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中控制

2024-06-09

过程中控制(精选十篇)

过程中控制 篇1

在餐饮加工企业, 由于油脂循环使用次数较多, 累积加热时间较长, 很容易发生油脂老化现象, 油脂老化的实质是在加热情况下发生了热解、氧化、缩合聚合等反应, 因此我们在实际烹调操作中应尽可能采取措施防止这些反应以达到控制油脂老化的目的。

1 油脂的热水解及其控制

油脂在烹调过程中可被逐步水解产生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其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增加会降低油脂的发烟点, 使油脂在烹调过程中容易冒烟, 从而影响菜肴的色泽和风味。油脂的水解程度和纯净度都会影响油脂的发烟点, 油脂中含的杂质越多, 分解程度越严重, 游离脂肪酸含量越高, 发烟点下降的幅度也越大, 油脂老化现象也越容易发生。

为控制油脂的热水解, 应注意选用纯净的烹调用油, 同时尽量减少加热原料表面的水分, 如可将需用油煎炸的原料沥干去水或盐渍去水, 或在原料表面裹上淀粉等隔绝物质进行挂糊、拍粉处理来保存内部水分, 以减少烹调过程中油脂的热水解程度。

2 油脂的热分解及控制

油脂的热分解是油脂在无氧加热条件下, 发生碳—碳、碳—氧键断裂, 分解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油脂的热分解和油脂加热的温度有关, 不同种类油脂的热分解温度不同, 如人造黄油、黄油的热分解温度是140℃~180℃, 牛油、猪油和多种植物油的热分解温度为180℃~250℃。很多菜肴在烹调之前都需要先把锅烧热, 有时会把锅烧红, 再用油滑锅, 在加入菜肴原料快速翻炒期间常常会发生“锅中见火”的现象, 此时油脂也会迅速裂解, 挥发出大量由热分解产物组成的油烟, 不但影响成品菜肴的口味, 而且还会刺激人的眼、鼻黏膜、咽喉等, 长时间接触会使加工人员产生眼睛红肿、流泪、呼吸不畅、周身不适等现象。

为控制油脂的热分解, 首先, 应合理选择烹调用油。相比较而言, 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脂较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热稳定性更高, 经多次提炼的精炼油较杂质多的同类油脂更耐高温加热。所以一般在煎炸类菜肴时, 选用发烟点高、精炼程度高的色拉油较适合。其次, 烹调过程中油温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在不超过200℃的环境下烹调, 可以大大降低油脂的热分解, 同时也能较好地保持菜肴的营养价值。

3 油脂的热氧化及控制

油脂的热氧化和热分解的反应类似, 都是在加热时发生碳—碳、碳—氧键断裂, 分解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不同的是在有氧条件下, 油脂产生小分子物质的时间和温度都降低了。热氧化初期, 产物以过氧化物为主, 后期则以醛类物质为主。饱和甘油酯在空气中加热至150℃就会发生氧化, 其产物有酸、酮、醛、烃等。不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油脂在有氧高温情况下反应会相当迅速, 这样使热氧化产物中的中间产物也少得多。由于油脂的热分解和热氧化是同时进行的, 其结果生成的大量小分子物质, 会使油脂的发烟点大大下降, 影响菜肴品质和人体健康。

为控制油脂的热氧化, 选择合适的煎炸锅及科学的操作方法很关键。由于油脂的热氧化与煎炸锅的表面积大小有关, 表面积越大, 越易引起油脂氧化, 因此应尽量选择口小的深型炸锅, 并注意加盖隔氧, 油炸时避免过度搅动, 以减少油脂和空气的接触机会, 用后的油脂应及时倒入容器, 密闭存放在阴凉干燥处。

适当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控制油脂的热氧化。如在食用油中按食品添加剂有关规定加入一定量的没食子酸丙酯, 可以增加煎炸油的抗氧化能力;维生素E的热稳定性好, 在煎炸油中加入0.05%维生素E通常在高温下就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还有抗坏血酸基棕榈酸酯 (AP) 等也可延长煎炸油的使用时间。

此外采用一些新型的烹调工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油脂的热氧化, 目前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有水油混合式煎炸和真空低温油炸技术, 前者只要严格控制上下油层温度, 就可使油的热氧化程度显著降低, 后者利用减压条件下短时间内使食品迅速脱水, 实现了在低温且处于缺氧或少氧的状态下对食品的油炸, 特别适用于水果、蔬菜、肉类等食品的加工, 既控制了热解热氧化, 又尽可能保留了食品中的营养元素和原有风味。

4 油脂的热缩合、热聚合及控制

油脂在遇水加热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部分水解, 产生脂肪酸和二酰基甘油酯, 两个二酰基甘油酯分子之间可以脱水缩合成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的醚类化合物, 不仅使油脂黏度提高, 而且还会影响人体健康。油脂的热聚合是在高油温、长时间的条件下产生的变化, 当温度达到250℃~300℃时同一分子的甘油酯中脂肪酸之间, 或者不同分子的甘油酯之间, 就会发生聚合作用, 由于生成了大分子物质, 使油脂的颜色加深、稠度及黏度都大大增高。热缩合热聚合现象会影响油脂的使用价值, 一方面色泽变深的油脂改变了菜肴的风味, 是做许多菜肴所不可取的;另一方面, 用发生激烈热缩合、热聚合后的油脂烹制菜肴, 不利于人体消化吸收, 降低了菜肴的营养价值, 加之发生热缩合热聚合后的油脂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引起用餐者食物中毒、人体细胞癌变等生理上的变化, 从而降低了食用价值。

为控制油脂的热缩合、热聚合, 烹调过程应尽量避免油温过高的情况, 一般在170℃~200℃进行加工就能大大减少甚至避免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缩聚物了。此外及时更换煎炸用油、烹调过程注意增加新油、不要反复使用陈油来加工菜肴等也都是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 油脂在烹调过程中发生老化后不但影响到菜肴的风味, 而且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 严重降低了油脂的食用价值, 加工人员应该在实践工作中通过合理选择油脂种类、控制油脂温度、缩短加热时间、提纯或减少油脂杂质、使用抗氧化剂、添加更换新油、采用新型工艺、改进油炸技术等措施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油脂老化现象的发生, 从而更好地完善人们的饮食生活, 确保食用者的安全。

摘要:油脂老化是烹调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不良变化, 通过合理选择油脂种类、控制油脂温度、缩短加热时间、提纯或减少杂质、使用抗氧化剂、添加更换新油、采用新型油炸技术等措施, 对减少或避免油脂老化带来的危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烹调,油脂,老化,控制

参考文献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篇2

摘 要

工程施工达到标化工地,工期是360天。其中9#到12#楼是砖混结构,其余是框架结构。本工程桩基是采用砼钻孔灌注桩。施工单位是三江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是中新监理有限公司。深入的介绍本工程的施工由三江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萧山闻堰镇“三江国际.江南摩卡”住宅小区,位于萧山闻堰镇万达路,共18幢,建筑面积是70251.77平方米。质量目标是确保合格,文明过程中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情况,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像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显得极其重要。

关键词:

1、住宅

2、施工管理

3、质量控制

目 录

一、前 言...................................................1

(一)概述..................................................1

(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1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3

(四)建立质量管理任务和目标................................4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做法...................................6

(一)按照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6

(二)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8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13

三、江南摩卡项目部16#楼样板房的建设对全工程质量的指导意义.....16

(一)、样板管理............................................16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16

(三)、质量验评管理........................................19

(四)、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对策创新探究.................19

四、结 论.....................................................22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23

一、前 言

(一)概述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不同项目地点不同,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产生质量问题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都会产生质量变异,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其重要。

三江建设之所以能连续8年被杭州市建委授于“质量优胜企业”称号,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就是经常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的现实分析

目前项目多、杂,这些给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难度。然而,一个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是保证该项目的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也是我们能够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施工项目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是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一些业务发展的。所有这些给从事施工项目建设及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加尖锐的问题,如何把我们负责建设的工程质量与企业的命运相联系,如何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是我们在新的建设现状下面临的新课题。实践证明,有效的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1、质量控制与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进行建设项目管理的三大重要控制目标,这三个管理目标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进行工程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以较少的投资,在预定的工期内,完成符合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

而,单纯的过高的质量要求会造成投资的加大和进度的延长;相反对质量要求过低,将会导致质量事故剧增,严重的也会拖延工期,造成投资费用增加,且对整个项目的产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的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施工项目的工程质量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项目建设项目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项目建设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方式方法。施工项目建设工程还有它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的不同之处,例如:大型施工项目涉及的地域广泛,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用机械设备大都具有行业专用性;施工用材料工具多数也属于行业专用。

