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茶提取物

2024-06-16

绿茶提取物(精选四篇)

绿茶提取物 篇1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供试材料为健康、雌性、性成熟未交配的S.D大鼠,体重180~220g。

1.2方法

1.2.1绿茶水提物的制备取干绿茶500g,分别加水2 000mL煎煮3次,每次0.5h,直至中药煎液比较清亮。药液负压滤过,减压浓缩至黏稠状(50℃),真空干燥,粉碎,得浸膏粉。称取绿茶浸膏粉5g,加100mL纯化水,搅拌至溶解,制成5%的绿茶水提物。

1.2.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对照组;处理2:模型组;处理3:绿茶组;处理4:洁尔阴组,每处理10只大鼠。各处理分别用灭菌1 mL注射器接 大鼠灌胃 针头,抽取0.1mL药物 (第1组用生理 盐水,其余组选 用25%苯酚胶浆)注入大鼠阴道深部,原位停留1~ 2min ,防止液体溢出,隔3d注射1次,共3次。 处理1:第10~15天不做任何处理。第10天开始;处理2:用生理盐水、处理3:用绿茶水提物;处理4:用洁尔阴水注入大鼠阴道内(之后用消毒棉球堵住阴道外口,防止液体溢出),每天1次,连续5d。

1.2.3测定项目及方法1大体观察:观察并记录大鼠外阴和体重变化。2大鼠血中白细胞总数的变化:试验第15天称重后,眼球取血,利用显微镜计数法测定白细胞总数。3大鼠阴道、宫颈、子宫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试验第15天称重后,断颈处死大鼠,取阴道、宫颈、子宫组织 一部分用10%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阅片,观察阴道至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粘膜、粘膜下间质形态学的炎性改变。4组织病理变化评分标准。粘膜坏死脱落或溃疡:“-”无病变,记0分;“±”轻度局灶坏死,记1分;“+”局灶坏死,记2分;“++”多灶坏死,记3分;“++ +”广泛坏死,记4分。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无病变,记0分;“±”局部轻度病变,记1分;“+”轻度病变,记2分;“++”中度病变,记3分;“+++”重度病变,记4分。脓肿: “-”无脓肿,记0分;“+”有脓肿,记2分。

1.2.4数据处理试验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数据分析 使用R软件 (2.50版本 )[3]和Hmisc软件包[4]进行分析,体重采用配对t检验, 组织病理评分采用方差分析,若有差异采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检验水平为0.05。

2结果与分析

2.1大体观察

处理2模型组大鼠均见阴道外口红肿、有脓性物流出,处理3绿茶组有3例、处理4洁尔阴组有6例见脓性物流出。处理1对照组大鼠阴道口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等情况。

2.2体重及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由表2可知,模型组大鼠血中白细胞总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绿茶组(处理3)和洁尔阴组(处理4)也高于对照组,绿茶组和洁尔阴组低于模型组; 大鼠体重的变化:模型组(处理2)显著低于对照组,绿茶组和洁尔阴组也低于对照组,绿茶组和洁尔阴组高于模型组。

2.3大鼠阴道、宫颈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

对照组组织上皮未见变性坏死及炎性渗出。 模型组部分表面被覆的鳞状上皮缺损,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上皮层可见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腔内可见较多炎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固有层见充血及炎细胞浸润,肌层及外膜有少量炎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绿茶组和洁尔阴组大鼠阴道炎症改变程度明显较轻。

a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b表示与模型 比,P< 0.05。 a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0.05;b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P<0.05.The same below.

宫颈组织:宫颈粘膜上皮细胞变性、坏死脱落,粘膜及其下固有层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腔内有大量炎性或脓性渗出物及坏死组织,腺体有不同程度增生及鳞状上皮化生。与模型组比较,绿茶组和洁尔阴组大鼠宫颈炎症改变程度明显较轻(见表2)。

3结论与讨论

绿茶提取物 篇2

天然富硒绿茶醇溶性活性物质提取条件优化

以天然富硒绿茶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醇溶性活性物质,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60℃,时间2h,超声波功率400W,提取得率为44.44%.制得的富硒绿茶活性物质化学组成为:硒1.03μg/g,茶蛋白31.09%,茶多酚53.22%,茶多糖13.56%.

