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强化处理

2024-06-12

化学强化处理(精选十篇)

化学强化处理 篇1

1 矿区生活污水化学强化的处理流程与工艺研究

在图1当中, 作者对当前国内较常使用的矿区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工艺流程进行了列示。可以看出, 矿区生活污水在流经格棚后, 将会被泵房的抽水机送入污水处理池, 然后根据污水中有害、污染物质的含量及类型, 选择对应的絮凝剂进行调配添加。在进行上述步骤后, 反应池中的污水就会与絮凝剂产生化学反应。进行固定时间的反应之后, 将水池中的水逐渐送至沉淀池中, 进行凝絮物质的沉降, 并将沉积物表面的被净化水经由排水管道送入外部。与此同时, 可以将沉淀池底部的物质输送至沉缩池, 对其中的物质进行过滤、分解、填埋、燃烧等, 实现对污水中所含有害、有毒物质的处理。经过上述整个流程的处理后, 就可以实现矿区生活污水化学强化的一级处理, 基本上使所输出的水满足了矿区日常的生活使用。

2 进行上述流程的设计时, 还应当在技术与管理上进行把控

2.1 对絮凝剂进行科学选择与投放

在进行矿区污水的处理时, 应当注意对污水絮凝剂的使用, 不但应当充分把握定量的原则, 而且还应当针对絮凝剂的种类与品质进行科学的选择, 从而为保障污水沉降过程中絮凝剂使用得当以提升整个污水处理的效率及效果。通常在实际应用当中使用有机絮凝剂的效果更佳。相关研究表明, 在矿区污水当中含有大量沉淀物, 在进行沉淀时如果使用有机絮凝剂, 则最好使用聚丙烯酰胺, 其所具有的最佳投药量较小, 为2mg/L。如果使用无机絮凝剂, 则最好使用含有三氯化铁的溶剂, 其所具有的最佳投药量相对较小, 为30mg/L。

2.2 反应池的选择

反应池也是整个矿区生活污水处理的重要流程结构, 其科学的设计能够在极大促进化学反应基础上实现速凝剂投入成本的降低。在进行反应池设计中, 应当使用机械反应结构设计, 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整个反应池的死角部位, 增强水质的净化功能, 并且能够更加便于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机械的控制当中, 从而极大增强了对整个机械开关机及功率调整的管控, 实现根据流量、污水杂质含量进行有效控制与调节。

2.3 提升流程科学管理水平

矿区生活污水化学强化的一级处理非常注重流程之间的衔接, 如果其中一个步骤出现了问题, 将会对最终的处理结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另外, 由于污水的总量会根据时段的不同产生较大幅度的变化, 从而也会影响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所承受的压力。因此, 应当针对整个污水处理流程开展科学管理, 以保证污水处理系统能够在现有产能总量基础上, 实现对流经污水的满负荷处理, 从而一方面提升整体污水处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减少机械的闲置成本, 增加企业效益。

3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 可以发现, 矿区生活污水的排放已经引起了当代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煤炭资源作为极难再生的资源, 其在现代城市运营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决定了在进行煤炭资源开发与使用过程需要注重对这一资源的保护。由于矿区日常作业及居民生活会产生大量污水, 并且由于饮用水通常也是在矿区附近的井中抽取, 这就导致了矿区污水整体所含有机物较低, 使其较难被生物所分解。为此, 作者在结合国内煤炭开发环境与背景进行分析后, 结合煤矿开采的现状提出了些许有利于处理矿区生活污水的方法, 并对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处理工艺展开探讨与研究。谨此希望能够利用本文的研究, 为该领域做出自身贡献, 使国内煤矿开采领域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化学强化处理 篇2

沸石的投加,降低了污泥的比阻,提高了污泥的水通量,改善了污泥膜分离效果,钝化了污水中的重金属,吸附了污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但同时降低了污泥的.体积压缩性能,改变了污泥的成分,显著增加了Si、Al、K、Na等无机组分,并对污泥的资源化途径带来了影响.

作 者:成官文 吴志超 章非娟 徐月江 陈建国 刘明明 作者单位:成官文(桂林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广西,541004;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吴志超,章非娟,刘明明(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徐月江,陈建国(上海水环境建设有限公司,上海,200092)

浅析阀门拉伸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 篇3

摘要:阀体材料拉伸是根据热处理后来选择,若被加工的选择阀体的材料,无论采用何种不锈钢或铸钢,在没有任何采用合适的热表面处理情况下,一般都很难解决阀体硬度拉伤问题。

关键词:阀门;拉伸处理;表面强化

一、前言

从阀门凸、凹材料入手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可以采用硬质合金,一般情况下,由这种材料制作的凸、凹抗拉伤性能很高,存在的问题是材料成本高,不易加工,对于较大型的阀门,由于烧制大型硬质合金块较困难,即使烧制成功,加工过程也有可能出现开裂,成材率低,有些几乎难以成形。此外硬质合金性脆,搬运、安装使用过程中都要极其小心,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崩块或开裂而报废。另外由于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是由硬质的碳化钨颗粒和软的粘结相钻所组成,硬质碳化钨颗粒的耐磨抗咬合性能很高,而钴相由于硬度很低,耐磨性较差,使用过程中钴相会优先磨损,使凸、凹表面形成凹凸不平,如此生产出来的工件表面也会出现拉痕,此时需对阀门凸、凹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后方可进行再生产。对于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由于其面心立方结构也容易与钴相形成咬合而使工件的表面出现拉伤。

