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钢板

2024-06-19

支撑钢板(精选四篇)

支撑钢板 篇1

河水中墩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已知资料:承台尺寸为8.3m×6.5m×2.5m, 顶面高程为+3.5m, 围堰尺寸为9.6m×8.0m, 施工最高水位为6.8m, 原河床面标高为3.5m, 筑岛后地平面标高为+8.0m, 则最大水深为5.8m, 河水流速按v=1m/s考虑计算。

河床地质为淤泥、粘土层, 承载力较小 (σ=60~150KPa) 。

根据河床地质和水文情况及施工要求, 采用长12m、宽0.4m、厚15.5cm的拉森IV型钢板桩, W=2037cm3。其内支撑均设置二道, 第一道支撑围囹均采用2I25工字钢, 八字斜撑采用2I25工字钢, 第二道支撑围囹采用2I40工字钢, 八字斜撑采用2I40工字钢, 节点采用焊接 (施工中严格执行钢结构施工规范) 。

2 受力分析

2.1 荷载计算

河床底部地质为粘土层, σ=150KPa, 较为密实, 假定钢板桩底部嵌固于承台底以下0.2m土层处, 即+0.8m处, 取1m宽板桩计算其侧面荷载, 计算至承台底以下0.2m处 (即超开挖-0.8m处) 。0.8m处水压力为ρ, h1=60KN/m2, 该处土压力为:

ρ'×h2=10×8.2=82KN/m2 (为偏于安全, ρ'=10.0, 且不考虑土层粘着力c影响计算)

故+0.8m处总侧面荷载为:p=60+82=142KN/m2

2.2 迎水面侧动水压力计算 (不考虑水流速沿水深方向的变化)

每延米板桩臂上动水压力:P=10KHV2×B×D/2g=10×2.0×6.0×12×1.0×10/ (2×9.81) =61.16KN (B按围堰侧面即迎水面1m长度计算) 。

假定此力平均作用于钢板桩围堰的迎水面一侧, 经检算钢板桩自身强度就能远远满足涨落水引起的动水压力受力要求和抗倾覆能力要求。

2.3 钢板桩围堰坑底涌砂检算

根据公式Ks×i×ρw=Ksh'×ρw/ (h1+h2) <ρb

取Ks=2.0, h'=6.0, h1=11.7, h2=4.5,

则Ksh'×ρw/ (h1+h2) =2.0×6.0×1.0/ (11.7+4.5) =0.74>ρb=1.0,

故坑底不会发生涌砂现象, 坑底又无承压水, 也不会顶破坑底。故根据抽水开挖至承台底20cm~30cm后实际渗漏水情况选择打砼垫层 (20cm~30cm) 或砂砾垫层。

2.4 钢板桩入土深度验算

查《桥涵》施工手册图5-45板桩计算图 (四) 曲线6-6最小入土深度h=аH=0.60×6.0=3.6m.钢板桩总长为12m, 开挖后围堰外入河床7.2m, 围堰内入河床为4.5m。据墩位处地质资料, 桩入土范围为粘土层, σ=150KPa, 比较密实, 持力层中又无承压水, 如经计算各道支撑的受力满足要求, 没有其它很大的挤压动荷载, 在此可不验算钢板桩的入土深度。

2.5 内支撑受力计算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基坑支撑的施工与基坑内水位的下降按“先支撑后降水, 分层支撑分层降水”的原则进行, 结合本基坑工程的特点, 共分二层内支撑。基坑支撑的顺序如下:加入第一层导梁 (围囹) →进行第一层支撑→抽水至基坑底 (承台底以下0.2m) →加入第二层导梁→进行第二层支撑。

在支撑结构的土压力、支撑力和钢板桩的插入深度确定后, 即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任意截面上的支撑结构所受的弯矩。

围堰共设置二道内支撑, 第一道支撑围囹均采用2I25工字钢, 八字斜撑采用2I25工字钢, 第二道支撑围囹采用2I40工字钢, 八字斜撑采用2I40工字钢, 其受力工况分析如图1 (按最不利受力情形简析) :

上图中的各工况可按多跨连续梁,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出各支点的支反力及各点各跨中的弯矩并找出最大弯矩以验算钢板桩的截面。支反力即为作用于横向支撑上的荷截, 进而验算支撑的强度和刚度。

第一层受力:根据第一层支受力图, 即围堰抽水至第二道支撑下50cm时为最不利状态, 第一层支撑受力最大, 求得:F1=149.06KN, F1砼=246.55KN, M1max=335.44KN·m (取1m宽钢板桩计算侧面受力所得数据, 受力按简支连续梁进行计算) ;