(1)、人的控制。施工过程中人是质量管理中的首要和第一因素,在质量控制管理中起关键性决定性作用,必须应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实施质量控制。人的控制对象包括:施工项目管理者、操作者。作为控制的对象,人应力争避免出现失误;作为控制动力,亦应当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人的主导作用。为达此目的,应实行以项目经理的管理目标、管理职责为中心,合理组建管理机构.重视配备高素质管理者,严格审查分包单位的资质,确保分其整体素质;坚持施工人员的持证上岗,尤其是重要岗位和技术、特殊工种及危险作业等;抓好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着力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建立和建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规范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活动行为;完善保证施工质量的各种奖罚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施工项目所有人员的工作潜能,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质量。

(2)、材料控制。这主要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等的质量控制。材料质量乃工程整体质量之基础,是全面提高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施工中必须严格对材料检查验收与合理使用,建立台账,做好储、运、收、发等诸环节的技术性管理,避免把一些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中。对工程建设材料质量的控制,主要控制其相应的力学、化学及物理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规定,因此这一控制应实现进入现场的工程材料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或质量保证书、性能检测报告,并能符合设计标准要求;凡是需要复

试检测的材料,必须达到复试合格方可使用;并应注意设计、施工过程对材料、半成品及构配件的合理选用,严禁混用和少用,避免造成质量失控。

(3)、机械设备的控制。这一控制主要是工程项目设备及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组成工程实体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它们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的质量。后者主要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它是工程项目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对施工机械设备合理选择与使用,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对设备的购置、检验、安装质量和试车运转,以保证其项目质量目标。

(4)、施工方法的控制。该控制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措施等方面。一定的技术工艺水平对施工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采用先进合理的工艺、技术,严格按照工法和作业指导理论施工,才能对组成质量因素的产品精度、平整度、清洁度等方面起到良性的推进作用。如近年来建设部推广应用的全国建筑行业中10项新技术,包括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就对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消除质量通病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与效果。

保证工程质量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施工方法的控制,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施工方案随工程的进展不断细化与深化;二是选择施工方案要对主要的施工项目提前拟订出几个可行方案,找出重点矛盾,明确诸方案的优缺点,经反复论证和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另外对主要项目、关键部位和难度较大的项目实施重点控制,例如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大跨度及高大结构部位等,所制定的施工方案应当充分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施工质量问题。

(5)、环境因素的控制。它主要包括现场自然环境条件、施工质量管理环境和作业环境控制。环境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及不确定性之特点,要在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以往经验进行预测,并针对诸种不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情况采取措施,预做准备。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随着建筑市场不断发展,特别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全面实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职能由原来单一的工程质量监督和竣工质量验收评定转为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监督的管理,对建设工程参与各方主体行为检查以及工程实体质量检查,监督竣工质量验收等为主。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技术管理者,必须摸索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模式。所以,只有加强工程建设的事前引导和控制;注重事中的执法检查;不断完善事后的回访、监督和处理,才能使质量监督进入良性循环。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对工程质量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并形成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等,明确质量管理体系人员,各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责任明确,层层把关。现场管理人员要仔细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施工质量检验制度、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确定现场管理的目标和标准,并制定出管理制度,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四)建立质量管理任务和目标

提高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每项工程有总体施工方案,每一分项工程施工之前也要做到方案先行,并且施工方案必须实行分级审批制度,方案审完后还要做出样板,反复对样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至达到设计要求方可执行。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结合本人工作实际认为建立质量管理任务和目标具体以下:

1、严把材料质量关。甲方采购的材料和乙方采购的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含环保标准)和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2、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每个职工生命安全,因此,必须确保主体结构质量。

3、重视装饰质量。在施工装饰阶段,一定要克服质量通病,搞好细部处理,在装饰水准上要高人一筹,要有创新和特色。

4、抓好关键部位施工。例如地下室、一层、顶层、屋面、卫生间以及楼梯走道都是关键部位,越是人们不常去的地方,或者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既是施工的难点,又是检查的重点,更应引起项目部的高度重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随着科技进步,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施工企业要及时掌握这些信息、积极应用到工程中来。

5、样板引路。对每一个工程都要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样板间,经甲方和监理单位认可后,大面积推广,确保工程质量。

6、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企业对施工管理人员要进行定期培训,开展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

7、严格执行“三检”制度。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实行“三检”制度,其目的在于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

8、搞好技术交底。班前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使工人心中明白所进行工作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必须把握好的技术难点。

二、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做法

(一)按照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根据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艺新的特点,成立了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总工程师担任副组长,其他副项目管理及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各施工班组亦相应确定班组长为质量管理责任人,从上到下形成了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网络。项目经理、各科室负责人和各班组长均按季度签订《质量责任书》,在责任书中明确规定季度质量目标、职责与权限以及奖惩措施等。

1、规范运作,保证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1)、贯彻标准,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

在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施工过程中,项目总工程师为贯彻标准真正落实到责任人,定期组织项目部相关人员对项目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和监督,对开具不符合项的责任人及时制定确实可行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跟踪检查,较好地防止了不符合项的发生。

(2)、建立健全各项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首先从源头抓起,严把物资材料采购关。对物资材料的采购、进货、运输、贮存等各个环节制订了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二是针对本工程施工新技术含量多的特点,建立了工程技术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系统的作用,对重大技术问题超前研究,制定预控措施,重点部位明确质量责任人,制订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规章制度,从而更好地发挥了技术对工程质量的先导作用。

三是为确保混凝土施工设备安全运行,制定了设备管理制度,同时对拌和机、混凝土输送泵采取了强制性保养规定,确保了设备的安全运行。

四是运用经济手段,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项目部与各施工班组签订《质量责任书》后,坚持按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按《质量责任书》规定实行重奖重罚。

五是为了夯实质量管理基础,项目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编写了《工程施工质量检测实施细则》,具体规定了工程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工艺要求和质量检测办法,作为混凝土施工质量检验的基本文件,做到人手一册,为强化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

2、加强程序控制

在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施工中,从施工宏观规划到每一个施工部位,每一个浇筑仓位微观控制,项目部都按照施工方案(措施)、施工作业指导书和各类规章制度等文件进行。对特殊重要部位在施工作业前,均必须有施工技术类规章制度等文件做保障,并有施工技术部门进行书面和现场技术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加大现场监控力度。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项目部始终坚持班(组)初验(互检)、质量安全科(部复检)、公司派驻质检工程师终检等内部“三检制”,并赋予质检人员“质量一票否决权”。同时,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施工技术人员实行旁站监督、指导、盯防,现场使用原材料,砂石骨料、水泥、外加剂、钢筋、混凝土拌和物等均由项目部试验室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检测和控制,在施工工序上按照“工序交接卡”制度,坚持上道工序不合格决不允许进入下道工序施工。在“三检制”全部合格的基础上,提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确保施工过程处于全部受控状态。

3、质量控制措施

(1)强化质量意识,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江南摩卡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开工之初公司人劳部拟定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实施各工种岗位培训。从开工到2006年4月底,公司培训中心先后举办岗位技能培训班 为了适应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施工特点和技术、工艺的要求,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培训15次,为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项目部培训职工86人次。通过岗位技术培训,使职工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为提高施工工艺水平,搞好质量检查验收和施工过程的监督控制,提高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严格执行质量奖惩制度,促进质量责任的落实。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项目部根据《质量责任书》中规定的质量目标,按照施工质量的优劣,结合工程量完成情况,按月进行考核,奖惩兑现。对于单元工程优良率达到90% 7

以上的项目部实行重奖,到2012年6月,已涌现出一批优秀质检员。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常见病如混凝土超温初凝,预埋管道堵塞、模板走样等现象,进行了严厉的处罚。

(3)成立QC领导小组,不断探索新的施工工艺。

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上的创新是永无止境的。三江国际.江南摩卡工程项目部施工的管理过程中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如每次混凝土浇筑都要有两个以上的方案优选而来。施工中施工工艺的优化和选择往往可以杜绝质量通病,又可以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如节制闸闸墩和门槽的施工采用定型模板皮接缝,使混凝土的表面观感达到了镜面的要求。这些在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上的创新都是QC小组的日常工作,也是项目部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工作安排和决策的依据。

(4)、健全施工质量档案,建立质量责任追究制。

为全方位抓好施工质量的监督、控制和管理,认真组织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网点的实施,项目部动用计算机进行施工质量档案管理。根据质量体系标准建立了一套混凝土施工全过程跟踪、追究办法。

