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成本构成

2024-06-09

物流成本构成(精选十篇)

物流成本构成 篇1

入厂物流成本

入厂物流包括汽车零件从供应商发货库房出口到汽车企业接收库房入口之间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零件范围包括进口零件和国产化零件两大类。

国内汽车企业大多是欧、美、日、韩在华的合资企业, 比如南北大众、南北丰田、北京现代、湖北神龙、广州本田等等。存在国外合资伙伴, 就会存在大量的进口零件。而且这些零件一般都要长途跋涉, 漂洋过海, 再加上防潮、防撞、防压等保护性包装, 其物流成本占企业总成本比重非常高。

进口零件物流费用主要包括零件在国外的物流费用、海运费用、到达中国后的内陆运输费用、特殊费用以及进口关税等。

国外物流费用是指中国境内发出零件需求订单后, 国外合资伙伴组织的订单处理、零件筹措、包装、国外境内运输等管理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订单处理和零件筹措是指国外合资伙伴将中国传来的零件需求信息分解、修订、打包后, 向本地区供应商发出要货, 并负责跟踪要货信息的执行情况和后续索赔工作;包装是指进行零件包装所需的人工、材料、能源、运输等费用;国外境内运输费用是指零件从供应商到包装厂以及返空箱整个过程中的运输费用。零件最终在包装地集中包装后放入集装箱内, 准备远洋运输。由于这些费用发生在国外, 一般是按照包装体积进行付费的, 即国内汽车企业与其合资伙伴在合同中商定每立方米货物的价格, 然后定期根据接收货物的体积进行付费。

海运费包括远洋运输费用、码头操作费用、燃油附加费、运输保险、B A F等。这类费用在发生时每笔都有财务票据, 一般都是根据票据金额来进行计算。

内陆运输费用是指集装箱从中国入境港口到汽车企业所在地集装箱箱站之间所发生的费用, 包括运输费用、箱站存储费用和空集装箱返回费用。运输费用具体包括公路运费、铁路运费、代理费、港杂费、检疫费等, 一般以集装箱为单位取费用。

特殊费用包括紧急订单的空运费、罚金等发生不规律的费用。这类费用精确统计出来比较困难, 一般采用以一个时期内发生的总费用进行算术平均的方法来计算单位时间内发生的特殊费用。

进口关税是否纳入到物流费用当中目前还存在争议, 因为关税受国家政策调控, 属于财务范畴, 但是发生在物流过程中。关税的计算比较复杂, 具体来讲需要套用一个公式, ﹝ (零件出厂价格+包装费+运费+保险) ×适用汇率+海关调整﹞×本零件汇率, 一般计算这类费用是根据一段时期内的总发生额进行算术平均。

国内汽车企业在所在地周边及全国其它地区都有供应商并逐渐形成网络。从目前看, 以长春为中心的东北区域、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区域、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区域和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区域制造业实力雄厚, 供应商分布也比较集中。

国产化零件指汽车企业在中国境内采购的零件, 其物流费用主要包括零件的运费、仓储费、器具费以及原材料物流费用。

零件运费是指零件从供应商成品仓库到汽车企业接收库房之间的运输及空箱的返回运输费用。在国内, 公路运输方式采用的最为广泛, 航空、铁路和水路较为少的采用。由于零件种类众多, 来源于不同的地区, 所以这类费用一般采用按照单位运费和总量来计算。具体来讲, 如果是泡货, 用运输总体积乘以每公里每立方的单位运费;如果是重货, 用运输总重量乘以每公里每吨的单位运费。

零件仓储费是指零件在汽车企业周边进行存储、转换包装、排序时发生的费用, 主要包括厂房租金、人工、设备、信息系统等费用。这类费用一般按照辆份进行结算, 即汽车企业每下线一台车, 就支付一台车的费用。就具体计算方法而言, 首先进行物流服务流程设计, 然后针对一定时期 (一般是一年) 内的产量计算需要配备多少资源, 再根据每种资源的消耗计算全部成本, 最后摊销到每台车上。

零件器具费是指为保证零件质量而投入使用的可周转器具。这类费用根据每种零件所使用的器具单价、折旧年限、维修比例和投入数量可计算出来。

原材料物流费用主要指钢板在运输、仓储、配料等方面的物流费用。一般汽车企业都将这部分物流业务外委, 所以可以参考合同来计算这类物流费用。

工厂物流成本

工厂物流是指从零件进入厂区到整车组装完成过程的物流。工厂物流费用包括库房折旧、设备折旧、储备占用、人工费以及物流相关费用等。

库房及设备折旧是指汽车企业根据内部财务账目划分计算出来的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库房、设备、设施的年折旧数。

储备占用是指原料、生产辅料、企业辅料、在制品等的资金占用, 具体来讲可套用一个公式来计算, (当月库存+上月库存) /2×利率/12。

人工费包括汽车企业内部的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费, 以及外委人工费。直接人工包括企业物流部门的所有员工和借用员工的工资、福利、奖金等;间接人工包括公司各部门相关人工费摊销;外委人工费指第三方物流服务公司的劳务费, 劳务费以辆份为单位, 生产一台车支付一台车的费用。

物流相关费用涉及的费用种类比较多, 比较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取费标准, 各个汽车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费用范围, 一般包括企业一般管理费、库房及设备维修费、差旅费、一次性材料、滞报金、能耗、IT、应酬费、租金、环保、盘点差异等, 取费方法为对一定时期内的发生总额求算术平均。

出厂物流成本

出厂物流是指从整车出厂到各地汽车经销店之间发生的所有物流活动。出厂物流费用包括整车物流费用、备件物流费用及成品车资金占用。

整车物流费用包括运输费、仓储费以及召回费用。运输费包括公路、铁路和水路运费, 计算方法为单车计费, 即每公里每辆车费用乘以公里数, 这其中还包括每台车的运输保险费;仓储费包括各区域分销中心整车存储费, 主要包括租金及服务费, 这类费用也按照单车计费。召回费用指汽车企业产品因质量问题发生召回时所发生的运输、仓储等相关费用, 此类费用无法明确计算出来, 可以根据历史水平估测。备件物流费用是指汽车备件从汽车企业发往各区域备件中心时发生的运输费和仓储费等, 其计算方法与零件物流费的计算类似。成品车资金占用是指从整车下线到交给经销商之间所发生的商品车资金占用, 其计算方法同工厂内储备资金占用一致。

钢铁的成本构成分析 篇2

炼铁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原材料(球团、铁矿石等)、辅助材料(石灰石、硅石、耐火材料等)、燃料及动力(焦炭、煤粉、煤气、氧气、水、电等)、直接工资和福利、制造费用、成本扣除(煤气回收、水渣回收、焦炭筛下物回收等)。根据高炉冶炼原理,生产1吨生铁,需要1.5-2.0吨铁矿石、0.4-0.6吨焦炭以及0.2-0.4吨熔剂。

炼钢工艺的生产成本构成主要为生铁、废钢、合金、电极、耐火材料、辅助材料、电能、维检和其他等费用。中国目前主要的炼钢设备为转炉和电炉,基于冶炼原理的不同,转炉和电炉在主要的原料(生铁、废钢)配比有一定的差异,转炉工艺一般需配置10%的废钢,而电炉工艺废钢的使用量则占到80%。

结合国内钢铁企业的平均情况,炼铁工艺中影响总成本的主要因素是原料(铁矿石、焦炭)成本,而包括辅料、燃料、人工费用在内的其他费用与副产品回收进行冲抵后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而炼钢工艺中因为耗电量的增加、合金的加入以及维检费用的上升使得除主要原料外的其他费用占到炼钢总成本的18%左右。炼铁、炼钢工艺中的其他费用波动不大。