第二层受力:根据第二层支撑受力图, 即围堰抽水基坑底即承台底以下20cm时时为最不利状态, 第二层支撑受力最大, 则求得:

比较以上计算结果, 可知:

钢板桩抗弯最大拉应力σ=Mmax/W=335.44×103/2037=165.5MPa<180MPa (容许应力) , 满足要求。

第一道内支撑围堰围囹2I25工字钢最大弯矩:围堰长边方向 (自由长度最大为3.10m) Mmax=26.46KN·m, σ=Mmax/W=26.46/2/401.9×103=33MPa<200MPa, 满足受力要求。 (不设短八字斜撑时, Mmax=110.02KN·m, σ=Mmax/W=110.02/2/401.9×103=136.9MPa<200MPa, 同样满足受力要求。)

第二道内支撑围堰围囹2I40工字钢最大弯矩:围堰长边方向 (自由长度最大为3.10m) Mmax=360.62KN·m, σ=Mmax/W=360.62/2/1090×103=165.4MPa<200MPa, 满足受力要求。

2.6 轴向受力检算

围堰第一道内支撑最大支撑反力计算结果为:围堰长边方向斜支撑受力R1max=393.92KN。而八字斜撑支撑2I25工字钢允许受力为[R]=200×2×48.5×0.7×102/103=1358KN, 考虑纵向挠曲, 系数取ξ=2.0, 此时其允许承载力为1358/2=679KN>393.92KN, 安全系数为1.7, 满足受力要求。 (若第一道内支撑短八字斜撑不设置, 经计算得R1max=504.5KN, 而八字斜撑支撑2I25工字钢允许受力为[R]=200×2×48.5×0.7×102/103=1358KN, 考虑纵向挠曲, 系数取ξ=1.7, 此时其允许承载力为1358/1.7=798.8KN>504.5KN, 安全系数为1.6, 满足受力要求。)

围堰第二道内支撑最大支撑反力计算结果为:围堰长边方向斜支撑受力R1max=1552.68KN。而八字斜撑支撑2I40工字钢允许受力为[R]=200×2×86.1×0.7×102/103=2410.8KN, 考虑纵向挠曲, 系数取ξ=1.3, 此时其允许承载力为2410.8/1.3=18545KN>1552.68KN, 安全系数为1.2, 满足受力要求, 长八字斜撑双拼后需要焊接加强缀板, 以提高安全系数。

3 结束语

用理论算法进行钢板桩围堰的设计能够较为真实的反映钢板桩的实际受力状态, 从而具有较大的安全性。采用逐层抽水加固的施工方案较为方便, 在基底土质良好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干法施工”, 不需要采取水下封底, 在质量上易于保证。

摘要:河水中墩台施工采用钢板桩围堰施工, 根据河床地质及水文条件, 采用长12m, 宽0.4m, 厚15.5cm拉森Ⅳ型钢板桩。考虑钢板底部嵌入承台底的土压力和水压力以及每延米板桩臂上动水压力对围堰的影响, 检算坑底是否出现涌砂现象。基坑支撑采用先支撑后降水, 分层支撑分层降水的原则, 在支撑结构的土压力、支撑力和钢板桩的插入深度确定后, 即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确定任意截面上的支撑结构所受的弯矩能否满足受力要求。

关键词:墩台施工,围堰,钢板桩,内支撑力

参考文献

【1】刘自明.桥梁深水基础【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2】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桥涵工程施工指南.TZ213-2005.

