注意力的活动;经常丢东西;容易分心;记忆差。活动过度:手脚乱动,坐立不安,在不适宜的时候离开座位或东奔西跑,难以从事比较安静的活动。冲动:在别人说话时大嚷大叫,在等待轮到自己时没有耐心。

2.3 ADHD危害

2.3.1 对个人危害

造成了学习困难,由于跳跃性的思维,不能坚持听完老师上课内容,王小建暑期的重新学习,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并且即使很努力学习成绩也上不去,易造成习得性无助。攻击性行为,很难在群体里与同学朋友相处,大家都不喜欢他,害怕他,没有与群体有一个很好的沟通,对集体团队与人合作无法习得,对以后的社会适应等造成很大障碍。无法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友情的关爱,易造成冷漠的个性对他人的忽视。这种行为是一种恶性循环,周围人越不理解自己越远离周围群体,边缘化,冷酷,对人际和个人发展造成很大障碍。且成年生活会被儿时的不良的学业成绩留下印记。根据DSM-3-R轴I上的诊断,ADHD到成人时,主要有四大类:(1)ADHD残留症状;(2)反社会人格障碍;(3)酒依赖;(4)癔症、焦虑症和一些类精神分裂症。

2.3.2 对家庭的危害

父母大量精力集中于照顾孩子,并且没有很好的效果,影响父母情绪,使父母渐渐丧失对孩子很好的自信,降低对孩子的期望。亲职功能下降,孩子的“屡教不改”,使父母伤透了心,无助失望,阻碍了和孩子之间很好的沟通,大量精力的偏移使工作精力和社会功能下降,由此引发的家庭功能失调,经济问题,情感问题,夫妻之间的沟通互动等相继出现。家庭与工作的平衡被打破。使整个家庭的情绪状态处于悲伤和过度紧张,给家庭带来严重负担。

2.3.3 社会的危害

与王小建类似的行为影响了学校正常的课堂纪律,老师教学以其其它同学的学习。给学校环境增添不安全因素,如攻击行为和对共财物的破坏。其行为也会导致他成人期的障碍,人际不良人际暴力等会一直持续从而导致在成人期职业和社交上的问题。

2.4 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轻微脑损伤,围产期感染、铅中毒、外伤、剖宫产等。遗传因素,1/4家长也有多动症历史,80%是由遗传性造成。神经系统的成熟迟滞,80%ADHD儿童至少有三种“轻微”症状,如活动笨拙、语言困难、肌肉不规则。

(2)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如父母离异,家庭收入,经济贫困,住房拥挤,父母过于挑剔或缺乏管教等;学校因素,老师的忽视,同学的敌视看不起等。社会因素,如不良社会环境和不良社会导向。

(3)病理机制:最近用PET研究发现多巴胺的受体密度与儿童发育有关。多巴胺存量不足,脑内接受多巴胺的受体和释放的量远低于常人。与大脑前额叶的不活跃有密切关系。有证据显示基因病理有密切关系(J Stevenson,1992)。

3 个案简析

综上所述,根据CCMD-3,他满足以下至少四项诊断标准:(1)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2)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3)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4)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它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错误;(5)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6)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丢三落四。(7)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8)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情没有做完,又去干别的事情。有注意障碍。根据CCMD-3,他满足以下至少四条诊断标准:(1)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2)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3)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4)十分喧闹,不能安静的玩耍;(5)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持续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6)干扰他人的活动;(7)好与小朋友打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8)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9)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有多动。而且他的冲动性远远超过了他这个年龄的正常水平。大多数小学生至少能够安静的坐上一会,玩一些需要耐心和注意力的游戏,并且能够抑制住冲动行为,例如上课时突然钻到桌子底下或突然跳起来和朋友聊天。王小建做不到这些,他的行为具有被驱使和混乱的特征,伴随着一个接一个的怪念头。类似王小建这样的儿童在学校里常常表现很差,因为他们不能集中注意力或者使自己安静下来,他们没有学会老师正在教授的内容,因此学业表现低于其智力水平。与其它孩子关系很差,常遭其他孩子直接拒绝。在与同伴交流时,没有组织性,不能完成任何任务。

4 DHD的治疗与应对策略

关于ADHD治疗目前主要有两大类方法:药理学方法(通过兴奋药物)、行为学方法(通过社会心理学干预)(S.L Smalley,et al.,1998)。

4.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1)促进多动儿童思考,改善对冲动行为的控制;(2)减少烦躁不安;(3)改善社会交往技术;(4)改善认知行为;(5)改善精细运动的共济。有时可以改善特殊的学习困难,然而不伴有ADHD症状的学习困难儿童,用药几乎无效。高剂量改善认知功能和注意力,低剂量改善行为、社交技能和对冲动的控制。药物70%有效,现行利他林、哌醋甲酯等能够刺激大脑不够兴奋的地方时中枢神经兴奋的药;托莫西汀是现行非常有效的非兴奋性药。注意:吃药时要补充足量蛋白质才能承受药物;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急躁、失眠、胃痛等。

4.2 心理治疗

行为控制技术:(1)环境控制:减少儿童周围分心因素,处于比较有持续的环境中,可以将小建的房间布置进行调整,在书桌上尽量少放物品,房间设置不要太花,靠近学习的地方简单干净。教室里位置与老师进行协商,安排在老师注意的地方。在课后学习时可以放一些轻音乐,便于其集中注意力;(2)行为控制:常使用间歇强化技术,其中正强化适用于较大儿童;消退技术适用于较小儿童;惩罚技术可用于危险较为麻烦行为。利用角色扮演技术,治疗该类行为是教每个人停下来,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通过语言的自我指导,角色扮演,自我奖赏和自我表扬的方法,改善和矫正患儿行为问题。

