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研究方法

2024-07-03

基本研究方法(精选十篇)

基本研究方法 篇1

一、产品成本计算三种基本方法的含义及其构成比较

(一) 三种基本方法含义的比较。

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分步法是以产品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生产费用, 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通过三种基本方法含义的比较, 三者最根本的不同是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基于此导致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过程不同。

(二) 三种基本方法构成的比较。

品种法按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简单的品种法 (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和标准的品种法 (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分步法按照是否计算每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 (要计算每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 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不计算每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 , 逐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各步骤半成品成本在各步骤成本计算结转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综合结转分步法 (随着半成品实体由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半成品成本以“总成本”形式由上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转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 和分项结转分步法 (随着半成品实体由上一生产步骤转入下一生产步骤, 半成品成本“分成本项目”由上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转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 。

分批法可分为一般分批法和简化的分批法 (也叫累计间接费用分配法或月末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

二、产品成本计算三种基本方法的适用范围不同

三种方法均可计算出产品成本, 但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同, 因此不同的企业应依据自己的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不同, 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包括大量大批的单步骤生产企业 (如发电厂、水泥厂等) 和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 (如纺织厂、汽车制造厂等) 。适用前者的品种法叫做简单品种法, 适用后者的品种法叫做标准品种法。

前述由于分步法可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主要适用于需要提供每一生产步骤完成半成品信息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而平行结转分步法主要适用于不需要提供每一生产步骤完成半成品信息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分批法包括一般分批法和简化的分批法, 一般分批法主要适用于批次不多跨月陆续完工的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简化的分批法主要适用于产品批数较多, 月末完工批次较少的企业。

三、产品成本计算三种基本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特点不同

(一) 成本计算对象不同。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生产费用归集的对象, 即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品种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品种;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及其所经过的生产步骤;分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是产品批别。

成本计算对象是区分三种基本方法的根本标志, 三种方法的命名就是根据成本计算对象命名的。

(二) 成本计算期不同。

产品成本计算期是指企业计算产品成本的时间间隔, 即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品种法和分步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会计报告期一致, 即一般情况下一个月计算一次成本;分批法的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 即产品完工时计算产品成本。

(三) 月末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品种法包括简单品种法和标准品种法。

简单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的企业, 由于这类企业月末产品要么全部完工, 要么全部未完工, 不存在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标准的品种法适用于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该企业月末既有完工产品, 又有月末在产品, 因此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分配。

2、分步法包括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

逐步结转分步法适用于需要提供每一生产步骤完成半成品信息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因此需要将每步骤的生产费用在完工半成品 (产成品) 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不需要提供每一生产步骤完成半成品信息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每月末需要计算每步骤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 因此需要将每步骤的生产费用在产成品与本步骤广义的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3、分批法包括一般分批法和简化的分批法。

对于适用于一般分批法的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企业, 月末批内产品完工数量较多, 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分配, 如果较少, 可采用简化的分批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再倒计出月末在产品成本。对于简化的分批法, 各批产品的直接生产费用直接登记在各批产品的明细账上, 间接费用 (各批共同发生的) 登记在产品生产的二级账上, 有完工产品时, 通过计算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四、产品成本明细账 (产品成本计算单) 设计的依据不同

我们知道企业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计算产品成本, 第一步是必须首先设计产品成本明细账 (也叫产品成本计算单) , 在此基础上才能登记产品生产发生的生产费用。

(一) 品种法是按产品品种设计产品成本计算单。

如甲公司生产A、B、C三种产品, 该公司如果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就需要设计三种产品成本计算单, 分别登记各种产品发生的生产费用, 最终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二) 分步法是按产品的生产步骤设计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

例某企业生产的甲产品经过三个车间连续生产加工而成, 一车间为第一生产步骤, 二车间为第二生产步骤, 三车间为第三生产步骤, 如果采用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设三张成本计算单, 一二三车间分别设计一张, 每个车间 (生产步骤) 的成本计算单登记本车间 (本生产步骤) 发生的生产费用, 最终计算出每生产步骤的完工半成品 (最后步骤是产成品) 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三) 分批法是按产品批次设计产品成本计算单。

例如某企业某个月产品批次包括A1001、A1002、B2001、B2002、C3001共四个批次, 产品成本计算单应设四张产品成本计算单, 每张成本计算单分别登记各批次发生的生产费用。

五、三种基本方法在现实成本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在企业现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中, 每一个企业不是独立的仅仅运用一种方法, 选择这些方法时既要考虑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生产特点, 又要考虑企业的产品成本管理要求, 往往企业的不同产品采用的方法不同。例如某企业生产A、B、C三种产品, 其中所生产的A产品可能采用品种法, B产品采用分步法, C产品可能采用分批法。另外有可能企业的同一种产品的生产步骤可能采用方法不同。例如某企业A产品经过铸造车间、加工一车间、加工二车间和装配车间连续加工而成, 有可能铸造车间采用品种法计算产品成本, 到了加工一车间和加工二车间又转化为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 装配车间又转化为分批法计算该步骤产品成本。因此, 在现实的成本会计工作中三种基本方法的运用非常灵活, 但只要我们熟练掌握它们计算产品方法的原理和不同, 相信同学们会成长为合格的成本会计人才。

摘要: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辅助方法包括分类法和定额法。由于辅助方法的使用离不开基本方法, 它是基本方法的特殊运用, 因此要掌握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关键是掌握三种基本方法。本文着重运用比较方法来研究这三种方法在计算产品成本上的不同。

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 篇2

课堂观察:教师研究课堂的基本方法

课堂观察是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却往往忽视了这种方法,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粗放化的研究方式造成了我们的“研究惰性”,使我们难以沉下心来进行以“精细化”为品质的课堂观察;二是我们关于课堂观察的方法探索不够,一说到“课堂观察”,就想起那些极其复杂的量表与统计,这种科研人员以研究者身份进行的课堂观察范例给老师造成一种畏难心理。因此,引导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探索适合一线教师的课堂观察方法,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了更有效、更深入地开展课堂观察,我们有必要从意义、特征及不同形式课堂观察的操作方法等方面对以一线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观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意义:课堂观察的三重追求1.落实有效教学。追求有效是教学的永恒主题,但是“有效教学”的追求究竟落实在哪里?我们认为最终应落实到“课堂”。那么,有效的课堂教学又从何而来?通过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课堂观察最直接的目的追求,也是落实有效教学的基础工程。2.改善教研方式。

真效课堂研究 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篇3

研究现状简评

目前尚未查阅到以“真效”为核心概念的课堂教学研究。比较普遍的是人们对“有效教学”的研究。这是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真效课堂”研究的最核心内容。所以本文的研究现状简评主要指“有效”教学。

在西方国家,从杜威到布卢姆,从斯金纳到加涅,都非常重视对有效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展开,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机制,并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如美国加里·D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梅里尔·哈明著《教学的革命》,佩尔·蒂埃著《成功教学的策略——有效的教学实习指南》等。面对教学高耗低效,学生学习负担普遍过重的现实,我国的学者、专家和部分一线教师从新课改展开研究,并渐成教育热点。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如吕渭源的《有效教学草纲》,陈厚德的《基础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学》,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肖成全等主编的《有效教学》,吴松年的《有效教学艺术》,姚利民的《有效教学研究》等,还有若干研究论文和其他研究成果。

国内外学者专家的这些研究,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效果、教学投入与教学所得关系等多角度或综合角度对有效教学的含义进行界定,从教学的各种构素(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等),教学的主要过程(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的核心问题(预设与生成、新型师生关系、多维度教学目标、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对有效教学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探究,重点研究了有效教学的机制、特征、原则和策略,为深入研究真效课堂的构建,搭建了基础框架,积累了基本通识,提示了研究方向;也为教学实践提供了理念服务和策略、方法的指导。

