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的工资

2024-06-09

美国总统的工资(精选十篇)

美国总统的工资 篇1

一、民主党和共和党分配党代表名额时采取的计票规则

美国总统选举看似选民通过选票直接选举总统候选人, 实际上, 实行的是两级代表制的间接选举制度。第一级代表指的是在全国党员代表大会上, 由党代表选举产生总统候选人, 第二级代表指的是由选举人对总统候选人进行投票选出总统。既然是由代表选举总统, 那么之所以需要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候选人的原因就在于, 党代表名额的分配是由各位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来决定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采取不同的计票规则来分配党代表名额。

(一) 民主党的“比例代表制”规则

“比例代表制”就是说, 所有的代表名额是按照选民投票的比例来分配的。但是有个前提, 那就是每个竞选人在一个州必须获得超过15%的选票, 才有资格继续参加竞选, 否则就被淘汰出局。这同时也意味着, 一个竞选人只要得到15%的选票就能够获得相应的代表额。因此, 竞选人在一个州里只要获得超过15%的选票, 即使输给对手, 也并不是一无所获。根据选举结果确定下来各位总统候选人的党代表名额后, 依据名额在该总统候选人的支持选民中选出对应数额的党代表。这些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 称为“普通代表”, 他们代表着选民的意愿。除此之外, 民主党的党员代表中还有一部分特殊的代表———“超级代表”, 他们无需通过选举产生, 只按个人的意愿进行投票。这些代表主要是民主党的高级领导人、国会议员、州长以及其他一些要人。在2008年, 超级代表票一共796张, 大约占据了总选票的20%。在竞选人获得“普通代表”支持的票数接近的情况下, 这些“超级代表”就能起到关键作用。

(二) 共和党一般采用“赢者通吃 (winner-takes-all) ”规则

共和党在各个州采用的规则并不完全一致。大多数的州采用的是“赢者通吃 (winner-takes-all) ”规则, 也有少数的州采用比例分成规则。“赢者通吃”规则, 就是说一位竞选人在某一州获得选民的票数最多, 那么该州所有代表的票都归该竞选人所有。

(三) “比例代表制”规则和“赢者通吃 (winner-takes-all) ”规则的利与弊

对比两党的规则来看, “赢者通吃”的规则能够缩短竞选时间, 尽快在党内取得一致意见, 令候选人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去整合政策, 做足准备, 以期在接下来党与党之间的大选竞争中获得优势。而民主党的办法虽然比较能够反映民意, 但是在竞选人力量不相上下的情况下, 很有可能会拖长竞选时间, 消耗竞选资金, 进而削弱未来的力量。

二、总统候选人的产生

正式选举的第二阶段———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 一般在选举年的7、8月份, 两党分别举行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提名总统候选人。

(一) 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制度的由来

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制度, 就是在选举年的7、8月份各党分别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 由代表各州选民出席的党代表投票选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而在其建国之初, 是由国会提名产生总统候选人。随着美国党派政治制度的确立以及总统地位重要性的增加, 国会逐渐放弃了提名总统候选人的权力, 改由政党提名总统候选人。

(二) 代表各党的总统候选人的产生过程

在全国党代表大会上, 由各州党代表投票选举总统候选人, 获得半数以上代表票的总统候选人赢得党内提名, 成为代表该党的总统候选人。由于每个候选人在各州所获得的代表票在第一阶段———地方预选中就已经确定, 且这些代表在参加竞选时就明确表明自己支持哪一位总统候选人, 所以现在投票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过场。

投票之后, 根据投票结果, 获得半数以上代表票的总统候选人就赢得了提名, 随后两党正式宣布本党的总统候选人。这意味着两党从“党内竞争”的预选环节, 正式进入了“党党竞争”的大选环节。

三、选举人团制度及其利弊分析

正式选举的第三阶段———全国投票选举, 一般在选举年的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的次日举行, 由全国选民投票, 选出各州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与选举团。

(一) 选举人团制度的含义

选举人团制度, 就是先由各州议会按自行决定的方式选派或委任一定数量的总统选举人, 再由总统选举人组成的一个虚设的选举人团, 在全国统一的投票日各州分别投票选举总统, 赢得选举人团过半数的多数的候选人为总统。而选民投票选举总统候选人的目的在于依据选举结果决定整个州选举团代表票的归属。该制度在依据选举结果分配选举团代表票的归属方式上采用的是“赢者通吃”规则, 即各个州的选举团代表票都必须投给获得本州选民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除了缅因州和内布拉斯加州外, 其余各州都实行选举人团制度。

(二) 选举人团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

选举人团制度是美国整个选举制度的核心。美国总统的选举实行选举人团制度是在1787年联邦制宪会议上设立的。但当时在考虑如何产生总统的问题上, 制宪会议曾考虑过多种方案, 包括国会选举、州 (议会或州长) 选举, 以及选民直接选举。但这些方式最终都没有被采纳。

第一, 如果实行国会选举制度, 总统势必受制于国会, 总统如果没有名副其实的独立性, 联邦政府权力制衡的原则便不攻自破。

第二, 如果实行州 (议会或州长) 选举制度, 不仅存在同样的弊病, 而且各州 (尤其是大州) 还可就总统选举进行利益交换, 从而使总统部门沦为州的政治工具, 不仅损害联邦政府的崇高性和独立性, 也将毁坏共和政治的基础。

第三, 如果实行人民直接选举总统制度, 从理论上讲, 最能体现民主, 但由于美国人口、地域等因素, 操作起来并不现实。

因此, 就1787年的政治现实而言, 选举人团制度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设计, 因为它解决了制宪会议面临的几个现实难题。首先, 由选举人选举总统, 保留了“精英民主”的现状, 免除了对“暴民政治”的担忧。其次, 禁止国会议员插足总统选举, 保证了立法与执法部门的权力分离。再次, 由州议会决定产生选举人的方式, 赋予了州一定的影响总统选举结果的权力空间, 并允许其有自由选择合适的产生选举人的方式 (包括选民直选) 。最后, 当出现没有候选人赢得选举人团过半数票时, 由于由众议院投票选举总统, 而且选举总统时, 以州为单位计票, 每州代表有一票表决权, 使得大小州有均等的权力选择总统。

(三) 各州选举人团人数的确定

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 州无论大小, 在参议院都有两个席位, 而众议员的人数则根据人口来决定。这样, 既保证了各州在联邦政府中的权力与独立性, 也照顾到了人民的利益。目前美国一共有50个州, 50个州的参议员一共有100人。目前美国有435位众议员。另外, 首都华盛顿特区还有3张选举人票。这样加在一起, 各州选举人团的人数一共是538人, 也就是说全国共有538张选举团人代表票。选举人团投票表决, 一般于选举年的12月份举行。为了防止州与州之间进行政治交易, 美国宪法第12条修正案规定, 各州选举人团代表统一在各州分别投票, 选举人须将所有被选为总统之人和所有被选为副总统之人分别开列名单, 写明每人所得票数;在该名单上签名作证, 将封印后的名单送合众国政府所在地, 交参议院议长收。

(四) 选举人团制度的利与弊

1. 选举人团制度存在的优势

由于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各州有着自己独立的政治体系, 因而也就有了代表各州不同的利益和诉求。因此, 选举人团制度有利于平衡各地区选民的利益, 这也可以刺激选民的投票积极性。

2. 选举人团制度存在的弊端

选举人团制度不能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平等的投票权。以怀俄明州和加利福尼亚州为例, 怀俄明这个只有51万人口的小州, 拥有3张选举人票, 相当于每17万人拥有一张选举人票;而加利福尼亚这个拥有3600多万人口的大州, 拥有55张选举人票, 相当于每66万人才拥有一张选举人票。这样一来, 怀俄明州每位选民对选举结果的影响力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州每位选民的四倍, 不利于调动大州选民的积极性。

这种制度可能会导致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少数选民选票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会获得多数选举人票, 从而赢得选举, 违背了多数选民的意愿。为了理解方便, 以下表中的数据做一分析。

若以选民的意愿计算:A候选人在C州和D州总共获得745万选民票, B候选人在C州和D州总共获得743万选民票, 所以A候选人获胜。

若以选举人票制计算:A候选人在C州的支持率高于B候选人, 由于“赢者通吃”, 所以A候选人获得C州3张选举人票。B候选人在D州的支持率高于A候选人, 所以赢得55张选举人票。所以B候选人获胜。由于美国实行的是“选举人票制度”, 也就是“赢者通吃”制度, 所以B候选人当选美国总统, 而民众的意愿是希望A候选人当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0年布什与戈尔之间的“总统争夺战”。2000年, 全国投票结束后, 除了佛罗里达州以外, 各州相继公布了选举结果。根据当时的结果, 戈尔在20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获胜, 共得266张选举人票 (之所以少了一票是因为哥伦比亚特区的一位保证投票给戈尔的选举人投了空白票) ;布什赢得了29州, 得到246张选举人票。从当时结果看, 两人都没有赢得当选要求的270票。而佛罗里达州拥有25张选举人票, 这意味着, 无论谁赢得了佛罗里达州普选票的多数, 该州所拥有的25张选举人票就能保证胜利者当选。最终, 佛罗里达州经过一番重新计票的波折后, 确定在该州的600万普选票中, 布什赢得2 912 790票, 戈尔赢得2 912 253票, 因此, 布什以537张普选票的优势赢得了该州的25张选举人票, 最终以271:266的微弱优势赢得了大选, 成为美国第43任总统。但从全国的普选票结果来看, 布什共获得50 456 141张, 戈尔共获得50 996 039张, 布什比戈尔落后54万张左右。这样一来, 选举结果就背离了民主选举的最初目的。

