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会经济

2024-06-04

后奥运会经济(精选十篇)

后奥运会经济 篇1

一、奥运经济与后奥运经济

奥运经济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 围绕举办奥运会所发生的一切直接或者间接的经济活动以及由这些经济活动所衍生的一切经济联系和经济效益的总称, 其总体效果和影响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及风险, 已经成为现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 从前奥运阶段、正式举办至奥运会后经济效应的延伸一般不少于1 0年, 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在奥运经济的不同阶段, 投资和消费的密度、强度、规模不同, 呈现出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奥运会后大约三年到五年的时间被称为“后奥运时期”, 对2 0 0 8年奥运会而言, 基本上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后期和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前期阶段, 这期间, 我国尤其是北京后奥运效应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外部风险包括政策风险、投资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环境风险等;内部风险包括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评估风险、道德风险等) 问题。

二、北京后奥运会经济效应对策研究

1. 体育场馆投融资多元化和经营多样化

部分奥运会新建场馆采用了市场化运作经营方式筹集社会资金, 减少了政府投资和经营风险。奥运会后, 应继续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扩大体育场馆建设中社会融资的比重, 逐步实现体育场馆投融资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以体育场馆为试点, 将成功的市场化运作方式逐步推广到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等政府垄断程度较高的服务行业。

2. 出台服务业产业发展政策, 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具有首都的区位优势, 人才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因此发展旅游、文化、体育、会展等服务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传统的工业城市到服务型城市转型需要观念上和行动上的双重转变, 政府需要做好产业发展规划, 对服务业采取积极扶持的态度。部分服务业一度是政府垄断性很强的行业, 面对新形式, 政府应放松或降低行业准入, 鼓励民间投资。

3. 极探索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发展都是市场主导型的模式, 先是由企业参与、市场主导最后才到政府间的协商和制度安排。京津冀经济圈有着特殊的政治背景, 其融合完全靠市场的力量是难以推动, 所以要进行政府高层的制度性安排, 通过上一级政府的有力推动, 但之后可能面对的问题也会更多, 审慎的决策至关重要。加强区域内的统筹规划, 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把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协调与合作视为这一地区空间发展最重要的突破点。在区域整体协调原则一致的情况下, 两省一市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战略调整。城市要建成开放的系统。

4. 以奥运会为契机,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提升政府管理水平

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 采用政府统筹、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自从申奥以来, 北京市政府官员不断学习国外主办城市的成功经验, 政府机构高薪聘请国外奥运专家指导国内奥运会筹办工作, 大批的政府官员出国到奥运主办城市实地考察, 这是政府官员转变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的最生动的课堂。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润滑剂和推进器, 北京市政府应以此为契机, 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从而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

北京奥运会还没举办呢, 已有人在探讨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会不会出现低谷了。《中国经营报》的文章说, 由于举办国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经济结构和经济规模不同, 因此带动经济程度以及奥运会之后所谓的低谷效应也各不相同。中国并不会因为2 0 0 8年举办北京奥运会就跨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奥运会之后也不会出现经济萧条或者经济低谷。

5. 后奥运经济锁定体育文化产业

为了履行在申奥时作出的承诺, 北京坚决退出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 将首钢、焦化厂等一批重污染企业搬迁出去。奥运会后北京的经济增长将依靠什么, 在后奥运时期到来之前, 北京市有关部门给出了答案:奥运会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重点定位在体育和文化产业上。北京市财政局副局长徐熙介绍说, 2 0 0 7年北京市财政将分别投入5亿元, 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 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其中对文化创意产业已是连续第二年进行财政支持, 而体育产业是今年首次获得财政支持。

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 因此只要宏观决策不出现大的错误, 市场自发力量必将导致中国经济继续迅速增长。而一般国家尤其是小国所出现的奥运经济的负效应在中国可能不会出现, 或者出现也最多是起到降温的作用, 而不太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或所谓“拐点”的出现, 北京奥运会后经济发展仍存在着发展空间。

摘要: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在奥运会后面临的诸如总需求急剧下降, 比赛场馆、运动员村如何后续利用, 与奥运有关的体育、旅游、文化产业出现运营困难等一系难题值得关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 奥运会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就后奥运经济效应的影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北京,后奥运会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北京“后奥运经济”重点锁定体育文化产业[N].体育产业信息, 2007年第2期

里约奥运赛作文:00后奥运冠军 篇2

去年的喀山世锦赛,任茜就参加了比赛,但是在这个项目上,她因为紧张发挥失常输给了朝鲜选手金国香获得亚军,差距只有不到10分。“就是紧张过头,可能是因为太紧张,跳下去就觉得,确实跳的太差了,整个一套动作就跳好了一个,其它都没跳好。”输给金国香之后,任茜如此说道。

对于任茜,跳水队领队周继红这么说道,“任茜的整体水平很高,就其训练水平看,世界上女子十米台没有任何人可以跟她相提并论,但如何把天赋兑现为成绩,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在今天的决赛中,任茜在第二跳结束之后,仍然被司雅杰压制,但是凭借第三跳的出色发挥,她一举完成反超,而且在此之后的两跳,任茜的发挥都很出色,从第三跳到第五跳,任茜跳出三个超过90分的动作。这也博得了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其实,参加本届里约奥运会,任茜的发挥并不是都很好,在决赛中,她出现2次失误,最后还是以第三名晋级。现在回过头来看,去年喀山世锦赛的失利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在此之后,任茜的发挥愈来愈稳定。

