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模式

2024-06-06

讨论模式(精选十篇)

讨论模式 篇1

一是讨论问题设计不合理。为了使讨论收到成效, 首先要保证所设计的问题要具备可探究性, 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且说有所得。但有的教师提出让学生讨论的问题过于简单, 缺乏讨论、研究和交流的价值。例如我校一位老师在教《装在套子里的人》时, 问学生“别里科夫有哪些套子”, 笔者认为此问题在文中容易找到答案, 缺乏讨论的必要, 长此以往, 学生会对讨论失去兴趣。

二是教师对课堂引导和调控不够。新课改突出强调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决不是听之任之。可有些教师在这个关键的环节上做得不够好, 主要表现为:一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讨论不加调控, 导致学生讨论时间过长, 以致学生产生懈怠的情绪;二是在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时却又武断干涉学生发言, 阻碍学生之间的质疑与争鸣;三是对游离于讨论之外的学生监管不力。很明显, 教师的这些不良教学行为将直接影响到小组讨论学习的效果。

三是有些教师把小组讨论学习变成走秀。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公开课, 直接把教学设计中的合作学习结果提供给小组, 致使课堂成了秀场, 小组讨论学习变成了走秀, 有讨论, 无交流, 更没有质疑和辩论。而对这样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我们能够期待学生学得盆满钵满吗?所以说, 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合作讨论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是缺乏有效的机制来维持小组讨论学习的长期性。有些老师以为小组讨论学习就是分个组就行了, 然后就能万事无忧了, 殊不知, 小组讨论学习如果不用机制来维持的话, 恐怕也就只能香两三天, 最后结局无非就是无疾而终。

那么, 如何来构建有效的小组讨论学习模式呢?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

一是要精心分编小组。小组编排得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小组能否长期运行下去。以笔者经验, 小组编排大致可以按将教师直接分配和学生自由组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既能将好、中、差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在一起, 又能兼顾到学生的友情, 从而更大效益地发挥小组的合力作用。

二是要精选讨论的问题。选择什么问题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这是一个关系到讨论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因此, 教师要课前选准合作讨论的问题。

依笔者之见, 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理应成为学生讨论的重点。重点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 当然值得学生讨论。难点一般是学生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内容, 但又因涉及到对文章主旨及重要人物形象的理解, 而不得不加以解决, 但我想, 这不正好可以拿来通过学生讨论, 集中优势兵力加以攻克么?例如,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中可这样设计问题:在生活中, 套子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有没有好处?如果说有, 那为什么装在套子里的别里科夫却在和科瓦连科发生冲突后的一个月后就死了呢?这些问题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又对学生很好地进行了思想教育, 而且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别里科夫这个套中人的可恶可笑可悲之处。

三是教师要正确引导和适时调控课堂。搞合作讨论学习, 不是要教师做甩手掌柜, 而是要教师担负起了更多的职责。换句话说, 是对教师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咨询者”、“顾问”、“参与者”, 更是引导者、组织者和监管者。另外, 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 学生随时都会有意外问题发生, 如果得不到教师及时有效的解决, 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对小组的合作学习现场进行仔细的观察和引导, 适时地给学生释疑解惑。对一些参加小组讨论表现不够积极的同学, 要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 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对一些浑水摸鱼、开小差的同学, 应及时纠正并耐心教育。

四是建立小组讨论学习的有效机制。学生合作学习, 就是要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获得尊重与快乐, 在自主思考、真诚交流的基础上充分享受合作成果, 使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觉、高效地参与学习活动。而建立以激励为目的的有效机制, 是小组合作讨论的关键。这种机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 并用量化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 同时和学生的综合评价挂钩, 这样才会促进学生注重这种学习方式;其次是在小组之间开展竞赛, 奖先掖后, 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 尽可能让更多的小组展示其集体的观点和集体的成果, 并形成周期性。

商业地产模式讨论 篇2

十年前,商业地产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今天,业内在意的是你是否已经涉足商业地产了。万达集团早在2001年,住宅市场蓬勃发展的时候介入了商业地产的开发,成为当今当之无愧的商业地产领军企业。华润、中粮等央企也早已布局商业,万象城的高端大气、大悦城的青年时尚深入人心。港资、外资企业更是盘踞商业多年,凯德、恒隆、瑞安、世茂在商业地产开发运营各有其套路。如今随着住宅市场调控加剧,同质化竞争激烈,不少住宅龙头企业把商业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板块。万科的万科广场虽然说出师不利,但是住宅市场行业老大也在摸索着其自己的商业道路;龙湖天街重庆一带站稳了脚跟,逐渐向全国各地辐射;保利、绿地也重资打造其商业板块。近日,频频跨界的巨头恒大集团拟通过自设百货、超市、影院等主力店,设立商地产研究院,以类万达模式,全力进军商业地产。如今商业地产已经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若不研究商业地产,必然沦为地产界末流。

究竟何为商业地产?狭义上讲就是Retail Real Estate,意指各种零售、餐饮、休闲等生活服务类经营方式的不动产,包括商场、店铺、Shopping Mall、步行街和社区商业等。广义上讲就是Commercial Real Estate,除了包括狭义上的商业以外还包含了写字楼、酒店式公寓、连锁酒店等商务性质的不动产。

商业项目与住宅项目也有着很大的差异。首先,在本质上来讲住宅本质是商品,商业项目的本质是具有长期收益权的金融工具。住宅定位的理论依据是供需理论,商业定方依据是投资和金融理论。商业定价的直接依据是租金及其预期上升空间。商业定位的出发点必须是整体商业运营成功,不能整体运营成功的商业会逐渐整体衰落,形成滞重资产,大体量商业失败还会带来长期负面效应。第二,商业项目不仅仅需要研究个人需求,还要关注机构投资者,更要研究商家的需求。商家是商业项目最终的使用者,商家的经营决定商业的运营效益,合理的业态组合能够分享人流,取得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商业规划层面更加复杂。大型商业项目业态和住宅物业复杂,各种人流、物流、水平和垂直交通、消防疏散组织相当繁琐;在满足功能要求前提下满足上商家的要求,实现最大商业利益,为开发商获取最大的出租和销售回报,规划先行是至关重要的。各种业态对商铺的要求具有不可替代性,商业地产规划必须建立在招商的基础上进行并伴随着整个招商过程,才能避免因规划设计不当带来的投资损失。第四,商业地产的选址更加严谨、市场调研更加复杂、开发定位更加系统、推广更加有针对性,而且商业多出开业、运营、管理几个环节。最后,商业成本回收不仅仅依靠项目销售,还依赖租金收入、自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开发商和业主的关系,还需要顾及消费者、经营者、投资者等方方面面。商业项目比起住宅项目更加具有挑战性,操作难度系数更高。