纵观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由于这些研究大凡着眼文献研究和建议性理论研究,缺乏扎实的实践基础和实证研究,还差不多处于规划式、框架式的状态,过于宏观。由于缺乏根本的参照依据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有效教学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科目化、微观化、案例化的研究成果。从普遍意义上看,已有成果对实施新课程目标的课堂教学还欠缺实践操作的切实指导性。能深入参与的部分一线教师,其研究显得零散、孤立;且偏重于知识技能,又显得简单、偏颇。由于这些原因,一些号称“有效”的课堂,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假有效”现象。

研究策略及建议

以落实新课程目标为参照 新课程目标是真效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真效教学设计、实施的根本依据和最终归宿。只有落实新课程目标才能做到执行国家法定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新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这必须以课程内容为出发点,关注教材编撰的意图(要实施的课程内容),把教材内容定位于实现课程内容的凭借、手段和途径,使教材内容因课程内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构成科学的体系。为此,要弄清楚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内涵的联系与区别。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在整套教材内容的纵向关联和单元课文的横向联系中,确定具体课文所在坐标点上要实施的课程内容,科学制定三维度具体目标,并据之对课文内容深入分析研究,合理增删取舍,以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要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掌握科学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养育良好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将设计、实施及评价连贯起来观察和考量 真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是真效课堂建构研究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三个主要环节。设计是前提,实施是关键,评价是升华。进行真效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和教材体系,结合具体课文的内容,设计出恰当明晰的三维度具体目标;其次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做到充分把握学情,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合理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实施中高效益地达成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选择

从教的诸多方面考察分析 如教学设计:如何根据学情、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教材体系和课文内容,科学制定三维度具体目标;如何处理课文,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如何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既灵活开放,又富有实效;如何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学得或习得“过程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习惯和品质。教学过程:如何创设情境,切入课文;如何安排教段,自然过渡;如何层层铺垫,创造高潮;如何总结提升,适度拓展。教学活动中的设问:是否富有诱导性;是否具有灵活性;是否拥有开放性;是否能引发新的问题,创造课堂生成。思维方法训练:如何启发;如何引导;如何点拨;如何拓展;如何控制。还有课堂软环境创造方面,如对学生的鼓励:如何期待;如何激发;如何表扬;如何谅解。

从学的诸多方面考察分析 如预习情况:如何有条理地预习;如何运用己有知识经验;如何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如何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如何探究预习疑难;如何选择与解答预习练习;如何合作预习;如何评价预习效果。上课情况:如何做好上课准备;如何选择课堂学习的重点难点;如何思考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质疑;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勇敢质疑;如何和老师、同学合作探究问题;如何创新课堂思维,大胆发表见解;如何记录学习要点;如何评价自己和同学的课堂学习,总结课堂学习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向老师提出改进课堂教学的建议;如何总结学习的内容。复习情况:如何利用复习资料;如何撰写单元(章节)小结;如何记住所学知识经验;如何评价复习效果;如何保管学习档案。作业情况:如何选择作业内容;如何提高作业质量;如何攻克难题;如何订正作业错误;如何总结学习方法。还有学习的品质,如主动、勤奋、求实的精神如何;学习的心理,如动机、兴趣、情绪、压力、性格、修养如何。

通过系统考察,综合分析,在教与学的结合点、结合方式和方法上,评价设计与实施的真效性,形成典型案例。每个完整的案例大致包括四个部分:研究主题—情境描述—问题讨论—观点提炼。结合新问题、新发现,不断对案例进行再分析,再提炼。通过梳理、归类,使案例科目化、系统化、微观化,进而从中提炼真效教学的宏观策略和微观艺术,探究真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建构各科目真效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和案例式的实用课型,使研究成果之于教学实践既具有直观性,又具有指导性、借鉴性和实用性。

高职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方法研究 篇4

关键词:会计,基本技能,教学方法

目前, 用人单位对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提出了一个基本要求, 就是上岗后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熟悉会计业务, 熟练会计操作技能, 为此高职院校要组织好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 培养学生掌握熟练的会计基本技能。根据自己从事高职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和研究, 总结多年会计基本技能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体会, 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教学方法研究进行概述。

会计基本技能主要包括:会计数码字的规范书写、点钞技术、计算技术、凭证的填制等。

1 会计数码字的规范书写

会计工作天天与数字打交道, 数字书写是否规范, 直接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会计数码字包括中文大写数字和阿拉伯数码。中文大写主要运用于重要凭证的填制, 如填写现金支票、转账支票, 填写地点为出票日期和大写金额, 中文大写要求规范、工整, 不能潦草, 更不能用其它汉字代替, 如果书写不规范, 银行不予受理, 从而影响了业务的进行, 可能会给单位带来经济损失。

会计数码字的规范书写教学要求:基本要求:轻、清、快、好。轻:手写的动作要小、轻, 不要笨拙;清:字要清楚、工整;快:在写好的基础上要求速度快, 以提高工作效率;好:就是要求字写得漂亮、规范。

1.1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教学

(1) 课堂教学首先要展示规范的会计数码字大写、小写的字样。

通过观察看出, 为什么0-9书写时占下半格?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从整体上看美观, 二是留上半格更改错误数字用;

(2) 然后逐一讲解每个字的书写要求、要领。

重点讲解阿拉伯数字的书写笔顺、斜度、力度、角度等, 特别强调3、5、8几个容易用力不当的数字书写, 难点是6、7、9的书写, 它们的高度区别于其它数字, 6上伸上半格的1/4, 7、9向下平移半个的1/4, 整体高度仍然半格。

1.2 中文大写数字书写

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讲解:为什么要用笔画繁多的大写数字;不使用大写数字会带来什么问题;哪些地方使用大写;怎么书写大写数字。

大写数字笔画繁多, 其目的就是不容易篡改, 从历史到现在列举实例加以讲解;在应该使用大写数字的地方如果不使用会带来什么后果, 这个问题也要列举从古至今的实例, 加以说明;中文大写数字主要应用于重要凭证的金额和日期的书写, 要求规范、工整, 不潦草, 不能用其它字代替。

2 点钞技术

会计工作除了与数字打交道以外, 还要与现金接触, 为此收付现金的快慢决定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高低。

在实际工作中点钞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单指单张; (2) 多指多张; (3) 扇面。

单指单张是点钞技术的基础, 是最基本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此法对纸张的新旧、大小均适宜;多指多张是在单指单张方法基本熟练的基础上, 左手持钞, 右手四指按照自然向右下方的走势逐一带下一张, 此法适宜半新半旧的纸张纸币, 对崭新和破损的纸币不适宜;扇面适宜崭新的纸币, 挺而有力度, 适宜扇面地甩开, 清点时左手持钞, 右手向内转动钞纸, 左手配合, 打开扇面, 一定要均匀, 不散把, 清点按照偶数进行练习, 先查看右一半, 另一半对称即可。

捆扎要求:左手持钞, 使钞纸横向的中间凹起, 这样利于捆条推入, 右手持捆条, 自后向前环绕, 最后在钞纸上方右折, 左手挑起捆条, 右手自然推入。

3 计算技术

3.1 珠算技术

要求学生首先练好基本功, 包括:看数记数、拨珠指法、快找档位、准确定位、快速写数。

(1) 看数记数:

要求学生用练习册进行读数练习。有分节号和小数点的地方略微停顿, 以分清数位, 利用“块块记忆法”练习读数, 通过快速读数练习, 最终达到瞬间记下10位以内的数字。

(2) 拨珠指法:

利用手指的科学分工, 合理使用独拨、双指联拨和三指联拨。拨珠指法达到灵活自如, 要求轻、清、快、准, 达到动作轻小、落指清楚、准确、速度快、指法准。

此项基本功练习通过定数1至9单数连加减, 小九九口诀、打百子、625、13579、2468、16835等常数连加减, 最终达到一秒拨珠6个数字以上。

(3) 快找档位:

无论加、减、乘、除, 都需要快速准确的找到相应的档位, 要求拨珠的右手往返速度快, 落指准确、无差错。

(4) 准确定位:

乘除法计算后都要进行结果的定位。乘法一般使用公示定位, 利用比较法 (观察法) 采用算后定位, 比较乘积最高位数字是否大于两个因数的最高位数字, 如果乘积最高位数字大, 则用公式m+n-1确定乘积的整数位数;如果乘积最高位数字小于两个因数的最高位数字, 则用公式m+n确定乘积的整数位数。观察法也属于算后定位, 就是观察乘积最高位档位是否有数字, 如果有数字, 则用m+n确定乘积的整数位数, 如果没有数字, 则用m+n-1确定乘积的整数位数。

除法定位一般采用算前固定小数点法进行定位, 或采用算后比较法进行公式定位。固定小数点法进行定位首先在盘上确定基本数位, 然后m-n-1确定出被除数最高位数字的位置。算后比较法定位就是比较被除数和除数最高位数字的大小, 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数字大于除数最高位数字, 则用公式m-n+1确定商数的整数位数;如果被除数最高位数字小于除数最高位数字, 则用公式m-n确定商数的整数位数。

(5) 快速写数:

书写答案要求字规范、速度快, 分节号、小数点明显的区分, 达到不错点, 无遗漏。

①珠算加减法。

采用无口诀方法讲解。首先学习一位加减法, 然后学习多位加减法。一位加减法同时进行, 按照直加、直减;满五加、破五减;进位加、退位减的顺序进行学习。

②珠算乘法。

采用空盘前乘法进行学习。

③珠算除法。

采用商除发进行学习。

3.2 心算技术

主要对一些符合规律的数字, 采取简便方法进行的心算。主要包括加减心算、乘法心算、除法心算。按照由浅入深的规律逐一讲解、练习, 以求在现实生活中或将来工作中进行运用。

(1) 加减心算。

首先以一位数凑十、等差组合的心算加减为基础。加法心算主要方法有:分步加法、累计加法、凑整加法、分组加法等。减法心算主要方法有:分步减法、凑整减法、加补减法、变减为加的减法等。运用各种方法, 进行针对性练习, 达到没有方法的约束心算, 然后运用于日常生活和以后的实际工作。

(2) 心算乘法。

心算乘法是在加减心算熟练的基础上进行, 通过纯熟的乘法口诀和熟练的多位数心算加法, 根据数字的规律, 灵活选用科学的方法, 进行快速心算。主要方法有:分步乘算法、以加代乘法、折半法、补数法、加一乘法、还一乘法。

(3) 心算除法。

在除数难度不大的情况下, 根据数字的特点, 适当运用心算除法, 可提高运算速度, 可提高工作效率。主要方法有:扩大倍数法、以乘代除法、以加代除法、折半法。

(4) 珠算式心算。

珠算式心算是在珠算纯熟的基础上, 通过对脑中算盘映像进行模拟珠算运算的一种计算方法, 简单说就是脑中打算盘。学习珠算式心算的关键在于脑中模拟算盘计算法, 通过听觉、视觉将数字变成算珠的映像记于脑中, 最终计算出结果。

①珠算式心算的重点是加减法, 一定要有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 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分步进行。先听数、看数译珠, 达到数字迅速在脑中变为算珠图, 然后进行听算和看算练习, 从一位数开始, 逐渐增加难度。②珠算式心算乘法是在熟练珠算乘法和珠算式心算加减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般以看数心算为主, 采用空盘前乘法或“一口清”进行有运算。③珠算式心算除法是在熟练珠算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珠算式心算和珠算式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训练时由易到难, 分步进行。

4 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4.1 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和审核

原始凭证填制要求:记录真实、书写正确、内容完整和及时编制。

原始凭证审核:主要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4.2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审核

记账凭证填制要求:正确填写日期、摘要;正确填写会计科目、金额准确;记账凭证附件张数无误;记账凭证的编号正确;签名或盖章无误。

基本研究方法 篇5

一、主考官的盲点、兴奋点和残留点

(一)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弱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社会分析,许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致命弱点,因此我们可以欣喜地下一个结论:作为普通人的考研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也同样有“致命弱点”。

1.厌倦(?Bored?):就实际而言,大部分考生写作能力都不太高,而对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而言,在较短时间内批阅大量的短文往往会产生厌倦感。据科学测试,人在单一环境中干同一工作往往有一个承受限度,即心理负荷度,一旦超出该限度就会产生诸多不适。这就是?Bored?!试想: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终日埋头于批阅短文,产生?Bored?的心理感受是理所当然的。

2.疲劳(?Tired?):这是?Bored?的延伸,且与工作数量、工作时间成正比。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工作数量不可能不大,工作时间不可能不长,所以他必然会?Tired?。疲劳感在所难免。

3.气恼(?Fretful?):如果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能把某篇文章掂量再三,这篇文章必定有不同之处。可阅卷人在?Bored?和?Tired?的双重攻击之下,难免会产生一种?Fretful?,这正是?Bored?和?Tired?的“升华”!

其实,无论是谁,找个空闲时间,拿出考研试卷15份优秀范文,猛读一气,基本是到了第4、5篇时就开始走神。据测试统计,读完12篇后才走神的人极少。可想想看,读的这些全是优秀作文呀!,思路清晰,事例恰当,行文流畅,但还是会很快就受不了了,直打哈欠――没办法。

以上就是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弱点,但这些弱点并非是?total disaster?。它们也只是在一定限度之内表现出来,因为在这些阅卷专家的脑子里牢牢地嵌着一些框架,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你的文章往框架里套,再根据套入框中的采分点的个数下意识地给出一个分数。

所以考生要使行文如“箭”,准确射中对方这一“要害”。

(二)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兴奋点

这些兴奋点其实是评卷人大脑中的框架――考研作文评分标准。

按顺序从高到低排列,评卷人的兴奋点分别是:

(1)脉络(?Organization?);

(2)细节及论据(?Details and Examples?);

(3)行文(?Facility in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Appropriate Word Choice?)。

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兴奋点=考研作文评分标准。

(三)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盲区

这些盲区在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大脑中兴奋度很低,除非有大的冲击力,否则较难被激活。按其兴奋度从低至高排列,分别是:

(1)选择什么样的论点;

(2)在文章中犯的少量拼写、标点错误;

(3)论据是否天衣无缝。

(四)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的残留点

所谓残留点是指短文写作部分评卷人在两眼发直、身心疲惫、大脑混沌状态下飞速地浏览完文章后在他的脑子里残留着的印象。这绝非耸人听闻,评卷人在阅卷时绝对是边看边忘。虽然绝大部分记不住,可还是有少数内容进入了他的潜意识,他就是靠这点残留的潜意识给文章评分。考生可能会想,我这不太冤枉了吗,费好大劲写的.作文他仅凭一点残留印象给分?!更要注意的是,进入他潜意识中的那点东西同他的兴奋点几乎完全是等同的映射关系。其残留点就是兴奋点的兴奋残留物。激活他兴奋点的越多,程度越大,残留的东西也越多,面积也越大,得分也就越高。这些残留点实际上就是对本篇写作的浓缩评语。

二、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影响

由于存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东西方思维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又对写作的布局谋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英语语篇线性修辞模式

英语语篇思维有三种模式:

(1)一般特殊型(?Generalization?Particular Pattern?);

(2)问题解决型(?Problem?Solution Pattern?);

(3)匹配比较型(?Matching Pattern?)。

根据对历年来研究生入学考试短文写作部分的分析,考研作文构架基本都能在这三种模式中得到各自的定位。其中,一般特殊型使用尤为广泛,并常与比较型甚至问题解决型结合起来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

1.一般特殊型

一般特殊型又称“直线型”(?Linearity?),其写作特点是,开门见山第一句往往是概括主题思想,然后再引出具体事例或细节对其进行发展。

一般特殊型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占主导地位。这种思维模式不但广泛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论说文中,而且也常用于记叙和描写文体里。这种模式实际上体现了英语族人的线性思维模式,所以,无论是“匹配比较型”文章,还是“问题解决型”文章,“一般特殊型”的主题句语段结构模式可以说是无处不有。段落如此,语篇也不例外。

