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2024-06-29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精选八篇)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篇1

1 影响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兰州市城市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因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变更要求改变绿地用途、占用已建成绿地和砍伐园林树木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且涉及绿地的面积和树木的规格越来越大、申请的案例越来越多、对城市园林建设和现有绿地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归结起来,主要有4种:

1.1 新建项目改变绿地用途

新建项目绿化建设是社会单位庭院绿化建设的重点,是新增绿地的重要来源和组成部分,对兰州市总体绿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然而改变绿地用途的案例也多发生在各类新建项目上,且新建项目改变绿地用途的面积较大、隐蔽性较强,是此项工作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新建项目改变绿地用途主要存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建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因项目设计的变更需要改变绿地用途,而项目建设范围内又不能调整土地用于绿化建设。另一种是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将绿化用地用于其它工程建设,以提高其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在改变绿地用途的案例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尤为严重。

1.2 占用建成绿地

占用建成绿地是指由于原来建筑布局的变更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要求永久或临时占用已建成的园林绿地,也有不按程序办理手续而擅自占用绿地作其他用途的。占用建成绿地,直接减少了园林绿地的实际保有量,对园林绿化景观的完整性和观赏性影响也很大,是维护现有绿化成果最大的影响因素。就目前兰州市园林绿化局政务大厅办理的案例来看,占用建成绿地现象主要有3种情况:

1.2.1 原有建筑布局调整需要占用绿地

主要有单位新开大门、消防通道以及在单位原址新增建筑占用绿地等几种。市园林局政务大厅在2009年受理的占用绿地申请中,这类情况占全部申请的86%,是永久占用绿地的主要类型。

1.2.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绿地

包括开挖自来水、天然气和污水管道等基础设施需要占用绿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用绿地占全部申请的14%,但这种类型的占用增长较快,分布范围广泛,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1.2.3 临时占用绿地

由于绿地周边项目建设的需要,要在绿地中开挖埋设自来水、污水、天然气以及各种电缆等市政设施,甚至在绿地中搭设施工管理用房,在占用结束后按原方案对绿地予以恢复。这种占用较少提出申请,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占用方和绿地管护单位协商给予经济补偿后直接占用。二是占用方纯粹不办理任何手续,擅自非法占用。在占用绿地面积较少和时间较短时,这种情况较为普遍。

1.3 砍伐园林树木

提出砍伐园林树木申请,主要有以下5种原因。一是建设项目需要,二是单位新开出口和消防通道,三是病虫严重危害树木,四是严重生长不良、已失去观赏价值和生态意义的树木,五是枯树和主干倾斜不稳的危树,对市民的安全形成威胁的。2009年共受理砍伐树木申请104例,申请砍伐树木7 047株。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未办理法定手续而私自砍伐园林树木的。

1.4 破坏园林绿化树木及管护设施

破坏园林绿化树木花草包括有意破坏和无意损坏两种情况,有意破坏主要指盗取绿地花木、攀摘花木枝叶、在园林树木上钉钉、挂牌等以及向园林绿地内倾倒各种污水等行为,无意损坏主要指因当事人因各种不可控制的原因造成对园林绿地花草树木的损坏,如交通事故等。

2 对影响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主要因素的管理现状

早在1992年,国务院就发布了《城市绿化条例》,对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和保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第十九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城市绿化规划用地性质”,第二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绿化用地”。目前,住建部正在组织人员对《条例》进行修订,并且明确修订后的《条例》将对城市绿化建设和绿地保护作出更加明确和严厉的规定,以加强对城市园林建设的管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城市绿地资源,为我国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律保障。

兰州市委和市政府历来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多年以来,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园林建设和绿地的管理和保护,特别在对巩固过去的绿化成果和保护建成绿地方面尤其重视。1986年,市政府以兰政发(1986)72号颁发了《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1993年,市政府以兰政发(1993)40颁发了《关于不得随意砍伐树木和占用城市绿地的通知》;1998年,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兰州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办法》;1998年12月,甘肃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批准发布了《兰州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办法》;1999年9月,甘肃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发布了《兰州市保护城市重点公共绿地的规定》;2000年8月,兰州市物价局颁发了《关于兰州市园林绿化树木花草及管护设施损坏赔(补)偿标准的通知》;2005年8月,兰州市人民政府令(第3号)发布了《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2009年2月市政府以兰政发(2009)11号下发了《关于实施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的通知》。这些条例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兰州市的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法律依据,有效遏制了各种破坏园林绿化行为的发生,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改变绿地用途、随意侵占绿地、擅自砍伐树木和破坏园林花草树木的现象却越来越多,以前的条例中的处罚规定数额普遍偏低,处罚力度明显不够,无法从根本上制止占用和破坏绿地行为的发生,也不能按照生态补偿原则对被侵占和破坏的绿地实施易地补偿建设。

3 对影响兰州市园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主要因素的管理对策

由于受地形环境的限制,兰州市城市发展的空间非常有限,城市建设用地不足是实现发展战略的主要瓶颈之一,城市绿化建设用地更是捉襟见肘。针对这种实际情况,应加强对现有绿地的管理和保护,尽快实施占用绿地的易地补偿建设,以有效防止已建成绿地的减少和损失,确保过去多年绿化建设的成果能得到很好的保护,为兰州城市园林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此,特提出3点建议:

3.1 统一思想,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地重要性的认识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城市形象的直接体现,保护好城市绿地,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广大市民的居住条件,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1]。市、区政府部门和园林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保护城市园林绿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处理各类改变绿地用途、占用绿地、砍伐园林树木及破坏绿地等侵占破坏绿地的案件,积极保护现有绿地的总量不被减少,使兰州市绿化建设的成果能长期得到巩固和提高。

3.2 严格执行绿色图章审批制度,实行依法管理城市绿地

要严格按照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颁布实施的各项法规条例进行绿化管理,特别是近年新发布的《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的通知》精神,加强新建项目的“绿线”管理,“绿线”内的用地不得改作他用,更不能进行经营性开发建设。因特殊需要,要求改变绿地用途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理审批手续。要落实绿地保护管理的责任制,搞好城市绿地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违反规划,侵占绿地,砍伐树木和破坏城市绿地花木的行为。

3.3 坚持生态补偿原则,实施易地绿地建设

按照总体生态平衡原则,加快改变绿地用途、占用绿地的易地补偿建设[2]。市园林局根据《兰州市城市绿线及绿地建设管理办法》和《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绿色图章审批制度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和精神,提请财政和物价部门制定绿地易地建设费用收取标准,对改变绿地用途、占用绿地的单位和个人收取易地建设费,用于兰州市的公共绿地建设,以确保在部分绿地被占用时的绿地实际保有量不减少,并由财政、物价和审计等部门对易地建设费的收缴、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

3.4 对《兰州市园林绿化树木花草及管护设施损坏赔(补)偿标准》进行修订

《兰州市园林绿化树木花草及管护设施损坏赔(补)偿标准》是2000年发布实施的,该标准是参照2000年以前的物价水平制定的,到现在已有10 a时间,而这10 a正是我国综合物价水平上升最快的时期。同现在的经济水平相比,该标准的处罚力度明显偏低,大部分项目已经不能对破坏城市绿化者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因此,应根据近年破坏绿化行为的新特点,结合现在的物价水平重新测算罚款的处罚标准,对原《标准》进行必要的修订。

参考文献

[1]辛书慧,韩廷义.青岛市绿化事业的现状、危机及对策[J].园林科技,2008(1):34-36.