支撑钢板 篇2

关键词:Pilon骨折,锁定支撑钢板,临床分析

Pilon骨折是胫骨远端的关节内骨折, 涉及关节面的破损。临床上的Pilon骨折常合并有腓骨下端骨折以及皮肤和软组织的损伤。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 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 车祸等导致的Pilon骨折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保证术后恢复的效果, 对Pilon骨折的准确治疗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选取了64例Pilon骨折患者, 对其进行治疗, 并对其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取得不错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来本院治疗的Pilon骨折患者64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2例, 实验组中男18例, 女14例, 年龄16~66岁, 平均年龄 (44.3±5.4) 岁, 受伤原因:车祸18例, 坠落9例, 受重物压伤5例;对照组中男20例, 女12例, 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 (42.3±5.3) 岁, 受伤原因:车祸20例, 坠落6例, 受重物压伤6例。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均为Pilon骨折,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采用椎骨内麻醉或者全身麻醉, 使患者采用仰卧位。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铺上毛巾, 驱血, 并使大腿气压止血带维持在350 mm Hg (1 mm Hg=0.133 k Pa) 。在小腿后侧入路, 沿跟腱外侧取长纵型切口, 切开皮肤以及皮下组织, 注意不要碰上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将小腿深筋膜切开, 对骨膜进行剥离, 探查胫骨骨折的损伤程度, 将骨折部位复位。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克氏针将骨折部位固定;而实验组患者的骨折复位则采用锁定支撑钢板进行固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经过手术治疗后, 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 (10.3±4.6) 周和完全负重时间 (12.1±3.5) 周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平均愈合时间 (13.2±4.4) 周和完全负重时间 (15.1±3.8) 周,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577, 3.285, 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4例, 积血和脓肿4例;而实验组则仅出现切口感染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对症治疗后, 均恢复正常。

3 讨论

在骨科疾病中, Pilon骨折是一种由于高能量爆发导致的患者胫骨骨折, 对骨折部位的复位以及下肢力线恢复的情况均会影响后期的恢复情况。如今临床上对于治疗Pilon骨折的常用方法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固定, 在骨折处采用小切口方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和固定。固定采用的器械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克氏针等器具。最近, 有专家提出以后侧入路采用支撑钢板固定骨折处, 其临床效果理想。根据有关资料使用该方法,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并且并发症减少, 对患者及早恢复肢体功能以及关节面复位有良好的效果。在本研究中, 两组Pilon骨折患者经各自的手术治疗后, 实验组的平均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并且实验组的并发症较对照组的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支撑钢板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 男20例, 女8例, 年龄20~71岁, 平均 (42.2±1.9) 岁。左侧10例, 右侧18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3例, 交通意外伤17例, 扭伤8例。依据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Ⅳ度8例, 旋后外旋型Ⅳ度14例, 旋后外旋型Ⅲ度6例。均有后踝骨折和腓骨远段骨折同时合并, 其中单纯三角韧带损伤3例, 内踝骨折19例。

1.2 方法

1.2.1 早期处理

针对合并有脱位的骨折, 先采用手法复位, 以防骨折脱位对皮肤造成顶压, 引发皮肤全层出现坏死, 另外, 采用静脉泵、冰敷等处理措施, 促使肿胀消除, 牵引、制动患肢, 对患足远端感觉、血供密切注意, 防范并发症, 如骨筋膜室综合征。入院后对各项常规检查予以完善, 行患足胫腓骨正侧位X线片、斜轴位X线片拍摄, 并对骨折部位行MRI、CT平扫和重建检查。对骨折的机制、类型明确判断, 了解关节面情况, 对软组织情况认真评估, 待肿胀消退, 有皱褶出现时, 在行手术治疗, 通常在2周内完成。

1.2.2 手术步骤

手术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进行, 协助患者取侧卧位, 常规术前准备, 上气囊止血带, 以外踝与跟腱中点处为中心作纵行切口, 长约7~10 cm, 行逐层切开操作, 注意小隐静脉及腓肠神经的保护, 依据解剖行径, 在切口的前或后部牵开, 将部分腓骨短肌从外踝后侧剥离, 骨折即可显露;对嵌顿软组织清除, 远端骨折块从后方推挤, 并对外旋畸形纠正, 沿腓骨后缘, 对复位满意度确定;满意复位后, 应用防滑钢板在腓骨后侧放置, 以持骨钳夹持固定;螺钉首先与骨折线垂直固定, 后逐个固定双皮质, 针对远端, 固定一枚即可;针对旋前外旋型Ⅳ度, 腓骨远端骨折骨折线较高时, 可将重建钢板在腓骨后外侧放置固定, 逐个双皮质固定螺钉, 远端位置至少>2枚;视下胫腓关节复位、稳定及韧带完整情况, 酌情以一枚HA螺钉行下胫腓关节三层皮质固定 (术后3个月取出) , 后踝的显露经长屈肌与腓骨短肌间隙进入, 可及撕脱的后踝Volkmanna骨块及胫腓后韧带, 注意对胫后血管的保护;在直视下顶压对骨折块复位, 保证关节面平整, 依据骨折块粉碎大小及程度对Meta、螺钉或星形钢板固定进行选择;如有内踝骨折合并, 则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或切开复位螺钉固定;需修复三角韧带损伤者, 先取内侧切口, 将三角韧带暴露, 并用骨锚或缝合线缝合修复, 但先不行打结操作, 腓骨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 再打结三角韧带缝合线。骨折复位固定后, 行X线片拍摄, 对骨折对位对线情况检查。在内旋20°踝关节前后位X线片上, 通常认为, 解剖复位正常有下列表现: (1) 胫腓连线完整; (2) 关节间隙均等; (3) 距骨外侧和腓骨尖部有圆弧形完整形成;皮下缝合, 取1根细小负压引流管在切口处放置, 术后加压包扎切口。

