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饲料

2024-06-18

新型饲料(精选九篇)

新型饲料 篇1

据该公司技术顾问李少兵介绍:目前影响养猪成本的因素主要来源于疾病和饲料两个方面。就饲料而言, 许多生产厂家提倡高档配方, 高档饲料, 认为富含高能量、高蛋白的饲料饲喂家畜效果是最好的。殊不知, 在实际应用中, 高蛋白日粮是引起舍内氨气、臭气浓度大, 夏秋季节蚊蝇数量多, 传染病增加;秋冬季节呼吸道疾病多, 肠道疾病、水肿病的增加;饲料氨基酸不平衡等问题的主要因素, 从而影响猪只的生长, 进而影响养猪效益。

针对上述状况, 公司以氨基酸平衡及净能日粮体系为根本, 研发出获得国家多项专利和成果项目的产品-粕精。该产品弥补了猪只饲养过程中高蛋白日粮带来的缺陷, 同时不增加养殖成本, 可与任何预混料配比。该产品在唐人神、正虹、广东农科院、大北农及其附属猪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效果确实可靠。

欲了解更多详情, 请致电:孔经理15028169988

生料发酵制备新型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篇2

生料发酵制备新型蛋白饲料工艺研究

试验以豆粕粉为原料,采用筛选优良的微生物为发酵菌株进行发酵.微生物可将豆粕粉中的大分子蛋白降解成小分子肽.通过双缩脲法测定小肽含量,从而拟定有效的`生料发酵工艺.结果表明,以粘红酵母为发酵菌株,其最适合发酵温度为30℃,发酵坯含水量为50%,厚度为1cm,添加糖蜜量为5%,发酵时间为40~44 h,发酵样品中的小肽含量大约27%,比发酵前提高了约23%.

作 者:何勇锦 谢必峰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福州,350007刊 名:饲料博览英文刊名:FEED REVIEW年,卷(期):“”(10)分类号:S816.42 S816.8关键词:豆粕粉 小肽 粘红酵母 双缩脲法

新型移动式小型干湿饲料搅拌机 篇3

新型移动式小型干湿饲料搅拌机是一种适合搅拌各种饲料(特别是发酵饲料)的移动式小型饲料搅拌机。该机机型结构紧凑,搅拌桶连机架总高93厘米,搅拌桶上口直径90厘米,下底直径70厘米,采用三轮移动,转向轻巧灵活。经过国内300多家养殖场试用,效果令人非常满意。

长期以来,中小养殖场饲料的搅拌是一个大的问题,大多数都是采用铲子进行简单的搅拌,这种简单的搅拌对使用量较少的饲料中需要添加的各种预混料、药物等很难搅拌均匀,经常造成药物不能全面发挥效果,甚至导致局部药物或添加剂过多而引起动物中毒;加上饲料搅拌非常辛苦,特别是需要发酵的饲料和饲喂湿料,由于重量过大,搅拌吃力,劳动强度大,因此,虽然发酵饲料、农家饲料、自配饲料成本低于购买的商品全价饲料,但由于劳动强度过大而使养殖户往往放弃使用。

市场上有许多类型的饲料搅拌机,但一般都是一次性搅拌超过1吨的干料搅拌机,体积很大,需要使用三相电源,功率在7.5千瓦以上,一般中小型养殖场很难有此条件;加上又不能搅拌湿料,如不能用来加工发酵饲料、高营养牧草混入、农家饲料混合等;市场上现有小型的食品搅拌机,不仅价格高,且不能移动,搅拌量又不大。

移动式小型饲料搅拌机的问世彻底解决了上述难题,它具有干料湿料都可以搅拌、使用220伏电源、可以移动、不生锈、有盖子防止苍蝇骚扰等多种优点。

移动式小型饲料搅拌机采用单相减速电机,用电方便,只要有照明电源的栏舍即可插电使用。拌料桶采用高强度无锈钢板精工焊制而成,不用再担心搅拌发酵类饲料会引起生锈污染饲料。桶体设计成漏斗形状,完全改变传统的圆桶状,结合特殊结构设计的搅刀,使加工原料在桶内翻滚速度快,搅拌实现了完全无死角,彻底解决了传统搅拌机桶底存在死角搅拌不均匀的问题,在拌料添加预防药物和饲料添加剂时不用再担心搅拌不均匀。

虽然搅拌机结构小巧,但安装的减速电机搅拌力度绝对强劲,搅拌高效有力,加入皇竹草茎秆粉混合搅拌也轻松自如。每桶搅拌干料100公斤,湿料150~200公斤,从投料、加水到搅拌均匀仅需5分钟,每小时可搅拌出料1000公斤以上。

该机设计了专用出料口,只要打开出料口,搅拌完成的料就会自动出料,一桶20公斤的料几秒钟即可出完,出料口的设计可以直接出料到运送饲料的斗车、料车中,也可以直接推送到养殖栏舍旁边出料到食槽中,非常方便。自动出料口的设计也方便对料桶进行清洗的需要。

该机采用三橡胶轮结构,前置单转向轮,使转向轻巧灵便,非常便于移动使用,如桶内装有150公斤重的湿料,7龄小男孩也可以轻松拖动。在长排猪舍中,将食槽前的栅栏稍加改动,在过道上方安装电缆滑动导轨后,搅拌机可当成自动投料车,一边推行,一边将搅拌好的饲料直接投放到食槽里。

注:新型移动式小型饲料搅拌机本刊读者服务部有售,每台售价(含电机)3000元,该机只能发物流,运费购货人自付,留提货人电话以便及时通知提货。

邮购地址:江西省南昌市蓼洲街2号附1号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农村百事通读者服务部

