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2024-06-29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精选八篇)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篇1

2012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最佳BIM协同设计奖”三等奖

2013年第五届上海市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佳作奖

2015年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

项目名称: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业主:沈阳五里河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五里河公园内, 五爰街西侧

设计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合作单位:德国奧尔韦伯建筑设计事务所

用地面枳:7.9 1W

建筑面积:9.4万m2

建筑层数6

建筑高度:S9.8 m

建筑结构:空间无序钢结构+不规则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

建筑材料:钢.混凝土, 玻璃.铝板, 石材

项目负责人:赵晨

建筑设计:杨凯.于鹏.苏倩, 苏超.潘海迅.刘勇, 冯献华.张颖

结构设计:林颖儒.徐哓明.李剑峰, 林高

设备设计:赵俊.胡戎.乐照林

室内设计:文勇, 王岩, 俞国斌.曹鑫

施工单位:中国建筑一局 (集团) 有限公司

设计时间:2008年〜2013年

建设时间:2012年一2014年

图纸版权: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摄影:刘其华.杨凯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就是这样的风景.安静地坐落在古城沈阳浑河边.如同一颗镶嵌在"金廊银带‘’畔的宝石.白天晶莹剔透.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可以透过玻璃欣赏浑河的景观.夜晚华灯初上.漫步在公园里.街道边的游人又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室内的各种活动.人与建筑互为风景.使这座枕水而生的建筑.仿佛一座容纳艺术的容器传统的地方戏剧、古典的西洋歌剧.高雅的交响乐在这里汇集.碰撞.文化艺术中心也由此成为丰富沈阳人民文化艺术生活的新地标。

项目概述

根据沈阳城市总体规划.艺术中心建设场址位于城市"金廊银带”交汇处的东北角.地属沈阳市和平区.为沈阳城市核心区域::场地周围绿树掩映.碧水泱泱.自然环境条件极佳.道路、桥梁.公交、供水、供电及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艺术中心项目规划总地块面积约7.9 hm2.总建筑面积约9.4万m2.主体建筑内设1 800座的综合剧场、1 200座的音乐厅以及500座的多功能厅, 复合了当代艺术中心可容纳的所有主要功能.也达到了建设方提出的"环境优雅.造型独特.设施先逬、功能完备的国内一流水平艺术中心"的建设目标庞大的设计团队和建设者们历经5年时间.以超前的建筑形象.特有的寓意以及浓厚的艺术气息.来体现沈阳人民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意识.建筑鲜明.硬朗的造型成为沈阳市的标志性和重要人文景观.作为提供高水平演出.高雅艺术展示和群众性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完善和提升了城市功能与城市品质。

设计逻辑

总体规划中, "金廊"和"银带"周边有很多重要建筑.在沈阳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里以及特殊的地段内进行建设.必须要处理好文化中心作为大体量公共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为了与周边的重要建筑及各方向上的城市空间相呼应.建筑师为建筑设计了无方向性的形态.使之在城市的各个方向上都有不同的形象展示.但同时所表达的界面语言又是完美统一的_处于变化之中的宝石造型其实也是一种隐喻—无论是听觉的还是视觉的艺术.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每一位听众和观众都有属于自己的感受.文化艺术中心作为承载各种艺术形式的珍贵容器.不应该只有一个样子。

既然建筑被赋予了大剧院.音乐厅.多功能厅 (剧场) 的丰富功能.那么它注定会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和聚会的场所。受不规则用地的限制.大剧院和音乐厅这两个核心功能垂直分布.占据了建筑的主要空间和高度.虽然各自有着很强的专业性, 但是可以共用垂直交通和运输体系.同时很多后场空间 (如排练、储藏、休息功能的房间) 也可以共用, ■多功能厅则占据建筑较低的一侧除了整体构建错落有致的功能区立体布局, 更借助公共大厅, 钢结构和玻璃表皮共同营造层次丰富的室内空间.以呈现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碰撞, 促进不同专业领域艺术家的交流.真正体现建筑师强调的"艺术的容器"这一概念。

城市关系

国内很多大剧院或者类似的文化公共建筑, 都拥有完备的硬件配置、丰富的室内空间和使用功能, 但可能出于管理上的需求.只有在演出时开放.因此往往孤立于城市之中。是为"到达的"建筑.引导的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但如果把这样一个内容丰富的项目.设计成一座可以"经过的’’建筑.一定会为市民和城市关系有更大贡献。

基地位于浑河边、五里河公园旁, 西侧是沈阳的主要城市干道青年大街.西北角设有地铁站点.这样的交通网为我们重新审视建筑与城市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考点, 设计引入复合首层大厅的概念, 即在建筑内部一层±0.00 m和二层7.50 m两个标高同时设置了共享大厅, 二者互相贯通一层大厅主要接纳地铁和南侧河边公园来向的观众.由此可以方便到达多功能厅和大剧院:二层主要接纳西侧青年大街和广场来向的观众.建筑西侧的景观坡道同时兼顾南侧河边公园来向的观众.由此可到达大剧院和音乐厅。开放、公共的复合大厅的设计.打通了西面地铁.道路和南侧河畔公园的步行交通.即使没有演出.人们也可以在建筑物经过.停留和休息.感受内部空间的艺术氛围的同时.欣赏外部城市景观..