对“后奥运经济”的探究 篇3

[关键词] 后奥运 经济 探究

奥运会的召开会给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劲,会带来无限商机。但奥运会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同样暗藏着危机和风险。

一、后奥运风险及后奥运经济

“后奥运风险”,一是指奥运后可能的“低谷效应”。在奥运筹备期间,由于奥运会场馆建设和为满足奥运会需求而进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会带来投资的大量增长,但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这方面的投资需求会出现大幅度下降。这种由投资需求下降引起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现象被研究者称为奥运经济的“低谷效应”。二是指场馆赛后利用上可能的风险。奥运会期间需要大量比赛场馆,奥运会结束后,如何避免场馆闲置就成为各主办城市面临的难题,耗资巨大的体育场馆仅维护费用就将成为举办城市的沉重负担。

“后奥运经济”是指,奥运会后5年~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奥运会后带来的经济“低谷效应”如果处理不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经济的发展。因此,奥运会后几年的经济发展将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它不但将直接影响到我们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是我们看待整个北京奥运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二、如何减少后奥运风险发展后奥运经济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说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商机无限,极大的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奥运会所带来的各种风险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有效地减少后奥运风险,使经济能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场馆建设从一开始规划就应本着节俭、实用、多用途的原则。坚决避免“形象工程”和“面子工程”。 创造和开拓新的需求市场,拓宽场馆利用渠道。合理安排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平抑投资总量波动。改变投资过分集中在城市中心区的状况。适当安排部分投资项目,特别是与奥运无关又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延至奥运后建设,以平衡奥运前后的投资规模过分波动,不致因投资规模波动造成奥运会后经济增长出现“大落”。

2.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和广告效应。就目前来讲,我国体育经济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赞助。体育要想成为一个经济产业,就要使体育成为盈利的事业。体育受到很大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得到很大的广告效应而产生盈利。从这个意义上讲,广告收入确实是体育产业收入的一个渠道,还需要加大开发力度。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的开发力度和广度都还远远不够,还有许多国外的经验值得借鉴。

3.积极倡导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参与者毕竟是少数,体育市场要做大做强还得从大众体育出发。我们可以利用竞技体育的宣传作用,不断创建我们新的体育市场。体育市场的开发最终应回归到大众体育市场的道路上来。同时,我们的体育市场还应该向体育休闲娱乐方面发展。体育还未完全成为由参与者付费的事业,应通过参与者的付费来获取盈利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使体育消费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要物质生活资料。从一定意义上说,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需要以后,休闲、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人们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大力发展非奥运项目体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休闲娱乐已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很多非奥体育休闲项目如:网球、保龄球、斯诺克等又重新被大众所认识并逐步接受。这些项目之所以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主要是这些项目对人本身的身体素质要求不高,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很容易开展和普及。在人们的基本生活资料满足了后,相应的对精神粮食的需求就更加渴望。体育休闲娱乐不仅能强健人们的体魄,而且能达到放松心情的目的,将会越来越受到国民的喜爱,其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是我们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同时,这些体育项目的发展也将有效拓宽体育市场,带动餐饮、旅游、体育消费品等各个领域的发展,起到经济杠杆的作用。

5.积极探索促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的经济合作模式。我们可以借助奥运会的东风,积极发展京津冀经济带,参照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成功模式,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连动和协调作用,推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内的统筹规划,建立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合作机制。把跨地区的重大项目协调与合作视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突破点。在区域整体协调原则一致的情况下,两省一市对原城市总体规划进行战略调整。

6.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包括了竞技体育、体育场馆和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教育、健身健美以及休闲娱乐活动、体育彩票、体育推广与策划、体育经纪人行业、体育劳务服务等。要在金融、税收、财政等政策方面继续进行有力的扶持,加大体育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尤其是要加速培育体育中介组织,如体育经纪人、体育推广和策划、体育咨询、运动员转会组织等,使其与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推动后奥运经济的平稳发展。

7.加速体育产业市场化运作的步伐。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随意性强,缺乏长远和宏观的规划,产业发展突破的力度不够。因此,必须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逐步改革现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解决全国体育产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以奥运会为契机,促进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体育产业开发的主体多元化、市场规范化、管理法制化、资产有形化、效益最大化;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服务。

参考文献:

[1]周三多:《管理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中国经济走出“后奥运时代”的分析 篇4

2008年北京奥运会, 如何保持奥运经济的持续繁荣, 将“后奥运时代”防患于未然呢?

