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文

2024-06-28

英语阅读课文(精选十篇)

英语阅读课文 篇1

正确的、有效的阅读应当是迅速的而不是缓慢的、连贯的而不是间断的、静默的而不是出声的。这样的阅读能力只有通过这样的阅读实践才能学会。那么再看看, 因预习而“节省”时间作什么用呢?其实大部分花在讲解和操练语言知识上了!在传统观念看来, 似乎宝贵的课内时间让学生自己默读, 而教师无事可做, 太可惜。显然这种教学思路看重的是教师的讲解, 而没有把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能力放在课文教学应有的重要位置上;另外, 这也与“教师中心”的传统观念有关。

其实重要的问题并不是是否应该让学生预习, 而是如何辅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 (无论是课内的阅读或是课前的阅读) 。不过, 阅读活动本该是课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将它安排在课内进行是理所应当。一般情况下初次阅读应当尽可能在课内进行, 因为这样做有以下这些好处:

1. 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读前准备活动。

如提出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谈论有关的知识背景、必要时可出示一些直观画面等等;还可以复习有关的词汇、教一部分关键的生词对理解障碍进行必要的排除等等。进行这些准备和“热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信心,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预测所读内容;这些准备活动之后当即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2. 教师可以强调学生的独立阅读,

不以听讲解、跟读、朗读代替阅读。在过去课文教学中, 无论课文类型如何, 教师常将课文大意先口述一遍, 显然, 作为阅读材料的课文并没有起到训练阅读理解的作用;接着老师花大量时间讲解课文中的语言点。因此, 学生真正通过独立默读获得理解的机会很少;虽然教师一般也布置预习, 但由于阅读任务不明确, 且教师无法监控, 结果常常不理想———要么学生不预习, 等着第二天课上听教师讲解;要么是进行无明确目的和无时间约束的慢读, 往往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新课改下课文教学主张学生在课堂内带着目的进行独立的阅读理解;教师的工作不是花大量时间讲解, 而是帮助学生进行阅读的准备、控制阅读的时间、检查阅读理解的结果和进行必要的解释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

分层次阅读, 对不同阅读技能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在传统的课文教学中, 缺乏对各种阅读技能进行专门训练的意识, 对阅读速度和阅读目的缺少不同层次的要求, 平均使用力气, 常常是读第一遍时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细节上去,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读任何材料都慢慢读、求细节的习惯。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多数是进行快速阅读和理解大意;即使需要仔细阅读的材料一般也先进行“扫描”, 再进行细读的。因此, 现在重视训练这种快读能力。

4. 教师可以明确要求和控制时间,

以便训练学生不同的阅读技能和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例如, 教师可以要求第一遍进行快速阅读, 了解大意 (回答大意, 采用五“W”和“H”提问) , 快读时教师掌握时间, 防止学生慢读;第二遍进行仔细阅读, 理解全文细节 (回答练习册中有关细节的提问)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猜出某几个生词的意思, 约束他们依赖生词表和字典的习惯;第二遍读完之后, 还可布置进一步的阅读任务, 如针对一些重点词汇和语法现象查字典、参阅注释等。这些都是在教师的监控之下进行的, 因而容易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

5.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个别帮助。学生阅读, 教师并非没事可做。他 (她) 在各处巡视, 监督学生的活动, 观察行为, 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若学生在家预习, 则不易做到这一点。

6. 教师可对阅读效果进行及时反馈。当堂阅读

当堂检查比在家预习、隔日检查的效果好。学生经过独立的阅读活动获得理解后, 得到老师的证实和肯定, 心理上会很满足, 从而大大增强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样教师既成了“演讲者”、“控制者”, 又成了“监督者”和“协助者”。

英语阅读课文 篇2

从阅读理解过程谈大学英语课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种输入功能,通过阅读可以得到必要的.语言输入,从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随着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同,广大有识之士都在研究如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输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将从阅读理解过程的层面来探讨大学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在阐述阅读理解过程的理论之后,提出了坚持课文整体教学等有关教学方法,论述如何利用课文阅读材料来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阅读乐趣.

作 者:黄丽华 HUANG Li-hua 作者单位: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7刊 名:福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年,卷(期):20078(10)分类号:H319.3关键词:阅读理解 课文教学 图式理论

英语课文阅读重要性 篇3

【关键词】 新课标 高中英语 阅读 课文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1-01

根据《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示,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使新世纪的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语言素养,也就是具备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使他们不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具有终身学习所必备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一共同的语言能力基础应该成为普通高中教育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所创设的平台和机会。同时,高中课程还应在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语言能力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按照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与志趣,以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长远发展的目标来学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会规划自己的人生,做出自己的选择,从而使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成为具有体现基础性学习、扩展性学习、提高性学习、个性化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特点的课程,在学习的过程中,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和表现提供机会和条件。