四、总统的诞生

依据宪法第12条修正案的规定, 参议院议长在参议院和众议院全体议员面前开拆所有证明书, 然后计算票数。获得总统选票最多的人, 如所得票数超过所选派选举人总数的半数, 即为总统。如无人获得这种过半数票, 众议院应立即从被选为总统之人名单中得票最多的但不超过三人中间, 投票选举总统。但选举总统时, 以州为单位计票, 每州代表有一票表决权。三分之二的州各有一名或多名众议员出席, 即构成选举总统的法定人数, 选出总统需要所有州的过半数票。最后获得半数以上代表票的总统候选人当选总统。也就是说, 在只有两个总统候选人的情况下, 其中获得过半数的代表票, 也就是270张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就赢得了大选。如果两个候选人各获得269张选举人票, 就要再由众议院进行投票表决。清点选举人票后, 依据计票结果, 由参议院院长正式宣布哪位总统候选人当选新一任总统。接下来, 根据宪法第20条修正案的规定, 总统就职典礼于1月20日在国会山前面举行。宣誓就职的仪式通常由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宣誓就职过后, 由新任总统发表就职演说。至此, 每四年一次的美国总统选举便落下了帷幕, 新总统便开始了为期四年的执政生涯。

五、结语

美国总统并不是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 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选举程序。其实, 同所有的政治制度一样, 美国的民主选举制度也如同硬币存在着两面性。经过两百多年的演变,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运作和内容与1787年的原始设计已经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党派政治制度渗透和主导了总统竞选的整个过程, 从组织和动员选民、提名候选人、筹集资金、制定政策纲领均通过政党来运作。虽然美国的资产阶级政党均具有私利性, 争端不断, 但是在面对政治危机时, 还是体现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成熟。

摘要:美国总统不是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 而是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选举程序。由于美国总统选举采取的是选举人团制度, 因而总统当选也并是人们通常想象的“票多者得”。美国总统选举中的选举人团制度尽管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 但它的基础却依然牢固。

关键词:美国,总统选举,直接选举,间接选举,选举人团

参考文献

[1]龚小夏.驴象庄园[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173.

[2]刘璐.美国总统大选谁获胜[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13.

[3]王希.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评述[J].美国研究, 2001, (1) :18.

写给美国总统的信 篇2

您好!

对您,我久仰大名,十分尊敬您。您把美国治理得那么好,我很佩服您。我相信,全美国人一定很敬爱您。

以前,我认为,您做的一切都是对的。可是现在,我不在这么认为了。您对伊拉克人民的所作所为,让我失望到了极点;让我伤心到了极点;让我愤恨到了极点。

每当我看到那些被子弹吓得失魂落魄的伊拉克人我就会恨您,恨您正在伤害着一个个无辜的人。那些在贫铀弹阴影下的伊拉克儿童,认医院为家;用药粒做糖果;瘦小的身体,被针头视为白纸而图画。您真的要让伊拉克人民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吗?您真的要做“冷血动物”吗?您真的为此置之不理吗?

布什总统,请撤回您的枪支弹药和士兵。不要让同一世界的兄弟们用武器对话;不要再度赶走“和平之神”;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让战争和人类告别;让和平之神永住人间;让明天的世界充满阳光、鲜花和爱;让我们共同生活在人类的欢乐家园中吧!

愿布什总统早日停止对伊拉克人的一切进攻、骚扰!

总统工资怎么涨 篇3

普京自己能给自己涨工资,这让他的“同行”们艳羡不已。殊不知,同为叱咤风云的领导人,美国总统工资平均45年才会涨一次,英女王手头不宽裕也得向内阁申请加薪,但也有一些领导人会出于各种原因自降收入,甚至将自己的年薪捐赠出去。

总统薪水的起伏,因其特殊的地位蕴含更多意义……

俄罗斯:自己给自己涨工资

普京一年能挣多少钱?全世界人民都能查到。

为了加强国内的反腐力度,俄罗斯政府2010年起规定,俄所有公职人员每年必须上报自己及家庭成员年收入和各种财产。而这些信息会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接受民众的监督。

于是,在4月中旬俄官员财产公布之前,“普京年收入有多少”、“他有多少财产”,甚至于“他再婚了没有”等问题,早已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4月11日,克里姆林宫发布了部分政府高官的资产清单,人们惊讶道:“原来普京是一位单身穷总统。”

不知是否因为意识到自己被称为克里姆林宫最穷的官员,三天后,普京签署法令,将自己和梅德韦杰夫的工资上调为原来的2.65倍。尽管如此,在理想状态下,普京的年收入仍不及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一半。

俄罗斯总统可以给自己涨工资,对此,各国舆论在表达羡慕之情的同时,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虽然普京本人决定着俄政府公职人员薪金的起伏,但他从未滥用过这一权力。2012年至2013年,普京签署法令,给几乎所有俄罗斯官员上调了收入,唯独将自己、梅德韦杰夫和包括俄议会上下两院主席在内的少数几名政要排除在外。

业内人士认为,普京给公职人员涨工资,也有“高薪养廉”的意味。近些年,俄罗斯治腐卓有成效,显然与公职人员不错的待遇不无关系。

美国:工资45年才涨一次

在普京公布个人财产仅仅数小时后,美国白宫就“晒”出了奥巴马夫妇去年的收入。

根据白宫网站公布的信息,奥巴马夫妇2013年的总收入为48.11万美元(约合300万元人民币),比2012年减少了近13万美元。

对此,路透社解读说,奥巴马去年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他参与撰写的著作卖得不好。

很多人以为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政治人物,美国总统的收入和消费问题也一定“都不是事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美国总统不仅无权给自己涨工资,其收入起伏也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花每一分钱都要经过国会批准。

在美国二百多年历史之中,从首任总统华盛顿到现任总统奥巴马,共经历了44任总统,而总统的工资仅涨了五次。据说,华盛顿总统任期内的年薪为2.5万美元,但他没有领取,而是全部捐献给了国家。1873年,格兰特迎来了美国总统年薪的首次增长,达到5万美元;36年以后,美总统第二次加薪,塔夫脱总统年收入达到7.5万美元;1949岁,杜鲁门总统的年薪突破十万;20年后,尼克松总统赶上了第四次加薪,其年薪达到20万美元。

1999年,美国国会批准了克林顿将总统年薪从20万美元上调到40万美元的申请。不过,克林顿本人并未享受到这一政策。因为按照美国法律规定,谁提出涨工资就不给谁涨工资,调整后的工资标准只能等到下一任总统入主白宫后才能执行。也就是说,小布什总统才真正赶上了“好时候”,享受到了40万美元年薪。这也算是美国版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由此可见,美国总统平均45年才会涨一次工资,奥巴马是无法在他这个任期内提加薪的事了。除了40万年薪外,奥巴马每年还有5万美元补贴用于支付办公费用。此外,他可以在白宫居住,拥有一支专门为总统服务的团队,以及享受一些旅游和娱乐津贴。

而作为前总统,小布什每年享有19万美元的退休金,拥有一间办公室,同时终身受到中央情报局的保护。

虽然从账面上看,美国总统的工资不算低,但其需要缴纳的税费也很高。例如,奥巴马夫妇去年收入为48万美元,个人所得税就有9.82万美元,税率达到20.4%。此外,美国总统的花销也不小,宴请客人,雇用管家、保姆、厨师……这些费用都要自己掏腰包,国家是不会埋单的。

于是,除了华盛顿、肯尼迪这样的“高富帅”、美国历史上也诞生了不少“穷总统”。

第5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卸任后卖地还债,穷困潦倒,只能搬到纽约的二女儿家居住,同时拼命撰稿补贴家用;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遇刺时,几乎没有任何财产;而相比之下,第13任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实属幸运,由于任内花费过大,他在退休时一文不名,陷入窘境。菲尔莫尔向当时的政府申请,为每位离任总统发放1.2万美元年薪,却没有收到任何答复。好在,他赢得了富有寡妇卡洛琳的爱情,这位后老伴为菲尔莫尔偿还了所有债务,并使他在晚年依然能从事所热爱的公共事业。

“涨”“降”之间 不同心境

2007年10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爱丽舍宫提交的预算草案。在这份草案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将自己的工资从8300欧元提升至1.9万欧元,增长幅度达到140%。他的这一做法招致了不少反对党人士的批评。

然而,萨科齐的继任者奥朗德,在2012年5月上台后的第一次内阁会议上,便给包括自己在内的内阁官员减薪30%。调整后,奥朗德的月薪变为1.5万欧元。在法国,总统和总理的薪金多少是明确写入法律的,因此奥朗德后来将降薪草案交由议会批准。

