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2024-06-26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精选十篇)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1

我们中小学课文选入的文章固然都是古今中外文章的精华, 但只能成为我们构筑语文大厦的框架, 只能给我们指点一条学习语文的门径, 还不足以让我们全面准确、熟练地掌握这门学科。要在语文学习中登堂入室, 唯有课外阅读才能为我们架起成功的桥梁。提高学生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而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载体之一就是课外阅读。许多读写能力较强的同学在谈语文学习体会的时候, 除了谈到老师的指导之外, 更主要谈到自己平时多读多写多练, 得益于课外知识面的拓宽。语文界的同志在一起商讨问题时也不时谈到这个问题, 也多赞同这种看法。做一比喻的话, 课堂教学只能给学生一把钥匙, 教给学生开门的方法, 至于开门的过程, 开门后房间如何布置, 则需要靠学生自己了, 这就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练。学生只要一进行课外读写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加以实践应用, 通过印证、对照、比较, 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实践上, 作为中小学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结构也已转变为讲练结合, 但这种讲是紧紧围绕课文, 加之时间上的限制, 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还需要用课外阅读作为课内知识的一种有效补充。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中国教育的发展时, 为我们指出了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都是以现实的世界作为立足点, 而我们的中小学语文课本受多种条件的制约, 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选文多是2000年以前的作品, 古代作品也占有相当的比重, 时代感的文章选用的较少。而学生要想了解今天的时代, 以利于今后走向社会, 课外阅读就起到课堂教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尽管我们的老师费尽心机向学生选编了一些优秀时文, 也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假如一个语文教师死守课文一隅, 死抱教材不放而对时文不屑一顾的话, 语文教学也就不能贴近生活, 不能面对今天的时代, 也不能让学生在现实舞台上出口成章, 下笔成文。

因此, 我们认为, 课外阅读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也是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立足点, 既能反映教育的目标, 也能体现教育的三个面向, 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也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标。那么课外阅读应该读些什么样的书籍呢?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它和哲学、政治、文学、经济、美学、天文、地理等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涉猎, 多读一些书, 处处留心是学问, 这样不但拓宽了知识面, 在高考和日常应用时也能自如。

总之, 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全体教师都要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让学生多渠道的广泛地吸取知识的营养, 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2

梁庄一中

王晓芳

著名作家李尔重说:“生命与读书同在。”影坛耆宿汤晓丹说:“书之于我,犹如空气,胜过一日三餐。”可见读书之重要。书,是最佳精神食粮,是人生引航的北斗,是永不枯竭的智慧的源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等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

一、我为什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

有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想法是由于三个原因,其一是因为教学校自编语文教材第十一册时,第一单元就是“和书交朋友”,所选文章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多读书,读好书,怎样去读书,与书结缘,还有许多读书家、用书家爱书、恋书的名言和读书、用书的经历,这些都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读书的重要性和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责任。其二是因为新课标刚刚出台,老师们都在认真地学习新课标的内容,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我也一样。在学习中,我特别注意到了新课标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它对7——9年级的课外阅读有明确的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还在《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了适合初中生阅读的书目,这让我对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有了明确的目标。我想应该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落实新课标关于语文课外阅读的要求,这是我们初中语文教师的任务。其三是现实中的学生喜欢玩游戏、看电视甚于读书,喜欢读漫画书、青春小说甚于读名著,特别是有一定难度的古典文学名著,如果语文教师不抓课外阅读,不规定课外阅读的内容、不对课外阅读提出要求并进行指导,那么新课标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就无法落实。基于这三个原因,我开始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了。

二、我是怎样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的第二,加强指导。

1、每次读一本书之前,我都给学生做个导读,介绍作者情况、书的主要内容、主要写法,告诉学生一些读书方法,如精彩和重点部分精读,其他内容略读;读书不仅要看故事,还要感悟书中的思想感情,学习写人记事、描写抒情议论等方法;读书时不仅要感受文本,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要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2、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我根据书的内容和读书目的的不同,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的内容也不同。如:读《西游记》,要求学生必须概括每一回的内容,写每一回的重要人物及特点,选做佳句佳段摘抄。因为六年级的孩子读《西游记》的目的是了解故事内容,知道重要的人物和重要人物的特点。重要的人物不仅指孙悟空、唐僧这五位取经的人,还指其他比较重要的人物,特点也不仅指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包括长相、特殊的本事、使用的武器等。读《童年》,要求学生做好段的摘抄,并对摘抄的好段进行评析,或者写读后感。摘抄、评析,可以学语言、学写法;写读后感,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是写少年儿童的,与我们今天的学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容易使学生有感触。在读罗曼罗兰《名人传》时,我要求学生写随笔,《名人传》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给学生许多方面的启示,写随笔,可以使学生自由地书写,尽情地表达。总之,老师对读书笔记的要求,告诉了学生读这本书的重点。

3、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老师先于学生读书,先于学生写读书笔记,在学生写读书笔记之前,老师告诉他们怎样概括内容,怎样写重要人物的特点,怎样做好段的摘抄,从哪些角度评析好段,怎样写读后感等等,并读老师写的读书笔记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知道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提高写读书笔记的能力。

第三,开读书交流会,互相促进,提高兴趣,提高能力。定期或不定期地开读书交流会,让写的好的同学读自己写的读书笔记,或让学生选出自己认为写的最好的一篇来交流。或者在学生读完一本书后,让学生上网查找各名家对这本书内容、人物、语言、写法等的评价、评析、赏析文章,在班里交流。在读完《名人传》后,我还组织学生开了贝多芬音乐欣赏、讲解会;开了米开朗琪罗雕塑作品介绍会和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交流会。各种形式的读书交流会,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阅读等多方面的能力。

