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统计基础工作

2024-06-24

加强科技统计基础工作(精选十篇)

加强科技统计基础工作 篇1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

传统的统计数据质量仅指其准确性, 而随着“质量”的概念被拓宽, 随之“统计数据质量”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定义, 即可以理解为“数据的一组品质标志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的综合”。在这个定义中, 质量的主体是数据, 质量的客体是用户, 质量控制的本质就是主体满足客体的能力的综合。它包涵有三个基本原则:

1) 适用性:是指统计机构所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满足用户的需求。统计信息是要为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各阶层服务的。因此怎样使统计信息最大化地满足用户, 就是保证统计信息适用性的根本。

2) 准确性:主要是指统计估算与目标特征值即之间的差异程度。通常用统计误差来衡量, 它是统计数据质量的基础和核心内容, 也是统计使用者的首要要求。

3) 及时性:主要是指调查基准期与统计数据发布时间的间隔。及时性就是缩短统计信息从搜集、加工整理到数据传输的整个过程, 缩短调查基准期与数据结果发布时间的间隔时间, 是对统计数据形成和提供的高速度、快节奏, 强效益的要求。此外, 统计数据质量还包括了可比性、可衔接性、可取得性、可解释性、客观性、健全性、有效性等几个原则。

二、目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真实、客观、准确是统计数据的应有品质, 也是统计的客观要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社会的各种因素都会对统计数据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源头数据收集困难, 导致数据失真

统计调查对象是数据的源头, 它直接影响整个数据指标的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而目前, 统计调查对象面广量大, 变化频繁, 给收集资料增加了难度。另外, 统计计调查的对像的配合度也有所降低。其原因是心存疑虑, 怕如实上报会产生不利后果, 搪塞推脱, 不愿承担法律责任。这些都是造成数据收集困难的原因, 也是数据失真的最根本原因。

(二) 基层统计部门力量薄弱, 影响统计数据的质量

在如今的经济状态下, 各企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 且时间越来越早, 指标越来越细, 而统计部门无论从人力、财力、还是素质上都难以适应需求。目前, 各个基层都很缺乏专职统计员, 更多的是兼职统计员, 一人承担数个专业工作, 而且基层统计队伍往往不够稳定, 且力量薄弱, 有些甚至没有资格证书, 简单培训一下, 就直接上岗, 由于工作头绪多, 事情杂, 以至于在工作中统计数据往往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问题。而统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 很难把握整套统计口径和内在联系, 因此, 专职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及人员的相对稳定就显的非常重要。

(三) 统计机制老化、方法欠科学

统计机制老化、方法欠科学是目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统计范围不完整, 统计方法不统一, 指标不规范, 也是造成数据失真的原因之一, 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与经济体制相悖的问题日益突出, 陷入了指标越来越多, 人员越来越少, 压力越来越大、配合越来越差, 取数越来越难, 数据越来越假的恶性循环中。统计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如何科学的运用始终是研究的中心问题, 因此它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四) 法律意识淡薄, 缺乏数据严谨性

虽然统计法早已公布, 但由于法律意识淡薄, 还存在很多问题, 如:对统计法认识不足, 宣传不到位, 基层上报数据缺乏严格性;部分领导为追求政绩, 弄虚作假, 影响数据的真实性;执法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足以震慑违法者, 起不到教育和警示全社会的作用等等。

三、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 深抓源头数据, 确保数据准确度

针对源头数据, 我们应对统计调查对象做到多沟通, 说明教育, 使之认识到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性;另外, 统计部门也要深入研究企业的数据生产和管理情况, 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统计台账, 统计基础规范, 并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机制, 及时指导。另外, 提高源头数据质量, 还需要统计部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 变索取为“给予”和“服务”, 多想想统计工作能为企业做些什么, 而不是一味的强调规章制度。一旦得到企业的理解和支持, 统计工作也就不难做了。

(二) 加强统计队伍建设, 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新的经济体制对统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会计算, 而且要会评估, 预测, 不仅懂得识别真假数据, 而且要善于取得真实数据, 并且要维护数据的真实。因此, 要加强统计员的继续再教育和经常性业务培训很有必要。如:每年对专职人员都应进行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积极鼓励统计人员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提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自学, 提高整体统计水平;到统计先进部门去学习, 吸取他人之长, 补已之短;积极鼓励支持统计人员参加学术会议, 增长见识, 提高水平, 加大统计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

