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购物现状、问题

2024-05-06

电视购物现状、问题(精选十篇)

电视购物现状、问题 篇1

(一) 电视购物主持人的定位

所谓电视购物, 其实是通过电视播出作为传播方式, 根据相应人群的需求的不同, 分开时间段播出相应的商品信息, 播出方式一般有直播和转播两种, 一般是以广告的形式来向广大消费者进行宣传的一种崭新的购物方式。换句话说, 就是通过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传播媒介, 来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推广。而所谓的主持人则是保障节目播出的“领导人”。此主持人不同于传统节目主持人。电视购物所需要的主持人并不单纯的只是节目主持, 关键是打响产品的推广人, 作为一种营销手段而存在。

(二) 电视购物主持人的现状

(1) 缺乏很好的专业素质

现如今, 电视购物的主持人普遍缺乏专业素质, 良莠不齐。在笔者对几家国内较为有名的购物频道进行调查暗访得知, 现今的主持人员多数为一些非专业性人员。其中不乏播音相关专业应届生甚至在校生, 或者是其他方面的主持人的转行, 甚至一些超市等的促销人员也不在少数。

(2) 没有较高的声誉地位

与传统的电视节目不同的是, 这种节目相对来说具有比较强的趋利性。而主持人员的自身水平修养又不够完善, 因此则导致这类节目主持人一直以来都被人所无视, 甚至谩骂。相对来说他们的社会地位要比普通主持人低了很多。这便导致了很多相应的主持人对自己的亲友闭口不提工作。而在发达国家和台湾等地, 电视购物节目则广受欢迎, 主持人在观众心中有很好的形象, 占有一定地位, 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3) 主持人作用逐渐放大

一般来说, 电视购物的流程为以下几部分构成。先是导演通过对产品的熟悉研究, 找出相应的卖点以及突破口, 厂商对此提供相应的批量产品, 并进行拍摄录制等相应操作。在初时有购物频道的时候, 观众的注意力一般都是放在产品的功能以及性价比上。但随着发展, 逐渐演变成了观众更愿意去相信一些主持人说的广告。对于观众来说, 觉得看上去好接近的主持人, 说话相对来说也就更具有信服力。

二、电视购物节目中主持人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 电视购物还属于一个比较新颖, 还很稚嫩不够成熟的节目。虽然说它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也在观众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发展稳定, 但是其中还是暴露出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 主持人不够专业

现今, 绝大部分的购物主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 就是经验不足, 自身能力欠缺。因为大部分是其他节目主持人转行, 甚至很多都是一些相关专业的应往届生甚至在校生。所以经验的不足直接导致了节目效果的不完美。经过观察发现, 基本所有的购物节目里, 男女主持人都是在比争谁的嗓门大, 谁的音调高, 试图用高音量去表示效果上的震撼。而在其中男女的台词内容不甚相同。女性主持人多数都是要去咆哮着喊出诸如“只要998!”, “便宜太实惠!”等比较惊讶的台词。男主持则要时不时的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出他的激动, 例如振臂高呼, 或者用力去拍桌子。表现形式往往大同小异, 不同的购物频道风格却没什么大的变化。在这一点上, 主持人的经验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二) 可信度不足, 缺乏真实性

电视购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真实性, 只有让观众看到真实, 看到他真正的需求, 才会有更大的商机。而现在, 多数购物节目采取的方式都是让主持人去高分贝的介绍相应产品, 而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虚假夸大, 真实性欠缺。多数观众看到想必都是一笑而过, 并不会去过多的关注, 从而对产品的销售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 需要给观众一种真实感, 让他觉得这款产品真的如主持人所说这么好, 才会有比较好的传播效果。过度的虚假只会导致观众对这个频道失信, 过犹不及。

(三) 主持人自身定位不够明确

随着电视购物节目的逐渐普及, 节目主持也逐渐变得更加成熟, 节目和主持人这两者之间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如果节目主持的好, 自然产品卖得也会好, 相反的, 如果主持的不好, 也会影响到产品的销量。作为一个电视购物节目的主持人, 应该对自己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而且要认真考虑好自己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身份去讲解要售卖的商品, 以使大家去了解和购买这个商品。如果一个节目主持人不能有一个很好的形象, 总是说谎话说大话去欺骗消费者, 那么这样的主持人主持的节目一定不会被电视机前的观众以及消费者所信任和接受, 而且不仅会影响到主持人自己的形象, 甚至会影响到整个栏目的收视率。

三、热播的那些电视购物节目的主持人对于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 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普通话是一个必备的基础, 因此作为一个主持人要想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 必须要把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达到一个很高的标准。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音质表现的很好, 他应该做到说话准确, 说话清晰, 找到适合你的发声方法。要想让自己变成一个合格的主持人, 首先, 你必须减少地方话, 播音腔, 方言等情况的出现, 更不能为了实现热烈的煽动性效果, 就大声吆呼, 这是很不好的情况。再者你应该熟悉、了解你需要卖的商品的情况, 因为只有你熟悉了这件商品, 你才能更好的向客户推荐。作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他应该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他必须熟悉商品, 让客户能够相信你, 坚决不能欺骗客户, 只有得到了客户的信任你才会发展得更好。

(二) 规范自身的语言表达

(1) 熟悉节目的整个流程带动全场的节奏和氛围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在人们看来节目主持人一直处于一个即兴表现的状态, 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他们在台下做了多么大的努力, 他们必须熟悉节目的整个流程, 他们的大脑中已经把整个过程演练了无数遍。他们用自己已经演练好的方式去打动观众。

(2) 一个好的开场可以让节目更成功

万事开头难, 对于一个节目来说一个好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一个精彩的, 有创意的开头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能够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去看。还有利于商品的购买。

(3) 主持人的语言一定要简单易懂, 避免重复冗杂

作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他的语言表达必须是面向大众的, 应该是浅显易懂的, 坚决避免冗杂, 如果你的表达观众根本听不懂, 他肯定不会去看。对于那些比较专业, 复杂的词语和技术名字, 他应该尽自己巨大的努力用简单的话去让大众听懂。他应该做到强调重点, 多用简短的话语, 坚决避免重复冗余。

(三) 给大众塑造一个可信的真人形象, 更带动商品的买卖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应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让客户相信商品的优点, 特性, 使用好处等等。作为一个主持人他应该有很高的职业素养, 不能一味地追求效益和业绩, 这样是不对的, 同时也不利于个人的发展。同时他也应该敢于说真话, 不能因为别人的胁迫就说一些虚假的话语。作为一个节目的管理者, 他必须坚持诚信, 真实的原则。因为如果你不诚信了, 主持人可能因此丢调自己的信誉, 同时对节目的信誉也是不好的。商品性能的好坏自有使用者去说, 节目管理者做到及时接受消费者的反馈就很好了。

结论

每个硬币都是有两面的, 虽然这些热播的电视买卖商品的节目给这些电视节目管理者带了高额的利润, 但是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在录制节目中的一些问题在很大程度对于这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节目主持人是这些节目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此要想在根本上改变这些节目不好的形象, 不仅要提高节目的质量, 更重要的是改变节目主持人的形象, 让主持人说真话, 把自己的真实体验告诉大众, 只有这样大众才能相信商品的可信度, 主持人才能树立一个可信的, 真实的形象。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 根据时代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改变, 这些节目才能更好的发展, 才能越走越远, 越走越好。同时这些节目主持人才能够真正成为这场革命的领导者, 见证者, 执行者。

参考文献

[1]吴胜.电视购物节目主持人的定位与思考[J].今传媒, 2009 (10)

[2]李云华.电视购物频道运营与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3:58-60

居民网络购物现状分析与问题思考 篇2

潘平

网络购物,就是利用互联网检索商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厂商采取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网络购物的优点更加突出,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国家统计局安庆调查队相关调查表明,网络购物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仍存在一些不利于全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应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一、我市居民网络购物发展状况简析

城镇住户调查资料表明,2006年我市网络购物还是新鲜事物,城市居民年人均通过互联网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支出仅为0.72元,2007年网络购物开始悄然兴起,2009年网络购物在我市趋于流行,当年人均支出为15.53元,到2010年随着家用电脑的逐渐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居民网络知识日益更新,网上消费和服务以其便利、价廉的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网络购物已经在我市盛行,当年人均支出达到40.88元,网络消费渐成城镇居民消费新亮点。近三年来,我市网络购物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2012年人均网购支出达61.06元,较上年度又增长了41.1%,与2007年度相比增长了6倍,五年间年均增长幅度达47.6%。眼下,我市居民网络购物支出还将持续高速增长,网上购物和享受各种网络服务作为新的生活时尚,正被越来越多的居民所接受。

二、我市居民网络购物环境情况分析

淘宝网发布的《2012年中国城市网购发展环境报告》中,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人口、消费、收入以及互联网渗透等多方面因素,将全国所有城市的网购环境情况划分成6个级别,其中,网购环境一线城市有4个,二线城市24个,三、四线城市分别为92和156个,五线城市达381个,其余为六线城市,属网购环境最欠发达的城市。我省合芜马铜被定为全国网购环境三类城市,安庆和全省其余十三个地级市均被列为网购环境四线城市,五个县级市被列为网购环境五线城市,54个县城被列为网购环境六线城市。由此可见,目前我市的网络购物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基本匹配。相关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39.87台、其中上网电脑15.03台,另有上网手机1.96部;到2012年我市城镇居民每百户已经拥有电脑76.97台、其中上网电脑48.03台,另有上网手机21.71部。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电信费用支出334.2元,其中上网费开支仅48.66元;到2012年,尽管电信和上网收费标准不断下调,我市城镇居民电信费用支出达642.58元,其中上网费开支为103.78元,较五年前仍成倍增加。家庭信息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居民用于购买信息服务的支出显著增加,促进了网购的迅猛发展。

