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大出血

2024-06-20

继发性大出血(精选十篇)

继发性大出血 篇1

关键词:继发性大出血,急诊介入栓塞,舒适护理

继发性大出血是常见的妇产科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特点为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发病原因主要包括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妇分娩过程中造成的撕裂伤与产伤、体内水肿等[1]。本研究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80例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应用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及舒适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成效,临床治疗及护理体会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妇科科80例继发性大出血患者,年龄19~40岁不等,平均年龄(32.25±2.19)岁,出血量500至2300ml,平均出血量(1172.18±89.77)ml,原发疾病:胎盘植入15例、产后出血39例、子宫内膜癌5例、异位妊娠13例、宫颈癌8例。

1.2 方法

1.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符合妇产科疾病继发子宫大出血疾病诊断标准;(2)经碘过敏实验结果显示阴性;(3)无凝血功能障碍、明胶过敏、精神疾患;(4)无恶性肿瘤病例;(5)机体手术耐受性良好,无手术禁忌症,可坚持完成治疗;(6)排除机体重要器官严重器质性病变病例(重要器脏如心脏、肝脏、肾脏等);(7)可独立完成本次研究所需调查问卷;(8)年龄均处于育龄期,无更年期、停经等情况;(9)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临床方法

对本组全部继发性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急诊介入栓塞手术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局部麻醉,后借助Seldinger技术穿刺,将腹主动脉L3-L4椎体处引入5F导管并注入碘海醇注射液,行腹腔动脉造影观察盆腔动脉行走方向及管径大小后更换为4F RH导管,调整导管头使其进入两侧骼动脉后注入优维显370再次造影,将导管插入子宫动脉,后在子宫动脉中缓慢推注50-80mg MTX,完成后使用明胶海绵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并实施针对性的舒适护理配合,记录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月经恢复)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满意度,将患者对本次救护内容、态度、效果等进行评价,采用百分制评价法,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3 舒适护理

(1)术前给予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压、血糖、血型与交叉配血、医学影像、碘过敏试验等相关检查,常规备皮并留置尿管,准备术中所需各项器械及药物,评估患者实际情况并做好突发事件抢救工作;(2)积极干预患者原发疾病,如遵医嘱维持心率、血压、血糖稳定,开放静脉通道并及时输液补充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度平衡,严密监测尿量,待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手术;(3)术中维持手术室温度、湿度适宜,注意保暖;(4)术中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5)术后24h去枕平卧,穿刺部位沙袋(1kg)加压3h,术侧制动24h后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下床运动;(6)严密监测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等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配合其处理;(7)若患者下肢发生麻木、疼痛及运动障碍等异常情况应垫高穿刺肢体,若确诊发生下肢动静脉栓塞应配合医生给予手术去栓或溶栓治疗;(8)术后疼痛者可给予适当按摩、局部热敷缓解临床症状;(9)术后发热一般不做特殊处理,若高热不退则提示可能发生感染,应遵医嘱给药治疗,鼓励患者日常多饮水,保持衣服床褥干燥清洁;(10)定期及便后清理外阴,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预防感染;(11)围术期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及将要实施的抢救措施消除其紧张情绪,告知术中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及处理方法;(12)饮食原则应清淡易消化;(13)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14)主动询问患者所需并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属咨询;(15)讲解遵医嘱治疗及良好生活习惯重要性,给予必要的出院指导。

1.3 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达),χ2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标准,若P<0.05,提示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入选病例均顺利完成急诊介入栓塞治疗,经临床统计,78例治疗效果满意,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50%,与无效率(2.50%)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情况见表1。

注:*表示与治疗失败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

80例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经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并给予舒适护理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为23.75%,与未发生并发症所占比例(76.25%)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对症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等严重情况发生,具体结果见表2。

2.3 随访及满意度

80例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经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并给予舒适护理后均进行3年随访(随访有效率100.00%),其中68例患者(85.00%)恢复正常月经周期,患者对本次救护满意度高达(93.24±2.07)分。

注:*表示与未发生并发症所占比例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生活结构及周围环境有所改变,在多种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基础上,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患者越来越多,妇产科手术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2],为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应用安全、有效、迅速的治疗措施,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妇产科大出血为临床急重症,已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积极有效的临床治疗是保障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预后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临床常规治疗原则包括快速有效的止血措施、预防及控制感染、纠正失血性休克症状及消除出血因素等都有文献报道[3],妇产科大出血传统治疗措施为药物保守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药物保守治疗起效慢,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欠满意;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可有效治疗子宫大出血,但以上两种手术方案复杂,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此外,患者术后会永久失去生育能力。因此,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不具备推广价值,依从性较差,对其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伤害。随着临床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有所发展并日益成熟,应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妇产科大出血已在临床推广使用,并取得满意疗效。子宫动脉栓塞术特点为操作简单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且不影响患者生育能力,患者依从性一般较高。可将子宫动脉栓塞术作为治疗妇产科大出血的首选方法。

研究显示,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过程中,提供正确的护理配合将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子宫动脉栓塞术及针对性的舒适护理后,其临床总有效率高达97.50%,并发症发生率仅为23.75%,且85.00%患者术后3年内月经恢复正常周期,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应用舒适护理配合急诊介入栓塞治疗妇产科继发性大出血患者,可获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产后出血56例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8(29):7193-7194.

[2]杨文忠,兰为顺,夏风,等.子宫动脉化疗输注加栓塞术治疗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J].放射学实践,2011,2l(9):953-955.

