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专业

2024-06-07

图像专业(精选十篇)

图像专业 篇1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是以电脑科技为平台的一个新型专业, 包括平面设计、三维动画、环境艺术设计和建筑装潢设计等主要发展方向。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图形图像专业学生没有接触和系统学习过绘画知识, 更谈不上有一定的绘画基础。针对这一情况, 在基础课程教学中要加大造型艺术课的力度, 探索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 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

素描不只是一种造型训练的方法, 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一个独立的画种, 素描教学是培养学生对事物观察分析能力和表现能力的一种手段。其实, 素描本身就是造型艺术, 具备一切造型艺术的共同点, 也能艺术地、能动的表现自然, 揭示自然的本质。总体来讲, 素描是很理性的, 素描的过程是脑、眼与手高度结合的人的活动。

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都离不开可视的媒介载体——材料与图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体的, 有色或无色的纸或其它质地的基底, 图形是铅笔、粉笔或墨水的痕迹等等, 这些材料组合本身就有技术含量。想画得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是必备的。构图、形体与空间、画面整体感的控制, 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 解剖知识、透视规律的运用等等。由于专业的不同所需技术手段亦有所侧重, 但在传达对形体的感觉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丰富的, 需要去感受去发现。

兴趣, 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素描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和心理反应。在教学中我发现刚开始学生特别喜欢上素描课, 他们把素描课当作一种游戏活动,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纯粹的将素描课当作是好“玩”的课, 但随着时间的增长, 学习任务加重了, 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美术课也变成了一种学习负担, 一部分的学生对素描课的热情开始逐渐减退, 甚至完全没有了兴趣。针对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学习, 我进行了许多的尝试, 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 构图、形体、结构、明暗、质感、空间感等是这门课的主要训练内容。素描这门课需要长期的反复训练, 容易枯燥。而且需要学生真情实感的投入, 只有真诚的热爱, 才能触摸到艺术的灵魂进而迸发智慧的光芒。

首先, 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作品欣赏, 特别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各种优秀素描作品的赏析, 让学生感受达.芬奇的缜密细致, 拉裴尔的优雅抒情, 米开朗基罗的强悍以及强烈的生命张力, 鲁本斯的性感, 安格尔的含蓄、简洁及质感的表现, 凡.高澎湃的激情, 毕加索旺盛的创造性等等。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即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到整体。上课时, 用提问的方式和直接示范的方式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 克服学生的盲目性。在观察中引导学生努力把握物体的特征, 通过捕捉事物的突出特征而见事物的全貌。只有认真观察并用脑好好去回忆, 才能使表象鲜明, 反之在观察中如果抓不住事物的特征, 记忆就会模糊。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事物特征入手, 再逐渐扩大到事物的全貌。长此以往, 学生的绘画能力会大大提高。

另外, 临摹教学可以说是素描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人类绘画的原理来讲:人的创作不是凭空捏造, 不过是一种大脑的综合联想而已。在临摹的之前教师需要讲清楚临摹的目的和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对临摹的目的性不够明确, 往往将临摹作品看成是照样完成一张画就行了, 并没有具体分析为什么要这样画。这种无的放矢的学习方法, 到头来是一无所获的。所以要让学生知道临摹不只是“依葫芦画瓢”, 而是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复杂的思维表现过程,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临摹的目的, 才能在临摹中学到技法, 掌握一定的表现手法。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画面。有些学生一看到画面较复杂的作品, 就会皱紧眉头, 立刻失去了画画的兴趣。教师应该就如何表现这个主题, 画面的结构关系, 画面的气氛进行解剖分析, 使复杂的形体简单化, 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逐步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兴趣。有些学生在临摹作品时看几眼原作后, 就会跟着感觉走了, 画着画着就走样了。既然是临摹作品, 就应忠于原作, 不仅要形似, 还要神似。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动笔, 弄清楚画面各部分的来龙去脉, 只有理解地临摹才能从中学到有益的东西, 才能真正达到临摹教学的目的。

在临摹过程中, 既要“忠于客观现实的反映”, 又要避免单纯的“依葫芦画瓢”。此外教师要注意示范讲授。示范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 大部分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 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 直观教学基本符合他们的心理特征。在示范时, 一定要注意先画什么后画什么, 甚至每一个局部, 每一根线条, 都要考虑好下笔的顺序和方向。遇到一些规律性的绘画技巧, 如透视规律、基础知识等, 不要认为以前讲过了就可省略, 要及时提醒, 使学生在对作品的绘画步骤和表现方法有一个直观性的了解的同时, 也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知识。

一张画是反映作者作画时思维活动的过程、心理活动的过程、道德认识的提高过程。紧扣这些过程的每个环节, 是指导绘画的关键。在学生作画的训练中, 常常不自觉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维方法学习, 错误、混乱地表现对象, 并麻木地进行下去, 这一恶性循环的症状在哪里呢?其根本原因, 就是对对象没有整体深入的认识、理解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没有对感受到的第一印象进行追踪和提炼。而只凭臆造, 概念、机械地表现对象。对此问题, 教师不能采用单纯地纠正、修改画面的方法。而应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去正确把握自己的思维方法, 达到教学目的。当发现学生的形不准时, 可以由学生谈谈作画时怎么想、怎么看和怎么画, 启发学生回顾作画过程中的每一个思维环节, 针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讲解或示范, 建立起学生正确的认识方法, 给予学生相应的画面方法上的微观指导, 让学生学会运用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 使学生在以后的绘画中少犯或不犯类似的错误。