城市管理事业局述职报告 篇2

XX年6月2日,根据组织安排,我调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公用事业管理局)党委书记兼局长。我深感这是组织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重托,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关爱,深感责任重大。任现职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紧紧依靠和团结班子成员,带领全局干部职工,认真践行“xxxx”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恪尽职守,大胆创新,积极作为,全力以赴,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机制,强化行业管理力度,全面完成了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市提升湘潭城市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艰辛努力和积极贡献。

现就我一年来的履职情况,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如下述职,请大家评议:

一、当好班长、以德带班

高尚道德情操,是立身和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自从走上城管执法局、公用事业局书记局长领导岗位以来,我更加注重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以良好的道德风尚和形象,来影响、带领大家共同推进城管工作。

一是坚持“认真学习、踏实干事、积极生活、清白为官”的为人风格。无论做什么工作、作什么决策都首先要求自己摆正与事业、与组织、与领导、与同事的关系,发扬“于事有益、与人为善、敢于担当”的办事风格,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同服从上级领导的安排,与开拓城管事业新局面紧密地结合起来,当好班长,激发大家的责任感和进取精神,不断带领大家学习探索,朝着新的目标新的水平努力提升。

二是在城市管理困境面前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始终明白工作无止境,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居安思危,不懈努力;心中应有境界,宽宏大度,平稳心态,要耐得寂寞,受得委屈。我的个人博客就取名为“八然堂”,即“忙时井然,闲时自然;顺多偶然,逆多必然;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褒则常然,贬则泰然”,对自己提出更高标准和努力方向。

三是搞好分工分权、团结协作,形成合署合心合力的工作局面。为了发动调动大家积极性,搞好班子的团结统一,我本人不直接管钱、管人,各项工作全部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分管,使大家有职有权,各尽其职。我腾出更多时间从事搞好服务、协调关系和调查研究。坚持办事公开、民主决策,凡是涉及重大问题,都是经过集体决定,按照民主集中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办,不搞个人说了算。因此,局领导班子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团结统一的集体,真正形成合署合心合力工作局面。

二、加强学习、以能帮人

我深知: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决定着能否履行好岗位所赋予的职责,能否完成好上级交给的任务。一年来结合新工作岗位特点,我比以前更加加大了读书、看报、上网的学习力度,碰到问题就思考,遇到先进就学习,看到好经验就摘录。通过学理论、学政策、学业务,坚持结合实践、探索研究,使我受益匪浅,也使整个城管系统的学习渐成风气。

一是加强学习,完善自己,提升工作水平和能力。首先是理论素养、政治觉悟得到提高。一年来我系统地学习了科学发展观、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坚定了政治信念,增强了看清本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是快速熟悉并适应了新的岗位。城市管理是一个政策法律较强、技术业务要求较高的部门,通过学习,我较快掌握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业务和方法,基本把握了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律,并提出了创新性的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也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广泛认同和共同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开创了我市城市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二是积极探索,精心构思,创新打造城管新文化。针对我市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真总结出一套高效、有序及“人性化”的城市管理方法,创新构建了城管文化、健全了城管制度,已形成一个由四个层面16个要点组成的城管文化体系。确立了“为民服务,和谐城管”的工作理念,提出了“全民参与,疏堵结合,教惩并举,和谐共享”的十六字工作方针,全局上下按照“工作恒抓不放,制度恒求完善,宣传恒温不减”的“三恒”管理模式。用科学发展观创新城管思路,提出城市管理“十荣十耻”、城管执法“xxxx”,推出红黄黑三榜制度等。我撰写《城市管理思路的创新》一文,在《湘潭日报》发表后,先后被《人民文摘》、《新华文摘》、《百年潮》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大型文集《辉煌的三十周年》、中央党校《理论动态》编辑的《求是先锋-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理论与实践》等报刊杂志选登,作为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的城市管理创新理念的向全国同行推介。今年4月27日,我受到在广东省中山市召开的全国城管执法局长联席会议邀请,围绕 “亲民、文明、和谐”主题和“制度创新、规范管理”重点,作了大会典型发言。

三是强化培训,帮助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升队伍素质是提升城管效率的最佳途径。为此,我组织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程,制订了学习和宣传专题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通过队伍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文明执法和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以提高队伍素质和转变作风为切入点,结合执行力建设、行风评议、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并重,政治学习培训解决想干事的问题,业务学习培训解决会干事的问题。我本人认真备课,为局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了两型社会建设、城市网格管理、执行力建设、城管文化、科学发展观等多堂专题授课。全年组织开展了20余场干部教育培训,同时有近十批干部以不同形式外出考察学习取经,增长见识,回来汇报讲课,使整个队伍素质得到极大提升。

三、勤于工作,垂范示人

会讲还需会干,会干还得肯干。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是衡量一个领导干部素质的第一位要求。我深知,一个单位干事氛围的好坏,首先看干部,干部看班子,班子看班长。

一是将军自己,不留退路。我在作全局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培训课上强调,执行力强弱首先决定于各单位一把手的执行力,这就在强调全系统各单位一把手执行力之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就将了我这个班长自己的军,而且是不留退路。我唯有努力学习,团结大家,全力以赴,做出实绩,方能有自己圆场和交待。

二是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在工作中,我坚持用扎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精神来影响和带动全局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履任新职以来,为了巡查掌握实际情况,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为了当日事当日毕,几乎常常工作至深夜零时。我的班子成员也和我一道,一心扑在工作上,带领局系统干部职工,辛辛苦苦,兢兢业业,保证了城市的正常运行秩序,提升改善了城市市容环境。

三是讲究方法,当好表率。我深知“苯鸟先飞、勤能补拙“的道理,但我更强调“结果导向、赢在执行”的要义。如我们今年积极推出:“实名岗责、实地督察、实效城调;完成任务立案率、结案率、到位率、市容满意率;与经济和政治待遇挂钩的”三实四率二挂钩考核办法,实践已经证明是一种高效有力的科学方法,就切实地提高了执法效能。再如我们运用红黄黑城管三榜,开展积极城管,起到很好的表扬、警示、批评作用,从而达到脏乱差源头减量的效果,快速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效率。现在全局形成了一种讲究方法、求实求效的工作氛围,走上了奖罚分明、多措并举、良性发展的城管轨道,城管开始事半功倍,环境也逐渐、悄然好了起来。

