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社会支持

2024-06-01

工作场所社会支持(精选十篇)

工作场所社会支持 篇1

关键词:工作场所学习,E-learning,知识管理

工作场所学习是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中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以及企业培训模式的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课题。自1989年Emerald创刊并出版了《The Journal o Workplace Learning》以来, 工作场所学习已引起业界广大人士的关注, 其理论与实践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近年来, 随着E-learning的兴起与发展, IT支持下的工作场所学习更是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相结合的视角, 对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旨在为企业学习与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借鉴参考。

1 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知识管理与E-learning整合领域

工作场所学习是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学习, 是在特定的组织情境中获取和吸收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感情的过程, 是结合当前与未来组织目标以及个人职业发展的学习[1]。在经历与工作相分离的学习、基于工作的学习模式后, 工作场所学习已发展为嵌入工作中的学习模式[2], 即将学习真正“嵌入”到日常的工作中, 做到随需学习、在做中学, 确保知识的有效转化。为了实现这种嵌入工作中的学习, 需要借鉴与整合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思想与技术。

知识管理与E-learning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事物[3]。知识管理起源于知识型企业的管理, 重视知识的创造、组织存储、共享交流与利用, 强调技术与人文的结合以及组织战略的实现E-learning起源于教育领域, 更强调技术层面, 重视教育教学法的应用与学习对象的设计与编排。Schmidt A[4]认为知识管理与E-learning都强调组织中的学习, 但采用的是两种不同的范式解决问题, 因此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系统, 并提出情境感知的企业学习可作为填补现在E-learning与知识管理距离的手段。工作场所学习作为结合员工工作情境与业务的学习, 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获取提供了一个通道, 是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最佳结合点。

2 工作场所学习的生命周期与驱动模式

从学习的驱动模式上看, 可划分为两种学习情境, 即问题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学习 (见图1) 与能力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学习 (见图2) 。这两种模式中, 不仅包含了个人学习周期, 而且包含了组织学习周期, 即工作场所学习不仅是学习与工作的结合, 也是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的结合。

任务驱动的自下而上的学习模式指个人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而发起的学习, 往往需要团队其他人员的协作与参与。问题解决后, 个人的能力得到提升, 同时团队以及组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和知识存量, 组织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在这种学习中, 常用的学习途径有两种:

(1) 在与他人交流中学习。即通过面对面的网络交流手段, 通过互动与沟通获取知识。

(2) 通过各种检索工具进行的非正式非系统化的学习, 即利用知识管理工具进行的知识获取与利用活动。这种学习方式获取的知识通常是不系统的, 而且学习中缺乏教学法的指导。

能力驱动的自上而下的学习是在组织战略与绩效的引导下, 进行能力差距分析后形成组织与个人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各种途径, 如各种培训、轮岗、进修、E-learning课件等, 并通过学习结果的检验与应用进行绩效评估。这种学习往往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标准, 围绕着胜任能力的获得而展开。这种模式的各种学习途径中, 正式的集中式的培训费时费力, 个性化程度低, 知识转化与应用的效率低下。此时, 可以采用学习地点分散但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技术支持的嵌入工作中的学习模式, 即根据员工的岗位与工作能力要求, 将学习内容分类并制作成粒度小的可供检索的学习对象库, 并链接到到员工的工作平台中, 供员工学习或随时检索利用。相对于前面第二种学习途径, 这种学习重视教育教学法的应用与学习对象的设计与编排, 能实现系统化的岗位知识学习。

3 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模型

在工作场所中, 知识的获取途径不仅越来越借助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 而且对学习内容的形式要求上也产生了变化, 即学习对象的微型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与工作中, 企业员工一方面面临着学习与发展的需求, 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学习时间的不足, 难以抽出整块的学习时间, 因此学习这种消费活动也呈现快餐化的趋向, 即希望能从原始的知识资源中快速获取有用的知识, 培训课程中的学习单元尽可能小。同时, 希望能在移动时 (如出差时) 能通过无线终端与无线网络获取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因此, 以“有一定的自包容性、蕴含元数据标识、易于格式处理等若干特征”的“小片段、松散连接、一直处于动态重组中的信息单元”即微内容为学习对象, 利用移动学习终端但不局限于移动终端的微型学习在成人学习中受到普遍欢迎。微型学习实现的关键技术包括微内容的标引、提取、组织技术以及用户学习需求的获取技术。

为了有效地支持工作场所学习, 提高员工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效率, 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学习途径, 结合知识管理技术以及E-learning技术, 建立统一的学习平台。基于该学习平台的学习模型可用图3表示。

图3中个人信息档案 (包含员工的能力模型) 内嵌在学习平台中, 既有利于人际交流中各自身份的建立和学习对象的选择, 也有利于个性化学习材料的检索与推荐, 即根据员工的岗位、角色和已有知识能力水平推荐学习材料。当员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 或发现某一能力有待提高时, 可直接进入嵌在工作平台的学习环境中, 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其中员工与工作系统 (如软件开发平台、文档撰写等) 以及学习系统的交互过程被记录下来, 作为分析员工能力水平以及知识需求的依据。同时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知识 (如通过博客记录的学习体会、对原学习材料进行的内容注释与标引等) , 这些新材料可反馈到知识库中供他人学习参考。员工学习新知识后, 回到工作平台中继续完成工作任务, 产生的数据或知识成果则作为内部知识保存在内部知识库中。整个过程是在组织环境下围绕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工作任务进行的。