本文以1吨钢生铁需要1.6吨铁矿石、0.45吨焦炭为计算依据,并参照2007年中国钢铁行业的平均铁钢比(0.96)和废钢单耗(0.15吨)作为测算依据,形成以下模型:

生铁吨制造成本=(1.6×铁矿石+0.45×焦炭)/0.9

粗钢吨制造成本=(0.96×生铁+0.15×废钢)/0.82

钢铁企业的粗钢成本因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工艺、不同的炉况、冶炼不同的产品均会使成本发生很大变化。上述模型仅是从行业研究角度,对整个钢铁行业所测算的一个平均水平。

在实际研究时,考虑到炼铁、炼钢工艺中其他费用波动不大,一般仅对价格波动大且对成本有较大影响的铁矿石、焦炭、废钢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粗钢成本的变动值进行测算。

试论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和管理 篇3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 ;控制

中图分类号:F269.8 文献标识码:A

一、 物流成本的构成

要改善现行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首先要明确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就是用金额评价物流活动的实际情况,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或者说是产品在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现代物流成本是指从原材料供应开始一直囊括到将商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上所发生的全部物流费用。物流成本有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构成。显性成本存在于运输、仓储、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具体的基础设施、设备资源和运作过程中。隐形成本则存在于由于物流运作不畅导致的库存费用增加所形成的资金利息成本、库存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和市场反应慢的损失及管理不善造成的货物损失和损坏的成本。

二、 制约物流成本管理的不利因素

目前,物流成本管理已经引起我国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物流成本管理起步较晚,对物流成本进行管理的认识还不够,对物流成本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

对物流成本的认识不到位。我国企业界普遍认为所谓物流成本就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发生的相关成本或是一般企业发生的运输费用。其实,物流成本包括的内容很广泛,一般来说物流成本所包括的内容取决于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为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物流成本一般可以从物流过程、支付形式、物流功能等三个方面来分类。按物流过程可以把物流成本分为供应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销售物流成本、退货物流成本,以及废弃物流成本等;按支付形式可以把物流成本分为企业内部物流费、委托物流费和外企业支付的物流费;按物流功能可以把物流成本划分为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流通加工费、情报流通费和流通管理费等。

对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不一致。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将物流成本描述为“物流冰山”,也就是所说的物流成本隐含性特征。但由于我国目前没有对物流成本进行界定,也没有相应的核算规章制度体系,被广大企业普遍所接受的物流成本只包括有“外付运费”和部分营业费用,而这只不过冰上的一角。企业所发生的其他物流成本费用如采购环节的运杂费被计入商品的采购成本并最终计入产品成本中,制造过程中的物流费用被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也计入产品成本中等,而且这些费用在最后又不能或很少能以物流成本费用的形式反映出来,这就给企业进行物流成本因素分类、物流成本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缺乏相应的方法体系。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指导,大多数企业把采用计算机和网络加强联系以便及时了解物流情况看作物流成本管理的全部。其实这只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一个方面,还算不上真正的方法体系。真正的物流成本管理是指在完全市场条件下,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运用相关知识制定一套科学、适用的方法体系。这套方法体系的基本目的是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让混入到其他费用科目的物流成本浮出水面,使企业能够清晰地看到潜藏在海平面下的物流成本的巨大部分,以便挖掘降低成本的宝库和开拓“第三利润源泉”,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物流成本最小化。

三、物流成本的控制

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降低物流成本。

1、物流成本控制的目标和途径

从物流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对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实施有效的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应从六个途径入手:一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物流成本管理规范;二是通过效率化的配送来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利用物流外包降低物流成本;四是借助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五是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六是对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实现供应链管理。

2、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方法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包括三种比较方法:横向比较法、纵向比较法和计划与实际比较法。所谓横向比较就是指将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退货物流和废弃物物流等各部分物流费用分别计算出来,然后进行横向比较,查缺补漏,弥补控制方法上的不足,改进管理方法,以便降低物流成本。纵向比较是指把企业历年的各项物流费用与当年的对应物流费用加以比较,查找增加或降低的原因。计划与实际比较是指把计划成本支出与实际成本支出的费用进行比较,来发现和掌握企业物流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只有结合使用三种比较法,才能更好地发现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综合评价法。在物流管理中使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比如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简化包装,节约包装费;可以防雨、防晒,减少运输途中货物的损坏率;可以起仓库作用,防盗、防火;还可以利于使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但是,如果由于简化包装而降低了包装强度,货物不能在仓库保管时往高堆码,浪费库房空间,降低仓库保管能力;简化包装,还会影响货物的装卸搬运效率等。所以评价使用集装箱运输的好坏只有使用一种综合评价标准来分析物流成本,才能对物流各环节费用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得出有效的结论。

成本优化法。所谓成本优化法是指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剔除一些非附加价值活动的影响,而重点考虑具有附加价值活动,从而节约物流费用,达到物流管理的目的。例如,出入库、包装、装卸等与物流作业直接相关的活动是有附加价值的活动。

责利统一法。清晰划分各部门的责任,以此分清各物流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由此也明确了各种物流活动成本之间的影响,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与开销,在物流系统这一层面上达到物流总成本最优。若该企业过于强调销售的重要性,则可能决定当天订货,次日送达。销售物流计划制定的科学合理,订货批量大时,物流部门的送货成本就少,根据节约成本贡献的大小对销售部门进行奖励;销售物流计划质地年的不严密细致,订货批量小时,送货成本就增大,造成的物流费用增加,大大超过了扩大销售产生的价值,这种浪费和损失,应由销售部门负责,扣除部分奖金以示惩罚。

综合以上方法可以看出,这些方法大多抓住影响物流成本主要因素这一主题,企业需要进一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管理,达到对物流成本进行控制、优化的目的。

作者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乐恒.物流成本及物流成本管理[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1,2:45-46.

[2]陈海生.浅论降低物流成本的策略[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10:26-27.

[3]徐杰.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J].经济管理,2000,9:32-35.

On Structure and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 Logistic Costs

Han Yimin

(Xingtai Polytechnic College)

Abstract: Regarded as the last tache of an enterprise, logistics are most expected to reduce their costs and increase their benefits. It is important enterprises’ problem to calculate, analyzeand control logistics costs

采购物流成本的构成及核算方法 篇4

采购物流的职能是按照企业采购决策的要求在与供应商之间发生物资所有权转移的同时, 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求下, 所进行的购买、装卸、运输、存储等实体作业活动和过程。其目标是保证企业各类物资及时、安全、经济的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

一、采购物流成本的影响因素

1、采购物流活动自身特点

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源头, 对最终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 企业对采购物流的要求较高, 在物流的及时性、准确性、经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具有特定的标准和要求, 采购物流必须按照这些标准和要求, 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所以从这点来看, 采购物流成本的发生也是可以预见的。根据制定的采购计划, 对将要支出的采购成本进行分析控制, 减少不必要的采购, 可以有效降低采购物流成本。

2、采购物流内容

首先是采购数量, 采购数量的多少, 直接决定着对生产经营的保证和经济效益的高低。在物资的采购储存过程中, 会产生订购费用和仓库储存费用。其次是采购物流模式, 企业的采购物流模式可以分为集中采购、网络采购、准时采购等。再次是采购价格。采购价格是采购活动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 企业在价格选择上要遵循适当的原则, 既防止采购价格过高, 又要避免价格越低越好的误区。把握好二者之间的度, 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3、采购物流策略

