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2024-06-20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精选十篇)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1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通常花大量的时间做英语阅读, 但得到却很少。一般来说, 有以下几个主要困难: (1) 他们不能在短时间内阅读全文; (2) 他们不能概括文章的大意, 理解作者的意图; (3) 他们不会使用阅读技巧。是什么导致的呢?这里讨论了几种可能的问题。

1. 学生方面的问题

第一, 对阅读英语的兴趣的不足。小学生好奇心强, 阅读可能对他们是个无聊的任务。因此,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然而, 有些学生害怕阅读, 导致他们的消极态度去阅读。

第二, 有限的词汇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语言的建筑材料。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他们的词汇成正比。

词汇是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大问题。因此, 缺乏大量的词汇, 学生会读得很慢, 失去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无法继续阅读。有限的词汇量让学生不能掌握根据上下文猜词义等阅读技巧, 影响阅读效率。

第三, 语法知识的匮乏。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 而语法可以作为单词组合的规则。英语中, 几个句子结构一起使用, 让学生理解或分析显得十分困难。因此, 语法知识的不足是阅读理解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以下面的句子为例:“Declaring that he was opposed to using this unusual animal husbandry technique to clone humans, he ordered that federal funds not be used for such an experiment-although no one had proposed to do so-and asked an independent panel of experts chaired by Princeton President Harold Shapiro to report back to the White House in 90 days with recommendations for a national policy on human cloning.”这句话看起来非常复杂,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 当他们遇到这样困难的句子时, 恐惧就会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对于小学生, 他们更是不熟悉语法规则, 因此, 这也成为学生和教师都应重视的问题。

第四, 背景知识的缺乏。语言就像一面镜子, 反映了其民族文化。学生不能在忽略背景信息的情况下真正理解一篇英语文章, 即使他们知道文章中的每一个词的意思, 因为有东方和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因此, 学生学习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 对于学习外语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 不良的阅读习惯。在英语阅读中, 学生很有可能养成坏习惯, 比如阅读速度慢, 太多的回读或太依赖字典直接影响阅读效率。读得越慢, 越仔细, 他们将出现越多的错误。而这些坏习惯老师在课后很难注意到。因此, 教师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 教学方面的问题

在中国,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完全改变。在阅读课上, 老师先教词汇, 然后分析课文的句子, 解释语言点和结构, 并在最后练习。然而, 对于英语学习, 积极、轻松的气氛更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

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措施

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往往是解锁工作的关键;它对学生阅读有积极的动态效果。”因此, 作为一个英语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很重要, 材料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应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是合适小学生的。

2. 任务活动设计

在教学中, 任务应明确并提前被给出,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 老师可以在他们阅读前提出较容易回答的问题。其次, 如果文本是讲述一个故事, 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复述故事。再次, 问一些不容易回答、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后进行分组讨论。最后, 教师选择几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创造一个更加活跃的课堂气氛。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如果问题是由学生提出的而不是由老师提出, 他们可能会更集中注意力寻找答案。在课堂上, 老师应给与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和机会。

4. 丰富学生的西方文化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引入更多的中西方文化知识。同时, 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学生能自如运用英语的环境。如根据课文, 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为学生创造不同社会背景下的文化氛围。通过这样的活动, 学生能更了解西方文化。

阅读是一个综合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如何进行英语阅读教学是对英语教师的一个挑战。教师必须重视阅读课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总之,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方面, 教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另一方面, 学生应该自己做足够的练习。此外, 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因此, 教师也应该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 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蔷主编.英语教学法教程 (第二版)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田文菡、张书红.浅谈英语泛读教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

浅析学生阅读理解中实出现的问题 篇2

1.逐句的阅读。阅读理解的过程是一个心理过程.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在阅读时眼球的运动是跳跃式前进的,并非一词一字地慢慢地往前移动。大脑对信息的接收,通过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连贯起来进行猜想、概括,迅速形成语段大意,虽不一定能一目十行,起码也一目一行或一目数行。那种逐字逐句理解的阅读方式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不但大大地减缓阅读速度,而且使整体理解变得更加困难。如在"Hepickedmeuponmywayhome"中的”pickup“,按照上下文的具体情景,应为”顺便载我一程“的意思,而在"YouspeakEnglishquitewell"”Oh,Ijustpickeditup。“中这两句对话中"pickup"应理解为"刚刚学上手"的意思。如果只孤立在认为"pickup"是"把---捡起来",就无可避免在导致对整个句子的理解错误。学生中常有这种体会,把一个词组分拆开来,每个词意思都懂得,但一旦把这些词组组装起来,就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2、过份重视细节,而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往往有这样的一种情况,一篇文章读完,读者能够讲出其中的人物,事件和情节,但这篇文章中心思想是什么?作者想向读者传达什么信息,提出什么值得思考的问题,他却一无所知。

3、忽视了培养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有的学生一遇到句子中有生词或陌生词组,就急不可待在翻字典,这看来好像很认真很勤奋,其实这是一种”勤奋“的”懒汉“的做法。因为他用手的动作代替了脑的思考。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3

【关键词】英语 阅读理解 错题类型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53-02

阅读理解在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考查学生掌握英语水平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从平时练习来看,学生在阅读理解题上的得分并不尽如人意,他们经常抱怨看得懂文章但选不了正确答案。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出现失分呢?有没有一些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该题得分呢?

一、学生解答英语阅读理解题常出现的错题类型

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所出现的错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但细分析这些错误,不难看出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粗心大意型。学生的这类错误经常出现在以下题目中,如:What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paragraph?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ure about…?Which statement is not ture according to the text?学生经常忽略题干中的“not”一词而选择错误选项,造成失分。

(二)答非所问型。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由于个人习惯或时间限制等原因往往容易忽视考题的设置,一看到选项中的叙述与文章相符,就迫不及待地做出选择,却没仔细考虑这是否题目所要求回答的范围。如有一篇阅读文章讲述的是某个专家Evo Morales就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他自己的看法,文中多处引用他的原话,其中一道考题是:What is implied in Evo Morales words in Paragraph 1?四个待选选项中有两个是Evo Morales所讲话中暗示的内容,但一个在Paragraph 1(D选项),另一个在Paragraph 3(A选项),学生并没有注意题目中的范围(Paragraph 1)而误选了A选项。

(三)半懂不懂型。经常有学生考后遗憾地说:“其实我知道文章大意说什么,题目及选项也能看懂,但就是选错。”犯这类错误的学生大多是一些成绩中等或中等稍偏上的学生。这类学生读懂了文章表层的文字叙述,但并没能读懂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思,尤其不能把握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色彩。严格来说,如果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不能算真正读懂文章,所以说这类学生对文章只是半懂不懂。学生的这种半懂不懂让他们在推理判断题中经常失分。