那么我们来看看,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

首先说说语音。英语跟汉语一样也是一门语言学科,学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交流,为了说英语,自不必说。但是说英语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词汇和语法。打一个比方说,英语好比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那么语法就是英语的骨骼,就好像是人的骨架;词汇就是人体的血肉,那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同为语言学科,英语和汉语的句型结构又都不一样,中文是学生自小就开始接触到的,从小学到大,至于语法之类的,也差不多没什么问题,但英语不一样,对中国的学生而言,它属于第二母语,只有熟悉词汇,掌握语法规则,弄懂句子结构,才可以写对文章,说对话。

我说英语课文阅读非常重要,是因为高中阶段的课文阅读包含了所有的语法和词汇知识点,当然,高考过程中肯定会有一部分陌生的词汇出现,这也属于考察范畴之内的。在每个单元的“Listen,read and say”部分,都有一篇文质兼优的美文,也就是相当于我们语文学习的范文,我所说的课文阅读重要,主要就是要在这一部分下功夫,熟读甚至是背诵下来每一单元的“Listen,read and say”部分,就是学生积累的绝好方法。

首先,要多读书,会读书。要让学生端正心态,让学生先明白一个事实:吃得苦中苦,方位人上人。吃苦的第一步就是要多读、多背。要知道在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背什么?每一单元的“Listen,read and say”部分都是经过教学大纲严格的审核之后选出来的好文章,这其中包含许多优美的句子和基础的词汇。对于单词,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个,是加强记忆的频度,也就是说要常翻书,勤见面,多看几遍,隔几个小时又看一次,记忆的间隔不要太长,否则你辛苦积累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淡化,第二个,是可以结合自己的汉语记忆习惯和自己的理解编顺口溜,比如husband 记忆成吓死笨蛋……第三个,最重要的是,记单词的时候,不要忘了阅读,最好是把每一个单元的新单词都圈出来,一边读书,读到新单词的时候要注意记忆,一边读整个句子,有新单词的句子就重复多读几遍,这样可以把孤立的单词串联起来,记忆的效果会加倍。对于文中的语法知识点,主要是学生把文章读熟了的时候,就很容易的就形成了英语语感能力,语感不能代替语法,但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帮助学生学习语法,分析句子成分。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如果教师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话,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肯下功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的部分,有很多文章中会出现一些长难句,学生刚接触但一个新的教学单元,单词不够熟悉,语法不通,不会断句等都会构成理解翻译困难。要教会学生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找中心意思,句子分析就是语法的内容,语法是整个英语的基础,学好语法对于分析一些长难句很有帮助。如果学生遇到的事还没有接触到的语法知识点,那就大可直接先把句子读熟了背下来,然后再慢慢分析含义。其实语言学课的很多知识都是共通的,比如我们熟悉了英语的基本交流方式和语法结构以后,再看英文电影的时候,我们只看英文字母,不用特意的思考,也能很自然的明白他们的对话是在说什么,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用的是我们已经熟悉了的方式在对话。所以刚接触一片新的文章的时候,不要苛求学生先翻译,弄懂每一句话的含义,与其让学生一个词一个词生硬的翻译,还不如多花些功夫在课文的阅读上。

最后,教会学生活学活用。无论下多大的功夫,学习单词和语法都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基础。学英语不仅要会学,还要会用。课文和句子也不是白背的,在你写作时,这些都是是十分有好处的素材,你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子结构来写作,比如学习英语语言单元时记住句型“English is a language spoken all around the world”英语里面经常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作为定语放在后面修饰前面的词。因为英语是被人说,而不会自己说。是 be spoken by people。所以是用被动形式的spoken来修饰,而不能用speaking来修饰。类似的用法还有“the lion killed by the hunter”,“a name used by many people”,“a song known by many people”等,还有在写作时不要尽写一些低级词汇,你要写高级词汇,比如重要性写magnitude,许多写a multitude of 或者handsome。

初中英语阅读课文教学初探 篇4

转换法就是为使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更加容易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只要能够把文字形式的文章内容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方法都称之为转换法, 它不是一个固定的方法, 而是多种手段的总称。转换法克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 而忽视了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 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的错误倾向。

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几种转换手法。

一、列表

列表就是对阅读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类、对比、排列。

当学生拿到一篇长达200多甚至300多个单词的文章, 而且文章中数字繁多, 时间、场景变化快。学生在阅读时会丢三落四, 感到无从下手, 从心理角度考虑, 会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比如厌烦情绪, 学困生干脆把文章甩在一边。如果教师把课文内容列成表格, 让学生在阅读中边读边填表格。这样, 不但可以通过填表了解文章内容,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使文章简单、明了, 学生易于理解。如:“Standing Room Only”, 是一篇有关世界人口的阅读文章。这一课教学目的是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口教育。文章的写作特点是用数字来显示人口速度及不同时期、世界人口逐年增加的情况。整篇文章出现人口数学十个, 在讲这篇文章时, 我就设计了以下两个表格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填写。一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人口增长速度。二是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不同时间的世界人口增长情况。填完表之后, 让学生口头说出人口增长的速度和世界人口增长的情况。然后再结合插图。提出以下两个问题:1.WhywilltherebestandingroomonlyOnearth?2.Why will there not be enough spacefor angbody else?最后, 教师在学生基本掌握文章意思的同时,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人口教育。教师提问:Whatarewegoingtodo?或whatshallwe do?这时学生踊跃发言, 课堂学习气氛达到了高潮。