尽管采用纯策略易形成一定的规模经济, 并使管理简化, 但由于产品品种多变、规格不一、采购量不等等情况, 采用纯策略的采购方式超出一定程度后不仅不能取得规模效益, 反而还会造成规模不经济, 而采用混合策略, 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应该完成的采购和外包给第三方完成的采购, 能使采购物流成本最低。当企业需要采购多种产品时, 可能会由于供应商对自己提供的所有产品按同一标准的服务水平来配送, 导致采购企业产生不必要的费用。因此, 采购企业应按采购物资的特点、购买水平, 来设置不同的库存、采用不同的运输方式以及不同的存储地点, 忽视采购物资的差异性会增加不必要的采购物流成本。

二、采购物流成本的构成与核算

1、采购物流成本的构成

按采购物流费用的支付形态不同将企业支付的采购物流费用分为企业本身的采购物流费和委托采购物流费, 其中企业本身的采购物流费又分为:材料费, 指采购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包装用材料、工具、器具、备件等。人工费, 指从事物流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补贴等。公益费, 是指为公益事业所提供的公益服务而支付的费用。包括水费、电费、煤气费、冬季取暖费、绿化费及其他费用。维护费, 指土地、建筑物、机械设备、车辆、船舶、搬运工具、器具备件等固定资产的使用、运转和维修保养所产生的费用。包括维修保养费、折旧费、房产税、土地车船使用税、租赁费、保险费等。一般经费。一般经费是指差旅费、交通费、会议费、书报资料费、文具费、邮电费、零星购进费、城市维护建设税、能源建设税及其它税款, 还包括物资及商品损耗费、物流事故处理及其它杂费等一般支出。6.特别经费。是指采用不同于会计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物流费用。

2、采购物流成本的核算

采购成本是采购物流成本的一部分, 采购物流成本应包括采购成本和采购物流费用。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下, 采购成本包括买价和运杂费, 企业采购物流成本的隐性部分在整体采购物流成本中是占相当比重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打破现行财务会计核算的条件下, 再进行采购物流成本的内部管理核算。一方面设置采购物流成本科目及账户, 用以动态反映采购物流成本的发生情况;但这些采购物流成本账户不纳入现行成本核算的账户体系, 对现行成本核算来说, 它是一种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内部核算。另一方面设置采购物流成本统计台账, 为采购部门核算物流费用提供基础数据。具体做法如下。

(1) 账户设置。一般来说, 企业应设置物流成本总账, 核算企业发生的全部物流成本;同时按物流范围设置采购、生产、销售、退货、废弃物成本二级账;在各二级账下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包装费、加工费、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等三级账, 并按费用支付形态设置专栏。因为采购物流成本其构成包括采购成本和采购物流费用, 所以在采购物流成本二级账下也可以设采购成本和采购物流费用三级账;采购物流费用再按物流功能设置运输费、保管费、装卸费、物流管理费、物流信息费等四级账, 同时按费用支付形态设置专栏。

(2) 对于现行成本已经反映, 但分散于各科目的物流费用, 如对外支付的材料市内运杂费、物流固定资产折旧、本企业运输车队的费用、仓库保管人员的工资、原材料的盘亏损失、停工待料损失, 计入制造费用的物流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物流固定资产的折旧修理费、运输费、保险费、在产品盘亏和毁损等, 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编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正常成本核算的同时, 据此凭证登记相关的采购物流成本核算账户, 进行另外的采购物流成本的核算。

(3) 对于现行成本核算没有包括, 但属于采购物流成本应该包括的费用, 依据统计台账提供的数据, 按采购物流费用的功能将其记录到相关的项目中。

猪场成本的构成与分配 篇5

一、猪场成本构成:

1、仔猪耗料:核算猪苗当期耗用的饲料成本,包括312料、810乳猪料、552料等小猪料。

2、仔猪耗药:核算猪苗当期耗用的药物成本,包括猪场分娩舍、保育舍耗药。

3、种猪耗料:核算经产种猪消耗的饲料成本,包括332 怀孕料、333哺乳料、333A哺乳料(注:后备种猪消耗的饲料成本记入“种猪存栏”—包括331后备种猪料、后备313猪料)。另外:有公猪站的猪场,宅梧猪场和更楼猪场公猪消耗的饲料335公猪料记入了精液成本。

4、种猪耗药:核算种猪消耗的药物成本指配种舍耗用的药物(注:猪场公用的药物计入制造费用,公猪站所耗用的药物计入了精液成本)。

5、种猪转移值:核算种猪因分娩而发生的价值转移。种猪转移值按种猪分娩的窝数为基数计提。计提的标准:商品猪场:185元/窝,扩繁场:352元/窝。(苍城猪场)

6、制造费用转入:

⑴、工资:指员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合同工工资、非合同工工资、临时工工资、计件工工资、奖金、节日礼金)。

⑵、餐费:核算员工的伙食开支,包括合同工、临时工的伙食费、伙食补贴及夜班补贴。

⑶、动力费:核算为生产而耗用的动力费用及水费,包括外购的电力费、水费;发电机用的柴油,锅炉用的柴油、重油、煤等。

⑷、折旧费: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械设备、电子办公设备、运输设备、动力传导设备(供水供电设施)、其他设备。

⑸、差旅费:核算为生产服务出差而发生的有关费用,如车船费、飞机票、路桥费、车辆保管费、车用汽油、柴油等。

⑹、运杂费:核算为生产而支付的运输、装卸搬运等费用。(饲料运费、种猪运费、药物运费)。

⑺、接待费:核算与有关单位业务往来而支付的接待费用,如:接待的餐费、烟、糖果、饭堂客餐以及其他与业务有关的支出等。

⑻、租赁费:核算租用厂房、场地等支付的租金。(宅梧猪场和更楼猪场由于房屋及建筑物是未报建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未报建的房屋及建筑物不 1

认可,因此宅梧猪场和更楼猪场的房屋及建筑物属集团公司的财产,两个猪场每月应计提租赁费分别为10.07万和11.09万,到年底一次性上缴给集团总部)。

⑼、通迅费(电话费):为了联系业务支付的电话费,包括手机费、电话费补贴,磁卡等。但不包括电话的初装费、手机入户费、电池等。

⑽、办公费:核算初装的电话及办公用品等费用支出。

⑾、车辆费用:核算为生产服务的车辆费用支出,包括车辆的修理费、保险、路费、年审费用等。

⑿、福利费:核算按员工的工资总额的14%提取的福利费。

⒀、维修费:核算机械设备及厂房维修费用。

⒁、费用摊销:核算低值易耗品以及其他应摊销的费用,比如:摊销土地的租金等。(低值易耗品是指可以单独和多次使用,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各种用具物品,单位价值100元以上,如工具、管理用具、玻璃器皿、猪笼等)。

⒂、劳保费:核算各种劳保支出,包括工作服、工作鞋、口罩和手套等。

⒃、其他费用:核算不属于上述费用项目的而与生产有关的其他费用支出。如员工的加班费等。

归集以上六大项费用后在库存的猪苗和当月上市的猪苗之间进行成本分配。

二、商品猪场在产品与产成品成本费用分配的计算(参见成本分配表一):

计算的依据是:

根据猪场提供的“猪群变动报告表”所列的上市仔猪数量(包括外卖次品)以及全月存栏仔猪数量为计算依据。

说明:

A、仔猪在产品与产成品的区分:未销售的仔猪(指库存的仔猪)为在产品,已销售的仔猪作为产成品。

B、仔猪的耗料、仔猪耗药、制造费用其完工程度按未出栏猪苗的50%计算。C、种猪转移值,种猪耗料、种猪耗药等随着种猪分娩,其价值转入了仔猪成本,其未出栏猪苗的完工程度按100%计算。

D、在产品与产成品之间的分配采用约当量法(这是会计核算的一种方法)。

E、分配表中的期初费用为上月库存猪苗的费用。

计算公式:

费用总额=期初费用余额+本期费用

未转出猪苗成本(期末余额)=本月费用总额—结转完工成本(即商品猪苗转

出成本)

商品猪苗转出成本=约当分配率*猪苗出栏数量 约当分配率=本月费用总额/(出栏数量+存栏约当量)

出栏数量:猪场当期调出的猪苗的总数,包括残次苗,但不包括死猪苗。存栏约当量:期末猪场库存的猪苗数量和完工程度的乘积。

三、公猪场站的精液成本构成与分配(宅梧猪场和更楼猪场)

1、精液成本构成:当月耗用的335公猪料、公猪站耗用的药物及按经产公猪占全场种猪存栏比例分配的制造费用。

2、精液成本的计算步骤:

①、每份精液成本=当月归集的精液成本/当月产出精液总份数

②、当月全场自耗精液成本(计入种猪存栏值)=每份精液成本*当月全场自耗精液份数

③、当月公猪站损益=当月外调精液收入—(当月归集的精液成本—自耗精液成本),该损益在利润表中的“其他业务利润”反映。

四、苍城扩繁场(成本分配参见附表二)

计算的依据是:

根据猪场提供的“猪群变动报告表”所列的上市仔猪数量(包括外卖次品),上市种苗数量(包括外卖次品)以及全月存栏仔猪、种苗数量为计算依据。

(一)、饲料计算

①、0-50天仔猪耗料(仔猪生产成本):312料,312C料,810料、311乳猪料。

②、50天后小种苗耗料(种苗生产成本):312料,312C料,后备313料。

③、经产种猪耗料(计入仔猪成本):332怀孕料,333哺乳料,法系333料,后备313料,331后备料。

④、后备种猪耗料(计入存栏值):331后备料,后备313料。

说明:

A、0-50天仔猪和50天后仔猪同时耗用312料,312C料,B、50天后种苗与经产及后备种猪同时耗用后备313料,C、经产种猪与后备种猪同时耗用331后备料。

因此,要把仔猪和小种猪耗用的312料、312C料,小种猪和经产及后备种猪耗用的后备313料,经产种猪与后备种猪耗用的331后备料分离出来,然后相应计入各项成本当中。

(二)、药物计算

50天前仔猪耗药(计入仔猪成本)=分娩舍+保育舍 50天后种苗耗药(计入种苗成本)=育成舍 种猪耗药(计入仔猪成本)=配种舍+隔离舍+公猪站

扩繁场的费用归集与商品场相同,只是扩繁场因生产有种苗,分配成本时多一个步骤,即0-50仔猪的成本和50天后种苗的成本。

制造费用归集后按0-50天库存猪苗和50天后库存猪苗的比例进行分配。

50天前、后猪苗制造费用的分配:

50天前应分配制造费用=本月制造费用总额÷(50天前猪苗期初期末存栏平均数+50天后种苗期初期末存栏平均数)*50天前调出猪苗数量(不含转入小种猪数)

50天后应分配制造费用=总制造费用—50天前应分配制造费用

服务部成本构成

1猪苗成本。

2、饲料成本。

3、药物成本。

4、专业户利润。

5、专业户补扣款(包括结算时的特殊补贴、欠料扣款以及当期实际发生的各种补扣款)肉猪养户的成本核算:

1、当月上市的每头肉猪都参与成本核算

2、对当月上市但没有结算的养户,将上市前所发生的成本,按上市数与领苗数的比例摊销分到当月。

3、对当月结算的养户,将本批的全部成本减去过去已摊分的成本作为结算当月的成本。

物流成本构成 篇6

关键词:军事物流 构成要素 作用

军事物流是指军事物资经由采购、运输、储存、包装、维修保养、配送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用户而被消耗,从而实现其空间转移的全过程。军事物流的本质是通过向部队用户提供所需的物资,解决部队用户在物资需求方面存在的数、质、时、空四大矛盾。高明的军事家总是从统揽全局的高度审视军事物流的发展,总是对军事物流的地位与作用予以高度评价。笔者就军事物流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谈点浅见。

一、军事物流的构成要素

以流的观点考察军事物流活动,军事物流在军事物资实现时空转移时有五大要素:流体,即军事物资;载体,即承载军事物资的军事物流设备和军事物流设施;流向,即军事物资转移的方向;流量,即军事物流的数量表现,一般指军事物资的数量、重量、体积;流程,即军事物流路径的数量表现。

1、流体。流体是指军事物流中的军事物资。军事物流管理的任务之一是要充分保护好流体,使其自然属性不受损坏,因而需要对流体进行维修保养,在军事物流过程中需要根据军事物资的自然属性合理安排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等军事物流作业。由于军事物流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流体从军事物资供应商向部队用户的有序流动。

2、载体载体是指流体借以流动的军事物流设施和军事物流设备。载体分成两类:第一类载体指军事物流基础设施。例如铁路、公路、军用港口、铁路专用线、空军场站等基础设施,它们大多是固定的。第二类载体指军事物流设备。即以第一类载体为基础,直接承载并运送流体的军事物流设备,如军用车辆、补给舰、战略运输机、野战叉车等,它们大多可以移动。

3、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供应起点到部队用户需求终点的流动方向。军事物流是“物”得以有序流动的保证,它是有方向性的。对某种军事物资而言,可能会同时存在几种流向。如根据部队用户实际需求确定的军事物资流向是市场流向,这种流向反映了供需之间的必然联系;实际发生军事物流活动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运输路线和调运方案,这才是最终确定的流向,这种流向是实际流向。

4、流量。流量是指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的数量表现。流量与流向是不可分割的,每一种流向都有一种流量与之相对应。从军事物流合理化的角度来看本应发生的军事物流流量,亦可分别按流体、载体、流向、发运人和承运人进行统计。

5、流程。即通过载体的流体在一定流向上行驶路径的数量表现。流程与流向、流量一起构成了军事物流向量的三个数量特征,流程与流量的乘积(比如吨公里)还是军事物流的重要量纲。流程的分类与上述流向和流量的分类基本类似,可以分为计划流程、市场流程与实际流程,还可以像流量的分类那样,将军事物流流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际流程,可分别按照流体、载体、流向、发运人、承运人来统计;第二类是理论流程,理论流程往往是可行路径中的最短路径。路径越长,军事物流运输成本越高,如果要降低运输成本,一般就应设法缩短运输里程。

总之,军事物流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和流程五要素之间有极强的内在联系,如:流体的自然属性决定了载体的类型和规模,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和流量,载体对流向和流量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因此,进行军事物流活动要注意处理好五要素之间的关系,否则就会使军事物流成本提高、军事物流服务水平降低、军事物流效益低下。军事物流学科以此为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军事物流的作用

众所周知,任何军事行动都离不开强有力的军事物流的支持保障。现代战争的高强度和突发性特点,更加凸显了现代军事物流的战略地位。军事物流作用可概括如下:

1、支持保障作用——战争肌体的大动脉。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每一个国家都必须十分重视的战略任务,而国防建设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程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其中,物资的消耗与补充乃是关乎国防建设成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一个国家要想保持其军事斗争中的主动地位,要想在与敌方的军事较量中夺取胜利,没有充足的物资支援和保障,那是不堪设想的。而准确及时的物资保障靠什么去完成,只有强大的军事物流才能担当此任。

2、吸纳转化作用——联结军事与经济的桥梁。不可否认,强大的国民经济实力乃是搞好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的基础,而且,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战争交战双方国家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和比拼。然而,国民经济毕竟不等同于军事战斗力,经济实力也不可能直接等价于军事实力。二者之间必须架起一座坚固的桥梁,才能将国家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而这座桥梁,便是军事物流。军事物流运用国家拨来的军费,通过采购功能购置各种武器装备、油料、器材以及各种军需品。这些物资一部分通过储存功能储备起来,以备战时或紧急状态下使用

3、现代化建设的提升作用——质量建军与科技兴军的推动器。现代科技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倘若没有强有力的军事物流作保障,科技兴军只能沦为毫无生命力的空壳。莫说是现代化建设的工程项目,每项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供应作后盾;即便是科技新成果的研发与应用,也时刻离不开物流的支援与保障。而且,随着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加快,对物资保障“数、质、时、空”的要求愈来愈严格,对军事物流整体功能也提出了越来越苛刻的挑战。传统的落后的物流模式,根本无法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

4、战略鼓舞和威慑作用——壮己军威、震慑敌胆的法宝。建立起强大的军事物流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物资供应,可以保障任何条件下军队的机动和作战,这是毫无疑义的共识。继续深入探讨,还会发现:交战双方越来越重视对方的后勤目标,越来越强调打击对方的后勤系统。不论是海湾战争,还是科索沃战争,美军都以高强度的轰炸来破坏对方的物资补给线,企图一举夺取战略上的主动权;而对方也无不以保卫后勤目标作为重点,采取各种手段尽量使之生存下来。这种对军事物流系统的破坏与反破坏,像一条红色的线条串联着整个作战行动,贯串于战争的始终。

参考文献:

1、余真翰. 基于军事物流中心的第三方军事物流架构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2、王宗喜. 军事物流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物流成本构成 篇7

1 国家标准的基本思路及意义

该项国家标准的基本思路是在不改变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前提下, 从现有会计数据中分离和提取物流成本信息。为此, 国家标准将物流成本区分为:可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和无法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 即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对于显性物流成本, 企业在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正常成本核算的同时, 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 选择在期中同步登记相关物流成本辅助账户, 通过账外核算得到物流成本资料;或在期末 (月末、季末、年末) 通过对成本费用类科目再次进行归类整理, 从中分离出物流成本。对于隐性物流成本, 即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 在期末根据有关存货统计资料按规定的公式计算物流成本。不论是采用辅助账户核算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 还是在期末根据有关存货统计资料按规定的公式计算存货占用自有资金所产生的机会成本, 都不涉及会计核算体系的变化。因此, 可以说, 该项国家标准是对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必要补充, 从物流成本管理角度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

国家标准的颁布使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工作有据可依, 实现了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由定性决策向定量分析的跨越, 对我国现代物流管理和宏观经济决策, 以及物流理论研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微观层面上, 企业通过对物流成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可以了解其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不足, 对自营或外包物流做出有效决策, 为制定物流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在中观层面上, 企业层面物流成本数据的归集, 有利于采用统计学的方法确定出行业平均物流成本, 从而使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行业标准物流成本的比较成为可能, 为提高我国行业及企业物流管理和服务水平, 不断降低物流成本奠定基础。在宏观层面上, 该项国家标准的建立可以弥补现行企业财务制度在物流成本计算方面的缺失, 更准确地获取物流统计数据, 也有助于推进社会物流统计制度的顺利实施。

2 企业实施国家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国家标准推荐的物流成本计算方法无需改变现有会计核算体系, 但由于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大, 需要从纷繁复杂的会计数据中分离和提取物流成本信息, 并按不同的物流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 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因此企业在按照国家标准建立自身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时肯定会碰到许多困难。

(1) 国家标准可操作性不足。国家标准是提纲挈领的, 原则性的规定多, 而具体的规定少, 因而在可操作性上也就略显不足, 虽然随后出版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一书作为国家标准的实用指南, 对国家标准中各项规定的实践操作提供了一些具体解释和说明, 但还是不够具体, 给企业的实践操作带来困难。例如:国家标准将物流信息成本作为一个单独的物流功能成本项目, 但由于物流信息的收集、传递和处理贯穿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 且与企业供应系统、生产系统和销售系统等的信息处理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 要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和物流以外的信息区分开来极为困难, 因此, 计算物流信息成本自然也十分困难。实用指南只是强调将物流信息成本作为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纳入物流总成本极为必要, 但并没有给出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和物流以外的信息区分开来的方法。再如:国家标准建议, 企业间接物流成本可按照从事物流作业或物流功能作业或物流范围阶段作业人员比例、物流工作量比例、物流设施面积或设备比例以及物流作业所占资金比例等进行分配和计算。显然, 仅提供一些间接物流成本的分配原则和基础, 可操作性较差, 因此, 在应用指南中, 冯耕中等较详细地介绍了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物流成本的基本思路和计算过程。众所周知, 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物流成本的最困难之处在于分析和确定作业, 但应用指南并未对此给出具体的建议, 也没有提供可供企业参考使用的标准作业库。

(2) 分离和提取物流成本信息困难。第一, 企业在采购原材料时, 往往是由供应商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入库前的运输费和装卸搬运费并不单独列支, 而是直接涵盖在货物的价款中, 导致从“材料采购”科目中提取运输费、装卸费等物流成本比较困难。第二, 在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物流成本时, 需要使用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 而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大多数都是数量概念, 从会计核算资料中很难取得。例如, 在将电力资源耗费分配至不同作业时, 需要取得不同作业所耗用的电力度数;在将人工费分配至不同作业时, 需要取得不同作业的职工人数。再如, 在将运输作业成本分配到不同产品时, 需要取得不同产品的运输里程数信息;在将装卸搬运作业成本分配至不同产品时, 需要统计不同产品的装卸搬运次数等。

(3) 缺乏相关软件支持。现在, 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基本上都由财务管理软件辅助完成, 还有的企业安装了ERP系统, 实现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整体信息化和业务核算过程的一体化。但多数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或ERP软件并不涵盖物流成本计算功能, 而在企业物流成本计算过程中, 建立辅助账户从企业的日常会计业务中提取和归集显性物流成本以及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物流成本, 工作量都非常大, 如果没有相关软件的辅助将会使得计算物流成本工作本身成本高昂, 甚至超过企业因计算物流成本而获得的收益, 因此,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 计算物流成本对企业来说毫无意义。

(4) 面临着人才制约。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需要了解物流成本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但在企业, 物流成本计算通常由会计人员来完成。由于企业部门职责和人员分工的细化, 会计人员往往只负责产品成本的核算以及其他财务管理工作, 通常不能以系统和全局的观点来了解和掌握物流的运作过程, 且囿于传统产品成本计算思路的影响, 对物流成本计算会不自主地产生抵制和畏难情绪。因此, 缺乏既懂物流又掌握成本核算方法的专业人才将会严重阻碍国家标准在企业的实施。

