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寻常痤疮

2024-05-14

中重度寻常痤疮(精选九篇)

中重度寻常痤疮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4例患者均该院皮肤科就诊的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患29例, 女患23例, 年龄13~35岁, 平均为 (18.71±4.46) 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为 (14.13±5.25) 月;2级20例, 3级17例, 4级15例。对照组:男患27例, 女患25例, 年龄13~35岁, 平均为 (17.42±4.67) 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为 (14.82±4.98) 月;2级19例, 3级20例, 4级1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 年龄13~35岁; (2) 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重度寻常痤疮的诊断标准。目前常用国际改良分级法:轻度 (1级) :以粉刺为主, 少量丘疹和脓疱总病灶数少于30个;中度 (2级) :有粉刺, 中等数量的丘疹和脓疱, 总病灶数在31~50个之间;中度 (3级) :大量丘疹和脓疱, 偶见大的炎性皮损, 分布广发, 总病灶数在51~100个之间, 结节少于3个;重度 (4级) :结节性、囊肿性或聚合性痤疮, 伴疼痛并形成囊肿, 病灶数多于100个, 结节或囊肿多于3个[1]。

1.3 排除标准

患处有其他皮肤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红斑狼疮、日光性皮炎、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不能完成疗程者;化学物质导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导致的痤疮。

1.4 实验方法

1.4.1 光源

该实验采用LED-IB红蓝光光动力治疗仪, 光源为LED半导体光源。蓝光波长417 nm±10 nm, 红光波长633 nm±10 nm, 光斑15 cm×25 cm。

1.4.2 方法

所有参与实验者均接受红蓝光照射, 照射时患者取仰卧位, 用眼罩遮住双眼, 面板距离患者面部8~10 cm, 照射20 min/次, 治疗2次/周。同时, 治疗组口服一清胶囊3次/d, 2粒/次。8周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进行比较。

1.4.3 疗效判定标准

分为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皮损数与治疗前比较减少90%以上, 无新发病灶出现;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皮损数减少60%~89%, 无新发病灶;有效:临床症状减轻, 皮损数减少30%~59%, 无新发病灶;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恶化, 皮损减少少于30%或增加新发皮损。总有效率= (痊愈+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8周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6%,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采样χ2检验的方法, χ2=8.081 P=0.004<0.05差异有显著性。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

治疗组7例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轻度恶心、腹泻、皮肤干燥、脱屑。对照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红斑, 均未见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未予特殊处理, 短期自行好转, 未退出实验。随访2个月, 其中治疗组8例失访, 其余无复发, 对照组10例失访, 余8例患者出现复发。

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3.46%, 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9.62%, 两组数据不良反应率的比较采样χ2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χ2=0.377 P=0.539>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2。

3 讨论

该次研究采用一清胶囊与光物理疗法联合治疗中重度痤疮。一清胶囊主要由大黄、黄芩、黄连三味药材组成, 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化瘀凉血止血的功效[2]。其主要成分可通过抑制人皮脂腺细胞内雄性激素受体而达到抑制皮脂分泌的作用, 抗组胺释放及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及大黄素对炎症递质白三烯B4和PGE2的生物合成有明显影响而达到抗炎作用[3]。红蓝光光动力疗法是目前治疗痤疮较为安全而且效果显著的方法之一。415 nm输出高纯度蓝光, 产生大量单线态活性氧, 导致痤疮丙酸杆菌加速死亡[4]。630 nm红光刺激细胞线粒体活性, 提高免疫细胞活性, 加速深部细菌的死亡, 增加肌肤弹性, 从而达到修复皮肤损伤的功效[5]。红蓝光交替照射, 更能有效抗炎、杀灭痤疮丙酸杆菌、修复瘢痕[6]。

该次研究对照组照射红蓝光8周有效率达到59.62%, 联合一清胶囊后有效率明显提高, 可达到84.62%。此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基本一致。高瑞岭等[7]采用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治疗痤疮4周有效率达到85.4%。华冬英等[8]应用红蓝光联合一清胶囊治疗中重度痤疮效果显著, 治疗8周后有效率可达到90.3%。中重度痤疮严重影响容貌, 此研究治疗过程中无痛苦, 且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较易提高依从性, 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4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165-1169.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401.

