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教育安全

2024-06-15

边境教育安全(精选六篇)

边境教育安全 篇1

一、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复杂性。边境地区的群众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复杂, 既有历史积淀, 又有现实诱因, 既有国内因素, 同时, 又受到国际因素的影响, 往往有国外敌对势力的插手挑拨。我国边境地区多数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 多数群众又信奉宗教, 边境地区群众性事件往往和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因此, 处置解决起来比较复杂。从事件发生的过程看, 有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交织在一起, 参与事件的人员成份比较复杂, 动机多种多样, 既有满足边民需要的合理要求, 又有危及国家安全的带有明显政治目的的非法要求。

隐蔽性。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有的是由少数敌对分子别有用心的煽动而爆发, 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把自己隐藏在阴暗角落, 寻找人民内部矛盾的缝隙, 他们在幕后操纵, 到处煽风点火, 利用一些人的不满情绪, 激化人民内部矛盾, 蓄意制造动乱, 破坏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达到目的, 在整个事件中有分工、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谋。大多数闹事群众往往认不清他们的真实面目, 反而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代言人而信任、保护, 因而, 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显性化, 而敌我矛盾反而隐性化的局面, 大大增加了事件的处置难度。

二、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

( 一) 坚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综合处理, 形成合力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诱因比较复杂, 处置群体性事件涉及面广, 参战单位多, 政策性强, 难度大。事件的综合性要求边防部门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必须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之下,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以预防教育为主, 其他强制措施为辅, 积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加以妥善处理, 千方百计地维护边境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如果不很好地组织协同就会各自为政, 令出多门, 形不成合力, 甚至会出现混乱。为此, 要组织好搞好协同配合, 要及时准确地把事件的起因、性质、规模、对立程度及发展态势报告给当地的党委和政府, 积极主动提建议, 拿出处理意见和方案, 供领导决策。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地点、对象, 灵活组织协调。单独执行群体性事件时, 要组织好本部队内部的协同动作。在力量使用和协调上要集中兵力。保障重点, 科学筹划, 合理部署; 在措施的协同上, 要采取冲、堵、查、追、捕等基本战术, 以周密完善的部署和协调一致的行动取胜。在协同作战预案的制定上, 抓好边民群众权益相关的重要问题和边境地区民族矛盾、宗教问题的分析研究; 抓好人员的使用。

( 二) 制定周详的切实可行的预案, 努力提高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现场处置能力, 掌握处理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的主动权, 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和其他事物一样, 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的过程, 虽然发生是突然的, 但如果搞好预测, 并拟制较完备的处置预案, 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在前面, 思想上、行动上早做准备, 方案周全, 才能确保处乱不惊, 有备无患, 把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要把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制止在萌芽状态, 必须在获得信息, 搞好预测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及时拟制预案。对处置的指导思想、组织指挥、解决方法、警戒防范、力量部署、交通通讯、后勤保障以及部门协调等方面都要认真考虑, 预案的制订要突出针对性、实战性和严密性。边防部门要认真剖析近年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 对各种不安定的类型、特点、成因、后果以及趋势, 对本地区容易发生事端的敏感部位、重点部位, 要不断开展调查研究, 提高规律性的认识, 从中研究总结各类事件发生、发展和处置工作的规律。在此基础上, 制定和不断完善各类预案制度, 并应经常组织演练, 从中发现问题, 反复修改, 使之达到实际工作要求。

( 三) 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讲究策略, 依法积极、慎重、妥善处置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发生情况复杂, 有些涉及到民族宗教问题, 政策性强, 处理时必须坚持以党的方针、政策为指导, 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在法律范围内解决问题。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有的是从人民内部矛盾向敌我矛盾变化, 有的由普通事件向边境暴乱发展, 处理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使用一种手段, 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 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各种斗争策略和手段。在采取行动之前必须严守法纪, 慎重行事, 尤其要加强请示报告, 依照上级党委的指示果断出手, 平息事态。处理过程中边防部队要谨慎行事, 慎重决策, 决不可简单粗暴、鲁莽行事, 要积极稳妥地依法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必须依据准确及时的情报信息, 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谨慎使用警力。对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性事件, 应在法律、政策规定的范围内, 以教育疏导为主, 大力宣传教育群众, 作好群众的劝解、说服工作, 使广大群众识大体、顾大局, 明辨是非, 使其尽快明白自己的错误并终止其非法行为。自觉抵制少数组织者、策划者的煽动, 防止事态扩大。当然对那些插手事件的敌对分子、敌对势力要依法坚决予以制止和打击, 做到稳、准、狠, 以起到威慑和控制事态的作用, 对属于对抗性质的群体性事件, 如边境地区民族叛乱、骚扰事件, 必须以武装的强制手段加以平息, 迅速恢复边境地区社会秩序, 确保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全。

摘要: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有的是从人民内部矛盾向敌我矛盾变化, 有的由普通事件向边境暴乱发展, 处理时不能简单地、机械地使用一种手段, 要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 区别对待, 灵活运用各种斗争策略和手段, 相机处理。要坚持“可散不可聚, 可顺不可激, 不解不可结, 可疏不可堵”的原则, 团结、教育和争取绝大多数群众, 孤立和打击极少数组织、策划、煽动闹事的骨干分子, 尽快平息事态, 尽可能把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小限度。

关键词:边境地区群体性事件,综合处理,情报信息,妥善应对

参考文献

[1]熊一新.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思考[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2003, 19 (2) .