2.问题解决型

问题解决型修辞模式的特征是首先说明情况,然后提出问题,接着做出反应,解决问题(问题也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最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1992~研究生作文题目虽均为论说文体,但题目提纲所要求的写作模式却全属问题解决型,即使~的图表作文,总体布局上也万变不离其宗。

3.匹配比较型

匹配比较型思维模式用于对比语段,常与一般特殊型一起组成复杂的思维模式。对比包括两种类型:立足于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对其进行比较;立足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对其进行对照,从而突出中心。

1991年作文试题“?Where to Live―in the City or the Country?”?就从?Live in the city?和?Live in the country?两个方面比较。

(二)汉语螺旋型语篇修辞模式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属典型的东方“螺旋型”(?Spirality?)。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往往按汉语的修辞模式组织英语语段,很少能写出在英语语篇修辞模式中占主导地位的“一般特殊型”语段,如主题句段落等。在开始说明情况时,思维深处已经隐伏着问题,但又不明确议论主题,而只是先用思维内容推理暗示,然后由暗到明逐步提示问题的存在,最后针对问题点明主题。

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中基本矛盾的方法 篇6

一、前言

世界上任何事物发展存在一定的内因,这个内因就是指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运动。尤其是事物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思想政治工作也一样。想要准确的揭示以及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就必须进一步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矛盾的方法。

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矛盾

(一)思想政治工作起点阶段的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起点阶段的矛盾,一般含有以下几个部分:

1.发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动因

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动因指的就是人们想要进行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基本目的,也就是指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未来指向。具体来说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想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的。

2.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空间上存在的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地方存在的矛盾指的就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存在的矛盾。需要先确定思想政治工作最初确定的空间位置,同时还要掌握思想政治工作初期分布的空间跟思想政治工作初期构建内容的空间。

3.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时间上存在的矛盾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时间上存在的矛盾指的就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起点位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各个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第二部分是相互发生作用的起点时间,第三部分是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空间布局的起始时间。

(二)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期间存在的矛盾

出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初期的矛盾以及发生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矛盾,组成了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过程的主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若一项矛盾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那么它一定不会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如果要对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过程中的矛盾进行准确的考察就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找到并且深入的分析发生在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动因产生作用时的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整个过程,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动因产生作用的时候。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动因没有起到任何的效果,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严重缺乏相应的动力,难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完成。所以,我们要深入的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动因会不会对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产生刺激作用,同时还要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动因是会不会受到持续的催化,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动因能不能跟思想政治工作的各个因素完美整合,最后要深入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各个因素能不能及时的反应思想政治工作的刺激。

2.要不断验证发生在思想政治工作延伸时段的矛盾

思想政治工作进行的整个过程,不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同时还是一种时间上的持续。若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实现在时间上的持续性,那么它也就没有进行的意义了。找寻发生在思想政治工作延续过程中的矛盾,就是说不仅需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时态,也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准确时间以及准确位置。不仅如此还要充分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时差,就是说存在时差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处在一个持续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时差,就是指不同时间段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些时差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处在一个延续状态的具体表现。

3.确定发生在思想政治工作拓展过程中的矛盾

首先是了解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跟客体之间的方位,也就是说客体之间的位置、方向、距离等方面是否处在一个变化的状态[1]。其次就是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要素之间是否处在一个变化的空间安排。最后是了解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是否存在能量的变换、物质的转变以及信息的变化等。

三、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的矛盾规定作用

(一)寻找对思想政治工作各种矛盾都起作用的矛盾

1.首先是了解这项矛盾能否跟其他类型的矛盾一样起到作用

若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A矛盾对其他类型矛盾都起作用,那么A矛盾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如果B矛盾对其他类型矛盾都不起作用,那么B矛盾就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基本矛盾的确定很大程度取决于一项矛盾是否对其他矛盾起作用。

2.验证这项矛盾跟其他矛盾是否处在输入以及输出联系

一项矛盾如果可以作用于其他的矛盾,它就需要通过自身属性的外在表现去对其他矛盾进行相应的输入。所以,这一项矛盾就跟其他矛盾存在着输入以及输出联系。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一项矛盾跟其他矛盾存在着输入以及输出联系,那就是说这项矛盾可以很好的作用于其他矛盾。

3.严重这项矛盾是否跟其他矛盾之间存在反应以及作用关系

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A矛盾跟其他矛盾有一定的反应以及作用关系,那么A矛盾就跟其他矛盾都起作用。那就是说其他矛盾经过A矛盾的作用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动作。

(二)确定那些对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发展发挥有效规定作用的矛盾

1.第一步

要了解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发展的具体走向规定作用,这就是说了解对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发展是否尖锐、是否对称、是否统一、是否缓和、是否激烈、是否平和的规定作用[2]。

2.第二步

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矛盾发展状态的规定作用,就是说确定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发展的速度、协调的力度以及转化的速度等的规定作用。

(三)找准那些对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之间的联系发挥一定规定作用的矛盾

1)首先需要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之间联系的基本性质。

2)其次是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之间的联系状态,就是指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之间协调程度以及紧密程度。

3)规定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之间联系总的发展趋势。

四、总结

综上所述,研究思想政治工作中基本矛盾的方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这是一项非常复杂漫长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发现,不断验证矛盾与矛盾之间的联系,同时需要验证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矛盾以及主要动因[3]。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矛盾、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的矛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其他矛盾的规定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借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

参考文献

[1]姜梅,危显宝.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思维方式的转型[J].价值工程,2011,10(19):444-445.

[2]余仰涛著.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0(01):123-124.

[3]卢美华.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02):124-126.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研究 篇7

如图1所示, 是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框图。它的核心部分为模糊控制器, 图中虚线线框内的部分是模糊控制系统的核心部分模糊控制器,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律可以通过计算机编程程序来实现。完成一步模糊控制的过程:首先, 计算机通过中断对受控对象采样获取受控量的精确值, 之后把受控量的精确值与给定值相比较得出了误差值为E, 并选用误差值E作为控制器的输入量。把采样得来的精确的误差值E进行模糊化生成一个模糊量[2]。用模糊语句表示模糊化的误差值E就得到误差值E的模糊子集e。然后用e的模糊控制规则R根据模糊推理的合成控制规则进行决策, 得出模糊控制输出量u=eR。

模糊控制可以分五个步骤实现:

第一步,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 人们手动操作设备运行需要获得两个基本信息, 即误差和误差的变化。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是由人的实际操作归纳总结的, 因此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也可以确定为误差和误差的变化, 将受控对象的控制量作为输出量。

第二步, 将精确量进行模糊化处理, 也就是把控制系统采样的精确值进行模糊化, 将精确值对应到相应的模糊论域内, 将e (误差) 和ec (误差的变化率) 的变化区间称作e和ec的基本论域, 并以区间的形式表示为[-e, e]和[-ec, ec], 将基本论域的的集合设为X, 则X=[n, -n+1, ……, 0, ……, n-1, n], n为被量化后的误差档数。由于人们最基础的控制行为有正、负 (或曾、减) 两个方向的判断, 每个方向上又可以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 再加入变量的零点, 这就生成了七个表达语言作为模糊变量的模糊语言, 即正高、正中、正低、零、负低、负中、负高, 将其用汉语字母缩写成 (NH、NM、NL、Z0、PL、PM、PH) , 这里的每个值都对应一个模糊子集, 将模糊变量论域和变量值组合排列成表格就得到语言变量赋值表[3]。

第三步, 模糊控制推理和规则的建立, 模糊控制器是按照专家经验以语言的形式表示的, 它的控制语言一般以“IF……THEN……”语句来表示;例如:炉温高并且炉温在加快升温速度, 则应该对受控对象作出相应对策, 降低炉内温度。在面漆烘干室温度控制系统中是通过调节柴油燃烧器二段火的占空比, 实现对烘干室温度调节的。可将此控制过程的模糊语句表示为:

通过举例可以看出IF部分是控制条件, THEN部分为控制结果, E是误差的模糊子集, EC是误差变化率的模糊子集, U是输出控制量的模糊子集。根据操作人员对系统的实际控制经验以及“IF……THEN……”模糊语句, 就能够建立对应的炉温模糊控制规则表, 如表1所示。

第四步模糊推理, 模糊推理过程是在模糊运算中将模糊量输入控制器, 根据模糊控制规则进行模糊推理, 最终得出模糊控制量的输出。为了减少响应时间, 模糊推理通常使用相对简单的推理思路, 包括正向和逆向推理, 在模糊控制中常采用正向推理方法。经过推理得出了结果就表示按照模糊控制规则的推理过程已经完成。

第五步清晰化, 清晰化就是将经过模糊推理得出的结果转换为精确的控制量并输出[4]。在上一步模糊推理得出了一个模糊的推理结果, 这样的结果不能直接用于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还需要计算出精确的控制量,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解模糊, 具有解模糊功能的结构部分叫做解模糊接口。

摘要:模糊控制是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 利用模糊数学原理来模拟人脑思维进行模糊推理和决策过程的一种实用的非线性控制方法, 他包含于智能控制范畴, 人们常常将模糊控制理论和模糊推理与一些较为成熟的控制方法组合, 互补长短, 最终得到优化的控制结果。由于模糊控制语言与模糊控制规则较容易被掌握, 并能容易的在微机系统中实现, 经过不断发展和实践考验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文系统的介绍了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详细阐述了实现模糊控制主要步骤。

关键词:模糊控制,模糊规则,模糊推理

参考文献

[1]曾光奇, 胡均安, 王东, 刘春玲.模糊控制理论与工程运用[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2]曾真.分析仪器中温度的自适应控制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0.

[3]杨建新, 杜永贵.模糊自适应整PID控制及其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6, (5) :110-112.

篮球基本功的训练方法研究 篇8

1 篮球基本功训练内容和方法

1.1 手上基本功训练

篮球运动对手上技能要求较高, 在篮球接球、运球、投球、传球等动作对手指、手腕、翻腕的要求都较高, 学生只有通过手上基本功训练才能使手指、手腕具有较强的感应能力、控球能力和爆发力, 才能提高手部灵活度、精准度。常用的篮球手上基本功训练内容有手指尖转球练习、单手托球向上伸臂练习、双手向上伸臂左右拍球练习、单手托球向前伸臂练习、两手传接球练习、单手体前抛球击掌接球练习、腿腰部球绕环练习、两腿绕8字练习、胯下抛接球倒手练习、胯下左右运球练习、横跨步运球抄球练习等。手上基本功训练方法有抖腕抛接球、翻腕压手、自接反弹球等, 主要是训练手部抖、翻、粘等技巧的熟练程度和爆发力。学生手部基本功训练, 方法要正确, 训练要扎实, 不然很容易给自身带来不良影响。

1.2 腰胯部基本功训练

腰胯是连接身体上下肢的枢纽, 腰胯部的力量、柔韧度、灵活性、伸展性会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在篮球运动中, 腰胯部的灵活度、稳定度会影响到闪、避、抢、夺等动作的灵敏度, 可以说, 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腰胯基本功, 才能做出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 才能在激烈的对抗中获得胜利。篮球腰胯部基本功有手持篮球跨步练习、移步训练等, 这些练习以腰胯步大幅度扭动、翻转训练为主要手段, 目的是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运动员腰部肌肉的灵活度。常用的腰胯基本功训练方法有前弯腰触地、后弯腰触地、双腿分开并立扭转腰胯等。腰胯训练必须坚持一段时日才能看到成效。但是在高校篮球教学中, 许多大学生由于缺少锻炼, 腰胯力量普遍较弱, 所以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基本功程度, 合理掌握腰胯部训练的频率和强度, 避免因过度训练而造成的运动损伤。

1.3 脚步基本功训练

脚步基本功训练是篮球练习的基础, 篮球技术中的停、跳、落、转身、滑步等动作, 都要通过脚步动作来完成。运动员如果脚步不快、不灵活、不稳, 在抢球、运球、上篮等动作中很容易就会被对手所牵制。篮球脚步基本功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运动员脚步力量、弹性和速度, 篮球脚步基本功训练方法有定点蹬地摇动身体重心、交叉换步蹬地、左右跨步蹬地、变速带球跑等, 脚步基本功训练要点是急停要稳, 启动要迅速, 转身和跨步变向要灵活。如在定点蹬地练习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体位、不同姿势的腿部重心转换锻炼学生的脚部运动体感, 以提高学生脚下爆发力和腿部灵活性。

1.4 篮球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

篮球基本功看似简单, 但是它却是篮球运动的基础, 是篮球比赛行为的核心。只有基本功扎实了, 学生篮球水平才能进一步提高。以基本功练习为基础, 学习正确的篮球动作和姿势, 对于初学者来说有着重要意义。以乔丹为例, 乔丹华丽的个人技术和高超竞技能力, 与他长期地刻苦训练是分不开的。据悉, 他从开始篮球生涯到退役前, 几乎有空都要进行胯下运球、左右手运球和脚下移动训练。可以说, 正是因为他拥有比他人更加扎实的基本功, 他才能在篮球史上获取他人所不可企及的成就。在篮球学习中, 许多大学生都不重视基本功训练, 一些人还喜爱模仿球星的花式动作。其实, 那种盲目模仿球星动作、不重视基本功练习的做法, 都是不可取的, 因为高难度的篮球竞技动作的发挥是建立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的, 花式动作在实战对抗中根本没有任何价值。通过基本功训练拥有扎实的技术, 才是正道。

2 高校篮球教学中基本功训练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 高校篮球教学面貌也焕然一新, 整体来看, 当前我国高校在篮球教学中都非常重视基本功教学, 学生篮球基本功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 个别高校在篮球基本功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没有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进行针对性培训, 在教学中存在急于求成心理, 基本功教学、训练时间较少。许多学校往往是在学生运球、投篮等基本技术掌握还不熟练的情况下, 就急于开始下一阶段的课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是“重技巧、轻基本功”, 在学生姿势不标准, 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 许多教师就会开展对抗训练和比赛。这就使得部分学生的基本功掌握情况较差, 如一些学生投篮动作不标准, 协防意识低下, 合作能力差。许多学生即便是在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篮球知识后, 基本功掌握情况仍是不容乐观。

3 高校篮球基本功训练要义

3.1 坚持基本功训练原则

篮球基本功训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篮球基本功训练原则有连续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区别对待原则、保护与恢复原则等。所谓连续性原则指在篮球训练中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 需要保证训练的频率与重复度。但是连续训练也要注意劳逸结合, 要以正常的速度、强度来进行训练。如在腰胯基本功训练中, 为了避免学生出现肌肉疲劳问题, 教师在一定的时间内要适当控制训练的频率, 还要合理控制训练的强度。基本功训练的统一性指各项基本功训练要协调一致, 如在训练手上基本功时要将其与脚部、腰胯部基本功训练结合起来, 共同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技能和水平。区别对待指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设条件、能力和特长来制定训练方法, 决定训练模式和训练强度, 以提高训练的实效性。基本功训练保护与恢复原则指在高强度训练中教师要做好保护性措施, 要做好时间安排, 使学生有恢复体力的时间, 避免因过度训练、高强度训练而引发的问题。

