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

2024-05-17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精选十篇)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 篇1

关键词:教师合作,教学实践,基础语法,探讨分析

教师的合作教学方案, 是以教师的团队教学为基础和前提条件, 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而进行分工合作式的教学, 并且开展相关的教学科学研究活动, 全面的推行素质化的教育。其主要的目的, 是进一步的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 使得相关的师资配置可以得到更好的协调, 并且从中发挥出每一位教师的专长, 进而全方位的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准, 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进而以此为基础, 提升教学的水平, 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师合作教学的内在含义研究

针对教师合作教学的内在含义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是开展一系列工作的基础性环节, 同时也是一项关键性的研究步骤。教师合作教学, 指的是教师队伍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 将彼此之间的工作进行互相的协调, 相互促进、相互补充, 进而完成更高的教学目标。同时, 教师团队之间需要密切的合作行动, 针对相关的教学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磋商, 保证教学活动的开展合理、可靠、科学、先进。教师合作式的教学, 其根本性的目的, 就是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 紧紧的围绕着教学的主题, 通过开展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等等, 进一步的实现合作和交流, 最终完成教师师资水准的提升以及教师的水平不断的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促进教学工作的进步。

二、教师合作教学的方案实施措施研究

根据上文的阐述和分析, 可以对教师合作教学过程当中的内在含义有着全面的了解和细致的掌握。接下来, 将针对教师合作教学的方案和措施进行研究, 力求为相关教学活动的改革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师合作教学工作, 需要全面的结合教学的现状, 将培养学生的听、读、说、写、翻译等能力为基本的教学宗旨, 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 进而为法语的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 在教学活动当中, 还需要发挥出每一位教师自身的特长和优点, 根据基础的法语教学, 对各个班级进行分配, 对课时的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另外, 还需要大力的推行教学实践的改革, 采用交替式教学的方法, 根据法语教学的特征, 每一位教师需要承担各自基础教学当中的一个知识结构的板块, 运用合作的方式, 开展教学活动, 保证教学的工作可以稳步的进行。

三、教师合作教学的步骤分析

教师的合作, 是教师不断的完善自身素质并且提升教学能力的关键点。同时, 教师的合作式教学, 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过程当中, 可以促进教学工作向专业化、高水平化等方向不断的发展。首先, 需要进行集体性的备课, 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 其次还需要对教学的方案进行共同的研究和讨论, 并且组织教学的观摩, 不断的对缺陷进行改进, 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的理念, 推动教学工作的进步和发展。

1、集体备课。

为了更好的完成合作式的教学, 需要进行集体性的备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对整个教学的流程和相关的模块有着相当的熟悉程度, 对教学的基本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 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 结合教育的现状, 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规划。同时, 还需要制定出统一化的教学方案, 多位教师集体性的备课, 重点的对教学过程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及时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

2、组织观摩教学。

高校可以组织教师到名校当中, 对当地的法语课堂教学进行观摩, 进而可以汲取优秀的教学经验, 学习到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的方案, 学习新的教学方法, 对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改革。其次, 还可以开设出共同类型的课程, 进而帮助教学活动当中及时的进行反思和信息的反馈回报, 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的水平。最后, 还需要通过网络等多媒体的手段, 对精品的法语教学课程进行必要的研究, 探索全新的教学手段, 分析和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的经验以及教训, 最终达到强化反思的目的与效果。

3、开展合作式的课程讲授。

合作式的课程讲授是一种全新的上课形式。一般由两个至三个教师进行共同的授课, 进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科学渗透的模式, 适应教学的改革以及课程革新的需求, 提升了教学的综合化的水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根据对基础法语教学过程当中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开展措施方案进行分析, 力求以此为基础, 为教学活动的改进做出积极的贡献, 并且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小组合作”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篇2

刘焕芹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水落坡中学 251803

未来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需要大量具有分工、协调、合作能力的创造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源于今天的学校培养。“小组、竞赛、奔标”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合作的能力、精神和意识,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合理有效的分组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

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分组就能够完成的,而是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按照一定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分组遵循的原则就是要发挥出学生的最大优势,要求尊重学生的分组意愿,充分考虑到整体的平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构建良好的合作小组。小组的规模一般安排在5~6个学生左右,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且各组间学生的成绩、能力尽量平衡。这样有利于各组间的公平竞争,使班级的学习气氛更浓。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要恰当。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但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在合作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适宜性,又要研究合作学习的必要性;既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性,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适宜性。

1.选择可操作性的问题。例如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教学中,教师先请四人小组合作,每个组挑课前做好的1—2个圆锥来研究,研究时可以看、摸、剪……教师接着口述要求: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中的一些量与圆锥的半径、母线等有何关系?当自己觉得有结果时再在组内进行交流。课堂上教师观察到学生独立思考时大约用了2分钟,然后开始组内交流,又不知不觉10分钟过去了,这时教师与教师助理在各组巡回指导,讨论时间不超过15分钟。各小组推荐一名学生展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展示,教师点评。整个过程大约用时30分钟。然后是针对性练习,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教师随机抽小组抽学生上黑板板书解题过程,点评注意事项,再就是达标测试。

2.选择探索规律性的问题。对于一些规律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多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公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念。