[2]周惠军.群体性事件预防和处置中的政府行为[J].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06 (5) .

边境国防教育宣传标语 篇2

1、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2、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3、坚持人民战争战略思想,依靠人民建设强大国防。

4、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

5、我国的国防是全民的国防。

6、全民强国防,国防为全民。

7、国防关系千万家,保家卫国靠大家。

8、九州一体铸铁壁,万众同心固长城。

9、众志成城兴中华,万众一心固国防。

10、军民同心奔小康,举国合力铸国防!

11、筑钢铁长城,保华夏久安!

12、没有强大的`国防,便没有民族的尊严!

13、维护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4、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15、开放不忘固国防,发展不忘兴武装!

16、国防的建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17、追求幸福是你我的心愿,关心国防是你我的责任。

18、老前辈打江山功垂史册,好儿女筑长城建功立业。

19、万众一心,保家卫国上疆场;众志成城,同心协力强国防。

20、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21、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的建设,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22、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

23、增强忧患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共筑地下长城。

24、老前辈打江山功垂千秋,人防人保卫祖国继往开来。

25、居安思危,守土有责,共建人防。

26、重视人民防空,建设“平安华夏”。

27、加强防空警报建设,保障人民防空指挥。

28、平时建人防工程作为大,战时用人防工程能力强。

29、铸造地下长城,保卫国家和平。

30、怀保国之志为人民为中华,思武备兵事强人防强国家。

31、自小就立报国志,甘为人防献青春。

32、历史屈辱需谨记,吾辈岂敢忘国忧。

33、筑地下长城,保中华久安。

34、和平岁月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时期更须强我人防。

35、构筑地下长城,保卫祖国安宁。

36、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人防。

37、平时做好人防,战时减少伤亡。

38、手牵手积极建设人防心连心构建和谐中国。

39、人防事关你我他,利国利民利大家。

40、人民防空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41、无论春夏与秋冬,人防建设不能松。

42、人防建设多元化发展,保障应对多种安全威胁。

43、人防宣传不是口号。

44、平时了解人防,遇到险情不慌。

45、人防知识掌握好,防空防灾双提高。

46、地下长城人防建,保卫祖国保家园。

47、建好人民防空工程,关键时刻能够救命。

48、爱家园,强人防。

49、战士卫边关,人防守家园。

50、弘扬人防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51、以人为本共建新时期人防,团结一心同创和谐社会。

52、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六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六十年,人防建设谱新篇,六十年人民防空新起点。

53、人防责任重大,人防使命光荣。

54、国富不等于国强,强国必须要强军。

55、抓经济不忘强国防,谋发展不忘兴武装。

56、致富不忘尽义务,和平不忘固国防。

57、富国须强军,强国必固防。

58、我为国防尽义务,国防卫我奔小康。

59、致富不忘警钟长鸣,发展更须强边固防。

60、安居乐业常怀忧患意识,发展经济不忘国防的建设。

61、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

62、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63、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64、强国必先强民,强民必先强心。

65、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想。

66、国防教育家喻户晓,爱国主义永放光芒。

67、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68、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共筑祖国钢铁长城。

69、弘扬先烈革命精神,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70、战争可能千日不打,国防观念不可一日松懈。

71、爱国拥军固我长城,双拥共建振兴中华!

72、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73、与时俱进振兴中华,科技强军固我长城!

74、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75、人民武装人民建,建好武装为人民!

76、与时俱进铸钢铁长城,开拓创新建全面小康!

77、战士守边关,人民是靠山!

78、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79、强大的国防是民族自立自强之本。

云南省边境教育安全文化威胁 篇3

【关键词】边境 ; 教育安全 ;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284-01

M县地处西双版纳东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国境长740.8公里,在澜沧江——湄公河交界地段,关累港下游,形成了独具魅力的“绿三角”,与世界闻名的金三角仅距200多公里。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老挝及缅甸等境外文化对我国边民的影响。

一、M县教育安全存在的问题

(1)境外学生对我国学生的影响。在学校中外籍学生所占比例为5.7%,其中缅甸学生为5.2%。在访谈和观察中发现,首先外籍学生年龄普遍比我国边境学生大,对我国学生心理发展还是不利的。皮亚杰认为学生特别是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其自身的阶段性和顺序性的,和这些“大龄学生“在一起学习,我国学生的心理发展可能提前。

(2)境外文化的渗透。其次,在对“境外文化会我们产生不良影响”这一调查发现,是有超过一半学生是不赞成的,他们认为境外文化是有益的,如图1。不可否认,境外文化是有其优秀部分,但也是有其糟粕的,而边境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学生,在接受优秀境外文化的同时,还不能将我国民族文化和其少数民族文化全部抛弃。由图1可看出,境外文化已经对我国边境渗透,破坏对我国民族文化,不能对我国文化安全疏于防护。

(3)边境毒品问题。最后,M县的地理位置需要对毒品警惕。最为注意的是边境沿线的“小红豆”,通过访谈得知,小红豆一包是500颗,100元3颗。一般学生吃了小红豆晚上精神很好,但是白天会萎靡不正。学生沾染上毒品有以下三个原因:①学生在村寨中看到家长或是其他村民有此行为,有样学样;②学生在与所谓社会上朋友交往时,朋友的引诱;③边民出境没有多大的限制,出去人一多带回的毒品就多,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接触到毒品的机会就大大增加。