[3]柳兵, 王仑, 丁小珍.一清胶囊联合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5A) :72-73.

[4]Ross EV.Acne, lasers, and light[J].Adv Drematol, 2005 (21) :1-32.

[5]戴耕武, 潘宁.皮肤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219-221.

[6]刘科峰, 孙波, 吴丹丹, 等.光动力疗法与红蓝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比较[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2, 26 (11) :999-1001.

[7]高瑞岭, 吴海建, 王力.红蓝光联合阿达帕林凝胶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3, 12 (7) :549-550.

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法 篇2

(2)系统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应首选四环素类,其次大环内酯类,疗程6-12周。其他如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和甲硝唑也可酌情使用,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宜选择。用药时间视病情而定。

②维A酸治疗:主要是口服异维A酸,疗程决定于患者体重和每日剂量。须向患者说明异维A酸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粘膜干燥、肝功能异常、血脂异常、致畸性等)。

③激素治疗:雌性激素可选择复方醋酸环丙酮片、醋酸环丙氯地孕酮等,应当根据患者月经周期服用,疗程3-4个月或视病情而定。抗雄激素药物可选择安体舒通、甲氰咪胍等,主要用于女性患者。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严重的结节囊肿性痤疮、暴发性痤疮或聚合性痤疮的炎症期,多采用小剂量短期使用。

(3)物理治疗:光动力疗法如单纯蓝光(415nm)、蓝光与红光(630nm)联合疗法、红光+5-氨基酮戊酸(5-ALA)疗法等;果酸疗法;激光疗法如1450nm激光、强脉冲光(IPL)、脉冲染料激光等;粉刺挑除;结节和(或)囊肿内糖皮质激素注射;囊肿切开引流;治疗时间视病情而定。

清热利湿方治疗寻常痤疮150例 篇3

本组200例观察病例均为2004年2月~2005年8月经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0例,男70例,女80例,年龄l3~45岁,病程1个月~10年,按临床轻重分级,Ⅰ级45例,II级80例,Ⅲ级25例。对照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14~44岁,病程20天~8年,按临床轻重分级,Ⅰ级16例,Ⅱ级25例,Ⅲ级9例。两组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皮肤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痤疮的诊断标准。

中医辩证:湿热症,皮肤油腻,皮疹红肿以疼痛性炎性丘疹、脓丘疹、脓疱为主,常伴有脉滑,舌质红,苔黄腻,便秘,尿赤。

治疗方法:治疗组:自拟清热、利湿方:黄芩、苍术各15g,白花蛇舌草、马齿苋各20g,黄连6g,丹皮、二花、土茯苓、山楂各15g,丹参、生苡仁各30g,甘草6g。脓疱大者加败酱草、大青叶,皮肤油腻加茵陈,重用生苡仁,大便干结加大黄,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去黄连加柴胡、益母草;节结囊肿加夏枯草、贝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1个疗程。

对照组:四环素0.5g,每日4次,口服,维生素B620mgg,每日3次口服,4周为1个疗程。

结果

疗效标准:疗效评定以卫生部制定的《中医皮肤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作为参考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仅留有色素沉着;有效: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无效:皮损消退不明显,间有新的皮疹发生,症状无改善。

治疗结果: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150例,临床痊愈28例,有效6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5.3%。对照组50例,临床痊愈13例,有效2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中重度寻常痤疮 篇4

1 临床资料

1.1入组标准

1)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和中医湿热毒蕴型辨证标准[3]; 2) 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者; 3)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4) 中重度寻常型痤疮者。

