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强化

2024-05-01

化学强化(精选十篇)

化学强化 篇1

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显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然而,今天能在课堂课外阅读中获取有效化学知识信息,并使之与学科知识体系同化的学生仍然为数不多。因此,重视化学阅读就显得越发重要。

一、化学阅读的重要性

1.重视化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首先,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必然会对人的心智心理的发展平衡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又会对人的原有知识体系产生刺激,不同程度地对原有知识体系加以修改、完善、整理。因此,重视化学阅读,加强化学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阅读内容背后所蕴藏的化学知识、原理或规律,让他们更好、更主动去理解、阅读、掌握化学知识,势必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2.重视化学阅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新版块,如“化学史话、化学短消息、资料库、拓展视野”等,但这些内容并不被学生所重视,更何况是课外的图书资料,更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而化学阅读的目的就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其知识内容,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他们的思索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重视化学阅读,重视课本阅读,重视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重视化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一贯以来,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课堂教学一般还是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板演,学生抄”的说教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不注重学”,教师帮助学生将所有知识“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讲得“脉络分明”。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很显然,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就不知不觉地被慢慢地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被慢慢地钝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被慢慢地挫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失去了。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去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4.重视化学阅读,有助于丰富化学语言系统,提高化学语言水平。化学语言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是储存、传承和加工化学思想信息的工具。化学语言可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教师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则通过阅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消化,从而规范自己的化学语言,增强化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出现那种不规范的书写模式、表达方式。

二、化学阅读现状

1.化学阅读的功能认识模糊、肤浅。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人们彼此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化学同样也有自己专门的语言。化学语言既是化学思维的载体,又是化学思维活动的体现;它既是表达的手段,又是交流的工具。

然而,就目前而言,一说到阅读,人们一般会想到语文阅读、英语阅读,而对于化学阅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足够认识到化学教育的阅读功能,因此,化学阅读同样没得到师生的足够重视。笔者也同样问过一些老师有关化学阅读的事情,他们都认为没必要去阅读,只要能做题、会做题就行。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认为阅读只不过是照本做题或是做实验的示范而已。

2.能够主动、充满兴趣且方法得当地阅读课本的学生不多,精读细读的更少。学生不重视课本的阅读,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课本知识主要依靠在听课的基础上做大量的练习,这一结果也符合大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很少有学生经常遇到和完成有关阅读的作业。

另外,对课本阅读有兴趣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认为没必要去阅读,只要会做题就行,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同样,有关化学的课外阅读也不多,更不要说是细读了。

3.对化学阅读技巧不熟悉,阅读习惯差,因而限制了化学能力的提高。笔者偶然看到一份数据,一所中学的化学阅读调查显示,有1/3的同学没有摘笔记的习惯;1/3的同学有时做笔记,有时做得不太好;而对于碰着了难题,一半的同学选择了放弃,只有1/10的同学选择了独立解决。这些数据从侧面表明了同学们对化学阅读技巧不熟悉,阅读习惯差,容易放弃,因此限制了化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化学阅读策略

1.激发学生化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所需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

因此,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教师补充材料也要尽量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挂钩;对于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的闪光点,要热情鼓励,激发兴趣。

另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化学名家传记,通过化学家们勤奋刻苦的事迹,启发学生发奋读书的良好愿望。

2.重视教材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如何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既不包办代替,避免手把手地教,也不放任自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

要做到课前粗读,课中细读,课后精读,即粗读掌握大体轮廓(薄),细读把内容展开(使有限的内容变厚),精读抓事理、抓规律(把厚变薄)。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书刊,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以提升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化学阅读方法。化学文字语言不是自然语言文字的简单移植或组合,而是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限定、精确化而形成的;并且这些语言具有化学学科特指的确定的语义,常以化学概念、化学术语的形式出现。如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电离”、“烷烃”、“催化剂”、“气体摩尔体积”、“二氧化碳”、“沉淀”、“均一”等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化学文字语言。

因此,在阅读化学概念、原理时,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让学生明白概念、原理的严密性、准确性。对于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反复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其要点。同样教材中的表格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插图则更是简单、明了。因此,必须重视表格、图解的阅读理解。另外,要加强学生书写阅读笔记的指导,及时反馈阅读信息。

参考文献

[1]侯红孝.培养学生读书、用书的好习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7):27.

