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辐射

2024-05-22

X线辐射(精选十篇)

X线辐射 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90例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男患者50例, 女患者40例, 患者年龄18~50岁, 平均年龄 (35.5±4.6) 岁。

1.2设备与方法

1.2.1设备:全部患者均使用GE公司提供的XR/D立式数字X线摄影机, 以及由Kodak公司提供的CR800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 包括与之相匹配的带电视遥控X线机;测试版由德国某公司提供。

1.2.2方法:通过DR与CR摄取患者正位胸片的投照条件, 使用测试版分别测量二者的空间分辨率, 对全部患者的正位胸片进行摄取, 对比二者的图像质量, 同时对受检者在进行胸部正片进行摄取过程中涉及到的照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受试者和主治医师递交的报告时间以及DR与CR功能特点、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3统计学分析:本组实验有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 同时予以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DR与CR的空间分辨率:CR的空间分辨率为1.4~2.8 LP/mm, DR的空间分辨率为2.8~3.6 LP/mm, 二者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DR明显优于CR, 其提供的丰富信息量, 可使能量减影, 特别是组织均衡技术的应用更是显著改善了胸部病灶的可视性。

2.2比较DR与CR的平均照射量:90例CR的平均照射量为6 m As, DR的平均照射量为1.57 m As, 二者比较, DR的平均照射量明显比CR少,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比较DR与CR的各自优势:二者均具有超强的质量控制模板和技术处理优势, 图像质量均可以保障稳定性, 但DR明显优于CR。

2.4比较DR与CR的平均检查时间:从开始进行检查到最后图像经由医师工作站发出, DR与CR的检查时间同传统的摄影方式相比, 减少了约75%和25%, 且DR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讨论

目前, 传统的X线摄影技术已不再适应国内医学技术和设备的发展, DR与CR的出现, 正逐渐被临床接受与认可, 因二者自身具有的高质量图像和高效率水平, 使其在临床方面得到广泛推广与使用[2]。

CR系统采用透明基板, 荧光层发出的荧光可透过地基板向另一侧的光检测器传送, 被整理收集。这样一来, 信号的输出幅度就会显著增强, 从而使图像更加清晰可见。除此之外, 双面阅读IP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厚了荧光层, 而且其采用的细微荧光颗粒, 可以使X线的吸收率得到更大的提高[3]。所以, 双面阅读CR系统和单面CR系统相比, 具有更大的优势。

DR摄影的原理在于系统之中的碘化铯晶体以及非晶硅光电二级管层面之间可以实现充分结合, 由此间接转换而成的FPD (平板探测器) 主要利用X线光子和碘化铯晶体的共同作用产生荧光, 荧光光子会再次经过硅光电二极管的阵列向数字信息转换, 再加上碘化铯晶体呈针状与FPD表面是垂直排列的位置关系, 在转换光的过程中, 针状单晶体会形成全发射, 可显著降低闪烁光体对光的扩散作用, 其可利用比较后的闪烁体层, 提高FPD的量子检出效率[4,5]。

DR与CR不仅在各自工作原理方面存在不同, 在性价比、操作程序以及售后服务、功能特点、机器质量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二者之间进行综合比较, DR明显优于CR。

在本组实验之中, DR和CR均能显著提高图像质量, 也能够不同程度的降低辐射给受检者的X线照射量, 但DR在工作效率以及医院受益方面却显著优于CR,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R与CR在图像质量、后期处理以及患者吸收剂量等方面比较, DR明显优于CR, 值得积极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赵永霞.数字乳腺X线摄影各系统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D].泰安:泰山医学院, 2008.

[2]赵永霞, 秦维昌, 刘传亚, 等.数字X线摄影与双面阅读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辐射剂量和影像质量的比较[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 (11) :1059-1062.

[3]宋少娟, 焦方莲, 亓恒涛, 等.单双面阅读成像板影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对比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 (28) :970-971.

[4]蒋晓瑜, 纵坚平.直接辐射成像 (DR) 在常规X光医学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10, 5 (38) :706-709.

医院X射线装置辐射安全评估报告 篇2

某医院X 射线诊断工作场所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1.概述

1.1建设项目名称和地址 1.2建设性质

1.3工程规模和人员结构

该新建项目位南通市通州区某人民医院病房大楼东侧,拟建设五层门急诊大楼,总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00万元。门急诊大楼位于老院区东侧,为地上4层,地下1层。拟建项目放射科位于门急诊大楼底层东北角一块相对独立区域,设有4个X射线机房,其中1个CT机房、1个DR机房、1个胃肠透视室、1个备用摄片室。CT室和DR机房面积各58.5平方米,其中X射线室使用面积35平方米;胃肠透视室和备用机房面积为39平方米,X射线室使用面积29平方米。

放射工作场所的射线装置主要是将现有医用诊断X线机移入使用,放射科现有X线机基本情况见下表。

医用诊断X线机名称生产厂家型号管电压(KV)管电流(mA)X线CT机东软飞利浦医疗设备公司NeuViz.Dual型140300 DR摄片机德国西门子医疗器械公司MulTix.Compact130500 胃肠透视机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XG-510A125500 X线摄片机北京万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ZFs.302-1125300

1.4评价范围

本报告书评价范围涉及《南通市通州区第八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初步设计》中拟建的放射诊断工作场所,内容包括射线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危害因素,并可能对人员及周围环境的电离辐射影响进行专项评价。1.5编制依据(略)1.6评价目标

1.6.1防护设计原则

1.6.1.1对于符合正当化的放射工作实践,以放射防护最优化为原则,使各类人员的受照剂量不仅低于规定的限值,而且控制到可以合理做到的尽可能低的辐射水平。这一考虑包括了正常运行、维修以及应急状态,也包括了具有一定概率的导致重大照射的潜在照射的情况。1.6.1.2在防护设计时,充分考虑辐射防护的发展(如GB18871-2002、ICRP60、IAEA115以及国家基本放射防护标准,已把剂量当量限值降低),也考虑到公众对辐射的心理因素,还为防护设计与施工保守地留有二倍安全系数。1.6.2剂量限值

1.6.2.1工作人员剂量的年限值(略)1.6.3评价目标:

1.6.3.1在考虑了最优化原则后,屏蔽设计时,年剂量目标值应不高于下列值: 职业放射工作人员:2 mSv/a 公众成员:0.1 mSv/a 1.6.3.2按防护设计原则和年剂量目标值,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定为:射线装置工作时,距屏蔽室墙外壁30cm处的辐射当量剂量率不大于2.5μSv/h。对于从事医用X射线诊断的职业放射工作人员,即使居留因子为1,按年照射时间500小时(每年250天,每天2小时)计算,年累积剂量仅为1.25mSv/a,低于年剂量目标值,并低于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对于公众成员,居留因子为1/16时,年累积剂量为0.078 mSv/a,低于年剂量目标值,并低于年有效剂量限值的1/10。

