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设计

2024-06-15

云平台设计(精选十篇)

云平台设计 篇1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网络,云平台,全媒体

0引言

随着三网融合的快速推进, 广电网络整合并顺利开展三网融合业务。广电网络一方面以现有的光纤同轴混合网为基础, 全面实施数字化和网络双向改造, 确保先进性、实用性和经济性, 另一方面, 要以视频业务为核心, 构建与网络智能适配的开放业务平台, 承载广电融合新业务, 实现平台开放、业务丰富, 再者也要以确保信息安全、文化安全为目标, 构建完备的安全管控体系, 实现对网络、内容、业务和终端的全方位可信、可管、可控[1,2,3]。

对于开放业务平台的建设, 采用新的建设模式, 以云计算为核心架构, 实现多种业务在平台侧的融合, 并通过云计算框架解决业务上线慢、业务真正融合、数据安全等在“信息孤岛”建设模式下的难题[4,5,6]。

1广电网络业务系统现状介绍

广电网络业务系统, 通常建有BOSS系统、交互电视应用、支付平台、安全控制管理系统、电视商城和电视新闻等, 依托这些业务系统, 为有线用户提供完善的数字电视服务。但是这些业务系统建设, 往往缺少统一规划, 各自独立成一套系统, 且处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广电业务系统建设的现状, 迫切需要一套开放的、融合新旧媒体的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6]。广电业务系统的现状如图1所示。

2全媒体融合云平台建设目标

采用虚拟化技术构建新业务基础能力统一平台, 通过各种虚拟化技术将服务器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全面池化, 实现对所有资源的统一化、集中化、智能化调度和管理, 同时考虑系统安全、负载均衡、数据备份等需求, 全面支撑业务平台的平滑割接和弹性扩展, 达到云平台Iaa S层次的构建目标, 为后续向Paa S、Saa S进一步演进打下基础[7,8]。具体目标如下:

1.构建覆盖全网的统一的分布式媒资内容服务平台, 健康医疗、智慧家居等新型增值业务平台, 以及建设智能、开放的未来业务接入平台, 打造智能、开放和内容可控可管的业务运行中心;

2.建设结构清晰、可靠性高、冗余度大、建设和维护管理成本低、应变能力强、调度灵活的多业务统一融合平台, 形成全省“视频、数据、业务”的“物理分布、逻辑统一”, 用于支撑全省广电业务运行;

3.建立基于云计算架构的开放、统一的广电运行标准参考;

4.建立基于云计算架构下的广电内容安全平台标准参考;

5.建立基于云计算架构下的业务自动分发系统。

3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1.多业务融合的要求

目前光电网络业务系统上线模式为传统架构, 新上一套业务系统, 伴随着一套服务器、存储设备和若干网络设备, 从IT设备和网络设备以及安全管理上均存在隐患。同时, “竖井式”架构带来的建设周期长, 资源利用率低下, 维护管理不便等问题也非常突出。

云平台聚焦于云数据中心虚拟化资源管理、自动化发放、一体化的快捷自动运维管理, 并对企业IT管理提供开放的管理接口。云管理系统将整个数据中心云化, 并对系统中用户可见的资源抽取出来纳入统一的资源池管理, 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资源管理, 自动资源发放。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获取资源的途径。用户可以通过在服务目录自动化的获取资源并在资源上部署用户需要的应用。云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如图2。

2.现网系统和设备集成管理要求

现有的设备品牌多, 型号杂, 不易管理。也没有合适的网管系统来进行管理和维护, 同时, 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也存在浪费现象, 如何能够对这些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调度, 甚至能够利旧, 充分的发挥已有设备的作用, 保护现有投资。

3.对于数据库跑虚拟机的要求

我单位有多套业务系统, 意味着有非常多的数据库系统, 这些数据库版本和型号非常多, 但是有些数据库使用效率不是很高, 对于数据库能不能迁移到虚拟机上面, 业界说法不一, 也很少有人进行实践;同时对于数据库迁移到虚拟机上压力过大之后如何平滑调度到物理机上运行, 也是一个命题。

4.业务的统一

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业务平台:中心包括统一的广电云基础设施平台、云业务平台, 按需分配各系统需要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内容管理平台、播放平台系统、内容分发平台系统、内容发布平台系统、后台管理平台系统等, 从而逐步将各个业务软件系统整合到云业务平台上来;统一Portal系统;统一VOD业务系统;统一OTT业务系统;以及统一CDRM系统等。这样, 由采用原来技术全省部署上百个服务节点, 变为采用新技术后的2个节点 (1个主用, 一个备用即可) , 大大的降低了系统造价和运维成本, 也有利于全省业务的统一。

5.安全可靠的平台

在安全性方面, 全媒体融合云服务中心的多环节、全流程的安全措施, 保障您的系统健康运行。提供安全漏洞检测、网页木马检测、主机入侵检测、防DDo S等安全服务;可实时监控整个系统, 可及时发现故障并通过多种报警方式及时通知。

4系统建设方案设计

按照上述需求, 将上述业务系统云化, 形成统一的云计算平台。该云平台的建设方案为:服务器、存储硬件统一管理, 形成以“虚拟化资源池”和“硬件数据库资源池”为两个逻辑单元的统一Iaa S平台, 以应用为核心逐步完善Paa S和Saa S建设。在业务运行量低的时候, 可以选择数据量较小的数据业务迁入虚拟化平台运行, 节省成本;等数据量增长后, 迁出到“硬件数据库资源池”, 确保业务高性能运行, 云平台方案逻辑拓扑如图3所示。

该方案主要分为3个层面:

1.云管理层

为整个云平台的核心, 该层管理整个Iaa S层的硬件设备和虚拟机设备。包括对整个云平台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的监控告警, 远程维护管理, 逻辑拓扑, 硬件资源的添加与退出等等一系列策略, 并负责跟上层业务系统的对接。

2.云计算平台层

云计算平台层, 为云平台业务的实际承载体, 分为两大单元:一个是以虚拟化为核心的虚拟化平台, 运行一些可以虚拟化的业务 (如应用服务器等) , 按照媒资系统服务器和其它业务服务器构成两个逻辑虚拟机集群, 未来新增业务的时候, 为了便于管理, 可以划分多个业务逻辑集群;另一个是物理单元, 该部分主要运行一些高性能诸如数据库等核心业务系统。

3.存储网络

该层主要为万兆交换机, 提供服务器跟统一存储的链接通道, 承接物理集群和虚拟化集群的数据。其中存储设备采用统一存储, 即对于虚拟化业务和数据库存储, 提供基于虚拟化网关的本地存储高可用方案, 底层挂接两台SAN存储, 确保业务连续性, 对于媒资业务, 提供NAS存储。该层主要为云平台数据的承载层, 承载着虚拟机资源和业务资源。

5结论

构建统一的广电云基础设施平台、云业务平台, 按需分配各系统需要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 提供Iaa S服务。在此基础上整合中间件基础应用平台 (包括Android应用的编译及应用市场) 、健康医疗应用平台、家居安防应用平台、媒资系统平台等各类广电网络业务系统, 提供统一Paa S能力, 进而逐步将各个业务软件系统整合到全媒体融合云业务平台上来。

参考文献

[1]韦乐平.三网融合的思考[J].电信科学, 2010, (3) :1-6.