(二)各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1、测量定位、灰线

该工程定位较简单,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定位点,采用经纬仪、钢卷尺四角定位,离原点相应距离打龙门桩。龙门桩水平一致, 建立平面测量控制网。并以控制轴线为依据,按照设计图桩位细部尺寸和桩位定位。

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高程确定±0.000标高,并将引测点作固定保护,以作每次引测之用。

2、打桩

该工程桩设计为钻孔桩。桩端进入5-2 砾石持力层>2.5m,有效桩长32-36米,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为780KN,980KN,1266KN。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合理安排打桩顺序,考虑的因素有:(1)桩的密集程度,桩的规格、长短,以及桩架移动是否方便等因素来选择正确的打桩顺序。(2)由于桩对土体的挤密作用,先打入的桩被后打入的桩水平挤推而造成偏移和变位或被垂直挤拔造成浮桩;而后打入的桩难以达到设计标高或入土深度,造成土体隆起和挤压,截桩过大。

3、土方开挖

本工程平面较复杂,轴线和平直度的控制较为重要。对每个基坑设有纵向及横向的轴线控制桩。基坑开挖处为回填土方放坡系数为0.5,开挖采用履带式单斗小型挖土机,容量为0.5m3,反铲时最大挖距为5.5m,理论生产率为75m3/h。挖土方法采用反铲法由南向北进行。基坑挖土深度为2.0~4.5。用水准仪严格控制基底标高,机械挖至设计要求后,桩头超灌砼用风镐下挖至桩顶标高。配备足够的汽车将多余土外运,剩土堆放在基坑周围,堆土距边桩>2m,堆土高度〈4M,坡度〈0.5,底部采用钢管与砼护坡,防止坍塌。基坑内设置集水井和纵横向交错临时排水沟,用水泵将积水派出,基底开挖修整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如经验收无问题立即进行垫层施工。基础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实际地质情况与勘察报告不符,应及时通知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4、垫层施工

挖土完成后,即进行铺设砂石垫层,并用平板式振动器振捣密实,接着进行垫层砼浇捣,采用C10素砼。施工完毕后即开始扎基础钢筋。施工时严格控制标高、轴线,并要抓紧时间,充分利用晴天施工,避开雨天。

5、钢筋工程

本工程±0.000以下钢筋量较大、时间紧,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钢筋在现场制作加工(除锈、调直、切断、弯曲成型、冷拔),直接运输至施工部位。钢材采用强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的钢筋,且都有合格证及出厂证明与抽检合格试验单及标志,钢材按进度分批进场。按标准中“产品标是识和可追溯性”要求分类堆放,做好标识,并按规定抽取式样送试验室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如表面损坏或锈蚀严重的钢筋严禁使用,油漆、漆污和铁锈等加工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根据施工图和会审纪要及联系单按《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进行翻样并开具料单,经施工员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加工,加工好后的钢筋分类堆放,挂牌标识。钢筋焊接采用闪光对焊成型。单根钢筋经过钢筋除锈、切断、弯曲加工后,部分柱筋即可成型为骨架直接运往现场安装。梁板筋在现场绑扎成型。钢筋绑扎、安装前应先熟悉图纸,核对配料单、料牌,并与有关的工种配合,确定施工方法。复杂部位的钢筋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员与钢筋班组长认真研究后再确定施工方法,如柱梁钢筋等,配合木工班组长讨论支模、绑扎的先后顺序,以便施工操作。钢筋绑扎的几个关键点:

(1)底板和顶板双层钢筋,撑脚的数量应满足要求,以确定上下皮钢筋的位置。(2)插筋位置的准确性,插筋位置在垫层上或模板上均弹出中心线或边线,按线插筋,插筋完毕再拉线检查,避免插筋单根或整体偏移。

(3)避免柱钢筋整体扭转,柱钢筋(包括暗柱)绑扎完毕,检察位置准确。

(4)垫块厚度、垫块数量及位置适当,以确保钢筋保护层。垫块用1:2水泥砂浆制作。垫放成梅花型,其间距不大于1米。

(5)按图纸和规范认真施工,加强施工管理。钢筋绑扎完毕,项目部要在自检的基础上,会同公司质安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对钢筋严格检查。另外及时通知质检站进行验收,做好隐检记录。

因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该工程之中梁柱节点钢筋设计比较多,纵横交错,无论是安装箍筋还是浇筑混凝土难度都比较大。针对本工程对现实工作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性的建议,重点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

1、梁柱节点箍筋施工问题

(1)节点处加密箍筋没有设置或者设置不够到位

加密箍筋是保证框架节点抗剪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节点抗剪强度主要取决于节点箍筋的配置情况。因此,梁柱节点之间的箍筋设计十分的重要。箍筋约束下的核心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一般要比素混凝土提高13%到43%,按照常规的施工程序,梁柱的节点要与本层的梁板钢筋一起进行浇筑,节点的箍筋应与本层的梁板钢筋一起安装。由于此处纵横梁以及柱的纵筋交汇,再加上对箍筋进行加密时往往是井字复合筋,因此钢筋不仅难以定位,而且难以进行绑扎。操作人员在实际工作由于怕麻烦或者安装的确困难等问题,往往只能够保证箍筋的位置,加密箍筋往往被丢掉或者不能够保证间距,存在钢筋绑扎松扣、缺扣、贴不到钢筋、弯钩的角度不够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2)纵向受力钢筋间距之间的设置不平衡

因为节点处的钢筋往往纵横交错,再加上有纵向的竖筋,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较难以保证节点内梁的上下纵向钢筋之间的排距,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时候,钢筋很难被混凝土充分包裹住,这将会严重影响到握裹粘结力,从而降低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

(3)梁主筋锚固方面的问题

梁主筋锚固方面的问题主要出现在边节点,按照现行的相关标准,中间层边节点内的上部钢筋应严格按照LaE=1.15La的要求,而且应伸过节点中心线应该大于5d;当纵向钢筋在边节点内向下弯折,且弯折后水平投影长度不小于0.4LaE,垂直投影长度的值取15d。由于高层建筑由于其高度的增加,使得有顶部传递给底部的重力也随之增加,这也使得竖向结构体系也承受了更多的载荷,再加上梁内配筋较多,这样也会使得纵筋锚固下弯长度会超过节点范围高度较多。

(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目前,在高层建筑中,其使用的混凝土厚度的强度一般在C20到C35之间,在实际设计中,对混凝土强度的设计强度要大于梁柱的强度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在建筑层数不断加高的情况之下,其混凝土结构柱的混凝土强度与梁板的设计强度之间的差值也会随之加大,而这种现象在高层建筑中尤为明显。因此,这也就存在同一浇筑层梁板与节点混凝土强度不一致的问题。

2、梁柱节点箍筋施工的控制措施(1)节点处加密箍筋的设置

方法一:将封闭箍筋改为开口箍筋,在梁筋绑扎后按照规定的间距两个开口箍筋插人并且进行焊接封闭。

方法二:a.将节点分成若干组,各组指定1名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负责指导操作人员进行钢筋的安装工作;b.提前对通过每个节点的钢筋量进行比较仔细地核对工作,认真画好节点的钢筋安装顺序图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安全交底工作;c.技术人员要提前考虑好节点处的安装顺序,并且按照顺序将纵横梁的底筋、节点箍筋、梁腰筋、梁上部各层筋在节点处准确到位,此时另外还要注意的事情就是位于梁的2层负弯矩筋间的节点箍筋也要准确就位,不要绑扎,部分可以临时固定;d.按照正确的位置对纵横梁筋进行绑扎;e.对节点部位的箍筋调整就位并且采取相应的绑扎措施。

(2)钢筋锚固

方法一:为了避免弯钩较多以及节点内钢筋太密的情况发生,对于梁底钢筋的锚固可以在钢筋端部绑条单面焊接不同直径的10d长的钢筋头,为了进一步扩大端部,从而增加锚固力;上部第二层钢筋仍然采用弯钩的方式;最上层的钢筋可以伸到节点的外边处并且可以全部安全焊接到一块12到16mm厚度的钢板上面。

方法二:对于进入节点的梁钢筋要提前进行认真地核对,按照规范要求计算出钢筋需要弯折的量;要充分考虑钢筋净距的要求,严格按照弯钩逐渐后退的方式,画出梁筋在节点处的排列安装顺序图,对不一样长度的钢筋进行编号;相关的设计人员负责该节点处的钢筋下料以及安装检查;按照排到图中的钢筋下料长度,对同一层面的钢筋进行不同程度的下料工作;按照相应的编号顺序将钢筋对应安装到相应的位置。