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 丰富而敏锐的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因此, 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天性为己任, 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勾通能力, 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 其训练的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 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将素描训练看作是人的知觉训练、情感训练、社会人的精神表达式。

摘要:高职院校图形图像专业的素描教学是重要基础内容, 对学生以后的设计学习, 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素描学习兴趣, 开展学习方法的指导,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达到提高素描教学效果的目的。

湖南图形图像制作技术专业 篇2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jsj.hniu.cn教务处,湖南 长沙 410200)

一.专业简介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创办于2005年,与湖南青苹果数据中心、长沙全美广告公司和深圳网图网络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采用项目合作方式进行合作办学,由公司提供实际项目,派技术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际项目的开发,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实现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无缝对接。该专业拥有平面设计实验实训室,图形图像非编实验实训室,三维动画实验实训室,影视合成实验实训室等多个理实一体或基于项目实施的实验实训室和图形图像制作专业项目开发室。

培养目标:以“三维虚拟现实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培养毕业生能够在广告、传媒等行业或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三维虚拟现实制作、三维动画设计、创意设计、形象设计、广告策划与制作、网页设计、数码影视设计、后期处理等工作。

核心技能:以“三维虚拟现实展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培养能够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专业相关实际问题,能够自主学习和触类旁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色彩,构成,项目策划,图像处理软件,图形创意,字体标志设计,广告设计,透视,AutoCAD,三维艺术表现,虚拟现实,网页设计,市场营销等。

就业前景:随着我国信息化不断推进,以高科技与文化融合为特征的创意产业的发展迅猛,多媒体产业规模已成为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商机十分巨大,作为多媒体产业的重要分支,图形图像制作人才的需求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必将成为热点和焦点。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影视、电视台、动画制作机构、广告公司及相关行业,从事三维产品设计与制作、广告设计、广告策划创意和制作、影视后期合成、游戏及网页美工等技术工作。

二.就业前景

图像处理教学中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 篇3

关键词:图像处理;专业素养:培养策略

一、关于图像处理教学的概述

目前,图像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例如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装潢效果图设计、摄影后期处理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里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图像处理教学是基于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学习活动。Photoshop软件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强,被认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

二、图像处理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教学方法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目前,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部分本科院校的图像处理教学一般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拟的方式,这种方法虽然对图像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没有什么问题,但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及提高却有很大影响。传统教学中,学生独立实践的机会较少,因而缺乏大胆创新设计的魄力和勇气,专业技能的掌握也不够熟练。

2.教师的专业水平不够,教学质量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主导地位,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与教学质量的好坏,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目前,一些本科院校不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导致教学质量提升效果不明显。

3.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多。图像处理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分离,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偏理论轻实践,学生眼高手低,动手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不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此外,本科院校图像处理专业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不够深入,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的机会少,不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操作,导致应用能力培养受到一定的局限。

三、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专业素养的重要性

专业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其毕业后顺利就业。本科院校的教育目标在于向国家和社会输送拥有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保证企业的人才需求。图像处理作为一项专业技能,在本科院校的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科技信息时代,计算机软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图像处理软件在各类设计中应用广泛,例如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网页设计等。提升本科院校图像处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图像处理专业能力的提高。

四、图像处理教学中提高学生专业素养的有效策略

1.高校要转变观念,树立先进教学理念。图像处理教学要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生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积极组织安排学习内容,改善教学方式方法,构建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课堂,提高图像处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本科院校要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拓学生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教学的专业性和创新性。首先,提升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本科院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加强校企合作,派遣部分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训,掌握图像处理专业技能,构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还可以聘用企业一线优秀技师到学校兼职或做讲座,提高学生对实际工作的认知。其次,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学习内容设置要有趣,有吸引力,问题设置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层次、梯度。教师和学生要加强互动与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图像处理教学也可以考虑使用这样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根据企业对于图像处理相关人才的需要,教师要以服务行业为出发点安排课程内容,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4.调整教学策略与内容,完善评价体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调整教学策略与内容,紧密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评估,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

综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是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体现。通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创新教学手段、与企业密切合作等措施,构建起图像处理教学的新模式,是科技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志.职业能力导向下Photoshop课程改革与实践[J].职教通讯,2012(15).

图像专业 篇4

本专业培养适应广告设计 (行业) 及区域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掌握广告设计创作、装潢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能够进行平面广告设计、建筑效果图设计、网页设计等方面的工作,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较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掌握技能

(一) 工具性知识。

外语、计算机基础、平面软件操作、三维软件操作等。

(二)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沟通与演讲等。

(三) 专业技术基础知识。

一是策划、组织和专业技术报告及文档写作技巧与方法;二是本专业技术资料的阅读与查阅方法;三是基本的美术设计基础知识;四是建筑制图规范;五是计算机、打印机、喷绘机等的使用。

三、胜任岗位

毕业后能从事平面设计、室内外效果图设计和商标、广告创意制作、动画设计、网页设计等, 可到广告制作行业、设计公司、彩印中心、出版社、杂志社、各类制造业、建筑设计公司、装潢设计公司、广播电视、出版社、印刷公司、包装公司、网站、行政管理机构等单位从事计算机图形图像制作等方面的工作。

四、程设计思路

以工作岗位为导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从专业3个发展方向着手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利用课程进行铺垫顺利与企业需求相接轨。通过毕业生回访划定了3个工作领域, 根据不同工作领域需求的职业能力进行课程基础的建设。使学生所学技能可以胜任相关工作岗位的需求。