作 者:潘文洁 汤斌 季长路 何静 PAN Wen-jie TANG Bin JI Chang-lu HE Jing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化工程系,安徽,芜湖,241000 刊 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4(3) 分类号:Q13 关键词:富硒绿茶   活性物质   提取   组成  

绿茶提取物 篇3

关键词:运动生物化学,绿茶提取物,无氧运动,运动性疲劳,氧自由基

运动性疲劳是医学界和运动生理学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 各类体育比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运动员的运动强度也越来越大。竞技体育比赛在训练的过程中强度过大, 会给运动员带来疲劳感。在运动员训练的过程中, 减少其疲劳感, 完善其运动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所产生的疲劳的原因是不同的, 所以,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运动项目产生疲劳的原因,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运动员的疲劳。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60名体育运动员进行运动性疲劳的援救, 其中有跆拳道运动员30名, 摔跤运动员30名, 将这两个项目的运动员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 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30人, 对照组30人。观察组在运动期间服用绿茶提取物, 对照组仅仅服用传统的安慰剂。对两组运动员的病史、体检结果和身体状况进行分析, 所有的运动员都是自愿参加实验的, 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不呈现统计学意义, 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P>0.05) 。

1.2绿茶提取物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绿茶提取物是经过科学提炼的, 运用创新的技术, 在茶多酚中获得一种以绿茶多酚为主的活性的衍生物。对绿茶提取物进行了毒性试验和兴奋剂检测后, 结果表明绿茶提取物是安全的, 而且没有兴奋剂的含量, 而且绿茶提取物具有生物活性的性质。安慰剂和绿茶提取物都是白色的粉末物, 其外观和质量均相同。

1.3仪器和试剂

1.3.1仪器设备

本次实验使用的仪器有全自动酶标仪 (美国公司研发) 、全自动分化仪 (意大利公司研发的) 、分光光度计 (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研发) 。

1.3.2药品与试剂

本次研究需要的药品与试剂主要包括尿素试剂盒、肌酸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

1.4实验方法

1.4.1生化指标的实验

运用酶动力法, 在对运动员的BU进行测定时, 采用比色法, 在对运动员的MDA测定时, 采用脲酶比色法, 在对SOD测定时, 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

在对各项指标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都是按照说明书的指示进行实验, 在试验完成以后, 按照说明书上的内容分析各项指标的指数。

1.4.2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能力的实验

将实验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为了能够分析出服用绿茶提取物在无氧运动中的抗疲劳效果, 本次实验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员进行对比实验, 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分析, 在第一次实验中, 观察组和实验组都使用安慰剂两片, 在第二次实验中, 观察组的运动员服用绿茶提取物两片, 对照组的运动员服用安慰剂两片。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5天。在本次实验中, 要求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运动员在接受实验的前一天不能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也要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运动员都要使用心率胸带, 在进行测试之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员在测试的过程中都要进行全力的测试, 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快踢项目, 摔跤运动员进行过肩摔项目, 每名运动员都要进行三次实验, 将三次实验的数据取平均值, 三次实验的时间间隔为2分钟。在测试完成后的两个小时内, 运动员按照要求服药, 运用舌下含服的方法。然后实验的运动员在第二天的清晨采取空腹抽血的方法, 分析运动员血清中BU、MDA的含量, 分析运动员体内的活性值。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同规格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 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 具有差异统计 (P<0.05) 。