形形色色的商业地产模式根据其发展模式主要可以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迅速扩张,布局全国,抢占市场,商业带动住宅发展。万达、宝龙属于其中的典型,只不过万达是一城市为中心向外辐射,宝龙则是农村包围城市。如今看来万达模式更经的住市场的考验,农村消费力不足给宝龙商业带来了很大的发展阻力。还有一类就是商业,稳健发展,注重运营管理,把项目做漂亮,提升项目投资价值。恒隆、凯德、崇邦则属于这类。商业运营独具特色,长期持有运营,提升物业价值。

由于对商业的理解、自身的文化差异,不同公司的商业模式各有特色。最值得研究的就是当今商业巨头万达。万达在商业地产的发展道路上的经历是坎坷的。万达第一代产品是单店模式,通过低价出租给沃尔玛等知名品牌主力店扩大影响,再出售高价底铺盈利。第一代主力店占比高,租金低,导致成本压力大,资金压力转嫁给了购买商铺的小商户。因此小商户经营压力大,影响了万达的整体形象。第二代产品是纯商业组合店模式。由主力店和单店构成。每个主力店都为一个单体盒子,一般为四家,百货、建材、超市、影院。没有室内步

行街,整个项目没有灵魂。人流动线设计不合理,零售占比高。纯商业定位,导致没有文化、体育、娱乐和酒店等业态。由于前两代产品的不成功,万达的第三代产品城市综合体借鉴前代优点,通过调整优化,在商业地产经营初步取得了成功。城市综合体HOPSCA代表了集酒店(hotel)、办公(office)、公共空间(public space)、购物中心(shopping mall)、文化娱乐(culture &recreation)、公寓(apartment)于一体。核心的商业购物中心只租不售,销售部分为占项目40~60%的住宅、写字楼、社区商业及底商,通过销售部分回收资金。第三代产品开启了万达商业地产蓬勃发展之旅,其代表有五角场万达、北京CBD万达、宁波鄞州万达。短短数年间,万达扩张到全国,从2001年到如今已经拥有82座万达广场,而2010-2011年间就发展了35个项目。万达布局全国优势在哪里呢?第一,万达在第三代万达产品成功后,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进入城市能够主动选址。万达的选址条件城市有三种,城市副中心、城市新开发区,新兴商圈。第二,万达能够低价拿地。万达一二代产品基本是与政府洽谈,以招商形式完成。而近期万达土地获取方式为先与政府以招商形式洽谈土地,再以“招拍挂”形式拿地,鲜有竞争对手。第三,主力店、全业态容易复制,能够制造繁荣景象,主力店资源掌控。万达集团和众多国内外一流主力店商家签订联合开发协议,共同选址、约定信息共享等双方权利和义务。第四,快速开发,快速销售,尽可能提高资本周转。2010年其,万达每年开店15个以上。拿地一年内销售奖励,拿地三年内开不出来全部下岗,都是万达的成功要素。但是万达模式也遗留了不少问题。项目扩张过快,带来项目质量缺陷,后期维修面临压力。地级市一下城市选择面临购买力不足的局面。人员配备无法赶上企业扩张需求,商业人才缺乏,短期培养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宏观经济不稳,银行信贷项目,资金链紧张,企业负债率激增。总之,万达模式不是一般企业能够复制学习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表现。

华润、恒隆、中粮的商业则属于资产经营模式,意指依赖大量资产经营为主,稳健开发商业地产项目;拉长开发周期,尽可能利用租金收益去开发新物业。恒隆财务策略相当保守,长期以来有息债务小于持有现金。在选址上,选择经济实力强大的城市中最佳地点购入大幅土地;坚守通吃策略,地点最好的、面积最大的、设计最好的、管理最完善的商场一定是最吸引人的;只做商场不做住宅,通过团队的经验和能力去创造价值。通过两盒的物业与管理优势,恒隆内地项目租金收入增长迅速。华润有着深厚的央企背景,在资产操作、运营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商业项目定位细致,分类明确,旗下有万象城、五彩城、欢乐颂几种档次不一的商业,以此向全国扩张。身为国企的中粮与华润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悦城坚持打造国际化青年城市综合体。

最后再讨论一下,商业地产基金模式。凯德置地、铁狮门属于其中比较典型的公司。凯德置地是新加坡凯德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曾用名嘉德置地集团)。凯德置地旗下较为著名的商业项目有来福士广场、龙之梦。凯德商业模式是按照商业运营+资产退出模式。先通过优秀运营管理能力运营商业,提升商业物业价值,最后将物业出售给REITS获得高幅利润。铁狮门是世界一流的房地产投资运营商。其商业项目主要是写字楼的运营管理,旗下著名的物业有洛克菲勒中心、克莱斯勒中心、柏林索尼中心,是典型的轻资产公司。其收入靠运营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入以及房地产基金管理。

日语教学模式创新讨论 篇3

【关键词】日语教学;模式讨论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之间的交流往来日益频繁,对掌握外语的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也更加紧迫。我国地处东北亚,因地缘的影响,近年来与韩国和日本两国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中韩自贸区在我国东部沿海多个省份相继建立起来,我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量也是逐年攀升。在这一大环境、大背景下,社会对高校进行日语人才的培养要求更加强烈。但需要指出的是,現阶段我国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时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日语学习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通过对多种日语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形式的分析和讨论,并对不同模式之间进行对比,有助于日后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期间进行参考。

一、现阶段日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阶段日语教学中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高的问题。虽然近年来随着日语的流行,日语教学在我国各所高校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不论是综合类院校,还是文科类院校,甚至是理工科类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日语教学。在众多院校开设日语教学的背景下,只有少部分传统文科类院校是长期以来从事日语专业教学,还有部分院校是近年来新开设的日语专业学科建设和教学,但是相当一部分院校在开设日语教学时是将其作为一门学科而并不是一个专业进行的,往往在课程的设置上将日语课划归至选修课或占用学分和学时都不多的必修课。这主要是学校对日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的。由于部分高校领导认为在国际会议和论坛上,英语是国际语言。因此,在学科建设、院系设置以及专业的开设上日语受关注程度较低。这是没有认识到开展日语教学的重要性的表现。虽然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可以使用英语,但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交流,还可以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思想。通过进行日语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出一批不仅仅懂得日语,更充分了解日本文化和思想的综合素质人才。