3.2 强化耐力和力量训练

篮球是一项短距离的需要快速奔跑的强体力运动。国际性篮球赛事时长是40 min, NBA的时间更长, 为48 min。可以说, 篮球比赛很大程度上比的是技术、战术、耐力和力量。耐力好, 力量素质水平高, 在比赛中的优势就相对明显。耐力和力量都是可以培养的, 因此, 在篮球基本功训练中, 要重点强化耐力和力量训练。在高校篮球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时长合理的大小力量训练、短距离全速跑来训练学生的力量, 利用高抬腿、车轮跑等训练学生的耐力, 并教给学生更多的放松运动和消除疲劳的方法, 让学生做好训练前的饮食、准备活动,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3.3 重视心理素质训练

篮球技术、战术发挥, 是个体、群体心理活动的结果。心理素质不好, 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因此, 在日常的篮球体能、技术训练与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开展一些心理训练。具体来说, 教师可在体能、技术训练中渗透心理训练, 在具有针对性的体能、技术训练中讲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使队员对集体行动目标、内部合作有深刻地认识和了解, 以提高队员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再者, 教师也可以利用专业心理训练方法如放松训练、认知调节训练等, 帮助运动员克服焦虑和恐惧情绪。此外, 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还要积极通过模拟训练、小型对抗赛等培养学生兴趣, 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心理诱导, 以增强学生的信心, 提高其心理素质。

摘要:篮球是一项集智力开发、体能锻炼于一体的集体体育项目。在篮球教学中, 基本功训练是篮球训练最重要的内容。篮球基本功训练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文章以篮球基本功训练为主题, 分析了篮球基本功训练内容与方法, 探讨了篮球基本功训练的重要性及当前高校篮球教学在基本功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并就篮球基本功训练要义进行了探讨、总结, 以期能为高校篮球教学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 最终有利于高校篮球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篮球,基本功,训练,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滟.浅谈篮球基本功的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 2015 (3) :222.

[2]郭浩.篮球基本功的训练方法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4 (5) :139-140.

基本研究方法 篇9

案例研究是众多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之一, 它提供给了我们一种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研究路径来理解一些或非常复杂或针对性很强的典型问题。它自身有很多优势, 比如针对性问题的有效性、更形象和易操作性等。但是, 灵活度高、工作的繁重与复杂等问题, 使得其应用于与会计相关的财务管理等领域时, 对人员整体要求很高。

鉴于案例研究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的会计环境明确的总结出一个可以供会计研究人员直接参考和借鉴的包括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完整的案例研究流程框架和行为指导。首先从整体上陈述一下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于会计和财务实践的六个主要步骤, 其次也就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即案例研究方法应用于会计研究的基本步骤和每一步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对于如何判断是否进行案例研究、各步骤的具体选择依据以及对工作评价等重要原则, 我们穿插在每一步中进行综合的介绍。

2 案例研究方法的基本研究过程、内容与重要原则

对于案例研究的流程, 中外研究学者已有了较为公认的研究成果, 六个主要的步骤之间逻辑清楚、任务明晰、环环相扣而互相渗透, 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案例研究基本流程体系。

2.1 确定研究问题和基本研究脉络

案例研究的第一步就是明确在对公司或者其他类型的研究对象的复杂现象和事件进行研究时, 最根本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各个步骤都应围绕着这个中心目标展开, 这是案例研究自始至终都要坚持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原则。研究者要根据研究问题设定研究情境和对象类型, 并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及专业进一步确定所需数据的种类以及相互关系。

2.2 确定研究对象、收集数据类别及技术准备

2.2.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基本情况分析

明确了研究目的和基本脉络之后, 就必须确定案例研究的对象、收集数据的类别以及所需的技术支持, 还应重视对工作内容及相关渠道和设备的全面估计和规划, 要对可选对象的环境认真细致的分析。案例研究对象从种类上可以是计划、实体、个人、群体或组织等, 从数量上可以是单案例也可以是多案例, 从方式上讲可以是描述性、解释性或者探索性案的。

2.2.2 数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需要

由于案例研究对象的多样化以及面对信息的海量化, 甄别数据是否为我所需以及处理方法的选择就十分重要。所以, 以研究目的为导向是数据收集工作的灵魂, 条理性和科学性是根本性的原则, 明确基本的技术和相应设备需求是重要的保障。

在对象的选择方法上, 目前通常是非抽样方法和非概率抽样方法结合使用的。对象数量可为一个案例或多个案例。单个案例研究可以用作确认或挑战一个理论, 也可用作把一个独特的案例群看成整体进行全面的分析来说明某方面的问题。多案例研究则包括案例内分析和交叉案例分析两个阶段, 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对所有的案例进行统一的抽象和归纳, 进而得出更精辟、具有有效性的解释 (孙海法, 朱莹楚 2004) 。

2.3 实地数据收集前的准备

实地数据收集前的准备往往在案例研究中不受重视, 可是实际上者是十分重要的一环。首先它是连接研究目的与实地数据收集间的桥梁, 其次案例研究要面对的环境复杂、干扰多、工作量巨大, 针对性强而各个部分有机结合的工作计划是关键所在。

2.3.1 所需人员团队组建

案例研究者的背景对于案例研究的影响无处不在, 源自研究者的专长和知识体系, 还来自心理倾向、行为习惯等。实地数据收集之前的人员准备包括了解、明确分工以及统一的培训也是十分必要的。

2.3.2 技术和设备准备

之前研究的总结、对象背景分析及数据之间关系的理顺等工作是研究效率的保证, 而“利其器”即准备相应的装备和技术, 是数据收集工作的实现保证。所以, 必须完成以下重要步骤:

(1) 根据经验更多的设想会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其准备必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2) 研究单位即对象的种类、数量、地区行业等性质的确定是直接对应研究根本问题要求的, 又直接决定了解下来的实地工作所需的各种工作、生活以及通讯等设备的状况;

(3) 数据和主张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实际操作需求, 就决定了所需的配备的种类和水平。

2.3.3 具体的执行计划的制定

以上所有步骤的分析与准备, 具体的工作计划应该至少包括人员分工与联系、数据收集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密切相关又互相渗透的部分, 大体可以归为四个方面:

(1) 整个案例研究计划, 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主要的工作流程和时段, 注意事项和基本工作要求;

(2) 包括研究对象 (公司) 历史、优势和缺点、外部环境、工作范围等相关环境因素;

(3) 详细的工作流程与时间表, 包括所有步骤、执行时间, 应做什么、谁、什么时候、什么顺序等等;

(4) 所有重要的注意事项:分工明确、严格与灵活结合原则、纪律与效率、问题分轻重等。

2.4 实地进行数据和相关资料收集

实地进行数据额资料的采集时, 与被研究单位进行沟通并建立融洽的关系是重要的基础, 相应的研究人员在工作时也就必须高效并注意方法的适应性:

(1) 六种基本收集来源:文件、档案记录、访谈、直接观察、参与式观察与物品, 实际的研究中通常是几种同时运用。在方法选择时, 研究者必须针对实际情况综合比较各种数据搜集方法的优缺点 (张梦中、马克·霍哲 2004) 。

(2) 三条基本资料收集原则Yin (2003) :第一, 用多种证据来源以增强说服力;第二, 分门别类建立案例研究的数据库;第三, 构成证据链使读者能从最初要研究的问题到最终研究结论之间找到每一项证据的各种推论。

(3) 对数据到的收集的初步筛选和处理。数据分析常常被认为是与数据搜集同步进行, 初步的数据搜集和数据分析将会产生一些初步的发现和一些临时的假设, 并进一步指导下一阶段的数据搜集。在数据搜集和分析的不断循环中, 问题也许会得到重新的提炼并带来更多数据和新发现。

2.5 对收集到的资料的评估和分析

(1) 分析数据的基本思路。

资料分析是案例研究中的关键环节, 运用检查、分类、制表或其它组合证据的方法来响应一项研究最初提出的理论命题, 是案例研究最重要、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也是对研究者的考验。研究者对该项案例研究基础理论的把握以及从事案例研究的经验等, 直接影响到资料分析的进程和质量。