3.选择教学内容开放性问题。新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三、采用多样的评价方式

1.教师对小组的认可不能单纯凭一份材料,还应该考虑附加分或参考分,即随机抽取小组中的一名同学对本组提交的成果做出说明或解释;我们还可以把集体提交的方式改为随机抽取的方式,也就是每一个组员都形成成果,用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这样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2.游戏竞赛,即在小组合作之后,用具有竞争性的材料组织学生的学习竞赛活动,借以检查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的情况。一轮游戏结束后,借助答案单检查正确答案,并记载得失分情况,然后由数字居中的的学生开始第二轮,依次类推。游戏结束后累积原合作小组学生在不同竞赛方阵中的积分,依此形成小组积分。

3.随机提问小组内的任何一个成员,由他们的回答来评价一个小组学习的质量。这样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好好学习,这种由集体协作产生的群体压力,会促使每一个成员都全身心投入。

4.个别测试。小组成员在学习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但检查学习质量时,应让每一个成员独立操作,并综合每个成员的成绩来评定小组成绩。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5.小组自评。为保持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情况。自评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进行有效的合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小组合作成功的经验具体表述出来,在不同小组之间进行交流,为以后各小组活动提供指导;还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鼓励小组成员正视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研究制定本组下一步的合作计划。

四、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间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

2.让组长学会接纳他人。例: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当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补充意见等。

3.调整小组空间结构。我们要注意定期调整小组的座位,及时更换各成员的角色。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进行角色转换,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教师在课改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使小组合作更趋于完善、合理与科学,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 篇3

一、注意生生合作与师生合作的结合

“生生合作”是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不过教师的作用不容低估,因此笔者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但是除了对整个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之外,教师在“生生合作”开始之后依然要成为学习过程中的活跃因素。同是课堂的一份子,既然学生与学生间都形成了合作关系,那教师理所当然地要加入这个合作的群体,“生生合作”是在小组内部实现的,而“师生合作”的关系则属于整个班级,是一位教师与几十位学生间的合作。既然是合作,这种关系必然是建立在平等交流的层面上,既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又要说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教师坚持着合作的态度,那么在发表自己见解时就容易“减少作为知识提供者的权威作用”。特别是在音乐课堂中,审美意识本身就具个性化,因此教师的见解也不能作为标准答案要求学生接受,那么这就取决于教师的态度与表达的技巧。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评价存在,而不要总带有评判的色彩,这就是“合作”与“非合作”态度之间的区别。“由于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大多数的合作学习课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体系的新教学策略,它的使用,自然也要求在管理上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保障。”学生需要教师作为合作者给予他们帮助,教师也需要学生的配合才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时候,除了讨论外,有时还有小组音乐表演的活动,比如根据音乐表演短剧、小组唱、或是表演乐器等。这些活动会使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有时也会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和时间的浪费。因此为了实现设想的教学计划,教师也需要学生很好地合作。

二、加强音乐教师的综合能力

1.组织能力

作为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师,如果没有好的组织能力,那么所有的小组合作活动都可能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合作学习的“组织”并不把严肃地控制课堂作为手段,这种众所周知的旧式办法虽然有效,但它的效用只限制在课堂纪律,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并无好处,与合作学习的理念也不相符。笔者之所以提出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的应用”也是基于了这种观点。要想成为一个拥有较高组织能力的教师,需要的是计划与技巧。约翰•麦金太尔与玛丽•约翰•奥黑尔在他们合著的《教师角色》中提到:“阿伦兹1988年的研究指出:过去30年的教育研究不断表明,计划是减少管理问题的关键因素。那些能将课堂组织和计划好的教师发现他们并不需要严格的纪律,因为他们的课堂和课程会沿着一系列活动和想法顺畅地进行下去。”他们提出了组织者角色的三个核心能力:“目的设定”、“选择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小组”。这三个核心能力是本文“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都有所涉及。

2.选择教学策略的能力

当你选择好你的教学目标时,第二步要做的就是选择教学策略。“如果说目的或目标是一个教学单元预先设置的结果,那么选择教学策略和活动就是达到这些结果的手段和方法。”教学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教学策略的选择。例如笔者想通过合作学习在音乐课堂的应用,实现“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创设开放、活跃的课堂气氛,那么在选择教学策略时必定要以“学生为核心”。如何设计出“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个能力的考验。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为了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你必须考虑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学生的需要和经验,教学内容和标准以及周围环境和气氛”。当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常常会忽略对教学策略的设计,仅仅把合作学习小组活动的这一学习形式安置在音乐课堂里。由王安国、郭声健、蔡梦老师主编的《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中关于“国家级实验区在教学改革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对合作学习的实施有一句这样的评价:“教师片面追求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其实在课堂引进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根据这种学习方法和本学科的特色,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

三、加强音乐教师教学策略的实施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激发者,教师应了解怎样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动机是个体行动的意愿,当学生还没有领会到学习的快乐与意义时,大多数人是由于学校与社会规定强制坐在课堂中的。如果说中考与高考让大部分学生以无条件的毅力专心地坐在课堂里吸收相关学科的知识,而音乐课则不具备这个优势。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只能靠理解与技巧,而不是压力。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理解学生的渠道有“提高学生的自尊”、“打破已有的心理定势”。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小组活动带来几个学生共进退、互相帮助的优势,但是有时也会造成以一两个优秀学生为主角,其他学生成了配角的局面。在《走进课堂——音乐新课程案例与评析》对合作学习的评析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做听众,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在小组回报时成绩差些的学生的意见往往被忽视。”这样的情形维持不了多久,就会给部分同学造成心理压力,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机会均等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受到重视,也就是“提高学生的自尊”。