[2]高建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学方法指导[J].化学教学,1999,(3):22.

高二化学怎样进行强化复习 篇2

强化要及时,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以平时为主,以课内外学习自我强化为主,而这又是在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检查下进行的。

在课内外所采用的阅读教材、口头和书面练习,实验及讨论等各种实践活动都要给学生具体的帮助和检查督促,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化学知识的会意记忆法

会意记忆法就是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进行自我理解和再加工处理,然后去巧记。如氢气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因此可会意记作,“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再如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别会意成“一分为二”(分解反应)“合二为一”(化合反应)、“取而代之”(置换反应)、“相互交换”(复分解反应)。

高二化学怎么提高

1、 善于观察,明辨是非

化学课堂上,为了使物质之间的变化过程更直观、形象生动,老师往往会用演示实验或补充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要学会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分清主次,争取迅速捕捉到不太明显的但又能反映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的现象。用鼻子分辨气味,用耳朵注意声响,用脑去分析和判断。充分调动眼、鼻、耳、心等器官协同作用,集中注意,增强视觉和听觉感受。例如:在做乙醇在铜丝作用下氧化成乙醛时,老师会将绕成螺旋状的铜丝反复多次的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后插入乙醇溶液中,在这个过程中应发现铜丝颜色由红色到黑色又到红色,溶液则产生了新的刺激性气味。从而可以得出铜丝只作催化剂,真正与乙醇作用的是氧气,它使乙醇变成了新的有机物。

2、 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所谓“超前思考,比较听课”,即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的前头。这样既能在听课中排除疑难、深化理解,还能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学生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全面性。例如:在学习“SO2的化学性质”时,在老师分析得出结论之前,应积极思考,从S(+4)的化合价入手,结合氧化还原部分中已知的中间价态可升可降规律,预测出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课本上的相比,只漏下”有漂白性“这一条。听了老师的讲解后,对SO2性质的理解一定会更深刻,更全面。

对上述组同学就“老师提问后”的做法来看,选择“积极思考,在老师宣布之前一定要形成自己的思路”分别为74.1%,40.2%,13.1%,而选择“一旦思维受障碍就算了吧”的分别为25.8%,58.7%,77,1%。从中可以明显看出积极思维对成绩的影响。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言:无论谁想获得发展和教育,都要通过自己的活动,依靠自己的力量和自身的努力。否则他从外部得到的只能是刺激。

3、 注意用目光和老师交流

上课时,目光是看黑板抄板书、看老师听思路还是低头翻书翻资料呢?对此3种做法,化学成绩较优秀的选中率分别为7.0%,73.7%,19.3%。可见目光跟着老师转是最佳做法。事实上,师生间积极的目光交流不仅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使老师也很容易从学生的表情里读出哪些地方学生已懂可略讲,哪些地方还需放慢速度重点讲。因此目光交流的过程实为师生间相互了解、感知的过程。

4、 及时记录疑问

当发现老师所讲的一下子难以被自己理解吸收,与自己的观点有出入,而单独提问在时间上又不允许时,调查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笔记本上或课本上做个记号,待课后立即请老师或同学来解决它,而很少有同学认为可以不做记号、不必管它的。选择“宁可不听后面的课,也要将之弄懂的”各组均不超过10%,可见紧跟老师的思路还是最重要的。

5、 善始善终,听好小结

临近下课,经历了紧张一节课的大脑往往感到疲惫倦怠,往往会对小结部分引不起足够的重视。但事实上,结尾的话虽然不多,却常常是一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的提示,是点睛之笔,“文眼”、“核心”所在,它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掌握知识要领、领会知识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否用好小结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着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大小。如:选择“支起耳朵仔细听”这种做法的在A、B、C三组中有着较明显的区别,分别为43.10%,38.04%,32.78%. 而“嫌老师啰索、麻烦、不如早下课”的同学在C组中相对最多。所以同学们在今后的听课中,要努力克服消极情绪,发扬“愈战愈勇”精神,为每一节课划上完美的休止符号。

高二化学复习计划

1、重视教材,狠抓双基

课本是学科知识的精华,在第一轮复习中,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重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我们常说的考点)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能准确、科学、全面地理解、使用和描述化学知识。

