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制作网

2024-06-09

电视台制作网(精选十篇)

电视台制作网 篇1

一存储的选型

建网的时候, 用户会面临设备选型等诸多问题。存储的选型非常重要, 用户需要对存储带宽、容量、性价比等进行评估。存储带宽计算:非编工作站按照3层实时编辑, 计算网内所有站点和服务器运行所需要的带宽。高清参照100Mbps码流、3Mbps低码流审片、1.5Mbps音频码流计算;标清则是50Mbps或者25Mbps码流计算。最好将站点负载均衡地分配在存储上。

存储容量计算:以存储60TB物理容量为参考, 在考虑Tier结构 (8+1+1) 、格式化损失 (约10%) 、水位线 (约为90%) 后实际有效容量约是42TB。

标清环境下:经过计算收录、制作公共区、媒资下载、转码区、常用素材等固定部分需要9.5TB, 而剩下32.5TB可供各栏目使用;标清下可存放约1300小时左右的节目, 高清则需要多一倍的空间来存放相同长度的节目。

用于电视制作、媒资等的存储一般是中端存储。架构基本是双控加存储箱, 高端存储则是多台控制器聚合加多个存储箱。用户可根据性价比和售后服务等进行比较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存储设备, 具体选型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选择, 一般会采用DDN或EMC对应型号。以DDN S2A9900&EMC CX4-960为例, 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按照日播和周播节目分类计算分配存储容量。EMC CX4-960理论带宽是3200MBps, 应按照实测性能进行计算, S2A 9900和EMC CX4-960性能基本相当。前者优点是业内使用多年, 性能稳定、用户比较熟悉;后者优点是可靠安全和售后服务好。

EMC主要在银行、电信行业和学校使用, 使用规模很大, 技术服务人员比较多, 能够短时间内进行上门服务。EMC CX4-960存储最大支持960块盘, 使用FC驱动器时, 提供多达432TB的存储容量;使用SATA驱动器时多达951TB存储容量。EMC早期型号CX380、480带宽约1000MBps左右, 最近两年推出的EMC CX4-960存储可以达到高带宽。DDN使用SAS盘, EMC是FC盘。每个CX4基本配置包括FC连接和iSCSI连接, 额外的I/O插槽以便将来进行扩展。两家产品都可以支持企业级闪存驱动器 (SSD) 和混插。从磁盘读写速度来看:SSD读写速度非常快, 其他类型的硬盘速度则是:FC>SAS>SATA。

二存储的维护

广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网存储使用S2A 8000, 硬盘有146GB和300GB两种。S2A 8000系列比现在S2A 9000系列旧, 维护和管理是有所继承的。

在日常的维护和管理中, Lun等管理和故障硬盘恢复是其中一项工作。S2A8000存储阵列 (Storage Array) 支持125个Tiers、128个Luns。Tier作为一个逻辑存储列, 与AL_PA地址空间相关, 可以绑定或独立分配使用, 可划分为多个Luns。DDN的Tier结构是8+1+1;10个盘箱包括8个数据盘箱、P (奇偶校验) 盘箱和S盘箱, 它们分别是:Disk A=Channel A;Disk B=Channel B;Disk C=Channel C;Disk D=Channel D;Disk E=Channel E;Disk F=Channel F;Disk G=Channel G;Disk H=Channel H;Disk P=Channel P (校验Parity) ;Disk S=Channel S (热备Spare) 。

双控起作用的时候, 有Luns控制权的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 没有控制权的控制器只能查看状态, 不能进行管理和控制。双控失效时, 单控会接管所有控制权, 缓存数据不会被拷贝到单控中。命令“Dual”可确认两个S2A控制器的状态。如果其中任何一个没有启控, 登录那个已经启控的S2A控制器并执行“Dual Heal”命令来启动双控。如果登录没有启控的控制器则执行“Dual Selfheal”来自行修复。

检查命令包括Tier、Lun、Stats、Faults、Disk等。通过命令“Lun”可以查看系统中现有Lun的状态, 如图1所示。“Disk”命令查看硬盘配置和硬盘通道的状态, 如“Disk fail”命令可以使某块盘退出在线状态以便修复;“Disk Info”命令显示硬盘状态或获得具体某块硬盘的信息;“Disk Scan”检测每一个通道并发现新的硬盘;“Disk List”列出系统中安装的硬盘目录。

一个新创建的Lun在格式化之前不可用, 命令“Lun Format”用于Lun创建完成后的格式化, 格式化会清除Lun上所有数据, 可以通过“Lun Stop”放弃Format、Verify等进程。独立的Lun可以通过“Lun Move”命令来更改控制器对Lun的控制, Lun的控制权将从一个控制器转移至另一个控制器上。

系统硬盘自动恢复功能可使系统物理硬盘发生故障时得到有效的保护而避免数据丢失。当自动修复时, 系统将启用全局热备盘, 恢复进程将通过Tier上Raid的关系恢复数据并将数据写入热备盘中。当故障盘被手动更换后, 数据将回写到新盘中。只有一个硬盘故障时, 系统将通过校验盘 (P盘) 和Tier上其他正常工作的硬盘中的数据重建故障硬盘上的数据。故障盘所处的Tier能够处理来自控制器的I/O请求。如果在第一个故障盘没有被修复时又有一个硬盘发生故障, Tier的性能将有所降低从而影响与Tier相关的Lun的性能, 素材的读写会受到影响。如果该列中已经有一盘被替换, 就不能再替换另外一个。

DDN数据传输部分由SAN Portal、Network Manager、Cache、Storage Portal等组成。SAN Portal是主机与盘箱连接的接口。Network Manager是连接SAN Portal和Cache之间的传输控制、Cache是主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数据运算区, 读Cache存放主机的数据;写Cache存放存储设备的数据。一个HSTD (存储控制设备) 连硬盘箱的一个端口, 另一个HSTD连到盘箱的另一个端口。双HSTD通过各自的Network Manager相连, 以实现缓存同步和彼此通信。调整用于每一个Lun的Cache大小会影响性能。每个HSTD包括10个FC-AL。

三错误信息分类

从S2A产生的信息来判断故障点, 信息可划分为以下几类:错误信息、报警信息、超时信息和报告信息。系统错误信息都以“Fault”开头, 这一类信息是最严重的信息, 应该立刻进行错误诊断。它通常意味着一类不可恢复的硬件或软件错误, 这些错误会导致S2A运行异常。警告信息以“Warning”开头, 这一类信息表示S2A遇到严重错误, 需要人为干预处理, 可能是一个硬件错误或是一个内部状态错误, 应该尽快进行错误诊断;有时需要将控制器的Firmware升级。“Timeout”为超时信息, 如Disk timeout等, S2A在等待数据的读取和传送, 可能是因为输入/出端口忙, 也可能是因为出现了硬盘坏、传输通道上出现错误或者是Lip (环路初始化) 。

四制作网维护经验

网络管理员通过超级终端管理存储网络, 日常管理维护包括:配置管理、性能管理、Lun管理、Tier管理、固件 (Firmware) 更新等。

1. 单硬盘故障

Tier中一个的硬盘出现故障不会导致数据的丢失。以我们的使用来看, S2A8000使用7年, 故障率比较低, 主要是146GB硬盘损坏;比较而言, 300GB硬盘故障率更低, 控制器故障率也比较低。因为涉及到光纤链路, SAN出现问题的时候比较难判断故障点。

使用“Tier”、“Lun”等命令来查看硬盘状态, 小写代表盘故障。使用命令“Log”来查看事件日志, 一般如果打开自动重建功能的话, 系统会自动对故障盘进行修复。发现有硬盘故障时, 应该尽快更换故障盘, 使Lun保持理想的状态, 因为每个Lun逻辑上代表一个盘符, 最后通过手动更换新盘完成替换故障盘。

通过改变Tier Delay和Extent这两个参数大小可以调整替换/重建盘工作的速度。Tier Delay改变修复下一个数据块的等待时间, Tier Extent改变修复文件的大小, 可以通过减少延时时间、增加文件的大小来提高修复速度。修复完成后需要改回系统默认的数值, 否则对系统正常读写会有所影响。

2. 光纤通道故障

如果一个通道上的多个硬盘同时损坏, 那么故障点更有可能是光纤通道而不仅仅是硬盘本身。例如:如果硬盘1B、2B、3B、14B同时发生故障, 那么问题更有可能出在通道B而不是这几块硬盘上。管理员应该判断通道是否工作正常, 可以使用“Disk”命令查看硬盘通道状态, 如图2“Disk Channel Status”所示, “Acquiring loop synchronization”表示系统的P通道侦测不到, 有可能是P通道或者P盘箱失效。

故障点的判断非常重要, 需要通过不同的排查来对故障点进行定位, 前提是有必要的配件可以替换以确定故障点, 否则非常被动。通道故障不会造成硬盘上数据马上丢失, 主要是由硬件错误或者是状态错误造成, 可能是硬盘通道连接铜缆连接松或损坏、盘箱损坏、控制器通道口堵塞等原因。

使用的过程中, 我们就曾经发现P盘箱损坏, 盘箱自动断电保护, 出现“Channel P acquiring loop synchronization”报错信息。盘箱拆出来检查后发现是盘箱接口板烧坏。在安全机制下, 一个盘箱损坏对网络的使用没有产生影响, 因为校验位会分散写到其他另外各个盘箱中。出于数据安全考虑, 使用“Disk Replace”命令用了两天时间用S盘将P盘箱中的所有P盘替换掉, 然后等待更换新的P盘箱。因为没有备件, 等待原厂维修需要一定的时间, 这时候会出现一系列的累积效应。