教育干预:(1)家庭中:在患儿的家庭内,父母的频繁责备儿童的问题行为,父母与ADHD儿童之间缺乏明智或中肯的批评。父母需要了解如何以较和谐的方式与孩子相处,学习如何选择较合理的期望水平。父母给孩子鼓励,同孩子平心静气的交谈,共同制定出他们能够做得到的具体要求和奖励措施,并与老师取得练习,每天进行评定,每周做一次小结,凡有进步的地方就给与肯定和鼓励,凡是达到奖励标准的承诺就要及时兑现。提醒孩子,由于ADHD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容易忘记自己的承诺而再犯,因此,事前提醒可使孩子避免再犯,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循环。学习建立良好的方式限制某些行动,指导儿童完成一些家务劳动并负一定的责任。学习前后一致的、正确性的、有效的行为矫正方式。记住“我不能”和“我不愿”区别;给孩子明确积极的暗示;多用强化,少用惩罚;给与及时反馈;教给情绪的觉察和控制技术;花一些时间为孩子制定计划并实行监督;使用一些问题解决技巧为孩子做示范。(2)学校中:不对孩子贴上落后呢或学习迟滞的标签,老师可以安排有同情心的小伙伴与其做同座位,经常与ADHD儿童互动,鼓励孩子多参加班级活动和体育活动,为ADHD儿童提供完成社会化的环境。与ADHD儿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校全面按指导来做事情,鼓励ADHD儿童参加躯体训练项目,如拳击、柔道、举重、健身、田径运动、游泳、网球等项目,使躯体的外观和感觉处于良好的状态,并且不采用团队评定法,使其能更主动的参与多方面活动。来促使ADHD儿童更好的自我控制,自尊和自律,增强自信心。上学期间合并用药,使这类儿童在学业中发掘自己的潜力,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使学业水平与智力水平保持一致。

4.3 整体治疗

药物治疗、行为控制技术、教育干预结合,健脑操,饮食计划等。

5 一些注意

近年来研究发现,患ADHD的儿童多数存在“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指大脑不能将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信息进行充分的加工整理),城市中林立的高楼剥夺了孩子们与绿地的接触。一些母亲为保持体形而要求剖腹产,使孩子失去了惟一一次经过产道挤压获得触觉的机会。运动,让孩子在嬉戏中获得安静,应让ADHD儿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嬉戏活动,如走平衡木、剪纸、摆积木、走迷津、荡秋千、玩各种球等,为他们提供看、听、闻、触摸等机会,从中得到各种感觉输入,并且统合好这些感觉,做出适应性反应,帮助他们正常发挥潜在学习潜能。父母和老师要知道孩子的多动不是故意的,要忽视其不伤大雅的一些小动作,为其创造一些合法的活动机会和安静的环境,尽量避免可能引开其注意力的刺激源,注意多发现ADHD儿童的优点,并创造机会让其重复发挥,增加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目前不少学者利用EEG生物反馈仪方法治疗,长期效果令人满意(姜荣环,2002)。

摘要:本文从作者与ADHD儿童2个月时间临床观察出发,对ADHD的基本特征、诊断、临床表现、病因和发病机理,做了简单介绍,结合当前较成熟研究结果与实际以该儿童治疗为出发点进行展开对ADHD的治疗方案与改进进行初探。

关键词:ADHD,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毅.变态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2006.6.

[2]Swanson JM,Flodman P,Kennedy J,Spence MA,Moyzis R,Schuck S,Mur-ias M,Moriarity J,Barr C,Smith M,Posner M.(2000).Dopamine genes and ADHD.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24(1):21-25.

[3]苏珊诺轮-霍克西玛.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Abnormal Psychology.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7.1.

[4]J Stevenson.(1992).Evidence for a genetic etiology in hyperactivity in child-ren Behavior Genetics,22(1992),pp.337-343.

[5]刘新民.刘建明.变态心理学.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10.

[6]吉峰.变态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8.

[7]J.M Swanson,J.A Sergeant,E Taylor,E.J.S Sonuga-Barke,P.S Jensen,D.P Cantwell.(1998).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hyperkinetic dis-order Lancet,351,429-433.

[8]S.L Smalley,J.N Bailey,C.G Palmer,D.P Cantwell,J.J McGough,M.A Del'Homme,J.R Asamow,J.A Woodward,C Ramsey,S.F Nelson.(1998).Evidence that the dopamine D4receptor is a susceptibility gene in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Molecular Psychiatry,3(1998):427-430.

[9]任桂英,钱铭怡,王玉凤,顾伯美.家庭环境与ADHD儿童某些心理特征相关性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4).