第四,通过收、判学生的读书笔记,督促、检查学生的阅读。每次读一本书之前,都告诉学生这本书共有多少回(章或节),每周读几回,多长时间读完。每周一、周五再提醒学生读书。用统一的笔记本。固定在每周一收读书笔记,老师每篇必判,有时选出写的好的读书笔记用于交流。这种检查督促的方式,让我所教的两个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一年半以来一直坚持读书,坚持记读书笔记。

三、我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课外阅读有哪些效果

第一、经过六年级一学年和七年级一学期时间的阅读,七(1)班和七(3)班97名同学共读了《西游记》、《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骆驼祥子》、《昆虫记》、《水浒传》、《名人传》、《草房子》(超额读的)九本书,写读书笔记两本左右。

第二,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吴婧洋在读了《草房子》第7章到第9章的随笔中写道:“杜小康热爱着读书,他最爱的就是读书了!但现在他家已经今非昔比了,从最富有的人家变得穷困潦倒了。杜小康虽然极力想掩护他的悲伤,但他是骗不了自己的!他真正的愿望就是读书!杜雍和无法选择了,他只能带着杜小康在逆境中做最后的挣扎!在最后的希望破灭之后,他们反而平静了许多,杜小康长大了,他有了一种同龄人不可能有的早熟。痛苦、环境、磨难,杜小康在逆境中挣扎着,终于脱掉了厚厚的蛹,他成长了。”

另一位同学也在读了《草房子》后的随笔中写道:“秃鹤是倔强的。小说写了他的成长。最早他是不在意他的秃头的,慢慢地他对所有想碰他脑袋的人一下子起了戒心,为了报复看不起他的人,他刻意搞砸了体操大汇演,……为了让同学原谅他和得到赞许,他立马做出了许多事情,……最终他为了给学校的演出补台,刻苦练习,圆满地完成了演出任务,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他也得到了好评。秃鹤的认真和成长让我感动,让我难以忘怀。……”

一位同学在读了《名人传》后的随笔中写道:“米开朗琪罗的成功原因可能有很多,可我认为最重要的有两点。首先是他经历了苦难。苦难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认识自身、发展自身的过程。……对于苦难我们有时不能改变,但是可以改变对它的态度,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接受苦难,消灭苦难。但是米开朗琪罗在磨难中并不是乐观对待,而是一种悲观的态度,不过他应该有自己的方法吧。米开朗琪罗也正是经过了许许多多的磨难最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其次米开朗琪罗的成功是因为他十分的塌实。他从不去找什么捷径,而是脚踏实地地去做。……所谓捷径,其实就是自己的努力,自己的耕耘。”

从同学们的随笔可以看到他们初步有了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评价事物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提高了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等阅读能力。

张靓晖同学在读《水浒传》时是这样概括第七十一回的内容的:“宋江请来道人在中义堂上做醮,得到天上降下的一个石碣,原来一百零八人正应了上天天罡、地煞。众人按天书上写的排了座次,各自分了工,众人都非常高兴。宋江喝醉了酒,写下一首招安的诗,李逵因反对招安被宋讲囚禁;山下人劫了灯匠,得到一盏九华灯,宋江自此坚持要带人去京师看灯。”她在第七十一回到第八十回中写的重要人物及特点是“燕青的特点是头脑灵活,箭法高超,有射箭的天赋,这体现在他不受李师师的眉目传情,拜她为自己的姐姐;体现在他头次射箭,便箭箭不放空。宋江的特点是忠于朝廷,一心要受招安,这体现在他不受辽兵贿赂,坚持听命于皇上,体现在即使不受重用,手下人都开始有造反之心时,仍然不造反,坚持听命于皇帝。吴用的特点是有先见之明,体现在他提醒宋江贺重宝引诱众人是计,后被证明果然是计。公孙胜的特点是法术高强,体现在屡破敌将法术。并且自己在阵中布法,大败敌军。”

另一位同学也在读了《春水》第80首诗“当我看见绿叶又来的时候,我的新欣喜又悲伤了。勇敢的绿叶呵!记否去秋黯然的离别呢?”后的读后感中写道:“此时作者欣喜的是又看见了繁茂的绿叶,迎来了温暖的春天;感伤的是担心绿叶又一次在秋天悄然离开。可是害怕离开就不要到来了吗?既然终究要离开,那么就要过好还能存在的日子。”

由此可见,同学们在课外阅读和写读书笔记中,能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文章中重要人物的特点。

第四、提高学生文学欣赏和写作能力。

汤加同学读了《童年》第四章中“院子里严寒砭骨;绿莹莹的月光透过玻璃窗上的霜花,清清楚楚地照着她那长者善良的大鼻子的面孔,两只黑眼睛像磷火似的燃烧着。绸子头巾遮盖着外祖母的头发,铁铸般的发亮;黑色的衣裳颤动着,从肩膀上溜下来,铺展在地板上。”这段话后写的赏析文字是:“这一段文字对天气和外祖母外貌的描写非常生动传神。„严寒砭骨‟用词形象,好像寒冷已刺入了骨头里,„绿莹莹的月光‟、„玻璃窗上的霜花‟更衬托出天气的阴郁寒冷。„两只黑眼睛像磷火似的燃烧着‟写出外祖母祈祷时双眼闪闪发亮的样子,表现她的虔诚。„黑色的衣裳颤动着,从肩膀上溜下来,铺展在地板上‟中„溜‟字生动形象地写出衣服从外祖母肩上落下来而外祖母却毫无察觉,写出她祈祷时的专心一意。”

