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角膜炎诊治

2024-06-19

山羊角膜炎诊治(精选七篇)

山羊角膜炎诊治 篇1

1 症状

山羊角膜炎主要是由外伤引起的, 异物刺激, 划伤等都可造成角膜炎, 患畜初期角膜边缘出现蓝色或灰白色浸润, 使角膜混浊。随着病情发展角膜逐渐发白, 有时可看见伤痕, 同时患畜视力逐渐减退。当角膜全部变为乳白色疤覆盖时, 患畜失明, 常离群独处造成饮食困难, 精神抑郁。

2 病例

2013年6月接诊一例羊角膜炎病例, 该羊场圈养文登奶山羊70余只, 幼畜单独圈舍饲喂, 发现两只小羊活动减少, 行动变慢, 有时撞到圈舍栏杆, 经检查这两只小羊右眼角膜红肿, 有白色覆盖物, 结合该养殖场养殖方式初步分析是由于小羊追逐嬉闹过程中造成角膜受伤引发的角膜炎。

3 治疗方案

初步诊断后给出治疗方案:

(1) 检查眼内无异物后用0.9%生理盐水对患羊眼角膜进行冲洗。

(2) 烟台绿叶生产的绿诺平 (主要成分是恩诺沙星) 肌肉注射, 每千克体重0.1ml, 连续肌注三天。

一例山羊蛇毒中毒病例诊治分析 篇2

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诊断、治疗措施和治疗体会等方面介绍了一例山羊蛇毒中毒病例,以期为山羊的蛇毒中毒治疗提供参考.

作 者:王霞 陈明  作者单位:王霞(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楼王兽医站,江苏盐城,224031)

陈明(盐城市盐都区兽医药卫生监督所)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4) 分类号:S858.27 关键词:山羊   蛇毒中毒   诊治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诊治 篇3

华安县华丰镇养殖户充分利用竹山发展养羊。至2010年末, 存栏21群, 1 890只羊。几年来随着羊群进出, 流动性频繁, 周围环境污染严重, 放牧地病原微生物难于彻底净化。羊群受疫病侵袭逐年严重。每年的夏秋季节,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发生尤其突出。现将一起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供同行及养羊户参考。

1 发病情况

我镇草坂村养羊户李某, 羊存栏116只, 2010年7月10日发现1只羊发病, 至14日传染至97只羊发病, 8月25日后波及相邻羊群13群, 共962只羊发病。

2 临床症状

羊只感染后早期均在放牧时表现掉群, 一侧或两侧眼睛流泪, 为清液, 畏光不愿睁开, 呈疼痛状。次日, 上下眼睑肿胀, 眼结膜充血, 上下眼睑闭合, 无法睁开。检查时, 患羊表现极度疼痛状并拒检。3~4 d后一侧或两侧瞳孔形成乳白色云雾状, 即结膜翳, 盖没部分瞳孔或全部, 严重的形成枝叉状增生翳膜或角膜破裂, 虹膜粘连, 晶状体脱落。极个别者眼球突出。此时行走困难, 由于能见度低或无视觉, 患羊盲目行走, 互相顶撞或撞到树桩, 有的掉下悬崖摔伤、摔死。患羊无法正常采食牧草而表现严重的饥饿状态, 继之体况每日愈下, 渐进性消瘦。泌乳母羊乳房瘦小, 泌乳量减少, 吸乳羊羔吸乳次数增加, 无法满足其需要, 饥饿样嚎叫, 瘦弱而死亡。

3 实验室检查

吸取患病羊泪液涂片, 姬姆萨氏染液染色和革兰氏染色, 结果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显微镜视野可见0.4~0.7μm×0.7~1.0μm的集合成簇、多形性和球杆形状为主的立克次氏体。

4 鉴别诊断

1) 为防有害气体、污染物所致, 对羊群放牧地周围环境进行了解, 未有工厂排出污染物气体或灰尘污染环境。

2) 为排除眼丝虫感染, 随机抽检10只患羊, 并用0.1%双氧水冲洗患羊患眼, 肉眼观察未发现眼丝虫虫体。

3) 依据患病羊群以眼睑炎性肿胀、角膜炎及结膜翳, 周围环境未发现有害气体和污染物受染, 肉观病眼无眼丝虫体。实验室检查泪液, 在显微镜视野可见清晰的立克次氏体, 遂诊断为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5 防治