采用合适的铜基合金也可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但铜基合金一般硬度较低,易出现磨损超差,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种材料的性价比较低。对于较大型的阀门,如汽车覆盖件的成形阀门,大量采用了合金铸铁,铸铁只能减轻工件的拉伤,无法消除拉伤问题,要彻底解决拉伤问题需辅以渗氮,镀硬铬等表面处理。但如此制作的阀门往往寿命较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出现拉伤,又需修并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在阀门材料方面,也有采用陶瓷制作阀门凸、凹并成功解决工件拉伤问题的报道。由于其性脆,成本高,不可能大批量推广应用。对于生产批量很小而形状简单的大型钢材拉伸类阀门,也有采用橡胶等高分子类材料制作阀门凸、凹的报道,此类阀门不会拉伤工件表面,但实际应用很少。钢材拉伸阀门常见的拉伤和磨损以及断裂是目前常见的问题,选材方面也是一直困扰的原因,大型的钢材拉伸阀门除了要求钢材的材质有保证外,尺寸的极限也不得不特殊定制或者锻打,由此也对材质的保证产生非常大的风险,由世界上最大的特殊阀体公司瑞典SSAB阀体集团开发的Toolox新型工阀门钢,是一种具有高韧性、高耐磨性、基本没有内应力的一种预硬的新型工具钢.而且具有非常高的纯净度,晶粒度非常细小,S、P含量极少,析出的碳化物含量少,而且非常均匀. 关键在于几乎不变形的特殊性解决了尺寸稳定性问题和极高的抛光效果也大大减少生产过程的粘着磨损,再则达2米的宽度也解决了阀门选材的尺寸限制。

二、解决钢材拉伸拉伤问题的一些方法

解决阀门及工件成形过程中的拉伤问题应依照减小粘着磨损的基本原则,通过改变接触副的性质作为出发点。以下就构成此对接触副的3方,即被成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工件与阀门之间、阀门方面分别予以分析。

1.被成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如对原材料进行磷化、喷塑或其他表面处理,使被成形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非金属层,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工件的拉伤,这种方法往往成本较高,并需要添加另外的生产设备和增加生产工序,尽管这种方法有时有些效果,实际生产中应用却很少。

2.工件与阀门之间

在阀门与成形材料之间加一层PVC之类的薄膜,有时也可以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对于生产线通过机构可以达到连续供给薄膜,而对于周期生产的冲压设备,每生产一件工件需加一张薄膜,影响生产效率,此方法一般成本也很高,还会生产大量废料,对于小批量的大型工件的生产采用此种方法是可取的。

3.阀门方面

通过改变阀门凸、凹材料或对阀门凸、凹进行表面处理或者选用合适的阀门材料,使被钢材拉伸材料与凸、凹这样接触性质发生改变。实践证明,这是解决拉伤问题经济而有效的方法,也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

规范的热处理工艺也是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钢材拉伸阀门的结构、阀门钢的力学性能要求等方面需要热处理的配合,特别是大型、复杂的钢材拉伸件,尺寸大对热处理工件的炉内摆放使受热均匀、合理的工艺有较高的要求,尺寸变形和开裂常而发生,较高的硬度对后续的加工也增加难度和周期延长,从而成本提升,瑞典 SSAB阀体集团预硬的TOOLOX拓达钢无需热处理避免了热处理方面的问题,也减少阀门周期,综合成本方面得到降低。

综上所述,解决工件及阀门凸、凹表面拉伤问题的方法很多,对于具体的个案,应根据工件和载荷大小、生产批量、被加工材料的种类等情况选择应用的方法。在所有解决拉伤问题的方法中,以采用瑞典TOOLOX拓达钢为阀门材料和对阀门凸、凹表面进行化学气相沉积、TD覆层处理为最好,其中又以 TOOLOX拓达钢性价比最高。

三、阀门表面强化处理多方面选择

选择一.离子渗氮,为了提高具的抗蚀性、耐磨性、抗热疲劳和防粘附性能,可采用离子渗氮。离子渗氮的突出优点是显著地缩短了渗氮时间,可通过不同气体组份调节控制渗层组织,降低了渗氮层的表面脆性,变形小,渗层硬度分布曲线较平稳,不易产生剥落和热疲劳。可渗的基体材料比气体渗氮广,无毒,不会爆炸,生产安全,但对形状复杂具,难以获得均匀的加热和均匀的渗层,且渗层较浅,过渡层较陡,温度测定及温度均匀性仍有待于解决。

离子渗氮温度以450~520℃为宜,经处理6~9h后,渗氮层深约0.2~0.3mm。温度过低,渗层太薄;温度过高,则表层易出现疏松层,降低抗粘能力。离子渗氮其渗层厚度以0.2~0.3mm为宜。磨损后的离子渗氮具,经修复和再次离子渗氮后,可投入使用,从而可大大地提高具的总使用寿命。