(三) 加快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完善管理体制

要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在方法制度上大刀阔斧的改革, 对目前的统计计方法制度进行梳理和分析, 尽量减化调查方法, 裁剪次要指标, 规范统计指标, 统一统计口径, 积极构建标准完备、指标完善、方法科学的统计调查体系;不断完善统计管理体制, 建立权威的统计数据评估机构;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 积极构建网络健全、程序统一、运转高效、方便快捷的统计信息化支撑体系。

(四) 加强统计法制工作, 提高职业道德素养

2009年, 我国颁布了新《统计法》, 进一步完善了统计工作人员及相关各级领导的法律责任。对于新《统计法》, 1) 企业更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提高统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各级政府的统计机构也应加强其监管力度, 对统计违法事件给予定性, 并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决不姑息迁就;2) 加大罚款力度, 对各部门的造假现象, 务必落实到主要要责任人, 加大罚款力度并给予曝光, 以起到震慑作用。另外, 还要加强其职业道德建设, 树立诚信统计理念, 在全社会营造出自觉守法, 工作态度严谨的良好气氛。

摘要: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统计信息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而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信息工作的生命线。本文根据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统计数据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秉成.统计调查数据质量的甄别与控制[J].中国统计, 2010.

[2]贾维洁.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J].统计科学与实践, 2002.

[3]夏靑.基于统计工作流程的数据质量控制[J].中国统计2010.

加强科技统计基础工作 篇2

甘南县统计局采取有效措施

落实乡镇统计基础工作

甘南县统计局自接到省统计局下发的黑龙江省乡(镇、街道)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考核评分标准的通知后,认真学习,积极协调,多方筹措,狠抓落实,成效显著。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接到《通知》后,县局主要领导逐条逐项地认真学习《通知》内容,研究落实方案,积极筹划落实办法,并对规范化考核标准中的七大项指标逐项进行分解,任务落实到人,责任明确。二是积极协调,争得支持。在七项指标中办公条件一项是我局的弱项。为使此项工作得到落实,局长申大庄多次找县长做工作要求为每个乡镇购买一台电脑和一台打印机。经过他的积极努力,多方协调,征得了县政府和财政部门的支持,拨专款6万余元,终于为乡镇配置了办公条件中的两大硬件。并利用执法检查之机亲自将10套设备送至各乡镇。三是积极指导,狠抓落实。在执法检查和送设备之时,局领导亲自与乡镇主要领导商洽,并达成共识。在办公面积、公用电话、专用资料柜等硬件建设中给予了重点倾斜,并逐一得到落实。与此同时,局机关业务骨干还与乡镇统计助理共同研究达标办法,并逐步的加以完善和实施。为我县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科技统计基础工作 篇3

一、乡镇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统计力量薄弱,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个方面体现在薄弱的统计力量,使得统计人员不堪重负。近些年来,有关乡镇经济发展情况方面的数据统计不断增多,而且分类越来越细致,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调查统计项目,普查任务,例如经济、人口、农业等普查项目的增多,使得基层统计人员任务繁重、不堪重负。在另一个方面,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乡镇统计已经从之前的仅仅是农村统计发展成为了涵盖国民经济方方面面工作统计的工作,这样一来,乡镇统计工作的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2、基层统计队伍不稳定,制约统计业务素质的提高。在一方面,统计任务日益增多,而相应的待遇却止步不前,再加上地理条件限制等原因的影响,统计人员身心皆疲,厌烦情绪有加重的趋势;在另一个方面,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的特殊性,不能保证有长期稳定的统计队伍,统计人员频繁更换,按照《统计法》规定,必须征求上级部门的有关意见才能够更换统计人员,但在实际过程中,并没有完全按照此流程进行,这就造成了统计人员更换频繁、流失严重,也导致了的工作脱节、资料遗失不全、数据无法有效衔接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延续性和完整性。给业务部门的培训工作和继续教育等带来了许多困难,更换人员的速度远超过了培训速度,这也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

