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网络小说

2024-05-12

女性网络小说(精选十篇)

女性网络小说 篇1

一、鲜明的女性意识

当代女权主义思想已经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 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在人权方面巨大进步的一个体现。女权主义思想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文明形态达到高级阶段的结果。女性开始重新思考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 开始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男人和社会。同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中国女性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对外界的了解越来越多, 她们自身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开始积极地争取自身的权利, 并通过自身独特的魅力在社会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在网络文学作品特别是穿越小说中得到生动的体现。并在网络穿越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

中国传统社会中, 妇女是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女性的角色是做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 丈夫是她的天, 家庭是她的生命重心, 她是一个缺失了自我的存在。在中国传统的性别印象中, 女性是弱小的附属品, 没有自信, 受过教育的妇女也表现出自卑和怯懦的性格特点。在现代女性的女权运动的影响下, 性别平等, 同工同酬, 女性逐步突破了桎梏, 进行了“自我发现”, 获得了更多的知识, 并不断完善自己, 对男权社会提出了新的挑战。

法国女性主义作家波伏娃, 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女人, 但逐渐成为女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是实现社会中男女平等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妇女的身心的幸福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去争取而不是靠男权社会中男人所赐予的可怜的有限的一点权利。”

在网络穿越小说中, 女性都不约而同地具有自立、自信和自我的形象, 无论她们在小说中是生来丑陋还是美丽, 无论她们是出身官宦贵族还是平民百姓, 无论她们性格是温柔可人还是豪爽干脆。她们都具有当代女性特别是白领女性所具有的有着自己独立的个性和判断力, 有着主宰自己命运的想法, 她们敢爱敢恨, 在实践中去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生活, 哪怕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在网络穿越小说中, 女主人公积极争取自己的权利, 与保守陈腐的顽固派作斗争, 并且把现代经营管理之道运用在了穿越后的那个时空中。不少女主人公从现代穿越到了古代, 运用现代的物理、化学和医学等自然科学知识服务于当时的生产和生活, 并用现代丰富的人文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使得这些女主人公不仅富有人格魅力, 而且颇具经营之才, 不断发展自己的产业, 手中的财富不断增加, 最终也让爱情之果——婚姻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例如小说《多多益善》中的女主角金多多, 她穿越后虽然是官宦家庭, 但是由于是非嫡系女儿, 在成长的过程中也饱受艰辛。她并没有像其他的大小姐一样任由命运的车轮缓缓地碾压过自己的身体, 而是积极地努力, 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她通过自己聪明活泛的处事方式得到了玄天宗的弟子, 并且用现代人敢爱敢恨的方式和豪爽的性子收获了自己的爱情。此外在事业方面, 她也通过自身和朋友的帮助建立了著名的药膳方, 赢得了众人的肯定和尊重。

二、理想和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一方面,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大部分女主人公在穿越前后的处境简直判若云泥, 通常穿越前是普通的白领上班族, 一般长相漂亮、精明能干, 但却爱情破灭, 工作中也遭遇着事业的瓶颈, 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在穿越后, 处境往往会发生很大的改观, 要么投胎于高官望族, 享受养尊处优的生活;要么虽然处境不佳, 但是凭借自己在现代社会学到的知识很快便崭露头角, 赢得了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

网络穿越小说的女主角在穿越后具有独特的美的世界, 在前世憨厚的普通女性, 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只能是默默无闻的, 但是穿越后往往一鸣惊人, 成为左右历史发展的重要人物。她们成为重量级的人物, 拥有独一无二的、鲜明的个性。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逆袭, 女屌丝变成了白富美。

在网络穿越小说中, 我们可以看到女主角虽然继续争取自己的权益, 但是她们发生了很多变化, 她在改变穿越后的人和事的同时, 经历的人和事也在改变着她, 最终女主人公虽然可能回到了穿越前的时空中, 但是自己的各方面已经发生了蜕变, 可以更加坚强地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种在穿越前后角色的变化具有矛盾的特性, 反映了现实中很多女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读者总能在女主角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体会到与自己共鸣的情感, 因此, 才有了阅读的冲动。而另一方面, 她们渴望有一个童话般美好的生活, 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即使她们穿越到了古代, 她们除了身上具有现代人美好的品质外也有着劣根性。在感情和事业上会动用各种手段去算计去争取自己的利益, 她们自私自利, 乐于享受着被人服侍着的生活。她们拥有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有着悲欢离合等丰富的情感体验。虽然她们在小说中也会争权夺利, 但是最后通常会和男主角一起放弃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的生活, 去寻找一片宁静、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生活。

这反映了女性作家和读者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理想和现实、传统与现代这两个很难承受的矛盾冲突, 她们的心理渴望逃避一切世俗的琐事, 渴望找到灵魂深处的伊甸园, 试图找到曾经迷失的自我。她们渴望成为崇拜的焦点, 有人关注她们的个人成就, 特别是男人们, 这样她们在这个男权社会中才会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

三、形象清新与情感至上的融合

女主角在小说中往往形象清新淡雅, 也有拥有出色外貌的, 举手投足活泼或沉稳的气质使得她们的形象给人一种新鲜感。同时往往还天赋优越, 如从古老的诗歌到现代的舞蹈、音乐都样样精通, 令人钦佩。

在现实生活中, 她们渴望舞台处处制造舞台, 只要一出手天地为之惊艳, 但是现实的世界都是残酷的, 她们往往不得志, 空有一身本领也没有施展的空间。但是上天似乎对其格外眷顾, 由于偶然的机缘巧合而穿越到了另一个时空里。这个时空是个桃花源, 这里的达官贵人都欣赏自己的才情美貌, 她们的所有聪明才智在这里终于有了可以发挥的空间。

女主角在小说中往往表现出追求爱情至上的倾向。情感生活必须是生活的重心, 喜怒哀乐都能表现出来, 被朋友和家人包围着, 女主角厌恶别人对自己的粗暴干涉。小说描述的爱情故事往往穿越到另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现代女性通过各种努力各种奇遇, 最终收获一份更理想自由的爱情。

穿越小说的情感世界, 强调主人公之间的情感故事和古代人物的描述, 女人爱的需求在小说中得到生动的描述。作者通过小说这个载体, 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情感理想, 让女主角赢得了最甜蜜的爱情。如主人公往往穿越后被一群卓越的王子, 公爵们所喜欢, 开始了一个侠骨柔情, 缠绵悱恻或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结果大多是大团圆。

通过爱的作品的伟大力量, 可以超越生死, 跨越时间和空间。正如胡咏说:“位在城里的陌生人”由于缺乏坚实的锚点和权威感, 除了自救, 人们不得不向公众或市场寻求自己的想法, 感情和行为的确认……网络空间会给人一种感觉, 如果身体被从一个纯粹的普通物理世界转移到一个完全的想象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 穿越这种形式正迎合年轻人的情感需求, 反映了部分青年有一定的自恋和困惑的状态。

灰姑娘的爱情阴谋永远不会过时, 因为每个女人都有这个愿望, 不起眼的女人总是想麻雀变凤凰, 能够得到他们想要的一切。重复的“灰姑娘”式的情感纠葛发生在小说女主角身上, 这种小说的叙事焦点始终是男性和女性的爱情纠葛, 往往是具有复杂的人物关系, 两者之间存在障碍的男性和女性经历了一些曲折和大起大落, 最终爱情修成正果。以满足所有向往浪漫爱情的人的臆想, 这是爱情至上主义者的解释。

四、价值观的功利性

(一) 与有财富和权力的男人的密切互动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有着相类似的经历, 她们有着现代女性身上的许多优点, 既有精明能干的品质, 却又不失卖萌耍宝可爱的一面, 因此她们很容易成为身边有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的男人们接近的对象。女主角虽然被众多男人追求, 但是她们不愿做男人的附属物, 往往会很理智地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男人。

从她们的选择可以看出现代女性的一些特点:她们精明能干, 会很好地利用身边的资源来为自己服务, 如果有人触犯她们的利益, 她们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回击。她们的自卫意识强, 不太信任别人, 贪图安逸。虽然有着丰富的知识和能力, 但是忽略道德素质, 具有带一定功利性色彩的价值观。她们选择爱情的合作伙伴, 其中有许多是权高位重的王侯相或主控一国或一方经济命脉的大人物。女主公通过有意或无意地展示自己性格的独特魅力, 成功征服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她们不仅拥有智慧的头脑, 而且表现出强大的行动力, 在权谋方面的斗争也往往拥有超常的天赋, 不仅高调醒目, 甚至也能掀起一股影响历史发展的风暴, 一个人往往能控制住事情的发展趋势, 非常戏剧性。

在一般情况下, 每个女主角是女超人, 她们具有古代和现代智慧相结合的本领, 并且具有敢爱敢恨的性格, 往往能冷静地面对严峻局面。此外, 现代女性幽默可爱的性格在古代也能大放光彩, 比如像《穿越时空的爱恋》中的小丸子, 通过贪婪和快乐有趣的现代文化达到了自己的愿望。