造型与立面

为了在造型上精确诠释"宝石"概念.我们对建筑形态和幕墙围护结构进行了长达8个月的研究.从外形演变一直到立面上每一块三角形节点的设计:设计团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这样的建筑造型已经不是传统的剖面和立面的工作模式就可以完整控制的.而是必须在三维的工作界面中直接分析各个方向上的比例关系以及三角形切面的数量。一般来讲.钻石最合适的切面是5 7个.我们最初考虑过这个数量的外形控制面.来营造宝石寓意的某种"巧合"。实际分析下来.由于建筑庞大的体量和内部复杂的空间结构.同时需要合理控制大小不等的三角形切面之间的比例关系.5 7个切面并非理性的选择.所以设计团队没有执着于一个趣味点上, 还是基于最初无方向的建筑表达理念.从各个角度逬行分析.特别是结合中.远场景的宏观表达和广场人视点的近景尺度分析.设定了64个面.大小.尺寸各异.总计13 2 6 0块三角形玻璃.最大限度地展示建筑各个面的通透性同时, 在结构师、幕墙工程师和灯光设计师的共同配合下.将钢结构.二次支撑结构.照明管线和关键节点巧妙地统一于建筑师要求的设计准则之下.最后外立面呈现出的是纯净的隐框玻璃, 达到了预期的平整度和通透感.而隐藏在钢结构和玻璃之间的二次结构、照明管线及灯具共同营造出室内丰富细腻的光影.以及夜晚晶莹剔透的效果.

挑战与创新

在沈阳文化艺术中心这样一个复杂的项目中.我们面临很多设计上的挑战。由于基地面积有限.为了实现复杂.多元的功能.建筑师创造性地将一座可容纳1 200名观众的音乐厅设置在有1 800个观众席的大剧院之上, 这样一种异型空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立体叠加为当时国内首创.结构设计遇到极大挑战。为了确保设计安全可靠.结构师将两个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竖向垒在一起.成为一个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规则的钢筋混凝土空间结构体系, 屋盖钢结构脱离平台上部的混凝土结构.成为一种大跨度非常态无序空间网壳结构.其平面跨度为190 m x 160 m.由众多大小不一.方向无序的三角形网格组成, 是当时国内最大.最复杂的空间网壳结构.而且必须满足不同情况下的协作抗震机能以及建筑师的美学要求。[1]设计团队共同努力.最终凭借详尽的技术分析和计算数据.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和超限审查。

复杂的空间结构也提升了消防疏散设计的难度.比如如何界定双首层的防火分区范围.如何精确计算髙区音乐厅内人员的疏散时间创新的空间组合理念已经突破了现行防火规范的衡量标准.随着专业消防设计顾问的深入分析.合理增加消防安全措施.将基于规范安全准则下的详尽三维动态疏散模拟数据结合准安全区的布置.使得整个设计顺利通过了消防审查.同时也证明了严格的技术规范标准并不会成为束缚建筑师进行建筑创作的桎棺。

没有完整的图纸设计.就很难做到精确的施工指导.也就很难保证项目的完成度, .该项目中.BIM设计组在整个设计团队中发挥了很重要的1乍用.正是基于BIM信息系统的协调.建筑师才能高效准确地协同结构.机电.景观.市政, 舞台工艺.灯光音响.消防设计.弱电智能化.室内.声学等专业共同工作.完成这样一个体量庞大、功能复杂的建筑设计工作

结语

世界上有两种大的艺术形式.一种是创造美的艺术.一种是创造思想的艺术当建筑被赋予艺术的主题时.总是令建筑师着迷并敬畏, 不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建筑设计.我们都希望沈阳文化艺术中心能够成为容纳美和思想的容器。

5年的时间.近2 000个日日夜夜.建设者和设计师们从不断磨合到互相支持.共同克服各种困难.最终以整个团队的大智慧点亮了这颗浑河边的宝石.奏响一段动人的乐章, ■

参考文献

沈阳鉴定中心 篇2

公安部消防局授权的全国性火灾物证鉴定的专业机构,沈阳鉴定中心。主要从事火灾基础理论、成因规律分析、火灾调查及火灾痕迹物证鉴定技术的研究。

鉴定中心设有火灾物证鉴定的宏观检验实验室、金相分析实验室、形貌分析实验室、成分分析实验室、热分析实验室、色谱分析实验室、光谱分析实验室、电气火灾再现性实验室和实体火灾实验室。

鉴定中心建立了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测试与分析实验室,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80余台(套),其中包括:视频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气质联用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同步热分析仪和薄层色谱仪等。

成立以来,我们承担并完成40余项国家和部级科研项目,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公安部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4项、三等奖10余项,如:《应用金相分析鉴别导线短路熔痕的方法研究》,《从微观形貌鉴别电气火灾原因的方法研究》、《铜导体熔痕表面微区成分分析鉴定技术的研究》、《电气火灾综合鉴定技术的研究》、《小型家用电磁式电气设备火灾痕迹鉴定技术的研究》和《火灾模拟试验技术的研究》等科研项目。在消防领域――火灾物证鉴定技术方面,创立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显微组织到成份、从定性到定量的技术鉴定方法,如:火灾物证鉴定的“宏观分析法”、“金相分析法”、“微观形貌鉴别法”、“剩磁检测法”、“成份分析法”、“模拟试验法”、“综合鉴定方法”、“特殊电气设备痕迹分析方法”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使我国电气火灾分析与火灾物证鉴定技术水平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1、携带证书、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到沈阳市人力资源(市府大路那边)中心;