四、敢于作为,以绩服人

一年来,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大事,我紧紧地团结依靠大家,敢于担当,大胆作为,群策群力,协调配合,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如在“奥运火炬传递”、“迎奥运盛会、创宜居城市”、“两型社会建设论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创建迎检及复检”、“湘台经贸论坛”等重大活动期间,通过我们艰辛努力和负重前行,湘潭呈现了良好城市形象和优美城市环境,受到来潭的各级领导、与会代表和检查专家的一致好评。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验收中,占总验收指标近40%的涉及城市管理的52项指标实现了零扣分的目标。主要有六:

一是推行开门办城管,营造了大城管氛围。精心组织志愿者,发动全民关心、参与城市管理。大力支持红网网友,参加城市管理和开展公益活动。召开“执法7+1”、“城管与新闻”等多个座谈会,努力营造全民参与、部门合作的城市管理工作氛围。创新制作城管三卡,公布部门投诉电话、广泛接受监督,宣传城管新思路,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精心打造君子莲网站,开设城市管理工作专刊、在电视台制作《城管三方谈》专题节目;多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网友以及小商小贩代表座谈。通过这一系列的开门办城管的实践,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赢得更多的支持、配合与信任。为实现大城管体制,提供了积极地舆论支持,达成了广泛共识。

二是敢于担当,积极推动创园工作,并取得突破性进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现实需要,是建设部促进新型城市化的总抓手。我们不等不靠、千方百计、大胆决策,采用“三三四”三年支付工程款办法,融资筹措绿化新建和改造资金近1亿元,使三大公园改造等一系列工程相继开工,不失时机强力推进了绿化园林建设。目前已经获得省建设厅资格认可,正在向国家实现创建工作目标的验收,同时积极建议政府并被采纳,加大投入2.5亿元,组织市容道路的突击整修整治,将使实现创园目标有了更大把握。

三是强化责任,强化执法,提升了市容环卫工作水平。实行了委托执法,路段责任制,开展建立“严管六无示范街” 和环卫精品路段制,以“三实四率二挂钩”考核办法,切实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效能;建立“定岗、定额、定标、定考”的保洁网络和环卫作业机制,明确工作责任,量化工作目标,强化监督机制,不断提升了市容和环卫工作水平。环卫部门调整作业方式,较好地完成面积806万平方米的道路清扫保洁、主次干道洒水降尘工作。实现“全城覆盖,无缝对接”的“大环卫”管理格局。

四是大力整治,公交客运服务有了较大改进。自去年6月中旬开展的公交车车身广告、文明卫生和安全正点三项整治,成效显著,获得社会好评;还新开通16路、29路公交车;陆续在各公交线路安装智能监控系统;购进首批18台双燃料公交车投入24路运营。针对公交客运市场存在的问题,坚持进行整顿规范,整合资源,优化线路,建立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大集团公司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提升公交行业运行质量和服务水平。这一经局党委反复论证、决策推荐的方案已获得政府认可通过。

五是美化夜景,打造城市璀璨夜空。大力开展了路灯节能工作,推广了绿色照明。加快主次干道路灯维护设施更新换代步伐,加快了小街小巷路灯改造安装;积极推进了夜景亮化改造方案的实施,组织考察并积极推进全市路灯亮化集中控制中心建设。我提出并组织修复了梦泽湖中“旭日东升”音乐喷泉,并周五周六定期开放,为市民群众提供娱乐休闲精神享受。

六是走持续发展路线,推进垃圾生态热能发电技术。垃圾处理总方针是: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由于双马垃圾场填埋容积已近饱和,湘潭县日新垃圾场建设受阻无望的情况下,我经多方比较论证,毅然决然向政府推荐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并亲自领队走出去参观,通过考察学习化解大家的误解形成了共识,积极推进了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项目立项和前期工作,并大力推动出台垃圾处理收费政策,走出了一条垃圾处理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工程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

五、严格律己,制度律人

作为书记局长于一身的领导干部,我深刻认识到廉洁奉公、勤政为民形象的重要性,认真学习各级党组织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始终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一是廉洁自律,清白为官。有权不忘责任重、有位不移公仆心,作为局党委书记、局长,我在参加了市纪委安排的《承诺》节目里,我也在多种场合下说过,作出了“三自一包”,即自觉学习廉政纪律,自愿接受廉政监督,自然养成一种廉政素养,包不为身边人和亲属谋私打招呼的 “三自一包”的廉正承诺,提出“自律”是关键,“他律”是关心。坚持“四不”要求即不贪财、不伸手、不越线、不出格,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二是与人为善,制度管人。在强化内部管理、加强城市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我提出要将城市管理工作以规矩之,构建分工负责制以及决策、执行、监督三分离制衡协调机制等一系列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工作管理、财务管理、纪律作风建设、劳动人事纪律等规章制度,制订了项目审批、收费、行政处罚、来信来访等多个方面的办事程序。并狠抓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坚持按程序办事,透明公开,遵守制度,一视同仁。形成督促落实机制,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规范干部职工的从政行为。从而杜绝了行政不作为和行政乱作为,避免了执法不严、监管不到位现象的发生。也就同时起到了预防为主、与人为善的效果。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篇3

关键词:公共事业(教育)管理    本科生    专业认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1998年设立,1999年开始招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公众认知度,以及专业定位不明确等原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直接关乎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乃至社会的稳定。本文拟通过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促进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公共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认同度低的原因分析

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现状令人堪忧,专业认知度、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缺乏,专业人才培养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偏低。

1.专业认知度低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个设立时间不长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专业,在社会中承认度较差是必然的。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知道的不多,社会了解度、认知度低。这种尴尬的境地使得其就业的前景很差,很多用人单位都不知道有这个专业。除了社会认知度低以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也很低,有些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学科框架都不甚理解,也不明白自己要学习什么,毕业之后要干什么,往往停留在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学生所评价的“学不到东西,找不到工作,混混就能毕业”的心理状态。根据对该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了解到高招报考时大部分学生并非愿意报考此专业,就读此专业本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调剂录取的,因此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在一开始就使得学生表现出不喜爱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能够真正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也很少。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以S校为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从2008年录取74人到2012年录取41人,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人数的减少也必然导致教师人数的减少。除此之外,在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当中,给本科生上课的都是年轻的教师或者新录用的博士,教授给本科生上的课基本停留在1~2门课程。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上,一方面是专任教师队伍中教育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老师很少,很多教师都是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的博士,这也导致了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该专业专任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另一方面,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专任教师以理论见长的很多,以实践见长的较少,很多教师都是边教边琢磨,缺乏对该专业的整体了解与认识,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务实经验。