刘畅在《草房子》的评析着写道:“我觉得第二章的景物描写写得非常好,仿佛那些事物就在我眼前似的。比如„窗外,雨还在淅沥淅沥地下。有只鸽子,大概是被雨打湿了,咕咕叫着,但想到这也是很平常的事,叫了两声,也就不叫了。‟„后半夜,风停了,雨停了,天居然在飘散了三两团乌云之后,出来了月亮。‟„夜行的野鸭,疲倦了,就往大河里落。落到水面上,大概是因为水里有大鱼好奇地吸吮了它们的脚,惊得呱呱一阵叫。‟作者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纸月、桑桑入睡后,油麻地雨夜的景色,它像一幅有声有形有色的画展现在我的眼前,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美的感受。作者还用„咕咕‟„呱呱‟的拟声词,使画面活了起来,使我感到更有趣味。”

学生在阅读中提高了文学欣赏水平,也从中学习到了一些写作方法,对学生的写作有一定的帮助。

读书,可以增加智慧;读书,可以丰富人生。著名文艺理论家钱谷融说:“真正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能够使你情不自禁、不由自主地产生出好恶爱憎的感情。这种感情,直通你的心灵,深入你的骨髓,将熔铸到你的整个品性和人格中去,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在你今后的处世行事中都会发生作用。”我希望我们今天的读书,能对学生的一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雷岩玲认为

一是给孩子推荐一些好书。例如,窦桂梅老师开的书单:

必读:

1、失落的一角(绘本南海出版社)

2、草房子(曹宇轩)(新版)

3、小王子(法圣德克旭贝里)

4、哈里波特系列

5、秘密花园(美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

6、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作家出版社)

选读:

1、风与树的歌(日安房直子著,彭懿译,少年儿童出版社)

2、永远讲不完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著,何珊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4、我能跳过水洼(澳艾伦马歇尔,黄源深陈士龙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5、逃逃(秦文君,春风文艺出版社)

6、桥下一家人(美纳塔丽,王宗文译,新蕾出版社)

7、小河男孩(英蒂姆鲍勒,麦倩译,新蕾出版社)

8、奥兹仙境(美弗兰克鲍姆,张璘潘堵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一只狗和他的城市(常新港,接力出版社)

10、女生日记(杨红樱)

11、乌丢丢的奇遇(金波)

12、昆虫记(法国法布尔)

13、城南旧事(林海音)

14、《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秦文君)

15、毛毛--时间盗贼和一个小女孩的不可思议的故事(德米切尔恩德)

16、幻城(郭敬明)

17、《窗边的小豆豆》《小时候的故事》(黑柳彻子)

18、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

19、三重门(韩寒)20、青铜葵花(曹文轩)

21、女儿的故事(韩子涵)

22、第三军团(张之路)

23、寄小读者(冰心)

二是通过演剧、演说、辩论、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学生自己找资料阅读。

三是语文老师通过自己的魅力,感染学生热爱阅读。

四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老师给予良性的引导。

五是鼓励、奖励热爱阅读孩子。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3

一、书目推荐

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书目推荐。讲到小说时,可根据小说的特质,推荐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比如,鲁迅先生,可推荐其生平事迹,再推荐其优秀代表作,但必须对其作品进行精选,选取那些既能突出显示作家的风格,又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消化吸收的优秀作品。尽量不选长篇巨著,因为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甚至会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动力,令其产生反感,因此,一定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要让阅读循序渐进;当然,对于这些篇幅较长的作品,教师可推荐学生放到假期去阅读,也可以请阅读兴趣强烈、有能力读完的学生把情节讲述给其他学生。

二、方法指导

可参照鲁迅先生的读书四法:1.泛览法。正如苏轼在《杂说·送张琥》中所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达不到一定的量的积累,是难以出巧的,必须多读多看,于不经意间积聚书中精华。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遣词造句,都于无声中得到了提升。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提升你的文学修养,而且还可以提升你的精神境界。这样,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促成质变。正如小孩子学说话,有些东西不是家长刻意去教授的,但他却学会了,原因在于环境的影响,这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完成的。这是滴水穿石,不是立竿见影。因此,必须强调泛览。2.硬看法。有些书籍在内容上有些高深难懂,但文化价值却相当高,如果读下来,将使你在思想和写作上受益匪浅,这就需要我们用心用力去读,不是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吗?你可以把它分为几个大节,规定每天必须读多少页,一天天读下去,过一段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攻克了那些难关。《游褒禅山记》中写的好,“世之奇伟瑰怪,常在于险远”,就是说好的东西一定是需要人们去付出努力的,只要你能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收获的。3.活读法。读书的最高境界,在于学以致用,一方面实现了作品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养,从而达到双赢。读书时要读到让前人的东西在你面前“站起来,动起来”,要把它和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它变得生动、主动,让书与我同在,书在我手,我在书中。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要读死书,死读书。前人早就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4.参照法。即对作者、作品内容及风格进行整体把握。前文已经提到这一问题,即对学生推荐书目的系列化问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只有了解了作者的创作环境,了解了那个时代的特征,才能真正地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目的,才能真正把握作品的命脉;同样,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和个人经历不同,作品必带上作者的风格气质,只有了解了作者的风格气质,才能真正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三、兴趣监督

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实时总结,看学生读完了哪些作品,还有哪些未读。可采用一些有趣的方法,比如,《邯郸晚报》上刊登的填鲁迅作品组成语的文章(见《邯郸晚报》2011年4月29日第12版),觉得很有意思,写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1.头疼脑()()华正茂;2.漫山遍()()衣木食;3.馨香祷()()如东海;4.虚度年()()苑集枯;5.举一反()()腋成裘;6.得胜回()()金不昧;7.欣喜若()()问之学;8.刚正不()()经送宝。