2、填写《认证申请表》、《鉴定协议书》等表格,并提交证书、身份证复印件;

3、交费:研究生150元/证,硕士150元/证,省内毕业证70元/证,省内学位证70元/证,省外毕业证140元/证,省外学位证140元/证(可能会有所变动);

4、验证时间:省内证书一般7-10个工作日,省外证书一般15-20个工作日完成;

5、专升本学历,须提供专科复印件、专科验证报告,只申请学位鉴定(硕士学位除外),须提供本科复印件、本科学历验证报告,鉴定材料《沈阳鉴定中心》。部队院校须提供军人身份,省外中专须提供证书发放管理机关的证明,党校学历暂不受理;

沈阳医学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市第九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市辽中县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市法库县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市新民市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市康平县人民医院法医司法鉴定所

沈阳佳实司法鉴定所

沈阳汽车性能司法鉴定所

沈阳金杯汽车质量司法鉴定所

沈阳农业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篇3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现更名为“沈阳盛京大剧院”),是沈阳市重点规划的文化艺术设施建设项目,以其独特的建设外形、精湛的施工工艺,已经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地区的标志性工程。该建筑主要功能有容纳500名观众的多功能厅、1 200名观众的音乐厅和1 800名观众的综合剧场的三大功能厅,并设有相应的舞蹈排练厅、合唱排练厅、综合排练厅、琴房等相关设施。

在此项工程中,奥特维公司作为专业舞台音响承包单位,主要负责多功能厅、音乐厅和综合剧场三大功能厅的舞台音响系统。舞台音响系统搭建完毕后,通过第三方声学检测单位对各厅堂进行声学检测,最终3个厅堂各项指标及参数均满足或优于GB/T 28049—2011《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中文艺演出类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标准,在音质效果方面达到省同类工程先进水平。

沈阳市地铁控制中心大楼电气设计 篇4

沈阳市地铁控制中心大楼是沈阳地铁一、二号线一期工程中的重要项目,是地铁机车运营的指挥中心,包括综合信息管理、设备监控、人员监控。电气设计在整个地铁控制中心大楼设计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工程概况

地铁运营控制中心大楼位于沈阳市张士开发区,是一个集办公、管理、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总体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二十一层,建筑主体高度92.05米,地下二层主要为设备用房及停车场,总用电设备容量为3539KW,变压器安装容量为4000KVA(共2台)。

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供配变电、动力、照明、防雷及接地、消防报警、有线电视、视频安防监控、楼宇监控、汽车库管理、综合布线、公共广播、门禁一卡通、集中控制会议等系统。

2 供配电设计

地铁运营控制中心大楼负荷等级为一级,由两路独立地铁专线35KV高压电源供电,35/0.4KV降压后分配给楼内各主要供电点,当一路电源故障时,通过自动操作联络开关,另一段电源负担全部重要负荷。

2.1 变电所

变电所设计原则是靠近负荷中心,由于大楼的空调冷水机组为2*600KW,冷却冷冻水泵为160KW。所以变电所设在地下一层,变压器选用2台2000KVA干式变压器。

2.2 负荷容量及等级分类

本工程用电负荷总计约为3539KW,负荷系数为0.7,功率因数为0.9(低压侧补偿后),计算负荷为2477KW,全楼平均负荷70W/m2。

楼内所有消防设施(消防水泵、喷淋泵、排烟、正压风机、消防电梯等)消防、安保及设备监控调度中心、通风、信号系统以及安全疏散照明等均作为一类重要负荷,其余电源作为二类负荷。

3 低压配电设计

3.1 低压配电柜

楼内变配电所设置的380V低压配电柜全部采用抽屉式开关柜,柜内受电主开关及母联开关选用MT。柜中有功能单元、母线隔离、控制保护及仪表设备、400A以下的低压断路器选用NSD型开关。

功率因数补偿在380V低压侧,补偿控制器为带微处理器的自动功率因数调节器。

3.2 低压配电系统

配电方式:由变电所配出的380/220V低压电源对于较大容量设备及重要设备及重要负荷,采用放射式配电方式。对于楼内一类重要负荷,采用两路电源(两台35/0.4KV变电压器)同时送至终端配电箱进行自动切换,以保证用电的可靠性。

4 照明设计

4.1 正常照明

4.1.1 基本原则

本设计的照明主旨坚持绿色照明,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益于提高人们生产、工作效率和保护身心健康的照明原则。采用高效照明光源及灯具。控制上采用智能控制,以达到节能高效安全舒适的照明环境。

4.1.2 照度标准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执行。

4.2 事故照明

变电所、消防控制室、电信机房、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公共大厅、消防泵房、消防电梯前室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

4.3 疏散照明

在门厅、电梯前室疏散楼梯间出入口处均设安全出口指示灯。楼梯间、疏散通道设诱导灯和出口安全指示灯。

4.4 照明控制

地铁运营控制中心大楼内的公共大厅、展厅、会议室、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在设计中采用了ABBi-bus系统,通过计算机集中控制,定时控制或关光感控制。在需要的时候将需要的区域实现开关,以节约能源和降低运营费用。