二、做笔记

老师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先记录下来,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笔记回答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采取这种形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其判断、思维能力和养成良好的做笔记习惯。

三、根据课文内容绘图或设计画图

如果文章的内容是描述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位置, 老师可让学生根据内容画出这个地方的平面图或这个城市的地图, 并标出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果文章的人物繁多, 场景变化多, 老师也可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根据内容设计图画, 通过这种形式,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合理推测能力。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 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尽量提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体结构。 (2) 设计的阅读形式要与文章的内容及体裁相一致。 (3) 指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操作, 而不是阅读完再进行活动。 (4) 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清楚, 老师要提前做示范。 (5) 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发挥, 合理推测。 (6) 及时给学生以合理的评估。

四、实施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重要途径

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21世纪, 要求面向全体学生, 使每位学生都得到良好的发展。传统的班级授课制, 只按中等发展水平教学, 存在着很大弊端。具体每一堂英语课, 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 对学习的单词, 习惯用法, 对话及课文熟练掌握后感觉内容简单, 而失去学习压力, 缺乏上进心。而成绩落后的学生, 则“吃不消”, 按中等生标准要求他们, 他们觉得单词难记, 习惯用语语法掌握不了, 更谈不上英语对话了, 于是他们死记硬背学一下, 难题越来越多, 渐渐感到学英语枯燥无味, 从而丧失信心。因此, 必须分层教学, 把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好、中、差三类, 根据不同目标进行练习、考核, 从而使每位学生获得成功。

五、个别指导是因材施教的有效形式

很多现代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都认为教学不应以中等程度的学生为目标, 而应以全班的每一个学生为目标, 应该使全班教学和个别教学的实行最优的结合。个别指导重点是优等生和学困生。

摘要:针对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阅读文章, 教师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 贯穿在英语教学中去呢?根据我的实践摸索, 使用“转换法”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中的词汇教学反思 篇5

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中词汇教学的反思

从事高中英语教学两年以来,学生的听写情况一直是一个很让我头疼的问题。连最基本的拼写和词义都成问题,更谈不上“连词成句,连句成篇”了。我像我周围所有的英语教学同仁一样,在阅读课前教学单词。发音、构词法、词义、词的应用一一详尽,较之他们,我可以说,词汇教学之细致,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听写、考试的时候,依然不鲜“满堂红”。学的东西和考的东西似乎总是一个“住街头”,一个“居巷尾”,扯不上多大关系。

而作为一个英语学习者来说,词汇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词汇之于英语学习犹如砖块之于高楼大厦。新课程标准对英语词汇量的高要求和现行教材词汇量的大幅度增加,给词汇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在英语教学理论中,在语境中学习词汇的理念已经得到诸多语言学家的认可。顺理成章,高中英语阅读课文中的词汇教学则成为学生扩充词汇量的关键环节。而目前我们高中老师的词汇教学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教师在教学一个单元之前让学生集中学习教材中本单元的词汇表;第二,将一个单元词汇分成两块或三块,在教学一个课时前集中学习本课的词汇表。这两种做法虽然为后面的阅读活动扫清了障碍,但是却存在着以下几个弊端:

(1)脱离语境呈现单词,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学生才会对词汇的搭配和词性产生感性认识,而反复诵读和背诵词汇的做法并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认知和运用词汇;

(3)与本课(或本单元)话题相关的词汇应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统一教学词汇达不到突出重点词汇的目的;

(4)让学生提前获知所有单词的汉语意思,会浪费很多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机会。

而如果课前不进行词汇教学,则又会导致阅读课文中生词过多、阅读活动无法开展,影响教学。那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种矛盾呢?本人的试想是教一些,留一些。那么,又教哪些,留哪些呢?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再阅读课的授课过程中,先对词汇进行分级然后区别处理。具体的试想做法如下:

(1)第一类词汇

我们将材料中上下文信息不足以提示其含义、但又影响阅读过程的词汇化为第一类词汇。几乎每篇阅读材料中都有影响阅读进程的词汇,但其上下文信息对意义提示不明显:学生猜测词义有困难。对这类词汇的解决办法是:教师在课文以外的新语境中呈现和巩固词汇。

这种词汇在文章中不太多,一般为5~8个。我们把这几个词汇挑出来,设计一个10分钟左右的从呈现到巩固的练习。呈现和巩固词汇的例句和练习需形象、生动,其语境可以帮助学生降低词汇记忆和运用的难度。

(2)第二类词汇

我们将学生可以依托课文中的语境理解的词汇化作第二类词汇。相应的处理办法是精心设计,认真练习,重点巩固。

这类词汇在课文材料中有充足的上下文信息。对于这类词汇,我们尽可能在做完快速阅读任务后再处理,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克服听力障碍进行读的能力。这部分词汇在文章的语境中已经得以呈现,我们则主要围绕课文内容设计巩固练习。具体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将目标词汇在课文中的语境整理成单句,并将目标词汇空出;第二,对情节较连贯的文章可设计缩写练习,并将目标词汇空出;第三,根据同一词汇的多种词义提供相应语境,寻找与课文中该词含义相同的句子;第四,将目标词汇融合到关于课文内容的描述中,要求学生根据目标词汇和课文内容补充信息,等等。