五、课程设置

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工作领域职业应具备的能力科学设置, 具体内容见表1。

六、结语

针对市场对于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人才需求、培养目标、岗位能力要求等调研, 通过对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几届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探索, 形成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突出以下特色。

“3121”人才培养模式:即使学生掌握3个核心能力, 选定1个实践发展方向, 完成2个实际项目的设计任务, 掌握一技之长。根据学生未来就业岗位要求, 图形图像制作专业已进行了平面广告制作能力、效果图设计制作能力、网站美工设计能力3个核心能力训练, 学生从第二学年起必须选定1个就业发展方向, 完成2个实际项目的设计任务, 同时, 开设建筑结构与材料等相关的选修课程最终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

摘要:本文基于多年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教学计划的编写、企业调研, 学生就业情况回访, 形成了相对成熟的课程建设体系, 对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与实施, 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课程设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图形图像制作

参考文献

[1].高林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 2008

[2].葛力力.关于高职课程的两个问题[J].职教论坛, 2008

图形图像设计专业实习报告总结 篇5

2012年1月中旬的寒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伴随着轻盈的脚步我步入了我的实习地点,一切都是那么的有新鲜感,一段时间下来感觉到了压力之大,因为我不懂的还很多,因此要学的也很多,毕竟实践和理论不一样,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我还是要从零开始学起。

我所实习的单位是一个和我所学专业对口的影楼,该影楼有较强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采用了先进的软件系统。影楼集婚纱摄影、艺术写真为一体,其完美的照片质量和优质的服务为影楼积累了深厚的顾客基础。在这里,顾客可以随时和摄影组以及后期处理组进行沟通和交流,保证了照片的完美质量。

在影楼我主要从事图片后期处理方面的工作,有时还会协助拍摄照片,这个工作需要耐心、认真、速度,更重要的是技术和效果。在工作期间,由单位的一位同事带我,她经验多,懂得很多,因此许多不懂得我都是去问她,但同时却也是最繁忙的一位。刚开始,她给我介绍了一些我在这一职位需要干的事,该怎么做的大概内容。其他的都是不懂就问。于是一有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问她,然而有时候,她也很忙,于是我试着问其他会的同事,久而久之,我和同事们的关系相处的都算不错。熟悉了之后,慢慢的我要干的事就越来越多了。

因为初出校门,什么特殊的经验都没有,因此刚开始安排给我的任务都是很多很杂的,整天除了坐在电脑面前利用ps和其他修图软件,看着一个图修着一张图以外,如果手头上的事不急,有客人来的话,我要被老板叫去泡茶端水,还会帮助其他同事做一些简单的事,虽然那不是我该干的事,但我是初来乍到者,别人交代的总得要去做,不然就没有了利用价值。所以无论如何都可以使我在学习当中进步的。做多了也就学到了那些实际知识,没有什么可抱怨的。每天拥有忙碌的工作,很累,有时下班后还会在家修几张图,每当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想想一天的工作情景,累却也庆幸,总之学到了好多知识,再苦再累也不辛苦,因为物有所值。

时而我会有些压抑的情绪,但是我却从不带入工作当中,因为这就是生活,要想不被生活所弃,就必须学会忍耐,学会端正,学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去认真对待每件事。而我是一个未走出校门的学子,因为不了解,但是当真正接触到这个社会,步入其中去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后,才会感觉到为什么那么多的人都感叹社会,感叹融入社会是那么的不容易。由于存在着竞争与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很多时候同事不会像同学一样对你嘘寒问暖。而有些同事表面笑脸相迎,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不择手段,踩着别人的肩膀不断地往上爬,因此刚出校门真的无法适应。有时候却也同时感觉到了那样的气氛会让人生疏,于是我还是小心翼翼的学着处人处事之道。不然,你同样会被踢出局。不让个人情绪影响工作,是我要学的,即使心情如何的低落,了解现在的自己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也是我所应该知道的,因此我就必须服从。

这些时日以来,繁忙起来累的不堪,但是从这份工作中,我成长了不少,学了不少,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在不断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生活当中期待有更好更远的发展。而我要始终不断的自我完善与提升,这样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

实习让我走出课堂,走向应用。在影楼实习的日子里,使我明白:影楼的每一个顾客,都是我们形象设计工作者的一件艺术珍品,造型上每一个细节的处理

都应该精雕细琢。既要满足顾客的审美要求,又符合艺术本身的美学原理。不论是形象设计工作者或者是其他的设计工作者,在设计时,都应尽量做到人与艺术的完美合一,这是我们设计工作者始终坚持并不断追求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当代中国的大学生,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放眼长远,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应该不再只是被动的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主动的去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如果说,大学三年是心理成熟的发芽,开花期,那么这几个月来的实习便是定性成熟的结果期。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相信自己以后一定能走好每步。

图像专业 篇6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春国(1973-),男,河南上蔡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卢晓峰(1981-),女,河南洛阳人,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河南焦作45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理工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08JG03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0-0081-02

当前,遥感已经或正在走向全面应用阶段。国际遥感应用发展的实用化、业务化、产业化、精细化特征明显,但我国遥感应用水平还不高,根本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缺乏多学科人才共同努力。[1]培养一大批经过系统知识培训、熟练掌握遥感科学理论和应用技能的地理信息科学人才,满足社会对地理遥感信息高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是高等教育的责任所在。