选择二.氮碳共渗,氮碳共渗工艺温度较低(560~570℃),变形量小,经处理的具钢表面硬度高达900~1000HV,耐磨性好,耐蚀性强,有较高的高温硬度,可用于压铸、冷镦、冷挤、热挤、高速锻及塑料,分别可提高使用寿命1~9倍。但气体氮碳共渗后常发生变形,膨胀量占化合物厚度的25%左右,不宜用于精密具。处理前必经去退火和消除残余。在一些成形负荷很小的场合,有时通过添加润滑油或加EP添加剂的润滑油就可以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

例如:Cr12MoV钢制钢板弹簧孔冲孔凹,经气体氮碳共渗和盐浴渗钒处理后,可使具寿命提高3倍。又如:60Si2钢制冷镦螺钉冲头,采用预先渗氮、短时碳氮共渗、直接淬油、低温淬火及较高温度回火处理工艺,可改善心部韧性,提高冷镦冲头寿命2倍以上。碳氮共渗工艺如图1所示。

选择三.碳氮硼三元共渗,三元共渗可在渗氮炉中进行,渗剂为含硼有机渗剂和氨,阀门融化其比例为1∶7,共渗温度为600℃,共渗时间4h,共渗层化合物层厚3~4μm,扩散层深度0.23mm,表面硬度为HV011050。经共渗处理后具的寿命显著提高。

化学阅读亟待强化 篇4

而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新课程标准中也明显强调了以学生为本的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然而,今天能在课堂课外阅读中获取有效化学知识信息,并使之与学科知识体系同化的学生仍然为数不多。因此,重视化学阅读就显得越发重要。

一、化学阅读的重要性

1.重视化学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首先,阅读是一个心理过程,阅读是对外来视觉信号输入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一方面必然会对人的心智心理的发展平衡起到作用,另一方面又会对人的原有知识体系产生刺激,不同程度地对原有知识体系加以修改、完善、整理。因此,重视化学阅读,加强化学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去发现阅读内容背后所蕴藏的化学知识、原理或规律,让他们更好、更主动去理解、阅读、掌握化学知识,势必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2.重视化学阅读,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化学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新版块,如“化学史话、化学短消息、资料库、拓展视野”等,但这些内容并不被学生所重视,更何况是课外的图书资料,更是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而化学阅读的目的就是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加深其知识内容,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成果,激发他们的思索兴趣,启迪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重视化学阅读,重视课本阅读,重视课外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拓宽知识面,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提高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3.重视化学阅读,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一贯以来,课堂教学尤其是理科课堂教学一般还是偏重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板演,学生抄”的说教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教,不注重学”,教师帮助学生将所有知识“理解深、理解透”,然后“讲深、讲透”,讲得“清清楚楚”,讲得“脉络分明”。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很显然,学生的自主阅读行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就不知不觉地被慢慢地剥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被慢慢地钝化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被慢慢地挫伤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失去了。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阅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去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4.重视化学阅读,有助于丰富化学语言系统,提高化学语言水平。化学语言是表达化学思想的专门语言,是储存、传承和加工化学思想信息的工具。化学语言可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三类,教师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则通过阅读,加强对教材的理解、消化,从而规范自己的化学语言,增强化学语言的理解力,提高化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合乎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出现那种不规范的书写模式、表达方式。

二、化学阅读现状

1.化学阅读的功能认识模糊、肤浅。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人们彼此交流思想的一种手段。任何学科都有自己的语言,化学同样也有自己专门的语言。化学语言既是化学思维的载体,又是化学思维活动的体现;它既是表达的手段,又是交流的工具。

然而,就目前而言,一说到阅读,人们一般会想到语文阅读、英语阅读,而对于化学阅读,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足够认识到化学教育的阅读功能,因此,化学阅读同样没得到师生的足够重视。笔者也同样问过一些老师有关化学阅读的事情,他们都认为没必要去阅读,只要能做题、会做题就行。而对于学生而言,他们认为阅读只不过是照本做题或是做实验的示范而已。

2.能够主动、充满兴趣且方法得当地阅读课本的学生不多,精读细读的更少。学生不重视课本的阅读,大部分学生认为,学好课本知识主要依靠在听课的基础上做大量的练习,这一结果也符合大部分教师和家长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左右下,很少有学生经常遇到和完成有关阅读的作业。

另外,对课本阅读有兴趣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认为没必要去阅读,只要会做题就行,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同样,有关化学的课外阅读也不多,更不要说是细读了。

3.对化学阅读技巧不熟悉,阅读习惯差,因而限制了化学能力的提高。笔者偶然看到一份数据,一所中学的化学阅读调查显示,有1/3的同学没有摘笔记的习惯;1/3的同学有时做笔记,有时做得不太好;而对于碰着了难题,一半的同学选择了放弃,只有1/10的同学选择了独立解决。这些数据从侧面表明了同学们对化学阅读技巧不熟悉,阅读习惯差,容易放弃,因此限制了化学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化学阅读策略

1.激发学生化学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阅读。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内在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学好功课的重要前提。因此,只有让学生感兴趣,他才会主动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获得所需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

因此,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教师补充材料也要尽量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挂钩;对于他们在阅读中发现的闪光点,要热情鼓励,激发兴趣。

另外,还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化学名家传记,通过化学家们勤奋刻苦的事迹,启发学生发奋读书的良好愿望。

