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语气词研究

2024-06-02

《诗经》语气词研究(精选三篇)

《诗经》语气词研究 篇1

一、陈述语气(肯定、判断、提顿)

《卫风·硕人》:“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以下是肯定、判断)

《小雅·鹿鸣之什,皇皇者华》

“我马维驹,六辔如濡。”“我马维骐,六辔如丝。”

“我马维骆,六辔如沃。”“我马维骃,六辔如既均。”

《大雅·文王之什·文王》:“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周倾·清庙之什·烈文》:“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商颂·长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

以上是部分举例。据归纳,《诗经》句中语气词中能够表示陈述语气的语气词有一个“维”字。“维”字主要是用来引出谓语,加强肯定的语气,据统计,“维”字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共出现47次。

《国风·召南·江有汜》:“不我己,其后也悔”。(以下是提顿)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国风·郑·清人》:“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南有嘉鱼》:“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小雅·谷风之什·桑扈》:“兕觥其赇,旨酒思柔”。

《小雅·鱼藻之什·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

《大雅·荡之什·荡》:“大小近丧,人尚乎由行。”

《诗经》句中语气词表提顿的有“也”“乎”“式”“思”。它们和现代汉语中的“啊”大致相当,但感情色彩没有“啊”强烈。“也”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共出现了11次,“乎”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共出现了3次,“式”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共出现了4次,“思”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共仅出现1次。我们在此也把提顿归为陈述语气。

二、感叹语气

《国风·邶、雄雉》:“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庸风·柏舟》:“母也天只!”

《小雅·南有嘉鱼之什·车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大雅·文王之什·皇矣》:“皇矣上帝,临下有赫。”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兹”通“哉”)

《周颂·臣会之什·邕住》:“假哉皇孝,绥予孝予。”

《周颂·阆小子之时·访落》:“休矣皇孝,以保明其身”。

《国风·周南·关瞧》:“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国风·邶风·绿衣》:“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小雅·节南山之什·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

《大雅·鱼藻之什·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以上是部分举例。据归类统计,《诗经》中句中语气词能够表示感叹语气的有“矣”“也”“哉”“只”“兮”五个,它们在句中都加强了句子的感叹语气,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啊、呀”。“矣”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出现了6次,“也”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仅出现2次,“哉”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共出现了13次,“只”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出现6次,“兮”作为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出现35次。

三、祈使语气

《国风·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追其吉兮。”(表希望)

《大雅·清庙之什·烈文》:“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大雅·清庙之什·我将》:“我将我享,维牛维羊,维天其右之。”

《兽颂·有必》:“自今以使,岁其有。”

以上是部分举例。据归类统计,《诗经》句中语气词中能表示祈使语气的语气词仅有“其”一个。“其”多表示“勉强、希望”,在《诗经》中出现4次。

四、疑问语气

《国风·唐·鸨羽》:“悠悠苍天,曷其有极?”(表推测)

《国风·陈·衡门》:“岂其食鱼,必河之鲂?”(表反问)

《小雅·鹿鸣之什·常棣》:“是究是图,亶其然乎1”(表推测)

《周颂·清庙之什·维天之命》:“假以溢我,我其收之”。(表推测)

以上是部分举例。据归类统计,在《诗经》中作为句中语气词且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仅有“其”一个。“其”字表示“推测、疑议”,在《诗经》中共出现19次。

以上是对《诗经》中句中语气词的统计和归类,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句中语气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其表达功用发生了变化,现代汉语中的句中语气词并不表示句子的语气类型,它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预示停顿的作用,一是表达口气的作用。出现在句中的语气词只有“啊”、“呢”、“吧”、“么”、“嘛”、“哪”、“啦”、“吗”、“呀”几个。

例如:祖国啊,我的母亲!

现在呢,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希望了,

昨天晚上吧,我和他吵了一架。

价格么,是贵了点。

教师嘛,应起到表率作用。

他们哪,连个影子都没了。

行啦,就这样吧。

王老师吗,好象没看见。

他俩笑得呀,连眼泪都出来了。

《诗经》句中语气词能够充分表达句子的语气类型,而运用句中语气词又能满足《诗经》四言一句的格式,读来琅琅上口,而现代汉语中所谓的句中语气词的使用仅仅是人们日常说话的一种习惯和口气,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今汉语的表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正如现在很少有人说话带“之乎者也”了。

摘要:《诗经》句中语气词数量相对较少且较单一,但是根据它们在句中的作用,可具体分为四大类:陈述语气、感叹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

关键词:《诗经》,句中语气词

参考文献

[1]郭锡良,唐作藩,何九盈,蒋绍愚,田瑞娟编著.《古代汉语》[M].商务印书馆.