3 促进企业有效实施国家标准的对策

针对上述企业实施国家标准过程中存在的困难, 笔者提出以下应对策略。

(1) 制定不同行业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指南, 使国家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国家标准能否在实践中真正地发挥作用, 取决于其在企业中的执行情况, 而标准能否在企业中被执行取决于对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更主要取决于国家标准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此, 对我国而言, 尽快制定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实施细则或办法, 使国家标准更具有可操作性是当务之急。例如:对于如何区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和物流以外的信息应该在应用指南中给出可供企业参考的判断标准, 并给出范例;对于运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物流成本则应该提供标准作业库, 供企业选择使用。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可以分行业选择部分企业进行物流成本计算试点, 以便于总结经验。

(2) 建立有效的内外部协调机制, 以确保获取计算物流成本所需的信息。从“材料采购”科目中提取运输费、装卸费等物流成本需要供应商的支持;而在用作业成本法分配间接物流成本时使用的资源动因量和作业动因量信息, 需要企业各个业务部门的支持才能准确获取。由此看来, 物流成本计算不是仅仅靠企业某个部门或某几个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的, 需要供应商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 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内外部协调机制, 促使供应商和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有足够的积极性参与企业的物流成本计算活动, 以确保计算物流成本所需信息的可得性和可靠性。

(3) 开发信息系统, 以支持作业成本法在间接物流成本分配中的应用。国家标准规定, 对于可从现行成本核算体系中予以分离的物流成本, 需要设置辅助会计科目和建立辅助账簿进行核算。一般的财务软件均具备该项功能, 企业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自行设置相关的会计科目, 并建立辅助账簿。但多数财务软件尚不具备分配间接物流成本的功能, 而事实上, 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主要在于间接物流成本的分配。因此, 需要开发信息系统以支持作业成本法在间接物流成本分配中的应用。

(4) 实施人才计划, 积极培养既了解物流又掌握成本核算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物流成本计算过程较为复杂, 在实务操作层面上, 需要由既懂物流又掌握成本核算方法的人来完成。针对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从事物流成本计算工作的会计人员不了解物流成本的内涵和形成过程, 而物流管理人员又不懂成本核算, 企业应该采取培训、轮岗等措施, 交叉培养既了解物流又掌握成本核算方法的复合型人才。所谓交叉培养是指针对会计人员进行物流管理知识的培训, 而针对物流管理人员进行成本会计知识的培训, 并辅以轮岗以增强其综合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所涉及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 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所以国家标准在企业最终的执行情况还有赖于企业自身对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但从目前的情形来看, 实施物流成本管理, 以获取第三利润源是大势所趋, 而了解物流成本构成, 计算物流成本数额是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研究企业在物流成本核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给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对促进国家标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分析了企业在运用国家标准GB/T20523-2006《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可能会遇到的主要问题, 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法, 希望能对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实务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国家标准,物流成本计算,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冯耕中, 李雪燕, 汪应洛, 汪寿阳.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评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张国庆, 叶民强, 等.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综述[J].物流科技, 2007 (3) .

[3]张月华.物流管理会计与物流成本核算[J].当代经济, 2007 (18) .

[4]姜海燕, 张宏伟.作业成本法在间接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 2009 (5) .

煤炭企业成本构成及成本控制管理 篇8

关键词:成本,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可控成本,成本分析

一、煤炭企业成本构成

煤炭企业成本不同于其他工业企业, 具有特殊性, 主要包括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安全成本、生产成本。

1、资源成本是指煤炭企业为取得矿业权包括采矿权和探矿权而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 煤炭企业资源成本主要包括: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煤炭资源勘探费。矿业权支付由于金额较大会计核算时计入“无形资产”, 生产后进行摊销, 矿业权使用费和资源勘探费计入当期“生产成本”。

2、环境成本是企业为了预防、恢复和补偿因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或可能产生环境影响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成本, 包括消耗物料或人工的实际成本, 煤炭企业环境成本明细项目主要有“绿化费”、“排污费”、“地面塌陷补偿费”、“资源费”和“环境补偿费”等。

3、安全成本主要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 在基准的安全标准下, 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成本包括安全投入和事故损失两部分, 在生产作业中主要包括维简安全技措、成本安全技措、安全技改、安全治理整顿等投入, 这些投入全部用于“一通三防”、防突、机电防爆、防治水及降温等。

4、生产成本是指生产单位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主要指原煤生产的直接费用和制造费用。

二、煤炭企业成本控制的一般原则

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和改善成本的系列经济活动, 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1、全面控制原则, 成本控制采用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既要对煤炭生产的全部费用加以控制, 全体人员树立成本意识, 参与成本控制, 从煤炭生产的全过程各作业流程进行控制。

2、经济效益原则, 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倡导节约, 分析剔除不必要支出, 按实际情况合理编制预算, 杜绝预算浪费, 不合理费用支出, 使成本控制落实到位, 见到实效。

3、例外管理原则, 突出非正常项目支出的考核力度, 综合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和费用支出情况, 在成本控制中关注例外项目费用支出情况。

三、煤炭企业成本控制措施

(一) 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制, 加强成本分析、考核力度

加强成本管理离不开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制度就必须对预算管理与控制的机构进行合理的设置, 做到事前有预算, 事中有控制, 事后有分析。经企业管理层授权批准在经理办公会下设预算管理委员会或由财务部门负责,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经营情况制定的月度、年度成本费用预算计划, 经批准后下发实施。将企业的预算计划与实际支出进行对比和分析, 并按月、季、年写出执行情况与差异分析, 上报管理层。每年安排合理的时间对实际发生的各项成本费用进行实践调查, 确认成本费用支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每月对预算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 为以后年度预算的测算提供有力依据。每月末对成本费用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对比进行全面评分考核, 经批准后下发各作业单位, 作为年终指标考核依据。

(二) 加强工资管理控制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贡献, 合理的工资分配制度能带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 煤炭企业应加大薪酬改革力度, 以适应当今企业发展需要。

首先, 年初制定工资总额预算指标, 进行层层分解后下达执行。

企业在制定工资总额预算时, 结合上年实际发生的工资总额, 考虑预算年度新增岗位、调动、转制单位、上调幅度及最近三年平均工资上涨幅度, 结合物价上涨水平等因素, 合理确定各业务单位人员的实际工资总额, 坚持人均工资增长率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原则下制定。使实际发生的工资在可控范围内。

对超额工资及预算外发生的劳务费, 应由预算委员会配合劳资部门结合生产按实测算, 重新核定标准, 报经理办公会审批通过, 原则不超工资总额平均标准, 本单位内部调剂, 以确保总公司全年工资总额不超预算总额。

第二, 将工资薪酬考核纳入到经济责任承包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

在确定了工薪总额及内部各单位的分解目标后, 还需将既定的工薪目标与销售收入指标和成本费用消耗指标等挂钩, 以达到工资与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等协调增长或减少的目的, 从而起到加强工资薪酬管理控制的作用。

第三, 健全完善薪酬管理制度。

劳资部门要结合国家政策、法规及本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薪酬管理制度。工资分配制度倾向于高效、高产出, 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高的岗位, 适当抬高或压低分配标准, 采取多劳多得, 兼顾低收入人员的分配方法, 使职工收入与企业效益挂钩, 提供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整体劳动生产率。

(三) 加强物资管理控制

加强物资管理控制是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重点。由于各煤矿发展状况不同, 很难制定统一的物资消耗定额标准, 因此需要企业结合自身特点, 加强物资管理力度, 合理控制成本。