1998年教育部新增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后,我国GIS教育发展形势空前活跃。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GIS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方案。[2-5]遥感系列课程(遥感物理与技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地学分析与应用)成为GIS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模块,说明GIS学科建设的负责人已认识到培养掌握遥感技术的GIS人才的重要性。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遥感过程的重要一环。充分利用各种图像处理算法从遥感数据中获取各种生物物理参数和土地覆被/利用信息,可以为自然和人文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式模型提供输入参数,在遥感技术应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河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我校”)GIS专业开设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围绕如何提高“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笔者从革新课程体系、协同教学、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一、革新遥感课程体系,突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地位

随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很多专业开设了“遥感原理与应用”课程,内容分为三大模块:遥感基础、遥感图像处理及分析方法和遥感专题应用。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比较适合早期GIS专业遥感课程教学或选修遥感科学技术的某些专业,对于当前GIS专业遥感教学则存在明显缺点。主要问题是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对数字图像处理在整个遥感过程中的重要性体现不足,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融合集成的一体化趋势不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各部门遥感业务日益普及的态势不相适应,与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状况不相适应。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需要,不能满足对高素质地理遥感科技人才的需求。

我校GIS专业总结多年遥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革新了遥感课程体系,设置了“遥感概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遥感应用分析”、“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等遥感相关课程,规划了遥感系列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遥感概论”要求学生掌握遥感及其应用的基本科学工程背景知识,重点内容是电磁波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遥感数据采集、传输和成像机理,从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微波(主动方式和被动方式)波谱段介绍遥感信息的获取特点和技术发展,适当涉及大气遥感、海洋遥感等应用领域和典型案例。“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要求学生掌握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获取地球资源有用信息的科学与技术。由于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图像处理方法众多,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推出,课程重点主要着眼于图像处理基本知识和遥感图像处理常用算法,对一些探索性、前沿性和跨学科的内容从原理上予以概括介绍,如图像亚像元分类、模糊分类和面向对象图像处理等等。“遥感应用分析”采用理论、方法和实例相结合,选择不同遥感应用领域的典型案例介绍,培养学生遥感专题分析技能,深化学生对于遥感科学技术应用现状和广阔前景的认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程着眼于培养学生图像处理技能,巩固和深化理论课程教学内容,提高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GIS遥感系列课程设置方案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单独设课,提升课程地位,加大课程学时,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对提高“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成效很有益处。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有助于培养GIS专业学生采用图像分析方法解决遥感应用问题的能力,比较契合我国GIS专业本科教育遥感课程设置的发展态势。

二、培育遥感系列课程教学群体,分工协作提高“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

GIS专业遥感系列课程设置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的师资力量。遥感是多学科的综合,交叉性强,研究方法不断补充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丰富。遥感系列课程的设置决定了课程之间存在密切的内部联系。要提高“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必须打破教师个人单兵作战的惯常做法,加强与相关课程教师之间的协调和交流。培育组建了承担遥感系列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群体。遥感课程教学组围绕课程建设,整合优化课程体系,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保证了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相关性。课程教学组成员互相学习、借鉴、交流,协同规划各课程教学环节的教学要求和学时分布,课程内容更加先进,课程结构更加协调,教学方法更加有效,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实践教学得以充实,教学科研联系更加密切。遥感课程教学组的建立和协作对提高“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质量起了明显的作用。

三、汇聚国内外优秀教材成果,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涉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模式,决定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6]教学中适度引进世界著名高校的名牌课程教材和教学参考用书,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7]遥感课程教学组重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建设,收集了国内近些年出版的如戴昌达、章孝灿、汤国安、韦玉春、朱述龙等编写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材教参,注意引用吸收国外著名高校的遥感图像处理相关教材教参,参考了John R. Jensen、John A. Richards、Robert A. Schowengerdt、Jay Gao、John R. Schott、Brandt Tso等人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著作,认真研讨不同教材特点及其开课对象,针对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理论性强、概念抽象、方法多样、实践性强的特点,根据教学对象和课程学时,按照系统性和前瞻性结合、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要求,制订了教学主体内容。课程内容分为11个部分:图像基本知识、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与数据特征、遥感图像辐射校正、遥感图像几何变换与校正、遥感图像增强、遥感图像变换、遥感图像分割、遥感图像融合、遥感图像分类、数字变化检测、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优化后的课程教学内容注意了与“遥感概论”、“遥感应用分析”等课程内容的有机衔接。对于与“遥感概论”课程有重叠的内容只做简单回顾,如遥感成像过程、机理与数据特征,以少数典型应用案例揭示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在遥感应用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避免与先开课程内容重复,为后续课程做适度铺垫。数字图像处理方法多样,课程重点介绍常用算法,使学生能掌握数字图像处理原理,夯实基础。对一些发展中的、前沿性的算法着重介绍算法的思想和原理,教导学生注重算法但不应局限于具體算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学中适当区分遥感数字图像系统处理和应用处理的差别。

四、重视实践教学,多手段丰富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提升科研能力,有着重要意义。GIS专业“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从课程体系设置、实验课程内容设计、实验室开放项目、毕业设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教师科研课题等几个方面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途径,丰富了实践教学体系。

从课程设置体系上,“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单独设课,紧密联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附设6个单元的基础验证性课堂实验(见表1),增强学生对各种遥感图像处理算法及其效果的感性认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程单独设课,结合“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和“遥感应用分析”课程知识,设置综合设计型实验6个模块,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自主学习的能力。