1.2.3 术后处理

踝关节骨折中软组织通常有明显挫伤, 原本皮肤较薄弱, 术后需对软组织恢复情况高度重视, 将患肢抬高, 不行外固定, 应用脱水剂, 促使肿胀消退;术后对创面情况密切观察, 引流管在引流量<10 ml/d后拔出, 行功能锻炼。术后2~3个月, 采用X线片检查, 骨折呈愈合显示, 可完全负重。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随访, 包括切口愈合情况、内固定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Olerud等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临床疗效评估。优:90~100分;良80~89分;可:<80分。

2 结果

行平均15个月随访, 术后10 d浅表感染1例, 取抗生素适量应用, 并积极换药创面愈合。腓肠外侧皮神经出现损伤症状1例, 未特殊处理, 自行缓解。无内固定断裂、松动, 骨折4~6个月, 观察均愈合。优良率为96.4%。

3 讨论

针对踝关节骨折病例, 同时有后、外踝损伤合并者, 依据Lauge-Hansen分型, 通常为旋前外旋型Ⅳ度、旋后外旋型Ⅳ度及旋后外旋型Ⅲ度, 属不稳定性骨折, 需采取手术方案治疗;在处理外踝骨折时, 以往应用的传统手术, 为外侧纵行入路, 具操作简单、暴露方便的优点, 有一定应用范围[2]。但因腓骨外侧覆盖的软组织较为薄弱, 钢板置入后, 尤其是明显肿胀者, 缝合伤口较困难, 因强行关闭或闭合不良易引起组织坏死、水肿, 进而有较高的继发感染风险[3]。另外, 因旋后外旋型Ⅳ度及旋后外旋型Ⅲ度等, 下胫腓关节处或远端为骨折线位置, 腓骨外侧放置钢板时, 通常只能对骨折远端行单皮质螺钉固定, 本身螺钉数目较少时, 有薄弱的生物力学强度, 且对关节面的损伤风险[4]。针对后踝骨折, 以往观点示, 骨块累及>25%~30%的关节面, 且移位在2 mm以上时, 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生物力学在最近显示, 当后踝骨折块≥10%胫骨远端关节面时, 可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 不然会使关节内原有接触应力改变, 创伤性关节炎率增加, 故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渐广泛应用[5]。后踝骨折在采用传统方案治疗时, 通常应用踝关节前、后侧额外小切口, 在X线透视机下, 行拉力螺钉间接复位固定, 骨折块较小时, 螺钉从前往后行提拉固定, 较大时则从后往前直接固定。此种操作通常因在X线透视下行骨折块复位, 无法在直视下行关节面复位, 且有损伤神经血管风险, 处理粉碎性后踝骨折难度较大, 通常后踝关节面易出现不平情况, 踝关节极度跖屈位时, 易出现疼痛, 并对踝关节功能造成影响[6,7]。