2 、掌握原理、灵活应用,注重解题思路

化学原理如元素守恒原则,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得失守恒、化学平衡,物质结构的一般规律,要重点回顾。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在解题中灵活应用,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技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在学习能力层次上属于综合应用,此内容在考试中约占30%-40%。如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热点”之一。这种题型考查的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有较好的区分度,它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对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水解平衡、PH值及各种守恒关系的掌握程度及综合运用能力。复习中着重对“两平衡、三守恒”即水解平衡、电离平衡、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和质子守恒进行分析,列举典型例题进行分类练习和变式练习。

3、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今年考化学以实验为主线的命题数量明显多于往年,所占分数也明显高于往年。

4、强化解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应考实战能力

(1)、加强题型训练。根据章节内容和要求,结合高考真题,透彻理解知识点,切实打好基础。加强章节题型训练,举一反三。

(2)、第一轮复习中也要适当穿插综合模拟训练。

(3)、把规范训练落实到复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减少非智力因素丢分。化学用语规范、语言表达规范、计算题解答规范,实验现象和操作规范等。

(4)、注重做题的质量,提高解题速度。化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学习能力的大小的甄别都是靠考试做题来体现的,所以解答化学题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题目能巩固知识,熟练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做题中要建立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式(平衡三段式计算、框图题题眼突破和猜想验证等),做题后注意总结反思(反思知识、反思方法和技巧、反思解题步骤、反思出题构思、反思解题规范等),长期坚持限时训练,这三点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5、把握重点、消除盲点、切实做好纠错

复习要突出重点、扫除盲点,加强弱点 。同时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差错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事故易发地带”有意识也加以强化训练。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要对差错做出详尽的分析,找出错误原因。

6、高度重视新教材中新增内容

(1)、了解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4)、了解离子积常数;

强化对化学实验的管理 篇3

关键词:化学;实验;管理

为了让学生更好学习化学实验知识,我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重视对预习的管理

课前预习,不但对于初中、高中学生重要,而且对职高学生也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实验的预习,要对整个实验过程的具体细节做到心中有数,如对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的仪器等都要一清二楚,在进入实验操作的正式阶段,化学实验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检查。

二、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里面的纪律,一般情况下不如班级里好管,但要想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就必须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绝不允许学生在实验室里面随随便便讲话,对那些迟到、早退、嘻嘻哈哈的学生,化学教师要给予严厉批评,甚至要联系班主任进行严肃处理,确保整个实验过程有效,学生有所得。

三、考试成绩

化学实验的考试成绩,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理论考试,另外一个就是实践操作考试。教师应把本学期的实验进行随机排序,学生进行抽号操作。

以上做法都是為了提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参与实验操作的自觉性,改变他们旁观者的态度。实验课,仅仅能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对一般仪器的原理等有一个表面的理解,要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还远远不够。因此,要想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实践,在学校里开设化学实验课还不够,还需要开设化学实验第二课堂,这第二课堂的形式可以多样,如开放性实验室,有学习和实践的基地,让知识丰富的化学老师进行跟踪辅导,也可以进行校企合作,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里面进行学习和实际操作。

强化思维能力,提高化学成绩 篇4

五、思维的密度

思维的密度指的是考虑问题时, 多问几个为什么, 问得越多, 答得越多, 思维的程度越密集, 思维有一定的密集性, 解答问题就越具体、细致、准确。如在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教学中, 我从仪器、药品、原理、装置、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 围绕“制氧”这一中心, 以“是什么, 怎么做, 为什么, 应注意什么”的形式, 设计了30多个问题, 进行密集的挖掘引思, 使学生达到透彻理解和熟练掌握。结合学生操作, 又把这些知识迁移到制取氢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思维的密度还包含着思维的连续性, 因此, 实验教学中要做好“重复操作、反复强调”, 以保证观察到更多现象, 发现更多问题, 引起更多的思考, 记住更多的知识。

六、思维的精度

思维的精度指的是思维的精确程度, 亦即精确性的衡量, 它是化学学习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态度的体现。教学中, 要根据化学科的特点, 不断提高思维的精度, 一是对观察、记录、数据的处理要准确、客观;二是思考问题要有批判性, 要把信息进行过滤梳理, 分类转换, 以排除干扰;三是对问题思考要有严密性, 符合逻辑, 排除思维的“盲点”, 克服思维混乱。教学中可通过多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的练习, 以及分析概念、定律、规律的关键字、词、句、要点, 养成细腻的思维习惯和品质。如初中催化剂概念, 指导学生抓“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态, 单位克”四要点, 在应用时就能做到确切、具体, 更不会似是而非, 答非所问。