三、我市居民网络购物主流群体分析

淘宝网《2012年中国城市网购发展环境报告》中,将我市列入网购环境四线城市,表明我市全部网民中参与网购的有一至二成。2012年底我市城区人口为73.26万人,按现有互联网普及率推算我市城区网民数量约为35.2万人,2012年参与过网购的人数达4-7万人之多。城镇住户调查资料分析表明,尽管2012年我市城区人均网购支出61.06元、只占居民全年消费性总支出的0.44%,但不同收入组别的居民网购开支差异明显,其中占总户数5%的更高收入群体人均年度网购支出达802.69元,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十多倍,占该收入组全年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达3.28%;此外,处于居民总数10%低收入组群体的人均年度网购支出达53.71元,占该组全年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为0.51%,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市居民网络购物主流群体主要有两类,一是领先时尚潮流讲究生活品味的高收入群体,二是收入水平不高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年轻新锐群体。

四、我市居民网络购物消费领域分析

前几年,我市网络购物的消费领域主要集中于差价较大的衣着、鞋、化妆品和书刊等低值易耗品为主的传统商业。2012年度,我市居民的网购对象不仅拓展到本地难以购买的新潮电器、药品器材、土特产品、家具陈设等,从几千元家用电器到几元钱的生活日用品无所不及,就连本地的电影票也常常通过网络团购。目前人们网购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不仅涵盖传统的百货文体和农副产品,网上充话费、订机票、订酒店、买彩票,甚至包括购物礼金卡等一系列生活服务也逐渐被消费者广泛使用。本次调研中有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从穿的衣服,用的小电器、日常生活用品等几乎都选择网购方式,已经成为了十足的网购达人;有些被访者表示,之所以越来越热衷

于网上消费,不仅在于网上商品丰富、价格较为优惠、付款方式灵活,更在于网络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购买欲望,可以说网络消费已经颠覆了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和购物方式。

五、我市居民网络购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网络购物虽然具有方便快捷、多样性、价格低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网络购物所造成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2012年4月我市一位女子因怀疑丈夫心里仍有前妻,于是两次通过网络购买铊化合物实施投毒,致使丈夫前妻身体受到严重伤害,后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铊中毒。尽管警方成功破获案件并远赴北京抓获涉嫌利用网络平台非法买卖危险物品的犯罪嫌疑人,目前这起轰动一时的投毒案已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但也给社会敲响了网络购物安全的警钟。

二是网络购物所带来的消费纠纷维权问题。从安庆市消费者协会了解到,自2008年我市受理首起网络购物投诉以来,网络购物以其交易方式的特殊性及监管的困难,正成为我市消费投诉新热点。2012年,全市消协系统共受理互联网服务投诉32件,今年以来网购投诉继续呈上升态势。反映的问题包括质量问题、宣传和实物不符、交货不及时以及退换货条件苛刻等。和实体店不同,网络购物具有跨地域、环节多、虚拟等特点,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缺乏有效凭证,也让消协部门特别难处理。

三是网络购物所导致的消费市场失衡问题。调查显示,近几年我市网购人群不断壮大、网购消费成倍增长,但本土网商队伍增长不快、本地网店的销量更不乐观。我市几家规模较大的物流快递公司业务数据也反映出,从外地邮寄到安庆的网购商品占据大多数,从我市邮寄出去的网购货物不到总量的十分之一。这表明,本地企业和产品在网购热潮的侵袭下,将可能逐渐丧失传统的市场份额,我市地方经济发展也将面临严峻的网络时代挑战。

四是网络购物所引发的就业结构调整问题。国家人社部2013年“网络创业促进就业研究报告”指出,我国网络创业就业已累计制造岗位超过1000万个,日益成为创业就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市网购经济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仍主要集中于产业链末端的物流运输和配送快递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当务之急,应当帮助青年创业者放飞网络创业梦想,注重做好电子商务教育培训工作,加大网络创业实体扶持力度,努力促使网络创业成为我市青年创业新的增长极。

论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篇3

【关键词】移动电视 运营商 传播优势 发展潜力 制约瓶颈

一、移动电视的发展现状

1、移动电视传播渠道

简单的说,移动数字电视对于普通群众来说,就是利用卫星传播,在公共交通里面安装一个接受系统,然后把里面的参数调整好就可以,但是移动卫星传播也会受到区域的限制,因此并非在什么地方都可以使用。移动电视采用地面广播传输标准,类似早年的无线电视。

2、移动电视信号来源

系统采用卫星和地面网络相结合的“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漫游”方式,实现全国范围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信号的有效覆盖。(CMMB)利用大功率S波段卫星覆盖全国100%国土、利用S/U波段增补转发器覆盖卫星信号较弱区(利用UHF地面发射覆盖城市楼房密集区)、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构建回传通道,实现交互,形成单向移动媒体和双向互动相结合、中央和地方相结合的全程全网、无缝覆盖的系统。

3、移动电视内容状况

移动电视的受众群体没有得到更好的开发,这些受众是普通电视的“盲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传统的电视媒体没有能力去照顾全国乘坐火车、飞机、地铁、公交形成的庞大规模的收视人群,而移动电视在这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移动电视在这个方面应多下些工夫,精耕细作,开发这一庞大的收视群体。

二、移动电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移动电视发展没有多长时间,这样就会导致很多技术的壁垒。比如移动电视的稳定性、持续性较差等。虽然现在前景被看好,但是还是需要技术完善和更新。

1、移动电视的载体局限

一些城市大规模发展立体交通,下穿、地铁、高架桥等也阻碍移动电视信号的传播,公交车和地铁在行驶中出现黑屏和信号中断情况,因此需要改变这些客观情况。另外主要原因是公交车采用空调车和封闭性车厢,在选择移动电视的时候没有考虑减震的问题。现阶段的中国,公交车不是按座位多少安排的,而是能上多少人就上多少人,这样在车内的人根本没机会观看移动电视;人多,声音嘈杂,根本无法听清内容,反而使人产生烦躁,厌恶之感。

2、移动电视技术发展局限性

移动电视收视率不好与环境、噪音、干扰有很大联系,比如:公交车的发动机、车外的汽车喇叭声、乘客大声接电话声、不好的天气等也会使乘客没有心情去欣赏移动电视;还有移动安装在公交车上的屏幕太小也会影响乘客看移动电视的心理。

3、移动电视的传播时间有限

移动电视的观众乘坐公交系统一天大概在2-3个小时,因此,在移动电视上面播放新闻上需要简单简练,让乘客能够立刻知道移动电视所播的节目和新闻事实,所以在节目上时长不能超过10分钟。

三、解决移动电视发展问题的办法

1、移动电视的内容要创新

(1)创办以轻松实用新闻类和资讯类节目为主。对于电视节目来说,“新闻和信息”才是主题。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现在要发展的移动媒体,都要以新闻为主。移动电视不具备传统媒体现场直播的优势。因此,移动电视要突出新闻的新鲜性、简单性、重要性,这样才能使观众第一时间知道新发生的事情,不能像传统媒体那样采用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方式,因为移动电视对观众来说时间不是那么充裕,移动电视只要播放新闻的时间、过程、结果就可以了。同时还应多选择报道民生新闻,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观众。

(2)利用娱乐短片和文艺节目增加移动电视新的受众群体。公交车上面有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在找工作期间是以公交为主要交通方式的,他们也是移动电视的观众,他们喜欢的是娱乐和文艺方面的节目,因此在移动电视上面需要增加娱乐短片和文艺片。小学生也是乘坐公交系统的群体,他们喜欢娱乐短片和动画片。另外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声和小品让观众放松心情。

(3)增加公益广告和精品广告。为了能使移动媒体生存下来就需要走与传统媒体不一样的道路。比如在公交移动电视中播放公益广告。其次公交本来就是公共服务行业,如果在公交移动上播放公益广告能够提高受众文化修养。再次是增加精品广告的播放。移动电视上播放的广告内容上需要在精品、短小、简练等方面下工夫,同时还可以播放一些本地的风俗和美食,体现城市的味道。

2、利用传统媒体方式,创新移动电视

第一,要遵守国家基本法律下的媒体规则,把传统的媒体优势发挥出来的同时把移动电视的优势加进去,使两者的优势相结合,发挥移动电视优越性。由于移动电视的局限性,观众观看移动电视的时间短,因此必须革新传统媒体的时间长、广告多、节目形式杂等,要从时间上、内容上、创新上下功夫,采用播出易懂、易理解、易接受的内容来满足观众。

第二,由于移动电视的局限性,移动电视播放的一些新闻和资讯,在公交高峰时期一些人在公交车上根本看不到,因此在制作节目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简单易懂的字幕,让观众有一个直观了解。

第三,创建网站。移动公交电视缺乏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因此,移动电视媒体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建立微信和语音系统,提供公交电视视频的点播和回放次数,发布节目单,设立论坛,在论坛上建立与人交流然后把人们想看的节目和内容反馈给移动电视,从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改善移动电视播放质量和次数

第一,移动电视最大的特点是灵活性。它把一些有空閑的观众吸引过来,把一些看不到传统电视的观众给归集起来,然后去了解观众,通过增加播放次数的方式来满足一些看不到传统媒体的观众。第二,移动电视发射和接受装置都是安装在公交汽车上面的,公交车是在城市中行驶的,因此它的地域性较强。第三,移动电视是在公共资源上面传播的,因此应多放宣传片和新闻,同时在播放的次数上要有效控制。

结语

新媒体时代,用户掌握了选择权和观看权,对移动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移动电视在内容上要满足观众的口味,要抓住观众在公交系统观看节目的心理,知道什么样的时段需要什么样的节目。同时,移动电视是在公共资源上传播,也应考虑到城市的发展和地方的经济发展,要让观众更了解所在城市。移动电视的内容生产必须以“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市民生活”为宗旨,成为“公共事件应急平台,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市民生活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①张永康:《手机媒体概论》[M].华夏出版社,2001

②宋波:《新闻业与新媒介》[M].海南出版社,2008

③李云:《新闻传播学》[M].南方出版社,2003

④李尚:《新媒体革命》[M].江苏出版社,2010

⑤黄勇:《广播影视发展改革宏观思考》[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⑥朱金玉、巢立明:《中国广播电视业发展战略》[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肥东人民广播电台)