4 工作场所学习的支撑技术

根据技术的复杂程度以及实际应用情况, 可将工作场所学习的支撑技术分为基本支撑技术与功能增强型技术。

4.1 基本支撑技术

嵌入式学习的基本支撑技术主要有如下3类:

(1) 学习对象的标引、组织以及发布技术。即需要采用自动标引、自动分类以及知识挖掘技术使原始的无组织的知识资源组织成易于检索利用的知识库, 然后利用学习对象编辑工具, 采用人工的方式将其加工成符合元数据标准 (如SCORM或LOM) 的学习对象, 或进一步采用语义注释工具对知识的类型、相关概念、适用情境等进行注释, 以解决知识管理系统中缺乏教育教学法指导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2) 在线交流与协作工具, 如E-mail、MSN、QQ、BLOG、Wiki、网络会议工具等。

(3) 信息检索与推荐技术。即利用简单的用户建模机制 (如用户输入自身的信息或根据用户信息搜索行为建立用户的信息需求模型) 、企业级搜索技术以及信息过滤与推荐技术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以上3方面的技术是E-learning与知识管理中常用的基本技术。此外, 为了支持移动学习, 在基础设施上, 除了建设有线的宽带网外, 还需建设无线宽带网 (如建立无线局域网或3G) , 以支持随时随地的学习。

4.2 功能增强的学习平台及其支撑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利用专家推荐技术、情境感知技术、语义网技术、基于工作流的知识推荐技术等以增强平台对学习与工作的支撑功能已成为工作场所学习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如, 欧盟资助的APOSDLE项目、LUISA项目、PROLIX项目等, 都强调嵌入工作流程中的学习与语义网技术的支持, 即结合业务流程中的知识需求, 根据能力本体与员工的能力模型推导出员工的学习目标, 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材料。

APOSDLE项目开发的平台中, 不仅结合了工作流与语义网技术, 还应用了情境感知技术与专家推荐技术。即在客户端提供了任务建模工具以及情境监视器Daemon (Context Monitor Daemon, CMD) 。其中Daemon为监测用户信息交互行为并探测用户任务的后台程序, 通过一系列的软件感测器收集操作系统的事件流, 这些带有时间戳的事件流以Log文件的形式保存起来, 并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将其与任务映射, 以自动的识别当前用户的工作任务以及工作情境, 并据此自动检索一系列的学习资源和专家供员工选择。

在当前的实践中, 多采用基本技术构建嵌入式学习平台, 而基于工作流的知识推荐技术、情境感知技术、语义网技术等技术还处于研究与实验阶段。

5 工作场所中学习资源的建设

构建嵌入工作中的学习平台, 以提高员工的学习与知识应用效率, 学习资源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为了丰富学习中所需要的知识资源, 可以采取内部开发与外包、定制同时展开的策略 (见图4) 。具体来讲:

(1) 对于一些通用的行业知识与技能, 可采取外包、定制的途径制作成符合自身需要的学习资源。

(2) 内部产生的知识资源, 可采用由内部专家主导、一般员工参与的方式进行。即在内部学习资料的编辑上, 可由客户端的注释或标引工具让员工参照一定的学习对象元数据标准 (如SCORM或LOM) 或语义注释的方法参与标引并保存在学习资料库中, 专家或其他员工可修改、补充或评价, 这样既可通过集体的智慧提高学习资料库的标引效率, 又改善了知识管理系统中缺乏教育教学法指导所导致的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6 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技术支持的工作场所学习的有效实施, 不仅涉及技术的应用与平台的构建, 还涉及战略、管理等非技术因素。即需要采取如下措施保证嵌入式学习的实施:

(1) 将嵌入式学习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之一。即对嵌入式学习的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与组织人才发展战略、组织绩效目标、知识管理战略以及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

(2) 从人员组织与制度上保证学习资源的建设以及学习与交流活动。如将培训总监转变为首席学习官, 主要职责在于从更高更远的视界来理解公司业务发展, 根据未来对公司能力的要求来建立与企业战略、人力资源战略、组织文化相联系的学习战略和合适的解决方案。培训工作者转变为分析师、评估师、学习顾问以及学习内容的组织与管理者等。同时可让内部专家兼职负责学习资源的标注与评价, 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其他员工参与。

(3) 建立完善的员工知识贡献与学习成效的评价机制。在知识管理中, 常通过参与知识交流活动的记录或他人的反馈对员工的共享知识行为进行评估, 而在E-learning中, 通过知识或技能的测试评价学习成效。嵌入式学习模式作为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结合, 可借鉴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评估方法, 同时, 还需结合能力提升与工作绩效情况对学习结果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王勇.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知识工作者有效工作能力的确定、评价与发展[D].杭州:浙江大学, 2003.

[2]汪千里.嵌入式学习——让学习与工作完美结合[J].企业管理, 2008 (11) :72-73.

[3]刘省权, 项国雄.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整合发展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 2004, 14 (4) .