1.2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上述入组标准者; 2) 精神功能异常者; 3) 过敏体质者; 4) 合并心、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5) 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1.3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6 月—2014 年1 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重度寻常型痤疮患者157 例。男性患者83 例,女性患者74 例; 年龄18 ~ 45 岁,平均年龄( 25. 38 ± 5. 49) 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1。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对照组: 采用异维A酸胶丸( 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10 mg/粒) 100 mg/次,2 次/d口服。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方剂治疗,组成包括焦山栀9g、黄芩片10 g、黄连5 g、生薏苡仁30 g、茯苓15 g、连翘15 g、蒲公英15 g、赤芍12 g、生地黄15 g、牡丹皮12 g、茵陈15 g、地肤子15 g、蛇床子9 g、生甘草6 g。随症加减: 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6 ~ 9 g; 皮损为囊肿、结节或脓包者加夏枯草15 g、浙贝母9 g; 皮损色暗成疤痕者加莪术9 g、红花6 g。每日1剂,水煎2 次,取汁300 m L,分早晚两次温服。两组疗程均为12 周。

2.2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4]标准。

2.3观察指标

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皮损积分变化。0 分: 丘疹0 ~ 3 个,粉刺0 ~ 8 个; 1 分: 丘疹4 ~ 8 个,粉刺8 ~ 20 个; 2 分: 丘疹9 ~ 15 个,粉刺21 ~ 30 个; 3 分: 丘疹16 ~ 30 个,粉刺31 ~ 50 个; 4 分: 丘疹多于30 个,粉刺多于50 个; 2) 观察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

2.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 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 < 0. 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2。

〔例(%)〕

△P<0.05

3.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痤疮皮损评分比较

见表3。

(±s,分)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3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4讨论

寻常型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脂腺、毛囊的慢性炎症[5]。该病发生机制复杂,主要与遗传、痤疮丙酸杆菌增殖、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皮脂腺功能亢进以及雄激素等因素相关,其中以痤疮丙酸杆菌定植与过度繁殖密切相关[6,7]。目前,西医治疗以消炎、杀菌、溶解角质以及去脂等药物为主,但其远期疗效不甚理想,容易复发。

寻常型痤疮属中医“粉刺”范畴。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过食辛辣肥甘厚腻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运化失常,以致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互结蕴毒而滞于颜面所致。本文所用中医方剂中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除烦利湿功效; 黄芩、黄连、茵陈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功效;生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清热排脓,与栀子配合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功效; 茯苓健脾化湿; 连翘、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赤芍、生地、牡丹皮具有凉血活血、清热养阴功效; 地肤子、蛇床子具有清湿热、疗疮毒的功效; 甘草具有解毒及调和诸药功效。本文结果表明,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 0. 05) ; 两组治疗后皮损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 05) ,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 05 ) 。说明,中医辨证治疗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降低痤疮皮损积分,从而减轻患者痤疮皮损,并且用药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解毒化湿汤治疗重度寻常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杜金锋,裴广德,甄希,等.甘草锌颗粒联合新癀片治疗寻常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4,13(3):175-177.

[2]马革英.中药方剂配合自制面膜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5):1117-1118.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5(2):18-18.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3.

[5]姜敏,曾宪玉,王玮蓁,等.火针治疗中重度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4,34(7):663-666

[6]杨晓仙.埋线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寻常型痤疮20例[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385-386.

中重度寻常痤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68例进行治疗的寻常痤疮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不同的治疗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进行分组,观察组患者34例,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为(23.55±2.5)岁,平均病程为(17.5±0.5)个月;对照组患者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23.68±2.6)岁,平均病程为(17.6±0.6)个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这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中的患者出现皮疹红色、脉滑数、苔薄黄以及舌红等症状。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口服A酸进行治疗:给予患者口服A酸,每次服用的剂量为10mg,每天服用两次,均在餐后服药。观察组采用中药痤疮方进行治疗:中药痤疮方的具体药方为:丹参30g,甘草10g,桃仁10g,红花10g,知母10g,黄芩10g,黄柏10g,桑白皮10g,枇杷叶10g。将以上所有药物采用水给予患者煎服,患者服用一剂,分成早晚两次服用。

1.3 观察指标

根据相关标准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治愈:经过治疗后,患者潮红症状消失,丘疹消退,痤疮没有再生;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丘疹基本消退,痤疮半年之内没有再生;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丘疹明显减少,偶尔会出现新的痤疮;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丘疹以及潮红现象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痤疮也没有发生改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19.0,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治愈20例(58.82%),显效7例(20.59%),有效5例(14.71%),无效2例(5.88%),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愈14例(41.18%),显效6例(17.65%),有效4例(11.76%),无效10例(29.41%),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显治愈比对照组多6例,无效比对照组少8例。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59%,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出很多(P<0.05)。