5 火灾自动报警联动控制系统

消防控制中心设在一层,消防控制中心与视频安装监控、背景音乐广播等控制合用一个房间,有直通室外的大门,便于应急管理。

系统主要工作方式由高智能感烟、感温探测器、喷淋系统的水流指示器和报警阀、手动按钮、全体消防系统的报警信号(系统动作后)等检测元件检测出火警信号并传入消防中心,消防系统的主机在收到报警信号后,迅速进行火情确认,当确定火情后,系统主机将根据火情大小及时作出一系列规定的工作指令。

气体灭火系统采用烟、温感探测器的逻辑与方式,自动或手动开启灭火装置。现场设有警铃,气体释放灯的紧急启停按钮。消防报警控制系统的相关状态的所有信息,均同时传给地铁中央控制室。

6 楼宇自控系统

楼宇自控系统是智能大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系统等。通过BAS对大厦内机电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和有效的管理,可以使大厦内的湿度控制达到最舒适的程度,同时以最低的能源和电力消耗来维持系统和设备的正常工作,以求取得最低的大厦运作成本和最高的经济效益。取得节约能源和人力资源的良好效益。

7 兼容性公共广播系统

兼容性公共广播系统以100V定压方式输出,实行三限制多回路控制方式消防广播及背景音乐播音装置皆设在一层消防控制室,消防广播既可通过输入火警信号实现自动播发,也可手动控制播出,其广播优先权最高为消防广播,其次是业务广播,最后是背景音乐播音。

8 集中控制会议系统

设备采用先进的现代化音视频系统设备,运用多种可科技手段,全方位多角度满足各种会议所需的图文、视频显示功能、多媒体接入功能及会议发言、扩声、讨论等功能。要求所有弱电进线应做好相应的防雷电过压保护,遵循多极保护,逐级泄放,降低残压的原则,安装防雷浪涌抑制器。

9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所做的地铁控制运营中心大楼电气设计的一些体会和感想。不同的工程会有一定的差异,建筑电气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尽量争取获得更详细的技术要求,还要多关注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尤其是智能建筑中对弱电的要求正在不断的扩大和延伸,新的弱电技术正不断的加盟到智能建筑技术领域中来,这就为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摘要:沈阳市地铁控制中心大楼是沈阳地铁一, 二号线一期工程中的重要项目。是地铁机车运营的指挥中心。本工程电气设计包括:供配电设计, 动力, 照明, 防雷接地, 消防报警, 有线电视, 视频安防监控, 楼宇自控, 汽车库管理, 综合布线, 公共广播, 门禁一卡通, 集中控制会议等系统。

关键词:控制中心,供配电,防雷与接地,火灾报警,建筑智能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篇5

一、建设沈阳区域金融中心的背景和意义

沈阳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金融领军型城市, 近年来在存贷款余额、保险深度及密度、金融机构数量、上市公司数量、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金融开放度等主要金融指标方面均居东北地区前列, 而且其区域性金融管理中心、金融业务中心、金融调控中心的地位不断强化。目前, 以沈阳为核心的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发展已经纳入国家战略。未来5年, 沈阳市金融业发展将进一步强化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积极开展国家级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提高金融机构能级, 发挥中心城市功能, 增强沈阳金融业对沈阳经济区及东北地区的金融辐射力, 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为沈阳创建国家级中心城市提供金融支撑。

二、沈阳建设区域金融中心SWOT分析

(一) 优势分析

2012年, 沈阳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00亿元, 比上年增长11%, 比2007年翻一番。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在26430元, 比上年增长13%, 是2007年的1.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3260元, 比上年增长15%, 是2007年1.9倍。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的快速发展, 沈阳市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 辐射省内及辽河流域, 逐步发展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产业发展正在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新阶段迈进。同时, 金融机构聚集程度不断提高, 金融市场辐射能力得到强化, 金融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框架逐步形成。沈阳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建设以绿色金融为特色的, 与沈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经过多年的努力, 沈阳市金融中心的框架构建已初定, 目前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已经完成60余幢总计500多万平方米商务楼宇的开发建设。正在规划和建设的商务楼宇120余幢, 投资规模890亿元, 建筑面积1300多万平方米, 商务楼宇聚集度居东北地区前列。同时, 开发区已聚集各类金融机构68家, 其中包含了在沈的全部中资银行, 香港东亚银行等在沈的全部10家外资银行, 英国恒安人寿保险公司等29家国内外保险公司, 以及香港华富嘉洛证券、银河期货等9家证券、期货公司。2011年, 开发区内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已分别占沈阳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的55%和53%, 开发区的金融辐射能力迅速扩大, 金融洼地效应加速显现。