添加治疗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我院收治的9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诊断及分类标准,同时排除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者,合并颅内活动性病变者。入组患者在服用丙戊酸6个月后,病情仍未得到控制。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7~54(22.8±11.3)岁;病程1~9(4.6±1.5)年;对照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8~56(23.3±10.8)岁,病程1~10(5.0±1.4)年。两组男女构成比、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将丙戊酸(生产厂家:法国SANOFI-AVENTIS FRANCE,注册证号H20090534)改为拉莫三嗪(生产厂家:波兰Glaxo Smith Kline Australia Pty Ltd.注册证号H20110024)。初始剂量25mg/d,治疗2w后剂量增加至50mg/d,用药2w。之后隔2w加量1次,增加量为50mg/次,直至达到维持剂量200mg/d,达到维持剂量后持续治疗32w。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1)第一阶段。在服用丙戊酸的同时,加用拉莫三嗪。丙戊酸初始剂量为25mg/d(成人)或0.15mg/(kg·d)(儿童),连续用药2w,之后间隔2w增加1次药量,直至药物剂量增加到维持剂量100~200mg/d(成人)或1~5 mg/(kg·d)(儿童)。拉莫三嗪的给药方法与丙戊酸相同。(2)第二阶段:在拉莫三嗪达到维持剂量后,与丙戊酸联合治疗12w。(3)第三阶段。12w后,逐渐减少丙戊酸用量,每2w减少原剂量的25%,在8w内将药量减完,继续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4)第四阶段。单药应用拉莫三嗪治疗12w。

1.3临床观察指标(1)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癫痫发作频率及平均发作时间。(2)治疗完成后,根据《神经病学》[2]中的相关内容拟定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癫痫无发作,判定为完全控制;治疗后的癫痫发作次数或发作时间至少减少50%,为有效;治疗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及发作时间减少均不足50%甚至有增加,为无效。完全控制+有效=总有效。(3)观察两组患者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癫痫发作频率及发作时间两组治疗前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临床疗效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对照组为22.2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拉莫三嗪是一种新型的抗癫痫药物,其作用机制不同于丙戊酸等常规抗癫痫药物,其主要作用于钠离子通道来稳定癫痫病灶放电过程,从而达到控制病情、防止癫痫发作的效果[3]。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拉莫三嗪与丙戊酸联用治疗各种癫痫类型均有显著疗效。国外有文献报道[4],对于丙戊酸单药治疗无效的癫痫病例,首先应当选择添加治疗而不是替换为另一种单药进行治疗。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采用了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拉莫三嗪添加-替代治疗对癫痫发作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拉莫三嗪。这提示丙戊酸和拉莫三嗪之间可能存在药动学以外的协同作用,丙戊酸可增强γ-氨基丁酸释放,拉莫三嗪能够抑制谷氨酸释放,二者联用能够通过药物作用机制互补来达到增强抗癫痫的效果[5,6]。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代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疗法在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应用单用拉莫三嗪,治疗组以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丙戊酸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癫痫发作频率、发作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并且治疗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每次发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22%(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丙戊酸治疗无效癫痫患者应用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代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癫痫,丙戊酸,拉莫三嗪,添加-替代疗法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1,44(1):56-65.

[2]姜亚军刘春风.神经病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282-286.

[3]罗榕,刘凌,司洋,等.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1):4550-4552,4554.

[4]杨丽亚,林卫红,张晶,等.中国北方汉族癫痫患者UGT1A4基因分布特点及其多态性与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3):180-184.

[5]韦迪岱,陈晋,郑文明,等.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5,44(22):3125-3126.

添加治疗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经丙戊酸治疗后无效的6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0例患者均为服用丙戊酸治疗半年无效, 血药浓度的控制效果不佳, 每月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年龄在6~55岁, 平均年龄 (21.8±10.5) 岁;男性34例, 女性26例;病程在1~10年, 平均病程 (4.5±1.7) 年。把60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年龄在6~54岁, 平均年龄 (21.5±9.9) 岁;男性17例, 女性15例;病程在1~9年, 平均病程 (4.6±1.5) 年;观察组患者年龄在7~55岁, 平均年龄 (20.8±10.1) 岁;男性17例, 女性11例;病程在1~10年, 平均病程 (4.7±1.3) 年。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患者。开始患者每日口服0.2~0.4 g, 每周逐渐增加药量, 最大药量加至每日1.6 g。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了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原来丙戊酸具体用药剂量是, 成人25 mg, 儿童用药量是0.15 mg/ (kg·d) , 每日服药1次, 要连续服药2周。此后每隔1~2周要递加药物剂量, 成人递增数为25~50 mg, 维持剂控制在100~200 mg/d。添加拉莫三嗪替换丙戊酸后, 原丙戊酸药量减少原服用剂量的1/4, 在1个月内完成药剂量的递减[2]。

1.3 疗效判定标准

由药物全部递减完成后开始观察6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以6个月作为一个观察周期, 与添加拉莫三嗪前进行对比, 可以把患者治疗效果分为以下几个标准:

1.3.1 完全控制:患者6个月以内都未发作病情。

1.3.2 显效

患者在6个月以内, 病情发作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了75%以上。

1.3.3 有效

患者在6个月以内, 病情发作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了50%以上, 785%以下。

1.3.4 无效

患者在6个月以内, 病情发作与之前相比明显减少了50以下。

1.3.5 恶化

患者在6个月以内, 病情发作与之前相比明显增加了25%以上[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 以χ2来检验计数资料。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

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却未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 未影响用药效果, 见表1。

2.2 观察组

患者用药后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却未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 未影响用药效果, 见表2。

3 讨论

拉莫三嗪化学性质、作用机制等方面与丙戊酸并不相同, 拉莫三嗪可以直接作用在电压敏感性钠通道, 也能作为钙通道, 来完成对患者神经元兴奋性谷氨酸释放的抑制, 使癫痫患者大脑的异常放电得到减少, 使癫痫病症的反复发作得到控制[4]。