邮编:330009

一种新型禽畜饲料—大米草 篇4

据统计, 现在大米草已经传播到我国北起辽宁葫芦岛, 南至广西合浦的100多个县市的沿海滩涂, 以及黄河三角洲、渤海湾等处严重威胁我国海岸生态安全。1996年起, 福建宁德地区悬赏50万元消灭大米草, 至今无果。2008年6月10日连江县林业局在媒体发出急需除治互花米草技术的通知, 据报道连江县官头、浦口等乡镇近2万亩滩涂被大米草严重侵占, 造成了严重危害。为了根除大米草, 尝试用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消灭大米草, 但是在实践上仍没有很理想的研究成果。就目前研究和实践来看, 由于其自身生命力和繁殖力的特性, 对于成熟大米草群落, 彻底清除的希望几乎是渺茫的。此外, 大米草清除工程的高花费和高污染也使清除工作难以维持[2]。

因此, 如果把大米草作为一种新型禽畜饲料来开发, 既可以控制大米草的疯狂生长;又可以充分利用大米草的高生产力, 提高经济效益, 变废为宝。

1 生物学特性

大米草系禾本科 (Gramineae) 大米草属 (Spartina Schreber) 植物, 是禾本科米草属几种植物的总称。分布于世界各地沿海地区, 是一种异源多倍体物种;多年生, 具根状茎。秆高约30~150cm, 叶舌为一圈密生的纤毛;叶片狭披针形, 宽0.7~1.5cm, 上有密致的纵脉。总状花序直立或斜上举, 长7~10cm, 穗轴顶端延伸成刺芒状;小穗狭披针形, 直立, 长约1.8cm, 含一小花, 颖及外稃均被短柔毛。大米草原产于英国南海岸汉普郡的海滩盐沼地, 是英国本地的一种欧洲米草与北美互花米草杂交后产生的多倍体不育米草变异种[1,2]。我国大米草主要有四种, 分别为大米草、互花米草、大绳草和狐米草, 通常说的大米草也包括互花米草。因其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而被许多国家广泛引种开发。我国自1963年成为亚洲第一个引种成功的国家以来, 现北起辽宁盘山, 南至广东电白均有分布, 目前是世界上大米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

大米草具有很强的耐盐、耐淹特性, 耐热而不耐旱等特性, 能在其他植物不能生长的潮水经常淹到的海滩中的潮带栽植成活。因它是湿生植物, 故耐旱能力差。在海水淹没时间太长、缺少光照的低滩不能生存。大米草密集成草丛、群落生物量大, 即可抵挡较大风浪。它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既能生于海水盐土, 也适应在淡水中性土、软硬泥滩、沙滩上生长。分蘖率和繁殖力强, 在潮间第1年可增加几十倍到100多倍, 几年便可连片成草场。耐高温, 草丛在气温40~42℃时, 若水分充足仍能分蘖生长。不耐倒春寒, 当夜温骤降-10℃多度时, 将被冻死。大米草适生于海滩潮间带的中潮带, 在风浪太大的侵袭滩面则不能扎根。

2 大米草的危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毁灭性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 造成沿海贝类、蟹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 致使水产养殖业遭受重大损失。 (2) 与沿海滩涂本地植物竞争生长空间, 致使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极大地破坏生态环境[3]。 (3) 影响海水交换能力, 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 殃及深海生物。 (4) 堵塞航道, 影响各类船只进出港, 给海上运输、渔业、国防等带来不便。 (5) 石油为国家战略物资, 胜利油田的部分原油经管线集输运往各地。大米草根系发达, 穿透力强, 一旦其根系缠绕穿透管道, 就会破坏输油管线, 危及石油管道运输安全。

3 大米草饲用价值

大米草繁殖快、再生力强, 种植2~3年便可发展成茂密的群落, 以供放牧和收割饲料, 且耐牧性好、载畜量高。据营养成分测定, 大米草干草茎、叶中含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灰分、无氮浸出物和维生素。一般动物必需的10种氨基酸, 大米草均有相当含量。并且, 大米草受海水冲刷, 一般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能衍生, 减少了牲畜感染的机会。1976年江苏启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大米草海滩牧场, 用大米草饲养的山羊平均增重量比喂食杂草的高78%;大米草场放牧的绵羊, 体质较林带区放牧的好。大米草晒干轧粉, 是良好的冬季饲料, 用来喂猪, 饲料比传统饲料减少28.75%, 而体重却增加23.14%[4]。

据对大米草的营养成分测定表明[5,6], 大米草与其它饲料原料一样, 营养成分比较齐全:干草含粗蛋白质9%~13%、粗脂肪2.26%、粗纤维23%~27%, 无氮浸出物46.6%、粗灰l0%~12%、钙0.235%、磷0.19%, 同时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不仅有助于提高畜禽的生产性能, 增加畜禽适口性, 促进胃肠蠕动, 增强抗病能力。综合评价, 大米草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饲料资源。

4 大米草饲用效果

4.1 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大米草草粉中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较高, 是一种优质、安全、低成本的饲草资源;另外, 长期的海水冲刷使得一般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不能在大米草植株上衍生, 减少了牲畜感染的机会, 有利于促进动物体的健康。有研究结果表明[7]:大米草草粉在肉兔日粮中最适的用量是15%左右, 以不超过20%饲喂效果最佳。如果超过20%, 是否会影响家禽的健康生长,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2 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

利用大米草粉代替6%麸皮饲喂肉猪试验, 试验结果, 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 料肉比分别为710.8g/头、2.51kg/头、3.53:1, 均优于对照组699.70g/头、2.57kg/头, 3.67:1[4]。同时试验组猪群健康活泼, 猪毛光亮, 皮肤红润, 气喘现象明显减步, 饲料营养消化吸收完全, 排出粪便臭味明显减少;另外, 用互花米草饲养肉鸡、长毛兔、山羊[7~9]等的研究都表明, 这些动物的平均日增重、料肉比等生产性能基本无影响, 可以用来代替部分麦麸