3、统计保障严重不足,影响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国家实行农村税改以后,乡镇的财政收入来源有限,财政资金严重不足,对统计工作的投入也相对缺少。据了解,许多乡镇都是“据实报账”的原则来解决统计经费的,有着较好经济条件的乡镇只能够勉强保证统计工作的开支需要;而条件较差的地方,连正常的开支都无法给予报销。有部分统计员常常是自己垫付差旅费,到年底还怀揣一叠发票无处报销。现行的农村住户调查,调查户补助偏低,影响了农村抽样调查的稳定性、持续性,以及调查数据的准确性。村级经费情况就更加糟糕,很大一部分的统计工作都是靠着行政手段或者是各统计工作人员的社会责任感来完成的。

4、统计资料不完整,数据来源不详实。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一是在统计人员的更换上过于频繁,导致交接手续不全,造成数据的缺失、损坏,同时,断档现象也比较严重,乡镇统计工作人员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设置台账,数据资料的归档也不规范;二是定期统计报表和年报表的起报收集资料不齐全,存在编报统计数据的现象。

5、统计从业人员业务不到位。客观上讲,基础统计人员工作仅仅限于简单的报表整理或者数据汇总整理,并没有真正做到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这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是人员过少,而工作量较多,个人承担任务过重,绝大多数乡镇统计员是由财政员兼任,无暇顾及统计服务;另外一个方面,统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未能及时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给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6、统计调查对象多,配合差,资料难以收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一产发生结构性变化,二、三产业急速增长,结构日趋复杂,农村统计调查对象发生了极大变化,农村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受到了严峻挑战和冲击,这本身给统计工作带来了难度。农村住户调查报表要从村一级逐级上报,村统计人员大多由村会计兼任,受文化程度和时间等方面的影响,报表种类繁多,收集起来有一定难度。

二、对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如何切实加强和做好基层统计工作,是当下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黑水县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统计工作涉及到了县经济的各个方面,统计单位也遍布乡村,统计范围广,起报单位多,随着我县规模工业户数、固定资产投资起报单位的增加,工作难度加大。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关键要取决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基层统计队伍能否稳定、统计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因此,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为全县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1、建立健全统计职能机构,稳定基层统计队伍。确立乡镇机统计机构所具有的合法地位,建立和完善能够起到监督作用的乡镇统计站,并将各地方统计纳入网点建立体系,并实行垂直的管理体系,这也是统计发展未来的必经之路,能够起到稳定队伍、强化管理、促进统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根据黑水县的实际情况,17个乡镇均设立综合型统计机构,设置专兼职统计人员1名,由编制人事部门批准发文,明确身份和责任,实行县局垂直管理,为县统计局派出机构,承担乡镇统计的各种普查、调查工作,负责收集资料和运营情况,按照上级有关规定进行报表的总结和分析,将整理之后的报表送往乡镇领导审核同意后,及时报送县统计局,保证乡镇统计网络的稳定性和真实性,并确保统计报表渠道的畅通。

2、改善乡镇统计工作条件。一是将乡镇统计经费分别列入财政部门的常年预算,以保障各项统计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提高统计人员的薪资待遇和政治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建议提高农村抽样调查记账户和辅助调查员的调查补助;三是改进统计工作手段,加快乡镇统计网络建设平台,实现乡镇联网直报,提高联网直报率;四是加强统计工作站的硬件设施,给予办公用房、统计牌子、统计制度、档案柜、办公桌、微机等方面加以解决,尽量给统计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做到办公设施齐备,制度、网络健全,确保统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3、加强业务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乡镇统计人员身处统计工作最前沿,既是统计工作的组织者又是统计业务的具体操作者,必需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将统计知识培训和统计继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不断加大对统计员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基层统计队伍素质。县级统计机构每年免费举办一期统计业务培训班,以提高基层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及统计培训实效。

加强科技档案基础业务的建设 篇4

科技档案基础建设工作的好与坏, 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着直接的影响, 基础工作是利用工作的前提, 利用工作是建立在基础工作之上的, 没有档案的基础工作, 就谈不上有效地开展利用工作, 就档案业务工作各环节来讲, 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归档、立卷等工作, 都是为了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条件打基础的, 在档案开发利用之前, 首先要进行资料收集工作, 没有材料, 利用工作就是一句空话, 即使有了材料, 收集的不齐全, 也会给利用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利用者查阅的档案残缺不全, 不仅会影响工作, 耽误事情, 还有损档案部门的信誉, 因此一定要做好科技档案的收集工作, 为科技档案的开发利用做好基础工作。