任务型英语课文阅读教学初探 篇6

关键词 高中英语 任务型阅读 课堂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62-01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的教学理念对我们而言已不再陌生,它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倡导者认为,掌握语言的最佳途径是让学生做事情,即完成各种任务。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活动中,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因此,任务型教学法很适合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所以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法,摒弃传统课文教学法的不足,运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阅读课教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技巧。

任务型课文阅读教学可分为以下的三个步骤:即:任务前(pre-task)、任务中 (task-cycle)和任务后(post-task)。

一、任务前阶段

1.布置预习任务。课前预习是由教师事先布置学生预习新课文,找到重点、难点和疑点的阅读活动。它可以启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活学生的潜能,克服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接受教师对知识的传授的懒散局面,同时它可以减少学生在课堂上初步感知教学内容的时间,可以减少教师指导学生解答问题的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独立学习的思维空间。

2.导入新课。导入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应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有趣的方法引入新课,如:师生谈话、故事讲解、图片谈论、音乐播放或教学内容片断,初步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3.任务呈现是任务型教学所特有的教学环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呈现任务的时间不同、会直接影响课堂阅读的效果。以“Travel Spotlight: Paris” 为例,笔者在8班授课时,首先进行课文阅读和技能教学,然后再呈现任务。结果在执行这一任务的过程中,不少学生颇感力不从心,问题较多,而这样势必影响任务的顺利完成。前车之鉴,在7班授课时,我在一开始便提出了明确任务—设计巴黎旅游计划,模拟书写“Welcome to ZJJ”的广告词,通过小组合作、集体讨论交流并及时进行汇报表演。这样,在任务和集体荣誉感的驱动下,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进行阅读训练时,学习动力大大加强,相关语言知识和阅读水平明显提高,完成任务时也有一种“有备而战”的自信,汇报展示时更多的学生能得心应手,完成任务的速度和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在课文阅读教学一开始就要呈现任务。

二、任务中阶段

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阅读教学任务常采用以下四个环节来加以完成:

1.掠读(scanning)理解。要求学生快速通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理解课文大意,找出主题句,同时解决较浅显的 literal comprehension问题。

2.略读(skimming)质疑。引导学生有重点地阅读,找出不懂得问题,运用阅读技巧积极猜测、设想、推论,然后小组讨论,再集中释疑,从而扫清语言障碍。比如在讲到高一英语必修4第二单元的阅读时,我在导入后让学生读文章标题并看图片预测文章内容,之后让学生略读全文,找出每一段的main idea。为降低难度,所以采取了连线的方法。

3.精读(Intensive reading)赏析。带着审美的观点认真阅读全文,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揣测文章的涵义、隐含意,推测作者的言外之意或写作意图,能够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审美情趣。比如在讲 “ A PIONEER FOR ALL PEOPLE”时根据每段的具体内容设计了不同的练习,根据第一段回答问题 1.What does Dr.Yuan looks like? 2.What is his achievement? 根据第二段设计fill in the blanks.根据第三段又设计了选择题等,最后和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梗概,分析人物的特点,倡导大家向主人公学习,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终生致力于自己热爱的工作。

4.摘读(Choice reading)运用。教师帮助学生选择重要的段落、名句或整篇文章,要求反复朗读,直到会复述背诵,以达到丰富语言知识,能用英语口头、笔头表达同样的题材短文的目的。

三、任务后阶段

阅读后的任务要求对文章主要内容做出鉴定和判断。这种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加深(下转第76页)(上接第62页)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个人或小组通过表演、报告、复述、背诵、默写等形式向全班展示任务结果,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2.教师对各自完成的任务结果做出具体的评价,要多用一些激励性和鼓励性的语言,以增强学生的自信。

3.做一些相关本节课内容的练习。如:课文改写、续写、缩写、采访报道,或充当文章中的某个人物角色叙述课文,或者做同样题材的短文填空、阅读理解、书面表达等练习形式,以拓展学生的思路,扩大知识面。比如我在讲完“A pioneer for all people” 之后,让学生讨论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家庭作业设计为介绍袁隆平,让学生把课文中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后来在检查中发现任务完成的比较出色。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探究 篇7

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目标之一。从高中英语教育大纲对阅读教学要求的表述中不难看出, 英语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 更要透彻理解语言的深层意义, 进而全面理解全文并归纳全文提供的信息, 从而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反复地体味语言, 培养和提高语言领悟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 同时又必须加强阅读速度的训练。所以, 高中英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针, 以阅读教育的目标为准绳, 有效地进行课堂阅读教学, 以多元的方式和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 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英语课文教学实施的关键

英语课文是实现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因而, 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 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阅读及训练”。即学生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 进行阅读实践, 充分发挥其学习潜能, 引导其逐渐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并能不断地适时调整, 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此外,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给予正确的引导、精心的指导和及时的疏导;而学生则应以各种方式进行阅读, 如略读、精读和复读等, 再结合训练, 这样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有导有读, 有读有练。