4.3 对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大米草喂养肉猪、肉鸡和

长毛兔等畜禽可以不同程度的降低饲料单价和增重成本。齐国祥、程辉[4]用大米草粉饲养肉猪试验结果可以使肉猪节约饲料成本6.36元/头。缪伏荣等[10,11]在肉兔饲料中加入15%大米草草粉可使饲料单价和增重成本分别降低了11.58%、11.63%, 平均只毛利提高了6.79%。郑贵荣等[8]互花米草粉饲养肉鸡试验结果是每养1只鸡可节约饲料0.125kg, 折价0.2元。因此, 利用大米草代替传统的饲料,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饲用成本。

5 小结

尽管是一种入侵植物, 但是大米草因其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生产力, 成为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 完全可以作为一种新型饲料原料在畜禽的饲料生产中加以开发利用。大米草作为新型饲料, 不仅可以增加饲料原料, 节约粮食, 而且变废为宝。同时还有利于改善海洋生态环境, 促进态平衡。因此, 开发利用好大米草饲料原料资源, 不能能为畜牧养殖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更有着深远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唐延贵等.论中国海岸带大米草生态工程效益与“生态入侵”[J].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 (3) :15-20.

[2]刘建, 黄建华, 余振希等.大米草的防除初探[J].海洋通报, 2000, 19 (5) :68-72.

[3]张东等.应全面评估大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扩展繁殖带来的利与弊[J].上海建设科技, 2005, 1:35-37.

[4]齐国祥, 程辉.大米草粉饲养肉猪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 1993, 15 (4) :13-15.

[5]黄寿祺, 杨秀英, 黄怀宜.大米草多糖蛋白提取工艺[S]:CN, 1569938[P].2005.01.26.

[6]徐年军, 严小军, 徐继林等.大米草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J].海洋科学, 2005, 29 (3) :17-19.

[7]王伯城等.互花米草作水稻基肥和喂兔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 1996, 1:37-38.

[8]郑贵荣, 徐开亩, 张如.互花米草粉饲养肉鸡试验[J].养禽与禽病防治.1994.

[9]林少秋.用美国互花米草圈养山羊效果试验[J].福建畜牧兽医, 2005, .27 (5) :8-9.

[10]缪伏荣, 刘景.大米草作为饲料原料的开发利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9:91-92.

水产品新型饲料加工技术 篇5

一、对采用的原料进行清理以及粗粉碎

饲料厂原料清理主要是利用原料与杂质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选除杂。通常利用原料和杂质间粒度的差异, 借助带有合适筛孔的筛面进行除杂, 以除去其中的石块、泥块、麻绳头、麻布 (塑料、纸) 片等大杂质和铁磁性杂质。而饲料厂对采用的原料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粉料, 其不需要经过粗粉碎, 可以直接经下料坑、提升机后, 进入圆锥清理筛进行去杂, 然后进行磁选, 经分配器或螺旋绞龙直接进入配料仓, 参与第一次配料;另一种是需要进行粗粉碎的物料--粒料, 这种物料经下料坑、提升机进入清理设备进行去杂磁选处理后, 进入待粉碎仓, 然后经过粉碎机的粗粉碎后, 再经提升机、分配器进入配料仓参与第一次配料。一次粗粉碎是水产饲料加工中超微粉碎的前处理工序, 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物料的粒度差异及变异范围, 改善超微粉碎机的工作状况, 提高超微粉碎机的工作效率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二、饲料的配料与混合

㈠粗粉碎后的配料与混合

粗粉碎后使原料均匀的组合在一起, 让动物每次摄入的营养素比例均等, 这一过程主要由电子配料秤来完成。但是在第一次配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配料仓的结拱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水产饲料的原料尤其是高档水产饲料原料的容重轻、物料的流动性差等原因造成的, 因此对配料仓应采取一定的防结拱措施, 如采用偏心卸料、振动电机等。第一次混合可选用单轴卧式螺带混合机, 同时在混合机上必须考虑油脂添加系统。它主要是为了减少物料粒度的变异范围, 改善粉碎机的工作状况和提高粉碎机的工作效率, 保证产品的质量。

㈡对二次粉碎与二次配料的混合

由于水产动物摄食量低、消化道短、消化能力差, 所以水产饲料要求粉碎的粒度很细, 以增大饲料的表面积, 增大水产动物的消化液与饲料的接触面积, 提高水产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率和饲料报酬。同时也由于水产动物摄入量低的特点, 要求饲料的混合均匀度能在更小的范围内体现, 这也要求水产饲料具有更细的粒度。在二次粉碎工艺中, 将第一次混合的物料经提升机提升后进入待粉碎仓中, 然后进入微粉碎机。微粉碎机现在在水产饲料加工中一般选用立轴式微粉碎机, 并配以强力风选设备, 然后进入旋转分级筛筛选。在这里配置旋转分级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清除饲料中的粗纤维, 在粉碎过程中形成的细小绒毛, 这些细小绒毛的存在很容易粘附在膨化机的模孔周围, 直至堵塞模孔, 造成停机清理, 所以必须清除掉。

经过清除后的物料进行二次配料与混合。由于进入二次配料混合仓的物料细度都在60目以上, 且密度较小, 因此要特别注意结拱现象。为杜绝这种现象, 一方面可采用偏心两次扩大料斗, 另一方面所有经过超微粉碎的物料出仓机均采用叶轮式喂料器, 它不仅设有破拱机构, 而且可灵活调节流量的大小。各种原料经过二次配料后进入二次混合机。在二次混合机的上方设有人工投料口, 主要用于微量添加剂的添加;同时在混合机上设有两个液体添加机构。其中一个是用于油脂的添加, 另一个是用于水的添加。在二次混合过程中要求必须将各种物料充分混合, 因此混合机必须选用性能优良的机型, 如双轴卧式桨叶混合机, 其混合均匀度高、产量高、混合速度快。

