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渗透

2024-06-01

英语教学渗透(精选十篇)

英语教学渗透 篇1

关键词:低年级,英语语法,渗透

笔者在小学一二年级教授了2年的香港朗文少儿英语教材 (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之后, 发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虽然还不能把语法的术语完全弄明白, 或很好地表达, 但是他们在做相应的练习中, 在口语表达中, 已经能很好地运用语法知识了。所以, 我觉得低年级语法渗透的操作性是很强的。

一、浅显渗透, 有目的培养

经过了有意识的训练后, 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了独立认读的能力。这时, 教师在句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浅显的语法知识。比如, 在学习句型Can you…/Do you… Are you…等句型的回答, 不必谈论过多有关情态动词、助动词和系动词的用法, 只需要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

二、潜移默化, 熟练应用

在接触现在进行时、名词所有格等语法现象时, 更要注意这一点, 如在学习现在进行时态时, 只需要告诉学生如何用英语来表达汉语的“正在做什么”的方法, 从第一人称开始训练。What are you doing?I’m__ing.熟练之后再教授第三人称She is running.让学生观察分析对比人称和系动词的变化, 适当应用归纳法。多次训练后, 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运用这个句型了。你问学生“什么是现在进行时?“学生可能不懂, 但你如果问:“你 (我、他、她) 正在做什么?用英语如何表达”时, 学生肯定能答得出来。语法教学要做到精讲多练, 适当点拨, 反复练习, 形成语感, 直到熟练掌握。

三、语感培养, 掌握一些固定的语法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语法知识测试时, 我发现学生能很好的完成下列类型的题目。调查后才发现, 只不过是口熟罢了, 即学生是凭语感完成的。例如, 我采用了下面的选择题:

1.What are you doing? ( )

A.I am eat. B.I eating. C.I am eating.

2.I__a car. ( )

A.has B.have C.haves

大多数学生几乎读完题就选出了正确的答案, 因为平时说顺口了。由此可见, 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语法帮助很大。

四、在趣味课堂中强化语法

顺口溜、诙谐笑话、有趣故事等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兴趣, 使枯燥的语法教学生动有趣。

1.巧用顺口溜

顺口溜, 是把所教学的内容用一些有节奏的、顺口的或押韵的句子表达出来, 让学生易于记忆。举个例子:教授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时, 利用这个顺口溜:我的My, 你的your, 男的His, 女的her.教授 (Longman) Welcome to English (2B) 第一单元时, 学生分不清第三人称单数动词的变化。我就用课本的句子:Beeno likes/I like编了个童谣:I, I, I, 后面跟着like, she, she, she, like加s。she, she, he, he一样滴。押韵, 朗朗上口, 帮助记忆。有了顺口溜之后, 很多学生就会背着歌谣解决问题, 不再混淆不清了。

2.利用趣味故事进行教学

语法教学枯燥乏味, 学生很容易混淆。但如果将教学内容用讲故事的方式体现出来, 效果就大为不同了。

比如, 教授到关于一般疑问句的肯定和否定回答, 很多学生容易写错答句:Yes, she doesn’t./No, she does.为了让学生区分开, 我编了个小故事:does not 原来是邻居, 有一天, 天气很冷。于是, 他们就挤到一块取暖。挤着记着, 听到啊一声, 只闻其声, 不见其人, 字母n不见了, 其他字母赶紧找, 地上都没有呀。字母n大声地说:我在上面呢。原来字母n被挤成了一个“’”, 所以does not 就变成了doesn’t。这时候, no, 来找儿子, 原来not是no的儿子。No抱着被挤扁的n’t, 哭着说, 我们再也不要分开了。于是, no总是和don’t / doesn’t /can’t /isn’t /aren’t在一起。

在课上, 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学生听, 然后我请学生们复述给同桌听, 就这样, 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个故事, 对于这个故事的要点, 学生也能很好地记住。

3.利用诙谐的手法, 来教授语法

在香港朗文Welcome to English (2B) 中, 第一单元就涉及到了动词在第三人称单数中的变化。最让学生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当动词碰到does 和doesn’t 时, 要用动词原形。于是, 我用这两句话来举例:Lily doesn’t like chilli fish.因为doesn’t (大婶) 不喜欢s, 把它赶跑了, 所以like就变回了原形。在Does Lily like chilli fish?中, s本来是要来复仇的, 结果找错了人, 因为does 和doesn’t 长得像, 但是s太弱小了, 被does打败了。所以, S见到does 和doesn’t, 再也不敢来了。