(3)节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

当节点与梁板混凝土之间的强度相差仅仅只有1级时,节点可以与梁板一起进行浇筑。当节点与梁板混凝土之间的强度相差大于2级且小于5级时,梁柱节点虽然可以与梁板一起进行浇筑,但由于可能存在节点竖向承载力不足以及抗剪能力等不足之处,因此,要采取一定的补足措施。当边节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4级及以上时,中间节点混凝土强度相差5级以上时,必须采用柱混凝土进行浇筑。

随着我国社会稳定地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在住房上对工程建筑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强化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是提高建筑质量的有效保证。因此,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设计以及梁柱节点箍筋施工中的相关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希望相关人员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图纸规范施工,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更加深入地研究,在每一次的工作中吸取相应的经验教训,从而确保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以及安全。

6、模板工程

该工程的模板工程全部采用木模,即柱、梁、楼板及承台、地梁,采用九夹板制作成规格或不定规格模板,扣件式钢管为支撑系统。大量拼模安排在加工场施工前制作完毕,直接运至施工部位,以加快施工进度。

(1)基础承台、地梁安装模板前应对地基垫层的标高、中心线先行核对,弹出边线,模板中心线对准基础中心线,然后再校正模板上的标高,使之符合设计要求。经过检查无误后将模板安装牢固。在安装柱基础模板时与钢筋工密切配合。

(2)模板支设完毕,项目部对结构断面尺寸、垂直度、轴线尺寸等进行认真的技术复核,以确保结构准确度,为日后装修提供一个良好的基层。

(3)模板及基础支架须有足够的支撑面积。如安装在基土上,基土必须紧实并有排水措施。九夹板接缝必须紧密,接缝采用胶带纸粘帖。

7、混凝土工程

基础砼全部采用泵送商品砼。商品砼供应商确定后,要针对性地对砼的技术参数提出要求,根据气温及其它因素确定合理的坍落度,并稍留余量,以防现场坍落度偏小,影响砼浇捣时的性能,现场严禁掺水稀释,由供应商进行少量试拌,多次比较确定出合理的级配和外掺剂类型及掺量,严格按配合比施工,不得擅自变动。施工过程中确需调整的需经包括建设单位在内的各单位同意后方可实施,并按规范要求做试块。如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现场浇捣要适当增加振捣密度。

砼的质量控制其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振捣密度,提高振捣密实效果;二是要加强混凝土浇捣后的养护工作,浇后12小时内,混凝土上盖草包。基础砼浇捣前由现场有关管理人员参加召开会议,就劳动力组织、机具设备、砼供应、交通、环保等各方面全面交底,合理安排工作面,必须确保其质量,重奖重罚。必须切实加强检查监督,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以杜绝各种隐患。

砼浇捣时,由项目部轮流值班,及时帮助施工第一线的人员协调解决施工中的各种技术疑难问题,对施工中的技术质量、进度进行监督与控制。

承台、地梁施工控制水泥用量与配合。采用级配良好的5-25统子,提高砼性能,尽可能控制水灰比。

施工顺序:由一端推向另一端,安排二台振动棒。

具体的劳动力布置,施工方法在施工之前与各班组协商解决。砼浇捣塔接时间控制1小时内,严禁砼超过初凝时间。在浇承台、地梁与垂直交接处等有可能出现吊脚想象的部位,先将地梁浇筑、捣实,然后将地梁侧模外砼用人工清理干净,以防吊脚。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对策分析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难点,我认为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下面笔者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过程来对质量监控提出对策: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管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工序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抓住影响工序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工程质量的预控。例如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点选择的原则:工程测量定位:标准线桩、水平桩、龙门板、定位轴线、标高;地基、基础:基坑尺寸标高土质、地基承载力、基础位置、尺寸、标高、预埋铁件位置、规格、数量、基础墙皮数杆及标高、标底弹线;模板:位置、尺寸、标高、预埋铁件位置、预留洞尺寸、模板承载力及稳定性、模板内部清理及润滑情况;钢筋混凝土: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砂石质量、砼配合比、外加剂比例、土砼振捣、钢筋品种、规格、尺寸、搭接长度、钢筋焊接、预留洞孔及预埋件规格、数量、尺寸、位置、预制构件吊装或出场(脱模)强度、吊装位置、标高、支承长度、焊接长度;吊装:吊装设备起重能力、吊具、索具、锚具;钢结构:翻样图、放大样;焊接:焊接条件、焊接工艺等。

在质量控制点的实施上,一是操作人员经项目技术人员技术交底并做好交底记录,在明确工艺要求、质量要求、操作要求的基础上方能上岗;二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技术人员反映,经分析、找出原因,得出解决办法并明确新的操作要求和掌握新的技术规定后,才能继续施工;三是加强自检、互检和交接检。自检、互检在班组内进行,交接检必须做好下道工序检查上道工序的记录,对达不到国家标准、施工规范及工序要求的,不得交下道工序施工。

2、质量控制中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的实施。

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犹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现对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

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质量员,监理工程师同时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三、江南摩卡项目部16#楼样板房的建设对全工程质量的指导意义

(一)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16#楼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根本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这样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样板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务必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必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样板”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个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2)对原材料、半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控。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二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

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本人着重体现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技术复核

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2)隐蔽工程验收

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材料试验

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并留置样品,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4)抽检

随机检查,它灵活,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5)试水、通球检验

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6)班组自检

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7)设置质量管理点

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三)质量验评管理

1、检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

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抓一头丢一头,或是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的质量等级就依据不足。

2、抓住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他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该看到他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

(四)工程施工过程质量管理对策创新探究

1、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我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做好项目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对于项目质量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2、建立和健全项目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质量管理极不规范,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质量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过程的完善。

3、增强质量责任意识,全面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质量责任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责任意识,质量责任意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也是搞好质量管理的关键一环。必须从根本上树立质量责任意识, 使全体职工通过教育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激发其质量责任感,树立质量经营思想,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市场,以市场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无论是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质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使全体职工通过教育意识到工程优质的重要性,激发其质量责任感,树立质量经营思想,以质量求信誉,以信誉求市场,以市场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无论是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具有良好的质量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队伍的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一定规模。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索质,我国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此外有关部门应为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争取在高等学校建立项目管理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等。

4、必须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我们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一大管理,三大控制”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项目质量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计算机网络、软件也推动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的发展,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为此,我们努力做好项目质量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工作意义重大。

6、创新项目质量管理观念。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要做到观念上的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灵活的用工制度,运用一切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产品,从而为企业赢得利润。建筑企业迫切需要确立质量发展战略。建筑企业根本的、不可忽视的一条就是要面向市场,因为市场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出发点,质量好坏最终要用市场来检验,建筑企业的质量成果必须符合市场的要求,最终达到用户的满意。这就要求企业在工作中注意几个结合:

(1)数量与质量的结合,做到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增加产品数量,实际上这是处理好工期、质量和效益的关系。

(2)生产要素与科技含量的结合。提高施工质量的根本途径是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内容。正确的决策能给企业带来高质量的工程。

(3)质量效益良性循环与质量投入的结合。良性循环是指重视质量,加强质量投入,从而带来好信誉,占领更多市场,给企业带来更高的效益。而效益好了,才能有更多的质量投入。

(4)企业经营管理和“用户至上”的宗旨相结合。质量必须以用户需要、用户满意为中心。用户在提高施工质量中有监督作用。

(5)建立文明的施工现场,“规范场容、文明施工、安全有序、整洁卫生、不扰民、不损害公共利益”,建立文明施工现场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工作质量,向用户和社会展示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以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赢得广阔的市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四、结 论

本文的研究工作初步探讨了一个工程的质量控制的过程,需要注意的要点。介绍了在“三江.江南摩卡”工程中各种质量管理的应用,也详细的介绍了在此工程中应用的各项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让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我希望这会对从事建筑质量管理的人有些帮助。

确实,结合我们国家的国情,以及目前各地的建筑行业发展规模程度不同,地方经济发达程度和建筑采用的材料、施工过程采用的新技术等等不同因数。但是建筑追求在尽量少用资金和能源的条件下,为人们生活和生产创造卫生、健康和合理的建筑环境,更加美观、舒适、优质的建筑产品仍然是每个从事建筑行业管理的人的目标和追求。因此质量管理在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发球过程中的身体控制 篇3

投入的时间太少,很多人大约只用训练总量的10%进行发球练习。

练习的方法不得当,没有抓住发球技术的主要环节,发球的力量主要源自于腿部的屈伸与躯干的转动。

发球技术相对复杂,它涉及到身体各部位的协同工作。因此,我们需要拥有良好的协调性,才可能发挥出发球的最大威力。

可以说,对于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控制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发球技术的优劣。所以这次,我们就从发球中身体控制的角度出发,来寻找发球技术中我们还可以改正和提高的环节。