三、制粒前的调质

不同原料具有不同的制粒特性, 不同的配方及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质量要求。就生产水产颗粒饲料来讲, 要求有较高的糊化度和水中稳定性, 此时调质技术的关键就在于要根据配方中原料的特性及产品的质量要求选择适宜的调质参数, 即调质的温度、水分添加量及调质时间等, 在水分和温度满足的前提下还必须延长调质时间。最常见的设备就是制粒前的多道调质器。该调质器用于制粒前熟化, 能确保饲料充分糊化, 提高饵料在水中的稳定性, 一般能在水中保持2h以上不被溶解, 既提高了饵料的适口性与消化率, 保证了水生动物有较长的摄食时间, 同时也可防止水质污染。所以, 在生产水产饲料中采用多道调质器才能保证水产饲料的产品质量。

四、制粒以及喷涂

在挤压膨化工艺中实际上经过了一个高温、高湿、高压条件下的蒸煮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物料的理化性质变化强烈, 而且物料在从模孔中挤出的瞬间, 由于压力骤然下降, 饲料中的水分立刻从液态转化为气态从饲料中散发, 从而使其膨化, 形成所谓的膨化饲料。这种饲料不但适口性好, 还避免了产品的自动分级, 便于运输, 有助于消化和减少饲喂过程中浪费等。

物料经过膨化机挤压成型后形成湿软的颗粒, 这时最好采用气力输送, 气力输送不仅可以使颗粒的表面快速形成一层胶质包裹, 减少颗粒的破碎, 而且还可以圆整颗粒的造型。经气力输送过来的物料由于其水分含量较高, 因此必须进入干燥机进行干燥, 使物料的水分降至13%左右。干燥机的种类很多, 当颗粒的直径小于4mm时可选用振动流化床式干燥器, 而当颗粒的直径大于4mm时则可选用带式干燥机。水产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热处理时间长, 温度高, 水分大, 所以要求冷却烘干的能力大于畜禽料。物料经过烘干后进入外喷涂系统, 对颗粒进行外喷涂主要是为了满足鱼类对能量的需求, 减少在加工过程中对热敏性物质的损失, 对在前道工序中不宜添加的营养物质可以以外喷涂的方式加以补充, 同时还可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降低含粉率。物料经过外喷涂系统后, 即可进入逆流式冷却器进行冷却。

五、成品处理包装

9KLH-5型新型饲料颗粒机 篇6

9KLH-5型新型饲料颗粒机

最近, 淄博市农业机械研究所设计研制出9KLH-5型新型饲料颗粒机, 该饲料颗粒机配套5k W电机使用, 主轴转速为320 r/min, 工作效率为200~300 kg/h。

9KLH-5型新型饲料颗粒机具有以下优势:1.结构简单紧凑, 适应性广, 噪音低, 故障率低。2.使用粉状饲料等不需 (或少许) 液体添加即可进行制粒, 颗粒饲料的含水率基本为制粒前物料的含水率, 更利于储存。3.干料加工生产的饲料颗粒度高, 表面光滑, 内部熟化, 可以提高营养的消化吸收。4.颗粒形成的过程能使谷物、豆类中的胰酶抵制因子发生变性作用, 减少对消化的不良影响, 同时能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其他病原微生物, 减少各种寄生虫及消化系统疾病。总体说来, 使用新型饲料颗粒机制备饲料同混合粉装饲料相比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新型饲料添加剂磷酸氢钴的制备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

采用富集后的钴矿, 分析矿样的化学成分, 结果见表1。

注:烧失1.28%。

1.2 反应原理

采用钴矿制备磷酸氢钴的反应原理:

Co2O3 + H2SO4 + SO2 = 2CoSO4 + H2O

CoO + H2SO4 = CoSO4 + H2O

Fe2O3 +3H2SO4 = Fe2 (SO4) 3 + 3H2O

Al2O3 + 3H2SO4 = Al2 (SO4) 3 + 3H2O

Al2 (SO4) 3 + 6NaOH = 2Al (OH) 3↓+ 3Na2SO4

MgO + H2SO4 = MgSO4 + H2O

CaO + H2SO4 = CaSO4↓+ H2O

CoSO4 + 2NaOH = Co (OH) 2↓+ Na2SO4

Co (OH) 2 + H3PO4 = CoHPO4·H2O + H2O

1.3 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见图1。

1.4 试验步骤

1.4.1 酸浸与除杂

把钴矿粉碎至细度为200目 (≤41 μm) , 按固液比2∶1将浓硫酸加入所需钴矿粉中搅拌均匀。放入烘箱中, 温度控制在160~200 ℃;矿样熟化反应1 h后取出加入水, 水的加入量按经过熟化了的矿样4∶1溶解;控制反应温度为95~100 ℃搅拌反应1 h。过滤, 洗涤残渣, 收集的滤液用碳酸钙调节pH值≥5, 使Fe3+、Al3+、TiO2+沉淀, 再加入适量的NaF使溶液中的少量Ca2+、Mg2+离子和F-生成难溶的CaF2和MgF2沉淀。过滤出沉淀后将净化液用NH3·H2O溶液调节pH值至9, 使氢氧化亚钴沉淀完全析出, 过滤, 洗涤, 干燥。