(4)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M县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图2中可看出该地的民族主要是汉族、哈尼族、傣族、苗族和彝族等。表1说明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学生还是比较少的,只有39.6%的学生会本民族语言,但是考虑到汉族作为M县最大的一个民族,那么该地对民族语言的保护还是比较完善的。德国浪漫主义哲学家、新康德主义者Herder十分强调语言和文化生成之间的关系,他认为,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语言,拥有相同文化的人会以语言为基础产生归属感。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它也是人们与世界相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记载人类文化的载体。中国拥有56个民族,其文化的绚丽多彩离不开少数民族文化的添砖加瓦。近几年总是报道少数民族的具有几百年的历史的村寨由于火灾等原因毁于一旦,其历史文化可能都会失传,但少数民族语言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因而对培养加强学生对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

学校在开展相关的民族活动和课程还是较多的,但是却没有效果。在“学校经常组织民族歌舞活动”和“我在学校学习了很多本地民族的历史”两个题中选择同意的学生分别是60.1%和77.6%,学校在民族活动和少数民族课程方面还是不重视的。尤其是在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在问卷分析中,高达87.8%学生是喜欢说汉语,学生一旦忘记本民族语言,忘记本民族的身份,他们的后代会一代一代不再讲本民族语言,对于其民族文化的传承无疑是毁灭性的。由此可看出学校虽然有组织民族歌舞活动及关于本地民族历史的学习,但可能次数较少,没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M县教育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建议

(1)民族文化的传承面临危机,内外交困。境外文化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一些不良和有害信息传播给受众,企图将受众当做其传声筒,改变我国的政治意识形态,扰乱我国社会稳定。我国要重视文化建设及个人素养的提高,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氛围。

(2)近几年橡胶和香蕉价格的飞速上涨,使得人们生活得到很大改善,学生可支配的花费增长,300-500元的每月消費占32.8%,在必要消费之外,娱乐也成为消费的主要部分,因此学生接触的信息化设备增多,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差,易被具有诱惑性的信息吸引。学校不能一味的控制学生接触现代媒体,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团结意识。

参考文献

边境教育安全 篇4

一、边境地区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1. 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具有双重二元结构性

对于任何国家或地区而言, 教育非均衡发展都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 只是彼此的程度不同罢了。教育的非均衡发展与社会的非均衡发展密切相关, 因为社会是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

从社会发展水平看, 广西边境地区具有双重二元结构性:一是广西边境地区与广西发达地区之间的“城乡二元结构性”;二是广西边境地区内部的“城乡二元结构性”。这种社会发展的非均衡性, 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具有双重二元结构性。也就是说, 目前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存在双重不均衡:一是边境地区与广西发达地区相比, 存在一种区域性不平衡;二是边境县市内部存在城乡不平衡。这种双重不平衡的叠加, 使得广西边境地区的教育显得愈发落后和非均衡发展。这种过度的非均衡发展集中表征为:与内地相比, 边境地区教育存在的差距是系统性的, 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配备, 边境地区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

2.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办学条件整体滞后

从教育系统内部来看,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办学条件与教学需求不同步的问题, 影响“普及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发展目标的实施。

第一, 学校校舍不能满足办学需要。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尽管已经消除了全部的D级危房, 但新的C级危房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由于经费的紧张, 这类房子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改造, 对教学安全造成隐患。经过学校布局调整后, 许多学生纷纷涌入规模较大、办学条件较好的中心校和完小寄宿就读, 导致寄宿制学校频频出现教室、宿舍楼、食堂等基础设施不足、功能不强等问题。

第二, 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从城镇学校来看, 边境地区学校的硬件设施有一定的基础, 但已有的设备陈旧和不完善, 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与城镇学校相比, 农村小学的硬件设施更加落后。很多农村中小学校领导、教师都反映, 所在学校没有与教学配套的教学设备。在体育设施方面, 许多农村学校连一个标准的篮球场都没有, 教学配套的硬件设施也非常简陋。在电教设备方面, 宁明县农村学校的教师反映, 学校数量不多的计算机已残破不堪, 系统老化, 近十年都没有更新, 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在经济相对发达的防城区, 农村小学也同样面临硬件设备不足的问题。如在民族教学点中, 有9个点没有教学仪器、5个点只有少数的教学仪器, 15个点没有体育活动场地。

3. 特色发展囿于局部, 品位和层次亟待提升

发展特色不仅是民族教育的一种“应然使命”, 也是民族教育的一种“实然选择”。[1]近年来, 广西边境地区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 通过举办寄宿制学校、民族中学、民族班, 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在特色办学上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特色发展囿于局部, 办学特色还不够鲜明。边境地区的特殊性体现在经济的滞后性、边境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性、文化的同根性、语言同源性。经济的滞后性要求边境地区的教育发展必须立足于地方实际;边境性和民族性的统一性彰显了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特色所在。这些特色的民族因素都应该体现在边境教育系统之中, 如课程资源、师资队伍、教学模式、管理模式、校园文化等都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学校教育在传承现代科学知识、普适知识的过程中, 轻视并遗忘了本土知识、地方知识的价值。[2]例如, 在2012年对广西寄宿制民族班发展的调研中, 仅有为数不多的小学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活动, 而初中以上的学校为了应付考试几乎都疏于特色发展。少数学校开展了民族音乐、民族舞蹈、壮汉双语等方面课程, 但这些课程更多地是凭教师的经验进行传授, 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等, 特色发展并不鲜明。