3.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在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培养上依然没有摆脱课堂的束缚。对学生的培养依然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讲述理论知识上,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不用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学校基本上靠专业实习来完成。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学生的实习主要以师范生顶岗为主要形式,基本担任的是中小学的任课教师,但真正走进教育管理部门或者学校行政管理层去实践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对于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怎么能算是专业实习呢,跟自己的专业又有多大关系呢。在这种实践下,学生们获得的是教学能力而非教育管理能力,这种不对称必然导致学生认同感的降低。

4.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其他专业,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在基层的教育管理部门中,往往从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选拔管理人员,很少吸收本科生,真正意义上招录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单位也仅只有教育辅导机构,但辅导机构的不稳定性往往让毕业生敬而远之。在当前社会还未真正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想谋得一份对口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以S校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2012届毕业生为例,截至2013年7月,毕业后找到对口工作或考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4人,占当年该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7%,考上公务员、村官的11人,所占比率为19%。如果说公务员、村官也勉强算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管理专业才华的话,那么就还有接近74%的毕业生从事着与教育管理毫无关系的工作。

二、对高校提高该专业本科生认同的建议

要提高学生对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认同度,就必须解决专业认识度低、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就业前景堪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与实施。“2+1+1”模式即先在大学修读两年的专业课程,提高专业认识和认同,将遇到的问题撰写成毕业论文,升华专业水平。

1.明确专业相关介绍,引领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

在高招时,学校应做到把专业的相关情况给考生进行详细介绍,要让考生明白专业无冷热,吸引有兴趣和有志向从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报考此专业,从源头提高学生对此专业的认识。学院要通过专业介绍会、院系网站等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沿革、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形势等信息,解答学生的困惑;要多重积极地引导学生客观、完整、全面地认识专业的各项情况,尽量避免学生因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而形成对专业的误解和不良评价。通过让学生对专业的充分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未来的信心与激情。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

专业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他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学习的榜样,要让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首先必须让他们认同该专业的教师。从根本上来说,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以及师资力量薄弱。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的就是必须加强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鉴于高学历的教师已基本饱和,在当前的专业教学当中,缺乏的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中小学中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来担任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的授课,或者邀请他们举办相关专题讲座。通过这些举措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高校也可以推荐高学历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到教育管理岗位上兼职,提升其实践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好学生,也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只有学生认同了自己的专业,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喜爱它。依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特色。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引领学生“实践”自己的专业

学校要注重学生实习岗位的选择,要让学生真正走上教育管理岗位进行专业实习,使学生学会发现当前教育事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在学生大三的实习期间,要认真指导好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定期查看学生的实习日志,了解学生的工作现状,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如高校可以让该专业学生到中小学去担任校长助理或者教导主任助理,亲身体验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也可以实施学校机关部门领导与学生结对活动,让学生了解机关领导干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现状,让学生不用走出校园也可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

4.推行导师帮扶制度,引领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

通过让学生认识、认同、实践自己的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在大四我们要让学生回归大学校园,带着实践过程中的疑惑进一步加深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实践回归理论,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魅力。此外,在学生毕业论文和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学校要安排导师进行帮扶。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导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知识和进行相关的实证调研,去真正了解问题的现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就业选择方面,面对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不甚乐观,导师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缓解学生就业时的心理压力。导师还要鼓励学生考“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生,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认同程度的提升不能仅靠学校或者学生,应该系统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学校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力求进步,才能实现使学生沿着“认知专业——认同专业——实践专业——提升专业”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专业满意,使学校完成培养合格大学毕业生的目标。随着专业认同度的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欣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学生专业态度问题分析及建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8,(9):11-15.

[2]王培章,陈传万,陈燕玲.师范类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25-28.

[3]关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6):102-103.

[4]孔春梅.对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6):72-73.

[5]闰建璋,惠圣,贾云鹏.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办学模式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62-67.

[6]柳叶.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境内外访学项目。◆(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篇4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

1 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现状

我国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从1981年开始, 是以职业中心的形式对在职的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培训[1]。2004年4月开始对卫生管理工作的干部进行培训, 截止目前为止, 已经产生了从专科到研究生的多种学位制, 并建立了众多的医疗研究机构。可以看出, 我国在卫生事业管理教育领域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然而随着国家各区域的医疗改革进程加快, 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 大众对自身健康以及医疗结构的水平要求逐渐多元化, 且随着医疗科技的逐渐投入使用, 病症治愈范围也逐渐扩大, 因此各医疗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 所以对医疗单位等卫生事业管理机构的岗位人员要求也逐渐提升。在现今的岗位招聘中, 就业单位看重的不仅仅是毕业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其它单方面的能力, 而是更加看重岗位人员的医疗综合素质水平。显然, 我国现有的卫生事业教育模式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社会岗位要求的。

目前的卫生事业管理教育模式大多数依赖传统的教育体系, 教学单一化、僵硬化、低效率是旧式教学的主要特点, 医疗机构更为重视科技的投入与建设, 而忽略了最关键的医疗管理, 学校在教学上缺少灵活性、实践性、科学性, 教学培养制度不完善, 教学管理体系不科学,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降低了岗位人才的综合水平, 降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面对医疗纠纷时能够正确解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不仅不利于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发展, 也不利于医疗机构的医资建设。因此, 依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岗位需求, 进行卫生事业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建立培养专业性、创新性、管理性的高标准卫生事业人才体系, 转变传统的知识型人才教育目标, 培养更多应用性人才是各大高职学校必须采取的措施。

2 目前卫生管理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2.1 重视医疗技术岗位人才, 忽视医疗管理人员作用

卫生事业领域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岗位领域, 加强对其医疗技术的投入以及建设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众多机构的领导过于重视医疗技术人才的岗位作用, 只单纯的认为技术人才的水平高低就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医疗水平, 而忽视了其它岗位人员的潜在作用, 特别是机构的管理人员。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任何组织如果想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都离不开有效的企业管理, 这是由各阶段的专家学者进行长期研究与分析得出的结论。机构领导对管理人员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了管理人才作用发挥的低效率。而管理人员的工作会直接涉及到整个医疗机构的医学管理、资金分配、机械使用等方面的工作由于不被领导认可和承认, 所以工作的积极性锐减, 对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产生怀疑, 这样很容易导致各方面任务不能有效完成, 从而产生一些潜在的医疗问题。该问题的产生还有一个原因, 就是各大高职学校培养出的管理人员确实普遍缺少思想观念、管理能力以及知识水平上的岗位适应性, 毕业生不能完全胜任该职位, 导致了问题日益突出。