对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可知,观察组34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局部不良反应,1例出现暂时性轻度胃部不适,1例ALT轻度升高现象,1例三酰甘油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暂时性局部不良反应,1例出现暂时性轻度胃部不适,1例ALT轻度升高现象,3例三酰甘油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7%。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

3 讨论

我国中医认为出现寻常痤疮的主要原因在于青年人外感风邪、阳热偏盛以及气血旺盛等。我国中医将该疾病归为“肺经风热证”的范畴[4]。本研究主要采用中药痤疮方对患者进行治疗,方中包含有丹参、甘草、桃仁、红花、知母、黄芩、黄柏、桑白皮以及枇杷叶等药物。方中甘草能够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并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治疗效果,丹参、红花以及桃仁具有软坚化结的功效,黄柏与知母对肺阴具有滋养作用,能够防止宣热过度,进而对肝脏造成损伤;桑白皮、黄芩以及枇杷叶能够有效接触肌表之热[5]。方中所有所有药物合用能够起到消毒抗炎的功效,并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行有效调节。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68例寻常痤疮患者进行对比性的研究分析可知,相对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要高出很多,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要低(P<0.05)。

综上所述,中药痤疮方治疗寻常痤疮的效果十分明显,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杨竞,贾振宇,赵慧霞,郜亮,栗江霞.针刺配合防风通圣散治疗寻常痤疮5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5,11(04):101-102.

[2]韩平,刘洪波,戴永江,贾丙申,谢芸.痤疮的中医外治近况[J].海南医学,2015,23(09):122-125.

[3]韩光,马同林,刘京昱,谷波,张健美.中药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4(25):51-52.

[4]郭建辉,郭雯,赵丽,刘玉华,刘建,闫淑云,张金鑫.清肺消痤饮配合中药面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19(02):86.

寻常型痤疮的护理体会 篇6

1 寻常型痤疮的心理护理

痤疮多发于青春期未婚青年男女, 一般发生部位以颜面部为主, 也有少数患者发生于胸背部。他们正值人生最美好的恋爱、婚姻阶段, 特别注重自己的容貌, 因此, 发生痤疮后极易产生自卑和急躁情绪, 治疗愿望十分迫切。同时, 如果遇到同龄人因治疗、护理不当而产生的毛囊性小丘疹、脓疤、结节瘢痕就会由人及己, 产生恐惧感、悲伤感, 导致失去治疗信心[1];甚至有少部分患者, 常常因为心情不佳, 郁郁寡欢, 情绪剧烈波动, 短时间内痤疮愈加严重。这与我国传统医学中“肝郁不舒, 气郁化火”, “气有余, 便是火”等发病机制非常一致。因此, 寻常型痤疮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对心情急躁、自卑自闭、情绪不佳的患者要运用医学知识进行科学耐心的解释, 热情关心鼓励, 使之懂得“怡情放怀, 可愈此病”的道理[2]。当然, 在帮助患者克服悲观失望和急于求成心理的同时, 还要实事求是地向患者说明治疗上的难易, 让患者既保持乐观情绪, 又增强治疗信心, 持之以恒, 积极配合治疗。

2 寻常型痤疮的饮食护理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 大部分痤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都嗜好甜、油腻、辛辣、烟酒等强烈刺激食品。所以针对病因, 我们首先要引导患者进行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尤其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进食以清淡为主,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鱼类等少脂食品, 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及粗纤维。也可食用有清热解毒、消肿利湿、消滞化瘀的蔬菜和食物, 有助于痤疮的缓解与恢复。

2.1 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B类的食物

维生素A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有利于上皮细胞增生, 可防止毛囊角化, 调节皮肤汗腺以保持正常功能, 消弱酸性代谢产物对表皮的侵蚀。该类食物包括绿菜花、金针菜、胡萝卜、动物肝脏等。另维生素B2可促进细胞内生物氧化的过程, 且参与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 还参与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 同时锌类食品也有控制皮脂腺分泌和减轻细胞脱落与角化的作用。所以, 我们要告诉患者有关食物和蔬菜类食品的作用与治疗功效, 指导患者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B类的食物。