多发性脑出血临床观察 篇2

多发性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同时有2个或2个以上病灶的出血,是发病率低、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以往由于医疗条件所限,延误了此病的诊断,所以文献报道较少。自从CT问世以来,大大提高了此病的诊断率。由于诊断及时,也提高了临床治愈率,但亦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现将收治的5例多发性脑出血患者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例1:男,72岁,有高血压史22年,因突发意识障碍,频繁呕吐,发病后0.5小时出现昏迷,3小时后呼吸间断暂停而急诊入院。入院查体,患者呈深昏迷状态,左侧瞳孔大约6mm,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约4mm,对光反射迟钝,右侧鼻唇沟浅,四肢自主运动,深浅反射消失,无病理反射。急查头部CT示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高密度灶,出血量60ml,右侧脑室高密度灶。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对症治疗,终因抢救无效于发病后6小时死于脑疝。

例2:女,80岁,高血压史25年,因突然剧烈头痛、呕吐、昏迷1小时入院。查头部CT示左侧大脑半球内囊、基底区有3个出血灶,出血总量约70ml,并破入脑室,经抢救6小时无效死亡。

例3:男,38岁,有家庭遗传性高血压病史18年。不常饮酒,每日吸烟30~40支,因母亲病故情绪过于悲伤而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10分钟后自觉左侧肢体活动不灵,1小时后出现意识障碍而入院。查体,神志恍忽,嗜睡状态,左侧鼻唇沟浅,左下肢肌张力低,睫反射明显减弱,急查头部CT示左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高密度出血灶,出血量约20ml,左侧小脑半球高密度出血灶,出血量约3ml。立即给予调整血压,减轻脑水肿,降颅压,营养神经对症治疗。入院5天神志清醒,能正确回答一、二个字的问题,13天上下肢肌力恢复Ⅲ级,25天能扶活动,40天肌力恢复Ⅴ级,但仍有左侧肢体痛温觉减退,半年后随访全部恢复正常,无任何后遗症。

例4:男,60岁,因淡漠不语加重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史20年,冠心病史13年,有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5年,上述症状加重伴左侧肢体运动不灵半年,长期头晕、头痛,时而尿失禁3年。既往诊断为脑萎缩、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此次发病于家人争吵生气后自觉头痛未在意,0.5小时后因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后,出现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加重,步态不稳,右下肢运动无力欠灵活。1天后入院。查体神志清,语言笨拙,右下肢肌力Ⅲ级,急查头部CT示左额叶及左顶叶各有一互不相连的出血灶,两处出血量约20ml,治疗1个月痊愈出院。

例5:男,46岁,高血压史10年,因突然头痛,言语欠流利2小时入院。两处出血共30ml,40天痊愈出院。

讨 论

脑出血是危及人民健康和生命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仍居世界人口死亡领先位置,多发性脑出血较单发少见,但近10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糖、高脂肪饮食加之部分人的酗酒酗烟,提前和加速了脑动脉硬化发生,使之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特别是CT问世以来,由于诊断及时准确,大大减少了复发性脑出血病死率。本院近10年治疗脑出血286例,其中多发性脑出血5例,其病因均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在情绪激动和脑压增高的情况下发病,其病死率首先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其次与年龄有关,本组5例,死亡2例均为高龄。另外有学者报道多发脑出血患者,病理所见广泛血管淀粉样变性,变性的血管中膜和外膜被淀粉样物质所代替,弹力纤维物质代替了正常血管中层结构,影响了血管收缩和止血过程,易引起大出血。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史,发病后血压明显升高,考虑病因是动脉硬化引起微动脉瘤,当血压及颅内压骤然升高,使血液动力学发生变化,同时或很短时间内先后破裂引起多发脑出血。总之,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调解血压平稳,同时应保持情绪稳定,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应立即查头部CT,以明确诊断,缩短抢救时间。

前列腺切除术继发性出血8例分析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前列腺切除术225例, 年龄58~84岁, 平均71岁, 切除腺体30~80g不等, 其中耻骨上前列腺切除65例, 继发性出血3例, 占4.6%,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160例, 继发性出血5例, 占3.1%, 总发生率为3.5%, 发生最早术后12h, 最晚20d, 平均7d, 出血量150~1000m L, 平均575m L。

1.2 治疗方法

8例中2例行经尿道电凝止血, 其余6例经三腔气囊导尿管压迫膀胱颈部, 持续性膀胱冲洗, 6~48h, 同时输血补液应用止血药物等保守治疗, 出血停止。

2 结果

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3.1 术后反复发生膀胱痉挛可加重出血, 可引起大出血, 延长膀胱冲洗时间[1], 本组8例中有3例, 占37%。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很多, 术前存在不稳定膀胱, 导尿管气囊过大刺激膀胱三角区, 均可引起膀胱痉挛而发生继发性出血。因而对术前有不稳定性膀胱者应行尿动力学检查, 有尿路刺激症状而膀胱颈梗阻不明显者不需手术, 有膀胱颈梗阻者, 术前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或胆碱能受体阻滞剂, 减少三角区后尿道的敏感性。术中止血彻底术后保持冲洗管通畅等亦有效。

3.2 腺窝感染是继发性出血的常见原因, 本组2例占37.5%。前列腺增生病人残余尿量增多, 常并发感染, 加之反复导尿或膀胱造瘘, 均增加感染机会, 因此术前有效的控制感染, 术后冲洗管通畅及注意无菌操作是降低该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3.3 膀胱颈缝线松脱, 术后不适当的活动, 便秘、咳嗽等导致腹压突然升高增加局部充血等均可诱发出血。本组2例占25%腺窝未完全粘膜化前, 局部组织水肿, 部分坏死组织脱落, 当腹压增加时易致继发性出血。因此术后二周内不易剧烈活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肺感染等避免腹压突然增加的因素存在。