其次,现阶段日语教学中存在着教材与实际应用脱钩的情况。教材是开展一门学科学习的基础,教材的质量影响着教学的实际效果。由于语言在日常生活中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这就对语言类教材更新的速度产生了一定的要求。但现阶段我国在日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仍旧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可以想象的是语言在时间的推动下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大量新的名词被创造,大量就有名词被舍弃。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流行词语井喷式发展。但时至今日,我国在开展日语教学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材仍旧是上世纪末所编写的,这就造成了现阶段日语教学的教材与实际应用脱钩的现象。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日语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进行记录,这种模式对教材、课本的依赖程度较高。而发展更新迟滞的日语教材则严重制约了日语教学的开展。

另外,现阶段日语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积极程度不高的问题。由于我国高中阶段教学中,主要是以英语的教学为主,只有少部分学生是以日语等小语种作为外语进行学习的。这就造成了在高等教育阶段,高中时期就打好日语基础的学生较少。而且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是一门长久的工作,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才能掌握一门语言的。但由于相当一部分日语学生高中时期没有相关基础,进入高校后再进行学习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降低的现象。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是制约学生学习日语积极性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传统的日语教学过多的强调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学习,对日语的应用关注程度较少。这就造成了学生需要长期进行单词和语法的背诵。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由于忽略了日语作为一种语言进行交流使用的特点,使得学生无法进行日语听力、口语的训练,进而降低了学习日语的积极性。

二、情景式教学模式分析

情景教学法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在日语教学的课堂上使用情景式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模拟出与实际生活中较为相似的情景。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可以无形中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单词和语法知识融合进日常日语口语和听力之中,进而促进学生使用日语这一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力的提高。而且通过情景式教学还能使学生在进行日语学习时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单纯的对单词和语法使用规则的记忆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在学习语言时,通过学生自身的使用所产生的印象比在书本上学习所产生的印象要更为强烈。通过情景式教学,学生可以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了解。不仅如此,在日语学习中引入情景式教学法将有助于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理解中日文化异同。

一般而言,情景式教学分为实体情景式构建和虚拟情景式构建两部分。在实体情景式构建中,由于其对场地、环境和道具要求较高,一般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到课外进行场景的实体搭建,或者在舞台上,通过舞台剧的形式展现情景的发生和变化。由于实体情景式构建对环境因素要求较高,一般应用在舞台剧的表演之中。但是由于实体情景式构建所搭建的环境都是真实存在的,其代入感较高。虚拟情景式构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在日语教师的指导下,并不真正的进行实体环境的搭建,而且对场地、环境和道具等因素要求不高,使得虚拟情景式构建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其中虚拟情景式构建又分为假设想象式情景构建、画面再现式情景构建和影响式情景构建。假设想象式情景构建是指日语教师通过语言的引导,同时借助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在自身脑海中形成一种环境的假设,进而在这种环境中开展日语学习的锻炼。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假设身处在办公室中,不同的职员已经单位主管之间进行业务上的交流。画面再现式情景构建是指日语教师借助已有的照片或者教科书中的插图所展现的环境,进而引导学生建立相关的场景意识。此种情景构建模式较假设想象式情景构建更为直观。影像式情景构建是指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出动态的画面。甚至日语教师可以使用目前较为流行的3D立体播放技术将模拟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进而引导学生在假设的场景中进行日语的练习。

三、游戏式教学模式分析

游戏式教学模式是指日语教师在进行日语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适时的引入日语游戏,进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日语知识对日语的应用能力加以锻炼。首先,游戏式教学模式具有娱乐性的特点。通过在日语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并合理设计游戏的开展和方式,可以使得原本沉闷的日语教学课堂充满生机,通过娱乐性的特点引发教师和学生对日语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游戏式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游戏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的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游戏式教学模式也可以借助英语教学的特点应用到日语教学中。例如演唱日语歌曲、观看日语电影并为其配音、进行经典日语故事情节的表演等都是游戏式教学模式多样性特点的表现。另外,游戏式日语教学还具有竞争性的特点。虽然游戏式教学的形式是在课堂上进行与日语相关的游戏。但需要指出的是开展游戏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进而帮助学生锻炼自身的日语使用能力。如果单纯的进行没有难度、没有竞争性的游戏,虽然在最初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必然会降低积极性。而通过对游戏设置一定的竞争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班级之中不同的小组开展一定的竞争,则不但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加强日语学习,而且还可以持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四、任务型教学模式分析

任务型教学模式最初创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指以现实生活中的交际需要而确定在语言学习中需要学习的内容。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日语教师通过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课程开展的方式进行设定和评估,并以学位位中心,通过锻炼学生在日常交际中使用日语的能力达到教学目的。在高校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及对日本文化的充分认识。只有教师对日本文化和日常交际具有充足的认识,才能使得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任务具有针对性。 其次,在高校中开展任务型教学模式需要注意一定的阶梯性。即开展的任务难度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因为学生在学习日語对日语和日本文化的认识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这就要求任务的设置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

五、多种不同教学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日语教学中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需要注意教学时间安排问题。由于情景式教学需要教师引导进行环境的设定,还需要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模拟在假设的情景中进行日语使用的训练,这就使得情景式教学必然需要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景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在日语学习时充分掌握了单词和语法使用的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日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合理的安排传统教学模式和情景式教学模式的时间。

在日语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模式首先要注意全面性的问题。即日语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充分考虑到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要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日语游戏中来。否则则会影响无法参加游戏学生学习日语的积极性。其次,日语教师在进行游戏设计时要进行一定的难度层次区分。这与游戏教学模式中全面性的要求是相对应的。虽然要求日语教师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班级中所有学生,但并不是说所有学生进行的游戏都是一个难度的。在日语教师进行游戏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因材施教”这一特点。根据学生掌握日语的不同水平在一个游戏中通过不同角色或其他方式的设定为游戏设定不同的难度,然后分别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应自身难度的游戏。通过不同难度层次的设定,不但可以满足班级中所有学生的需求,还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起到锻炼日语应用能力的效果。

在日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注意与教材的紧密结合。由于任务型教学的课程是由教师自身设计的,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教材的紧密结合。如果脱离了教材,虽然教师讲授的知识、设计的任务能够起到锻炼学生应用日语的目的。但现阶段下,学生还要应对各种相关的考试,如果过于脱离教学大纲、脱离教材则不利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江双莲,何娜.游戏教学法在高职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2014.