积极利用各种平台,提供实践课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我校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实验室开放,设置了实验室开放基金。在实验室开放基金平台支持下,设计了一些探索研究型实验课题,鼓励学生组团选择实验课题、查阅文献、拟定实验方案、实施实验过程、撰写实验论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和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也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在实施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年度,遥感课程组每年设计几个遥感应用分析研究小课题,供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训练,并从科研课题中提炼一些问题作为大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课题中。学生通过参与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和教师科研课题,检验了专业知识,培养了探索精神、创造思维和合作能力。

五、结束语

本文总结了我校遥感课程教学组围绕GIS专业“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施的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效,有不少GIS学生积极参与校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每年GIS专业有近1/3的学生选择与遥感图像处理及遥感应用分析有關的毕业设计题目。人才培养是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师资、设备、教学等一系列软硬件教学条件上予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小文.定量遥感的发展与创新[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9-56.

[2]秦其明.中国高校GIS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地理信息世界,2003,(4):1-7.

[3]钱乐祥.GIS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6,(6):95-98.

[4]谈树成,刘恒,夏既胜,等.关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4):47-50.

[5]李天文,王林刚,李庚泽,等.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1,(1)3-5.

[6]周远清.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重大举措[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2-29.

[7]于琳.大学生离外文原版教材有多远[J].中国大学教学,2001,(2):37.

(责任编辑:宋秀丽)

图像专业 篇7

目前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材选择、内容讲解、课程衔接、教学演示等方面探讨本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1];

(2)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CAI引入教学等方面研究本课程教学改革[2];

(3)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与改革入手,探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途径[3];

(4)从本课程实验改革角度出发,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实验内容进行教学改革[4,5]。

当前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主要集中在教材、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实验内容改进等常规方面。

1 教学改革的目标

数字图像处理领域的重要内容涵盖范围极其广泛,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课程容量大,牵涉的原理相对复杂,如影像灰度直方图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图像的空间域、频率域增强与复原等内容;并且每一领域牵涉到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分形特征提取、多分辨率分析法等内容。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如何取舍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能从事各类通信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6]。面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数字图像教学内容和面向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等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是有区别的。主要为:

(1)强调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实现的理论思路而非一般概念;

(2)强调图像处理方法具体实现的程序设计途径而非熟悉一门图像处理应用软件;

(3)强调利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实现图像应用系统设计思路而非熟悉一套图像处理应用系统的使用。

综合以上区别,应该从授课内容、前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等方面妥善安排,从而达到以上所述的教学目标。

2 授课内容的安排

为使授课内容适应工科学生的特点,应结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强调课程教学的理论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在教案、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遵循这一原则,即:既注重本课程较强的理论性,又强调理论实现方面的可行性,制作出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教案和课件。

如在讲授图像的灰度变换时,在介绍基本概念的前提下,先明确图像变换是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为此,以函数曲线形式让学生直观了解这种方法就是用一种数学函数来处理大量数据:

由于该变换都是解析式,较抽象,因而给出图1(a)的函数曲线,并且对于该函数还有很多变形形式[如图1(b),(c)所示]:

针对以上变换方法,程序上是可以实现的,并且能够得到图像处理后的效果。

如针对图1(c)的变换,给出该运算的C函数代码:

图2是处理结果,其中图2(a)为原图像,图2(b)为以图1中的(b)为函数曲线处理的结果,图2(c)为以图1中的(c)为函数曲线处理的结果。

3 前后续课程的衔接

课程内容衔接与师资配置主要目标是:

(1)恰当处理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吗,使学生能较好、较快地接受新知识;

(2)恰当处理内容重复的问题,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应制定出相应的授课教师配置方案,从教师教学和教学管理的角度满足以上要求。

由于图像处理中有些处理技术依赖于其他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而电子信息工程类学生以前从未接触过这类知识,这要求授课教师必须要简单、明了地介绍这类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的同时,还不会占用过多的时间与精力,主要是为学习图像处理算法服务。如在讲授图像数学形态学处理的内容时,电子信息类学生对数学形态学较陌生,突然要求学生接受这一概念比较困难,可以具体联系图像建立该方法的处理思路。又如在讲述形态学操作中的结构元素时,使用图示的直观理解,让学生在知道图像的前提下,联系形态学理论,学习形态学处理方法中的“结构元素”的物理意义,而对其学科背景及概念则尽量弱化。

对于图像处理的有些内容和前面课程存在重复,尽量不在这些内容上占用时间去讲解。如图像频域变换中的离散傅立叶变换、离散余弦变换等,在前续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中学生已经深刻理解,在图像处理中只要强调图像是“二维信号”,在FFT和DCT变换中注意是对“二维信号”进行处理,强调与“一维信号”处理的区别即可。

4 教学方法改进与更新

在遵循有利于发挥学生是教育主体,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师生彼此促进共同进步的原则下,针对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制定出一套适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授了图像滤波内容以后,为达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要求他们利用Matlab软件编写一个图形用户界面,能利用自己学过的不同滤波器处理同一幅图像。这样,在学生学习以后,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立刻发挥作用,对此非常高兴,而在完成这一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而且编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5 实验教学的改革

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想方法后,应找到所学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切入点。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内容使学生实验能力有质的飞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为此,实验教学改革有3点改进:

5.1 软件实验与硬件实验相结合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软件实验安排Matlab,VC,Photoshop等处理图像的软件工具,使学生认识到软件处理图像的巨大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硬件实验安排以TMS320C6000 DSP为平台的数字图像处理实验系统,从摄像头的安装、前向视频采集电路的调试、CPU模块的程序下载与仿真、后向视频的显示调试等方面给学生以硬件操作的训练,同时,在调试好硬件后,还需要调试CPU中的C代码,以达到图像处理效果。