从奥运经济的内涵来看, 奥运经济是指举办国组委会的直接和间接效益, 即电视转播权销售, 指定赞助商的赞助和门票收入, 以及对举办国其它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巨大的诱发效益的总称。奥运经济不仅是奥运会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奥运会所带来的巨大的间接效益和精神效益。奥运会的直接收益是奥运经济的基础, 而间接效益和精神效益才是做大做强奥运经济的根本。所以综合利用奥运经济的间接效益才是避免后奥运时代的关键。

首先就是奥运场馆的后期利用。奥运场馆由于投资巨大, 其经营和管理的商业模式对于整个价值链的盈利至关重要。奥运场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超额需求由于赛事的举办, 社会活动的增加可以得到消化, 但是在奥运之后, 由于当地城市居民的消费减少, 投资减退, 前期的投资难以收到预期的利润, 形成的实施、场馆处于闲置状态, 从而主办城市局部生产过剩, 有效需求不足的双重压力, 由此导致主办城市和地区的经济衰退。一定程度上, 前期投资的拉动作用越大, 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 (通常是在奥运闭幕后) 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冲击就越大。

目前“以商养馆”是国际上较为流行的做法, 如美国利用四大职业比赛即NBA职业篮球联赛、MLB职业棒球赛、NHL冰球联赛和NFL美式足球联赛来作为支撑场馆的主要收入。在日本公共体育设施的经营方式中, “公设民营”的委托方式比较有特点, 即庞大的建设费用由政府承担后, 委托民间单位负责管理、经营。成功范例之一是东京荒川综合体育中心, 其经营业务委托民间企业负责, 公司在经营健身俱乐部的同时, 还开设了许多生动活泼的体育教室, 活动项目多达30余种, 很受大众欢迎。这也是我国在奥运场馆的充分利用方面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二, 相关商品的开发销售是奥运经济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不断创新, 寻找新的盈利点。在这点上, 可以借鉴国内外一些体育赛事的做法。从国外来看, 在法国世界杯足球赛举办期间, 与吉祥物“福蒂克斯”相关的产品从领带、皮带到被单、被套等共400多种, 营业额高达13亿美元。对于NBA、英超等职业联赛, 印有球队队名、别名或标识的运动服、围巾、手套、帽子, 以及队旗、球星卡、招贴画等都是球队或联盟的特许纪念品, 在球迷中十分畅销。这些商品一般由品牌所有人即赛事组委会或俱乐部实行特许经营, 几乎是无本生意, 坐地分成。近几年来体育特许经营在美国发展势头很猛, 零售额增长近10倍。特许经营的纪念品是各职业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NBA的纪念品销售收入已经超过了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皇家马德里和曼联频繁更换球衣款式的原因也是为了不断获得特许经营费。在国内, 2000年辽宁省足球俱乐部与辽宁省邮电管理局合作, 发行了一套以球员为主题的200电话卡, 这套电话卡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收藏价值, 深受球迷的喜爱。通过类似这种创新, 奥运就不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 奥运相关纪念品的销售只应作为赛事的副产品而非主营业务, 组委会不要直接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 只收取一定比例的费用即可。例如在美国, 生产厂商向品牌所有人申请的特许经营费一般为销售额的6%--10%。

第三, 顺畅的机制是实现奥运经济的保障。组委会是联系各种相关合作方的纽带, 应该有一个顺畅的运行机制。首先要有清晰的管理框架, 要区分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 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行为都要受组织规章制度的制约。其次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有充分的交流。

第四, 各个环节紧密配合, 最终实现价值增值是奥运经济的最终目的。充满创新、独树一帜的赛事方案可以在一开始就决定丰厚的广告赞助收入以及热销的转播权;出色的宣传推广是引起企业和媒体注目的基础;完善的赛事组织是实现整个价值过程的有力保障;丰富的赛事衍生产品和相关活动, 又使整个赛事价值链得到延伸;最后, 整个价值链的可能利润使赛事的进一步融资成为可能。由于赛事盈利的整体商业模式是围绕对所有环节的收支管理展开的, 所以要成功实现北京奥运的盈利, 各个环节都应该担负自己的职能。

最后, 在运作奥运经济方面并不存在普遍适用的盈利模式。盈利的前提条件是按市场规律办事, 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视政府在奥运经济中的角色问题。我国作为一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国家, 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定位仍有待清晰, 政府的干预在某种程度上会与市场行为发生冲突, 其结果则是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从而使政府获得辉煌的政绩。因此, 淡化体育精神, 单纯追求利润固然不可取, 但一味强调政绩而牺牲利润也同样不利于奥运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利刚, 张浩, 史涛:我国体育消费水平现状及后奥运时代发展趋势研究, 商场现代化, 2008年15期。

[2]、季晓莉: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又好又快, 中国经济导报, 2008-03-11。

后奥运会经济 篇5

残奥会的闭幕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全面结束,“后奥运时代”正式到来。“后奥运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将如何变化。笔者的观点是,北京奥运是国际体系变动的标志性事件,奥运之后国际体系更将加速调整,而这恰恰将决定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发展方向。“后奥运时代”的中国应及时调整心态,争取把握机遇并有效抵御风险。

北京奥运的巨大成功,为人们直观地感受新兴国家风采、全面地展望国际体系变动提供了极好的契机。十几年来,国际体系一直在发生着微妙且重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传统国际机制活力下降、主权财富基金快速崛起、新的地区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等一系列事实,都在从不同层面昭示着全球格局的`结构性调整。不少战略学家已经敏锐地意识到,新兴国家实力和地位的迅速上升,正在给现行的国际体系带来根本性变化。北京奥运进一步印证了人们对国际格局变化的判断。它不仅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与自信、原则与诚意,而且也标志着包括中国、俄罗斯、巴西等国家,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从这一点看,将北京奥运视为国际体系变化过程中的里程碑式事件,似乎并不为过。