现代女性在现实中常常陷入焦虑的困境, 穿越小说能够把梦想和愿望延伸到另一个不同的时间和空间, 她们在那里成为崇拜和关注的对象, 尤其是男性的追逐和喜爱的对象, 但在现代社会中缺失这种感觉。小说则极大地满足了女性读者的虚荣功利心。

(二) 精明能干、八面玲珑、热衷金钱的“女强人”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在价值观上表现出现代人的通病:自私自利, 利己主义成为她们行事的一个重要原则, 及时满足别人的愿望, 也是通过利他而利己,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她们的精明能干。

女性穿越小说的女主角于社会阅历、经验、知识结构、经济条件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她们都可以跟强势的男人们进行竞争, 并且通常能够赢得中意的男人的心, 做到事业家庭双丰收。

如《木槿花西月锦绣》女主角凭借在前世锻炼出来的独特的精明的头脑, 通过一系列的磨难, 由宫殿洗衣女逐渐成为女王。她保持低调, 在宫中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 展示了自的与众不同的实力, 成功引起了男主人公的关注, 从而两人发展出了爱情, 她也成为这个男人的贤内助, 帮助他去打下江山, 女主人公也成为小说中众人崇拜的对象。

很多女主角在穿越后对金钱相当热衷, 她们在餐馆、服装和其他行业用现代的商业经营理念从事商业经营活动, 往往能在短期内积累相当的财富。与此同时, 女主人公也过自己丰富的人格魅力, 得到了所处时空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最终藉此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在穿越小说中, 现代的普通妇女已经成为全才, 虽然年轻但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从默默无名发展为一鸣惊人。

如小说《绾青丝》中的卡门, 穿越后虽然貌美如花, 但是不幸成为一名风尘女子, 不被世俗中的人们所接收, 但她凭着自己出色的才艺和现代人的新鲜东西逐渐征服了小说中的人们。她把代表着现代文明的吉他、火锅、毛绒玩具展示给古人的同时也把这些东西发展成为可以谋生盈利的产业, 取得了事业上的极大成功。

她的想法代表了现代独立女性的想法:女人只有有了自身的事业才能自立, 才会有话语权。也正是凭借自己的精明能干, 她也赢得了宝贵的爱情。

五、结语

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体现了现代女性的女权意识, 让读者不禁重新审视整个世界的女人。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经验, 成为个人的叙事焦点, 网络穿越小说是关于女性个人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小说。女性主义意识是女人本质的意识, 女性作家在网络的穿越小说, 用女性的自然本能和独特来感知世界, 这对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冲击,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征, 以期为更好地研究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论文从鲜明的女性意识, 理想和现实、传统与现代的冲突, 形象清新与情感至上的融合, 价值观的功利性等方面分析了网络穿越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特点, 以期能更好地为研究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网络穿越小说,女性形象,类型

参考文献

[1]金子.梦回大清[M].北京:朝华出版社, 2006.

[2]叶海花.木槿花两月锦绣[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7.

[3]王琳.走出女性心灵的樊篱——新时期女性文学若干心理症结的梳理[J].社会科学研究, 1997 (1) .

[4]李文岗, 范淑梅.对影视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03 (2) .

[5]李婧.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J].小说评论, 2009 (s2) .

[6]胡泳.比特城里的陌生人[J].读书, 2007 (9) .

女性励志小说 篇2

作者:李凌如

简介:女销售VS有钱的男客户:“暖昧”是精神上的潜规则;女销售VS有魅力的上司:各取所需是真正的平衡点;女销售VS有能力的同事:撞单时,没有真正的朋友。

机会有时候是“抢”来的,因为你知道,其实你周围的每个人都做好了准备,关键时刻要看谁的动作最快!

2、《甜蜜闺蜜》

作者:金子笑眯眯

简介:你总会有无助的时候,

你总会有无奈的时候,

你总会有无望的时候,

你总会有无聊的时候,

闺蜜,你总会有一个她或他。

诉说,倾听,分享……

3、《老道非凡》

作者:老道非凡

简介:刚参加工作的萧非凡,如何在纷繁复杂的职场、官场、商场安身立命,全景展示一名小法官的非凡经历。在这里你会看到官员、法官、律师、老板、情人如何编织各自的利益链条,链条上的每个环节又如何完成利益输送。身边的美女为何对他青眼有加,难以割舍。爱恨痴缠,如何收场?

4、《在打工的岁月里》

作者:人生不如棋

简介:繁华的都市,物欲的人群,每天都在辛勤工作的打工人群,这里的故事也许在你身边已发生,也许在你的一生中也曾经历过,休闲时刻来阅读一本好书,是给你人生最大的乐趣和享受!

5、奇葩的绽放

作者:zoey

简介:谨以此书纪念过去的成长。zoey如何从一个懵懂孩纸蜕变成优异美女毕业生,当届不招女生,唯独她受眷顾?海外营销业务员——公关媒介主管——销售经理——客户总监。不同的职业角色她的表现如何?几次职场遭受困扰,青涩与逐渐成熟的她是如何应对?是怎样的情感故事、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造就了她强大的小宇宙?那些花儿们又给了她什么样的爱情,让她的心里得到了什么?最后是选择孤身一人还是尘埃落定?

不是做不了杜拉拉,而是要做比她当时更有范儿的工作;不是写不出故事,而是故事要丰富到更精彩;不是伤不起感情,而是有没有足够多的感情可以伤!金融风暴之后,更给力的平凡女纸面对失业、房车、爱情的都市情感故事。

6、《天人魔鬼道》

作者:纸老虎布老虎

简介:天道苍苍,取有余而奉不足,自然之力是刮高补低。一沟壑,天长日久会填平;洪水奔流把高原变成低地,风蚀石林也是削减刚强为粉尘。而人之道混混,损不足而奉有余,当权的衣食丰盈,权欲熏心,而不舍分毫小利,若千手观音尽力搜刮民财,而众人趋之如鹜,媚上欺下,丑态百出,搜略更穷的人,,,,天道公正不讹且容纳万物,让各类生机充满精彩。而人道则奸邪阴险不容异我,处处屠刀相向,斩尽杀绝,,,农家朴实聪灵少年王富贵洗脚上岸来到城市,经了一番苦逼折腾,变做市井流氓地痞,遂成混世界魔王。后摇身一变变成物业公司经理,哪知道天眼大开,财源广进,成为上市地产公司的董事长,金钱匍匐在这个农家子的脚下;他大举进军官场,把一个个贪官玩弄于脚板之下,就连一方大员也拜服在他的膝下。看农家子王富贵如何开出一个宏大的金元帝国。

7、《速度与女人》

作者:未来你好

简介:只属于一个关于赛车的世界,自娱自乐之作,纯属打发时间。

8、《离婚女人变富婆》

作者:我爱我的小宝

网络耽美小说的女性欲望书写 篇3

关键词:耽美;女性主义;快感机制;欲望书写

在网络文学类型中,耽美小说方兴未艾,成为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耽美小说是指在“男男恋”的基本设定上展开故事情节的小说,又称作BL(BoyLove的缩写)小说,即男孩们之间的恋情。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其如何使女性在满足欲望的过程中获得快感以及性别意识的成长。

一、生理层面:“H”描写满足生理快感

“耽美”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在中国大陆最早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初。它的源起受到日本耽美动漫和小说的启发。2000年后,随着网络文学的流行以及商业性文学网站的出现,耽美作品开始大量涌现,许多大型文学网站如晋江原创网等也都开辟“耽美小说”版块。

耽美小说从一开始就包含了男性消费的面向。男性的外貌,首先在审美层面上给女性受众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因此,耽美小说往往会从女性视角出发,描写众多美丽诱人、风华绝代的美男子。女性读者想在小说里看到的,是美男与相貌平平的女生(或“小受”)谈恋爱,方便普通女孩的代入;或美男与美男/美女谈恋爱,至少围观起来赏心悦目。

在满足了眼睛之后,女性读者开始构建更进一步的生理感官愉悦需求,性关系成为一个重要话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生理快感机制之一。与言情小说相比,耽美小说中的性描写更加普遍,耽美爱好者甚至创立了“H”(源自日语中的“エロ”,在日本ACGN文化中,会用“エロ”标识直接的性描写或其他情色内容)与“清水”(不带任何“H”元素的作品)这两个标签,以区分是否有明确的性描写。

性是人类最基础的生理本能之一,然而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学中,女性作为情欲主体的一面被教化、压抑甚至无视、否认。如今,通过网络空间这个入口,女性无法公开表达的情欲书写真正得到宣泄和满足。在耽美小说中,尽管主人公有攻、受之分,但他们在生理和性别上是平等的,也可以在特定的场景下互换。在阅读“H”时,女性可以有多重的代入视角,在“小攻”、“小受”、旁观者三种角度中自由地跳跃。女性读者既可以认同攻方,体验不顾一切地主动追逐;又可以认同受方,享受被关注、被保护的快感;还可以以男男情爱旁观者的视角阅读文本,避免代入任何一方可能带来的不适感。当然,耽美小说中的“H”描写不是为性而性,而是为爱而性。除了生理满足之外,在受众看来,性行为更像是“灵与肉”的仪式,标志着男主角(小攻)与女主角(小受)之间爱情的确立。