(二) 劣势分析

虽然沈阳市的经济与金融发展水平在不断增强, 但其金融业规模实力与城市经济地位仍不相协调。目前沈阳市金融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 还处于总体适应, 相对落后的局面。从金融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来看, 缺乏有影响力的大型和独立法人金融机构。2012年末, 全市法人金融机构的数量仍远远低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金融业发达城市和经济水平相近城市。法人保险公司、法人期货公司, 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以及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贷款公司等也较为缺乏, 虽然金融业对经济贡献逐年提高, 但距离成为支柱产业还有很大差距, 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仍不明显。同时, 金融产品和服务领域仍然缺乏特色。在产品和服务领域, 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较低, 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 不能充分满足客户对新型理财产品和金融工具的需求。在金融服务领域, 企业融资渠道过于依赖银行信贷, 直接融资比例偏低, 资本市场的作用为得到充分发挥,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较为突出。此外, 金融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社会信用意识有待提高。金融市场整体还不够活跃, 金融竞争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金融机构与担保评估咨询等中介机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要进一步加强, 扶持金融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不足, 与先进城市相比, 沈阳市金融业政策还显得较为保守, 在人才引进激励培训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制定倾斜扶持政策;专业人才匮乏也在严重制约金融行业的长足发展, 金融专业人才层次不高, 储备不足, 高级复合型人才缺乏。

(三) 机遇分析

当前, 尽管在一段时间内, 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仍然存在, 但仍将催生以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 加速国际产业转移。沈阳市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城市, 其金融业发展可以紧紧抓住有利时机,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服务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发展, 同时, 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快速推进, 金融业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日益提升, 金融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此外, 国家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间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 沈阳市可以抓住机遇, 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发展社区银行农村小型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 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等领域, 这必将快速扩大现有沈阳市金融市场的规模, 极大提升金融市场的功能。未来几年, 经济转型发展的加速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提升, 将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服务的要求, 我国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和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将日益丰富完善, 金融改革创新在部分省市深入推进, 地方政府金融管理职责和体制将不断强化, 绿色经济区建设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因此, 沈阳地区的经济发展要积极跟进转型步伐;突出新兴, 培育新的支柱产业;突出创新, 建设创新型城市, 发展绿色经济和产业转型需要构建畅通的投融资渠道。这些都需要金融提供有力支持, 这为金融业扩大服务领域, 开辟新增市场, 增强创新能力, 优化资源配置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也为沈阳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四) 挑战分析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认识水平的提升, 各地对金融业的发展高度重视, 其他省市地区对有限金融资源的竞争日趋白热化, 争夺的范围已从金融机构, 扩大到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综合配套改革金融中心建设等各个领域。国内多城市在规划建设金融中心。就国家级金融中心而言, 已经获得或接近于获得此地位的内地城市只有北京和上海, 天津市已经被国务院明确定位为北方金融中心, 其他城市多数定位于规划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 如重庆市规划建设长江上游和内陆地区金融中心, 大连面向东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等。各市围绕金融中心建设, 积极规划、定位, 制定发展目标、支持措施和实现步骤。未来一段时期, 围绕市场人才、技术发展、环境政策支持等各个层面的竞争将会异常激烈, 省内及周边城市不断赶超崛起。东北地区如大连、哈尔滨等城市都在积极进行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 发展势头强劲, 当地法人机构不断向外延伸拓展, 针对资金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 沈阳市面临省内多城市各层次、各方面、各领域的竞争威胁日益严峻。

三、沈阳市建设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建议

(一) 完善全市金融服务体系

构建国家级优化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 在金融生态建设方面进入全国最优地区前列。推进信贷结构调整, 引导信贷资金支持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兴产业及县域和“三农”经济发展。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 继续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积极构建场外资本市场, 进一步做大做强区域产权交易市场, 大力发展期货交易市场, 开展多种形式的债权融资。拓展保险服务领域和功能, 支持保险资金发挥投资功能。健全金融机构体系, 重点设立法人金融机构, 引导地方产业资本参股、控股法人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全市金融业发展布局, 加快建设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和沈阳金融街, 构建工业金融、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成长区。

(二) 构建服务于沈阳经济区的金融服务体系

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沈阳经济区金融网点布局, 均衡金融服务。推动沈阳经济区内各城市商业银行加强业务合作, 开展异地抵押贷款业务, 发展银团贷款业务。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 鼓励金融机构发展网上业务。进一步加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间的金融合作, 发挥沈阳资本市场及要素市场的区位和基础优势, 共同搭建各类交易平台。增强驻沈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和产权交易机构对沈阳经济区的服务能力。增强沈阳经济区各城市的金融凝聚力。

(三) 构建辐射东北地区的金融服务框架

以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为重点, 在设立场外资本市场、非上市非公众股权交易市场上寻求突破, 在构建钢材期货、大宗商品交易等资本要素市场上寻求突破, 在推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规模化发展上取得突破。增强沈阳对东北乃至全国的金融辐射力。强化沈阳与其他城市的金融合作, 共同拉动东北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闰龙.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文献综述, 世界经济文汇, 2004, (6)

[2]周立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 (1978—2000)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篇6

关键词:现代区城物流中心,SWOT,建议

现代区域物流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SWOT模型分析法, 对于辽宁省发展以沈阳为中心的区域物流具有的优势和劣势, 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 希望相关部分和组织可以采取有效措施, 促进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经济崛起。

1 SWOT分析简介

SWOT分析方法是一种很常见的战略分析方法, 它是通过对问题自身内部所拥有的优势 (Strengths) 和劣势 (Weaknesses) , 并结合问题自身外部所面临的机遇 (Opportunities) 和威胁 (Threats) , 按照一定次序排列, 对它们之间的匹配情况进行详尽地内外综合分析, 以求客观公正的评价自身, 从而制定出与问题自身情况相适应的战略对策。下面就对发展沈阳经济区现代区域物流中心的优势、劣势和机遇、挑战, 运用SWOT模型进行综合分析。