两个事件中,这一“升”一“降”表面上看只是总统收入的变化,但实际上蕴含着更深含义。萨科齐给自己涨工资,不能说他“贪财”,因为他调整后的工资才将将和其他西方大国元首媲美,虽然仍不及美国总统的一半。而奥朗德降薪,也不能说他视金钱如粪土,因为他上台之时,正值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因此新政府必须“树榜样”,带头勒紧裤腰带以渡难关。

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头羊”,元首工资的起伏不仅是个人的事情,而且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看选民的脸色行事,并且要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例如,贵为英国女王的伊丽莎白二世手头紧,也得低下头向内阁申请加薪,若是被拒绝,照样得精打细算过日子。

甚至于,出于某些因素的考虑,元首还得主动要求别人“掏自己的腰包”。有时候,减薪是出于政治考虑。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2年将年薪下调36%,以回应反对党对当局薪水过高的批评。即便如此,他仍以“千万年薪”占据“全球最高薪水领导人”宝座。

有时候,减薪是出于经济考虑。阿根廷前总统基什内尔上任之初主动将月薪降低到1000美元,以带头应对当时的经济危机。

美国总统的工资 篇4

1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研究

如今, 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在社会政治领域有深远影响的美国总统就职演说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学者就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手法、句法特征或词汇特征进行了研究。例如, 向雅莉 (2003:112-113) 的《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辞修辞探析》一文就专门总结了肯尼迪就职演说辞所运用的修辞技巧;丁怡 (2009:210-211) 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问题分析》通过研究奥巴马总统的就职演说, 概括总结了其中的词汇、句法和修辞等的运用, 等等。也有学者通过研究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来看美国的政治, 比如资中筠 (2005:51-58) 学者就分析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 他还写了一篇有关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变与不变的文章 (资中筠, 2005:7-21) , 两篇文章都与美国的政治有关。还有学者透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的价值观。“美国是一个基督教信仰浓厚的国家……为了唤起民众接受并支持自己的施政纲领, 就职总统大都在演说辞中浓墨宣扬基督教思想文化” (黄运林, 2011:152) ;柴海英 (2013:200-201) 透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概括出宗教观、平等观、进取观、责任意识和个人主义观这五种美国价值观。此外, 还有许多学者研究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的人称、文体结构等等。应该说, 学界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纵观所有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研究, 学者们大多以其中一篇就职演说为蓝本, 而且选择的就职演说有雷同现象, 研究的对象不平衡, 比如, 许多学者都对总统奥巴马的就职演说做过研究, 这就导致对其他某些总统的就职演说的研究存在盲点现象;并且, 研究的内容多集中在对就职演说语言、句法、词汇和修辞的研究,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体现的具体价值观的研究比较有限。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和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 也为了引起学界对透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研究的重视, 本文主要以从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George Washington到总统George W.Bush共43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作为研究对象, 来看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在就职演说中的表现。通过认真研读这43篇文章, 本文将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概括为四个部分:宗教上自我拯救与使命意识, 政治上平等自由与个人权利不可侵犯和剥夺, 经济上自由竞争与适者生存, 文化上个性自由与进取创新。

2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体现的个人主义

本文从43篇总统就职演说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3篇来论述个人主义思想在这四个方面的体现, 希望读者在欣赏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同时, 能够感受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内涵, 体会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各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2.1 宗教——自我拯救、使命意识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最早源自清教思想。17世纪, 为了逃避教主迫害, 生活简朴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船, 来到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 开始美国历史的创立。在宗教信仰上, 这些清教徒反对权威、抵抗特权。通过自我拯救的榜样力量, 这些美国的祖先们向世人证明:世界上的人类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进行自我拯救的。因此, 美国人在宗教思想上坚信“自己是自己的救世主”。而且, 这一价值观念影响了美国的世世代代。

纵观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为了鼓励民众支持自己的政见, 许多美国总统呼吁美国人民要自我拯救, 拥有支持国家发展的伟大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例如。2001年, 乔治·W布什总统在其第一次就职演说中提到,

(1) That everyone deservers a chance, that no insignificant person was ever born.Americans are called upon to enact this promise in our lives and in our laws;and though our nation has sometimes halted and sometimes delayed, we must follow no other course. (肖福寿, 2009:632)

1881年, 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尔德在其就职演说中提到要鼓励黑人选择职业自由的权利, 帮助他们成功的进行自我拯救;1889年, 本杰明·哈里斯也在他的就职演说中提及:

(2) The patriotism of the people was energetically directed to the duty of equipping the young Republic for the defense of its independence by making its people self-dependent. (肖福寿, 2009:389)

强调人民要自立, 积极地直接承担起国家独立的责任, 强调国家的独立在于人民的使命意识。还有许多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都提到民众的使命感和自救意识与美国的发展与繁荣息息相关, 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 细读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我们可以发现, 总统们都强调美国的繁荣富强离不开美国人民的团结与奋斗, 而美国人民的团结与奋斗又与每一位美国人民的自我拯救与拥有使命感紧密相连。这与个人主义思想在宗教思想上表现为自我拯救与使命意识。

2.2 政治——平等自由、个人权利不可侵犯和剥夺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在政治上表现为平等自由, 个人的权力不可侵犯和剥夺。就这一点, 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做了明确的阐述:

“人人生而平等, 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为了保障这些权利, 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 而政府之正当权利, 是经过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性时, 人民便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 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百科全书, 1996:226) 。

在美国人心目中, 平等自由与个人权利不可侵犯与剥夺是最基本的人生权利, 社会和国家最基本的权利就只要保护这种平等自由的权利。

针对这一点,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就有很好的诠释。比如, 乔治·华盛顿在就职演讲中要求自己以及国会要执行的就是根据宪法坚定不移的加强“对自由人特有权利的尊重”和“社会和睦的关注”, 愿上帝能“保佑美国命中的自由与幸福, 以及保佑为此目的而组成的政府” (肖福寿, 2009:153) ;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在他的第一篇就职演说中也强调,

(3) A wise and frugal government, which shall restrain men from injuring one another, shall leave them otherwise free to regulate their own pursuits of industry and improvements, and shall not take from the mouth of labor and bread it has earned. (肖福寿, 2009:171)

他还提出要实行出版自由和人身自由, 根据人生保护法和公正选出陪审团来保证人生自由。南北战争前夕, 美国逐步发展壮大, 领土扩张, 人口增多, 资本主义的雏形初步形成。在这段时期, 许多总统都强调各州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享受相应的自主权, 而各州人民的个人权利不受各州政府的干预, 神圣不可侵犯。在南北战争时期, 1861年, 亚伯拉罕·林肯将个人主义思想上升为各州提出合法保护要求时, 只要符合宪法和法律, 政府乐于对所有的州一视同仁, 维护各州的权力不受侵犯。1825年, 约翰·昆西·亚当斯也提出:

(4) the will of the people is the source and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the end of all legitimate government upon earth (肖福寿, 2009:201) ;

20世纪70年代, 推行均势外交的理査德·尼克松在1969年强调:

(5) this means black and white together, as one nation, not two (肖福寿, 2009:565) , 并提出每个人在他人面前有天生平等的尊严, 就像每个人在上帝面前有天生平等的权力一样, 等等。

政治上强调平等自由, 个人的权力不可剥夺既是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 也是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形成发展的政治保障。从就职演说中可以看出, 美国总统都对此给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视。

2.3 经济——自由竞争、适者生存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在经济上表现为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美国经济体制的核心是自由经济制度, 其实质是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 具体实行办法就是用法律保障个人私有财产, 鼓励个人自由发展私人经济, 政府对个人经济活动越少干预越好。

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 许多总统都强调鼓励个人私有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在美国南北战争和西部开发运动以后。例如, 1905年西奥多•罗斯福申明:

(6) under a free government a mighty people can thrive best, alike as regards the things of the body and the things of the soul (肖福寿, 2009:425) ;

赫伯特·胡佛在1929年就职演说中说明:

(7) regula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 and not Government ownership or operation is the course rightly to be pursued in our relation to business (肖福寿, 2009:493) ;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也指出:

(8) put people to work、the joy and moral stimulation of work no longer must be forgotten in the mad chase of evanescent profits (肖福寿, 2009:507) 等等。

美国人相信只要经过个人努力不懈的奋斗, 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便能获得美好的生活。通过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认真研读, 我们可以发现“自由竞争、适者生存”这条生存法则在美国社会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

2.4 文化——个性自由、进取创新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在文化上表现为个性自由与进取创新。美国人一般不会随大流, 个性张扬反而得到尊重;他们勇于创新, 积极进取, 所以注重个人的发展和价值。正是由于个人主义思想在文化上表现为个性自由、进取创新, 所以在美国社会文化发展历史上派生出了许多反主流文化思潮, 如嬉皮士、摇滚乐等等, 这也就反映了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作为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演说, 对个性自由、进取创新也有许多阐述。例如, 1949年, 哈里·斯·杜鲁门在其就职演说中用排比句式说明个人自由这一观点,