第二, 特色的发展还存在形式化倾向, 对文化和精神的内涵涉及不深。特色发展应该是扎根于精神和文化层面的, 而非外在的、物质的包装。边境地区一些学校在传承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的过程中, 只是关注到技术层面的东西, 仅仅是教会学生们一些外在的东西, 如仅仅是会唱民族歌、会跳民族舞, 而其内在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并没有随之得到传承。

4. 师资紧缺是办学瓶颈, 数量、质量和结构三重矛盾并存

长期以来, 教师资源短缺是造成西部农村义务教育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3]目前, 广西边境地区面临教师数量、质量、结构三重矛盾并存。第一, 从整体上看, 边境地区教师数量还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尤其是边境农村学校教师极度缺乏, 聘请代课教师的学校在边境地区不是罕见之事。第二, 整体教师素质不高。从学历层次上看, 边境民族地区中小学学历不合格教师逐年减少, 但与广西的平均水还存在差距。第三, 边境地区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突出表现在学科性分布不均匀和教师资源配置不合理两方面。目前, 在边境地区的中小学校中, 英语、美术、音乐、计算机、体育等特殊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而语文、数学学科教师相当富余, 通常是由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学, 其教学效果自然会大打折扣。

5. 留守儿童比例高, 教育困难多重而特殊

广西边境地区的留守儿童比主要体现出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比例高。由于边境地区农业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 外出打工成为边境地区居民获得更多额外经济收入的主要途径。如此, 造成边境地区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例如, 在宁明县留守儿童占了适龄学生的30%, 尤其是在靠近边境的桐棉乡中心校, 8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在靖西县留守儿童的数量同样巨大, 根据靖西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2012年全县7至12岁的适龄儿童中, 在校农村留守儿童占这一年龄段学生总人数的49.69%。二是边境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家庭特殊, 情况复杂。边境地区是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密度最大的区域, 少数民族人口占边境一线的81%, 留守儿童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因特殊的地理关系, 留守儿童家庭与境外边民的有着复杂的关系, 族亲关系盘根错节。这些特殊的关系, 使得留守儿童的情况也相当复杂。

二、边境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边境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的原因是多元的。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因素, 也有地理环境方面的原因。

1.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中越关系的非正常化影响了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

过去, 国家对边境民族地区在军事上的战略意义相对重视, 相对忽视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战略意义, 从而影响到这些地区教育的正常发展。与此同时, 边境地区人们由于长期处于战争防备状态, 对经济、教育的发展意识也相对淡薄。如此种种, 严重影响了广西边境地区教育的健康发展。

2. 自然环境恶劣, 使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 难以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广西边境地区, 丘陵山地面积占80%以上, 很多地方还是大石山区, 人均耕地少, 边民生存和发展环境恶劣。恶劣的地理环境使得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当困难, 而这种状况因边境地区的特殊性, 不能像内地一样采取异地移民搬迁方式解决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

另外, 待遇保障不全和恶劣的地理环境, 吸引不了优秀的教师进驻边境地区任教;已有的教师因为经费问题以及培训机制的不健全, 难以开展全员培训和有效的培训。再加上编制结构不合理, 师资资源分布不平衡。使得边境民族地区师资队伍面临数量、质量、结构等多重困境, 严重影响到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

3. 国家发展的部署, 使得边境民族地区政策辐射相对滞后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国家在经济发展的部署是按照从沿海到内地, 从东部到西部, 从城市到农村逐步推进的。无论是那一条路径, 地处西南边疆的中越边境地区始终处于最末端, 要在相当长时间内, 才能充分享受国家政策辐射。教育也同样如此。

4. 管理体制的束缚及管理者、教师的素质影响特色发展

第一, 现行的管理体制束缚使得学校自主发展空间受到约束。在我国集权管理的体制下, 各种政策的制定, 教育的发展决策都是采取自上而下层层传达, 上层的管理模式的统一性与下层学校发展需求的多样性并存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多样化的需求往往因管理上的标准化而萎缩。原本作为学校个性发展的动力因过分的集权而失去, 同样也失去了学校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第二, 管理者及教师的素质跟不上特色办学的要求。从教育内部关系来看, 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是学校质量保障及特色发展的关键。在管理者方面, 校长的教育理念决定学校的发展,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校园文化等都是学校提高质量与发展特色的着力点。而校长教育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实施又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配合。当前, 广西边境地区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素质对开展特色办学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5. 特殊的边境地理环境, 增加了留守儿童的比例和特殊性

边境民族地区巨大的城乡经济差异形成了大批留守儿童。同时, 特殊的边境地理环境, 使得边境民族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特殊。

从民族团结的角度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祖国的繁荣富强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来实现。边境地区儿童是边境地区未来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 关涉到他们成人之后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时, 能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 广西边境的边民既是边疆建设的参与者, 又是守卫边防的卫士。他们的言行举止、思想意识将影响边境的稳定, 甚至国家安全。另外, 边境地区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特殊的国际交往形象上、特殊的军事意义上、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特殊的经济意义上, 等等。正是这些特殊性决定了边境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特殊性。

三、关于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几点思考

总体来看, 广西边境地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既有宏观层面上的、也有微观层面上的, 既具有普遍性, 也因其特殊的环境而具有特殊性。这些问题有些是在理论上没解决好的, 还有些是在教育发展实践上没解决好的。