2 沈阳发展现代区域物流中心的SWOT分析

2.1 优势 (Strengths) 分析

2.1.1 良好的区位优势

沈阳一直是辽宁省的省会, 同时也是富有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 而且沈阳位置优越, 它处在东北亚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地带, 是东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 更是东北的交通和通信枢纽, 具有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 沈阳具备了形成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条件。从物流业发展来看, 辽宁省内目前构建的两个城市群物流圈中, 其中一个就是以沈阳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物流圈, 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物流中心城市为核心, 综合性及专业性物流园区为结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早在1998年, 沈阳就已经建立了张士物流园区, 以后又在沈海、铁西、浑南、沈北等地相续建立了多个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

2.1.2 交通枢纽优势

沈阳处在东北亚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带的核心地带, 其交通枢纽地位明显, 是联系东北经济区与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关键点, 相关数据也显示, 多年来沈阳市的年货运量和客运量均居东北地区之首。经过多年的发展, 沈阳市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线路铺设、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和装备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而且, 沈阳也在大力改善与周边城市的交通, 在原有高速公路的基础上, 建设了多条城际公路, 增强了城市间的运输能力, 进一步增强了沈阳市交通枢纽的地位。

2.1.3 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直以来, 沈阳市委和市政府对沈阳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 从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发展物流业。2003年, 沈阳出台了《沈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 为发展物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纲要》围绕建设东北地区现代物流中心的目标, 提出了打造四层物流服务圈, 建设一个省级物流园区, 发展综合性和专业性物流中心以及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总体发展框架。《纲要》出台后, 沈阳物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相继建成了东药物流中心、储运集团物流中心、沈阳宝钢钢材配送中心、中储沈阳物流中心、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中心、沈阳鞍钢配送中心、吉递物流中心、辽宁联合物流中心、中外运辽宁货运仓储中心等10余个大型物流项目。

2.1.4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随着沈阳物流的快速发展, 短短几年时间, 沈阳市内为生产企业从事专业化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已经从2家, 逐步发展到目前的近10家。如:辽宁联合物流公司专门为沈阳上海通用和宝马等汽车生产企业提供全套的零部件运输、储存、配运, 以及整车发送服务;沈阳运输集团为河北某汽车生产厂以及沈阳金杯承担第三方物流业务;宝供物流沈阳分公司为宝洁、安利、联合利华、飞利浦等十多家合作伙伴提供东北及周边地区的供应链服务等等。

2.2 劣势 (Weaknesses) 分析

虽然近年来发展迅速, 但沈阳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有些是沈阳自身的, 有些是整个行业的。

2.2.1 物流基础设施仍不足

虽然近年来沈阳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但总量上与珠三角等发展较早地区相比仍然不足, 其配套性和兼容性相对较差, 还不能满足物流快速增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集散能力还不够高, 综合性的大型物流园区还正在建设阶段, 形成规模经营的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不是很多。

2.2.2 物流市场无序

首先, 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合理, 存在严重的条块分割情况, 而且, 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这两在因素又都极大地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组成物流系统的各个领域处于一种相互分立、互相排斥局面下, 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极大地影响了物流业和发展。而且, 各种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也各自为政, 相互竞争, 难以兼容, 不能形成优势互补。

其次, 物流行业市场准入乱, 门槛低。由于现代物流法律法规的落后和缺失, 物流行业实际上没有门槛限制, 各种形式、大大小小地所谓的物流公司、货运公司、空车配货, 甚至托运部等等遍地开花, 其经营呈现小、散、乱、杂的局面, 多数物流企业效益低下, 市场份额很小,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最后, 物流行业信用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物流市场规范和法制建设的滞后, 造成行业诚信体系不健全, 缺乏有效监管, 特别是那些相对规模较小的物流公司, 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都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 同时, 物流公司本身的利益也容易受到损害。

2.2.3 缺少高层次物流人才

由于我国物流业整体起步较晚, 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都尚未跟上, 因此物流规划、供应链管理等高端专业化物流人才在全国都严重缺乏, 沈阳同样也是如此。目前, 沈阳从事物流研究的大学和专业研究机构还比较少, 企业层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 即使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了, 也不愿意公开分享其研究成果, 这使得沈阳在物流研究方面比较落后。虽然, 有些院校开设了物流专业, 但也只是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真正深入了解现代物流知识的人数还不多。面在人数已经初具规模的物流从业人员中, 经过专业学习、掌握物流科学的高级管理人才也很少。

2.3 机遇 (Opportunities) 分析

2.3.1 物流业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在2009年2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审议并通过了物流业的调整振兴规划, 物流业是这次会议审议通过振兴规划的两大产业之一。这次会议明确指出, 物流业是融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于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它所涉及的领域广, 能够吸纳的就业人数数量众多, 对于促进生产和拉动国内消费都可以起很大的作用。自此, 物流业跨入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这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大好时机。