英国著名教学法专家韦斯特 (Michael West) 认为:“教授英语的基本任务, 首先是培养直接阅读能力”。对学生来说, 提高阅读水平、培养自学能力是一个与学习方法有关的问题;而对教师来说, 如何成功有效地组织阅读教学, 更好、更快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却又是一个与教学方法有关的问题。从研究学生的学法入手, 探讨和尝试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正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二、课文阅读过程的合理设计

“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信息多少的获得, 又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所以, 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阅读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教授语法和词汇, 我们应该通过阅读课的教学来锻炼学生猎取信息的能力, 使他们增强识记、理解词汇的能力, 猜测、判断语义的能力, 分析篇章结构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也要学习语法等基础知识, 但学习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服务的。反之, 如果我们把语言基础知识从它的载体 (文章的思想内容) 上剥离下来, 孤立地教学一个个语言点, 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成为无本之木。这无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无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更无助于学生阅读技能和习惯的培养。因此, 阅读课的教学过程是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的过程。

(一) 略读, 整体了解课文大意和轮廓

语言学家Eddio Williams说过 (1984) , As a rule, while-reading work should begin with a general or glob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and then move to smaller units such as paragraphs, sentences and words.泛读或略读 (Extensive reading/Skimming) 就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 并通过标题和主题句, 对文章的大意、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形成整体印象。一篇文章的title是整篇文章中心、主旨的反映, 因而学会对题目的解读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反过来, 掌握了文章的主旨为我们确定title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 title与main idea都是一致的;这种训练为学生做阅读理解中的此类题型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 教M3 U2 Reading English and its history时, 笔者要求学生速读第一段及sub-title, 学生很快能理解文章的大意, 并且能较为准确地理解各部分的主旨:

P1:A general introduction to the English language.

P2:How Old English is formed?

P3:How Middle English is formed?

P4:How Modern English is formed?

通过扫读这些内容, 学生能达成一致的结论:English is a living language.由此也进一步理解标题并且明白语言是不断发展的。

(二) 细读, 局部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要点

精读或细读 (Intensive reading/Scanning) 是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抓住情节掌握要点。

在泛读或略读之后, 学生已知晓文章大意, 教师应指导他们对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判断, 帮助他们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事物发展规律、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作为阅读实践活动的主角。教师应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地为学生设计阅读活动, 使所有学生全程参与阅读过程。

如笔者在教M5 U1的reading Secrets and lies时, 要求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中的语句“...we are fun because we are both very academic and like to study, but we like it that way.We are both very hard-working and always get good grades at school.”来回答:Why could Sarah and Hannah be good friends before?有些学生只会读课文原句来回答, 经过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商议, 最终能归纳出They were like each other and had much in common.通过这种训练, 学生进一步明白了阅读理解的选项与原文表达形式不一, 但意义相同, 也让学生注重了语言的积累, 了解了阅读理解题型出题的方法与意图。

另外, 师生再一起分析Sarah不同的情感及原因:

学生能够设身处地能明白Sarah现在所处的困境、对友谊的迷惘, 所以写信给专栏专家求助的迫切心情。

(三) 重复阅读, 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宗旨, 培养学生归纳理解能力

复读 (Re-reading) 课文, 让学生再从中心思想出发, 整体把握篇章结构、文章内涵和作者观点, 让学生重新系统地、深层次地理清全文的内在联系, 并掌握其“言外之意”, 做到read beyond the lines。这样学生能有效地完成阅读、深入地理解并有利于培养其阅读能力。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使其得到强化和巩固, 同时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如何使学生掌握篇章结构?老师应让学生明白英语阅读篇章的structure往往有规律, 通常为三或四部分: (1) introduction; (2) topic的呈现即main idea; (3) supporting ideas or examples; (4) conclusion或ending。在平时的课文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这一素质, 使学生对文章主旨有更好的理解, 同时潜意识地为写作练习打下了基础。如M2U1的project, 经过阅读指导、梳理, 到最后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如下:

三、阅读过程中合作探究的运用

任务活动的安排、合作探究的形式是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小组讨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发言机会, 还使学生增加了自信, 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集思广益, 还有利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在本人看来, 开展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 强调有效合作意识

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根据国内外的许多成功模式, 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 尝试采取小组讨论的合作学习方式, 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由四五个同学组成, 并由小组民主推举一位小组长。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围绕学习目标阅读文本材料, 设计出有待探究的问题来;接着全班交流, 并由集体讨论确定重点探究的若干问题。然后各小组积极地展开讨论, 合作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 实行小组间的成果分享。这种合作探究的价值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答案, 而是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完成合作探究、智慧共融的一次次难能可贵的历练。