上述错误类型只是学生常见错误类型中的几个主要方面,它们之间并不是绝对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有联系的一个整体。教师如果能针对这些错误类型有意识和系统化地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话,学生就会形成一定的策略,从而提高阅读题的得分。

二、对策

如果说高一高二阶段的阅读训练着重学生的阅读技能技巧“点拨”和“训练”的话,那么高三的阅读训练应该以“提高”为主,也就是教师帮助学生对练习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让学生在分析中形成一定的做题策略,从而提高得分。

(一)针对每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找出阅读理解题目的共性。高中英语的阅读理解题可分为五类,即主旨大意类、事实细节类、推理判断类、猜测词义类和观点态度类。虽然考查不同体裁题材的文章,但每一类型的题目泛泛之中也有规律可循,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会缩小选择的范围,学生就会赢得更多的时间及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以下是常见的每一类型题目的提问形式:

1.主旨大意题: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Whats the title/topic of the passage?The purpose of the article(paragraph)is…?等。

2.事实细节类:以“who,what,where,when”等疑问词开头提问文章具体内容;或就文中具体内容进行简单计算、排序、识图等。

3.推理判断题:题干中常含有表示“推断、暗示”的词汇,如“imply, infer,conclude,suggest”等。

4.猜测词义题: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mean?The underlined word/phrase can be best replaced by…?

5.观点态度题:The writers attitude towards … is…?What do you think of…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二)根据题目共性,进行针对性阅读训练。具体如下:

1.主旨大意题要找中心段、中心句。复习阶段要强化找中心段中心句的训练,因为中心段/句往往是这一题型的解题关键。但是每种体裁题材的文章中心段/句所处的位置都不一样,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有的在句末,有的根本没有中心段/句,所以有必要指导学生从所做过的题目中归纳,做到心中有数。如议论文类的文章论点通常在首/末句;叙事类的中心在文中经常无体现,但往往在文章结尾会有一句抒发感情呼应主题的句子,这个句子不算文章的中心,但它却给读者指明了中心的方向;而广告类的文章主题常在题目或句中出现;对于没有中心段中心句的文章,要养成分析段落结构的习惯,归纳每一段的大意,再看它们主要围绕什么而展开叙述基本就可确定文章的中心了。

2.事实细节题要训练学生的细心和耐心。学生在做题中经常犯的“粗心大意型”和“答非所问型”错误根本原因在于缺乏细心和耐心。学生做题时普遍会“心急”,尤其是碰到生词较多或不熟悉的内容时。具体表现:一是不耐烦,只凭感觉做题,完全不理会选项是否与文中相符、是否在文中有支持的信息句。二是忽视题支中的干扰项或似是而非项。所以在指导学生做这类题型时,必须让学生明确一点:每一道题都可以在文中找到相关信息,他们要做的只是细心耐心地根据题目在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然后再分析和理解。

3.推理判断类忌凭空想象或断章取义。这类题目是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深层含义通常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延伸义,如作者的意图、倾向,人物的性格、情感,故事的结局,事情的因果关系等,而隐含信息也是以文章的语言为载体的。所以对于那些对文章似懂非懂的学生来说,此类题目可以在拓深词汇方面入手,如本意和引申义等,还要注意对文中的长难句进行分析和理解,再联系上下文内容来确定文中的真正含义,改掉主观臆断的毛病。此外,还要注意题目中一些字眼,如“infer”,“imply”等,对于这些题目,文中直接提到的事实选项往往不能选。

4.猜测词义类要注意语境和上下文联系。例如:如果出现that is,that is to say或破折号等,可以断定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解释;如出现but,however,yet,on the contrary,on the other hand等,所给词汇或句子的意义就会与后面的相反;有时还要注意选项的词性。

5.观点态度类要让学生注意相关词汇。这类题目一般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作者或说话者对某一事物的观点、看法;另一种是作者或说话者对某一人物的评价,而议论文或记叙文往往考察态度倾向方面的问题。所以在文章中要注意一些词,如I think,in my opinion等,它们后面引出的是作者的观点;而文中的一些形容词、副词以及作者或说话者的语气往往会隐含作者或说话者的态度。此外,平时要让学生记忆一些表示观点态度类的词汇,如:支持类(support/supportive,approve,for,in favor of)、反对类(against,opposed; 悲观类(pessimistic,negative)、积极类(opimistic,positive)、客观类(objective,neutral)、批评怀疑类(critical,skeptical)等。当然同时要提醒学生切勿用自己的想法代替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思想观点。

(三)重视考题的设计,细读题目。有时阅读理解题目的设计比文章本身还要复杂,它包括题干和四个题支,题支中必然要有干扰项、似是而非项、叙述上一半对一半错的选项,所以学生在做题目前必须仔细审题,圈定题干中的关键词、中心词,再根据中心词确定文中的信息句,再分析信息句和根据上下文理解。这样,就不会犯以上所述的“粗心大意型”和“答非所问型”错误了。

学生要提高英语阅读理解题的得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平时词汇的积累及量的训练。但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有了高一高二阶段知识量的积累,他们在备考阶段的训练中能注意应用以上所述的一些做题技巧,从而形成有效的做题策略的话,就可减少失误提高总分。

【参考文献】

[1]葛秀霞,陈慧轩.高中生英语阅读理解错误类型分析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2)

[2]从容高考一本通专题突破2011最新版[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杨小媚(1978— ),广西灵山县灵山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4

一、高中英语阅读的特点

与初中英语教学相比, 高中英语教学与前者有着本质区别。在内容方面, 高中英语阅读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 话题也更加深入;在语法方面, 高中英语的阅读材料中, 对于非母语的英语形式的表现, 其难度要远大于初中语法, 选用的单词、短语、句子结构等都更复杂, 意思更丰富, 并且主要以文字形式表现, 教材信息相对单一、枯燥, 这就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

二、高中英语阅读难点分析

(一) 词汇储量略显不足

词汇的熟识以及词汇量的多少是阅读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对词汇的意义理解狭窄, 就难以领会作者的真实表达, 词汇量小了就难以扩大阅读范围。因此, 在高中英语新课改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要求,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要掌握3500个单词和400~600个习惯用语。然而, 经调查发现, 有41%学生觉得造成阅读困难的最大障碍是生词较多, 约67%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就失去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可见高中生在日常学习时所学的单词记忆量明显不足, 许多学生阅读时遇到生词就会紧张烦躁, 影响整篇文章的理解, 从而限制了阅读能力的发展。例如:take off一词, 除了“飞机起飞、脱衣服”的翻译之外, 还有“拿开、撤销、离去”等多种意思。例如, The show had to be taken off because of poor audiences.其中“take off”倘若单单作为“飞机起飞、脱衣服”来解释, 学生是很难理解它整句要表达的意思。