七、思维的速度

思维的速度指的是思维的快。现代思维科学主张运用“脑风暴” (即急骤联想) 解决问题, 讲究思考的引入快, 过程短, 得结果快, 以赢得时间。就如今各类考试而言, 一般较之过去面广量大, 如果思维呆板, 反应迟钝, 就难以在一定时间内取得较好成绩。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活动中, 一定要注意浸透“速度观念”, 有意识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 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使学生在获取、判断、处理信息等方面, 突出一个快字。如在演示钠与水反应实验时, 我采用了“边做、边问、边看、边想、边答、边讲解”教法, 切开钠面后迅速观察并思考变色原因, 钠投入水后, 引导学生观察到“浮着游动、球状、嘶嘶声、很快消失”, 并限定时间分别答出为什么, 接着让一名学生触摸杯壁汇报“感觉”, 再观察烧杯中的水是何颜色, 回答为什么?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小结出正确结论。这一连串的“观、问、思、答”, 使学生思维处在“快速”和“善变”之中, 从中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快、切入问题快、探索问题快的思维品质。

八、思维的力度

有力度的思维, 内含一种穿透力能冲破以往的习惯和传统思维定势, 能对问题进行换方法、变方式、调方位思考, 从而可拓新思路, 寻得捷径。加大思维力度的做法很多, 一般可通过一题多练、一题多变、多题一解、实验设计、实验改进、总结记忆方法等多项练习。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练习, 需有和谐、平等、开放的教学气氛保证, 以克服呆板、武断、单一的注入式教学禁锢学生思维模式, 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不唯师”“不唯教材”“不唯前人”, 始终有跳跃的思维火花。如在卤素教学时, 我问:用SO2+Br2+2H2O=H2SO4+2HBr可表示哪些实验?许多同学只答出 (1) 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但经放开讨论, 并激励学生:“尽可能去想, 不要局限于课本”后, 先后有学生答出: (2) 把液溴通入二氧化硫水溶液; (3) 把溴蒸汽通入亚硫酸溶液; (4) 把浓硫酸和溴化钾晶体共热产生的气体通入亚硫酸溶液; (5) 把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放出的气体通往溴水中。可见, 学生经启迪后, 思维增加了力度, 有效地突破了先前的“篱笆墙”。

九、思维的新度

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思维活动的方式不仅善于求同, 更善于求异。这是创新思维的特点, 表现在概念的掌握和理解上, 不仅能将新知识同化到已有的概念和知识系统中去, 而且能利用新知识、新概念去改造旧概念;表现在解决问题时, 不死套公式, 而是融会贯通, 善于多通道地用简捷的方法解决问题;表现在创造活动中, 不因循守旧, 不墨守成规, 不安于现状, 有创新意识, 有丰富的创造想象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可望、可及、有利于能动构建的良好环境, 使学生的思维能自然延伸, 这不但是思维发展的规律所要求, 也是有效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的需要;同时, 能激发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欲望, 这种欲望将驱动探究行为, 使思维的探究力得到训练, 为今后的发现和创新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

如“晶体结构”中对晶体结构图的教学, 可以从单个视图或两个视图结合对应的实体模型, 再引导学生研究其特殊情形, 然后再一般化, 从而激发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得到一图 (两图) 多解, 灵活掌握的效果, 而不是死板的题解对应。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 使他们‘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去学习’”。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把丰富的探索过程和充分的探索时间还给学生。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让学生亲身体验认知过程的酸、甜、苦、辣, 以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 不仅为理性认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也有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思维独立性的形成, 进而诱发思维的探索性。引而不发, 是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习惯的良好途径, 是发展优良思维品质的必要手段。

既给学生留下探索余地, 又让学生懂得探索的方法, 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探索的角色, 这需要对“引”的度有科学的把握。

十、思维的韧度

思维的韧度, 是在经受挫折中不断地克服困难而逐渐形成并得以体现的, 没有挫折的洗礼就不会有坚韧不拔的思维意志品质, 而缺少这种意志品质的人是很难走向成功的。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给学生提供适度的挫折锻炼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也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责任。