采用后外侧入路的方式, 除使后外踝骨折端充分暴露, 在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 使踝关节骨折手术切口数减少外, 并能对传统入路造成的系列问题有效避免和解决, 如: (1) 因腓骨后方有相对厚实的软组织, 于腓骨后方放置外踝骨折钢板, 使钢板在腓骨长短肌腱中包倥, 软组织可更好被覆盖, 缝合伤口简单, 术后伤口有较低感染、坏死发生率, 本次选取病例均无伤口坏死、裂开的情况发生, 仅1例创面在术后10 d局部红肿, 渗脓、渗液不明显, 白细胞计数检测, 无升高现象。虽有线结反应存在可能, 以浅表感染取抗生素对症处理和积极换药, 3~4 d愈合, 不存在深部感染情况[8,9]。 (2) 手术入路在长屈间隙与腓骨短肌间隙进入, 有较小的组织副损伤, 同时, 因由腓总神经对腓骨肌支配, 由胫神经对长屈肌支配, 故经神经界面间进入行牵拉操作, 影响肌肉肌腱功能较小。 (3) 腓骨后侧钢板通过此入路放置, 远端螺钉有更牢靠的固定, 因其通过的为较厚部分的远端腓骨前后径, 且两层皮质可安全穿透, 不用担心入关节腔, 相较外侧钢板固定, 其固定强度更坚固。而后踝防滑钢板具良好生物力学, 行固定操作时, 甚至不需用螺钉对骨折线远端固定, 而老年骨质疏松者, 应用外侧钢板传统固定, 强度不足, 治疗效果欠理想, 后侧钢板具可靠固定强度, 在固定方式中更为有效[10]。 (4) 此入路可对撕脱的后踝Volkmanna骨块及胫腓后韧带充分暴露, 复位可在直视下完成, 视骨折块的大小及数量, 对钢反或螺钉固定进行选择, 单块较大骨块, 可应用螺钉固定, 上下骨折线较长、劈裂较广的骨折, 可应用Meta钢板固定, 对于<20%较薄撕脱性骨折, 固定可用星形钢板, 同时对下肢腓关节的稳定性和下肢腓后韧带的张力探查和评估, 为下肢腓联合螺钉固定是否需进行提供依据, 另外在直视下行后踝骨折的复位及固定质量较传统方法显著, 固定牢靠, 术后功能锻炼可早期开展, 提供给踝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的基础, 本组踝关节功能多良好恢复, 与正确功能锻炼关联密切。

综上, 外踝后侧钢板支撑固定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可显著改善预后, 促使关节功能恢复, 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采用外踝后侧钢板支撑固定效果。方法:本次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28例, 均为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 采用外踝后侧钢板支撑固定, 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行平均15个月随访, 术后10 d浅表感染1例, 取抗生素适量应用, 并积极换药创面愈合;腓肠外侧皮神经出现损伤症状1例, 未特殊处理, 自行缓解。无内固定断裂、松动, 术后46个月, 观察均愈合。优良率为96.4%。结论:外踝后侧钢板支撑固定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 可显著改善预后, 促使关节功能恢复, 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外踝后侧钢板,支撑固定,踝关节骨折

参考文献

[1]梁晓军, 李毅, 王琳, 等.经腓骨后侧入路钉板内固定在AO B3型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10, 9 (3) :40-41.

[2]Michelson J D, Magid D, Mc Hale K.Clinical utility of a stabilitybased ankle fracture classification system[J].J Orthop Trauma, 2007, 21 (5) :307-315.

[3]于晓辉, 方庆山, 姬洪全.经腓骨入路显露后踝治疗三踝骨折[J].中国骨伤, 2009, 22 (2) :138-139.

[4]Weber M, Krause F.Peromeal tendon lesions caused by antiglide plates used for fixation of lateral malleotar fractures:the effect of plate and screw position[J].Foot Ankle Int, 2005, 26 (2) :281-285.

[5]郑亚明, 林乔龄.手术治疗老年踝关节骨折62例[J].福建中医药, 2005, 36 (1) :25-26.

[6]Minihane K P, Chulhyun Ahn C, Li-Qun Zhang, et al.Comparison of lateral locking plate and antiglide plate for fixation of distal fibular fractures in osteoporotic bone:a biomechanical study[J].J Orthop Trauma, 2006, 20 (2) :562-566.

[7]邵顺建, 宋展昭, 徐朋, 等.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158例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 2004, 25 (2) :130-131.

[8]De Vries J S, Wijgman A J, Sierevelt I N, et al.Long-term results of ankle fractures with a posterior malleolar fragment[J].J Foot Ankle Surg, 2005, 44 (3) :211-217.

[9]汤志辉, 张俊, 王良勇, 等.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4 (2) :227.