零售场所社会实践报告 篇2

调查时间:7月13日-7月18日(14日、15日集体活动,其余分头活动)

调查地点:人民大学周围居民区小店、北京腾驰盛医药有限公司——平价大药房(中关村店)、名烟名酒店(中关村南大街上一家很小的店面)、kodak照相馆、糕点屋----金凤呈祥(中关村)、味多美(公主坟店)、玫瑰饼屋(复兴门点)、稻香村食品店(万柳店)、奥运专卖店、书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对于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来查,但是一旦被发现我们无偿提供塑料袋就罚款1万元。”“店里有规定必须收费,这店不是我开的,我说了不算。要是我开的你要多少我给你多少”“现在塑料袋都收费了”这些都是我们实际采访的店员、老板所说的。对于这些商人来说,他们严格执行的限塑令固然有保护环境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是政府的法令对他们起了作用。一万元的罚款对于一个店来说实在不是一个小数目,况且仅仅为了一个塑料袋接受罚款是在不值。一位快客的收银员说:我这现在都不提供免费塑料袋了,那天有个小孩来我这买了三根冰棍我都让他捧回去了。从另一个方面,这个法令也使得愿意保护环境的商家有了保护环境的机会,如果没有限塑令,那么减少塑料袋使用的商家就会引起顾客的不满,现在商家就可以名正言顺的进行塑料袋收费,不但减少了塑料袋的是用而且还给商家带来了一笔额外收入。但是现在各个商家的塑料袋收费差异还很大,收费比较混乱,我认为政府还应该在随后的法令中规范塑料袋的收费情况。

抓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篇3

目前,东风公司离退休人员总数已经达到5万余人。这些老同志为支援祖国三线建设和东风公司的发展建设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他们是东风公司的功臣,是东风公司的宝贵财富。在取得良好经营业绩的同时,公司党委、总部高度重视公司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尽力为离退休人员创造更好的养老环境,建立并不断完善老年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一、公司领导关心支持,建立三项机制,是老年活动中心发展的保障

为能给老同志提供更好的养老环境,让老同志身心健康发展,早在1988年,东风公司就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负责具体组织开展公司离退休老同志文化娱乐活动。1988年上半年,中心破土动工新建。期间公司领导多次到现场查看工作进度,并听取建设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在建设资金等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活动中心于1990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公司党委、总部坚持将离退休工作融入集团发展主流,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方面去谋划思考,将建设好老年活动场所,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好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活跃老同志身心健康,让老同志能够安享幸福、安宁的晚年生活,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

1、从组织机构方面保障。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落实领导小组工作会制度,保证活动中心工作科学决策。公司成立了离退休领导小组,成员由公司党政领导和各职能部门领导组成。公司领导小组每年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听取活动中心工作汇报,确定每年老年活动中心的专项经费及开展活动。

把老年活动中心工作列入离退休工作重点,纳入离退休工作目标考核并严格进行考评。按职责分工,对任务进行细化、量化,实行责任目标管理。对各项工作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进行点评,并和年度考核挂钩,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积极性。

2、从活动经费方面保障。

公司将离退休人员活动经费纳入活动中心年度预算,每年举办的全公司性大型文体活动和参加全省活动所需经费,公司都根据实际安排活动情况给予增补专项预算。据统计,平均年活动经费约60余万元,活动经费有保障,做到了年有计划、月有安排、日有活动,各项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3、从工作机制方面保障。

结合单位实际,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了文体协会管理办法、文体协会对外交流及培训管理办法、议事制度、学习制度、各活动厅(室)活动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11项规章制度。

在各项大型活动策划上,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做到全员参与,计划落实到人,任务到位。每次大型活动都召开系统工作会、全处员工大会,为各项活动的完成奠定了组织保障基础。

二、完善硬件建设,是老年活动中心发展的基础

1、逐年投入经费,修缮活动场所,增加健身设备。

老年活动中心于1988年新建时投资400万元,综合厅和综合楼竣工后,公司又投资64.94万元购置了空调、音响、健身保健活动器材等相关设备并进行环境绿化。

随着活动中心的投入使用,原有场所及活动设备已经不能满足老同志不断增长的身体锻炼需要。为满足老同志身心健康需要,公司又先后投资554.680元,更新活动设施设备,添置活动器材。先后更新了台球桌、乒乓球桌、沙壶球、麻将、棋牌等活动器具;购置电动跑步机、四人训练器、高拉训练器、太空漫步机、气血循环机、各种理疗按摩椅等器材31件;还装修装饰了排练厅,更换音像设备,配备电视、空调;为方便老干部阅文,在干休所建立图书阅览室订60多种报刊、杂志;配备了电脑并接入互联网,完善了楼道消防安全设施,张贴了警示标牌,适合老干部特点的新活动项目时有创新,满足了广大老干部的活动需求。

近几年,公司又先后投资2795.170元用于修建塑胶网球场、人造草坪门球场、多功能活动晴雨大棚和更新大批健身保健设备。

2、科学设置活动中心功能。

公司老年活动中心设有阅览(文)室、电子阅览室、球类室(乒乓球、台球、沙弧球)、棋牌室、多功能会议室、综合活动厅、小型会议室(休息室)、成果展览厅、健身保健室、书画室和排练厅等共计19个厅(室)。建有4块人工草坪门球场、1块晴雨门球场和塑胶网球场。各主要活动室都配有空调。(由于地皮问题没有羽毛球场。)

活动中心活动用房建筑面积4645平方米,由多功能综合大厅、综合活动楼、办公楼及洗手间三部分组成。室外用于老年活动的场所面积3910平方米。由于工厂分散,线长点多,基层各单位相继建立活动中心(室)47个,室外活动面积约12.1万平方米。