执教模块六Unit 2 The search for happiness时, 笔者征集了各小组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What makes you happy?What is your happiness?Have you searched for your happiness?After reading this interview, what is your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以下是学生列举的理解:studying hard, getting good marks, cheering others up, helping others, devotion to one’s job, contributions to one’s country。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及观点展开讨论, 大家畅所欲言, 激烈论辩。整个探究过程饶有兴味, 最终达成了共识:The search for happiness never ends, and it is throughout our life.We should focus on our goals, stay positive and optimistic, even in difficult times.通过这些讨论, 学生得到了语言实践的机会, 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同时也学到了课本之外的东西:即使处境艰难也要努力追寻自己的幸福, 使课本知识得以延伸。

(二) 注重问题的精心设计

英语教材为教学提供了多元化的目标选择的可能性, 同一个文本, 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目标设置。但是, 课堂教学毕竟是一个选择和放弃的过程, 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教学目标, 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有探究的必要。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内容和对象, 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确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多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展开发散思维的问题, 灵活、创造性地驾驭文本。要使学生踊跃参与, 首先要提供学生感兴趣的熟悉话题, 使他们有话可讲。为此, 要做到:

(1) 要营造宽松、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 学生能讲的, 尽量让学生讲。 (2) 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设置情景, 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如:在教学模块一Unit 3时, 就其主题looking good, feeling good, 笔者让学生讨论了Which is more important, looking good or feeling good?并就如何理解文章题目:Dying to be thin...让他们各自发表看法并基本达成一致看法:Nothing is more important than health.But if you want both, don’t forget the right way:Keep fit=healthy diets+exercise (work out)

围绕这个主问题, 让学生具体探讨对美的理解,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踊跃参加, 提供了不同的可行性答案, 充分发挥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多次课堂实践证明, 学生对此类任务完成非常感兴趣, 这使同学们在合作中学会探究, 在探究中学会思辨, 在思辨中学会学习,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也开启了学生的智慧之窗。

四、课文教学的初步成效

阅读的合作探究改变了传统的英语课文教学模式, 其实质就是一种学习指导性的教学方法, 其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多层次、快节奏、多信息、高密度、重操练、勤反复”等一系列特征, 同时也颇具成效。

第一, 学生学习英语课文时, 阅读意识明显增强, 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实践的兴趣和动机。

第二, 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方法、技巧和效率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渐渐地, 在他们进行阅读操练时能够较熟练地运用各种阅读方法和技能, 大多数学生有了英语阅读的成就感和轻松感, 对于篇章主旨的领会、主题句的确认做到又快又准。

第三, 教师用英语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 使得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习惯用英语交际, 用英语思考。

第四,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练, 不断地检测自己, 不断地相互交流, 口语和笔头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加强, 并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语感。

第五, 在阅读基本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时, 学生的基础知识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也不断得到巩固和深化, 英语成绩也逐步提高了。

此外,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首先, 英语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较强地驾驭语言的能力和适应性, 才能在课堂上适时把握时机, 有效地引导和启发学生, 这样才能达到阅读前的启发引导, 阅读过程中的答疑解惑, 阅读后讨论时的引导分析与归纳的要求;其次,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 仔细揣摩, 并针对学生特点精心设计好教学步骤, 即“备课”既备教材, 也备学生;再次, 教师要具备广博的学识与良好的文化素养, 还需不断摸索、研究阅读教育的规律和方法。

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量。教师除了对教材中出现的有关社会文化背景的知识进行详细介绍外, 还要经常补充介绍一些英语国家的当代社会背景知识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平时要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英语报刊, 鼓励学生广泛接触有关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传记等方面的书籍。只有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 才能使他们紧紧跟上语言的发展,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成为终身学习的受益者。

阅读是一个综合过程, 能力的提高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此, 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阅读达标要求, 课堂上各阶段的阅读理解训练也应随之有所侧重。总之, 教师若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合理、灵活地对课文阅读进行教学设计,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目标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高瑞.2011.英语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 , (11) :13-17.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初明.2010.外语得怎样学会的[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王松美.2000.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初探 篇8

一、摆正阅读教学与知识传授的关系

我国长期以来, 在英语教学中沿用语法翻译教学法。教师习惯于在一堂课中教几个单词, 读一段或几段文章, 然后进行课文翻译和语法分析。这样容易使词汇脱离课文语境、句段与课文相脱节, 造成“见树不见森林”的弊病。然而语言点的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 又不能置之不理。所以要特别强调抓重点, 并对其做到精讲, 把课文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提到课堂的主要地位, 不能主次颠倒。

二、课文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课文整体阅读教学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形式, 不容忽视。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把课文过一遍, 该教的不教, 然后就是大做练习, 这种应付考试的功利主义做法, 多数情况是欲速则不达。那么教师应如何进行呢?