教师要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 在行动中锻炼, 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应适当指导, 而不是热情解答。否则, 在降低学生思维难度的同时, 也滋长了学生的惰性, 这种状况长期持续的结果, 势必导致学生思维的僵化和意志的脆弱。教师可以有意创设困难情境与艰巨条件, 以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主动性和自制力。但是, 提供挫折的机会要有一个合适的度, 要限制出现学生因挫折而引起消极的心理定式, 我们认为, 适时、适度地推广“不思不答、不查不答、不议不答”, 并辅以适当的监控, 对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习能力是很有补益的。但是, 设陷要“生疑于不疑处”, 且要难易适度, 方能以疑启思。

由上所述为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我想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只要能重视从思维“十度”入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目的具体, 紧扣实际, 做到持之以恒, 定会取得较好效果。

化学强化 篇5

以上海市安亭中心镇污水处理厂为例,对化学一级强化处理工艺及悬浮填料活性污泥法作了介绍,并就这两种工艺组合成的.二级强化处理工艺的工程应用作了技术和经济分析.

作 者:熊建英 雷震珊 许晓天 曹达文 作者单位:熊建英,雷震珊(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92)

许晓天,曹达文(上海嘉定环境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上海,00)

运用多媒体手段强化化学教学 篇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形成概念,以实验反映物质与化学变化的规律。实验有助于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有些实验因实验条件的限制,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如果能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克服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既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又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有哪些积极作用呢?

1.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从《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历史讲述,到《化学平衡》探究的情境创设,从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到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多媒体不仅给课堂增添了活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在高一化学《化学键》的学习中,化学键这个概念涉及原子结构及微粒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作用等,既复杂,又抽象,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此部分内容向学生讲解清楚,但是借助多媒体将发生反应的过程制作成动画,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方便,更重要的是借助多媒体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3.利用多媒体弥补实验不足,增强实验演示效果。

电解CuCl■溶液实验时,运用投影手段,同学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阴极的碳棒上有一层红色的铜覆盖在表面;在阳极的碳棒上,有气泡放出。有些实验速度过快,不易观察,我们可以事先将其录像,上课的时候直接播放视频,多次重复观看,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帮助学生理解了概念的要点;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化学投影实验,弥补了传统实验中的不足,增强了演示实验效果。

二、多媒体教学方式在物理教学中的劣势分析

凡事都必须有一个“度”,当然,多媒体辅助教学也不例外。若超过了这个“度”,多媒体教学就会表现出它的劣势。

1.盲目追求多媒体的表现形式,忽略了它仅是一种辅助手段的本质。

化学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室能做的实验,我认为不宜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替代,否则就会失去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体会的机会,也会错过非常重要的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机会。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认为,人们学习知识,一是通过自己直接经验获得,即注重过程而获得的经历;二是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这说明,如果学生能够自己直接动手,亲自体验,就不必用多媒体模拟展示。

2.过分追求“短、平、快”,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

多媒体“短、平、快”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思考,而是代替学生思考。快速放映,学生记忆中暂留的时间太短,导致刺激不够强烈,印象不够清晰,就像脱离了知识的载体在凭空认识知识,这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长期这样,学习效果必然不好。

3.过分追求材料的直观形象,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根据认识论中“最近发展区”的教学原理,在教学中应重视思维活动的“最近发展区”,以使学生能够达到“跳起来摘到桃”的最佳学习心理。化学教学过程处理得过于直观、形象,过分依赖多媒体的展示功能,会降低学生的思维水平,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学生“长不大”。

经过多年的实践体验,我认为最有效的化学课堂应该是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互结合。具体来讲,结合教学内容可以这样做:(1)重点、难点、难记忆的部分,在屏幕演示,同时以简练的板书形式写在黑板上,并加以口述讲解,有利于学生消化接受。(2)在播放课件演示的同时,尽量伴随教师的肢体语言,进行深入讲解提示,交流教学信息,调节课堂气氛。(3)需要学生做笔记的地方,放慢演示速度,为学生记录提供时间。(4)抽象、冗长的内容,尽量减少板书,应制作课件进行表达。(5)大容量的复习内容,宜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且最好事先把需要学生做笔记的知识打印出来,课后发给每一个学生。(6)备课必须充分。对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教师的备课工作量更大,要备内容、备形式、备时间、备顺序、备板书、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的设计,课件运行、测试、提问等在哪个环节插入都要事先合理分配时间。(7)课后小结应作为课件内容投影到屏幕上,帮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知识总结。