三、开展老年活动场所星级达标竞赛活动,加强各单位自主管理,是老年活动中心发展的抓手

1、开展老年活动场所星级达标竞赛,推动老年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

由于公司离退休人员较多,各专业厂分布太广,且发展不均,对老年活动场所投入情况也各不相同。东风公司资产重组后,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同时,一是通过资产置换方式,使离退休员工有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二是进行资源整合,对闲置的房产进行清理,就近安排给离退休员工活动需要使用;三是现有公司内部的活动场所对离退休员工开放;四是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将活动阵地建设纳入到企业建设的发现规划,充分整合办公资源,花小钱办大事,逐步改善老年活动场所建设,使活动场所建设和企业发展同步进行。

为加强各基层单位老年阵地建设,推动老年活动阵地规范化管理,2006年以来,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在全公司离退休系统广泛开展了以硬件设施、场地管理、活动开展為主要内容的老年活动场所星级达标升级竞赛活动。

离退休人员管理处成立了老年活动场所达标升级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由处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由老年活动中心及离退休人员管理处各职能部门任成员,指导全公司老年活动中心(室)达标升级竞赛活动开展,研究、处理、协调达标升级竞赛活动推进中的重大事项,负责达标升级竞赛考评。

活动开展后,全公司各单位积极参与,把建设、管理好老年活动场所作为提升离退休工作整体管理水平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来抓,先后投入800多万元改善老年活动场所,改扩建老年活动场所面积23752平方米,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和资源,切切实实地为老同志学习和娱乐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该活动每两年进行一次复查,目前十堰、襄阳基地三星级达标单位30个,占51.7%;二星级达标11个,占18.9%;一星级达标单位3个,占5.1%。公司各单位老年活动场所宽敞、明亮、干净、整齐,制度健全,使公司老年活动中心(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为老年人走出孤独,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愉悦身心、健康体魄提供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开展老年活动中心(室)达标升级竞赛活动,促进了公司各老年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提高了老年活动中心(室)的管理服务水平,给老同志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公司营造了稳定和谐的改革发展环境。目前,公司十堰地区各单位室内活动场所面积共27678.2平方米,室外场所面积共10857.5平方米。

2、加强各单位自主管理,常规活动与专业协会活动相结合,平时活动与比赛相结合,促进老年文体活动上水平。

1991年,东风公司老年文体活动协会正式成立,下设17个专项协会,把众多涉老团体凝聚起来,帮助他们向专业化、集团化、规范化方向发展。为促进老年文体协会和活动中心的持续发展,定期召开工作会,积极引导老年文体协会开展活动,帮助他们搭建发展展示平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场所和经费支持,每年进行总结表彰。

由于点多面广线长,各单位老年活动场所加强自主管理,根据各单位自身情况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各项文体活动,并形成了各自特色。现在,公司基层单位已成立33个专项协会。已逐步形成了以公司老年活动中心为“轴心”,以公司16个老年文体协会为“纽带”,以各单位基层站点老年活动室为“阵地”的活动组织体系。通过参加活动,使广大的离退休员工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发挥各文体协会作用,把活动技术水平比较高的老同志,通过强化指导,培养成活动骨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共同提高。

公司各单位立足老有所乐,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组建了老年腰鼓队、舞蹈队、门球队等文体活动队伍。广泛组织开展了适合老同志特点,有益于老同志身心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的系列文化娱乐活动,常规活动与专业协会活动相结合,不断提升活动水平,使活动保持长期性、稳定性;平时活动与比赛相结合,做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以比赛的方式激发老同志参加活动的热情,外出参赛逢旗(奖)必夺,以赛促发展。

四、开展活动,群众参与,是老年活动中心发展的动力

1、集中大型展示与小型分散相结合,依托老年活动中心阵地举办各项适合老同志参与的文体活动,参加的离退休人员达70%以上。

活动中心围绕党和政府及企业中心工作开展活动,重大节庆日举办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社会和企业影响力。从1992年至2010年,共举办了7届老年趣味运动会,从预赛选拔到決赛,每届运动会历时近半年,前后有上万人次参与力所能及的比赛项目,振奋了老同志们的精神,带动老同志们进行体育锻炼,强身健体。从1986年开始,东风汽车公司举办了22届老年节活动。在公司老年人的眼里,一年一届的老年节,已经成为他们展示老年风采的重要舞台。舞蹈、时装、声乐、器乐……各类表演项目应有尽有,精彩纷呈。每一届的老年节都开办得有声有色,享誉社会,既是老年朋友展示才艺的舞台,更是东风老年人快乐健康生活的集中展现。

利用东风各单位的广场这一资源作为活动阵地,举办丰富多彩的大型文体活动。建立东风公司文化活动品牌,加强公司的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们的东风广场亮起来,使东风之歌唱起来,使广场人气聚起来,让公司各单位领导放心搞建设,安心谋企业的发展。让广大的离退休员工积极参加到广场文化活动中,大大丰富了老同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政治学习与文体娱乐活动相结合,提升老同志政治素质。

各单位每年定期举行形势报告会,通报每年或半年公司发展情况、国家国际形势变化,将政治性学习内容与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结合起来,寓教于乐,相互促进。