大众与流行——音乐商业模式讨论 篇4

一、大众与流行的商业模式与音乐专业建设的关系

1. 音乐商业模式是音乐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大众与流行, 使得我们的专业教育从音乐艺术向音乐产业经营转化。为什么消费者不精心挑选歌曲, 而是随大流点歌呢?因为音乐消费, 很大程度上是从众和跟随流行, 与数字音乐本身无关。音乐高额收益, 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占领好的营销位置。例如用户拨打12530, 系统菜单下排名越前的歌曲被用户选择的几率越大, 下载次数越高。音乐互联网公司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成功上市, 标志着资本市场已经向“SP+数字音乐”的商业模式敞开大门。

我们音乐专业建设, 要在精品课程开发上, 体现大众艺术特性和扩大音乐效益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 从而达到专业文化引导演出实体经营方向, 开发适销对路的精品课程, 提高学校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大众与流行, 反映了现代教育面临的复杂多变的职业心理。精品课程就是把艺术性思想性强的作品, 与学生流行的非主流身心进行教育改造, 例如听贝多芬的音乐与现代一些流行曲目, 都能使人找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感到世界之广大, 自我之渺小, 感到人生的航船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者欣赏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 如“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更能起到一种净化灵魂、陶冶情操、使人觉醒、催人奋进的作用, 升华人的情感。

2. 音乐市场化运作是音乐专业化发展的新机制

大众音乐市场, 更多是硬件的竞争, 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引入演出市场, 引入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的各个环节, 这就需要一批艺术生产经营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专业人才, 改进自身技术装备, 回应现代大众传播媒体和新兴文化形态的竞争。

目前, 我们在商业模式上将服装专业与音乐, 互联网与音乐, 现代化大众传播与音乐, 影视拍摄与音像录制业务, 建立自己的音乐专业体系。鼓励音乐产业、演出单位进行商业模式的对接, 多种经营, 以文补文, 多业助文, 开展有偿服务和兴办文化经营实体, 增强经济实力。提倡各种形式的联姻, 巩固和发展其与企业、社会各种形式的广泛合作, 文企互利, 共同经营建设演出市场。建立数家大型跨国演出公司, 加入国际演出经营组织, 按照国际惯例引导我国演出市场走向世界, 与国际演出市场接轨。

商业模式的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侵入人的内心世界, 通过职业、人生的审美体验的积淀, 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它对提高现代人鉴别真、善、美, 形成高尚的情操, 进行思想教育、道德品质与纪律等方面熏陶, 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和激励、净化、升华其精神面貌与思想境界的功能。所以, 商业模式是音乐文化走向大众的最佳方式之一。

3. 大众化音乐是商业文化的新内涵

商业除了市场模式, 还有专业渠道, 还有文化渠道。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 商业模式本身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这样, 一般性的参与合作就需要发展到文化的介入合作, 最终目标是互动性的产业合作。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音乐企业越来越需要完整的“商业文化”, 这种深层次的合作, 是将音乐企业的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市场、企业合作完成, 企业已经成为“音乐主体”的一部分;音乐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 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因此, 我们的音乐专业要深入企业, 探讨商业文化的融合, 才能做到时尚、流行。这种形式在一些音乐机构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 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

近年来, 在西方流行领域中, 越来越向青年延伸, 无论是专科院校还是综合性大学, 艺术及社会科学类课程已经占到总学时数的20%。麻省理工学院为例, 该校为本科生开设的360学分的课程中, 明确要求学生必须选择72学分的音乐艺术及人文学科课程。我国的清华大学艺术团的同学, 曾用“8-1>8”来说明在读书学习的时间内抽出1个小时进行音乐艺术活动, 可以使7小时的学习效果大大超过8小时全部用来学习所产生的效果。

二、市场对接下音乐商业模式的运作

随着商业模式理念的更新, 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当然也是处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 就是音乐的市场化、规范化、行业化得到充分的发展:

1. 让音乐与市场沟通起来, 拓展广阔的流行和大众空间

音乐本来就是从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 实现市场、企业、大众、流行、时尚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 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让音乐人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创编歌词, 拓展思维, 以达到优化音乐生产过程的目的。市场为音乐创造新的空间, 让艺术家亲身体验、主动参与, 取得良好的商业效果。

当前, 音乐艺术出现了彻底摈弃音乐的纯学科观点, 构建多元文化音乐新观念。增加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 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简化现有专业性强、难度大的基础知识, 多选择贴近大众现实生活的内容, 以流行音乐审美能力、审美素质的发展为本, 培养大众和市场对音乐的兴趣爱好, 使鉴赏音乐、体验音乐越来越普遍。

2. 音乐与产业联系起来, 拓展流行艺术的大众视野

当艺术与产业活动结合在一起时, 它会同时刺激人的参与、消费, 同时, 流行拓展了大众的市场主体的感官愉悦, 参与到艺术活动中来, 互相影响, 发挥着培养流行、时尚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的思维力、创造力的作用。例如:《动画城》中的音画组合, 创造了新的流行, 导入大众审美环节中来, 这样相关艺术间的横向联系和相关学科的整合, 拓展了市场的思维, 拓展了市场对不同艺术的综合感受, 使商业的理念得以体现, 产业过程的结构更加合理, 提高了大众化的新视野。

3. 企业生产是“音乐想象”的拓展

自古以来, 身体活动与音乐就是一对有机的结合体, 是形体美与音乐美的交融。《乐记·师乙篇》记载道:“故歌之为言也……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的是唱歌唱到激动时, 不知不觉手也舞起来了, 脚也跳起来了。如果音乐流行中, 能做到根据大众生活的内容, 创作一些舞蹈动作, 让人们边唱边表演, 定能加深人们对歌曲的内心体验与理解, 拓展市场的“音乐想象”。