同时,奥运不仅是国际体系变化的鲜明信号,更是激发国际体系进一步调整的催化剂。“后奥运时代”,各国因应国际体系调整的“变革意识”势必进一步强化。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欧洲诸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均相继推出新的战略文件或理念,分析当前国际格局的变化特点,评估未来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相信在“后奥运时代”,这些战略设想将逐步体现在各国的实际政策中;也将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只有与时俱进,因应国际大势变化,才能在新形势下抢占先机,争取主动。而各国因应措施的出台,恰恰又加大了国际体系变化的速度和复杂性。

我们必须看到,中国既是国际体系深刻变化的触动者之一,又是这一变化结果的主要承载者之一。现行国际体系中“利益既得方”和“利益攸关方”间的复杂互动,将对中国的内外环境产生多重压力。奥运之后,将有更多的目光投向我们,也将有更多的压力和责任等待我们;中国模式的影响面更大了,但出现模式之争的风险也增大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了,但少数国家对我们的疑虑可能更深;奥运使国内民众的凝聚力加强,但部分社会问题仍旧存在且有继续发酵之势。总之,奥运让中国上了一个新台阶,眼前的景更美了,但风也更大了。

鉴于此,“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似应强化三种意识,在新形势下做好自我定位。

后奥运效应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奥运 效应 影响 经济

当今的奥林匹克运动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竞技行为,更是一种商业与经济行为,她对举办城市的经济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奥运经济的辐射功能极大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崭新形式。同时也是一种长期的效应,这种效应不会随奥运会的结束而终止,至少会持续2年~7年,这种持续的效应即“后奥运效应”。它对举办城市各相关行业的经济影响,才是奥运会的最大受益群体,也才是做大奥运经济的根本。 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对于北京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而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如何借奥运促经济,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008年,奥运的圣火将来到中国。如何让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为中国的经济造福,后奥运效应对北京城市的经济究竟造成多大的影响?北京奥运是在中国特殊的国情(发展中国家、人口大国、经济转轨、东方文化)和北京特殊的市情(世界闻名古都、特大型城市、中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下举办的。因此,我们既要研究奥运对举办城市经济的一般影响,也要研究奥运对北京经济产生的特殊影响。这些特殊影响将会放大奥运的经济影响范围和影响深度。因此,我们可以把奥运对经济的影响区分为一般影响和特殊影响:所谓“一般影响”,是指奥运会在任何国家或地区举办都可能产生的影响;所谓“特殊影响”,是指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所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与北京的现状和发展目标有关,与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取向有关。如果奥运会在其他国家或地区举办可能不会产生这些影响。本文就从一般到特殊这两个角度来分析“后奥运经济效应”对2008 年后的北京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

一、后奥运效应对北京经济发展的一般影响

1.对举办城市就业增长的影响

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城市的就业压力。就业增长包括长期就业增长和短期就业增长两个部分。举办奥运会创造的就业机会多是短期的就业,奥运会举办完以后有些方面的工作就会消失。但通过举办奥运会仍会创造更多的长期就业机会,主要体现在以下的行业和部门:一是奥运会所需工程建设在奥运会之后永久使用需要专人管理、运行带来的就业;二是举办奥运会极大地改善举办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境为城市吸引更多的新投资,这些投资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三是举办奥运会要求参与奥运会工作和举办城市市民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从而提高了人力资本,增强了竞争力,增加了就业机会。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这些人才受教育多年的目的之一就是有一个好工作,获得良好的经济收入。因此工资过低的工作对这些人没有吸引力,而工资过高就会提高用人单位的成本,减少利润,这使得用人单位倾向选择资本密集型的生产方式,使就业人数不可能大幅度提高。举办奥运会也是如此,奥运会所涉及的方方面面都需要高科技的广泛参与,无论是建筑业、制造业,还是信息产业等等都是如此。这说明举办奥运会对增加就业方面的影响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我们就应重点定位在这样的行业:即在奥运会举办后仍旧能够因举办城市本身吸引力的增加而带来新的投资而引发的就业。

2.开发社会资源,完善市场机制

通过举办奥运会可以开拓市场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丰富管理模式,将带动金融实业、建筑产业、建筑材料和设备产业、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的全面发展。例如,通过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的项目法人招标,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的社会公益项目管理和投资运作体制,吸引了有实力的多元化经济实体参与项目的建设,打破以往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经营亏损、财政补贴的旧体制模式,搭建了政府、企业、金融、法律机构之间的信用建设桥梁。而且也对北京、奥运会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在确保项目法人招标顺利实施的同时,让国外企业了解了北京,了解了中国,为体育经济的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对举办地GDP 及相关行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GDP 指的是一国在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之和。国家统计局在“十一五”(2006年~2010年)规划期间GDP 增长趋势的预测中,认为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将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与举办奥运会密切相关的行业主要有建筑业和旅游业等。实际上制造业与奥运会也密切相关,各种建筑材料、各种仪器设备的制造等等,都需要制造业的大量投入。这些行业与奥运会关联较大,奥运会对这些行业产生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它们的发展才促进了最终GDP 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由于建筑业,通讯行业等相关行业的需求,因此对制造业产生大量的需求,这种需求无疑会给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刺激。与此同时,对建筑业和制造业大量的投资,极大地促进本行业发展的同时,还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这将进一步带动北京在此行业的进步。等等这些都将对北京的经济发展产生极其积极的作用。