3、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活动,成果颇丰。

承办了“湖北省首届经典老歌”大赛东风赛区和湖北省“东风汽车杯”第五届老干部门球赛,参加了有湖北省老干部局举办的“湖北省老干部健身舞比赛”、“湖北省老干部艺术团文艺调演”、“楚天夕阳红”等专场演出,均取得了好的成绩。

“灿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老年朋友们不仅“乐”出了健康,展示了风采,更“乐”出了水平。公司老年活动中心门球基地荣获“2009—2010年度湖北省先进门球基地”荣誉称号。此项荣誉仅有两家单位获得,公司门球基地是获表彰的唯一一家企业单位门球基地。公司老年活动中心2011年9月经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检查验收通过创建省级示范活动中心。

公司老年活动中心已经成为公司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满足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是各级党政组织联系老干部、凝聚老干部的重要桥梁和阵地,是稳定离退休员工队伍、构建和谐东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老同志身心健康的需要,是开展可持续性老同志丰富多彩文体生活的需要。

塑场所精神建和谐社会 篇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 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具体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村落的建设方面, 探寻传统村落精神, 营造和谐的村落氛围和适宜于公共活动的外部空间, 促进村落邻里之间的交流互动, 建设基于现代场所感和社区关系的新型村落, 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二、我国农村建设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村落先于城镇, 是人类聚落的起点。长期以来, 它一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表现形式。传统的中国农村里, 人、建筑、自然环境长期和谐地相处, 形成村落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文化习俗。

然而, 当今社会农业科技的进步, 产业结构的变化, 特别是伴随着城市的盲目扩张和农村建设的盲目重复建设, 破坏了田园景色、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 昔日和谐的乡村成为城市工业化的牺牲品。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乡土风貌和文化景观遭受破坏, 村落正在失去其应有的特色并导致许多人归属感的丧失。在南方许多经济较发达的乡村聚落中, 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翻版随处可见, 主干道、次干道、中心绿地、联排住宅组成一个个面貌相同的村庄和城镇, 而传统文化所赋予它们的差异特性早已消失殆尽。而在不少物质形态保留较好的古村落中, 衰败的迹象也十分明显, 村落中老人和小孩构成了常住人口, 富裕起来的人们纷纷搬离古村落, 竞相成为城镇化大潮中的一员。在这样的文化的冲突与整合中, 单单去谈新村建设或者对古村落的保护都是不合适的。

三、村落精神基本概念

中国社会原本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 伦理情谊是整个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 它的有形的根基深深地埋在乡土社会深厚的土壤之中。传统的中国乡村的形成和发展有两大因素至关重要:一是地缘, 二是血缘。前者决定生存条件和环境, 后者关系村落凝聚力及子孙后代的发展, 即古人注重追求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关系本身的和谐。村落是基于同一地区人们的地方和民族文化独特性的生活要素构建的。

传统的村落精神是基于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以宗法观念为核心的村落中人们和谐生存的社会关系, 主要体现在同宗同源的血水深情、和谐互助的友邻关系, 人与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突、患难相恤” (见图1) 。随着社会宗法观念的淡薄, 社会的核心组成单元已经由宗族分裂为核心家庭, 传统村落精神所根植的土壤已不复存在, 甚至造成人与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今天,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 我们提倡的村落精神的回归是指建立在现代经济条件关系下, 运用现代场所精神的基本原理, 通过对村落总体环境的再创造和村落公共空间的构建, 促进村落中公共活动的开展, 形成良好的村落氛围。如诺伯格·舒尔茨所说:“当人定居下来以后, 一方面他置身于空间当中, 同时也暴露于某种环境特性中, 这两种相关的精神更可能称之为方向感和认同感……场所的体验是一种令人满足的一般特性, 然而真正的归属就必须是这两种精神的完全发展。”

四、构建策略

户外公共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改善, 而活动的开展与户外空间的质量息息相关。当户外空间的质量不够理想时, 就只能开展必要性活动;当户外公共空间具有高质量时, 尽管必要性活动的发生频率基本不变, 但由于设施完备, 人们自然愿意多驻足停留;同时, 由于场地和环境布局宜于人们驻足、小憩、饮食、玩耍等, 大量的各种自发性活动会随之发生。我们通过对新时代村落总体布局、建筑、巷道、水系等几方面进行合理构建, 营造良好的公共空间环境, 促进户外公共活动的开展。

(一) 村落总体布局

传统的村落总体布局是在选址的基础之上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均衡对称、空间序列与总体平衡来建立的 (见图2) 。按照这个总体布局原则, 传统村落中往往以祠堂为村落最高点, 起统领全村的作用;而整个村落也是按照从村头到村尾的顺序, 围绕古井或古树形成村落公共活动空间;村落中虽然建筑形式多样, 但整体遵循和谐统一的原则, 从而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

按照和谐统一的整体构建原则, 我们认为现代村落布局应遵循以下几点:

1. 秩序

建筑秩序是宏大的自然秩序的社会延续。传统的建筑秩序以环境观为基础, 结合五行说及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形成了阴阳、长幼有序的等级秩序。现代随着等级观念的破除, 我们需要建立一种依托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纯粹的秩序观。建筑不是独立存在的, 必须要建立在一定的文脉基础上, 也就是说, 建筑的外部环境是建筑形式的决定条件, 建筑必须与其所在的外部环境相融合。沃纳·黑格曼和埃尔伯特·皮茨早在1922年就指出:“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 才可以从混乱中看出一件好作品的优越, 当邻里都是决然不同或者甚至是令人不愉快的时候, 高贵、有魅力的和谦逊的风格就是荒谬的。指望好的作品会显得比作为衬托的周边环境更好, 是一个幻觉。”