严守化学实验规程强化安全意识 篇7

一、操作规范, 谨防中毒

(1) 取用药品, 要先查清试剂标签, 注意剧毒品的特别标记。

(2) 所有试剂严禁口尝, 严禁在实验室饮水、吃食物, 吸烟, 不能用化学仪器作餐具, 离开实验室要洗手、漱口。

(3) 吸取液体试剂时, 用吸尔球或胶头滴管, 不能用嘴吸, 切勿将鼻靠近试剂瓶口。辨别气味时, 应当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而闻之。

(4) 取用或制取有毒物质时 (如溴、硫化氢、砷化物、氮的氧化物等) , 除在通风橱内进行外, 还应带上防毒面罩、胶皮手套。

二、小心谨慎, 防止失火、爆炸

远离火源或正确用火是防燃、防爆的基本原则。如已着火, 及时切断火源, 选用正确的灭火手段, 迅速隔绝空气, 降温是灭火的关键。具体操作应遵守以下几点:

(1) 开启使用易燃化学试剂时, 首先要消灭火源, 降低温度, 不准将瓶口对人。挥发性易燃物不能用明火加热, 而用水浴加热。

(2) 不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 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不能吹灭。高温灼烧后的坩埚、燃烧匙等, 应冷却后再放回原处。

(3) 突然起火, 应迅速切断火源、电源, 根据着火物质的性质, 选择最佳灭火方法。1) 钠、钾、钙等活泼金属着火, 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而应用沙土灭火。2) 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 (如醇、醚、酮、酯等) 少量着火, 则应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而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着火, 最好用沙子灭火。3) 蒸气有毒物质 (如苯、氯仿、硝基苯、苯胺、甲醇等) 在灭火时除选用合适的灭火方式外, 还必须带上防毒面具、口罩等。

(4) 规范、谨慎操作, 防止爆炸。做实验时必须做到:1) 点燃易爆气体时必须检验纯度 (如氢气、甲烷等) , 做爆鸣实验慎用玻璃仪器。2) 不得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放在一起研磨, 不要用纸片称量过氧化物;移动有爆炸性药品时, 不得振动, 不用磨口玻璃瓶盛爆炸性药品。3) 有爆炸性药品使用的残余部分, 要当场销毁, 不能随便扔、放。

三、仔细认真, 严防腐蚀

(1) 取用或制取强酸、强碱、浓氨水、氢氟酸、溴水及其他强氧化剂时, 要戴上防护手套、眼镜、面罩。

(2) 稀释浓硫酸时, 要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搅拌, 中和浓酸、浓碱时要先稀释。

(3) 做有关浓酸、浓碱的加热实验时, 眼睛要离开一定距离, 防止飞溅。

化学强化 篇8

高中化学知识点教学旨在揭示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化学原理, 但基于课程改革计划的不断推进, 传统教学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为此, 应借鉴新提出的化学定量化思想, 即结合STS思想, 探索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然后, 在生活、生产环境中, 明确某种物质含量, 由化学定量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以下就是对化学定量化思想培养问题的详细阐述, 望其能为当前化学学科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提供有利参考。

一、定量化思想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 从“定量”角度出发, 认识物质性质。即由于各个阶段化学知识较为分散, 因而, 增加了化学定量化知识形成体系的认知难度, 为此, 深入分析化学定量化知识中各个子系统的内容、结构, 可在“物质的量”理念导向下, 了解核心概念, 然后, 由核心概念分析量化数目, 最后由量化关系认识物质组成、变化规律、结构等。例如, 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讲解过程中, 由于整个化学反应主要考察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量的计算, 因而, 可以“定量化”思想计算电子数转移数目等, 同时, 分析物质质量, 掌握化学方程式量化知识。

第二, 定量化思想要求学生在化学知识点学习过程中, 应由概念和原理, 确定某种物质数量, 因而, 定量化思想的培养, 可促就学生在化学知识点学习过程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同时, 提高自身科学素质, 解决实际问题[1]。