学生听完后哈哈大笑, 觉得这个说法很有趣, 于是, 就牢牢记住了。

五、在任务型口语活动中巩固语法

比如, 我们在朗文教授了how many 的句型。我们可以利用学过的文具单词来进行口语的语法操练来渗透How many 的句型。如制作一个表格, 让她们调查同桌有多少支铅笔。表格如下:

这样, 就可以让学生在问答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沟通, 交流, 达到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在语法教学中, 教师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 让学生在任务活动中运用语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内化语言规则, 而且能有效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

六、在适当的语境中运用

交际是要有一定的话题的, 教师可根据所学的语法知识内容, 精心设计话题。例如, 巩固现在进行时的时候, 可设置一些情景, 如请学生唱歌、看书、画画, 等等。学生一边表演, 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用英语准确的来表达这个句子, 教师可指着正在跑步的学生说:He is running.同时, 可引导学生去观察自己身边的朋友:Lily is singing.教师接着与其他更多的学生进行重复问答类似的问题, 确信他们能听懂并能正确回答, 这样来巩固语法, 学生情绪会异常兴奋, 注意力也很集中, 看的仔细, 听的也比较认真, 效果自然也就出来了。

七、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

低年级对长篇大论的语法要纲不理解, 在做练习时, 可以通过图片配文字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还可以借助体态语、表演、图片、多媒体和实物等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情景。如教授语法中的归纳和演绎等, 可以制作PPT, 把语法知识分类汇总, 用简明的英语和颜色突出, 差异等来呈现教学的内容, 帮助学生记忆等。可以利用动画的方式, 把需要用大量语言来解释的语法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低年级学生如果让他们通过看图片、听故事等视听手段来感知语言, 虽然可能会慢一些, 但是记忆可能会更深刻。

八、结论

语法教学之所以乏味, 关键是缺乏能引起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交流, 在授课过程中仍只重视语法学习与考试之间的联系, 忽略了语法的交际功能和运用目的。教师需要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思想, 认真研究新《课标》精神, 巧妙设计, 让语法在低年级中无形地渗透, 让语法课充满生机, 从而让学生从对语法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总之, 语法教学, 必须时刻注意关键的两个字“渗透”。不管是潜移默化, 有意识训练, 还是语感培养, 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掌握了语法知识后, 使它们成为学生学习的拐杖, 使学生能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具有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这才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语法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3]英语语法知识大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全建强.走出语法教学的误区[J].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

英语教学的学科渗透 篇2

在总结理解课文之后,我和学生进行讲座式的问答:

师:人们为什么要在河上建筑水坝?

生:因为河水有时会泛滥,而水坝可以防洪。

师:回答正确!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有了!在干旱季节,河流有时会干涸,而水坝可以蓄水。

师:非常正确!但除了防洪和蓄水之外,水坝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发电……灌溉……养鱼……调节气候……形成旅游景点……南水北调……

师:回答得都非常正确!你们知道水坝是怎样发电?又是怎样调节气候的吗?

生:……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 篇3

如今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核心,德育是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渗透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各科教学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特殊的作用,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英语教师有责任在教学中深刻挖掘文章的思想内容,仔细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提示的哲理,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增长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内涵的解释要科学,外延的拓展要适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道德思维。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德的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

一、通过英语教师自身得体的仪态、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严谨的学习习惯

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将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与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心灵与情操的涵养,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等德育内容自然渗透其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因为初中生可塑性、模仿性强,教师是学生最直观的榜样,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英语教师必须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责,为人师表,注重自身仪态,不可以过于前卫的穿着打扮误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自身字迹优美、重难点突出的板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的教学语言,富创造性、灵活性的教法感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造成“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使其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布置也应灵活多样,主要有口语、书面与听力三种,以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复习与预习、语言实践、并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作品的人物美,用感人的艺术形象、崇高的思想感情净化心灵,纯正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高深的道德情操