要加强对破损档案的抢救保护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社会对整个信息量的增大, 档案的利用率也急剧增加, 档案利用率的频繁, 势必加速档案的老化, 所以我们应对档案基础业务进行及时修复, 是延长档案寿命, 确保档案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

要加强编目工作, 进一步完善检索工具, 编目检索工具是科技档案基础工作重要部分, 档案的查找, 提供利用要靠各种档案目录, 档案目录编制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查找的利用工作, 为此, 做好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工作是档案利用开发的前提。

科技事业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主要是为经济建设服务, 提供科学、有价值的资源信息, 如何提高科技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第一, 加速思想观念的更新, 在认识上相适应, 适应社会利用规律, 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利用档案信息, 为经济建设服务, 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利用价值, 为经济建设提供各种服务;第二, 主动服务, 主动及时地提供需要的档案信息, 档案人员牢固树立为社会各项事业服务观念, 以服务社会为已任, 服务的范围、方式、方法和手段都要适应社会的经济发展需要;第三, 预测需求, 超前服务, 搞好分析和预测, 掌握档案开发和利用的特点和规律, 总结以往开发利用档案工作的经验, 超前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第四,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以满腔的热情, 较强的事业责任感来做好工作。

加强科技统计基础工作 篇5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59号 【发布日期】2007-09-05 【生效日期】2007-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07〕5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切实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统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职能,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源头和基石。长期以来,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承担了大量的数据采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在社会统计调查和国民经济核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我省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如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基层统计机构不健全、统计人员力量不足、业务水平不高、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条件较差等问题,直接影响到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安徽奋力崛起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措施,加快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为基层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加强基层统计队伍建设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基层统计力量,配齐、配好基层统计人员,建立健全统计网络。各乡镇要在行政编制员额内明确专职、兼职统计人员,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适当增加统计人员;确定统计负责人管理辖区内的统计工作;乡镇统计人员要具有中专(高中)以上学历,并取得统计从业资格。各村(居)委会要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各企事业单位要根据统计任务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落实统计工作责任制。各项目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制度,建设期间要指定专人从事投资统计工作,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对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业务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经常性地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统计的能力。

三、强化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

各地各部门要加快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步伐,在设备购置、技术培训、网络传输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要按照上下结合的原则,力争用3―5年左右的时间,为全省乡镇统计机构和人员配齐计算机设备,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的统计网络互连互通,为基层统计信息的采集和报送提供便利条件,促进统计信息社会共享。要积极推行乡镇统计数据网络报送,实现大中型企业网上直报,推进小型企业统计信息网上传输,减少统计数据在采集、汇总、上报等环节受到的干扰,不断提高源头统计数据质量。

四、依法做好基层统计工作

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支持基层统计机构和人员依法独立行使统计调查权、统计报告权和统计监督权,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统计法制观念,坚决支持统计部门依法统计,不得强令或者授意统计机构和人员弄虚作假,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环境。各级统计部门要加强统计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统计法制意识;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依法统计观念;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拒不履行统计义务或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伪造、篡改统计数据等违法行为。各级监察、司法、法制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和配合统计机构和人员依法做好统计工作,加大对典型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五、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的领导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基层统计工作的领导,定期研究、检查基层统计工作,及时协调解决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要进一步加大对乡镇统计工作的投入,将乡镇统计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基层统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积极支持基层统计部门改善办公条件。各级统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统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保障作用。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五日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篇6

关键词 会计基础 规范化 管理制度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最重要的基本环节,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管理不当,造成了会计基础工作不同程度的削弱、滑坡甚至混乱,影响了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其规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会计基础工作概念

会计基础工作是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统称,主要是指企业根据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要求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服务。它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薄弱不仅影响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干扰了社会经济秩序。

二、目前会计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规范。(1)原始凭证填制不规范。如,部分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要求,基本要素不齐全,摘要、大小写、日期、单位名称等相关事项不按规定填写,甚至大小写不一致;购买大宗办公用品,没有清单,没有验收证明;支付款项,没有收款单位和收款人的收据;对方遗失发票需复印的未履行登记手续,复印件提供人员与收件人员未签名或盖章;编制发放劳务费等款项人员名单表,没有劳动起止时间、内容、领款人身份证号码等栏目,不能全面记录经济业务的全过程。(2)随意填写会计记账凭证。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单位会计并未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随意性很大。主要表现在:记账凭证摘要部分不能准确地描述业务内容,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数不准确,漏盖出纳、审核、复核等人员的印鉴;将不同类别的原始凭证汇总填制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订正、调整记账凭证未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填制。(3)登记会计账簿不规范。如个别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账簿启用表填写不全,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未签字或者盖章。