站位

发球的站位通常有两种,即上步站位和不上步站位。对于初学者和青少年球员我们通常建议采用不上步站位,这样的站位在减少了上步动作的同时降低了发球动作的难度。很多业余选手以及青少年球员在使用上步站位进行发球时,后脚上步的位置错误,导致身体在击球前便已正对球网,从而损失了转体产生的力最。理想的上步位置应该是后脚移至前脚的侧后方,以确保髋部侧对底线(如右上图)。其实在职业选手里,上步站位和不上步站位没有哪一种占据着压倒性地位,我们可以看到上图中阿加西采用的是不上步站位,巴格达蒂斯采用的则是上步站位。

我们还需要注意前脚的位置,仔细观察职业球员的发球动作,不难发现他们在准备击球阶段,尤其是深屈膝就要蹬地上升的瞬间,前脚和底线之间的夹角是很小的。而不少球友在准备时的站位就存在问题,前脚脚尖几乎垂直于底线,这样的站位极易导致击球前髋关节面向球网,因此而损失了髋关节转动的力量。

屈膝与蹬地

屈膝的目的是为了从地面获得反作用力,腿部的屈与蹬是发球力量的主要来源。也许有人会想问膝关节弯曲到多少度才算合适,这完全取决于球员的身体条件、协调性和发球目的。如果膝关节的屈与伸二者不协调就会造成发球时身体短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极大地影响发球时的爆发力。达维登科的身材不高,但力量强劲,图中他的屈膝幅度非常大,这在职业球员中也并不常见。另外我还想补充一点,达维登科发球时弓背动作非常明显,我不建议业余选手和青少年选手模仿,因为这是需要非常强的力量做支撑的。

击球时的身体位置

身体面向球网后才击球是许多业余选手以及青少年球员的通病,过早的转体会造成击球的力量损失。通过观察职业选手的发球动作,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即使在击球瞬间,他们的身体也并没有完全转正,而是在落地的同时身体才一正对球网。这一点常常被球友和教练所忽略,但对发球技术动作来讲却至关重要。

发球时一个合理的动力链应该是:当力量从地面通过腿部传递到髋部、髋部获得最大转动速度时上身开始转动。大多数优秀的球员都具有良好的转体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一个细节,上身开始旋转时职业球员的非持拍手在向胸前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上身转动速度,从而将力量更好地传导到手臂,以提高手臂向前挥动的速度。

落地

发球落地动作的基本要求是:前脚落地,后脚向后踢出,前脚落地的位置距离底线一个脚掌左右(如上图)。一些业余选手以及青少年球员击球后无法保持平衡,绝大多数都与后脚不是向后上方踢出有关。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失去平衡的球员,后脚是向身体的侧方踢出的。

针对训练

与很多著名教练交流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发球技术教学时,这些教练给出的答案竟然有很大的相同点。这些方法其实并不难,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果能够坚持以下四个训练方法,每种训练一天练习20到30个球,l到2周后你的发球技术就会有明显改观。

训练一

双脚垂直于底线面向球网站立,两脚不动进行发球练习,主要体会发球中躯干转动的力量在发球中的重要性。

练习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两脚发生移动,原因很可能是抛球不稳定;发球无力,即不会使用躯干的转动进行发力,身体在发球前的回转不足或击球前已经转正身体。

训练二

侧向站立进行发球练习,腿部的要求同方法一一样,只能转动不能移动。发球前在后脚上放置一个球拍,发球后球拍从后脚脚面上滑落,后脚对向后面的挡板。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体会髋关节以及腿部的转动。

训练三

同训练二一样,但不在后脚上放置球拍,要求是选手在击球后静止两秒。

这样做的目的是:1.抛球的位置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发球后身体无法静止,会倒向一侧;2.观察发球后自己的头部是否保持平衡,两肩是否保持平衡,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调整并找出问题所在。

训练四

施工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篇4

关键词:造价控制,合同签订,工程实施,竣工结算

造价控制是建设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就作为一个造价人员, 如何在合同签订阶段、工程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做好造价控制, 浅谈下自己的看法, 以供同行商榷。

1 合同签订阶段

1.1 确定合同类型

施工合同类型主要有总价合同、单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总价合同适用于工程量不大且能够精确计算、工期较短、技术不太复杂、风险不大的项目。单价合同一般为招标人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 投标人按此报价, 最终以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和投标人所报单价的乘积进行结算的合同形式。成本加酬金合同是由发包人向承包人支付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并按照约定的方式支付酬金的一种合同类型。不同合同类型的控制方式略有不同, 造价控制必须具有针对性。

1.2 关于工期问题

施工合同中, 一般含有逾期竣工违约金的规定, 直接影响工程费用, 该部分的内容必须引起造价人员的重视。首先, 工程延期的规定, 必须仔细斟酌, 避免含混不清, 或难以执行, 导致该工程是否逾期竣工, 难以判定。其次, 逾期竣工违约金必须既起到对施工单位的督促作用, 又不应数额过大, 导致执行困难。

1.3 重视工程量清单及清单报价表

工程量清单是招投标的基础, 也是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 措辞上应反复推敲, 防止出现歧义, 从而导致日后竣工结算出现争议。例如, 在项目特征上, 很多造价人员对于主要特征描述不清晰, 造成日后承包商以未考虑部分风险为由索赔。中介单位造价人员在审查施工合同的合法性、合理性时, 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此类不严谨的文字现象, 预先避免业主为此造成的不必要的费用损失, 减少因此引起的合同经济纠纷诉讼。

2 工程实施阶段

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主要有变更、签证以及索赔的处理。

2.1 设计变更的审核程序

2.1.1 审核设计变更合规性

审核设计变更手续是否合理合规, 是否符合甲乙双方的事前约定。变更必须经业主同意, 设计单位审查签章, 出具相应的图纸和说明方可发变更通知。对不符合程序的口头变更、便条变更的工程量不予认可。监理公司发现设计图中的问题, 需要进行变更时, 必须征求业主和设计单位的意见。对监理公司和施工单位擅自更改设计图的, 不予认可。

2.1.2 审核变更中的数量及价格

1) 审核设计变更部位的工程量增减是否正确, 是否得到了如实反映。变更是否已实施, 若原设计图没有实施, 需扣除该部分的费用。若原设计图已实施, 才发生变更, 则应按已实施的阶段计算费用:如变更前, 已全部安装完成, 则不止计算原工作内容的费用, 还需计算拆除费用等;如变更前, 只运输至现场, 则无需计算安装费用;如材料未制作加工, 则只考虑材料进场补偿费用 (或协商不计算费用) 。已拆除的或未安装的材料、设备、成品、半成品, 均应由监理人员负责组织建设单位回收, 若建设单位难以利用或受限于材料堆存场地, 则可各方协商, 按实际价值扣减费用后, 交由施工单位处理。特别注意的是, 涉及变更削减的内容, 也应按上述程序办理费用削减, 施工单位一般会刻意隐瞒或拖延, 在督促无效后, 可直接自行计算扣减。2) 审核设计变更中, 工程量的计算是否规范。审核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按合同中约定或规范规定的计量规则进行计算, 有无高估冒算。一般施工单位均会在计算中将损耗工程量计入, 应检查合同约定, 是否应计入。3) 审核变更部位的计价是否合理。设计变更应视作原施工图纸的一部分内容, 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应保持一致, 一般按照合同约定, 有与原合同相同或相似项目的, 执行相同或相似项目的单价;无相同或相似项目的, 双方协商确定。该步骤中应特别注意对相似项目的理解, 为提高造价, 如合同中无相同项目单价时, 施工单位往往要求重新套项。此时, 与原合同相似的项目, 其相似部分必须执行原合同单价。

2.1.3 设计变更的责任划分

1) 由于施工不当, 或施工错误造成的变更, 应注明原因, 此变更费用不予处理, 由施工单位自负, 若对工期、质量、投资效益造成影响的, 还应进行反索赔;2) 由设计部门的错误或缺陷造成的变更费用, 以及采取的补救措施, 如返修、加固、拆除所发生的费用, 应汇报业主与设计部门协商是否索赔;3) 由于监理部门责任造成损失的, 应汇报业主, 确认是否扣减监理费用。

2.2 现场签证的审查程序

2.2.1 审查签证签认的程序是否符合甲乙双方事先约定的签认程序

签证必须分别由监理公司、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签字确认, 如果只有一方签字或缺少某一方签字, 说明洽商签证的手续不全;同时, 签证所附简图等证据如无监理工程师的确认, 则难以计量, 以上两种情况, 均不应予以认可。