3.4 术中止血不彻底, 形成凝血块致术后冲洗不畅, 也可造成继发性出血, 本组1例占12.5%。

前列腺周围有丰富的血管网, 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手术时, 往往由于腺瘤较大腺窝位置较深, 暴露差, 有时不能直视下止血[2], 造成止血不彻底。由于血块填塞造瘘管使冲洗液不能流出, 造成膀胱过度膨胀, 腺窝撕裂引起大出血。我们采用膀胱颈上方贯穿缝合缩小腺窝及膀胱颈, 水囊压迫膀胱颈使腺窝与膀胱隔开的方法, 避免了血块进入膀胱, 使冲洗通畅避免膀胱过度充盈而引起继发出血。

摘要:目的 分析前列腺术后继发性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治疗。方法 对8例继发性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原因清楚, 均治愈出院。结论 重视继发性出血的原因, 可预防及治愈。

关键词:前列腺,手术,继发出血

参考文献

[1]梅骅.泌尿外科手术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25.

继发性大出血 篇4

关键词鼻出血糖皮质激素儿童变态反应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115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formergroupweretreatedwithdexamethasoneanderythromyoineyeointmenttopically.Methods:258caseofnasalbleedingchildrenweredividedintotherapy-groupandcontrol-group,theformergroupweretreatedwithdexamethasoneanderythromyoineyeointmenttopically,thelatterwitherythromyoineyeointmentonly.Results:Thecurativeeffectoftherapy-groupismuchhigherthanttatofcontrol-groupissignificantdifference(P<0.01).Conclusion:Glucocorticoidhormonecanpromotetheerasenasalseptummucosahealtrroughinhitingtheallergicreaction,soglucocorticoidhasgreatcurativeeffectonprimarychildnasalbleeding.

KeyWordsGlucocorticoid;Epistaxis;Allergicreactionchild

儿童原发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目前,国内外对儿童鼻出血多采用局部涂抗生素软膏及口服维生素类药物,重者用激光、射频[1]、微波[2],或手术等方法治疗。由于患儿年龄原因,上述方法均存在患儿不宜配合。我院采用地塞米松溶液局部滴鼻配合红霉素软膏涂抹鼻中隔易出血区治疗儿童原发性鼻出血,治疗方法简单,易操作且疗效好,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0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原发性鼻出血患儿258例,其中男146例,女112例;年龄4~12岁;病程1个月~2年。出血次数为2~13次。每次出血量不等,在1.5~10ml。

治疗方法: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50例,对照组108例,用容积为8ml干净空塑料滴眼瓶1支注入地塞米松2ml及生理盐水6ml配成地塞米松溶液,放入阴凉处备用。治疗组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将地塞米松溶液滴向鼻中隔前下方,2次,每次3~4滴,使药液均匀分布于鼻中隔易出血,同期用红霉素软膏于地塞米松溶液滴鼻间歇期,涂抹鼻中隔黎氏区,2次/日。对照组108例患儿,单纯用红霉素软膏外涂,每日2次。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接受治疗3天后鼻出血停止,在以后的治疗及观察期间末出血,鼻中隔黎氏区黏膜光滑,无出血、水肿及脓性分泌物。②有效:接受治疗3天后仍间断鼻出血,观察期间无出血,鼻中隔黏膜恢复正常。③无效:观察期间仍间断鼻出血,鼻中隔黎氏区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粗糙,糜烂。

结果

258例患儿用药7天为1个疗程,停药3天,进行第2个疗程。于第2个疗程结束后观察4周,门诊随访评定疗效。治疗组用药第1个疗程显效121例,有效17例,有效率为92.47%,第2个疗程结束后显效同前,有效22例,有效率为95.81%,经X2检验,P>0.05,两疗程无明显差异,说明地塞米松溶液显效显著,但并不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疗效。对照组用药第2个疗程结束后显效为33例,有效40例,有效率为67.59%。两组以2个疗程结束后的疗效进行经X2检验,P<0.01,差异有显著性。

讨论

儿童原发性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鼻中隔前下方黏膜粗糙、糜烂或炎症是造成鼻出血的直接因素。对鼻中隔黏膜粗糙,糜烂或炎症的原因,笔者通过258例患儿的治疗分析发现鼻出血与鼻变态反应关系密切,且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原发性鼻出血的疗效显著。有学者报道[3],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半数以上有反复性鼻出血,且在花粉季节里加重,并认为此类患者经抗变态反应治疗后,鼻出血可缓解或消失。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儿童鼻出血确实多发生在春秋季节,与变态反应性疾病多发季节相吻合。

鼻腔是呼吸道的门户,呼吸时外界气流首先冲击鼻中隔前下方,空气中的变应原与该部位黏膜相接触,具有变态反应体质的儿童,该区域极易成为变态反应发生的场所,由于变态反应的作用,可使患儿中隔前下方黏膜充血、水肿,上皮脱落,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再受到患儿揉鼻、挖鼻、抠鼻等机械性刺激或继发感染等诱因,导致鼻黏膜损伤糜烂而出血。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通过抗炎作用而抑制鼻局部过敏性炎症反应,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炎性介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黏膜水肿和局部炎症反应[4]。鼻局部用糖皮质激素后,因黏膜上皮细胞纤毛摆动作用,使药物在鼻黏膜表面停留时间较短,局部吸收较少。本治疗方法为短期用药,因此不会产生全身及局部的不良反应。鼻腔局部应用地塞米松溶液滴鼻,可有效阻止局部变应性炎症反应,鼻中隔前方涂抹红霉素软膏,可有效防治局部感染性炎症,二者合用有利于患儿损伤的鼻中隔黏膜尽快恢复,以便鼻出血尽早治愈。该方法简便易操作,患儿容易接受,临床上也容易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俊雄.射频、Nd:YAG激光、微波3种方法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比较.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2):173-174.