[2]温建伟, 王厚芹.国际三网融合进程评价与启示[J].电视技术, 2010, (6) :113-115.

[3]袁超伟, 张金波, 姚建波.三网融合的现状与发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010, (6) :1-8.

[4]周艳.三网融合背景下, 广电如何应对?[J].现代传播, 2010, (5) :46-49.

[5]丁颐, 郑煊.我国三网融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 (7) :45-47.

[6]陈军.广电融媒体同播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4, 41 (7) .

[7]黄梁, 陈鲁敏, 王加兴等.企业私有云平台建设研究[J].机电工程, 2014, 31 (8) .DOI:10.3969/j.issn.1001-4551.2014.08.028.

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论文 篇2

云计算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主要集中在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实施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实施。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的实施关键在于三点,第一点,必须要对教学需求做周密的分析,根据分析结构对技术平台的组织结构做适当的调整,确保技术平台组织结构的稳定性与合理性。教育部门可以在所有相关师生进行一次民意调查和意见征集,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或企业在云计算模式下网路平台构建的成功经验与成熟方案,再结合自身所有的资源的种类、数量、结构等实际情况,构建实用性强、安全性高、便捷的应用支撑平台。第二点,在云计算模式下,计算机性能缩小,功能扩大,为了促进资源共享最大化的实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需要对现有的教学信息和资源做具体的归纳和分类,从而优化资源分配。第三点,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结构相对稳定后,根据实际发展需要对技术平台做深层次的开发,或引进新的技术从促进网络教学平台的长久持续发展。 教学资源做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活动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网络教学平台功效的核心,因此云计算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的实现离不开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而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施主要关注一下几点,首先需要成立教学资源开发基地,以校为单位进行立项,每年都有规定的项目数量,项目内容有资深主讲教师提出,有青年教师负责项目的主持和分工事项。其次,在明确网络教学平台所能提供的帮助和支持后,规划项目内容;确定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规定和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合理的评价指标;为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参与项目的教师和相关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明确个人任务与整体目标;利用身边的各种有效途径进行资源收集;最后在经过仔细的删选后,对收集到的资源进行严格而科学的审核,最终将合格的、有教学价值的登记收入教学资源库中。

3 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的运用必将更加成熟,其与教育教学事业的结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是不可逆转的。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云计算模式下,新时期教学的一项重要探索,最大限度促进和实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极大程度的便捷了网络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的管理水平,使得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且云计算模式下网络教学平台也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方便教师更加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因而建设优质的网络教学平台是十分重要的。

云平台设计 篇3

关键词 云计算 产品平台 设计原理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的深入广泛应用,数据处理变得越来越空前重要和复杂,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加工,更加灵活、高效、安全地使用和管理各种信息资源?如何通过数据中心快速地创建服务并高效地管理业务并共享已经存在的计算机平台?这些成为当前关注的课题,并由此引发了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技术的深入研究,云计算的探讨已成为目前关注的主要技术热点之一。

1云计算及产品设计内涵及原理

云计算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综合几种己有的定义给出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是在规模经济驱动下的一种大规模分布式商业计算模式,通过基于互联网的方式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动态扩展的可配置共享资源池上,资源池由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构成,外部用户可以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存储空间、软件资源和信息服务。产品平台和产品族设计是通过对己有大量顾客需求挖掘、需求分析,结合产品开发与配置方法,快速的派生出系列产品,增加产品多样化,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

2产品平台设计云服务模式

根据资源整合和服务模式的差异,将企业产品平台设计云服务分为三种服务应用模式:面向中小企业公共产品平台云服务模式,以产品设计与仿真计算为核心的云服务模式和面向虚拟开发组织动态协作云服务模式。

(1)面向中小企业公共产品平台云服务模式

在该服务模式中,由云服务供应商来管理门户,云应用供应商提供应用,云资源供应商提供基础设施。三个云提供商相互合作,具有灵活性。云应用提供商提供了各种专业应用系统资源,除了一般的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虚拟存储等应用软件系统之外,还包括产品设计、仿真、模具设计、模型求反等专业化服务。云资源提供商负责提供基础设施资源,比如高性能计算机、物理存储资源和相关设备等。门户服务提供商通过门户向用户提供云应用支持,设计者通过门户使用各种应用。中小企业己相继建立企业内部的基于ASP的产品服务平台,随着企业业务的增多,平台之间旳合作需求日益强烈,但是这些平台由于分布性、自治性以及异构性等原因,难以实现跨平台的协作,不利于商业化运营,以及不能全方位的提供服务,所以需要解决跨平台分布式共享问题。服务模式考虑了分布式、异构环境中资源的安全访问与共享,由集成在同一个云计算环境中的产品平台资源适当的组合构成,建立虚拟的协同产品设计环境,提供有效的业务模型。

(2)以产品设计与仿真计算应用为核心的云服务模式

客户向设计能力提供商提交产品设计请求,设计者向服务中心调用软件和资源服务,完成产品幵发任务。该模式中资源提供商所共享的资源主要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硬件资源主要有各种计算资源、设备资源等,软件资源有数据资源、设计仿真资源、知识资源、存储资源等。以解决企业软件资源优化配置和海量数据计算的难点,提出以产品设计与仿真计算应用为核心的云服务模式,该模式将企业内部的IT架构延伸到外部的网络、资源和服务,设计能力提供商负责提供产品设计能力,并部署到服务中心中,云服务管理商负责管理云服务中心的各种服务。资源通过虚拟化部署到产品设计仿真云服务中心中,云服务中心提供资源的跨企业和跨区域的虚拟化整合及共享,提供高性能运算环境。存储资源的虚拟化整合能够提供虚拟存储功能,解决海量设计数据、分析数据的访问和共享问题。产品设计者和企业管理者能够通过云服务中心获得产品设计、仿真和管理等相关的服务,通过服务的组合进行产品开发。该服务模式的核心是产品设计、仿真模拟计算资源的虚拟化部署、合理调配与利用。

(3)面向虚拟开发组织动态协作云服务模式

产品开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这些企业间的协同合作。虚拟制造企业能够解决产品协同开发网络中分布性、异构性、动态性、自治性和协同性的问题,通过动态组织企业,构建虚拟幵发组织,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完成产品的开发。面向虚拟开发组织动态联盟协作云服务模式支持分布式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共享产品开发相关的标准化设计、制造、信息和技术资源。产品平台的开发过程实际上是由多方企业合作完成,包括主管企业、协作企业、供应商以及客户企业集群等。利用云服务中心交换产品开发信息的能力,企业之间可以异地合作,发挥局部优势,充分应用分散在同一企业的不同区域或者不同企业之间的产品幵发资源,建立虚拟制造企业。资源提供商可以是主管企业、协作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主要提供与产品开发全生命周期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等具有在线和离线形式资源。

参考文献

[1] 赵学磊.云计算在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初探[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12.

[2] 郭强,孙大为,常桂然,王兴伟.一种基于虚拟化技术增强云安全的可信赖模型[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6.