2.场址和对公众的影响 2.1场址环境

2.1.1该新建项目位于南通市某人民医院内,病房大楼东侧,南临平刘公路,西面是医院内病房大楼,东面是农村马路距民房20米远、北面是河道。拟建设门急诊大楼,规划建设面积4000平方米,楼长46米,宽41米。地上4层,地下1层,集门诊、急救、医技工作场所于一体。医院在底层东北侧一端设置放射工作场所,放射工作场所为一块相对独立区域。2.1.2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块原为平东村村部和部分居民楼区。无其它放射性污染源,所在地区环境辐射水平目前趋于通州区环境放射性本底背景值水平(2-8)×10-2μGy.h-1。2.2对公众的辐射影响

放射工作场所的X射线机房周边区域,如更衣室、办公室、走廊、庭院及毗邻道路等有人员活动的区域为放射防护主要目标,如屏蔽防护措施得当,其电离辐射水平将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3-2002)和《国际电离辐射防护和辐射源安全的基本安全标准》(IAEA安全丛书NO.115,1997年)规定的公众剂量限值和本屏蔽设计的年剂量目标值。

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3.1辐射源项分析 3.2辐射危害因素分析 3.3可能产生的放射性危害(1)放射性皮肤损伤

(2)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白内障(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 4.拟采取放射防护设施 4.1选址

放射工作场所位于门急诊大楼底层东北侧一端,为一块独立区域。4.2机房布局

该医院为二级乙等医院,根据医院放射科规模的大小和X射线机房的多少,采用全分隔式布局。将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是X射线工作人员业务活动通道和操作室;中层是各种X射线检查室;外层是患者候诊走廊。各层之间有不同形式的防护门相通。4.3建筑设计

放射工作场所要求每一间X射线机房使用面积均大于24平方米。CT和DR机房使用面积约35平方米,胃肠室和备用机房使用面积约29平方米,层高为3米,机房X射线机主照射方向和其他方位的墙体厚度为370mm的粘土砖墙(1.6g/cm-3),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上下楼板为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防护层,CT室上下楼板要达到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可为25cm厚混凝土浇注体或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再加其它防护;门窗为专业厂家制造的相当2mm厚铅板防护层(其中CT室大门为推拉式的,内衬3mm厚铅板防护层);观察窗用20mm厚普通铅玻璃相当于3个铅当量。4.4分区管理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CT机房、DR机房摄影片机房和透视机房应设为控制区进行管理,机房控制室及走廊应设为监督区进行管理。4.5通风设施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机房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可采取开窗或安装换气扇方式,在机房大防护门对侧墙高2.5m以上设置排风扇并应有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工作期间,机房每小时换气2-3次为宜。4.6警告标志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和《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 的规定,在四个机房门外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安设醒目的工作指示灯。4.7屏蔽设计

X射线机的核心部分是X射线管,X射线管是装在屏蔽套中的,屏蔽套上留有可供有用线束通过的窗口,即主照射方向,对无用而有害的X射线,出厂时即有足够的屏蔽,泄漏量不超过相应的标准。

机房的屏蔽利用计算模式和项目提供的数据计算相应透射系数B,利用B值即可通过透射曲线得出相应的材料所需厚度。将其与项目提供的屏蔽厚度进行比较,评价项目防护规划是否满足要求。射线照射的防护墙为主屏蔽墙,其余墙壁及屋顶为次屏蔽墙。计算模式 初级射线屏蔽计算B≤HR2/WUT 次级射线屏蔽计算η≤6×104HR2I/WT 式中:W—周工作负荷 U—利用因子 T—居留因子 H—每周剂量控制参考值 R—参考点与放射源的距离 B—透射系数 η—透射比

H—周屏蔽设计目标值(工作人员取0.04mSv/Week,公众取0.002 mSv/Week)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普通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位置东墙南墙西墙北墙屋顶*机房大门防护门 d(m)3.03.23.03.23.03.03.0 参考点所区域控制室备用摄片机房走廊走廊门诊换药室走廊控制室 T11/41/41/41/41/41 计算厚度1.00.80.80.80.80.80.8 设计厚度3.03.03.03.02.02.02.0

表2 CT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位置东墙南墙西墙北墙屋顶机房大门防护门 d(m)3.53.03.53.03.03.04.5 参考点所区域DR机房走廊走廊控制室B超室走廊控制室 T1/41/41/411/41/41 计算厚度2.72.82.72.42.82.82.0 设计厚度3.03.03.03.03.03.02.0

*螺旋CT的X射线管要做360度旋转运动,U利用因子为1/4,北墙处U为1/16。表3 DR机房机房计算因子和屏蔽厚度计算值 位置东墙南墙西墙北墙屋顶机房大门防护门 d(m)3.53.03.53.03.03.03.0 参考点所区域办公室走廊CT机房控制室B超室走廊控制室 T11/41/411/41/41 计算厚度1.81.41.31.41.41.41.4 设计厚度3.03.03.03.02.02.02.0

根据计算机房防护所需最大屏蔽厚度均低于项目设计屏蔽厚度。因此,该设计满足防护要求。4.8防放射性污染

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断电后即没有射线产生,不产生放射性污染。4.9个人防护用具

医院制定了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计划,计划配置铅眼镜、铅围脖和铅防护服。

根据《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机房应配备受检者的各种辅助防护用品,以及固定特殊受检者的各种用品。4.10三废处理

本项目使用射线装置,不产生放射性三废。5.放射防护监测 5.1个人剂量监测

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个人剂量管理的要求,放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佩戴外照射个人剂量计,并按本单位制定的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办法,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个人剂量监测的实施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检测机构负责。所用热释光剂量计为LiF(Mg.Cu.P)元件,须经过计量部门刻度。个人剂量监测频度为三个月1次,由监测单位出具个人剂量检测报告,遇有事故情况随时送检,受检单位应认真做好剂量片计的收发和佩戴工作,并将个人剂量监测结果登记在《放射工作人员证》上。

被监测人员应包括放射工作场所和放射工作相关人员。同时建立这些人员的个人剂量档案,进行档案化管理,及时登记剂量监测数据,数据应完整,对每个人员的年累积剂量进行评估,并对个人剂量档案妥善保管,保管时间应不少于脱离放射工作后的20年。

遇到较高水平的局部照射时,应佩戴附加剂量计。有可能造成体内污染时,应进行内照射剂量监测。

5.2工作场所监测

根据《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6号令)的规定,放射工作场所应进行定期的放射防护监测。

医用诊断X射线机新安装后,应对X射线机防护性能进行全面检测,并对X射线机机房防护设施的辐射安全进行测试,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正常使用中的X射线机,每年应进行一次X射线机主要防护性能检测的监测,以及机房防护设施检查测试。包括X射线源组件泄漏辐射的检测、有用线束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检测,以及机房周围工作场所的透射和泄漏剂量检测,如控制室、防护门缝、窗外,四壁墙外、顶棚上等处,使用合格的X射线剂量仪对以上各处进行剂量检测,重点检测可能发生射线泄漏的地方,并记录检测数据。检测方法参照《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GBZ138-2002)的要求。

使用单位应对工作场所监测数据进行管理,妥善保管,并观察监测数据的变化,发现防护薄弱环节。使用单位应配备必要的质量控制检测仪器,仪器须经检定合格,并按规定进行质量保证管理。