二、心理面向: 以“虐”建立爱情合法性

在满足生理层面的快感后,心理面向的两性关系处理随之成为重要的主题,而这些集中体现在爱情叙事当中。在耽美的爱情建构里,“虐”是一个核心词汇。所谓“虐”,是指主人公的互相伤害、折磨,作者对主人公的折磨也属于“虐”。虽说后来涌现出大量温馨甜蜜的作品,但“甜文”多数时候只是“虐文”的治愈性补充。

虐文的快感机制,是在虐主角的过程中,实现虐读者的最终目的。这种虐的背后通常隐含着一个逻辑:即只有在乎才会受伤,只有爱上才会被虐,施虐方在施虐时无法控制的独占欲、施虐后的心疼和后悔,受虐方承受的痛苦,与他们在爱情关系中的投入程度成正比。施虐者往往成为受虐者的俘虏,双方都能在“虐”的过程中确认爱情的存在及其合法性。

以小周123的《十大酷刑》(露西弗,2014)为例,这部早期的经典之作被看成是耽美“虐文”的鼻祖。小说讲述了皇帝朱炎明与刑部小吏严小周的爱情故事。严小周出身探花,空有惊世才华,却因“美貌”沦为皇帝的情人,一生难有作为。不甘和折辱,使严小周成为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酷吏。作为惩罚,朱炎明对小周施以诸多非人的酷刑。最后,在得到朱炎明表白翌日,严小周自尽身亡,以十大酷刑之最“诛心”,向朱炎明发起最后的报复。朱炎明心神大乱,被弟弟篡位夺权后凄凉地死去。在多数读者眼中,朱炎明与严小周的感情毫无疑问就是爱情。“虐身”与“虐心”都只是带来感官刺激的情节要素和叙述手段,真正重要的是朱炎明暴虐背后的深愛和严小周不甘掩盖下的“真心”。女性读者正是在被虐得死去活来的阅读过程中获得快感。

总之,耽美小说的情欲描写和爱情叙事,迎合了女性受众从生理到心理的快感需求,通过从“男男爱”中获得的快感,女性能够投射并转化自身的性别想象、爱情想象,满足最原始的欲望,并以一种自我宠溺的方式获得对更好世界的渴望。

参考文献:

[1]肖映萱.“女性向”网络文学的性别实验[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8).

女性网络小说 篇4

自古以来, 男性一直是统治力与话语权的象征, 女性作为他者, 游离于边缘地带, 跟女性有关的话语也被列为边缘话语, 女性称谓语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女性的生存与发展状态, 尤其是她们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受到越来越多学术界和非学术界的关注。

新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网络信息的日益更新, 网络新生语言层出不穷, 其中, 最受网民喜欢的是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 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流行并被广泛应用的语言, 它有两大特征:一是年轻化, 二是有文化。网络流行语促进了网民之间的交流, 体现了网民对社会发展发出的个性呐喊。近两年来, 网络流行语对女性的称谓越来越多, 本文从中抽取了“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三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词汇来进行分析。

二、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的概念界定

(一) 女汉子:不是女强人, 不是“纯爷们”

“女汉子”作为一个新生的网络流行语, 是指行为和性格趋向男性的一类女性。这类女性因言语粗鲁、个性较豪爽而被大众认为拥有女性不应拥有的男子气概等特质。女汉子 (wo-man) 这个新词, 最早是由名模兼主持人李艾在新浪微博发起的一篇名为“女汉子的自我修养”的文章引起。有人把女汉子看作是世界上的第三种人, 存活于男人和女人之外。他们形象地用wo-man来作为女汉子的英文名字, 虽然wo-man的发音和女性woman一样, 但是被分隔开了, 这说明她也具备man的特点。

对女汉子的形象界定:自己不会说自己是女汉子, 当然更不喜欢别人说;性格大大咧咧, 总是素面朝天;异性缘好, 与男生称兄道弟;手大脚宽, 洗衣只需手拧;头脑灵活, 个性显著, 平日里比较独立、自强。

(二) 女博士:高学历, 大龄症

大众媒体对女博士恋爱婚姻问题的夸张报道, 使人们对女博士的认识出现误区, 以致于一提到女博士, 人们大都会把她们与“第三类人”“灭绝师太”等女性妖魔化的称呼联系在一起。女博士是一个既自豪又尴尬的身份, 一方面, 她们冲破旧社会教育制度的门槛, 以优异成绩从亿万莘莘学子中脱颖而出, 顺利拿到国家的最高学历;另一方面, 她们又因学历高和年龄大而面临着严峻的婚嫁问题。人们对女博士的“第三类人”的称呼也由此而来。

对女博士形象界定:长相丑陋, 即使不算很丑, 厚厚的黑边眼镜和土气且不合时宜的打扮也使得她们跟男士心中的标准美女相差甚远, 开口闭口都是学术问题, 总是一副迂腐不堪的模样;最令人讨厌的是总喜欢在他人面前摆出一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架势来。

(三) 绿茶婊:外清纯, 内低贱

绿茶婊, 英文名为GREEN TEA BITCH, 是一部分女性网友对那些外表清纯, 内心险恶, 城府颇深的女性网友的称呼, 含有厌恶、蔑视以及憎恨的情绪。“绿茶婊”一词的流行, 是由三亚的一次涉嫌聚众事件引起的。事件发生于2013年4月3日的三亚海天盛宴, 在此次宴会上出现了许多嫩模, 她们外表靓丽, 长相清秀可人, 专门跟各大行业的有钱男人交际, 其中也不乏一些以出卖肉体而获得名利的嫩模。这些女性后被网友戏称为“绿茶婊”, 由此而走红网络。

对“绿茶婊”的形象界定:外表清纯, 发型和发色各异, 或齐刘海或中分;浓妆艳抹, 喜欢逛夜场酒吧和舞厅, 男性朋友居多, 说话嗲声嗲气, 对异性很敏感;假装文艺, 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 如嫁入豪门或者娱乐圈上位, 什么事都可以干, 事后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悄然离开。

三、当代女性社会身份地位的变迁

在西方学者眼里, 社会地位这个概念是构成社会分层的三个要素之一。他们认为社会地位体现了人们对个人或社会群体的尊从与敬重, 反映了一个人在社会分层中的社会名望。在国内, 学者们把社会地位不同程度地等同于社会分层, 他们从三个方面对妇女的社会地位进行了定义:一是指妇女所拥有的体现在社会资源方面的能力和程度;二是指妇女在社会中的认可程度, 所拥有财产、权力等社会资源, 以及享有的社会威望;三是指妇女的比较社会地位, 将男性群体的社会地位作为参照系来进行对比, 从而总结出女性群体在总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国内学者对妇女社会地位的内涵是有比较一致的理解。如颜士梅提出的妇女社会地位构成说, 包括经济、政治、教育、法律、婚姻家庭和生育等六个方面;冯立天把生育地位纳入婚姻家庭地位, 另外增加劳动、社会参与和健康三个组成部分,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八个构成论说;在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活动中, 课题组把经济、政治、教育、婚姻家庭、健康、生活方式、法律和社会性别观念等总结为妇女社会地位的八个侧面论。以上各位学者的研究都表明, 在中国, 妇女的社会地位主要是由其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与家庭等领域中的地位来决定的。本文下面从经济、教育和婚姻家庭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中国女性的社会身份地位。

(一) 经济独立性

无论是女汉子、女博士或是女强人, 这些网络流行称谓语最能体现出的是女性在现在社会中的独立性, 体现在经济上就是生活自立性。社会的进步使当代女性越来越明白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她们不再依靠男人, 不再留在家中做全职太太, 逐渐改变了“男主外, 女主内”的现象。女性在家庭地位提高的同时, 凭借自身拥有的杰出才干, 在职场上建立起自己的一片天地, 为自己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声誉。她们的努力证明了女性不再活在男人的供养庇护之下, 靠自己照样可以生活得精彩。

(二) 高学历、渊知识、厚素质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使得高学历的女性群体日益增多, 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女博士”无疑是最受关注与争议的一类人, 她们拥有高知识层次和高综合素质, 具有年轻的活力和朝气, 是女性中的优秀群体。她们知识渊博, 素质高尚, 看中的更多是内在美, 相信智慧是优于美貌的。女性在受教育层次不断提高的同时, 也招来一些反面舆论。人们逐渐把“大龄症”“不婚族”“剩女”等词语与学历较高的女性联系在一起。虽然如此, 迫于生活与就业的压力, 更多的女性仍然坚持选择继续接受更高等的教育, 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 提高自身素质, 迎合更激烈的社会竞争。

(三) 社交婚姻自主性

经济的独立和教育层次的提高使女性的社交变得越来越广阔。她们推崇西方的恋爱自由思想, 突破封建约束, 积极与社会接触, 与男性交流。当代的女性, 更享受与男性平等地谈论某个事件, 更享受被男性追捧的时刻, 也更加珍惜靠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社会的发展也使一小部分女性偏离原始的美好的社会交往, 她们扮演着人们厌恶的角色, 比如“绿茶婊”和“女小三”。她们与男性接触是带着某种不良的目的, 会危及到别人家庭的幸福安稳生活。我们支持女性多参与社会活动, 支持自由交往, 但也希望人们都能携带美好的心灵和愿望, 不要误入歧途而受世人责骂。

网络流行语是当代最流行语言的代表, 能够及时反映社会现实。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 特别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通过研究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来解读当代女性社会身份地位, 有助于读者更加清楚地了解当代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 改变现代社会对女性偏差的看法, 使人们更加了解与尊重她们。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 称谓语能够体现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 跟随时代一起变化发展。女性话语作为边缘话语, 近些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女汉子”“女博士”“绿茶婊”等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的出现, 反映了女性社会身份的变化, 使人们对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新的认识。通过分析此类网络流行女性称谓语, 有助于解读当代女性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 并有助于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

关键词:网络,女性称谓语,边缘话语,社会地位

参考文献

[1]丁建新.作为社会符号的“反语言”——“边缘话语与社会”系列研究之一[J].外语学刊, 2010 (2) .