二、后奥运效应对北京经济发展的特殊影响

1.对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影响

北京申奥成功不久,中国又成功地加入了世贸组织,相继又成功的取得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东亚运会的举办权。应该说,几者的结合并相互作用,将对北京、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开放的政治、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快了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及相关制度的变革。这种制度变革为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证。

北京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处理好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古都风貌保护的关系,重视首都的文化建设。北京的城市规划一直保持以故宫为中心,统一轴线,两翼对称,整体为方正的棋盘式格局。这种布局凝聚了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理念和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2008年后的北京成为了代表中国最高文化水平的城市,开放的“人文理念”贯穿到整个城市的建筑群,神秘与现代并存的东方古都定将会以其独特的民族魅力,坚实的人文基础,聚集世人的目光,促进北京的改革开放,使2008年后的北京成为世界经济交流、文化交流的中心。

2.对北京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实现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并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其中,城市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主要表现形式。而城市现代化涉及城市方方面面的变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和人文素质现代化等方面内容。

中共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在2008年提前两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里指的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现代化的总体步伐应当走在前列,反映现代化的主要指标至少应居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前三位;二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现代化实现程度的主要指标,北京应当实现或接近达到;三是反映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其实现值应当超过90%,不然就不能称为基本实现。

应该说,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为跨入新世纪的北京提供了一次千载难逢、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客观的讲,奥运会结束后,举办奥运会的后续效应仍将在此后2 年到7 年内发挥作用。2008年后,奥运因素会继续对北京城市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再经过12年努力或更长时间,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的各项指标将全部達到现代化标准。

3.对北京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产业是同知、同类企业的集群,而企业的投资经营受市场导向。对于奥运会举办城市而言,在奥运契机的作用下,产业投资规模和产业总量有望得到迅速的提高。奥运本身除了促进产业总量扩张,同时也将会推动北京产业链条的有序完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据国家信息中心2005年5月23日发布的预测报告指出,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417.31亿元奥运投资在奥运期间将拉动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多增长87.83亿元,相当于2.07个百分点。正是在奥运投资的带动下,北京市经济结构未来几年将继续得到优化和调整,产业实现合理和均衡的发展。如在推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奥运对北京市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于,奥运提高了居民收入和消费的预期,增强了外商在北京的投资信心,提升了第三产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而就奥运本身而言,不论是奥运赛期服务还是赛后场馆的开发,奥运会无疑都会为北京城市的服务业、文化体育、会展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活力,从而增加第三产业在地区经济总量中的份额。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2]兰少军:论奥运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3)

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篇7

一、举办奥运会对中国体育经济的影响

1、承办奥运会过程中体育事业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首先, 体育产业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从国家的历史实践看, 奥运经济是注意力经济, 它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而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其次, 体育产业具有独特的社会辐射力和穿透力, 使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第三, 奥运投资注入产业范围较大, 经济影响的范围往往超过了单一产业投资的影响。

2、举办奥运会对消费者的影响

北京奥运会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扩大体育消费需求, 提升国民体育意识, 引导和激发大众的体育消费行为。首先, 由于奥运经济与社会整体经济运行的互动关系, 为进一步发展体育经济创造了条件。第二, 奥运会的举办使消费者开阔了视野, 改变了观念。在体育产业与民众体育需求的动态变化中, 人们的体育观已开始悄然发生变化。

二、我国体育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育经济政策扶持力度薄弱

体育消费属于第三产业范畴, 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对体育消费的政策引导, 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手段鼓励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扩大体育消费。体育彩票虽是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一项体育产业, 但体育彩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立稳定的发行政策, 在发行销售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 影响了体育彩票的顺利发展。

2、市场定位不准

多年来体育发展只强调国家投入, 不注重自身的商业开发。国家队出国参加大型比赛拉赞助, 从来都是回避创收的动机, 并没有把体育定位在一种商业活动的格局上。对体育的消费也仅停留在福利型的低层次上, 而没有将其引向货币化、市场化的高层消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一步解放思想, 人们虽逐步认识到体育与经济的互动关系, 但在摸索发展体育产业的同时, 常常不能完全脱离多年来养成的惯性思维, 以开阔的眼界迈开步子大胆干。

3、体育市场职业化程度低

体育市场主体是体育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反应速度, 以及创造需求的能力与市场的需求有很大的差距。体育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消费能力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消费结构也不尽合理。此外, 我国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也明显不足, 缺乏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和经营管理人才, 这也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三、对体育经济发展的建议