5.2 代码编写与应用软件相结合

强调本专业学生代码编写能力,特别是在图像处理程序编写方面,但在此基础上,一定要熟悉1~2种应用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同时对该应用软件相关处理功能能从概念和算法上加以理解,软件实验主要采用VC和Matlab作为实验软件,但也安排了2学时的Photoshop实验,以让学生了解和使用图像处理应用软件。

5.3 综合性实验与应用系统相结合

积极开展综合性、应用性实验的开发,让学生了解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如在生产实习中,带领学生实习在发电厂集控室锅炉火焰图像的采集显示,医院CT、超声图像的采集与处理等。毕业设计课题安排诸如“车牌识别系统中车牌识别的算法实现”“智能安防系统中视频图像的特征分析”等应用研究与实践。

6 结束语

通过改革,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能够较好地安排课程理论与实验内容,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建立起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熟悉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提出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通过授课和实验方法与内容的调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跟踪科学技术发展,综合知识应用,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摘要: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信息类本科生重要的专业课程。由于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目标的特定要求,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设置、前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实验教学等方面应符合专业培养的目标。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在实践中的逐步实施,夯实了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数字图像处理,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潘建军,李红莲,周金和.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5:26.

[2]吴锴,葛海鲜,郭海霞.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160-161.

[3]贾永红.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07,1:96-111.

[4]李晓辉,吴蓓.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改革与实验系统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4:100-103.

[5]姜珊,双凯.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5:644-646.

自动化专业图像处理课程建设与改革 篇8

图像是人类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的一项重要手段, 相比于声音和文本信息, 图像信息更具有直观性。图像处理是指借助计算机来处理图像, 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1.改善图像信息便于后续分析;2.计算机对图像进行自动理解。随着计算机以及信息技术不断地发展, 人类对图像处理技术需求也飞速发展,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线、医疗、交通、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监控以及卫星遥感等诸多领域。可以说, 图像处理技术已经完全融入人们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

图像处理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知识点多且分散、多学科交叉等特点, 而且学习数字图像处理需要较强数学基础, 如线性代数、矩阵计算以及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此外, 图像处理具有较强的工程背景, 不同工程背景形成不同类型的图像处理, 如医学图像处理[1]、遥感图像处理[2]等。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专业具有浓厚信息技术特色, 在建设图像处理课程时应突出自身优势, 形成一门具有信息背景的特色课程。此外, 近些年, 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图像处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 亟待对当前图像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结合南京邮电大学的信息特色, 以当前社会对图像处理人才需求为导向, 笔者将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进行探索与改革。

二、课程教学改革具体内容

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像处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图像处理课程一般面向高年级学生开设, 学生普遍反应兴趣不高、知识点多且不宜掌握、实践动手能力差。针对这些问题, 我针对图像处理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与改革。

(一)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对于教材的选择, 我们采用冈萨雷斯等编写的《数字图像处理》[3]。该书是公认的经典数字图像处理教材, 包含了图像处理大部分内容。如果按照教材章节次序进行授课, 忽略各章节之间联系, 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具有连贯性, 效果较差。此外, 随着工业信息化不断进步, 图像处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一大批优秀成果被提出。如果仅讲授教材内容, 势必导致授课内容跟不上学科发展, 不利于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因此, 我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 采用专题教学并建立授课内容更新机制。

专题教学按图像处理工业应用流程将授课内容进行划分和整合, 形成若干个专题, 每个专题内容形成一个完整、连续的模块。此外, 在冈萨雷斯等编写的《数字图像处理》基础上, 将目前一些具有代表性且具有很强应用前景的研究成果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并教材内容进行融合, 形成如表1所示的5个教学专题。通过专题授课内容, 学生在理解图像处理知识同时, 也能掌握图像处理在工业应用中的基本步骤, 便于实际应用开发与创新研究。

在教学方式方面, 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讲解和公式的演算与推导, 完全忽略了图像处理这门课程对象的特点。相比大量的数学推导, 学生更倾向于图像案例的演示。比如在讲解图像仿射变换时, 得到仿射变换数学计算公式的同时给出具体的图像变换例子,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掌握仿射变换。通过图像的显示能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对理论公式的抵触心理。此外, 在讲解具体算法时, 利用Matlab或Open CV等平台对算法进行实时演示, 通过演示分析算法每步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加深对算法的理解。选择演示案例时注重自动化工业背景, 比如工业生产线检测图像、道路监控图像和电路图像等。此外, 在演示案例中增加讨论环节,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在图像处理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能辅助学生对授课内容理解与消化[4]。然而, 现有实验教学中主要是一些验证性实验, 缺乏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对验证性实验进行相应压缩, 增加具有自主研究开发的实验, 尽可能在实验中能模拟实际工程中的图像处理, 让学生在课内了解工程应用情况。结合自动化专业背景, 针对专题内容设计了6个实验, 如表2所示。实验安排与上课进度紧密结合, 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及时巩固。

(三) 考核评价体系

为了对学生掌握知识、实验操作和综合知识运用等方面有个全面客观的评价, 采用试卷考试 (40%) 、实验操作 (20%) 以及技术报告 (30%) 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技术报告主要是针对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 以3-5人为小组, 设计从图像预处理到识别的整体框架, 并给出相应测试结果, 形成最终技术报告。此外, 还增加过程考核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监测 (10%) 。多元评价体系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程理解和运用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通过对现有图像处理课程教学进行分析, 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探讨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专题教学、增加自主研究开发实验、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该教学方法能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实践创新能力, 为学生的就业以及继续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国鹏, 常小红, 刘洋, 李宝娟, 焦纯, 卢虹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图像处理》课程改革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 2014 (7) :147-149.