2结果及分析

2.1运动员急性大强度运动后体内的生化指标的变化

通过对跆拳道和摔跤运动员在服药前和服药后的CK、BU、MDA等指标的检测, 分析服用绿茶提取物的效果, 结果见表1和表2。

通过对表1和表2的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跆拳道和摔跤项目的实验中,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对相关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个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使用绿茶提取物后, 其血清中MDA和各类活性都比使用了安慰剂的数值高, 数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使用绿茶提取物后, 其血清的CK活性和BU的浓度都比使用安慰剂所获得的数值高。

2.2使用绿茶提取物前后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分析

在对跆拳道进行横踢运动和摔跤运动员进行过肩摔的无氧运动能力进行分析的过程中, 对运动员完成动作的频率进行分析, 跆拳道运动员和摔跤运动员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在没有服用药物之前, 二者的运动能力差异并不大。在对跆拳道和摔跤运动员服用药物后进行对比, 可以发现其状态发生了变化, 通过相关的研究, 可以发现, 在使用了绿茶提取物后的跆拳道运动员和摔跤运动员的运动频率明显的上升, 说明绿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运动疲劳的功能。

3讨论

3.1使用绿茶提取物对集体血清CK的影响

CK能够促进人体骨骼肌的新陈代谢的能力, 是一种重要的活性酶, 在一般情况下, 细胞膜具有完整的结构和功能能够确保CK穿过细胞膜, 在运动后, 会使血清中的CK活性上升, 在对CK强度进行分析中, 能够反映运动员的运动负荷, 在运动员进行了剧烈的运动后, CK的强度就会非常敏感, 人体内的内源性氧自由基的数量会急剧上升, 在进行跆拳道运动员测试时, 采用的是横踢项目, 这项运动也是以无氧运动为主的, 但是其运动的剧烈程度不足, 而且在这项运动中不会使大量的肌肉参与到运动中去, 所以, 不会产生过多的内源性氧自由基, 也不会对骨骼肌细胞造成太大的伤害, 在CK活性测试中这项运动不能提供更加明显的数据。在摔跤项目中, 过肩摔是一项强度较大的项目, 其身体的冲撞是比较明显的, 使肌细胞产生很大的消耗, 骨骼肌细胞也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损伤, 严重了会导致红细胞的破坏。酸性代谢物会聚集在一起, 产生很多胺类分泌物, 导致肌细胞的深处, CK的活性也会上升。通过对本次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使用绿茶提取物能够减少对肌细胞的消耗, 缓解运动员的疲劳。

3.2使用绿茶提取物对机体BU的机制

在对运动员的血尿素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能够分析蛋白质的讲解效果, 分析运动员的机体情况, 所以, BU是对运动员运动负荷评价的重要的指标。血尿素水平的变化与运动员运动量是密切相关的, 在运动员的运动越剧烈, 或者是运动员不能适应运动的负荷时, 其体内的BU会急剧地升高, BU的数值越高, 其就越难恢复到正常的数值。摔跤运动员的BU值比跆拳道运动员的高, 其原因在于在摔跤的过程中, 身体产生了剧烈的冲撞, 其运动的强度是比较大的。通过相关的文献, 可以了解到运动的剧烈程度与产生自由基的多少时密切相关的, BU数值的变化也会导致肾脏的损伤。在剧烈的运动中, 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会导致自由基介导的作用失效。自由基是由肾脏排出的, 在肾脏排出大量的自由基后, 就可以使人体内的BU数值降低。在使用了绿茶提取物之后, 由于绿茶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的能力, 所以, 能够减少自由基的产生, 而且还能够避免自由基对肾脏产生的损害。

3.3使用绿茶提取物能够消除MDA

MDA是由氧化反应形成的, 其是将人体内的脂质通过氧化反应转化成代谢物的, 这些代谢物在人体内会形成损伤。血清MDA是在脂质的过程中形成的, 其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自由基产生的过程与清除的指标。通过相关的研究分析, 绿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的能力, 其主要的成分为茶多酚, 这类物质能够提供活泼的氢元素, 所以, 能够将氧自由基清除。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 自由基会增多, 脂质的氧化物增多是导致运动性疲劳主要的原因, 通过本次的研究, 可以分析出在服用了绿茶提取物再运动, 运动员体内的MDA值会下降, 说明在机体中的抗氧化能力增强, 绿茶提取物能够将人体内的自由基清除掉。