在缺少P盘箱的情况下, 使用一个月后又出现B通道报错。具体是不断会有:“Recovered Disk Command Data Under run 1B 3HY82076”的报错信息, 慢慢从1B扩展16B=不断报数据出错信息, 用户只要读取数据, 就会报B通道的“Under Run”信息, 从而导致用户无法从该盘读取数据。试图通过命令“Disk rebuild”却不能重建B盘箱中的所有硬盘。相对应的逻辑盘对用户的数据读取命令没有响应, 出现“Timeout:Disk 15B”、“Disk Fibre channel loop failure1B”等错误信息, 信息越积越多, 最终把控制器Cache写满, 从而导致控制器死机网络瘫痪, 双控也失去作用。

输入命令“Faults”显示当前通道和硬盘的错误信息包括:“Warning:Array parity error”等。因此初步判断, 很大可能是控制器B通道环路出现问题, 盘箱和主机的B通道出现问题, 都会导致用户无法对B盘箱中的盘进行读写。

控制器死机后, 只能刷新控制器状态包括释放缓存, 也就是重启S2A控制器。命令“Restart”相当于热键启动。系统终止I/O请求, 保存数据到硬盘后重新启动。命令“Shutdown”相当于断电控制器, 控制器将释放缓存, 终止所有格式化和重建等操作, 电源灯熄灭。

尝试升级控制器的版本以解决端口的问题。将Firmware最新版本文件拷贝到TFTP服务器 (任意一台电脑) 中, 通过网口, 将控制器和电脑的IP设置成同一网段, 通过TFTP软件将Firmware传输到控制器中。控制器的Firmware从版本从5.2升级到5.31, 然后进行测试后发现通道故障依然。

使用“Default”命令后, 控制器将被初始化成出厂状态。硬盘分区等信息被放在1A中, 控制器重启后会从该处读取参数。如果是硬盘在线进行的, 分区表信息将被重置, 需要重新划分Lun。命令“Quick Format”能够保留盘里的数据, 只要按照原来的分区大小重新划分, 数据不会丢失。“Lun Format”将会格式化操作, 数据全部清零。设备容错性能再好, 也有崩溃点, 例如缓存溢出等。在没有备件更换的情况下, 为了能够正常使用, 可以采用隔离故障通道来避免缓存溢出, 等待新的替换件的到来, 具体就是通过S通道替换故障通道以达到网络的正常使用。

由于软硬件环境的变化, 存储大码流读写多年后, 设备的整体性能会下降, 制作面临着盘阵容量不足、存储和传输带宽不足、硬件设备/软件版本老化、硬件损坏率升高而且停产, 网络维护费用增高, 限制了网络功能的扩展。由于IT设备的更新换代非常快, 可以考虑逐年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尽可能延长设备的生命周期。

摘要:介绍了广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网的维护经验, 分析了常见的故障类型, 还对存储设备的选型进行了说明。

电视台制作网 篇2

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与河南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的联接方案

中南地区广播电视技术讨论会技术论文一等奖

前言

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成熟,非线性视频网络为电视制作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目前,国内国外都有许多各种类型的非线性视频网络,比如AVID的UNITY-MEDIANET、索贝公司SobeyNET、大洋公司的DayangNET,新奥特公司的AutoNET等。由于各公司开发的视频网络是基于不同的硬件平台和压缩算法,因此,就会带来相互兼容的困难,而且对于电视台来讲,全台一体网、制播一体网又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把两个异网架构的视频网络联接在一起,就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系统要求

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现在所使用的索贝新闻制作网自投入使用以来,运转正常,有效的提高了新闻制作效率和质量。由于历史继承的原因,至今都市频道的新闻类栏目在新闻网上编辑完成后仍需下载到录像带上再送交播出。目前河南电视台播出机房已采用了硬盘播出系统,这样一来,播出带在交到播出机房后需要再重新上载到播出服务器的硬盘中。这种状况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也无法有效的利用两个无带视频网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增加了新闻后期编辑和播出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了正常播出的安全性。所以,将新闻制作网和硬盘播出系统进行连接,解决二者之间的节目传送问题,是所要解决的任务。

二、系统设计

由于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是基于M-JPEG的编码方式,而河南电视台硬盘播出系统是基于MPEGII的编码方式,那么,对于这两种基于不同编码方式的异网架构的联接,我们作了以下总体考虑(见图1):

(1)先把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M-JPEG信号转成SDI串行数字信号,上传至播出机房。

(2)由播出服务器把SDI信号再转成MPEGII信号提供给硬盘播出。

1.系统构成

都市频道的70平方米演播室是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的下载端口,在这里设置一台上传工作站,该工作站的主要工作是:把编辑制作的各档新闻节目的EDL表和节目素材,通过现有的索贝新闻网的FC光纤和以太网线,经过裁剪,从新闻网服务器的硬盘阵列传输到上传工作站的硬盘塔中,然后准备再上传至播出机房。由于串行数字接口SDI是现阶段的通用数字接口,SDI传输流是全球数字化的标准,各种编码输出的流信号,都可以转换成同一规格的SDI格式,而且它是无压缩格式,既无损耗,也很少需要维护。SDI接口内传输码流为270Mb/s的D1格式串行数字分量信号,最远传输距离可以达到300米。而我们从上传工作站到硬盘播出系统的距离大约130米,所以选择以SDI信号流的方式传送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从上传工作站上传时,通过SDI卡把M-JPEG信号转换成SDI信号至播出机房,通过SDI解码器把SDI信号解码成模拟视频信号用以返看监视,同时,SDI信号从SDI解码器中串环输出进入视频播出矩阵。从上传工作站出一路模拟音频信号上传至音频分配器,一路直接进入音频播出矩阵,另一路则用以返看监听。上传工作站和录制工作站之间用以太网卡点对点互连,用以传输控制管理信息。上传工作站同时也是另外台(具有串编功能)串编工作站,可以完成串编工作站的一切工作。

2.系统工作流程

都市频道全天的新闻节目包括6档《都市快报》(周二除外)和1档《都市报道》,《都市快报》的时长为每档10分钟,《都市报道》的时长为每档30分钟,每档节目的播出时间见下表:

根据以往的情况,我们认为上传各档节目最可能的时间见下表。在表中所列出的时间之内,硬盘播出系统给与上载通道的高级别优先权,以保证安全播出。

另外,对于《都市报道》的重播为每日固定的重播节目,重播时间在节目上传时,与首播时间一并作为节目信息上传,不再另作说明。《都市快报》为滚动播出节目,如需重播,都市频道新闻网只需及时提供重播节目信息,不做重复传输。

3.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功能

系统软件需在满足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与播出部所共同认可的,有关《都市报道》与《都市快报》的送播工作流程。并且在接受此工作流程约束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功能:将在索贝新闻网上制作的节目成片内容,在硬盘播出系统的操作下,以工作站对工作站的网间搭桥方式,控制完成将上述节目的以SDI格式成功上传。

(2)软件任务

针对于该系统而言,所编制的软件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上传软件(以下简称软件A)在从新闻网服务器硬盘阵列中调素材到本地的硬盘塔时,要具有节目裁剪功能,即只传输与该档节目有关的素材和EDL表。

2、软件A需在具备以下条件的执行下列任务:在完整获得新闻上传数据,含节目文件及相关指定参数(即节目名称、时长、播出时间等)后向方正播出网发出上传请求,并等待上传工作准备就绪的应答信号。

3、软件A在收到录制工作站的收录软件(以下简称软件B)发出的就绪信号后,应释放上传工作站的网络控制权,并使该站点表现为方正播出网远程节目素材原载体状态。

4、软件A在接到软件B的上传指令后,将有效的响应该指令,并按照指定,传送指定格式的视、音频文件及指定文件参数,或者只传输指定文件参数,并告知工作人员此工作站此时间正处于托管状态。

5、在上传过程中应有整个上传进程的提示界面。

6、软件A在上传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显示任务执行过程的列表,并告知工作人员是何项上传任务在何时成功完成。同时,将上传工作站解除托管状态,恢复托管前状态。

7、软件A应对已上传过的节目运行确认,给出一个归档标志,并作加密处理。若有需要再次上传时,必须以口令解密后方可进行。

8、软件B应根据工作流程所在约定的条件下(如时段系统状态等),去循环检测软件A是否发出上传请求,在捕获上传请求后,立即检测本系统的软硬件系统环境是否满足上传要求,并将检测结果告知软件A。

9、软件B在获知上述检测结果并满足上传要求时,应启动软件控制功能,判断在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正确完成相应上传任务,同时在用户界面上以列表方式显示过程参数及文件参数。

10、软件A及软件B均必须建立准确、详细的任务执行日志。并能方便的做到实时显示及存档查询,所有的日志文件在相关节目播出后的七日内不得被人工删改或清除。

(3)系统软件流程框图

3.系统安全策略

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该系统的工作方式,我们做出了相应的安全策略:

(1)都市频道上传工作站与播出系统的录制工作站只做物理连接,采用网卡对网卡的方式,并设置网关作为逻辑隔离。此外,不做任何与上传任务无关的、可相互访问的界面窗口。以避免两个网络之间的相互不必要的访问而造成的对两个网络的安全性的损害。