也许每个教师都有能力去执行一种新的想法,但是周围环境的阻力有时候会转变为内心的压力,为执行新想法的能力建起一座围墙。安静的课堂一直以来是学校管理系统所标榜的,但是新的课标、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的要求必然对这个标榜形成影响。因此如果我们的教师要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就不能因为受旧有的评价模式的影响而举步不前。“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要求教师灵活而富有变化,灵活不仅表现在教学风格上,还表现在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努力去修补新的模式所带来的问题。

总之,“一个有创造力的教师应该是富有想象力的、经验丰富的和新型的;而一个缺乏创造力的教师则是循规蹈矩的、严厉的和谨慎的”。这句话对教师下了这样的定义:有创造力的教师充满魅力、受人欢迎,而缺乏创造力的教师则具备了不受学生欢迎的几种特质。但是正如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说的“变化和革新通常会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人们直到确信变革会带给他们好处的时候,才会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态度”。那么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就成了夹缝中的人物,人们既期待他们的创新成果又对他们的改变一直存在的旧模式的态度产生不满。但是毫无疑问,学生需要教师的创新,而创新的本质也是进步的。麦金太尔与奥黑尔认为“具有革新态度的教师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学校环境,从而使他们能够自信而且成功地成长”。那么在音乐课堂实施合作学习时哪些又意味着创新呢?也许我们可以说合作学习的应用就已经是一个创新,但是毕竟教师做的只是引用了一个创新的成果,真正体现他们个体创新的是他们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中填充的内容。

参看文献

[1] 喻娟.让所有学生从音乐中受益——英国人理想中的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2004(4).

[2] 砰缪娥.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中国音乐教育,2004(5).

[3] 吴修林.在音乐教学中提高综合能力.中国音乐教育,2004(5).

[4] 蒋笛.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心理学因素.中国音乐教育,2004(3).

[5] 张律.音乐课程的新领域——创造.中国音乐教育,2004(1).

教师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实践 篇4

关键词:合作教学,价值,实践

教育是合作的艺术,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渠道, 在教学中进行合作是教育的内在要求。对于合作教学研究, 已有成果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切入, 强调合作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 对学生的认知品质和非认知品质形成有重要作用, 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等。随着教育实践的推进, 合作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等领域结合起来, 成为教育改革诸领域一项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但是从根本上说, 合作教学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课堂教学本身, 而在于创新和运用知识和形成教育中民主的生活方式, 通过思维和情感的积极互动, 运用自由对话技术, 在教学相长的古老教育智慧的引领下, 使教育中人的发展走向更完善的境界。

一、何谓合作教学

合作教学被誉为近些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它源于约翰逊 (D.W.Johnson) 提出的合作学习, 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1]。合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或教育思潮, 进入中国教育领域已有40多年的历史, 并已深深扎根于本土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求知”作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学会合作作为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教育理念, 被教育神经系统末端的教师和父母广泛接受, 并在具体教育行为中体现出来。

合作指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2]。一般被理解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展开的协同行为, 不仅在人类高度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随处可见的合作行为, 甚至在动物界的生存活动中也可以观察到初步社会化的合作性行为。合作中, 不仅有行为上的机械搭配, 还有情感上的互动共契和意志上的互相砥砺,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调整自我认知, 形成共同的价值认同。由此可见, 合作是个体全身心投入与他人的一致性活动中, 从而实现外部目标或者个体自我发展、成熟和完善。

在教育中, 无论是教学还是学习活动, 都是在群体性情境中通过互动方式表现出来的, 当然这种互动可能是协调合作, 也有可能是冲突竞争, 如果把冲突竞争看做良性的社会互动方式, 那么就可以从广义上把教育看成合作行为。在21世纪的教育四大支柱中, 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求知都无法离开合作参与, 合作是把其他三根支柱连接起来形成教育合力的核心要素。对于什么是合作学习,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提出不同看法。相对传统的定义, 合作教学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 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 促进学生学习, 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 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3]。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变革, 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合作学习小组已经无法概括合作教学的概念和外延, 因为它从范围上已经扩展到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社区、家庭和学校、媒体等的合作, 从深度上已经成为教师教育、教育民主生活和课程改革追求的基本目标。因此, 笔者把合作教学定义为:统合整理教育资源, 依据团体动力学原理, 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展开的教育合作行为, 并最终实现教育中人的和谐发展与共同成长。

二、合作教学的内在价值

合作教学之所以在不同教育改革背景中都能够获得生命力, 是因为合作教学中蕴含的精神符合教育的内在价值追求。同他人一起存在并共同追求教育对人的丰富作用和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能力, 是合作学习的最本质特性。与同伴一起相互学习具有无限丰富的内容, 通过这种学习, 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 改变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师自身通过引发、支持、促进学生的学习, 能够实现自己实实在在的追求[4]。合作教学能够改变师生的人生和我们生活的世界,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创新和运用知识

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知识进行的, 知识是思维不断发现和加工建构的结果。虽然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发现和科学家对知识的发现过程有所不同, 但是遵循从已知到未知及从未知到已知这样循环往复的过程。师生在对知识进行共同研究和探讨的时候, 在复杂的思维过程中保持与他人的合作与互动, 可以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和建造。教师如果只关注自己, 组织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 或者学生孤独地追求知识而没有得到周围人的关注和倾听,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其他人的智力和情感参与, 那么, 这样的知识是孤立的、静止的, 专为教师或学生自己享有。在现代社会开放和共享的知识背景下, 这样的知识存在没有太大的意义。《礼记·学记》称之为“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不利于人的知识社会化和师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养成。