1.4.2 磷酸氢钴的合成

按n[Co (OH) 2]∶n (H3PO4) = 1∶1计算后称取所需量的Co (OH) 2和H3PO4。把Co (OH) 2放入烧杯中, 加入少量纯化水使其分散均匀后, 边搅拌边缓慢加入所需量的质量分数为85%的H3PO4 (H3PO4过量0.2%) , 搅拌均匀后升温至85~90 ℃反应30 min, 使粉红色的Co (OH) 2全部转变成浅玫瑰红固体析出。反应结束后过滤, 洗涤, 烘干, 得产品磷酸氢钴。

2 结果与讨论

2.1 酸浸条件

温度和时间对酸解的影响, 见图2、图3。

钴矿在常温、常压下与硫酸反应的速度很慢[2]。反应遵循阿累尼乌斯方程式:k=k0e-Ea/R·T。

式中:k0为常数, Ea为反应活化能, R为气体常数, T为绝对温度。

要提高反应速率, 就必须向体系供以热量。由于钴矿同硫酸间的反应活化能较大, 要克服它的影响, 应供给体系足够的热量, 使体系内反应物彼此活化, 经过酸解熟化处理提高矿样中氧化物的反应活性。由图2可知, 随着酸解熟化温度的提高, 钴的回收率不断增加。当酸解熟化温度达到220 ℃后, 钴的分解率随温度的增加而缓慢和使游离酸开始分解;因此, 确定熟化温度为170~200 ℃。

物料经熟化后, 固体矿样与硫酸溶液间的反应属于多相反应, 体系的温度和液固相间的接触面积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很大, 施加强力搅拌可克服离子化的阻力系数的影响。确定固液质量比为1∶4, 将熟化了的矿样加入热水中, 继续加热至沸腾并强力搅拌。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浸出率增加。当加热搅拌溶解反应80 min后, 浸出率增加缓慢。最佳浸出率所需的时间为60~80 min。

2.2 浸出溶液的净化

钴矿中含有大量的SiO2及CaO, 当反应介质为硫酸时, SiO2不与之作用。CaO与硫酸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小CaSO4的沉淀, 因而SiO2及部分CaSO4仍残留在残渣中, 溶液中存在少量的Al3+、Ca2+、Mg2+、 Fe3+ 、Fe2+、TiO2+。根据氢氧化物沉淀的pH值条件 (见表2) , 选用价廉的石灰石中和浸出液至pH值≥5.0 [3,4], 可除去溶液中的Al3+、Fe3+、Fe2+、TiO2+离子。溶液中存在的少量Ca2+、Mg2+再用可溶性NaF沉淀剂, 使Ca2+、Mg2+转化为难溶性的CaF2、MgF2的沉淀除去, 从而达溶液净化目的[5,6]。过滤后收集净化液, 再用NH3·H2O调溶液pH值为9.0左右, 使Co (OH) 2沉淀完全。过滤, 洗涤, 干燥, 经分析氢氧亚钴的纯度可达99.8%。

2.3 产品的溶解度和吸水率

此方法制得的磷酸氢钴外观是细砂状、颗粒均匀、不吸潮、不结块的浅玫瑰色晶体粉末, 在空气中稳定。测得CoCl2·6H2O与CoHPO4·H2O的溶解度与吸水率见表3。

从表3可知:CoHPO4·H2O难溶于水, 且吸水率低, 避免了产品的潮解, 能使产品更好地均匀分散在饲料中;在0.4%盐酸及2%柠檬酸溶液中溶解度达99.60%以上, 在动物胃液中完全可溶解, 形成可溶性的二价钴离子而被小肠吸收。

2.4 产物物相分析与热分析

图谱分析结果表明, 此法制得的产物是单一物相, 与磷酸氢钴图谱参数一致。经差热分析, 产品在248 ℃失重脱去结晶水, 形成CoHPO4。

为确定产品的吸水率和结晶水的量, 称取磷酸氢钴产品15.010 6 g (m1) 放于恒温干燥箱中, 控制温度为 (40.0±0.5) ℃恒温干燥2 h, 在干燥器中冷却后质量为15.002 5 g (m2) , 然后再放于恒温干燥箱中, 控制温度在 (248±1) ℃条件下恒温干燥1 h, 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质量为13.439 7 g (m3) 。

同样条件下, 称取CoCl2·6H2O 15.010 8 g (m1) 放于恒温干燥箱中, 控制温度为 (40.0±0.5) ℃恒温干燥2 h, 质量为13.476 7 g (m2) 。

经计算CoHPO4·H2O的吸水率和结晶水分别为0.05%和10.41%, 而CoCl2·6H2O的吸水率为10.22%, 与理论计算值基本相同。

2.5 产品的组成与质量分析

制得的产物经测定 (括号内为理论计算值) , Co含量为34.06% (34.08%) , PO43-为54.90% (54.93%) , H2O为10.39% (10.41%) , 其组成符合分子式CoHPO4·H2O。用磷酸氢钴表示, 其质量分数为99.92%。产品的质量指标见表4。

由表4可知, 砷及重金属控制指标符合饲料级矿物质添加剂中要求控制标准, 磷酸氢钴中的该指标符合要求, 可以用作饲料添加剂。

3 结论

试验以水钴矿为原料, 经硫酸酸浸, 浸出液调节pH值≥5, 分离除杂沉淀出氢氧化亚钴, 再与磷酸反应制取CoHPO4·H2O, 该工艺流程经济合理, 制得的磷酸氢钴产品为浅玫瑰红色结晶超细粉末, 纯度大于99.92%, 钴含量大于34.08%, 且不吸潮、不结块, 在动物胃液中有良好的溶解性。

参考文献

[1]董海军, 周容.微量元素钴在动物营养上的研究与应用[J].饲料工业, 2007, 28 (18) :42-45.

[2]兰玮锋, 米玺学.从氧化钴矿石中提取钴的试验研究[J].湿法冶金, 2008, 27 (4) :230-233.