(二) 词长难句分析难度高

在句式的表达方式上面, 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别。相对而言, 英语更加注重句子的逻辑性, 因此在平常英语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倒装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一些特殊的句式。另外, 在一段话中, 往往主次信息出现顺序也会不同, 这就使得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和障碍。即使学生辨析出词汇在该句中的意思, 但由于长难句理解较为复杂, 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分析时也会出现困难甚至明显错误。

(三) 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英语阅读中很多词汇往往都带有国家文化色彩, 对于不了解英美文化的学生来说, 从字面上理解这些文章非常困难。比如说有些词汇来源于外国文学名著、宗教文化、历史事件、名人轶事等, 另外还有些来源于外国地理、商业、政治等。现在高中生在校期间学习压力非常大, 所以了解这些文化背景知识的渠道偏于被动, 结果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解决高中英语阅读难点的对策分析

(一) 加强英语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英语词汇量以及语法基础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根本问题, 尤其是对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高中生来讲尤为重要。在提高词汇基础和语法基础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 这样才能有效持续的促进高中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一些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 比如:利用单词图表、词汇搭配来进行词汇教学, 帮助学生从不同的方式来思考新的概念或词汇;还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 通过不同的生活情景, 将词汇记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二) 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

英语阅读过程很注重技巧性, 不同类型的英语材料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学习“细读”可以挖掘整篇文章中各个段落的意义差别, 理清文章思路;学习“跳读”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找到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内容, 方便快速解答;学习“概读”可以从整体了解文章作者的主旨、观点和态度。不同方式的阅读对于学生掌握上下文联系, 总结概括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 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的手里,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首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阅读的兴趣, 使学生能够自主的对阅读产生持续性的关注。例如, 通过巧妙地教学设计、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 以及教师丰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强化学生对英语的感知度。使整个课堂融知识与娱乐于一身, 使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阅读理解作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重点工作, 需要教师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 认清阅读教学中主要因素、把握重难点, 不断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水平做出有利贡献。

参考文献

[1]邓尚尚.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5

Q:Canyousellyourselfintwominutes?Goforit.(你能在两分钟內自我推荐吗?大胆试试吧!)

A:Withmyqualificationsandexperience,IfeelIamhardworking,responsibleanddiligentinanyprojectIundertake.Yourorganizationcouldbenefitfrommyanalyticalandinterpersonalskills.(依我的资格和经验,我觉得我对所从事的每一个项目都很努力、负责、勤勉。我的分析能力和与人相处的技巧,必有价值。)

Q:Givemeasummaryofyourcurrentjobdescription.(对你目前的工作,能否做个概括的说明。)

A:Ihavebeenworkingasacomputerprogrammerforfiveyears.Tobespecific,Idosystemanalysis,troubleshootingandprovidesoftwaresupport.(我干了五年的电脑程序员。具体地说,我做系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软件供应方面的支持。)

Q:Whydidyouleaveyourlastjob?(你为什么离职呢?)

A:Well,Iamhopingtogetanofferofabetterposition.Ifopportunityknocks,Iwilltakeit.(我希望能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如果机会来临,我会抓住。)

A:IfeelIhavereachedthe“glassceiling”inmycurrentjob./Ifeelthereisnoopportunityforadvancement.(我觉得目前的工作,已经达到顶峰,即沒有升迁机会。)

Q:Howdoyourateyourselfasaprofessional?(你如何评估自己是位专业人员呢?)

A:Withmystrongacademicbackground,Iamcapableandcompetent.(凭借我良好的学术背景,我可以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我认为自己很有竞争力。)

A:Withmyteachingexperience,IamconfidentthatIcanrelatetostudentsverywell.(依我的教学经验,我相信能与学生相处的很好。)

Q:Whatcontributiondidyoumaketoyourcurrent(previous)organization?

(你对目前/从前的工作单位有何贡献?)

现行小学英语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篇6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育 问题 可行性建议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01年1月发布关于小学英语教育的政策,改变以往从初一学英语的传统,要求小学生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并且此政策于2002年秋在城市实施,于2001年秋在农村逐步实施。

此项政策实施至今,小学英语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变得非常火热,各类小学英语辅导班和培训机构也应运而生。我从一些小学生及家长的接触中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在正式学英语前参加过诸如剑桥英语之类的培训机构;在进入3年级的正式学英语之后,更是学校学习和校外辅导班兼顾。

针对目前小学学英语的热潮,我有所思:国家发布政策提前学英语的时间,其理论根据是什么?有什么政策目标?较早学英语的优势何在?学校为小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如何?现行小学英语教育的师资队伍如何?现行的英语教学法,哪一种更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下面将对以上问题进行剖析。

二、关键期假设(年龄问题)

“关键期假设”最初是由Lenneberg提出的。此假说认为,语言学习存在一个确定的年限范围,在此阶段内,语言能够自然而不费力气地被习得,而超过此学习阶段,习得就不可能达到完全的成功。Penfield和Roberts(1959)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为前十年,因为在这段时间,大脑保持其弹性,这与Lenneberg(1967)提出的人的语言能力在青春期(10岁前)后便完成其大脑侧向功能是相互支持的。

教育部要求学校从3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我认为教育部还是比较认同关键期假设的,认为英语还是开设得早一些比较好。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国家有什么长远目标?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我十分认同RodEllis教授关于几个亚洲国家开设小学英语教育分析:(1)英语作为一种国际交流的语言,在贸易、国际关系等方面发挥这越来越来重要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不同文化意识,了解异国文化;(3)提高英语水平,为将来的事业生涯打基础。

与成人相比,学生从3年级开始学英语既有优势,又有劣势。其优势有:(1)儿童模仿力强,因而有望习得纯正的英语口音;(2)儿童记忆力强,大脑皮层具有弹性,因而在词汇的吸收和扩充方面占很大优势;(3)心理障碍少,不怕犯错误,因而在交际中能够不断纠正自己,使自己的交际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其劣势为:(1)智力欠发达,认知能力不及成人,因而英语知识主要靠死记硬背;(2)学习动力及学习持久性较差,儿童时代是顽童时代,他们的学习动力需要激发,学习持久性需要保持。总而言之,儿童在语言习得方面比成年人有明显的优势,但其必要的前提是必须有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语言学习环境

语言学习环境从整体上可分为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学校环境。根据我国教育的现状,英语学习主要是在学校进行,我主要分析学校的英语学习环境。