在知识教学过程中, 和群体、同伴一起讨论、提问、互相解答和反复探究, 可以形成对问题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构建, 不是为了在记忆系统中保持知识, 而是在学习和生活当中使用知识。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 又会发现新问题, 在新问题的引导下, 对科学和社会的未知领域展开新一轮探索。同样离不开和他人的进一步合作, 和他人合作是学习的条件, 也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条件。美国教育家杜威相信课堂可成为公开分析和转变“已有”经验的公共地点:不是以正确反对错误的竞争环境, 而是学生和教师通过相互合作探讨各种方案、后果、假设的地方[5]。在合作过程中, 不仅能够获得可以学以致用的知识, 还能够获得个体人格的成长, 加深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认知的深刻理解。

(二) 建设民主的教育生活

传统对教育的理解认为教育是成人生活之前特别隔离出来的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阶段, 因此有一种特别方法和手段建设教育生活, 如死记硬背乃至穷首皓经。这种单打独斗式的教学方式因为其功利目的过于强烈, 而牺牲当下生活的体验性和宝贵性。在儿童中心和师生平等观念的影响下, 人们开始珍视学校生活的意义, 从学校开始积累自由、民主和积极的教育生活经验。学校获得和社会较为平等的地位, 而不是正式社会生活的预备期, 教育生活中的幸福主题受到重视。怎样才能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必须有人文氛围非常浓厚的教育风气, 只有当校园中洋溢着温情、合作和互助的自由气息, 幸福的教育生活才有可能。

教学合作是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开展真诚地沟通和交流, 进行敞开和自在的心灵之间的自由对话。人们之间是平等的, 价值的牵引是润物无声和水到渠成的, 教育手段是人性化地充满耐心和爱心。在民主自由的情景中, 教师和学生都获得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动力, 他们同心协力共同打造美好的校园生活。在合作教学中, 不允许蛮横的灌输和强力的说教, 也减少了无谓的反抗和痛苦的挣扎。人与人之间依然有差异和冲突, 但是人们之间开始有足够信心和智慧化解差异和冲突, 尊重和理解拥有实现空间。合作教学是一种平等、自由和富于爱心的教育交往方式, 交往中的人有被他人承认的尊重感和获得幸福生活的成就感。

三、合作教学的实践策略

教育和教学的复杂性使教育生活拥有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可开创性, 这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合作教学中的主导性力量, 规划和开发合作教学的丰富内容和形式。社会上没有一项职业像教师这样富有挑战性, 教师面对的是永远变化的环境、个体, 很难确定一种固定的教学手段, 也没有永远最佳的教学策略, 教师只有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才能促进教育发展[6]。教师组织和引导合作教学, 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实施。

(一) 开放自我教育生活经验

合作教学活动需要一定的情感基础, 情感上没有通融和交流的个体无法进行合作, 所谓“两人同心, 其利断金”, 共同目标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双方的认同和努力程度。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 教师作为起主导作用的主体, 需要不断开放自我的教育生活经验。在教师敞开的教育经验构筑的世界中, 他人才能参与到真实的问题或现实情境中。如果教师封闭或者创设了一个虚假的情境, 则这样的合作是缺少意义的。在经验合作教学干预措施的影响下,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尤其个人教学效能感得到了明显提升[7]。这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自我效能研究得出的结论, 那么, 把这个结论推广到教师整个教育生活中, 合作教学通过开放自我教育经验, 能够更开放地吸纳周围促使教师获得成长的资源, 使教师的教育生活更活跃和创造更多教育成就。

(二) 与异质教育资源对话

学习的本质是拥有不同知识、经验和能力的人聚集在一起, 通过观察、模仿、请教和互相切磋提高和提升自我。和异质教育资源开展对话, 才能够获取教育营养让自己更好地进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鼓励人们善于发现身边潜藏的学习内容, 并且孔子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身体力行, 他向师襄、苌弘学习音乐和韵律方面的知识, 向李聃学习关于礼的文化知识。《大戴礼记》记载:“孔子适周, 访礼于老聃, 学乐于苌弘。”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 教师通过和书本、不同学科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可以滋养自我教育生命的载体不断开展对话、交流和吸收、转化, 才能获得教育养料的活水源头。如果教师止步不前、故步自封, 或者对其他教育资源保持不信任的态度, 那么这样的教师很难在教育生活中不断进取和提升。

(三) 投入反思实践活动

教育教学是一项反思实践性活动, 通过对自己教育影像的回放、思索、自我观察和自我总结, 教师既充当教学的实施者, 同时又担任教育活动的评价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敞开的自我成长需求中, 邀请他人参与到自己的教学活动改进中, 自己在每天的日常教育生活中秉持敏感的感知能力,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活动还有什么可以完善的地方, 又遇到了什么新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等, 通过对诸如此类的主题进行常规地记录和求索, 基于开放的专业成长平台对自己的教学采取永远不满足的心态。在从反思到实践再到反思的教育道路上, 逐渐成长为一个拥有纯熟教育智慧和专业尊严的教师。