[3] 辛军,陈康,鄭纬民.虚拟化的集群资源管理技术研究[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0.04.

[4] 孙燕飞.云计算在网络学习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1.

[5] 杨明.关于图书馆应用云计算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08.

[6] 程彩凤,林德树.云计算在LBS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福建电脑,2009.12.

职工健康云平台的设计 篇4

1 系统设计技术及目标

1.1 技术简介

系统主要使用的技术为:

(1)WEB服务层:云平台前端页面;

(2)云平台后台管理系统技术页面架构:bootstrap,CSS3,PHP,HTML;

(3)数据库:MYSQL;

(4)手机APP:HTML5。

系统技术架构图如图1所示。

项目组已基本完成了在PC端的系统实现,对于手机APP端,将是下一步的工作目标。

1.2 系统设计目标

本项目旨在创立一个关爱职工身心健康、宣传养生保健理念、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权威公益平台。围绕医疗休养与大健康两大主题,把职工身心健康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充分展现系统功能的实用性及特色性[2]。在与相关专家全面沟通的基础上,系统数据方面会在及时更新维护的同时将着重考虑可操作性与专业性,并体现在整合卫生、医疗、健康等相关资源的科研成果,全力打造出先进的健康云平台系统[3]。

在目前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系统基于O2O模式,将以职工文体协会、职工服务站的形式建立线下实体,提高服务品质,整合全国医疗休养服务及各地特色健康产品的资源,使系统达到如下设计目标:

(1)药典药品/疾病录入、维护、查询;

(2)疗休养健康资讯;

(3)药店、特色门诊和养生保健机构信息发布;

(4)扎堆小组论坛;

(5)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状况自测;

(6)优质医疗资源导航;

(7)系统日志与后台管理。

2 系统功能介绍

本系统在设计时分成前、后两个大的模块。所谓“前台”,是用户的应用平台,包括信息的浏览,医疗、养生、保健的咨询讨论及个性化的应用等。“后台”指的是在管理员权限下,对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的维护。这是系统运行的基础,前台用户对系统的使用,都是基于管理员对系统数据的维护。因此,后台的数据管理及维护是本系统能顺利运行的基础。下面,就针对后台管理的功能作出如下的介绍。

(1)健康资讯管理:健康资讯包括资讯管理和标签管理。标签管理可对标签进行添加,修改,删除。资讯管理可添加资讯信息,可通过标签、关键字搜索资讯信息从而对资讯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

(2)医院管理:医院管理包括医院管理和医生管理。医院管理可对已有医院进行搜索、修改、删除,可新增医院。医生管理可搜索、修改、删除医生信息,可新增医生。增加医生候指定所属医院,这样来建立医院和医生的从属关系。

(3)健康养生管理:健身场所的管理在后台主要功能是对新加入系统健身场所的数据录入,对已有健身场所数据的修改,对退出系统的健身场所进行删除。通过在后台对健身场所数据实时维护,保障用户浏览网页时看到的是最新健身场所信息。

养生保健机构主要是对加入系统的保健机构数据进行管理,管理员新增保健机构时录入其名称、地址、营业时间、联系电话、人均消费、简介,并通过不断更新数据使用户获得最新养生保健信息。

(4)特色门诊管理:后台管理程序中的【特色门诊管理】模块是专门用来管理加盟门诊信息的,管理员对新增特色门诊进行数据录入,对已有的门诊信息进行更新维护,对退出平台的门诊进行删除管理。

(5)药店管理:药店管理可对已有药店进行搜索、修改、删除,可新增药店。对符合条件并准许加入本系统的药店,由系统管理员进行药店信息的维护,并在会员管理中添加药店管理员账户使其可以登录,进行药店商品维护、订单管理等。

(6)会员管理:特殊用户在系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而角色是权限的集合。在会员管理中可对用户账号进行修改,指定其账号所属用户组,意即指定其角色。超级管理员可视具体使用情况对权限进行组合创建出新的用户组(角色)。

3 系统实现情况

项目开发组已基本完成了系统基于PC端的实现,经过了可行性分析、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以及测试的过程,运行良好,下面针对几个主要模块,介绍本系统的实现情况。

(1)药品管理模块

管理员对数据库数据进行录入填充。根据分工,由录入人员对数据进行逐条录入,录入后由审核人员检查录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无误后数据生效可在网站查询到该数据。随着科研进步,数据会有更新修改,此时在后台对过时数据做数据更新、保存即可。管理流程中系统会自动记录数据由谁录入、由何人审核更新等操作动作,以此形成管理员数据责任追踪依据。图2就是已经实现的药品管理界面。药品管理和疾病管理功能及界面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2)健康咨询管理模块

健康资讯包括资讯管理和标签管理。标签管理可对标签进行添加,修改,删除。资讯管理可添加资讯信息,可通过标签、关键字搜索资讯信息从而对资讯信息进行修改或删除。图3即为健康咨询管理实现的界面。其他后台管理模块界面本着外观风格统一的原则,做到了色彩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的目的。这里不再展开介绍。

(3)界面管理

对于前台用户,项目组也考虑到了个性化的需要,可以灵活更改前台用户应用界面。用管理员身份登录进入后台,点击主导航的【界面】,再点击左下功能列表中的【界面设置】,在此页面中可对全局界面作风格调控、对论坛首页做设置、对主题列表页面、帖子内容页面、贴内用户信息、属性名片等界面作风格调整控制。如图4所示,即为界面管理界面的实现。

4 结论

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职工都处于身体亚健康的状态,因此如果能开发出一个可以随时随地供广大职工进行医疗咨询的平台,而避免频繁去医院排队挂号的话,将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平台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以医疗保健为主题,从为职工提供方便服务的角度出发,设计系统各模块功能,开发出了一套实时、方便又能完全自主的寻医问药平台。但由于技术力量和时间的有限,项目组只基本完成了基于PC端的开发。但是基于方便快捷的考虑,在手机APP端的开发,将是项目组今后的努力方向。

摘要:此项目旨在为职工提供获取健康保健知识的便捷渠道。该系统的基于php语言开发环境及O2O模式,通过积极搭建服务职工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实时的、方便的、完全自主自助的保健医疗信息平台。系统注重未病防治,培养职工全新的健康理念,促进职工身体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关键词:职工健康,医疗咨询,疾病信息管理,药品信息管理

参考文献

[1]胡西德,郝杰,张宇,等.职工寻医问药系统的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6(14):43-44.

[2]章新友,罗山水,肖芬芬,等.中医药寻医问药咨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医药导报,2014(13):25-29.