[2]程俊英撰.《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杜若明注释.《诗经》[M].华夏出版社.

《雷雨》的句末语气词研究 篇2

【关键词】《雷雨》; 句末语气词;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比较丰富。据统计,按句末语气词出现次数多少排序依次是:么(吗)、吧、的、了、啊及啊的音变、呢、来着。句末语气词粘附在句子之后,可以增强语调来表达语气。但是句末语气词更重要的作用是表达口气。《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有增添或削减口气的功能。这里所说的句末语气词的“句”是指在上下文中相对完整的单句,这样一来分析句末语气词的界限就十分明晰。根据增添或削减口气来分,《雷雨》中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啊及啊的音变、的、呢、啦等;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么(吗)、了、吧等。

《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和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

一、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

《雷雨》中增添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啊及啊的音变、的、呢、啦等。如:

(一)啊及啊的音变

1.啊

(1)鲁贵:(自傲的)叫她想想,还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P17)鲁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2)鲁贵:(着急)凤儿,你这孩子是什么心思?你可是我的亲生孩子。

(P21)鲁四凤:(嘲笑地)亲生的女儿也没有法子把自己卖了,替您老人家还赌债啊?

例(2)中的“啊”出现在了疑问句末尾,我们判断它是疑问句的句末语气词而不是疑问语气词是采用的去掉语气词“啊”即“零替换”的方法。去掉后我们发现例(2)的语气没有发生变化,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啊”在句中是增添口气的,而不表示语气。口气由原来的直率、生硬变得缓和,是增添缓和口气。

例(1)(2)中去掉“啊”口气都会变得急促、生硬,这是因为尽管父亲鲁贵在女儿心目中地位极低,但是他毕竟是父亲,所以说话口气不能太生硬,于是加上句末语气词“啊”后口气就会相对缓和。

所以经过对《雷雨》中语句的分析,我们发现,一个句子能否带“啊”,主要取决于“啊”的缓和口气的功能是否与说话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和话语的语气要求相和谐。

2.啊的音变——呀

“呀”是语气词“啊”的音变,用在句末也起舒缓口气的作用。如我们将例(4)中的语气词“呀”去掉,“冲儿,说!(半晌,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虽然句子的语气没有变,但是口气变得生硬,不符合对话角色间的人物关系,加上“呀”口气就缓和许多。

(4)周繁漪:冲儿,说呀!(半晌,急促)冲儿,你为什么不说话呀?你为什么不抓着四凤问?你为什么不抓着你哥哥说话呀?……(P168)

周冲:(抬头,羔羊似地)不,不,妈!(又望望四凤,低头)只要四凤愿意,我没有一句话可说。

3.啊的音变——哪

“啊”的音变“哪”有两个来源,一是“啊”接前面一个音节的韵尾是n的,发生音变,是语气词“啊”的语音变体如例(5)中出现的“哪”;二是语气词“呢”“啊”的合音如例(6)中出现的“哪”。

(5)鲁侍萍:那个(指着有镜台的柜)是什么?(P75)鲁四凤:那也是件老东西,从前的第一个太太,就是大少爷的母亲,顶爱的东西。您看,从前的家具多笨哪。

(6)鲁四凤:你连叫我都不敢叫。(P59)周萍:所以我要离开这儿哪。

例(5)(6)如果把语气词去掉口气则会变的急促生硬,有语气词口气则较之没有缓和了许多,由此可见“啊”的音变形式赋予了舒缓口气的作用。例(5)中语气词“哪”体现了四凤和周萍之间的恋人的亲密关系;例(6)有语气词“哪”则显得讲话口气委婉比较符合当时人物的心理特征。

(二)的

(7)鲁贵:我跟你说,太太这两天的神气有点不大对的。(P29)鲁四凤:太太的神气不对有我的什么?