该研究中, 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经丙戊酸治疗后无效的6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观察组应用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拉莫三嗪可以有效替代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经研究, 拉莫三嗪对不同类型癫痫病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显示, 部分或继发全面性的发作上, 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只是对原发性强直和阵挛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偏低, 差异不明显。而部分性或者全面性的发作, 应用拉莫三嗪都能取得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拉莫三嗪可以在临床中作为广谱抗癫痫药广泛应用。拉莫三嗪单药用于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临床治疗效果极佳, 与既往研究保持一致[5]。

丙戊酸治疗癫痫患者, 不能对病情的发作进行有效的控制, 癫痫患者每个月都会反复发作病症。拉莫三嗪添加替换丙戊酸, 对癫痫患者完全控制、显效、有效等与添加前对比, 对比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该研究中, 应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患者仅有2例不良反应, 而且经过治疗之后都可以自行缓解消失, 对拉莫三嗪的长期应用不会产生影响, 可见, 拉莫三嗪应用在癫痫疾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临床中添加拉莫三嗪开展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较多, 不过多药联合的治疗很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 出现过多不良反应, 使患者负担加重, 由此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所以, 当患者更换抗癫痫用药只有使用无效后, 才能应用多药联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当患者应用丙戊酸等传统药物无法取得控制效果时, 添加拉莫三嗪也是临床治疗中新的选择。

摘要:目的 分析拉莫三嗪添加-替换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5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经丙戊酸治疗后无效的60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把60例癫痫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一组为对照组应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 另一组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拉莫三嗪进行治疗, 对患者逐渐增加药剂量, 直到把原丙戊酸用药完全替换, 观察两组患者联合用药期与单药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 却未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 对照组患者用药后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 未影响用药效果。结论拉莫三嗪联合卡马西平替换治疗丙戊酸用药具有极佳的临床治疗效果, 而且较为安全, 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拉莫三嗪,丙戊酸,癫痫,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康慧聪, 胡琦, 列晓艳, 等.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 (17) :1174-1178.

[2]张美云, 王凤楼.小剂量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成人癫痫临床观察[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 35 (4) :295-297.

[3]黄圣明, 王秋菊, 魏春风, 等.拉莫三嗪与丙戊酸合用治疗癫痫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 2010, 37 (7) :94-95.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抗癫痫药物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44) :56.

[5]朱国行, 吴洵昳, 虞培敏, 等.新诊断癫痫患者的规范化药物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1, 44 (1) :6-9.

[6]潘映辐, 姬长莲, 陈葵, 等.拉莫三嗪对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11, 9 (12) :94.

[7]张冬梅.286例新诊断成人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23) :197-199

添加治疗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章检索策略

选取检索关键词为add-back、HRT、GnRHa、GnRH-a、GnRH anagolue、endometriosis,检索限制条件限定为发表时间1999~2012年,关键词检索范围为题目、摘要、关键词,文章类型为clinical trial,检索数据库:Cochrane Database,Medline,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临床症状且经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确诊为EMT患者,单用GnRH-a及GnRH-a治疗6月内开始行反向添加疗法的前瞻性、随机性、对照性的临床试验文章纳入本研究,其中GnRH-a包括戈舍瑞林(goserelin)3.6 mg,亮丙瑞林(leuprorelin)3.75 mg,均为皮下注射,每28天1次。反向添加使用为GnRH-a疗程中每日口服补充雌、孕激素。排除标准:研究开始前3个月使用过激素类药物治疗或处于哺乳、妊娠期或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患者排除。是否双盲不限,语种不限。

1.3 文献质量评价和筛选

根据Jadad量表,对文献的随机序列的产生、随机化隐藏、盲法的使用、是否有失访及原因进行全面评估。大于3分的文献纳入研究。

1.4 资料提取和结果分析

采用RevMan 5.0对纳入分析的研究进行异质性分析,分析卡方检验统计量结果(检验水准为α=0.05),如果不存在异质性(P>0.05,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如果存在异质性(P<0.05,I2>50%),分析仅为统计学异质性而无临床异质性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本评价分析资料均为计量资料,统一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选取加权均数差(weighted mean difference,WMD)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分析统计量进行Meta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如文献中未给出具体数据则通过文献中图表推算得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排除重复文献以外,共检索到20篇原始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文章质量评价,纳入8篇文献,共292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英文6篇,中文2篇。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1。8篇中使用的GnRH-a药物包括戈舍瑞林、亮丙瑞林。8篇均采用皮下注射GnRH-a为基础进行反向添加治疗,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评估。部分文献[5,6,7,8,11]给予安慰剂做对照。8篇文献均采用了随机分配,6篇文献采用了盲法处理,有失访均交代了失访原因,患者基线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2 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

所有纳入文献均报道了随机性,但只有4篇文献描述了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8篇文献均报道采用分配隐藏,但只有2篇实施了恰当的分配隐藏。共有6篇文献报道实施了盲法,但有1篇未采用恰当的盲法(患者单盲)。有3篇报道了失访数量及失访原因。见表2。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治疗后腰椎骨密度值的变化

7篇文献[5,6,7,9,10,11,12](n=279)比较反向添加治疗组和单用GnRH-a组在治疗停止时的腰椎骨密度下降值。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3,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的腰椎骨密度下降值明显小于单用GnRH-a组(WMD=-0.05,95%CI-0.06~-0.04,P<0.01)。治疗完成随访24个月时腰椎骨密度下降值的两组对比,纳入了3篇文献[5,10,11](n=79),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60,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的腰椎骨密度下降值仍然明显小于单用GnRH-a组(WMD=-0.03,95%CI-0.05~-0.01,P<0.01)。