2.会计监督中的不规范性。各个单位会计机构都应设置会计复核岗位,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规章制度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审批手续不全的财务收支,应当退回,要求补充、更正;对违反国家统一的财政、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不予办理等等,但是在目前实际的会计工作中,相关会计从业人员远达不到这些要求。

会计监督的不规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部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为依据,违反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坐支现金现象严重;违背现金收支范围规定,单位之间收支大额现金;违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规定。(2)部分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严格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审查力度不够。如一些原始发票,实际支出的是餐费,被填写成会议费且在会议费中列支;一些实际是购买有价证券的发票填写为办公用品,被会计人员列入办公用品支出;报销会议费仅提供一张发票,没有附详细记录会议时间、地点、参会人员、租用房间、租用车辆、会议用品等会议结算清单;报销的差旅费中住宿费发票没有详细记录时间、床位数、单价;报销的培训费更是五花八门等,造成会计人员无法履行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和监督的职责。

3.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松弛,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会计事项授权审批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资产物资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或者虽有其中几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只是挂在墙上,说在嘴上,未认真执行过。目前主要不规范问题有:因人力有限,常常一人身兼数职,不相容职务很难有效分离;有的单位财务专用章随意使用,没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4.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方面的问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不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如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部分单位会计人员不清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甚至不知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出现“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对于接受捐赠、以旧换新的固定资产不记账;已经报废的资产不作账务处理长期挂账;日常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等。

三、会计基础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部门对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有所放松,检查、监督力度不够。随着改革开放和基层单位扩大自主权,有关政府部门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管理缺乏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基层单位会计工作的管理仅限于会计工作结果和会计报表的管理,会计监督职能得不到正常发挥。(2)单位领导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意识淡薄。有些单位领导人认为会计基础工作不过是简单的账务处理事务,对财务管理没有多大影响,不重视单位内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聘用和聘任,从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四、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途径

1.各级领导部门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指导,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采取切实措施,指导和督促各基层单位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整顿会计基础工作中不规范的做法和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断提高会计基础工作水平,定期组织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检查。财政部门或者业务主管部门可以组织检查组进行抽查或普遍检查或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整改意见,并检查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监督机制。工作规范化、制度标准化、管理手段科学系统化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具体目标。各单位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使之切实可行,便于操作。一般由高校内部的审计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合规性、有效性的审计,具体审计流程为:内审部门制定相应的审计方案,抽调熟悉会计基础工作的专业人员,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方面开始进行定期审计,检查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及其执行情况,会计岗位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情况等,并出具内部审计报告。 3.严格做好凭证的审核和管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对于凭证审核和管理,应做好以下两点:(1)严格做好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告数据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取自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不仅是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第一关口。(2)强化记账凭证的填制和管理。记账凭证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在该环节,要注重对原始凭证的进一步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目前广大高校已普遍实行会计电算化,其使用的软件应经过财政部门认定。无论是自动还是手工填制的记账凭证,都要按照经济业务事项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记账凭证应序时编号、附件齐全、摘要简明、数字准确、签章齐全、装订成册。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高校应根据核算内容及具体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账簿。具体包括:总账、现金、银行日记账、明细账等和其他辅助性账簿;账簿设置应做到要素齐全、格式规范、序时登记、定期结账、及时对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种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情况进行清查,以保证账实相符;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及时处理未达账项,账簿要定期打印装订成册。

论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篇7

(1) 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取得合法的原始凭证, 致使原始凭证不真实、不合理或不完整。

(2) 会计核算工作不规范。

(3) 擅自扩大开支范围, 虚列往来、虚列收支或转移收支, 人为调整会计科目。

(4) 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规定, 超限额支付现金, 未经批准坐收坐支现金。

(5) 违反会计职业道德, 不认真行使会计监督权, 甚至参与违法违纪活动, 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6) 无视财经纪律, 偷逃税款, 转移资产, 私设“小金库”。