基于教育发展的关系思维来看,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宏微渗透、纵横交错、动静结合的立体网状结构体系统, 影响其发展的因素不在于某一元素, 而在于各种元素或元素之间的结构关系。”[4]从外部因素来看,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嵌套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之中, 其运行发展受到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制约;从内部因素来看, 边境民族地区教育本身由多种内在联系的子系统构成, 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鉴于此, 发展边境地区民族教育事业, 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完善政策机制, 保障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政策是加强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广西边境地区经济落后、环境恶劣, 教育的发展不仅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也迫切地需要各种教育政策的倾斜和支持。例如完善边境民族地区学校师资队伍政策、学生资助政策、教育发展对口支援政策, 等等。通过政策的倾斜和支持, 尽快缩小边境地区与内地的教育差距, 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2. 建立“以省财政投入为主”投入体制, 为边境教育发展提供经费保障

经费的保障是边境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边境民族地区是一个特殊的区域, 在发展边境地区教育的当中需要一些特殊的需求。首先, 广西边境地区既是我国的南疆门, 又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特殊的建设和补贴, 如国门教育、特设岗教师的特殊补贴、少数民族学生的补贴、教师的“安居工程”等等;其次, 由于地理环境的原因, 广西边境地区教学点分散, 许多学校教学规模过小。在办学过程中, 学校无论大小, 都需要一些固定的投入, 如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运动场地、教师培训、管理人员等。而边境地区教学点分散和学校规模偏小的现实因边境的特殊性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 唯有加大投入才能解决现实困境。当前, 边境地区的特殊需求单靠地方政府解决已经力不从心, 建议改革边境地区教育管理和投入体制, 由县级管理、以县财政投入为主, 转变为省级直接管理、以省财政投入为主, 从制度上保证对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经费的投入。

3. 加强内部管理, 促进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

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管理体制是教师队伍持续发展及促进其整体功能发挥的内在机制。教育相对落后的边境民族地区, 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体制的建立必要且重要。为了促进边境教育发展, 广西各级政府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并通过各种途径着眼于教师队伍管理机制的构建。在提升教师队伍的素质上, 采取对在职的教师进行提升和引进优质教师的方式。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全员培训, 不断完善边境地区校长、教师的培养、培训和交流制度, 大幅度持续提高边境民族地区教师素质。在教师结构的调整上, 着力于建立畅通的进出制度。在外部环境方面, 通过政策支持、经费保障等措施, 探索建立符合边境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体制。

4. 利用区位优势, 促进边境地区学校特色从局部向整体发展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具有边境性和民族性双重属性, 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以及与东南亚国家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独特优势, 将边境地区学校特色由局部推向整体, 实现边境地区学校整体特色化办学。政府方面, 应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边境学校与境外学校交流, 如课程教学资源联合开发、师生互访等活动, 为形成彼此间文化互信奠定教育交流基础。学校方面, 应提高管理者及教师的素质, 为提高特色的品味和层次提供师资保障, 并以此促进教育整体优势的发挥, 达到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目的。

5. 加大资助力度, 改善寄宿条件, 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既是一个理论命题, 也是一个实践命题。一方面, 城乡经济结构带来的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形成大量的留守儿童, 这种经济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将在我国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决定了留守儿童也将在长时间内存在的问题, 必须通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加以解决。[5]另一方面, 留守儿童主要是以学龄儿童为主, 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行解决。在政府层面, 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针对存在的问题, 投入精力, 专门研究, 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和社会政策予以解决。如提供资金资助, 改善学校的寄宿条件, 购买图书资料, 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及生活老师, 为寄宿的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在学校层面, 学校和教师要更多地关照留守儿童, 学校要组织教师研究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通过知识的学习、品行的发展、心理健康以及人生安全等方面引导和教育孩子, 开展各种活动来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 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并以此来弥补孩子家庭教育和爱的缺失。

摘要:我国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 尚存在系统性或整体性的差距:义务教育非均衡发展,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特色发展囿于局部, 师资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三重矛盾并存, 留守儿童比例高等等。解决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 应从完善政策机制, 建立“以省财政投入为主”投入体制, 加强内部管理, 利用区位优势促进边境地区学校特色从局部向整体发展, 改善寄宿条件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边境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问题,策略

参考文献

[1]钟海青.质量与特色:民族教育的永恒追求[J].民族教育研究, 2011 (2) :5-9.

[2]王鉴.西北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与教育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与文化, 2009 (1) :10-13.

[3]司晓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优质发展[J].教育研究, 2009 (6) :18-21.

[4]李枭鹰.复杂视域中的高等教育研究思维[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4) :23-26.

边境教育安全 篇5

【关键词】西南边境;农村社会;安全因素

桥头堡战略下的西南边境农村社会安全分析社会法制社会法制桥头堡战略下的西南边境农村社会安全分析

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把云南从改革开放的后方推向开放发展的前端,表明国家将西南边境的社会建设和社会发展与传统边境安全建设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历史和自然环境等条件的影响,边境农村社会一直处于发展滞后的状态,贫困只是边境农村社会发展现状的表征性描述,而威胁边境农村社会安全的因素正在发生变化。透视与贫困交杂的各种安全因素,才能深刻理解边境农村后发展的原因,为边境农村社会的发展指明道路。本研究基于对云南省文山市边境三县的调查。

一、跨境婚姻和非法越境

在云南全省16个地、州、市129个县(市)中,共有8个地、州、市的25个县(市)与越南、老挝、缅甸直接接壤,国土面积9.2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23.23%;陆地边界线长4061公里。①有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景颇、傈僳、拉祜、怒、阿昌、独龙、佤、布朗、德昂族16个跨界民族跨境而居。②