(9) We are aided by all who desire self-government and a voice in deciding their own affairs.We are aided by all who desire freedom of speech, freedom of religion, and freedom to live their own lives for useful ends (肖福寿, 2009:519) ;

他还提出所有人有自由思考以及自由言论的权利, 民主会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发挥个人能力的自由;1965年, 林顿·贝恩斯·约翰逊也在其就职演说中明确指出,

(10) “Liberty is the second article of our covenant.It was self-government.It was our Bill of Rights.But it was more.America would be a place where each man could be proud to be himself:stretching his talents, rejoicing in his work, important in the life of his neighbors and his nation” (肖福寿, 2009:556) 。

许多总统在就职演说中都鼓励美国人民发挥自己的才能, 展示自己的价值, 为美国社会和他人奉献自己的力量, 以此来强调个人主义思想中个性自由和进取创新的重要性。

美国各个总统在就职演说时对个性自由和进取创新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诠释,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这一方面是美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着美国人的方方面面。

3 结语

总之, 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美国的总统通过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个人主义思想在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不同表现, 赢得了自由主义思想已根深蒂固的美国公民的大力支持。尽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内容会随着美国历史的变化而有所改变, 但作为美国重要价值观的个人主义核心的思想却有相对的稳定性。纵观这43篇美国总统就职演说,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美国人民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积极向上以及追求自由、尊重自由的自由主义精神。

此外, 本文在研究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表现时, 并没有把当前美国奥巴马总统的两篇就职演说概括在内, 没有阐述当前美国个人主义思想的四个方面在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中的体现;同时, 由于篇幅有限, 不可能把所有总统的就职演说都来做例证:这些是本文的不足之处。当然,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的历史推进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并且随着美国社会的发展该思想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美国总统就职演说是美国重要的文献, 而且随着美国历史的变化, 其强调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未来对于两者联系的研究, 可以从更多的层面出发, 使人们对美国个人主义思想动态的变化有更好的理解, 同时也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美国总统的主张变化及美国的发展方向。

摘要:美国是一个特别重视个人主义思想的国家, 个人主义思想是美国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美国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不仅体现了美国社会的变迁, 而且还体现了美国价值观的变化。但是, 尽管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内容随着美国历史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但是我们依然能从中发现一些相对比较稳定的价值观, 比如个人主义思想。本文主要研究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表现,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理解个人主义思想在美国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个人主义

参考文献

[1]不列颠百科全书:第八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2]柴海英.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的文化价值[J].百家论坛, 2013.

[3]资中筠.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内政外交的演变[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 2005.

[4]资中筠.从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看美国的变与不变[J].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 2005.

[5]丁怡.美国总统奥巴马就职演说的问题分析[J].文化研究, 2009.

[6]黄运林.从圣经看美国总统就职演说[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

[7]向雅莉.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辞修辞探析[J].云梦学刊, 2003.

美国总统的工资 篇5

嗨,大家好!你们今天过得怎么样?我现在和弗吉尼亚州阿林顿郡韦克菲尔德高中的学生们在一起,全国各地也有从幼儿园到高三的众多学生们通过电视关注这里,我很高兴你们能共同分享这一时刻。

我知道,对你们中的许多人来说,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们中的有一些刚刚进入幼儿园或升上初高中,对你们来说,这是在新学校的第一天,因此,假如你们感到有些紧张,那也是很正常的。我想也会有许多毕业班的学生们正自信满满地准备最后一年的冲刺。不过,我想无论你有多大、在读哪个年级,许多人都打心底里希望现在还在放暑假,以及今天不用那么早起床。我可以理解这份心情。小时候,我们家在印度尼西亚住过几年,而我妈妈没钱送我去其他美国孩子们上学的地方去读书,因此她决定自己给我上课——时间是每周一到周五的凌晨4点半。显然,我不怎么喜欢那么早就可爬起来,很多时候,我就这么在厨房的桌子前睡着了。每当我埋怨的时候,我妈总会用同一副表情看着我说:“小鬼,你以为教你威望就很轻松?”所以,我可以理解你们中的许多人对于开学还需要时间调整和适应,但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为了和你们谈一些重要的事情。我要和你们谈一谈你们每个人的教育,以及在新的学年里,你们应当做些什么。

我做过许多关于教育的讲话,也常常用到“责任”这个词。我谈到过教师们有责任激励和启迪你们,督促你们学习。我谈到过家长们有责任看管你们认真学习、完成作业,不要成天只会看电视或打游戏机。我也很多次谈到过政府有责任设定高标准严要求、协助老师和校长们的工作,改变在有些学校里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机会的现状。但哪怕这一切都达到最好,哪怕我们有最尽职的教师、最好的家长、和最优秀的学校,假如你们不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话,那么这一切努力都会白费。——除非你每天准时去上学、除非你认真地听老师讲课、除非你把父母、长辈和其他大人们说的话放在心上、除非你肯付出成功所必需的努力,否则这一切都会失去意义。而这就是我今天讲话的主题:对于自己的教育,你们中每一个人的责任。首先,我想谈谈你们对于自己有什么责任。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是有用之材,而发现自己的才能是什么,就是你们要对自己担起的责任。教育给你们提供了发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或许你能写出优美的文字——甚至有一天能让那些文字出现在书籍和报刊上——但假如不在英语课上经常练习写作,你不会发现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创造家——甚至设计出像今天的iphone一样流行的产品,或研制出新的药物与疫苗——但假如不在自然科学课程上做上几次实验,你不会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天赋;或许你能成为一名议员或最高法院法官,但假如你不去加入什么学生会或参加几次辩论赛,你也不会发现自己的才能,而且,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察?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可必不可少,这世上不存在不把书念完就能拿到好工作的美梦,任何工作,都需要你的汗水、训练与学习。不仅仅对于你们个人的未来有重要意义,你们的教育如何也会对这个国家、乃至世界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今天,你们在学校中 学习的内容,将会决定我们整个国家在未来迎接重大挑战时的表现。

竞选美国总统的黑人 篇6

距离美国总统大选尚有数月的时间,但对于民主党内提名候选人的竞选已成为近来世界上令人关注和震撼的大事之一。纵然还有许多其他的人参选,但这场竞争的权威和投票都集中到了希拉里,克林顿与巴拉克,奥巴马两人身上。无论他们两人中的任何一个当选为总统,美国的历史都将会被改写。到那时,或会产生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领袖,或会出现第一位女总统,整个世界都在关注这两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看看到底谁能在这次竞选中获胜。

巴拉克·奥巴马,1961年8月4日出生于夏威夷的火奴鲁鲁。当许多同龄的小学生正梦想着要成为一个体育明星或消防员的时候,巴拉克就非常严肃地道出了自己的理想:“我想当总统。”

巴拉克的父亲老巴拉克是来自肯尼亚农村的一个外国留学生,母亲安来自堪萨斯城的威奇塔,他们在夏威夷大学相识并结婚,1961年生下了儿子巴拉克。尽管那时不同种族之间通婚在美国的许多州还是不合法的,但这对于老巴拉克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在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典礼上巴拉克说:“我的父母不仅拥有一段似不可信的爱情,而且还对民族的可能性有着永恒的信念,他们给我取了一个非洲人的名字——巴拉克。他们相信,在宽容的美国,人的名字不会成为成功的障碍。“几年后,他的父亲离开家去哈佛大学读书,接着又完全离开美国回到了肯尼亚。”我认为他是一个真爱我母亲的人,但同时也是一个事业心和野心大于家庭责任心的人。我的母亲很苦,但她总是说我的父亲有多么聪明、多么慷慨,多么有魅力,说这对一个小男孩来说实际上是一件好事。

离异后,安带着巴拉克改嫁给印度尼西亚留学生索托洛,生下了女儿玛雅,但后来又离婚了。巴拉克只好回到夏威夷,由他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照顾,并将他送到火奴鲁鲁一所最好的私立学校读书。因为孤独和失落,青春期的巴拉克曾用包括大麻和可卡因在内的药品麻醉自己,关于此事他已公开承认,并写在了他的个人自传里。“这是青春期男孩挣扎和迷茫的反映,”并在后来的受访中解释说,“青春期的男孩通常都感到很迷茫。”

巴拉克是在美国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接受的高等教育,主修政治学。1983年获得学位后,放弃了在国际商务公司的工作,转而到芝加哥南边一个最贫穷的城郊担任社区组织人,后来他又到哈佛法学院学习,被选为哈佛法律评论的首个非洲裔美国人主席,自此巴拉克获得了全国性的认可。

巴拉克在法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哈佛大学毕业的律师米歇尔·罗宾逊,她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米歇尔生长在芝加哥的一个工人家庭,当她受雇于一家律师事务所被派到曼托,即优秀的巴拉克身边时,一顿友好的午餐引燃了俩人的浪漫爱情。米歇尔在第一次看到巴拉克时,便完完全全地爱上了他,“那天,在激励居民召开社区会议工作时,我在他身上看到了诚实、可靠和道义,我想这就是我要找的爱人”。1992年10月,巴拉克和米歇尔喜结连理。