(2)上传工作站在非管理员登陆时,软驱和光驱做屏蔽处理。

(3)上传工作站可作为串编工作站的备份,但非管理员登陆时,“串编工作站”、“我的电脑”和“资源管理器”等可以对都市频道新闻网素材节目库进行“写”操作的运行程序,都做屏蔽处理。

(4)目前允许进入上传工作站的账号只能为管理员、报道责编和快报责编,其它账号不再显示。

(5)上传工作站对72G硬盘中两天前的PGM文件进行自动删除。

(6)上传工作站指定Sobey新闻网的标号为“X”的素材盘为节目源文件盘,且只能对PGM.文件进行操作。

(7)用户指定拷贝到上传工作站72G硬盘的PGM.文件中若出现“空素材”,给出提示信息。

(8)在将指定PGM文件拷贝到上传工作站72G硬盘或在上传的过程中,显示节目简单提示信息及其进程表。

(9)节目提示信息在上传前应进行其完整性检测,提示信息不全则不予上传,并给出提示。

(10)上传过程中,若有需要,上传工作站与录制工作站都可在确认密码、警告提示后进行硬中断。一方中断,上传工作站与录制工作站都应给出界面提示和警告音提示。

(11)系统软件自动在后台运行,退出时需要输入“退出密码”。

三、系统调试

一、硬件测试

在整个系统搭建完成以后,首先需要进行硬件测试,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以太网线和SDI信号线路是否能达到技术指标。由于上传工作站到播出录制工作站的距离较远(跨越五个楼层,距离将近130M),那么,太网线和SDI信号线在经过这么长距离的传输后,信号质量是否劣化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经过测试发现,SDI信号线有其自身固有的传输拐点,距离是300M,超过此距离后信号质量会明显劣化,因此,对我们而言,SDI的信号传输应该不成问题,实际检测也证明其信号质量没有劣化。

而对于以太网线,我们所用的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的理论距离是120M,因此我们在线路施工时,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视音频信号线和以太网线分开,以方便将来检修。

(2)走线距离要短,尽量减少以太线的弯曲,以保证较好的传输质量。

(3)所有的线都要有屏蔽套管,不允许有任何线径裸露在外面。

所以在施工完成后,以太网线的距离控制在130M左右,经过联机测试,上传工作站和播出录制工作站之间的中断请求和应答准确率达到100%,完全满足系统需求。

二、软件调试

由于该系统跨接两个异构网络DD都市频道新闻制作网和河南电视台硬盘播出网络,所以该系统属于异步结构的工作方式,由此带来的系统延时是无法避免的,只能尽量消除。

T1:录制工作站接到上传工作站的中断请求后,向上传工作站发出同意录制命令。

T2:上传工作站接到同意录制后,向自身系统发出读取文件命令。

T3:上传工作站开始读取文件并通过LE板卡转换成SDI信号输出。

T4:SD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线路延时。

T5:录制工作站向服务器申请录制通道。

T6:录制工作站发出写文件指令,把上传的SDI信号转换成MPEGII格式文件写入播出服务器硬盘。

可以看出,T5的时间是远远小于T1+T2+T3+T4的总时间,而且它们是在同一时间并发进行的,因此来讲,系统的总延时应该是:

T=T1+T2+T3+T4+T6

分析从他T1到T6的系统延时,我们发现它还可以分为这样两个部分:

1、系统固定延时

它是由于设备申请信号通道,以及信号在通道设备中传输时所带来的线路延时,这些延时相对来讲是一个固定值。

2、系统不定延时

这是由于系统在整个工作进程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线程中所带来的延时,在本系统中就是上传工作站进入播放状态到播出第1帧画面并转换成SDI信号以及录制工作站由接受SDI信号到把它存为第1帧MPEGII格式文件,在这两个过程中所带来的延时是不固定的,是由于这两台工作站没有统一的同步时钟,只能由它们的瞬间状态来决定这些延时的长短。这些延时虽然不确定,但是它有一个动态变化范围,无论上传工作站还是录制工作站,其不定延时的波动范围各在1帧以内。

所以根据上述分析,在经过多次测试后得到一个统计规律,系统总的延时T在12DD14帧之间波动,因此,我们在录制工作站的录制命令发出后加上一个14帧的指令延时,使得录制工作站精确的从上传信号的.第1帧画面开始录制,完全达到了系统的设计要求。

综述

对电视台来讲,综合性的制播一体网与基于不同平台的专用子网联网是两条不同的发展之路。在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络中,有一些是综合性的制播一体网,整个网中只有一个服务器,性价比高,格式统一,功能全面,易于集中管理,比较适应中小型电视台的需求。在整个制作及播出的过程中,视频数据不需经过多次的编解码,图像质量可以得到最好的保证。但由于服务器的管理能力的限制及出于安全性的考虑,综合性的制播一体网的规模不会太大,全部的播出工作仅仅由一、两个工作站来完成;且升级换代必须整体考虑,对新生技术的引入必然会相对较为迟钝。采用制播一体网,电视台内部的节目制作管理制度、工作流程模式、技术管理与网络管理模式的有机结合,是充分发挥制播一体网效用的关键。另一些是功能性和针对性更强的专用子网,例如广告管理与编辑网、新闻制作网、节目制作网与播出子网等的联网,他们可以采用不同的视频格式,基于不同的平台,应用于不同的制作环节与部门,易于管理,安全性好。局部子网的结构和模式可以根据节目的变化需求而相应改变,灵活相较好。整体网络的兼容性较强,拓展也较为容易,比较适用于较大型的综合性电视台。缺点视频在播出前可能会存在需再次编解码的问题,且有些素材只能在局域子网中共享,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但不同制作领域的跨平台联网是必然的、最终的发展趋势,这是由电视节目自身的栏目结构所决定的。

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应用和管理 篇3

2006年10月呼伦贝尔电视台建立了电视节目制作、播出一体网络系统。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广播、电视行业较早网络系统之一。经过4年运行逐步完善,我们深深体会到制作网带来的方便。网络管理上从一知半解到逐步成熟;使用上从恐惧到得心应手,走过一段由模拟到数字标志性历史时期,积累了对制作网管理和使用经验。

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组成:有卡非线工作站、无卡工作站、音频工作站、服务器、千兆交换机、节目上传站、远程新闻回传平台、媒资管理、存储阵列、切换器等。互联网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病毒也给我们带来烦恼,或造成重大损失。黑客攻击、病毒是互联网的世界难题。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建设初期,正是互联网木马病毒高峰期。熊猫烧香将青岛市某电视台制作网感染瘫痪。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对互联网知识较稚嫩,面对压力可想而知。如果封闭的网络管理相比容易些,但是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实际结构和功能上必须连接互联网。只有这样的网络才能符合设计要求。旗、市新闻素材通过制作网传到远程新闻回传平台。“逆向”制作网节目通过远程新闻回传平台传到上级电视台。

有计划、有设计搭建制作网硬件较容易,网络使用、管理并非易事。特别是由模拟信号过度数字信号,不仅是制作设备和制作手段改变,更难的是思想观念和知识更新。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投入使用主要难点:1.编辑制作设备的使用一次性整体过度,即一夜间将模拟设备过度数字设备。2.使用人电脑基础参差不齐,短期培训再上非编辑难度大。

模拟信号过度数字信号观念的更新最大的障碍是制作理念、制作手段。模拟信号编辑使用编辑机械手动控制完成。数字信号编辑使用非线性通过电脑完成。两种制作手段方法差别显而易见。制作网的使用前,对使用人上机前培训非常重要,特别对一些刚接触电脑的编辑和记者。对他(她)们电脑基础操作、文件的存储、存储路径等需要一对一的培训,以便消除对电脑使用恐惧感。为制作设备整体投入使用打基础、为一次性平稳过度创制条件。一次过度的好处在于,整体转换彻底,不留后遗症,节省设备资源,彻底拆除模拟编辑线。

制作网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直接关系到制作网的运行状态,管理最大难点是:病毒。病毒侵入来源是互联网和U盘的感染,前者和旗、市新闻,新闻回传平台服务器相连。开放互联网,尽管是一个端口的管理也是难上加难。U盘的管理虽然在电视台内部,但制作网的多端上载机,以及U口比比皆有。也增大了病毒管理难度,还有无意随机感染更是可怕,病毒感染防不胜防。鉴于以上我们加大了对制作网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制作网使用的规章制度,对外网互联网不允许轻易上网,不允许点击、下载和工作无关视频文件。确因工作需要使用U盘须制作部指定人员在指定设备上使用。制作网络服务器统一安装网络版杀毒软件,每个客户端同样安装,并保证一星期两次对客户中心升级。每一台非线操作系统定期备份,以防设备瘫痪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做好制作网设备故障应急预案,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忙而不乱,在极短时间内排除故障。

呼伦贝尔电视台制作网,通过整整四年运行,酸甜苦辣我们都尝过。网络的方便快捷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编辑人员不用在一台设备上苦苦的等待着编辑新闻。制作完的素材不用翻箱倒柜漫天过海的找。病毒也让我们痛苦过,甚至网络的瘫痪也让我们遭受了损失。但是制作设备数字化、网络化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呼伦贝尔电视台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制作网的建成是呼伦贝尔电视台数字化改造的里程碑,可庆可贺。