2.3.2 治疗结束时股骨颈骨密度值变化

纳入3篇文献[5,7,9](n=116)比较反向添加治疗组和单用GnRH-a组股骨颈骨密度下降值。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89,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与单用Gn RH-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1,95% CI-0.02~0.01,P=0.28)。

①实验组:GnRH-a反向添加雌、孕激素组;②对照组:单用GnRH-a或用GnRH-a加安慰剂组;③Surrey研究共分4组,完成治疗时n=123,随访第2年结束时n=60,本研究只纳入其中两组进行分析

2.3.3 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值变化

纳入3篇文献[6,9,12](n=143)比较反向添加治疗组和单用GnRHa组在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或评分下降值。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72,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的腰椎骨密度下降值明显小于单用GnRH-a组(WMD=-5.13,95% CI-5.77~-4.48,P<0.01)。

2.3.4 治疗前后痛经可视化评分中缓解情况

纳入3篇文献[8,9,12](n=105)进行分析。各研究间有统计学异质性(P=0.009,I2=79%),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与单用Gn RH-a组在痛经缓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2,95%CI-3.28~1.64,P=0.51)。

2.3.5 治疗前后性交痛症状缓解情况

纳入3篇[8,9,12]文献(n=105)进行分析。各研究间无统计学异质性(P=0.32,I2=11%),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与单用GnRH-a组在性交痛症状缓解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1,95% CI-0.56~0.58,P=0.97)。

2.4 发表偏倚

经RevMan 5.0软件漏斗图分析,无显著不对称性,说明发表偏倚可能性小,结果可信。

3 讨论

GnRH-a保守治疗EMT是通过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而抑制性腺轴的活动,造成机体低雌激素状态,以此达到抑制异位病灶的发展并促进残留病灶的萎缩、退化。现有研究认为6个月的GnRH-a用药能明显缓解EMT造成的疼痛症状,并延缓复发和再次治疗的时间[13]。但GnRH-a造成的低雌激素状态会引起骨质丢失、围绝经期症状等副反应,从而制约了GnRH-a的长期应用。为了减轻GnRH-a带来的副反应,增加治疗的适应性,延长治疗时间,1998年Barbieri提出了反向添加疗法来对抗低雌激素状态。反向添加治疗是针对雌二醇阈值的概念,既不刺激异位内膜生长,也不至产生低雌激素副反应的雌二醇。据此理论,反向添加疗法越来越多地被研究用于减轻GnRH-a副反应。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推荐在GnRH-a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时开始使用反向添加疗法,但对于治疗6个月以内是否开始使用反向添加疗法仍存在争议[1]。经过文献检索,本研究纳入GnRH-a治疗在6个月内即开始行反向添加治疗的RCT进行Meta分析,对反向添加治疗的有效性和对GnRH-a疗效影响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用GnRH-a注射治疗EMT时,反向添加雌激素或雌孕激素,患者的腰椎骨密度丢失明显少于单用GnRH-a治疗,围绝经期症状Kupperman评分下降,证实反向添加疗法能减轻GnRH-a长期应用的副反应。特别是在治疗24个月后的骨密度值比较,仍然显示出反向添加疗法对改善GnRH-a副反应的优势,但对于股骨颈骨密度的影响则与单用GnRH-a的比较分析中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这可能与该项指标的随访时间不够有关,也可能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有关。在反向添加疗法对GnRH-a疗效的影响方面,本研究选取的痛经评分量表(dysmenorrhea score)和性交困难评分量表(dyspareunia score)两个主观评分指标均显示反向添加治疗组和单用GnRH-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P=0.97)。

本研究纳入的8篇RCT的Jadad评分虽在4分以上,但均存在缺陷。虽全部报道为随机,但仅有4篇详细报道了具体随机方法(计算机随机数表法)。仅有2篇采用了恰当的分配隐藏(中心控制或不透光信封),因此有选择偏倚的可能性存在。而且除了骨密度值是客观指标外,反映围绝经期症状的Kupperman index评分量表,痛经评分量表和性交困难评分量表这三个指标都是主观量表,所以如果分配隐藏和盲法运用不当,则可存在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对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存在影响。

本研究纳入的RCT中使用的GnRH-a(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和雌、孕激素(雌二醇、炔诺酮、孕三烯酮等)具体用药不同、给药剂量也存在差异,反向添加治疗目前没有统一的给药方案。因此,本研究的合并分析能论证反向添加治疗对减轻腰椎骨密度丢失有明显效果,但却不能给出推荐的给药方案,只有一篇纳入的研究[11]和被排除的另一篇研究[14]对不同的反向添加方案进行了研究,但无法合并,所以仍需要新的RCT对反向添加治疗的方案进行研究。此外,本研究未能纳入1篇[15]反向添加治疗的RCT进行Meta分析,因为这篇研究的结局指标特殊,选用了非通用量表评估疼痛得分等,无法进行合并分析,因此,纳入的高质量RCT较少,降低了本研究的全面性论证强度。在今后的RCT研究中,应对GnRH-a治疗的疗效和副反应评估使用国际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统计学数据表达,以便今后的系统评价能更全面地完成评估,为临床医生及科学研究提供更好的循证医学证据。

添加治疗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门诊接受检查的儿童难治性癫痫儿童患者61例,所有入组患儿均符合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5例,女26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年龄(9.16±3.12)岁,病程2 d~13年不等。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治疗方法