[2]胡德勇, 邓磊, 李家存, 赵文吉.《遥感图像处理》课程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科技资讯, 2013 (14) :185-186.

[3]Gonzalez R C, Woods R E.阮秋琦, 阮宇智 (译) .数字图像处理 (第三版) [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图像专业 篇9

1、"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知识体系及教学内容

要使教学内容科学合理, 首先要选取一本合适的教材, 不同教材侧重点不同, 因此选择合适的教材并处理好教材内容是至关重要的[2]。目前国内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教材很多, 主要有韦玉春等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 戴昌达等编写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遥感图像应用处理与分析》, 袁金国编写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遥感图像数字处理--高等院校资源与环境系列教材》, 章孝灿等编写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祝国瑞等编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 Jenson.J.R编著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遥感数字影像处理导论》等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让学生牢固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基本工作原理与方法, 另一方面更要让学生们灵活运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来解决遥感图像处理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根据以上宗旨, 选用韦玉春等编著由科学出版社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程》。因学生前期已学习过"遥感技术导论"课程, 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的合并和调整 (见表1) 。笔者所在学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安排为理论课48学时, 实验课16学时。

2、授课方法与方式

2.1 采用多媒体方式和传统方式结合进行教学

走素质教育之路, 应当用现代教学技术武装课程教学[3]。在"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 多媒体手段可以容纳大量的遥感平台数据、各种遥感图像的不同处理效果、分类结果图像等。例如在讲到遥感图像波段合成时, 可通过多媒体把不同波段图像合成的结果直接展示给学生, 使他们直观地看到地理事物采用不同波段合成方法时的色彩效果, 更好地掌握解译不同地理对象时所采用的不同波段合成方法, 这在传统的板书课堂教学中是难以表述的。但授课过程中注意不要过多依赖多媒体, 应该将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进行教学, 尤其是"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中的数学原理部分涉及到大串的枯燥的公式推导及多种算法, 如利用纹理特征进行地理事物的判断在遥感图像解译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讲到灰度共生矩阵时, 最好利用板书一步步推导从原始图像利用共生矩阵计算纹理的过程, 再用多媒体展示利用其算法图像处理的结果, 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理论及算法的理解。

2.2 采用启发式互动教学, 锻炼学生独立思考、查阅文献的能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 注重互动教学,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 引导他们深层次、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例如在讲到遥感图像解译分类时, 可以先让学生收集郑州市植被方面的资料, 上课时利用郑州市ETM+543 (RGB) 波段合成图, 从色彩、形状、纹理、图型、大小等直观的解译标志先判断熟悉的植被信息, 再结合间接解译标志、地形图等辅助资料及遥感图像分类方法进行植被信息的提取, 教师再进行具体的讲解, 发现并纠正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和知识点。教学过程中请学生进行整体与单元的总结, 这样做不仅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而且使学生在对比、类比的过程中, 接受并消化知识。同时可把一些相对简单及次要的内容布置给学生先通过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或网络信息进行自学, 课堂上讨论后教师再做总结性的讲述。

2.3 注重实践教学环节

"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只有通过适时安排实验课, 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目前国内高校中该课程一般都安排有12个学时以上的实验。笔者所在学校安排有16学时的上机实验, 按照教育部对实验课的要求, 实验分为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三部分。

2.3.1 验证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遥感数字图像基础理论的理解, 主要为遥感图像基本处理:包括遥感数据的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与正射校正;遥感图像的增强处理:包括遥感图像灰度级变换增强、直方图增强、空间增强、频率域增强、彩色增强 (包括假彩色、伪彩色及HIS变换增强) 、图像运算、遥感图像裁剪等;遥感图像特征提取:包括灰度及纹理特征提取;遥感图像分类: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及其它分类方法等。

2.3.2 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开设综合性、设计性试验可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基础知识, 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之后, 能力再上一个台阶。可由任课教师先拟题, 然后学生自由选题的方式完成。笔者所在院校安排的实验内容及性质见表2。

笔者认为在实践环节上需注意将实验课与理论课穿插进行, 例如在讲完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理论一节后, 可直接在课堂给学生用ERDAS软件演示郑州市遥感图像处理的结果并接着安排上机操作, 使学生对理论的应用有更好的直观认识。另外, 要注意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课的内容前后有很强的联系性, 比如后面章节中的遥感图像判读与前面章节地物光谱特征部分, 应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点贯穿起来, 增加实践能力。

2.4 适当引入编程实例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适当编程处理实例, 可以使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 将复杂的算法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演示算法结果, 还要求学生能够自己实现一些简单的算法。而针对应用型本科, 在编程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 主要以Matlab为实验平台进行算法的设计与验证。Matlab是MathWorks公司于1982年推出的一套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软件, 它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 构成了一个方便的、界面友好的用户环境[4]。例如为了提高解译时遥感图像的视觉效果, 需要对多波段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这可以利用ERDAS提供的HIS变换、PCA (主成分变换) 、Brovey变换等方法实现。融合后需要对融合结果进行评价。其中客观评价法的内容大致有均值、熵和标准差、扭曲程度和标准系数、平均梯度等, 这些值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得出从中选择出适合某一图像的融合方法。