云平台设计 篇5

云平台能够实现更多数据库的整合使用,在软件开发阶段可以充分的调动这些数据库,实现更高效理想化的使用效果,并且随着管理计划的进一步开展,也能在现场形成高效稳定的使用形式。传统的软件开发技术中,需要对操作平台的功能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帮助提升运行使用效率,现场所存在的问题中,都能够通过数据库的调动使用来解决,避免数据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也能帮助提升管理安全性。通过云平台下的包装设计,软件开发所面对的平台更大,技术实现不会再受到影响,也能在基层中达到理想化的运行使用效果,促进管理任务能够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常常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在云平台的调动作用下,都得到了充分的解决,同时也能避免发生严重的质量不达标现象,进一步提升运行使用的安全性。对于平台的管理,也能借助云平台来实现远程控制。

1.1 云平台的三种主要服务模式

首先是资源整合功能,能够根据使用者发出的请求,在网络环境中快速的找到相关运行使用参数,并通过技术性方法来进一步解决,当系统进入到设计阶段时,云平台还能够为设计人员提供相关的参数,达到更理想化的使用效果,同时也能避免风险隐患问题再次发生,为基层工作任务开展创造合理的运行环境。

其次是平台的自身服务功能,在现场遇到不合理的现象时,能够通过技术方法来进行现场的调控,云平台自身也具有控制能力,所进行的软件开发会充分利用平台中的资源,达到理想化的使用标准,并针对常见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方法,为接下来将要进行的管理任务创造可行性方案。

最后是软件服务,在云平台的调动作用下,各个平台之间能够形成稳定的运行体系,在功能上也能够互相补充,共同完成系统平台的操作任务,当基层中出现不稳定的使用状态时,才能进一步提升设备的参数运行标准,帮助提升工作内容方面的安全管理依据。基于云平台包装设计的软件开发规划

严格按照使用功能对各个模块进行划分,并体现出技术方面的可行性研究结果,当系统被投入到使用环节后,在软件内部能够根据所接收到的请求调动各项运行使用需求,达到更加理想化的使用标准,并通过技术手段来进一步完善,实现对运行中软件功能的进一步更新,并促进使用效果能够进一步的完善提升的,达到理想化的运行使用效果。在所进行的软件开发任务中,还要严格按照包装技术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严格按照功能系统来实现软件内部控制模块的区分,避免在使用控制中出现混乱的现象,影响到功能的具体实现。

云平台强大的数据整合技术也要配合使用,筛选出对软件开发有利的参数,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也能得到控制,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先进性以及促进作用。基于云平台包装设计的软件系统设计

3.1 软件系统设计及实现

软件系统设计可以参照已有平台的经验来进行,但更要注意的是使用期间是否会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内容,观察在现场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问题。将软件开发以及系统设计与云平台紧密配合,达到最理想的运行使用效果,软件功能实现与插件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通过插件技术也能完善后期对软件功能的补充,达到更理想化的使用效果。目前常用的主流技术包括AJAX,该种开发技术能在基层中形成稳定的运行使用体系,通过技术方法来实现控制功能,发现在技术中存在一些不稳定的情况,此时需要通过技术完善来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参数检测效率。通过这种技术方法来避免实用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其次是模拟技术的运用,软件开发以及使用都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其中比较明显的一项是使用功能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短时间内这一功能很难快速的完善。

3.2 系统架构设计

云平台设计 篇6

关键词:条形码技术;物流管理;云平台设计

中图分类号: F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4-150-2

0 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此基础上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为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据有效调查显示,我国快递公司以及中小物流企业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各种缺陷,如集中的发货时间、以人工开单为主的货物接收方式等,充分说明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复杂的工作流程,因此工作效率极其低下。为了实现物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现阶段条形码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云平台设计当中,极大地提升了物流业的工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1 物流管理云平台概述

新时期,在构建物流云平台的过程中,可以说是有效整合我国所有物流企业资源的过程,促使其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有效地改造自身的经营发展流程,应用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提升物流质量[1]。值得注意的是,在构建并不断完善物流管理云平台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国的现代物流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面对电子物流这一重要发展趋势,并在物流当中有效地融入绿色理念,在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范围的过程中,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有效应用,将最终实现全球化的物流。在这一背景下,物流业将呈现出规模化、一体化的特点。目前,我国在构建以及使用物流管理平台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创新,实现该领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云平台设计中的应用

2.1 条形码技术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生产中开始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了提升工业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的管理、仓储、过程控制以及邮递等工作环节的效率,条形码技术得以研发和应用,它极大地提升了以上各个环节实施过程中的输入速度,并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准确度赢得了工业企业的喜爱。而自动识别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最大的优势[2]。条形码技术自产生之日起至今,已经发展的相对成熟,其产生了高于98%的首读率,而仅拥有百万分之一的错误率,由此可见,该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呈

现出较高的准确率、较高的可靠性以及较快的输入速度等优势,最重要的是该技术能够被有效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

物流管理中对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唯一的标识码应用于货物当中,保证货物可以准时、完整地到达目的地。货物实际运送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对标识码的查询了解货物现在的位置以及运输过程中将消耗的时间。

2.2 物流管理云平台设计

2.2.1 运作流

首先,发货。注册用户端的工作需要在网络中完成,这一过程中的主体是发货方,需要利用的媒介是智能手机或PC机等,在网络中对发货单进行填写以后,管理条形码编号就能够在系统当中自动生成。在扫描条形码的过程中,可以对条形码扫描枪、条形码阅读器等进行应用,同时还必须保证安卓智能手机条形码扫描APP能够对其进行扫扫描[3]。物流企业相关业务人员在外派的过程中,要想进行登录可以对安卓智能手机进行应用,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业务终端。

发货方在网络中可以随意对承运物流商进行选择,并将已经生成的条形码编号发送给物流商。接下来在对条形码扫描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物流公司业务人员可以对承运的价格等进行核定,并对接收承运进行确认,在此基础上能够促使承运单、货物标签等自动生成并对其进行打印。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将相关货物信息发送给发货人。在这一整个流程当中,不仅促进了收货效率的提升,同时也极大地节约了劳动力资源。

其次,承运。当发货单被发货方发送到物流公司以后,物流公司需要进行承受处理。如果上门收货是发货方选择的服务内容,物流公司方面的相关业务人员将以短信的形式接收到各种发货方的信息,在上门收货的过程中,将受到有效的业务监督,而上门收货的业务员电话等各种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发货方的手机当中;接下来,货件在被承运的物流公司进行接收的过程中,需要对条码扫描器进行应用,从而对承运的价格进行核定,此时不需要对收货人信息、发货人信息等进行二次输入,并能够促使承运单以及货物标签的自动生成[4]。人工货物已经处于待运的状态,业务员也可以选择短信的方式通知发货人。在将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云平台当中以后,承运的速度明显提升,同传统的承运方式相比,人力资源最高节省了50%。

货物装车信息的管理也需要对条码扫描器进行应用,此时能够促使相应的单据得以生成,当货物到达目的地并进行卸货时,接收入库的工作也需要对条码扫描器进行应用,此时还会自动将货物到达目的地的信息发送到收获人的手机当中。

再次,提货。在提货以及签收的过程中,收货人可以凭借身份证进行扫描。

最后,退货。如果货物在到达目的地以后存在无法联系到收货人或者是收货人的信息不够完整的现象,必须将货物重新发回到发货站点,货件的管理工作由发货站点实施,发货方会以短信的形式收到货物的各种信息[5]。

2.2.2 云平台数据管理

在货物被签收以后,30天内都可以利用云平台,对货物运送信息等进行免费的查询,当超过这一期限以后,使用者要想及时进行货物信息查询,需要对一定的增值收费服务进行缴纳。人工货物始终没有被签收,那么系统将永久保存这一交易,并将其作为重要的信用评级依据,为用户以及物流公司提供服务。