反思实践型教师是乐观地跟随教育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 不畏难也不给自己增加过度的职业压力, 期待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完善, 同时允许自己有不断增长的追求空间。在获得专业发展的进程中, 带动周围同事、学生和家长共同成长, 在合作中提升自我和造福他人。

合作教学可以有效连接教师和他人、学校和社会、现在和未来的教育力量, 对教师、学生和教育有美好的期待又不苛责尽善尽美, 提供人类教育经验不断获得丰富的场域。在合作中, 存在差异价值和不同个性的各个参与方能获得尊重和理解, 同时能够在实现共同目标的时候, 兼顾到不同主体的教育需求和发展愿景。合作是学习的固有需要, 是教育和教育中人的成长的基本途径, 通过合作, 一种健全的教育民主生活才能被合情合理地建立起来;通过合作, 知识才能被运用到生活中并获得新的创造和发展。合作统整了人的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 延伸了向未知世界迈进的眼光和能力, 因此, 合作教学在不同教育改革话语中都能获得运用活力。

参考文献

[1]王希华.有效教学中的师生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1) :124.

[2]合作[K].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 ,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523.

[3]王坦, 高艳.合作教学理念的科学创意初探[J].教育探索, 1996 (4) :17.

[4][日]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李季馆译.长春:长春出版社, 2003, 43.

[5][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科学教育出版社.2000.

[6]丁笑梅.学校重构与教师教育改革必须同步——美国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经验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 2003 (5) :33-37.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 篇5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质疑。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一、合作学习的开展

1、创设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

(1)转变观念,迎接“合作”: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决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们参与未来社会竞争能力培养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做法。对学生而言需要其认识到交往合作的必要性及感知模式转变带来的学习的趣味性和高效性,最大程度的投入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2)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六人一小组。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

(3)不断丰富,激发“合作”:不但在数学课堂中实施小组合作,而且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同做一件好事,每周变换一次日记,每周搞一次小组娱乐活动,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通过这样相互之间的协作活动,使每个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帮助和提高,同时也对小组合作的认识趋于一致,兴趣激增,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2.精心设计讨论题,合作探讨学习

(1)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的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作用效率。这一方法反复运用,可使提高教学效果与培养学习兴趣相互促进。思考题、讨论题力求富有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实用性、创新性。

(2)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学具,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进行辅助学习,创造学习的科学氖围,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意识。如在学习了《角和直角》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提出了一道思考题: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学生带着疑问,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出不同形状的角。最后小组整理出结果,再向全班汇报。剪了一个角后,有的还剩3个角,有的还剩4个角,有的还剩5个角......由于剪法的不同,所以得出不一样的结果。这样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探索、自由发挥,促进了每个学生的智慧和潜能的发展,能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的投入独立思考与探索,真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潜能喷发。

(3)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①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想自己要想的问题。

②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说自己想说的话。

③小组合作研讨是本模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

二、合作学习的优势

1、合作学习能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前提,是能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能的关键,是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来说,一个不容忽视的优越性就在于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应该说,在多数场合,同学间的良好合作胜过个人的努力,它能使同学间相互友爱、互相帮助。针对数学问题,同学之间既要各抒己见,敢想、敢说、敢问,又要倾听对方的思路和想法,学会比较、分析、移花接木,善于创新。这样,数学课堂就成为全体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活动中心,成为“百花争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合作的人际关系,摒弃、排除强制手段,使学生在平等、民主、融洽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2、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同时教师可能对某一了解,须请教专家或可利用学生的专门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合作教学在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篇6

一、合理分组,指导合作

合作教学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分组。小组一般以4 ~ 8 人为宜,可以按成绩分:组长、副组长、小老师、协理员等,每个小组的整体情况尽可能相近,可以为小组间的竞争提供公平的参与环境,然后,要明确每个小组成员的分工和学习问题、小组达标要求。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合作学习问题,并事先让学生知道。合作学习小组要具有清晰具体的学习目标,包括学术性目标及合作技能目标,并让学生了解评价内容的框架,引领学习者在合作过程中自觉思考、设计实现目标的方案和路径。

二、注重过程,量化评价

1. 预习: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在预习簿上写出每段的段意和学案的预习题及知识结构图,归纳提出问题(标明不能理解的问题)。学习小组在老师规定的时间集体讨论完成,并把讨论结果记录在预习簿上,每次由小组的不同成员记录并签名,科代表在规定的时间后收齐各个小组的预习簿交给老师。不同等级用ABC来记录,A表示得2分,B得1分,C得0分。小组都是A每个人再加2分,没有按时完成预习簿的小组每人每次扣2分。如果超水平发挥的小组加4分。

2. 课堂讨论、质疑:就预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出一名学生回答问题,每次由小组里的不同成员回答,使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机会。回答得特别好的加2分,回答基本正确的加1分。无法正确回答有关基础知识的问题,扣2分。上课时对小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加2分,回答的好的小组加2分,点评的好的小组也加2分。如果超水平发挥的小组加4分。

3. 课堂检测:课堂讨论、释疑后,由学生个人独自完成学案,分成三个等级,用ABC记录。A表示得2分,B得1分,C得0分。只要有一个小组成员没做,小组扣2分。如果超水平发挥的小组加4分。