美的典型具有榜样的力量和诱导的力量。艺术是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力求创造传情的感染的气氛陶冶学生,让作品展示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爱作者所爱,达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如:七年级(上)“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的教学,通过结合“women′s day、mothers′day、the old men′day”等节日系列活动,布置学生用英语向父母及祖父母(外祖父母)祝福,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又如教“a great inventor”和“the story of little Tom”时,结合2002年中考增加自然科学(实验操作),启发学生向科学家、数学家学习,学习他们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实验、爱发明,为人类谋福利的高尚思想行为。在八年级(上)When was he born?的教学中,利用学生对姚明的崇拜、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跌倒仍爬起继续比赛、足球赛中球队因teamwork而胜、因单干而败,以此组合写一篇看图作文并进行评比,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让学生明白有团队精神才是获胜的关键,个人英雄主义将导致失败的道理。What is the matter?单元中,我让学生看了一幅图片,其中描述了学生在放学途中目睹车祸后送伤员就医、找老师和警察求救、堵车保护现场的事例,引导学生比较现实生活中有人对他人的意外事故漠不关心的现象,开展“如果我在现场我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做?”,并召开主题班会“以我一己之力,关爱我亲爱的同学”,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也自然地认识到“7.5”事件后加强民族团结是多么重要。从而使班级凝聚力加强了。

三、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文中的内涵美,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境界,给学生以深深的启迪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面狭窄,疏离倾向严重,社会适应能力差,很需要在教育中弥补这一欠缺。英语除了语音语调优美,还有各种场合的礼貌用语、富有情感的爱国歌曲和具时代感的范文,都具有情感的感染作用、启迪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以及人际关系的指导作用。通过事例所展示的社会人生的画卷,帮助学生掌握和认识社会的发展规律,启迪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在学习、欣赏中领悟到某种生活的哲理。而德育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注意要具有现实性。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发掘其包容的深层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给学生以深深的启示。如学说:Excuse me. I′m sorry.Thanks a lot. May I do…? What can I do for you? could I have…? It doesn′t matter. Glad to help.等交际用语(即礼貌用语),不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不文明的语言,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个人交往的水平和能力。通过语言美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增加交往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的日常用语趋向规范和得体。

以上教学与活动使学生组织、交往、分析、判断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使德育效果在实践中得到巩固,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英语教学渗透 篇4

一、情感渗透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对学生的爱护, 以及对学生的温和态度, 甚至比他的学问和专业修养更重要。我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如果师生感情好, 那么老师表扬, 学生认为是鼓励, 老师批评, 学生认为是爱护;反之, 如果师生关系紧张, 那么老师表扬, 学生认为是哄人, 老师批评, 学生认为是在故意整人。因此, 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良言行, 既不能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 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 否则就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可悲现象。因此在教育中要耐心细致地进行渗透“情感”, 并且还要在“渗透情感教育”时讲究艺术, 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自己言行的错误之处, 这样改正错误的决心才会从学生的心底产生。我班里有个学生经常作业没有完成还谎称:“昨天带回家做好了, 可是今天忘了带来。”我把他叫到办公室, 微笑着轻声细语地对他说:“是不是最近家里有什么事情, 还是自己有什么困扰呢?是不是因为这些琐事干扰了自己, 所以作业做得不够好, 不敢带到学校来让老师检查呢?如果相信老师的话不妨说说。”我把“批评”变成了“关心”, 该生害羞地低下了头, 以后他的作业每一次都能按时完成且完成得很好!其实, 每个班都有调皮捣蛋的学生, 并且他们对批评教育的方式更敏感, 当他们犯错之时, 如果教师不能克制自己的“怒火”, 在课堂上“火山爆发”, 用训斥的方法对待他们, 这样往往只会让学生“背道而驰”。反之, 教师如能采用冷处理, 待课后再跟他们以谈心的方式交谈, 达成某种协议或共识, 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 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去改正。师生之间只有用真诚之心、热爱之心进行沟通, 才能达到互相理解, 互相尊重。只有真诚地对待学生, 把“狂风暴雨”的斥责变为“润物无声”的教育, 师生之间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二、情感渗透有利于营造默契的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间共同协作的过程, 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阵地, 也是师生互动的直接体现, 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因此,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我注重课堂角色转变, 在教师的“教”与“导”之间把“教”变为“导”, 学生心理上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让学生做课堂的“一号主角”, 而教师“退居二线”去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论及自己的思想, 学会如何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学习的意识。在每一次课堂中, 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学, 在作业练习中学生也能按时完成, 对教师指出的错误, 也能着手修改订正;对教师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学生也能友好地指出来, 营造“共同协作”的默契学习氛围。

三、情感渗透有利于创建和谐的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自己对语文的情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科, 持有严谨的教学态度, 并有发自内心地对语文的感情和思维, 把讲语文课当成是一种享受, 那么对于自己的学生而言, 很自然, 也会去爱语文, 投入到语文课堂中来, 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享受。心理学者认为: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 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亲其师, 而信其道”!