[2]黄进, 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报, 2002 (4) .

[3]李廷茹.行走在男性和女性边缘——女博士“第三性”现象文化解读[J].兰州学刊, 2008 (1) .

[4]Renzetti, C.M.and D.J.Curran, Living Sociology, Needham Heights:Allyn and Bacon, 2000, p.197.

[5]沙吉才.中国妇女地位研究[C]1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1998.

浅论90年代女性小说创作特征 篇5

【 论文 关键词】9o年代 女性小说 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2o世纪9o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o世纪7o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论述,文章概括了这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极强的个性特征与“私人化写作”、准自传体形式与自恋情结。

【 论文 关键词】9o年代女性小说特征

【论文摘要】通过对2o世纪9o年代几位著名女性作家如王安忆、陈染、林白、徐坤及2o世纪7o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等代表作品的分析、论述,文章概括了这个时代的女性小说创作特征: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意识、极强的个性特征与“私人化写作”、准自传体形式与自恋情结。“女性写作”在90年代风起云涌,形成强大势头,似乎已成了90年代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这种写作实践充分表现出了文学创作中强烈的作家个性、人物倾向和独特的创作诉求。它不仅标志着90年代审美意识的剧烈变化,而且在生活日益呈现世俗化、日常化、个人化的时代,以“性别语言”为代表的文体趋向作为一种叙述姿态,它打破了大一统的主流话语方式,进一步拓展了个人、个性化的精神空间,在对包括“性别”在内的个人化、人性的充分重视的前提下,为叙述、文体风格乃至写作方式带来了新的自由度、新的文化、新的人文内涵。对于个人化极强的“女性写作”,我们抛开人们争执纷纭的关于“女性写作”中的“躯体写作”、“男性中心文化传统对女性的种种本质主义”界定、“欲望对象化”、“摧毁男性写作的霸权”num.等人文话题暂且不论,而从文体意识、文体创造的角度讲,在90年代复杂的文化背景下,女性作家能把写作当作一种文化使命,用一种新的写作方式和话语方式,注重性别意识,打破以往外在的文体规范并将之内化成为内在的文体意识,进而在文本写作中转化为一种文化精神,也不能不说是文学的一个进步。具体地说,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致命的飞翔》、《玻璃虫》,陈染的《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海男的《女人传》,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徐小斌的《羽蛇》,以及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城市小说等无不体现出女性文本中独特的母题、结构、情节、象征和语言。对她们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发现故事叙述背后所隐含的声音和隐喻的主体自觉〔。现代 生活,尤其是现代城市生活,为女性作家提供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的契机,使她们的写作有了新的独特的生长点,女性的社会角色,女性的文化价值、情感诉求、欲望追向、女性内在个性探索、物化现实中的新人生体验等等,都成为女性写作的醒目主题。特有的女性写作主题和女性表现视角,必然赋予文本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新的叙述语言和形式,小说呈现出男性作家无法取代的风格学特征,改变了以往女性文学的 艺术 形态。

二、极强的个性意识与“私人化写作” 与女性诗歌相比,中国 女性小说在90年代独领风骚,甚至在文学失去轰动以后仍能不断引起新的轰动效应,得益于女性作家们极强的个性意识。90年代的女性写作强调主观化的视角,叙事主要体现为“个人记忆”风格,用以表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及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奠定了她在90年代女性写作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小说处处表现出一种普遍性和通常性,把女主人公当作一个公共性的人物来写。上海的许多市民家庭的女儿都是王琦瑶,在相同的生活氛围中成长,又有大同小异的女儿家的梦幻,终其一生,除了最后的死亡,她生活得一直很平淡。

被某些批评家称为“女王朔”的徐坤在短短的两三年时间内,推出了《白话》、《吃语》、《梵歌》、《斯人》、《热狗》、《先锋》等作品,并且以一种颇有力度的调侃反讽,批判了知识分子(尤其是男性)的生存方式,以及他们的若干可笑之处,将那种迁腐保守的知识型假面具加以剥离,从而致力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还原。徐坤的小说擅长于从当代文化的矛盾荒诞中,去写当代知识分子的无力无奈无聊,及其所谓文化精英们的病态生存方式。她既看到了在 政治 文化占很大比重的社会中知识分子的面具,以及他们所难以承认的文化传统对他们精神人格的阉割和压抑。ai同时,她也看到了在商品 经济 社会中,他们非真实的心态和存在的荒诞感。他们总是在政治社会、商品社会、经济社会的转型中被甩出轨道,成为多余人。徐坤并非是要像王朔一样以贬损知识分子为乐子,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写作剥离知识分子的假道学面具,使新一代知识分子能起码正视自己受伤的灵魂,清理一下自己在商品时代已丧失了太多精神自由的地基。徐坤的小说并没有太多的精神指向性或 哲学 话语意识,所以不存在精神拯救间题。她的成功更大程度上是女性世俗语言的成功。她以一种冷静的锐角人思方式楔进人物的心灵和不合理的现实环境,通过独特的语言,将一切做作的媚俗姿态和表演化的愤世嫉俗加以消解。这种调侃和反讽,使得知识分子存在的悲剧性往往显示为喜剧性,使他们的精神委顿,以一种冷漠的、嘈杂的、拼贴的方式表现出来,甚至有人称之为话语的“假面舞会”。

另一个在90年代文坛中引起关注的女性作家是陈染,她的私人化写作表现了极端化的个人体验。陈染的《私人生活》为“私人写作”进行了命名式的界定。私人当然是与公众化群体化相对照的,90年代陈染们张扬“写我”和“我写”—我写我,我写我身。她表达的是个体经验,与社会的公共空间的普遍伦理具有相当差异性。处于相当隐蔽的私人经验和空间,导致她的写作大多采取了一种“新 历史 ”的个体传记的幽闭形式,或自己的下意识无意识的琐碎回忆和零乱的整理。

陈染的小说将自己放置于边缘处境:不写主旋律大叙事,只写小我一己的窥探;不代国家、代他人立言,只写自我的小世界;不写启蒙救国,只写个人那份相对狭小的天地。无疑,这样的写作实在难以逃离误区,但在大话、套话、谎话、黑话连天的时代,这种选择也充满着新的意味。这种疏远于精神本质只面对身体肉体的实际状态的写作,无疑使作家所理解的真实世界和生命意义,都与过去有了相当大的差异。也许这种趋于小我的真实的写作或私人化写作的文学史意义,并不在于她写了“私人”话语,而在于她在公众大话语盛行的时候,拓开了一种独特的私人经验,并将这种私人经验的合法性在90年代欲望化浪潮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人们赞赏也罢,贬斥也罢,私人化写作的误区盲点事实上是与其合理意义并存的。它将在一元化的写作处于休克之中时,突出另外一种多元化写作的可能性,尽管这种可能性要付出相当沉重的灵肉撕裂的代价。

三、准自传体形式与自恋情结

女性的网络第二春 篇6

导语:全世界大部分丈夫其实都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每天在网上干什么。

在我们身边,究竟有多少女性过着现实与虚拟的双重生活?一位地址显示在武汉的三十岁左右女性,自称是相对富足的家庭主妇,她坦言自己很喜欢屌丝群居的“D8”(迪吧)里那种青春的粗野、脏话挑衅和对性话题的迷恋,当然,她也是劲舞团这款游戏的资深玩家。

网络让世界变得空前丰富,在网上,几乎所有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英国科学家前不久证实,互联网会让女人变得幸福。

研究者们询问了来自全球不同国度的3.5万人,并且考察了他们的年龄、性别、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可能“坐在”互联网上的人(但不是网瘾患者)会感到自己更安全,更自由和更有信心。况且,互联网的确能给女人们以最大的快乐。