美国华语电视现状、问题及整合 篇4

华语电视数量众多

当前美国华语电视发展相当迅速, 多达50个左右, 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网络电视。美国的华语电视发轫于1974年, 自此之后, 不断有新的华语电视台在美国开播。但早期的华语电视台大多是由台湾人创办的, 倾向台湾, 之后, 移居美国的香港人也在美国相继开办华语电视台, 变成了台湾与香港华人之间的竞争, 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 留学并居留在美国的华人开始创办亲大陆的华语电视台, 才开始打破由台湾人、香港人垄断的华语电视, 形成了大陆、香港、台湾三地华人创办的华语电视台相互竞争的局面。

美国经济发达, 华人数量众多, 华文传媒也相当发达。据美国国家人口统计局2005年进行的调查, 5岁以上的华人在家说中文, 约有125万人, 他们是华文传媒的消费群。华文传媒不但担当华人信息交流的桥梁, 而且还成为华人与其他种族、政治沟通的渠道。每四年一届的美国总统选举, 这些华文传媒都发挥了重要的参政议政功能。许多候选人为拉拢华人的选票, 也会接受华文传媒的采访, 以增强在华人当中的良好形象, 希望华人投自己一票。在这样的环境下, 许多以维护华人利益为己任的华语电视便应运而生, 搭建了不同的反映华人声音的平台, 不仅满足了不同口味的华裔观众的需求, 更为美国的英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等非华语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的窗口, 但是也因此更加剧了原本激烈的华语电视竞争局面。

华语电视帮助新移民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华语电视除了报道两岸三地的新闻外, 还大量报道了美国主流社会的信息, 或是转播美国主流媒体 (如《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美联社等) 有关美国国内全国性或地方性新闻报道、时事评论、专题报道、天气预报等。内容包括政治政策分析、社区生活、工商、金融、家庭教育、金融理财、房产置业、娱乐消遣、运动等。这些介绍当地主流社会的节目, 帮助新移民了解当地主流社会的信息, 了解美国的法律, 增加金融投资和理财的知识, 掌握就业技能等, 甚至还为新移民寻找新的房产, 提供各种社会慈善机构的联系方式等, 这些节目帮助了那些来自不同地方、有着不同需求的移民。

新移民来自中国的不同地区, 从厨师、侍应生、衣厂工人到工程师、教师、科学家等各种职业地位的人都有。因特网的华人用户多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专业人员, 他们不仅有良好的受教育背景、精通英语, 而且通常是已被主流社会同化了的一群人, 但低门槛的华语则为一大批不谙英文、年纪较大或是初到美国的新移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伴随华语电视节目越来越本地化, 越来越重视当地华人社会与主流社会的信息报道, 其作为移民社区的重要信息媒介的功能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华语电视既保留了华人新移民不同文化背景的特点, 又有效并及时地向新移民传送美国主流社会的有关信息, 进而有效地帮助华人移民在陌生的、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此外, 华语电视在帮助华人新移民适应主流社会生活的同时, 也能够帮助移民与故乡保持一定的联系, 舒缓他们生活在陌生文化区的焦虑和压力, 满足他们思乡的感情和心理要求。“新移民通常很关心发生在故乡的事件, 他们很想知道故地的政治、经济、社会政策变化, 很想知道故乡亲戚朋友的生活情况, 以及可能会影响中美两国关系的事件, 但是这类专题在主流社会的传媒出品中一般不会详细报道, 华语电视正好填补了主流社会传媒内容的不足”[1], 为新移民创造了一个缓解乡愁的空间。

华语电视面临的问题

美国有数量众多的华语电视, 但华人数量仅有400万, 这自然引发了相当激烈的竞争。当前美国华语电视面临三个重要问题———节目、观众、广告市场, 这三个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 其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

缺乏优秀节目。美国华人由于受生活环境、教育背景不同的影响, 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也有所差别, 总体来说喜欢的电视节目有两大类, 即轻松活泼的文艺娱乐节目和与时代热点相关联的政治、经济新闻专题。“观众对大陆的《东方时空》、《半边天》、《夕阳红》、《神州风采》、《综艺大观》和《变化中的中国》比较喜欢。这些节目贴近生活, 反映时代, 可视性强, 所以得到观众的欢迎。”[2]但是, 这些优秀节目的播放时间有限, 而且电视台也不能经常重播, 不然就会引起观众不满, 同时, 华语电视本身缺乏制作能力, 只能通过外购来填充播放时间, 这使得这些美国华语电视台节目源捉襟见肘。

为增加优秀节目, 许多电视台通过购买内地、港台优秀的电视节目来提高节目整体水平, 比如说, 美洲东方卫视向内地购买大型古装戏《三国演义》, 熊猫电视台与国内各省合作举办电视周等。有些电视台则干脆与中国大陆电视台合作, 由大陆电视台提供节目, 增强节目的多元化, 填补播出时间的空白。如中央台每天向北美传送8小时的卫星电视节目, 节目总量约占美洲东方卫视的2/3, 省市台每天提供1个半小时的节目, 占11%, 这样就大大缓解了华语电视台节目紧张的状态。除了购买、合作之外, 华语电视台还自行组织拍摄制作节目。如美洲东方卫视拍摄和播放的20集电视剧《新大陆》就是该台利用自身力量制作的, 但其自身制作的节目毕竟数量少, 更多还是要靠外界来提供, 所以优秀节目的来源仍不充足, 成为各台最受困扰的问题。

观众的数量少。有了好的电视节目才能吸引观众, 但并不等于有了好的节目就一定会有观众看。除了卫星电视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外, 由于地域、年龄、文化、信仰、团体、派别等影响, 美国华语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都不是很高, 观众数量相对来说也比较少, “根据大致估算华语电视台最多的观众都不会超过60万”[2]。

目前美国华语卫星电视基本上依照两种形式传送到用户:一种是在大城市进入有线电视网;另一种是观众安装自己的卫星接收天线, 直接从卫星上接收节目。这两种方式各有特色, 有线电视网收视率较高, 比较稳定, 观众文化层次较高, 而卫星天线经济、灵活、覆盖面广、不受空间地域限制, 所以适合留学生或者边远地区的华人收看。虽然近几年华语电视有了相当快的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 华语电视的观众层和数量还是相当不理想。较低的收视率和观众数量, 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广告收入。

经营困难。广告市场是当前各华语台十分头痛的问题。一个电视台要生存, 不但要看其广告数量, 而且还要看广告质量。有些华语电视台广告数量很多, 但是广告额却不是很多, 这种现象就反映了当前华语电视竞争过于激烈, 观众分散, 造成了他们难以吸引优质广告客户的困难。

目前, “美国华语电视的广告收费为最高每30秒300美元, 最低仅为每30秒20美元, 相差15倍之大”。广告市场的大小以收视率为标准, 收视率又与节目有关, 没有好的节目、栏目, 观众不愿看, 也就没有广告市场。所以, 缺乏优秀的广告节目造成收视率低, 收视率低造成广告收入低, 这是华语电视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受到华文报纸、广播、网络的竞争, 原本不大的广告市场, 广告分流因此更加严重, 电视台普遍存在对广告吃不饱的问题。

广告收入不足, 运作成本很高, 华语电视台因此始终处于苦苦经营和维持的状况。一些华语电视台收视率很低, 观众少的只有数万, 多的也只有50余万, 造成华语电视台很难做大做强。所以,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环境, 一些华语电视台对广告来者不拒, 甚至对影响华人形象的广告有时候也会播放, 受到当地有识之士的批评。比如说, 一些华语电视赖以生存的广告五花八门, 充斥着一些露骨的性药广告, 甚至还播放为人所诟病的色情服务广告, 成为华语电视挥之不去的阴影之一。

由于对广告相当饥渴, 华语电视刊登了相当多的赌场消息, 造成了很坏的影响。据美国华文报纸《侨报》2005年2月21日报道, 在各家华语电视台, 赌场广告以迅猛的攻势覆盖了每个家庭看电视最多的晚餐时间。据《侨报》报道, 美国规定不适宜儿童收视的影片都必须在较晚的时间播出。许多华人观众注意到, 近来在华语电视上大量而且频繁出现的是各式各样赌场的广告。接受《侨报》采访的华人称, 不收费的18台中文节目在家庭晚餐时间和电视剧播出时间, 大量插播 (至少插播三次以上) 赌场广告。另外, 同样类型的赌场广告也出现在一些华语电视媒体节目中。

华语电视播放赌场广告后, 一些华人提出抗议:以牺牲华人青年和儿童的未来作为赌注, 得不偿失, 一些美国华文媒体应该反思。加州众议员赵美心表示, 赌博行业在中国新年的时候大肆做广告, 实际上是利用华裔节日推销自己, 企图吸引更多华裔进入赌场。目前, 洛杉矶附近的赌场也确实出现了亚裔面孔超过半数的现象, 值得华裔警惕。这种现象令她非常担忧。有正义感的华人质问播放赌场广告的电视台:作为少数族裔媒体, 华语电视台在美国打拼的同时, 需要想一想是否值得拿华人下一代的未来博取现在媒体短暂的收支平衡, 华文媒体人应该反思华文媒体应以什么方式促进华裔社区在美国的生存与发展。

华人对华语电视播放赌场广告的抗议, 很值得我们反思。发展不能牺牲青少年的未来, 不能不择手段, 漠视传媒社会公器的作用。现在, 美国华文传媒竞争相当激烈, 这是市场经济行业发展的一大规律, 也使得包括华语电视在内的华文传媒生存环境相当严峻。然而, 华人总量只有200万人, 在美国仍然属于少数族裔, 如果不以健康的宗旨、良好的职业操守、正确的思想引导华人社会, 那么即使华文媒体得到发展, 从长远来说, 对华人也并不是一件好事。笔者发现, 华文传媒除了刊登一些鼓励华人参赌的广告和新闻外, 在其他方面的行为也值得商榷, 比如说, 在同一个社区, 为扩大收视率, 不同华语电视的工作人员相互骂战, 甚至大动干戈, 严重损害了华人的形象。所以, 种种有损华人形象的行为, 华语电视自身也应该有所反思, 改正做法, 通过健康的竞争手段来推动华文传媒的发展, 塑造华文传媒良好的形象。