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3-6年级英语课程,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共2-3个学时。但据我了解,由于师资短缺和地区间的不均衡,并不是每所小学都能达到此标准。

语言学习,强调自然习得环境的重要性。学校学习环境毕竟不同于二语自然习得环境:在班中学英语的小学生几乎都是中国学生(一些外语类学校及国际学校除外),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用母语进行交流;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英语教师也不可能用全英文授课;小学生除了听老师讲英语,接受语言输入,练习英语,进行语言输出外,接触英语的时间很少,更不用说接触标准的英语;英语学习在某种程度上受母语学习环境的影响,负迁移对英语学习产生不利因素。

因此,小学生要学好英语,必须保证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所学知识水平,考虑母语和英语在某些方面的差异来设计恰当的课程方案,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真实的英文资料、标准的话语,以加大地道语言的输入量。小学生所学知识主要来自课本,但每个单词的发音,短语及句型的练习主要是从英语老师那里学来的,模仿来的。因此高素质、高水平的英语教师尤为重要。

四、师资队伍

从小学3年级开始就开设外语课,急需大量的小学英语教师。以前是从初中开始开设英语,但许多初中或高中英语教师不愿到小学任教,也许有的是考虑到工资待遇问题,有的是考虑到名誉问题。这就造成英语教师短缺。据我了解,尤其在农村,临时从其他学科转来或经培训上岗的教师居多。他们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更不是师范类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因而在教授英语方面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如二语习得有哪些理论,英语教学方法有哪些,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转行的英语教师没经过英语口语方面的专业训练,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就有可能是终身的,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

因此,我认为,必须加强小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或调节工资待遇等方式吸引一些优秀的英语教师。英语学习要从小学开始抓好。如果小学没学好,尤其是语音方面,到了高中、大学,即使有在语音方面再好的英语教师,学生提高语音水平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因为过了青春期之后,大脑的弹性大不如青春期前,并且也错过了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

五、教学方法

上面提到师资队伍很重要,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可以说是教好英语的硬条件,也可以说是教好英语的软实力,但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活动要通过某种具体教学方法体现先出来。可以说,教学方法是传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或媒介。

小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要求英语教师采用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长,即综合的教学路子。大家比较熟习的英语教学方法有语法翻译法、情景法﹑视听法、听说法、直接法、交际法、全身反应法、沉浸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些方法就可以适当采纳。

但据我了解,有些学校在进行英语授课时,仍然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此方法在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在欧洲比较盛行。此方法强调读写的重要性,与当今强调说的重要性,强调交际的重要性相违背;此方法强调语言的准确性,与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是一个二语习得机制不断进行假设,进而不断进行修正此假设的过程不相符;并且在此教学方法中,母语是教学的媒介,这就使英语语言的输入量进一步减少,缺乏二语习得的环境,对英语的学习很不利。我不是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它也有自身的优点,但此方法要根据教授对象、教学目标等进行恰当应用。

针对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等特点,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确定一种或几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情景法、直接法、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法都是不错的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激发,教师适当运用情景教学法,如设置打电话、生日聚会等一些贴近现实生活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说英语的热情,增加求知欲。而当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成功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的自信心会得到加强,学习兴趣也会变得更加浓厚。

是教授实意词词汇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实物、图挂、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们把所学词汇与实物联系起来,印象更深刻,因而也更加容易记住该词汇。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强,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需要培养能够进行无障碍交流的学生,而非“哑巴英语”,因而交际教学变得很重要。交际教学强调教学活动应能够推动真实的交际,能够完成有意义的任务。这些都符合我们的教学目标,因此此种教学方法值得提倡。

任务型教学法也是目前比教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教学法通过设计任务型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此具体活动来学习语言,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任务型教学法在某些方面与交际教学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可以认为此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一种更具体的实现方法。

教学方法本无好坏之分,这要与实际的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相联系。适合特定的教学对象,能更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法。

六、结语

针对小学教育开设数年来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主要从关键期假设、学习环境问题、师资队伍问题及教学方法问题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希望对现行小学英语教育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安琳,王蓓蕾.着眼国家战略、立足外语教学现实——首届“中国外语战略与外语教学改革”高层论坛纪实[J].外国语,2010,33(01).

[2]桂诗春.“外语要从小学起”质疑[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

[3]陆效用.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和“一条龙”英语教学[J].外语界,2004,(01).

[4]Jack C.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6.

[5]Rod Ellis.English in Elementary Schools:Limitations and Possibilities[J].Journal of Freign Languages,2010,33(01).

探析英语翻译中常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篇7

一、翻译理论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既要忠实又要通顺, 绝非易事, 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 译者则应精通两种语言, 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因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文字, 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英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问题, 每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差异, 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表达很不容易;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 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 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翻译课程的本质是语言教学, 是提高双语水平的有效手段。翻译教学可以在英语语言学习和汉语语言意识方面使学生受益。

二、翻译即再创造

第一, 翻译时确切地再现他人的笔意和笔法。译者翻译时既要对原文忠实, 又必须发挥创造性;不可止于形同, 更要追求神似。翻译是再创造, 而不是照相式地机械重复, 所以翻译必然能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二, 翻译课虽然讲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技巧等, 但它们大多数只需理解而无须硬记。在翻译中没有解决一切翻译问题的“万能钥匙”, 只有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 不断学习, 不断总结, 才能逐步认识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面的异同, 从而有效提高翻译能力。

第三, 翻译教学以语言学、翻译学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主, 涉及其他许多学科知识, 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

三、翻译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思维特点

根据成人学习语言的特点, 尤其是在非外语环境中学习外语, 无论我们采用直接法、听说法、情景法还是交际法, 学生总是本能地进行外语和母语的对比。实践证明, 除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会话, 学生可不借助母语思维, 直接用外语反应外, 大部分时间学生都在进行两种语言的对译。即使是高年级学生, 甚至是研究生笔下的英语句子或简单的文章中仍然错误不断, 并在很大程度上是“汉化英语”。所以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要提高听、说能力, 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

这两种语言在语言形式和文化方面距离都较大, 两种语言转换时, 形式变化很大。学生在翻译时常犯的毛病如:

我有几篇文章要写。

误:I have some articles want writes.

正:I have some articles to write.

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法的英语学习时, 为什么会出现很多学生都无法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内在价值呢?毫无疑问是由于学生很少接触英语的原文资料。在课堂上, 教师教授的是某个英语单词或者是一个孤立的英语句子的汉语对等词或句, 从而忽略了与这个单词或句子有关联的联想和微妙之处。

四、特殊情况下的一些翻译更需学生多积累, 不能操之过急, 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译

英语广告语的翻译, 如:We’ve hidden a garden full of vegetable where you’d never expect in a pie.在馅饼里藏一个菜园子是不可能的, 广告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馅饼是用大量蔬菜做原料且品种多样, 因此可以直接译为“我们在馅饼里藏了一个你意想不到的菜园子”, 不仅完完全全地传递了原文意思, 还让译文读者感受到了商家无比的用心。

固定的类似习语的翻译也需注意, 如:He is a ball of fire他精力充沛。

在翻译教学中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注重实践与积累, 就可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徐敏.浅析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7) .