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篇5

孙丽华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育的本质包含着两个层面,即“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我们很容易忽视“育人”,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我们有责,.在教学中深刻挖掘课文中的德育思想,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必要的德育渗透,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思维。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案例描述:这是一堂阅读课,通过报刊文章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由课堂阅读向课外拓展。在大量输入信息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阅读Dealing With It,从“奶酪故事”里学习应对变化的智慧和勇气。阅读Teaching him responsibility? 网友“桐柏”打算与即将过18岁生日的儿子签订经济补偿协议。你支持他的做法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China goes global是一篇时政新闻,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教学片段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读前活动、阅读活动、读后活动三个环节。在阅读Teaching him responsibility?时,我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桐柏这种做法的认识,引导学生复习他们已具备的词汇,如:responsible,agree with,disagree with,等,以启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谈到责任的重要性,在阅读文章之后,学生们更责任感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不是一纸协议所能促成的。需要我们的父母理解尊重我们的基础上,自觉去培养。奥巴马访华是目前的热点话题,中美关系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在教学这篇材料前,先在大屏幕上呈现奥巴马的一些照片,然后问学生:Who is this man? What has happened to him? 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纷纷举手回答:He is Obama.He visited China recently.接着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

1)、Why did he visit China?

2)、On which aspect did China influence America?

3)、Is there some trouble China have with America?

学生阅读的欲望在读前活动中被激发出来。我安排了一名学生充当Obama,其余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对Obama访华的目的进行采访。在这一活动前,我让扮演 Obama 的学生事先对同学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些准备。在采访中,一些学生提出了What do you come to China? How do you like China? Since the US didn’t fin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do you still think it right to go war with Iraq?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等比较有思想深度的问题,深化了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开始用幼稚的观点抨击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中美关系,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案例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正是从这理念出发,我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全班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很自觉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十分自然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在一起,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因为教材内容都具有教育性的,因此从备课到授课只要精心研究,就可挖掘文中思想内涵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题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进行道德思想的渗透是不够的。学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最终要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举行英语朗读、英语小品比赛,唱英语歌,英语角,英语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

德育渗透,促进和美英语教学 篇6

一、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渗透

1. 组织学生合作。教学PEP 2 Recycle 1的Let’s act部分,巩固对话环节时,我采用了4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会话表演。三生分饰对话中的3个角色,另一生担任导演,全权督导“演员”的表演。最后进行全班大汇演,评出最佳小组,获得最佳的,可为本大组赢得10分。为了共同的目标,学生们个个认真、投入,真诚帮助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同学,在互帮互助中,共同取得智育与德育的进步。

2. 创设情境活动。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带有玩的色彩而又与学习内容配合的活动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则,学习科学知识等是很有用的。试想当学生学会了单词,来走“单词迷宫”,最后同桌二人齐心协力走出“迷宫”的游戏活动,会给学生带来多大的精神财富。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故事可使抽象的道德观念直观化。我在教学第三单元的Numbers 11-15时,设计了一个情景,让学生来画树、画花、画草……把黑板布置成一个大森林。有一天,小白兔生病了,小动物们都来探望它,然后逐一呈现动物:小猫来了,来了几只?“How many cats can you see?”学会数词11。紧接着出示手里拿着12个气球的小狗,提着一篮装满13只苹果的篮子的小猴,以及鼻子上卷着14只香蕉的大象,和爬行了几小时才到小兔家的15只小蚂蚁。然后请学生表演这个故事。在这一系列的情境活动中,一幅充满关爱、温馨的画面一次次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不仅兴趣盎然地学会了数词11-15,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友谊的美。

3. 拓展文本。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了traffic lights, traffic rules 的教学内容,在文本中,交通规则局限在了交通灯的呈现上,显然,对学生理解交通规则是不够的。我在设计上做了如下拓展:You have known the traffic lights. What other rules do you know? 小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他们说出了很多与交通安全有关的句子:Look left then look right. Walk on the zebra crossing when crossing the street. 我让学生再次思考:Why should we obey the traffic rules? 把文本知识延伸到需要学生理解和体会的内容:交通安全。