电视台制作网 篇4

湖北广播电视总台高清制播网此次按照业务分为新闻制作网络、网络播出演播室、节目交换平台建设三个部分。新闻制作系统需要实现新闻节目流程化制作和演播室直播, 并具备高清采集制作能力, 为台内高清频道的开播做技术储备;演播室播出系统与新闻节目制作紧密耦合, 将演播室播出置于整体新闻制播流程之中;节目交换平台实现台内播出、媒资、节目制作等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 实现异构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 实现台内网络化、无带化制作和播出的目标。

本次系统中, 新闻制作系统使用FC+以太的双网架构, 节目交换平台使用以太单网架构。节目交换平台与新闻制作系统采用独立的网络核心设备;演播室系统与新闻制作系统共享网络核心设备。系统总体网络拓扑图如图1。

由图1可以看到, 整个系统分为新闻制作网络、网络播出演播室、节目交换平台建设三个部分, 而新闻制作网络、网络播出演播室两部分公用一个中心存储及服务器子系统, 节目交换平台有自己独立的存储和服务器, 其他各个子系统通过节目交换平台进行节目的交互, 共同完成台内素材共享的目标。

1. 新闻制作模块设计

(1) 新闻制作流程

新闻制作模块的设计是以标准新闻制作流程为基础的, 设计思想如下:

2. 存储体容量及带宽设计

(1) 系统容量分析

此次新闻制作子系统和演播室子系统公用一个存储体, 并且系统按照高清网络进行设计, 因此对于网络存储体的容量要求比较高, 同时要具有今后扩展的能力, 需要对网络存储容量进行合理设计。

此次设计中我们考虑到今后高清节目对存储体的高要求, 我们配置了60块1TB SATA盘, 有效容量可以达到48TB, 并且存储体最多可以扩展到480块盘, 完全满足系统今后扩容的要求。

由容量计算存储节目时间, 如表1和表2。可以看到, 高清节目按照高码100Mbps计算, 48TB的有效容量可存储高清节目超过1000小时。标清节目按照高码50Mbps计算, 48TB的有效容量可存储高清节目超过2000小时。

(2) 系统带宽分析

高清系统对带宽的要求也同样很高, 此次台内要求磁盘阵列, 使用100Mbps码流, 四层高清视频剪辑时, 具备支持不低于10个站点的实时剪辑能力;使用50Mbps码流, 四层标清视频剪辑时, 具备支持不低于25个站点的实时剪辑能力

高清100Mbps码流情况下, 系统所需要的带宽如表3。10台高清编辑工作站, 同时进行4层视频的实时编辑时, 所需系统带宽为502MB。

标清50Mbps码流情况下, 系统所需要的带宽如表4。25台标清编辑工作站, 同时进行4层视频的实时编辑时, 所需系统带宽为632MB。

(3) 存储体选型

考虑到系统未来的码率及规模的可扩展性, 系统中选用EMC CX4-480系列存储光纤存储阵列, 具备8个主机端口, 理论提供1000MB/s~1200MB/s实时带宽, 实际稳定带宽能够达到800MB/s, 带宽完全满足实际所需带宽要求。

(4) 存储容量的扩展性分析

在系统中的存储设备, 从带宽到容量上完全满足甚至超出了现在系统的使用需求。该系统中配置的存储体都支持存储容量上的扩展, 为系统将来的升级扩展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和带宽。

EMC CX4-480存储体目前配置60个容量为1TB的SATA磁盘, 有效存储容量为48TB,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我们将60个磁盘分成4组, 每组15块SATA盘, 每组磁盘中都有一块磁盘作为热备盘, 剩余14块磁盘做两个RAID5来存储数据, 因此该存储体实际存储容量为43TB。该存储体可以无缝扩展到使最大容量提高到480块磁盘, 所以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还可以继续添加存储容量。

3. 系统安全性设计

新闻生产的目的, 是确保节目的最终安全播出发布, 因此新闻制播安全是系统设计的重中之重。对于我们的新闻制作网来说, 主要考虑系统结构的安全性和数据库的安全性。

(1) 系统结构安全性

要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除了保证系统内各个站点和设备的安全之外, 更重要的是系统结构的安全性, 因为没有良好的系统结构为系统的性能作保证, 系统内所有的高端设备都难以发挥其原有的优越性能。

首先该新闻制作系统并不和外网进行直接连接, 内网的所有工作站禁止各种数据的导入和上传。外部数据上传到网内需要经过专门的杀毒电脑进行病毒查杀后以信号的方式由上载工作站进行采集, 充分地保证了系统的安全隔离, 保证上到内网系统的数据是安全的。同时内网中的各子系统采用相对独立的工作方式, 这样每个子系统的相互依赖程度大幅降低, 当某个子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 并不会对其他子系统产生很大影响。另外内网中所有工作站进行严格管理, 禁用编辑工作站的USB等数据接口, 隔绝内网系统病毒感染的途径。

在该系统中我们配置的存储体采用双控制器, 从存储体的接口上首先保证了存储体的安全性, 另外系统中硬盘均做了RAID保护机制, 同时配置了备份硬盘, 当存储体中的某块硬盘出现故障, 系统可以很快将数据恢复到备份硬盘当中, 不会导致数据的丢失。

在该系统中服务器系统的安全是系统安全的必须条件, 在系统中针对服务器系统的安全,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设计:

首先, 在系统中关键的MDS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都做了冗余热备的配置, 当某台服务器出现故障时, 其他服务器自动接管其工作, 保证系统的安全运行。

其次, 服务器在产品选型上, 配置了高安全性产品, 配置冗余的电源, 风扇, 服务器的系统盘都配置2块高性能SAS硬盘, 作RAID1保护, 从各个方面保证服务器单机的安全工作。

另外, 在数据库数据的存储上, 我们采用RAID的工作方式, 同时在数据服务器本地做近期数据的定时备份, 在备份存储体上作数据库数据的长期备份, 这样通过多级备份存储的方式保证了数据库数据的不丢失。

(2) 数据库安全性

在我们的新闻制作网中, 数据库采用的是Oracle RAC实现双机并行运行。工作方式如图3。

由图3看出, 两台数据库并行工作, 任意一台服务器故障, 外部访问持续进行, 无任何间断。

数据库的存储采用双控制器, RAID设计。数据库除了在存储体进行存储外, 在数据库服务器本地硬盘进行备份。数据库服务器之间还采用心跳检测, 当其中一台数据库当机后, 另一台自动检测到并及时接管。各服务器系统盘和数据盘完全RAID1镜像;各服务器采用双电源、双风扇、双链路或四链路备份。存储阵列采用双控制器, 数据存储采用RAID5技术。

二新闻制作网性能测试

新闻制作网部分建设完成时, 网内共有13台大洋非编工作站。因此, 在该网投入试运行前, 我们对网络进行了网络带宽和安全测试。

1. 测试方式1及目标

每台工作站向同一个文件系统写入一个1G的数据, 工作站依次增加到13个, 测试写入到磁盘的总带宽。结果如表5。

2. 测试方式2及目标

每台工作站循环读取写入的1G数据, 工作站依次增加到13个, 测试磁盘读取的总带宽。结果如表6。

3. 网络安全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7。可以看出, 该新闻制作网的网络读写带宽和网络的安全性都符合日常节目制作需求和节目制作安全规范。

电视台新闻制作实习总结 篇5

从今年2月份开始毕业实习,到现在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期间在县台做过新闻,现在在江西电视台一个栏目见习。虽然时间不是很长,但真的是学到很多东西。实习是一个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觉得自己在成长。

我认为实习就是学校知识的实践化,是考验学校知识是否掌握的良好途径。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充电。在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并从中得到经验,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来的。

记得第一次发稿的时候,被主编修改了好多次;记得第一次出镜时,摄像无奈的表情;记得第一次采访的时候,语言不通的尴尬等等。都让我明白了做一名记者、媒体工作者的不容易。

实习期间也真的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媒体,但是我觉得要对的起自己的专业,要加倍努力。

还记得有一次自己去医院做采访,那个医院就是不让我拍摄图象,他们不相信我是电视台的,而且我作为实习生也没有什么可以证明自己的证件,这真的让我非常难堪,最后只好当面给新闻中心的主任打电话,才化解了这样的情况。现在想想也真的比较搞笑。但是最后采访还是完成了,所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会把工作做好的。

在学校里学的大多都是理论的知识,但是实习真的让我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知道了做新闻的具体流程,知道了新闻语言跟常规语言的差别,明白了作为一名记者的定位,以及这份工作的责任。

实习中也会有人否定你,但是我一直认为越是批评的话,才越能让自己成长。因为虽然听起来很不好听,但是仔细想下如果真的是自己的问题,那就真的应该马上改正。

实习中我坚持做到一定要守时。第一次出去采访的时候,毫不夸张的说,我是提前一个小时到达的目的地,我就是怕迟到,早到总比迟到好。每次采访,我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左右到达,找个地方坐下,把今天的采访任务好好想想,理清思路。唯一的一次迟到是因为联系员告诉错了地方,打车赶到的时候迟到5分钟,感觉特别不好,打那以后,我更加谨慎了。

还记得有一次,新闻中心的主任问了我一个问题,但是我说了一个大概的数据,主任说确定吗?我就不确定了,做新闻不能想当然,任何即将变成铅字的事情都要进行证实,必须严谨。