[3]杨俊峰.语境顺应与语用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 (11) .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8

四年后, 忽然发现, “ 群文阅读”不算是一个新东西了, 很多文章在讨论, 很多地方、团队、个人在实践, 在研究。 这是好事。 可是, 或许推进得太快了, 或多或少出现一些问题。

出现问题不可怕, 我们提出来讨论、商榷。

“ 群文阅读”只是一种教学方式, 绝不排斥教材

现在, 很多教师对“ 群文阅读”还一知半解, 但在行政的“ 运动”式推动之下, 在一些公开场合, 迫不得已, 仓促上阵, 上的“ 群文阅读”公开课, 选用的文章都是用的教材以外的文章。

于是形成一种印象:“ 群文阅读”跟教材是对立的。以至于有人, 特别是教材编写者一听到“ 群文阅读”就比较敏感、反感, 以为提倡“ 群文阅读”的人都是“ 反教材”的人。

其实, “ 群文阅读” 只是一种理念。“ 群文阅读”, 可以从教材外挑文章, 当然也可以基于教材。 再说白一点, “ 单元整组教学”就是“ 群文阅读”, “ 单元整组教学”是基于教材的“ 群文阅读”。

因此, 有些学校, 复印机也没有, 经费比较紧张, 家长经济条件也不允许, 就应该首先考虑基于教材尝试“ 群文阅读”。例如, 人教版五上第一单元的教学处理:

第一步: 精读课文教学 ( 4课时左右)

《 窃读记》 教学 ( 2 课时)

《 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 ( 2课时)

第二步: 群文教学 ( 2 课时)

教学线索:文章的表达侧重点

( 1) 读4 篇文章, 思考: 这4 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 这一组文章都跟读书有关)

( 2) 读4 篇文章, 思考:这4篇文章有没有细微的差异呢?

《 窃读记》 :侧重讲述“ 阅读兴趣”———文章中的主人公爱阅读。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侧重介绍“ 阅读建议”———季羡林介绍一个人小时候应该读哪些书。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侧重介绍“ 阅读方法”———如何反复读一本书。

《 我的“ 长生果”》 : 侧重介绍“ 阅读意义”———“ 我”读书后的成长。

( 3) 围绕每篇文章的侧重点梳理、验证。

《 窃读记》 : 找出文章中的三个细节证明主人公爱阅读。

《 小苗和大树的对话》 : 梳理出季羡林的“ 阅读建议”。

《 走遍天下书为侣》 : 梳理总结出如何反复读一本书的方法。

《 我的“ 长生果”》 : 概括作者介绍的“ 阅读意义”。

( 4) 回忆, 讨论: 读了这4篇文章后, 关于阅读有哪些收获?

当然, 切切实实能利用教材来做群文阅读的教师, 应该是能力比较强的教师。

首先, 教师的“ 应试能力”要强。 我不想回避教师的现实生存压力, 到目前为止, 纸笔测试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它所有检测的主要还是知识, 主要还是学生的记忆力: 读课文, 讲述、背诵。尤其有些地方一方面呼喊改革, 一方面测查频繁, 试卷出得也比较“ 死”。 这些地方的教师要基于教材尝试做“ 群文阅读”, 对教材的知识点, 也就是“ 考点”, 梳理得要清楚, 知识教学的部分效率要高。

其次, 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要强。 目前各个版本教材的单元主题以“ 人文主题”为主, 并且是比较“ 大”的。例如, “ 感受自然”“ 祖国在我心中”“ 艺术的魅力”……人文类的主题“ 大”了之后就容易“ 空”“, 空”了之后就容易“ 虚”。 例如, “ 感受自然”, 四五篇文章怎么可能支撑起如此宏大的主题? 即使富有经验的教师强调要依据文本来讨论主题, 但面对如此空、 大的主题, 讨论也会变得虚泛。 如果群文阅读变成一次次“ 虚泛”的讨论, 教学价值就不大。 因此, 教师拿到教材之后, 要有能力调整、改换教材单元的议题。

如果教师自我衡量这两个能力不足, 比如初上讲台的年轻教师, 尝试“ 群文阅读”就缓步走, 慢慢来, 不要一下子就大刀阔斧, 一下子就开发“ 校本课程”, 把教材弱化, 甚至放在一边。 这样就危险了。

重点绝对不是多读了几篇文章

很多人在推行“ 群文阅读”的时候, 会算这样一笔账:

以当下各地践行的群文阅读教学为例, 每节课让学生读5~6 篇文章, 每篇文章以500字计, 一节课学生可以阅读2500~3000 字的文章, 一学年中每周 ( 一学年按28 周计) 若有两节群文阅读课, 学生阅读量可达到168000 字, 这将远远超过《 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的阅读量。

这个账算得没错。 但是这会让“ 群文阅读” 走入一个误区。“ 群文阅读”绝对不是追求阅读的量, 如果只是追求阅读量, 还不如让孩子天天看书, 厚一点的书, 一本就有20 万字。

那就要考虑清楚, “ 群文阅读”到底追求什么?

“ 群文阅读” 想教一些更“ 高位”的表达。“ 课文教学”总是在教一些语言、语法层面的“ 表达”, 例如认字识词、 辨音析义、语法分析……少部分优秀的教师才关注“ 谋篇布局”, 关注文学创作手法, 例如作品里的幽默与讽刺、事物的象征意义、古诗里的意象、故事里的伏笔、故事中的“ 转折”、 故事的结构等等。“ 群文阅读”就是想引导学生关注这些“ 表达”, 关注这些表达并非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作家, 而是希望学生尝试像作家一样思考, 希望学生养成一种发现的意识和能力。

“ 群文阅读”想教一些单篇文章很难练到的阅读策略。 一直以来, 国内对“ 如何阅读”认识不足, 研究不够。 最近两三年, 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 大家开始关注“ 阅读策略”。 什么是“ 阅读策略”? 简单地讲, “ 阅读策略” 就是读者根据理解的要求、 文章性质的不同, 或因阅读的目的, 来弹性调整阅读方法, 以达到理解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阅读策略, 学生在自己阅读时才能举一反三, 成为卓越的阅读者。 难道单篇文章不能教实用的阅读策略吗? 也能。 例如, “ 从书中概括主旨”“ 如何提出一个好问题”等。但是有些策略, 单篇短章很难“ 教”, 群文阅读就是要依凭“ 多文本”的优势, 重点教这些阅读策略:例如求同, 找出几篇文章的共同点;例如比异, 找出几篇文章之间的差异;例如整合, 把信息“ 碎片”像拼图那样“ 拼装”起来;例如判断, 不简单盲从, 不“ 唯书”“ 唯上”, 对不同文本的真伪、是非、优劣等作出自己的判断。