4. 强化中西方文化。英语不仅是语言的学习,更是文化的渗透。我们专门根据教材出现的节日举行以“Happy Halloween” “Christmas Day”等为主题的英语文化教学活动。12月25日,六年级学生用圣诞树、圣诞灯、长筒袜、彩带等装饰了教室,扮演圣诞老人,表演了拿手好戏,参与了各种英语互动活动。学习圣诞节的由来,通过唱圣诞歌,玩游戏,让孩子们感受了独特的西方风情,陶醉于圣诞节的乐趣。

二、开展德育实践

1. 情感教育。在一节关于母亲节话题的课堂中,我先设计了调查表格,内容包括:name, age, birthday, favourite food, favourite activities. 学生询问妈妈的情况后,在课堂上进行介绍。当学生了解了文化“Mother’s Day”后,我结合Let’s make要求学生制作一张卡片,回家送给妈妈,并对妈妈说:“I love you, mum. Happy Mother’s Day!”这个活动巧妙地渗透了爱妈妈、关心家人的情感教育。

2. 交际礼仪教育。三年级教材中有许多交际用语,如:Hello, hi, sorry,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How are you ? Nice to meet you. Excuse me. Thank you.我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中进行礼仪教育,提升他们的礼仪素养。四年级教材中,当问及是否吃/喝某食物时,学生懂得了“Yes, thank you. No, thanks.”的表达,除了懂得吃东西要小声、主动给身边的人添饭夹菜等餐桌礼仪外,还懂得了文明用餐,不偏食,不挑食等。

英语教学与德育渗透 篇7

一、挖掘英语学科的“内在”德育因素

1. 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中国人民要在国际事务中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就需要大批的外语人才。只有通过学习外语,才能了解国际形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同时弘扬民族精神,努力建设祖国,使祖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要不断树立学生学习外语的紧迫感,努力学习外语,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 集体主义精神

英语作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语言的外部环境相对差一些,必须创设情景,加强语言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交际,所以,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非常重要,集体主义精神可在学习与运用语言中培养起来,学生彼此为对方创设交际环境,才能使英语学习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二、掌握“渗透”原则

1. 要有“情”

这里的“情”指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德育。首先,教师要以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创设有情趣的情景,如Unit 15 BOOK II的电话用语学习。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貌语言,当拿起话筒时不是问:“谁?”而是先说:“你好。”在对话时多用些“对不起”“谢谢”等。对现在进行时的教学,多用些简笔画、图片或自制卡片作生动描述,尽可能多地用些有益于教育的例子,这不仅能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深层认识,也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 要有“意”

“意”指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渗透德育。英语教材里有很多富有爱国主义、助人为乐等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鼓励学生向课文中的好人学习。学习外国历史、风俗文化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中西对比,以“一分为二”的眼光来分析事物,从而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Unit 14 BOOK II圣诞节与春节、感恩节与中秋节的比较,让学生了解节日的历史背景,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节日。

3. 要有“机”

也就是说,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在一起,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教材内容都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师从备课到授课,只要精心研究,就可挖掘文中思想内涵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题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到品德教育。如Unit 23 BOOK II如何遵守交通规则以及按顺序排队列,引导学生在社会上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并身体力行,以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周围的人。

4. 要有“度”

也就是说,教师要适可而止、能放又能收地渗透德育。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又不能影响教学,能“屈”能“伸”,灵活处理,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空间制造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另外,教师要注意渗透的梯度。由高一到高三逐渐深入,由具体到抽象。如高一年级学生可用文中内容与身边事情比较,诱导其思考。到了高三要渗透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5. 要有“伸”

“伸”指45分钟之外的德育渗透。高中生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德育的亲身体验,使其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地渗透德育,如英语角、英语广播、观看一些适用性的英语录像等,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

三、运用“榜样”教育

即教师要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言教不如身教,而英语属于语言学科,模仿性会比其他学科强一些,英语口形、口音乃至单词、句子甚至是动作,学生都在模仿,逐渐地还会模仿老师的品格、人格。作为育人在先的工作者,我们要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所以,教师由表及里为学生作表率,树立榜样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定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对老师的“爱”。

摘要:当今社会青少年暴力事件和不求上进现象越来越多,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观的启迪者,都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一线英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渗透德育因素。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开展德育进行探讨,挖掘英语学科的“内在”德育因素,掌握“渗透”原则,以及进行“榜样”教育。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美 篇8