商户端物流数据的注册是由快递或物流公司来完成的,在免费保存相关数据的过程中,该期限为60天。增值收费服务将在多于60天的数据保存中产生。同时会永久保存为签收的物流交易内容,该内容将作为重要的信用评级依据,为用户或物流公司进行服务。

在保存云平台大数据的过程中,最低期限为2年,最高期限为3年,在这一期限基础上,为报表的制作、统计以及数据的查询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提升物流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

在货物运输的过程中,货物的丢失以及损害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物流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必须承担赔偿的责任,由此而产生的各种数据,在该平台当中将被有效保存3年,而物流公司信用评级的重要依据就是客户对这一处理结果所表现出来的满意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然而,传统的物流业在运行过程中,拥有相对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及较高的成本,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社会经济现状,物流管理云平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得到广泛应用的。在对条形码技术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物流管理云平台的设计产生了创新,本文对条形码技术基础上物流管理云平台设计中的运作流和云平台数据管理进行充分介绍,希望对我国物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杨敬辉,李国华,赵建国,等.武警无缝医学救援系统中物流管理平台的构建[J].武警医学,2015(9):963-965.

[2] 曾庆元,赵国锡.浅谈条形码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16,14(4):54-56.

[3] 吴兵,郭晓军,刘邦国,等.条形码和电子标签技术在医院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院管理,2013(12):1139-1141.

[4] 李铮.基于条形码技术的服装企业仓储物流管理研究——以广东溢达纺织企业仓储管理为例[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4(6):35-38.

[5] 陈蕾.论信息识别、采集与交换技术在物流信息处理中的应用[D].北京物资学院,2015.

云平台设计 篇7

关键词:云平台,虚拟化,资源池,云服务

0 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深入, 数字化校园三大平台 (门户、统一身份认证、共享数据库) 、教育教学资源平台 (通识课、公开课、精品课程、在线学习) 以及各个业务应用系统 (教务、财务、科研、学科等) 基本都已经建设完成。目前, 各个平台、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基本都是使用新建平台并购买相应的系统和硬件, 造成机房管理和后期维护困难。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推广, 高校师生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热情不断提高, 对自主进行实验的软硬件环境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建设高校的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以保障和满足师生的需求势在必行。

1 高校信息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系统的快速发展、数据的急速膨胀, 以及大数据概念的逐渐成熟, 传统的应用系统架构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及未来信息化的需求, 很难再跟上高校对教学、教务及科研工作的管理和发展的脚步。尤其是现在各高校基本都有分校区, 分别承载了不同的应用系统, 几个校区之间通过光纤专线进行连接, 系统运维管理人员需要通过远程访问的方式对应用系统进行一对一的维护工作, 使得目前运维工作效率低、质量差。

各高校基本都部署了大量的应用系统, 用以支撑日常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种IT应用。在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下, 日常使用过程中网络系统存在以下问题: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动态调整资源能力差;业务系统部署繁琐、不能自动化运维;海量数据如何储存、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性;日常业务系统如OA、邮件等系统不能自动化运维;开发测试和新上线系统如何快速部署和上线;业务系统分布分散、管理监控困难;数据中心中高性能计算、日常办公、桌面等系统统一管理与监控[1,2]。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云平台的管理, 可以彻底将多校区的物理距离消除, 运维管理人员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 就可对所有的业务系统进行维护操作。通过Iaa S (基础设施即服务) 平台的虚拟化技术可大大提高服务器资源的使用率, 延长设备生命周期;通过Paa S (平台即服务) 的高级自服务能力, 提升业务系统的部署效率, 降低维护的难度, 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和灾难。

2 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技术架构

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 (以下简称云平台) 技术架构分为四个层次和两项服务。四个层次自底向上依次为基础设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层、云服务层和云监控层, 两项服务是云平台安全服务和云管理制度服务。整体架构如图一所示。

2.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指构建云平台的基础硬件资源, 由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组成。

2.2 虚拟化资源池层

利用云平台的虚拟化技术, 将底层IT基础硬件设备进行虚拟化处理, 借助云平台控制器对虚拟资源进行统一纳管, 屏蔽底层各类硬件环境的复杂性, 构建统一的云资源池。资源层按功能可划分为计算资源池、存储资源池、网络资源池等, 不同的资源池设计用于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

2.3 云服务层

在资源池层基础上, 云平台对虚拟资源进行能力封装, 提供涵盖Iaa S、Paa、Saa S层的多项自动化的云服务, 包括虚拟机、存储卷、网络资源、高性能计算服务、负载均衡服务、简单通知服务等, 这些自动化服务用于满足各种场景下的应用运行及高性能计算需求。

2.4 云监控层

云监控层利用可视化界面的方式将云平台各项服务提供给运维管理人员及云平台用户使用。借助监控平台, 管理人员可以对云平台基础资源进行全面监控, 对云资源使用规则进行配置, 对各应用资源使用进行统计管理等。平台管理人员还可以为其他平台用户分配一定量的资源配额, 用户可以借助云监控层实现资源的自助使用, 在权限、配额范围内进行高性能计算研究。

2.5 云安全

云安全服务对整个云平台的安全提供防护能力, 保障云平台上承载的应用系统及高校各类数据的安全性。对云平台本身及应用数据提供备份服务, 按照不同的备份方式进行备份, 保障在出现人为失误操作或者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时, 能快速恢复应用数据及用户数据, 降低业务系统数据丢失的风险, 提高云平台的可靠性。

2.6 云管理制度

云管理制度支撑整个云平台的使用以及虚拟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包括虚机的申请、安装、下发、销毁等用户使用规范管理以及云平台的维护。通过管理制度的出台, 保证用户都能够遵守相应的规范, 同时也保障了云平台的安全使用。

3 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实现

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建设是根据高校目前实际的需要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的具体需求, 因此所涉及的各模块及采用的技术路线应充分支持数字化校园的应用需求及未来发展要求。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建设内容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3.1 用户功能实现

用户功能实现包含在线注册用户信息、修改用户信息;自助在线申请资源 (CPU、硬盘、内存、存储等硬件资源, 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软件等常用软件) ;监控使用资源情况;费用使用情况;发送站内消息;供讨论使用的技术区域等内容。

3.2 管理员功能实现

管理员功能实现包含管理员分级设置;管理和监控机器和用户使用情况;在线审批用户注册信息、申请资源信息;自主划定资源并监控各区域运行情况 (CPU、内存、硬盘、网卡、存储等硬件资源, 操作系统、数据库、MATLAB等系统、应用软件) , 分区域或者分类型 (分为教育教学云资源区域、核心数据云资源区域、科研学科建设云资源区域、公共应用云资源区域) ;平台权限管理;数据项管理;平台服务管理;审计、安全配置等内容。

3.3 云平台软件实现

云平台软件实现包括门户实现和虚拟化软件实现。

门户实现包括使用VMware、Kvm、Xen虚拟化引擎以及主流容器技术;自主设定资源的调度策略;利用X86服务器硬盘的分布式存储接入共享存储等资源;创建虚拟机、暂停、关闭虚拟机功能;具备虚拟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一定策略调度虚拟化资源 (硬件、软件、网络等) ;具备丰富的图表展示云资源;综合统计查询分析能力;二次接口开发, 可以与认证计费系统、一卡通系统、校园门户平台等无缝对接。