1987年,在他身为经济学家的父亲——自离家后巴拉克仅见过他一面——死于车祸后,巴拉克第一次回到他的祖籍地肯尼亚去探亲。在那里,他见到了父亲的第一个妻子凯利亚和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他真像他的父亲、长相、声音、一切的一切。”凯利亚说,“完全像见到了我的丈夫一样。”凯利亚和巴拉克的父亲育有四个孩子。作为一家人,巴拉克和他们相处得非常融洽,很友好也很亲密。凑巧的是,巴拉克的家族竟然与近来的国际事件扯上关系,因为他的家族属于肯尼亚反对派领导人雷拉·奥廷加领导的部落,雷拉曾控告肯尼亚总统齐百吉在竞选中弄虚作假,这曾导致肯尼亚发生过一场充满血腥的战斗。

民主党派总统候选人的竞争显然是一次重量级、全方位的较量:一边是年轻有为,有着超凡魅力的巴拉克,一边是美国第一位赢得竞选大权、且态度强硬的女性参议员希拉里。当然,接下来的竞争将是:谁能成为白宫的下一任配偶?是今年踏入政界助夫竞选、年薪25万美元的米歇尔,还是对白宮颇为熟悉的前总统克林顿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国声音直指美国总统 篇7

就在距离奥巴马“3米”多远的地方, 22岁的中国女孩王靓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的盯着她心中的偶像。“这一刻即便不是美国人也同样感到激动。”她显得有些兴奋, 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过去的数周里, 她的眼中只有这位皮肤黝黑的民主党候选人。按照同学刘琴的说法, “美国总统大选开始后, 仿佛置身于国外, 谈的, 说的最多的就是奥巴马。”

“impossible is nothing”

将时间推到2008年8月28日晚上8点12分, 美国中部城市丹佛。

在容纳7.5万人的景顺球场, 巴拉克·奥巴马出现在位于中心的蓝色走道上, 灯光下的影子被拉得老长。47岁的参议员系着红色斜纹领带, 不停地向热情的人群挥手。他一连说了长达2分57秒的“谢谢”和“非常感谢”。这是为期4天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高潮。作为首位代表民主党角逐总统大选的非裔美国人, 奥巴马即将开始自己接受提名的演讲。这一天, 也是马丁·路德·金发表“我有一个梦想”演讲45周年纪念日。

在王靓的印象中, 也正是这一天起, 她发现自己真正“置身于一个历史事件的过程中”。

那天, 当奥巴马的演说结束, 开始向人们致谢, 她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匆忙打开电脑为她刚刚听到的讲话写下评价, 有煽动性, 有感染力, 让人激情澎湃, 简直就是一篇战斗檄文。以饱满的姿态向人类的贪婪和世界的经济危机宣战, 好像就是说, 我奥巴马, 我的皮肤颜色不曾欺骗, 我的执政理念同样坦诚, 他缅怀林肯总统和他的解放宣言, 他包含着先辈们的热血, 满怀希望和自由、民主的的美利坚精神, 在这里受先辈之托, 将领导美国人民向危机开战。

“奥巴马的演说让我震撼, 我被他的口才所折服。”大学二年级的王靓参与了校内的两个社团, 并在旅游社任社长, 她曾组织过大家一起外出, 却以失败告终。“我第一个站起来发表意见, 却没有把话清楚。”回忆起往事王靓颇为遗憾。那一天, 她甚至没有来得及准备活动方案。

随着奥巴马的精彩演讲继续上演, 王靓对这位非裔美国人更加钦佩。“一般政治人物都老谋深算, 履历丰富。而奥巴马履历极度一般, 却敢于角逐美国总统, 这对他本身是一个挑战。而他充满战斗力的演说, 极富亲和力的个人魅力都让人相信奇迹是存在的, 他一定会成功。”她也开始收集这位黑人代表的精彩话语, “在这个国家里, 生在哪里, 肤色如何, 信仰如何是不重要的。你可以说任何你想说的话, 写任何你想写的文章, 崇拜任何你崇拜的人。这些原则让全世界都把我们看作一个灯塔, 看作一个来自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为了共同的原则和价值聚集在一起的闪光的例子。”……

当面对对手的炮轰, 奥巴马智慧的回击让王靓又一次折服。“他用清晰的思路和条例的言语回答着人们的质疑, 无论是对瘾君子的直言不讳还是对工作能力的阐述都让我们看到他身上的无限潜力。”

数月的美国总统大选让王靓的日子也过得随之“沉浮”, 特别在票选的那几天, 有时为了获悉结果, 她经常会半夜爬起来窝在被子里死盯电脑直至凌晨。而1月20日, 当奥巴马最终入主白宫, 王靓揪着的心也变得轻松起来。“就像自己也打了一仗。”在追随奥巴马的几个月中, 王靓渐渐悟出了一些东西。“奥巴马努力着, 用较短的时间成就了一件伟大的事情, 这对青年人是一个巨大的激励。他的执着、努力, 坚持, 让人们相信change存在, 相信impossible is nothing。只要有梦想它会指引你如何去做。如果奥巴马不是有做政客的梦想, 他的路肯定不会这样走。不会去做低薪的社区服务, 而不进律所。他有很坚定的目标, 并为之努力, 不为其他诱惑所动。所以目标清晰, 一步一个脚印, 很重要。有梦想, 坚持下去, 一定成功, 不要去管世俗的路如何。”

“时刻准备好并且坚定地执行”

在进入大学之前, 何峰对于美国大选知之甚少。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00年总统大选, 由于出现了计票风波, 布什在上任5个月后还遭到民主党人的非难。而在奥巴马之夜, 看到数万名观众做起人浪游戏的场景, 何峰感觉在看“政治世界杯”, 又好像“看了场酷玩乐队的演唱会”。

对于这位黑人总统, 何峰认为, 他的成长历程, 其实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奋斗史。从大学毕业到社区工作, 从大学讲师到踏入仕途, 其间还回学校读了博士。奥巴马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曾是《哈佛法律评论》的首位黑人主编, 但也曾遭遇竞选参议员的惨败。他的大部分生活则是平凡的, 就连李开复也“爆料”大学时代的奥巴马并不突出。“奥巴马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一直走到今天的总统职位。也许这就是美国人最推崇的‘美国梦’吧。”

大洋彼岸的这次总统大选, 确实和许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毫不相关。作为一名普通人, 除了布什之外, 大概只知道有个名叫赵小兰的美国华裔劳工部长。然而, 对于成功者, 尽管不能将其经验全部复制粘贴, 但总有几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他的朋友王扬正试图从奥巴马的职业经历给即将毕业的自己找一点启发。他在日记中写到, 纵观奥巴马的生涯, 当他开始工作的时候已经开始人生的上升期。这种上升期不是指他的收入或者社会地位, 而是整体的职业规划的自我定位。在他回到芝加哥并开始自己的社区组织工作之后, 人生的轨迹开始由之前的商务转变向政治方向——正如他自己所宣称的, 自己在社区工作中“获得了精神觉悟”。他所从事的公民民权律师的工资很低, 但是却非常有助于增加自己的名声以及获得更大范围的支持。这之后的规划已经是按照步骤进行, 这其中包括他在担任参议员期间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在为本党竞选拉票而不是立法。这说明他当时的目的就已经非常明确地指向更高层次的职位——总统, 而不是获得比较高的利益。同时早在他担任州议员时就开始定期拜访教堂并坚定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也明显是目的性非常强, 为日后竞选中他的最大的问题——民族认同做好了准备。奥巴马之前的商务公司的经历可能仅仅是自己的一次尝试。“通过尝试发现适合自己的定位。因此, 毕业之后, 我也会像奥巴马那样通过尝试来确定自己的职业定位, 同时时刻准备好并且坚定地执行, 这才是成功的职业之路。”

“我也正在用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远在北京的耿朝原本并不关心美国总统大选。但一天晚上, 他无意间打开电视, 画面上出现了个打扮普通的男子:白色衬衫, 搭配黑色领带和蓝色西装, 就像个大学老师。

他接下来的发言把这个不关心国际大事的人震住了:“伟大不是凭空而来的, 而是赢得的。在我们的历程中, 从来没有走捷径或是退而求其次。”睡觉后, 他反复捉摸着这句话, 忽然激动不已, 他的对这段话的不断重复也引来宿舍不少抗议——“刚才那人就是奥巴马啊, 你怎么会不认识?”