2.2 重视专业知识理论灌输, 忽视医疗实践教学作用

其实在所有学科的传统教学模式中都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问题。而对于卫生管理这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在这方面的问题尤甚。管理学科作为一门来源于各国企业以及学者实践的综合学科,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历史性, 在教学内容上, 管理概念较多, 管理内容也比较空泛。因为管理学科的内容冗杂, 再加以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最终导致教学的低效率性。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各大高职学校的教师就会采用传统的硬性教育, 强迫学生进行知识灌输, 不注重学生的实践内容培养, 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2.3 教学内容单一重叠, 易产生学习盲目性

各大高职学校在进行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教学时, 都会采用医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教材。经有关调查发现, 各大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同其它医学专业的教材基本相似或相同。医学课程拖沓冗长, 学生自学时间大量减少。医学基础课程缺少实践性, 学生缺少自我研究与分析能力的锻炼。这种无针对性的体系学习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还会降低学生对知识理解能力, 产生知识体系学习的盲目性, 这与教学目标是相违背的。

3 解决卫生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有效措施

3.1 改变传统医疗理念, 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 医疗机构对于管理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提高, 但是用人单位普遍更加重视医疗技术人员的作用, 而忽略管理人员的作用[2]。为了有效解决该问题, 在机构领导者积极转变传统医疗经营理念的同时, 各大高职院校还要合理建设课程体系, 既在加强管理学以及医学的学科教学的基础上, 拓展其它学科的学习教育, 建设副科目与主科目共存的课程体系, 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从更多学科中学到不同的学科研究方式, 使学生的思维内容更加灵活, 从而加强学生在未来岗位的问题处理能力。

3.2 加强教学课程实践性,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实现实践性与理论性有效融合的目标, 首先要加强在教学课堂上的社会热点联系性, 教师要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社会上存在的相关医疗案例, 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探讨与方案解决。其次, 学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地学习机会, 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增强自身的岗位能力。最后, 由于实习渠道较少, 并且具有一定的的阶段性, 所以学校可以邀请一些医疗专业学者进行经常性的医疗讲座, 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的真正理解, 从而明确自身学习内容方向, 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自身的学习积极性。

3.3 加强专业教学内容针对性, 提高师资队伍教学水平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学科教材, 卫生管理学科也是如此。针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科教学内容比较空泛的问题, 学校可以在仔细分析未来岗位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学科内容教材选择, 如果市场中没有相对适合的教材, 相关机构可以组织一批医疗管理以及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专业的团队教材编辑, 将个人经验融合到学科内容中;加强案例习题的编写,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然而, 要想实现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目标, 只提高教材的专业性是不够的, 还要提高教学主体的知识水平, 即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现今的教师往往存在两种状况:一是高学历, 低经验;二是低学历, 高经验。无论是哪种素质的教师都是不符合未来的人才培养要求的, 因此, 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与实习, 加强教师的科研能力, 加强教师对于国外医疗体系的学习与借鉴能力, 是有效促进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4 结语

总之, 在大众对健康需求多样化以及医疗要求高标准化的背景下, 医疗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特别是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作为为医疗岗位提供众多人才的重要输出者, 抛弃传统的硬性教学模式, 改变旧式医疗机构经营理念, 加强课程内容安排的合理性与针对性, 提高师资队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举措, 相信通过高职学校与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 一定能够促进医疗事业更为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云玲, 伍林生.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辽宁医学学报, 2009 (11) .

盐城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公告 篇5

(盐事登更字第1401号)

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事业单位法人有关登记事项已核准变更登记,现予公告。

1、江苏省盐城市公路管理处

名称的变更:江苏省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盐城市公路路政支队)(原: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盐城市公路路政支队))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杨春(原:陈日晓)

证书号:***2

2、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管理站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管理站(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直属路政大队)(原:盐城市公路管理处直属公路管理站)

证书号:***3

3、盐城市省级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省级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原:盐城市网球俱乐部(盐城市省级青少年网球训练中心))

证书号:***5

4、盐城市水利信息与宣传教育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水利信息与宣传教育中心(原:盐城市水利职工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提供水利新闻信息,宣传水利改革发展。与水利相关的政务信息、新闻宣传、网络舆情收集与应对 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系统职工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原:为水利事业培养人才。水利职工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

证书号:***1

5、盐城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开办资金的变更:1230万元(原:1011.5万元)

证书号:***7

6、盐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施志富(原:唐为祥)

证书号:***1

7、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学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陈礼林(原:尤明良)

证书号:***7

8、盐城市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陈勇(原:马新玉)

证书号:***1

9、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原: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会计管理中心)

证书号:***8

10、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盐马路188号(原:盐城市太平路188号)

证书号:***4

11、盐城市西潮河闸管理所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亭湖区黄尖镇新洋港望鹤路188号(原:盐城市射阳县新洋港)

证书号:***1

12、盐城市房屋安全鉴定中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房产大厦14楼(原:盐城市毓龙东路8号毓龙大厦三楼)

证书号:***3

13、盐城市白蚁防治所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房产大厦(原:盐城市毓龙东路8号)

证书号:***5

14、盐城市通榆河枢纽工程管理处

开办资金的变更:415.02万元(原:723万元)

住所的变更:滨海县套坎路188号(原: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乡)

证书号:***6

15、盐城市大套第一抽水站管理所

开办资金的变更:876.32万元(原:1243.5万元)

住所的变更:江苏省滨海县套坎路166号(原:江苏省滨海县大套乡)

证书号:***0

16、江苏淮剧博物馆

名称的变更:江苏淮剧博物馆(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盐城市文化艺术研究会)(原:江苏省淮剧艺术研究会(盐城市文化艺术研究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收藏展览淮剧史料,弘扬淮剧艺术文化。淮剧历史沿革、艺术常识、名人名作和文化现象展出 淮剧资料收集与整理 史料建档与保管 淮剧艺术交流 学术书刊编辑(原:开展淮剧艺术研究,促进淮剧艺术发展。淮剧专业表演团体联络 省内淮剧专业表演团体业务指导 学术书刊编辑 史料建档与保管)

证书号:***5

17、盐城市公房管理所

开办资金的变更:136.8万元(原:365万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原:盐城市毓龙东路8号毓龙大厦三楼)

证书号:***3

18、江苏省盐城中学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张瑞卿(原:李志成)

证书号:***0

19、盐城市交通规划设计院

开办资金的变更:1359万元(原:937万元)

证书号:***1 20、盐城市城建监察支队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赵永祥(原:李士权)

证书号:***7

21、盐城市四港港道监测管理所

住所的变更:亭湖区黄尖镇(原:射阳县黄沙港镇)

证书号:***0

22、盐城市教育装备与产业发展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569.79万元(原:394万元)

证书号:***2

23、江苏省大丰市航道管理站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柏红卫(原:陈连兴)