2邓云,陶自珍,黄世凡.鼻内镜手术用微波止血及清除病灶的疗效观察.中华耳鼻咽喉杂志,2003,32(2):108-109.

3程雷,三好彰,渡边昭仁.儿童鼻出血与鼻变态反应关系初探.临床耳鼻喉科杂志,1994,8:180.

继发性大出血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继发性并发脑出血患者62例, 均符合保守治疗的诊断标准。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8例, 女性患者24例, 最小年龄为43岁, 最大年龄为84岁, 平均年龄为 (35.2±4.8) 岁。其中伴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6例, 嗜铬细胞瘤患者3例, 肾动脉狭窄患者7例, 多囊肾患者5例, 慢性肾炎患者9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恶心呕吐、突发性头痛, 其中12例出现遗失模糊现象, 7例出现嗜睡现象, 8例出现浅昏迷现象。使用CT检查发现有22例患者出现基底节区出血, 6例患者出现丘脑出血, 4例患者出现中脑出血, 3例患者出现小脑出血, 出血量在6~25 ml之间。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患者进行腰椎穿刺放血性脑脊液、血压控制、颅压降低、止血等治疗方法, 当患者的脑出血病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后, 对原发病症进行对应的治疗, 直到血肿完全消失。

1.2.2 护理方法

1.2.2. 1 常规护理

要求患者进行卧床休息, 防止搬动患者, 对于伴有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者使患者取侧卧位, 将床头抬高15°~30°倾斜角, 方便静脉回流, 使脑水肿现象减少, 在床侧安装床栏, 避免患者出现坠床的现象。护理人员对探视人员要进行控制, 确保病房的安静, 防止不良刺激的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皮肤和口腔进行护理, 确保呼吸道畅通, 避免出现误吸的现象。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的皮肤清洁, 防止局部受到长期压迫, 避免出现压疮并发症。如患者需要转运和外出检查, 须由护理人员进行护送, 将物品准备齐全, 防止在途中出现突发情况。

1.2.2. 2 病情监测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呕吐、恶心、头痛情况进行注意, 对患者的血压、呼吸、脉搏情况进行严格的监测, 对患者的对光反射、瞳孔大小进行严密的观察, 如出现意识障碍加深或者是呼吸浅慢、脉搏洪大缓慢、血压上升、对光反射消失或者是减弱、一侧瞳孔散大等现象, 应先对脑疝进行考虑, 立即告知医生, 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利尿剂、脱水剂治疗时, 对用药、尿量、脉率、脉压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如患者每小时的尿量低于30 ml, 颜色由淡黄色变为茶色, 尿比重上升, 心率或者是脉率过快, 脉压差<20 mm Hg时, 应对患者的输液速度加快。使用利尿剂后, 患者的脉搏或者是心率没有变化, 尿量没有增多, 血液中血钾、肌酐、尿素氮显著上升时, 则表示患者出现肾功能衰竭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立即告知医生。

1.2.2. 3 血压控制

由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很难对血压进行控制, 血压过高时, 会发生再出血现象, 使患者的病情加重, 如患者的血压下降的过低、过快, 则会出现脑灌注不足的现象, 使脑损伤进一步的加重。所以,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对血压的水平进行合理的控制,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措施, 对血压进行连续监测, 根据医嘱采取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 将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 mm Hg, 通常在一天内下降指数不可以大于30 mm Hg。在进行药物治疗时,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监测加强, 对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严格的关注。

1.2.2. 4 心理护理

因为脑出血的突然发生, 会使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紧张的情绪, 紧张情绪会加快患者的颅内压上升, 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疏导和安慰, 对患者出现的呕吐、头痛病症的原因和需要接受检查的项目进行耐心、详细的解释, 使患者的恐惧、紧张情绪得以缓解, 防止患者的不良情绪加重患者的病情, 增高血压。

1.2.2. 5 康复指导

由于疾病会使患者的脑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治疗的时间较长, 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指导, 主要有思维、记忆、运动、语言等内容,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使患者能够逐步的将生活自理能力恢复, 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患者应食用较为清淡的食物,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 确保大便通畅, 在排便过程中不可以过度用力。在恢复过程中, 患者应防止出现激动情绪, 应确保正常的心态。同时, 患者在出院后应进行定期的复查, 如出现饮水呛咳、进食困难、肢体麻木无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诊治。

2 结果

所选取的62例患者中, 进行保守治疗的护理后, 患者的病情显著的改善, 其中51例患者痊愈, 10例患者大部分恢复, 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

3 讨论

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在接受保守治疗的护理后使患者的死亡率下降, 对患者的病情恢复起到促进的作用[3]。护理治疗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好的实践基础和较高的理论知识, 并且责任感要较强, 对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细致入微, 按照患者的病情选择合理的护理措施。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可以对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发生率进行控制, 使患者的恢复加快, 使临床治疗的效果得到提高。保守治疗的护理可以进行患者的血压情况、病情发展情况的监测、对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情况进行控制, 确保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愉悦心情, 使患者的康复信心得以建立。