一、教师的教态美

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教师的仪容、风度、 表情、手势、目光等,是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最直观的整体形象。它们直接向学生传递信息,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中教师的教态美直接表现为衣着整洁大方,动作从容自然,态度和蔼可亲,语言亲切温和,精神昂扬饱满。作为英语教师,课堂上不仅要有精神饱满的教态,而且还要用自己的青春活力去振奋学生的学习精神,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还要注意自己的神态、表情、举止,一举一动都要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信任和期待。

例如,当我遇到课堂沉闷、学生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情况时,做到了不急不躁,从容应对,而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调节课堂气氛,或让学生唱一些振奋人心的英文歌曲,让学生从我身上感受到教师教态美的风采,为“美” 的教学效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的素质和人格美

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须博学广爱、爱岗敬业,同时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勇于创新的精神,还有一定的艺术才能。 教师的人格美主要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融入绘画、音乐、表演、朗诵、编剧和导演等艺术手段中,让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在美妙的意境中去接受和学习知识,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达到教学艺术化、审美化,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美的熏陶。

我记得在任教高二0807班时,当时该班初次月考成绩不理想,是全年级成绩倒数的班级。造成全班学生士气低落,无心学习;后来我教他们唱了著名歌手刘欢演唱的励志歌曲《在路上》,再加上一首《明天会更好》和英文歌曲 “Five hundred miles”“Big big world”,等等。 那极具感染力的歌声和激动人心的歌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教育和鼓舞,最后全班学生在这些歌的鼓励下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学多练,终于在接下来的段考和期考中名列全年级第一,2011年高考时,这个班成绩成为全年级普通班成绩最好的班级。

教师的人格美还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及欣赏上。 一般来说,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干劲十足,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而得不到激励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学习成绩有下降的趋势。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毫不吝啬地给予学生表扬,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这样他们就会有成就感。然而,当学生回答问题说得不流利时, 要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以便抓住其思维独特处并及时肯定与表扬,这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欣赏,即是人格美的表现。此外,当学生展示不完整时,教师就可以从解题方法的角度进行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学习上受到激励,得到欣赏,学习自信心就增强了。

首先,评价学生应是表扬为主,并且肯定每个学生都有亮点,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在评价中使每个学生的亮点发挥出来。表扬并给予鼓励是教学成功的法宝,实践证明,表扬并给予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比如,在评价时,教师的语气、语调、眼神、微笑和每一个肢体语言如果都真切而热情地向学生传达着这样的信息,“你们是最棒的”。或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一定行”“你真棒”“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学生” “我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认真的学生说 “你进步真大”“看到大家积极思考、大胆举手,老师真高兴”等,或者是向学生竖起大拇指,掌声送给他,向学生传递满意的眼神,这些都能让学生及时得到鼓励。这样就能让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当课堂上两名激烈争论的学生期望教师给予肯定的回答时,教师应该肯定对的方面,就错误的部分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就不会给学生正确理解知识造成失误。 表扬学生就是增强他们的自信,但教师在表扬、赏识学生的同时,也要及时对他们不足的方面进行改正。

除此之外,教师在给学生评价时,温柔的微笑会让学生感觉得到教师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快乐;教师的这种人格美,给整节课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特别是教师给学生解惑时自然地微笑,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受知识。

三、教学的思路美

美的教学思路,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整体和谐、井然有序、循序渐进,各个环节的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衔接自然、前后紧扣,如此就会使学生产生美的思维方式, 使学生产生感性认知,达到记忆和运用等认识活动的良好效果。但美的教学思路不是靠灵感,而是靠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有一次,我因突发情况耽误了备课,结果那节课只是给学生领读和解释生词、翻译课文、讲解语法,直接告知学生练习答案,教师讲得乏味, 缺少美的内涵,学生听得无趣,昏昏欲睡。所以这样的英语课单调枯燥,失去了它应有的美。

为了鼓励学生保持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会在课堂上进行听写,对那些三次听写字迹工整且全对的学生,就给他们赠送笔记本表示鼓励。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我用每个单元的Warming up部分给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组表演。例如,上到“Body languages”一课时,我让学生每两人一组上讲台,一个念英语“身势语” 词语或句子,另外一个面向全班同学表演动作。其余同学评价他们做得对不对,好不好。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活跃起来了,接着就可以顺利地进入阅读课。除此之外,在解决阅读课的语言点时,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 每人读一句,并说出本句重点有用的词、词语或句子。 按座位号进行,不需要点名字。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这样,学生目标明确,教学各个环节链接自然,美的教学思路就成功地体现出来了。