2.重视教材阅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法国教育家弟斯多惠说过,“一个不好的教师奉送真理,—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如何发现真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做到既不包办代替,避免手把手地教,也不放任自流。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教材的方法,使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也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

要做到课前粗读,课中细读,课后精读,即粗读掌握大体轮廓(薄),细读把内容展开(使有限的内容变厚),精读抓事理、抓规律(把厚变薄)。另外,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书刊,培养其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以提升自学能力和反思能力。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化学阅读方法。化学文字语言不是自然语言文字的简单移植或组合,而是经过一定的加工、改造、限定、精确化而形成的;并且这些语言具有化学学科特指的确定的语义,常以化学概念、化学术语的形式出现。如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电离”、“烷烃”、“催化剂”、“气体摩尔体积”、“二氧化碳”、“沉淀”、“均一”等都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化学文字语言。

因此,在阅读化学概念、原理时,要引导学生逐字逐句地读,让学生明白概念、原理的严密性、准确性。对于关键性的字、词、句要进行反复的阅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刻地领会其要点。同样教材中的表格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化学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教材中的插图则更是简单、明了。因此,必须重视表格、图解的阅读理解。另外,要加强学生书写阅读笔记的指导,及时反馈阅读信息。

参考文献

[1]侯红孝.培养学生读书、用书的好习惯[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9,(7):27.

[2]高建军.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自学方法指导[J].化学教学,1999,(3):22.

化学强化处理 篇5

班级班序号姓名

1.家庭中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A、晾干湿衣服B、弯曲电线C、点燃煤气D、摔破玻璃杯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夜幕降临,珠江两岸霓虹灯通电后发出美丽的亮光

B、“侯氏制碱法”用空气、水、食盐生产出纯碱和化肥

C、青铜受热熔化后浇铸成各种形状的工艺品D、自来水通过蒸馏变成可饮用的瓶装蒸馏水

3.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造成酸雨...

B、气球充入过量空气爆炸C、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D、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

4.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水通电后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B、湿衣服晾晒后变干C、玻璃调敲击后变碎D、冷水加热后沸腾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用金刚石做玻璃刀的刀头B、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C、用石墨做铅笔芯写字D、用钨做电灯泡里的灯丝

6.下列过程中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A.用疏通淤泥的办法整治广州市的河涌B.用稀盐酸使生锈的铁制品恢复光亮

C.海水经过蒸馏成为可以饮用的蒸馏水D.用95%的酒精配制75%的医用消毒酒精

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铅笔在纸上写字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D.用水将浓盐酸稀释

8.以下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被消化了B.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呼吸作用增强

C.水放进冰箱一段时间后结成冰D.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后结合成各种蛋白质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导电性B.可燃性C.延展性D.挥发性

10.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剩饭变馊B.自行车生锈C.牛奶变酸D.电灯发光

11.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牛奶变酸C.铁锅生锈D.氢气燃烧

1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放入冰箱除去异味

B.给水通电获得氢气和氧气C.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液柱长度发生变化

D.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折射后形成一条彩色光带

13.二氧化碳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制汽水B.制干冰C.被石灰水吸收D.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14.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强化化学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 篇6

一、分类概念

分类思想应用广泛, 适用于人, 适用于物, 人力和社会保障系统将公务员管理模式划分成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进入大型超市, 商品琳琅满目, 我们会发现“物以类聚”现象, 进入图书室, 汗牛充栋的图书, 管理员早以将它们“分门别类”, 化学实验室中药品的存放, 是根据物质本质属性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观察、分析、综合后, 把分类思想具体运用在实验室中的事例。此外, 中学化学教材中也渗透着分类思想。如:

在新课标下, 高一教材又引入了交叉、树状分类方法, 旨在让学生养成分类的意识。要建立分类思想, 前提是比较, 分类是比较的结果。对有升学任务的毕业生, 后期备考, 分类概念尤为重要, 学科知识梳理中, 哪些考点是必考点, 哪些是不考或可能考的, 考前进行分类, 对备考大有裨益。

二、守恒概念

守恒概念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 它包括电荷守恒、电子守恒、质子守恒、物料守恒, 一旦掌握它, 相当于拥有一把解题的“金钥匙”。

(1) 电子守恒。即电子得失相等。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总数一定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总数。无论是自发的或者需外力作用进行的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电解) , 都遵循它, 概莫能外。它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行配平和有关计算的重要依据。

(2) 物料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 某些离子能够发生水解或者电离, 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 这虽然可使离子的种类增多, 但却不能使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数目发生变化, 因此应该始终遵循原子守恒。溶液中某元素物质的量等于它在溶液中所含该元素的微粒的物质的量之和, 如Na2CO3溶液中, 因钠元素的量相当于碳元素量的2倍, 碳元素在该溶液中以CO32-、HCO3-、H2CO3三种形式存在, 故恒有:c (Na+) =2c (HCO3-) +2c (CO32-) +2c (H2CO3) 。物料守恒实质是某元素在溶液中的质量守恒。