华语电视亟待整合

目前华语电视数量多, 但观众数量少、分散, 不利于吸引优质的广告, 也无法做大做强。所以, 解决当前华语电视苦苦维持的问题, 华语电视界的整合是一大趋势, 也是加快华语电视发展、做大做强华语电视台的主要出路。

华语电视是电子媒体, 是维系美国华人社会的重要纽带。华人社会的信息、华人社团与中国的交往、中国与美国的关系等, 都是华语电视报道的主要消息, 但观众过于分散, 而且华语电视台大多采用新华社、中新社、中央台的新闻, 造成内容高度同质化, 传播对象重叠, 资源重复浪费, 收视率下降, 影响力降低。因此摆脱困境的办法唯有实现电视的整合和兼并, 通过资源的重新调配, 提高华语电视的竞争力。

华语电视不但要在业界实现兼并重组, 而且还可以成立传媒集团, 实现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的融合和合作, 通过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扩大影响, 提高收视率, 吸引华人社会和主流社会的广告,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的经营环境。比如说, 传媒集团出版二至三份针对不同对象的报纸, 开辟一至二个广播、电视频道, 各司其职, 既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降低成本, 提高收视率, 又可以集中精力营造影响力, 促进华语电视的发展, 这样可为华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一个更强大的渠道、更强大的舆论平台。

华语电视通过兼并小的电视台, 形成传媒集团, 是一个符合经济发展和应对风险的正确方向。集团化可以增强华语电视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 能具备更强的协调能力, 提高决策者的能动性。充分利用电视资源获取更多的盈利, 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能使电视处于适应性、调节能力更强的位置, 确保媒体集团的各个子机构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实现滚动发展的目标。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稳定, 已经促使全球形成一股中国汉语热。据了解, 现在美国已有3000所中小学准备开设华文教育课程, 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会开设华文课程。从这种趋势来看, 未来华语电视的观众会越来越多, 前景很光明。华语电视不但是美国学生学习华文的重要工具, 而且还是主流社会了解华人社会和中国的重要渠道。笔者相信, 只要华语电视循新闻规律和市场竞争规律出发, 加强业界的整合, 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通过自身的改革, 那么美国华语电视就有可能做大做强, 成为表达华人诉求、传达华人声音、维护华人利益的重要工具, 为促进美国华人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美关系的良性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本文论述了美国华语电视迅速发展的现状, 指出其目前竞争过度激烈、造成影响力较小等问题, 并为此提出整合美国华语电视、推动华语电视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美国华语电视,华人,政治选举,传媒集团

参考文献

[1]周敏, 蔡国萱.美国华文媒体的发展及其对华人社区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 2002 (5) .

中国电视购物现状和分析 篇5

电视购物是通过在电视上播放广告片的方式宣传产品,并通过屏幕上显示的免费电话实现销售的一种销售方式。电视购物广告区别于一般商业广告以提高品牌/产品知名度为目的,其目的在于直接通过广告销售产品。从形式上划分,电视购物分为电视直销和家庭购物两类。

电视直销由厂家或者代理商直接操作,它以电视节目形式出现,有情节,有故事,经过精心设计和包装,既含信息,又有广告,娱乐性较强,一般选择在覆盖较广的卫星频道插播。

家庭购物一般拥有自己的媒体资源或频道,是一种利用电视媒体的在线营销形式,它通常在某一频道滚动播出,娱乐性成分较少,用户可以从中获得多种产品讯息,并通过电话与主持人现场沟通。

一、电视购物的优点

1.短——短期赢利最大化

电视购物片与传统的15秒、30秒品牌或产品广告不同。它的最直接目的就是挣钱、赢利。电购产品向来遵循“低成本,高定价”的原则,一般电购产品的成本仅为定价的10-20%之间,从而保证充足的利润空间。

广告投放则采取“垃圾时段+高密度轰炸”的策略。一个电购片短则5分钟,长则20甚至30分钟,而卫视非黄金时段的广告1分钟1次投放成本一般只有100-200元,相当便宜。通过整合众多上星电视台狂轰滥炸。只要电话订购量足够高,就能收回广告成本,迅速实现赢利。

而传统的品牌形象广告,至少持续投放3个月,才能对终端销售有明显的拉动作用。相比起来,电购广告短期内就能实现赢利的最大化。

2.平——营销4P扁平化

在传统的营销策略中,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四大要素是相对独立的。一个成功电购片则是营销4P的完美融合。

在产品上,电购的产品大多符合“新、奇、特”的原则,尤其是功能性产品,常常在广告中有诸如“3天见效”、“28天换脸”等明确的功效承诺。即使是一些比较传统的产品,也会“创造”一套全新概念的理论体系,来表明产品的与众不同,让消费者不得不信,不得不买。

在价格上,既然是新奇特的产品,买卖双方信息严重不对等,价格自然“水涨船高”,电购产品的价格一般要高出同类产品的一到数倍。

在渠道上,消费者看过广告直接电话订购,广告本身就兼任渠道、终端的职责,节省了大量的渠道、终端等各种费用。

在促销上,一个电视购物片,一般会出现3次以上的促销叫卖,常常采取“卖产品赠超值赠品”与“几日内不满意或无效全额退款”的促销策略,迎合了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

总之,电购片除了是广告宣传员外,还扮演产品介绍员、终端促销员等多重角色。传统营销要素都被转移到电视屏幕上,只要电购片“卖货”,一切营销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3.快——市场热销快速化

电购产品销售有三“快”。市场启动快,广告效果当日就可通过进线及订购量体现,不用招商、不用铺货,启动市场变得快速又简单。产品销售快:消费者看到广告,电话订购,送货付款,销售即可完成。再加上广告中常常声称的“三十分钟内打进电话有更大惊喜”等煽动性语言,广告尚未播完,订单就纷纷打进。资金回笼快,不需要长期品牌广告培育,不需要巨额品牌形象投入,投广告要的就是订购量,如果回款超过广告成本,就投放更多的广告。然后更大的回款额……,被央视曝光的“波丽宝”利用广告“轰炸”曾创造了日销售至少240万的奇迹。

二、电视购物的弊端

1.成也功效,败也功效,过分功效承诺导致产品快速死亡

电视购物广告要在几分钟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并促其购买,常用的手段是突出产品神奇的功效,并且是在短时间内就能达到普通产品长期都不能达到的效果。

一度泛滥的减肥、丰胸类产品,在主流电视媒体上公开宣称“服用一天可减2至5公斤,最多的可减10公斤”;“10天即能使胸部再度发育”等,因为有明确的功能承诺,消费者极易被打动,又因为有明确的功效参照,如果产品功效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消费者自然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并将这种不良的口碑传播开来,紧接着,出现大量消费者抛弃该产品的现象。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就宣告终结。

2.成也广告,败也广告,违法现象泛滥导致行业信誉危机

电视购物广告已经成为违法广告的“重灾区”。在中消协对全国30余个主要电视频道进行的检查中,发现虚假违法电视购物广告占违法广告总数的比率竟高达61%。

电视购物广告看似复杂,其实都逃不脱“三股文”的模式。一是神奇功效成份。二是离奇产品机理。三是消费者(专家)证言。而在这三部分中,虚假违法现象十分普遍。

电购广告中的产品神奇成份和机理,基本上都是胡编乱造,根本没有科学性。要么,此物质根本不存在,要么就是没有这种神奇功能,而那些所谓的研发机构也是子虚乌有。所有这一切无非是想让观众相信,广告的产品是“新、奇、特”、“划时代”的产品。

而消费者证言更是明显违法,我国《广告法》明文规定,有明显功能的产品,是不允许用患者证言的,更不能与同类产品进行直接比较。

电购广泛采用的消费者证言,形式本身就是违规的,而某些证言十分恶俗,已经触及了道德底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广告违法现象的日益泛滥,使电购行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不相信电购”,“电购就是骗人”的观念在公众中逐渐流传。国家工商总局和广电总局自2006年8月1日起,暂停药品、医疗器械、丰胸、减肥、增高的电视购物广告,既是要打击电购违规现象,也是期望能够净化市场,使之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3.成在直销,败在分销,缺少品牌建设导致产品昙花一现

毋庸置疑,电视购物可以“短平快”地炒热一个产品,但是要实现产品长期发展,必须要进行终端建设,做好品牌维护。如果没有品牌建设、没有终端销售,单凭广告拉动,只能使产品昙花一现。

纵观行业领军品牌,诸如宝洁、诺基亚等基业常青的国际知名品牌,都不是单纯依靠广告来赢得市场、赢得消费者持久信赖的。产品研发、终端专柜建设与维护、全程服务体系等等都是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大量电购产品陷入“各领风骚三五月”的怪圈,其根本原因就是仅仅依靠电视直销,而没有开展更深入、系统的渠道分销与终端销售。毕竟,消费者对于身边看不见、摸不着的产品,可以相信一时,却很难忠诚一世。

在营销多元化的今天,为数不少的品牌在尝试电视购物,希望借助电购开辟新的销售方式和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电视购物企业也通过合资或其它方式开展渠道分销,期望实现可持续发展。橡果国际就探索出一条“电视直销+渠道分销”的经营模式,打造了好记星、背背佳等常青品牌,成为少有的成功先行者。

对于我们来说,认清电视购物的利与弊,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及发展规划,选择恰当的方式开展电视直销,才能使电视购物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电视购物被迫“转型”诚信重塑迫在眉睫。似乎从电视购物进入中国开始,有关它的负面消息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甚至愈演愈烈,或许是因为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比较“年轻”,行业规范不够完善,才会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落下不少“病垢”为消费者所不满,甚至开始怀疑电视购物行业兴起之时的初衷——足不出户就能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信誉危局”之中,如何能够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已成为电视购物行业当下极其迫切之事。