“ 群文阅读”也想教学生高品质的“ 思考”。 一篇文章往往只能呈现一个观点, 一个方向的文章只能呈现一种观点。 一篇文章、 一个方向的文章很难促发真正的思考。 群文阅读就是要故意构建复杂的、 多元的情境。 我所设计的“ 群文”有的文章之间有明显的异同点, 有的有明显的矛盾冲突, 目的就是让学生碰撞、质疑, 把思考的过程展开来, 然后有所发现。

但是, 我们看到:

有些“ 群文阅读”课, 课堂上出现了四五篇文章, 教师还在问“ 这个字好在哪里”“ 这个词好在哪里”“ 这句话好在哪里” ……还在抠字抠词, 还在“ 遣词造句”, 关注的还是局部细节。 不是说这些不能关注, 而是我们的单篇阅读很多时候都关注这些, 群文阅读还是学这些, 意义就不大了。

有些“ 群文阅读”课, 课堂上出现了三四篇文章, 教师是一篇一篇讲过去的“。 群文阅读”变成了简单的文章的叠加。与原来不同的是, 现在因为时间紧张, 教师讲得更快了, 过快的教学进程使学生学得更痛苦了。

有些“ 群文阅读”课, 就是利用多篇文章强行让孩子形成统一的认识, 例如通过三四个同类的故事告诉孩子不要说谎, 通过三四篇文章告诉孩子要勤奋好学。“ 多篇文章”的意义竟是在一个平面上反复强调中心思想。

以上这些“ 群文阅读”课, 在我看来, 意义都不大。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 有的教师文学素养弱一些, 选的文章很多来自 《 知音》《 故事会》 , 或者一些品质不高的学生读本, 这些文章的品质比教材里的一些“ 教材体”文章还差, 这样的群文阅读确实意义不大。

现在有一种误区, 似乎“ 地方”的、“ 校本”的、自己编的东西就比教材要好, 为了“ 校本”而“ 校本”, 实在可笑的。 现在很多“ 群文读本”质量很差。

议题甚至可以有意识地避开“ 人文”

“ 群文阅读” 可以把“ 人文主题”作为议题。 例如, 把关于“ 友情” 的诗歌文章放在一起, 我们就会通过这组文章进一步思考“ 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怎样的”。 厉害的读者就是在这样的“ 群读”中思考各种问题, 例如, “ 如何看待宠物”“ 如何面对诱惑”, 甚至“ 怎么看待死亡”……

但是现在人文主题的“ 群文”太多了。 教材里的单元主题也基本上是“ 人文”类的, 例如, 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诚信、守信……

在群文阅读中, 我希望文章组合议题更加多角度、多面向。

有时候是把“ 作家”作为议题。 例如, 把新美南吉的童话放在一起, 我们一读, 就能了解新美南吉的写作风格是很多元的, 有唯美的, 有幽默的。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这个作家的作品, 去走近李白, 走近鲁迅, 走近西顿……

有时候是把“ 体裁”作为议题。 例如, 把创世神话放在一起, 我们就能了解创世神话的特点。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这个体裁的作品, 去了解童话, 了解民间故事, 了解诗歌, 了解小说……

有时候是把“ 观点”作为议题。 例如, 一则报道说维生素C多吃大有好处, 再一篇文章说多吃维生素C有害健康, 这样几篇文章放在一起, 读完以后, 我们疑惑自然来了, 你努力想做出判断, 于是, 我们就会自我发问、重读、辨析……厉害的读者就是会在很多信息中努力辨别信息的真假, 作出自己的判断。

有时候是把“ 表达形式”作为议题。 例如, 把一些相似的童话放在一起, 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很多童话都是“ 反复结构”的, 主人公遇到三次困难, 发生三次变化, 交换三次物品。 厉害的读者就是这样, 连续读一类文章, 去发现写作的技巧, 去发现故事的密码, 去发现文学的秘密。

有时候是把“ 阅读策略”作为议题。 例如, 我们把《 渔歌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等诗歌放在一起。 乍一看, 这些诗歌来自各个时代, 也没有什么“ 相似之处”, 但是我们都可以用到“ 抓住诗歌里的矛盾读懂诗歌”这一阅读策略, 例如在《 渔歌子》里, 为什么诗人要用“ 青”和“ 蓝” 来形容棕黑色的的蓑衣呢? 例如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里, 为什么原本帆影点点的交通要道, 在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时候, 竟然是“ 孤帆”呢? 例如在《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里, 面朝大海, 为什么会看到花团锦簇的景象呢? ……抓住这些“ 矛盾” 追问思考, 或许解读诗歌会“ 柳暗花明又一村”。

现在, 教师尝试的课很多是“ 人文”类主题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自己对阅读策略还不熟悉; 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热情的写作者, 总是很努力地去比较发现表达特色、写作规律;我们自己也不是一个思考者, 总是接受, 不会辨析……

从这个角度说, “ 群文阅读”要成熟起来, 真是路漫漫。

少设计一些问题, 少安排一些教学环节

其实, 单篇文章的教学做好了, 群文阅读不做问题也不大。

现在的单篇文章的教学, 最大的问题还是问题太细、太碎、太多。 学生疲于应付, 智慧和精力消耗在问题转换和环节切换中, 更要命的是, 太小的问题思维含量、练习价值都不高。

本来“ 群文阅读”是想倒逼这种现象改变, 因为, 一节课里读多篇文章, 再提很小的问题, 再细致地教其中的知识点会显得很滑稽, 时间也来不及。

读几篇文章, 问题还是很多, 或者更多了, 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因此, “ 群文阅读”要学会:

( 1) 提解答域宽的问题。 传统语文教学很少带动学生思考, 要么是无限认同作者的观点, 要么是无限认同教参的观点, 教师的课堂提问, 大都有简单固定的答案。 群文阅读教学提倡提解答域宽的问题, 没有标准答案, 鼓励孩子有依据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

( 2) 对多篇文章共同发问。 教师应学会针对多篇文章的异同点提问, 而不是将群文提问演变成多个单篇提问。 例如我们把几篇小小说放在一起, 就可以问:这些小小说有什么共同点? 怎样的小说可以称为小小说? 再如我们把写父母之爱的文章如《 九十九分的苦恼》《“ 精彩极了”和“ 糟糕透了”》《 洋娃娃, 四十分》《 读家书, 想傅雷》 放在一起, 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有的慈祥, 有的严厉, 但我们可以问:透过这些表象, 我们发现它们的共同之处了吗?