通过填成语,就可以看出学生对鲁迅先生作品了解的广度。可以让学生写简评,教师通过检查,就可以看出学生对先生作品了解的深度。对于完成得好的同学,务必给予奖励,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一环节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光布置不落实等同于零布置,学生毕竟是学生,自控性还达不到成人程度,因此,一定要促使学生完成阅读。

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4

小学中年级学生正跨入一个崭新的阅读阶段, 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 理解能力在逐步提高。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最好时期。

一、选择合 适 书 籍, 构 建 合 理 的阅读体系

当前小学生阅读的书目种类结构不合理, 通俗消遣读物受学生欢迎, 而真正对学生成长有益的书目, 却得不到他们的青睐, 我想这都需要教师做出正确引导, 要让学生和有真正内涵的读物打交道。

对于儿童读物, 市面上真是五花八门、鱼龙混杂。作为老师, 不可能所有的儿童读物都阅读过, 那么如何向学生推荐书目呢? 我们应把握“是否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智力、情感方面都有益”这个大方向,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向学生们 “请教”

要向学生推荐书目, 首先应了解本班实际阅读现状。可先让每位学生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看的书目有哪些, 然后从中去粗取精, 提取出学生最爱阅读的书目种类。教师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入手, 让学生们先去接触这类书籍。有了兴趣才会有阅读的动力, 一旦习惯养成, 有了愉快的阅读体验, 学生自然会触及各类书籍。同时, 根据学生喜欢的书目, 推荐结构合理的书目推荐单, 让学生能够在心智、情操上真正地从书中受益。

2.以课本为 “宗”

小学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由名家执笔, 且语言精练优美, 意蕴深远。在课堂上, 教师让学生吃透文章后, 如果让学生再去阅读与之相关的读物, 一则属于同类迁移, 学生学完课文的“余温”未尽, 又勾起了阅读的欲望, 课文是最好的导读。二则学生会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比如学完《桂花雨》, 可以推荐《槐花乐》给学生看;学完《开天辟地》, 可以推荐《精卫填海》等。

3.网上征集

善用网络资源, 查找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表现真善美的, 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郑渊洁童话》;褒扬正义的, 如《岳飞传》《包公案》; 净化心灵的 , 如《小公主》《快乐王子 》;了解自然奥秘的 , 如《百科探秘》《十万个为什么》等。另外, 还可以在网上搜索获得过儿童文学大奖的作品, 比如获得过“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仙境之桥》《细数繁星》。这样的作品都是经过专业人士层层筛选的, 质量很高。学生阅读这样的书籍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广泛的阅读, 可以使学生眼界不再狭隘, 心智不那么闭塞, 有益于增强他们的能力,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激发阅读兴 趣, 促 进 阅 读 行为的发生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鼓励自由阅读, 并且将它落实。读书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才。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启迪人的智慧, 增强人的能力, 丰富人的阅历。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1.创造合适的阅读环境

第一, 要制造亲近书的机会。当书很容易取得, 当环境中充满读物时, 阅读就很容易发生。所以, 家中是否是个充满阅读物的场所, 与学生的阅读量相关。同样, 教室里有较多的书籍也会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当图书角中的书籍是置放在学生够得着的地方, 在学生容易接触的范围内, 而且老师准许学生带图书角中的书回家时, 学生自由阅读的量也会增加。

第二, 舒适安静的环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放置有枕头、舒适的椅子、地毯, 空间相对大、有分隔区以及安静时, 学生更常使用图书角。这一点, 使我联想到为什么很多孩子都喜欢睡前阅读了。虽然很多家长都反对孩子躺在床上看书, 认为那样会对视力不好, 但是床上的舒适环境的确很吸引孩子。我想在调整好坐姿的情况下, 睡前阅读不失为一种慢慢培养阅读兴趣的好方法。

2.讲求一定 的引导方 法

第一, 大声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北美洲, 大声念书给孩子听已经非常普遍了。在家中常有人念书给他听的孩子, 自己看书的时间也比较多。若教师念书给学生听, 并和他们讨论故事内容, 则学生也会比较爱读书。所以, 大声朗读也不失为一种提高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第二, 为学生树立阅读的榜样。可以给学生找一些名人阅读成长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除此之外, 还应注意为学生树立周围的榜样, 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 孩子越常看到别人在读书, 就会越爱读书。比如, 父母是阅读爱好者, 则孩子闲暇时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也较长。父母若是对书籍没有兴趣, 则孩子也很少在闲暇时阅读。因此, 我们不可以小觑榜样的力量。

第三, 直接鼓励法。利用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作用, 向学生推荐要读的书, 鼓励学生去读完。有时, 仅是把阅读这件事告诉学生, 就能影响学生花在阅读上的时间。如果选择的书籍内容有趣又容易理解, 那么直接鼓励阅读会非常有效。需要强调的是, 鼓励只有在读到真正喜欢又有能力读得懂的书时才有效。

第四, 同辈压力法。小学生都有好胜心, 教师可以适当利用这样的心理。比如告诉同学们, 班里的某某同学已经读完某某书了。过后肯定会有很多学生“悄悄”阅读起来。

三、培养良好的 习 惯, 激 发 阅 读行为的展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阅读习惯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 也不需要自己警觉, 自然而然生发出的一种阅读行为。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 读书就会像吃饭喝水一样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1.确立固定的阅读时间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 但自我约束能力还比较弱, 这就要教师做出适当的引导, 帮助学生确定每天的固定阅读时间。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以我班为例, 刚开始我在学校中抽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给学生读《夏洛的网》这本书, 学生们听得很认真。渐渐的, 就开始有一部分学生自己去买这本书了, 而且学生们觉得自己看会更过瘾, 于是我便在“央求”声中, 腾出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读课外书。再后来, 学生们开始期望这样的阅读时间能够再长一些, 为了能获得一整节课的阅读时间, 很多学生都提早完成各项作业。