(一)跨境婚姻

马关县都龙镇边境线58.4公里,管辖8个村委会152个村民小组,2个居民组,居住汉、壮、苗、彝、傣、瑶等11个民族8777户32816人,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69.93%。其中8个村委会中有4个村委会21个村小组与越南直接接壤,涉及908户3732人。边境居住的壮苗两个民族,与越南的少数民族同组同宗,语言相通,并且有着古老的民间联姻现象。经排查,涉外婚姻375人涉外婚姻生育子女467人,其中越南妇女368人,越南男性7,人其中境外携入子女25人。

中国男子迎娶的境外妇女,大多是看中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于越南才选择中国的,如果生活没有达到其预期的水平,或者有其他男性家庭的生活高于其现在家庭的话,他们会选择与原来的中方男子离婚(实际上他们存在的只是事实婚姻,他们没有结婚证,女性也没有中国国籍)。

中国的年轻姑娘大多会选择外出打工以脱离穷苦的生活,她们选择配偶的标准和范围已经远远高于长期居住在边境地区的人们。嫁到外边的女性越多,当地男性越倾向于去越南讨老婆。嫁到中国的越南女性绝大多数没有中国国籍,但是她们与中国男性所生的孩子可以落户。虽然婚姻问题解决了,但是接踵而来的是巨大的生活压力。政府的政策是给予边疆人民一定的补贴以弥补生活的不足,而嫁到中国的越南女性没有权利享受这一政策。多一个人就多一个人吃饭,对于粮食供给就成困难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跨境婚姻家庭的女性绝大多数没有身份证,外出打工很容易被扣留。即使男性选择出去打工,每天可以赚到50块钱,但是每个月下来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剩余。据当地村干部讲,出去打工的男性由于没有家人和妻子的管束,食宿比较浪费,有的在性生活上不是很检点,感染上各种疾病,最后又将疾病传染给妻子。

(二)非法越境和跨境犯罪

中越边境的中国居民与越南边境居民在进行走亲访友和经济活动时,通常是采用合法入境和非法出境两种方式。中越边境有很多通往越南的山间小路,而边检站只有一个,为了减少麻烦和省去要缴纳给越南边检站的入境费(中国居民出入中国边境时,中方边检不收取任何费用,而进入越南则需缴纳5元钱的入境费)。来中国境内打工的越南务工人员,由于害怕检查,大多也是选择从小路入境。这些非法入境和出境的人员根本没有记录,他们的行踪也是一个谜。就连这个村的村支书都说自己出境的时候大多数是选择走小路以避开边检站。

据富宁县木央镇大坪村村主任和村民杨心明讲述,他们的村庄每天都会有不明来路的陌生人从村子里到越南去,每当这些人回来的时候,中国边境公安局就要出动警力破案。这些来路不明的人有些是中国人,有些是越南人,他们跨境到邻国作案,然后经由小路潜逃回自己的国家。这些人在境外所犯的罪行多为偷盗、抢劫和强奸。

二、生存环境和生态环境

马关县有着丰富的金属资源矿藏,主要出产铜、锌、铟三种金属矿石,县内建有很多金属冶炼厂。金属冶炼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冶炼之后要产生大量的污水和淤泥,位于马关县通往都龙镇的公路上的一家冶炼厂产生的污水和淤泥已经淹没了上游的河道,而河水最终的流向是位于下游的大号水库。

麻栗坡是文山州山地面积比重最多的一个县,全县的卡斯特地貌占全县面积的99.9%,石漠化现象极度严重。中越边境的村寨大火焰自然村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亩,并且这仅有的土地全部为山地。农作物的种植地点为山地的小面积的分散石缝地,土层稀薄。每到种植玉米的时候只能背着泥巴把种子放进去。麻栗坡所在的地域,曾被联合国专家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没有条件让人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从笔者个人的观点看,像麻栗坡这样石漠化极度严重的山区,对于居住在里边的农民最有效的扶贫帮助方式就是国家和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为他们修建房屋、同时配套田地和就业等后期生活机会。

每年的4至9月是文山州大部分县的雨季,大量的雨水冲刷给山坡和公路造成巨大的威胁,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频发。车辆在公路上行驶,每隔几公里就会发现不同程度的山体滑坡和路基塌方。以下是网络和媒体上出现的重大自然灾害的剪辑。

2012年7月17日,麻栗坡县出现了持续性的大雨局部暴雨天气,造成该县境内在建南油水库告急、多条主干道公路塌方、山体滑坡、泥石流、民房受损,灾情形势十分严峻。麻栗坡县11个乡镇均遭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引发的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民房和公路等不同程度受灾。灾害造成5人遇难、2人失踪、4人受伤,7.2万人受灾。因受持续降雨天气影响,25日至26日,该县大坪镇戈岭村委会相继发生3起泥石流灾害,已造成4人遇难、2人失踪、2人受伤;六河乡营盘山村委会羊子坪村民小组发生一起因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1名群众被洪水冲走遇难,猛硐乡铜塔村委会那谢村民小组两名群众因房屋垮塌受伤。灾害造成该县5.2万亩农作物受灾,72条县、乡、村公路发生塌方或中断。

nlc202309031813

2012年7月24,第8号热带风暴“韦森特”波及富宁县,受其影响富宁县大部地区出现强降大雨天气,局部降暴雨,全县灾情严重,造成富宁至花甲至阿用、富宁至那能、富宁至谷拉4个乡镇道路完全中断。