继发性并发脑出血疾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的疾病, 一般患有该类疾病的患者身体都处于衰落阶段, 不仅患有脑血管和高血压类疾病, 身体的其它器官也出现相应的老化症状。因此, 一般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治疗较为复杂, 虽然使用保守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的效果, 但是仍会有并发症的发生。对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护理治疗对提高治愈率,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4]。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合理的控制, 防止颅内压的上升, 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解, 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控, 如出现任何异常, 应及时告知医生, 争取抢救的时间, 提高治疗的效果。

摘要:目的 对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继发性并发脑出血患者62例, 使用保守治疗法进行治疗后, 进行保守治疗护理, 主要包括常规护理、病情监测、血压控制、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 62例患者中, 进行保守治疗的护理后, 51例患者痊愈, 10例患者大部分恢复, 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患有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的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后, 实施有效的护理, 可以使治疗的效果提高, 使患者的死亡率下降。

关键词:继发性高血压并发脑出血,保守治疗,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简银菊, 高练.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3, 24 (3) :703.

[2]张红艳, 何莉, 张昱.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 (3) :382-383.

[3]朱丽莎, 张玉琴, 陈龙, 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 8 (7) :38-39.

继发性大出血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48例。入院患者通过临床检查, 实验室诊断发现, 所有患者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其中, 病情严重昏迷者为23例, 血

压140~220/90~160mm Hg。

1.2 治疗方法

对入院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使用开颅血块手术, 并在术后进行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治疗。对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护理, 对患者的血压、呼吸、温度、维持每日3次的仪器数据记录, 及时向医生报告患者真实身体情况,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症给予对应的治疗。患者的反复病情开始逐步稳定, 出现较护理前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

2 结果

48例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术后护理, 患者病情出现明显好转, 其中痊愈者35例, 部分恢复者11例, 治疗无效死亡者

2 例。

3 讨论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的护理治疗, 可以保证患者的生命不受威胁, 手术后的护理治疗可以加速患者的疾病恢复。护理治疗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 护理人员自身也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感,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并根据患者的病况选择正确的护理方法。院方提供好的护理手段, 可以较大程度的防治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疾病, 促进患者的身体状况的恢复, 可以进一步的提高院方的治愈率。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的护理, 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饮食习惯与合理的运动, 让患者进行降压药物的服用。保证患者心情的愉悦, 坚定患者可以康复的信心。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年龄大多在42~70岁之间, 是致死率较高的重大疾病之一, 通常这类病患的死亡率高达50%左右。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身体通常处于衰落期, 患者不仅具有高血压与脑血管病, 身体的其他部位也有老化的迹象。所以通常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会遇到较多治疗困境, 即使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在保守手术治疗成功,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也会伴随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疾病。因此患者的保守手术治疗也具有一定的风险,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与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保守手术治疗会大大的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所以, 对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的疾病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大大的提高患者的治疗康复率。继发性高血压引发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术后, 非常容易发生并发疾病, 如果一旦发生并发疾病, 会加重患者的病况, 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 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的术后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通过院方科学适宜的护理手段之后, 可以较大程度的保证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在术后大大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 让继发性高血压引发的脑出血患者避免受到其他并发疾病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朱金芬.高血压性脑出血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 12 (33) :264.

继发性大出血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12例, 女10例, 年龄35~70岁, 平均年龄49.2岁。

1.2 临床表现

浅昏迷14例, 中度昏迷8例, 所有病人均有偏瘫, 已发生天幕疝的6例。

1.3 头颅CT检查

均为基底节区出血, 血肿量40~80m L, 平均50m L, 中线有移位的1 7例。

1.4 治疗

18例采取开颞瓣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 4例采取开额颞瓣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2 结果

2.1 发现继发性颅内血肿的时间

有6例是术后8h内发现减压窗张力高, 复查头颅CT发现有继发性颅内血肿。有2例是术后短时间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 复查头颅CT见大量继发性颅内血肿。

2.2 再出血的部位及血肿量

有2例为硬膜外血肿, 其余均为原血肿部位的脑内血肿。继发性颅内血肿量20~60m L。

2.3 再次手术10例, 保守治疗8例, 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的4例回家后均

死亡, 在院18例中, 恢复较好的6例, 恢复较差的4例, 植物生存3例, 死亡5例。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病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发病率与血压升高程度有关, 男性发病率稍高, 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 但在年轻的高血压病人也可发病。出血的动脉大多为豆纹动脉, 故有人将其称为脑出血动脉。对于达到手术适应证的病人, 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但往往会出现继发性颅内血肿, 其原因有几种可能: (1) 在切开头皮时没有保留颞浅动脉, 而是将其断掉, 仅用电凝止血, 没用线缝扎, 故导致出现硬膜外血肿; (2) 术者片面的追求手术速度, 而忽略了手术质量, 术中止血不彻底, 出血的动脉没有电凝完全, 忙于用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止血, 导致再次出血; (3) 术中血压控制太低, 未等血压回升, 盲目的认为不再出血, 就急于关颅; (4) 术后血压太高, 未能有效及时控制血压, 导致刚被电凝的血管或者是刚被压迫止血的血管再次出血; (5) 术后病人躁动, 未能有效的镇静, 导致血压升高, 致使再次出血。

总之, 无论哪种原因导致的再次出血, 都会影响到病人的预后, 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家属对此有可能不理解, 造成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病人, 术者不但要有精湛的技术, 还要有细心。这样才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减少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更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

参考文献

[1]薛庆澄.王忠诚.史玉泉.神经外科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1990:344~350.