第三, 定量化思想亦可培养学生保持实事求是的做事风格, 因而, 应提高对定量化思想的重视程度。

二、定量化思想应用现状

首先, 教师对定量化思想认识不足, 即部分教师在化学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始终以“定性”为课堂核心, 忽视定量思想的培养。如, 在部分化学实验中, 仍然存在“大量”“少许”“一些”等数量形容词的应用, 影响了学生对化学试剂“量”的界定。

其次, 教材内容较为分散, 即当前高中化学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定量化思想的培养, 注重在化学计算过程中更多地体现体积、分子数、质量分数、浓度等定量化概念, 但由于定量化知识点较为分散, 影响了学生定量化思想体系的形成[2]。

最后, 缺乏化学实验定量化思想, 即在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 试剂等用量缺乏定量化现象。例如, 在某些化学实验中, 如若反应物用量对化学实验结果影响较小, 那么教师将运用“大量”“少量”等数量形容词描绘反应物用量, 继而影响了学生定量化思想的培养, 同时也降低了实验成功率, 为此, 须在高中化学实验活动组织过程中加强学生定量化意识。

三、加强高中化学教学中定量化思想的方法

1. 改进化学实验仪器

传统化学学科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需求, 因而,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即通过“定性”, 让学生了解“是什么”, 通过“定量”, 让学生了解“有多少”, 同时, 促就学生在“定性”与“定量”思想导向下保持严谨的化学实验态度。而在化学实验活动组织过程中, 为了实现对学生定量思想的深入培养, 亦应注重改进实验设备, 即在化学实验活动开展期间, 实时检查实验设备与仪器能否满足化学教材要求。例如, 在食盐提纯实验中, 为了实现对学生定量思想的培养, 应注重在化学实验演示前检查试管、烧杯、天平、光谱仪等设备的完备性, 然后,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测定分子结构, 完成“量”的测试[3]。此外, 在化学实验活动开展过程中, 为了促就学生掌握定量化概念, 应在实验试剂用量描绘过程中避免“少量”“大量”“些许”等模糊性文字的应用, 并在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 注重报告格式、内容、有效数字等的规范性, 以期形成良好的化学定量化思想的培养效果。

2.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化学知识点教学过程中受内容枯燥问题的影响, 使得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凸显。因此, 为了增强化学课堂的趣味性, 应在高中化学定量化思想培养过程中, 合理化应用网络技术、现代数字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如, 电子书包、微课程、媒体课件等, 增强定量化概念形象性、生动性、具体性, 同时,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培养自身定量化意识。例如, 某教师在溶液配置实验课程讲解过程中, 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实验片段, 在视频实验演示中, 一名化学实验人员正在演示1.0L, 0.5000mol/LCu SO4·5H2O溶液的配置, 同时, 在溶液配置期间, 说明了实验配置中应称量124.8g Cu SO4·5H2O固体。随之, 在实验视频展示期间, 学生开始自主观察试剂具体用量。待视频观看完毕后, 按照教师所提出的实验要求及实验视频演示流程, 自主完成溶液配置实验, 深入了解化学定量化思想[4]。此外,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亦可为学生设定学习主题, 如, 配置0.1L Na Cl, 然后, 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搜集溶液配置所需材料, 并采用有效数字对溶液配置进行描绘, 最终在自主学习过程中, 逐渐形成良好的化学定量化思想, 且在日后的化学知识学习过程中, 践行谨慎、科学的学习态度, 同时, 发散自身思维, 提高整体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 达到最佳的化学知识学习状态。

3. 完善化学教材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 化学教材是化学定量化思想教学核心, 因而, 在实践教学期间, 应规范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原理、化学概念等的清晰表达, 避免“较浓”“较深”等模糊形容词的出现, 最终在化学教材内容表达和描绘规范化的基础上, 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化学定量化思想。此外, 在化学教材内容讲解过程中, 应注重强化化学定量计算教学, 即在化学定量计算训练中, 引导学生从数学量化思维角度入手, 思考化学定量计算问题, 以达到最佳的定量化思想培养状态, 避免单一的题海战术影响学生定量化思维的形成。即在学生化学定量化思维培养过程中, 做好化学教材完善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应强化对其的落实。

结语

当前高中化学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凸显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等问题, 影响了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因此, 为了打造良好的化学教学环境, 培养学生定量化思想, 应注重在实践教学中, 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化学实验仪器等层面入手, 突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 运用“定量化”思想解决化学问题, 同时, 在化学试剂用量等描述过程中, 采用有效数字表达方式, 落实定量化知识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育峰.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21 (19) :12.