( 3) 通过阅读单来呈现问题。 群文阅读教学, 往往会用阅读单进行问题设计, 将多篇文章多个话题元素融在一张表格或是一张图表上, 大容量、大板块地进行讨论梳理, 避免提问过多过杂, 一目了然, 又可以形成比较式的阅读, 从而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脉络。

但是, 目前这样的“ 群文阅读”课还是太少了。

老师们还是怕提了大问题, “ 掌控”不住课堂局面, 怕课堂太沉闷, 怕课堂太安静。

老师们的“ 怕”也是有道理的, 因为很多专家、教研员、赛场评委不喜欢或会批评教师作用不明显、 素质体现不充分、太安静的课。 我们有时候对课的评价是有点畸形的。 这种畸形的评价影响了教师的判断和选择。

群文阅读其实对学生要求挺高的

群文阅读其实对学生的要求挺高的。

因此, 我不主张低段尝试群文阅读。

我不太敢借班尝试“ 群文阅读”课, 因为我不知道别的班的孩子的阅读情况, 阅读量多少? 阅读速度如何? 阅读理解能力怎样?

“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有较快的阅读速度。 让学生在十几分钟里读完4 篇、5 篇甚至更多的文章, 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不习惯默读、速读、跳读, “ 群文阅读” 的课堂进程就会非常缓慢。 所以, 想尝试群文阅读的班级, 平时要非常注意“ 阅读速度”这个问题。 一个班级, 平时作业多, 学生看书的机会少, 阅读实践的机会少, “ 群文阅读”很难成功。

“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能安静持久地学习。 我总认为好的群文阅读课, 是孩子长时间沉浸在阅读中的, 是孩子面对一个有难度的问题投入地思考的, 是孩子愿意用笔耐心地记录、梳理的……可是,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没有耐心低头回到文本中, 没有耐力长时间持续默读, 对带着任务的阅读反应拖沓, 对做笔记、写这些常规的学习任务开始“ 喊苦叫累”, 潦草应付。 如果教师对此不引起警觉, 不愿意花精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 “ 群文阅读” 在自己班上不可能取得成功, 这是真正的“ 失败”。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9

1高中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 教学方法单一陈旧

虽说国家一直提倡教育改革, 但是好多教师并没有把改革落实到实处, 尤其是年龄大的老教师, 他们的教学观念固化, 教学一直延用陈旧的教学方法, 即“填鸭式”的英语教学方式。在教学中, 他们认为教学是知识的传授者, 占有主体地位, 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是一个客体的身份, 所以他们不管学生听没听进去, 也不管他们听懂没听懂, 在课堂上只是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导致很多时候学生是被动地听教师授课, 他们会感到厌烦。不得不承认, 教师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 比如, 使用先进的教学设施, 制作精美的课件, 设置课堂讨论环节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任务的完成, 但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教学效果并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

(2) 过分注重读写能力, 忽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培养英语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人才, 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他们是英语本身具有的四种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缺一不可。但是, 学生一直处于应试教育下, 在英语教学中, 很多教师依然保持陈旧的教学方法, 不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是单单追求教授的单科成绩, 一味地追求高分, 追求升学率, 过分注重读写能力, 忽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 导致学生高分低能的现状很严重。

(3) 师资力量匮乏

如今的社会不再像以前一样, 只有一些家庭富裕的孩子才能上学, 随着中等教育的普及, 大部分的家长都会让孩子上高中。如今学生越来越多, 学校在不断地扩建, 包括一些城乡学校也是如此。但是学生和学校越来越多的同时, 教学的师资队伍却跟不上, 尤其是在城乡中小学学校。高中英语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能否通往未来理想的大学及美好的就业部门, 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够, 很多高中学校都在用代课教师, 虽说代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并不见得低, 但是由于没有经验, 没有系统全面的培训和学习, 教学水平和正式教师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教学质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也必然没有那么理想。

(4) 教学及学习目的认识不足

高考是高中学生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所以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的重视。高考就像是高中英语教和学的指挥棒一样, 始终敲击着教师和学生的心理, 教师们都在为高考也教, 学生们都在为高考而学。殊不知这只是高中英语学习的一部分, 教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学生也就学不到这样的知识, 导致学生无法掌握英语学习该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高中英语教学问题的应对策略

(1) 适当改变教学模式, 改善相应的教学设施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完全抛弃, 如果教师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 只是依赖现代教学设备, 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但是也要适当的改变,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扩招导致现在高中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比以前多了很多, 面对这种学生多、时间少的形势, 必须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对于重点多加讲解, 对于一些非重点能一笔带过, 多媒体能节约很多没必要的时间。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 把课件设计得尽可能的完善和精美, 既能包含全部教学任务还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使学生对每一堂英语课都感兴趣。此外, 还可以交换一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比如, 教师布置一个课下作业, 不限制范围, 让学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主题设计一个课件, 上课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的课件, 教师在下面观赏并给予一定的点评,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胆量, 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期以来, 学生会自然地留意身边的场景或画面, 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

(2) 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高中英语教学是整个学生时代教学的关键时期,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使课堂生动活泼, 充分调动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发言,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增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比如, 教师在备课时注意到有画面的学习资料, 利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和教学经验, 设计几个场景供同学们在课堂上展示, 这样学生既能就画面展开自己的想象, 更能把这些画面“活”起来, 把画面融入到能听、能看、能触摸的情景中来, 成为同学们彼此之间交流的工具, 真正把语言教学变为言语交流, 课堂氛围也会由原来压抑、紧张变得轻松、自然。

(3) 努力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

教师对学生高中英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高低,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英语。在现代教师匮乏的时代, 对于教师的选拔一点也不能松懈, 必须严格把好每一关。此外, 学校要每隔一段时间对高中英语教师进行培养, 发现教师教学中的不足, 并能及时改正, 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最后, 教师在授课中要帮助学生普及多方面的知识, 也不仅仅围绕高考展开授课。

(4)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注重方法引导

一句众所周知的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授学生一堂课不仅要教授给学生这堂课的英语知识, 更要教给他们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方法单一, 比如, 记单词永远是死记硬背, 也不知道把单词放到某个语境中, 结合语境学习;课前不知道怎么预习, 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听课时不知道怎样做笔记等等, 这样导致学生学习英语越来越乏味, 越来越没兴趣, 进而越来越困难, 最后丧失学习英语的信心。教师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及时纠正这些错误, 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单词meet, 看到这个单词我们首先想到是遇见、遇到的意思, meet somebody or something, 它还要满足某种需要的意思, 还有 (在车站、机场) 接 (人) 的意思。如果是在车站的一个情景, meet并不一定是“遇见、遇到”的意思, 它也很可能是去车站接人的意思。越是简单的词汇越有很多不同的词性和词意, 学生根据不同语境加以判断分析, 不仅让学生掌握一个单词多种意思, 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词汇的习惯。

总之, 提高高中英语的教育水平是我们广大教师的任务, 英语教学要注重各个环节,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正视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真正把学生培养成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强的人才, 实现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文涛.论有效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2 (12) .