三、电视购物主要的发展方向 1.家庭购物模式是电视购物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1)媒体购买成本高涨,以1995年白天时段的广告价格为一分钟几十元,而现在却高达一两千元,频道时段价格快速上升,使得依靠媒介购买的电视直销成本急剧升高,销售利润降低。

(2)电视直销广告良莠不齐,目前很多电视台因低水平的电视购物广告随还了自身美誉度,导致观众流失,损失了常规广告销售,电视台因为限制电视直销广告的投放。

(3)广电总局为了便于电视购物管理,鼓励系统内部的各地电视台自设专业的购物频道。

2.电视购物产品销售及投放更为精准

(1)根据不同时段受众群体特征,针对性的投放不同产品。以湖南快乐购为例,湖南快乐购根据不同时段的收视族群,将节目分成不同时段,出售不同商品。白天妇女观众多,主要卖保养化妆品、珠宝首饰或服饰等女性商品;晚上7至11时的黄金时段,因收视群扩张至夫妻或全家,就专卖3C用品、家电或家具等单价较高的主力商品。

(2)电视购物频道细分。不同的细分频道销售不同种类的产品,以台湾东森为例,东森购物共有6个频道,东森购物1台,销售综合商品为主,东森购物2台,以女性消费为主,东森购物3台,以旅游商品为主。

四、电视购物自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电视购物创意不够。绝大多数的电视购物节目基本没有创意,营销手段高度雷同,只是生硬地叫卖。可以说目前的电视购物正处于类似于广告发展的初级阶段,虽然有比较多的产品信息,但这显然还不够。电视购物必然如广告一样,在商品信息的基础上,有创意、有包装,注重细节的打造,如此才能更好地吸引消费者。在这方面,电视购物完全可以借鉴广告业的发展。

其次,电视购物的表现过于单一。电视媒体为购物提供了巨大的可能,电视购物完全可以利用电视媒体的特长,更好地展示商品。而我们看到,电视购物节目在画面设计、光影的运用上严重缺乏设计元素。这和电视购物没有创意是紧密相连的。可以理解,以上这两方面问题是商家节省成本做法下的必然产物,但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对消费的要求也不断发展,电视购物的经营者必须转变营销观念,为所经营的品牌创造符合品牌形象要求的良好环境。

第三,在营销环节上,电视购物亟需规范。电视购物目前面临的一个最大的挑战是信任危机。这种危机存在于很多方面,如服务是否全面周到、物流送货是否及时、售后服务及退换货能否做到等等。对消费者而言,选择电视购物有一定的担心,因为消费者无法看到真实的货样,产品质量问题也经常出现,这些都是影响电视购物声誉的问题。最后,电视购物所处的大环境也存在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监管。电视购物是新兴的行业,低成本运作吸引了各种资本。商业的本质是逐利的,在利润大到一定的程度,经营者可能会冒险做一些违规的举动,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在监管层面,内容上电视购物受到工商部门监管,在媒体平台上,有电视台的自律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监管,在消费层面上会有消费者协会的监督,在购物品类上还会有各行业协会的监督。虽然电视购物的监管主体很多,但没有一家是专门针对电视购物的主管部门,也没有专门的法规细则来进行管理。因此,电视购物在某种程度上处于监管的交叉地带,也容易造成监管的真空。如果电视购物能保持这种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在消费格局中占到一定的比重,相关的监管与法规就要不断完善,以利于电视购物的健康发展。

五、电视购物面临的挑战

电视购物的挑战来自于生长环境,有可能影响其发展轨迹的因素集中表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网络购物的竞争,二是电视媒体费用的增加。

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末期电视购物就已经出现了。北京与广州是最早出现电视购物的地区。进入90年代,电视购物成为影响力很大的一种事物。电视购物主持人通过主持电视购物节目能够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人物。然而到了今天,虽然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电视购物节目也越来越多,但似乎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显得不如那个时期大。究其原因就是在于技术进步使媒体环境碎片化,从而导致竞争环境复杂化,其中网络购物的崛起成为电视购物的主要竞争对手。与当年不受其他形式干扰不同,今天很多消费者被网络购物所吸引,分流了电视购物的目标消费人群。尤其是年轻一代,许多年轻人已经养成了网络购物的消费习惯,虽然看似单笔交易金额不大,但网络的长尾效应聚集的消费群是巨大的。电视购物所具有的优点,如价格优势、方便工作繁忙的消费者、送货上门等,网络购物同样具备,如何形成与网络购物差异化竞争是电视购物的一大挑战。

电视购物的成本也在逐年增加,尤其是电视频道的落地费用大大增加。前面提到的电视购物打破了区域的局限,其实就是电视台通过全国或区域落地实现市场覆盖。但其中产生一个矛盾,落地越多才能达到广泛覆盖,但上百万的城市落地费用无疑大大增加了电视购物的成本,由此冲击了电视购物的成本优势,让电视购物的无店铺经营变得不如以前更有价值。随着电视购物的广告价值、传播价值的不断提升,电视购物的成本还会不断增加,在成本与赢利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最终会由市场来调节,但这个平衡点终究在哪里,这是电视购物的另一个挑战,决定着电视购物最终能走多远。

在国内,一提起电视购物,似乎就和谎言、暴利划上了等号。近年来关于电视购物太多的投诉、太多的欺骗让消费者失去信任。夸张的宣传、虚假的数据、处理过的图像、造作的表演,观众如雾里看花,难辩真假。其实在国外,电视购物是个很成熟规范的行业,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消费方式的一种。

电视购物现在带给消费者的误区其实是错在购物片的宣传制作上。作为电视购物模式,广告片是消费者接触的第一载体,优秀的广告宣传片可以生动的传递产品特性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而低劣的广告片则会引起反效果。

近两年,随着国内物流越来越发达,电视购物有了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电视购物的相关法规也愈加健全,尽管很多人认为目前是电视购物的衰落期,但事实上,好的电视广告片还是能迅速拉动产品的销售和加大企业招商力度。电视购物片是直接产生销售力的武器,也是产品成功的关键。进入这个行业的新手往往觉的电视购物就是拍的够炫、声音够大、宣传够震撼就行,随意找几个业余演员煽情地表演就万事大吉,这是个误区。粗枝滥造的广告片只会令观众生厌,如果观众根本没有兴趣看下去,你再卖命的表演又给谁看? 电视购物片是个一系列的工程,从与客户的沟通到对产品的了解,从脚本的创作到对角色的选择,从前期的拍摄到后期的制作,从动画、三维到配音、配乐。导演还要统筹摄像、灯光、化妆、服装、道具、造型、设计、背景、剧组人员、演员、勘景、景别机位处理、脚本分镜头等工作的协调分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说拍摄一部好的电视购物片,不亚于拍摄一部电影。

有很多的电视购物片质量较低,这是因为企业在节约成本,使得模仿变为主要途径,每个影视公司出来的片子都是一个模式,一些成本低廉的广告片,一台小型DV,两个手电筒当迪灯,再用些廉价盗版资料东拼西凑,用Adobe Premiere编辑一下,一条广告片就诞生了。这种做法既砸了自己的招牌,又毁了产品。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对电视购物感到恶俗,令人生厌的原因。

真正的电视购物导演是把广告拍成一部品牌形象作品。“SCO美容笔”在短短的一年多就创造几亿元的销售额;“美丽传奇”美白细胞素一个夏天就创造了数千万元的利润;“好记星”、“氧力得”、“安必信”、“多丽”、“玻丽宝”、“福猪”,这些都是神奇财富的缔造者,也只有电视购物模式,才创造了这些奇迹。

适合做电视购物的产品很多:美容、化妆、保健、运动器械、电子、软件、珠宝、首饰等。但是目前电视购物片大至分三种形式:

一、纯粹宣传类。直诉产品优点,反复对比,简单、粗暴直捣人心,类似购物片如“甩脂机”、“玻璃宝”、“瘦了瘦了!连死的心都有”等,或偷换概念,或惺惺作态鼻涕一把泪一把,引发共鸣,让目标人群产生冲动性购买欲。

二、电视栏目类。主持人穿插游说观众间,各式产品使用人群,切换患者家庭场景,痛不欲生的表情,艰苦的生存状态,服用产品前后强势对比。

三、明星专家类。专家明星齐上阵,信誓旦旦以身说法,笑谈产品疗效好。巧借名人效应,迅速传播产品知名度。

以上三种宣传产品的方式,都是无限夸大产品功效,是以透支产品的生命为代价的,是商家或者代理商患了急功近利的表现。最近胡师傅锅王的全面下架,购物片过分夸大宣传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甚至影响了整个无烟锅行业,也给我们拍摄电视购物片敲响了警钟。什么才算是一个成功的广告片?

第一,没有任何啰嗦语言,没有深沉的介绍产品的机理或发明过程,也没有长篇累牍的消费者证言,每部片子在激发欲望、产品阐述、功效证言这三大基本组成部分中,都是言简意赅,短小精练,寥寥数语已经将意图表现无遗。

第二,好的电视购物片,看后心中会感觉一种冲动的购买欲,没有专家故作深沉的讲解,没有患者声泪俱下的陈述,“益尔健运动机”、“好记星”、“乐无烟”等片子都是极具感染力的,灿烂的笑容、动感的音乐、简短的演示以及产品三维的展现,都能调动消费者感官和心理,使之对产品产生好奇和好感。

第三,好的电视购物广告片脚本撰写,始终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三个步骤。不管是什么产品,首先开篇就锁定问题吸引消费者关注,比如文正堂蜂胶软胶囊的开篇——导入记忆点:专卖店门前,许多人出入来往,都提着文正堂蜂胶软胶囊。店里面,人头攒动,柜台前排起长长的队伍,十分热闹。售货员应接不暇。音乐(文正堂之歌)镜头推向包装正面,后面是成排成列的产品。童声:“文正堂”,镜头推向包装的标志性图案,进入一个实验室,肃穆的环境。童声:“蜂胶王”,大屏,血糖平稳地下降。童声:“降血糖”,镜头转向野外,一群老伯老太手提着文正堂包装,一起蹦向天空,齐声:“活命长!”