2. 比例

传统的中国建筑无论是总体、单体还是细部构造都遵循一定的比例, 也就形成了整体统一构图的特质。在新时期的村落建设中, 建立视觉秩序和统一的方法是通过均衡的使用, 或者说是通过给予各个构图要素恰当的分量。在一个构图中保持统一, 就需要“清楚地出现一些中心的或焦点的理念。”在村落设计中, 它可能是由公共建筑围合成的主要公共空间或者是服务于同一公共功能的、相互有联系的一组公共空间。也可以通过使用一种主要的地方建筑材料, 重复屋顶坡度、屋檐及屋脊的细部或者连续使用相似的门窗。

3.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念的重要组成。传统村落中不同建筑并不是完全呆板的按照“南向为尊”的古制, 而是结合各自周边小环境作出适当调整, 同时每户建筑形制相同却又各有特色, 形成整体上和而不同的完整和谐的群体关系。作为现代村落的建设, 尤其要充分结合每个村落固有的环境特色, 在单体上要避免趋同化的建筑设计, 形成自己的多样性。

(二) 村落建筑

作为村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村落建筑与村落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在传统村落中, 村落公共空间是从一个原本的实体块中切割出来的, 公共空间本身是一个具有三维特质的积极要素, 而建筑是构建空间的二维立面。通过整体建成环境的统一, 普通建筑材料的使用、建筑细部的复制以及采用持续的、更为适宜的人类尺度, 形成良好的村落外部环境和景观。

传统的建筑是与环境和谐共生的。首先, 基于大的气候环境特点, 一个区域内的建筑往往采用公有的材料及通风采光模式, 保证了村落整体上的协调性;而在细节方面, 由于各户具体基地环境、家庭要求等不同, 又造就了村落的韵律。对于村落建筑的建造来说, 由于居民居住的长久性, 形成良好的外部活动空间环境远远要比大量纪念性建筑的落成重要。通过村民大量和谐统一的房屋的建设和发展, 更能够促进外部活动空间环境的发展, 形成或大或小的空间, 促进居民公共活动的开展。

(三) 村落巷道

巷道是村落中具备一定宽度的小巷, 是户户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时, 巷道空间还能改善村落中的气候。

巷道是村落中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的过渡。它是由私有的建筑表皮所围合起来的半公共空间, 而它的营造也更多地体现一种群体的揉合性。随着现代交通方式的发展, 我们可以按照功能要求将不同的巷道加以区分:按照新的生活方式给村民住宅提供可自我建造的半私密性的前院和私密性的后院, 前院与步道相连, 丰富且完善传统的户外活动空间;而后院外则是联系各处的交通路线, 这样的路线跨越水系, 构成交通的主脉, 同时将交通区域设计成步行区 (见图3) 。

(四) 村落水系

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也是村落选址、延续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水是生命的保障, 接近水源是众多村落选址的首要原则。如传统的江南村庄是通过设立水口, 尤其是出村的下水口潴留水源, 提高水位以利灌溉。在北方山区则是通过接近河流, 或接近河谷地带和山泉获得稳定充足的水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供水设施的不断完善, 人们对水源远近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但我们仍要维护管理并利用好水系, 用于改善村落环境和自然景观 (见图4) 。

五、结语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任务, 是科学发展观在新时期的重要体现。我们不仅要建设物质条件下的新农村, 更要恢复传统村落中“鸡犬相闻”的和谐景象。通过现代城市设计的理论, 确定适合村落发展的模式, 营造和谐外部空间环境, 改善居民公共活动空间,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丹麦]扬·盖尔.街道与广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美]肯尼斯·弗兰姆普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工作场所社会支持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二单元第2课《公共场所拒绝危险》第一课时。《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同学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体验,从而使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教材的活动布置即是虚拟的社会生活也是实际生活实际,同学易于接受和理解,便于操作。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用途,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并且维护它们。

(2)、能力目标:增强感受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发生主动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意识,有维护公共设施的想法和愿望。

3、教学重点:

(1)、让同学认识一些公共平安标志、设施的用途,并维护它们。

(2)、知道在公共场所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

教学难点:平安事故会给个人、周围人带来伤害和社会造成影响和损失。

4、教学准备:完成“社会调查记录” 和几个不同种类的平安标志。

二、说教法学法: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公共场所拒绝危险》一课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同学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发生共鸣。深刻地体验到了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并维护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以和平安事故带给我们的伤害和影响。这种情境教学法,注重让同学从自身的生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同学通过亲身的体验,进行有目的的交流、探究活动,从而获得思想的升华。

三、说过程:

(一)、漫画故事导入

新课标指出:贴近同学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同学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播放课件,关于小朋友在公共场所造成事故的漫画,把同学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唤起小朋友们对公共场所平安的关注,这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公共场所拒绝危险》。

(二)、观察体验,突出重点

本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内容:

(1)观看报道和图片谈感受、提问题,通过小组内谈感受,提疑问,在一起研讨中学习体会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危险对于我们是存在的,而且我们必需要关注它,因为它刻不容缓;这里在课前我安排了一个社会小调查是关于公共平安的,给同学安排了一个寻找公共场所中存在的平安隐患有哪些的小调查,可以以拍照片,做记录,录制成录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小组内交流自身的调查结果。让同学们小组内讨论公共场所存在哪些平安隐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然后小组内一起设计解决方案。从发现问题,再认识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同学意识到公共场所的平安和我们息息相关,必需遵守公共平安规则才干防止危险的发生。那么,要遵守公共平安规则的前提是我们必需要先认识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长什么样子啊?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活动,当然必需要贴近同学的生活,还要求同学能感兴趣,所以设计了第二个环节。

(2)设计了一个猜一猜的环节,一个同学上前来描述平安标志和设施,但不具体说出是什么,通过他的语言让其余同学猜是什么标志和设施,为了怕小朋友们对标志和设施不感兴趣,特意设计以一种“看谁知道的最多”大拼比形式,来吸引同学的参与兴趣。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让同学一步认识平安标志有哪些,具体长什么模样。猜对的同学说一说这个标志或者设施都出现在什么地方还有它的作用是什么。

(3)我想突出维护公共平安标志的重要性,因此,在幻灯片中放映了一个由于平安标志遭到破坏,一名小同学发生以外导致伤亡的故事和图片,让同学谈谈看法,从而推出,假如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被毁坏了,会有什么影响和后果。让同学认识到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多注意维护这些公共平安标志和设施。

(三)、提高认识,升华情感

工作场所学习初探 篇6

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涵

比利特(Billett, 1993)认为,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在参与真实任务,并有熟练成员直接或间接指导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他把学习的知识分为三种形式:(1)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之类问题的,即关于事物是什么的信息。这类知识的学习是记忆的过程。(2)程序性知识是完成“怎么做”之类任务的,必须通过实际活动才能表现出来。这类知识是多次练习和实践的结果。(3)倾向性知识是决定“做不做”、“做什么”的。比如, 一个不愿做某事的人是难以做好这件事的, 甚至根本不去做。倾向性知识是个人长期情感体验的产物。

在工作场所学习,程序性知识通常是可以直接观察的,而概念性知识的内容则比较模糊。倾向性知识同时决定着前两类知识的创造、学习和运用。三类知识只有相互结合, 才能成为完全意义的知识, 才有现实价值。

曼斯菲尔德(Mansfield, 1991)从技能的角度来定义工作场所学习,他认为, 工作场所学习是学习者在工作场所中发展工作能力的学习方式。他指出,学习者在工作中需要四种形式的技能:技术性技能,管理任务的技能,计划、决策、区分优先次序、管理突发事件的技能和角色与环境技能。他还强调,技能是整体的,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理解力、情感、价值观和稳定的情绪等。

德国的劳耐尔(Rauner)教授提出了从新手到专家的发展可划分为5个阶段,每向前发展一阶段,分别需要不同性质的知识:(1)定向与概况知识,了解在基本工作中涉及了什么; (2) 职业的关联知识,明确怎样去联系这种任务及其他任务,并考虑为什么要联系起来; (3) 细节与功能知识,知道在单项专业工作中涉及什么,并明确怎样起作用;(4)基于经验的深化知识,探究怎样去系统地进行解释相关任务,并且进一步开发。

从以上几个阶段看,学习者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能力发展是从被动接受信息到具备更多的反思和参与的过程,越到后面知识变得更加内化,更接近于自我建构(见图1)。

比利特和曼斯菲尔德是从知识、技能等学习结果的角度来定义工作场所学习的,目的是构建一个理论框架以概括和区分工作场所中每一种形式的学习,并与员工的工作联系起来。

工作场所学习的特性分析

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实习,不但能学到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从性质上来看,实习为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提供了一个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面对生活环境的突然改变,其态度、心理和价值观会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按社会学理论的基本论述,人置身于环境之中,其学习经验肯定受到社会教育与工作经验的影响。下面对工作场所学习的特性加以分析。

(一)工作场所学习的情境性分析

工作场所学习指的是真实的工作场景,而不是学校人工设计的场所。这种情境是指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情境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实践知识与工作方法知识,因为专业实践知识与工作方法知识的掌握依赖于工作情景的再现。在学习过程中或学习结束时,学生通过学习行动和项目实践学会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态度等。

对于新手来说,他们通过一种复杂的实践形式,为他们在体验中理解这个世界创造了可能性。因为智慧是在一种情境中产生的,对在这种情境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产生了新的发展,这种创造性就是智慧。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目前的应用,而在于为以后作准备。

迁移性技能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这种技能的培养,学习者在不同的工作情境下能够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并且能很快从新的工作角色和工作任务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

(二)工作场所学习的积极性分析

在工作场所进行实践,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在学校的实践课程。这种情况说明,学生对学习环境的认知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能力及其在具体工作环境中的发展是兴趣形成的重要原因。

学习者首先记住的是积极或消极的经验感受,其次才是经验内容。如果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者来说代表着消极情绪,则其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也许会有抵触情绪。因此,学习者要了解,他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在将来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也会遇到。他们要学习如何处理过错和失误,并要敢于承担责任。一般情况下,这将会对学习者产生极大的激励。他们会清楚地认识到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者能够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获得一种“自我指导”能力,成为工作小组和团队对话的积极参与者。