2.2.2 审查签证的有效性

签证的内容有无重复, 尤其要注意合同中明示或暗示已包含的项目是否有重新签证;工程项目整体办理洽商签证后, 个别项目是否又以单项办理洽商签证;同一个工作内容的两次签证, 计量是否有重合等等。

2.2.3 审查签证的正确性

1) 审查洽商签证的数量, 包括个数、面积、体积、重量的计算是否正确。2) 审查洽商签证的单价、金额计算是否正确。3) 结合施工合同的内容, 特别是关于签证的一些优惠条款, 如合同规定1000元 (含1000元) 以下的签证在工程结算时不作增减调整等, 从而审查签证是否可列入工程结算。

2.3 索赔的审查程序

1) 索赔事件预防。定期开展履约检查, 及时发现业主履约的不足并予提醒, 减少索赔事件的发生。2) 索赔事件的处理。检查施工单位索赔证据是否确凿、依据是否充分、责任是否明晰、是否符合时效、索赔计算值是否合理准确, 索赔事件是否作为有经验的承包商可以预见, 在索赔事件发生后, 是否采取了控制措施。3) 反索赔。参照合同, 监督施工单位的履约情况, 为反索赔或者减少索赔创造条件。

3 竣工结算阶段

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有关制度 篇5

第一条 对纺织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实施有效控制,确保公司生产的纺织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和顾客的期望。

第二条 技术部与产品研发部(以下简称技术部门)分别负责分管纱线产品和坯布产品的工艺制定与修改、并负责检查工艺的执行情况。各生产车间配合技术部门,负责生产工艺的具体实施。

第三条 产品投产前,技术部门工艺质量技术员负责编制产品工艺,经审批后,下发到各车间和相关职能部门执行。

㈠ 各生产车间必须按照工艺流程安排工位,组织操作人员按照各工种操作法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同时按照工艺技术文件中规定的产品工艺技术参数组织工艺上车。

㈡ 各车间的操作质量技术员和各轮班教练应监督检查操作人员执行生产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及在制品的质量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工艺要求或规定的作业。

第四条 如果生产的品种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技术部门工艺质量技术员应依据生产计划部下达的《调度通知单》及时调整相关产品的工艺参数,以书面形式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执行。

第五条 产品投产后,技术部门检验和试验人员按照规定的项目和周期对各工序的产品质量指标进行测试,当测试结果出现异常情况时,应以书面形式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整改(必要时下发工艺停车通知,经整改并复测合格后方可恢复开车),对整改后的情况应有跟踪测试记录。

第六条 技术部门按照《工艺检查规范》的要求,定期检查各工序产品的工艺上车执行情况,做好检查结果的记录,作为对车间每月工艺上车合格率考核的依据。

第七条 关于各工序产品质量完成情况的考核,按照《工序质量考核项目》执行。

第八条 关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信息反馈,按照《质量信息反馈管理办法》执行。

第九条 关于生产中出现的各类织轴疵轴,按照《疵轴处理规定与考核办法》执行。

第十条 关于浆、织轴起、了机回丝长度的管理与控制,按照《浆、织轴起、了机回丝长度规定与考核办法》执行。

第十一条 关于坯布连匹疵布的判定、划分、交接与考核,按照《关于连匹疵布的考核规定》、《整理车间降等布提等考核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关于各项零疵布的管理与考核,按照《零疵布管理与考核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关于坯布洗油的各项具体要求,按照《坯布洗油有关管理规定》执行。第十四条 关于浆料的使用管理,按照《浆料消耗考核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关于整经轴长短码疵轴的管理,按照《整经轴长短码疵轴考核规定》执行。第十六条 关于各工序着色染料的管理,按照《关于着色染料的使用规定》执行。第十七条 本制度由产品研发部起草并组织实施,解释权归产品研发部。

浅谈歌唱过程中情感的控制 篇6

关键词:歌唱;情感控制;意义;方法

对于歌唱艺术活动来讲,心理因素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影响,歌者在歌唱过程中的思维、情感、想象、意识、感觉、气质等都是歌者心理的主要表现。歌唱与适度的情感控制是分不开的,歌者通过对各种类型、风格歌曲的歌唱来对人们的各种情感进行抒发和表达,以此来感染和影响观众,使观众在情感和心理上与歌者产生共鸣。

一、歌唱过程中情感控制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歌唱的完整性

对歌唱过程中歌唱者的情感进行适度的控制,对提升歌唱完整性来说意义重大。能够对一首歌曲作品进行完整的演唱,是对演唱者最基本的要求。如若一首歌曲作品不能够得到完整的演唱,其所包含的艺术性也就难以得到展现。每一位歌唱者在表演之前都希望能够对歌曲组品进行声情并茂的演唱,但往往会由于情感上的种种波动而事与愿违,如在演唱过程中情感抒发不顺畅或是过分的激动心理等,这些都会对歌曲作品表达的完整性造成影响,使歌曲作品所包含的情感难以得到正确的抒发。因此,这要求歌唱者在日常的声乐练习或是学习中一定要重视对歌唱情感的控制,以根据歌曲作品的内容通过对自身情感的调试,来对歌曲进行完整的演绎。在歌唱过程中学会对自身的情感进行控制,也有助于歌唱者在短时间内对自身歌唱状态的调整,使自身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下去对作品进行歌唱,进而将歌曲想要表达的情感完整的对观众进行展现。同时歌曲演唱完整性的提升,也会进一步拉近歌唱者与观众的距离,使观众随着歌唱者演唱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二)有助于提高作品的艺术性

就歌唱来讲,它是一门集语言和音乐于一体的具有一定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在情感表达方面,歌唱艺术除了需要借助于乐队对优美音乐的演奏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依靠歌唱者对歌唱作品内容言语上的表达。为更好的对作品进行演绎,使观众享受到高水平歌唱艺术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在演唱过程中歌唱者需要通过对各种演唱技巧的运用并结合自身对歌曲作品内容的理解,来对作品中所包含的人和事进行成功的塑造和演绎。歌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对情感进行传递和抒发,使聆听者在情感上与歌唱者产生共鸣。富含情感的演唱传递给观众的不仅仅是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歌声,更是歌唱者通过演唱的形式对喜悦、憎恨、悲伤、热爱等情感的良好诠释,这样观众通过对歌曲的聆听就可以在情感上产生联想与共鸣。所以说,对于歌唱来说,情感是其灵活之所在。在歌唱过程中对情感的适度控制,能够大大的提升歌唱的艺术性,使观众在聆听甜美歌喉的同时,得到精神、心灵上的慰藉与震撼,进而真正的感受到歌唱的魅力之所在。同时,情感控制还能够有效促进歌曲风格与演唱者情感的融合度,使演唱者所酝酿的歌唱情感与歌曲作品本身的情感相匹配,进而使歌唱的艺术魅力得到大大的提升,使观众在聆听的过程中,暂时的忘却世界的各种纷扰与痛苦,进入到歌唱艺术所展现的美好世界中去。

二、歌唱过程中情感控制的主要途径

(一)通过对演唱声音力度的变化来控制情感

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其声音力度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声音的色彩、强弱、高低三个方面。其中声音的强弱由歌者来自行控制,声音的高低则由旋律的起伏来进行表现。歌者在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唱的时,要以歌曲所包含情感的发展、层次为依据,来合理的控制其演唱的声音力度,切勿在整个演唱过程中都采取同样的声音力度来进行表演。也只有如此,歌者才能够活灵活现的将歌唱作品完整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从而起到提升歌词演唱鲜活度,使观众在歌者的带领下逐渐的进入到音乐的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在演唱过程中,歌者对演唱声音力度强弱变化处理的好坏,关系到其演唱情感能否得到准确的抒发。生活当中人们说话时亦是如此,当人在富含兴奋、激动情感进行讲话时,声音就会特别的响亮和有力,相反当人在松弛、平静的状态下进行讲话时,声音就会特别轻。具体而言,强音一般表达的是较为强烈和充满激情的情感;中强音是对平和、抒情歌曲的表达,情感表达较为舒缓;弱音则大多表达的是隐秘、平和的内心情感,如小夜曲、摇篮曲等。

(二)通过对歌曲作品内容的分析来确定情境

要想在歌唱中对情感进行准确的把握,首先就必须先要通过对歌曲作品内容的分析来对歌曲具体的情境进行確定,以为歌者对歌曲情感的表现提供有效的依据。因此,这就要求歌者在表演之前,必须通过自身头脑中的内部视觉,来对歌曲的情境进行良好的创造,以此来作为其对歌曲情感进行控制的依据,也只有这样歌者才能够对歌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进行恰当的抒发,最终实现情感控制的目的。总体来讲,每一首歌曲都具有特定的情境,描绘了特定的情感故事,对于歌唱者来讲,对歌曲情境的充分把握有助于其歌唱情感表现力的增强,能够有效促进其在歌唱过程中对情感的控制。