4. 纪律:在非讨论和回答问题时讲话或吵闹,老师视情节严重状况扣1--2分。

5. 作业:在规定的时间完成或全部交齐小组每人加2分,少1人每人扣2分。交空本子者一人扣2分。作业做得好的老师视情节状况加1--2分。

6. 背书(小测)。第一次过关的每人每次加2分,小组全部过关的小组每人再加2分,在规定时间第二次过关不加分。第二次没过关的小组每人每次扣2分。课堂讨论、释疑后,由学生个人独自完成学案或相关的练习,分成三个等级,用ABC记录。A表示得2分,B得1分,C得0分。只要有一个小组成员没做,小组扣2分。如果超水平发挥的小组加4分

三、激励学生,引入合作

合作教学中教师主要应当好“导演”,学生当好“演员”。“导”与“演”的分离有利于充分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主体地位,“导”为前提,“演”为主体,教师应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相互切磋.共同提高。这样,教师就可以有时间研究教学问题。科学而精心地设计教学方案。确保“导”课的质量。学生由于主体性地位得以落实,自然会产生求知欲望,就会把学习当作乐趣,最终进入学会、会学和乐学的境界,教学的良性循环就会由此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一服从”关系,就会逐步转变为“指导一参与”的关系。

四、实事求是,有效合作

笔者通过自己上课和听课发现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是:

(1)“合作教学法”得到推广和实施后.有的教师将其奉作法宝,凡事不离“合作”.而有些老师把“合作教学”变成一种固定得近乎死板的模式,至于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合作学习,有无合作的必要,则不在考虑之列。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能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时,就忙于让学生“讨论、讨论”。有的教师对“通过合作教学解决什么问题”, “这一问题是否必须通过合作的手段才能得以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都心中无数。

(2) 外在表现——过于喧哗。当课堂氛围过于“安静”或“沉闷”时,急着来一个小组合作学习,顿时,课堂上多了许多沸沸扬扬的议论,气氛“热闹”了许多,带来了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声音,然而,喧哗的背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群体智力互补。

(3) 组织过程—— 放任自流。在许多研讨课上,我们并不乏见以下现象:在布置好自学或讨论任务后,教师要么像局外人一样置之不理,要么象征性的转一转,学生则处于一种“自为”的状态,学生的主体性似乎得到了充分发挥,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多了些许表演的成分。所以,教师应完全摈弃对合作教学的形式追求,转人对合作教学的实质诉求,这样才能使合作教学由浮躁回归朴实。

责任编辑 龙建刚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 篇7

关键词:合作学习,中国日语教师,意识分析

一、引言

合作学习在外语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已经得到众多研究的支持。在日语教育领域中,合作学习已在作文、阅读、发音、会话等教学实践中开展起来,很多研究表明,合作学习不但能够促进日语学习,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体性,还有助于促进学习者教室内外社会关系的构筑。然而,针对日语教师对合作学习持有的意识以及看法的研究却极其少见。由于合作学习是与传统教学理念不同的新型教学活动,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看法会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此,本研究认为有必要对中国日语教师的意识进行分析。在关于中国日语教师教学意识的调查中,长坂水晶、木田真理发现,日语教师的意识与教学实践并不一致,大多数日语教师们已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认为有必要导入新型教学活动,但实施起来却感到十分困难。由于合作学习也与传统的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差异,可以推测中国日语教师对合作学习活动也会感到困惑。针对日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意识进行调查,有助于探讨日语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需要的帮助与支援。本研究以对合作学习感兴趣的日语教师为对象,分析他们对合作学习持有的观念与意识,探讨日语教师们在教学中所需要的引导与帮助, 以便促进合作学习在日语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与推广。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对合作学习感兴趣的日语教师为对象,调查他们对合作学习持有的意识。以参加在大连举办的合作学习研讨会的日语教师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研修会的主要内容包括合作学习理论、实践方法以及实践事例的介绍。调查问卷以记述形式的问题为主。调查对象32人,其中大学日语教师24人,日语学校教师3人,企业日语研修教师5人。具有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教师18人,无合作学习实践经验的教师14人。

三、结果

本研究分析了中国日语教师对合作学习持有的意识与观念,结果如图1所示。

结果显示,日语教师对合作学习寄予最大的期望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希望通过实施合作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日语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的意识中还存在两个侧面,具体分为以下几项:

首先,“促进语言能力”是指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尤其重视日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提高学习效率”是希望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其次,在“培养交际能力”方面,希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清楚的论述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解决方案,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 在“促进思考能力”方面,希望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而实现创造性学习。“实现自主学习”主要期待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发的参与活动,进行自主性思考。“共享多种资源”是指学生们能够共享多种多样的知识、信息和视点。

在这两个侧面中,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促进语言能力”“提高学习效率”的这一侧面,可以推测是来自于日语教师们传统的教育观念,而希望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实现“培养交际能力”“促进思考能力”“实现自主学习” “共享多种资源”的这一侧面,则与合作学习活动本身的性质相关,来自于对合作学习活动自身性质的期待。

由此可知,日语教师对合作活动最大的期待是期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在意识当中存在两个矛盾的侧面,一个是基于传统的教育观念; 另一个是基于合作学习活动性质本身的期待。这表明日语教师们对合作学习理念的理解与认识并没有与自身的教育理念很好的结合,还处于摸索与融合的过程当中。