3.4使用绿茶提取物对无氧性运动后人体的抗氧化酶的作用

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分析出, SOD具有特异性功能, 能够将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清除, 在SOD的作用下, 能够将自由基转化成低毒的物质, 能够减少脂质的氧化产生疲劳感, 减少人体内细胞的运动性的损伤。跆拳道运动是一项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结合的运动项目, 人体内的多项系统均参与到运动中, 其中以糖酵解供能系统作为主要的系统。摔跤运动主要是以无氧运动为主的一项运动, 其主要是无氧代谢, 通过对各个项目的能量的消耗特征进行分析, 对每个项目的运动员所做的运动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可以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在运动后中血清的SOD含量比摔跤运动员的低, 在使用了绿茶提取物之后, 发现跆拳道运动员和摔跤运动员血清中的SOD的活性都有所增强, 说明绿茶提取物能够使运动员体内的供养能力更完善。跆拳道运动员的横踢运动和摔跤运动员的过肩摔运动, 都是采用无氧供能的方法, 在两次实验中, 二者的运动频率都有所上升, 说明绿茶提取物能够改善人体内的免疫能力。

参考文献

[1]屈萍, 郑伟涛.绿茶提取物对消除无氧性运动疲劳的作用[J].体育学刊, 2010, 09:101-106.

[2]屈萍, 屈胜国, 郑俊.绿茶活性提取物对有氧性运动疲劳恢复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 12:48-52.

[3]顿耀山, 石月, 彭晓庐, 陈宁.中药运动营养补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 2013, 15:415-423.

[4]张颖捷, 杜万红, 黄春桃, 施玲, 姜德建, 刘小阳, 邢红专.百两茶提取物对小鼠运动性疲劳作用的研究[J].实用老年医学, 2013, 08:647-650+653.

绿茶提取物 篇4

我国的茶叶资源相当丰富, 据报道, 2012年我国茶叶产量191. 5万t[8]。众所周知, 茶叶中的主要成分—茶多酚是一类小分子多酚, 它作为一种天然抗氧化剂, 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保健品和日用化学品中[9]。 从鞣制化学的角度看, 茶多酚也可被用于皮革的鞣制, 而且根据其分子质量小、颜色浅淡的特点, 茶多酚用于植- 金属结合鞣可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在成本方面, 由于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10% 左右的副茶 ( 即茶末、 茶灰、茎皮、毛衣等副产品) [10], 目前基本没有利用价值, 所以可以从这些副茶中提取茶多酚进行鞣制。另外, 植物鞣剂本身就是以多酚为主的多种成分的混合物, 所以茶多酚在提取后不需要进行过多分离纯化, 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文首先对绿茶副茶进行浸提, 以茶多酚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得到了最佳浸提工艺。将浸提液喷雾干燥得到的茶叶提取物用于鞣制, 考察了其单独鞣制和与铝盐结合鞣制的效果。

1试验部分

1. 1主要试剂及仪器

绿茶副茶, 四川农业大学茶学系提供;

无水乙醇、没食子酸、硫酸铝 ( Al2 ( SO4) 3·18H2O) , 分析纯, 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厂;

福林酚试剂, 上海如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铬皮粉, 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科技开发总公司单宁化工实验室;

荆树皮栲胶SUN, 工业级, 巴西Seta公司;

其余皮革化学品均为工业级。

G - 6000Y型喷雾干燥机, 上海桂戈实业有限公司;

GSD型热泵循环不锈钢比色试验转鼓, 无锡新达轻工机械有限公司;