2.2 多食清凉祛热食品

从中医角度来讲, 痤疮大多有内热 (与嗜好食物有关) 。所以调配饮食应选用清凉祛热、生津润燥类食物, 如菌类食品中的蘑菇、香菇, 豆类食品中的豆腐、豆浆, 肉类中的鸭肉, 蔬菜和水果类食品如木耳、芹菜、油麦菜、莲菜、丝瓜、冬瓜、苦瓜、西瓜、山楂、苹果、梨等。

2.3 忌食腥发食物

腥发类食物易致敏, 使皮脂腺分泌与排泄功能失常, 从而使炎症扩大, 导致痤疮加重而难以治愈。故对海鲜类如海鱼、海虾等海产品和部分易发肉类如羊肉、狗肉等腥发食品应禁忌, 尤其在痤疮急性期更应注意。

2.4 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温热食品

油腻食品易阻碍皮脂腺的排泄, 故应限制肥肉、动物脑、蛋黄、芝麻、花生等油脂高的食物。过量的糖类食品也应严格控制。另辛辣温热类食品, 从中医角度上讲, 可影响脏腑气血阴阳的调节功能, 《素问·奇病论篇》曰:“数食甘美而多肥, 肥则令人内热, 甘则令人中满, 发为消渴。”如食入过多的肥甘厚味食物, 能刺激机体产生内热, 而诱发该病, 甚至可致痈疽疮毒等。烟酒、浓茶、咖啡、辣椒、大蒜、韭菜、海虾类等均不宜食用;此外, 鸡肉、南瓜、芋艿、龙眼、栗子等甘温类食品也应少吃。

3 寻常型痤疮的日常护理

3.1 注意清洗面部

痤疮患者要经常清洗面部, 洗脸要讲究科学, 尽量用流水、药皂, 没有条件者可用温水、肥皂洗。因为大多数痤疮患者皮肤油腻感较重, 故采用肥皂或含有硫磺、来苏儿、石炭酸成分的药皂洗脸, 不仅能除掉脱落的皮脂, 而且还能抑制皮肤表面的细菌生长。

3.2 严禁用手挤压

有些患者经常会不自觉地用手挤压痤疮丘疹内的白色糊状物, 特别是形成脓胞后还在使劲挤压。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皮损减轻, 反而会把疱疹内的有害物质挤入皮疹周围的组织中, 使本来没有的炎症或炎症很轻的皮疹加重, 进而导致毁坏面容的瘢痕疙瘩, 严重者还可能诱发菌血症。

3.3 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学认为, 肺胃二经火热郁滞引起大便干燥, 肺热不得降, 极易促发和加重痤疮。因此, 痤疮护理的重要环节就是要保持大便通畅和防止便秘。

3.4 其他

痤疮患者在使用化妆品时应慎重选择, 发病严重时不建议使用化妆品, 尤其不可使用油质搽脸剂, 以免增加皮肤的油腻感, 从而加重痤疮。另外在高温湿热的季节或环境中还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4 结语

痤疮患者的护理和其他疾病患者的护理一样, 不能仅单纯完成医嘱护理内容, 而应从患者的整体情况出发, 在精神、饮食以及日常生活等诸多细节上, 给予科学正确的指导, 使之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张爱清, 李克华, 王甘棠, 等.痤疮患者个性及情绪反应的研究[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1999, 13 (1) :17.