继而阐述问题根源为产品出场作铺垫,比如:“亿利甘草良咽”、“伊莎美尔”、“赛丽浓”、“眼妈妈”、“乐无烟”等。

然后推出产品的解决方案,比如:“平美”、“豪杰掌霸”、“新科卫星导航定位器”、“记忆100”、“婷美”、“高分探秘”等。

最后是消费者现身说法式的证言,比如:“老来寿”、“根之堂”、“天狼50”等。

这样一环扣一环逐渐抽丝剥茧呈现出消费者想要达到的结果,很容易就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事实上,把电视购物片拍成教育片,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给消费者灌输大量信息与概念,舍本逐末的结果就是也许它完成了消费者的教育,但是消费者往往会淡忘其品牌。拿“好记星”为例,在5分钟内,大山、爱华以及消费者的每一句话几乎都在重复好记星这个名字,不断地重复进而达到强化品牌信息的目的,提高了消费者的认知度。电视购物广告需要尽可能表达产品的特质,所有内容必须符合国家的要求,不真实的片断一般在审批时会被重新剪片。面对电视购物鱼龙混杂的局面,国家工商局已经发出《对电视媒体发布电视购物广告的情况进行全面清查》的通知,要求电视购物内容应符合《广告法》的真实、合法、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所以电视购物片要尽量避免“假、大、空”。

中国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发展现状 篇6

关键词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TN94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71-0217-01

1数字电视和网络电视的概述

数字电视(DVB),是有线电视运营商推出的基于HFC网络,采用了DVB-C标准的双向信息传输技术,从节目的录制、播出、发射、传输、接收,全部采用数字编码技术的一整套系统。具有EPG、免费频道、收费频道等基本业务,NVOD、数据广播、本地交互电视等扩展业务,VOD、远程教育、远程证券、远程医疗、互动游戏、电视商务等增值业务。

网络电视(IPTV),是电信运营商推出的,以TCP/IP协议为基础,依托于宽带IP网络提供电视收视节目。它具有大容量、高速度、传输能力可靠稳定的特点。可以向用户提供视頻、宽带数据、VoIP电话三合一业务,以及IPTVVOD业务。

2数字电视的现状

目前,多数电视台基本完成数字化。电视节目的摄制、制作、播出及存储都实现了数字化。而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基础,电视信号数字化后,节目的网络化制作、播出及存储融于一体的数字视频网建立后,电视台实现了以上载工作站、编辑制作工作站、播出工作站及节目存储工作站的流程,便于操作和管理。节目上载、节目编辑、节目播出在不同功能的工作站上完成,可成倍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采用非线性编辑系统,除了采集时的压缩损失外,信号在制作、播出过程中不再有任何损失,节目的技术质量将大大提高。同时,电视节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存储后,节目的再利用率就会大大提高,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也将大大降低。

数字电视的传输有地面、有线、卫星三种方式,接收终端都是电视机。从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数字电视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机顶盒、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和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这三者将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并存。从目前情况来看,真正意义上的数字电视接收机没出现之前,只能是传统的模拟电视接收机加上数字机项盒,其目的是将电视台发送的数字信号通过数字机项盒转换成模拟信号来接收。

我国的数字电视应用将首先从卫星电视数字化着手,随后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网将成为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重要基础。数字化使新的应用成为可能,我们应抓住机遇,利用有线电视网络,构建有线数字电视多业务系统。使用数字传输技术(如DVB-C),完成有线电视网络从模拟到数字、从单向到双向的升级改造,不仅保留了模拟有线电视网的基本属性和业务,还拓宽了数字有线电视网承载数字化业务和应用的范围,使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商业价值更加凸现,应用前景更广阔。

对于卫星数字电视传输来说,利用数字压缩技术,在一个卫星频道上转发多套电视节目,可达到节省卫星信道的目的,提高传输容量。直播卫星电视是利用工作在专用频段的广播卫星,将电视节目和声音广播直接送到家庭的一种广播方式。基于卫星电视直播覆盖面积大、下行信息传输频带宽、接收信息质量高的特点,建立在单向广播传输模式基础上的各种新业务迅速在卫星电视直播中得到成功应用。

数字电视技术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内容。包括:

免费基本数字电视业务,直接接收和转播国内外未加密高质量数字卫星电视节目;

付费数字电视业务,以专业化、对象化,通过视频服务器按节目类别(如爱情、喜剧、科幻和卡通片等)在专门的数字电视频道上播出;

VOD视频点播业务等按次付费数字电视业务,使用户根据个人的需求,即时从节目资源库中点击播放电视节目,能够在不同的时间完整地观看播放的电视节目;用户通过回传通道,采用遥控器确认付费收看某一部节目,或某一时段节目;

增强电视节目,可增加中文电子节目指南,也可在数字电视节目中叠加大量的广告图片、文字信息,用户使用遥控器点击来获取额外广告信息,可增强电视广告业务等;

数据广播业务,由视频、音频、软件程序、流式数据或其它数字/多媒体所组成的内容被连续地传送到机顶盒设备上,它是一种可以提供快速和丰富媒体内容的有效方式。股票频道提供交互式股票实时行情和财经信息;电子报刊频道可对新闻机构提供的电子版新闻进行加工整理后广播;本地信息咨询服务包括民航、铁路、汽车、货运、旅游、宾馆、饭店等信息;

数字音乐广播,播出CD质量的数字音乐节目,可在一个模拟频道上提供上百个数字音乐频道广播;

游戏频道,动态提供各类数字电视游戏节目,用户可选择性地付费享用;

远程教育,观众可安坐家中就能得到全国乃至世界上最优秀的教师给我们辅导授课。通过与国、内外著名学府合作,学员足不出户即可查阅到相关课程和教学资料,按照课程时间表选择上课时间,或将课程内容下载,自由选择学习时间。

交互式数字电视业务,在单向有线电视网络,采用公用电话网络可实现数据上传,在双向有线电视网络下,采用双向调制解调器可实现数据上传功能,进而实现金融服务、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电视购物、家庭保安监控、观众参与等多媒体信息服务。

3网络电视的现状

网络电视与其他电视形态不同,它的收看是随机性的,它可以依据观众需求,对一些节目片段重复点播收看,并且保存下来,作为自己长期的资源。目前,网络电视的内容主要有直播类和非直播类两大类。央视网络电视已经开通的频道包括影视剧场、记录时空、体育传奇、娱乐空间、经济频道、音乐频道等16个,还将陆续开播时尚、汽车、证券、家装等直播类频道。

网络电视作为一种新的媒体,覆盖了广播、电视、报纸、互连网、电信网等五大媒体,应用于五大传输渠道(电话线、光纤、有线电视、无线、卫星),它综合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网络电视系统包括了节目采集、加工制作、包装发布、分发管理、用户管理、资源管理等部分,采用了编码、解码、海量存储、流媒体、组播等技术。

网络电视的接收终端有多种:一是PC机,二是通过IP机顶盒接入电视机,还有其它接入方式。但都是通过宽带以太网接入来进入国际互连网的。目前宽带接入的方式有:

基于普通电话线的SDXL宽带接入方式;

基于双向有线电视网,采用HFC加Cable Modem方式;

宽带固定接入方式;

电视购物现状、问题 篇7

关键词:电视广告,营销,全媒体

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工具,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相应承担起一部分责任。在当今这个全媒体的语境下,电视这种媒体不得不为了更好的生存而进行改革。

电视作为一种直到今天仍占据主导地位的媒体,它的特点决定了其主导地位不会轻易被取代。

首先,电视媒体有最广大的人群覆盖率。根据“2005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截止到2005年底,在中国3.5亿户家庭中,城乡共拥有电视机4.48亿台,平均每户超过一台。

其次,线性传播的强制性。电视作为一种被策划和规划好的媒介形态,节目内容由于已经被事先计划好了,所以一切内容都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顺序线性传播。这种计划性决定了节目内容的时间限制,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这些“闯入型”信息。

最后,电视媒体经历“三次售卖”。电视媒体通过内容生产,获得一定数量的受众,电视节目越受观众的喜爱,所积累的受众资源就越多,这时电视节目作为一种信息在电视媒体同受众之间产生信息流动;电视台为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广告资金的支持,当电视媒体将一部分时间用来为广告主投放广告时,原本收看节目的受众就在无形之中成为了广告主和商品的注意者,也就是说,广告主通过在电视投放广告购买了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当一个节目或一个频道形成了自身良好的品牌口碑时,它的资产价值就会随之上涨,在吸引到的更多广告资金的助力下,逐渐形成品牌资源,这时品牌的影响力就会成为更高级别的商品被售卖。

电视广告营销的现状及问题

自从1999年无锡成立全国第一家广播电视集团以来,我国电视媒体进入到集团化改革的进程中来。集团化改革是一种历史性的需要,这种改革引发了电视媒体的一系列变化。从角色转换上来讲,以前的电视台由政府出资办节目,改革后电视台自负盈亏,这就需要电视台为维持生存而主动寻找广告主,电视台的主动性变强,同时为招揽更多出资人,在节目创作上也更加精益求精;为提高收视率,电视节目需要以市场为先导,以受众的需求为第一目标,同时为广告主提供全方位媒体服务,电视媒体从粗放式经营过渡到专业化营销,广告也随之变化;从广告主角度来说,也从以前的抢广告变成了挑广告;在买方市场,广告主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使得他们对于媒体和广告投放更加挑剔。

在电视广告营销的转型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由于外界或者自身内在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媒体生存环境的威胁。首先是国家政策对媒体的生存及其广告投放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限娱令”、“限广令”的出台将对节目和广告的播出产生直接影响;其次是异质媒体的竞争将挤占电视媒体的空间;再次,电视媒体内部不同电视台之间竞争激烈;最后,国际媒体进驻中国,对国内媒体造成剧烈影响。