除此之外, 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在家里留出自己的固定阅读时间。课外阅读的主要阵地还是在家里。孩子的课外阅读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引导。所以, 培养好的家庭阅读习惯尤为重要。比如, 每晚睡觉前陪孩子阅读一小时, 这种“睡前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 而这则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

2.读书做记 号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做记号, 有利于更快地理解文章, 是一种帮助记忆、便于翻阅查找的方式。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边读书边做笔记的能力了。读书过程中所做的各种勾画、批注、注解, 其实就是一个在读书过程中思考的外显形式。在平时的课堂上, 应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做记号。课外阅读指导课上, 鼓励学生拿起笔来, 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做记号的方法运用到课外书籍上。除了做各种勾画外, 如果读到某个章节时, 有什么样的想法就可以直接在旁边写出来。一本满是记号的书, 通常是一本在阅读时深思熟虑的书。做记号能够帮助学生记住自己在阅读时产生的想法。这样的读书习惯一旦养成, 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3.以读促写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从中年级开始, 学生们已经开始接触作文了, 他们常常为几百字的作文而发愁, 为没有素材写而抓耳挠腮。其实, 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读课外书来解决。课外书上的知识如同浩瀚的海洋, 各种知识应有尽有。比如, 可以让学生将所读课外书中印象最深的部分摘录下来, 写一写自己的想法, 或做成手抄报张贴在板报墙上。在阅读过程中, 不少学生犹如海绵吸水般尽情地吸收书中的营养。久而久之, 书, 真正地成为他们不可分离的伙伴, 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这样, 课外阅读, 既丰富了知识, 陶冶了情操, 又活跃了思维。

所谓“厚积薄发”, 学生只有做了充分的阅读, 才能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动力。阅读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 却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的长相, 却能改变人的气质, 有些人相貌平平, 但“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让你觉得他很厚重, 可以给你很多启发。人的阅读, 对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 篇5

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受来思维的,这一阶段,他们有着黄金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年龄,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但学生不知道该读哪些有益的课外书,该如何阅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

首先,要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课外阅读。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心理、思想水平进行安排。我们要把课堂和课外紧密结合。比如,学了《一碗水》之后,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泉》;学了《玻璃公公一家》,布置学生课外阅读《纸奶奶的生日》等。这样学生既有兴趣阅读,又能把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课外书中,阅读效果会很好。

其次,要指导、督促学生做课外阅读笔记。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看书时要眼到、心到、手到,边看边划记重要语句,在书边做简要分析,摘抄警句和有关资料,读后感《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地课外阅读》。提倡写读后感,强调感的内容要真实,符合实际。

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起名叫“采蜜集”,专门用来摘抄好词好句。我还组织学生定期展示自己的“采蜜集”,看谁是个勤劳的小蜜蜂。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会记录满满的一本,也很有成就感,他们的阅读与积累兴趣会越来越高。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6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文章,拓宽阅读范围

课堂上完成了课文教学目标以后,可以根据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求从各类报刊杂志等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与课文有一定关联的文章或读给学生听,或打印成页给学生看;或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收集、寻找与这单元类似的文章,然后再到班上或朗读给学生听,或相互交换看,把这类文章与单元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这样,有助于巩固课文学到的各方面的知识,积累多方面的素材。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你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途径。

二、每周辟出一节课外自由阅读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要搞好这节阅读课,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多读爱读。要经常涉猎一些学生刊物和各种类型的文学刊物,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又文质兼美的短小精悍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我认为读学生刊物,可以发现中学生的优秀习作,而读这些作品给学生听,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看,这些作品的内容往往与他们的心灵有相通之处,因此,他们能够静下心来领悟,从而体会到美文的魅力、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这节课中只能起导读的作用,也就是说教师只读一小篇美文,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而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由阅读,鼓励学生选取有助于理解教材内容、有助于分清善恶是非,或信息量大而且新颖、写法上有可取之处、文采斐然的文章读。

三、每周抽出一节“说”课,发挥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节课是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开设的,可以作为讲故事、讲新闻、讲笑话等专题课,由学生自己分组轮流主持,并由学生轮流讲,给每个学生提供一个表现自我、锻炼阅读能力的机会。“万事开头难”,教师在刚开设“说”课时,要大力做鼓动工作,让学生认识到这节“说”课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参与。为了“说”好,他们会积极地广泛地涉猎课外读物,筛选出自己认为最合适、最精彩的篇章或片段。这样,学生的阅读面就多了,知识面也就广了,阅读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同时又由“说”带动了读和听,可谓一举三得。