接下来的几天, 耿朝阅读了关于奥巴马的书籍, 他渴望了解这位能言善辩的候选人背后的故事, 三天的信息收集让他有了大概得了解和体会, 在这位候选人看似一飞冲天的背后, 依靠的正是儿时锻炼出来的, 那超乎常人的坚韧品质。但在书中激情澎湃的描写之外, 他近距离观察到的还有另一幅图景:在“火辣辣”的利益争夺面前, 那边为奥巴马助威的游行者大喊:“佩林是个笑话!她以为她能代替希拉里吗?”这边共和党的舞池里众人为其副总统提名人如痴如醉:“她的能干与能量超乎我们想象。”年轻的奥巴马受到瞩目的同时也饱受非议, 前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曾对他提出质疑:“奥巴马当过什么?奥巴马当过什么?”副总统候选人佩林更是在演讲中对竞争对手冷嘲热讽:“让我来向他们解释一下镇长的职责。我觉得小镇镇长有点像‘社区干事’, 只不过要承担切实的责任。”面对炮轰, 奥巴马不避讳自己的过去, 在多次对敏感问题的回答中, 他冷静且真诚。这些场景击中了耿朝, “我一直相信, 一个人经历多一分的痛苦, 就会多一分生活的智慧;多一分生活的智慧, 就会多一点对生命的理解;多一点对生命的理解, 就会多一些对成功的把握。”那一刻, 他似乎有了当粉丝的冲动。

“以前他用双手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现在他正用双手改变美国和世界的未来。”奥巴马效应让耿朝变得十分淡定, 对于未来, 他觉得每个人要有自己的规划和目标, 而且要坚持的走下去, 同时要重视环境的影响力, 与人为善, 与己为善。奥巴马就是运用了民众的力量和支持, 当上了美国总统。包括他的竞选款项, 都是小额的来自民众的捐助, 这和以往其他竞选者的大财团出力竞选不同。所以要重视别人的帮助, 并且服务别人。“我也正在用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 虽然与美国总统差距甚远, 但有一点我们是相同的, 那就是都怀有那无畏的希望。”

作为美国第44任总统, 奥巴马向我们展现了他的个人魅力, 而就像他演讲中提到的:“我们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髓, 从世界的每个角落学习。”从他身上, 我们也能学习到很多东西, 用于我们自己的情境中, 帮助我们取得成功。

当奥巴马最终入主白宫, 王靓揪着的心也变得轻松起来。

这位候选人看似一飞冲天的背后, 依靠的正是儿时锻炼出来的, 那超乎常人的坚韧品质。

美国总统的工资 篇8

讲故事唤醒情感共鸣

美国独立战争及立国前后, 政治修辞就成为发动民众、鼓舞民众的重要手段。其中关于国体、政体等的激烈辩论, 给后世留下了精彩的记录。美国总统是在运用政治修辞的竞争氛围中赢得职位的, 留下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政治修辞。在不同的重要时刻, 面对不同的境况, 许多修辞称得上是穿越历史的“美国好声音”。林肯总统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流芳百世。威尔逊总统关于一战后世界和平设想的“十四点”甚至鼓舞着五四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时的“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而要问你们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更是成为不朽。里根总统抨击苏联为“邪恶帝国”、自诩美国为“山巅之城”, 极大地提高了美国民众的信心。总统的政治修辞普遍重视个性化表达、人本表达、多元表达以及象征性表达, 如今, 讲好故事越来越成为独特的表现形式。

身为总统的奥巴马更善于讲故事。他懂得听众们想听什么, 爱讲民众身边的故事。在去年的胜选演说中, 奥巴马站在一个普通美国公民的角度, 讲述了大选为什么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 他谈到“一名志愿者, 言辞中藏不住骄傲, 他挨家挨户拉选票, 只因哥哥终于找到工作, 附近的汽车厂增加了班次给了他机会。一名军人的妻子为助选打电话直到深夜, 只是为了确保那些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军人回家之后, 无需再为一份工作、一个住处, 走上‘战场’”。他又以一个俄亥俄州患白血病女孩的故事为例, 再次阐述了医改的重要性。通过具体背景及真实情绪的分享, 奥巴马以家庭故事拉近与普通民众的距离, 勾起听众中与之有相同背景和经历者的共鸣, 并重新强化美国普通民众对“自由”“平等”“博爱”等普世价值的认同感, 从而顺势阐述政见和对问题的观点及解决之道。

总统并不是像一个国家的首席执行官那么简单。计划落实为行动, 这当然就是总统职责的本质所在。通过讲故事来构造一种叙事, 这是传达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也是领导人引领民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介

华盛顿的罗斯福纪念馆内有个塑像:一位平民坐在房间一角, 正侧着脑袋聚精会神地听罗斯福总统的“炉边谈话”。这展示了一个历史图景:上个世纪30年代, 美国笼罩在经济大萧条和法西斯主义的双重阴影下, 罗斯福在白宫接待室的壁炉前, 先后进行了30次拉家常式的广播谈话, 向各界民众分析形势、阐释政策、力推“新政”。千千万万户家庭壁炉前的收音机传来的声音, 骤然拉近了总统与民众的感情, 造成一种休戚与共的心理, 成功地沟通了人心, 提高了信心, 凝聚了力量, 助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繁荣, 外交上也逐步走出孤立主义的阴影。

80年后, 有这样一幅照片:奥巴马坐在苹果电脑前回答Reddi网友提问。这是去年8月29日, 奥巴马做客社交新闻网站Reddit, 与逾百万的Reddit用户展开互动的一个瞬间。没有案头文件, 没有豪华摆设, 灰白色的墙面上张贴着大选海报。奥巴马衣着朴素, 端坐在电脑前, 看起来更像一个熬夜加班的公司职员。奥巴马一共逗留了半个小时, 回答了网友提出的覆盖社会、经济、大选、饮食、生活等不同领域的10个问题。这次活动充分展现出奥巴马的亲民作风, 很大程度地获得了网友的认可。

在去年的大选中, 奥巴马又灵活地调用了各种热门社交工具, 充分利用互联网为选举造势, 藉此赢得民众好感。

重大及危急时刻诉诸抽象概念

美国政治心理学家发现, 大多数政治观念的基石仅仅是几个核心价值观, 如“爱国”“奉献”“自由”“民主”“人道”等。其中, 对“自由”的阐释是美国历届总统运用修辞的重要内容。布什在叙述恐怖主义和伊拉克政权过程中就反复使用了这个词汇。

“自由本身遭到袭击”, 美国是“自由的家园和捍卫者”。布什在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 共计使用了2083个词汇, 而“自由”就出现了49次, 例如“美国自由体完成的伟业”“自由的承诺”“自由的事业”等等, 这意味着每100个词汇中就有超过两个是“自由”。

布什宣称, 恐怖主义试图摧毁普通民众所珍视的一切, 包括生命、自由、民主制度、生活方式及文明, 反恐战争是文明与野蛮、正义与邪恶、我们与他们、自我与他者、恐怖分子与美国人民之间的冲突和战争。布什把反恐政策个人化、道德化, 诉诸威力强大的抽象概念, 大量运用道德与宗教言辞以赢得正义性, 这暗示着打击恐怖主义是一场道德战争, 这种道德价值观不仅为美利坚人所共有, 而且为全人类所共享。

美国总统的工资 篇9

语法隐喻由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Halliday在1985年的《功能语法入门》一书中正式提出。Halliday提出的语法隐喻超越了传统的词汇隐喻。他认为隐喻是有语法结构的, 同一种意思可以通过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 但不同的表达方式却可以取得不同的效果,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获取预想的效果。Halliday还指出, 语法隐喻不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 而是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这两个类别分别或结构分别代表了同一种意思的两种表达方式。它们分别是一致式 (congruent form) 和隐喻式 (metaphorical form) , 即与一致式相对应的, 在某种程度上经过了“转换”的语言表达方式。一致性是语法隐喻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Halliday指出隐喻性的表达必然是相对某种非隐喻性的或字面的表达形式而言的, 他用一致式的表达代替了字面性的表达。

二、人际隐喻

韩礼德认为人际隐喻主要是通过语气 (mood) 系统和情态 (modality) 系统的变化来实现的。人们使用语言时借助语气和情态系统来陈述、提问、提供和发布命令, 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在体现这些功能范畴时, 人们根据语境的需要, 使用非一致式的语气或情态表达, 使一些语法形式隐喻化。如:

(1) It’s probably going to happen. (一致式)

(2) I think it’s going to happen, isn’t it? (隐喻式)

我们可以看出 (2) 是有明确主观的情态取向, 所以它是隐喻式。Halliday (2000:358) 把情态取向 (oriention) 分为主观取向和客观取向, 也就是说, 情态成分可以表明说话者对命题的主观态度或意愿, 也可以表现某种客观存在的可能性或必然性。另外, 主客观取向又有显性和隐性之分, 这样就形成了以下四种情态取向、显性主观、隐性主观、隐性客观和显性客观。

语气人际隐喻主要表现为“从一种语气域向另一种语气域的转移”。功能语言学把言语的功能分为四种:提供 (offer) 、命令 (command) 、陈述 (statement) 和提问 (question) 。这四种言语功能一般都由典型的语气体现。一般来说, 陈述由陈述句来体现, 提问由疑问句来体现, 命令由祈使句来体现。但事实上, 言语功能与语气系统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 决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种言语功能可以由不同的语气来体现, 如:

Pass me that book, please.

W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at book?

You must pass me that book.