四、教学的方法美

美的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手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否贯彻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和交际性原则;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否得体、多样、灵活、有趣。总的来说,我从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层次的操练、不同的教学设计进行授课。这种方式、内容和层次相协调就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我多从情景中引出新课,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如图片、幻灯片、多媒体、实物和自身动作,让学生在鲜明的形象中感知材料,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练习口语的方法也有层次、多样化。所谓有层次,指操练时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朝一个目标直线前进。所谓多样,就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图片、 表演、讲故事、演讲、多媒体等,用富有情趣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这样的学习效果就会非常显著。在语言方面要体现有趣性记忆。如以下一些字词:To China for china,China with china,dinner on china.(去中国买瓷器,中国有瓷器,吃饭靠瓷器。)我用来强调英语大小写字母的区别的重要性。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位好的教师不是教给了学生什么,而是教会他们怎样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积极探索求异, 坚持独立见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设疑创设情境,给予每位学生都能参与的机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发散式创造。

作为教师,要懂得宽容学生,也就是要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帮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激发和调动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性,调动学生本身的精神力量,使学生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关爱学生,是心灵美在教学中的体现。因为学生在回答问题或作业本上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一些学习困难生,有些错误甚至是经常性的,这就需要教师特别关爱,需要用爱心去唤起学困生的学习欲望。记得有一次,一名平时不敢回答问题的女学生突然举起了手,我高兴地让她发言,可是这位学生在站起来后,一紧张什么都忘了,一言不发。这时我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说:“你能主动回答问题,非常好。尽管这一次没能回答出来,我相信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在随后的课堂中,我多次通过身势语言、目光、微笑地暗示或鼓励这名学生大胆发言,最后她终于成功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并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试想,如果面对这样的学生失误或错误,教师采取的不是宽容和微笑,而是严厉的训斥,还会有这名学生的第二次发言和成功吗?

事实上,面对学生的失误或不足,我也常常有意无意地采取了批评、训斥、轻视等有失冷静的做法,对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回想起来,我深感内疚。到新课改时,我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是否爱学习,是否积极参与;关注他们是否能与本小组成员合作等,同时给予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发展密切相关因素的评价。我一贯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同评价方法,在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用欣赏和理解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失误和不足,即使他们有了错误,也是个美丽的错误。我接受了学生犯错的事实,让学生在犯错中汲取教训,在犯错中懂得更多的知识,在犯错中长大,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这就是美的教学方法的结果。

五、教学的过程美

我们现代人追求和谐的社会,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和谐。和谐是美的象征,教学的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抑、扬、 顿、挫。”

1.“抑、扬”就是利用教材隐形特点,稳住或推动课堂教学节奏

在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让快、慢节奏交替进行,如在Revision环节中抓住新旧知识的最佳结合点,巩固旧知识;在Presentation这一环节中,放慢教学节奏,突出重难点,并留给学生充分吸收消化的时间;在讲授Read and write时,放慢节奏,稳扎稳打;在Consolidation这一环节上加快节奏,体现教学的高潮,突破重点、难点。

2.要做到“顿、挫”这意味着要优化课堂教学节奏, 巧妙运用教学手段

好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连贯,使整个课堂环环相扣。我还通过唱歌、游戏、读书、听写等形式,让学生经常处于“状态变换”中而不至于乏味,使每位学生在和谐优美的节奏中去主动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学科渗透及策略 篇9

(一) 语言技能训练中的学科渗透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就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理解与表达的能力, 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用英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高中英语教学中, 就单元主题进行学科渗透, 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用英语讨论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有助于他们理解类似主题的阅读材料。比如, 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的话题是克隆技术, 教师可以在“Welcome”中以克隆羊“多莉”导入新课, 通过英语阅读材料的形式将动植物的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介绍给学生, 使他们能尽快熟悉并参与到单元学习中来。

(二) 语言知识学习中的学科渗透

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用为目的, 不能只为了获得知识而学习知识, 要把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学科渗透适用于英语时态和英语单词的讲解。例如, 数学学科的数轴可以用于英语不同时态的讲解, 数学符号“≥”、“≤”、“=”在学习“not less than”、“not more than”、“no more than”等时可以用来辨析数量关系。汉语外来词的介绍有助于学生根据汉语读音掌握相应的英文单词, 比如, 摩登、引擎、芭蕾, 香槟等。

