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复议案件

2024-05-29

经复议案件(精选三篇)

经复议案件 篇1

1 关于行政复议案件听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

长久以来, 不少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对于行政复议听证未作出明确规定, 依据行政法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的原则, 对行政复议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行政复议听证在法律角度是合法的, 从法律角度上看, 虽然行政复议法第22条没有关于听证的规定, 但规定了在申请人提出要求或者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 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 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行政复议法第22条只明确了调查情况、听取意见的对象, 并没有对调查情况、听取意见的方式作出限制, 举行听证显然属于调查情况、听取意见可采取的方式中的一种, 因此, 为行政复议引入听证程序并不违背行政复议法的精神, 相反, 引入听证便于全社会共同监督行政复议案件公开、公正审理, 更好地保障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行政行为的侵犯。从实践角度上看, 行政复议案件原则上采用书面审查, 所谓“书面审查”《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 只需根据行政复议的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提交的复议法律文书, 与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相关的笔录等案卷材料, 以及行政复议机关收集的证据等复议材料进行书面审阅后, 作出复议决定的一种审理方式。行政复议案件书面审查原则, 体现了行政复议作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和讲求效率的特点, 但书面审查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案件中某些关键事实和证据尚存疑点, 书面材料无法体现;

二是一些执法人员制作处罚文书及复议答复书时, 对案件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定性及处罚依据等方面说理性不强;

三是部分证据效力上存在瑕疵, 如某些办案人员以强制或诱骗等不合法手段取得证据, 复议机关仅通过书面审查难以全面了解和查清案件基本情况;

四是在行政复议时采取书面审查, 对作为被申请人的执法人员没有依法办案的压力。为了促进行政复议公开、公正审理, 提高案件审理的透明度,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的引入就成为必然。

2 行政复议听证审查的范围问题

哪些复议案件的审查需要举行听证, 这就是行政复议听证的范围问题。这个问题又可细分为三个小问题:

一是要不要界定行政复议听证的范围;

二是界定行政复议听证的范围的方式是什么;

三是如何界定行政复义听证的范围。

关于要不要界定行政复议听证范围的问题。行政复议法第22条已经表明了一个态度, 这一条确定了行政复议案件以书面审查为原则, 以其他审查方式为例外的指导方针, 显然, 需要举行听证的案件是有限的, 而不是普遍的。既然是有限的, 就需要一个范围的界定。因此, 行政复议听证范围的界定是必需的。关于界定行政复议听证的范围的方式问题。行政复议机构肯定不是对任何行政复议案件都采取听证的审查方式, 而是有选择地举行行政复议听证, 选择的标准就确定了行政复议听证的范围。关于如何界定行政复议听证范围的问题。界定行政复议听证范围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和适用依据方面的争议程度;

二是案情疑难、复杂程度;

三是案件的社会影响程度。

这三方面因素既可以单独考虑, 也可以综合衡量。至于申请人是否要求举行听证, 不能作为举行听证的标准, 因为即使申请人要求举行听证, 但如果案件本身非常简单, 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决定不举行听证;即使申请人没有要求举行听证, 但如果案件本身非常复杂, 行政复议机构可以决定举行听证。

《黑龙江省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审查规定》第八条十分明确地按照上述原则规定了行政复议听证的审查范围, 第八条规定:下列行政复议案件应当进行听证审查:

a.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有独立请求权的申请人, 对同一或者同类的具体行政行为申请行政复议, 法制机构决定合并审查的行政复议案件;b.涉及第三人的行政复议案件;c.涉及行政赔偿的行政复议案件;d.案件处理结果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行政复议案件;e.被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受理或者限期审查的行政复议案件;f.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以及涉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行政复议案件;g.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的行政复议案件。同时第九条还规定:申请人提出听证审查或者行政机关法制机构认为有必要听证审查的, 可以进行听证审查。

3 关于听证审查过程中被申请人能否补证的问题

行政复议对补证并无规定。从行政法“法无授权即禁止”的原则来看, 显然被申请人在复议过程中不得补证, 即使申请人或第三人提出了其在行政程序中没有提出的反驳理由或证据, 此时, 鉴于《复议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复议机构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的前提是申请人 (而不是被申请人) 提出要求或复议机构认为必要, 被申请人并没有程序上的启动权, 如果申请人不提出要求或复议机构认为无必要或即使认为有必要但受制于客观条件制约而无法去调查, 对被申请人显然是不公正的, 从公正角度出发, 立法时应当明定允许被申请人补证, 这也是行政复议听证审查的必要保障。但是这种补证要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种限制就是证据已经被搜集而暂时不能提供或者申请人提出了具体行政行为时未涉及到新的证据, 其他事项是不能补证的, 即使补证也应当作为无效证据对待。《黑龙江省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审查规定》对此问题作了清晰的规定, 该《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 被申请人经听证审查合议庭同意可以补充相关的证据:

a.被申请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已经收集, 但是因为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不能提供的;b.申请人或者第三人在听证审查过程中, 提出了在被申请人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没有提出反驳理由或者证据的。也就是说在发生不可抗力或证据正在被其他事项合法使用等情形时, 被申请人可以在这些情形消失后提供;或者被申请人在实施行政行为过程中申请人、第三人已经认可, 没有提出反驳理由、证据等, 而在复议听证审查过程中又提出了有利于自己的证据或者理由的情况下, 为明确案件事实被申请人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补证, 但不能超出此范围。

此外, 《黑龙江省行政复议案件听证审查规定》还规定了行政复议机构的补证权, 规定行政复议机关的法制部门有权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 甚至可以委托依法设定的鉴定、勘验机构进行鉴定、勘验, 但这种补证不能作为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适当的证据, 但是可以作为撤销、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或者确认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无效或者不适当的证据, 这一点也请广大复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意。

行政复议案件卷宗装订顺序 篇2

一、正卷装订顺序

1、行政复议决定书(或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签批单及定稿;

2、行政复议决定书或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正式文书)及送达回证;

3、结案报告领导审批单;

4、结案报告;

5、决定延期通知书签批单及定稿;

6、决定延期通知书(正式文书)及送达回证;

7、延期审理请示领导审批单;

8、延期审理批示;

9、调查听证会会议通知、签到单、笔录;

10、答辩书。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具体行政行为以及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依据的证据、依据和相关材料;

11、提出答复通知书签批单及定稿;

12、提出答复通知书(正式文书)及送达回证;

13、立案审批表;

14、行政复议申请书。身份证复印件或企业法人资格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及相关材料;

二、附卷装订顺序

1、行政复议申请书;

2、被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3、提出答复通知书;

4、立案审批表;

5、答辩书;

6、决定延期通知书;

7、行政复议决定书或行政复议终止通知书;

经复议案件 篇3

一、2013年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处理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案件的基本情况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作为行政复议机关处理行政复议案件的情况

1.案件总量。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共收到行政复议申请111件,其中受理86件,不予受理及依法作其他处理的25件,已结案件75件。

2013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事项仍然集中在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两大类,其中工伤保险类总量比2012年下降18.18%,养老保险类总量比2012年上升66.67%,这两类占全区申请复议案件总数的72.07%。此外,行政复议案件事项申请出现了新变化。如行政不作为案件申请从2012年零件猛增到2013年的8件;劳动监察案件申请从2012年2件增加到2013年7件;人事行政案件申请从2012年6件降到2013年3件。

3.处理情况。在2013年已审结的75件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55件,占73.33%;撤销和责令履行6件,占8.0%;作其他处理14件,占18.67%。

表3 2013年、2012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处理情况表(单位:件)

[年度\&已审结总数\&维持\&撤销和责令履行\&其他处理\&2013年\&75\&55\&6\&14\&2012年\&60\&54\&5\&1\&]

2013年全区已审结行政复议案件中,复议决定维持、撤销和责令履行的分别比2012年下降了16.67个百分点、0.33个百分点,作其他处理的上升了17.0个百分点。

(二)被复议的情况

2013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参加复议,作出复议答复并提交有关证据依据材料,履行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为被申请人参加行政复议的职责。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被复议15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9件,增幅为32.77%。

(三)行政应诉情况

1.案件总量。2013年,全区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处理行政应诉案件216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2件,增幅为17.39%。

2.应诉事项。2013年行政应诉案件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养老保险、行政审批等事项。其中工伤保险158件,占73.15%;养老保险24件,占11.11%;行政审批11件,占5.09%;劳动监察9件,占4.17%;行政不作为3件,占1.39%;其他11件,占5.09%。

2013年全区行政应诉案件中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占全区行政应诉案件总数的84.26%,工伤保险比2012年上升1.41个百分点,养老保险比2012年下降8.46个百分点。此外,行政审批类案件明显增多,比2012年上升4.55个百分点。

3.处理情况。2013年已审结175件,未结41件。已审结的案件中,判决维持126件,占72.0%;撤销和限期履行职责18件,占10.29%;作其他处理的31件,占17.71%。

表5 2013年、2012年全区行政应诉案件处理情况表(单位:件)

[年度\&已审结总数\&维持\&撤销和限期履行职责\&其他处理\&2013年\&175\&126\&18\&31\&2012年\&140\&103\&14\&23\&]