1. 课文引入要自然。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头开好了, 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渴望, 阅读教学也就轻松多了。一般来讲, 教师可针对课文的类型和内容特点采用:实物直观引入法;事件、故事引入法;自由交谈、讨论引入法等。还可以从一首诗、一幅画、一句名言、一首歌曲、一个问题、一个现象来引起, 用精炼、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加以阐述, 然后引入正课。课文引入要注意两点:一要精炼, 时间不要太长;二要妥当, 不可生拉硬扯, 牵强附会。

2. 阅读解疑要及时。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 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疏导。对于疑难的疏导很难列出具体的方法, 它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 丰富专业知识, 积累教学经验并克服种种困难, 在实践中进行不断总结和创新。疑难疏导的及时、清楚、简练要靠教师在备课时认真作好准备。

3. 阅读教学要兼顾其他能力。

课文阅读教学中, 课文的理解要贯穿始终。但不是单纯唯一的, 而应包括听、说、写三大技能的训练。听说读写既是英语教学目的, 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 要把这四大技能统一起来。

三、增强阅读美感, 培养阅读兴趣

高中英语教材所选用的大多是日常对话, 很少精美的散文和诗歌, 总体上来讲课文读起来美感不足, 文学性较差, 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英语阅读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状态, 因此教师要利用网络、报刊等现代的一些信息手段, 不失时机地补充英语国家当代社会背景知识, 以及科学技术发展情况, 让学生了解最新信息, 紧跟时代步伐, 感到英语阅读的实效性, 体验英语阅读美的享受, 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提高阅读欣赏水平, 从而保护了英语阅读的积极性。

四、加大阅读量, 全面提高能力

在有效运用现行教材的同时, 合理地、适当地有的放矢地利用其他英语阅读教学资源, 加大阅读量。相信没有一定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和知识的积累, 外语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的。因此我认为:课外要适时、适量地给学生提供一些符合高中生特点、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阅读材料, 让他们尽情地去享受英语阅读的美感, 并根据自己对文章的体会, 写出心得 (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可以对文章进行缩写或改写)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大量的课外知识, 而且还提高了写作能力, 同时也缓解了在题海中奋斗的疲劳。

阅读课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英语作为一种公认的世界语言, 它的词汇表达方式也在飞速发展, 外语教师应进一步学习、研究语言理论和教学法, 博取众家之长, 再结合学生实际, 对教学进行不断改进, 提高教学水平, 经过外语教师的辛勤耕耘, 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进一步提高我校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

摘要:课文阅读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去解读包含一定英语知识和非英语知识的阅读材料。

英语阅读课文 篇9

下面根据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 结合本人在平时教学中的体会, 就怎样紧扣课文材料, 利用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巧, 谈谈本人阅读课教学的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利用课文材料进行细节理解训练

在教学中, 应根据文章的不同题材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注意材料的细节。故事、人物传记等题材的课文, 如必修一的第5 单元, 必修四的第1 单元和必修五的第1 单元, 多以人物为中心, 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 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结局展开故事。应要求学生紧跟贯穿全文的主线, 注意时间词的运用和人物的年龄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关于文化、科技、社会等题材的课文, 如必修二的第1 单元, 必修二的第3 单元, 必修三的第4 单元和必修四的第2 单元, 应要求学生注意文章中出现的事物名称、日期、数字等;关于地理、历史等题材的课文, 如必修三的第5 单元和必修五的第2 单元, 应注意地理名称、地理位置、历史事件的人物、地点、年代等。根据文章特点, 认真阅读细节, 以动词、时间、地点、事件、因果关系等为线索, 训练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迅速掌握文章细节。通过细节提问或运用画图列表法, 勾画出一幅完整清晰的文章主题和细节的认知图。

二、利用课文材料进行推理判断训练

推理判断题是用以训练学生概括全篇内在逻辑关系和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在实际阅读中, 有时作者并未把意图说出来, 阅读者要根据字面意思, 通过语篇逻辑关系, 研究细节的暗示, 推敲作者的态度, 理解文章的寓意。深层次理解主要包括归纳概括题和推理判断题。推理判断题大体可分为两类:

1.以infer, imply, suggest, indicate, conclude等提问。

2.提问中含有表推理的情态动词, 如:can, could, would, might或其他表可能性的词, 如probably, most likely等。推理判断题的答案一般在短文中不能直接找到, 必须根据提问中某些关键词和短文中相应的有关内容加以逻辑推理。

三、利用课文材料进行主旨大意训练

主旨大意题主要测试考生对短文的全面理解和概括能力, 用以训练考生寻找主题句, 概括和归纳文章大意及中心思想的能力。通常从两个方面来命题:一是归纳主题思想, 二是确定标题。这类问题一般不易直接在文中找到答案。训练时, 我们应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 注意英语文章的以下几个特点。 (1) 通常首段提出中心论点, 开门见山, 引人入胜。 (2) 结尾段与首段一样重要, 它常常含有总结性的内容, 画龙点睛, 深化主题。 (3) 各个段落的首句通常是该段的主题句。 (4)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其中的某一段话。当然不少文章作者没有直接提出主题句,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训练: (1) 给自然段编号, 归纳各自然段的大意。 (2) 分段, 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3) 归纳通篇的主题思想。

通过上述训练,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又能使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主题。

四、利用课文材料进行猜测词义训练

猜测词义是一项很重要的阅读技能, 经常鼓励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猜测词义可以培养学生阅读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猜测词义的训练。

1.根据定义、解释猜测词义。提示词一般有be called, that is, mean, stand for, namely, in other words等, 有时以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或破折号、括弧等形式出现。

