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专业

2024-06-28

拓展专业(精选十篇)

拓展专业 篇1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的重要任务。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优秀文化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本院校所设专业与生源的特点,调整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与专业紧密联系、与就业市场相对接的教学体系,形成具有职业特色的高职语文教学方案,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实用性人才。

一、突出学科优势,体现语文教学的社会性

语文教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提高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其他专业课无法比拟的优势。语文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小至粒子,大到宇宙;从天文地理到文学艺术;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比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既是文学精粹,又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史记》《资治通鉴》中既有人物、事件的描写,又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水经注》《梦溪笔谈》既是文学著作,又是科学著作。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高职语文必须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要求语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大胆践行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从事职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高职语文教学应该结合本院校所设专业的情况与就业市场的需求,跳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置身于社会大课堂。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积极挖掘校内外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把高职语文教学融入到学生的一切活动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可以利用的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训练的空间和舞台,体现语文教学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

高职语文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开展不同的实践教学活动及语文能力专项训练,如:应用文写作、普通话、书法、社交礼仪、演讲与口才等。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训练学生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将教学目标瞄准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体现语文教学的社会功能。高职语文教师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与个性。通过经典名篇赏析或名人生活故事,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气质和职业操守。如:通过唐诗宋词的教学,使学生感悟李白的豪放自信、杜甫的忧国忧民、苏轼的达观超脱等,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乐观向上的信念,促进学生性格的成熟与品质的完善,提高学生将来从事职业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教育观念的转变,使高职语文教学更加接近社会实际,更加注重市场需求。高职学生既要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准确的聆听理解能力、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规范的专业文体写作能力、良好的交流合作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学既要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又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学科优势,突出职教特色,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努力使语文教学面向社会、面对市场需求,真正实现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的接轨,实现语文学科的社会价值。

二、转变传统观念,体现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高等职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不同于普通高校培养理论性、学科型人才,而是面向基层培养生产实践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高职语文教学也要“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要为归宿”,围绕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体现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目前,由于高职教育的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很难找到一本与院校专业十分吻合的语文教材,所以,高职语文教师要结合本院校开设的专业,选择比较合适的教材,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学有所需、学有所乐。

建筑装饰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能力,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古今中外与艺术有关的作品篇目。如:建筑、园林类说明文,沈括的《梦溪笔谈》、李渔的《闲情偶寄》等;雕塑、桥梁、绘画的评论,《清明上河图》评析、《断臂的维纳斯》等。这些优秀的篇章,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品味艺术之美,体会科技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进而感受到所学专业的重要性。计算机系动漫专业的学生,则可多选一些画面感强、色彩明快、具有诗情画意的篇目,如:王维、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辛弃疾的村居词、毛泽东诗词等,通过诗画的结合,激发他们专业的灵感。商贸旅游专业,可选择有关历史地理、风俗人情、名胜古迹的游记及文艺作品,如:话剧《立秋》的教学,既结合专业特点,又突出地域特色,彰显了晋商文化,为语文课堂增添了趣味与活力。文秘专业除了学习秘书写作外,还应选修书法、社交礼仪等内容。营销与策划专业,既要借鉴中国古代国学文化的精髓,又要掌握现代的营销策划理念及各类应用文的写作,也要加大口语训练的力度,提高学生的社交公关能力。

语文课虽然属于文化基础课,但通过语文课堂可以使学生感受专业的熏陶,激发对专业的兴趣与灵感,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高职语文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实际,因材施教,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与爱好,很容易将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使语文知识得到巩固,使专业知识得到拓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实现与专业的零距离

高职教育是时代的产物,很多高职院校是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来,现有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还有待完善与提高。职业教育的市场导向性要求高职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现在与未来,要求高职语文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实际,实现与专业的对接。

1. 尊重个性,激发热情。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相对较差。他们经历了高考的失落,挫伤了求知的热情。高职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尊重学生个性,唤起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乐在其中。可以让有绘画基础的学生描绘图片、制作PPT,让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复述、讲故事,让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演说、辩论,让酷爱表演的学生上台展示才艺……给喜欢想象的学生留下联想的余地,给喜欢表现的学生营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特长和技能,并给予及时的鼓励与赞赏,使学生获得参与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通过复述、介绍、演讲、答辩等不同方式,借助文字与图片的展示,使语文课堂声音与动作融合,思维与知识互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展示,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为他们走向社会、从事不同的职业做好准备。

2. 淡化传授,强化参与。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高职语文虽然是一门基础课,但是,教学中必须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体现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知识,需要储备不同的文化素材,需要具备不同的语文应用能力。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充分了解高职语文教学态势,熟悉本院校所设专业的情况,灵活调整不同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鼓励他们自己动手制作与课文有关的PPT与动画,通过录音、录像、影片与课件的展示,使学生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使语文课堂生动有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和热爱。建筑专业和动漫专业的学生,都有一定的绘画基础与艺术欣赏能力,要鼓励他们描绘课文中的场景与背景。如:学习莫泊桑的《项链》《在乡下》时,学生通过几幅简笔画,简洁生动地表现出小说的情节与主题。话剧《茶馆》《立秋》等,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上课前在黑板上绘制背景,选择好角色、道具,课堂进行表演。这样的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既完成了教学内容,也突出了与专业的对接。

3. 设置情境,接轨市场。

高职教育强调“校企结合,工学结合”,重在培养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性、实用型人才。高职语文教学必须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能力训练为手段,构建情境化、实用型的教学方案。高职语文中的应用文写作比较枯燥、程式化,是众多教师感到棘手的课程。在教学中可以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如:“求职与应聘”一节,可以在教室设置求职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企业面试人员和求职者,按照写作要求进行现场训练,使学生明确求职与应聘时的要求与关键,掌握求职信与应聘书的格式和写法。这种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高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拓宽知识领域,扩大课堂输入量,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提供更多的储备。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寻找机会让他们畅谈营销文化;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让他们去做市场调查,收集资料,写作有关餐饮文化的小论文;商贸旅游专业,可以穿插风俗礼仪、名胜古迹等内容,丰富语文课堂的内涵,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语文应用能力,使高职语文教学真正为专业服务。