3、考试

大学里一般考试的方法, 就是老师给学生先划出重点, 然后学生为了考试死记硬背。这样只是考查了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能力, 根本检查不了学生学习真正的情况。考虑到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特点, 考核最好分两部分。第一是平时作业的考核, 让学生收集一些遥感图像处理方面的资料, 写一些读书报告和小论文;实验课后及时提交实验报告。第二是课程结束时的考试。这部分最好侧重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不应太难。两部分的考核最好各占总成绩的50%, 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用心去学习, 掌握并应用学到的东西。

4、毕业设计

设计环节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环节。对GIS专业学生而言, 可以考虑学生利用遥感图像作为重要数据源处理、GIS作为重要工具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或者直接做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面的相关选题, 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同时, 学校与部分生产单位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由学校与生产单位协商选择部分比较合适的课题。另外, 还可以与接收学生的单位合作, 共同选题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5、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本文提及的授课方式与方法, 不但使学生掌握了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知识进行遥感图像处理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灵活应用这些方法进行遥感图像在植被、水体、环境灾害、土地等方面的专题应用的能力, 为他们走上社会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从最近几届学生展开的教学效果来看, 学生在整个"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教学当中, 学习目的明确, 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摘要:"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自身特点和当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本文针对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 为相关院校该课程教学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遥感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本科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 (1998年颁布) 等文件的通知, 1998年7月6日, http://202.205.177.129/wreports/index.htm.

[2]唐红梅, 王霞, 李琦, 张志伟.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6, 21 (4) :8-10.

[3]王立华.教育学院地理专业遥感课程教学及改革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 4 (4) :20-22.

图像专业 篇10

一、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实用性实训室建设

(一) 实训室建设和教学活动都要注重实用性

技术型人才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其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强, 为了使毕业生在毕业后具备这样的能力,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 必须要将专业培训与社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 把实训室的环境和设备都完善起来, 使实训室的运行程序和环境都与社会岗位相近。同时, 高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在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 并且使学生在实用性环境里学习, 对岗位适应。在最大程度上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培养, 注重知识的实践性, 通过实践来将知识转化为技术和能力。在了解和掌握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信息的时候, 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与此同时, 还要注重实践环节和实训环节, 尽全力培养学生广告传媒技能。

(二) 完善实训室基础性设备

为了更好地建设实用性实训室, 要求学校要根据学生和专业的需求, 制定出具体的、全面的实训室建设方案, 必须要不断完善实训室基础性设备。实训室的基础性设备包括:主机、服务器、显示器、图形工作机、写真喷绘枪、宽幅打印机、彩色喷墨机、冷裱机、雕字机、塑封机等等, 其中, 配备服务器、显示器、主机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从事广告制作。而图形工作机的规格型号应为同期产品, 目的在于使学生实施广告和动画的制作。其余机器设备主要用于开展广告传媒服务和实训活动。

以上设备仅为基础设备, 有条件有实力的学校还要在建设实训室的过程中, 为学生配备以下设备:高清采集卡、数码照相机、高清数字摄像机、专业广告拍摄台、大型支架、拍摄反光箱等。

(三) 注重先进性和实用性

在实训室建设的过程中, 学校要为学生配备专业的教师, 这是实训室建设的软件方面。专业的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室的实用性和作用。教师在讲授知识的时候, 要注重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分析知识和转化知识。在实训室实践的过程中运用理论知识, 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指导中, 通过实践来证实理论知识, 有利于帮助学生消化和分解知识。学校开设实训室的目的就在于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在实践过程中, 不断总结经验, 对理论知识进行证实,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二、建设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实用性实训室的建议

(一) 明确实训室建设目标

高校开设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的目的就在于培养该专业的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因此, 该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也要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作为目标。实训室为学生创造了和社会就业岗位相近或相符合的硬件环境, 为学生实施操作训练, 提升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在理论学习中, 将够用、管用以及实用作为原则, 而在实训室中,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制作技术, 以及应用专业技术和软件的能力。

(二) 紧密联系教学和生产实际

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实用性实训室建设必须要结合教学实际和生产实际, 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 使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公司的方式来进行运作, 将实训室生产活动作为前提和基础, 将前沿性、先进性以及应用性突出出来。教学过程也要从教室延伸到生产现场, 只有这样, 才能够保证每一名学生在学校学习的阶段中, 均可以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作能力, 进而为企业提供实用型的人才, 为企业培养熟练运用行业工具和软件的人才, 使学生可以通过工具和软件来开展具有实用性的方案设计工作, 进而培养高端型、技术型以及应用型人才。

三、结语

伴随着当前我国互联网规模越拉越大, 我国网络用户不断增加, 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应运而生, 为我国的文化传播和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当前形势下, 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的人口需求大, 所要求的人才质量也很高。因此, 高校建设广告传媒与数字图像专业实训室, 能够为该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和场所, 提升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为广告行业和传媒行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晶.以就业为导向的广告制作与印刷实训室构建设想——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包装世界, 2013 (06) :26-27.

[2]谭海, 毛淑华, 谌洪茂, 涂其远, 何月顺, 汤彬, 龚小玲.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及其特色定位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01) :76-81.

[3]马发生, 夏杨福, 齐求兵.对构建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探讨——以长江职业学院艺术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实践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5 (01) :1-3+78.

上一篇:防火方式下一篇: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