(8)鲁侍萍:不要紧的,——刚才我在门房听见这家里还有两位少爷?(P77)鲁四凤:嗯!妈,都很好,都很和气的。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认为句中的“的”是表示对事实的确认,语气词“的”有确认口气、增添肯定的作用,句中含有语气词“的”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表明其肯定态度的一种方式。例(7)中如果去掉语气词“的”语气不变,可是加上“的”后则加深了对太太这两天的脾气不大对的肯定。例(8)中鲁四凤的语气词“的”就是增加了确认、肯定的语气为了让母亲更加放心,符合鲁四凤当时的心理状态。

(三)呢

“呢”的用法有两种:一是在陈述句句末,增添不容置疑的口气,如下例(9);二是用在疑问句句末,增添探究的口气,如下例(10)。

(9)鲁四凤:(喜形于色)妈来了,在哪儿?(P64)

鲁贵:在门房,跟你哥哥刚见面,说着话呢。

(10)繁漪:(不自主地,尖酸)哦,你每天晚上回家睡!(觉得失言)老爷回家,家里没有人会伺候他,你怎么天天要回家呢?(P35)

鲁四凤:太太,不是您吩咐过,叫我回去睡么?

二、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

《雷雨》中削减口气的句末语气词是:么(吗)、了、吧。

(一)么(吗)

反问句就是给句子增加一层否定的口气,反问句比一般的否定句有更浓的否定意味。句末用或者不用语气词“么(吗)”在口气上是有差异的。endprint

(11)鲁四凤:(惹怒)您是父亲么?父亲有跟女儿这样说话的么?(P22)

鲁贵:(恶相地)我是你的爸爸,我就要管你。我问你,前天晚上——

(12)鲁四凤:不,不,你放开我.你不知道我们已经叫你们辞了么?(P100)

周萍:(难过)凤,你——你饶恕我么?

例(11)中我们去掉句末语气词,原句变为:“(惹怒)您是父亲?父亲有跟女儿这样说话的么?”疑多于问,疑惑的口气较强,加上语气词“么”,问多于疑,疑惑的口气削减了。例(12)对话中也都含有句末语气词“么”,消减了疑惑的口气,展现了周萍这个周家的孝子兼浪子感情上的怯懦。

(二)了

(13)周繁漪:(见周朴园出,阴沉地)这么说你是一定要走了。(P144)

(14)周繁漪:冲儿,你把什么人都看得太高了。(P44)

这里的语气词“了”表示事情已经如此或表示发生了新的情况。例(13)中周繁漪那句末的“了”就是认定周萍要走这一事实的。又如例(14)中周繁漪作为周冲的母亲对自己儿子感觉是很了解的,她是认定周冲把人都看高这一事实的。

(三)吧

(15)周萍:(转头问冲)父亲没有出去吧?(P49)

“吧”可用于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句末。在我们对《雷雨》语料调查中没有发现用于感叹句的语气词“吧”。“吧”几乎不能用于感叹句,这与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感情,而“吧”对此有削弱作用相冲突是有一定关系的。 经过我们的统计发现“吧”最常用于祈使句,约占56%,其次是疑问句。“吧”在疑问句句末,削减疑问口气,如例(15)若去掉语气词“吧”,原句变为“周萍

(转头问冲)父亲没有出去?”疑惑口气较重,加上“吧”消减了疑惑口气。“吧”在陈述句末有削减肯定的口气,带有商量的口气。

三、句末语气词的语用功能

一般认为,句末语气词是表达语气的,不过从语用方面来看,句末语气词还具有增添口气、削减口气、指明疑问点等语用功能。上文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句末语气词增添口气、削减口气的功能,下面则讨论指明疑问点的功能。

(18)周冲:没有,他很寂寞的样子,我替他很难过,他到现在为什么还不结婚呢? (P46)

周繁漪:(喃喃地)谁知道呢?谁知道呢?

(19)周朴园: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P95)

例(18)周冲的问句是特指问句,周繁漪的回答则是反问句。例(19)中周朴园的“你以为你们那些代表们,那些领袖们都可靠吗?”是是非问句。这些问句在使用句末语气词时是有一定的选择性的。如例(18)中的“呢”不能换成“吗”,例(19)中的语气词“吗”就不可以换成“呢”。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语气词“呢”和“吗”是疑问句类别的标志。

四、结语

《雷雨》对汉语语言学的研究来说,具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其语言精致则体现在剧中人物的语言不但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且作者在用词和对人物语气的处理上也根据剧情的变化以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对《雷雨》的句末语气词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雷雨》中句末语气词的分类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发现,《雷雨》中的句末语气词具有增添口气、削减口气以及指明疑问点三大语用上的功能。我们认为,这些发现能够帮助人们阅读以及欣赏《雷雨》,同时也能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

《诗经》语气词研究 篇3

句首语气词是放在全句的开头,具有引出话题、时间、处所和加强语气、协调音节作用的词语。(本文所采用的这个标准是从杨伯峻、何乐士《古代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和易孟醇《先秦语法》中提炼出来的。)