传媒专业拓展书目 篇2

我们许多人知道哈罗德·拉斯韦尔,大多是从其著名的5W传播模式开始的。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拉斯韦尔对社会传播的过程、结构及其功能,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并清晰地阐释了5W传播模式以及大众传播三功能说。

1948年,拉斯韦尔发表了《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论文一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成为早期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至今,学界仍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甚至认为,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仿佛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许多基本内容。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二是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这就是著名的拉斯韦尔5W模式,这个模式简明而清晰,是传播过程模式中的经典。后来的很多学者都对此进行过各种修订、补充和发展,但大都保留了它的本质特点。这一模式还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五大基本内容: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以及“效果分析”。这五种分析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另外,它还导致了传播学对于确定效果的重视。这篇文章的另一大贡献就是提出了关于大众传播的三种基本功能,并分析了其可能存在的负功能。

这三种功能是:监视环境、协调社会以及文化传承。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直到今天,它仍是传播学学生所必须学习的基本入门知识。作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具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而拉斯韦尔的阐述,则为全面揭示大众传播的功能提供了一个基础。此后,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其进行了丰富和拓展。

立足职能 拓展预防专业化 篇3

预防专刊:敬检,您在湖北任职八年,贵省检察预防的专业化是如何推进的,我们的读者很想知道。

敬大力:湖北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工作,从整体上说是与全国同步的,同时有一些新的探索。如果说,预防的社会化,更多的是体现辐射的成效,那预防的专业化,则是检察职能的集中体现。作为法律监督机关,要体现预防执法的技术含量、专业水平,需要构建呈现检察特性的资源平台与操作标准,通过更高级别的专业化服务来满足社会化需求。预防专业化,就本质而言,就是更精准的职业化,这是建立在一套完整关联的规范程序上的流水作业。去年,我们提出实施整合预防刑事犯罪、职务犯罪、诉讼违法三项职能,简称“三项整合”,这是相对于党纪、政纪条线开展预防犯罪的检察作业面,我们对内部各执法工种的流程、资源和终端输出进行了一体化的整合,其目的是打破部门分隔,消除业务鸿沟,减少监督盲区、死角,实现高效、高质的多方位预防成果。

预防专刊:刚提到的“三项整合”, 从构想到实施,其背景意义是什么?

敬大力:“三项整合”,是基于当下和将来的发展式命题。对诉讼违法的预防,过去很少有人关注,现在我们在纠正的同时进行积极预防,取得了比较好的社会效果。有些诉讼违法行为,虽然还未达到犯罪,而且还有法院自纠,然而这毕竟是可能引发犯罪的早期信号,需要我们去主动规制防范,因为这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职责。除了依法查处,从监督机关的职能和专门机关的专业出发,我们还应该表明态度:诉讼违法与职务犯罪也仅是一步之遥;我们既要划清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也要充分估计到司法腐败发端前的“亚健康”环境诱因。只有明确了监督之要义,才能把法律监督的出发点真正落在防范上,以防范为开展职能工作的指导思想,做到“纠防并举”,检察机关的预防专业化建设,才会有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预防专刊:以“三项整合”为抓手的检察预防专业化建设,从基础着地到顶层设计,应如何分层衔接?

敬大力:预防专业化,职能要延伸。如今的预防,在构建社会化的大格局下,更要有自己的表达:1.法律监督的定位和性质,决定了预防的职权基础。脱离职能、职业和规范化就谈不上专业化,如果预防不专业,不知道职能基础的落脚点是什么,抓不到点子,甚至有的工作开展只图形式热热闹闹,实是不伦不类,这早晚要被取代。检察预防是法律监督的应有之义,是灵魂,也是监督的主导。2.检察预防,不能仅限于职务犯罪预防。预防职能“三项整合”,相互衔接、联系,才能充分用足各业务工种的专业资源和力量,在紧密的配合中形成合力干大事、多干事、干成事。检察预防从职能出发,不要人为局限于职务犯罪或其他某些方面。因为检察预防不只是哪一家的事,所以必须整合,必须齐头并进搞预防。3.以专业化促一体化。理解了检察预防是各部门共同的职责后,要树立监督就是预防的观念,围绕惩防建设搞惩防一体化,反贪、反渎和诉讼监督各部门都要联手防司法腐败,这点恰恰是其他部门无法取代的。2009年我省推出了预防协调制度,用湖北话说,就是内部一体化,外部社会化,充分体现专业预防摆脱了小打小闹后的整体优势。为三项整合规划布局,其正体现预防专业化,才能让我们的检察工作有崭新的面貌。这是一种新的境界,如达到了,就不仅是职务犯罪预防,而是真正的大预防,不仅能预防犯罪,还能预防违法,能作为的空间更大。

预防专刊:您曾是最高人民检察院预防厅的首任厅长,对当下职务犯罪预防如何评估?

敬大力:关于抓职务犯罪预防,眼界要开阔,不仅针对央企、国企,还覆盖非公企业,这没错。问题是,打击没少,腐败犹烈,这说明现有惩防体系建设还没发挥应有作用,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建设,要搞倒逼机制,因为仅仅停留在可有可无的一般上上课,发发建议,吓唬不了人。预防,就是要針对人性之恶,对恶人用恶办法,制定铁的制度,用现在的热词:“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我想,这还不够。将来要通过更完善的法律、制度和规范的专业预防,把权力放进玻璃罩,发挥倒逼机制的作用,真正让公权力在阳光下透明运行。现在,我们开展自查自防,如在办案区,设隔离区、安全和双通道和视频监控,让犯罪嫌疑人与我们的办案人员保持必要的距离和监控,通过有形的物理措施,防止了肢体的接触,你想打都不成,避免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的发生。这是很重要的预防,因为直接关乎执法领域职务犯罪的少发生、零发生。作为省级院的预防部门,主要工作就是要有效组织、指导、协调基层开展业务,只有事多了、活饱满,才能更贴近职能、更有发言权;只有结合监督搞预防,才能显现独特性、专门性。职务犯罪预防要有检察特色,刑事违法犯罪预防也有检察特色,诉讼预防也是如此。

预防专刊:预防专业化的角色与姿态应如何定位?