5.3场所外的环境监测

定期对X射线机房周围环境辐射安全进行检测,一般每年一次,监测范围和监测点的布置应包括机房周围公众经常活动的场所,如候诊走廊、毗邻公用房间、护墙外道路等。应重点监测有人员长期驻留的场所。

以上所有监测数据均应认真记录,建立档案。在记录监测结果时,应同时记录监测条件、测量方法和仪器、测量时间和测量人。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放射卫生防护和监测措施的建议。6.辐射危害评价

辐射危害评价暨X射线机房屏蔽厚度的核实,医院放射科已有X射线机中,最大工作管电压为130KV、工作管电流为500mA。选取工作管电压为130KV的CT机和100KV的X射线机分别作为CT室和普通放射的代表性辐射污染源。X射线机在工作状态下对人员及环境的辐射影响主要是X射线通过墙体的透射和门窗的漏射。X射线的基本防护原则是减少照射时间,加长与X射线源的距离及进行适当的屏蔽。6.1有用线束屏蔽厚度的核实

a.普通X射线机房普通X射线机机房墙体厚度设计为370mm的粘土砖墙,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mm厚铅板防护层),普通机房工作空间为5.75×5.20m2,预测计算点取墙外0.3m。参考点设于距离X射线机R=3m处,考虑公众,居留因子T=1/16,使用因子U=1,周工作负荷W=1.0×103mA·min,实际工作中周工作负荷达不到这么高。查比透射量B曲线,得100KV的宽束X射线的B=2.0×10-4mGym2/mA·min。由于X射线的品质因子为1,每1Gy的吸收剂量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效于1Sv的有效剂量当量。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38μSv。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7mSv,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值0.1mSv;导出剂量率为0.14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

考虑X射线工作人员,设到工作人员距离X射线机3m,居留因子T=1,使用因子U=1/4,则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5.52μSv。则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0.28mSv,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值2mSv;导出剂量率为0.55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因此,主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b.螺旋CT机房 CT机主照射方向的墙体厚度设计为3mm厚铅板防护层,铅密度为11.35g/cm3,CT机房工作空间为6.5×5.4m2,预测计算点取墙外0.3m。参考点设于距离X射线机R=3m处,考虑公众,居留因子T=1/16,使用因子U=1/4,周工作负荷W=1.0×103mA·min。查比透射量B曲线,得150KV的宽束X射线的B=1.0×10-3mGy m2/mA·min。由于X射线的品质因子为1,每1Gy的吸收剂量对人体的生物效应等效于1Sv的有效剂量当量。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74μSv。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9mSv,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值0.1mSv;导出剂量率为0.17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考虑X射线工作人员,设工作人员距离X射线机4m,居留因子T=1,使用因子U=1/4,则参考点的周剂量当量Hw=BWUTR-2=15.6μSv。则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0.81mSv,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值;导出剂量率为1.6μSv/h,低于导出剂量率目标值。因此主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6.2漏射线、散射线屏蔽厚度的核实

侧墙(副防护墙)厚度设计为370mm的粘土砖墙(1.6 g/cm3),内外水泥粉刷,相当于3mm厚铅板防护层。根据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医用诊断X射线机距源点1m处的泄漏辐射剂量限值为1.0mGy/h。铅对150KV的宽束X射线的TVT值为0.96mm,设参考点距源点4m,当居留因子为1时,经3mm厚铅板防护层的屏蔽衰减,根据公式NTVT=lgWLT/R2Hw,参考点处的泄漏辐射剂量率为0.08μSv/h,年剂量当量为0.04 mSv。当假设X射线焦点与受检者距离为1m,受检者体表照射面积为400平方厘米,考虑90°散射,散射因子取0.002,则散射线所致周剂量为0.125μSv,工作人员年剂量当量为6.25μSv,导出剂量率为0.0125μSv/h。

因此,由漏射线和散射线共同作用所致剂量率为0.093μSv/h,低于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导出剂量率目标控制值(2.5μSv/h),年剂量当量为0.04mSv,也低于工作人员年剂量目标控制值;若考虑公众,取居留因子为1/16,则公众年剂量当量为0.003mSv,也低于公众年剂量目标控制值(0.1mSv)。

所以,侧墙(副防护墙)厚度设计能满足屏蔽防护的需要 6.3顶棚屏蔽厚度的核实

a.普通X射线机房 顶棚设计为15cm厚现浇混凝土(2.35 g/cm3),对应铅当量为2.0mm相当于2mm铅当量。普通机房的X线主方向一般为向下和水平方向,很少对上,故顶棚有2mm铅当量防护,符合GBZ130-2002《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因此,顶棚屏蔽设计符合防护的要求。

b.螺旋CT机房 CT室上下楼板设计要达到相当于3个铅当量防护,可为25cm厚混凝土浇注体或15cm厚混凝土浇注体再加其它防护(内嵌1mm厚铅板)的复合防护层。对于螺旋CT顶棚设计也是考虑为主照射方向,其对应铅当量为3mm,屏蔽厚度的核实同6.1b,故其防护厚度设计能满足防护的需要。7.放射防护管理

7.1单位安全防护自主管理:必须成立放射防护安全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任组员,人员各有分工,职责明确。医院成立了放射防护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小组: 医院应该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分工,以便在工作中更好地开展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医院负责放射诊疗工作的质量保证和安全防护专(兼)职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的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事件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要求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包括:(1)放射防护管理组织与职责;(2)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办法;(3)场所和放射工作人员的放射剂量监测办法;(4)放射性事故管理和应急处理方案;(5)放射防护安全操作规程;(6)意外事件应急与处置规程;(7)受检者放射防护管理规定。

另外,还应建立相关档案,并妥善保管,包括射线装置和防护设施技术档案、个人剂量与健康检查档案放射防护监测评价和放射事故档案、辐射检测仪器档案等。7.2放射工作人员的管理

工作前,应先明确放射性工作岗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必须经过就业前体检,检查结果须符合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标准的要求,体检合格者方允许参加放射性工作,今后还须每两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工作人员还需定期参加放射卫生法规教育和放射防护知识培训,并考核合格,才能取得放射工作人员健康证明,才能上岗;放射工作人员应接受每叁个月一次的个人剂量监测。8.结论与建议 8.1结论

(1)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规定,评价机构针对建设项目工作场所中存在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GBZ/T181-2006,认为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

(2)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内部新建CT机房、DR机房、胃肠透视和备用摄片机房选址可行,医院放射科采用全分隔式布局,将放射科分为内、中、外三层。内层是X射线工作人员业务活动通道和操作室;中层是各种X射线检查室;外层是患者候诊走廊。各层之间有不同形式的防护门相通。这种布局将工作人员走廊与患者走廊分隔,将X射线机房与操作室分隔,符合机房布局应遵循的安全、方便、卫生的原则。布局合理,面积设置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医用X射线CT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GBZ/T180-2006。

(3)南通市某人民医院新建门急诊大楼工程中放射诊断工作场所新建CT机房、DR 机房、胃肠透视和备用摄片机房防护设计符合《医用X射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130-2002的规定。