(三)通过歌者生活阅历的增加来积累情感素材

歌者在舞台上对歌曲情感恰当的控制和抒发,与其真实生活当中自身丰富的情感积累与体验是难以分开的。众所周知,无论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来源于生活的,歌唱艺术也不例外,任何歌曲形式的创作都是作者通过对生活中点滴的感悟而创作形成的。我们通常所说的“真情流露”,所指的其实就是人们随着自身各种生活阅历的增加,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后,通过艺术再创作、加工的方式,来对其特殊情感的再现。如果一个人没有经受过痛苦和磨难的历练,在歌唱过程中是很难对痛苦、压抑的情感进行准确表达的,只有真正经历过磨难历练的人,才能够真实的体会歌曲作者的创作意念,并在歌唱过程中对这种情感和意念进行充分的抒发。因此,对于歌者来说,要想在歌唱过程中对其歌唱情感进行良好的控制,就必须注重在其生活中对各种生活经验、人生体验进行不断的积累,并在生活中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人生中的各种磨练,将对各种情感体验的收集当作一种丰富自身歌唱情感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王小梅.论歌唱艺术中的技巧与情感[J].大众文艺.2011(16)

[2]张俊.论歌唱中情感表达的意义及培养途径[J].电影评介.2008(16)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 篇7

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 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 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 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 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而且工程项目位置固定、体积大, 不同项目地点不同, 不象工业生产有固定的流水线、规范化生产工艺及检测技术、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稳定的生产条件, 因此影响施工项目质量的因素多, 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如使用材料的微小差异、操作的微小变化、环境的微小波动, 机械设备的正常磨损, 都会产生质量变异, 造成质量事故。工程项目建成后, 如发现质量问题又不可能象一些工业产品那样拆卸、解体、更换配件, 更不能实行“包换”或“退款”, 因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就显得极其重要。

建筑公司要想长期把工程施工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 就应该应用一系列培训、管理、检测、监督、整改手段和措施, 对影响工程质量的人员、施工工艺、机械工具、材料和环境五大因素进行控制。

2 制定质量计划

施工阶段的质量计划包括施工组织设计及检验计划。每一安装项目均应编制与其项目相适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计划, 对安装项目重要工序应编制施工质量计划。施工管理员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分项方案、技术交底内容、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编制施工质量计划, 施工现场各班组, 应严格按施工质量计划的施工顺序和控制方法现场施工, 施工质量计划中注明实施要求。

3 培训、优选项目班子成员及施工人员, 奠定质量控制基础

工程质量的形成受到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管理技术干部、操作人员、服务人员共同作用, 他们是形成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控制施工质量, 就要培训、优选施工人员, 提高他们的素质。

首先应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 施工人员应当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企业效益 (质量、成本、工期相结合) 综合效益观念。

其次是人的技术素质。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应有较强的质量规划、目标管理、施工组织和技术指导、质量检查的能力;生产人员应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 以出色的工作质量, 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人的素质, 靠质量教育、靠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 靠培训和优选。

4 严格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质量, 打好工程建设物质基础

要把住“四关”, 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当前, 在物资供应处于买方市场的环境下, 各种销售名目繁多, 有“回扣销售”、“有奖销售”、“送货上门销售”等, 对采保人员是极大的诱惑。因此, 要把好采购关。

优选采保人员, 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质量鉴定水平。挑选那些有一定专业知识, 忠于事业、守信于项目经理的人任采保人员。

掌握信息, 优选送货厂家。掌握质量、价格、供货能力的信息, 选择国家认证许可、有一定技术和资金保证的供货厂家, 选购有产品合格证, 有社会信誉的产品, 这样既可控制材料质量, 又可降低材料成本。针对建材市场产品质量混杂情况, 还要对建材、构配件和设备实行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施工项目所有主材严格按设计要求, 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质保书, 对进场材料, 除按规定进行必要的检测外, 质保书项目不全的产品, 应进行分析、检测、鉴定。不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并且追踪其出处。严格执行建材检测的见证取样送检制度, 以确保检测报告的真实性。

5 推行科技进步, 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 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 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 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 通过技术进步, 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这句话阐明了新技术、新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体现了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 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 应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 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

“管理也是生产力”, 管理因素在质量控制中举足轻重。建筑工程项目应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 明确各自责任。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要严格控制, 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施到位管理。在实施全过程管理中首先要根据施工队伍自身情况和工程的特点及质量通病, 确定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再结合质量目标和攻关内容编写施工组织设计, 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攻关措施, 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

在实施质量计划和攻关措施中加强质量检查, 其结果要定量分析, 得出结论。“经验”则加以总结并转化成今后保证质量的“标准”和“制度”, 形成新的质保措施;“问题”则要作为以后质量管理的预控目标。质量控制目标是质量控制预期应达到的结果, 以及应达到的程度和水平, 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实施目标管理可以激发施工人员质量控制积极性、主动性, 使关键问题迅速得到解决。

摘要:本文介绍了项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制定质量计划的主要内容, 如何培训、优选项目班子成员及施工人员, 如何控制建材、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质量, 推行科技进步, 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质量控制水平。本文主要从管理角度上阐述如何控制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工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篇8

1 掌握设计图纸

1.1 详细读图工程施工的第一步是仔细的阅读图

纸, 从总说明至建筑、结构、安装、电气、智能及室外配套, 要读懂每一条说明, 吃准每一个尺寸, 理解每一处的设计意图, 整理出不理解及有问题之处, 同时要找出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之处, 这样才能保证按图施工, 才能建设出符合设计的建筑产品。

1.2 认真审图审图就是进行图纸会审, 这是保证施

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审图的过程也是交流探讨的过程, 它既能解决图纸中存在的设计问题, 使设计得到适当的优化, 又能解决施工中存在的新工艺及新技术等难题, 为工程项目按图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也为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工程质量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控制建筑材料

2.1 严格要求进场材料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进场

材料, 首先要检查进场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实物, 包括其规格、型号、性能是否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的要求, 其次要检查进场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出厂合格证书及质量保证证书。

2.2 规范检验进场材料建筑材料按要求进入场地

后, 在使用过程中要按规范规定进行抽样检验, 除了正常的检验外, 还应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材料、半成品、成品等进行随机检查, 这种办法不受时间限制, 不受检查频率限制, 由于该办法的机动灵活性使其更适合及时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就能及时避免劣质建筑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使用, 是保证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有力手段。

3 加强施工管理

3.1 准确把握工序衔接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严格

按施工规范施工, 按设计图纸施工, 其次要按常规按照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机电安装、装饰装修的顺序进行施工, 工程的衔接通常是位于各专业的接口处, 尤其是在土建与安装工程的衔接处, 必须设置检查验收点和控制点, 这样既可以降低施工难度, 又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因工序衔接不当而导致的质量通病, 为有效的提高施工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3.2 做好隐蔽工程验收隐蔽工程是指各工序在施工

后无法检查及鉴定的部位,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对工程要求的所有隐蔽项目, 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验收, 比如工程施工的基槽、钢筋、防水、管线等等, 要进行全面的控制, 要按程序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这是建筑施工过程中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

3.3 重视施工技术工作技术工作从施工准备做起,

包括熟悉图纸, 编制合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 认真进行图纸会审, 及时准确的组织技术交底, 正确全面的了解设计意图, 并贯彻到施工班组, 在施工中从定位放线开始, 要做到对建筑物的准确定位, 包括对其坐标点和标高点的引入, 然后是控制好建筑物的轴线、各层建筑标高、结构标高、门窗洞口尺寸线等, 同时还要准确掌握工程所的施工条件, 控制好施工的技术方案, 包括施工特点、关键技术、相关标准及成品保护措施等, 因此, 重视施工技术工作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

3.4 重点控制关键部位所谓工程施工的关键部位,

就是决定建筑物结构性能的重要部位, 比如说建筑物的地基、基础、梁柱、楼板等部位, 在施工中对这些部位应进行重点控制, 因为这些部位往往是工程建设的质量难点和薄弱环节, 尤其是对没有把握的施工新工艺或新标准, 还有比较容易产生问题之处, 如钢筋绑扎、轴线位移等等, 所以应该及时采取事前控制, 并制定的力的施工措施, 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4 提高质量保修质量

4.1 加大质量保修力度首先是应尽量扩大工程项目

的保修范围, 包括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各专业, 以保证建筑产品的使用要求, 其次是应尽量延长工程质量保证项目的保修期限, 包括建筑、结构、装饰装修、机电安装等各专业, 以适应建筑物近百年使用寿命的需要, 这样才能保证建筑产品的质量, 才能打造出质量第一的优质工程。

4.2 增加质量保修责任在工程质量保修范围及期限

内, 对于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 相关单位应负全责, 同时对其造成的间接损失相关单位也应该负全责, 这样才能更较有效的遏制质量问题的产生, 提高建筑行业的质量保证意识。

5 结论

总之, 针对当前建筑领域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应从以上各个方面加强施工管理, 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为完成建设工程的百年大计, 保证国家和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 努力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 争取建筑工程领域早日跨入世界的先进行列, 为国家和人民建造出优质工程, 为美化家园和创造优雅的环境贡献建设者们的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胡铭.质量管理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

[2]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组织编写, 质量专业理沦与务实[M].北京:中国人事出舨社, 2006.