收缩温度测定仪, 陕西科技大学阳光研究所。

1. 2茶多酚含量的检测

参照GB/T 8313 - 2008中茶多酚的检测方法,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 用福林酚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浸提液中的茶多酚含量[11], 再换算为浸提出的茶多酚质量与所用绿茶副茶质量分数 ( 浸提率, % ) , 并以此来表征浸提效果。

1.3最佳茶多酚浸提条件的确定

1.3.1正交试验方案

参照文献关于茶叶中茶多酚提取条件[12 - 13], 首先就浸提温度、料液比、 乙醇浓度、浸提时间对副茶中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单因素预试验, 发现当浸提温度为50 ~ 70℃ 、料液比为1∶12 ~ 1∶16、乙醇浓度为70% ~ 90% 、浸提时间为50 ~ 70min时, 副茶中茶多酚的浸提率较大。为进一步优化茶多酚的浸提条件, 以浸提率为判定指标, 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 设计如表1所示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方案。

具体操作方法为: 称取0. 5g绿茶副茶至150m L锥形瓶中, 加入设定浓度的乙醇溶液, 使料液比达到设定比例, 置于设定温度的恒温振荡器震荡一定时间后, 过滤并用蒸馏水洗涤滤渣2次, 将所有滤液收集至25m L刻度试管中, 定容后稀释100倍, 按照1. 2节方法测定提取液中茶多酚含量, 并计算茶多酚的浸提率 ( % , 茶多酚质量/副茶质量) 。

1. 3. 2浸提次数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

在正交试验最优条件基础上, 考察浸提次数对浸提液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浸提的操作方法同1. 3. 1节, 共浸提3次。每次浸提后按1. 3. 1方法测定和计算茶多酚的浸提率。

1. 4茶叶提取物的制备及成分测定

采用上述最佳浸提条件对绿茶副茶进行浸提, 然后喷雾干燥得到茶叶提取物。喷雾干燥条件为进口温度200℃ , 蠕动泵流速25r / min, 出口温度90 ~ 100℃ 。

按LY/T 1082 - 2008标准方法, 测定所得茶叶提取物的总固物含量、 水分含量、不溶物含量、可溶物含量、 非单宁含量和单宁含量[14]。

1. 5鞣制工艺

1. 5. 1植鞣工艺

以浸酸山羊皮为原料 ( 酸皮增重50% 作为皮化材料用量依据, 下同) , 具体鞣制工艺如下。

去酸: 浸酸原液 ( p H值2. 5 ) 100% , 小苏打0. 4% , 分3次加入, 每次间隔15min, 加完转1h, 至p H值4. 2;

植鞣: 加植物鞣剂 ( 茶叶提取物或荆树皮栲胶) X% , 转至全透, 扩液至200% , 转1h;

固定: 升温至40℃ 转0. 5h, 分3次加入0. 3% 甲酸, 每次间隔15min, p H值达到3. 5 ~ 3. 8, 再转1h, 停鼓过夜。次日转15min, 搭马48h, 取样测定收缩温度 ( Ts) 。

1. 5. 2植- 铝结合鞣工艺

首先按1. 5. 1所述工艺进行植鞣, 然后按以下工艺操作。

漂洗: 水150% , 转5min, 加草酸0. 2% , 转30min, p H值达到3. 0 ~ 3. 5;

铝复鞣: 水70% , 甲酸1% , 转30min, 至p H值2. 8左右, 加硫酸铝2% ( 以Al2O3计) , 转4h, 加甲酸钠0. 3% , 转30min, 分3次加入2. 5% 小苏打, 每次间隔20min, p H值达到3. 8 ~ 4. 0, 再转2h, 升温至40℃ , 扩液至300% , 转30min, 停鼓过夜, 次日转30min, 取样测定收缩温度 ( Ts) 。