1) 清除羊舍粪便并堆积发酵, 用克毒威配成2%水溶液全场喷洒消毒, 每天1次, 连用7 d。

2) 筛选假定健康羊, 转移选择未被污染羊舍及新牧场放牧。同时用鲜青草药夏枯草、白菊花各500 g, 龙胆草1 000 g, 加水10 000 m L, 温火煎至6 000 m L后灌服, 每天1次, 连用1周, 成年羊每天100 m L、中年羊80 m L、羔羊50 m L。

3) 对患病羊内服龙胆夏枯汤即龙胆草50 g、夏枯草500 g、青葙子、谷精草各400 g、金银花、木贼草各350 g, 加水15 000 m L, 温火煎至10 000 m L, 灌服, 每天1次, 连用5~7 d, 成年羊每天150 m L、中年羊100 m L、羔羊每天50 m L。方解:方中龙胆草味苦, 性寒, 泻肝胆实火, 除下焦湿热, 凉肝明目、治目赤。夏枯草性寒, 能清肝明目, 散结解毒, 具有消肝攻瘀疗伤消之功效。青葙子性凉, 能清肝明目、去翳明目, 为眼科常用之药。谷精草味甘, 性凉, 为治眼患必选首药, 专治风火烂眼, 周期性眼炎、去瞳孔之翳。金银花性凉, 清火、去痛肿苍毒, 凉血通脉, 去血凝之功效。木贼草性平, 疏风散热, 主目疾、退翳膜, 又消积块、补肝益胆、疏肝血、清明目。

4) 对个别结膜翳严重的患羊针炙太阳穴、睛俞、睛明各穴, 每天1次, 连用5次。

隔离羊内服青草药汤后第4 d随防检查, 未发现新的患羊。患病羊内服龙胆夏枯汤和结合针灸

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诊治 篇4

1 发病情况

2011年4月, 我县从四川简阳引进山羊155只, 分别由三元乡3户养殖户饲养。张某饲养的22只山羊于4月20起先后有8只发病, 其中有6只较为严重;任某饲养的107只于5月17日起先后有18只发病;陈某饲养的26只于6月24起先后13只发病, 其中有7只双眼被感染。6月, 我县又从四川简阳引进黑山羊213只, 由凤山乡种羊场饲养, 运到10天后, 先后有78只羊发病, 发病率达36.36%。

2 主要症状

主要表现为眼结膜和角膜发生明显的炎症变化, 伴有大量的流泪, 随后角膜浑浊或角膜溃疡。多数病羊1只眼患病, 后波及另1只眼;有的一侧发病较重, 另一侧较轻。病初呈结膜炎症状, 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眼角流出粘性分泌物或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肿胀、疼痛, 结膜潮红, 并有树枝状充血, 其后发生角膜炎, 角膜浑浊、溃疡, 眼前房积脓或角膜破裂, 晶状体脱落, 造成永久性失明。羊因视力障碍, 采食困难, 甚至继发感染, 饥饿消瘦而危急生命。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发病情况, 诊断为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4 治疗

4.1 用生理盐水清洗患眼, 再用青霉素160万IU、链霉素100万IU、地塞米松5 mL点眼, 同时在上下眼睑皮内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4天。

4.2 用生理盐水清洗患眼, 再用油剂普鲁卡因青霉素涂搽患眼周围及眼球, 每天1次, 连用5~7天。

4.3 用生理盐水清洗患眼, 再用青霉素40万IU溶于利福平滴眼液2 mL, 摇匀 (混合后的液体呈橙红色) 点眼, 每2~3小时滴1次, 每次2~3滴, 连用5~7天。

4.4 用生理盐水清洗患眼, 再用青霉素40万IU溶于10 mL醋酸可的松眼药水中 (当天用完) 点眼, 每天3次。出现角膜混浊或白内障时, 用青霉素 50万IU加病羊全血10 mL, 眼睑皮下注射, 或 50万IU链霉素溶液5 mL眶上皮下注射。每2日1次。