楼板焊接过程中变形的控制 篇9

在项目楼板制作过程是:按照设计图纸, 由第三方厂家完成材料的切割下料, 完成后再运到生产基地进行组装焊接, 完成每一层的楼板的预制工作;最后将每一层楼板运到建筑工地, 由起重机吊装楼板。楼板和立柱之间多采用螺栓连接。焊接变形的存在, 在工厂焊接生产时尺寸合格的楼板安装时出现尺寸收缩。导致螺栓口无法对齐, 吊装工作无法按时完成以致延误竣工日期。

1 焊接变形存在的原因

(1) 设计上的缺陷, 楼板框架主体采用角钢, 角钢的惯性矩较小, 刚度也较小焊接过程中抵抗焊接变形的能力弱, 易产生焊接变形。

(2) 焊接材料由第三方厂家提供, 生产厂家按图下料。未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 使得在装配过程中焊缝较宽, 焊接变形增加。

(3) 生产时采用刚度固定法减小焊接变形, 但焊接固定夹具未充分考虑焊接变形的影响, 工人调整夹具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导致焊后尺寸缩小。

(4) 工人水平参差不齐, 生产时不能严格遵照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施工, 主要表现在:

1) 随意变更焊接参数, 导致焊缝的热输入量严重超标, 以角焊缝为例, 图纸要求焊缝焊脚尺寸不大于6mm, 有的工人焊后超标, 后又进行打磨;还有工人由于未达标, 进行了多层焊。这都可能导致热输入量增加, 焊接变形增大。而对于一些设计要求采用分段焊的焊缝, 部分工人采用了满焊。这些都加大了焊缝的热输入量, 加剧焊接变形。

2) 未严格执行焊接工艺:平台焊接结束后需严格控温, 部分工人为追求产量而急于将楼板吊装脱离固定夹具, 在进行背面焊接时, 为提高效率而不再使用固定夹具。这进一步加剧了焊接变形的产生。

2 针对以上原因, 建议采用以下措施控制焊接变形

(1) 设计方面。1) 采用槽钢代替角钢作为楼板主体, 增加楼板的刚度, 以提高楼板抵抗变形的能力, 如图2;2) 对于一些较长焊缝, 在保证满足性能的条件下, 设计采用分段焊缝, 或要求工人采用分段退焊的方法以减小变形;3) 采用刚度固定法时, 可以在楼板中间临时加一些支撑以提高构件刚度, 在最容易产生变形的方向 (多为楼板的纵向和横向) 可以考虑增加一根斜肋, 以提高构件刚度, 如图3;4) 可以考虑采用长圆孔配圆孔的螺栓连接设计, 或者采用连接螺栓孔配做的方法。

(2) 焊接材料下料时需充分考虑焊接变形影响。可以适当给焊接变形留出余量, 以补偿焊缝的收缩:余量的多少可根据经验公式并结合所用材料的实际来确定。

(3) 对于工人要加强技术培训, 特别是对于工艺要求和工艺标准的培训, 让工人明白要焊成什么样, 怎么焊, 以及为什么这样焊接, 以提高他们遵循工艺规程的自觉性;同时加强管理, 强化生产过程中的检查力度, 严格落实生产流程标准:改进工艺过程, 比如将原来由一组工人全部焊完, 改为两组工人分别从正方两面施焊, 以达到保证焊件温度降低的目的。

以上这些措施为实际生产中常用的控制焊接变形的方法, 对于一些小型构件效果十分明显, 但对于摩天大楼这样的庞然大物还是有待验证。在此笔者仅作抛砖之举, 以期更多焊接同仁提出更好建议。

参考文献

[1]范钦珊.材料力学[S].清华大学出版社.

过程中控制 篇10

1、工程建设监理概念

工程建设监理是指监理单位受项目法人的委托, 依据国家批准的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而对工程建设实施的监督管理。

2、施工阶段工程监理的内容

(1) 协助业主与承建商编写开工申请报告。

(2) 查看工程项目施工现场, 向承建商办理移交手续。

(3) 审查确认承建商选择的分包单位。

(4) 制定施工总体规划, 审查承建商提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 下达单位工程施工开工令。

(5) 审查承建单位的材料和设备采购清单。

(6) 检查工程使用的材料、构配件、设备的规格和质量。

(7) 检查施工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措施。

(8) 协商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监督承包合同的履行, 协商承包合同条款的变更, 调节双方的争议, 处理合同索赔等事项。

(9) 检查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10) 审查工程计量, 签署工程付款凭证。参与工程竣工预验收, 签署监理意见书。

二、施工监理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

从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控制的工作内容可见, 监理工程师在施工阶段进行质量监控主要是通过审核有关文件、报表, 以及进行现场检查及试验这两方面的途径和相应的方法实现的。

1、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或报表

这是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与控制的重要途径。其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查进入施工现场的分包单位的资质证明文件, 控制分包商的质量。

(2) 审批施工承包单位的开工申请单, 检查、核实与控制其施工准备工作质量。

(3) 审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计划。

(4) 审批施工承包单位提交的有关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的质量证明文件 (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或试验报告等) 。

(5)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反映工序施工质量的动态统计资料或管理图表。

(6) 审核施工单位提交的有关工序产品质量的证明文件 (检查记录及试验报告) 、工序交接检查 (自检) 、隐蔽工程检查、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等文件、资料。

(7) 审批有关设计变更、修改设计图纸等。

(8) 审核有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等的技术鉴定书, 审批其应用申请报告。

(9) 审批有关工程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的处理报告。

(10) 审核与签署现场有关质量技术签证、文件等。

2、现场质量监督与检查

现场质量检查的主要内容有:

(1) 开工前的检查。

(2) 工序施工中的跟踪监督、检查与控制。

(3) 对于重要的和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 监理工程师还应在现场进行施工过程的旁站监督与控制, 确保使用材料及工艺过程质量。

(4) 工序产品的检查、工序交接检查及隐蔽工程检查。

(5) 复工前的检查。

(6) 分部、分项工程完工后, 应经监理人员检查认可, 签署中间交工证书。

(7) 对于施工难度大的施工对象, 监理人员还应进行现场的跟踪检查。

三、工程项目的进度监理

工程项目的进度监理, 即项目的时间管理, 是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地时间控制, 以便在规定工期内按合同要求完成项目。进度监理可分为制定进度监理计划、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动态监测和采取纠偏措施、更新进度计划。

1、制定施工进度监理计划的依据

(1) 业主提供的工期目标:业主在合同文件中注明项目的工期。

(2) 承包合同:合同中对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一些文件的提交和审批程序都规定了具体的时限, 必须遵守。如合同条款规定:承包商必须在接到中标通知书后合同规定的时间内, 应当以监理工程师要求的格式和详细程度, 递交一份完整的施工进度计划请监理工程师批准。

(3) 当地的法律法规:如必须在施工前获取的施工许可证等。

(4) 承包商提交的项目计划。

2、施工进度监理计划

施工进度监理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1) 编制项目实施的总进度计划, 作为进度监理的主要阶段目标。

(2) 审核施工单位为进度计划是否满足工期目标, 并给予批准或建议修改, 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将作为进度监理计划的一部分, 内容包括:施工方案说明;施工进度安排;施工现场平面图。

(3) 建立监理公司内部对进度监理的管理层次, 明确职责和权限, 并建立相应的工作程序、工作核准程序和有效的计划统计信息系统。

(4) 完善各类工作记录、统计报表、报告和证书的式样。规定如何记录施工现场每天的工作内容, 以掌握现场动态;

(5) 各种文件的审批程序和审批时限。

(6) 对参与工期计划和进度监理的监理人员进行培训。

上一篇:登记制度改革下一篇:江南及周边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