住所的变更:大丰市大中镇德丰村五组(原:大丰市黄海路111号)

证书号:***2

24、盐城市蔬菜技术指导站

开办资金的变更:44.9万元(原:220万元)

证书号:***0

25、盐城市口腔医院

开办资金的变更:308万元(原:406万元)

证书号:***3

26、盐城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开办资金的变更:387.4万元(原:261.3万元)

证书号:***7

27、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毓龙西路166号(原:盐城市越河路16号)

证书号:***3

28、盐城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水利规划办公室(原:盐城市水利科学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做好水利规划编制工作,促进水利事业发展。流域、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专业规划编制 水利规划及规划管理基础工作研究 系统内外专项规划、专业规划间协调衔接 其他涉水规划的相关服务(原:开展水利科学研究,促进科技发展。水利工程研究 水利工程规划、施工、计划管理 水利工程技术咨询服务)

证书号:***09

29、盐城市人事考试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王俊(原:陈吕生)

证书号:***1 30、盐城市国土资源局亭湖分局新城国土资源所

开办资金的变更:20.79万元(原:454.5万元)

证书号:***8

31、盐城市防雷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117万元(原:244万元)

证书号:***9

32、盐城市政府接待办公室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刘向阳(原:尹贵尧)

证书号:***4

33、盐城市大套第二抽水站管理所

住所的变更:滨海县套坎路188号(原:滨海县大套乡)

证书号:***0

34、盐城市亭湖地方海事处

开办资金的变更:1269万元(原:596万元)

证书号:***5

35、盐城市房产监察支队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原:盐城市迎宾南路33号)

证书号:***9

36、盐城市教育评估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39.6万元(原:12.5万元)

证书号:***5

37、盐城市响水船闸管理所

住所的变更:响水县红旗路270号(原:响水县红旗路)

证书号:***1

38、盐城市河道管理处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杨启明(原:吴伯勤)

证书号:***5

39、盐城市房产交易登记中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原:亭湖区太平路251号)

证书号:***0 40、盐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李正林(原:范建江)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原:盐城市迎宾南路26号)

开办资金的变更:11825万元(原:6712万元)

证书号:***1

41、盐城市城市管理开发区执法大队

住所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前进路21号(原: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路18号)

证书号:***8

42、盐城市土地整理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李明信(原:何高斌)

证书号:***8

43、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街道办事处房屋征收服务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城街道办事处房屋征收服务中心(原: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房屋拆迁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的变更: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征收安置服务。被征收人征收动员 补偿安置协议签订与实施 征收安置来信来访处理(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拆迁安置服务。被拆迁人拆迁动员 补偿安置协议签订与实施 房屋拆除安全监督管理 拆迁安置来信来访处理)

证书号:***6

44、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畜牧兽医站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刘亚(原:徐绍成)

证书号:***7

45、盐城市大套船闸管理所

住所的变更:滨海县套坎路188号(原:滨海县大套乡)

证书号:***0

46、滨海县防雷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刘玉荣(原:程立新)

住所的变更:滨海县东坎镇孟杨社区四组(原:滨海县东坎镇育才西路19号)

证书号:***7

47、响水县防雷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周爱林(原:王宝军)

证书号:***1

48、东台市气象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朱晓虎(原:张祖林)

证书号:***9

49、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朱小龙(原:吕文斌)

证书号:***4 50、盐城市亭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李寿红(原:汪宏刚)

证书号:***6

51、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学富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吉汇荣(原:封秀)

证书号:***9

52、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北蒋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朱生全(原:尹正洪)

证书号:***3

53、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秦南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朱生全(原:尹正洪)

证书号:***4

54、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郭猛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耿晔洲(原:张明)

证书号:***7

55、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新区国土所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盐都区开发大道招商大厦十楼(原:盐城市盐都区盐龙街道办事处方向居委会一组)

证书号:***9

56、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大纵湖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张明(原:朱生全)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盐都区大纵湖镇建丰路114号(原:盐都区大纵湖镇平湖北路)

开办资金的变更:467万元(原:354.3万元)

证书号:***2

57、盐城市房产计算机信息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曾亚兰(原:季峰)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原:盐城市迎宾南路33号)

证书号:***0

58、盐城市物业管理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皋德馨(原:陈刚)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原:盐城市迎宾南路33号)

证书号:***1

59、盐城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处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卞伟英(原:洪波)

证书号:***4 60、盐城市新洋港闸管理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乐付桃(原:杨启明)

证书号:***2 61、盐城市机械排灌处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陆翔(原:曹红军)

证书号:***4 62、盐城市城南科教城管理委员会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郭庆生(原:张亚仿)

证书号:***6 63、盐城市农业信息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63.8万元(原:37万元)

证书号:***7 64、盐城市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朱海宝(原:陈允亚)

证书号:***3 65、盐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毓龙东路31号(原:盐城市鹿鸣路8号北港村综合楼三楼)

证书号:***6 66、盐城市教育财务结算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414.6万元(原:94万元)

证书号:***2 67、盐城市妇联实验幼儿园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李伟(原:薛桂芹)

证书号:***4 68、盐城广播电视台

开办资金的变更:51927万元(原:28976万元)

证书号:***1 69、盐城市住房保障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肖伟(原:皋德馨)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迎宾南路158号13楼(原:盐城市迎宾南路33号四层)

证书号:***5 70、盐城市教育培训与服务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1065万元(原:290万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开放大道北路23号(原:盐城市开放大道69号)

证书号:***2 71、盐城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590.31万元(原:50.6万元)

证书号:***5 72、盐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张杰(原:王友华)

证书号:***6 73、盐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处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亭湖区毓龙东路61号(廉政文化公园内)(原:盐城市文港北路1号)

证书号:***8 74、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龙冈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尹正洪(原:王桂文)

证书号:***9 75、盐城市种子管理站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刘江传(原:滕友仁)

证书号:***0 76、盐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管理处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单志宏(原:施志富)

证书号:***2 77、盐城市公路机械维修服务中心

开办资金的变更:334万元(原:228万元)

证书号:***4 78、盐城市盐都药品检验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陈金和(原:石玉萍)

证书号:***4 79、盐城海关机关服务中心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新都东路19号(原:盐城市建军东路105号)

证书号:***6 80、盐城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

住所的变更:盐城市毓龙东路31号(原:盐城市建军东路72号)

证书号:***3 81、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名称的变更: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原:江苏省盐城市盐南中等专业学校)

证书号:***5 82、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成人教育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李长青(原:蔡玉才)

证书号:***9 83、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广播电视站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广播电视站(原:盐城市亭湖区广播电视局伍佑广播电视站)

举办单位的变更: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办事处(原:亭湖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证书号:***4 84、盐城市城南新区新都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宋明庚(原:吉汉文)