[3]齐美富, 陈瑛.碳酸铜矿中钴的选择性浸出[J].无机盐工业, 2010, 42 (1) :50-52.

[4]黄劲松.碳酸铜矿中钻的选择性浸出实验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8.

[5]翁毅.水钴矿制备氯化钴的工业化应用[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 2008, 36 (3) :43-46.

新型饲料 篇8

4.4 阻止病原菌定植, 促进其随粪便的排泄

研究表明, 肠道病原菌必须首先与肠黏膜粘接才能在胃肠道定植和繁殖而致病。这种粘接是通过细菌表面外源凝集素与上皮细胞特异性的糖分子相结合。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 大多数肠道病原菌具有对甘露糖特异结合的外源凝集素 (石宝明, 单安山, 2000) 。毛胜勇 (2000) 报道, 甘露寡聚糖可通过物理吸附或直接结合霉菌毒素, 且不影响其他饲料成分。Trenholm (1998) 研究发现, 甘露寡聚糖可结合玉米赤霉烯酮。Raju (1998) 模拟肉鸡消化道体外试验表明, 甘露寡聚糖对黄曲霉素、玉米赤霉烯酮和猪曲霉毒素的结合率分别为82.5%、51.6%和26.4%, 其黄曲霉毒素的结合能力主要取决于pH值、毒素的浓度及所使用的甘露寡聚糖的剂量。还有一些研究表明, 结合力在PH值为6.8时比pH值为4.5时要强, 甘露寡聚糖的添加量在500-1000mg/kg饲料范围内结合力呈上升趋势。体外试验表明, 粘链在上皮细胞上的大肠杆菌碰到MOS后可在30min内脱落下来, 但葡萄糖和半乳糖则对附着的细菌无用。Oyofo等 (1989) 进一步检测了其他几种糖 (葡萄糖、乳糖、麦芽糖、蔗糖) 对伤寒沙门氏菌在肉仔鸡盲肠定植力的影响, 发现只有乳糖具有与甘露糖相似的效果 (丁宏标, 1995) 。Kelly (1992) 发现, 由于小猪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没有与K88型大肠杆菌结合的糖蛋白, 因此可抵抗由K88型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犊牛、仔猪被K89型大肠杆菌易感, 而成年猪可抵抗K89型大肠杆菌的感染, 原因是前两者肠粘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含有K89型大肠杆菌特定结构凝集素的糖质受体, 而成年猪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不含此物。研究表明, NDO可以与细菌特定结构的凝集素结合, 从而阻止细菌与肠粘膜的结合 (杨曙明, 1999) 。人们根据以上特点, 在生产中可利用NDO减少大肠杆菌K89与仔猪、犊牛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糖质受体的结合能力, 从而减少仔猪、犊牛的腹泻。

4.5 改善饲料形状

NDO具有防止淀粉老化的功能, 使淀粉在饲料的高温制粒后不被破坏, 保证在动物消化道内被消化酶很好地消化利用, 并防止饲料产品产生硬化, 延长饲料的货架保存期。NDO具有甜味, 对幼龄畜禽有一定的诱食作用和较好的适口性 (香红星, 王志宏, 2001) 。

4.6 对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Howardo等 (1995) 在哺乳仔猪日粮中添加低聚果糖的研究表明, 仔猪盲肠、结肠黏膜细胞增殖速度比对照组快, 并且防止黏膜上皮萎缩作用。认为这是低聚果糖被细菌代谢后, 可提供短链脂肪酸作为黏膜细胞增殖的能源。而Leavit等 (1978) 报道, 细胞中间代谢产物丁酸盐正常结肠细胞生长的首选原料, 且能通过稳定DNA和修复损伤来促进正常细胞的形成。Choi等3日龄雏鸡日粮中添加FOS后发现肠道微绒毛长度比对照组长 (周岩民, 刘强, 2000) 。