发病羊经治疗后, 除3只死亡外, 其它全部治愈。

5 小结与体会

5.1 抵抗力降低是山羊发生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以上羊只经长途运输, 缺水和饥饿, 加之饲养地与引入地环境差异较大, 饲养管理条件较差, 造成大量发病。因此, 引种应尽量在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小, 距离较近的地方引种, 减少引种带来的应激疾病。

5.2加强饲养管理, 特别是干旱期间, 应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饲料, 并注意补充微量元素。使用高床漏缝羊圈, 经常保持羊圈清洁、干燥、通风, 防止氨气刺激眼结膜、眼角膜引起发病。放牧时, 不能追赶太急, 避免鞭打或灌木枝叶、芒刺等损伤羊眼。

5.3用以上药物治疗, 均有较好的疗效, 但由于引起感染的病原不同, 应根据不同的病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5.4发生本病后应及早治疗, 并及时隔离病羊, 消毒羊舍, 改善圈舍条件, 防止大量发病。

山羊角膜炎治疗 篇5

1 病因

1.1 管理因素

圈舍通风不良, 舍内氨气浓度超标, 圈舍阴暗、潮湿;饲草种类单一, 营养缺乏;慢性黄曲霉毒素中毒;应激因素, 包括热应激、冷应激均可导致山羊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1.2 感染因素

葡萄球菌、链球菌, 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细菌感染, 镰刀菌、曲霉菌等真菌感染, 病毒、衣原体、阿米巴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等均可引发山羊角膜炎。

2 临床症状

病羊羞明、流泪, 上下眼睑肿胀, 眼结膜潮红, 病程稍长者角膜上出现白色斑块, 严重者角膜增厚, 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 甚至发生溃疡、角膜穿孔, 晶体脱落。多数病例病初单侧眼发病, 病程稍长者双眼均发病。

3 治疗

3.1 冲洗

用生理盐水对病羊眼结膜和角膜进行冲洗, 将眼内异物清除。

3.2 眼部用药

向病羊眼内滴入眼药水, 可根据情况选用红霉素眼药水、氧氟沙星眼药水、氢化可的松滴眼液、阿昔洛韦滴眼液等。

3.3 自家血疗法

从病羊颈静脉抽取适量血液注入到眼睑皮下, 每个注射部位注射约4~6 m L。

3.4中医治疗

以祛风清热, 泻火解毒为治则, 方用黄芩25 g、大黄15 g、龙胆20 g、石决明30 g、草决明25 g、青箱子20 g、菊花25 g、郁金20 g、赤芍20 g、蝉蜕20 g、防风25 g、甘草10 g。本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加减应用。

4 小结

山羊角膜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力的眼病, 通常情况下, 其起病急、发展快, 若不及时进行治疗, 山羊角膜炎易导致角膜溃疡、角膜穿孔等严重问题。

自家血注射到病羊皮下或肌肉后, 刺激免疫系统, 病羊机体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被激活、淋巴细胞转化率提高, 其免疫系统功能得以增强。

引进山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防治 篇6

1 病原及传播途径

其病原为结膜立克次氏体cketisa coniunctivae) 或结膜支原体 (mycoplasma conjunctivae) 或衣原体 (chlamydia sp) 和细菌, 有时为3者联合所引起。该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同种牲畜头部的相互摩擦和其它的密切接触, 或通过咳嗽、打喷嚏而传染, 蝇类或某种飞蛾也可机械地传递该病。被病畜的泪和鼻分泌物污染的饲料也可传播该病。由于新引进的羊抵抗能力普遍下降, 从而出现羊大量发生该病。