证书号:***9 85、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惠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住所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赣江路26号(原: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松江路18号1622室)

证书号:***6 86、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中心卫生院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李宏苏(原:张爱群)

证书号:***6 87、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原:盐城市亭湖区步凤镇企业发展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程建中(原:刘锦洲)

开办资金的变更:10万元(原:9万元)

住所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前进北路26号(原:亭湖区步凤镇前进北路26号)

举办单位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人民政府(原:亭湖区步凤镇人民政府)

证书号:***0 88、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中心幼儿园

名称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中心幼儿园(原:盐城市亭湖区步凤镇中心幼儿园)

举办单位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人民政府(原:亭湖区步凤镇人民政府)

证书号:***2 89、盐城市民族宗教团体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赵爱民(原:周锋)

证书号:***9 90、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经济服务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经济服务中心(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供排水管理所)(原:盐城市城南新区伍佑街道经济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杨友全(原:韩林正)

证书号:***6 91、盐城市人民政府南京办事处接待服务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市人民政府南京办事处接待服务中心)(原:盐城市人民政府驻宁办事处接待服务中心)

举办单位的变更:盐城市人民政府南京办事处(原:盐城市人民政府驻宁办事处)

证书号:***4 92、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建设环保服务中心

名称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建设环保服务中心(原:盐城市亭湖区步凤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陈汉秋(原:征汉坤)

住所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步凤路(镇政府对面南侧)(原:亭湖区步凤镇步凤北路62号)

举办单位的变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步凤镇人民政府(原:亭湖区步凤镇人民政府)

证书号:***7 93、盐城市国土资源局盐都分局义丰国土所

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张明(原:朱生全)

开办资金的变更:467万元(原:106.3万元)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篇6

【关键词】统计学 高等教育 高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28-02

统计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如果实质性学科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统计学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因此,教育统计的产生则是为了处理和研究教育问题。

1.反映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教育信息动态、熟悉国家教育政策、把握教育发展方向,以便指导日常实际工作。每年国家都会向社会发布《教育事业统计公报》、《四川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包括各类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是为以统计数字显示的教育工作总结、规划、目标进行诠释。这些是各类有关部门研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备资料,是教育界各机关、学校指导部门制定教育计划、指导教育改革必不可少的依据。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反映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变化的规律。纵观近五年统计数据,反映了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招生、就业、师资等信息每年的增长或减少态势;分析相关数据变化规律,可以推测出国家近五年对高等教育的宏观调控政策是,适当控制招生增长速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而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来。

2.揭示高等教育的社会关系

《高等教育法》中这样描述高等教育的目的: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等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由社会性质决定,怎样的社会就会有怎样的教育,社会发展促使了高等教育改革与进步。同时,教育则传承与发展社会文化,促进社会进步。

以2014年为例,四川省范围内高等教育招生情况为:研究生教育27817人,普通高等教育408941人,成人高等教育179380人,网络本专科129099人,以上数据反映了2014年四川省高等教育招生745237人,普通高等教育所占比例54.87%为最高。纵观2010-2014年普通高等教育占高等教育比例也是遥遥领先,说明整个社会高等教育仍以普通本专科教育为主。

3.国家对高校宏观调控的依据

近年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对高校宏观政策调控力度随之逐步加大,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指导性文件、教育教学法规无不以数据为基础。如现行《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是在有关教育部门进行专题研究、充分征求教育管理部门和部分高等学校意见的基础上,对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制定的具体量化标准,是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各高校年度《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包含上千条数据信息,其中反映的主要信息有: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等基本办学条件指标,生均占地面积、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生均年进书量等监测办学条件指标。国家教育部以《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标准,根据这些指标衡量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和核定年度招生规模。

4.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高校实行科学管理的工具

高校通过建立健全统计网络、完善统计规章制度、建立基础数据库和统计台帐,规范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高校内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与其他教学、管理工作彼此关联、相互促进。高校招生、就业、财务、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提供基础信息,由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汇总信息,为高校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字依据、规律分析,反映变化特点。

高等教育事业统计信息客观反映了特定时间段内高校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情况,并通过同比、环比间数据比较,结合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参考政策法规,通过全面统计分析,为高校领导实施决策、规范管理、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数字和文字依据,充分体现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中的参谋作用。

5.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高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方法

教育部从2004年起正式启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高等教育事业统计为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参考,评估理论依据之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与教育部在2004年公布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其中有许多指标都有相似之处。高等教育事业统计是评估的基础工作之一,为学校自评提供基础数据依据。通过高等教育事业统计工作所提供的原始数据,高校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对比数据差距、找出主要问题、研究解决对策、制定整改方案,真正体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方针。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篇7

一、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相关信息和人才特征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是为我国社会提供优秀的公务员和管理干部, 主要是针对我国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建设事业而设置的一个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设置有其必然性, 其是在我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新兴的专业, 其目标在于培养出更多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以完善我国公共事业的相关制度, 从而促进我国公共事业的长期发展。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具有研究性, 是一门实用性很高的综合专业。此专业的课程十分多, 除基础课程之外, 其还要学习许多有关管理和行政方面的内容, 所包含的信息量十分庞大。另外,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重视对学生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 注重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计算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日后适应办公自动化的工作环境, 以使其能更好的投入到公共事业管理工作中。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所培养出的人才将具有较强的公共事业服务意识, 社会责任感强, 能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所掌握的公共事业知识较为全面, 知识水平较高, 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公共事业管理人才是不可多得的、综合能力强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现阶段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并未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 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概念不清楚, 未能真正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内涵, 无法满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的要求。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 我国教育部门所规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目标既包括了文化教育、体育方面, 也强调了社会保险、环境保护等方面。由于所制定的专业教育目标太过宽泛, 没有针对性, 各大院校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并不能对每一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其也没有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来制定相应的具体化的目标。如此一来, 则使得在教育过程中专业性不够, 未能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学生所学习的面很广, 但是缺乏深度。

除此之外,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缺乏科学性, 未体现出核心课程。其设置的课程种类十分多, 体系复杂, 涉及的知识面很广, 但是却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未能体现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性。

(二)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缺乏就业力

一般来说,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毕业之后有三种选择。一种是继续深造, 考取硕士研究生, 一种是去参与公务员的考核, 另一种则是在企业中谋求职位。从考研的角度来说,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报考本专业研究生的人数十分少, 大多数是选择跨专业报考, 因而能考上研究生的人数并不多;从公务员报考方面来说, 竞聘公务员的人数逐年增多, 竞争十分激烈, 而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也并无优势可言, 难度十分大;从企业就职来看,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其优势不如工商管理的学生, 所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并不高, 无需较强的专业性, 常常是在人事或是前台的职位就职。

三、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一)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要重视个性化教育