(4)预计机房建成后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年有效剂量均小于年剂量约束值。

(5)医院已建立了放射防护管理组织,制定了部分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防护用具配置计划。8.2建议

(1)各医用诊断X射线机机房应严格根据所使用的X射线机最大管电压和有效工作负荷及拟使用屏蔽材料进行屏蔽防护设计,保证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低于国家规定的剂量限值防护安全的要求。

(2)有用线束朝向的墙壁应有至少3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其他侧墙应有2mm铅当量的防护厚度;天棚、地板应视为相应侧墙考虑,但CT室上下楼板应视为有用线主束朝向的墙壁考虑,故要有3个铅当量防护,折算成混凝土25cm厚;机房的门、窗必须避开有用线束方向,并有其所在墙壁相同的防护厚度,但CT室的外防护门应为3mm铅当量防护。(3)机房门外应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4)机房大门为推拉式,机房门必须与门洞每边有10cm宽度重叠,机房内门必须与衬铅门框有一定宽度的搭接重叠,与墙体间距小于1cm,防止X射线泄漏。

(5)落实放射防护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个人防护用具和受检者防护设备。

(6)非职业工作人员办公、病人及公众候诊、休息场所尽可能远离X射线机房。(7)认真贯彻卫生部第46号令,加强放射诊断的质量控制工作,保证质量和病人的健康安全。应使用防护性能经放射卫生防护机构检测合格的X射线机,并建立落实放射防护安全制度,项目建成后应定期开展稳定性检测并进行定期的防护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

(8)在放射工作场所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确保本意见单中提及的各项防护措施得以落实。

比X光可恶的生活辐射 篇3

1.高压电缆 辐射大户

根据国外几十年来的研究发现,高压电缆所产生的电磁场,会增加儿童罹患白血病的风险,这部分已有许多伤害案例被发表,也因此,欧洲有些国家已对高压电缆与住宅、公园、医院等老人、小孩常停留的地方,予以立法规定应保持安全距离。

2.列车靠窗位 辐射也吓人

常搭列车的准妈妈也要小心喔!为了让乘客使用手机能畅通无阻,高铁每节车厢设有小型基地台,所以电磁波很强,特别是靠窗位置远比靠走道的电磁波来得强。

3.“无线” 危险不可小觑

除了基地台、地下高压电缆等辐射源之外,家中无线上网的IP、无线电话以及无线上网的手机,都会有辐射问题。尤其是无线IP,就算不在使用中,还是会不断释出比背景值高出几十万倍的超强电磁波。一般的手机只有在通话时才有电磁波,但是有无线上网功能的手机,和无线电话一样有较大风险。

孕妈咪反辐射实用攻略

对X光小心谨慎还不够,准妈妈们还必须远离生活中的高风险辐射源,多运动、多流汗、多吃蔬果,让辐射伤害降到最低。

高压电缆 >100m

居家附近的高压电缆是最难避免的,建议不要居住在靠近高压电缆100米以内的房子。假如已知居家处于高风险辐射环境中,可在窗户加上防辐射窗帘。

地铁、火车 选走道座位

孕妇、婴幼儿应尽量避免搭高铁,搭乘时选择靠走道座位比较好;如果无法避免经常乘座,建议穿着防护衣。

无线电话 少用为妙

孕妇或家中小孩,应禁止使用无线电话机。

智能手机 关掉WIFI

无线上网的可怕之处就是虽然未上网,但仍然持续在抓取讯号,计算机会一直发出电磁波,无线上网手机也一样会不断执行搜寻讯号的动作。因此,经常使用无线上网的孕妇,应尽可能改用有线比较妥当,并且避免计算机靠近腹部、头部、胸部。智能手机可以关掉无线上网的自动搜索和链接。

使用电器 保持距离

使用微波炉时避免太靠近;吹风机使用时间应缩短,洗头发后尽量将头发擦干再吹。

防辐射衣 可以有

X线检查中受检者辐射防护问题探讨 篇4

下面就结合我在日常工作中的体会谈谈我的看法和建议。

1 认真维护好X线检查设备

保持X线机良好的运行状态, 避免因机器性能不良引起的重复照射。

2 加固X线机房防护墙和防护门, 加强X线机房防护门的管理

X线机房的墙应加厚, 厚度应达40cm以上, 达到能防护X射线为准。X线机房门应加贴铅板, 铅板大小与门面积大小一致, 防护门以能完全密封门口为度。工作时, 工作人员要注意将防护门关上。

3 对非诊断部位进行屏蔽防护, 重点保护对射线敏感的部位

我们在拍摄髋关节、腰骶椎等部位时用铅橡皮遮盖胸部和上腹部, 用特制的铅皮遮盖患儿睾丸上 (女性卵巢上) ;在拍摄胸部时用铅橡皮遮盖中下腹部, 用铅橡皮围脖、铅玻璃眼罩遮盖患儿颈部和眼部, 以防止眼晶体、甲状腺、生殖器受直接照射。同时注意体位防护, 拍上肢各部位常取侧坐位, 使性腺器官避开直接照射;颅脑面骸部位尽量采用后前位投照, 减少对晶体的受照剂量。

4 提高技师工作责任心, 增强辐射防护意识

摄片技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规章制度的执行, 提高防护意识。要钻研业务, 练就过硬的投照技术,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照射。对患者照射必须有家属搀扶时, 应该对家属做好防护, 使之避免受到不必要的照射。

摘要:目的讨论X线检查中受检者辐射防护问题。方法根据日常工作中的体会进行受检者防护问题的探讨。结果通过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细节处理, 能大大减少病人的X线照射量。结论减少病人的X线照射量, 保护病人免受X线损伤, 是每一个放射科工作者的职责。

X线辐射 篇5

采用同步辐射X荧光(SRXRF)探针技术对河北峪耳崖和甘肃大水两地花岗岩中单颗粒磷灰石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磷灰石含有P、Cl、S、K、Ca、Mn、Fe、La、Ce、Nd、Sm、Gd、Yb、Sr、Y、Zr、U、Th等多种元素,峪耳崖磷灰石富含Mn、Fe,大水磷灰石则富含As.峪耳崖花岗岩为S型,大水花岗岩为Ⅰ型,两地磷灰石在稀土元素(REE)含量上具有明显差别:大水磷灰石呈右倾的REE配分模式和明显的轻稀土(LREE)富集;而峪耳崖呈现上凸的`REE配分模式和LREE亏损.依据磷灰石的REE配分模式可有效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以此作为花岗岩岩浆演化的指示.