2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呈结膜炎症状, 流泪、羞明、眼睑半闭。眼内角流出浆液或黏性分泌物, 不久则变成脓性。上下眼睑肿胀、疼痛, 结膜潮红, 并有树枝状充血, 个别病例的结膜上有出血斑。其后发生角膜炎。随着病情的发展, 结膜上的血管伸向角膜, 在角膜边缘形成红色充血带。由于炎症的蔓延, 可以继发虹膜炎。患羊多为一侧发病或一侧严重一侧轻。初期, 多为一侧眼睛发病, 患畜怕光, 经常流泪, 泪液为清水状。数日后, 眼分泌物粘连睫毛, 并结污眼下毛皮, 泪流经的脸颊脱毛, 结膜充血, 通常为粉红色, 眼睑肿胀, 患眼有明显的痛疼发痒, 羊只不停用脚挠痒。病羊在发病2~3 d后怕见阳光, 在强风、强烈的阳光下流泪特别明显, 以后分泌物呈脓性粘糊眼睑。部分患羊在角膜中央出现很少的白色浑浊, 并逐渐涉及整个眼角, 呈云雾状, 此时视力明显减弱, 甚至失明。角膜一旦出现新的血管, 类似红色蜘蛛网, 部分病羊角膜浑浊.并发生溃疡, 形成角膜瘢痕, 及角膜翳影响采食。病眼闭合会分泌出黏液性眼屎, 有时发生眼前房积脓, 眼内压增高, 角膜突出破裂, 甚至晶状体脱出, 病变蔓延整个眼球, 患畜完全失明, 有的病例角膜发病, 出现浑浊。中央白点严重时角膜增厚, 像1个白壳覆盖在眼球上, 此时病羊即已失明。成年患羊后期多为耐过或发展到最后一侧或双侧失明或部分羊只食欲下降, 最后无法采食而消瘦死亡。

3 防治

3.1 首先应隔离病羊, 以防扩大传染, 全面清理羊舍, 彻底清除栏舍内的羊粪, 清扫出来的羊, 要堆沤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清扫后的栏舍和周围环境每天进行流消毒。病羊应尽早治疗, 越快越好。

3.2 病羊用2%~5%硼酸液洗眼或淡盐水洗眼, 拭干后2次/d涂以青霉素粉剂或四环素软膏, 普鲁卡因作眼周围封闭。此法对早中期病羊有效。

3.3 野白蜡树皮泡水 (2%~5%) 滤净, 2次/d清洗患部, 点眼。此法对早期病羊有效。

山羊传染性胸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篇7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 百色市西林县西平乡某饲养羊场内暴发严重的山羊疾病, 发病羊近50只, 死亡15只, 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流鼻涕、孕羊流产, 经过病理剖检和实验室诊断, 确诊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 疫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2 病原特点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一种由丝状支原体引起的山羊特有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列为B类传染病。该病原镜下观察呈细小、多形性的革兰氏阴性菌。该病原易从患羊呼吸器官 (胸膜、肺组织、纵膈淋巴结、肺脏) 的渗出物中分离到。细菌经培养可生长于鲜血琼脂或10%马血清琼脂上, 形态呈水滴样圆形小菌落。该病原易被多种消毒剂 (如:3%石炭酸、福尔马林、臭药水) 杀灭, 此外该病原对氯霉素和四环素也较为敏感。

3 流行及发病特点

该病传播方式主要为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或直接接触传染,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或直接接触传, 因此常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的感染对象仅为山羊, 其中南江黄羊、简阳大耳羊、萨能奶山羊、成都麻羊、白山羊等山羊品种均可感染。且易感于3岁以下的山羊, 传播速度快, 死亡率高。养殖厂内, 病羊和隐性感染羊是主要的传染源。新疫源地的出现多半是因为引入外来带菌山羊所致。

4 临床症状识别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潜伏期一般为18~20d, 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病程持续时间可将该病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最急性、急性和慢性。西平乡某饲养羊场内暴发的严重的山羊疾病初期可见山羊成群食欲不振、精神不佳、体温急剧升高至42℃左右, 流鼻涕、咳嗽, 症状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变得更加明显。呼吸系统症状尤为显著, 病羊呼吸急促, 鼻涕变得黏稠, 多数病羊卧地不起加上长时间不进食而愈加消瘦, 同时可见妊娠母羊流产、腹泻、胀肚。病羊在瀕死前体温急剧下降至35℃~36℃、伏卧伸颈, 口流白沫。

5 病理变化

对5母羊、5羔羊尸体进行剖检, 主要病变可见于肺、胸膜和纵隔淋巴结。单侧肺病变较多, 呈纤维蛋白性肺炎, 少数可见两侧性肺炎。胸膜增厚而粗糙, 常与助膜、心包膜发生粘连。纵隔淋巴结肿大, 切面多汁并有出血点。同时, 有些羊只的肝脏呈红色至灰黄色, 切面是大理石状花纹;心包积液;脾脏、胆囊、肾脏肿大;心肌松弛变软。也有些羊只剖检可见肺膜、胸膜和心包三者发生粘连, 胸腔积水。