三、风险极大的道路和交通运输方式

云南地处高原地区,除了少数比较平坦的地区的路况比较好以外,其他地区的路况都不乐观。特别是在边远的边疆民族地区,道路弯曲狭窄,路基不牢固,路面坑坑洼洼,在弯道比较急的地方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由于交通不便,公共交通在边远山区根本没有普及,人们的出行主要依靠两种交通工具,一是摩托车,二是用于客运的面包车。面包车载最主要的客源是学生,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成群结对的面包车满载学生穿梭在狭窄崎岖的山路上。由于路程较远,每辆荷载7个人的面包车会拉上至少10人上路。

2011年12月,广南县曙光乡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6人死亡,8人受伤。事故车辆为微型面包车,核载8人,实载14人。当时车上拉载的学生有12人,全是曙光中学的初中学生,事故死亡的学生5人。

边民互市的发展使得我们放松了对境外人员入境的警惕和检查。人数众多的外国新娘虽解决了家庭的婚姻问题,却给整个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额外的压力。跨境犯罪严重威胁着边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农村社会的不稳定。跨境婚姻存在已久,并且还会继续下去。我们要做的不是阻止边民通婚,而是要加强管理和统计,在全面掌握入境人员以及家庭具体情况的基础上给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而不是对于跨境婚姻和边民互市没有准确的掌握。(在调查的时候,多数乡镇一级的政府部门和领导对于边民互市和跨境婚姻没有准确的数据)毕竟这些外国新娘所在的中国家庭的稳定和发展关系着中国边境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四、不稳定的家庭生活

小李(化名)与妻子同为彝族,各自的家是相隔不远的两个寨子,由于从小在一起上学,后来慢慢产生了好感就顺其自然地结了婚。婚后产下了一个男孩,按理说应该会好好过日子的。两年前,因为干农活妻子出言不逊伤害了小李的父母,小李出手打了妻子,妻子跑回娘家,一直都没有回来。后来小李就一個人去了广州打工,这是他两年以来第一次回来,回来的原因是孩子生病了,已经一个多月,现在还没有治好。笔者试图劝说小李跟妻子说说好话,带着孩子去找她,也许小李的妻子就会回来。

可是事情并不像笔者想象的那么简单,小李说出了事情的隐情。妻子回娘家不久,妻子的哥哥就坠崖身亡了,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儿子,妻子的父母就想让小李去给自己当上门女婿。小李是弟兄两个,弟弟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但是因为父母年事已高,而弟弟还没有结婚,小李想等着弟弟成家之后再说。可是岳父岳母不答应,要求小李立刻上门。就这样,妻子从来不说明自己的想法,而岳父岳母又在一边煽风点火,小李只能无奈接受与妻子分开的事实。(小李与妻子结婚的时候只是按照农村的习俗办了酒席,一直都没有领结婚证,所以不存在法律上的结婚,更不用说离婚)

虽然有政府支持盖起的新房,家里的收入也算说得过去,多数老人过的并不开心。他们讲,家里穷的时候发愁让孩子可以出去挣点钱补家用。后来扶贫部门为年轻人找到了出去打工的途径,每年的收入还是比较客观的。撇下老人和小孩出去打工之后,子女就很少回家,最多是春节的时候回来,有的甚至两三年才回家一次。家里的农活和照顾小孩的任务完全落在了老人身上。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老人只能忍受着身体和思念亲人的双重痛苦。

五、结语

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造成的贫困是影响边境农村安全和发展的最大障碍。近些年,中央和云南省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大对边境农村的扶贫力度,实施了整村推进、“山傜”异地搬迁等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农民的生活依旧没有摆脱贫困,农村社会依然存在很多威胁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安全因素,这些对桥头堡的建设以及边境农村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在有效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应该加强对边民通婚的统计,加大对边民的思想教育,使跨境婚姻成为解决边境农村家庭的合理方式,而不是在解决婚姻的时候增加家庭其他方面的负担。此外,要在扶贫的同时,对农民的家庭生活和情感世界给予关怀。要想把桥头堡战略实施到位,同时兼顾边境农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大对边境农村社会的投入,使边境农村能够享受到桥头堡建设带来的实际利益,同时吸引其积极投入到桥头堡建设当中。

【注释】

①桑格顿珠.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发展与稳定初探[J].中国民族,2002,(2):65-67.

②何跃.云南边境地区主要贸易口岸的境外流动人口与边疆安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2).

【参考文献】

[1]鲁刚.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维护边疆稳定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J].思想战线,2008,34(3).

【作者简介】

李楠(1987— ),女,天津宝坻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边疆社会问题研究;郭帅(1987— ),男,河南登封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

边境教育安全 篇6

【摘要】德宏州地处云南省西南部,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桥头堡”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经济的发展必须有人力资源的支撑,而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技能型的人才。本课题小组对德宏职业教育与德宏州“桥头堡”区域经济建设的发展现状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发现:1、德宏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结构上失衡的现象;2、办学经费不足制约了德宏州职业教育的发展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1、要形成一个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广泛吸收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的融资机制。2、加强对德宏职业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的管理。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协同性

引言

2014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的目标强调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管理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与经济发展,特别是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其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发展变化的相协调。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南部,它是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桥头堡”建设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德宏州边境线长达503公里,有28个渡口、64条通道和9条公路通往缅甸;有畹町和瑞丽两个国家级口岸,两个省级口岸。这些口岸不仅是中国对缅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口岸。2011年德宏州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13亿美元,位列全省16个州市第二位;占云南对缅贸易总额的55.64%。缅甸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医药、旅游等资源开发迅速,急需输入和培养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该课题对德宏职业教育与该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中缅边境的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分析