61例患儿在妥泰治疗前,正在服用其它2种以上抗癫痈药物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治疗血、尿、肝肾功能。具体操作为观察患者在使用原用抗癫痫药物不变的基础上逐步添妥泰(托吡酯片)治疗。服用方法,前8周为妥泰TPM加量期,初始剂量为1 mg/(kg.d),每周增加0.5~1 mg/(kg.d),分1~2次口服;第8周达最大耐受剂量,为6 mg/(kg·d)。当发作出现消失,当出现不可,发作频率增加中任何2种情况时,应该及时停止增加妥泰的使用量。记录每周妥泰添加前后患儿癫痫发作频率,发生时间,程度以及有无特殊处理等。

1.3观察指标

以入组前12周发作频率为基线,治疗第8周、12周、6个月及1年的发作频率与基线进行比较。评价标准:显效发作减少75%以上;有效发作减少50%以上;无效为发作频率减少小于50%或发作增加。

1.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妥泰添加治疗结果

妥泰添加治疗前基线期癫痫发作总频度为3965次/月,人均65.0次/月,添加妥泰治疗后癫痫发作总频度为1348次/月,人均22.1次/月,发作频度下降66.09%(P<0.01)。(见表1)。

2.2不同发作类型疗效比较

在添加TPM治疗后,结果表明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小发作、复杂部分发作、失神小发作组总有效率高于精神运动性发作伴大发作组(P<0.05)。

3讨论

儿童癫痫严重影响患儿健康,一般采用新型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其特点为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因而广泛用于儿童癫痫的治疗。在国外经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安慰剂、多中心开放性添加和对照治疗等)妥泰在难治性癫痫方面确实有较好的疗效。中国90年代开始引进并逐步推广使用该药,目前已取得阶段性结果[4,5,6,7]。研究证实妥泰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起到广谱的抗癫痫作用。具体包括首先阻断电压依赖性钠离子通道,减少痫性放电的持续时间和每次放电产生的动作电位数目;其次通过拮抗红藻氨酸/AMPA型谷氨酸受体,阻断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作用;最后还可以在GABA受体非苯二氮卓位点增强GABA受体活性,增强氨基丁酸的神经抑制作用。与传统抗癫痫药相比,妥泰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高,耐受性好,治疗谱广且不受食物的影响蛋白结合率低,联合用药相互作用少)。

该次研究中,我们对妥泰添加治疗的的61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了治疗,并随访观察1年。结果表明,妥泰添加治疗对难治性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6月后,患者的总有效率达到78.83%,其有效率明显高于未添加妥泰治疗前(P<0.05),同时临床数据显示在经妥泰治疗6月后,效果趋于稳定。对患者类型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妥泰对各种类型的发作均有效,相对于精神运动性发作伴大发作组,全身强直痉挛发作、小发作、复杂部分发作、失神小发作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与只使用单一的抗癫痫药相比,患者服药后嗜睡、头晕、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迟缓、共济失调等症状明显减少,所以上述结果证明该药安全有效,该研究结果与郭春[8]研究结果(总有效率为77.98%)一致。推测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与剂量有关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相较于的抗癫痫药物,该药对血液系统和肝脏损害相对较小。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儿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患者及家属在选择药物时尤其因该注意,应尽可能选择新型的副作用较小的抗癫痫药物。

综上所述,添加药妥泰以其耐受性强、安全性好等优势在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具有重要意义,是比较理想的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新药。

摘要:目的考察妥泰作为添加药在儿童难治性癫痫治疗中的的相对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5年7月该院接受检查的61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对患者进行妥泰添加治疗,治疗前12周的发作频度为基础,分别在添加妥泰治疗后8周、12周、6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连续性观察,比较患者前后发作频度。结果 患者在添加妥泰治疗后,癫痫总发作频度下降显著,发作频度下降66.09%(P<0.01);同时添加妥泰治疗后,总有效率提高明显,1年后总有效率为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妥泰作为添加药对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安全有效,为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儿童及青少年,妥泰,添加药

参考文献

[1]赵程峰.胼体切开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64.

[2]王磊.妥泰联合丙戊酸钠治疗96例难治性癫痫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刊,2015(9):933.

[3]孙俊岩.妥泰治疗难治性癫痫69例临床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3,29(4):97.

[4]张守利.儿科抗癫痫药物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物医学进展,2015,15(23):4591.

[5]李岱.托吡酯添加治疗难治性部分性癫疗效及安全性Meta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11):947.

[6]尚丽.改良的阿特金斯饮食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5,28(4):247.

[7]杨勇.妥泰添加治疗对难治性癫痫52例的疗效分析[J].牡丹江医学学报,2007,28(1):23.

添加治疗 篇6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奥拉西平,疗效

癫痫是临床上中常见的神经内科系统的慢性疾病, 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以突然发作性、暂时性的脑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脑功能障碍综合征[1]。临床实践发现, 即使患者坚持正规的药物治疗, 但是依然有20%左右患者难以控制发作。部分患者不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甚至终身用药, 并且癫痫发作的时间具有十分不确定性, 对于长期用药极易产生不良反应, 另外人们对于癫痫的误解等均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心理、行为, 导致患者出现相应的心理障碍, 生活质量下降[2]。奥卡西平 (OXC) 是一种临床应用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广泛的应用于治疗儿童和成人癫痫的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的单药以及添加治疗[3]。本文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2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成人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保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 添加OXC治疗, 疗效显著,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本院2010年2月到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成人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 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即应用适当的两种及以上的一线抗癫痫药物正规2年及以上, 血药浓度仍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但不能控制发作且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发作频率>4次/月[4]。排除标准: (1) 颅内肿瘤或者中暑神经系统进行性病变; (2)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3) 对酰胺咪嗪过敏患者; (4) 合并肝肾、心、甲状腺、血液系统病变患者; (5) 不能完成随访患者。其中男性49例, 女性37例, 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 (37.2±6.5) 岁, 病程2~26年, 平均病程 (15.3±2.8) 年。其中单纯部分性发作 (SPS) 18例, 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 23例, 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 (SGS) 45例。86例患者发作频率为4~72次/月。患者均在知情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 治疗方案