敬大力:预防专业化,关键是实做、做实。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虚,效果不好。无论业务工作、交流活动,围绕预防,要实。这个实就是要体现专业性,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的标准。检察预防工作从提出到专门设部门开展都有十几年了,不能老是停留在一般的摸索、探讨上,不能老是不成熟。实践证明有用、管用、好用的东西,要尽快用标准化固定,下任务推进,高标准评估。如行贿档案查询,不能单纯停留在检察服务层面,而应尽快与社会诚信体系设计、行业准入门槛等并轨对接,这样才有大作用。总之,预防不是虚功虚招,要有实际的操作性,否则,越表面热闹,越遭人诟病,只有搞实了,才能充分体现专属自己的专业性,尽快摆脱漂移不定,使检察预防早日成熟化、定型化。再回到“三项整合”话题,说透了就是专业化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检察预防就立不住,强不了。没有独特性,失去专业化,只种别人田,最后恐怕荒了自家地。

中职饭店专业空间拓展之我见 篇4

关键词:中职,饭店专业,空间拓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 旅游业也乘着改革的春风, 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饭店行业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就需要我们职业院校大力培养众多的优秀服务人员, 满足饭店企业的发展需求, 推动饭店管理专业自身的发展壮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 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 社会上对饭店服务职业性质的认识存在着较深的误区, 使得很多学生选学专业时, 不倾向于饭店服务专业, 导致出现饭店专业学生数量下滑的趋势, 这种现状引起了我们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饭店专业教师的忧思, 就其原因、解决方式进行探析。

一、中职饭店专业生源、饭店企业员工流动性、饭店专业发展现状及相互关系分析

(一) 中职饭店专业生源、饭店企业员工流动性、饭店专业发展现状

1.饭店专业生源现状。近年来, 饭店专业从数量、质量都呈下降或波浪状不稳定趋势。以我校为例, 2010年以前饭店专业学生数量最多可达两百人左右;时至今年已下滑不足一百人, 且整体素质也呈下降趋势, 一部分学生行为习惯差, 学习习惯差, 这些学生即便今后进入饭店企业时, 形成良好工作习惯的过程也较长, 甚至会被饭店短时间内自然淘汰。

2.饭店员工流动性现状。一项统计表明, 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饭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 有些饭店甚至高达45%, 这一数据远远高于其他职业的流动率。合理的流动率有利于饭店人力资源的优质配置, 但如此之高的流动率势必影响饭店企业的发展。因此, 饭店企业对优秀的服务人才求之若渴。

3.中职饭店专业发展现状。众所周知, 在高校持续几年扩招后, 中等职业教育跌入低谷, 生源严重不足, 以北京地区2009年中职招生情况为例, 初中毕业人数总计为9.7万人, 普通高中招生约为6.1万人, 普通中专招生约为1.45万人, 而中职招生约1万人, 约占初中毕业总人数十分之一强。在这种情况下, 饭店专业也深受影响, 有些地区中职学校的饭店服务专业急剧萎缩, 甚至停止招生或取消饭店服务专业。

(二) 相互关系分析

中职饭店服务专业生源在数量质量方面双重下滑的趋势, 饭店企业在自然淘汰不合格的服务人员的同时自身用工越来越难, 饭店企业留不住高素质服务人才也制约着饭店企业自身的发展, 使得饭店专业发展空间狭窄。这种双向不利因素形成饭店服务专业、饭店企业二者之间非良性互动的现状。

二、中职饭店专业空间拓展具体措施

在生源数量质量双重下滑的趋势下, 受师资条件、教室教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全面实行教育教学改革任重道远, 组建精品定向班级, 势在必行。

(一) 精品班级组建构想

在入校第一学期, 对饭店专业新生进行全面摸底调查, 包括学生家庭成员受教育状况、工作现状、学生成长环境与过程、九年制义务教育期间所获各种奖项、初中毕业升学成绩作详细分析统计, 结合班主任、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艺术素养、文学素养、学习能力、灵活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观察和客观评价基础上, 于第二学期组建饭店专业精品定向班级。

(二) 为精品班级学生分层次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1.为学习习惯好、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 设定高考

升学方向, 这些学生毕业后继续深造如考上知名院校, 能够在短时期内为学校获得广泛的良好声誉, 提升饭店专业影响力。

2.为动手能力、灵活应变能力较强、能够在饭店企业较快崭露头角, 发展前景较好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作好饭店职业生涯设计规划。他们在饭店企业作出的优秀业绩, 必将树立更多选择饭店服务专业家长和学生的职业和就业信心, 将会影响更多的家长和学生选择饭店服务专业, 促进饭店专业的发展壮大。

3.为综合素质全面优质、在某方面有突出特质、具有隐性成功因素的学生设计个性化课程, 使他们成为精品班级中的精品。他们的成长, 成功过程也许较为漫长, 但一旦取得社会上所认可的成功, 学校的影响力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饭店专业的影响力也会迅速扩展, 使人们对饭店服务职业性质的负面认识有重大改观, 甚至彻底改变人们的择业观念。

4.多种实训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以技能训练、任务实训、岗位实训为目的, 为精品班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安排不同形式、时间灵活的实训活动, 并做出全面、整体、系统、多方位、全过程的客观评价, 帮助学生找出自身的不足, 调整实训设计方向, 提高实训效果与质量, 调动学生参与实训活动的积极性, 最终达到锻造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质,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饭店服务专业发展展望

尽管目前职业教育还未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但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 如1996年1月15日正式颁布并于同年9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职业教育法》, 相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使得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尤其是国家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的投入, 饭店服务专业学生也深深受益。因此, 我们坚信, 社会越进步, 经济越发展, 饭店服务专业的发展也将持续深化, 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黄尧.职业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市场拓展经理专业简历 篇5

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5岁(1991年1月17日)

居住地:南京

电 话:158******(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6个月]

公 司:XX有限公司

行 业:金融/投资/证券

职 位:市场拓展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金融学

学 校:南京师范大学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目标地点: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市场拓展经理

工作经验

/3 — /9:XX有限公司[6个月]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市场部市场拓展经理

1. 负责公司划定的一定规模及贷款额度以上的市场拓展,完成部门制定任务目标,并保证贷款质量。

2. 执行各项公司营销、管理规定动作,提出目标市场建议及初步营销思路。

3. 按公司要求独立完成企业尽职调查、业务上报、促成放款。

2014/7 — 2015/2:XX有限公司[7个月]