音乐生产的实践还包括商业模式的艺术活动。比方说, 组织大中型广场艺术, 参与各种音乐企业文化演出, 举办各类文艺比赛, 群众征集活动等, 这些都为市场提供和创造展示音乐得时尚空间。比如, 近年来的原生态音乐, 通过旅游业推出, 让大众在民俗音乐表演中充分领悟到音乐的审美特征, 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 大众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被充分调动起来了。同时, 这些市场活动也锻炼了企业能力和专业素质, 使他们通过排练、演出、比赛, 克服不健康的心理倾向, 调动起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 为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和, 更好的投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并且把娱乐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洒满社会的每个角落。

总之, 21世纪面临文化的多元化和科技发展的巨大冲击, 音乐工作者应具有中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念, 并坚持“以人为本”, 在产业实践中不断探索音乐文化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戈丽芳戈丽珠:素质教育与实施音乐素质教育探微.教书育人, 2003年9月

[2]陈业秀:提升高职生审美能力的教学创新策略探讨.当代教育论坛, 2007年第4期

[3]马春莲:论音乐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国成人教育, 2003年第12期

理性 认识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 篇5

摘要: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采用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教学方略。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它给中小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希望与挑战。本文在充分肯定它给教学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不断总结出它在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从学生、教师、课堂坏境、教学内容四个方面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获得最优的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

课堂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专家、校领导、教师共同的追求。课堂教学除了需要必要的物质保障之外,在实施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上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究。现在讨论的比较多的有讲授——接受式、指导——自学式、提问——讨论式等。其中就提问-讨论式而言,它确实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如所期待的那样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然而,对于这一教学模式,我们还需要有更加理性的认识,它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可小觑。我们需要深入调查研究该模式下的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并进一步提出改进的良策。

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问题也是形成师生交往的核心。提问—讨论模式是合作学习与教师个别指导相结合一种教学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个或几个中心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一种方法。①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意见不太一致”的学科教学情境,比如语文、历史、社会常识。在这样的情境中,通过讨论师生之间互相切磋,会出现不同观点的交锋。通过多方证明,最终形成趋向于准确可靠的观点。

一、采用提问——讨论式教学的意义

提问——讨论式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上已经被广泛采用,备受师生们的欢迎。很多讲授课上教师都会将其穿插在其中。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变好,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也增加了不少。具体来说实行提问——讨论式教学具有如下积极意义。

1.调动了学生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通过提问,把学生从被动状态转换为主动状态,调动起他们思考问题与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优秀的教师总是勤于并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巧设疑问,层层递进,深浅适度,灵活多样的提问常常激起学生的思维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②只有学生们能够全心参与到教学中,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

2.有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在讨论中,学生会逐步发现存在的错误或矛盾之处,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会不断的放弃原先认为合理但不正确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除了会逐步获得正确的知识,还会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 ①② 韩映雪.《课堂教学提问——讨论模式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5.柳秀梅.《决定一堂课的关键》(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7.力,会学会用一种批判的眼光看待学习中的问题,而不是盲从。

3.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跟上课堂讨论的节奏,做出快速发言。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是有限的,需要学生表达言简意赅,说明好重点,而不是泛泛而谈。这一点考验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养成学生合作的态度。在讨论中,鉴于学生自身知识的有限,常常无法独自完成讨论的任务,这时就需要小组合作,相互之间协商,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学生逐渐会把学习看成合作性的工作,彼此通过沟通并取得共识,这无形中就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态度。

5.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收益者除了学生,还有教师。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讲授课观念束缚,逐步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另外,讨论课不同于讲授课,学生只是静听老师的讲授,讨论课上同学们更多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难免会出现课堂混乱的状况。这时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教学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而让课堂不至于太混乱,这些既是对教师的考验,又是对教师的锻炼。

二、提问——讨论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是传统中小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它是一种重视启发的教学,而非单纯的灌输,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肯定这些成效的时候,对课堂进行日益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也要予以重视。1.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对课堂教学质量影响较大,需要引起注意。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大主体,是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取得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并非对所有的问题都有浓厚的兴趣,也不能保持所有时刻都积极参与讨论;学生接受知识水平所限,参与讨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无法把问题思考得很透彻;课堂讨论很精彩,学生们基本上很乐意参与,但是所获得的知识比较零散,这就需要学生课后主动去整理、消化,很多学生做不到这一点。

2.常常集中于几个学生在和教师互动,而无法顾及到所有。目前,我国中小学班级人数在不断的减少,但相对来说人数还是比较多的。每节课就40—45分钟,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也没法和每个学生都互动到。一节课常常集中在几个同学身上讨论互动,长久下去,将导致一大批“沉默”生。

3.讨论问题不聚焦,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而终无所获。学生们思维比较发散,教师掌控不好,缺乏恰当的引导,就会偏离主题很远,而与教学目标无关,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理想的。

4.讨论问题不深入,浮于表面,使讨论课流于形式。教师抛出问题后,学生们为了完成任务,简单自由讨论一下,最后主要的还是教师给出结论。教师也仅仅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而去引导学生讨论,很多时候会打断学生的讨论,这些都并非真正做到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5.课堂坏境不理想,影响讨论的氛围。传统的班级授课中,学生的座位排列成“秧田式”,容易造成师生的不平等。教师高高在上,无形中突出了教师的权威性,强化了学生遵从教师言行的心理认同,这样的坏境学生很难有勇气去同老师、学生讨论,严重阻碍了学生讨论的心向。

6.提问——讨论教学模式的普及困难。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事业,主要靠国家拨款支持。鉴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再加上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庞大,无法将班级人数控制在很少的范围之内,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班级人数规模更是“巨大”,这样提问——讨论式教学就难以开展下去。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在小型班级中开展,无法在短时间内普及。

三、解决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问题的对策

针对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结合实际调查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改进并完善这种教学模式,以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为此,我们从学生、教师、教学内容、课堂坏境四个层面来提出改进措施。

1.学生是提问——讨论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它,并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讨论中,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良好态度和品质的养成,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而应该把学科知识的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传授给学生。一旦学生具备良好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各种能力,那么自然会在学习中以最佳的表现来努力思考,并积极参与讨论。