四、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拓展阅读面

暑假、寒假的时间较长,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看新大纲补充附录——“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中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或读后感,或鉴赏文章,让学生初步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发展审美能力,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现在有的教育局正在推行一年四假制,我认为这对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和知识面是有极大好处的。因为毕竟学生在学期内学习任务繁重,要学的科目多,要迎接的考试名目多,如市统考、省会考、全国高考等,所以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极其渴望能多一点时间让他们自由阅读,让他们心中的红杏能更自由地出墙来,而一年四假制将为他们的这种希冀提供便利的条件。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对生命的拓展, 是促进生命发展的有效手段, 是学生个体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小学生要想获得课本上的知识, 只有广泛深入地阅读, 才能形成自己的积累。阅读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能力的发展和灵魂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调查显示:小学生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占11.5%, 只偶尔看一点的占72.2%, 经常看的只占16.3%。由此可见, 课外阅读很不乐观, 必须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提高认识, 明确阅读重要性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儿童文学家秦文君说:“阅读是写作之母。”阅读能使人胸襟豁达, 视野开阔, 察古观今, 济世活人, 造福苍生, 升华精神, 完善人格。书中有经天纬地, 治国安邦之大略。总之一句话, 开卷有益。正因如此重要, 那么学校、家庭、社会都要齐抓共管、齐心合力把学生阅读抓好。学校的校长要充分地认识到没有阅读的学校, 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如果一个学校失掉了阅读, 文化历史将被割断, 民族心灵将日趋浅薄, 将会泯灭文化底蕴。教师应该率先垂范地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阅读, 用科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 家长要配合学校搞好阅读,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二、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是对‘自学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学生读书越多, 他的思维就越清晰, 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诗人臧克家说:“读书好似爬山, 爬得越高望得越远;读书好似耕耘, 汗水流的多, 收获更丰富。”书, 能带给我们无穷的智慧。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灵秀, 读散文使人宁静, 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 数学使人周密, 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使人庄重, 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读, 皆成学问。在师生的共同阅读中, 教师可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障碍、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这样既密切了师生的关系, 又掌握了学生的阅读情况。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思维, 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情趣, 碰撞学生的阅读心灵, 引领学生走进阅读天地, 使学生心甘情愿地遨游在书海里。

三、指导阅读, 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阅读是课堂学习的延伸, 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 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对阅读方面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 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感悟。”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 培养对书的酷爱, 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都取决于教师, 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叶圣陶说:“学生读课外书, 要注意养成好习惯。先看序言和编者前言, 指导全书梗概是个好习惯;不解之处, 不怕查工具书、请教老师、朋友, 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 随身写简要笔记是好习惯。”这些名人读书之法, 为我们的阅读指明了方向, 树立了榜样, 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要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教师的影响作用至关重要。教师总是书不离手, 学生必然受到感染。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很难的, 需要有教师的耐心指导, 有家长的大力支持, 有较好的阅读氛围, 有浓厚的阅读空气, 还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每天坚持读30分钟以上。照这样坚持下去, 必然收到可喜成果, 为学生阅读成长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精选读物, 去其糟粕取精华

法国著名文学家史家保罗·亚哲尔说:要选择忠实于艺术的书, 可以解放儿童的心, 使他们喜悦的书;能把人类高贵的感情吹进儿童心灵的书, 承认游戏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的书, 帮助孩子认识人性———人类心情的书, 含有高尚道德的书。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 拿起一本书, 翻一翻, 不到两分钟放回去了, 又拿起一本, 又翻一翻, 又放回去了……这个场面经常碰到。什么原因?就是学生在茫茫书海中, 不知所措。我们精选读物, 就是以学生为本位, 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快乐阅读为宗旨, 选择学生喜欢的健康读物。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必读文章之外, 还可以紧扣教材推荐相关读物, 以教育、审美、娱乐、认知等功能并重的读物为首选。如:中、低年级可选一些图文并茂的寓言、童话、故事、科普、诗歌等儿童读物;高年级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小说、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探险记等。有条件的学生可进行网络阅读。推荐的书目要宽, 量要大, 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摈弃那些凶杀、荒诞、离奇、封建迷信等方面的垃圾书。让学生灵妙的情思在书页间飞扬, 在文章中流淌……

五、检验成果, 促进阅读健康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了阅读想象力和他们的感悟能力, 同时也积累了不少创新意识和阅读心得。他们把这些感受用文字记载下来, 写成读书笔记、读后感, 摘抄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文章。也可以组织学生搞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演讲比赛、朗读比赛、故事讲演。优秀的习作推荐给校板报组、学习园地、校红领巾广播站等, 也可以编辑成册, 在学校师生中传阅和收藏。这样做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有一定的成就感。其他同学受启发, 受鼓舞, 取长补短, 互促共进, 奋起直追, 迎头赶上, 这对学生的成长大有裨益, 促进阅读健康发展。

阅读是美丽的, 阅读是甜蜜的。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 就增强了阅读兴趣, 形成了阅读习惯, 提高了阅读能力。那就让我们引领学生攀语言之枝, 摘言语之果;顺感悟之水, 乘想象之舟;品文本之理, 成积累之章, 享受阅读美吧。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8

《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小学生的阅读, 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 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 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 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语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福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 《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章节提出了课外阅读问题, 如在“教学建议”部分, 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作为小学语文教师, 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呢?

策略之一:以身示范, 激发兴趣

如果要实现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必须来源于个人的真正需要。因此, 有效阅读实施的第一步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以身示范, 向学生展示教师本身对阅读的热爱。良好的自身修养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容忽视。一位教师抱着一个装满了她所喜欢的各类书籍的大箱子走进教室, 开始了她和孩子们的第一节阅读指导课。她把她儿时喜欢的诗集、故事、神话一本本地拿出, 并用充满激情的语调向学生介绍自己对每一本书的阅读体验和感受。教师用这样一种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 阅读是很有意思的行为, 可以向同学展示, 与同学分享, 还可以和同学一起讨论。这位教师没有一味地向学生强调阅读有多么重要, 而是以一种示范性的方式引导他们自主、自觉、自动地挖掘对阅读的需要, 从而激发阅读兴趣, 进而保持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 有利于班级形成浓郁的读书氛围。