继发性大出血 篇8

患者, 男, 58岁。因乏力、纳差半月, 鼻腔、口腔黏膜出血1d入院。患者半个月前出现头昏、乏力、纳差, 1d前出现嗜睡, 伴有口腔、牙龈、鼻黏膜出血。到医院就诊, 查肾功能:尿素64.61mmol/L, 肌酐906μmol/L。以尿毒症收住我科。否认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肾结核等病史。查体:T 37.1℃, HR 88次/min, R 19次/min, BP 140/80mm Hg, 神志不清, 嗜睡状态, 呼之能应, 口齿欠清楚, 对答基本切题。消瘦, 面色萎黄, 贫血貌, 伸舌居中, 皮肤黏膜无黄染、出血点、瘀斑。眼球活动自如, 瞳孔等大等圆, 对光反射灵敏, 口角无口呙斜。颈软无抵抗, 双肺听诊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 律齐, 末闻及心脏杂音。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查白细胞11×109/L, 红细胞1.59×1012/L, 血红蛋白65g/L, 血小板123×109/L。尿素48.05mmol/L, 肌酐980.4μmol/L, 尿酸1035.7μmol/L, 胱抑素C 5.80mg/L。双肾B型超声示双肾体积缩小, 右肾大小约7.5cm×3.2cm, 左肾大小约7.8cm×3.4cm。K+ 3.65mmol/L, Na+135.5mmol/L, Cl-100.3mmol/L, Ca2+0.53mmol/L。凝血酶时间 (TT) 15s, 凝血酶原时间 (PT) 15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41.8s, 纤维蛋白原5.49g/L。入院诊断: (1)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期, 尿毒症脑病; (2) 肾性贫血; (3) 低钙血症。给予急诊透析治疗, 患者精神状态迅速好转, 神智转清, 言语清晰, 对答切题。住院第2天凌晨5∶00左右, 患者开始间断出现四肢抽搐2次, 每次持续时间均<1min。考虑低钙血症引起的肢体抽搐, 给予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 随后症状缓解。晨起7∶00患者再次出现四肢抽搐, 伴有意识丧失, 呼之不应, 牙关紧闭, 双眼向左上凝视。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后抽搐停止, 神智转清。急查脑CT:左侧额叶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至此诊断明确:尿毒症并发脑出血继发性癫痫大发作。随后采用无肝素透析法治疗:透析前用含肝素3000U/L的生理盐水冲洗静脉管路及透析器30min, 在连接患者前排净预充液;透析开始后每30分钟用生理盐水150~200ml快速冲洗透析器1次, 降低透析器凝血倾向。患者共采用无肝素透析11次, 住院治疗28d, 复查脑CT:出血灶完全吸收;复查肾功能:尿素12.33mmol/L, 肌酐398.3μmol/L。

讨 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合并高血压、脂代谢紊乱等因素使得动脉粥样硬化提前发生并逐渐加重。肾性贫血能减低血液黏稠度, 影响血小板与血管壁接触而加重出血倾向。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可使血小板功能障碍、纤溶活性降低、部分凝血因子改变, 使尿毒症患者存在出血倾向, 因而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其中以出血性疾病为多见, 发生率可高达19%[1]。心脑血管疾病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约50%透析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是这类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其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时, 脱水治疗十分困难, 因患者大多处于少尿甚至无尿状态, 而血液净化治疗所需的抗凝剂应用又可能加重患者的出血。脑出血一旦发生, 则不宜应用常规抗凝普通透析, 而应以无肝素透析替代。笔者体会无肝素透析技术要求: (1) 肝素预冲:含肝素的盐水冲洗体外循环管道, 透析前放掉预冲液或透析时盐水冲洗管道; (2) 高血流量:患者耐受限度内尽量开大流量 (>250ml/min) ; (3) 定时生理盐水冲洗:每30分钟关闭动脉端口用生理盐水100~250ml快速冲洗管道1次; (4) 无肝素透析过程中勿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等以防透析器发生凝血; (5) 加强监护, 选定一名护士护理患者。

本例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 并发脑出血后继发癫痫发作。脑出血后癫痫发生率相关报道差异很大, 4.3%~42.8%不等[3]。癫痫发生机理包括: (1) 血肿直接刺激皮质运动区引起该区缺血; (2) 血肿周围组织缺血加重, 局部低氧、低糖、低钙代谢紊乱而致神经细胞受刺激, 放电过度引起癫痫发作; (3) 尿毒症毒素中的中分子、大分子毒素对脑神经损害较重。因脑出血后癫痫发作可能导致脑水肿、脑疝、加重病情导致死亡。脑出血后癫痫发作治疗目前尚存有争议。罗蔚峰等[4]主张脑出血急性期过后, 导致癫痫病因去除, 无需继续癫痫治疗。本例患者只对尿毒症进行间断无肝素透析治疗, 对脑出血常规治疗未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 观察癫痫未再发作。

在临床工作中无肝素透析尽可能地避免了再出血危险, 疗效较好, 适合抢救尿毒症同时合并消化道出血、脑出血、高血压并眼底出血、出血性心包炎、血小板减少、鼻出血等情况的患者,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2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612.

[2]叶任高, 李幼姬, 刘冠贤.临床肾脏病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53.

[3]吴逊立.癫痫和发作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235-236.