所属行业:金融/投资/证券

市场部 客户专员

1. 负责客户维护工作,定期回访客户,提高服务质量。

2. 收集竞争对手、行业、市场、客户等外部信息并及时反馈至上级领导。

3. 负责对在贷客户进行风险识别,保证贷款质量。

教育经历

/9— 2014/6 南京师范大学 金融学 本科

证书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良好)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自我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能力拓展研究 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英语能力;拓展

【中图分类号】H319

物流管理专业在各大专本科院校积极开设的基本原因就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抓住这个目前专业市场缺口很大的有利时机,为开拓第三利润源泉提供专业人才。

从2010年左右物流专业的兴起,持续到目前,这个专业市场出现了高端物流人才紧张,基层人才需求一般的局面。 这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扎实办理学基础、一定的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而且要求有较高的英语程度和计算机基础技术,成为具有较强实务运作能力的高级现代物流办理人材。

一般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实业、物流企业(如国家5A级物流企业德邦)、运输仓储服务企业(如中国远洋运输),从事物流系兼顾划、运作、办理品级一线的办理工作。优秀的学生还可以适应的物流专业岗位:国际货运代办署理岗位、物流报关报检岗位、国际多式联运、口岸、船埠运营办理岗位等物流办理岗位。针对这些岗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英语学习要求更专业,对英语技能的要求更全面,普通的大学英语学习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为了加强就业竞争力,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一、专业词汇积累、掌握基本的物流术语

物流专业词汇、术语相当于物流学科的骨架支撑材料。而物流所涉及的物流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所以物流英语除了要用到基础英语中的核心词汇外,其词汇主要由跟交通、仓储、供应链等与物流有关的半专业技术词汇和专业技术词汇组成,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词汇。由于词汇涉及面广,建议可归纳为三个方面进行积累:

1、普通词赋予专业含义:物流专业英语词汇中,不少来源于普通词汇。当它们被赋予专业含义时就成为专业术语,在理解和翻译时应当区别普通意义和专业意义。例如“adjustment ”的普通词意是调解,调整的意思;物流方面指海损理算。“circular”一般用作形容词,指圆形的环形的,物流方面用作名词,意思是通知通告,如通告信、通知书。“job shop”的普通词意是工作商店,物流方面指机群式布置车间。

另外一种情况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了一些词汇。例如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出现了大量类似“virtual-inventory system”虛拟库存,“supply-chain driven firms”供应链驱动公司等和网络有关的词汇 。显然,对这种类似于英语词汇学中的“新意词”(Neologism)的专业词汇,学生在记忆和使用时要防止陷入仅从字面理解的误区。

2、缩略词 在物流英语应用过程中,为了简洁直观,经常会用到缩略语。因为物流英语中的缩略语常常是首字母缩略,且出现频率很高,建议学生可以用开头字母归类法进行快捷记忆。如常见的F开头的: FAS (final assembly schedule)总装进度;FCS(finite capacity scheduling)有限能力计划; FIO(free in and out)船方不负责装卸费。因为缩略语一般采用直译法,所以在记忆缩略语时要弄清楚完整拼写,这样词义才能正确理解。

二、掌握物流英语表达时常用的句法语态翻译

物流英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繁。但由于英汉表达方式的差异,翻译成汉语时有时要翻译成判断句,译成“……是……的”。如:The JIT production system was developed by the Toyota Motor Company about 50 years ago可译成:准时制生产是大约50年前由丰田汽车公司开发出来的。有时要翻译成主动句。如:Logistics must be managed as a core competency 可译成:物流必须作为一个核心能力来管理。如果只按照原文一味地译成被动句,中文语感就会生硬别扭,不能突出强调的重点内容。

三、实用物流专业英语操作能力拓展

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的时,不仅要培养学生对本专业英语文献的阅读及翻译理解的能力,还要注重拓展其操作能力。

1、了解、具备物流外贸专用单据制作能力

首先要掌握一些常用外贸单据词汇及意义。其次要熟悉常见单据的格式和主要内容和作用。如:合同(contract)是卖方出具的,可称为销售确认书(Sales Confirmation),买房出具则可称为采购确认书( Purchased Confirmation)。内容一般包括:买卖双方的名址、签订时间、签订地点(以后产生纠纷,以地点来判断使用的法律)、交易货物品名贸易术语、付款方式、违约责任、附加条款(包括重质量异议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免责条款、仲裁条款等)。

2、拓展第二课堂,进行真实场景教学。要带学生走出传统课堂,到实地进行直观经营现场。可以带学生去一些大型仓储式经营场所,如麦德龙、沃尔玛超市,或一些仓储码头,或一些工厂仓库。让学生从书本里走出来,直观现场,交流感想,参阅文献资料,尝试做一下提升报告,为毕业后的就业上岗做好前期准备。

由于在物流发展方面,欧美国家是我们主要的借鉴对象。其物流研究、设计和技术开发一直处于世界前沿,有十分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发达的现代物流值得我们虚心学习和借鉴。但想迎头赶上欧美发达国家,还需要更多更优秀的物流管理人才。因此要让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努力拓展物流专业英语能力,以满足就业的高需求。

参考文献

[1]申玲.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4 ) .