策略之二:班级协商, 议定书籍

阅读是扩大生活视野、提升人生境界、丰富精神底蕴、确认人生价值指向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 应该有思想的碰撞, 有情意的对流, 有情感的生成, 最终让人置于“真”、达于“善”、臻于“美”的境界。而在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中, 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抵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的无序与低效状态。综观他们的整个阅读活动, 既没有制订月或学期阅读计划, 也没有合理地安排时间, 更没有掌握读书方法, 基本上是逮到哪本是哪本, 喜欢哪本是哪本, 对课外书的选择存在严重的“偏食”现象。

教师应该在为学生推荐书籍方面提供有效的帮助, 可以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儿童文学读物, 如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等等。从难度上说, 要浅显, 儿童都应能懂;要贴近儿童, 使学生感兴趣, 让他们能够把阅读和自己的学习、家庭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能够运用生活经验读懂儿童文学, 就会感到有收获, 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就能真正感兴趣。

可以向学生推荐光明向上主题的作品, 让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深切感受“爱”是无所不能的,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可以推荐情节生动曲折的作品, 因为只有活泼生动的情节, 适合当前儿童阅读口味的故事内容才能吸引儿童把阅读进行下去, 像《哈利·波特》中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 是吸引儿童的最大原因;可以推荐给予学生丰富多彩知识的作品, 让儿童在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神话等作品中认识文学家、科学家、冒险家、发明家, 认识社会, 探索自然, 如《艾丽丝漫游奇境记》《鲁滨孙漂流记》等;可以推荐朴实优美的语言的书, 如《亲爱的汉修先生》, 让儿童在阅读中真正感受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的语言。当然, 如何挑选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 还得考虑儿童的阅读能力。年级较低的, 应该选择情节发展简单、人物个性单纯、趣味性更浓的作品, 或者纯粹图画书。年级稍高一些的, 可以选择篇幅较长、故事情节较为复杂、内容较为丰富的作品, 这样才能满足儿童强烈的好奇心。在介绍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时, 还应当对作家和作品的背景作简要的介绍, 使学生容易在阅读时与作品进行更好的交流。

教师、学生推荐, 大家一起商议, 最后确定书目, 这样集体议定的方式, 既避免了教师居高临下的控制地位, 无形中也扭转了个别学生较低的阅读倾向。

策略之三:师生共读, 有效阅读

遴选好书目并对学生推荐后, 阅读工程还未真正开始, 不要把阅读交给学生而自己做一个旁观者和监督者, 有计划地拿出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 才是最有效的指导。指导小学生阅读, 要从为他们大声读书开始, 共读一本书, 参与到他们的阅读活动之中去, 才能了解他们的内心, 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共同阅读使师生产生共同语言, 使沟通变得更轻松有效, 能为班级创造一个充满生机、充满书香气的氛围。

江西省吉安市阳明路小学裴昕老师为教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荫只要时间允许, 频繁地为你的班级朗读。

荫朗读时, 经常问学生:“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荫偶尔读一些内容较深的书, 挑战学生的头脑。

荫如果章节很长, 或者你没有足够的时间读完整整一章, 那么请在悬疑处打住, 让学生意犹未尽, 眼巴巴地盼望下一次朗读时间, 聆听下回分解。

荫当学生提出问题时, 带着他们一起查参考书或工具书, 找寻答案可以扩展其知识面, 并培养他们熟练运用图书资料资源的技能。

荫不要期望学生的考试成绩立刻有大幅度提高, 但他们的学习态度应该很快有所改善。

荫不要把阅读和读书报告进行捆绑, 当学生发现阅读就意味写读后感时, 会对阅读产生畏惧和厌恶。

荫自己要先读一遍, 记下你希望缩减、删除或者增强的内容, 并且决定当天以哪一个段落作为结束。

荫不要向学生解释故事内容。听完故事后再讨论, 最能增进语文能力。

荫不要把书当成威胁——“如果没完成好学习任务, 今天的课外阅读就不上!”当学生看见你把书当成武器时, 对书的态度会由积极转向消极。

策略之四:巧妙安排, 省时高效

小学生是有学习任务的, 除进行课堂学习, 课前课后的预习、复习和完成作业外, 要抽出时间读自己有兴趣的课外读物, 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 还必须巧妙地安排阅读时间。学校、班级应努力营造一个学生和书亲密接触的、开放的阅读环境, 大量提供教材以外的阅读材料, 让学生随时能够取书阅读, 使学生与书为友。

班级快乐书架——由班上学生自愿将家里的图书带来学校与同学分享, 两个月一换。

快乐书廊——在学校的走廊上开辟出摆放书籍的空间, 让学生课间、课后能够读书。

展示栏——在墙壁上开辟张贴学生读后感或创作作品的专栏, 为学生搭建飞扬想象、练习写作的平台。

同时, 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之后点滴零星时间阅读, 积少成多。在寒暑假、节假日, 教师可指导同学们在适当娱乐、温习功课之后, 根据自己的兴趣, 广泛涉猎, 大量阅读, 多读书, 读好书。

策略之五:交流展示, 延伸兴趣

交流展示, 是阅读指导有效性的有力保障。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与形式, 但要注意形式的变换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不能以一根标杆进行评价, 应当注重鼓励, 注重欣赏。

其一, 口头读书报告。口头读书报告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 在班级同学们面前直接展示, 可以有效控制学生的阅读质量, 约束其阅读行为。小学生上进心强, 他们不知如何保持或确立自己在同伴中应有的地位, 来自同伴的肯定和接受成为其主要的心理渴求, 因此必定会竭力挑选优秀的书籍作为阅读和评介、推荐的对象, 以此获得同伴的肯定和钦佩。