6 诊断要点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 首先要观察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 若出现发热 (起初体温升高至42℃左右, 濒死前降至36℃左右) 、咳嗽、浆液性和纤维素性肺炎以及胸膜炎的典型临症特征, 则可初步推测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为进一步确诊, 要进行实验室剖检及细菌学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临床剖检若出现胸腔积液, 积液中大量淡黄色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以及单侧或双侧坏死性肺炎, 可进一步怀疑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最后, 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情况, 进行细菌分离培养试验来最后确诊, 用死羊呼吸器官 (胸膜、肺组织、纵膈淋巴结、肺脏) 的渗出物涂片进行瑞氏染色, 镜检可见到革兰阴性细菌;色小点;细菌经培养可生长于鲜血琼脂或10%马血清琼脂上, 形态呈水滴样圆形小菌落;用病料注射小鼠不引起发病, 上述均符合则可确诊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7 防治措施

7.1 预防措施

1) 加强饲养管理, 对圈舍严格消毒。养殖厂内羊舍保证饲养卫生条件, 养殖密度适中, 饲料营养不可或缺, 如:即便是冬季枯草期, 也要要饲喂一定精料, 补充营养, 增强羊只抗病力。一旦有发病羊只出现, 要及时淘汰, 同时对圈舍消毒, 20%的生石灰乳消毒, 2天1次, 隔日用10%的克辽宁消毒或0.2%的可佳消毒液进行消毒;对被污染的草场用消毒威喷雾消毒。2) 严格检疫。对外来羊只和厂内发病羊只进行严格检疫工作, 逐头检查, 出现可疑羊要禁止引入和隔离治疗。我乡本次小型疫情的暴发主要是在不久前引进带菌羊, 由于该病原菌极易传播, 且在营养状态不佳条件下易激活体内病原体, 广泛传播养殖场内部。因此, 因此对引入羊只必须严格检疫, 引入后需隔离饲养1个月, 确定为健康羊才能混群。3) 紧急接种。对无病羊紧急免疫, 预防该病的发生。6月龄以下的山羊, 3ml/只, 肌肉注射;6月龄以上的山羊, 5ml/只, 肌肉注射。一般14d后山羊体内产生免疫力, 免疫期为1年。

7.2 药物治疗

1) 可疑羊和假定健康羊的药物治疗。每天用土霉素 (每天15g/kg体重) 或泰乐菌素 (10g/kg体重) 分两次肌肉注射, 连用7d。2) 患病羊的药物治疗。病羊初期静脉注射红霉素5~10mg/kg (使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 , 一日2次。病羊处于中期或后期时, 多使用新砷矾纳明治疗, 5月龄以内用药剂量为0.1~0.2g;5月龄以上的青年羊用药剂量为0.2~0.4g;成年羊用药剂量为0.4~0.5g, 将粉末用葡萄糖溶液适当稀释静脉注射, 随后根据病情的好转情况适当的降低用药剂量, 如:病情略有好转, 即可再5d后再次注射, 剂量减半, 若并未见好转, 可使用同等剂量药物再次注射。

8 小结

我乡本次小型疫情的暴发主要是在不久前引进带菌羊, 引入时为进行严格的检疫, 致使该养殖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也对我乡的养羊业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今后, 在引入外来羊只时, 必须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 并隔离观察一个月左右, 若无异常情况才可引入。对于养殖厂内发病山羊, 综合其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及时进行确诊, 阳性者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治疗或者无害化处理。

摘要:本文从病原特点、流行及发病特点、临床症状识别、病理变化、诊断要点等方面对山羊传染性胸膜炎进行了总结, 并结合百色市西林县西平乡的实际山羊传染性胸膜炎发病情况制定了可行的防治措施, 为防控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提供参考。

关键词: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与防治

参考文献

[1]斯琴巴特尔.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2.

[2]张建华, 辛九庆, 李媛.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黑龙江动物科学和兽医药学, 2007.

[3]赵许彪.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福建畜牧兽医, 2006.

上一篇:政治品质下一篇:清明上河图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