2.教师是提问——讨论式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监控者,多重角色身份说明了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学校要经常培训教师,让教师对这一教学模式有深入的理解,注意该模式下的细节。课上教师应尽可能与每个学生对话,特别关注“沉默生”,秉承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教师课前的备课一定要准备好议题,避免讨论内容过于偏离教学主题,而浪费时间。不要轻易地给学生总结讨论问题的结论,也不要轻易地打断学生的讨论,以防止创新的观点被遏制。教师还需要学会用最巧妙的方法来点拨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3.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载体,教学内容的深浅以及学科教学内容的性质是影响课堂上使用提问—讨论模式的因素之一。只有精选有异议且值得讨论的内容才会使课堂讨论有意义。另外,要摒弃很多传统的观念,比如将考试的重点内容通过讲授课来完成教学,而不考试的非重点内容则可以通过讨论来完成,这样来选择讨论的教学内容是不可取的,要考试的重点内容中蕴藏着大量的科学思维方式与人文情怀,更需要通过学生们独立思考加以吸收。

4、课堂坏境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只有良好的课堂坏境,才会保证我们的讨论课进行得很顺利。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助于缓和紧张的关系,大家才能够畅所欲言。教师的仪容仪表对课堂氛围影响也很大,作为教师更应该是和蔼可亲,面带微笑。教室里“秧田式”的座位安排也应该有所改变,可以改为半圆或圆形的,像会议室一样,这样有助于教师同每位学生沟通,也可以避免学生把教师看成“高高在上”的权威。教室的墙上也应该多张贴一些“鼓励思考、勤于动脑”的图片和文字。

在肯定提问——讨论式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的条件下,只有不断地解决该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良好的教学效果才会真正体现出来,师生才会真正从这一教学模式中获益。参考文献

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6

关键词:初中 课堂 互动讨论教学模式

一.互动讨论教学方式的内涵特征

在教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出现了“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现在,我们普遍认可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既不过分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对具体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互动讨论式教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双向互动讨论,对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二.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

1.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性的发展,但在具体教学中,常陷入“师本位”的误区中,缺乏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互动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的。运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心理氛围,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预约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三.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兴趣。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必须重视对问题的设计。传统课堂教学中,偏重于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和磨练,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善于组织问题,提出问题,并对于学生的互动讨论进行总结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实验操作、模型制作,吸引学生参与。初中物理课程中具有较多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部分,这更能体现采用互动讨论教学方式的优势。(1)加强学生实验。初二年级的物理课开始有一些较为简单的物理实验,就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去操作;面对稍微复杂的实验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实验操作。(2)进行模型的制作。对于物理课程中较难理解的定义、规律,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进行理解掌握。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3)优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录像等方式,讓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细节,得出实验结论。为了更好的实现演示实验中的互动讨论,教师要注意优化演示实验,使实验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

3.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奖励与惩罚同样重要,要重视奖励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教师要学会运用正面评价,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热情。

四.案例分析

1.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演示实验1:先把物体放入水中,之后在水中加入食盐。提出问题:物体所受浮力有何变化?演示实验2:将以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分别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和一半浸没在水中。提出问题:两种情况,物体承受的浮力有无变化,变化的原因?最后,经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再提出问题: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初中物理涉及的规律,有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再由个性归纳出共性规律,引导出答案。

3.重视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对于物理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案,包括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具体的操作步骤等的讨论,最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明确成员的分工。同时,教师在实验前要注重对实验的讲解和点拨。

4.分析论证,组间交流讨论。互动讨论式的课堂是一种较为开放的课堂,但并不是随意的、无序进行的课堂,需要教师做好课堂设计和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引导点拨,把握学生小组学习的效果,最后由各小组总结各自讨论学习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总结评价,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

初中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思考、讨论得出结论,不再单纯是经过教师的灌输学习,而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获得知识,这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学会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于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较为愉悦的心理氛围中完成学习。

课堂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 篇7

在教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出现了“教师中心说”和“学生中心说”,现在,我们普遍认可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既不过分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在这种教学思潮的推动下,出现了对具体课堂教学方式的探讨。互动讨论式教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和学生如何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双向互动讨论,对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二.互动讨论教学模式主要解决的问题

1.现代教育重视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全面性的发展,但在具体教学中,常陷入“师本位”的误区中,缺乏了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互动讨论教学方式的运用,有利于促进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进行服务的。运用互动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实践,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填鸭式”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心理氛围,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乐于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生生之间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让学生在预约的情境中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三.互动讨论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1.巧妙设计问题,吸引兴趣。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必须重视对问题的设计。传统课堂教学中,偏重于对教师语言的研究和磨练,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应该善于组织问题,提出问题,并对于学生的互动讨论进行总结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重视实验操作、模型制作,吸引学生参与。初中物理课程中具有较多需要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部分,这更能体现采用互动讨论教学方式的优势。(1)加强学生实验。初二年级的物理课开始有一些较为简单的物理实验,就可以完全交给学生去操作;面对稍微复杂的实验时,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经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实验操作。(2)进行模型的制作。对于物理课程中较难理解的定义、规律,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制作模型的方式进行理解掌握。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3)优化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促进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过程。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者录像等方式,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细节,得出实验结论。为了更好的实现演示实验中的互动讨论,教师要注意优化演示实验,使实验直观、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

3.采用积极评价,激励学生参与。奖励与惩罚同样重要,要重视奖励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教师要学会运用正面评价,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才能更大的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热情。

四.案例分析

1.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演示实验1:先把物体放入水中,之后在水中加入食盐。提出问题:物体所受浮力有何变化?演示实验2:将以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分别将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和一半浸没在水中。提出问题:两种情况,物体承受的浮力有无变化,变化的原因?最后,经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再提出问题: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讨论,提出猜想。初中物理涉及的规律,有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具有较大难度。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问题,引导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相关现象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再由个性归纳出共性规律,引导出答案。

3.重视实验操作,合作探究。对于物理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实验操作的具体方案,包括对实验仪器的选择、具体的操作步骤等的讨论,最后再进行实验操作。具体的操作中,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明确成员的分工。同时,教师在实验前要注重对实验的讲解和点拨。

4.分析论证,组间交流讨论。互动讨论式的课堂是一种较为开放的课堂,但并不是随意的、无序进行的课堂,需要教师做好课堂设计和引导。对于学生活动,教师要进行引导点拨,把握学生小组学习的效果,最后由各小组总结各自讨论学习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总结评价,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引导。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讨论 篇8