作 者:汤云晖 韩春明 保增宽 黄宇营 何伟 TANG Yun-hui HAN Chun-ming BAO Zeng-kuan HUANG Yu-ying HE Wei 作者单位:汤云晖,保增宽,黄宇营,何伟,TANG Yun-hui,BAO Zeng-kuan,HUANG Yu-ying,HE Wei(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49)

韩春明,HAN Chun-mi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X线辐射 篇6

关键词:职业暴露,辐射防护,医护人员,X线

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近几年已引起国内外学者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职业暴露根据从事的工种特点不同其损害因素存在差异。例如, 在骨折内固定的手术中, 手术医师需要借助C臂X线机或床边机观察骨折对位对线情况, 以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 同时可以摄取床边X线片作为医疗文书的证据。因此, 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是否受到X线辐射的问题是必须认真对待的。合理使用X线, 减少自身的辐射, 医务人员对X线基本知识的了解及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是首要问题。为了解本地区手术室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认知、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 特进行相关问题问卷调查, 为今后开展防护培训提供参考资料。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被调查对象来自市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和本市下辖1家二级甲等县医院手术室相关医护人员,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3年6月1—15日。被问卷者均系手术室工作人员或临床外科医师经常参加手术的医护人员, 共249名。其中医生138名, 女性33名, 男性105名; 医生中包括实习医生、进修医生、麻醉医师及本院的主刀医师和助手医师。护士111名, 男护9名, 女102名; 包括实习护士、进修护士和本院手术室护士。249名医护人员年龄在21 ~66岁, 平均年龄34. 5岁。高级职称75名, 中级职称103名, 初级及其他71名。

1. 2方法

1. 2. 1问卷设计以十堰市卫生监督局2011年7月汇编的《放射工作人员培训资料》为主要依据并参考文献[1-7]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4部分, 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第1部分为被问卷者性别, 年龄、职称、工种。第2 ~ 4部分为问卷内容, 包括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 共6项内容; X线辐射防护意识共5项内容; 实际案例放射防护的识别共3项内容。 问卷全部采用选择形式, 依据各部分问卷内容所设计备选项不同。

1. 2. 2问卷结果评价标准依据问卷设计的选项不同, X线机辐射防护常用知识部分分为回答正确、错误和不知道3个评价结果; X线辐射防护意识部分根据回答内容和便于统计分析分为是和否或无所谓2类; 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部分分为正确和错误2类, 其中错误一类的统计中, 包含了回答无所谓、不知道或选择错误的结果。将问卷回收后根据执业类别进行分类汇总 ( 医生组和护士组) 。

1. 2.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 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对医生组和护士组各项问卷结果逐一作 χ2检验, 检验水准 α = 0. 05。

2结果

2. 1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总体医护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知识点掌握最差, 仅16. 06% 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 医师组掌握情况优于护士组 ( P < 0. 05) 。其余5项问卷内容回答正确率均维持在50% 左右。6项问卷结果显示, 医生组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 但仅X线辐射的安全距离、X线透视时间与身体损害的关系和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3项内容存在差异性 ( P < 0. 05) 。各组对X线辐射防护常用知识比较结果见表1。

2. 2 X线辐射防护意识与行为5项能够反映医护人员防护意识的问卷结果显示, 91. 57% 的医护人员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 ( P < 0. 05) 。但在其余3项的问卷结果比较中医生组和护士组无差异性 ( P > 0. 05) 。在日常疾病就诊中249名医护人员中仅8. 84% 的人员行X线检查时曾经向检查技师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结果表明, 医护人员尽管担心受到辐射, 但在实际情况下防护意识极为薄弱, 见表2。

2. 3 X线辐射防护实际案例识别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 但在胸部X线照射时, 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的辨别能力较差, 仅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 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 ( P < 0. 05) 。见表3。

3讨论

由于国内特殊的医疗现状, 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更多地关注患者的身心利益是否受到损害[1-2], 而忽略了作为医疗服务主体的医务人员的现状。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工作岗位的医护人员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暴露危害。一般而言, 损害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机械、运动和行为语言。从事放射医疗的医护人员长期暴露于X射线下是最为主要的损害因素[3]。从事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受到职业暴露的危害种类更多, 随着骨折患者手术量的增加, 同时为了规避医疗纠纷, 术中行X线床边检查或采用C臂X线机检查的频率越来越多。由于大多数医疗机构的手术室空间构造并没有经过特殊的辐射防护处理, 因此, 在行术中X线检查时, 无疑所有的医护人员均直接受到不同程度的X线照射[4]。

医疗照射防护中存在的问题较多, 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首要对策就是掌握医疗照射防护知识和做好防护知识的宣传[5]。国内其他地区关于辐射防护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无论是普通居民还是医务人员对辐射防护的认知状况均差[4,6-7]。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本地区与X线接触较为频繁的手术室医务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在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知识点掌握最差, 仅16. 06% 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 医师组掌握情况优于护士组 ( P < 0. 05) 。这一知识点掌握差可能与专业性太强有关, 但其余5项问卷内容回答正确率也仅维持在50% 左右。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 6项知识点医生掌握情况均优于护士组, 但仅X线辐射的安全距离、X线透视时间与身体损害的关系和射线折射原理对房间面积的要求3项内容存在差异性。本地区护士对辐射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比专科 ( 骨伤科) 医院差[4], 导致这一原因可能为被问卷的医护人员包含了胸外科、腹部外科等不接触X线的医护人员所致。

在医护人员辐射防护意识方面, 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明显强于徐州市普通居民的防护意识[7], 这主要与医务人员所学专业有关。本地区91. 57% 的医护人员均担心工作中受到辐射伤害并认为防护培训是有必要的。护士组对这方面的担心和需求较医生组更为强烈 ( P < 0. 05) 。这一结果的差异与护士多为女性更注重生育健康宝宝的需求有关。与较高的辐射防护意识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医务人员自身在行X线检查时是否要求过对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这一实际问题时, 仅8. 84% 的医务人员表示曾经要求过检查技师对自身不照射部位进行防护。自身防护行为差的情况医师组和护士组不存在差异性 ( P > 0. 05) 。 结果表明医护人员尽管担心受到辐射防护, 但在实际情况下防护意识极为薄弱。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防护意识。

在医护人员实际案例辐射防护的识别中, 249名医护人员均一致认可非必要时妊娠妇女不应该行下腹部X线照射, 但在胸部X线照射时, 选择X线透视还是胸部摄片和胸部X线摄片是否可以作为儿童常规体检项目2项的辨别能力较差, 仅略超过半数的医护人员回答正确, 医生组识别能力优于护士组 ( P < 0. 05) 。同等剂量的X线对儿童造成的辐射伤害更大, 目前放射诊疗规定已经明确规定胸部X线摄片严禁用于儿童的常规体检项目。上述问卷结果同时也反映了医务人员对国家放射防护相关法律条款的认知差。而在选择荧光透视还是胸部X线平片方面, 由于受传统荧光透视根深蒂固的影响, 不少医务人员仍然认为荧光透视优于胸部摄片, 但实际上一次荧光透视受检者所接受的X线剂量远远大于一次胸部X线平片的剂量, 这一结果又与医务人员对辐射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不佳对应。

综上所述, 本地区手术室医务人员对X线辐射防护意识高, 对实际工作中的放射防护案例有一定的辨别能力, 但辐射防护相关知识薄弱且掌握不全面, 自身采取的防护行为差。普及辐射防护相关知识, 有利于提高医用X线的合理化使用, 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 建立真正意义上良好的辐射防护行为。

参考文献

[1]孙秀锦, 涂彧.医疗照射过程中对患者的防护[J].中国职业医学, 2010, 37 (2) :163-165.