2013年全区已审结的行政应诉案件中,判决维持的比2012年下降1.57个百分点;撤销和限期履行职责、作其他处理的分别比2012年上升0.29个百分点、1.28个百分点。

二、主要特点

(一)各类案件数量均有所增加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全区行政复议案件、被复议案件数量和行政应诉案件数量均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13.27%、32.77%和17.39%。主要原因:一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人社法律、法规、规章的颁布实施和普法宣传的深入,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和职工依法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普遍增强。二是人社领域特别是就业、社会保障、人才、工资和劳动关系等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人社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高。预计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仍将呈上升趋势。三是通过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体现了行政复议“居中裁决”和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特点,行政复议作为解决行政争议主渠道的影响力增强。

(二)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行政争议案件所占比例仍居首位

工伤保险类案件以工伤认定为主,养老保险类案件以视同缴费年限核定及特殊工种退休审批为主。2013年,工伤保险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案件总数中占40.54%,在行政应诉案件总数中占73.15%;养老保险行政争议在行政复议案件总数中占31.53%,在行政应诉案件总数中占11.11%。主要原因:一是大部分工伤认定争议仍是因用人单位未依法为职工参加工伤保险而引发。二是《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后,因国家相关的配套规定尚未完善,相关规定无法执行而引发争议。三是《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后,对工伤认定不服,行政复议不再是前置程序,部分用人单位或劳动者选择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工伤认定占行政应诉案件的比例相对行政复议案件更高。四是人社部门在作出关于视同缴费年限核定或特殊工种退休审批时未告知申请人相关的依据,申请事项未得到支持的原因不明而导致行政争议产生。

nlc202309040912

(三)行政不作为行政争议案件数量增加

与2012年相比,因行政管理相对人认为人社部门行政不作为而引发的行政复议案件数量从0件增加到8件,行政应诉从2件增加到3件。主要原因:一是申请人以举报投诉的形式要求对其认为的违法行政行为进行查处,人社行政部门不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而简单地将其作为信访件处理,造成超出法定期限,申请人以此为理由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二是申请人向行政机关申请信息公开或行政审批,个别人社行政机关认为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事项不属于其公开范围或其不符合批准条件,未予以任何回复或只是简单口头告知后不再作出处理而造成的行政不作为。三是人社行政部门在行政处罚中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引起行政争议。

(四)行政复议综合纠错率和间接纠错率较高

2013年,行政复议维持率为73.33%,直接纠错率(通过撤销和限期责令履行等处理方式)为8%,间接纠错率(行政机关自行纠错后通过调解、和解以终止方式结案)占18.67%,综合纠错率(直接纠错率和间接纠错率相加)达26.67%。2012年的直接纠错率为8.33%,间接纠错率为1.67%,综合纠错率为10%。间接纠错率的提高,说明行政复议机关更注重以调解、和解方式处理行政争议,多起行政争议案件在行政复议阶段得到了妥善处理,提升了案件处理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也大大减轻了行政诉讼和信访的压力。同时,综合纠错率较高,也说明广西基层人社干部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三、存在问题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规定亟待完善

如《社会保险法》规定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家属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但至今仍未规定具体的支付标准。

(二)在行政执法存在问题

如调查取证不够,适用政策法规依据错误,不依法作出书面意见,未依法告知理由和依据等,导致了具体行政行为事实不清或者行政不作为等问题。

四、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推进立法工作,不断完善广西人社法规体系

对于工作急需、条件成熟的,人社部门积极协调立法部门纳入立法计划并推动做好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的起草、修改工作。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防止和化解行政争议。

(二)严格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

预防和减少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行为,切实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一是作出重大行政决策时,坚持征求意见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确保行政决策程序规范,防止因具体决策不当而引发行政争议。二是在制定规范性文件时,要注意根据法定权利和程序,为实施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提供合法依据。三是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要注意按照依法、公开、公正的要求,保证具体行政行为合法、适当。四是加强重大行政决策实施后评价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减少行政争议。

(三)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妥善化解矛盾纠纷

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2〕297号)要求,狠抓行政复议案件的受理、审理、调解、决定、履行等工作的规范化建设。畅通复议渠道,把符合行政复议受理范围的事项引导到行政复议渠道解决。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审理、调解,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为目标,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行政复议环节,实现“案结事了”。规范行政复议案件决定,确保法律适用正确和程序公正,对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该撤销的坚决予以撤销,该确认违法的坚决确认违法。健全行政复议决定执行问责等监督机制,切实纠正拒绝履行、拖延履行行政复议决定等行为。健全行政复议机构,加强人员力量的配备,确保复议案件依法由2名以上复议人员办理。加强对复议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解决争议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政策法规处)

上一篇:电费核算下一篇:铁路通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