2结果与讨论

2. 1茶多酚浸提条件优化

2. 1. 1正交试验结果

按照表1正交试验方案设计试验, 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的极差分析可知, 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顺序为: 浸提时间> 料液比> 乙醇浓度> 浸提温度。以茶多酚浸提率为判定指标, 最佳浸提条件应为温度60℃ , 料液比1 ∶12, 乙醇浓度70% , 时间60min, 在该条件下茶多酚浸提率为21. 45% 。表2中试验6的茶多酚含量达到了23. 04% , 其浸提时间只有50min, 但是料液比达到1 ∶ 16, 乙醇水溶液的用量较大, 对提取物后期的干燥工艺要求提高。因此, 综合考虑浸提效果及成本等因素, 将茶多酚的最佳浸提条件仍确定为温度60℃ , 料液比1∶12, 乙醇浓度70% , 时间60min。 2. 1. 2浸提次数对茶多酚浸提率的影响

在正交试验最佳浸提条件下 ( 即温度60℃ , 料液比1 ∶ 12, 乙醇浓度70% , 时间60min) 考察浸提次数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第1次浸提后, 茶多酚浸提率为22. 97% , 第2次为2. 78% , 第3次为0. 63% 。可见浸提1次可使绿茶副茶中的茶多酚大部分被浸出。综合考虑成本、操作可行性等方面因素, 只需1次浸提即可。

2. 2茶叶提取物成分测定

采用上述最佳浸提条件对绿茶副茶进行浸提, 然后喷雾干燥得到茶叶提取物, 按LY/T 1082 - 2008栲胶分析测试方法对其进行检测, 结果见表3。提取物的单宁含量为42. 61% , 其主要应为儿茶素类单体 ( 如表儿茶素棓酸酯、表棓儿茶素棓酸酯等[15]) 及其低聚物。

2. 3茶叶提取物鞣制特性

2. 3. 1茶叶提取物的单独鞣制特性

按照1. 5. 1节中的工艺用茶叶提取物进行鞣制试验, 并与荆树皮栲胶鞣制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4。试验结果表明: 茶叶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鞣性。 用20% 茶叶提取物鞣制后皮革收缩温度较酸皮升高近10℃ , 但是其鞣性明显不如荆树皮栲胶等常用的植物鞣剂, 这很可能是因为茶叶提取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多为分子质量较低的儿茶素类单体及其低聚物。不过正是由于茶多酚分子质量小的特点, 在鞣制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它向皮中的渗透较荆树皮栲胶更为迅速, 用量在10% 以上时仅需60min即可完全渗透。另外, 用茶叶提取物鞣制后革坯颜色呈浅黄色, 比常规栲胶鞣革颜色更加浅淡。 上述试验结果表明, 用绿茶副茶提取的茶多酚进行鞣制具有可行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皮革的耐湿热稳定性, 可将其与铝盐等无机鞣剂进行结合鞣。

2. 3. 2茶叶提取物- 铝结合鞣制

按照1. 5. 2节中的工艺用茶叶提取物和铝盐结合鞣, 并与荆树皮栲胶- 铝盐结合鞣进行对比, 结果见表5。 经茶叶提取物与铝盐结合鞣后, 皮革收缩温度相比酸皮提高了30℃ 以上, 明显高于单独植鞣及单独铝鞣所提高的收缩温度的加和。这说明茶叶提取物与铝盐表现出很好的协同作用, 在皮胶原之间产生了有效的交联。茶叶提取物用量10% 时, 结合鞣革的收缩温度达到了98. 9℃ , 虽然低于荆树皮栲胶与铝盐结合鞣制的结果, 但已达到了高湿热稳定性皮革的要求。继续增加茶叶提取物用量对结合鞣革的收缩温度影响已不大。因此, 结合鞣工艺中茶叶提取物用量为10% 即可。

注: 酸皮Ts为60. 8℃ ( 在8% Na Cl溶液中测得) , 厚度0. 630mm。

注: 酸皮Ts为60. 8℃ ( 在8% Na Cl溶液中测得) , 单独铝鞣革Ts为74. 0℃ 。

3结论

上一篇:歌曲的处理与演唱下一篇:胫骨髁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