英语阅读出现问题 篇10

一、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篇章结构的问题

1. 审题不严谨, 偏离主题

大学英语写作不再像高考作文那么简单、主题那么一目了然, 很多作文是以图画的方式给出, 让应试者从中领悟作文的主题, 可很多学生直接按照图画中给出的几句中文或英文的字面意思入题写作, 结果偏离作文主题, 即我们常说的跑题。以2013年6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作文为例, 在题干中明确给出“You should start your essay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picture and then express your views on the importance of doing small things before undertaking something big.”在题干下面画了一幅图并配有父子二人的对话“Dad, I am a bit worried about disposing of nuclear waste.”“If you can empty the dustbin here, you can do anything!”有些大学生是因为没看懂关键的这几句话的意思, 有些学生则根本没认真审题, 将作文的主要内容写成了核污染或环境保护或孩子应该帮助父母干家务等。这就造成了作文偏离主题, 阅卷者就可能不给分或只给个辛苦分。

2. 文章条理不清晰

在大学英语考试中, 大多数作文都是议论文体材。议论文要求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一般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总—分、分—总, 但在平时的作文修改中笔者发现很多大学生将用来作论据的例子胡乱穿插在总观点或结论中, 这样就造成文章逻辑混乱, 条理不清楚。

3. 内容空洞, 欠缺思想深度

很多大学生除了应付所学的几门考试课程之外, 在闲余时间也不阅读课外书籍, 不关注热点话题或时事新闻。在英语写作中, 除了词汇、语法等基本功之外, 还要求学生对这篇作文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深度, 但有些学生由于平时阅读量少, 即使英语功底深厚, 作文观点也空洞无味。例如, 一篇题为express your views on plastic surgery的作文, 很多大学生对“整容”这个热点话题没有自己的观点, 无从下笔。

(二) 写作中存在的细节问题

1.词汇错误

由于词汇量及自身知识储备不足, 大学生在用词方面经常出现错误。大学生词汇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为:单词、短语、搭配、惯用语、中式英语。例如:“因地震遭受了很大损失”为“suffer a lot from earthquake”, 而在大学生的作文中却写为“suffer a lot of loss for earthquake”;“获得胜利”“获得知识”分别为“win the victory”“acquire knowledge”, 而大学生在写作中用了同一个词“win”;汉语中说“副手”用的都是一个词, 而英语搭配却不同, “副总统”“副教授”为“vice president”“associate professor”;“中医”为“chinese traditional doctor”, 大学生在写作中却写成了“middle doctor”。

2.语法错误

由于受到汉语的影响加之语法功底不扎实, 不能将所学的英语语法知识在写作中熟练应用, 大学生在写作中经常出现语法错误。这里的语法问题专指时态、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代词指代、名词单复数等。

(1) (误) We often get his help in the past years

(正) We often got his help in the past years.

(2) (误) It known to us all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正) It is known to us all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3) (误) He, together with you often discuss international issues.

(正) He, together with you often discusses international issues.

(4) (误) I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quality education, contribute to a campus of humanity.

(正) It is extremely beneficial to quality education, contributing to a campus of humanity.

(5) (误) People have been fighting against the influence of TV commercials, but it proves useless.

(正) People have been fighting against the influence of TV commercials, but this proves useless.

(6) (误) I received lots of experiences abroad.

(正) I received lots of experience abroad.

3.句法错误

作文中出现句法错误, 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的英语语法功底不扎实、受母语影响 (第一语言汉语的负迁移) 。句法错误包括主从复合句、并列句、强调句、倒装句等。

(1) (误) It is said the painter used her mother as the model in the painting whose face represented suffering yet strength.

(正) It is said that the painter used her mother as the model in the painting whose face represented suffering yet strength.

(2) (误) He speaks quickly, voice is low, everyone can’t hear him.

(正) He speaks quickly and voice is so low that everyone can’t hear him.

(3) (误) It was abroad where I understood life meaning.

(正) It was abroad that I understood life meaning.

(4) (误) Not until the train started to move they stopped weeping.

(正) Not until the train started to move did they stop weeping.

4.篇章结构问题

由于大学生自身语言知识积累不足及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在写作中忽略了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衔接, 造成了篇章语句不通顺, 语义不连贯的错误。如下面这段话就缺乏必要的连接词。

Sports demand an effect of will and muscle that is healthful for the soul as well as the body.Swimming is healthful.The first dive into the pool is always cold.Tennis takes a great deal of energy, especially under a hot sun.

英语非常注重形式衔接, 而作者按照汉语的表达方式进行英文写作, 漏掉了一些衔接词, 从而造成逻辑相对比较混乱。

二、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 扩大词汇量

由于词汇量严重不足, 很多大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绞尽脑汁拼凑单词, 甚至闹成笑话。学生要想达到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灵活转化, 必须多积累词汇、熟悉英汉习语的表达方法, 碰到模棱两可或不熟悉的词汇时, 一定要多查词典, 多看英文例句, 多动手、多动脑。

(二) 对中英文两种语言的差异要融会贯通

在英语写作中, 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英文功底, 还需要有过硬的汉语功底。有大学生认为英文写作和汉语没多大关系, 这种观点大错特错。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 学生在写作中往往受到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若不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会将汉语写作方式直接套用到英语写作中, 造成英语写作中出现词汇搭配错误、中式英语、语法错误、句法错误、篇章错误等。

(三) 多阅读、背诵英文类文章

英文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 除了扎实的词汇、语法功底, 大学生在平时还应该多阅读、背诵英语类文章, 最好是英语语言国家发行的报纸、期刊、杂志、书籍等, 这样练就的英文表达才更地道。

(四) 多动笔练习

有些大学生认为多看英语文章或作文, 就可以写好作文, 其实不然, 要写好英语作文, 除了平时多看英语文章、作文之外, 一定要多动手练习, 并在练习中发现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三、结束语

上一篇:评判方法下一篇:供应链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