[2]林小兰.浅析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英语术语学习方法[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 (12 )159-160

[3]张向君.物流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现 代 阅 读2013 (2 )33-34

[4]谢志辉. 物流英语的词汇特征及其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2 (2 )30-32

浅谈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拓展 篇7

1 一个专项技能

1.1 何谓专项技能

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需要具备一个专项技能, 这是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从事体育教师工作之前就已经具备的专业能力。然而一名体育教师的专项技能不单是指其擅长这项技能的程度, 或者其在这个项目上有怎样优秀的竞赛成绩, 更重要的是需要懂得如何将自己的专项技能传授给学生, 以合适的方法、合理的要求, 让学生拥有适应他们自身的掌握程度, 这一点是更加重要的。

只擅长技能而不会教授不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只会教授而不擅长技能也不大现实, 唯有做到自己深入地掌握该专项技能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并且在实践方面有较高的水平, 才能更好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如何学会, 如何掌握。

1.2 专项技能周边知识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具备一个专项技能并非单就此专项技能的专业能力而言, 而是需要有更多与此专项技能相关的知识与实践的学习和掌握。例如以篮球为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 需要有体育保健学的相关知识, 包括运动后的按摩、运动性病症的避免、运动时损伤的处理等;再往外延, 需要有运动营养学的相关知识, 适时、潜移默化地将所学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可以有有助于运动能力提升的食谱参考。例如以游泳为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 需要有游泳池管理和水质监督的相关知识, 避免学生因为泳池的使用不当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以及由游泳池的水质问题引发疾病等。这些绝非单纯的体育教师在就职之前的学校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的实用性需要甄别, 时常自我扩充, 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这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

2 两个自学强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只要掌握一个专项技能, 这样的专业能力便足够了, 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许多学校体育课开设的项目长期一成不变, 显得老旧古板, 让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运动无法产生兴趣, 进而没有持续的热情坚持学习和运动。现代体育有许多新兴的项目, 尚未被较大范围地引入中学课堂,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中学生希望开设的新兴体育项目主要有:网球、游泳、旱冰、舞蹈、跆拳道、柔道、散打等[1]。另外许多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并未引入中学课堂, 这难免会令中学的体育教学与大学的体育教学难以衔接, 场地限制, 人才匮乏是其主要原因。

然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前的学校教育当中便学习了一定数量的体育项目作为实践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进修适合自身的体育项目是比较合理和具备效率的。例如某校的一名体育教师在大学时期的个人专项是篮球, 但入校教学后发现学校大多数学生对学校开设的体育项目并没有太多的兴趣, 积极参与运动的学生数量很少, 便在自己大学学习的基础上, 在校外进修爵士舞和跆拳道项目,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学习后, 掌握了基本的教学能力, 并向学校申请开设这两个体育项目进入课堂, 引发了一阵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潮, 他趁着学生的热情未减, 成立了跆拳道校队, 并在之后的一些跆拳道比赛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使得体育教学在整个学校乃至周边的学校的重视程度都有了显著提升[2]。

因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不应只局限于自己原有的专项技能, 应善于了解和观察所在地方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此为背景扩充自己可能的教学项目, 可以自己进行校外学习或者向学校申请进行体育教师统一培训, 掌握更适合当前情况的体育项目教学能力, 以适应当前的情境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 这是一名体育教师应有的职责。

3 全方面能力

全方面能力是指在上述的一个专项技能和两个自学强项的基础上向外延伸出的全面性、多元化的教学能力。一名体育教师的全方面能力的培养可以参考在欧洲推行多年的体验教育。

3.1 体验教育

体验教育是把“体验”作为“教育”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让受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活动来丰富自身的体验, 并在体验过程中感悟、反思、获取知识、促进发展[3]。将体验教育融入体育课堂即是将有价值、有趣味的团队活动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美国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教育和生活是需要相联结的, 这样教育才能保有它应有的意义。体验教育可以启发学生逻辑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冲突处理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是可以应用到生活当中的, 并为将来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提供帮助, 具有较高的实践意义。

3 . 2 传统教育与体验教育对比

传统教育的填鸭式教学使得我们认同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 却没有认识到一个问题对应多个答案, 一个问题对应无限可能, 一个问题没有确切答案的这些可能性, 这种惯性思维由于教育的原因根植在许多人的成长过程当中, 这无疑束缚了思维的创造力。传统教育的教学当中, 大多数是以学生自身为中心, 而体验教育则强调以团队为中心。传统教育的体育教学方式强调以命令式教学为主, 即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示做指定标准的动作, 而体验教育则强调以引导式教学方式为主, 即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在既有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思考和行动, 引导的是方向, 强调的是如何参与。传统教育的体育教学多数以成绩是否达标作为评价标准, 而体验教育则弱化了学生之间的强弱竞争对比, 强调经验和感悟的分享。

体验教育强调开放式的态度, 提供了一种高学习动机的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篮球、足球等团队运动项目不同, 注重的并非运动技能本身, 而更关注个人、团队、任务三者之间的关系。体验教育的活动需要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有共同的团队目标, 一步步地将原始目标推进、清晰、明确;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决定完成目标的程度, 从零到一, 而没有绝对的零和一。

3.3 体验教育成效

据研究发现, 体验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原本的效能: (1) 在人际关系上:沟通表达能力, 应变语言能力, 关系建立能力, 社交应对能力, 同理沟通沟通能力; (2) 在生活能力上:时间管理能力, 社会交际能力, 成就动机能力, 智能灵活能力, 领导管理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 主动积极能力, 自信心, 自控力; (3) 在主观幸福感上:提高生活品质能力, 保持正向情感能力, 面对负向情感能力[4]。

3 . 4 体验教育融入体育课堂

将体验教育融入体育课堂的种种优点在上述已经罗列, 然真正要应用到实际的体育课堂在现下的教学环境当中具有一定的难度。主要问题在人才的培养上, 实行体验教育的教师需要有全方面的专业素养、全局观。周密的课程计划, 工具准备, 现场布置, 并在保证学生的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活动, 适时引导进行思维延伸, 行动转换, 活动结束的引导分享等。在当前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体验教育课程引入体育院校当中, 从理论课程开始, 进而加入实践课程, 衍生更多相关的课程以充实学生的学习, 培养出一批体验教育的人才。

在当前的中学体育课堂上也可以先尝试用一小部分时间加入类似体验教育的活动, 逐步实践, 积累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 进而在这方面可以有一定的提升。

摘要:研究目的 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拓展的可能性以期给成长中的中学体育教师提供可实践性的建议。研究方法 以文献资料法为主, 从一个专项技能、两个自学强项、全方面能力三大方面探讨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的拓展。研究结论和建议根据中学体育教师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特点, 从上述三个方面着手拓展自身专业能力, 实现体育教学的全面性、多元化的目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拓展

参考文献

[1]李睿珂.江苏省中学体育教学与高校体育教学衔接的研究[D].苏州大学, 2006.

[2]毛振明.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必修[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张志泉.体验教育——当代教育的呼唤[D].曲阜师范大学, 2004.