[2]姚小东, 董强, 史文晋, 等.乐山市某医院骨科及ICU病房床边X射线摄影屏蔽防护效果[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22) :2583-2584.

[3]伍绍萍, 伍绍芬, 刘英华, 等.长期低剂量职业照射对放射工作者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J].毒理学杂志, 2008, 22 (5) :389-391.

[4]郑晓静, 司晓一.骨伤科医院手术室护士X线防护情况调查与对策[J].护理学杂志, 2011, 26 (14) :14-16.

[5]张占江.医疗照射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17) :1994-1995.

[6]陈岚, 沈飞燕.急诊科医护人员对放射防护知识的认知水平及防护现状[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 28 (11A) :29-31.

X线辐射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伊犁州各级医院的各类X线机机房。在职放射工作人员, 其年龄为21~58岁, 放射工龄为1~36 a, 左胸佩戴个人剂量计12个月。

1.2 检测方法

1.2.1 机房检测

抽取该州部分州、市及乡级医院, 对其各类型X线机相应环境进行辐射检测。

1.2.2 个人剂量检测

对从事相应放射工作≥1 a能正规佩戴个人剂量计满12个月的放射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检测。

1.3 检测依据

GBZ 130-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标准》、GBZ 138-2002《医用X线诊断卫生防护监测规范》和GBZ 128-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

1.4 检测仪器

451P型加压电离室巡测仪, FJ427A1型热释光剂量仪, FJ411型热释光退火炉, Li F (Mg, Cu, P) 圆片热释光剂量元件。仪器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检定,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5 统计学分析

均数比较用小样本t检验法, 率的比较用四格表校正χ2法。

2 结果

2.1 各种X线机机房辐射情况 见表1~4。

在该州天然环境中共检测300个点, 求得本底水平值为 (0.13±0.04) μGy/h, 如以检测值均数≥本底均值的2倍为准, 达到此水平者有:州、乡级医院透视拍片机, 州、县级医院CT机, 州级医院C形臂机和牙科机的机房门;州级、个体医院透视拍片机, 州、县级医院CT机, 州级医院胃肠机控制室门;州、县级医院CT机, 州级医院牙科机的铅玻璃观察窗;州级医院CT机和牙科机房墙;州级医院C形臂机工作人员位。除1县级医院CT机控制室门共7个检测点数据均明显超标外, 其他检测值都未超标。

2.2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

见表5。各组个人剂量比较, 介入工作人员高于透视拍片人员 (t=2.17, P<0.05) , 高于CT人员 (t=3.54, P<0.01) , 高于牙科人员 (t=2.61, P<0.05) 。其他比较:拍片人员与CT人员 (t=1.57, P>0.05) , 拍片人员与牙科人员 (t=1.19, P>0.05) , CT人员与牙科人员 (t=0.71, P>0.05)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据此次检测结果, 基本可以认为伊犁州各级医院X线机机房设施辐射防护情况整体尚好, 相对薄弱之处主要是机房门、控制室门、铅玻璃观察窗及个别机房墙体。据文献[1-4]报道, 机房设施辐射超标率为:汕头市机房门的辐射超标率为5.1%, 墙为零;福建省机房门为1.2%, 控制室门为2.0%, 铅玻璃观察窗为1.4%, 墙为0.6%, 资阳市乡镇医院放射科门为21.5%, 控制室门为13.0%, 铅玻璃观察窗为5.0%;商丘乡镇医院机房门为62.5%, 墙为零;由此看来, 医院X线机房设施中易出问题者主要是机房门、控制室门和铅玻璃观察窗。其原因首先是铅当量不足, 其次是结合部位欠严密。我们认为, 只要在机房设计施工中严格把关, 就能有效杜绝此类问题。为此, 相应的监督部门必须强化医院X线机房的设计、施工、验收中的审查、督查工作, 确保存在安全隐患的X线机避免投入使用。

本文检测结果, 心脏介入工作人员个人剂量明显高于放射诊断人员。由相关文献个人剂量数据 (m Sv/a) 可知, 北京军区介入为2.90[5], 大连市2006—2009年介入为5.73, 放射诊断为1.32[6], 广州市2005年介入为1.77, 放射诊断为1.07[7], 宁夏地区介入为14.44, 放射诊断为0.89[8], 绵阳市2005—2009年介入为4.17, 放射诊断为2.0[9], 各地数据有明显差异, 但介入人员的个人剂量均明显高于放射诊断人员的剂量。由此可见, 介入人员辐射防护问题是医院放射工作者中的重中之重。我们认为可行的办法是从多角度综合考虑问题, 例如:相应的X线机及介入人员的防护用具的研究进一步优化, 介入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 曝光条件的优化选择, 工作时间的适当限制, 对医院X线辐射状况经常性监测, 尤其是介入人员的受照剂量监测等。

参考文献

[1]张晓儿, 黄树斌, 蔡振练.汕头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现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 (3) :299.

[2]郭进瑞, 陈新弟, 郑森兴.福建省管医用诊断X射线机放射防护状况[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 (3) :305.

[3]刘先平, 周龙成, 郭鲁琼.资阳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防护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 (2) :194.

[4]郭瑾.商丘市乡镇卫生院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状况调查[J].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2) :208.

[5]李秀芹, 谷悦, 赵进沛.北京军区2002—2008年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1, 20 (1) :59.

[6]叶倩鸥, 郭旋, 董倩倩.大连市放射诊疗职业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3) :292.

[7]黄润玲, 谭汉云.2003—2005年广州市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0, 19 (1) :49.

[8]卢桂才, 孔庆宇, 李鸿成.2006—2010年宁夏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 2013, 22 (1) :28.

X线辐射 篇8

关键词:床旁检查,数字X射线摄影,辐射剂量,正当性,最优化

1 引言

床旁X射线摄影为放射科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它为临床急、危、重患者抢救及诊治赢得了时间,同时为术后复合性外伤、骨牵引等不能活动的患者提供了方便。由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必然方向。数字X射线摄影有较大的曝光宽容度、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在理论上X线曝光剂量较传统屏-胶系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X射线是一把具有利与害的双刃剑,在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临床影像诊断基础上应高度关注X射线的生物效应[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例患者接受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床旁检查的临床资料及测得患者及患者周围的辐射剂量结果进行回顾性地分析,探讨如何控制数字化X线摄影床旁检查辐射剂量问题。

2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进行CR床旁检查的情况,选取胸部床旁检查患者200例,所获得图像均能为临床提供准确诊断。其中,婴幼儿100例(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年龄0~6岁,体质量2.3~25 kg,身高35~118 cm,病床中心横向平均间距85 cm;成人100例,年龄18~92岁,体质量57~94 kg,身高157~185 cm,病床中心横向平均间距135 cm。

2.2 设备及曝光参数

CR为AGFA MP3010.compact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AGFA MD10-IP,床旁机为岛津MUX-100J。曝光参数:婴幼儿为50kV,1.8~5.6 mAs,SID为100 cm,照射野为20 cm×25 cm;成人为90 kV,1.8~3.6 mAs,SID为100 cm,照射野为35 cm×43 cm。