(3) 质子守恒:酸碱质子理论的观点认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为酸, 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 如CO32-, 在质子理论中属于碱。盐的水解反应, 本质是盐与水之间质子的转移。平衡时, 酸失去的质子总数和碱得到的质子总数相等, 这就是质子守恒。书写质子守恒表达式时, 方法是:先选取溶液中参与质子转移的起始酸碱组分和水作基准物, 再确定酸碱组分中得失质子的微粒种类以及得失质子后的产物种类。最后, 利用减少的质子就为失去的质子, 增多的质子就为得到的质子, 列出以平衡浓度表示的质子守恒式。对可溶性碳酸盐溶液有:c (OH-) =c (H+) +c (HCO3-) +2c (H2CO3)

(4) 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一定存在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恰好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规律, 如Na2CO3溶液中可以表示为:c (Na+) +c (H+) =c (OH-) +c (HCO3-) +2c (CO32-)

另外, 化学变化过程中, 有新物质生成, 但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是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三、极端概念和差量概念

某种情况下, 涉及组成为混合物或化学反应存在不确定因素, 需要求知某一量范围, 可将思路引向极端状况, 确定最大值、最小值, 再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极端 (假设) 思想。解题时加以灵活运用可化难为易。而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 往往会在体系中伴随能量、压强、固体质量、气体体积的变化, 根据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某种量的变化, 找准差量, 建立差量思想。对于气相反应, 可以用体积差或压强差, 对于固相反应, 可以用质量差或物质的量之差分析解决问题。无须考虑反应过程, 化繁为简, 事半功倍。

四、结构决定性质, 性质决定用途概念

学完高一、高二教材后, 学生在考虑化学问题需有结构定性质, 性质反映结构、用途的思想。比如丁烯醛CH2=CHCH2CHO中含有碳碳双键和醛基, 估计具有烯烃类和醛类物质的相关性质, 如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可以跟氧化剂反应, 比如氧气, 适当条件下把醛基氧化为羧基, 也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还可以与弱的氧化剂如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银氨溶液反应。又如碳酸氢钠溶液在相同条件下, 溶解度较碳酸钠溶液小, 其原因可由两者的结构差异解释, 即碳酸氢钠溶质间形成氢键, 分子间发生缔合作用导致降低了溶解度, 而后者无氢键。医用钡餐是硫酸钡而非碳酸钡。

五、实验概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化学学科结论多数来自于化学实验和严密逻辑推理, 要得出某一结论, 往往是通过实验证明, 中学阶段常见气体的制备实验中, 要根据原理、选择恰当的仪器进行组装, 组装仪器时遵循“自下而上”, “自左而右”;吸收与洗气装置中的导管“长进短出”, 干燥管连接时“大口进小口出”等, 实验中的各步骤力求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最终让学生掌握仪器、药品、操作、现象、结论的实验思想。

六、数形结合概念

学化学, 适当练题可加深对教材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 而经典题,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综合性强, 覆盖面广, 甚至寓某种化学思想于题目之中, 例如, 不同浓度的HNO3与金属Mg反应, 气态产物能生成H2、N2、NO、NO2, 液态产物有Mg (NO3) 2、NH4NO3和H2O, 在S.T.P下, 若0.04摩尔Mg与1L 4mol/L HNO3恰好完全反应, 收集到0.01摩尔气体。据图 (纵坐标为气体含量) 所示试写出其反应方程式。这类题, 数是“魂”, 图是“形”, 理解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 实现文字与图示的信息转换。

由图可知, 当HNO3为4mol/L时所得气体及其物质的量之比为n (NO2) ∶n (H2) ∶n (N2) ∶n (NO) =1∶1∶3∶5, 反应方程式为:24Mg+60HNO3=24Mg (NO3) 2+NO2邙+H2邙+3N2邙+5NO邙+29H2O, 又因金属Mg与气体物质的量比值为4∶1, 故反应前Mg原子应有4× (1+1+3+5) =40, 可得此时化学反应方程式:40Mg+100HNO3=40Mg (NO3) 2+NO2邙+H2邙+N2邙+5NO邙+4NH4NO3+41H2O。数形结合思想亦可用于有机解题中, 如试求“立方烷C8H8”二氯代物、三氯代物种数。立方体8个顶点有8个氢原子可被氯取代。当任意2个氢被氯取代后, 可作出3条不同长度的“线段”。见图 (一) 中BC、BD、BD′, 故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同理, 8个氢原子被任意3个氯取代, 可构成3种不同的“三角形”, 如图 (二) 中的△AA′B、△AA′C′、△A′BD′, 即立方烷的三氯代物有3种同分异构体。

化学核心概念的形成和建立来源于对化学知识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 只有对化学知识多进行总结、归纳、概括, 对方法进行提炼, 学科知识才能得以升华, 融会贯通。

摘要:就知识、能力、思想三者而言, 思想是最实用的东西, 它将直接影响处理某些问题时的方法、策略。思想水平的高低, 是衡量学科知识应用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严守化学实验规程强化安全意识 篇7

一、操作规范, 谨防中毒

(1) 取用药品, 要先查清试剂标签, 注意剧毒品的特别标记。

(2) 所有试剂严禁口尝, 严禁在实验室饮水、吃食物, 吸烟, 不能用化学仪器作餐具, 离开实验室要洗手、漱口。

(3) 吸取液体试剂时, 用吸尔球或胶头滴管, 不能用嘴吸, 切勿将鼻靠近试剂瓶口。辨别气味时, 应当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而闻之。