四、结语

教学实践中的教师合作 篇8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我国的课程政策,国家只给出宏观的课程标准,教师有权力也必须对课程进行再设计,一些新的课程类型比如综合课、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教师以合作的方式执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教师在合作互助中探索进行。教师合作作为推进课程发展,保证新课程有效实施再次被提出并受到重视,倡导教师合作成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中一个构成方式,新课程的教师合作可以营造一个合作的学校文化,形成教师间的互助,与50年代相比本次教师合作的提倡的课程背景不尽相同,这种合作中应该孕育出更多的探索性、多样性,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知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合作》,周燕。)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师合作方式一种是教学方式上的合作,比如包含多学科内容的综合课,同一主题在不同学科里授课,教师之间相互照应;一种是研究与发展方式上的合作,除了延续传统的集体备课制、师徒制之外,还有集体观课评课制、研讨沙龙、多学科综合教研活动等。

我们的合作人员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并且受时空的限制,给参与教研的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传统的活动大多是专家的一言堂,使教师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失去教研的意义。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我国已有2万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研天地。

一、网络教育科研的特点

教研不受时空限制,信息丰富,网络时代为教师合作提供了重要媒介。利用网络教研,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时间进行活动。这里的教师是指所有的教师,不局限在一个学校之内,大家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学科的发展,这也促进了虚拟学科的发展。

网络教研的未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生命,就是资本,把握好使学生接触和介入各种学习资源的机会和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够放弃“信息科技”这个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场所,我们却更应该注意到网络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的合作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提高和教学观念的转变,认识到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突破口,是当今信息社会及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

二、未来展望

1.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教师利用网络教研日趋普遍。

但他不会占据教育科研的主流,因为教育科研的主要对象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般还是以实践科研为主,但网络教研是未来科学教研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这两种形式互相促进。

21世纪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动,给学校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更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由此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合作是一种跨时空、跨地域的新型教师合作模式,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是教师发展的需要。

在传统教学中,接受性学习把学生看成是只管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的是我给了他多少,而较少考虑他实际学到了多少。在网络时代、新课程条件下,学生需要和兴趣才是施教的前提,这种兴趣的了解、情况的掌握靠一个教师是很难完成的,这就需要教师的充分合作。

三、网络环境下教师合作的理论基础

教师专业成长理论主要探讨如何通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伦理精神等方面提高,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并达到学校目标与增进教育品质的目的。欧用生认为,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发展”与“相互学习”两个途径促进专业成长。

从教师的自我发展来看,教师要树立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及开放的态度,要拟定自己生涯发展的计划,规划生涯进程及时间。此外要研究自己或同事的教学实际,并依研究结果,改进教学。如遵循波斯纳的“实践+反思=成长”的教师成长公式,即要进行“行动的反思”,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于实践的途径,使自己教学及学习能力均得到提高。

从教师的相互学习途径来看,可以通过相互对话(如闲聊、经验谈、会谈、讨论、书报讨论、对话、谈论等)、同辈视导(教师与教师同辈构成伙伴,形成合作的团队关系共同拟定教学计划、相互观摩、共同讨论、彼此反馈)、合作学习(共组教育社群,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对话,表达看法,分享意见,相互学习,参与知识生产和建构过程)、合作研究,等等。

摘要:我国中小学教师一直就有着合作的传统, 传统的活动大多是专家的一言堂, 使教师不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从而失去了教研的意义。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 我国已有2万多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 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教研天地。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成分增大, 学生的自我空间增大, 自主意识增强, 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些都需要通过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

浅淡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篇9

在《英语课程》中倡导的是任务型的教学模式, 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 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因此, 在实施任务型的教学中, 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就是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英语教学及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 让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相互合作的外语学习中, 通过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 达到共同学习, 一起进步。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让学生们明白小组合作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也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合作学习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

小组合作学习被引进课堂教学, 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了团队合作要素, 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 还可以增强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机会,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1. 在合作中“听”

听是指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 既听到并能理解口语语言的含义。学习英语对农村的学生来说, 学习英语的氛围和环境不是很理想, 除了在课堂以外, 学生听的机会很少, 因此听就变得成就尤为突出与重要, 如果一节课长时间的轰炸学生的听觉, 很容易引起疲劳。小组合作模式下的听, 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小组合作模式, 通过实时点拨学生, 学生讨论,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具体做法是:在听力练习中, 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去听, 听完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 相互交流自己听得的答案与相关信息。在听短文选择时可在听前让学生相互讨论、推测可能要选择的答案, 然后再听短文检验前面的推测, 最后让学生再次相互交流答案、交流心得。

2. 在合作中“说”

说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 输出信息的过程, 既要求语言语调正确规范, 又要求话语规则得体, 避免产生误解。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 学生由机械地读书面语到一定情景下的口语的灵活运用表达, 再到人与人之间的口语交际, 对农村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 有的敢说, 有的腼腆不敢开口, 有的甚至说不出。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造了说的氛围与环境。在小组合作中, 给每个学生都分配一个角色, 基础好的担任主角, 带动基础较差的学生,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竞争。在有竞争的情况下, 学生会积极参加到练习对话活动之中, 增加学生说的机会, 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3. 在合作中“读”

读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 即文字符号, 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有质量地读, 让学生通过比赛的竞争机制大声地、仔细地去读。因为是合作, 有比较与竞争, 迫使学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读, 从而提高了阅读质量, 小组中的合作读对于中下等成绩的学生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4. 在合作中“写”