一、国内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 国外模式

⑴哈佛模式。哈佛模式于1981年提出, 认为管理应当差异化, 而管理者则应当具备长远眼光, 能够灵活、准确地做出企业决策, 对企业内各职能及本企业的产品都有充足的了解, 在企业内建立一个目标一致的团队, 强调企业内部的和谐。简单地说, 如果企业内的每个员工都能够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那么企业发展将更为迅速。

⑵盖斯特模式。盖斯特模式由盖斯特于1987年建立。盖斯特强调企业内成员绝对忠诚的重要性, 若企业成员忠诚、工作积极, 对其进行系统培训, 这些人员将对企业效益的增加产生重要影响。他认为, 企业的组织和职位设计、企业改革策略对企业的经营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 盖斯特模式过于理想化, 现实意义较小。

⑶斯托瑞模式。斯托瑞模式由斯托瑞于1989年提出。斯托瑞模式, 由信念和假设、战略方面、直线管理、关键杠杆四部分组成。这四个部分都体现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事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以信念和假设为例, 二者对于合同具有不同的要求,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超越合同为目标, 而人事合同则要求合同详尽、严谨, 用规范的书面语言加以规定。在实际中, 斯托瑞模式的应用最为广泛。

2. 国内模式

20世纪90年代初,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传入我国。相对于国外研究而言, 我国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始较晚, 且真正从事研究的人员不多, 因此进展较慢。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⑴宏观层次。宏观层次的研究, 主要是对世界各国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探讨。在探究其他国家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得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目前, 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发展起步较晚, 因此对于宏观层次的研究结果基本类似。

⑵中观层次。中观层次的研究, 是企业从自身视角出发, 对适合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探讨。目前, 由于我国学术界对这一层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因此这一层次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例如激励模式、3P模式、6P模式等等。值得肯定的是, 这些模式的运用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 有待进一步完善。

⑶微观层次。微观层次主要是对具体的某一类企业或部门展开的研究。具体来说, 主要是针对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给出解决问题的的具体做法或技巧。微观层次的研究是对中观层次研究的补充, 但是微观层次的研究面有待拓宽。

二、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的特点

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学科引入我国的时间较晚, 再加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大背景, 中国企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特色”。

1. 管理观念落后

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推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一方面, 受中国传统文化及过去长期集体经济的影响, 人们注重亲友关系, 往往选择亲友来管理企业, 这就导致了许多“家族式企业”。这种类型的企业中, 管理层的忠诚度虽高, 但是专业化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不足, 有损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另一方面, 从中国企业的管理现状来看, 许多企业仍然停在人事管理这一初级水平上。在人事管理模式下, 企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企业通常只注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技术性工人, 而忽略了综合性人才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的长期利益得不到保证, 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缺乏足够坚固的制度支撑。总的来说, 管理观念的落后, 限制了企业前进的步伐, 使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

2. 制度不完善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导致许多企业在其管理上面临重重困难。一些企业试图制定并执行可行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常以规章制度为主, 其内容涵盖考勤、奖惩、工资等方面, 而很难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企业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然得不到发挥。详细而严格的员工行为规范, 反而不利于员工自主性的发挥。因此,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目标, 必须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充分利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人才培训缺乏

目前, 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 导致企业无法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化人才体系。一些中小企业, 由于规模较小, 经济实力有限, 为了节约成本, 他们放弃聘用和引进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这一行为极大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现在, 许多企业的培训多集中在实际操作类型的工作上, 且通常是为了发展的急需才被动的组织培训, 这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和功效。

4. 管理战略的不配套

尽管企业已经把人力资源管理当做一种战略来实施, 但是许多企业仍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的观念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贯彻。许多企业在制定市场战略时, 往往只将盈利和占据市场作为目标, 而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却被忽视,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往往很难达到或维持企业预期目标。因此, 企业战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只有相互配合, 才能达到双赢局面。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地位

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企业若想实现其预期发展目标, 必然要将人力资源管理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牢固的人力资源保障,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管理制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 要因时制宜地做出适当的调整, 达到优化管理的目的。在用人方面, 企业应坚持竞聘的方式, 引进技术能力强的员工, 同时引入合理的绩效考评机制, 激励员工的积极性, 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3. 企业文化的塑造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内在精神。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制度, 关系到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协调性。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使企业员工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 因此, 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对企业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良好的企业文化, 是企业长远发展所必备的条件之一。

“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的重要性, 员工的行为对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持员工的工作热情, 使每个员工都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最终达到企业盈利和员工自身发展的双赢局面。企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应当结合自身的经营实践,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上做出应有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彭志雄.浅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中国商贸, 2011 (10) :70-71.

[2]晏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研究[J].经管空间, 2013 (4) :53-54.

[3]程建君.基于知识创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 2009.

[4]李芳, 杨朝均, 徐建中.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选择研究[J].药品评价, 2008, 5 (12) :554-557.

关于“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思考 篇9

“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有:第一, 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思考, 才能有所发现, 有所创造。第二:讨论点拨。通过讨论, 不仅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第三, 精讲释疑。针对新知识的特点和讨论的实际情况, 讲明要点, 指点迷津, 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第四, 反馈总结。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分析反馈结果, 适时进行教学总结,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掌握,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问题讨论法”简单地说, 是“提出问题—引导探索—教学相长”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毫无疑问, 这对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积极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好这一教学模式, 就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实施“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首要环节是提出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就是通过观察分析身边生活中事物与现象, 从而提出疑问。例如, 在刚接触立体几何时, 很多同学没有空间概念, 缺乏空间想象能力, 不能正确认识空间图形, 作图没有立体感。可以让学生实际观察:在太阳的照射下一个长方形状的窗框投射到地板上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两根平行的电线杆在地面上的影子仍然平行, 且电线杆中点的射影仍然是影子的中点。通过实际观察, 学生认识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不同。