[2]赛贵芳.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尝试与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 13 (04) :111-112.

化学强化 篇9

一、中职教育化学教学模式现状

(一 )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1.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文化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现象,同时学生未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学习思想觉悟上,中职学生相较于高中生低一些。中职学生由于成绩低等多方面原因未能进入正轨高中学校就读,对他们的自信心有一定打击, 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不够重视。而中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2.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够重视是影响生源质量的原因之一。由于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认识不够充分,片面地认为学好专业课程就可以了,导致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同时, 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会导致中职学生无法抓住文化基础课,对专业课程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

(二 )理论课程比重过大

中职化学教学内容通常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组成。而在化学教育实际过程中, 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实践课程。这种教学误区不仅扭曲化学教育的教学原则,而且会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中职化学以培养具有探究思维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 在其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练习的需求。因此,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注重实践性及实效性,为其步入社会从事工作奠定基础。

二、增强中职化学课堂效果

(一 )教学内容的理论改革

要改变原本化学教学体系, 就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甄别实现教学工作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的技能知识。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对化学专业的目标、需求,划分好重点、难点再开展教学。若要做好对化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控与科学安排,就需要化学专业教师满足自己的职业需求,理解掌握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并且可以从各类专业岗位中提炼出需要的化学基本常识与基本技能。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以这几点作为基础,不再教授学生那些未来职业生涯中并不会涉及的知识技能。

(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践

增强学生对有机理论的理解,以基础实验为前提,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课本中一些略为抽象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理论阐释这一类现象。同时,激励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实验方法、知识技能解决实验中的各类问题。最后记录并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掌握实验变化规律,实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2]。

三、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 模式

(一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化学教学过程中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心理及学习态度。因此,应对中职化学师资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并严格要求其教学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完善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及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条件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3]。

(二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自主学习

因为中职 生普遍存 在进入社 会时间比 较早的现 象 ,因此, 中职生若具备较强的时间控制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则会对进入社会后从事工作有很大帮助。要有效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更迅速地满足社会工作需求。例如,学习中和滴定原理与完成滴定操作实验练习后, 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调查家庭中的食用碱、食用醋的成分,然后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主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必要时寻求教师的帮助。课前教师应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脑中对问题进行搜索,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究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强化 篇10

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学习的前提主要是思维能力,初中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生本身思维方式是不确定且活跃的,这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现代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一种艺术,尤其是针对充满奇迹和色彩的化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进行课堂导入时,应运用激情式导入方法,促使学生更积极地投身于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在化学实验课前导入中学习氢气时,可以先将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以此向学生展示,让学生看到蓝色的火焰,将其伸入烧杯内,内壁出现水雾。这样一种不寻常的现象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再针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解释,从而有效讲解氢气的性质,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2. 多种教学方法并行

初中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在于将理论同实践充分结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

其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课堂展示是整个课堂设计的集体体现,为了使之达到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充分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从学生实际情况入手,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此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在章节性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先鼓励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可以向教师提出,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共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基本化学式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默写,然后分析,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引入更多教学工具,诸如多媒体技术,化学本身是一门较为神奇的学科,其中许多物质和现象都是很难呈现在课堂上的,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以此直接刺激学生感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能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整个实验过程,充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实践性更强,大多数教学任务都需要通过实验完成,同时,对于初中生而言,化学是一门全新学科,是一项全新挑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 充分结合创新和课堂实践

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相结合,是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一系列化学实验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和相关实验能力,而且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理论和实践知识,并且将这二者充分结合。例如:教师讲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课下针对已学知识进行理论分析,进而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不仅能有效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知,而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促进生活实践活动

正所谓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根本,化学实验大多是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因此,部分实验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为此,日常生活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关注各种化学现象,鼓励学生进行生活化实验,以此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例如:讲解各种金属受热反应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并不能完全展示每一种实验,大多金属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学生对此有一定了解,这便可以进行生活化实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验,以此鼓励学生多多关注生活。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整个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学生的根本要求,为此,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有效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充分联系生活,进而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场所下一篇:市场经济中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