中药外敷加内服治疗寻常型痤疮 篇7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895例寻常型痤疮经经我院美容整形科确诊。其中男863例, 女1042例, 年龄15岁~40岁, 病程在1个月~5年, 平均2~6年。病情分级参照Pillslur分类法, 其中Ⅰ度458例 (24.2%) Ⅱ度903例 (15.95%) Ⅲ度415例 (21.9%) Ⅳ度119例 (6%)

下列情况不计入观察统计:1观察期间使用其它药物;2未按照本研究方案使用药物者;3未完成疗程者。

1.2方法

外用是草药复方提取液, 炎消灵:仙鹤草、桂皮、麻黄、黄连、三七等复方提取剂。皮肤感染厉害的, 可先敷30min (用棉花或者纱布) ;皮脂多伴痒着可加中草药膜敷疗:羌活、珍珠、花粉、红花等粉碎至150目加蜂蜜制成药膜敷疗有结节囊肿着可配合肌炎消给患者居家敷用, 其它问题的患者也可配合使用, 疗程为两个月, 治疗期间忌酒、海鲜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根据病情可再服用清肺愈痤丸, 六盒一疗程, 巩固期阶段可每两三个月服一疗程。

1.3疗效评价标准

依照临床体征与痤疮症状改善程度为 (1) 治愈:皮肤症状全部消退; (2) 显效:皮肤症状消退50%以上; (3) 有效:皮肤症状消退30~49%; (4) 无效;皮肤症状消退30%以下;有效率是治愈加显效及有效进行统计。

2结果

本组1895例寻常型痤疮患者, 经炎消灵及中药面膜外敷和中药口服治疗两个月后, 效果明显, 总有效率达92.43%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全身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未见局部刺激及不适。

3讨论

中医认为, 痤疮的发生和发展主要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 营血偏热, 血热外壅, 气血郁滞, 蕴阻肌肤而发本病, 或因食辛辣肥甘, 脾胃积热, 循经上熏, 血随热行, 上壅于胸面而致。病多属实证, 热证。因此治疗痤疮当以清肺泄热解毒, 凉血散结消痤为主。炎消灵配方是以清泻肺热、清热解毒、凉血活血、解毒外表吸收。并助以中药药膜敷疗, 能疏通皮腺、汗腺和毛孔的开口促进药物吸收, 达到治疗作用, 而方中配方能达到泻火解毒、祛风止痒、抗菌、消炎、止痒、减少皮脂淤积、增强皮脂代谢之目的。临床结果显示。炎消灵、痤消膜对寻常型痤疮疗效显著。尤其适合于Ⅱ、Ⅲ度痤疮 (炎性丘疹、脓疮为主) 。经6个月观察未见明显复发。本疗法缓和平稳, 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和局部治疗, 无刺激, 过敏反应。

参考文献

[1]卢靖文, 蔡瑞康, 丁佩.中草药内服与熏洗治疗寻常型痤疮[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1, 7 (4) :200.

[2]冯爱平, 郑岳臣.维特明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29 (4) :230.

治疗寻常痤疮68例临床疗效观察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面部痤疮患者, 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编著的《皮肤性病科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主要发生于青春期男女;好发于面部、胸部、背部等皮脂腺丰富部位;典型损害有毛囊性丘疹、黑头粉刺、脓疱、结节、囊肿与疤痕等, 常以某一种损害为主, 也可数种并存;炎症反应明显时可伴有疼痛感。其中, 男性29例, 女性39例, 年龄18~28岁, 病程2周~3年。68例中寻常型痤疮 (以黑头粉刺、丘疹为主, 偶有小脓疮) 38例, 脓疱性痤疮 (以脓疱丘疹为主) 17例, 结节性痤疮 (为大小不等之炎性结节, 色红、位置较深) 9例, 囊肿型痤疮 (形成大小不等的皮脂腺囊肿) 3例, 萎缩性痤疮 (出现凹坑状萎缩之瘢痕) 1例。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34例患者采用中药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治疗:内服消毒饮加减方:银花15 g, 野菊花15 g, 蒲公英15 g, 紫花地丁15 g, 大黄12 g, 白花蛇舌草15 g, 黄芩10 g, 甘草6 g。加减:痒甚者可加百部、防风、地肤子祛风止痒;皮脂溢多者可加生薏米、生白术、;阴虚有热者可加黄柏、生地、玉竹滋养心阴;便秘胃热症状重者可加虎杖、知母以泻胃肠之实热;结节硬肿或瘢痕明显者加当归尾、川芎、浙贝、夏枯草、海藻等活血化淤、软坚散结洧气短、倦怠等气虚证者加太子参以益气。上方1剂/d, 水煎 2次取汁约300 ml, 分2次口服。局部用红霉素膏剂起到杀死痤疮丙酸杆菌的同时, 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特性。对照组34例仅内服消毒饮加减方治疗。嘱咐患者治疗期间禁用其它药物并注意饮食禁忌。