2.3 方法

采用婴幼儿和成人CR床旁检查最小和最大的曝光参数曝光,利用美国产BR8-Barracuda 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检测照射野中心和离中心100、200、300 cm处的照射剂量。

3 结果

检测结果详见表1、表2。

测试结果显示,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在离婴幼儿照射野中心100 cm和离成人照射野中心200 cm的地方均能测到X射线照射剂量。根据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床旁CR使受检者被照部位外其他部位及其周围的人员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受到X射线辐射。

4 讨论

(1)床旁数字X射线摄影主要为临床急、危、重患者提供可供诊断的影像,同时其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为受检者及周围人员带来有害影响。随机效应发生的概率与照射剂量成正比,且在放射防护感兴趣区小剂量范围内不存在剂量阈值,即使在剂量很小的情况下也存在一定的效应发生概率,只不过发生的概率很小,如癌症和遗传效应的发生;确定性效应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照剂量的大小,且存在剂量阈值,如视力障碍、皮肤辐射损伤等[1]。这就要求临床X射线检查必须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和尽量合理降低群体剂量。

(2)由于病房楼的设计无防X射线辐射的要求,其墙壁、门窗、地板、天花板不能有效地屏蔽X射线辐射。大多数医院病房除ICU和儿科配有活动铅屏风外,其余科室很少配备X射线防护器材。床旁X射线机属于小型X射线机,放射防护性能较差,且没有滤线器及自动曝光控制系统(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床旁受检者及周围人员要承受比常规X射线更大的辐射剂量。因此,床旁X射线摄影辐射剂量的控制不容忽视。

(3)CR系统与传统屏-胶系统相比曝光宽容度较大,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摄影的物体以任何X射线曝光量获取稳定的、最适宜的图像密度及高质量的图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重拍率。但在实际工作中,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导致在床旁检查中曝光参数存在随意性。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条件下,CR成像的曝光量接近或略大于平片系统,降低幅度极为有限[2]。IP成像层的辉尽性荧光物质的衰老程度与使用年限和使用频率密切相关,并且随着IP板使用次数增加,荧光体的发光特性降低,获得相同的曝光指数(exposure index,EI)所需的曝光剂量会增加。冼朝晖等[3]等研究表明,IP使用超过6 a,IP的荧光物质性能衰减老化情况为曝光量增加1倍,EI增量从原来的300下降到220,下降了25%。所以,床旁CR检查所造成的X射线辐射剂量并不比传统屏-胶系统低。

(4)传统屏-胶阶段床旁检查获得的影像质量不高,有时候难以达到临床诊断的要求,需要重照,使受检者及其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增加。床旁X射线摄影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其应用使床旁检查的质量有很大的改善,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所得到的信息按诊断的要求进行后期的各种处理,使重照可能性减小,并为影像的长期保存和高效率的检索提供了可能性,这就有可能造成临床医师把握床旁X射线检查适应证不严格。我院2010年床旁曝光量平均每日达37次(含附属八一儿童医院)之多,目前还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床旁工作量增加,无疑使X射线辐射剂量增加。随着医院现代化的发展和医院逐步面向数字化,直接数字X线摄影(DR)技术的临床应用正在逐渐普及,DR系统有更大的曝光宽容度,曝光剂量较CR低,且摄影后能立即看到图像,并有更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能及时、准确地对患者的病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4]。如果DR系统在床旁检查中普及,临床医师不能合理把握床旁X射线检查的正当性,床旁工作量会更大。床旁X射线辐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5)各医疗单位应加强放射防护与安全培训,不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文化素养。临床科室应根据科室工作需要配备足够的相应放射防护用品。临床医师在申请床旁数字X射线摄影时,应基于放射检查指征、预期从检查获得的诊断信息以及检查结果,并应对患者诊断和以后治疗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正确估计,认真权衡利弊,以判断是否让患者受益而值得实施该检查[4]。防护的最优化体现在为患者提供准确的临床影像诊断基础上,把受照射人数、个人受照剂量都应做到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李卫东等[5]研究显示,在高对比部位,适度的噪声水平对空间分辨率影响不明显,这样的影像是可以接受的。在床旁检查工作中应尽量降低管电量,在不影响诊断目的的前提下将影像噪声控制在适度水平。放射科技师在实施数字X射线床旁检查时,应尽可能在距离X射线管头和受检者300 cm以外地方曝光,尽量降低曝光参数,并对受检者特别是婴幼儿的非照射部位及周围人员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结论

总之,床旁数字x射线摄影辐射剂量控制应遵从实践的正当性、防护的最优化原则。医疗单位的管理者、临床医师及放射科技师都应对此引起高度重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方能从根本上控制床旁数字X射线摄影辐射剂量,尽可能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并尽量合理降低群体剂量。

参考文献

[1]郑钧正.电离辐射医学应用的防护与安全[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9.

[2]曾勇明.数字X线成像技术操作规范与剂量优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

[3]冼朝晖,刘文华,周全,等.计算机X线摄影曝光量与曝光指数的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2):115-117.

[4]葛合全,黄敏华,王子军,等.DR与CR床边摄影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对比分析[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4):324-325.

X线辐射 篇9

经过长期模型试验和目前类似问题的研究发现, 如果仅仅设计一种简单的门联锁装置来检测位置, 则很难准确表达机器的运行情况及检测射线量。所以, 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精确检测治疗防护门的位置以及X射线辐射剂量, 同时对两者的检测进行有效结合, 即当射线量超过某一安全数值时, 报警并紧急停机, 监测的射线量在安全范围内时, 门联锁发挥作用。因此该连锁装置具有双重保护作用, 门开关保护与射线量泄露超标保护, 从而实现精准检测防止辐射污染的目标。

通过大量重复性试验对我院X射线机进行测试, 决定采用光电耦合器及盖革—弥勒计数管分别检测门位置及治疗过程中治疗防护门附近的累积辐射量。其中门位置的检测属于初级检测, 累积辐射量为终极检测, 经过初级和终极检测与X射线机相关联, 一旦发现辐射污染情况机器将停止运行, 以达到防止辐射污染效果。

1 实现门位置的监测功能

以往的门控制开关主要是通过行程开关机械控制, 经过长时间使用后, 容易导致后门的位置偏移、传动系统老化等进而使得控制精度降低, 发生误报警情况, 无法发挥安全保护作用。目前采用光电开关对门的位置来进行精确监测, 光电耦合器属于一种电-光-电转换器件, 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 由发光源和受光器两部分组成。将两者组装在同一密闭壳体内, 用透明绝缘体隔离开来。其中发光源的引脚为输入端, 受光器的引脚为输出端, 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输入电信号使发光源发光, 由激励电流的大小来决定光的强度, 该光线照射到封装在一起的受光器上面之后, 由于光电效应而产生光电流, 由受光器输出端引出, 从而实现电-光-电之间的转换。通过光电开关后再输出以控制电平。如图1。