反之, 一种语气也可以体现一种以上的言语功能, 如:

I wonder if you are available tonight. (陈述句表示提问)

We don’t buy any food today. (陈述句表示命令)

三、具体实例的人际隐喻分析

笔者一共选取了8篇有代表性的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作为语料进行分析, 通过对这些就职演说的分析, 笔者发现这些就职演说中存在大量的人际隐喻, 由于篇幅关系, 笔者只对8个典型的句子中的人际语法隐喻进行详尽阐述和分析。

1. When our Founders boldly declared America’s independence..., they knew that America to endure would have to change. (克林顿, 1993)

这是一个通过主句“they knew that”引导的一个客观显性的人际语法隐喻。克林顿通过先辈们的遇见来使人们相信美国必将改变, 这比他自己说I know that更客观、更具有说服力。

2. 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 we are the heirs of that first revolution. (肯尼迪, 1961)

这个句子也体现了由主句“We dare not forget today that”引导的一个主观显性的人际隐喻。这是一个主观显性的人际隐喻, 因为通过主观的手段, 肯尼迪达到了一种呼吁的效果, 让全国人们都不要忘记了他们是民主的后裔。

3. I am certain that my fellow Americans expect that on my in-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 whi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nation impels. (罗斯福, 1933)

这句话里的第二个小句“that on my induction into the Presidency I will address them with a candor and a decision whi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nation impels.”是由一个介词词组“on my induction”引导的, 这个介词词组实际上是一个压缩了的时间状语从句的小句。经过压缩, 就实现了及物性转变, 由物质过程的小句转变成了一个介词词组, 成为新的小句里的状语成分。

其一致性表达为:When I am inducted into the...I will...。

4. At this second appearing to take the oath of the presidential office there is... (林肯, 1865)

这一句同上一句一样, 是由一个时间状语的小句压缩成介词词组的, 作状语成分。其一致式为:I am appearing here totake the...。

5. How shall we use that peace?Let us...Let us...Let us... (尼克松, 1973)

这是一个典型的人际语法隐喻里的语气语法隐喻。尼克松总统在这里用提问的形式给出了信息, 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利用和平为美国为全世界作出贡献。所以这是一个语气的转化, 由陈述式的语气转化成特殊疑问句的语气。

6. The ambitions of some Americans are limited by failing schools and hidden prejudice and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ir birth. (小布什)

这是布什2001年就职时发表的演说, 这一句是从及物性看属于关系过程。介词by后的成分属于状语成分。从传统语法看, 这是一个被动语态的句子。为什么布什总统要用被动语态, 要用关系过程表达呢?因为他要强调载体 (carrier) 美国人的雄心壮志。事实上这个句子经过了语法隐喻的过程, 是由物质过程转化而来的关系过程。这个句子物质过程的表达就是传统语法的主动语态。如下:

The failing schools and hidden prejudice and circumstances of their birth limit the ambitions of some Americans.

如果用一致式即物质过程来表达就没用体现出美国人雄心壮志的重要性, 因为它放在了句尾, 作为物质过程的范围。而布什在这里想表达的是美国人雄心壮志达的重要性, 强调不能因为其他因素而阻止这种雄心的实现。

7. We offer not a pledge but a request:that both sides begin anew the quest for peace, before the dark powers of destruction unleashed by science engulf all humanity in planned or accidental self-destruction. (肯尼迪, 1961)

同罗斯福总统一样, 肯尼迪也是通过陈述句来表达他的命令。是想通过对观点的陈述而委婉发表一种命令。肯尼迪上台执政前, 国际政治局面是有美国和苏联共同控制的, 冷战在东西方达到了剑拔弩张的程度。与此同时, 美国跟其他国家也陷入了战争的僵局。在这种情况下, 美国依然想取得世界的霸权地位。肯尼迪是在对全世界发表这场演讲, 如果他依然气势凌人地发表命令的话, 势必会使情况更加恶化, 所以他通过人际语法隐喻把他的这种命令语气隐藏了起来, 也让国民和其他国家容易接受。

8.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The state of the economy calls for action, bold and swift, and we will act——not only to create new jobs, but to lay a new foundation for growth. (奥巴马, 2008)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奥巴马总统是在陈述美国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金融风暴的事实。从表面上看是对事实陈述自己的观点。但仔细琢磨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奥巴马总统是想通对美国经济萧条事实的陈述, 来表达美国需要进行经济改革的紧迫性。同时希望听众能以后执行他的命令。他用陈述句的语气让他的命令听起来更加合理, 让人们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了它的命令。

四、结语

通过对七位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语法隐喻的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政治家的演讲当中存在大量的人际隐喻。当总统或首相想要对一些问题提出建议的时候, 就会使用一般疑问句或者特殊疑问句的人际隐喻。他们的真正目的不是想从听众那里获取答案, 而是告诉听众应该怎么做。当总统或首相想要表达自己的宏伟理想的时候, 他就会使用主句引导的主从句式的人际语法隐喻。最常见的是I promise..., I believe..., I will...等句式。通过这样的主观显性的承诺, 他们让听众觉得他有能力, 有信心带给听众们想要的东西, 如和平、繁荣的经济、就业率上升、提高公民福利等, 从而获取听众的支持。

摘要:隐喻是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而语法隐喻又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很重要概念。它与传统的词汇隐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主要从语法隐喻中的人际隐喻方面分析了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的语法隐喻, 旨在为政治性演说文体提供新的评判标准, 从而让公众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政治性演说文体背后的真实目的。

关键词:人际隐喻,功能分析,就职演说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2]Halliday, M.A.K., Ruquaiya 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1.

[3]Thompson, Geoff.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London: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imited, 2000.

[4]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9.

[5]胡壮麟.评语法隐喻的韩礼德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 (2) :88-94.

[6]范文芳.语法隐喻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7]常晨光.英语中的人际语法隐喻[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 (7) :6-8.

美国总统的工资 篇10

听说过富兰克林吗?他曾经在印刷作坊当过学徒, 但他后来成了一名富有的企业家, 科学家, 在欧美大陆享有盛名的政治家。他的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 和《可怜的理查德年鉴》两部作品的出版, 确立了“美国梦”的实质内容和圆梦的方式, 标志着“美国梦”的形成。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自传中描述了他的生活经验, 并指出追求梦想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实现和个人的成功并制定了一系列自我完善的行为原则和自律、自学和自立的方法。另一本书包含丰富的座右铭、警句和箴言。他简单朴素并含有哲理的言语表达了一个真理, 那就是优秀的品质, 可以帮助穷人变得富有、诚实、正直、节俭和勤奋。富兰克林的成功激励着想要成功的成千上万的美国人, 他们把他的作品看为指引人生的宝典。直至今日, 人们还相信并引用这些书里的警句箴言。

你没有听说洛克菲勒吗?他一切从零开始, 从一个穷人转变为美国的第一位亿万富翁, 是公认的石油大亨。另一些人如戴尔-卡耐基、福特再加上前边所提到的例子, 他们是实现“美国梦”最美妙的例证。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竞选成功唤起人们对于“美国梦”的狂热激情, 这是值得人们关注的美国文化一个焦点。“美国梦”不仅是文学作品中不变的主题, 也是电影银幕上频繁出现的剧情。那么, 究竟什么是“美国梦”呢?

二、“美国梦”的起源

“美国梦”萌芽于殖民时期的那些移民憧憬中要构建的伊甸园。在1620年11月11日, 包括35名清教徒在内的102人, 乘坐“五月花”号轮船, 经过海上六十六天的漂泊之后, 在麻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湾登陆, 并在那里安家落户。他们认为只有上帝是绝对公正的。他们反对世上一些亵渎神灵之事, 想要通过辛勤工作和自律得到上帝的启示。他们决心在人世间创造一个天堂, 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变得勇敢、坚强、锐意进取。“美国梦”正是源于这种勇敢、决心和锐意进取的精神。

“美国梦”也可以称之为美国神话, 它充分反映出美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民族精神。至于它的含义, 长期以来, 学术界持有不同的解说。尽管他们有不同的观点,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把它分为一个广义和一个狭义的理解。广义上说, “美国梦”是指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家理想;狭义上讲, 它指的是任何人, 如果他或着她努力工作, 奋力向前, 都能富裕起来, 在这个充满希望的美国大陆过上幸福的生活。

三、“美国梦”的演绎

“美国梦”的追求, 在它的早期是平等、自由和更多的财富。从政治上讲, 这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理想的民主、自由、平等。对于个人来说, 这意味着通过艰苦的工作实现自己的梦想。在后工业时期, “美国梦”的概念在电影剧情中得到明显演示----良好的教育、社会地位、快乐的生活, 身体健康, 可爱的孩子, 两辆汽车, 独立式住宅, 这是一个神话或一个梦想。在消费欲望不断高涨的后工业时期, 它把成功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更倾向于物质方面。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人们对于攀比和消费竞争感到忧心而无所适从。随着房地产泡沫破灭, 华尔街金融风暴和经济萧条, “美国梦”成了一场噩梦。从中产阶级沦为穷人的人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梦”中的房子被次级债务毁掉;车子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而消失。金融风暴使得他们的养老金化为乌有。他们不得不在无奈和眼泪中面对现实和未来, 美国的梦想破灭。