每次写完稿一定要读,不要有硬伤。新闻的“硬伤”,是指一篇作品中,存在致命的、关键的、明显的错误,或者是不该发生的常识性的毛病。常见的硬伤有政治性硬伤、政策性硬伤、导向性硬伤、违反宣传纪律的硬伤、片面性造成的硬伤、常识性错误和技术性的硬伤。要想做到没有新闻硬伤,也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我就有过稿子因为“硬伤”问题而被退回的情况。发第一篇稿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说实话,后来再发稿占大多数的心理是害怕和紧张,怕又被退回来。

电视台制作网 篇6

近日, 大洋中标北京电视台高清二期综合制作网项目, 将为台方设计、部署了合理完善的高清综合制作网方案, 从系统架构、业务流程、设备选型等各个层面进行了统筹设计, 兼顾了安全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系统的所有关键设备均采用主备冗余方式或集群方式, 保证全系统关键服务没有单点故障, 并配备了安全性极高的核心数据库平台, 以确保数据库不会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据悉, 近日大洋公司与中兴通讯强强联手, 合作中标中国电信天翼视讯CMS平台项目和中国联通9省CMS平台项目, 此前, 大洋还与华为公司在中国联通收录项目上有过良好合作, 这标志着大洋在视音频领域的领先产品和先进技术开始在电信行业得到全面应用。

电视台制作网 篇7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 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手段的不断升级, 三者之间的技术功能逐渐趋于相同和相通, 三者所涉及到的业务也逐渐互通, 形成三者网状交叉互联互通, 众多资源相互分享, 为广大受众提供了语音、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在大数据和“融媒体”时代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三网融合”打破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各自领域的独立性, 形成了相互交融, 互相交叉的状况, 随着三者在业务上的不断应用, 方便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受众更加快速、高效地接收信息和资讯, 大大增强了技术带给人们的乐趣。

1.“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概况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三网融合”, 将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三者相互交融, 逐渐形成有独特影响力的信息通信网络, 在当前技术手段下, 我国电视节目制作中所运用的“三网融合”是指, 通过三种网络技术和平台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信息内容, 充分利用三者之间的差异化和交互性进行信息的传播, 三者的紧密配合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高效的可能。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组成的“三网融合”打破了以往广播电视节目在内容传输、电信在宽带运营领域中三者的垄断局面, 确立了三者间相互交融的准则, 明确了互相间的权利, 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在三网融合大背景下的制作提供了可能。

自从经济水平提高以后, 我国人民生活逐渐由物质追求转向精神生活的追求, 广播电视节目作为传统的信息获取渠道, 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人民群众通过广播电视节目传输的文字、声音和形象来架构信息, 组成不同的信息类型, 其中包括生活服务类、教育生活类、新闻资讯类、故事类等节目形式, 广大受众在多种多样的节目形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情感的表达, 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理想生活的憧憬, 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 维护了社会生活的稳定, 促进了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尤其在“三网融合”背景下,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可以充分利用多种技术形式, 宣传渠道也更加多元化, 这就更加方便人民群众获取广播电视节目资讯, 更加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2.“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优势

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进步, “三网融合”也向着日趋多功能和更加完美的方向努力。从最初的三网之间的物理方式相互交融, 到现在的三者间高层业务应用之间的融合, “三网融合”经历了由蚕到蝶的蜕变。

“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 不仅制作方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 节目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更为广播电视节目上一个台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 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也从传统的影视公司制作播出转向综合性的全媒体技术制作主体。节目内容也一改以往的政治宣传和样板内容, 传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故事性和趣味性浓郁, 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以前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 受众在接收信息的时间上趋于稳定, 具体的时间点必须把握好, 不然错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就很难再看到你想看的节目内容, 现在“三网融合”技术可以为人民群众存储大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极大的方便人民群众观看享受信息内容,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权益。“三网融合”背景下, 受众在接收信息传播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渠道, 互联网和手机端逐渐成为主要渠道, 广播电视节目在传统电视媒体上的播出后影响力逐渐衰弱, 新媒介技术手段的采用开阔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传播途径, 也就是说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广大受众想要获得广播电视节目是可以随时随地完成的, 并且代价也更小, 获得信息资讯也更加全面。

3.“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描绘的蓝图

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三网融合”的时机也越来越成熟, 虽然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在互联网时代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例如:制作粗糙、网络监督弱、侵犯版权等现象时有发生, 但是毫无疑问, “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还是朝着日趋完美的方向发展的。电视电影审查制度保证人民群众接触到的节目内容都是优选后的, 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有利于提升公民整体素质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多元化为群众提供多元的节目提供了可能, 合理的审查可以为我国群众提供积极向上的节目作品, 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先进文化的渴望和需求。

参考文献

[1]白晓龙.三网融合数字化时代的广播电视[J].山西电子技术, 2012, 5 (5) :76-77.

[2]宫承波, 《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电视台制作网 篇8

关键词:媒体资源,媒资管理,蓝光,电视制作网

1 数字化媒资管理

在数字化、市场化和媒介产业环境急剧变迁的大背景下,电视内容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长期沉睡片库的节目资料正在成为电视媒体的核心战略资源。从节目资料的磁带保管到电视内容资产价值管理的嬗变,蕴涵了一场从计划向市场,从事业到产业的管理的变革。

电视台的主要产品是视频和音频节目,还包括与这些视、音频节目相关的文稿,如新闻解说词、脚本等。目前,这些内容资源正在成为电视媒体的核心资源,电视台库存的节目磁带已不再是普通的节目资料,而是可能创造当下或潜在经济利益的重要经济资源——电视媒体资产。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就曾经指出:“录像资料是取之不尽的金山,看你怎样去开发它,不能守着金山过穷日子,守着金山不会利用它。”

近年来,我国各级电视台大多经历了节目制作设备和制作方式的变化,不同格式、不同保存方式的节目资料成为了互不兼容的信息孤岛。如何存储、整理、交换、共享、检索、复制和再利用这些媒体资源成为一道难题。现阶段的磁带保存手段存在明显局限:磁带保存不但寿命有限,而且多种格式介质并存,经常需要转换格式导致质量下降、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素材、节目的查找、利用和交换。丰富的媒体资源,必须经过数字化工储存、网络化传输应用,才能更高效、便捷地实现其价值。

数字技术为电视内容转化为资产提供了技术手段。随着视音频技术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非线性编辑机和非编网络的普及应用,越来越多的视音频资料、多媒体数据和电视节目以数字的方式进行编辑和存储。结合计算机存储、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多项技术手段建立在线并具有存储、编目检索管理、资料查询发布功能的数字化媒体资源库,改善存储环境,提高管理方式,将媒资全面有效的管理运用起来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使之在电视台的实际业务运行中真正起到业务支撑的作用。

2 电视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设计

2.1 电视制作网现状

盐城台目前已经实现电视节目录制、采集、编辑、制作、播出流程的数字化,拥有两个电视新闻的非编制作网和一个电视剧上载编辑制作网。但各自办栏目仍然采取磁带存档的传统方式没有合理完善的管理体系,经常面临因磁带损坏而遗失珍贵镜头;翻录导致信号质量下降;回迁调用繁琐,无法从大量磁带中及时检索使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日常节目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就目前设备体系来看,盐城广播电视台虽然已经完成了数字化,但由于还没有建设全台网未能实现全台互联互通,建设传统意义上的媒资管理系统,难以真正发挥其效能。建设生产型媒资存储系统(小媒资系统),直接与现有制播系统对接,主要解决节目制作和送播过程中的素材存储、调度问题,可以有效地提高我台电视节目生产的信息化水平,对节目生产方式具有直接提升功能,使我台技术体系向全台网继续迈进。

2.2 蓝光媒资管理系统

蓝光媒资管理系统XDCAM Archive(简称XDA)是SONY公司推出的专业蓝光盘一体存储系统,是一个运行在通用硬件服务器上的高度集成化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XDA系统利用先进的IT存储及互联网技术,实现一套完整的数字媒体资产存储、管理及发布的解决方案。系统实现了视音频等多媒体数据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编目管理、检索查询、非编素材转码、资料发布、工作流程管理,满足媒体资产拥有者创建、检索、存储、管理、应用、发布等各种要求。系统提供在线和离线存储能力,可使用在线低码率数据进行有效地搜索和浏览,实现媒体内容的采集、编目、检索、浏览、存储、管理和交换。XDA系统具有以下技术特点和优势。