本研究入选患者保持原治疗方案, 其中31例患者服用丙戊酸钠;11例服用丙戊酸镁;8例服用卡马西平;23例服用苯巴比妥;12例服用丙戊酸钠+苯巴比妥;3例服用拉莫三嗪 (200 mg/d) , 服药期间血药浓度均控制于有效范围之内。在此基础上加用奥卡西平 (OXC) , 首次剂量为300 mg/d, 每周增加剂量300 mg/d, 直至维持剂量600~1200 mg/d。维持剂量根据患者癫痫发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在增加剂量期间出现明显治疗效果则停止增加剂量, 并以此剂量为维持剂量进行观察, 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则退出观察。

保留率=同期用药病例数/同期受访病例数×100%。

1.3 观察指标

在加用OXC之前对入选患者行常规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 患者以及其家属记录治疗前3月癫痫发作频率, 加用OXC后服药情况, 治疗后发作的日期、频率以及不良反应。将不良反应根据轻重程度分为I级 (不会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 、II级 (轻微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III级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需要住院接受治疗) [5], 每月电话随访1次, 每月到院接受复查。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6、12月行临床常规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检查。于治疗前后6、12月行脑电图检查。

1.4 疗效评断标准

本文将治疗前3月每月癫痫发作频率为基线发作频率, 和治疗后月发作频率比较。显效: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减少≥75%;有效: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减少50%~75%;无效: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减少<50%;恶化:患者癫痫月发作频率增加≥25%[6]。治疗总有效率=显现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χ2检验, 检验标准α=0.05,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保留率

本组86例患者在添加OXC治疗期间, 其中2例患者由于皮疹等不良反应退出随访, 5例患者由于经济原因退出随访, 2例患者于4月后疗效不佳陆续退出随访, 12月保留率为89.53% (77/86) 。

2.2 疗效分析

OXC添加治疗1年后疗效详见表1。和治疗前比较, 总发作频率减少42.5% (P<0.05) ;其中SPS发作频率减少43.4% (P<0.05) , CPS发作频率减少39.7% (P<0.05) , SGS发作频率减少44.2% (P<0.05) 。OXC添加治疗后, 患者发作持续时间也有不同程度减少, 其中28例 (36.36%) 发作持续时间和治疗前比较明显缩短。

2.3 不良反应

入选86例患者完成1年随访77例患者中, 各项临床检查均未见异常。其中37例 (48.05%) 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嗜睡、眩晕、疲乏、恶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不良反应均未I级, 且多发生于加量期间, 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 在1~3周内得到缓解, 极少数患者停止加量之后得到缓解, 不需要进行特殊处理。

2.4 脑电图检查结果

OXC添加治疗前, 65例 (84.42%) 脑电图检查均发现异常, 主要表现为局灶性或者全面性痫性放电, 其中46例 (70.77%) 有爆发性棘波、棘慢综合波、尖波、尖慢综合波发放, 19例 (29.23%) 呈弥漫性慢波异常。在治疗后6、12月检查, 35例 (45.45%) 有不同程度的痫性放电减少或者消失, 其中29例 (82.86%) 治疗有效, 无明显变化的30例患者中, 8例 (26.67%) 有效。

3 讨论

癫痫是临床中一种致残率高且病程长,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 WHO已经将其视为世界性重点防治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临床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 但是仍有20%~30%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或者患者不耐其不良反应, 不能有效控制癫痫发作[7]。目前, 新型抗癫痫药物的问世和临床应用, 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OXC是一种应用于临床的新型抗癫痫药物之一, 是卡马西平的10-酮类衍生物, 其能有效阻滞电压敏感性Na+通道, 抑制谷氨酸能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其能增高K+传导, 调节电压激活的Ca2+通道, 降低高电压活化的钙流, 进而降低谷氨酸能的传导[8]。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77例患者治疗总有效47例 (61.04%) , 显效21例 (27.27%) 。其中28例 (36.36%) 发作持续时间和疗前比较明显缩短。和治疗前比较, 经过12月治疗后发作SPS、CPS、SGS三种类型的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由此提示, OXC添加治疗能明显减少癫痫发作频率, 对于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具有一定疗效。OXC在肝内还原代谢为单羟衍生物 (MHD) , 毒性较小不存在自我诱导作用, 和葡萄糖醛酸结合而代谢, 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较小, 生物利用度较高, 蛋白结合率低, 可能和疗效稳定且耐受性好有关, 患者不良反应均未I级, 不需要特殊临床处理则可缓解。

综上所述, 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方案对于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发作疗效显著, 安全性高, 患者耐受性好,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周中华, 冯莉, 李蜀渝, 等.奥卡西平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观察.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0, 37 (5) :405-407.

[2]刘献增, 梁冶矢.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与治疗对策.山东医药, 2012, 52 (8) :2-5.