在电视体制转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的过程中,电视媒体的生存将主要依靠自身谋求发展。但并非一切电视活动都可以按照自身意愿发展,政府行政性的指令色彩依旧十分浓厚,一些广电集团在本质上仍属于同级广播影视企业单位的行政性合并。这种集团改造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

在经营策略方面的问题。有些广告主由于资金短缺或者领导者广告意识问题,往往会出现媒体投放失衡的问题,如将资金全部投放到某一种媒体,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均衡投放;电视台广告费用收取标准不统一,价格政策混乱的问题,给整个电视广告行业造成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广告主往往不考虑自身产品或服务同电视节目的关系,而只考虑利益因素,造成广告与节目脱节,达不到预定广告效果。

以上是当今电视媒体广告营销中存在的一些明显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电视广告营销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首先,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政策环境对电视广告的生存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逐渐改变以往国家过度干预的行政性指令做法,代之以电视媒体的整合运作,而不单单只是各个部门的合并。协调电视媒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同时协调异质媒体之间的关系,缓和国际媒体对国内媒体造成的压力和威胁。

其次,在电视广告经营策略方面,注重价格统一,在可能的情况下制定相应的标准,维持电视广告行业的秩序。同时电视媒体不应一味迎合广告主的要求,也应对广告主进行媒体知识的传播和引导,让电视广告逐渐走向科学化、正规化、专业化,保证电视节目和广告的吻合,促进彼此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陈新,我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已进入全面推广的新阶段,中国广播影视,2006,6

[2]丁俊杰,要适应变化了的媒体环境,大市场广告导报,2006,6

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及问题 篇8

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广播机构的相关机构结合市场的运作规律和观众受众的需求, 对频道内容进行定位, 从而使节目内容和频道的特色能够满足某一类观众群体的特别的收视需要。当前我国的电视广播产业发展形式不容乐观, 受到了来自内外部的多种压力与竞争, 可用一句话来描述现状, 即是:“单调繁荣, 无序竞争, 资源浪费。”中国电视台总量已达2300余家, 已成为世界上电视频道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但另一方面, 我国电视频道资源的配置是非常不合理的, 存在着资源浪费及节目类型相近的现象, 绝大多数的电视台惨淡经营, 收入有限。同时电视行业除了面对业内的竞争外, 还要面对其他媒体如报纸、网络、手机媒体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 人们对于休闲生活的要求更加多样化, 对于休闲方式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如果电视节目的专业化的定位模式与内容不能够满足不同观众的特别的收视需求, 没有进行市场调研, 没有进行详细、专业的策划, 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分析, 那么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小。当前电视频道专业化过程中所要面对是当前电视媒体受到多重竞争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专业频道收视率较低

根据电视频道节目内容进行简单的分类是许多电台、电视台的专业频道划分的方法, 由于节目的创新性不足, 针对性较差, 因而对观众吸引力有限。很多频道在内容上看起来是比较专业的, 但不同频道在节目模式都是相近的, 大致可分为综合新闻、金融、影视、体育、科学、教育、城市生活频道, 重复问题明显。在频道资源有限、节目制作模式单一的情况下, 往往要依靠电视剧来吸引观众和广告客户, 这直接导致了专业频道不专业的现象, 与频道专业化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教育频道以教育节目为主, 但这种类型的电视频道都面临着收视效果不佳, 观众反映一般, 收视率低, 人才外流等问题。虽然国家为了提高教育水平, 做了大量的工作, 推出了一些较好的教育节目。但是电视观众大多把看电视作为娱乐方式, 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习惯与思维定式, 所以一些更高层次, 较有深度的节目就比较难以吸引观众。

(二) 专业频道节目风格雷同

一些电视媒体为在短期内达到较好的收益, 有对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模仿的现象, 导致很多缺乏原创性、风格上没有区别的电视节目的出现, 直接影响了频道的专业化, 难以形成频道自身的特点。此外, 一些地方电视台在节目制作时缺乏与地域文化的整合和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与观众的距离。

(三) 专业频道盈利模式单一化

广告收入是中国电视频道的主要盈利模式, 在这种盈利模式下, 要增加广告收入必须要有一定的收视率, 而推进频道专业化可能会影响收视率进而会使广告收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 往往更多的电视频道为了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 又回到综合频道上来, 这也是导致专业频道不专业的重要因素之一。现在的专业频道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依靠广告。而依靠广告收入的单一赢利模式, 不利于频道专业化的推进与发展。

三、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出路

(一) 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

在进行电视节目专业化推进工作中, 前期的市场调研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 通过分析来确定观众的喜好, 以避免资源浪费, 避免没有针对性的专业频道节目的推出。通过开展前期的市场调查工作, 了解观众的喜好与这一观众群体的数量, 通过对观众的收视需求分析, 明确频道定位, 满足观众的诉求。

(二) 打造精品栏目

品牌栏目是维系一个电视媒体的重要因素之一。品牌栏目需要建立在独特的创意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品牌栏目的成功往往体现在创意方面。例如, 上海电视台体育新闻频道的《今日体育快评》是内地第一家体育访谈节目, 它打破了体育新闻报道、专题报道和广播体育传统节目形式。此外, 为了实现品牌栏目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建立在有丰富节目资源的基础上。如很多电视台推出的“名人访谈”栏目, 由于各界的成功人士较少, 资源有限, 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节目雷同, 尤其是对专业性较强的领域, 做这样的节目更有明显的局限性。

四、结语

总之, 电视节目频道专业化在中国刚刚兴起, 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有一些问题:比如专业频道专业性不突出, 专业频道重复严重, 专业频道占据公众的黄金时间, 大部分以广告为主要赢利模式。究其原因与中国广播电视媒体盈利模式过于单一, 缺乏高质量的专业节目等有关。虽然我国电视频道专业化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但是电视频道专业化仍是未来发展的趋势。通过不懈的努力, 频道节目专业化的成熟度会越来越高。在未来, 专业化电视节目会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周伟成, 周叶飞.频道专业化回顾现状及展望[J].现代传播.2007, 4.

[2]季晓敏.大众化—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之路[J].声屏世界.2006, 9.

电视购物现状、问题 篇9

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谈话类节目已成为全球电视节目形态的主流之一。然而不可否认, 在谈话节目骤然增多的这几年里, 虽然不少节目仍然能以较高的质量吸引观众, 但也有个别节目开始变得“味同嚼蜡”, 进入进退维艰的瓶颈期。它自身所反映出来的矛盾也不断凸显, 即电视节目的同质化和低质量与电视节目观众的多元化与高品位需求的不相适应。这一矛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目定位不够准确

电视节目生产的是一种精神产品, 它同物质产品一样, 需要对自身有一个定位, 即节目提供什么内容, 服务于哪一类受众, 这是节目品牌建设的基础。目前,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定位模糊, 内容风格的定位呈现娱乐化倾向严重的现象。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 我国的某些电视谈话节目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成了“以猎奇为动机, 以窥视为目的, 以隐私为依托, 以媚俗为结果”的荧屏秀场。还有不少访谈节目以做到“煽情到某某哭”为荣, 怎么煽情怎么来, 于是, 嘉宾哭了, 而主持人一边擦着眼角一边还要继续残酷地抛出一个个像刀般尖利的问题, 完全成了为了“眼泪”而“眼泪”的谈话节目, 失去了节目本该有的高度与深度。

二、品牌缺乏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经营靠品牌, 一个媒体的经营同样靠品牌。电视品牌浓缩了媒体精神、节目个性品质和观众的忠诚与偏好。中国有大量的电视谈话节目, 从表面上看很热闹, 实际上各个节目却是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媒体生态环境中, 差异化战略与个性化经营是电视栏目生存与发展的必然之路。各家电视台在《实话实说》《鲁豫有约》等电视谈话节目受到观众的普遍关注后“不甘寂寞”纷纷效仿。一时间, 谈话节目几乎成了各个电视台必办的节目, 都开始大“谈”特“谈”, 盲目地跟风而忽略了提升节目质量以及打造节目品牌。因此, 我们的电视谈话节目要开辟更大的生存空间, 就要求电视制作者从节目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要注重名牌谈话类节目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 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认同感, 以差异化取胜。

三、人才的缺乏

现阶段, 我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数量非常多, 节目水平参差不齐, 主持人水平更是有天壤之别。多少年来, 我国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多侧重于容貌和仪表等外在素质。主持人所提出的问题存在大而空、连贯性不强等弊端, 枯燥的问答模式不利于形成良好的谈话氛围。这里并不是说要摒弃“提问”与“回答”, 而是要进行“心灵沟通”。但眼下, 一些荧屏谈话节目“导演”的痕迹比较明显, 主持人作秀的色彩较浓, 他们仿佛置身事外, 并不是真诚地投入与嘉宾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结果拉大了自身与观众的距离。

四、即兴交流不强

“即兴”是谈话节目的生命, 正是在即兴谈话中, 主持人和嘉宾的个人魅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 电视谈话节目的最佳形式应该是现场直播。在现场直播中, 嘉宾、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的一切言谈、反应都会原汁原味、未经修饰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同时, 现场直播能为场外观众带来现场感, 参与的意愿也更强。然而, 目前我国大多数电视谈话节目存在的问题是理想的谈话情景尚未形成, 多数谈话节目的现场氛围太拘谨、不够放松, 影响了嘉宾、主持人语言的表达以及突出其思维中的闪光点。因此, 让主持人不再唱“独角戏”, 让观众不再成“摆设”, 让嘉宾不再成“背诵课文的话筒架子”, 让栏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谈话节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五、社会价值不大

媒介是人类赖以交流的手段、是纪录和传播人类文化和思想的载体。电视谈话节目基于其人际交流的节目形态在大众媒体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有些电视谈话类节目以收视率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在某种程度上将隐私、搞笑、娱乐、煽情等当成一种公开贩卖的商品。因此,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电视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节目的“外在美”, 节目本身的“价值理念”也是当今受众越来越呼唤的核心要素。同时, 这也成为与大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大众交流平台——电视谈话节目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六、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认清这一节目形式的功能意义, 展望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前景, 可以看到的确有很多可待开发的潜力, 只有使之走出困境, 摆脱步履维艰的现状, 向着运作专业化、视角平等化、形态创新化、价值多元化等方向良性发展, 才能在众多的媒介形态中脱颖而出。我们相信, 随着竞争环境逐渐变得规范有序, 终将形成一个有利于沟通与交流的良性格局。未来, 电视谈话类节目一定会在这个话语时代找到一条适合自身传播特性与节目形态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并在大众媒体产业化竞争压力下越走越远。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中, 所谓“脱口秀” (Talk show) 即谈话节目非常流行。这类节目在西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并在竞争激烈的电视界一直占据“常青树”的地位。我国此类节目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 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很猛。自1993年上海东方电视台《东方直播室》的创办到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创办及一炮走红, 从此一股强劲的“谈话潮”开始抢滩电视黄金档, 像《艺术人生》《鲁豫有约》《对话》等, 各式各样的电视谈话节目应有尽有, 可谓包罗万象。

关键词:电视谈话类节目,现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丁红.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55-56.