继发性大出血 篇9

【关键词】 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误诊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较常见的临床综合症,症状典型者不难诊断。但对首发症状不典型的SAH,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早期容易误诊。现对我院2003-2010年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误诊2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例患者全部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9~80岁,平均61.5岁。40岁以下1例,41~50岁2例,合计3例占15%;51~60岁5例,61岁以上12例,合计17例,占85%。20例中患高血压病8例,糖尿病6例,大量饮酒史3例,脑血管病史3例,冠心病史2例。20例均经CT或腰穿证实为SAH。

1.2 首发症状 本组首发表现为不典型头痛10例,恶心呕吐3例,眩晕6例,头昏、头晕4例,偏瘫2例,畏寒发烧4例,颈痛2例,精神异常2例,腹痛、腹泻1例,颈项强直2例。脑CT检查20例,其中确诊SAH12例,腰穿10例,均为血性脑脊液。误诊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3天。

1.3 发病诱因及形式 20例中,活动时突然发病者14例,情绪激动突然发病者4例,合计18例,占90%,这18例多为家务劳动、大小便、突然起立、田间劳动、突然用力、正常行走、饱餐后、看电视、打麻将、吵架生气中发生。相对安静发生2例,多为一般静坐或一般脑力劳动,如看书、读报和写字,占10%。

1.4 首诊疾病 本组中首诊时误诊为眩晕症6例(其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梅尼埃氏2例);血管性头痛5例(其中紧张性头痛3例;偏头痛2例);脑膜炎2例;酒精中毒性脑病2例;颈椎病2例;脑梗塞2例;以头痛、呕吐伴肢体瘫痪症状为主误诊为脑出血2例;误诊为高血压病2例;以发热伴头痛、全身不适症状为主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1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1例。

1.5 轉归 本组中18例经绝对卧床休息及药物治疗好转出院,有3例进一步作DSA检查及介入治疗,其中12例随访达半年;2例因不能绝对安静休息,频繁活动,使病情加重再出血死亡,应引起重视。

2 讨论

2.1 SAH常指脑底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占所有脑卒中的5%-10%,年发病率为6/10万-20/10万[2]。典型的SAH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颅脑CT检查可确诊,但也有少数的SAH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如上述20例患者,头痛较轻或无头痛,有恶心感,大多不伴有呕吐,脑膜刺激征多数阴性,颅脑CT检查阴性。这部分患者往往容易漏诊和误诊,腰穿脑脊液呈均一血性是确诊的关键,应引起重视。及时查找SAH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是防止其复发的关键。资料显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动脉瘤占40-80%[3-5],其次为动静脉畸形、烟雾病、硬脑膜动静脉瘘、颅内肿瘤、血液病等。而CT检查阴性的SAH的患者,多由于出血量少,出血时间长,随脑脊液循环,血红蛋白被吸收、稀释及血红蛋白本身的崩解所致,但血红蛋白并未完全吸收,因而腰穿仍为阳性。并且病变多位于后颅凹[6]。

2.2 误诊原因

2.2.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当蛛网膜下腔出血位于大脑皮层,丘脑下部甚至第三脑室壁的植物神经中枢时,血液的刺激及血管痉挛,均可引起上述部位的功能紊乱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内压增高,影响内耳内淋巴循环,且CSF中红细胞破坏释放出血管活性胺、多肽等各种血管活性物质,刺激内听动脉致血管痉挛,引起眩晕、呕吐,类似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或梅尼埃病(本组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例;误诊为梅尼埃病2例)。

2.2.2 众所周知,大脑皮层及丘脑下部有体温调节中枢,而丘脑下部尚有植物神经中枢存在,当其受压或者受刺激后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类似“上感”症状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类似“急性胃肠炎”症状。前者提示大脑皮层或第三脑室壁的植物神经中枢受压或丘脑下部受损。后者提示出血在丘脑下部,交感神经麻痹,导致胃肠黏膜血管扩张,功能紊乱所致。有人发现少数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量少,可类似一次感冒。上述现象一般不易引起临床医生注意而误诊。本组中首诊时各有一例被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胃肠炎,均经头颅CT及腰穿检查后明确。

2.2.3 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症状的不典型,大约40%~60%动脉瘤于破裂前6~21天病人多有表现不典型的头痛,包括由动脉瘤扩张引起的局限性头痛(可伴有颅神经麻痹),有多年来破裂前少量渗血引起的弥散性头痛,颈痛(可伴有恶心、呕吐)等,然而这些症状容易被忽视,常误诊为血管性头痛(本组有5例)或颈椎病(本组有2例)或高血压病(本组有2例)。大脑中动脉破裂时压迫或损害脑实质,可出现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而误诊为脑血栓形成或脑实质出血(本组误诊为脑梗塞2例、脑出血2例)。文献[7]报道SAH患者在出血前几天或几周有明显的或非常剧烈的头痛,称为先兆性头痛,可能为动脉瘤的扩张或血栓形成所致。因此临床上首次出现头痛且头痛不缓解者,应警惕SAH的可能。必要时及时复查头颅CT。对CT检查阴性而又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者应做腰穿脑脊液检查。

2.2.4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不典型的原因:有人认为可能和年龄大、高血压及脑动脉硬化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而使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不明显或反应不出来,或老年人的头痛阈值增高,甚至被其他症状所掩盖。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就诊时易误诊,而老年人SAH头痛程度较轻,剧烈头痛仅占23.1%。大部分SAH患者感后枕、头顶、双颞侧隐痛或胀痛,其原因在于老年人脑动脉硬化、脑萎缩,反应能力低下,SAH时颅内压升高不明显。本组病例的首发症状不典型并被这些表面症状掩盖了原发病,而导致判断失误。