但是麻烦的是,这种“坐在”互联网上的行为,不单分散你的日常精力,更可能营造一个对实际生活造成威胁的秘密世界,在那里,你和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共享秘密,而不是你实际生活中亲密的人。而涉及到色情网站的秘密行为和虚拟性爱会夺走一个人对配偶的性关注。

网络上的另一个人

大部分丈夫其实不知道自己的妻子每天在网上干什么。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麦克林格也就这样的焦虑,他发现妻子对网友的兴趣与热情,远远超过了身边的自己。这种发现使他们的婚姻不断走向危机,最终导致离婚。

格林的妻子为什么这么喜欢和网友交流?“因为晚上的时候我总是要上班,他是她的精神支柱,”麦克格林解释说,“她可以跟他聊很多东西。”

的确,聊天是女性在网上的主要活动之一。很多女人很容易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交流对象和类型,而且很容易沉迷于这种更加细腻的网络情感交流。最诡异的是,大部分热衷于在网上与异性交流的女性,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你并没有意识到你在互联网上与某人越来越亲密,因为看上去你只是在和那个人聊天。”凯瑟琳娜?赫特林说,她是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教授,也是婚姻与家庭治疗员。这也正是网络交流的奇葩之处,问题之源。

但是我们的生活已经无法逃离网络。美国皮尤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在美国约有65%的成人网民在使用Facebook、MySpace等社交网络。69%的美国成年女网民使用社交网络,高于男网民的60%。

这一强大的事实,需要婚姻家庭的结构模式与维持过程,都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应对网络对家庭关系的挑战方面,夫妻都要拿出新的办法。

“社交网站和互联网可以让我们做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做的人,”赫特林娜说。她指出,由于网络社交行为的虚拟性和情感上的模糊性,很多人也许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做损害其婚姻或亲密关系的事情。

如果网络上的你,是现实中你所不能做的人,那么你所接触的对象,也可能正是这样的情况。这当然是一种欺骗,但也因此更诱人。赫特林娜说,社交网站让欺骗更容易,这让越来越多的女性也像男性一样出轨。赫特林娜的研究表明,已婚的家庭女性更愿意追求网上出轨,正是因为网络上的情感吸引力。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女性与男性一样,可以在家庭之外与陌生人见面。

男女都一样,网络上释放的自己,不但令自己很满意,也往往更迷人。它克服现实中的重重障碍,使更多的诉求可以脱口而出,且成本极低。另一位研究人员相信,在网络中交流的用户可以自己选择身份的这一特性,催生了欺骗现象的发生。他认为这有可能会导致更高的离婚率,因为网络交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个人生活中。

一切容易得只需要你动动你指尖。

问题的关键在于网络吗?赫特林娜说,破坏婚姻的不是网络,而是网络背后的人们。 但机会是背叛的一个重要锲机。不可否认,如今的社会媒体把这个机会加倍了。

利哈伊大学鲍勃?罗森文研究发现,经常网上聊天的两个人爱上彼此只需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这平均是是面对面交流的速度的两三倍。

“在没有肢体语言交流沟通的时候,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没有限制,”罗森文说,“所以这会让人有更亲密的关系。”

家庭婚姻治疗师弗里奇说,正因为如此,很多本来没有出轨想法的人无意中就越过了界,通常这会导致身体出轨,即使身体出轨的事情没有发生,他们的婚姻也已破坏了。

网络世界的旧情复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或记忆中,对某人有好感或对旧爱念念不忘的事情会经常存在。有时候,也许一个小细节会让你想起旧情人。在以前,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念头闪过之后,也就不了了之。但是今天不同,如果你很像偷偷了解他或者她的近况,只需要把对方的名字输入到Facebook里,只需要几秒钟,你就可以看到你想要的内容。

这正是麻烦的开始,因为你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举动,便通常不会到此为止。

当某一天前男友或前女友在网上出现,当你街道一个好友请求,发现他或者她是你的老相好,你该怎么处理?这的夫妻都需要作出回答的问题。糟糕的是,很多人选择把这个秘密藏起来。

“20年前,”治疗师弗里奇说:“如果你真觉得某个同事很有趣,晚上你一直想着他,想跟他想句话打个招呼,‘嗨,干嘛呢?’ 但不得不问自己,‘现在适合给他们家里打电话吗?如果是他老婆她老公接电话怎么办?我在想什么呢?’”现在,这些顾虑都不存在了,你可以选择跟他沟通的途径太多了,而且你会觉得自己的这些行为是无辜的。

美国婚姻咨询顾问特里里尔认为,Facebook网站的部分用户是为了脱离沉闷的现实生活才上网的,因此“在网上交往的对象远比现实生活中的配偶更具诱惑力”。 的确,对于很多女性来说,facebook太诱人了。美国Oxygen电视网络对自己的观众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众多女性起床后第一件事 不是洗漱而是刷Facebook。显然,在facebook上有她们每天最牵挂的事。英国的一项调查报告说,英国的家庭主妇在忙完家务后上网的时间超过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不仅如此,报告还显示了一项出人意外结果,那就是,人们已经逐渐把“网友”向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方向发展。

英国一家律师事务所发现,于过去一年中,有1/3的夫妇因社交网站如facebook等原因离婚,在过去两年内,离婚呈请原因中包含facebook一字的个案更大增50%。很多当事人通过这一社交工具与“前任”保持联络、藕断丝连,甚至调情。而伴侣则通过facebook追踪配偶对其隐藏的行踪。

尽管如此,里尔依然表示,不能简单地将婚姻破裂的原因简单地归咎于社交网站:“问题不在于facebook ,而在于你的婚姻中爱已经消逝。”

网络社交手段,甚至让同事之间也很容易就可以发生外遇,在同一所房子,甚至是在同一个房间。

当然,网络友谊能否建立起来,关键要看话题是否投机。网上交流的好处谁都知道——“话不投机我就闪!”还有什么比这更好?德克萨斯州的林赛说。

在网络寻觅和交流中,你用不着去花心思考虑你们想法是否一致,人生经历是否相同,是否有足的共同兴趣来维系这段友谊。因为你早已通过网络了解了对方,因此,一旦相见,实际上就感觉已经是早就认识的老朋友。你们不会再继续东拉西扯互相试探了。

虚拟世界的女权与色情

一本成年妇女杂志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超过80%的女人曾经尝试过网络约会。现如今,每天有越来越多的女人在网络上寻觅她们的男人。

同时,心理学家和调查人员还发现,在过去的十年里,沉溺于色情网站的女性人数在不断上升。

互联网防护评论(Internet Filter Review)在2006年发起的调查显示约17%的女性承认她们观看色情作品成瘾,而且三分之一的色情网站用户为女性。2008年国际互联网色情作品统计的数字显示,30%的购买者为女性。心理学家和调查人员分析认为,这一数字的增长,应当归功于互联网的匿名性质与其安全性质。

“女性会逐渐变得跟男性一样对色情作品上瘾,”美国科罗拉多州科泉市的一位资深心理学家道格拉斯?维斯说,“造成这个现象的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女性对于如何使用互联网有了更好的认识——上网聊天,网恋并且寻找一夜情之类的。”随着其他媒体和社区网络的介入,色情作品也逐渐变得具有了交互性,使用过网络即时聊天工具,网络摄像头和电话做爱等行为,已经时有发生。社会学者迈克尔.基梅尔发现每年有更多的女大学学生赞成色情,这可能反映女性不断增加的性权意识。

21岁的英国毕业生卡洛琳,曾接受性瘾治疗,她希望治疗专家能够帮助她控制自己的色情上瘾。卡洛琳15岁的时候开始在网络上接触色情作品,她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而且对她们这一代的女孩来说,这是种时尚,而且她们有观赏性的自由。大学毕业后,她在工作上并不顺心,看色情作品成了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我整整一天呆在家里坐在电脑面前。醒来后脑子里整天都是这些想法,然后在网上到处寻找色情作品,她试着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去吃东西,最后还是到电脑面前寻找更多的色情作品。

卡洛琳的情况并不是特例。随着女性看并喜爱色情作品这个事实越来越为人所接受,一部分人上瘾很难停止这个事实却为越来越多的人否认。英国主要的色情咨询机构——戒除色情上瘾网,其创立者兼咨询员贾森?丁恩称,将近1/3的客户都是挣扎于看色情作品的女性。而两年前该网站并没有女性客户。超过60%的女性声称她们浏览过色情网站。2006年由Internet Filter Review所作的调查发现有17%的女性自称对网络色情成瘾。

有时网络色情能折散一对夫妻。2003年全美婚姻律师学会会议,出席会议的350名离婚律师中的三分之二导致离婚的重要原因是网络娱乐,沉迷网络色情超过其中一半。学会的会长理查德?巴里说:“这很明显与互联网有关系,七八年前因网络色情引起的离婚几乎不存在。”