师范类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浅析 篇8

关键词:师范大学,专业素质,专业基础知识,师范技能

一、问题提出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高校也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同时,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推进,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高中升学率大幅度提高,大学新生高考成绩相对下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也相对薄弱,这些限制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现在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就业市场日渐萎缩,特别是师范专业,多数单位进人指标仅限于自然减员。在就业市场不景气,学生文化素质下滑的背景下,如何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师范专业大学生在近年来的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新问题。1.专业基础知识薄弱:高考录取分数未限最低分,专业成绩过低的考生也能被录取,致使教育教学中问题不断。中学知识不系统:由于中学知识掌握不牢,学生怕上习题课,怕回答不上问题;参加应聘时怕用人单位考中学知识;由于对中小学教育现状和中小学新课标不清楚,学生在面试试讲时抓不住重点,对用人单位提出来的问题无法解答;2. 师范素质不高:由于师范技能锻炼不够,实习效果不佳,学生在应聘时怕讲课,竞争力不强。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也影响了师范院校的办学声誉。

因此,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中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师范素质,成为能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受用人单位欢迎的师范毕业生,就成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专业素质拓展的目的分析

师范院校以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为目标,基于学生现在的专业基础、师范素质和就业单位的要求,学校除按照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之外,还应该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进行拓展。根据师范大学生教师教育的专业特点,专业素质拓展应紧抓“中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师范技能”推进各项活动的开展。

基本目标:1.提高学生对中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使学生的中学知识系统化;2.熟悉中小学教材和现行的新课标体系,对中学的教育教学有清楚的认识;3.强化学生的师范技能,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最终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民教师。

三、专业素质拓展的项目设计

1. 中学专业知识系统化

要求师范大学生自进校第一学期到第六学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学本专业知识:(1)组织学生重读中学课本,每期指定相应内容,期末组织统一考试,使学生在大四参加实习和找工作之前对中学知识的掌握进一步系统化。(2)建立保障和约束机制:为了增强学生对中学知识的重视程度,学院每学期组织一次考试,对学生的重读情况进行检查,各学院将每期考试成绩当成一门课程成绩纳入学生“德智体综合评估”。

2. 研讨中小学教材和新课标体系

组建学生社团,负责成立“高中知识研讨班”、“初中知识研讨班”和“小学知识研讨班”,每个研讨班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对中小学知识进行研讨,并不定期地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进行指导交流。同时各研讨班还要在研讨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并掌握中小学新课标体系,以适应中小学教学的需要。

3. 邀请中小学优秀教师上示范课,加强学生到中小学支教和见习力度

为了增加学生对中小学教育的了解,增加其实践能力,学校应不定期地邀请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为学生上示范课,并对学生的试讲进行指导;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加学生到中小学支教的机会,为学生联系支教基地,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教学锻炼,进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得到提高。

4. 分层抓好学生的试讲工作

为了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师范技能,师范院校学生的试讲工作应做到早动员、早启动、早指导。从一年级开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年级开始让学生学习写教案,分组进行试讲;要求三年级学生能规范地试讲,并指派实习返校的优秀毕业生进行分组指导,每个优秀的毕业生都负责一个组的试讲工作,并对学生的试讲情况进行指导,每个小组试讲中的情况都以表格的形式反馈到系上,系上根据情况进一步安排,力争在系上试讲之前学生的试讲达到较高水平,也为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5. 举行师范生素质大赛,引领师范技能发展

每年三月,要求各班进行分班的师范生素质大赛,并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院上组织的比赛,对学生的“三字”、普通话及表达能力、课件制作及使用、特长情况等进行检验,对在比赛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师范生素质大赛每年举行一届,形成传统,使学生师范技能得到发展。

6. 举行班主任技能大赛,拓展班主任工作能力

通过设计主题班会方案、模拟主持主题班会、情境问题处理等来考察参赛选手的班主任工作能力,让学生在实习之间对班主任工作有初步的了解,做好当班主任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马一博.论师范生“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1).

[2]王鹏.师范生就业困局.就业与保障.2009,(Z 1).

拓展专业 篇9

一、专业项目教学特有工程层面

在专业项目教学中教师从实践入手, 整合相关专业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按工作小组, 结合具体专题任务, 针对不同层次以分工协作方式进行项目工作, 同时辅佐相关知识学习。教师的教学行为不仅被赋予了工程特有的四个层面内容: 工程中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业课程项目整合, 完成项目任务目标的工程实践教材重塑, 项目课型实施的工程技术引领, 反馈效果得失的综合评价过程, 而且因中职人才培养目标应用性、生源局限性及设施制约性, 与其他教育、以往教学中的教学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教学做中学, 并借鉴一定行业领域的“师带徒”方式, 工作时间与作用不仅存在于课堂内, 还扩展到课外相关学习活动中, 实现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能力的目标, 为企业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突个性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项目工程意识铺展基础依据

专业项目教学为完成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研究、实践等多方位的培育目标, 教师行为应注意遵循项目工作的基本原则。

1.项目定位基础

项目教学是学生参与的创造性学习活动, 注重知识技能掌握, 在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 因此, 从课程中选择适合任务, 进行项目选取定位是一项重要工作。“项目”含义是以生产某个实际产品为目的, 具有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在工程专业教学领域, 知识学习和技能掌握涉及的“专业项目”不论大小, 不一定制作出一个完整产品, 以能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衡量。如机械中轴的图样识读或绘制、端盖零件的加工方法与加工工艺制定、减速器机械的装拆、使用与设计等这些相对独立又有目标任务的工作均可纳入项目范畴。

2.工作平台基础

项目开展需要教师建构一定的工作平台: 项目工具———零构件、机构机器、工量具;导教资料———工作计划表、任务描述单、引领工作页、工作评价表;信息辅教———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专业环境———实习室、计算机与相关专业软件建设等。

3.点面策略基础

教师精力有限, 导教意识要有全局观念, 既有学生能力培养策略, 又有自身素质提高要求, 既照顾班级各层次学生, 又注重骨干学生 (小助教) 针对培养, 由局部扩展直至覆盖全局是导教工作的重要策略。