电视购物现状、问题 篇10

关键词:婚恋节目,综艺娱乐节目,角色定位

每周六的19:40, 在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还没开播前, 吉林教育台已经开始播放从韩国引进的娱乐节目《情书》。和国内目前的娱乐节目相比, 《情书》的类型与湖南卫视的经典栏目《玫瑰之约》有几分相似, 也是以对男女的相亲经过为节目内容, 但是它却以其特有的娱乐方式, 借助韩流席卷中国电视市场的时机, 而备受中青年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欢迎。

一、韩国《情书》的特色———“娱乐至上”

《情书》和国内的婚恋节目相比,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 主持人的辅助角色。《情书》中的主持人是一名退役的摔跤运动员姜虎东, 他胖胖的样子, 让人一眼看上去就有想笑的冲动;他的话语不多, 有时还和嘉宾一起笑翻在地;他就像节目现场或是电视机前一名普通观众一样, 时而插句话, 时而亲身体验节目中的比赛项目。这样有亲和力的主持人既不会抢了嘉宾的风头, 还会与观众走得更近。

其次, 明星阵容成主角, 俊丑搭配, 频频出现暴笑场面。《情书》中的主人公多是有一定观众缘的影视明星或新人, 他们青春靓丽的外形是节目收视率的保证。同时, 也有以搞笑风格出场的“丑星”, 虽然其貌不扬, 但以其幽默的风格和搞怪的方式, 成为节目的亮点。不过, 我发现这名“丑星”在每期节目中都会出现, 他就像一位潜在的主持人一样, 渲染着整场节目的娱乐气氛, 这也是《情书》的一大特色。

第三, 竞技体育活动融入节目中, 增加娱乐氛围。《情书》分为六大板块, 其中有男士的跆拳道比拼和女士的摔跤比赛, 以及男女舞蹈、男女合作游戏等, 体育中融入娱乐成分, 当然获胜的奖励就是赢得男方或女方的拥抱或亲吻。环节设置具有新意, 为节目增加看点。

第四, 相亲为辅, 娱乐为主。《情书》中的男女主角许多是明星, 所以容易被看成一种作秀节目, 尽管有些背离相亲的节目宗旨, 但是其营造的娱乐气氛却能吸引大量观众, 提高收视率, 这也是娱乐节目的宗旨。

通过以上分析, 韩国综艺节目《情书》确实有其可取之处。相比之下, 中国婚恋节目当前的发展境况又如何呢?

二、中国婚恋节目现状———定位模糊

现在的婚恋节目在经历过前期的兴盛后, 已经走向两极分化的局面。

一类是以上海东方卫视《相约星期六》为首的速配型, 它是1998年开设的一档以爱情、婚姻、家庭为主题的谈话类综艺节目, 专为单身的青年男女服务, 男女嘉宾绝大部分是白领未婚青年, 偶尔民有中老年专场。它已经打破婚恋节目的原本框架, 而趋向于谈话类型。

《相约星期六》以其高收视率一直抢占着周末娱乐市场的收视分额。据央视一索福瑞媒体研究机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2006年1月到5月, 该节目一直在“上海地区主要频道的收视前十名排行”中榜上有名。另一类是接近于《情书》的制作方式。俊男美女的搭配, 游戏比赛和益智闯关等类型充斥其中, 如东南对男女为了拿大奖而寻找合作伙伴, 最终能否配对反倒显得不得那么重要。

从目前各电视台的娱乐节目类型来看, 婚恋节目正在失去自己的阵营, 进入“瓶颈”期。这种“瓶颈”是由以下一些原因的: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节目的定位不准确。作为节目制作方, 到底是以娱乐大众为目的还是要当“红娘”, 帮陌生男女牵线?《玫瑰之约》最初的模式就是定位在“红娘”的角色, 可是随着节目逐渐播出, 内容模式化并缺乏新意, 让观众产生疲惫感。于是这个所谓内地首档婚恋节目, 在2004年告别速配, 推出婚恋真人秀, 《玫瑰之约?红丝带》就是这种改版的尝试。但效果仍不尽人意, 也因此告别了娱乐节目的舞台。

其次, 中国传统文化上对于婚姻和爱情的保守, 使人们对于电视征婚节目有一定的不信任感, 同时也与“速配”的节目宗旨不协调。中国人不喜欢或是不习惯于在电视媒介前公开自己的情感, 这种骨子里对婚恋节目的不接受也会使人们在节目的选择上更偏向于娱乐性强、能让大家捧腹大笑的节目。

另外, “玫瑰”之类的速配型婚恋节目, 讲求嘉宾能通过节目配对成功, 但是作为这档节目, 男女嘉宾能通过节目配对成功, 但是作为这档节目, 男女嘉宾接触的机会很少, 只能通过外貌和节目的几个小时的短时间内, 是不能从对方的一点点表现中判定一个人是否合适自己的, 更何况对方的表现是不是真实还很难说。由于恋爱双方没有经过真正的感情培养, 大都是一见钟情, 因此后节目结束, 最终速配成功的情侣的很少。这也导致中国的婚恋节目无法达到原定的配对目的, 节目宗旨无法实现。

第三, 传统的主持方式和节目制作理念与消费时代的观众需求不吻合。在中国, 特别是由于电视机的普及, 使本来处在文化匮乏状态的中国人获得一种廉价而方便的文化传播工具, 改变了“只有教育, 没有消费”的经历, 电视不仅为都市观众设置也为农村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节目选择, 不仅为大众提供教育性文化而且也提供消费性文化。电视观众的概念常常频繁地被电视消费者的概念所置换, 这说明电视观看行为一方面是越来越明显的经验交易行为, 另一方面也说明电视需求从过去咨讯的实际需求逐渐扩大为一种非必须性的交流]娱乐的综合消费需求。

毫无疑问, 现在已经进入消费时代, 市场和受众握有媒体的生杀大权。近年来, “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 就是因为它为普通人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 满足大众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通过对节目中主人公信行的全面展示, 满足大众的好奇心和窥视欲等等。

中国婚恋节目作为真人秀的一种, 也需要迎合目前的消费时代主流才能生存, 而目前传统的主持方式是由两个俊美的主持人支撑整场节目, 并同时是节目的灵魂人物, 他们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让现场观众和嘉宾一起完成节目录制。但是这种主持人握有话筒权的模式已经不适应今天的观众品位, 希望成为节目主角的心理让观众不仅想观看节目更想在节目中表达自己。尽管目前, 娱乐节目的主持人越来越多, 相亲类也随后跟上, 究其原因就是图个热闹, 换句话说, 制片人担心电视机前的观众热情调动不起来。如东南卫视的《为爱向前冲》就有两女一男三个主持人。但是从节目内容来看, 主持人的主角位置仍未动摇。关于这一点《情书》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例, 一个小时的节目中, 主持人的话语寥寥无数。观众透过节目看到了嘉宾的真人秀, 这才是人们想要的。

实践证明, 娱乐节目的模式化是致使伤, 缺乏新意的节目不可能受到观众的青睐。同时, 未能认识到电视观众娱乐化需求以及对传统主持方式的因循守旧, 也是导致婚恋节目失去观众的主要原因。在对《情书》节目的特点分析中, 我们一直在强调一个词, 就是“娱乐化”。这种娱乐化就是大众化, 是普遍的社会成员的喜好。

传统大亨默多克在很多年前就提出, “世俗化已经成为当前电视等新闻传媒的一种选择。”[1]面对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面对韩国《情书》等国外节目的冲击, 中国婚恋节目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三、中国婚恋节目应对韩国《情书》的挑战———特色定位

定位源于竞争, 而定位的第一法则就是绝不和强大的对手进行正面竞争。

以“月老”定位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相约星期六》之所以能在八年后仍然保持相对较高的收视率与它的特色定位是分不开的。2005年, 该节目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比较于原来单一的棚里录制, 此次改版最突出的就是“互动”这一全新的方式, 增加了短信互动、外景棚互动、街头随机互动等环节。改版前的《相约星期六》更多的是主持人与嘉宾的谈话, 似乎称之为谈话节目更加合适, 节目制作比较保守。改版后节目加强了与场内外观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收视率稳步上升。

据《相约星期六》节目制作人潘秋华讲, 他们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不是纯粹在做娱乐, 而是娱乐和服务并重, 既当年轻人之间的桥梁, 让他们相互认识沟通;也做中老年人的窗口, 让他们了解子女的心理需求。”[2]基于此, 中国的婚恋节目应该在娱乐大众的基础上, 寻找自己的文化特色, 准确定位, 此外, 还要在节目播出前, 邀请传播、社会、心理、写作等多方面专家进行节目论证, 这样才能形成自身的品牌, 并在国外节目的冲击下, 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

参考文献

[1]默多克、刘长乐:《东西论剑——东西方传媒大亨的对话》第152页, 北京出版社2006年1月版。

上一篇:网络侵权行为法律规制下一篇:地球与月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