女性网络小说 篇7

一、书写女性家族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中, 女性的生存经历一直为主流历史所拒绝和弃置, 女性的历史被割断, 女性的生命链条无以追踪和延续。而女性作家纷纷认识到了找寻女性自身历史的重要性, “女性历史是一种壮丽的遗产, 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财富, 记录了女性的起源。起源对我们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使我们至少看见一端的光亮, 不至于陷入彻底的迷茫”。为了追寻这种女性历史, 女作家们尽力用一个又一个母系家族的故事, 穿越那“几乎没有灯光的历史的长廊”, 打捞和书写被主流历史所遮蔽和压抑的女性生存历史, 寻找女性失去的历史中的地位, 为世人构画了色彩斑斓的女性历史图画, 使女性的宿命和女性的体验淋漓尽致的抒发出来。

在张洁的小说《无字》中, 外祖母墨荷小姐下嫁穷困潦倒的叶家后, 成为婆家人的长工和生育工具, 女儿叶莲子遭东北军丈夫顾秋水的遗弃而丧失了生活来源, 第三代吴为是驰名中外女作家, 似乎已不能归入“幽暗朦胧”的“世世代代”的妇女们一旅, 但她在丈夫眼里仍不过是有些风情的尤物而已。张洁就是通过三代女人殊途同归的命运显现了中国女人在历史和文化中的真实处境, 建构一个历史上“几乎没有灯光”的女性系谱。赵玫《我们家族的女人》则书写了一部女性的苦难生存史。家族中所有的女人, 虽然生存经历各不相同, 人生故事千姿百态, 但殊途同归, 都逃不脱在情爱与婚姻中被男性伤害和遗弃的命运。在90年代的文坛上, 以女性独特的声音建构母性系谱的作家作品还有蒋韵的《栎树的囚徒》、须兰的《红檀板》、迟子建的《秧歌》和柳岩的《梦回娘家》等。正是在女性特有的历史视域的观照下, 一个个已被遗忘的女性形象, 在历史的废墟里闪现出来, 带着曾经被压抑被扭曲的生存经验, 展示了奇异沉重而凄美的历史风景。这样做既搭置了女性生存的舞台, 巩固了女性的历史地位, 又建构了一套想像中的女性系谱, 为解读各种各样女性的丰富人生, 品味女性生命的厚度拓展了广阔的视野。

二、揭示女性悲惨命运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 每一位女性, 个性不同, 遭遇相异, 但苦难是流淌在女性家族成员中的遗传基因, 也是父系社会给予女性先天设定的悲剧。女性作家在新历史小说中对这一点给予了深刻的展示。分析一下铁凝的《棉花垛》里面的乔和小臭子两个人物, 就会清楚地看到女性新历史小说中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揭示。乔美丽、勇敢、大义, 属于精神层面的美好女性, 小臭子则丑、笨、怯懦, 是只配提供男子肉体需要的坏女人, 她们是儿时的好伙伴, 在动荡的战争年代又分别蜕变为烈士和叛徒, 这表明了在传统的思维中, 男性对女性的判定是简单的二元思维, 乔和小臭子作为生命个体的丰富性和本质上共同体现的性别所导致的悲剧都被抹杀了, 而最后, 忠贞的乔被日本兵奸杀, 小臭子又在被处决前与乔的恋人国野合, 但她们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命运上, 都摆脱不了国的控制, 而乔的恋人国的形象恰恰代表的是历史上男性对女性的绝对支配—以感情或以权力使女性成为供其玩乐的猎物, 而男性得到的则是光明仕途和高风亮节的名声。而纵观《玫瑰门》中司猗纹一生的境遇, 不难看出她的一生是不断适应、不断妥协、不断改变、不断抗争的一生。铁凝曾说:“她无时不在用她独有的方式对她的生存环境进行着貌似恭顺的骚扰和亵渎, 而她每一个践踏环境的胜利本身又是对自已灵魂的践踏”。从参加学生运动, 到对包办婚姻的抗争, 到解放后的离婚, 到文革中参加各种运动, 都反映出她想像男性一样走上社会, 获得生存权利, 但可悲的是屡次抗争都以失败结尾。可见, 在历史中, 女性试图僭越传统性别角色, 只能以失败告终, 男性中心社会传统以非常坚固的形式弥漫于女性的生存空间, 制约着她们的生命方式和生存方式, 最终决定着女性命运的家庭循环或许说是女性的宿命。

三、肯定女性生命价值

女性新历史小说的作家们常把审美笔触伸向裹挟在政治洪流中的日常生活, 书写历史演变中女性的日常生活史, 传达女性自己的历史观, 肯定了女性独特的生命价值, 女性个人的生活史成为主流历史的一个注解, 一个组成部分。于是, 历史不再是一种僵硬的意识形态, 也不仅仅是一系列轰轰烈烈的重大事件, 它被赋予了日常生活的血肉和个体生命的气息。池莉在《你是一条河》中塑造了一位普通而又坚强、来去如风、敢说敢做、敢爱敢恨、历经磨难却不依附于任何男人的烈女子辣辣的形象。丈夫命归黄泉, 留下的八个未成年孩子, 陷入困境的辣辣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在很短的时间里使濒临灭顶的全家步入了正常的生活轨道, 甚至“日子过得比丈夫在世时还滋润些”。一个普通母亲不屈不挠地率领子女穿越一次次历史劫难顽强地生存下来。在漫长的岁月中, 世易时移, 始终不曾变更的是柴米油盐、生老病死的日常生活。作家通过对女性的生命传奇对主流历史观进行了温和的反拨和修正, 在对女性日常生存历史的书写中传达了人对历史本质的朴素理解:历史的面目不是由若干重大事件构成的, 历史是日复一日, 点点滴滴的生活。这样, 历史的时间性以个体生命的时间性进入了历史书写, 历史的宏伟叙事蜕变成为个人化的、以女性为主体的、日常性的“小叙事”。在此, 女性从性别立场出发去重构历史, 拓展了历史叙述的审美空间使历史幻化出为既往历史话语讲述所忽略或涵盖的另一面的真实。这种“真实”不同于主流历史话语侧重的历史的“本质的真实”, 更多的是在性别意义上获得了价值。

一位西方女性主义者曾经说过:“妇女必须把自己写进文本;就象通过自己的奋斗嵌入世界历史一样。”的确, 文学既是一种话语的实践也是一种历史的实践, 它在参与历史时, 就唤醒了心灵;在再现历史时, 就干预了历史;在言说历史时, 就进入了历史。狄尔泰曾经说过:“人是什么, 只有历史才能告诉他。”那么女性是什么, 也只有女性的历史才能回答。所以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大量女性关于历史陈述的文本, 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和自觉的历史意识, 为读者重塑了一部别样的、新的女性历史。它使读者得以穿越历史和文本的长期欺瞒, 发现历史中那些被人们所忽略的、所遮蔽的、所扭曲的历史真相, 它使读者得以以一种新的历史视界去重新认识历史, 认识女性。笔者认为这正是女性陈述历史故事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

参考文献

[1]王安忆.纪实与虚构[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6.

女性网络小说 篇8

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繁荣也引起了媒体及学界的关注与思考, 网络小说改编剧剧本的内容, 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传播策略、传播效果等议题被探讨和分析。综观这些被讨论的议题, 大多是从传者这一视角对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传播分析, 而网络小说改编剧是谁在观看?观看群体有什么特点?在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时该受众群体的社会心理空间是如何建构的等却较少涉及。本文拟以空间及社会心理空间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网络小说改编剧受众的多维空间想象与建构。

一、女性受众群体青睐网络小说及其改编剧的题材及内容

在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消费社会背景下, 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文学样式, 较之传统的文学类型在网络上得以细分和创新。打开任何一个大型文学网站, 科幻/灵异、都市/言情、权谋/宫斗……多种多样丰富的题材类型让人叹为观止。网络文学广泛的受众基础, 促进了丰富的文学网络资源与影视剧之间的合作。由于网络小说与影视剧的媒介介质不同, 网络小说是文字传播, 影视剧主要是图像传播, 二者的传播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 所以并不是所有在网络上点击阅读量高的题材类型都可以作为影视剧题材。

当前网络小说改编剧的题材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都市婚恋”题材, 如《蜗居》、《裸婚时代》等, 这一类网络小说贴近社会现实, 其作者来自社会各行各业, 所写内容也多与自己工作、生活相关, 因此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第二类为“穿越宫廷”题材, 如《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 这一类网络小说以历史宫廷为背景, 人物关系、小说情节复杂;第三类为“青春偶像”题材, 如《泡沫之夏》、《佳期如梦》等, 这一类网络小说以都市青春俊男美女为主要人物。以上这些题材内容更受女性的青睐, 因此网络小说改编剧在女性受众群中的受关注程度是极高的。虽然剧情的离奇、脱离史实的任意捏造引发网络诸多“吐槽”, 但仍无法改变女性受众对网络小说改编剧的“痴迷”。那么女性受众在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时, 是什么样的接受心理?在影视接受过程中有什么样的空间想象与建构?