三、项目教学多元格局运行空间

项目教学遵循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规律, 着眼学习者知识、技能和情态培养, 致力专业、方法、社会诸能力的形成。改变目标较为单一的知识传授方法, 构建工程项目特性教学关系, 以行动导向为引导, 以完成任务为目标, “教学形式”呈现多元性格局空间, 分布在项目工作整个进程中。

1.学生成长与导教规划空间

为增强学生学习目标的计划性, 尝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作为依据反馈调整指导工作。由于班级授课制的制约, 不可能顾及每一同学, 可通过对若干层次一定典型同学进行跟踪加以反馈。

教师还应对课程项目工作开展进行计划, 根据条件、精力进行一定的教学系列文件制定。课程是集中体现教育理念、思想、模式、内容的载体, 项目教学系列文件规划包含项目课程标准、项目教程、项目工作页与指导书等文件的编写。

2.知识分解与工程方案空间

工程本质涵盖专业领域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它满足阶段性职业教育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项目工程方案对于中职学生应具有可操作性:如《机械制图》项目教学, 将工业上的主要典型机械设备、零部件作为项目内容依据, 设计多项具备实际操作性, 能够结合真实或模拟生产过程, 轮廓清晰, 包含课程多方面的知识点, 利于学生直观理解相关项目工作, 使学生通过工作有效掌握知识, 并能较快地转化为工作技能。

3.先期准备与任务派送空间

项目教学前期组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先期导教工作有资料查询、工具准备、环境布置、文件编制———任务单、工作页设计印制及学生骨干点拨培养。项目工作以任务单形式派送, 任务单、工作页设计应体现典型工程特点, 任务单上应醒目注明工作成果图并突出表达核心问题及工作要求, 学生如同接到工程招标书, 开始工作自然而有趣, 兴趣浓厚。工作页应突出重点和难点, 并给予一定的指导。

4.助手培养与辐射跟踪空间

中职学生基础差, 小助手的培养成败是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作为监理、小助教的学生是经过筛选的优秀学生, 教师花费一定时间课外进行先期导教, 课堂指教点拨, 由他们协助老师帮助同学完成工作学习, 课上检查评价、课后案头扫尾工作也需要他们配合完成。先期导教培育不等于一次教学, 在时间与精力上注重“导”的成分, 即为自主学习引教。

项目组织应牢固把握任务实施主题, 形式因人而异, 因容而定, 融实效性和艺术性于一体。项目组织形式为教师以各项目小组指导全盘工作, 而不是从每个学生入手, 避免牵扯过多精力, 不现实。对骨干学生培养不只停留于技术层面, 还要进行做人的培养, 鼓励他们在项目中树立威信, 以点带线, 以线带面, 凝聚精力, 增强学习实效性。教师全程跟踪每个项目小组进展, 指导学生工作页记录填写及报告书撰写, 结合采取一周固定碰头会解决先期、中期、后期有关问题。

5.知识链接与学习指导空间

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工作兼学习。在过程学习中教师应努力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并指导一定知识学习。这一环节类似于以往教学部分, 又有不同———已不是贯穿整个课堂的主线, 而是作为主线———任务目标而进行的副线, 它寄存于整个项目开展的各环节中。

6.引领技术和技能养成空间

项目过程中的“导教”是导教工作核心, 围绕目标层次性进行技术引领对学生技能操作与兴趣维持起到关键作用。任务描述指出项目地位及技能点, 激起学生工作兴趣, 明确工作要点;任务引述联系学过的相关知识点复习思考, 达到引入项目的目的;知识链接选择相关新知识内容, 工作中有机串接这些知识点教与学, 达到学生专业知识的有效进阶;在实施过程中注意提醒工作中的重难点, 一些技能可通过亲自示范、媒体介入、联系实地参观考察等方式引导。

专业项目课改取得一定效果:调动积极性, 因材施教;授之以渔, 提高综合能力;气氛融洽, 体验成果共同获益;营造专业氛围, 提高参与率, 缓解“不学怕学”论调;潜移默化, 骨干学生能力得以提高, 解决以往“吃不了”与“吃不饱”的矛盾。同时, 项目教学工作实践还存在助学人员数量质量、监理作用、学生素质、教材、资源、班级授课时空和教师综合能力等诸多局限性, 进程受到一定的桎梏, 期望协调好各类问题, 使项目教学得以更好发展。

摘要: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 在中职机械专业课程上实行项目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项目教学还处在研究、探讨与实践阶段, 本文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中项目教学过程的实践与认识出发, 从项目工作的工程特质层面入手, 通过项目工程意识铺展的相关基础依据分析, 揭示项目教学行为的四个基本切入有效策略, 探讨中职项目教学多元格局运行的形式内容, 为项目教学方法的研究发展开辟空间。

关键词:项目教学,工程层面,项目工程意识,多元格局

参考文献

[1]邓泽民.能力本位的课程观[J].职教通讯, 2005.

[2]汪潮著.教学新理念[M].文汇出版社, 2003, 8 (第1版) .

拓展专业 篇10

一、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上,学校片面追求学生共性培养,忽略了个性培养,不能“因材施教”。

学校开设的专业课中学生绝大部分还是“全盘通吃”,虽然有选修课,但由于教学资源限制、师资力量薄弱、学生引导缺少等方面原因,仍存在选修课可选范围小、授课教师水平偏低,学生缺少指导而盲目选课的现象。

2. 学生培养观念上,传统的服从意识较强,任课教师和学生普遍缺乏一种“质疑”的学习态度。

在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确实很难得以提高。

3. 学生培养方式中,重教而不重育,课堂上教学和课堂下培育存在很深的一条沟渠[2]。

重视课堂上传授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而忽略了课堂外对学生的培育,致使一些“高分低能”现象的发生,学生综合能力较弱。据调查发现,多数毕业后事业有较大成就的学生并非是在校时专业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

4. 教学实践环节精简化、形式化,使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多数成为了“纸上谈兵”。

一方面由于学生在校总学分(课时量)的限制,加上“五一”、“国庆”等国家假日和“校运会”等校内假日对课时的冲击,使得专业课程教学的课时逐年减少,随之而来的实践教学相应压缩。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的操作规范性,学生到工厂实践只是看看设备、了解了解工艺,很少能在一线进行操作训练,导致学生“走马观花”。