[3]姚兰, 孟红梅.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现状分析.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2, 45 (6) :434-435.

[4]王大研, 姚兰, 孟红梅, 等.35例成人难治性癫痫临床特点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2, 29 (1) :56-58.

[5]朱珠, 王毅.难治性癫痫及其治疗研究.世界临床药物, 2012, 33 (1) :18-21.

[6]杨凤, 张敬军.难治性癫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0) :752-756.

[7]胡云霞.难治性癫痫经药物治疗的护理观察.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32) :180-181.

添加治疗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纳入研究患者均经过确诊, 符合筛选标准:1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分类标准, 稳定服用一种或以上抗癫痫药物效果欠佳者[1];2在8周的回顾性基线期内至少出现8次部分性发作者;年龄18~37岁;3排除酒精或药物滥用者、脑部器质病变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肝肾的指标异常者等;4签署知情同意书。28例患者中男性16例, 女性12例, 平均年龄 (24.3±2.6) 岁, 发病年龄 (20.9±6.2) 岁, 病情2~13年, 平均 (7.2±5.3) 年,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ev组, 每组14例, 两组患者发作频率、发作年龄、病情、性别等临床基本资料对比方面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治疗期间, 所有患者均持续使用其他抗癫痫药物如苯巴比妥、卡马西平和丙戊酸等。回顾基线期的观察, 总结患者发病情况、发病频率、药物使用情况。左乙拉西坦 (上虞京新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0068) 患者初始剂量250毫克/ (2次•天) , 加量过程为期4周, 直至500毫克/ (2次•天) , 达到目标剂量后, 维持稳定服用, 持续治疗12周。开放治疗期两组患者均持续服用12周, 剂量500毫克/ (2次•天) 。

1.3 疗效观察:

以患者参与治疗前8周内每周平均发作频率为基线, 对比剂量维持期和开放治疗期内患者发作频率, 界定标准为50%, 即治疗后患者发作频率相对回顾性基线期下降比≥50%。疗效标准分为控制、有效、无效三个指标, 以控制+有效为治疗总有效率。控制:临床无发作 (100%) ;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100%;无效:发作频率减少<50%。

患者认知功能评价选用MOCA量表, 在治疗第12、24周末分别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注意、意向、延迟回忆、定向、执行能力等多个指标, 总分30分, 并对患者文化程度做矫正, 受教育年限≤12年者加1分, 以得分越高者认知功能恢复越好。

1.4 统计分析:

临床数据处理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 均数标准差以 (±s) 表示, 技术资料采用t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治疗时间段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情况见表1。治疗第12周Lev组总有效率71.4%, 对照组35.6%,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8, P<0.05) ;治疗第24周Lev组总有效率78.6%, 对照组64.3%,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49, P>0.05) 。

认知功能评价对比见表2。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基线MOCA无显著差异 (t=0.695, P>0.05) , 第12周时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Lev组效果更好 (t=1.781, P<0.05) , 第24周时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 对比无显著差异 (t=0.864, P>0.05) 。

3讨论

癫痫作为一种治疗难度较高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 发作不确定, 现代临床诊疗除去控制病情与缓解症状两个目标外, 还致力于全面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左乙拉西坦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药物, 临床治疗较多, 多数研究也证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认知功能、降低发作频率有一定效果[2,3,4,5]。不过临床报道中专门针对于青年群体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研究还较少, 青年患者因个体特殊情况, 治疗研究价值较大。本次研究以此为目标, 观察了青年患者的治疗情况, 治疗结果显示, Lev组患者疗效确切, 安全可靠, 耐受好, 患者认知功能恢复佳。尤其选用MOCA量表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 参考价值高。Lev作为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新型抗癫痫药物, 其作为添加治疗效果对比安慰剂组和开放性治疗而言效果更胜一筹。尤其是在认知功能改善方面效果显著, 经分析可能主要与两方面原因有关, 一是Lev减少发作频率、控制病情有助于提升生存质量, 改善认知功能, 二是Lev本身的化学结构作用, 其与吡拉西坦类似, 是吡咯环酮衍生物的镜像异构体, 对患者神经中枢、语言中枢等产生影响, 提升了认知功能。维持期治疗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都有所改善, 但是Lev组更为显著, 在开放性治疗期, 时间延长疗效仍旧持续存在, 证实其添加治疗的作用。Lev对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确切疗效、安全可靠及认知功能改善优势都决定了其可作为重要治疗药物, 为顽固性癫痫的治疗带来福音。

综上所述, 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疗效确切, 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 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分析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患者28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ev组, 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和MOCA评分。结果 治疗第12周Lev组总有效率71.4%, 对照组35.6%,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8, P<0.05) , 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且Lev组的效果更好 (t=1.781, P<0.05) ;治疗第24周Lev组总有效率78.6%, 对照组64.3%,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49, P>0.05) , 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但对比无显著差异 (t=0.864, P>0.05) 。结论 青年难治性部分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疗效确切, 可显著降低发作频率, 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难治性癫痫,疗效,认知功能

参考文献

[1]秦兵, 廖卫平, 臼井直敬, 等.癫痫:全球重点防治的神经精神疾病[J].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 (13) :2109-2111.

[2]何锦妍, 朱斌.左氧氟沙星诱发癫痫样发作27例分析[J].现代医院, 2011, 11 (9) :48-49.

[3]陈伟, 施德, 刘振国.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3) :456-458.

[4]刘龙采.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 (13) :2487.

上一篇:埋地塑料管道下一篇:光电式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