(7) 部分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8) 部分实行电算化管理的单位, 岗位设置不清, 职责不明。

(9) 会计档案归档不及时、不规范, 特别是一些重要业务的政策性文件没有纳入会计档案, 一旦和执法部门发生政策性争议, 无法查找政策依据。

2 对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原因分析

(1) 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 尤其对会计基础工作了解少。

(2) 会计工作随意性大, 个别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随意记帐、手续不清、差错严重。

(3) 会计资料不真实、不完整。

(4) 单位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督乏力。

(5) 管理乏力, 监督检查不够。

3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1) 提高认识, 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而提高认识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前提。首先单位领导必须重视, 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落实《会计法》、《规范》的力度, 特别是要提高单位负责人对《会计法》重要性的再认识, 通过讲座、培训、研讨的形式增强财务工作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 会计人员也要提高对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不断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

(2) 合理配备会计人员,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合理配备会计人员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切实保障, 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 科学、合理的设置会计机构, 配备必要的会计人员。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 同时做好在岗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正确树立依法办事的观念。

(3)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

①加强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 目的是通过对会计核算工作这一重要环节的约束, 以便顺利开展会计核算工作。②合理设置会计帐簿, 新《会计法》对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对帐、结帐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 并明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以我们必需认真学习, 学懂、学透, 真正领会实质, 在工作中加以运用。③加强会计帐目的核对工作。各单位必须建立定期的帐物、帐款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制度, 确保帐实、帐证、帐帐、帐表相符。④及时准确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是编制财务报告环节上违纪或技术性差错造成的, 必需根据《会计法》及国家统一的财会制度进行编制及报送, 尤其是基层单位, 这为从源头根治财会报告失真的问题创造了条件。

(4) 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是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也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单位要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单位实际情况,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 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内部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会计监督要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从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到上级主管部门监督, 再到财政、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等的监督, 为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认真履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加以改进, 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篇8

一、实施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

1. 有利于执行财务标准制度和维护财经纪律。

一是《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仅对会计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任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而且对会计主管、会计和出纳的业务分工和相互制约关系也作了具体的规定, 这就从组织上保证了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履行会计的监督职能。二是《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从原始凭证的审核到会计档案的建设, 都将会计监督贯穿于铁路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各种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2. 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不仅对原始凭证的要素内容、审批手续、会计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要求及其他特殊情况都作了详细规定, 而且对各级的资金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也作了具体的会计分析要求, 同时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供了正确决策的各种依据。

3. 有利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针对铁路各级会计基础工作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作出了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这些环节虽是会计最基础的工作, 但却是最容易出现不规范甚至混乱的地方。为此, 《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进行了具体规定, 有助于会计人员正确掌握, 从而保证了铁路会计工作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4. 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

会计人员是会计工作的主角,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最直接的对象。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督促会计人员从会计工作最基本的环节抓起, 不断改进和加强会计工作,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 对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起直接作用。

二、实施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难点

在逐项落实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过程中, 存在的一些问题增大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难度。

1. 商家一些不规范行为, 增大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难度。

发票是经济活动有效的证明和报销经费的依据, 但市场上对商品购货凭证的管理比较混乱。一是商店或个体户不按要求填写品名、单价、数量等发票要素, 甚至用一些综合性名称如办公用品、材料等代替。二是尽管国家统一了发票, 但有的商家或为方便偷漏税款, 或为了一些办事者的个人私利, 不使用统一发票, 用“收据”等票据作发票。买东开西、买少开多或开假发票的现象时有发生。

2. 业务部门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影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效果。

一是有些业务部门报销的原始凭证不按规定填写, 比如差旅费报销时, 差旅费单子上的项目不能填写齐全。二是审批、验收制度不落实, 没有落实实物登记制度。三是报销不及时, 特别是年底的差旅费、保健费等, 常常是等到第二年年初才报销, 影响财务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考评。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措施

1. 领导重视是前提。

只有有了领导的大力支持, 各部门主管才能够积极配合, 主动查找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 限期整改, 从而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制度健全是关键。

制度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近年来, 铁道部、局先后修订、出台了一系列规范, 如《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北京铁路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施细则》等, 按照《规范》和《实施细则》的要求, 结合单位工作实际, 建立和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各种经济事项, 为单位的健康发展起到较好的制度保障作用。