1、提高全民体育消费意识

体育市场是沟通体育消费与生产的桥梁, 是满足居民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发展的动力。要加强对体育消费的宣传和引导, 强化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意识。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不断增强全民健身意识, 努力倡导健康科学的健身理念。大力发展农村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青少年体育和老年体育, 加强全民健身试点建设。从提高体育人口比例的方面, 培养更多的体育消费群体, 积极引导居民的体育消费朝合理正确的方向发展。

2、完善市场体系建设

体育市场建设体系是体育经济赖以发展的载体和导向。因此, 体育市场体系建设, 要以指导和刺激体育消费为核心, 大力发展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技术市场、文化市场等等;要逐步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网络, 为体育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深化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

我国体育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完全依赖国家预算, 这种现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将逐步消失。各级体育部门应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 加快体育的产业化进程将有条件的体育事业单位推向市场, 使之从以全额拨款向差额拨款过渡, 差额预算向自收自支过渡, 从自收自支向企业化过渡。体育经费的来源应以国家拨款为主, 社会集资为辅;把国家办要和社会办结合起来开辟多种资金来源渠道, 使之有主有从、互为补充。

4、加强培养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体育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经营、服务和管理队伍。缺乏熟谙体育和经济两门学科的经营人才是制约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 要努力造就既懂经济理论又懂技术的经营管理型人才。可以将体育经济专业划分为体育市场开发、体育经纪和体育旅游与娱乐三个模块, 以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掌握体育经济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具备良好沟通交流能力,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的高素质体育经济人才。

四、结束语

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起步较晚, 但在体育品牌、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方面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经过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洗礼, 我们的体育产业不仅要向国际水平看齐, 更要注重体育经济市场培育、开发以及复合型体育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提升体育产业的竞争力, 不断开拓体育市场, 充分发挥体育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韩京.关于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7 (09) .105-108.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后奥运经济期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篇8

一、深入发掘奥运题材, 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

奥运经济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比如2004年希腊奥运会给希腊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l1O亿欧元, 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比之于历届举办城市及相应的国家, 中国的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 因为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为中国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 即能激发更多的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 同时也能吸引广大国内游客去奥运村、“鸟巢”、“水立方”等著名奥运场馆游览, 这种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 所以即使在后奥运经济期, 奥运仍然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长效题材, 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线路、新项目、新产品, 让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 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 从而使体育旅游成为时尚, 成为热点, 使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经久不息。

二、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

我国现有的体育法规尚不健全, 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 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组成, 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法的范畴, 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根据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应该加快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 以规范体育产业的发展。虽然有些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 但是比较宏观, 覆盖面较窄。我国应当出台与《体育法》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制定《体育市场管理条例》, 可以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能, 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完善竞技表演的法规, 通过对各种竞技体育表演的立法来保护竞技体育参加者的权益, 规范体育竞技赛事的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 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三、建立多元化的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首先, 培育和开发体育竞技表演市场。体育运动员通过体育竞技表演来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体育欣赏需求, 体现了市场上的交换关系, 这就形成了体育竞技表演市场。我国在足球、篮球为代表的体育竞技比赛中, 建立了以主客场为主的体育经营性赛制, 通过票务收入、广告收入、电视转播权转让收入等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次, 发展体育培训、咨询等中介市场。随着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向广大群众提供体育技术、健身方法和体育知识培训、咨询的机构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我国可以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体育健身运动培训、咨询中, 通过培训武术、散打、游泳、健美等体育项目来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 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此外还可以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事业。目前, 我国的体育彩票还处于初级阶段, 但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 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其他公益事业的开展, 我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使其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四、加强对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管理人员的培养

长期以来, 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 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致使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运行和管理较为混乱。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 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 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 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五、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 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 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 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 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 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我国体育产品的开发和研制能力还较差, 体育产品行业必须同其他科研部门积极合作, 共同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 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 同时, 对一些货真价实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 以质量和诚信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 加大体育营销力度, 以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 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参考文献

[1]曹克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2]王晶陈振良:北京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J].企业经济, 2005, (1)

后奥运会经济 篇9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推动, 而与此同时, 以前体育经济发展中各种制约因素的影响也依然存在, 为了保证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分析以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 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的发展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二、奥运会以前我国体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制约因素

1. 体育消费的不足。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平均消费率水平为78%~79%。而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 比美国低24个百分点, 比印度低18个百分点, 所以中国国民消费率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虽然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消费率并未随经济增长而增长, 依然处在低水平徘徊状态。产生这种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1) 就业形势严峻, 下岗人员增加, 使社会整体购买力下降; (2) 随着医疗、住房、教育等多项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 人们的即期消费推后, 抑制了需求水平的提高; (3) 市场供应的丰富性使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更加成熟, 消费行为更加谨慎。由于整体消费率处于低水平, 故体育消费也上不去。从而在总体上制约了整个体育经济的健康发展。

2. 体育投资的不足和投资形式单一化。

以前由于人们的思想受到束缚, 视野不开阔, 认识不到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造成两者之间严重脱节, 我国体育市场的开发多强调单纯国家投入, 不注重商业开发, 造成了投资形式的单一化, 必然也造成投资数量的不足。