4.7 刺激动物机体的免疫反应机能

香红星等 (2001) 研究表明, NDO与疫苗一起使用时, 可延缓疫苗的吸收时间, 并提高其效用;NDO被动物摄入后, 可刺激肠道免疫细胞, 通过提高肠道免疫球蛋白A的产生能力而起到防止疾病的效果。双歧杆菌在肠道内还能降低某些有害的还原酶的活性, 减少肠内致癌、有毒代谢物的产生和积累, 提高动物体对某些疾病的免疫力。康白 (1987) 试验结果表明, 双歧杆菌活菌对巨嗤细胞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王全军 (2000) 报道, 双歧杆菌在肠道的定植, 可诱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Spring等 (1998) 报道, 某些寡聚糖可充当免疫刺激因子, 能提高药物或抗原免疫应答能力, 从而提高动物体液及细胞免疫能力。Savage (1996) 证实在火鸡日粮中添加MOS可提高黏膜IgA和全身IgG水平。Sharon和Lis (1993) 证实, NDO不仅能与某些毒素、病毒、真核细胞的表面结合, 结合后它作为外源的阻剂, 能减缓抗原的吸收, 增加抗原的效价。Howard等 (1996) 在出生仔猪试验中发现, 饲料中加入3g/d MOS后, 仔猪盲肠、结肠黏膜细胞密度与标志细胞增殖均比对照组快, 并且防止肠黏膜上皮萎缩的作用。毛胜勇 (2000) 报道, MOS喂给大鼠时能激活巨嗤细胞。Spring (1998) 研究表明, MOS喂给仔猪后, 提高了B.T淋巴细胞数目, 巨嗤细胞吞嗤作用, 同时提高了肠黏膜和血清中Ig浓度。邵良平等 (2000) 报道, 给仔猪喂MOS (2-14天250mg/2d;15-28天350mg/d, 30日龄时采血) 的试验结果表明, MOS能极显著提高哺乳仔猪血清IgA (2.101g/l) 水平 (P﹤0.01) , 显著提高IgG (6.77g l) 水平 (P﹤0.05) , 但对IgM (1.396g/l) ﹑C3 (0.214g/l) ﹑C4 (0.149g/l) 没有显著影响 (P﹥0.05) ;极显著提高PHA淋巴细胞转化率 (47.75%P﹤0.01) ﹑白细胞吞嗤能力 (34.38%P﹤0.01) 和T淋巴细胞总数 (61.75%P﹤0.01) ;还能极显著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HS-Px) (41.33U/L P﹤0.01) 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149.83U/L P﹤0.01) 。 (高峰, 周光宏等) 2001年报道, 7日龄蛋公雏鸡日粮中添加0.05%的FOS直到21日龄, 试验结果表明, 雏鸡胸腺和法氏囊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0.05) ;显著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自然杀伤细胞杀伤力 (P﹤0.05) 和极显著提高血清新城疫疫苗抗体效价的水平 (P﹤0.01) ;T3含量较对照组提高27.1% (P﹤0.01) ﹑T4含量上升16.8% (P﹥0.05) ﹑胰岛素含量升高80.7% (P﹤0.05) 。Yoshida等 (1995) 报道, MOS提高鱼嗜中性白细胞活性。Stewart (1995) 报道, MOS显著增强鸡对沙门氏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抵抗力。 (张宏福, 徐秀容等) 2001年试验结果表明, 28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0.05%的异麦芽寡聚糖时, 添加IMO组盲肠结肠大肠杆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 而乳酸杆菌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 (P﹤0.05) , 双歧杆菌浓度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显著 (P﹥0.05) ;添加抗生素组盲肠大肠杆菌浓度显著 (P﹤0.05) 低于对照组,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浓度低于或显著 (P﹤0.05) 低于IMO组和对照组。李梅等 (2000) 试验结果表明, 42日龄仔猪粮中添加1%的IMO时, 显著 (P﹤0.05) 提高仔猪吞嗤细胞的吞嗤能力和PHA淋巴细胞转化率。

总得来说, NDO对动机体的免疫作用主要是:a.促进动物肠道后段有益菌的增殖。b.具有免疫佐剂和抗原特性。c.激活动物机体体液和细胞免疫。

5 NDO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NDO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 近年来被逐渐应用到饲料工业, 具有用量少﹑无毒害作用﹑无残留﹑稳定性等特点。动物营养界称之为微生态促进剂, 饲料工业称之为化学益生素。八十年代后期, 日本首先将NDO开发为饲料添加剂。大量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功能性寡糖对猪、兔、肉鸡、蛋鸡、牛、鱼和虾等动物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5.1 NDO在养禽业中的应用

T.Plyons (1994) 报道, 在肉用仔鸡的育雏、生长及育肥阶段, 饲料中分别添加MOS的试验结果表明, 试验组比对照组达到上市日龄体重所需时间可减少1d, 经济效益提高5%。Savvage等 (1996) 试验结果表明, 饲喂添加MOS饲粮的肉鸡胆汁中IgA水平可提高14.2%。据Stanley (1996) 报道, 喂给MOS的产蛋鸡鸡蛋中胆固醇的含量降低20.1%。Olsen (1995) 报道, MOS对火鸡其有提高体增重及降低淘汰率的作用。Sawage (1997) 试验指出, MOS也有提高种火鸡生产性能的作用。1992年, 日本学者在肉鸡饲料中添加0.2%IMO时, 上市育成率提高2%、平均体重提高37g、饲料转化率提高8.1%。吴天星 (1998) 在15-56日龄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FOS (0%、0.25%、0.5%、1%) , 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0.5%组效果最好, 成活率为96%、日增重为36.86g、料肉比为2.24、腹泻率为1.5%;盲肠氨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1) , 苯酚和对甲酚也较对照组低 (P<0.05) , 乙酸 (P<0.01) 、丁酸含量 (P<0.05) 高于对照组, 鸡舍氨浓度低于对照组。Randy (1995) 在火鸡日粮中添加MOS (0-3周0.908kg/t;4-17周0.454kg/t) , 对照组日粮中添加 (8-12周) 维吉尼霉素试验结果表明, 上市时成活率提高5.27%, 日增重提高1.21%, 料肉比降低5%。石宝明 (2000) 报道, 在热应激条件下, 鸡饲料中添加FOS效果更好。王文杰, 张敬等2000年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FOS、抗生素的试验结果表明, 前期 (0-21日龄) 添加0.25%、后期 (22-49日龄) 添加0.15%FOS组, 日增重和料肉比与添加抗生素组和其他不同水平 (0.2%-0.3%) 组没有显著差异, 但死亡率明显降低。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 肉鸡日粮中前期添加0.25%FOS、后期添加0.15%FOS效果较好, 可以替代50mg/kg金霉素+5mg/kg黄霉素。