3. 加强监督检查是保证。

会计工作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业务内容错综复杂, 会计手段灵活多样, 会计人员素质千差万别, 加强会计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几年来, 我们通过上级监督、内部自查、外部审计等多方面的监督手段, 对我们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4. 广泛开展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和基本要求的宣传教育工作。

会计基础工作是离不开社会各部门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做好规范化会计基础工作, 光靠财务部门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才行。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 搞好协调。因此, 广泛宣传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明确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 为搞好会计基础工作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5.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完整性。

(1) 加强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及审核的规范性。目的是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传递、审核以及错误的更正这一重要会计核算环节的约束, 以便顺利开展会计核算工作。 (2) 合理设置会计账簿。《铁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结账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从而为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提供了具体的规范, 并明确了会计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 我们也结合企业具体实际, 相应的对成本、收入等科目都进行明细核算,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用性。 (3) 加强会计账目的核对工作。我们建立了定期的账物、账款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制度, 确保账实、账证、账账、账表相符。事实上, 目前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与一些单位账目核对不及时或根本不进行账目核对有着直接联系, 而加强这一项工作, 无疑会对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提供必要的保障。

浅析如何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篇9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内容

会计基础工作是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的总称。主要包括会计凭证的填制、审核, 会计账簿的登记、核对, 会计报表的编审, 会计档案的保管, 会计机构和人员的配备及管理, 会计监督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会计岗位责任的划分等等。

二、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

(一)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科学, 有效地组织会计工作, 实现会计目标, 发挥会计职能作用的基础, 是会计工作正常有序、会计工作秩序规范化的需要, 是提供真实可靠财务数据的基本保证, 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 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 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只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 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强化会计工作管理的重要保证, 是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需要, 是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提供会计信息, 加强经济核算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会计工作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趋重要, 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如果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就会影响到会计资料在改善经营管理、加强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功能作用的发挥。

三、我国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

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因此, 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工作就是收付款、发放工资, 不重视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和会计知识的更新, 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 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 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自觉的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是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由于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不少是“半路出家”, 又不注意学习新的知识, 对科目、账簿、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没有清楚地了解。也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业务水平, 但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 以过去的模式或传统的模式进行账务处理, 此外, 还有的会计人员尽管掌握一些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 但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不认真执行制度, 不按规定去做, 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 会计监督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 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无人问津。内部监督机构不健全, 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内部审计制度难落实。单位内部管理松弛, 未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 这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好与坏, 完全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

(四) 会计核算存在漏洞, 核算工作有待加强

会计资料所记载的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一些单位原始凭证填制的内容不完整, 缺乏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撑;填制记账凭证不及时, 记账凭证无编号或编号混乱, 附件张数不填写或记载不准确;漏盖审核、复核、出纳等人员的印鉴;没按有关规定设置会计账簿, 账簿的登记、更错、结账不规范;总分类账与明细分类账不平, 从而造成记账随意, 差错严重、会计资料散失, 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失真, 使会计工作所采集、加工、传输的会计信息失去了可靠的保证。有的单位收支不入账核算, 私设“小金库”。

四、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建议

(一)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财会人员的职业素养

采取各种措施, 广泛宣传、学习国家的有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认真学习好《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熟悉和掌握其中的法律、法规, 制度以及各类规定, 做好依法建账、准确报账等工作, 扎扎实实地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使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充分认识会计行为的规范, 促使他们在办理具体的会计事务中,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敢于抵制歪风邪气, 同一切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 使重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成为自觉的行动。

(二) 大力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市场经济条件下, 单位的经济活动更加复杂多样, 从事财务或管理工作不了解财务知识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断加强业务学习, 熟悉并掌握国家的财经纪律及财政法规, 应采取多种形式, 对会计人员训练多项内容, 培养其多方面的能力。1.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促进会计队伍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的改善, 促进会计人员理财观念的转变。2.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三) 建立健全检查和监督制度, 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加强会计监督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保证, 只有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监督, 才能发现找出存在的问题, 才利于纠正错误, 弥补工作之不足。上级主管部门要大力加强对基层会计工作规范化的监督检查力度, 做到对下属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定期检查评比, 单位应成立检查小组,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定期的自我检查, 以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 使会计信息能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 只有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才能使会计管理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使内部会计管理工作的程序、方法、要求等制度化、规范化。