由于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学校必须根据自身教学状况来开展特色化的教育, 学校可让学生在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范围内,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来进行学习,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素质教育改革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 也应该调整教学的目标, 重新选择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手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相关内容, 使其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来进行深入研究, 以促使学生热爱自己选择的专业。

(二)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要不断地完善教学体系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为求发展, 必须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建立健全的教育管理制度, 以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 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递, 也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要合理设置公共事业管理的课程项目, 优化资源配置, 以凸显公共事业管理的特点。完善的公共事业管理体系, 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 提高学生的基础应用能力, 学习专业的基础课程, 以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教育质量。

(三) 提高教师水平, 壮大教师队伍力量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作用, 因而在未来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教育中必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培养教师的职业素养, 以确保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各高校在选择教师的时候应该扩大范围, 不可只局限于一个系中, 也可以与其他学校合作, 加强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深造机会。学校可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 以制定出更为合适的教学计划,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壮大教师队伍力量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是提高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高素质的公共事业管理人才。

四、结束语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不久, 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就目前而言, 在我国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过程中, 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设立, 是素质教育深入改革的必然要求, 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趋势, 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活动的开展, 能使我国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相结合,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以使其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总而言之, 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的相关信息和人才特征, 通过对现阶段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来探讨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以提高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质量。据此, 有利于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革新, 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人才, 以促进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教育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云淑萍.财经类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专业定位和重视就业下的双重背景[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综合版) , 2012 (10) .

[2]钱昌宇.关于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J].东方教育, 2013 (12) .

[3]裴乐.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 2013 (2) .

城市教育事业管理 篇8

一、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优势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有利于国家对各项财政收支的管理和监督, 提高了教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水平, 使得政府财政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对于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1. 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降低单位行政管理成本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各项会计记账、报账工作运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来进行, 使会计工作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工作, 有效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 从而保证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在结算中心内部, 各单位之间的结算资金可以直接做转账处理, 不再需要通过银行转账来进行, 减少了相关手续费的成本开支, 不仅保证了资金到位的及时性, 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从而有力地节约了企业行政管理成本。

2.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使财务监督手段前移, 以增加各单位资金的透明度

由于单位的每项支出均通过核算中心审核支付, 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 促进单位的有关财务活动数字准确、票据合规、手续齐备、合理有效。真实、准确地向各单位以及财政部门提供财务报表和临时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 为各单位领导正确决策和资金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数字依据。也促使各单位严格执行预算, 保证其支出的有序性、计划性, 做到预算有依据、执行有监督、安全有保障。

3. 合理调度财政资金,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 可以使事业单位的各项资金集中于会计核算中心的唯一账户上, 这样做可以加强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资金的管理和调度, 方便资金流通。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前, 一些教育事业单位存在重复开户、多头开户的混乱现象, 对于资金的管理分散, 有时还会出现挪用资金的情况, 这都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 会计集中核算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 有效地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主要弊端

由于经济领域中有些深层次矛盾尚未解决,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财务问题或现象,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物资产治理的缺位, 削弱了会计治理职能

集中核算将记账、算账、报账等工作进行了集中, 但资产、实物、合同等仍由原单位治理, 出现了账实治理分离的现象, 会计人员常年在核算中心办公, 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经营活动, 不利于各项财产的治理。一旦单位领导和报账员的治理意识薄弱, 或因工作疏忽而未向核算中心提供真实情况, 核算中心将无法知晓各单位的资产存在情况, 致使核算中心的账务记录与单位实物不符。这种财产物资治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单位财产物资治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假如不加以解决, 既违反了集中核算的初衷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又将成为新的腐败之源。

2. 缺乏可行、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各预算单位执行不统一的经费开支标准, 或者没有按经费开支标准规定执行, 从而导致在报账业务的审核中, 会计中心难以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尺度, 经常会造成对某一支出项目预算单位请求支付与会计中心拒绝支付的矛盾, 这也是会计中心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有效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有利于促进教育部门的良好发展。在本文中, 笔者拟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定义及内容进行探讨, 并分析现阶段教育部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进一步探讨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概述

“国库”这一术语代表的是一系列公共财政管理职能的集合。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财政预算执行的根本性制度, 是财政、财务管理的基石。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完善的国库账户体系, 财政收入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

三、会计集中核算后加强教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集中核算教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核算单位的财务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核算, 单位的财务管理体现为单位内部监督管理, 这种财务管理应包括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和财务管理的全方位, 即资产管理监督、负债监督、收支监督、预算计划制定、单位预算制定、执行的监督。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 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产管理、理财机制、年度预算收支计划的编报等都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会计核算的职能和资金的管理权移至会计核算中心,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也是财务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发展目标。

1. 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会计核算中心在业务运作的过程中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界定岗位职责, 明确会计人员具体分工。实行核算、稽核与资金会计工作相分离, 提高接缴入国库, 财政支出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直接支付到收款人, 所有财政资金收付活动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二是实行规范的财政资金支付程序和方式, 即财政支出通过规范的资金支付程序和方式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 在实际支付业务发生前, 财政资金余额全部保留在国库单一账户中;三是对财政收支活动实行有效的监控, 即财政部门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对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活动进行实时监控, 有效地解决财政资金运行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控制以及透明度等问题, 实现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和高效运行。

在这种制度下, 财政收支实现了规范管理, 收入不能随意退库, 支出得到事前监督, 资金使用效益也明显提高。正因如此, 目前世界上发达的

会计专业化核算水平, 保证会计核算中心业务正常、安全平稳地运行。内部管理制度方面,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 建立内部业务规范, 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建立考评制度, 实行科学规范管理, 保证会计核算中心廉洁、高效、准确地为各单位正常工作服务。

2. 加强沟通, 积极参与对各单位的管理

经常及时与各单位报账会计进行沟通, 对一些政策法规及时传达, 尽可能了解各单位的业务情况。同时, 强化对各单位预算管理, 为会计集中核算奠定基础。教育事业单位都是全额拨款单位, 财政部门拨给每个单位的资金都是有专门用途的, 例如人员经费、业务经费、公务经费等, 必须本着专款专用的原则, 严格控制, 不能挪作他用, 给财政资金造成损失。通过对各单位预算指标的核对, 严格控制用款额度, 杜绝超预算用款, 加强预算资金的事前控制。

3. 实现会计中心转变职能, 加强支出监督管理, 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支付试

制析

完度善

国的库对集

萍周策中

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 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 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中心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 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 会计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要彻底扭转将其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 加强廉政建设。

此外, 教育事业单位应该强化预算管理, 建立一套科学的公共支出预算管理体系。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 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 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 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 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预算一经审核批准, 教育部门和预算单位都要严格按预算执行。教育部门要对各部门实行从预算编制、预算下达、资金拨付到资金使用全过程监督管理, 为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上一篇:学校管理的四大基础下一篇:阅读让学生插上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