写是利用书面语表达思想, , 输出信息的过程, 在书面表达的训练中经常是写了改, 改了写, 但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却无明显进步。而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确定主题之后, 让学生小组讨论应注意的方面, 教师再进行点评, 学生在完成写作之后进行组内交流批改, 最后汇总给老师进行查漏补缺, 这样让学生参与了批改之中, 对于错漏点就印象深刻, 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 运用竞争机制。

通过参与合作学习, 激发学生的热情建立“组内是合作, 组间有竞争”的机制, 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合作学习的功效。对于表现好的小组, 教师要及时组给予鼓励和表扬, 激发他们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明确任务。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教学, 而大部分task都需要通过合作 (如pair work和group work) 来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的合作前深入研究教材, 设计好具体的任务。任务一定要有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最好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任务, 让学生明白合作的目的, 给足时间, 注重个体的独立思考, 确保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 一定要明白, 合作学习过程中,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 合作才有可能出现效果。

3. 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启发性。

中学生好奇心强, 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经常能在学习中发现新东西。在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重视启发的作用, 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4. 教师引导。

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若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 要及时加以引导, 确保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如果学生在交流中存在单词不懂、课文不熟的思维障碍, 教师立即给予帮助。必要时参与其中, 对学生进行一些探究、发现等方法指导, 使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发现, 不断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在积极的活动参与中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有效地组织教学、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并激励和监督学生执行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 不仅能够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发展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而且更能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

摘要: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 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 合作学习给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解决问题, 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合作互助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篇10

在新的历史教学大背景下, 作为初中英语老师我们要抱着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决心, 开展合作互助教学, 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英语, 不断去探索适合我们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 以学生为本, 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强调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 不断提高我们英语教学的效率。

一、互助合作教学在单词、语法方面的开展

单词的教学方式有多种多样, 由此衍生的记忆方法也不少。但是, 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 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发现大部分初中学生记忆单词并不是太理想, 出现记不住、记不全的现象。在单词教学环节上, 英语教师应该尝试引导学生在记忆单词的时候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一个读一个写, 一个写错一个纠正, 在记忆单词的时候相互检查和提醒, 将会十分有利于单词记忆。

英语的教学具有很大的关联性, 一环扣着一环, 每一个教学内容都会对下一个内容产生影响。语法的教学正是建立在单词的基础上进行的, 初中生只有在积累了一定量的单词词汇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学习, 运用语法的知识将单词串联起来, 形成通顺的英语句子。作为初中生, 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弱, 易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不能安心学习。此时, 互助合作式的教学可以弥补学生的这一弱点, 同学间可以相互帮助。初中英语的语法知识点比较多, 学起来相对比较困难, 学生可以通过互助合作探讨英语句型、时态、单复数等, 在探讨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

二、互助合作教学在阅读方面的开展

阅读在初中英语中的占比大, 题量大, 学会阅读理解将是进一步提升学生英语能力的重大衡量标准。初中英语阅读涉及方面广, 需要英语老师下大工夫苦工夫教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理解方面组织学生开展互助合作, 可以弥补他们在阅读理解方面见识上的不足, 总结阅读理解做题的方法和技巧。初中生因为课程较多, 课业紧, 很大程度上不能对某一方面的学习深耕细作。在阅读理解方面尤其明显, 这就需要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交流, 比拼阅读速度和做题质量, 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活跃氛围, 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到英语阅读理解将不再是太大的难题。

三、互助合作教学在听力方面的开展

在中国的社会环境下, 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比较少有开展英语交流和练习听力的机会, 绝大部分的学生只能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才会接触到英语交流和听力。因此, 从这一方面来说, 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准是令人担忧的, 这将不利于我们英语的教学。听力是初中英语考试的重头戏之一, 做好了听力不仅是学生成绩的体现, 更是学生英语能力的衡量标准。在现实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 很多学生反映听不懂对话里的单词、速度跟不上语速、翻译不过来、不懂问什么等现象。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这就是我们的学生听说程度十分不够, 不能从实际意义上进行英语学习, 相反还只是停留在应试层面上。开展互助合作教学, 学生之间可以运用英语进行一问一答, 相互纠正发音, 不断提升自己的听说能力。

四、互助合作教学在写作方面的开展

初中英语写作是检验学生掌握初中英语知识的重要环节, 写作包含的知识点较多, 做好写作部分也将是学生提升英语能力的一个渠道。初中生在写作的时候, 容易将自己在学习英语中的问题暴露出来。开展互助合作教学, 引导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错误, 比如及时纠正单复数、主语、动词、句型等错误, 这都将对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打下扎实基础。初中英语写作大多设计写信、日记、购物等话题, 通过开展互助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增进这些方面的了解。此外, 很多初中生在写作时书写比较差, 开展互助合作教学可以让学生沟通书写的方法, 让他们在提升写作水平的同时还能加强书写。

互助合作教学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学会分工、学会配合、学会纠正, 在一定程度上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在新课标的历史条件下, 初中英语的教学已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教学模式, 不能再按照老套乏味的方法开展教学活动。要以全新的思维、方式来进行教学, 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运用互助合作的方法,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提高英语实际能力。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互助教学, 有利于教师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们运用有效的学习时间来取长补短, 有利于学生们在相互探讨中学会总结, 学会查漏补缺。英语教学理念强调互助合作, 这结合了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从而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效率。围绕合作教学的内容和意义, 分析初中英语单词、语法、阅读、听力、写作等教学方面开展合作互助教学的实践过程和意义。

上一篇:控制型转向架下一篇:注浆材料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