1.3 疗效评定标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有关痤疮的判定标准而制订:临床痊愈:皮损完全消退, 仅留有色素沉着, 无新的痤疮皮疹发生;临床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 新的痤疮皮疹少于5个;临床有效:皮损消退30%~69%, 新起痤皮疹少于10个;临床无效皮损消退29%以下或无明显变化, 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用x2 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内服消毒饮加减方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达94.7%;单纯内服消毒饮加减方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达7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 。具体见下表1。

两组疗效比较, P<0.05, 差异有显著性。

2.2不良反应

两种方法治疗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痤疮发病机理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改变, 细菌感染, 代谢紊乱, 皮脂腺毛囊口异常角化和毛囊内微生物寄生有关。 寻常痤疮是一种毛囊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多发生于青年男女的面部及胸背部, 形成粉刺、丘疹、脓胞、结节、囊肿等损害, 有碍仪容。消毒饮加减方中银花两清气血热毒为主;野菊花、黄芩清热宣肺;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 亦利尿导邪从小便出;大黄苦寒, 泻下攻积, 而肺与大肠相表里, 胃肠湿热得以宣泻, 则肺经郁热得解, 从根本上治疗痤疮;紫花地丁、蒲公英均各有清热解毒之功, 配合使用, 其清解之力尤强, 并能凉血散结以消肿;生甘草清热解毒, 兼调和诸药。局部用红霉素膏剂在杀死痤疮丙酸杆菌的同时, 还具有明显的抗炎特性。因此, 虽然局部用抗菌素无法有效地阻止细微粉刺的形成, 它们却起到积极的抗炎性病变的作用, 如丘疹和脓疱。但因为这些抗菌素与过氧化苯一样, 都对细微粉刺的形成没有影响, 故需要与类维生素A联合使用。两耳交替按压刺激肺、肝、胃、面颊、内分泌、屏尖等穴位, 起到清泄肺胃积热、通经理气及调整内分泌的功能。此方法操作简单, 无毒副作用, 易被患者接受。根据我们临床观察, 在内服汤剂的同时, 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和耳穴按压刺激, 标本兼顾治疗痤疮有较满意的疗效, 比单纯服用中药或单纯外治法疗效更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药内服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内服消毒饮加减方及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治疗;对照组单用内服消毒饮加减方治疗。结果 中药内服消毒饮加减方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达94.7%, 未见不良反应, 单纯内服消毒饮加减方治疗痤疮的总有效率达73.5%。两者相比疗效显著。结论 中药内服消毒饮加减方配合局部用红霉素膏剂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显著, 未见不良反应,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红霉素膏剂,寻常痤疮,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三黄二甲一草汤治疗痤疮96例, 赵斌, 张香花, 《中医研究》2009年, 第11期.

中重度寻常痤疮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9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46例, 男24例, 女22例, 年龄14~31岁, 平均年龄 (19.5±1.5) 岁, 病程1个月~2年;对照组46例, 男23例, 女23例, 年龄15~36岁, 平均年龄 (21.5±2.5) 岁, 病程2个月~4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痤疮诊断标准且未接受过药物治疗, 其中以丘疹为主49例, 以脓包为主25例, 以结节为主1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痤疮类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诊断学》中, 青少年发病、皮损分布于颜面和胸背部, 主要表现为白头、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等多形性皮损等特点, 常伴有皮脂溢出, 饮食不节等, 青春期过后多数可自然减轻[2]。