Yin (1994) 提出一个重要的分析原则, 就是数据分析都是为印证研究者的主张而服务的, 而且随之有两个基本案例研究战略:第一, 依赖于理论命题, 即遵循最初的理论命题, 目标和设计都基于它;第二, 完善案例描述。其次, Yin (1994) 还总结出了案例分析技术的四种主要模式, 即类型匹配、解释构建、时间序列分析和项目逻辑模型。

(2) 分析数据的三种基本方法 (Gall) 。

Gall等学者从总体上指出了三种数据分析方法:第一, 解释性分析, 就是通过对数据深入考察找出其构造、主题和模式, 要求案例研究的结果能尽量地客观, 一般要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二是结构性分析, 即通过对数据考察确认隐含在文件、事件或其他现象背后的情况;第三是反射性分析, 它是一种主观分析法, 依赖于研究者直觉和判断, 对现象的解释和评价完全不受约束, 最好让经验丰富研究者进行, 较适合探索性研究。

2.6 撰写研究报告

案例研究的成果以文章、书籍或研究报告等方式表现出来, 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对现实中复杂问题的描述和解释, 让读者获得亲身体验般的经历, 进而得出分析性归纳结果或建立理论模型, 做出深层次理论分析。研究报告必须能让读者充分地理解报告内容, 并能就其提出问题和进行探讨 (孙海法, 朱莹楚 2004) 。

2.6.1 案例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内容和写作风格

(1) 撰写的基本内容。

案例报告往往较长, 但不宜冗长乏味, 其基本的内容一般包括:①特别的描述, 即引用数据中的资料, 比如访谈内容或插图等;②一般的描述, 即论述引用的资料是否具有代表性、相关性, 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概括性;③描述性解释, 对以上两种描述进行解释和归纳并得出结论。具体到案例研究报告的写作脉络安排, 可总结为封面、摘要或者总体陈述、引言、主题和结论五个部分。

(2) 撰写案例研究报告的写作风格。

Gall 等人提出了两种主要写作风格, 分析性和反射性。分析性是一种客观的写作风格, 研究者的声音受禁止或被减至最低。反射性的报告中研究者的声音能被清楚地听到, 案例常被编成故事, 然后展开论述。Wolcott也提供了反射性报告呈现书据的几种方法, 包括按事件顺序描述、叙述一个关键事件、根据研究参与者不同的观点对事件进行描述、叙述研究参与者日常的生活经历等。

2.6.2 案例研究报告质量的五个检验标准

案例的写作应当有说服力, 还要注意保持中立, 应争取对事件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多角度的“全息”照相。专业性强的术语在解释和分析案例时是必须的但应该慎用, 必须处理好规范和生动之间的关系。所以判断案例报告质量的基本标准有五个, 即案例研究的目标是否明晰准确、案例必须完整、案例必须考虑到各种变化情况、案例必须能给出显著的证据以及必须规范而生动。

摘要: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案例研究方法在会计与财务相关领域运用中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即会计案例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如何具体操作及在这些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会计案例研究通过对已发生于企业中的相关事件及处理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加以积累, 具体来讲包括确定研究问题和案例研究、确定数据类型及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前的准备、实地数据收集、数据分析与整理及撰写案例报告六个基本步骤, 借助规范性、实证性等多种研究方法, 并在各步骤中遵循实际出发、人员责任制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会计与财务,应用流程

参考文献

[1]Shaw, Clifford.“Case Study Method, ”Publica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Society, XXI, 1927:149.

[2]Russell H.Hassler.“The Case Method of Teaching Accoun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50, 25 (2) :170-172.

[3]Tellis, W. (1997) .Application of a case study methodology[J].The Qualitative Report.1997, 3 (3) .

[4]佟岩, 王化成.案例研究在我国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理财者, 2005, (2) .

[5]孙海法, 刘运国, 方琳.案例研究的方法论[J].科研管理, 2004, (2) .

基本研究方法 篇10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公路设计,思路,选线方法

0前言

随着公路设计的不断发展进步, 公路设计标准也大幅度提升, 公路建设对于当地的地质、周边环境、线路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同样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而这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当前问题, 就必须从源头上解析问题根本。所以, 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改变传统观念, 研发新的核心技术, 推动公路朝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进步, 从而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环保、舒适性要求, 保证山区高速公路朝着更高、更快、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自从2005年开始,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开发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山区高速公路在此期间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和进步, 不过由于山区地势环境较为复杂多变,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 同时还要注意当地生态保护, 面对不同情况, 施工人员需要进行相对应的调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全新的设计理念, 结合实际情况使用新的理念, 有效提升山区高速公路整体质量水平, 为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 公路建设发展方向和设计思路的变更

1.1 公路建设发展历程变更

我国公路建设由初期的普通公路建设, 逐步发展至高速公路快速发展阶段。公路初期建设和高速公路的早期建设的中心思想, 并没有因为当地环境的变化而实时变更, 公路建设的缓慢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初期, 市场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发展, 造成国内交通量大幅增加。为了改善拥挤的交通状况, 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建设如火如荼进行。高速公路的总体思想是, 快捷、安全、舒适性强。20世纪90年代高速公路发展转向山区, 这对高速公路设计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道路设计要求更为严格。期间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人员, 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 同时公路建设的中心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快捷为主, 设计总体思想没有实时地因为地形的变化而变更。随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深入, 对山区自然环境的破坏逐渐显现, 填挖路基、防护加固、占用大量农田土地、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情况大量出现, 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未能有效落实贯彻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 为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2003年交通部与相关部门相互主持了九寨沟建设示范工程[2], 为我国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道路揭开了新的篇章。

1.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思路变更

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 生态环境非常薄弱, 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极高, 高速公路步入山区建设的初期阶段,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理念仍然是较为传统的设计思路, 主要以多挖少填, 减少造价成本为中心设计方案。同时, 施工建设人员对于山区地质灾害不看重, 对地质实际情况不够了解, 盲目选取深挖路堑的方式。受到传统施工思路的制约, 在线路途经复杂多变地形实施多层次方法比对时, 即便是将高路堤和高架桥对比、半边桥和高边坡对比、深路堑和隧道方法对比, 常常也是把节约放在第一位置, 没有把对环境的破坏和恢复作为主要考虑对象, 很难将有利于环保施工方案作为第一选择。

在2004年9月全国公路发展会议中, 全国公路勘察设计队伍提成了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的全新公路建设思想。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思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相互和谐、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始终坚持合理选择标准、始终坚持系统论思想。另外, 要始终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始终树立保护环境理念、始终树立创新性理念、始终树立寿命周期成本理念、始终树立节约理念、始终树立让群众满意理念。过去几年以来, 新的设计理念在山区公路建设中不断体现, 川九公路在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不破坏就是最大保护。青银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以农民兄弟满意为标准的理念。西双版纳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提出了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同自然和谐共处, 达成可持续发展建设理念。

2 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新方案

2.1 研究项目概述

本文选取陕西省延安市延志吴高速公路为分析对象, 延志吴高速公路地形复杂, 主要以黄土、沟、壑为主。施工阶段路基多以高填深挖为主, 桥梁隧道施工量极大, 路基防护和桥隧岸坡防护量多。途经黄土边坡陡立, 滑坡、崩塌现象较为严重。黄土区域大多存在湿陷性, 同时整个项目建设材料缺乏, 受到当地交通状况的限制, 运输成本极高, 由于地势的限制, 路线布置十分困难。

2.2 延志吴高速公路建设理念

延志吴项目路线设计思路为:以安全设计为中心思想, 结合环保与适应地形的全新理念, 通过合理预算降低造价成本, 实现最终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延志吴项目是陕西省高速公路“2637”路网规划七横线中的重要一段, 路线全长109.759 km, 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 设计速度80 km/h, 路基宽度24.5 m。主要工程量包括:路基土石方1 738万m3, 桥梁43 604 m/201座 (其中特大桥10357.97 m/8座, 大桥30 148.91 m/135座, 中、小桥3 097.7m/58座) , 隧道18 701 m/10座 (其中特长隧道12 421 m/3座, 长隧道3 613.5 m/2座, 中、短隧道2 666 m/5座) , 桥隧占路线总长的56.8%。全线设有通道24道, 涵洞117道, 互通式立交5座, 分离式立交2座, 服务区1处, 停车区2处, 养护工区2处, 监控分中心、管理所各1处, 匝道收费站和超限检测站各4处。