2.3.2 沈阳的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贸易, 区域贸易的发展又会带动区域物流的发展, 区域物流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而区域经济的增长反过来又要求有更加科学的物流规划和更大规模的物流企业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沈阳是辽宁省甚至是东北地区经济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其在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业和旅游产业等各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 使沈阳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这包括数量的增长和质量的提高。

2.3.3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

2003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自此,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加快, 改革开放以来被拉开的差距也在逐年缩小, 赶上了全国平均增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都取得了成效, 这些成效为现代区域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和政策支持, 有利于物流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和提高, 有利于物流名企的落户和物流人才的培养。

2.3.4 沈阳经济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沈阳市将建设成为沈阳经济区, 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之后的第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其提出的发展主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老工业基地, 沈阳经济区进行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要全力推动这一区域, 率先形成极富创造活力和优势的体制机制, 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 建成我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创新基地, 成为东北地区现代商贸、物流、金融中心, 以强大综合实力、承载力、辐射力和国际竞争力。

2.4 威胁 (Threats) 分析

2.4.1 需求与供给结构不一致

常规的物流服务包括提供仓储、运输、装卸、配送等服务, 主要靠机械设施等硬件来完成。而增值物流服务则主要是借助于网络和信息系统, 依托管理软件来开展物流咨询与设计等业务, 需要更多的精神劳动, 这使物流服务由劳动密集型转为知识密集型服务。目前, 对于这两种服务, 常规的物流服务供大于求, 属于买方市场, 而增值物流服务则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属于卖方市场, 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4.2 外资物流企业带来的国际化竞争

中国目前面对的是全面开放的物流市场, 这使外资物流企业在中国市场快速扩张, 而外资物流企业与中国的物流企业结盟的却很少, 大多都是凭借其自身的实力和管理优势, 采取独资、并购等形式加快业务整合和规模扩张。虽然外资物流公司进入中国, 甚至进入沈阳, 给沈阳的物流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沈阳的物流企业可以拓展国际物流业务, 但沈阳的物流企业必须要先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物流市场的竞争。

3 沈阳现代区域物流中心发展的建议

本文对沈阳市发展现代区域物流进行了SWOT分析后, 发现沈阳现代区域物流发展优势大于劣势, 机遇超过威胁。沈阳应抓住机遇, 发挥优势, 构建现代化的区域物流中心。

3.1 成立现代物流业组织协调机构, 整合区域物流资产

物流业作为一个涉及多行业的综合性产业, 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区域分割, 在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之间、城市之间、相关行业之间和企业之间应建立一定的协调与交流机制, 来统筹协调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利益, 尽量减少物流资源的浪费, 实现资源整合, 提高物流服务效率水平, 促进规范市场的形成。与此同时, 还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吸引国内外资本参与到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物流节点的运营中来。

3.2 制定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对现行的与物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进行整理和修订, 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 避免市场竞争的混乱和无序, 把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纳入依法推进、依章运行的轨道。同时, 为了适应国际贸易的要求, 应研究和制定出适合国际物流业发展的标准, 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和现代化, 增强竞争优势。

3.3 完善行业物流, 拓展增值服务

由于增值物流服务供不应求, 应大力发展诸如物流信息咨询、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等增值物流服务。并且, 还要促进物流金融、物流地产等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以解决信用危机及资金不足的问题。

3.4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以铁路为主干线, 公路为延伸, 充分发挥其集散到户的作用, 同时以航空作为补充, 构筑起海陆空的立体格局, 构建快速高效的运输体系。同时, 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物流政策的建设, 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形成三大平台, 构筑起依托于综合型、专业型物流园区的区域物流体系。

3.5 加强物流管理的研究和人才培养

政府部门要组织有关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 对企业物流、社会物流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等问题开展系统和专业的研究。并以大专院校为基地, 加大物流管理技术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教育, 为国家和企业积极培训物流方面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清山.管理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金波.辽宁区域物流的发展前景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9 (5) .

沈阳市苗木花卉交易中心隆重开业 篇7

沈阳市苗木花卉交易中心位于沈北新区尹家乡101国道道义北大街。该项目在策划和实施过程中,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指示精神, 树立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中心,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 以科技推广为保障, 以结构调整为手段, 大力发展无公害花卉生产, 不断提高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建设更好更快健康发展。项目把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发展的第一要务, 把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花卉主导产业作为工作的重心, 逐步形成以苗木、花卉为主导的“公司+农户”产业经济模式。

沈阳市苗木花卉交易中心董事长赵飞向记者介绍, 项目计划投资11361.2万元, 占地总面积1280亩, 分为基地和交易大厅两部分。完全建成后, 将实现集科研、示范、推广、生产四位一体, 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 农、工、贸一体化, 达到花卉苗木繁育、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科技展示等专业化生产基地。沈北新区花卉园艺基地由沈北新区花卉协会筹资兴建, 2007年10月投入生产, 现已培育盆栽花卉1500万株 (盆) , 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 纯利润1235万元。业务辐射辽宁及东北乃至全国多家城市, 是一家从事花卉苗木新品种研发推广、繁育、现代农业观光旅游、园林花卉科技成果展示等专业化生产基地。

新建成的苗木花卉交易大厅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 总投资1300万元, 采用封闭式钢架轻钢彩板设计建造。主要经营国内外高、中、低档名贵花卉及南方阴生植物, 高、中、低档盆景达千种, 另有大量安徽灵璧石、观赏石、假山石。对外承揽各种园艺绿化工程、小区外景布置及各大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会议和开业庆典的租摆业务。