(4) 取用或制取有毒物质时 (如溴、硫化氢、砷化物、氮的氧化物等) , 除在通风橱内进行外, 还应带上防毒面罩、胶皮手套。

二、小心谨慎, 防止失火、爆炸

远离火源或正确用火是防燃、防爆的基本原则。如已着火, 及时切断火源, 选用正确的灭火手段, 迅速隔绝空气, 降温是灭火的关键。具体操作应遵守以下几点:

(1) 开启使用易燃化学试剂时, 首先要消灭火源, 降低温度, 不准将瓶口对人。挥发性易燃物不能用明火加热, 而用水浴加热。

(2) 不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内加酒精, 不能用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不能吹灭。高温灼烧后的坩埚、燃烧匙等, 应冷却后再放回原处。

(3) 突然起火, 应迅速切断火源、电源, 根据着火物质的性质, 选择最佳灭火方法。1) 钠、钾、钙等活泼金属着火, 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灭火, 而应用沙土灭火。2) 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物 (如醇、醚、酮、酯等) 少量着火, 则应用泡沫灭火器或二氧化碳灭火。而苯等芳香族化合物着火, 最好用沙子灭火。3) 蒸气有毒物质 (如苯、氯仿、硝基苯、苯胺、甲醇等) 在灭火时除选用合适的灭火方式外, 还必须带上防毒面具、口罩等。

(4) 规范、谨慎操作, 防止爆炸。做实验时必须做到:1) 点燃易爆气体时必须检验纯度 (如氢气、甲烷等) , 做爆鸣实验慎用玻璃仪器。2) 不得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放在一起研磨, 不要用纸片称量过氧化物;移动有爆炸性药品时, 不得振动, 不用磨口玻璃瓶盛爆炸性药品。3) 有爆炸性药品使用的残余部分, 要当场销毁, 不能随便扔、放。

三、仔细认真, 严防腐蚀

(1) 取用或制取强酸、强碱、浓氨水、氢氟酸、溴水及其他强氧化剂时, 要戴上防护手套、眼镜、面罩。

(2) 稀释浓硫酸时, 要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水中并搅拌, 中和浓酸、浓碱时要先稀释。

(3) 做有关浓酸、浓碱的加热实验时, 眼睛要离开一定距离, 防止飞溅。

学研相济 强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 篇8

然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究其原因, 与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过程管理以及实验教学结果评价等多方面有关。为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我们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 取得了一点成绩和体会。本文通过在药学本科学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结合整个课程体系以及我校药学本科生导师制, 探索了结合科研实践的实验教学模式, 更加有效地达到了实验教学目标。

一、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特点分析

国内的分析化学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国内工科、理科和师范类院校的分析化学实验部分都是单独成书。 (2) 多数教材内容强调“三基”训练, 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偏重知识性, 但是有些实验的原理部分深度不够, 易理解, 但仅起到复习与巩固理论的作用。 (3) 涉及了新技术新仪器, 但介绍的深度、广度和应用度都不足。 (4) 实际工作实例的介绍相对较少, 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够。 (5) 内容编排中与其他学科沟通不足, 同其他课程间有交叉实验内容。

国外的分析化学教材具有很多特点, 总的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国际性。比如欧洲化学会分析化学部编写的《Analytical Chemistry》由14个国家的专家参与。 (2) 系统性。内容系统性强, 而且大多已连续出版多版, 因而形成了严密的系统。 (3) 新颖性。教材内容涉及学科前沿和多个学科, 部分教学中引入了计算机技术。 (4) 一体性。有的分析化学教材将理论与实验编写在一起, 避免理论编排的重复, 便于使用。 (5) 实践性。教材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如Christian的分析化学教材中除了传统实验内容, 还包括合金、洗发香波、自来水、血浆和果汁等实验内容。 (6) 完整性。实验教材中各种分析法内容齐全, 各种分析试剂种类齐全, 包括各种高成本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试剂[1]。

二、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情况分析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究其原因有: (1) 课程目标定位狭窄, 仅片面强调实验课的基本任务———实验验证理论, 实验教学和社会实际工作相分离, 学不能致用。 (2) 基于安全、实验高重现性、便于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等多种理由, 实验准备过于充分, 从溶液配制、设备调试、实验结果正确性的控制等方方面面由实验老师强力掌控, 学生只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规定的动作, 机械劳动的束缚使学生独立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受限。 (3) 教学手段、方法单一, 新颖性实验内容缺乏, 学生不易产生学习兴趣。 (4) 实验课程占据学分相对较少, 实验考核相对简单, 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三、分析化学实验改革内容

在分析了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特点、传统实验教学基本情况后, 我们发现实验内容安排不合理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最重要原因。因此, 我们从认知度教育、实验教学内容调整、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教学等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尝试。