3. 体育市场规范化程度不够, 相关服务不完善。

以前由于有关部门的责权界定不明确和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 缺乏必要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监管, 使得目前体育市场的管理较为混乱, 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健康发展。另外, 我国绝大部分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一味地强调体育产品的生产、销售, 却不注重体育产品的消费咨询、培训和指导, 没有及时地为消费者提供体育指导员, 体育中介公司亦严重匮乏, 这些因素都延滞了体育经济的发展。

4. 体育人才的缺乏。

发展体育经济需要高素质的各类体育人才人才, 而目前, 我国各类体育人才都比较缺乏, 尤其是两类经营人才:一类是高素质的通才, 主要指知识结构合理、能力素质全面的体育企业家队伍;一类是学有所长、技有专攻的专才, 主要指对某一项目市场的商业化运作有实际营销经验和技能的销售人员队伍。体育经营人才的严重不足制约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发展。

5. 政策扶植乏力。

在美、英等体育经济发达国家, 政府为扶植本国体育经济的发展, 都相应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对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比赛、体育组织接受的捐赠和体育场馆的经营收入, 不同程度地减免税收;企业出资赞助体育比赛, 可以记入企业生产成本或作广告支出;修建体育场馆可以享受土地征用的优惠政策和低息贷款。而我国在这方面的扶植力度远远不够, 缺少扶植体育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激励制度。

三、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经济发展拓展策略

1. 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主可以从以下

几个方面入手: (1) 努力开拓健身娱乐市场。健身娱乐以成为后奥运时代人们的共识, 开拓健身娱乐市场因此也成为发展体育市场, 拓展体育经济空间的关键所在。在奥运后以后, 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各行各业兴办各类健身娱乐俱乐部, 适当发展高档次俱乐部, 为群众开展体育活动提供场地、设施和技术辅导等各种优势服务, 以满足消费者对体育健身娱乐不同层次的需求。 (2) 积极开拓体育竞技表演市场。结合体育竞赛制度的改革和观赏高水平比赛的需求, 积极引导和规范体育竞赛的经营活动, 鼓励各界承办国内外高水平的体育竞赛和表演。 (3) 加快培育体育训练服务市场。业余训练和专业训练都要根据条件和可能, 逐步扩大有偿训练和有偿转让, 并建立相应服务机构, 为运动人才的有偿输送、交流和转会提供综合服务, 以实现高水平运动人才的优化配置。

2. 加大体育方面的投资, 同时拓宽融资渠道。

加大对体育设施的投资, 体育设施不足, 质量不高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鼓励民间资本、外资等进入体育产业领域, 一方面可以解决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该产业领域的良性竞争, 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3. 规范体育企业。

企业是体育产品的供给者, 它的健康发展直接影响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 改革不到位, 致使体育企业市场意识不强, 因而体育企业切实树立服务营销意识, 努力在体育服务营销方面加强创新, 是我国体育产业壮大的前提条件。

4. 积极培养体育人才。

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既懂体育又懂经济的“两栖型”体育经营人才队伍的途径主要有: (1) 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 (2) 对现有体育经营人才进行强化培训。 (3) 广泛开展国际体育经济交流与合作, 学习借鉴国外体育经济先进管理经验和方法。

5. 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

各级政府和体育主管部门应当强体育经济理论研究, 进一步转变体发展观念, 改变以往搞体育就是公事业、行政计划、政府职能、国家拨等旧的思维定式。在市场经济条件要实现体育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只通过体育产业化, 用市场经济的有机制来配置体育资源, 激活各方面积极因素。此外, 各级政府要转变自身职能,

要从体育经济的发号施令者转变为服务者, 自觉地服务于体育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悦杰:浅析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集团经济研究, 2006.10

[2]周兴旺:中国体育经济的不平衡状态与开发策略.商场现代化, 2007.3

[3]熊强:2008奥运对体育产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分析.商场现代化, 2006.12

[4]杨翠丽:浅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状况.集团经济研究, 2007.7

后奥运会经济 篇10

关键词: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持续发展

自从上世纪8 0年代以来, “奥运概念”已不仅仅限于全球体育盛会, 而被视为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 奥运会对举办国家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现代汉语词典对“时代”一词的解释为“系指历史上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个时段”。“后奥运”通俗地讲是指“奥运会结束之后”。正因为如此, 有人将2008年北京奥运以后中国经济的发展称为“后奥运时代经济”。现阶段“后奥运”一词在体育理论界频繁出现, 其主要着眼点在于对举办国奥运经济的后续影响及体育经济发展走向的研究。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已经结束了, 我国体育经济正式进入后奥运时代, 如何促进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经济持续发展问题变得迫在眉睫, 也是近期学者们研究的焦点。