二、空间与社会心理空间织造

空间理论的最早阐释, 源自于福柯 (Foucault) , 他说:“19世纪沉湎于时间和历史, 空间被当作是死亡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相反, 时间是丰富、多产的、有生命力的、辩证的”, “空间遭到贬值, 因为它站在阐释、分析、概念、死亡、固定还有惰性的一面”。[1]而20世纪则预示着一个空间时代的到来, 福柯认为, 我们正处于一个同时性和并置性的时代, 我们所经历和感觉的世界更可能是一个点与点之间的相互联结、团与团之间相互缠绕的风格。[2]福柯更进一步阐释到, “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空间, 将我们从自身中抽取出来……这种空间撕抓和噬咬着我们, 这是一个异质性的空间, 这是一个可以安置各种个体和事物的空间”。[3]福柯对于空间的创造性解释跳脱出了地理学对空间的界定, 而是融合了历史、时间、知识、权力等对空间进行了综合性的社会学考量。“我们始终生来就是空间的存在, 积极参与无所不在的空间性的社会建构”。[4]

列斐伏尔 (levebvre h.) 成为系统阐述空间的辩证逻辑的开先河者, 他的空间理论引入了社会空间、生活空间以及社会实践、空间实践的概念, 形成了将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形式抽象以及社会空间的实际感知集为一体的一元化的空间理论。他认为, (社会) 空间是一种社会的产品, 每一个社会和每一种生产模式都会生产出自己的空间, 人们应该关注的是空间的这种生产过程, 而不是空间自身或空间内部的事物。[5]

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可以看到, 他以蜘蛛网为例, 指出空间实践是人的基本能力, 这些能力透过姿态、手势、表情、语言、标记去界定自己的空间, 以及与别人的距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 就如同蜘蛛网的线有其种种的功能关系。但线与线之间也应有其想象与象征空间的存在。人生存在于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 就如同蜘蛛织网, 编织了自己的社会空间网络。而在这社会空间网络中, 也会有其想象与象征的空间。想象与象征的空间从何而来?现代媒介制作与传播的影视作品是如何建构受众的想象和象征空间的?

在影视剧的接受与想象空间的建构中, 与受众自我的心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个体是自主的但又并非脱离社会情境的, 个体可以利用周围人们及社会情境, 重新解码来自外界的信息, 建构自我的接受与想象空间。根据罗杰斯现象学理论的自我观阐释, 提出了现实自我 (real self) 及与其相对应的理想自我 (ideal self) 。现实自我是指个体对自己与环境相互作用中, 表现出来的现实状况和实际行为的意识、看法;理想自我代表个体最希望拥有的自我理想概念。罗杰斯认为, 对于一个人的个性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是他的自我概念, 而不只是现实自我。[6]而自我实现又是与社会情境相关, 社会情境的构成有人们生活的现实社会空间, 也有由文学作品、影视剧构成的想象空间。

三、女性受众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时编织着现实与理想的多重空间, 是其多重社会心理空间的想象与建构

网上流行的网络小说是网络小说改编剧的脚本,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学类型, 网络小说由于其依托的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已有了广泛的受众基础。网络小说改编剧选取了网络小说中“都市婚恋”、“穿越宫廷”、“青春偶像”三类题材作为改编的主体, 这三种类型题材的故事情节设置、人物 (语言、外形) 等都建构了一定的社会空间。福柯对空间阐释中提出异托邦 (Heterotopias) 理论, 他认为异托邦指反映社会又对抗社会的真实空间, 而与之相对应的乌托邦则是虚构的、非真实的。异托邦偏离正常的场所, 同时又穿行于其中;它向四方渗透, 又使自己保持孤立。[7]

网络小说改编剧正是构建了一种异托邦式的社会空间, 不管是哪一种题材的改编剧, 都不可避免地反映了社会, 如《蜗居》真实地反映了人们因房价上涨买不起房的一种现实的社会真实空间, 即使是“穿越宫廷”或“青春偶像”类型的网络小说改编剧, 也不是乌托邦式虚构的、非真实的空间, 这些改编剧即使如“穿越剧”般似乎偏离了正常的场所, 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古代的另一个时空, 看起来匪夷所思, 但剧中“穿越”之人能穿行于时空之中 (不管是行动上还是思想上) , 向其所处的空间渗透同时保持自己的独立。

在这些网络小说改编剧异托邦 (Heterotopias) 式社会空间建构的影响之下, 作为观看主体的女性受众也编织着自己穿行于现实与理想间的多重空间:

(一) 现实呈现的社会心理空间

文学影视作品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即体现了文学的真实性特点。它是作者经过对一定的社会生活现象或假定的生活现象进行艺术概括而创造出来的, 或者作品人物形象能表现人性的基本特征, 或者作品内容能展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以及人生理想等。我们看过一些影视作品后, 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评论“该影视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网络小说改编剧也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 女性受众在观看这些具有普遍真实性的作品人物或情景时, 是现实的社会心理空间的再现过程。

一方面, 网络小说改编剧作品内容让受众感同身受, 如“都市婚恋”题材的《蜗居》、《裸婚时代》等, 真实再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情景 (场景) ;“穿越宫廷”类题材如《后宫:甄嬛传》虽反映的是某一虚构的历史朝代的人物与事件, 但因为剧中人物后宫嫔妃们勾心斗角的争斗, 也契合了现实职场等的残酷竞争。

另一方面, 网络小说改编剧人物形象让受众有认同感, 能引起共鸣。如《蜗居》中人物郭海萍和她的丈夫, 大学毕业在大都市里为买房而奋斗等种种经历与体验, 会在有类似经历的受众中产生强烈的认同感, 有的虽然没有经历却能够理解, 认同就会认为是真实的。

所以女性受众在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时, 认同了剧中的某些现实情景, 或者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 编织了其现实层面的社会心理空间。

(二) 隐喻想象的社会心理空间

网络小说改编剧建构了一个异托邦 (Heterotopias) 式的社会空间, 它反映了社会现实, 呈现了社会真实的一面, 受众在观看剧情及剧中人物时有了认同感;但同样一部影视剧在反映社会的同时, 也呈现出了对抗社会 (或者说是超出现实社会) 的一面。

网络小说改编剧中的人物可能偏离了正常的场所, 如《蜗居》中的女主人公海藻原本也应如其姐姐一样走着工作供房等现实的生活路径, 但在剧中她却偏离了正常的现实生活路径, 跨入了另外一个用非正常手段如权力来获取利益的空间。又如“宫廷剧”《步步惊心》、《后宫:甄嬛传》等, 都是以封建王朝权力至高的皇帝皇子后妃等为主要人物, 以皇宫为剧中主要的空间场所。所有这些人物及空间的设置, 无一不是编剧者的一种隐喻, 超出于现实,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可能无法或很难实现的, 在剧中都可以通过某种特别人物或空间的设置来实现。

因此, 女性受众在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时也构建了其隐喻想象的社会心理空间。

(三) 虚拟梦幻的社会心理空间

女性受众在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时, 对剧中反映社会现实的情境或人物感同身受, 这是其现实社会心理空间的呈现;对于社会现实中很难或无法实现的, 脱离出现实但又不背离现实, 给予受众隐喻想象的空间。

但在网络小说改编剧中, “青春偶像”类的大部分剧情内容或人物呈现, 是基本脱离社会现实的, 如根据同名网络小说改编的《泡沫之夏》全剧基本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线, 让女性受众沉浸在对爱情的美好向往中, 建构了虚拟梦幻的社会心理空间。

因此, 网络小说改编剧在营造着一个异托邦式的社会空间, 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对抗超脱于社会现实, 而网络小说改编剧的主要观看群体——女性受众就在这其中编织着自己的多重社会心理空间。

四、结语

在网络小说改编剧热潮不减的当下, 这类影视剧大多忽略其真实性及知识性等问题, 而观看影视剧的受众也只是从中消遣、娱乐, 转移对现实社会的注意力, 从心理上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暂时的逃离。观看网络小说改编剧的受众特别是女性受众, 过度地沉浸在网络小说改编剧编织的想象与梦幻空间中。而网络小说改编剧泛滥制作、重复, 皆以满足受众移情心理为目的。长此以往, 网络小说及其改编的影视剧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甚至会逐渐走向末路。因此, 未来网络小说与影视剧之间应形成良性的互动, 走向共同的多元繁荣发展。

注释

1[1]福柯.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M].严锋,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7:152-153.

2[2][3][7]米歇尔·福柯.后现代性与地理学的政治[M].包亚明, 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18-28.

3[4]爱德华·W·索亚.后大都市与文化研究[M].包亚明, 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23.

4[5]列斐伏尔 (levebvre h.) .空间的文化形式与社会理论读本[M].王志弘, 译.台北:台湾大学建筑与城乡研究所明文书局, 2002:20.