1. 强化意识教育, 提高学习认知度。

实验教材是实施实验教学活动的依据, 适宜的实验教材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首先充分分析了国内外分析化学实验教材的特点, 对比我们实验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基本情况, 分析教学改革的方向, 突出教学改革的特点。最后, 我们确定了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形式和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优化, 提高学生对于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认知度, 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意识教育, 使师生都意识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首先, 我们通过集体备课、实验准备、实验预试等多个环节, 提高教师对于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度, 这是提高教和学两方面质量的首要保障。其次, 通过和国内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对比研究, 使授课教师明确药学专业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不但是对相应理论知识的验证, 而且是为药物分析的学习奠定基础, 还要认识到分析化学是一门实用价值极高的学科, 被广泛用于地质、冶金、化工、能源、农业、医药、环保、考古及商品检验等各个领域, 其教学具有非常广泛而且重要的社会价值。第三, 要求教师在实验和理论教学中, 向学生灌输药物从设计、合成、质控、活性、临床应用监测等全部过程都需要药物分析研究任务, 要求介绍其他专业中分析化学知识的应用情况, 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掌握可靠、准确的分析测试方法是药学专业所必须的。

2. 加强基础内容, 避免重复内容。

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强化基础操作教学,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首先, 注重操作的规范化, 尤其是洗耳球、移液管、天平等最基本的操作, 让学生明确规范化操作能提高操作效率、增加实验准确度。其次, 强化仪器使用事项介绍, 减少学生使用错误,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观念, 提高学生分析误差来源的能力。第三, 紧跟时代变迁, 弱化化学分析, 着重仪器分析部分, 突出专业特色, 以符合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在实验教学过程中, 也注意和其他学科的实验教学进行协调, 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对于实验教学内容的调整, 我们在实际操作中, 不在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调整, 而是通盘考虑整个专业实验教学的协调性。首先, 我们重点和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进行协调。药物分析是建立在分析测定技术基础之上, 应用于药学研究的专业学科和课程。分析化学和是药物分析一脉相承, 分析化学是基础, 重点介绍各种分析测定方法和技术的原理、特色、典型应用、规范的操作与测定步骤。药物分析要求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适用的药物分析方法用于不同药物的检测分析, 并研究检测方法建立的规律、明确选择方法的依据。我们在实验教材中综合编排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但具体到每门课教学上则又突出各自特点并注重了二者的顺承关系。其次, 协调其他学科实验教学, 减少内容重复。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仅仅就基本操作手法进行日常实验中目测考核及纠正。

3. 结合导师制, 学研相促进。

我校药学专业从2011年开始招生, 先天就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 首届招生, 学生们对药学专业不了解, 对将来的就业信心不足, 导致报名率较低, 学生中很多都是非第一志愿, 专业思想不稳定。 (2) 同临床医学专业不同, 药学本科为4年制, 学时少、相应课时也较少, 实验动手机会较少。 (3) 药学生毕业条件之一就是要进行论文答辩, 要求学生必须完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研究成果, 并编写成15~20页左右的毕业论文。为了适应社会发展, 为了稳定药学生的专业思想,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提高动手能力, 为了让学生早点接触科研平台, 以便完成其毕业答辩科学研究, 结合三峡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活动, 我们在药学本科专业实施了导师指导下的科技创新活动模式———简称导师制。首先, 参考研究生教学科研管理模式, 制定了详细的导师制文件和规定, 形成《药学系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 (试行) 》。其次, 遴选一批科研水平高、热衷学生工作的教师作为药学本科学生的导师, 规定了导师的任职资格、聘任办法、职责与工作内容、考核办法, 鼓励教师们积极申报成为药学生导师。第三, 将导师和学生的基本信息公示, 在导师和学生中分别实施双选, 这样使师生双方都能相互了解。第四, 通过导师制诱导学生早科研, 同时也通过导师辅导学生学习、疏导学生心理, 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工作均起到有益的补充[2]。在设置调整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 我们不但加强了基础操作教学、增加了仪器操作部分, 还设置了自选实验内容。其目的就是想充分结合导师制, 让学生将其科研工作中的分析部分带到课堂中来, 一方面可以起到科研交流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将实验操作技巧用于指导学生自身科研的实际工作, 这样促进了学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四、目前取得的特色和创新

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中, 我们的特色之处在于, 通过修订实验内容减少重复部分、强化实验操作规范化训练、训练学生仪器设备操作的正确性、理顺学科间的关系、增加仪器分析内容、结合科研增加自选实验部分等提高了教学的实际效果。创新之处在于, 将一门课程的本科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使学生将枯燥的实验用于自己的实际研究工作, 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趣。

五、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然而, 经过改革后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如实验内容大部分还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仪器分析受到仪器数量的限制、对实验操作的考核简单等, 因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尚不充分。这些问题, 需要通过多种途径进一步加以解决[3], 如建设开放实验室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授课主角以学生为中心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摘要:分析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分析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中, 我们通过改革实验教材以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于课程的认知度, 特别是将本科实验和药学生科研活动相结合, 转变了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导师制

参考文献

[1]李辉, 王清江.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比较[J].大学化学, 2004, 19 (6) :57-61.

[2]何治, 盛德乔, 赵云, 柳蔚, 王艳林, 喻玲玲.三峡大学新办药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19) :223-224.