5.2 NDO在养猪业上的应用

大量研究表明, MOS对生长育肥猪的作用不大, 但对微生物区系尚未完全建立的仔猪有很大作用。Vander (1997) 报道, 在1-49日龄仔猪日粮中添加MOS的试验结果表明, 饲料转化率提高5%, 日增重提高7%。金丰秋 (1999) 在文献综述中报道, NDO可缩短母猪发情周期9d;另外, 在饲料中长期使用FOS可使母猪产仔数平均增加0.7头、公猪精子数增加20%-25%、分娩前后减少母猪便秘。Mathew等 (1993) 在安装回肠瘘管的21日龄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FOS的试验结果表明, 回肠pH值显著下降, 总大肠杆菌数显著下降, 回肠VFA没有显著变化, 增重和饲料报酬有提高趋势。Nakarmura (1988) 在不同饲养环境条件下, 给仔猪添加0.3%FOS试验结果表明, 在实际生产场所仔猪体增重上升13%, 而在严格卫生条件的饲养场所, 体增重仅上升4%。这说明, NDO的添加效果受环境条件的影响。Alltec (1993)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0.5-1g/kg MOS的试验结果表明, 仔猪体增重上升5.2%, 料肉比下降10%。Bolden (1993) 在仔猪日粮中添加1-2g/kg寡乳糖的试验结果表明, 仔猪体增重提高6%-8%、料肉比下降1%-2%;而添加1-2g/kg IMO的试验结果表明, 仔猪日增重提高3%-4%、饲料转化率提高3%-4%。Farnworth等 (1992) 报道, 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5%FOS时, 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卢副庄 (1999) 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了0.2%百福素 (主含FOS) , 结果提高仔猪日增重6.4%、料肉比下降11.7%、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下降10%。Howard等 (1993) 在乳猪日粮中添加0.3%FOS时, 新生仔猪 (36h-15d) 盲肠上皮黏膜细胞密度、标记细胞高度、边缘均有上升趋势。李永明, 徐子伟等 (2000) 仔猪日粮中添加0.15%FOS的试验结果表明, 添加0.15%FOS组与添加抗生素 (杆菌肽锌等) 组相比日增重提高4.71% (0.05

5.3 NDO在幼龄反刍家畜生产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 MOS可提高初生犊牛的生长速度, 降低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Newman (1993) 报道, 在1-35日龄的初生犊牛的饮用奶中添加MOS 2g/d的试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生长速度提高8%﹑采食量提高10% (P﹤0.05) ﹑肺炎发病率下降70%-80%﹑粪便中大肠杆菌显著下降。D.Dildey等 (1997) 研究发现, 当对1-56日龄的幼龄犊牛饲喂添加MOS的牛奶 (其中1-5日龄添加量为4g/d;6-56日龄添加量为2g/d) 时, 试验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同时试验组耗用的药费也大大降低。还有一些人的研究表明, 犊牛生长速度的提高与其初生犊牛腹泻病的减少有关。

对成年反刍动物来说, 由于瘤胃内有着大量的降解碳水化合物的酶, 因而对成年反刍动物应用作用不大, 但由于瘤胃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效率不同, 因而NDO能否通过改变瘤胃微生物区系的组成进而使瘤胃发酵方式发生改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5.4 NDO在水产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江波 (1997) 在他的文献综述中报道, NDO能够促进鱼类生长, 减少死亡率, 降低粪便中氨的排放量, 防止污染。LYONS (1995) 报道, 添加0.7%MOS的1-7g的鳟鱼苗受冷水病原菌侵袭后, 死亡率由对照组的25%降为1%。香红星等 (2001) 文献综述中报道, 用MOS饲喂的鲑鱼5周后受疾病袭击时, 幼鱼死亡率降低28%。还有一些学者报道, 鱼饲料中添加FOS时, 日增重提高22%, 饲料转化率改善7.6%。

5.5 NDO在其他饲料中的应用

单安山等 (2000) 在文献综述中报道, 兔子饲料中添加FOS时, 体增重上升6.4%、料肉比下降7.8%、死亡率下降32% (Bastien, 1990) 。王宏志等 (2001) 在文献综述中报道, 仔兔饲料中添加0.1%寡乳糖时, 仔兔的下痢和死亡率下降 (Maetens, 1993) 。

6 今后对NDO的应用研究重点

(1) 研究降低生产NDO成本的新工艺、新方法。

(2) 研究提高寡聚糖利用率的措施, 开发符合动物营养保健特点的NDO, 即使在较低浓度下就获得理想的效果。

(3) 研究不同种类NDO在不同种类动物中最佳用量、增殖效果、添加方式以及增殖机理。

(4) 研究NDO与其他营养因素的协同作用。

(5) 研究饲料中存在的天然NDO对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新型饲料添加剂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篇9

又称三甲基甘氨酸, 无毒、无害、无污染, 具有促进肉鸡生长、降低脂肪沉积、预防脂肪肝、改善肉质等功效。每公斤饲料中添加1000毫克的甜菜碱, 肉鸡日增重提高7.2%, 料重比降低6.81%, 显著增加肌肉中肌酸、肌苷酸和肌红蛋白含量。肌肉中的肌苷和肌酸苷含量是反映鸡肉风味的重要指标, 提高肌苷和肌苷酸含量, 可显著提高肌肉的鲜味。甜菜碱应贮存在通风、阴凉、干燥处, 避免高温、潮解, 严禁与有毒有害物质混运混贮。

2. L-肉碱

广泛存在于植物中, 对肉鸡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有重要影响。通常每公斤肉鸡饲料含L-肉碱10毫克~20毫克, 对于生产性能高的品种应再予以补充。每公斤饲料含50毫克以上L-肉碱可显著提高胸肌率, 降低腹脂率, 并提高肌肉中肌苷酸和粗脂肪的含量。另外, L-肉碱可降低腹腔内脂肪重量, 明显抑制因脂肪代谢异常而引起的脂肪肝。

3. 大蒜素

大蒜素是大蒜的提取液, 含有蛋白质、脂肪、炭水化合物、粗纤维、维生素、大蒜油、核黄素、硫醚化合物等。大蒜素抗菌效果显著, 具有抑菌、杀菌、驱虫、解毒等多种功能, 可有效抑制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的生长繁殖, 能替代部分抗生素类药物, 与抗生素类药物相比价格低廉, 且具有无耐药性、无药物残留等优点。肉鸡饲料中添加大蒜素, 可提高肉鸡成活率、促进肉鸡生长, 提高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改善鸡肉的风味。

4. 壳聚糖

上一篇:长方体的拟合方法下一篇:绿色防控技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