虚拟化软件包括自动创建和管理虚拟机;监控虚拟机的运行情况, 超出设定值可以发出告警并以站内短消息、邮件等形式通知管理员;接入共享存储等资源;虚拟机之间可以做到隔离保护, 其中每一个虚拟机发生故障都不会影响同一个物理机上的其他虚拟机运行并可以自动创建一个新的虚拟机, 物理硬件故障可以自动迁移虚拟机, 每个虚拟机上的用户权限只限于本虚拟机之内;基于X86服务器构建分布式存储能力, 可自动将虚拟机数据存放在多台物理服务器中, 任意物理服务器宕机, 数据也能正常读写文件, 不影响业务;分布式存储功能部署在主流服务器厂商的X86服务器, 并且能够利用旧服务器部署分布式存储, 提高旧设备利用率;分布式存储包括集中式存储, 如FC-SAN和IP-SAN存储等功能。

4 结束语

云资源及云应用平台的建设提供基于云技术的共享资源和应用的使用, 使网络应用更加安全、可靠、易用。通过云平台建设将为高校信息化应用发展、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支撑服务能力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对实现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5]。

参考文献

[1]王笑宇, 程良伦.云计算下的多源信息资源云体系及云服务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4, 31 (03) :784-788.

[2]史佩昌, 王怀民, 蒋杰, 等.面向云计算的网络化平台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9, 31 (A1) :249-252.

[3]钟晨晖.云计算的主要特征及应用[J].软件导刊, 2009, (10) :3-5.

[4]陈全, 邓倩妮.云计算及其关键技术[J].计算机应用, 2009, (09) :2562-2567.

[5]姜金旺, 严军.基于云计算的江苏科技信息网建设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 2010, (05) :18-22.

[6]赵波, 戴忠华, 向马爽, 等.一种云平台可信性分析模型建立方法[J].软件学报, 2016, (06) :1349-1365.

[7]胡锦玲, 甘宏, 潘丹.云计算在高校信息化资源中的应用与管理[J].科技广场, 2013, (03) :82-86.

海量空间数据存储与管理云平台设计 篇8

空间数据具有数据量大, 计算处理复杂等特点, 传统集中式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设计主要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 在数据存储管理、分析计算, 以及多用户并发处理等方面逐渐难以满足海量空间数据复杂计算和高并发访问要求[1]。论文基于云计算技术[2,3,4,5], 提出一种新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架构, 将数据、计算及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 满足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高效计算处理等需求, 通过实验测试, 能够有效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与管理问题。

一、空间数据存储方案

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是常用的空间数据, 针对这两类数据不同的特点, 提出了相应的存储方案。

(1) 矢量数据存储。矢量数据是基于对象模型的地理要素数据, 存储容量中等, 对平台的存储能力要求不高, 但其空间查询与分析计算复杂、计算量大, 需要复杂的空间索引。设计采用Postgre SQL+Post GIS[6]存储方案, 构成空间数据库系统, 支持矢量、栅格等数据格式, 以及复杂索引和空间索引。

(2) 影像/栅格数据存储。栅格数据是基于域模型的遥感影像和矢量数据预生成切片的数据, 存储容量需求巨大 (通常PB级以上) , 无需复杂的空间查询和索引, 数据结构简单, 可扩展性好, 能够很方便地扩展存储。设计采用Riak云存储方案, 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网络平台的Dynamo-inspired Key/Value存储服务, 使得存储数据的读写操作都更加简单、安全和高效。同时, 基于Riak中无“主节点”特征, 避免了单点失效问题, 能够为各种类型数据存储建立一个完备的容错系统, 并加速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

二、云平台总体架构

集群基础设施由计算机集群构成, 为空间数据存储集群提供运行环境, 空间数据引擎为数据访问提供接口规范[7]。空间信息服务的前端为负载均衡器, 可将用户请求分担到后台的服务集群上, 以支持高用户并发访问。客户端集成空间信息服务接口, 并实现空间信息的可视化及其操作功能。

2.1 空间数据存储集群。针对海量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高可用性等问题, 采用服务器集群技术设计实现。

(1) 影像数据存储集群。采用基于Riak集群的海量影像数据存储方案, 通过对影像数据进行切片形成金字塔模型, 切片影像以其在金字塔模型中的编码为Key, 以影像数据本身为Value在影像存储模型中存储, 存储对用户透明, 具备分布式存储、高可扩展性和伸缩性、数据自动备份、高可用和高性能等特点, 可满足影像数据快速积累对影像存储系统的扩展要求。

(2) 矢量/属性数据存储集群。该集群采用基于关系型数据的空间数据库存储, 空间数据库集群采用Postgre SQL数据库和Post GIS空间数据插件构建, 集群采用读写分离、负载均衡策略。该集群具备读写分离、实时同步, 读写节点热备份等功能, 设计中通过多个读节点构成负载均衡集群来解决大规模用户并发访问带来的数据库巨大压力问题。

2.2 空间信息服务集群。由海量静态影像服务和WMS/WFS/WCS (即Web Map Service/ Web Feature Service/Web Coverage Service) 动态空间信息服务集群组成。

(1) 海量静态影像服务集群。主要提供基于切片影像的数据服务, 包括遥感影像和预渲染的矢量数据。影响海量影像服务的因素主要是高用户并发和密集磁盘I/O访问, 而磁盘I/O访问的瓶颈又会制约海量影像服务支持的用户并发访问规模, 本文采用集群方式来解决海量影像服务的性能瓶颈问题。架构设计如图1所示。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为一个影像服务 (Quad Server服务) 。Quad Server底层连接影像存储集群获取影像数据, Quad Server节点通过负载均衡器联系起来, 形成服务集群。负载均衡器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后端的多个Quad Server服务节点上, 以减轻每个节点的压力, 进而提高整个集群的服务能力。

分布式缓存用于解决海量影像服务密集的磁盘访问带来的I/O瓶颈问题。当用户请求影像服务时, 首先在分布式缓存中检索, 如果检索到目标数据, 则无须将请求转发到后端的Quad Server服务上, 减轻了后端Quad Server的访问压力。同时, 内存缓存也减弱了磁盘I/O瓶颈, 可大幅度提高集群的服务能力。

(2) 动态空间信息服务集群。集群接收用户请求, 在服务器端对空间数据进行实时查询、渲染和分析处理。该集群通过多机协同工作来扩展系统的计算能力和服务能力, 整体上由一个管理服务节点、多个功能服务节点以及负载均衡器构成。管理服务节点负责服务管理、数据源管理等管理功能, 如服务的注册注销更新、图层注册注销更新等功能, 该节点实现了完全集群化功能服务节点对外提供WMS/WFS/WCS等空间信息功能服务, 该节点与管理节点保持信息的同步, 从管理节点上获取服务的元数据信息。功能服务集群节点通过前端的负载均衡器进行用户请求分发和整个集群的负载均衡。