沈阳文化艺术中心 篇8

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沈阳分会场, 是沈阳市2006年~2007年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该工程于2006年3月破土动工, 计划2006年9月顶棚4段大型钢罩棚主拱卸载。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的钢结构桁架主拱跨度全长360米, 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管桁架结构;其单管最大直径为1.524米, 创全国弯管直径之最;同时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所有的基础梁连在一起形成刚性片网来承受4个钢结构主拱墩的水平推力, 其中每个主拱墩的水平推力达到3600吨, 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的这种设计在全国亦是首例。鉴于以上情况, 受沈阳五里河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委托, 我院承担了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4个主拱墩基础水平位移监测任务, 以便观测到主拱墩基础在建筑过程中的位移变化量及走向, 为主拱安全、成功卸载提供必要的数据和保障。同时为主拱墩基础稳定性评定提供参考数据。需要监测的4个主拱墩基础对称地建于体育场的南北两边, 均为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五边形构造。其中两相邻内角为直角, 三直角边长分别为7m、15m、7m, 其余两边边长为7m、14m。

2 主拱墩基础水平位移监测技术依据及要求

2.1 执行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并参照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中的有关要求, 位移观测点的点位中误差±3.0mm。

2.2 尽管体育场四周已埋设了5个GPS控制点, 但因为建筑区域大, 观测难度大, 为达到观测精度要求, 本工程坐标系统采用独立 (假定) 坐标系。拟在每个主拱墩附近观测条件好的位置埋设两个观测基准点。

2.3 观测周期按建设单位、设计人员的要求进行, 拟每半个月观测一次;主拱卸载前后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待主体工程竣工后, 根据建设单位、设计人员要求决定何时结束观测。

3 沈阳奥体中心体育场主拱墩基础水平位移监测方案

3.1 水平位移监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

3.1.1理论上讲, 在主拱墩基础的两拐点处设置水平位移监测点, 便可观测到主拱墩基础在建筑过程中的位移变化量及走向, 为准确提供观测成果并进行检核, 每个主拱墩拟设置3个监测点。监测点拟布设在主拱墩三个明显的拐点处, 点位编号分别为1-3, 数字号前冠以主拱墩相对体育场所处位置的英文字母缩写。例如点号SE1、SW3, 分别表示位于奥体中心体育场南面的东侧主拱墩的1号监测点和西侧主拱墩的3号监测点。点位采用前期为奥体中心体育场进行沉降观测埋设的点位标志, 只是在沉降观测点位的金属圆球顶面上, 钻一Ф2mm的小孔为其监测点位。

3.1.2 每个主拱墩外埋设两个固定的基准点基1、基2, 基准点点间距离20m~40m为宜, 基准点至监测点距离控制在100m之内, 基准点设置成一水泥观测墩, 底部规格0.4mx0.4m, 埋深2.0m, 露出地面1.4m左右, 墩顶面配有强制对中装置。埋设的基准点尽量选在通视良好且便于长期保存的地面上。

3.1.3 奥体中心体育场主拱墩基础位移监测点及基准点的布设示意图见图1。

3.2 基础水平位移监测点的位移观测

监测点的位移观测采用极坐标解析法进行。观测前, 对监测点的观测进行精度估算和设计, 在不计起算点误差的前提下, 监测点的位置误差:

式中:s为测站至测点的距离

ms为测距中误差

mβ为测角中误差

在满足M≤±3.0mm精度下, 本工程作业方法如下:

3.2.1 采用徕卡TCA1800型全站仪, 该仪器标称精度 (1", 1+1ppm) 。观测前按要求对仪器进行规定项目的检定。

3.2.2 以图1为例, 在基1点上设站, 假定坐标值及基1-基2的方位值, 按极坐标法测定基2及各测点的坐标值。观测中测定温度、气压, 对观测成果进行仪器加、乘常数、气象等改正。

3.2.3 测站迁至基2, 以基1、基2的坐标值为依据, 重复2项中的观测工作。

3.2.4 观测中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

3.2.5在基1、基2上观测各监测点坐标的同时, 联测不宜太远, 但目标清晰, 稳定牢固的两个铅垂的线状目标方位, 为往下的基准点稳定性检测和测定监测点坐标提供保障。联测的两方位夹角控制在60°~120°之间。

3.2.6在主拱墩基础初次水平位移监测完成后, 以后的每次监测前都要进行基准点的稳定性检测, 只有当基准点经检测稳定, 未发现异常变化时, 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监测。

3.3 数据处理与统计

3.3.1 在满足观测技术要求下, 计算各监测点坐标的最或是值。

3.3.2为直观地反映主拱墩基础的位移方向和大小, 根据需要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面坐标成果换算, 以便及时、直观地监测出每个主拱墩基础的位移方向和大小。便于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供监测数据, 为主拱的安全卸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3 待每次观测结束后, 对监测点观测进行精度评定。同时进行主拱墩基础稳定性评定。

3.3.4 各主拱墩基础监测最大位移量与限差统计表 (见表2) 。

4 体会与建议

上一篇: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下一篇:美术专业素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