首先, 完善企业物资领域制度建设。应强化以物资计划、物资采购、物资储备、物资消耗为主要内容的物资管控建设, 建立健全物资管理全过程各环节之间、采购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及相关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职责明确的运行机制, 建立物资管理机构, 完善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第二, 加强物资计划管理。明确物资集中采购范围, 确定生产单位自采及急需物资的范围和额度。年初各生产单位要按生产、基建及维修各作业单位进行编制物资需求计划, 统一报物资管理机构审批、备案, 作为编制总公司物资计划的依据。物资管理机构对各生产单位上报的计划进行审批, 原则是生产物资计划按计划产量, 结合过去三年的平均单位产量物资消耗, 编制计划年度的物资计划, 单位产量物资消耗控制在上年度实际完成水平, 并有结余, 结余指标控制在一定比例范围, 比如:结余比例确定为考核单位产量物资消耗指标的3%-10%。基建工程和维修工程按计划年度完工进度及预算进行编制, 原则不超预算。

物资计划管理要严格按物资采购计划流程进行控制管理, 杜绝跨级审批计划, 采购流程简单易行, 审批程序合理规范, 采取定期集中办理审批的方式。经审批的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作为年度总预算的编制依据, 经生产单位分解后报采购部门集中采购。

第三,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企业最大程度采用集中采购方式, 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降低采购成本。煤矿生产耗用的物资数额较大, 项目固定、单一, 因此在确定供应商时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资质考察和实地调查, 了解供应商的资信程度、企业经营状况, 以保证所购物资的质量, 保证生产安全。对经常使用、数额较大的物资进行招标采购, 从而控制价格, 降低成本支出。

第四, 加强物资消耗和回收处理。生产材料的消耗是生产成本控制的关键步骤, 除突发事件外生产单位要严格执行预算消耗。健全领料审批制度, 使领料程序制度化、程序化, 完善班组物资消耗考核制度。保管人员要认真做好出库登记, 出库单要标记领料人、审批人、使用部门和具体使用事项, 月末与班组材料领用单核对, 登记入账。班组要结合实际作业, 与预算消耗进行对比分析, 说明超支、节支原因, 核算人员或会计人员月末对各段、队作业单位材料消耗结合预算完成情况进行汇总分析考核, 报生产单位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年末主管部门参照奖惩办法和实际生产情况对物资消耗各部门进行考核和奖惩。

企业税收成本构成及优化 篇9

1 企业税收成本的构成

企业税收成本的构成比较多, 主要包括税收实体成本、税收财务成本、税收处罚成本以及税收服务成本等几个方面[1]。

第一, 税收实体成本。 该成本指的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当中, 根据税法当中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依法向政府缴纳的税收款项, 主要包括所得税、流转税、财产行为税以及资源税等。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流转税当中的增值税属于价外税, 同企业收入以及成本无关, 不过也会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 从而使得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下降, 所以仍然属于企业的税收成本组成部分。

第二, 税收处罚成本。 该成本指的是企业违反税法等法律法规, 遭到司法机关或者是税务机关处罚而产生的成本。 具体而言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缓缴税款而被征收的滞纳金、偷逃税款的罚款、违反税法的罚款以及违反税收征管制度的罚款等。

第三, 税收财务成本。 该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了履行纳税的义务, 缴纳的税款占用资金资产而导致的利息耗费。 税收财务成本包括涉税事宜带来的银行手续费、利息支出以及相关的理财费用。

第四, 税收服务成本。该成本指的是企业为了纳税申报, 在上缴税金及其他涉税事项过程当中发生的费用, 具体包括企业为了纳税带来的办公费, 例如购买收据、发票、税控机的费用, 还有电话费以及邮费等[2];企业为了配合税务机关的工作并且履行纳税的义务设立办税工作人员的成本费用, 例如办税工作人员工资、交通费、福利费以及办公费等;企业接待税务机关工作指导发生的接待费用等。

2 企业税收成本的优化

第一, 强化依法纳税的意识, 从而避免税收处罚。企业税收处罚的成本, 通常情况下是因为纳税人的业务水平比较低, 同时纳税意识不够强而引发的。企业的办税工作人员对税法不够了解, 企业法人的纳税意识薄弱, 甚至将税法视作儿戏, 结果导致企业受到司法机关以及税务机关的处罚, 从而出现税收处罚成本, 导致企业承受额外损失, 并且会严重损害企业声誉[3]。 所以企业要想优化税收成本, 首先需要控制税收处罚成本, 提高企业的纳税意识, 实现税收处罚方面的零成本。需要指出的是, 纳税人主动依法纳税的过程当中, 需要认识到如何依法纳税以及税收筹划的界限, 了解达到何种界限就会违反依法纳税的义务, 要准确把握税务机关对企业纳税的判断尺度以及衡量标准, 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避免企业的税收处罚成本。

第二, 合理开展纳税筹划, 从而减少税收实体成本以及税收财务成本。纳税筹划可以说是反映企业在既定税法以及税制的框架下, 对于已有的不同纳税方案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 从而规划或者设计自身交易、经营以及各项财务事项, 实现降低税收负担或者是税收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税收筹划是企业在对政府的税法法规进行综合的分析对比之后做出的最优纳税选择。纳税筹划对于减少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以及税收财务成本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税收财务成本实际上属于税收实体成本当中的附加成本, 在银行利率不变的情况下, 两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呈现出线性函数的变化特点。 企业通过开展纳税筹划, 能够去得一举两得的作用, 一方面能够降低税收实体成本, 另一方面也尽量避免税收财务成本。 所以企业需要高度重视纳税筹划。

第三, 税企配合从而降低税收服务成本。 企业的税收服务成本有着比较明显的弹性, 通过执行一些节约措施可以显著减少这方面的成本开支。 企业减少税收服务成本, 往往需要税务机关、企业以及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首先是企业需要树立节约办税理念, 除必要的工作人员以及办公费开支之外, 尽最大限度避免非必要的开支, 办税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以及业务水平, 从而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完成纳税工作。

第四, 充分利用税务代理服务。对企业而言, 办税工作可以说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活动, 理想的办税工作人员需要集会计、税收以及法律等专业知识与一体, 通常企业办税工作人员难以达到要求。 所以企业需要积极利用税务代理, 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 通过聘请具备会计知识以及税收知识的工作人员以及税收专家乃至于注册税务师, 来负责企业的办税工作。

综上所述, 控制企业税收成本可以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当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就需要高度重视税收成本的控制问题, 通过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海峰.试论税收成本与税收征纳关系的关系[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 12 (9) :102-105.

[2]刘同仿.关于企业纳税成本问题的探讨[J].财会月刊 (综合版) .2014, 15 (10) :236-239.