化学强化处理 篇9

一、中职教育化学教学模式现状

(一 )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

1.中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基础文化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现象,同时学生未能端正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学习思想觉悟上,中职学生相较于高中生低一些。中职学生由于成绩低等多方面原因未能进入正轨高中学校就读,对他们的自信心有一定打击, 从而使他们对学习不够重视。而中职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而且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2.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够重视是影响生源质量的原因之一。由于中职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程的认识不够充分,片面地认为学好专业课程就可以了,导致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同时, 这种错误的思想不仅会导致中职学生无法抓住文化基础课,对专业课程学习也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1]。

(二 )理论课程比重过大

中职化学教学内容通常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组成。而在化学教育实际过程中, 理论课程所占比重远远大于实践课程。这种教学误区不仅扭曲化学教育的教学原则,而且会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中职化学以培养具有探究思维及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及专业技能人才为目标, 在其教学过程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对实践练习的需求。因此,对中职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进行化学教学时应注重实践性及实效性,为其步入社会从事工作奠定基础。

二、增强中职化学课堂效果

(一 )教学内容的理论改革

要改变原本化学教学体系, 就要按照学校实际情况甄别实现教学工作目标的过程中需要的技能知识。根据各年级、各专业学生对化学专业的目标、需求,划分好重点、难点再开展教学。若要做好对化学专业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控与科学安排,就需要化学专业教师满足自己的职业需求,理解掌握自己的日常教学工作,并且可以从各类专业岗位中提炼出需要的化学基本常识与基本技能。安排教学内容时要以这几点作为基础,不再教授学生那些未来职业生涯中并不会涉及的知识技能。

(二 )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实践

增强学生对有机理论的理解,以基础实验为前提,通过基础实验,学生可以亲眼观察到课本中一些略为抽象的现象,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化学理论阐释这一类现象。同时,激励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实验方法、知识技能解决实验中的各类问题。最后记录并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认识掌握实验变化规律,实现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目标[2]。

三、如何在中职化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 模式

(一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 化学教学过程中专业素养及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并且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心理及学习态度。因此,应对中职化学师资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并严格要求其教学能力。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完善教师自身专业知识及教学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 的学习成绩及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综合考虑中职学生的基础水平,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条件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高效学习[3]。

(二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自主学习

因为中职 生普遍存 在进入社 会时间比 较早的现 象 ,因此, 中职生若具备较强的时间控制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则会对进入社会后从事工作有很大帮助。要有效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更迅速地满足社会工作需求。例如,学习中和滴定原理与完成滴定操作实验练习后, 可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 调查家庭中的食用碱、食用醋的成分,然后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法。鼓励学生主动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是主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究,必要时寻求教师的帮助。课前教师应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大脑中对问题进行搜索,结合自己的知识基础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探究思维和自主学习意识。中职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分析化学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 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强化处理 篇10

那么, 怎样强化“高考意识”并使其贯穿于化学复习过程的始终呢归纳起来, 我们的做法是发挥了如下“五个作用”。

一、发挥“考纲”要求的主线作用

《考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强化“高考意识”理所当然地应当使“考纲”成为教师组织学生复习的主线。由于“考试说明”仅是很简要的目录式提纲, 为使学生对高考要求的领会明确、具体, 我们在开始系统复习之前, 就把“考试说明”各个项目化解、组编成六个专题, 每个专题又划分成若干单元, 形成了《中学化学复习知识体系表解》发给学生。这份“表解”实际上成了教师进行复习教学的提纲。复习进行到哪里, 学生就阅读到哪里, 从中一目了然地明确哪些知识点是必考内容, 哪些是考查重点, 各考查点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使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 头脑里有“考纲”这根“弦”, 发挥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主线作用。

二、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

高考题是高考要求的具体体现, 它既反映了高考的范围、重点, 又展示了题型、特点, 成了复习教学的“无形指挥棒”。纵观近年来全国的化学高考题一直保持了相当强的连续性, 所以, 让学生以它们为范例, 把握来年高考的尺度, 这对于强化“高考意识”十分必要。如何发挥历届高考题的示范作用呢我们从以下三方面布局:

首先, 把近五年高考题收集起来, 按中学化学知识的“六大块”——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又细分“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三部分) 、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 组编成八组“高考题专题汇编”, 印制出来, 复习进行到哪个专题就将与之相关的“高考题汇编”同步发给学生, 进行配套训练。

其次, 我们经常选用历届化学高考题中的典型题目作为课堂复习教学的例题, 引导学生分析, 使学生经常将复习化学基本知识与解答高考题挂起钩来, 真正做到复习“双基”着眼高考要求。尤其是近几年全国化学高考题采用了若干知识迁移能力的考题, 所考的知识有的是教学大纲和教材未涉及的内容, 学生只能在考试过程中通过阅读题目的文字, 我们在复习中, 结合有关知识点, 以这样的高考题作例, 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读懂题意, 如何分析解题的关节点, 教给学生处理这类“搭桥题”的方法。

再次, 我们还认真地比较、分析各届 (1985年以来) 高考化学题, 发现有十几个知识点是反复考查的, 如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推算, 元素或物质氧化、还原能力大小比较;酸碱溶液混和后pH值的计算, 离子方程式对错的判断, “三池” (电解、电镀、原电池) 电极产物或电解质溶液pH值升降的判断, 盐溶液里离子浓度或pH值大小的比较, 重要烃及其衍生物的鉴别试剂的选择,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等。其中有的项目甚至是年年考, 而且题型十分相似。

对于这些重复出现的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 我们不仅反复提醒学生注意落实, 而且通过作业、专题测试、综合训练从不同角度重复再现,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上一篇:路面结构下一篇:绿色水稻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