(四) 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原始凭证的格式、内容、填制方法、审核程序等符合制度规定的要求;记账凭证内容、填制方法、所附原始凭证、更正错误的方法等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并经有关责任人员签章;按规定设置账簿, 规范账簿的登记, 更错, 结账;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逐笔顺序登记, 结出余额, 银行存款与对账单及时核对、经调整无误;对外报送的各种财务报告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说明清楚、报送及时, 并经单位领导人、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审阅并签章。坚决杜绝账外设账, 私设“小金库”。

会计基础工作是一项政策性较强、业务量较大与涉及面较广的工作, 它在单位的经济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只有夯实诚信搞好会计基础工作, 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水平, 让会计基础工作更加规范化, 才能为一步步实现整个经济活动的有序运作, 为经济持续、稳定与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摘要: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 重中之重, 是会计管理的基础, 也是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 本文以会计基础工作为中心点, 针对当前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思考 篇10

一、会计基础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 我国十分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 用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但是,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基础工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尤其是一些民营企业和私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相当薄弱。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会计科目设置不符合规定, 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

有的单位为了减化会计核算手续, 总账不设“现金”及“银行存款”会计科目, 只有“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还有一些单位总账不设“利润分配”科目, 而是以“未分配利润”科目代替之。这样, 容易出现企业账实不符、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的现象。

(二) 随意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有的单位会计不认真审核和填制会计记账凭证, 随意性很大, 在没有任何原始凭证的情况下, 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原材料”科目等等, 其做法是极其错误和恶劣的。

(三) 记账、结账不符合规定, 手续不清, 差错严重。

有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 只记余额, 不记发生额;有的单位不按记账凭证和科目汇总表分别登记总账和明细账, 以致于账账不符;有的单位记账和结账时用铅笔而不是按规定办理;有的单位结账不规范, 会计年末根本就不结账, 不能从账面上清楚地反映出全年的累计发生额, 这些都是不规范的体现。

二、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 对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

会计基础工作对经营管理工作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 因此, 有的单位负责人根本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 认为会计基础工作抓不抓无所谓, 会计工作就是收收支支, 一切都是自己说了算, 只要把钱保管好、听从老板资金调遣就行, 使会计核算工作的各个环节与会计制度要求不符, 影响了会计工作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 会计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 缺乏自觉学习精神

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普遍较低, 大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 不少是群带关系、亲缘关系的照顾对象, 往往是“半路出家”, 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也有的会计人员长期忽视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和会计法规, 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使其业务素质停滞不前, 会计知识得不到更新换代, 导致单位会计人员对会计基础知识和会计基础工作缺乏了解。此外, 还有的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 不认真执行制度, 不按规定去做, 降低工作标准, 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

(三) 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 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虽然有一些检查, 但有的是专项检查, 有的是走过场, 应付了事, 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对策

(一) 提高认识, 改善经营管理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而会计基础工作又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在实际工作中, 经营者要重视会计的基础工作, 提高加强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克服重经济效益轻财务管理的错误思想, 不断改善经营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把财务管理贯穿于各项经济活动管理之中, 不断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通过一些列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 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正常有序的会计工作, 应当是以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为保证的。近几年来, 国家又非常重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随着国有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份制的实行, 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心企业的会计报表, 要求得到企业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 这在客观上也要求会计工作要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同时, 不规范的财务状况容易给少数企业经营者提供违法之际, 给国家和企业造成损失。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是社会赋予的重要责任。

(三) 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健全的会计基础工作, 收集、处理、利用和提供会计信息就会失去其可靠性, 会计工作水平也就无法提高。从现实情况看, 有的单位会计工作秩序混乱、管理失控、假账泛滥、账目不清, 这与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责有关。不难看出, 这种状况下的会计工作是不能很好发挥其作用的。为此, 基层单位的主管部门或财务监管部门, 要不断组织会计从业人员加强学习业务, 更新知识。这样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才能得到保证。

(四) 加强监督和检查力度

企业主管部门或财务监管部门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 加大检查力度, 进行业务指导, 开展专项治理, 保证其提供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从而,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正常运转。对那些久治不愈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顽疾, 痛下决心, 限期整改。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定期参加财政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 按期进行会计证审验。

上一篇:三要素法下一篇:引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