2 实现射线监测功能

从理论上讲X射线与自然光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都属于电磁波, 但是X射线的光量子的能量远远大于可见光。它能够穿透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体, 并且在穿透物体时会与物质发生较为复杂的物理和化学作用, 能够使原子产生电离, 或者使某些物质发出荧光以及产生光化学反应。如果工件某一部位存在缺陷, 将会影响物体对射线的衰减, 从而导致透射射线强度发生变化。因此, 可采用一定的检测方法来检测透射线强度, 以此来判断工件是否存在缺陷以及缺陷的大小、位置。

获取由于工件缺陷而产生的物体对比度, 是发现工件具体缺陷大小、位置的必要条件。只要满足缺陷在透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尺寸、其衰减系数与物体的线衰减存在一定差别、散射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三个条件, 即可获得物体对比度。

通过盖革-弥勒计数管来测定辐射, 每一次射线经过该GM管并引起电离时, 会引起该GM管产生一次检测电流脉冲, 每个脉冲均被电子管电路检测同时记录为一个计数, 该剂量仪的显示值为在所选定的模式下的计数值。

由于放射性具有随机特性, 因此剂量仪检测到的计数值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故取检测到的峰值作为输入信号, 并将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送入单片机, 与预设值进行对比, 作出准确判断, 作为看质量去控制下一级工作。如图2。

3 防护门位置监测与射线的整体监测

随着防护门监测功能以及射线监测功能的单独实现, 则很容易弄清楚X射线辐射监测及联锁装置的设计原理, 使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在防护门未关闭或者射线剂量超标的情况下均能及时报警, 从而避免辐射污染。

4 X射线辐射监测及连锁装置实用性评估

通过大量重复性试验对我院X射线机进行测试以及相关模型试验得知, X射线辐射监测及连锁装置除能够满足上述所有功能外, 还具有其他诸多优点。 (1) 由于采用的主要电子器件为光电耦合器和盖革-弥勒计数管, 该类电子元件重复性较好、性能也比较稳定, X射线辐射计连锁装置也能够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与精确性, 使用寿命也较长。 (2) 配备X射线辐射监测及连锁装置的各电子器件均比较常见, 在电子市场均可购买, 并且成本较低, 因此能够比较快速地解决辐射防护这一问题, 且能够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3) X射线辐射监测及连锁装置, 具有体积小、方便拆卸、容易安装、维修等优点, 给日常使用与维护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因此其实用性、有效性也值得推广。

5 小结

通过重复性试验测试证明, X射线辐射监测及连锁装置的普遍应用能够对辐射剂量进行有效检测, 且具有多种实用性优点, 能够对医用X射线辐射进行有效防护, 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高翔, 廖观义.医院放射影像科设计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08 (02) :18-21.

[2]祁天佑, 李应辉.高速高压光电耦合器[J].半导体光电, 1994 (4) :49-52.

[3]汪润华, 李志峰.X射线机的质量控制检测[J].职业与健康, 2002 (5) :18-20.

[4]荣梅, 尚少梅, 张海燕.内窥镜的消毒现状[J].天津护理, 2005, 13 (6) :359-360.

X线辐射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的床旁胸部平片100例。其中男82例, 女18例, 年龄12岁~71岁, 平均年龄42岁。同时抽取以前普通X线片100张进行比较。

1.2 设备

西门子移动式X线机;柯达8200 CR图像处理系统。

1.3 方法

胸部摄影依患者实际情况采用卧位或半卧位, 曝光条件选择70~750 kV、25~35 m As、胶片距离90 cm~110 cm.照片经CR后处理, 由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各1名对图像进行评价分析。

2 结果

本组100例全部摄床旁胸片, 均可以达到诊断要求。其中, 甲级片88张, 乙级片12张, 废片0张。乙级片主要是患者病情较重, 不能配合导致屏气不良、体位不正、肩胛骨未完全旋出肺野及体外异物等因素构成;克服了因铅号、暗室洗片等因素对质量造成的影响。

3 讨论

床旁胸部摄影在老年人、创伤性患者、尤其是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治疗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患者无法配合, 体位、治疗引流管线干扰, 焦片距不固定, 曝光条件不易掌握, 床旁机容量小, 病室电源条件差, 无滤线器、散射线大等多种因素制约, 传统屏-片组合, 宽容度小, 摄影条件相对较高, 照片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 而且照片质量受暗室技术影响, 普遍屏片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废片率较高。CR系统曝光宽容度较大, 可以克服常规屏片系统床旁摄片诸多不利因素, 在适当的范围内一次曝光, 即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CR技术的应用, IP板代替了传统的屏-片系统,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有资料显示[1], CR用于胸部摄片时, 曝光条件可比常规胸部X线减少45%~90%.我们在本组中发现, 床旁胸片在保持电压、焦片距、管电压相同不变的条件下, m As较常规普屏床旁胸片减少约30%, 既降低了X线机负荷, 延长了X线管使用寿命, 又减少了对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损害。

3.1 IP板具有移动性, 可以随身携带到任何科室为患者做床旁摄影, 将IP板上的信息经激光扫描成为数字信号, 可经CR主机及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后输出打印, 得到满意的影像。同时图像处理过程中若发现不能达到诊断要求, 可立即重新加照, 不会浪费胶片。

3.2数字化CR具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 因此, 不论曝光条件如何, 一次曝光即可以获得不同组织结构的多种图片, 符合观察诊断需求, 比如:气管、肺、纵隔、肋骨、胸椎、心脏等。普屏系统需要重复数次曝光才能完成以上的检查目的, CR只需一次曝光后通过调谐处理, 就可以得到多幅不同诊断需要的照片, 极大地减少了重复检查的可能。

3.3 CR系统的宽容度较大, 即CR曝光宽容度较传统X线摄影大, 选择摄影条件相对容易[2], 即使曝光条件不佳, 也可以通过强大的后处理功能进行弥补, 避免重复检查。从而减少了患者及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 减少了技术人员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3.4 CR系统一次曝光可以获取多种需要的信息。在工作中充分利用CR系统可通过改变特性曲线斜率来改变影像对比度的优势[3], 来获得不同信息的影像。如创伤患者, 通过后处理可以分别重点观察肺部软组织、肺纹理、肋骨、心影后等密度不同部位的情况。

3.5 CR系统影像信息经后处理后直接传入激光打印机, 胶片生成速度明显加快, 减少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并且解放了传统显影、定影的暗室操作人员, 减少了化学试剂的环境污染。

3.6 CR数字化影像信息取代了传统的放射科胶片、档案管理的繁重工作, 数字化图像信息进行光盘刻录备份, 有效防止胶片的老化及丢失问题, 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减少成本支出, 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为放射科局域放射医学影像管理与传输 (PACS) 系统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提高放射科工作人员的素质。

总之, 胸部CR床边摄影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 相对降低了对摄影技术的要求, 能及时、准确地为患者的诊治提供一张高质量的照片, 有效地降低了照片的重拍率, 为临床诊治提供了丰富的影像学资料, 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为患者赢得了救治时间。

参考文献

[1]祁吉.计算机X线摄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

[2]李涛.CR与DR的比较[J].医疗设备信息, 2004, 19 (11) :40.

上一篇:启迪智慧下一篇:丹参总酚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