1.1《诗经》的句首语气词

《诗经》中的句首语气词有:维、式、曰、薄言、云、侯、思、薄、伊、抑、遹、聿、逝、噬、越等15个。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表:

注:括号内的数字是这个句首语气词在《诗经》中出现的次数。

1.2《楚辞》的句首语气词

《楚辞》中的句首语气词主要有夫、完、惟、蹇、謇等五个。具体用法和例句可参看下表:

注1:由于蹇和謇在《楚辞》中是相互通用的假借字,所以这里把他们列在了一起。注2:括号内的数字是这个句首语气词在《楚辞》中出现的次数。

通过对上面《诗经》和《楚辞》句首语气词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诗经》和《楚辞》在句首语气词使用的频率上都是非常低的,从整体上看《诗经》305篇(约30000字)中句首语气词使用总数有222次,《楚辞》十卷28篇(约15300字)中句首语气词的使用总数为56次。从上面统计的数字可以看到,《诗经》和《楚辞》句首语气词在整本书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2.句首语气词在《诗经》的“雅、颂”中分布最为广泛,“国风”则相对较少。其原因可能和语气词产生有关系,商代的甲骨文中多为陈述,缺少抒情性的语言,疑问的语气也多通过句式来表达,像“雨不雨?”等。西周的铜器铭辞中语气词开始出现,但是很少,像“毛公鼎294个字中就没有一个语气词”。管燮初在《西周金文语法研究》说“语助词用在句首的最多,无论词数或出现次数都居第一位,用在句中的略少,用在句末的最少。”从这里可以推断句首语气词产生时代是较早的,而《诗经》中的“国风”相对于“雅、颂”产生时代时稍微较晚的。

句首语气词在《楚辞》中的分布也是很不均衡的,主要分布于《离骚》、《九歌》、《天问》、《九章》、《九辩》等篇。有些章节甚至没有句首语气词像《远游》、《渔父》、《招魂》、《大招》等。而《卜居》只有1例语气词“夫”。其原因可能和每个章节所做的时间地点有关,像《九章》各篇作品表现的是诗人一生中每一阶段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作于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时间跨度很长,因此在句首语气词的使用上比较全面,像“夫、宪、惟、蹇、謇”在《九章》中都有出现。

2《诗经》与《楚辞》句中语气词比较

句中语气词用于句子的中间,表示提顿、舒缓语气等作用,《诗经》句中语气词有:也、云、只、曰、哉、式、聿、伊、乎、矣、侯、焉、居、斯、与等。《楚辞》中的句中语气词主要有:兮、乎、夫、云、焉、完等。(“兮”字使用过于广泛,下面单列。)具体参看表一和表二:

注:括号里的数字为该句中语气词在《诗经》中用到的次数。

注:括号里的数字为该句中语气词在《楚辞》中用到的次数。

通过上面对《诗经》和《楚辞》句中语气词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

1.《诗经》和《楚辞》的句中语气词无论是在篇章上,还是在语气词的使用上都呈现出不行平衡性。《诗经》句中语气词“雅”使用最多,有101次,“颂”使用最少,只有5次。在具体的语气词上“也、云、维、只、曰”使用较多都在20个左右,“哉、式、聿、伊、乎、矣、侯、焉、斯、与”使用均在10次以内,“斯、与”只有一次。《楚辞》句中语气词主要集中在《九歌》、《九辩》和《大招》中,这三篇句中语气词共有306例,占《楚辞》整个句中语气词用例的89%。而有的篇章却一例也没有,像《天问》、《卜居》、《渔父》。在具体的语气词上“兮”使用是最多的主要用于《九歌》,有298例,而“焉、羌”却只有1例。

2.《诗经》句中语气词数量上多于《楚辞》,但是使用频率却比较低。《诗经》句中语气词有15个,《楚辞》只有6个。《诗经》句中语气词共有148例,和句首语气词相比,使用频率是明显有下降的。《楚辞》句中语气词共有344例,和句首语气词相比,使用频率是有明显的提高的。

3.《诗经》和《楚辞》句中语气词虽然有相同的,但是总体上还是保留着自己的特点。《诗经》和《楚辞》相同的句中语气词只有“乎、云、焉”,剩余的像“只、式、聿、侯”等都是《诗经》所独有的。

参考文献

[1]朱熹.诗集传[M].江苏:凤凰出版社,2007年.

[2]林家骊.楚辞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3]向熹.诗经语言研究[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上一篇:《亮剑》下一篇:治疗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