支撑钢板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 年3 月~2014 年1 月收治的95 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2];60~80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血液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肾、心、肝功能严重不全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48 例。 观察组中男26 例, 女22 例;年龄62~79 (70.6±6.9)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1~42 (12.3±5.6) h。 对照组中男27 例, 女20 例;年龄60~78 (71.2±6.3) 岁;受伤至就诊时间2~46 (13.1±5.2) 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LISS固定:患者取仰卧位, 经全麻后, 直视下进行股骨髁骨折部位进行复位, 根据骨折情况选择螺钉固定, 恢复关节面平整后, 对踝尖骨折块使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 随后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判断骨折端固定情况, 采取7.3mm空心螺钉或6.5mm半螺纹松质螺钉进行髁间骨折固定, 重建今后将LISS钢板在股骨上固定。 采取股骨牵开器实施闭合复位, 骨折端后倾成角, 采取屈膝位牵引, 确定复位后, 顺切口股骨外侧肌及骨膜外将LISS钢板插入, 随后使用克氏针进行远端骨折固定。 再次作透视观察, 确定位置良好后, 将锁定螺钉拧紧。 逐层缝合切口, 作抗感染预防。 对照组实施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取仰卧位后进行全麻, 在C型臂X线机直视下取切口, 作骨折端复位后, 使用克氏针作临时固定, 确定骨折位置, 将解剖钢板预弯, 贴附于股骨远端及股骨外髁间, 将螺钉打入。 完成固定后, 充分进行膝关节活动, 判断固定可靠后, 作伤口冲洗, 逐层缝合伤口, 进行常规感染预防。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骨折端恢复情况, 了解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骨折端愈合时间等指标, 进行对比分析。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优:无内外翻及旋转畸形, 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不超过10°;良:无内外翻及旋转畸形, 无疼痛中的相关选项, 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不超过10°;中:内翻或外翻畸形不超过10°, 下肢短缩不超过1.2cm, 膝关节屈曲功能丢失不超过20°中的相关选项;差:内外翻畸形超过15°, 符合膝关节屈曲畸形90°, 关节匹配性差。 优良率+优+良。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 χ2检验。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62%, 与对照组91.49%无差异 (P>0.05) , 但是观察组恢复为优占74.47%, 与对照组65.96%差异显著 (P<0.05) 。 见表1。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 手术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主要为低能量外伤而引发的创伤类型, 因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骨质疏松, 导致螺钉松动把持力下降, 极易产生并发症, 影响预后结局[3]。 以往对股骨远端骨折主要追求有效复位及内固定效果, 随着临床医学发展, 逐渐转变为保护骨折端血运及软组织, 控制手术创伤。

经本组研究显示, 两组患者骨折端恢复优良率无差异 (P>0.05) ;股骨髁支撑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类型, 在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广泛应用, 其操作简单、方便, 易于拆除, 但也导致骨折端软组织损伤, 切口较大, 也与骨面紧贴, 极易出现鼓膜挤压, 引发骨膜血供障碍[4,5]。同时, 固定后对骨骼把持力较差, 极易出现内固定松动、退钉等情况。 经本组研究显示, 观察组手术创伤及术后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可见, LISS内固定是一种创伤较小, 术后恢复较好的手术方案[6~8]。 LISS钢板是以微创外科为原则形成的手术方案, 根据生物力学原理, 在完成有效固定基础上, 可减少手术切口, 使用撑开复位工具进行间接复位, 肌肉下骨膜外将钢板插入, 可以保持骨折端血运, 又能够做到内固定支架作用[9,10]。

综合上述, LISS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创伤小, 可促进远期愈合, 减轻患者痛苦, 对改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95例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 观察组实施LISS固定治疗,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骨折端恢复优良率为93.62%, 与对照组91.49%无差异 (P>0.05) , 但是观察组恢复为优占74.47%, 与对照组65.96%差异显著 (P<0.05)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低, 手术时间及骨折端愈合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LISS与股骨髁支撑钢板对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治疗的效果相似, 但是LISS手术创伤小, 可促进骨折端早期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微创稳定系统,股骨髁支撑钢板,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研究

参考文献

[1]申威.微创内固定系统 (LISS) 改善粉碎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 (8) :94-95.

[2]卢国平, 陈永华, 洪晓亮, 等.微创稳定系统钢板治疗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4, 11 (10) :1304-1305, 1309.

[3]杨同群, 张谦, 耿喜林, 等.股骨髁部支撑钢板对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4, 37 (4) :222-226.

[4]韩俊柱, 朱勋兵, 张涛, 等.髓内钉与锁定板置入修复股骨干并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效果可靠[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0) :6501-6506.

[5]许立.LISS钢板与髁钢板置入修复股骨远端骨折:骨愈合及膝关节功能预后差异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5, 19 (4) :562-567.

[6]杨康华, 杨晶, 杨广忠, 等.三种内固定物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稳定性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4, 18 (4) :565-570.

[7]赵军华, 黄志远, 李华, 等.锁定加压钢板与逆行髓内钉对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 2014, 20 (24) :4584-4586.

[8]邬哲慧, 黄玉良, 许立, 等.微创稳定系统 (LISS) 和股骨髁支撑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4, 36 (4) :581-582.

[9]孙健, 蔡郑东, 朱裕昌, 等.LISS钢板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 (5) :1209-1210, 1213.

上一篇:天线教学实验下一篇:焊接专业教学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