2.2.1 安全设计理念

高速公路整个施工过程, 必须始终将安全摆在首位, 经过完备道路设计方案, 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从而保障施工人员和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安全设计主要包括实体安全与运营安全, 从公路设计的角度出发, 需要着重清除公路自身引发的安全问题, 最大程度主动性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另外, 在主动防止过程中, 改良路线整体设计情况, 能够有效提升车辆行驶安全。

2.2.2 环保设计理念

山区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最大的破坏就是造成土地植被破坏, 间接造成山区水土流失。对地势环境复杂多变的环境, 应当着重减少深挖高填施工作业, 根据环保第一的原则, 在施工过程中应当更多地考虑修建桥梁隧道, 充分利用公路原有的平纵面线形和路基原有宽度, 充分结合当地自然环境, 减少整个项目工程的不必要开支。

2.2.3 顺应地形理念

合理的地形选择, 能够减少整个工程的工程量。顺应地形理念的主要目的是顺应平面地形与宽纵合适的地形为主。线路选择要采用曲线定线法, 这种方法较为灵活, 路线能够更好地与地理环境相互结合。根据已经通车的山区高速公路调查发现, 在山区高速公路中使用地形选线的理念, 能够更好地符合当地地形, 可以根据地形的变化, 来选择正确的线形, 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填深挖作业, 同时降低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

2.2.4 经济选线理念

线形设计对工程整体质量和工程投入有着极大的影响, 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为整个高速公路建设节省巨大的工程开支, 也是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最大的节省点。所以, 在选线整个过程中要始终贯彻落实经济选线的理念。经济选线同样要遵守保障工程整体质量, 确保生态环境的理念, 要始终把可持续发展摆在首位, 不断提升设计水平, 不断提升定线的整体水准。

3 路线选线方案

3.1 地质选线

山区地质条件非常复杂,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山体崩塌等灾害。而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 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极大, 一旦没能有效处理就容易引发各种地质灾害, 不仅危及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而且还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 在山区高速公路设计当中首要考虑的就是地质要素, 施工中要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为施工环境建立一个良好的条件。目前, 公路选线已经进入地质选线时代, 良好的选线方案能够有效降低项目开支, 减少后期维护费用。卜鱼沟路段就是延志吴高速公路一处极为经典的选线实例[3]。

3.1.1 路线走廊带方法的确定

卜鱼沟路段选线方案如图1所示, 根据图1可以看出, 该路段地形较为复杂多变, 坡道角度较大, 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较为多见, 图中A点具有明显的坡面小冲沟和冲蚀形态, 严重影响到了线路的布局定位。根据分析实地地质状况, 尽管推荐的方案地形沟谷较为狭小, 存在着诸多滑坡地段, 但是对线路存在着实际干扰的滑坡只有两处, 其他线路可以通过平纵面调节避开, 另外还能使用尽早进洞的方案来避开滑坡, 从而保障高速公路整体要求。但苍沟路线路方案中, 沟内存在着21处明显的滑坡地段, 工程地质情况极差, 与此同时这种方案路线极长, 整体造价要高出很多, 所以仍然选取卜鱼沟方案。

3.1.2 线路选择方法

在肯定路线走廊之后, 接下来主要研究的就是在这段地形条件下, 怎样避开地质复杂且能够满足地线形指标, 减少工程量的方案。方案如图2所示。

1) 方案1。通过实地考查调和参考相关资料绘制而成, 在高速公路进入卜鱼沟之后, 沿着卜鱼沟河流和河谷交替点位运行至郭嘴头, 随后在黄草坬西侧山坡进入营盘峁长隧道内。这种方案良好地利用了当地地形, 不过还需要更进一步考察当地路况的实际状况。

2) 方案2。随着对实地线路考察情况和工程的进一步开展, 发现在K92+600地段非常多变, 线路滑坡地段极多, 对整体线路布局有着极大的威胁, 同时要增设很多不必要的防护设施。在线路经过郭嘴头之后, 借助北坡面展开线路, 随后于K92+750处南侧山嘴插入营盘峁1号和2号隧道。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开恶劣地形, 但是增加了整个隧道的长度, 同时造成了多处高边坡形成。

3) 方案3。通过对线路实地考察, 同时结合相关考察数据和文献资料, 准确评定其对线路的整体影响范围, 通过制定更为精确的处理方案, 将设计方案以坡面设线为主, 平面中要全力躲避滑坡地段, 同时保证纵面不受滑坡限制。如果沟道两侧同时出现滑坡体时, 一定要选取对整体线路影响最小的一侧。在河道笔直和坡岸陡立处, 则以铺设纵向桥为主。经过烂窑湾设桥跨越沟道之后, 公路应当在南部增设路线, 用于躲避北岸滑坡带, 当公路通过郭嘴头时, 利用跨沟换岸借助河弯处的台地进行设线处理。在K92+750南侧山嘴步入营盘峁1号和2号隧道, 经过隧道后步入杨青川。总体而言, 方案3相比前两种方案要好, 这种方案能够减少工程整体施工量, 能够减少不良地质的影响, 应当作为推荐方案使用。

3.2 安全线路选择方法

任何项目工程建设都要将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 在设计过程中, 应当增添更为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坚决排查施工中存在着的问题, 不给后期工程建设留下安全后患, 加强对交通标志和路标的维护。山区高速公路受到复杂地形限制, 没有统一高标准的技术标准。本次调查研究中, 针对不同路况情况运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借助数字模仿形成系统, 对整个线路平纵技术标准进行核查。结果发现, 本次设计线路通畅, 没有出现线路不明显的状况, 对驾驶员视觉没有造成影响。

3.3 环境选线方法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应当尽可能地降低其对周边环境的破坏, 使公路线路建设和自然环境做到协调发展。此次线路总体设计方案着重考虑了线路和地形相互配合[4], 大大降低了挖填作业, 有针对性地避开了滑坡路段, 全力将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小。在整个线路设计过程当中, 始终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建造思想, 注重各项工程的环保设计工作, 在最大程度上保持自然环境。因此, 山区高速公路选线应当结合当地曲折山体情况, 正确分析各种线形因素, 在保证规范标准的前提下, 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生态环境。在地形较为艰难的地势,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上下分离型路线、半路半桥型路线、半路半隧道型路线。而在平曲线形路面时, 可运用对称型路线、不对称型路线和S型路线相互结合使用, 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生态环境。

4 结语

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建设, 公路建设设计新理念是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方向。由于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要着重考虑地形和地质等问题。准确把控建设设计标准, 合理使用各项指标, 成为了新时期公路设计建设的全新理念[5]。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 务必要将山区公路各种环境要素考虑在内, 全面分析各种实际情况, 灵巧使用各项设计标准, 规范建造过程, 通过综合考虑、精确分析、全面对比各种方案之后, 设计出一条安全性能高、经济实用且对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小, 而行车环境舒适的高速公路。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结合延志吴高速公路设计的经验, 更加深入地对山区高速公路方案进行了解析, 为未来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建设提供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赵永平, 杨少伟, 赵一飞.具有中央分隔带公路弯道外侧超车车道的视距[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0 (5) :31-34.

[2]崔洪军, 魏连雨, 朱敏清, 等.公路平面设计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公路学报, 2002, 15 (1) :25-28.

[3]范振宇, 张剑飞.运车车速概念及在我国线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交通科技, 2001, 29 (2) :8-10.

[4]郑安文, 牛卓名, 郭建忠.高速公路道路因素与道路交通安全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28 (2) :168-171.

上一篇:环境监察节能减排下一篇:函数信号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