(三) 情感态度升华中的学科渗透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有时我们会发现, 英语成绩一贯不好的学生突然对某个学习话题感兴趣时, 英语成绩就出现惊人的上升趋势。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在学科渗透时注意形式的适当性和内容的针对性。比如, 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五第三单元“Project”时, 以高更的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来导入新课, 学生觉得耳目一新, 会积极尝试哲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四) 文化意识培养中的学科渗透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 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 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师应该尽可能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二、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学科渗透策略

(一) 研究渗透内容, 体现地方特色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因此, 英语教师在进行学科渗透的时候, 应该及时将学生的关注引向地方建设的现实, 从而引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使命感。苏州的古韵今风在诸多模块的话题中都可以找到切合点, 比如, 在学习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二第二单元“Project”时, 学生会在制作家乡旅游宣传册时考虑得格外周全。

(二) 把握渗透程度, 切忌随心所欲

英语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 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打好英语知识基础, 提高英语技能, 是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因此, 英语教师应该自觉克服漫无边际式的随意渗透, 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熟悉学生实际的基础上, 见缝插针、恰到好处地进行学科渗透, 在帮助学生打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基础的同时,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创新意识,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 丰富渗透手段, 构建多维系统

学科渗透不能只限于课堂内, 和谐联动的讲座、英语角、影片欣赏、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 将是英语课堂渗透式教学必要的补充。

(四) 保障渗透质量, 教师素质先行

利用英语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篇10

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呢?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运用并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具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和真实性,内容包括名人传记、环境保护、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社会习俗等,其中都渗透了德育因素。例如,职中教材第一册Unit 15“Environmental Protection”中讲到人类环境所受到的污染,如人口污染、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根据课文,我制作了一个课件,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及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歌曲“Heal the World”引入话题,学生便一目了然,知道这一节课的主题就是保护环境,这时我再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1) Whatdo you think causes damage to the earth? (2) As a student, what must we do to stop pollution?这样很快就激起了学生参与的兴趣,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内容印象深刻, 又达到了寓德育于英语教学的目的, 使学生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以及应如何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来保护环境。最后我作了总结, 呈现出地球的图片, 并打出这样的标语:We have only one earth!Let’s save the earth together!

二、精选课外阅读材料,强化美育和德育效果

职业高中的学生同样需要一定的课外阅读来提高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利用中外优秀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水平,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做新世纪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人格,即高尚的道德、美感和理智等,必须参与社会生活,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我在试卷的阅读理解题型及同步阅读训练中精选了许多内涵丰富的阅读材料,比如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培根的《论读书》、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特蕾莎修女的《美丽的微笑与爱心》,海伦·凯勒的《假如拥有三天光明》等。这些英文短篇大多文笔流畅,言简意赅,语言节奏感极强,且文章极富哲理,发人深省,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感悟真和善的美德。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平等权利执著奋斗的精神,海伦·凯勒自强不息的精神,林肯在艰苦环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特蕾莎修女为了人类和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这些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上这些课时,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和讨论,如:What can we learn from Helen Keller?Why could Mother Teresa win the Nobel Prize for peace?Why is Abraham Lincoln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Presidents?从很多名人身上, 从他们的高尚人格、优良品德中, 学生看到了一个个刻苦勤奋、自立自强的伟人形象。

三、重视西方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文化知识能加深学生对语言的了解,而语言则因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易于掌握。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诠释同步进行能提高学生对一般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以此来增强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克服由于文化差异性给学习带来的诸多困难,并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的融入及语言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尤其是把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步贯穿在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美国,有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句子:“When you a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其字面意思并非难解,但是如不了解其文化背景,则对其含义不甚了了。这原是一句拳击语,拳击手在比赛中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了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另外,英语教材中有好几个单元的主题都是文化习俗、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态度的绝佳题材。通过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同步进行,学生能正确对待外国文化,并努力去理解外国文化。心胸要宽广,态度要开明,不能视别国文化为荒唐可笑;反过来,也不应该以西方文化作为标准来贬低自己的文化。我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知识的力量吸引学生,以丰富的内容激励学生,以智慧的威力征服学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上一篇:毒副作用下一篇:科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