从女性成长小说解读《飘》 篇9

研究郝思嘉的人物性格,会发现她的性格之中既有在父母影响和环境熏陶所导致的传统思维的一点点积淀,又有经历种种波折和人生变化而带来的心灵冲击之下萌发的反抗、叛逆和坚强不屈。爱情的失落、家园的破损和战争的洗礼,当一个人决定要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和人生的不幸,承担起命运赋予她的责任的时候,真正的成长就开始了。

成长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特别是“围绕主人公成长的躁动、环境的考验、困境中的迷惘、顿悟和拯救等经历,组织各种不同的事件” 2,成为小说情节发展必不可少的叙事动力。[2]《飘》通过多个事件描写了思嘉16岁到28之间从一个女孩蜕变成一个坚强女性的成长历程。郝思嘉,一个美国南方种植园主的女儿,一个从小受到严格教养的淑女,原本在平日里她只知道宴会、跳舞,向男孩子施展魅力。所有的巨变从她得知她深爱的希礼要和媚兰结婚开始。痛失希礼,思嘉骤然决定嫁给察理。这么做本为挽回面子和打击希礼,而她并未做好为人妻为人母的准备。有时她会“觉得自己仍旧是郝思嘉小姐”3,可踏入婚姻使她开始了新的生命篇章,也终结了她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她不喜欢战争,讨厌别人谈论战争,但战争还是来了,察理的死使她成了寡妇。亚特兰大被围,她在局势失控之前决定回家。

当她拖着疲惫的身躯,冒着生命危险回到陶乐时,看到的却是家园被毁、母亲去世、父亲失神、妹妹病重、黑人无人照管和食物极度缺乏。生活到了极度艰难的时刻,她本以为家可以让她躲避,家人可以让她依靠,可她没了依靠,今后她要一个人承担起家的重担了。但“这番惨苦的经历并不曾动摇她的奋斗的意志,反而使她越发倔强了”4,于是她下决心要守护陶乐,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可突如其来沉重的赋税使她重新面临失去陶乐的危险,她一筹莫展,想要向希礼求助,可正如战争、和平都使她失望一样,希礼也让她大失所望了,她只剩她自己可以依靠了。思嘉向瑞德借钱,不惜以出卖自己为代价,而瑞德的拒绝使她几乎陷入绝境。绝望与悲愤之际她偶遇甘扶澜,得知他有能力帮她解决危机,她便下决心嫁给他,哪怕并不爱他,哪怕他是自己妹妹的未婚夫。生活的逼迫已经使“她一切反应完全变成男性的了”, “她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而且对于自己需要的东西,会像一个男人一样,从最简捷的途径去追求它,不像一般女人那么躲躲藏藏迂回曲折地追求了。” 5 种种苦难经历使她的心慢慢长起了坚硬的外壳,当她决定要做什么的时候,就会不顾他人的议论,道德的束缚,甚至抛却母亲昔日的教导。而这一切都只为了无论如何都要保住家园,不再重新回到饥寒交迫的日子而已。

伴随着一次次巨变,一个个事件,主人公郝思嘉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以及对世界的认知在不断变化,而这种种变化也体现了人物内在的成长。当她发觉于自己对于战争,理想和主义始终不能像其他女性那样怀抱牺牲自己的心愿时,也深自诧异,却并不自责、懊悔或是动摇。因为她始终有着一种“狡猾的实际主义”。面对危险和困境,思嘉本是想要逃避,退缩和依靠他人的,可当她明白没有家人可以给她庇护,没有情人可以提供帮助,甚至连丈夫都不可靠的时候,她就只能鼓起勇气,勇往直前地独自面对了。正是她那接近父亲,接近自己爱尔兰祖先的本性使她“凭着本能,怀着反抗现状和必然胜利的信念,争取自己经济上和精神上的独立和自觉”。[3]瑞德是爱她的,可对这份爱她觉悟地太晚,以至于每每遭逢不幸,她都没能感受到一种及时的安慰。最终她理清了自己对希礼,媚兰和瑞德三人的情感,可也失去了他们。好在她始终拥有“生活的热情”,在绝望的边缘她总对自己说“我现在不去想它”,“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成长是痛苦的,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但只要还有明天可以期待,还有家园需要守护,还有亲人可以挂念,这些理由就会支持她坚毅不屈地生活下去。

摘要:《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它以战争和社会巨变为背景,刻画了主人公郝思嘉的成长历程。本文将从女性成长小说角度解读小说及郝思嘉经久不衰的人物魅力。

女性网络小说 篇10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 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 久而久之, 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 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粒子, 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这段话不仅揭示了男人心目中梦幻与现实的差距, 也暗藏女性无论是在梦中还是在现实中都处于被动的地位。就像钟晓阳小说中的女性尽管生活在现代化文明都市, 但是骚动变幻的现代社会难掩骨子里深藏着的传统女性气质, 精神的空虚迷茫导致她们更迫切地追求情感的载体。《燃烧之后》中的女记者凌暖在恋爱艺术家唐力面前扮演的就是一个寻求归宿的依附者的角色, 张爱玲用四十年代的战火来成全白流苏和范柳原, 然而在90年代的商业化都市又有什么能成全凌暖的爱情呢?

在钟晓阳这类婚外恋小说中, 无论是英琳、米娜还是紫逑、瑶葆, 均受着非典型婚姻所带来的伤害。她们渴望寻求沉闷生活以外的刺激, 在沉闷的职场生活以外弥补精神的空虚, 这样一种常见的女性摆脱内心寂寞的手段, 也是这个病态物质世界的普遍现象。女人们纠结自己是红玫瑰还是白玫瑰, 同时又自觉或不自觉中充当着“白玫瑰”与“红玫瑰”的角色。她们想呈现生命最灿烂的一面在男人的心中, 可是现实的不可测又使她们的理想破灭, 反而在“白玫瑰”和“红玫瑰”的角色中摇摆不定, 陷入两难的境地。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成为都市中不落幕的歌曲。

波伏娃说“男人希望女人整个活在他们的生命中, 但是并不希望为她而浪费自己的生命。对女人而言, 正好相反, 去爱一个人就是完全抛弃其他一切只为她爱人的利益存在。”

钟晓阳在表现都市女性的情感状态和生存境遇时不仅仅着眼于“红玫瑰”和“白玫瑰”的纠缠, 还对香港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人物进行刻画, 并且给她笔下人物太多的同情之心, 始终在字里行间有一种淡淡忧伤的悲惘之情。

《阿狼和我》叙述了少女成长的烦恼和初恋破灭的故事。女主角阿娟十六岁的全部内容便是阿狼, 一个成年男子肩头刺有狼头纹身, 代表的是一个阿娟无法理喻的充满暴力和阴郁气息的世界;但在阿娟看来, 阿狼与自己道貌岸然却抛妻弃子的父亲相比, 痞气中带有亲赖, 纠缠中带有温暖。到了《未亡人》中男主角梁律的死亡宣告了他与发妻梅茵美满婚姻的终结;同时, 在另一面, 也为男主角出轨的隐形爱恋划上句号, 这个出轨的对象恰是他的妻子的闺蜜伊凡, 在表层美满婚姻下, 男主角更倾向如梦幻甜蜜的出轨之恋。作者通过女性视角来呈现爱情与死亡的双重神秘性, 从而带来生命的庄严感与婚姻中不道德情感的批判。

钟晓阳笔下的女性往往是痛苦孤独的迷惘者, 她们心中最大的困惑往往因爱而生, “爱在过去一向被视为引导我们生命的原动力, 而在今天, 这种原动力本身已成为一个问题了。”这无疑是现代女性遭遇的极大不幸, 也是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都市人普遍性的悲剧。

现代人的疏离状态主要在“与他人的疏离”“与真实自我的疏离”。而钟晓阳笔下的人物正是处在这种疏离状态中, 从《阿狼与我》、《燃烧之后》到《普通的生活》《爱蜜丽·爱蜜丽》作品中都市人的爱情在物质冲击下飘摇不定, 而婚姻更是危机四伏的陷阱和牢笼。

短的是人生, 长的是磨难。钟晓阳在现代爱情中寻找不到女性生存的出路, 而在古典的爱情只存在于成长的纯情期中, 短暂而易逝, 它尤其不属于婚姻这种日日夜夜始终捆绑在同一屋顶下的形式。而磨难才是真实的, 从现代到古典, 没有人能冲出“磨难”的桎梏, 当女性对男性的幻想破灭之后, 男性对女性的幻想也正在破灭, 这就是现代社会男女之间的现实。

钟晓阳的小说展现的只是生活中一个短片断, 使读者感受到人物的一段生存状态和情感纠缠。每个故事明白晓畅却隐藏着忧郁和哀怨。无可否认, 在反抗的决绝上, 晓阳的作品做的不够完美, 她所念念于心的是要表述香港都市女性的弱式及边缘地位。小说中的女性以自己的方式解构男权社会的日常秩序与道德价值, 但是解构之后没有建构, 生命原点必然处于一个空荡无依的状态。她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梦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凉。她的作品中没有尖锐的冲突, 内涵也不尽深厚, 只求写出生活的真相, 怀着深深的惆怅和悲哀, 为过去的女性作一次苍凉而美丽的谢幕, 又以疑虑而叹息的目光注视着下一代女性挣扎地生活, 未来——则是一线微弱而可贵的曙光。

参考文献

[1]张爱玲.传奇·红玫瑰与白玫瑰[M].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问题下一篇:大学校园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