1.3 方法

①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的方法:柴胡15 g, 白芍10 g, 香附10 g, 茯苓15 g, 白术15 g, 丹参10 g, 夏枯草10 g, 紫花地丁10 g, 川芎10 g, 金银花15 g, 连翘15 g, 浙贝母10 g, 皂角刺8 g, 炙甘草5 g。阴虚火旺明显者加栀子10 g, 知母15 g, 蒲公英10 g, 黄柏10 g;脾胃湿热重者加藿香10 g, 苍术10 g, 黄芩10 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 g, 芒硝10 g;气滞血瘀重者加赤芍10 g, 牡丹皮10 g, 白花蛇舌草15 g;肺胃热甚者枇杷叶10 g, 菊花10 g, 栀子10 g。每天1剂, 水煎分两次服, 连续服用6周。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性及肥甘油腻、腥发食物。②对照组采用丹参酮治疗的方法:口服丹参酮胶囊4粒/次, 3~4次/天, 连续服用6周。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 无瘢痕及色素沉着;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 无瘢痕, 稍有色素沉着;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改善, 有少数瘢痕及色素沉着;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瘢痕及色素沉着明显[3]。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 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 (±s) 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观察组治愈16例, 显效2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4例, 显效19例, 有效7例, 无效6例, 有效率86.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2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2。观察组红疹、脓包、粉刺、结节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3例皮肤过敏, 2例疼痛、瘙痒,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其不良反应均在2周内消失, 不影响治疗。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的改变, 痤疮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严重影响青少年心理和社交发展。西医认为, 痤疮主要由于雄激素分泌亢进、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微生物感染而产生, 因此消除炎症、改善角化、抑制皮脂腺分泌是治疗痤疮的主要方法[4]。但西医治疗差异性较大, 容易复发, 且不良反应较多, 效果欠佳。中医认为, 痤疮称之为“粉刺”、“肺风粉刺”等, 应根据疾病的寒、热、虚、实, 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来治疗, 优势明显。其病机主要为肺胃热盛、湿邪蕴结、冲任失调、热毒壅盛, 上热下寒等, 表现为颜面部或胸背部有少量皮疹, 以红色丘疹为主, 个别上有脓头, 痒痛相兼, 面部油腻, 以“T”字区为重, 严重者出现结节、囊肿、脓肿、黑头粉刺, 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 手足凉, 行经腹痛等[5]。现代研究认为, 青春期易出现情绪波动、抑郁气滞, 导致脏腑气机不畅, 气郁化火, 由于肝主疏泄, 治疗当以疏肝理气, 清热解毒, 活血化瘀为主[6]。

本研究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柴胡、白芍、香附疏肝理气, 解郁泻火;丹参、夏枯草、紫花地丁、川芎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茯苓、白术健脾利湿;金银花、连翘清气凉血;浙贝母、皂角刺消肿排脓, 软坚散结;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凉血散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同时可根据临床症状的轻重加减药物, 兼顾治疗。丹参酮为丹参提取物, 有抗菌、消炎、活血化瘀、促进伤口愈合等多方面作用, 有一定的抑制雄激素分泌的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愈16例, 显效2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4例, 显效19例, 有效7例, 无效6例, 有效率86.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红疹、脓包、粉刺、结节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3例皮肤过敏, 2例疼痛、瘙痒,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明柴胡疏肝散加味能够对症治疗, 相较丹参酮单味药治疗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显著, 有效改善症状, 缩短治疗时间,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皮肤科治疗的92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的方法, 对照组采用丹参酮治疗的方法, 治疗6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治愈16例, 显效22例, 有效6例, 无效2例, 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4例, 显效19例, 有效7例, 无效6例, 有效率86.9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红疹、脓包、粉刺、结节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3例皮肤过敏, 2例疼痛、瘙痒,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寻常痤疮符合中医辨证理论, 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 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寻常痤疮,柴胡疏肝散加味,丹参酮,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1]翁鹤, 曹毅.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寻常痉疮的疗效观察[J].2012年中医美容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46-48.

[2]赵丽, 郭雯, 郭建辉,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19) :73-74.

[3]路金瑞, 赵军磊.丹参酮联合西药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河南大学学报, 2011, 30 (2) :153-154.

[4]宋艳丽.中医药“内外合治”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皮脂分泌影响的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5]蒋友琼.中药配合情志疗法治疗冲任失调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

[6]刘久利.中药治疗寻常痤疮文献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探索[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

上一篇:平面设计中的空间营造下一篇:新课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