“美国梦”详尽内容因人而异。迄今为止, 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而言, 它代表了美国人所追求的更好的社区和富足的生活, 这是美国文化的浓缩和精华。本质的美国文化就是要勇于面对困难和危险, 努力进取, 追求进步, 寻求并抓住每一个机遇, 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或因素。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追求使得“美国梦”在美国生活的许多方面得到体现----衣着、玩具、电影、文学作品等等。

1.“美国梦”和服装

以“美国梦”为代表的美国文化已成功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 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审美倾向和人们的生活。在此文化中, 拉尔夫·劳伦是时装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1) 服装设计师拉尔夫·劳伦

拉尔夫·劳伦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斯的一个犹太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油漆匠, 他的母亲是个家庭主妇。普通的家庭背景并不能够培养他的时尚感。他甚至在高中的时候还没有时装这一概念。拉尔夫在他儿时的渴望是成为一名电影明星或是一个棒球运动员。他的第一辆车牌子是1961年版的摩根。“我存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钱才买的, 相比那些出生时就应有尽有的人, 存钱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更有助于培养一个人的品味, ”他说。

1967年, 20岁的劳伦从大学辍学, 并以一种价值7.5美元的款式领带在纽约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不同于其他设计师、劳伦从未试图创造潮流。尽管他曾是一个服装推销员, 他并不介意在时装设计上缺乏正规的训练。他承认他首先是一个商人, 而后才是设计师。劳伦认为时装潮流是不断变化的。“今天你可以引领潮流, 也许明天你就会过时了。因此, 我从来没有赶上潮流”。1972年, 他追加了女士服装。1986年, 他在纽约麦迪逊大街开了首家旗舰店。商店里的任何商品销路都很好, 这就说明拉尔夫·劳伦品牌将不再局限于服装领域。如今, 拉尔夫·劳伦的产品范围从整个美国家庭日常的服装到其它自制的产品, 如毛毯、毛巾、油漆、家具等。拉尔夫·劳伦, 凯文·克莱恩, 唐纳凯伦是三位最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直到现在, 只有劳伦自己还在扩展自己价值四十亿美元的时装帝国。《名利场》杂志评价说劳伦是迪士尼之后的最优秀的推销梦想之人。在40年的时间里, 劳伦已经实现了他的“美国梦”, 也已经建造了一个典型的美国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2) Brand-Ralph品牌

“美国梦”, 就像普通意义上的“梦想”, 它包含着期待与渴望, 等等。然而, 美国人在现实中有着实际的梦想:社会地位, 可观的财富和舒适的生活。活跃的美国人的梦想是不同的。因此, 拉尔夫·劳伦产品包罗万象, 从婴儿到青少年再到到成年人, 不论男女, 身穿拉尔夫·劳伦就有一种平和与快乐的心境。美国人不介意时装趋势, 而崇尚自然、自信, 这点似乎有些低调而简约, 而实际上是得体。时装品牌从最为高端的紫色的标签到象征着简单、半正式的或休闲装的蓝标签, 以及劳伦, 拉尔夫, 等等。海洋主题深受男生偏好;玫瑰系列更为女孩喜爱。那些最为舒适的服饰充分显示久负盛名的私立大学既书卷气又具性感, 还表现出对运动和大自然的活力的喜爱。保罗·拉尔夫·劳伦深入地渗透到每个美国家庭, 甚至全世界的各个角落。然而, 如果你仔细观察, 你会发现, 调查了许多品牌, 包罗万象, 有些衣服可能是你想要的东西, 但是生活方式与你的衣服不相容, (毕竟大多数人仍不得不为生存而工作, 我们都是普通人) 或者当你一直受到赞赏, 但清楚明白你只是好奇, 并非真正的渴望。

人们渴望实现保罗·拉尔夫·劳伦式的“美国梦”, 它可以通过勤奋来兑现。他走的就是传统的路线, “1967年时我不喜欢太过时, 而到了2007年我又不想太新潮了。”所以, 他的服装得到广泛的支持。尽管价格昂贵 (确实如此) , 但人们乐意买。他的家人刻意观察消费者的层次, 正如他所说, “我们每一个人, 都渴望更好的穿著, 更好的生活, 这些衣服应该能够被更多的人购买。”身着拉尔夫·劳伦服装, 你会感觉更贴近一个梦想--它使你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在一项针对500家美国最大企业 (包括国内及海外分支机构) 的调查, 它是最受到喜爱的服装品牌, 同时也是接受面试的应聘者最喜爱的。拉尔夫·劳伦是一种高档时装, 具有很典型的美国风味。

不仅如此, 拉尔夫·劳伦的招贴海报也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他们既是美国精神的充分体现, 又包含所有的精致生活细节。如金毛犬与孩子嬉戏, 两兄弟在绿树成荫的小院子里闲聊, 只是露出半个车身的跑车, 男主人和女主人身着鸡心领毛衣坐在火炉旁。你总是能在广告中看到这样的画面, 因为他们已经成为这个品牌的一部分。劳伦给人们带来一个鲜明的美国个性与时尚。拉尔夫·劳伦是一个帮助人们实现他们“美国梦”的设计师。

4.“美国梦”与电影

作为一种媒介, 影响社会生活的模式, 电影也将体现电影制造商的社会阶级和显示主导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好莱坞是所谓的制造幻想, 创造梦想的地方。美国可以被视为一个做美梦成真的国度, 因其特有的社会环境。好莱坞的电影追求快乐是一种典型的寻求“美国梦”的灵感影片。虽然它不是胜者赢得奥斯卡奖, 而是它的最高票房。美国媒体报道, 特别是电影宣传诸如自由、平等、追求梦想, 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无论你是一个黑色的或白色的。追求快乐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 寻找和追求梦想

好莱坞电影的主题是寻求和追求梦想与梦想成真。在<<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里, 克里斯吃苦耐劳的过程也是一个梦想。他寻求的快乐也是他的梦想, 他得到的幸福是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可以说, 梦想和幸福贯穿这部电影。在这部电影中, 克里斯得到了那份经纪人的工作, 可以认为是一种成功或获得幸福。事实上, 他克服很多的困难, 最后他成功了。这部电影中定义的幸福, 也许不重视结果, 是一个梦想。作为一个售货员, 在几个月内出售这些机器可以是一种成功, 看骑术或与他的儿子在一起也是一种幸福。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 如果我们对幸福有不同的定义, 所有这些快乐都可以看成是对梦想幸福的追求。

(2) “美国梦”与《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

由于经济危机席卷全世界, 人们需要照顾。而《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这部电影则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和其他六个奖项。这不仅是美国电影协会的选择, 而且是那些受到金融危机重创, 梦寐以求追求“美国梦”的美国人的选择。许多人说, 奥巴马竞选的胜利和这部片子情节是相同的, 进一步坚实了美国人对“美国梦”的追求。

这部电影是关于一个名叫克劳福德的少年, 他遭受审讯折磨, 因为他将参加一个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他赢得了百万大奖, 从一个穷人变为富豪。他找到了失散多年的爱人, 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部电影捕捉到了孟买的某种未知的生活方式, 显示了印度黑暗贫穷的一面, 但它更注重体现陷入贫困的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坚持在逆境中奋斗不息, 这正是美国社会所推崇的精神。这表明如果你有梦想, 有战斗精神, 奇迹就会来到你身边。“美国梦”包含几个因素:美国提供了每个人的成功机会, 成功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和工作, 而不是你的家庭背景, 人人平等, 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这些因素是密切相关的。那么, 什么是真正促使“美国梦”的原动力?美国一些研究人员指出:对金钱的追求是“美国梦”不变的元素。

五、结语

“美国梦”的社会背景和独特内涵给我们以启示。在二十世纪, “美国梦”遭到生存危机的沉重打击, 因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社会动荡飘摇。如今, 由于奥巴马当选总统, 追求已几乎忘却“美国梦”的激情再次被激起, 美国人认为他的成功是对“美国梦”最好注释。出生草根家庭的他, 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今天的地位, 对他的赞扬试图证明他是多么地扎根于“美国梦”的美国人。

美国人所追捧的“美国梦”, 可以发现它存在于许多东西, 如:服装, 芭比娃娃, 电影, 成功的男人和女人等等。它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有一个梦想, 愿意为它奋斗, 梦想就能成真。这是无敌之力量。无疑, 争取你的梦想是美国精神重要的一部分, 可以显示美国精神的成功是众多不重要的人构筑。通过对“美国梦”的探究和剖析, 使我们对美国社会和文化有更深的透视和领悟, 有助于我们把握和欣赏美国精神及文化, 便于做到汉美文化之间的完美沟通和交流。

参考文献

[1]Fremont P.Wirth.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M].Boston:American Book Company.

[2]Jeanne Boydston, Nick Cullather.Making a Nation[M].Pearson Education.2002

[3]Gina Teague.Culture Smart!USA[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

[4]Susan J·Dickey.A Survey of Barbie Doll Fashions[J].2001.

[5]埃伦里奇:穷途末路和美国梦[M].丽川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2006

[6]端木义万:美国文化透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上一篇:电视台制作网下一篇:专业与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