2.2.5 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脑膜刺激征是SAH的特征之一,而老年人并不明显,本组仅2例脑膜刺激征阳性,可能是与出血速度相对缓慢,出血量少,老年人疼痛阈高,对出血刺激不敏感有关。

2.2.6 在基层医院,因为早期症状不典型,加之体检不细致,未能详问病史,而忽视了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关的神经系统检查,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或病人主诉或发病早期症状而主观判断。加之未做有效的检查,如CT、腰穿、脑血管造影等,导致客观上误诊。值得注意的是,脑膜刺激征是本病的主要体征。有时也因症状的不典型而忽视了该项检查或没有动态观察也可造成诊断歧途。

2.3 总之,在诊断SAH时要全面分析临床资料,对原因不明的突发头昏、头晕及视物旋转、颈痛、精神异常的患者,即使无头痛及脑膜刺激征,或仅有头痛、呕吐等一项症状时,也不要轻易放弃SAH的诊断。遇有可疑SAH的患者就应尽早行头颅CT和腰穿检查,有条件的要及时行DSA检查。CT对SAH的诊断存在局限性,临床医师要全面综合分析临床资料,不能过分依赖CT检查,对CT检查阴性而临床已高度怀疑SAH的患者,应及时行腰穿检查,如出现血性脑脊液,则可确诊SAH。

参考文献

[1]李铁林,刘亚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诊断与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3-5.

[2]吴江,贾建平,崔丽英.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5-179

[3]马荣,郑晓琳,蔡涛,等.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分析[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05,25(3):287-289

[4]Van Gijn J,Rinkel GJ.Subarachnoid haemorrhage:diagnosis,causes and management[J].Brain,2001,124(2):249-278

[5]Flaherty ML,Harerbusch M,Kissela B,et al.Perimesencephal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incidence,risk factors,and outcom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05,14(6):267-271

[6]王維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1

[7]Jakobsson KE,Saveland H,Hillman J,et al.Warning leak and management outcome in aneuri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Neurosurg,2001,85:995-999

继发性大出血 篇10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0例自发脑出血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脑出血诊断标准, 并经头颅CT证实。其中男214例, 女86例, 年龄16~88岁, 平均59.3岁。有高血压病史133例, 糖尿病史33例, 冠心病史100例, 血管瘤或血管畸形4例, 血液病1例。出血部位:基底节154例, 脑叶80例, 丘脑38例, 脑干6例, 小脑半球6例, 内囊12例, 脑室2例。出血量 (不包括脑室、池内积血) 以多田方程算出血量, 将先后2次CT检测的血肿量相减>33%即可诊断为继续出血。幕上出血≥30mL组128例, 其中≥60mL38例, ≥90mL21例, 幕上出血<30mL组136例;幕下出血<10mL23例, >10mL5例。

1.2 方法

继续出血和再出血:脑出血300例中, 继续出血45例, 再出血41例。所有患者于发病后6h内入院即查头颅CT, 起病后24h复查CT, 病情变化随时CT检查, 血肿量 (不包括脑室、池内积血) 以多田方程算出血量, 将先后2次CT检测的血肿量相减>33%即可诊断为继续出血。

1.3 对照组的设计及统计方法

在255例患者中随机选取男性27例、女性18例组成对照组, 年龄46~79岁, 平均63.4岁。采用χ2检验统计分析。

2 结果

(1) 继续出血﹑再出血组与对照组间脑卒中危险因素比较分析, 结果见表1。

(2) 继续出血﹑再出血组与对照组间临床相关因素对照比较, 用χ2检验统计分析, 脑卒中危险因素中, 先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等,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疾病因素中, 高血压﹑糖尿病二者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 , 而心脏病 (冠心病﹑高心病等) , TIA等, 二者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行为因素中, 吸烟﹑肥胖﹑高脂血症﹑饮酒二者对照有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 ;其他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精神紧张因素二者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 。临床相关因素比较, 收缩压增高, 出血量大, GCS评分在3分以上及最终转归二者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01) , 而舒张压增高和出血部位等, 二者比较差异无无显著性 (P>0.05) 。

3 讨论

3.1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

3.1.1 继续出血的诊断标准﹑发生率与时间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各家报道不一, 诸晓凡报道为52%, 尹延河报道16.8%, 根据上述标准, 本组有45例发展为继续出血, 其发生率为3%。继续出血发生时间均在首次出血后6h之内。丘脑出血2例, 基底节出血1例, 脑叶出血1例。丘脑出血组与另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基底节与脑叶出血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率国内外有很多不同报道, 本例主要研究24h内的继续出血。

3.1.2 影响继续出血的相关因素

本组45例血压均在180/120mm Hg以上, 最高达240/160mmHg, 且出血均破入脑室, 提示出血与血压未控制好及出血灶破入脑室相对增大了局部压力梯度而难以止血有关, 另外, 长途转运, 不适当护理, 患者比较烦躁亦为不可忽视因素之一。

3.1.3 继续出血的预后

本组45例有42例均在入院后24~48h内死亡。原因是血肿扩大后致脑组织移位加重, 引起脑疝而死亡。说明继续出血预后极差, 病死率高。

3.2 脑出血后再出血

再出血发生率、发生时间。本组统计300例自发性脑出血中再出血41例, 发生率13.7%, 其中68%发生于随诊前2年, 85%发生在5年内, 第一年再出血危险性最高, 与文献报道相符。

3.3 从表1中看出继续出血、再出血与卒中危险因素

上一篇:强化云办公下一篇:360°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