二、激发学生情趣,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是“问题讨论法”教学的重要环节。数学课堂上, 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甚至可以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例如, 在讲解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时, 给出一个画面:在一座铁路桥上火车轰隆着向前行驶, 桥下轮船在河面上来回穿梭。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火车行驶的方向与轮船行驶方向能否形成一个夹角?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不能, 因为火车和轮船不在同一个面上。”有的说:“可以, 因为通过平移可以把轮船和火车放在同一个面上, 在同一个面上相交直线就能形成夹角。”通过学生的讨论, 教师轻松地提出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创设情境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能力, 而且活跃了学生思维, 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形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学习也就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学生而言, 由于长期受“注入式”教学法的影响, 形成了思维惰性, 不愿意独立思考;就教师而言,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 不愿意扔掉“注入式”教学方法这根拐杖, 结果学生也独立不了。而“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 要求教师勇于打破旧的传统教学观念和方法, 要求学生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从运用教材、资料, 到提出问题、开展讨论、解决问题, 积极参与, 独立思考。例如, 在学习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位置关系时, 都要求学生通过演示观察、讨论、独立寻找答案。在讨论中出现争议时, 老师正确引导, 指点迷津, 合理评价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四、精心设计和把握讨论的问题

实施“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计和解决上, 这就需要注意: (1) 设计问题要科学。提出问题最忌含糊其辞, 不着边际, 无法作答。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知识准确理解, 科学地设计每一个问题。 (2)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当, 有一定的梯度。 (3) 注意问题的开放性。每一个问题不一定只有一个答案, 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 认真求证,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学生对不同结论各执一词时, 教师可以参与讨论, 分析学生各方观点的合理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例如, 在立体几何中学习二面角的时候, 对于二面角的定义:有一条直线引出的两个半平面所形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根据定义提出问题:如何利用数学模型演示二面角?经过讨论, 一组同学拿出课本, 以装订的一边为棱任意翻开2个页面, 就可以形成不同的二面角。另一组同学, 走到教室的门口, 推动门板, 而门板和相邻的墙面也形成了不同的二面角。通过讨论和演示加深了学生对定义的理解, 通过具体模型的展示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 解决问题要彻底。运用“问题讨论法”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时教师要及时补充, 学生理解不深刻时教师要善于引导, 学生知识点把握不准确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 便于准确把握知识体系。师生互动,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恒.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一堂好的数学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讨论教学模式 篇10

一、巧妙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呈现教学内容时, 在建立新概念或新规律之前, 教师要千方百计设计一些争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数学学科和数学知识的特点, 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渲染, 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使其主动思考, 积极参与, 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 进而达到理解和认识的升华。有着早恋现象的那些学生, 我发现他们中有好些人的神情多了一点严肃、多了一些思考。于是下课时我布置了一道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作业收上来, 我特地看了那几个人的文章。有几个女生写到:“从女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我太在意他的想法了, 这让我很痛苦。”“爱情是美好的, 重要的是在正确的时间遇到正确的人, 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太早了点呢?”“现代社会对女孩的要求也很高, 我一定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这才能让我在爱情中处于不败之地。”“老师, 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您放心, 今后我会认真学习, 把心思多用在学业上。”

这以后, 我注意到有几对明显收敛了许多, 其他任课老师也跟我反映, 有几个学生课上明显认真了, 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我开心极了!

反思与讨论:早恋, 指的是未成年或者生理、心智未成熟的男女建立恋爱关系或对异性感兴趣、痴情或暗恋, 一

二、巧思妙设引入问题

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最主要的动力。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 关节点或易错的地方设疑, 从不同方向, 不同角度提出一些新颖, 富有启发性且难度相当的问题, 吸引学生走进以其现有知识不能顺利解决的问题中。当然, 问题的情景创设要孕育着新问题, 问题要生动有趣, 要与新知识密切相关, 要设疑布阵, 造成悬念, 要扣人心弦, 使学生身临其境, 触景生情, 此时教师因势利导, 巧妙导入新课, 就会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向高潮, 使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积极探索状态, 同时也显得新课导入新颖自然。

三、启发诱导, 解决问题

启发诱导, 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把精力重点放在启发诱导般指18岁以下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 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为多。

经过二十年在中国的调查表明, 在中学阶段没有发生过感情的人很少。而大多数都是暗恋、单恋 (单思) 。只有相互有好感, 才能发展成为早恋。

早恋行为是青少年在性生理发育的基础上, 也是心理转化为行为的实践。然而, 一般人认为早恋会带来很多问题, 如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绩等, 尤其对女孩更为明显突出, 但一般不会有太严重的影响。早恋常常以失败告终, 很少出现早恋能够终身厮守的;亦有人认为早恋是青少年对男女关系的探索和学习, 为将来的恋爱与婚姻作准备, 不宜过份禁制或压抑。

我们服务类专业的职业学校的男女生比例不协调, 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男生在所谓的爱情游戏中有很大的主动权, 有些不良少年甚至会借爱情的名义玩弄女生。其实, 随着青春期的发育, 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不足为奇的。关键是上, 不能滔滔不绝的讲, 特别是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更不能包办代替学生解决问题, 死记死背问题的答案, 只能通过启发诱导, 让学生感知新知, 尝试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为后继学习积蓄更多更大的经验和力量。

四、运用新知、拓展创新

学生开始接受新知识不等于形成技能和能力, 需要经过识记、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内化过程。因此, 要让学生在学中练习、练中提高, 这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并且以练习、发现、拓展、再练习、再拓展来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和思路, 由原来的知之不多, 转化为知之较多。

作为师长的我们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 要给孩子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让其去思考、去面对、去解决, 使其自身内在的因素发生转变, 而这一环节在解决孩子的早恋问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让孩子理解到爱情并不是单纯的异性相吸, 它包含高尚的情操和充实的精神生活, 从而对已有的恋情进行冷静地分析, 如果是被对方地优点和长处所吸引, 应当把这种美好地情感深藏心理, 变为促进自己前进的动力;如果是被对方漂亮的外表或优越的家庭所吸引, 则说明这种感情是很肤浅的。同时, 也可以使孩子认识到青少年可塑性强, 个人的理想、兴趣、志趣的变化都会引起恋情的变化和发展, 早恋的成功率极低, 所以, 应把精力放在追求远大理想和实现人生价值上, 而不宜过早恋爱, 空耗精力, 消磨时光。

当然, 在这件事情上, 我的这班学生还没能完全正确地处理这早到的爱情, 任重而道远, 同志仍需努力!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创新始于问题,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创新, 可谓发明千千万, 起点是问题”。因此, 问题教学法的研究, 对于学生发现问题, 感悟规律, 不断开拓学生创新空间, 催生创新胚芽,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上一篇:中药学研究下一篇:烟叶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