5.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被动接受较多。

由于对专业的了解不够,学生在校学习主要以被动接受为主,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老师讲多少就了解多少,未讲的就不知道,甚至不列入考试的内容绝对不去了解,学习变成了一种应试需要。

由于以上专业素质教育的现状导致学生存在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学习目的不够明确[3],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本专业,学习本专业对自己对社会有多少价值;二是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知识只限于表面了解,甚至是“囫囵吞枣”地吃下,对其原理性知之较少。三是动手能力不强,理论和实践脱节,在实验室只是按照教师的步骤一五一十地照搬硬套,不能理解知识的运用。四是眼高手低,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了,不愿从小事、从基层做起。五是毕业后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差,适应时间较长,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

二、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大学生的专业素质[4]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主要有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跨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交叉学科理论知识三大领域。专业能力方面,一是专业方面的一般能力,包括阅读、资料查阅、写作、社会调查、观察、运算、实验等方面;二是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即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使科学技术从知识形态转化为生产力的现实形态,从而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能力;三是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运用科学研究的正确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具有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准确判断能力和概括提炼能力。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是构成专业素质的基本要素。

大学生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是专业素质的延伸和补充,是为使学生更好的具备专业素质服务的,在目前国内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形势和背景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该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的完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形式,充分利用一切力量和资源,重视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发展并在学生中大面积普及。结合我校开展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现将其内容和形式表述如下:

1. 高水平学术讲座。

高水平学术讲座能丰富学生的专业视野,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更新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一些专业(如计算机)知识还没等学生进入社会就被淘汰,面对如此情况,一些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无疑是“雪中送炭”,及时补充了知识中的新鲜血液;同时通过专家、学者对专业知识的深刻分析,还能培养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

2. 专业设计大赛。

目前,高校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对本专业的专业定位不明确,到底所学专业有什么作用,专业中主要包括哪些知识,如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选择的学习相关知识,毕业后针对本专业选择哪种方向进行发展等等不甚明了。针对这些疑问,组织专业设计大赛能让学生更明确专业的定位和自身的发展,学生对专业定位越早,优势就越明显。

3. 专业技能大赛。

针对不同专业,专业技能大赛的内容也各有不同,如高校的一些工科专业,要求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这些专业可以开展一些如“课外科技论文大赛、科技作品大赛”等等活动,如我校相关专业开展的“课外科技论文大赛”已坚持连续开展了7年,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跟随导师一起进行科研实验、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撰写科技论文等步骤,既丰富了第二课堂,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活动开展以来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就本项活动学生参与面达30%之多。

4. 各类学术竞赛。

学术竞赛对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专业能力的平台。学校不仅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作品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等等),还要借助比赛在校园营造一种学术氛围,通过举办各级选拔赛等形式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5. 校企联合培养活动。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联系,大力推广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上,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企业,从基层一线做起,在实践中找到理论,继而用理论进一步指导实践。如我校举办的“3+1”创新教育实验班(即将学生四年学习分为3年在学校、1年在企业两个阶段)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然,对于绝大部分学生还是会在学校待满四年,即使不能进实验班,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在暑假、寒假或四年级下半学期到企业开展对口合作教育。

当然以上只是一些主要形式,还有许多如专业演讲大赛、辩论赛、讨论会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形式和平台,总之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活动应具有普遍性、针对性两个显著的特点。

三、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作用

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既是专业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又是校园文化的一份子。由于其两面性,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 营造了良好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夯实了学风建设。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经说过:“一所现代化的大学,必须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尚文化生态环境,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浓厚学术氛围,充满着求真的科学精神和求善的文化精神。”良好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既能构筑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又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更具体的了解专业。

通过高水平学术讲座,专业设计、技能大赛等形式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了更全方位的了解,带着好奇学生产生了兴趣,有了兴趣就会去专研,能专研必然会迎来成果和收获,培养学生的成功也就意味着学校和社会的成功。

3. 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提升了活动品位。

一所大学要培养德、智、体等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第一课堂之外,丰富的第二课堂必不可少。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不少学生迷恋上了网络游戏,其实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寂寞、无聊而开始的,如果学校先入为主,用普及的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活动抢先一步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那么误入歧途的学生将会减少相当比例。当然,第二课堂中其他活动(如文体活动)不是说不重要,这些方面并不矛盾,一个在专业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中活跃的学生也一定在其他方面不会很差,我校就有相当学生的事例可以证明。

4. 加强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初步驾驭专业。

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特别是技能比赛、校企联合培养等形式的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我校部分专业举办的课外科技论文大赛中,该赛事从开始到结束历时将近一年,每年年初布置工作,年尾比赛验收,学生通过将近一年时间跟随导师参加科研实验,训练了查阅资料、独立思考、独立设计、动手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通过这些技能比赛,不仅能派出优秀学生参加国家、省里的各类学术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而且还使不少学生养成了善于思考和钻研的习惯,参加比赛的一部分本科生毕业后仍考取研究生继续钻研专业。

5. 增强了就业筹码,提升了就业竞争力。

众所周知,社会企业招聘人才时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有无工作经验,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而言,哪有什么工作经验可言。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学生在校期间参加过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相关活动,这就是间接的工作经验。当面试考官问起专业问题时,你能回答出类似企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注意事项等等并且还能用理论加以解释,谁还敢说这不是工作经验呢?学生拥有如此的“绝技”,谁不想拉入自己的企业呢?据近几年我校参加过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学生反馈,他们明显感觉进企业后心态更平和、机遇更多,发展前景也较其他人更广阔。

四、结论

专业素质拓展教育,可以纳入专业素质教育的范畴,也可以纳入校园文化活动的范畴,但不管隶属于哪一类别,学校都不能轻视,不能只让某一个部门、某一个人管理者或教师来管理,学校应将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从思想上重视、人员上保证、措施上得力,上下齐心共抓,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专业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 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素质教育的形势, 阐述了专业素质拓展教育的内涵和形式, 论述了其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关键词:专业素质,素质拓展,教育,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郭平.大学生专业素质与拓展[J].求实.2006 (2) :229-229.

[2]张爽.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方法研究.2006 (06) :20-21.

[3]王锐.浅谈和谐校园文化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 (3) :111-111.

上一篇:翼状胬肉术后分析下一篇:电控高压共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