一、奥运会的结束将成为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新纪元的开始

北京成功奥运投资是拉动体育经济和体育消费增长的有力杠杆, 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具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消费不仅为发展经济生活、丰富社会文化、提供健身娱乐和精神享受等方面作出贡献, 而且能从旅游、建筑、交通运输、饮食和宾馆业等方面提供就业岗位, 特别是由奥运经济本身提供的多种劳动而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更是促进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北京奥运对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长久的事业, 而体育消费应该也是长久的, 不应该随着奥运会的心跳起伏而发生变化, 如果要做到这点的话, 就必须具有一个理性的体育消费模式:第一, 以奥运会等体育盛事引领的职业体育消费;第二, 以体育服装等引导的体育品牌消费;第三, 商业性体育俱乐部消费等。北京奥运会后, 随着2009年第11届全运会、2010年的新加坡首届青奥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以及2012年第30届伦敦奥运会的召开, 大型国际体育赛事一个接一个, 这些大型体育赛事会吸引不同的职业体育消费群体, 以奥运会等体育盛事引领的职业体育消费主要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体育消费者是观众, 观众可以观看比赛或者购买相关特许商品;第二层体育消费者是媒体, 通过支付赞助而取得转播权;第三层体育消费者是企业, 企业通过支付赞助费或者广告费取得在特定区域或时间进行企业宣传的特权;第四层体育消费者是地方政府 (或社区) , 地方政府通过给予职业体育一定的优惠政策, 谋求通过职业体育振兴地方体育经济的发展。

二、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消费用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从宏观层面来讲, 奥运会对举办国体育消费的影响具有一个持续的时间, 5-10年内产生持续且相对明显的促进作用。许多举办过奥运国家的经验都表明, 后奥运时代体育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 一个大型的国际体育赛事能够有效地影响举办国的体育市场, 其突出的特点表现在体育消费需求的增长上。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激发了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从根本上拉动了体育消费。体育消费本质上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的中心意思是表征不同历史的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工具、符号、习俗和信仰等。在对体育的消费过程中, 消费者不仅接受着文化内涵, 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主动性理解和重构积极地进行着意义和自我的建构。这包括体育服装消费, 器材消费, 体育教育消费 (参加体育学习班, 短期培训等) , 体育比赛观摩的消费 (比赛门票) , 参与体育俱乐部的消费等等。目前我国良好的国内体育消费水平能否在后奥运时代后继续维持, 是增加国民经济能否强劲发展的要点所在。成功奥运的经济效果是促进中国向体育消费大国转变。我国将以成功奥运为契机在大众中普及体育消费, 体育消费用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三、后奥运时代体育消费将成为我国体育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北京奥运会后新一场体育消费观念革命浪潮正在携着“后奥运时代”的东风席卷而来, 北京奥运盛会的成功举办使得民众的运动热情再一次被点燃, 如何富有创造性地将体育消费的价值推广, 已经成为众多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体育消费水准的提升直接关系着相关产品的经营利润和品牌价值增值, 于是, 如何树立自身体育消费品牌, 富有创造性地将自身体育消费品牌价值推广成为众多市民对体育消费追求。我国在后奥运时代保持因奥运而产生的体育经济增长, 似乎是一件很矛盾的事情, 但事实上只要把握好尺度, 后奥运时代同样可以发展体育经济消费, 使体育经济消费成为体育经济发展的崭新经济形式。对于我国后奥运时代体育经济来说, 奥运会只能成为一次机会, 也仅仅是一次机会, 在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消费将成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第一, 从国家政策来看, 国家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工程。从1995年国家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到2008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全民健康科技行动方案》, 政府把群众体育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并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应用体系的建设。在大力投资全民健身基础设施的同时, 政府也意识到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对未来发展全民健身促进体育消费的重要作用。十七大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提到:体育要成为新的社会服务。第二, 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 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增长必将放缓。面对各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市场的投资方向必将趋于风险小、运营成本低的项目。全民健身行业中的体育消费符合这些要求, 所以未来大量的社会资金有望投入到了全民健身中来;第三, 从成功奥运会看,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对体育的热情。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 为了纪念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 国务院日前批准, 从2 0 0 9年起, 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全民健身日”的设立是适应人民群众体育消费的需求, 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需要, 是进一步发挥体育的综合功能和社会效应, 丰富社会体育文化生活,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目标迈进的需要, 也是对北京奥运会的最好纪念。后奥运时代, 人们的热情会转化为消费能力, 这也为体育消费的发展创造了历史性的机遇。根据课题组的调查, 将近3/1的受访者声称, 他们将因奥运会而参与更多或更加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休闲活动。体育消费者渴求更加多样化的休闲体验, 以及更加频繁和多种渠道参与到体育中来。这些体育消费渴求证实了中国体育经济中新兴“需方”因素的增长。有了以上基础, 我国后奥运时代的体育消费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消费市场。据预测, 中国人口总量还会继续增长, 2 0 3 8年前后达到峰值15.58亿。到21世纪中叶, 中国将进入相对富裕阶段, 人口将稳定在15亿左右, 如果按年均1000元体育消费额算, 那时中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5000亿元。

参考文献

[1]张亚雄, 赵坤.北京2008年奥运会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拉动影响研究——基于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8 (3) :4-15.

[2]吴承忠.奥运城市发展旅游与体育休闲产业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城市问题.2008 (5) :53-58.

[3]宋秀丽.后奥运我国体育产业基金发展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8, 28 (5) :26-29.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后奥运会经济】相关文章:

后奥运05-20

后奥运范文05-15

后奥运时代04-22

后奥运时代05-20

后奥运时代的亚运会05-22

后奥运营销分析论文04-18

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06-08

后奥运时代的人才流动06-30

奥运经济06-08

奥运的经济味道06-07

上一篇:计量属性的比较下一篇:日常生活活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