制氢装置成本构成与分析 篇10

洛阳分公司制氢装置目前以蜡油加氢干气、催柴加氢干气、直柴加氢干气以及重整干气为原料通过烃类蒸汽转化、中温变化和PSA产生氢气。本文通过分析制氢装置的成本构成, 以期对降低制氢装置的成本提供指导。

1 制氢装置的成本构成

一般的生产装置, 其生产成本组成一般包括原料、燃料气、电、蒸汽、水、氮气、风、人工、设备折旧费、维修费、化学药剂、催化剂等

对于在运行的装置来说, 其中人工、设备折旧费、催化剂、化学药剂、氮气、风等基本固定不变。表1.2为2015年3月份制氢装置除去以上固定不变费用的成本比例组成。

2 制氢装置成本分析

由表1.1可以看出, 氢气的成本构成中, 原料气占81.4%, 燃料气占8.9%, 两者共占氢气成本的90.3%。其余为电耗占2.5%, 蒸汽占1.4%, 除盐水和除氧水占约1%, 其他约占4.8%。

2.1 原料的影响

2.1.1 原料价格的影响

本装置的原料主要为蜡油加氢干气、催柴干气、直柴干气以及重整干气, 原料不足时以石脑油为补充原料。由于石脑油价格较贵, 且石脑油主要作为重整原料, 目前制氢装置补充原料主要为天然气。

由表1.1可以看出, 在制氢的成本构成中, 原料占总成本的81.4%。因此, 原料的价格以及原料消耗对制氢的成本影响很大。

当原料价格从3200元/吨到3836元/吨, 吨利润从-1019元降低到-1655元, 原料价格每降低100元, 吨利润降低100元。因此, 采用价格低廉的原料对降低制氢成本具有很大作用。

目前制氢主要以蜡油加氢、催柴加氢、直柴加氢干气以及重整干气为原料, 不足时补以天然气。目前制氢装置所用加氢干气以及天然气的价格均为3836元/吨, 价格较高。而原料的价格受原油价格以及天然气价格的影响, 这个我们没法选择, 因此只能通过优化操作降低原料的消耗来降低氢气成本。

2.1.2 原料消耗的影响

原料的消耗主要用产氢率来表示, 是指消耗单位原料量生产氢气量, 其主要与原料组成以及装置的操作条件有关。本装置所用加氢干气以及天然气的组成如表3.1所示。

由表2.1可以看出, 加氢干气的理论产氢率在44.1%, 天然气的理论产氢率为48.85%, 即生产同等的氢气, 消耗的天然气量小于加氢干气量。而加氢干气的价格和天然气的相同, 因此采用天然气作为制氢的原料, 其氢气成本低于以加氢干气为原料。

3 操作条件对原料消耗的影响

混合原料通过蒸汽转化、中温变换、PSA变压吸附, 将原料和水中的氢原子转化为产品氢气。图3.1为六月份装置实际产氢率与理论产氢率的对比图。

由图3.1可以看出, 实际产氢率比理论产氢率低20%左右。在原料不变的情况下, 产氢率主要与转化炉转化率、中温变化变换率以及PSA氢气回收率有关。通过优化操作提高转化炉转化率、中温变化变换率以及PSA氢气回收率可以提高原料的产氢率

3.1 转化炉操作条件对转化率的影响

评价转化炉运行效率的指标为转化率, 提高转化炉出口温度是提高转化率最有效的措施[1]。图3.2为六月份转化炉的转化率与出口甲烷含量的关系。

由图3.2可以看出, 转化率随着转化炉出口CH4含量的减少逐渐增大。转化气中的CH4在PSA变压吸附中除去进入解析气中作为转化炉的燃料。因此转化气中的甲烷含量不能过低, 否则会增加燃料气的消耗反而增加氢气成本。在保证一定转化率的条件下控制转化气中的CH4含量不超过4%, 此时转化炉的转化率在82%左右。

转化炉的日常操作主要控制转化炉出口温度和水碳比。转化炉出口甲烷含量的控制, 通常都是通过提高转化炉出口温度来保证, 转化炉出口温度每升高10℃, 转化炉出口甲烷含量约降低1%。不同生产负荷下, 按转化炉出口甲烷含量不超过4%转化炉出口温度控制。

适当提高水碳比可以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但过大的水碳比一方面可能会抑制烃类的蒸汽转化, 另一方面水的比热较大, 会增加转化炉燃料的消耗以及后续冷却段的负荷, 从而增加装置的运行成本。同时, 由于转化气中的甲烷最终进入解析气中作为转化炉的燃料, 过高的转化率将导致解析气的热值降低从而增加燃料气的消耗。在本装置中原料的价格约为燃料气的三倍, 因此, 适当提高转化炉出口温度, 在保证转化炉不偏流以及转化剂不积炭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低的水碳比, 从而在不增加较多燃料气的情况下提高原料的转化率, 同时可以增加外送中压蒸汽降低成本, 降低空冷和水冷运行成本。

3.2.2 中温变换出口CO含量的控制

中温变化反应过程如式 (1) 所示:

由式 (1) 可知, 转化气中的H2O和CO通过中变过程产生氢气, 从而提高原料的产氢率。

正常生产时, 中变气中的CO含量在1%~2%之间, 在工艺控制指标3%以内。中变气通过PSA吸附后, 其中的CO在解析气中作为转化炉的燃料气, 若中变气中CO过高会降低原料的产氢率, 过低会降低解析气的热值从而增加转化炉的燃料消耗, 同时减少了副产蒸汽量。因为产品氢中CO控制指标不超过3μg/ml, 在生产中主要根据负荷的变化, 调整中变气的温度保证中变气中CO的含量不超过3%。

3.2.3 PSA变压吸附氢气回收率

变压吸附PSA将含氢80%左右的中变气提纯为99.9%的氢气, 通过升压送入氢管网。PSA氢气回收率的大小直接影响了装置的产氢效率, 因此提高PSA的氢气回收率对于降低制氢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图3.3为中变气组成基本不变时 (77%) PSA氢气回收率与解析气中H2含量的关系。

由图3.3可以看出, PSA氢气回收率随着解析气中的H2含量的降低而升高, 当解吸气中氢气含量为25%左右时, 氢气回收率达到设计指标89%。正常生产中, 在保证产品氢CO和CO2合格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吸附时间以降低解析气中的氢气含量提高氢气回收率从而降低原料单耗降低氢气成本。

由于PSA解析气作为转化炉的燃料, 解析气量过低将会影响转化炉的燃烧状况。在50%负荷下, 以保证转化炉正常燃烧为目标控制解析气中的氢气含量。

4 降低燃料气消耗降低氢气成本

烃类蒸汽转化制氢是强吸热反应过程, 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燃料气。由表1.1可以看出, 燃料的成本约占制氢总成本的9%, 相对于除原料以外的其他成本较大。因此降低燃料的消耗也能较大的降低装置成本。

本装置采用中变气预热除盐水、锅炉给水以及产生0.5MPa蒸汽, 高温烟气预热转化炉进料、产生过热3.5MPa蒸汽、预热燃烧用空气等措施提高装置的热量利用率, 同时通过加热炉劳动竞赛提高班组精细操作降低燃料的消耗。

除了外用燃料气外, 本装置的氢气提纯工段采用PSA工艺, 其副产的解析气也作为转化炉的补充燃料。因此可以通过优化转化炉、中变气的操作条件, 使转化气和中变气中保证一定的CH4和一氧化碳含量, 也可以降低燃料气的消耗。

5 结语

目前制氢装置处在亏损状态, 降低制氢装置成本对于提高全厂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在正常生产中我们应该:

(1) 尽量采用产氢率较高的原料, 比如在价格相同的情况下, 尽量多用天然气作为制氢原料, 降低原料单耗。 (2) 优化转化炉、中变反应、PSA过程的操作条件, 提高制氢的产氢率的同时, 降低装置的燃料消耗

摘要:制氢装置成本构成中, 原料消耗占总成本的81.4%, 燃料消耗占8.9%, 两者合计占约90%, 因此降低制氢成本主要从降低原料和燃料消耗两方面入手。本文通过选用合适的原料, 优化转化炉、中温变换反应器以及PSA的操作条件以降低原料和燃料的消耗。

关键词:氢气,成本,产氢率,中温变换,PSA

参考文献

[1]马婧.优化烃类蒸汽转化制氢工艺降低氢气生产成本[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02, 33 (11) :31-35.

上一篇:中学数学教学新下一篇:诚信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