三、云平台物理实现

3.1逻辑结构。逻辑结构采用云计算基础架构和间数据库集群, 以及巨型空间影像原始文件存储系统。前端缓存Squid, 负载均衡HAproxy, Geo Beans SDE为空间数据访问引擎, Geo Beans IMS为应用层提供空间信息服务。

3.2服务器集群。空间云平台服务器集群设计如图2所示。

(1) 硬件负载均衡。把不同的请求发送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处理, 以提升扩展整个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力。

(2) 页面缓存集群。缓存静态的地图图片、遥感影像和应用模板的HTML、Javascript、CSS等文件, 加速平台用户的访问。

(3) Web服务器集群。应用层的负载均衡, 主要用于分发用户请求, 集群可以扩展平台提供HTTP连接的能力。

(4) 空间应用服务器集群。主要用于处理空间业务逻辑, 实现服务提供、空间分析、数据编辑等功能, 是实现平台逻辑体系结构的数据访问层、服务层、服务组合层的核心。

(5) 分布式缓存服务器集群。缓存以读为主的数据非常重要, 它减少了I/O次数, 可以极大地提高数据的读取速度。

(6) 监控管理集群。监控管理集群是平台的授权、认证中心, 也是平台的服务器状态管理中心, 是Web服务器进行负载均衡策略的支撑。

3.3 集群软件环境配置。集群节点运行在64位Ubuntu Server 12.10操作系统。集群计算采用Map Reduce分布式计算技术;空间信息服务采用Apache Tomcat和Apahce Httpd服务器进行发布;利用Memcached和Suqid进行数据的分布式缓存;采用HAProxy进行集群的负载均衡。空间信息云平台客户端系统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 支持桌面端的C/S模式和浏览器端的B/S模式。

四、实验验证

4.1 测试环境。

(1) 服务器:5U, 30节点, 平均1U两个节点 (运算密度) , 节点之间完全独立。

(2) 单节点参数。CPU:Intel Atom N2800 (2核4线程, 1.86GHZ, 带speedstep节能) , TDP 6.5W。内存:2×4G DDR3 1066, 低功耗。硬盘:SATA II, 2个2.5寸盘或1个3.5寸盘。网络:Intel千兆网卡, 带网络唤醒, PXE功能。

(3) 测试工具:Load Runner 11。

4.2 测试用例。获取分片栅格地图数据服务访问接口的响应时间。 (1) 构造http请求; (2) 测试场景设置:运行时间5分钟;Run-time settings设置中取消log;LR Controller, Diagnostics-->configuration-->web page diagnostics关闭。

4.3 测试结果。数据访问的最大响应时间对比与最小响应时间对比测试结果分别见表1、表2。

五、总结

本文基于云计算与服务器集群技术, 以空间云平台的构建技术为重点展开研究, 从空间数据存储技术、存储集群、空间信息服务集群和空间数据分析处理四个方面对空间云平台的总体架构进行了总体设计, 基于云平台架构, 实现了完全的高可用性, 伸缩性, 业务拓展无障碍, 结合dnspod的智能选路技术, 实现动态分流, 任何一份数据都至少有3个备份, 当某一服务器集群出现性能瓶颈的时候, 只需要向相应的集群中添加新的设备即可。该架构初步解决了海量、高并发和计算密集型服务平台的架构设计等难题, 可提供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资源, 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是海量空间信息服务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陈述彭, 鲁学军, 周成虎.地理信息系统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58-60.

[2]刘鹏.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72-76.

[3]吴朱华.云计算核心技术剖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113-118.

[4]李乔, 郑啸.云计算研究现状综述[J].计算机科学, 2011, 38 (4) :32-37.

[5]龚强.云计算与网格计算异同解析[J].信息技术, 2011 (9) :5-12.

[6]Smith, G.Postgre SQL9.0 High Performance[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92-99.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公共平台设计 篇9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政务公共平台,建设

1 引言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依托于互联网支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计算模式, 具有高效满足资源共享、促进资源节约、有效实现灵活调度等优点, 也正是因为如此云计算技术在信息电子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于是人们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技术来建设政务公共平台的设想。若能将云计算技术合理应用在政务公共平台建设当中, 这对提高政务公共平台的独立运行、支撑多部门应用、提供多样性功能, 以及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有着显著的成效, 也是推动政务公共平台向电子化、信息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设政务公共平台的目的

2.1 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提高平台的资源利用率

在尚未建设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公共平台之前, 政务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因而在工作过程中容易造成严重的重复浪费问题, 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而应用云计算技术建设政务公共平台, 有利于加强政务部门之间的联系, 从而提高平台的资源利用率。

2.2 满足各部门应用需求, 实现高效的信息共享

将云计算技术应用在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中, 可以积极发挥云计算技术的多样性优点 (如虚拟化、通用性、可扩展性高等) 来增强平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功能性。如此, 不仅能够尽可能的满足平台各部门应用需求, 而且可实现平台高效的信息共享。

2.3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功能, 确保平台系统安全运行

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 电子政务公共平台的信息安全保障功能可得到进一步提升, 从而确保了平台系统的安全运行, 以带动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平台构建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在此环境下的软件与硬件无论是研发还是应用都可实现保障安全的目的。

3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公共平台建设

3.1 结构框架方案

安全服务体系、管理体系、综合运维, 这是基于云计算技术政务公共平台建设的主要标准, 而云 (云计算数据中心) 、管 (服务网络) 、端 (服务对象) 三部分是云计算电子政务公共平台中的主要内容。因而, 在建设云计算政务公共平台之前, 需要设计师综合考虑以上内容来设想一个全面的结构框架方案, 具体划分为“业务表现层、应用管理层、虚拟层、资源层”四个结构部分。如图1所示是政务公共平台的结构框架图, 其中, 在业务表现层相当于一站式电子政务服务平台, 提供计算与存储服务、在线软件服务等;而应用管理层是政务公共平台的核心部分, 提供容量规划、动态部署、动态调度、监控、安全维护的服务。此外, 虚拟服务器与虚拟网络两部分构成虚拟层, 而资源池层与物理资源层是资源层的构成部分。

3.2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政务公共平台设计

3.2.1 基础设施设计

在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而建设的政务公共平台系统中, 重点设计了一个新的架构, 即基础设施池, 这是与以往政务服务平台最大的区别。而这一区别的设计使云计算体系下的政务公共平台不仅考虑到应用方面的功能, 而且还充分重视到相关软、硬件 (如网络、存储、服务器、安全等) 的管理与分配。在云计算体系的基础设施中, 主要利用虚拟化技术来集成政务公共平台的全部资源, 改变传统平台的构建方式, 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政务公共平台在进行部署与管理工作时更具高效性与灵活性, 并提供如存储、备份、虚拟主机等多样性的基础服务。

3.2.2 平台服务设计

为提高政务公共平台的业务效率, 以及节约平台建设的成本投入, 这就需要摒弃分别建设不同政府部门业务应用平台的错误想法, 而因全面引用云计算技术在政务公共平台的建设上。设计者应重点建设一个统一的云计算服务层, 满足于支撑政务各平台的开发建设及应用, 设计一个全面、系统的政务公共平台, 进而提升平台服务效率, 降低平台建设的成本支出, 推进政务公共平台工作的全面开展。