2.根据构词法判断、猜测词义。英语中的构词法通常有三种:派生、转化和合成。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碰到许多似曾相识的词, 而这些词大多是由熟悉的单词派生或合成的新词。教师只要适时、适当地介绍一些构词法知识, 并稍加点拨, 就能帮助他们理解掌握。

3.根据上下文提供的内容猜测词义。英语词义不是孤立存在的, 在仔细阅读文章后, 可利用上下文提供的情景和线索, 进行合乎逻辑的综合分析和推理, 便能轻而易举地猜出词义。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 还可以根据语法结构、对比关系、因果关系、通过生活常识、根据同义或同位关系等猜测词义。

五、利用课文材料进行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的训练

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不仅要能够理解文章本身, 还要把握作者的思想, 作者未言明的态度和意向, 顺着作者的思路去分析、思考、联想和推断。教学时, 我们应利用课文材料, 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题, 刻意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该方面的能力。

总之, 英语阅读课的主要目标, 就是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 我们在英语阅读课的教学中,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近几年我们在教学中摆脱了传统的讲解单词、分析句子结构的教法, 而是着力紧扣课文, 把阅读理解题型及其解题技巧运用于课文阅读教学之中, 通过阅读教学, 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 掌握学习规律, 学会有效的学习方法, 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版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1992

浅析英语阅读课文的研究性学习 篇10

一、在英语阅读课文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一) 英语阅读课文研究性学习是英语新课标的要求

新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中学阶段, 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也是难点。因为多数的英语阅读文章具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 涉及面很广, 学生自然在阅读时就会感到困难。另外传统的阅读课教学只注重讲解、传授词汇和语法知识, 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涉及很少。

为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使学生拓展视野, 提高人文素养, 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 笔者在英语阅读课上试着采用了研究性学习方式, 旨在阅读教学中,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培养其独立自主、主动求索的精神和能力, 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 英语阅读课文研究性学习是英语教学实践的要求

回归英语教学的历史, 从粉笔、小黑板时代到录音机、食物、图片时代再到电脑多媒体时代, 英语教师在不断地经历着教学改革的冲击, 但到头来很多一线的英语教师都觉得改来改去, 就是忙坏了教师, 对学生来说其实质都一样。对于阅读课文教学来说, 学生学习被动、阅读水平差、合作创新能力低等问题并未得到真正地解决。我认为问题的核心在于这些教师只改变教学手段, 未改变教学理念, 如果我们还坚持以教师为课堂核心, 不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就解决不了现在课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性学习主张的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累、学生学不进去的问题。

二、在英语阅读课文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措施

(一) 组织学生研究性预习

每一篇阅读课文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 如Beethoven’s Sonata一课, 关于贝多芬的生平、作品、G大调的音乐知识等大量的背景知识, 都是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产生疑问或兴趣的地方, 教师可作为研究内容布置给学生, 让他们在课前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进行研究, 上课时再进行交流。

(二) 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课文

1. 个人研究学习阶段

个人研究学习阶段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以个人活动的方式进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动。

(1) 研究课文的整体信息

阅读课文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快速抓住全文主要信息、把握全篇文章主旨的能力。在阅读课文开始时让学生独立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全文的主题, 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快速提高阅读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把握篇章结构的技能: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从整体篇章水平上理解课文, 从而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起到积极作用。

(2) 研究细节信息, 全面理解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之后, 要独立研究细节信息, 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单独进行交流,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能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建构文章细节的网络等。

2. 小组合作深层研究阶段

此阶段是指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 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 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 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种学习更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认知、情感和技能目标的均衡达成, 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 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 提高教学效率,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此环节大约需15分钟左右。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查询、收集相关资料, 最后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全班交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组织者、倾听者、指导者的作用。

3. 集体研究性综合学习阶段

所谓集体研究性综合学习阶段是指学生把前面两个阶段中未解决的难题在全班提出, 通过全班集体探讨解决。这个过程既是语言实践能力提高的过程, 也是达成共识、拓展视野、构成新知识的过程。之后, 由教师对各组交流情况进行评论、归纳、总结。

在本课教学中,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 既了解了贝多芬其人和《月光曲》创作过程的有关知识, 又对贝多芬的作品有了个性化的理解。通过对语言、文化、音乐知识的归纳与拓展, 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同时还了解了更多的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 丰富了词汇, 扩大了语言的使用含量, 提高了人文素养, 增强了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辨别能力, 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了基础。

三、在英语阅读课文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注意事项

(一) 突出形成性评价和强调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

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 重视对过程的评价,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和自我改进, 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 评价者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小组、家长、社区或有关部门, 通过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态度、体验、方法、技能加以评价, 注重评价的激励性, 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施展自己的才能, 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

(二) 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

有人认为, 既然英语阅读课文研究性学习中学生是主体, 那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就减小了。于是有些教师就由过去的“一切皆管”变成了“一切不管”。其实, 任何一个课程活动的实现都离不开教师, 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责任将会更大, 为了加强每个学生的体验、面对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英语阅读课文研究性学习中需要体现充当教学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由此可见, 教师在英语阅读课文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不是削弱了, 而是加强了。

上一篇:幼儿园区角活动的组织下一篇: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