一是一体式节目文件存储解决方案。专业光盘一体存储系统具有文件式节目存档管理的所有基本功能一文件导入、编目、搜索、归档、回迁,可以快速地进行系统设置。所有的客户应用程序预先安装在服务器中,可通过标准IT网络访问。二是采用蓝光盘作为存储介质。蓝光光盘采用了波长为405纳米的蓝紫色激光读取和写入数据,单面一个单层的蓝光光碟的容量为25或是27GB,双层可达到46或54GB。专业蓝光盘具有存储容量大、保存时间长、记录数据安全稳定等特点,为以后电视节目由标清向高清提供平滑升级的基础。三是快速搜索和预览操作。专业光盘一体存储系统提供快速的文件式搜索功能,如元数据搜索。搜索结果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出来,用户可在PC机上进行实时浏览。低码流文件的时间码与高码流文件一致并且低码流文件的小尺寸特性能保证预览速度。专业光盘一体存储系统可使所有低码率数据处于在线状态,即使高码流视音频数据离线,也能保证快速地预览视音频文件内容。四是在线硬盘式存储。专业光盘一体存储系统内置硬盘驱动器,可快速回迁经常使用的节目内容。硬盘中的节目内容能够以虚拟专业光盘的形式显示出来,用户点击鼠标即可把选定的文件进行离线处理。五是离线资料架式存储。专业光盘一体存储系统采用了XDCAM专业光盘介质,具有离线存储能力。系统装有一个图形化界面的搜索引擎,能够显示光盘在资料架上的存放位置,方便用户直观、快速地对专业光盘进行回迁和归档。六是使用低码率数据制作故事板。用户可制作故事板,使用低码率数据进行EDL编辑,系统根据故事板涉及内容将高分辨率数据输出到非线性编辑器中。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远程访问。用户可通过互联网VPN访问系统,远程进行一些基本操作如选取、搜索、回迁。

2.3 系统架构与设计

为实现电视制作网与蓝光媒资系统的无缝对接,使用共享池技术来完成。系统在制作网与XDA系统之间设置一块硬盘空间,即共享池,制作网通过新奥特公司的DMC服务对共享池内的素材进行管理,并与XDA系统的HotFolder配合完成制作网内对节目素材的归档和回迁,实现了制作网与XDA系统之间素材的平滑迁移和无缝对接。系统架构如图1:

制作一网和二网的所有非编工作站,都可以登陆XDA系统界面,进行素材浏览、检索、归档和回调操作。栏目用户在制作网内通过新奥特媒体中心即可将需要归档的节目素材归档至制作网,统一封装编码格式为MXF-DVCAM。通过浏览器的交互界面即可将需要的素材回迁至制作网内的指定空间:

对于归档的素材,系统接受归档请求后,首先在制作网内通过新奥特DMC服务将素材迁移到共享池,迁移完成后由XDA系统在共享池中来进行读取和归档操作存入媒资系统的在线存储硬盘,XDA系统会生成一份对应的低码素材以供用户在Web界面上快速浏览。在由媒资管理人员进行编目和管理后,该素材即可供用户检索、剪辑和下载使用。

对于回迁的素材,XDA系统首先接受回迁请求,将用户需要的素材或剪辑片段导出至共享池区,导出完成后发送消息通知用户回迁完成。之后用户在制作网内通过新奥特DMC服务查询共享池中导出的素材目录,将需要的素材回迁至制作网内。

媒资管理员需要定期对XDA系统已经存储的素材进行离线存储操作,将一段时间内的高码素材刻录成蓝光盘保存管理,保留低码素材以供检索,腾出在线存储空间再接收新素材的归档。在检索过程中,低码流视频在检索端可以立刻浏览;若需要的高码流素材仍在媒资系统的在线空间,则可以直接回迁至制作网;若需要的高码流素材已经离线归档,则提交下载申请后,媒资管理人员将所需素材回迁至在线存储并迁移到制作网,或者由制作人员直接领取所存光盘,至制作网任何一个上载点导入使用。由此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实现了制作网和XDA系统的无缝对接。

3 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的应用

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已在盐城台内投入日常使用,主要应用于电视制作一网,制作二网和编排中心制作网内。系统较好地解决我台自办节目保存的问题,形成了先进的、数字化的媒体资源存储和管理方式;实现了制作和媒体资源的互联互动,进一步提高我台电视节目生产、播出系统的网络化水平,有效地提高节目生产效率,优化生产方式;具有立足全台电视节目生产需求进行存储容量配置,离线功能极大程度上地扩充了媒资管理的容量。目前,系统已投入应用运行情况稳定,基本完成节目素材入库、出库、归档的功能需求。

3.1 媒资的归档与出库

归档与出库完成了日常生产中素材的存储、查询和使用,用户在制作网内通过Web界面访问操作即可完成节目素材的归档与回迁。

相关应用如图2。

3.2 媒资的离线与回迁

离线与回迁有效扩展媒体资源的管理方式和存储。媒资管理员首先在媒资Web界面中将素材进行虚拟蓝光盘的分组整合,将整合素材归置成多个虚拟蓝光盘;然后对蓝光盘用条码标记,实体蓝光盘与虚拟蓝光盘一一对应;通过SONY U1驱动器,将虚拟蓝光盘进行实体刻录成蓝光盘;将刻录好的蓝光盘放至带架指定位置,实体蓝光盘与虚拟蓝光盘在带架上的位置一一对应。相关应用如图3。

4 总结

盐城台在设计和建设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的时候充分考虑盐城台内现有设备的实际情况,以SONY公司XDCAM Archive专业蓝光盘一体存储系统和新奥特公司的DMC为基础,以现有制作网网络存储架构为平台,完成现有制作网与媒资的无缝对接,打造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作为数据存储和交互的平台,进一步提高电视节目生产、播出系统的网络化水平,实现台内节目素材的平滑共享。该系统具备多项创新型应用和技术。

第一,采用专业蓝光盘技术作为存储介质,归档节目素材的封装编码格式统一采用MXF-DVCAM,实现与蓝光盘的平滑对接,具有存储容量大、保存时间长、记录数据安全稳定等特点,为以后电视节目由标清向高清提供平滑升级的基础。

第二,采用SONY公司推出的先进的专业蓝光盘一体存储系统XDCAM Archive为媒资存储管理基础,提供在线和离线存储能力,可使用在线低码率数据进行有效地搜索和浏览,实现媒体内容的采集、编目、检索、浏览、存储、管理和交换,成为SONY XDA技术在属国内的首次成功应用案例。

第三,系统支持在线和离线存储,内置硬盘驱动器,约1000h的高码流素材和50000h的低码流素材。同时,系统采用了XDCAM专业光盘介质,具有离线存储能力,通过蓝光驱动器或蓝光录像机将在线高码素材离线存储到蓝光盘中,存放至盘驾上,有效扩展了存储容量和保障素材安全。

第四,共享池技术实现制作网和媒资的无缝对接,系统在制作网与XDA之间设置一块硬盘空间,即共享池,制作网通过新奥特公司的DMC服务对共享池内的素材进行管理,并与XDA的HotFolder配合完成制作网内对节目素材的归档和回迁,实现制作网与XDA之间素材的平滑迁移和无缝对接。对国内广播电视领域设备与国外技术对接提供极有意义的参考价值。

制作网蓝光媒资管理系统在盐城电视台已平稳运行1年的时间了。系统每天归档全台约10h的节目素材和成品节目,目前已归档素材1万余条,较好地解决了电视台自办节目的保存问题,节目制作和播出过程中的素材存储和调度等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系统投入运行以来,提高了电视台节目的生产效率并改善了节目的生产方式,系统大幅度提高了电视节目资产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在盐城电视台顺利的向全台网过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视台制作网 篇9

广播电视制作与播出系统是具有特殊安全使用需求的,工作流程独立,且与外部公网物理结构隔离的内部局域网络系统。如何将电视制作与播出系统与外部素材对接;如何兼容格式多样的视频素材,并实现较高的数据传输效率;如何满足多媒体的视频分发需求;如何保障制作与播出的系统安全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1 系统现状与需求

盐城广播电视台拥有集电视频道、广播频率、报刊、网站以及移动电视的全媒体平台,目前已经实现电视节目录制、采集、编辑、制作、播出流程的数字化。台内网络架构主要由一个办公OA网络系统,两个电视新闻非编制作网,一个电视剧上载制作网,一个广告制作网和播出系统等网络系统构成,承担台内办公业务、自办节目和电视剧的生产和播出工作。

随着台内业务内容和工作模式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不同渠道,格式多样的外来视频素材需要快速导入非编制作网内以供后期剪辑和包装,如通联素材、记者回传素材、网络素材及外包节目素材等。虽然现有制作网系统提供了外部素材导入的接口,在现有系统与外网之间通过摆渡系统USB2.0版本传输数据,但其存在诸多稳定性、安全性和传输效率上的问题:由于采用USB2.0线缆传输,加之软件版本低,传输软件的稳定性及效率均有待提升;缺乏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与外网数据交互给制作和播出系统带来安全隐患;外来素材目前没有统一转码流程,对制作网内节目生产的稳定性和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台内目前没有建设全台网,各板块和子网之间相对独立,制作网与播出网之间没有安全高效的传输通道,视频文件的迁移还未实现互联互通,特别是电视剧等大型视频文件送播的传输效率较低。由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亟需建立一个安全、高效、稳定的统一数字化综合网络平台来实现视频数据的导入,转码及互联传输。

2 安全平台的架构设计

根据科学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规划和高清内容产业战略,为了更好的提升节目制作效率与质量,在保持原有工作流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建设安全转码传输平台系统,并规划对现有网络进行安全互联传输,同时做好风险应急分析,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

安全平台的架构主要依据台内现有设备情况来构建。由于盐城台内各业务板块和子网相互独立,要实现业务和视频数据上的互联互通,首先需要在业务板块之间建立安全的物理通路,将板块联系起来;同时,根据不同板块间的业务需求,增加相应的功能模块。