其二, 实物成果呈现。如, 根据对主人公的看法写出的诗歌, 从如何做东西的书中学会做一个模型或者一个小小的发动机等。

其三, 阅读日志和笔记。在阅读的时候, 需要记录阅读的时间、进度或者感悟。每次师生的讨论会, 在做读书报告前对阅读日志和笔记的内容加以检查。通过“博览群书小练笔”的展览评比, 对优秀学生进行表扬, 给予肯定, 对做得不好的学生提出希望, 并加以指导, 可以使学生明白怎样做读书笔记, 增强他们做好读书笔记的目的性、自觉性, 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每一次读书记录, 提高阅读积累的实效。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9

一、激发兴趣,促成阅读

1.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如在教学《鲁滨孙漂流记》时,我发现学生对鲁滨孙特别敬佩,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鲁滨孙的文章。这样有目的的进行课外阅读,既能增强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

2.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教师声情并茂,故事情节把学生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嘎然收声: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教师要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二、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学生在阅读中,对各种各样的书,不知如何取舍,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如不重视,学生很容易对阅读失去兴趣,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要注意方法。

首先,学生都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要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读物,促进他们完美地发展,纯净孩子的精神世界,敞亮孩子的心扉,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其次,可以适当推荐给学生的一些有时代特色的畅销课外读物,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课外读物也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宝贵契机和资源,很多图书有充分的流行因素,其中包括正义的感召、美好的幻想、过人的机智等。对这种课外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亲身体验,使其能真正产生发自内心的激动和兴趣。

三、教给方法,指导阅读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要引导学生不仅爱读,而且会读。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选读法。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同时要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于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教师指导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速读法。速读法就是对所读的书报,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培养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快速处理信息和消化,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录批注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把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读书笔记中。读与思共,思与读随。做到“手脑并用,”阅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使学生乐意、有效、享受阅读。

1.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读速,形成默读习惯。

2.训练阅读时用脑的习惯。如:记叙文的阅读步骤为: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3.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为了保证阅读时间,开设阅读课,让同学在一起进行阅读,阅读时有老师及时的点拨、引导,提高阅读的效率。

4.训练“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

五、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篇10

一、创设读书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切的成就都源于兴趣。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呢?

1. 让有趣的故事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儿童最大的兴趣是听故事, 很多儿童是在故事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到了初中, 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好故事的天性, 引导他们听故事, 讲故事, 编故事, 写故事。初一的第一次作文课, 我在黑板上写下了作文题目《听老师讲故事》, 同学们一看作文题目, 立刻欢呼雀跃, 都想听一听老师讲的故事, 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个个精神抖擞, 想一听为快。当我声情并茂地讲着故事时, 很多同学被故事情节所激发、陶醉。一节故事会将刚升入初一的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惊险、想象奇特, 或悬念百出、跌宕起伏的情节世界中, 个个听得聚精会神, 学生不仅从教师精彩的讲述中了解了故事的情节, 把握住了事物形象, 还能让学生从故事中明辨是非与善恶。一个小小的故事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故事最能引起学生的强烈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 学生就会有表达的强烈愿望。正当故事高潮时, 我戛然而止, 让学生仔细品味, 加以想象, 补充故事的结尾。另一方面, 我也让学生主动讲故事, 看看谁能讲得津津有味, 情感交跌, 高潮迭起。学生喜欢上了故事, 我就引导学生去读故事, 在阅读中将讲故事活动转移到读书活动, 从而激发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

2. 在师生的交流中激发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 教师的影响远大于家长。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崇高的。所以, 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注意拓展, 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 不局限于课内的有关知识, 要将学生的视野引到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去。在课外活动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遨游在书的海洋, 启发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不只是课本, 广泛的阅读不仅丰富语言的积累, 更多的是品德的养成和做人的道理。很多学生刚升入初中, 没有阅读的兴趣, 更谈不上阅读的习惯。我就将自己家里的图书拿到班里, 每人一本, 每星期交换一次, 每当交换的时候, 都要写一篇感受。作文课上, 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大家感到, 每次的阅读都是感情的交流, 不知不觉地思想升华了。我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让他们感到阅读的力量。久而久之, 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实现了预期目的。学生真正与书交上朋友, 就能直接产生阅读的兴趣。

3. 在家校的配合中促进学生阅读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重要部分, 但不是全部。家庭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让学生在学校、家庭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家长必须在家中营造读书的环境, 让家庭成为学生阅读的不可缺少的帮手。学校也要创设读书的氛围, 开办课外阅读指导课, 举办读书节, 在学校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家庭、学校的积极配合, 能够有力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阅读方法

读书就是为了吸收、积累。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不注意积累, 往往喜欢的是离奇的情节、叱咤风云的人物, 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 寄予的感情则容易忽视。为了避免学生走马观花, 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爱读, 会读, 还要读出成效。阅读方法不能不教。一是指导学生精读。学生在读书过程中, 要全身心地投入, 调动多种感官, 做到“四到”, 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对文中的好词佳句要勾画出, 标注上自己喜欢的符号。学生对所读内容要进行比较、鉴别, 能够根据文章的特点, 寻找、筛选重要的信息。二是学会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是读书人读书的真切感受。为了让学生学会广泛积累并学会运用, 我让每一个人准备一个读书笔记本, 把所读的课外读物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谚语等摘抄记录下来, 并不断整理, 经常翻看。

三、选择阅读内容

我们学校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阅读环境,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读书兴趣。但由于学生年龄、心理、阅历不同, 独立课外阅读往往会遇到许多实际的困难, 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让每个学生都能去读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家精美文章。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在注意阅读方法指导的同时, 向学生推荐同类体裁的读物。每学习一种体裁, 我就介绍相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如学习古诗《春夜喜雨》就给学生推荐杜甫的诗篇, 让学生背诵, 加以适时指导, 效果很好。

上一篇:重要传染病下一篇:改造更新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