3.2.3 应用服务设计

在建设云计算体系的政务公共平台过程中, 应用服务设计需要重点对待, 这是平台中的关键部分, 需采用软件即服务模式来有效解决用户在应用时对硬件、软件、浏览器的服务需求。以往的政务公共平台采用的事软件应用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用户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与精力来购买相应的服务, 且无法享受软硬件授权、维护、升级等高效益的服务。

4 结语

鉴于云计算技术的诸多优势, 在众多的电子行业领域引用云计算技术已越来越普遍, 而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应用与依托云计算技术也将逐渐成为必然趋势。通过研究发现, 基于云计算技术来建设政务公共平台, 能够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服务功能, 从而为用户提供多样性、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参考文献

[1]郑国晖, 肖霏, 于弼君.云计算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J].硅谷, 2011 (20) :104-105.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篇10

1.1 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Gartne咨询公司认为,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方式,这种计算方式是使用网络技术,使IT资源具有可扩展性和弹性能力,并且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外部用户使用。Google公司认为,采用云计算时数据存储在云端,应用服务存储在云端,计算能力向云端迁移,这时浏览器就是操作系统,也就是说我们仅仅只需要一个浏览器就可以获取云端服务,满足应用需求。

1.2 公有云

业界通常根据云计算的部署模式将其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种分类。公有云是指部署在互联网上的云平台,其在整个开放的公有网络中提供服务,它面向的主要用户是广大互联网用户,它的创建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云服务提供商,如国际上的Google、Amazon,以及国内的阿里云和新浪云等提供商。他们为用户提供众多的云服务。对于使用者而言,公有云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应用的程序、服务及相关数据都存放在公有云的提供者处,用户只是使用服务,一般这些服务面向的也是不同的用户层次,如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利用其提供的API以及相应的虚拟资源服务开发自己的应用。一些普通用户一方面可以享受已经提供好的服务,如一些游戏服务、音乐服务、在线办公、免费空间等服务,一方面可以获取前者开发好的一些应用来通过付费或者免费的形式享受服务。但是最大的问题是,由于数据不存储在自己的数据中心,其安全性存在一定风险,即使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相应的安全标准以及相应的孕技术提供相应的保障,但仍然阻止不了一些黑客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破坏,因此这里建议对于涉密的数据还是不往云上放。同时,公有云的可用性不受使用者控制,这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1.3软件开发模式的转变

目前,大部分的应用软件都是运行在浏览器上的,也就是说多数软件都采用B/S结构的软件模型,用户更多的是仅通过浏览器即可访问应用系统,满足自身业务需求,越来越多的软件都迁移到了B/S这种结构上来。

1.4 B/S+云服务软件模式

B/S+云服务这种模式的软件模式正在慢慢到来。目前有很多大型云服务提供商将服务以不同颗粒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以及开发人员,有些企业利用云服务并结合自身业务,再此生成新的服务提供出来,开发人员可通过API来访问这些服务接口,然后结合自己的业务逻辑开发应用软件。这种模式必将变得越来越普遍,这是信息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软件封装变得越来越容易,把更多的服务交给更专业的公司去做,企事业单位只需关注自身的业务。

现在的云计算最为实用的价值是为开发人员提供自助服务工具,只需要规定适合自己的测试环境,要么是私有云,要么是通用的Iaa S云或是一个Paa S云。基于云的应用也非常适合应用程序的敏捷开发。当把工作划分成许多小板块,不希望因为手动配置而减缓速度,我们希望测试它、部署它,然后继续工作。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得到一个预装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工作流工具、资源监控以及需要着手处理的一些资源。对于那些学习如何利用云的开发人员而言,这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创建了一些极具价值的应用程序,更好地满足了企业的商业需求。云计算为开发人员省去了部署应用程序环境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华在开发技术方面。

2 网络教学平台

学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因此,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将教学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作为高校的教师,应该充分掌握云计算技术,并将其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和设备的重复建设和投资,能够最大化实现资源和设备的高效率使用。目前,有很多教学平台的设计是基于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现成的应用,比如百会维基、百会笔记本、百会在线办公等,这些都是百会上提供现成的应用。但是,对于一些不同专业所要用到的专业软件却没有,比如计算机专业的C语言、汇编语言等编程软件,这些软件是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可以提供一些最基本最常用的应用和软件,还应该提供上传特定软件的功能。比如,对于单片机教师而言,可以将单片机汇编语言编程软件设置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生就可以通过浏览器来编写程序,这样便可以减轻机房的投资建设。文中所设计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可以实现教师发布各种专业软件的功能。

3 网络教学平台设计

随着公有云Paas平台的发展,百度也逐渐加入了提供公有云开发平台的队伍中来,虽然其仍处于一个发展阶段,不过随着百度投入力度的加大,相信其会做得越来越好。文中介绍的网络教学平台就是基于百度的公有云平台进行设计的。

3.1创建应用

进入百度云后,选择“我的应用”后在右侧单击创建应用,填写域名和应用的名称,并且选择应用的类型,这里选择php类型,单击版本管理,创建版本,创建完成后就可以提交代码,目前百度云平台只能通过SVN的方式进行代码上传。如图1和图2所示。

3.2代码上传

目前,无论Windows平台、Linux平台还是Mac平台都有成熟的SVN客户端工具。Windows下Tortoise SVN:http://tortoisesvn.net/downloads.html。文中以Windows为例,概述使用SVN部署代码的主要流程。1)SVN

1)获取SVN仓库地址

单击“我的应用”,然后选择一个要上传代码的应用,单击版本管理,即可进入待操作程序的版本管理页面。

2) checkout代码

首先创建本地目录,用于存放从SVN仓库中checkout的代码。本地目录用程序版本的程序名加版本号命名,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名字。选择本地目录,右击选择“SVN Checkout…”,在弹出的窗口中,填写第二步中获取的仓库地址,并设置代码的版本信息,可以是最新版本“HEAD revision”,也可以指定为任意版本,随后进入用户信息验证。输入百度帐号和密码,完成验证。由于SVN不支持中文,SVN服务初期开放阶段只提供给用户名中不包含中文的用户。验证成功后,将代码checkout到本地目录中。进入本地目录则可以看到check到本地的文件。

3.3代码管理

在本地目录中,可以对代码进行增加文件或目录、删除文件或目录、修改文件内容和重命名文件和目录等工作。利用Tortoi-ses SVN可进行的操作还有很多,比如“更新”、“查看日志”和“撤销”等。

3.4管理应用

百度公有云也提供了服务管理、访问各种云服务的功能。使用百度BAE提供的My SQL数据库服务功能,通过平台phpmyadmin使用云数据库,通过phpmyadmin可以在线查看数据、创建表等常用功能,和平时使用phpmyadmin基本一样。也可以在云环境应用中使用云数据库,在php应用中使用数据库,必须先创建密钥对,记录需要使用的数据库名称。至此,就可以在PHP应用中使用数据库了,使用方法与使用My SQL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在连接到数据库后,需要立即执行select_db操作选择需要使用的数据库。用php连接数据库的方法如下:

4 结束语

上一篇:恋人关系下一篇:中小企业划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