(1)独立网络间建立数据传输高安全区。在制作网与外网,播出网与制作网之间建设数据传输通道高安全区。高安全区域是指在信任域和非信任域之间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高安全保障的中间区域,传递非信任域对信任域的访问请求和返回结果。外网、制作网和播出网之间存在大量的交互需求,基于网络安全的考虑要求采取严格的网络隔离措施,在保证安全和可管可控的情况下,实现两个网络之间的信息和数据交换。建立高安全区作为制作网和外网,制作网和播出网之间的安全缓冲区,既在功能上实现了信息数据交互,又在安全上起到隔离和缓冲的作用。

(2)外部素材的导入与转码。针对不同的素材来源建立不同的接口,包括内部办公网素材FTP站点,公网FTP站点,外部素材导入工作站等。这些接口接收不同的素材并汇集至统一的外部传输平台入口,并经由高安全区传输至制作网内。由于素材格式各异,在高安全区之前建设转码平台完成素材的统一转码工作,将传输进来的素材转码成统一的编码和封装格式的文件,再供用户使用,既保证了视频素材的质量,又保证了非编运行时的稳定性。

(3)播出网与制作网的安全互联。安全生产播出是电视台的生命线,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业务板块间的联系及共享将引出新的安全风险。制作网与播出网是两套独立的网络系统,要完成这两个板块间的安全对接,需要完成两个方面:物理通路,在制作网与播出网之间建立高安全区,完成信息数据交互的同时,保持了两套系统各自的独立性和安全性;格式内容,在制作网建立统一的打包转码平台,将送播节目文件统一的打包转码,完成制作网视频文件与播出的无缝对接,保障了播出的安全。

安全平台的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3 安全平台的建设实现

依据平台的系统架构,安全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1 文件传输高安全区

在外网与制作网,播出网与制作网之间各建立一套高安全区文件传输系统。高安全区采用基于USB3.0的数据隧道技术实现安全隔离和信息交换,由2个拥有操作系统的独立主机系统(内网服务器和外网服务器)和连接硬件组成。连接硬件是与以太网异构的介质组成(USB线缆),连接硬件通过主机上的程序和硬件上独立的芯片来对两个网络中需要交换的信息数据进行封包、摆渡、解包。这种架构抛弃了较为脆弱的基于TCP/IP协议的内外网安全隔离机制,从真正意义上达到内外网连接时的安全隔离,从而实现内外网之间数据的安全交换。

3.2 视频素材转码系统

建立外网素材转码系统,部署2台转码/FTP服务器及1台存储,负责通联稿、外包节目素材及办公网视频素材的转码及视频文件的缓存。建立播前转码区,主要承担自办节目和电视剧视频素材统一转码的任务。播出系统通过防火墙等防护设备定时在播前转码缓存中抓取相关素材,完成文件化送播流程。转码系统采用新奥特NSC视音频转码中心系统。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支持前期与后期全媒体格式视频,并具有完整详细的视频参数设置和转码插件功能,支持批量转码,任务调度,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提供可持续的转码服务。

3.3 制作网打包服务系统

在现有Auto.net制作网络环境中,建设两台打包服务器,搭建打包服务系统进行网络环境的工程的集中打包。系统采用优秀的软件编解码算法,充分利用打包服务器的系统资源,实现高效率的打包服务。系统支持非编工程和串编单的分段、快速及实时打包,在现有打包服务器配置下,能够实现越高的打包效率。

安全平台的网络拓扑如图2所示:

为了保证节目文件送播的视频质量,保障播出安全,平台在播出网络前端配置新奥特AUTO.AES视音频技术审查服务器。系统采用可定制流程化的技审业务流程服务,对视频黑场、闪烁、马赛克、RGB色度、亮度、夹帧,音频峰值、噪声等指标中进行严格把控同时,配置人工技审系统,对自动技审的结果进行二次审核。

4 业务流程和应用分析

平台的业务流程如图3所示:

台内网络在构建了安全转码传输平台后,台内制作网和播出网在实现了视频数据和业务内容互联互通的同时依然作为独立的内部局域网络,保证了内部系统的安全;同时,新增的转码系统和打包系统,大幅提高了节目制播的效率和稳定性。

在安全上,平台具有两层防毒过滤,两层防攻击和一次统一认证的安全设计。数据传输的两台独立主机采用异种杀毒软件和防火墙,使用内嵌式后台杀毒模式,快速高效的扫描所有传输的文件,平台还可自定义文件传输类型和文件头准入规则,防止恶意文件篡改欺骗,确保数据能安全的从外网导入业务网络中。

在稳定上,平台在各业务板块入口设置转码系统,对入网素材统一转码,同时,对自办节目进行统一打包,各个节点格式的统一保证了素材流转使用时的稳定。

在效率上,平台采用USB3.0线缆,传输效率大幅提升。USB3.0的理论传输速度可以达到5.0Gbps (640MB/s),实际测试速度能达到百兆,并支持多通道进出并发传输,完全能满足视频数据的传输速率需求。

在应用上,具有多种文件传输和控制方式。系统配置了CIFS、FTP、WEB上传及C/S客户端等多种传输方式,满足不同情况的应用需求。系统自动检测任务并控制传输,采用MD5数据完整性效验,保证文件传输的完整性。

5 总结

电视台制作网 篇10

现在很多电视台建成了基于异构系统的全台网,大洋制作系统和苹果制作系统等板块可以通过主干平台的ESB+EMB总线实现与媒资系统、备播系统的互联互通。在这些全台网中,大洋网和苹果网往往都是相对独立的松耦合系统,彼此之间在区域上各自分离,在业务上没有交叉,偶尔有数据的交互也是通过媒资系统串联,并且是流程化的、异步的,不同制作系统间的节目共享交换实现起来操作繁琐、效率低下。而河北台的大洋网和苹果网在位置上相邻,甚至在有些机房里混合部署,在业务上相互交叉,在管理上统一调度,这就要求大洋网和苹果网成为密切联系的紧耦合系统,两个子网间不必传递节目元数据和控制信息,只需要实现媒体数据的交互,且必须效率高、速度快、质量好、操作简单,而不用复杂的工作流方式。

我们在实现大洋网和苹果网的耦合过程中,关于媒体数据的交互方式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以太网方式。即在大洋网或苹果网的其中一个系统上配置文件接入服务器(NAS服务器),另一个系统通过以太网链路以IP方式访问NAS服务器获取共享的节目数据。二是通过Fibre Channel (FC)方式。由于大洋网和苹果网都是SAN架构,并且两个子网中央存储体的控制器主机端口都采用FC,所以理论上可以选取一个子网的中央存储体作为共享存储区,另一个子网的客户端配置为能够通过FC链路同时访问两个子网的存储体,从而实现双网间的数据共享和交互。我们分析和考量了这两种方式,认为通过以太网方式实现简单,安全性高,但效率低,NAS服务器使用千兆以太端口,TCP/IP协议传输数据效率低,相对于4Gb或8Gb的FC端口和FC协议,存在数据传输瓶颈。而FC方式实现复杂,安全性比以太网方式低,但数据访问速度快、效率高。我们考虑到系统主要是高清节目制作,数据量大,而安全性通过技术管理可以提升,最终选择了基于Fibre Channe方式的耦合。这个方案在实施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在大家努力下一一解决。现在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具体解决方案。

大洋高清制作网的中央存储采用EMC CX4-960存储体。EMC CX4-960存储系统整体性能较高,配置了两个控制器,以ACTIVE-ACTIVE方式运行。每个控制器配置8个8Gbps FC主机端口。我们根据实际需要把整个存储划分了一小两大三个Stornext文件系统(简称SNFS)。大家知道,SNFS是由Metadata(元数据)卷、JOURNAL(日志)卷和Data (数据) 卷构成的。本文中主要涉及Data卷。我们的方案中,较小的SNFS容量为4TB,其Data卷由两个RAID GROUP(简称RG)组成,主要作为苹果网和大洋网的数据共享交换区使用。另外两个较大的SNFS,每个SNFS的Data卷由6个RG组成,大小约21TB,主要作为大洋网的节目素材存储区。在三个SNFS中,每个RG又划分为两个Data LUN,分别由两个控制器管理,确保系统冗余和负载均衡。大洋网的MDS存储服务器采用RedHat Enterprise Linux操作系统和StorNext server 3.5集群文件管理系统。

EMC CX4-960存储体为了提升系统的安全性和性能,拥有自己特有的多路径管理机制。他的双控制器分别为SPA和SPB,各管理文件系统中一半的Data LUN。三个SNFS共有28个Data LUN, SPA和SPB分别管理14个Data LUN。大洋网非编工作站必须通过FC链路读写SPA和SPB管理的28个Data LUN才能正常使用三个SNFS。由于EMC CX4-960的多链路机制,在大洋客户端需要修改注册表更改HBA卡的配置,然后每个控制器不仅显示自己管理的14个LUN,还会通过虚拟路径把另一个控制器管理的14个LUN映射到客户端,即每个控制器都会展现28个Data LUN,这样每个客户端的磁盘管理器中就会看到56个Data LUN,其中28个是虚拟的。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一旦有一个控制器无法工作,另一个控制器就会接替损坏控制器的工作,把虚拟LUN实化提供数据读写服务。

大洋网的工作站采用HP Z800和Z400硬件平台,软件采用Windows7 64位操作系统和大洋D-CUBE-EDIT 3.0 64位网络版软件。每个工作站配备了一块Emulex LPe111 FC HBA卡访问EMC存储。