1)职业教育的概念。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定义职业教育是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用技能、专门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育。目前,我国学校职业教育一般划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培养不同层次的职业人才。其中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两种;中等职业教育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等。

2)区域经济的概念。区域经济一般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由各种地域要素和经济发展要素有机结合、多种经济活动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经济系统。它具有整体性、关联性、空间差异性和相对独立性等特点。这些特性形成区域经济的特色。

3)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原理。一般而言,资本、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四个重要的决定性因素。职业教育就是以向社会输送技能人才而提高社会的人力资源水平,进而起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与此同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制约着该国家或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及发展规模。当经济的发展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时,这个社会的职业教育也处于起步阶段;当经济发展到工业社会时,社会的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会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经济的发展进入到后工业时代,職业教育也进入到了一个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此时职业教育对经济的发展和贡献将是空前的。由此可见,一方面,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求不同的职业教育形态,以满足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要取得发展,必须与时代的经济发展特征相适应。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拉动作用和职业教育发展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能相互协调,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类型要反映出该区域的劳动力供给的经济结构条件,职业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时更应该考虑专业设置要能够与本区域经济结构和区域的产业结构相互协调,才能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相互促进。

二、德宏区域的经济发展及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1)德宏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瑞丽开发开放实验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等利好政策的落实,德宏的国民经济呈现了较快的增加趋势。2013年,全州国民生产总值达230.9亿元,同比增长了12%,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7.3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8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8.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29.2:32.4:38.4。

2)德宏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2012年,全州有职业院校共10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高等职业院校2所,职业中学7所),在校学生为44735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在校生之比为1:1.23;2012年职业教育毕业生人数为5382人。

3)德宏区域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分析。从2006年至2012年间,德宏的国民生产总值与这期间向社会供应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对比如图3-1所示。德宏的国民生产总值从2006年的70.36亿元跃升到了2012年的超过201亿,在短短的7年时间内增长了185.67%,年平均增长率为30.94%;与此同时,职业教育向社会供应技能人才数从2006年的2532人增加到2012年的6516人,增长了157.36%,年平均增长率为26.22%。

德宏的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从2006年的13064元上涨到2012年的25893元,增长了98.02%,年均增长16.37%;在此期间,高校在校人数从3241人增长了105.26%,达到了5938人,年均增长17.54%,如图3-2所示。

4)德宏区域经济和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性分析

我们分别对2006年到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7年期间向社会供应的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进行相关性数据分析,相关系数约计为0.99。说明了在此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和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相关性较高。

我们再分别对2006年到2012年德宏的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与这7年向社会供应的高技能人才的数量和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6和0.99,表明了德宏州的职业教育向社会供应的技能人才数和在校生数量和该区域的城镇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有正相关关系,并且这种相关性略低于培养的高技能人才数量对该区域GDP的影响。

5)德宏教育专业设置与经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2012年德宏有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9543人,专科专业56个(第一产业的7个,第二产业7个,第三产业42个),专业数结构比例为1:1:6,三个产业在校人数为第一产业的265人,第二产业417人,第三产业8870人,在校生结构比例为2.7:4.4:92.9。

2012年德宏有中等職业教育在校生人数11910人,相关专业有33个(第一产业5个,第二产业7个,第三产业21个),三次产业的专业数结构为15.2:21.2:63.6。

而德宏2012年的三种产业产值结构为28.7:33.6:37.7,三种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比为10.6:29.0:60.4。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德宏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和在校生结构均体现出第三产业远超第一和第二产业,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三、职业教育结构与人均收入关系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从2006年到2012年间,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德宏的职业教育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德宏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技能人才的数量供给及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城镇居民现金收入与技能人才的数量供给和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个结果表明随着区域内居民收入的增加,居民对于职业教育的投资水平也在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居民对职业教育投资的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因此得到相应的提升,并且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存在更强的相关性,说明了两区域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在“桥头堡”建设的背景下,德宏要形成全省甚至是全国的沿边经济增长极,要把瑞丽这个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成跨境经济合作区、国际物流仓储区、国际商贸旅游服务区,进出口加工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安全屏障区六个功能区。为了适应德宏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要逐渐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同时广泛吸收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职业教育的融资机制。德宏州总体上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水平较低,州财政收入较低,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职业学校融资难度大,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由于教育经费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对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2)加强对德宏职业教育的宏观和微观管理。①教育主管部门要统筹规划职业教育的规模、机构和发展模式,规范招生制度、专业设置和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促进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②建立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的衔接流程,增强互动,把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和用人单位的实践联系到一起,形成学与用的资源共享、教师与技术人员的相互转换。③健全职业教育教师的聘任制度,加强职业院校与社会、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换互动,达到高水平的教师可以跨校任职,社会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可以来校示范授课等。④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改善职业教育教师的待遇问题,把目前职业教育中的培养弱化、人心散乱、工作收入与实际能力不符、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脱节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2]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

[3]高林.论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 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4]李建求.论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3.4.

课题项目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边境教育安全】相关文章:

边疆边境三生教育论文04-20

边境农村地区初中教育论文04-24

边境调整范文05-15

边境风云范文05-15

陆路边境范文05-16

碳税边境04-17

边境贸易论文04-17

边境风云影评04-26

边境贸易论文范文05-14

边境风云影评范文05-23

上一篇:节点模型下一篇:宋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