苹果网也采用了基于FC的San网络架构。存储体选用了Promise VTrak E-Class磁盘阵列。MDS采用两台MAC SERVER服务器作主备运行,同时这两台服务器兼做苹果网的主备LDAP服务器。存储管理软件采用Xsan。Xsan集群文件系统软件是Stornext的苹果版本。苹果网的客户端为MAC PRO工作站,安装了Mac OS X Snow Leopard 10.6操作系统和Final Cut Studio节目制作软件包。

由于EMC CX4-960存储体的兼容性和性能较好,可以同时支持PC和MAC客户端,所以我们决定使用EMC CX4-960存储体作为大洋网和苹果网的共享存储体,为此专门在EMC上划分出一个SNFS作共享存储区,挂载为M盘,大洋网和苹果网把需要交换的文件都放在此处,两个子网既可以从共享存储区内选取需要的文件导入和拷贝到各自系统的素材存储区内使用,也可以直接调取和使用共享区内的素材文件编辑制作节目,非常方便灵活。

EMC CX4-960存储体作为大洋网的中央存储,所有大洋工作站都能正常使用。系统间联通共享的关键在于苹果工作站对EMC存储体的访问。在我们的方案中,选取了一部分苹果工作站承担与大洋网的联通任务,要求这些工作站必须能够同时读写Promise磁盘阵列和EMC存储体,这不仅要求苹果工作站能够同时通过FC链路访问两个存储体里的媒体数据,还必须能够通过以太网同时访问大洋网和苹果网的MDS,获取两个子网的文件系统元数据。要实现此目标,必须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解决问题。

一硬件问题

实际上,实现苹果工作站同时访问Promise磁盘阵列和EMC存储体的关键硬件问题就在于HBA卡的选择使用上。对于苹果工作站来说,一般都集成多个以太网卡,可以灵活方便的在不同网卡端口上设置不同网段的IP地址,从而能够同时访问大洋网和苹果网的MDS服务器。关键在于FC HBA卡,为了能够安全、高效的实现数据访问功能同时最大限度节约成本,我们决定为苹果工作站选择一块多通道多端口,兼容PROMISE磁盘阵列和EMC存储体的FC卡。为此,我们查找资料,并根据我们系统的配置,最终选择了ATTO Celerity FC-42ES接口卡。

二软件问题

实现苹果工作站同时访问Promise磁盘阵列和EMC存储体的目标,面临的软件问题比硬件要复杂的多。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求苹果工作站同时作为大洋网中Srornext客户端和苹果网中Xsan客户端访问两个存储体。大洋网的Srornext共享文件系统理论上支持Windows、Linux、MAC等异构客户端,苹果工作站单独作为大洋Srornext文件系统的客户端访问存储没有问题。但难点在于用于互联的苹果工作站需要同时访问两个子网的MDS,而大洋网的MDS和苹果网的MDS在操作系统、IP网段、系统配置上都有所不同,为了同时提供给苹果工作站元数据访问服务,不仅需要在苹果工作站上进行配置,还必须修改MDS的配置文件。而这种修改必须是安全的,不能对其他工作站有任何影响,不能降低系统的读写性能和稳定性。为了实现目标,我们分析情况后确定采用SNFS共享文件系统的NameServer(名称服务器)机制。NameServer的作用是充当网络交警,将需要访问或MOUNT某个文件系统的客户端指引到相应的MDS上。它记录了元数据服务器和所管理的文件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个Stornext客户端是怎样对文件系统进行访问的呢?如Stornext Client 1要访问文件系统SNFS-1,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Stornext Client 1首先根据本机的fsnameserver文件,找到名称服务器。告诉名称服务器自己要访问SNFS-1;

第二, 名称服务器会根据记录, 查找到SNFS-1的元数据服务器是MDS1和MDS2。知道当前是由MDS1进行管理。将此信息反馈给Stornext Client 1;

第三,Stornext Client 1知道要访问的文件系统SNFS-1是由MDS1进行管理后,会直接向MDS1发数据访问请求。如果之后MDS1和Stornext Client 1不重启Stornext服务或者机器,以后访问SNFS-1文件系统就不会再向名称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是直接给MDS1发送数据访问请求;

第四, MDS1收到请求以后会反馈给Stornext Client 1要访问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第五,Stornext Client 1得到元数据信息后通过光纤链路对文件系统中的要访问的数据进行操作。

我们的方案中,把大洋网的MDS设置为苹果网MDC的NameServer, 用于互联互通的苹果工作站访问苹果Promise存储和大洋EMC存储时,都需要先访问作为NameServer的大洋MDS,如果需要读写EMC存储,则直接从大洋MDS获取元数据;如果需要读写Promise存储,则先从NameServer获取管理Promise存储的苹果MDC信息,再访问苹果MDC获取元数据。

大洋网和苹果网IP地址规划如下:

大洋网的IP地址网络号是192.168.10.0, 苹果网的IP地址网络号是192.168.9.0;

大洋Stornext MDS主备IP为:192.168.10.9和192.168.10.10;

苹果Xsan中,备MDC兼作主LDAP,主MDC兼作备LDAP,主备MDC配置双网卡,在苹果网段中IP为:192.168.9.2和192.168.9.3,主备MDC在大洋网段IP为:192.168.10.208和192.168.10.209。

互联互通的苹果工作站 (两台) , 在大洋网段中的IP为:192.168.10.228和192.168.10.229。

在实施中需要调整MDS、苹果客户端、EMC存储等多种设备的设置和参数。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给苹果网主备MDC,互联的苹果客户端(两台),添加大洋网Stornext文件系统IP段的IP地址。

苹果网主备MDC、苹果客户端均为双网卡,网线分别连接到大洋网(Stornext)以太交换机和苹果网(Xsan)交换机,见图2。

大洋网提供四个客户端IP地址给苹果网设备192.168.10.208 (MDC主/LDAP备)、192.168.10.209 (LDAP主/MDC备)、192.168.10.228(苹果工作站macsoft04)、192.168.10.229(苹果工作站macsoft05)。

苹果网MDC(主)IP配置截图如图3和图4。

MDC (备) /LDAP的IP配置, 和MDC (主) 原理相同。

苹果工作站客户端IP配置截图如图5和图6。

第二步,EMC存储体和苹果客户端的光纤线链接。

EMC多路径问题:为了使苹果网内的相应设备可以访问EMC存储体,需要从EMC存储控制器的主机端口跳接光纤线到苹果网内的FC交换机上。但是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EMC CX4-960存储的多路径机制。在上文中谈到,我们专门在EMC上划分了一个SNFS文件系统作为大洋网和苹果网的共享存储区,这个SNFS文件系统由4个Data Lun组成,由两个控制器分别管理。由于EMC的多路径机制,这个SNFS在大洋客户端上的磁盘管理界面上会看到8个Data Lun,其中4个为虚拟Data Lun。但这并不影响大洋客户端正常访问EMC存储体。但是,在使用ATTO Celerity FC-42ES HBA卡的苹果客户端出现了问题:在不安装专用多路径管理软件的情况下,苹果客户端只能看到EMC的一个控制器管理的Data Lun,另一个控制器无法访问,丢失了一半LUN。但此时能够正常访问到苹果Promise存储体的Data Lun。如果安装ATTO专用多路径软件,则可以访问全EMC两个控制器管理的4个Data Lun,但此时无法访问到苹果Promise存储体的Data Lun。分析原因为大洋网EMC CX4-960存储有多路径机制, 苹果网Promise存储无多路径机制, 而安装ATTO多路径软件与Promise存储间存在冲突,故无法兼顾。为此,我们更改了EMC设置,把原来由两个控制器分别管理的共享存储区SNFS的4个Data Lun调整为由控制器SPA的一个主机端口整体管理,把这个主机端口光纤连接到苹果网FC交换机上,此时,不需要在苹果客户端安装多路径软件就可以同时正常访问EMC和Promise的Data Lun。

第三步,分别删除苹果网主、备MDC的配置文件.auto_secret文件。删除方法见步骤第7步。

第四步,分别在苹果网主备MDC的fsnameservers配置文件中增加大洋网Srornext MDS的主备IP。在苹果网主备MDC服务器中,打开/Library/Filesystems/Xsan/config/fsnameservers文件,添加XSan、Srornext主备MDS服务器地址,保存。服务器端配置完成,如图7。

第五步,开始修改客户端配置文件。修改fsnameservers文件。在作为互联互通的苹果客户端中,打开/Library/Filesystems/Xsan/config/fsnameservers文件,添加Srornext主备MDS服务器地址,保存,如图8。

第六步, 苹果客户端修改automount.plist文件。

打开/Library/Filesystems/Xsan/config/automount.plist文件, 添加emc-1卷信息。复制NetHD信息——粘贴至图9所示位置——修改卷名emc-1——保存。其他不用修改。

第七步,客户端删除“.auto_secret”隐藏文件。命令如图10。

第八步, 挂载Xsan、Stornext卷。重启Xsan的MDC主、备服务器, 主备挂载正常后,重启客户端。或者使用命令重启Xsan服务,也可。不用重启服务器。如图11。

最后,进行测试。进行主切备、备切主、单起主、单起备,客户端挂载卷Xsan、Stornext均正常,时间在一分钟内。

通过上述方案,我们实现了节目在大洋网和苹果网之间的共享,使两个子网能够紧密配合、协同工作,大大提升了节目制作的效率和效果。

上一篇:颅脑损伤优质护理下一篇:美国总统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