(三)工作场所学习的内隐性分析

在这里,学习的意义扩大,而不只是书本知识的获取。其实,每个人一直在学习,只是学习的效率彼此不同。

工作场所学习,对于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发展而言,其作用是有限的。隐性学习获得的知识是抽象的,无法用言语表达。这种知识能在无意识努力的情况下理想地获得,可用于在新的情境中解决问题。

经验是在实践中最容易掌握的。那么,分享经验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场所中的学习就是靠有经验的人传授给没经验的人。兴趣是学习经验的结果,学习经验本身才会对个人未来的教育与职业技能的发展有所冲击。尽管经验是学习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反思,学习也不是完整的。事实上,如果个体没有对经验进行反思,或者说根本没有意识地从经验中学习,个体的经验有可能不是学习。

结论

在工作场所学习,不断变化的环境、学习者个人不同的发展需求以及已经形成的学习动力,并不能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都保持不变的状态,相反会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出一种上下波动。工作场所学习不仅是有结构的,而且结构复杂,只是因为受太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很少有人能够完全地洞察。

工作与学习的同一性,使工作性质和学习性质相对于学习或工作而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学习者既是工作者,工作者同时也是学习者,从而实现所需要的角色协调;由于工作现场所开发的知识主要是实践的、特定情境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是公共的,只能通过经验被建构,因此,经验与反思是其核心要素,个体对实践过程的参与十分重要;工作场所学习需要学生的首创精神和富有责任感的独立活动,同时也需要有经验的工作者的指导和演示,因此是一种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工作场所学习能够让学习者通过更多的实践操作使自身能力得以巩固,并通过边缘性参与和指导的有机结合使能力得以拓展。

摘要:工作场所学习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探讨了工作场所学习的内涵, 并对工作场所学习的特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作场所学习,内涵,特性分析

参考文献

[1]Billet, s.R.Authenticity and a Culture of Practice.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1993, (l) :l-29.

[2]Mansfield, R.Deriving Standars of Competence.In E.Fennel (Ed) , Development of Assessable Standards for National Certification.London: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1991:80-86.

[3]Rauner, F.Lern-und Arbeitsaufgaben für eine gestaltungsorientierte Berufsbildung.Berufsbildung und Innovation.2002, (1) .

[4]赵昕.学习岛——工作场所学习的一种新形式[J].教育研究, 2007, (2) .

[5]徐国庆.工作过程学习的初探[J].教育科学, 2005, (8) .

供电工作场所噪声评价 篇7

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 供电公司主要工作场所内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已引起普遍关注[1,2,3]。为掌握供电公司主要作业场所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选取某供电公司所管辖的5.52MW水电站、35kV变电站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三个主要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检测, 分析其危害程度、提出噪声控制的建议。

2 对象与方法

监测过程中温度为17.0℃-19.2℃, 湿度为49.5%- 2.8%。噪声监测仪器选用BSWA801声级计。噪声检测依据行业标准GBZ/T 189.8-2007和DL/T 799.3 -2010的规定[4,5];水电站的噪声监测点分别在水电站的控制室、水轮机和发电机机房和开关场设置;变电站的噪声监测点分别在变电站主控室、高压室和开关场设置;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噪声监测点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室内设置。每个监测点均测试3次, 其结果取其平均值, 水电站和变电站设置的噪声监测点在各作业场所大致沿着运行人员巡视路线均匀分布。

本研究噪声共监测39个作业点, 根据行业标准GBZ 2.2-2007的规定[6], 每天工作8h, 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因此, 按照行业标准GBZ/T 189.8-2007和DL/T 799.3 -2010的规定[4,5]计算8h噪声职业接触值后进行判定。由检测结果可知, 5.52MW水电站的控制室噪声强度为58.2 dB, 水轮机、发电机机房和开关场监测的21个作业点噪声强度为48.9~89.4 dB, 其中在水轮机和发电机附近监测的2个测试点噪声强度测试值大于85dB, 其余监测点测试值均小于85dB。35kV变电站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所有监测点的噪声监测值均小于85dB。监测的5.52MW水电站、35kV变电站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的运行人员和调度人员8h噪声职业接触值均满足行业标准GBZ 2.2-2007规定的要求。

3 主要噪声设备分析

供电公司的水电站、变电站和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作场所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的噪声主要为发电机噪声、水轮机噪声、变压器噪声、电晕噪声和调度警报声。

发电机的噪声是由转子转动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与电磁噪声组成。空气动力噪声来源于发电机冷却通风系统, 空气被转子轴向吸入, 流经转子磁极和定子铁芯后, 排向排风道。这种通风装置, 不管是密闭循环通风还是川流式通风, 都不可能设计成理想的半滑气流通道, 因此形成气流脉动、涡流, 气流阻力损失增大, 产生很大的空气动力噪声。电磁噪声是电磁力作用的产物。电磁力不断变化, 使发电机结构振动产生噪声。

水轮机、蜗壳产生的噪声与水流有关。水流与所有过水部件的摩擦、流道内的涡流、压力波动与气蚀都将产生噪声。这部分噪声常比发电机的噪声大得多。

变压器噪声共有三个声源:一是铁心、二是绕组、三是冷却器, 即空载、负载和冷却系统叠加的噪声。铁心产生噪声原因是构成铁心硅钢片交变磁场作用下, 会发生微小变化即磁致伸缩, 磁致伸缩使铁心随励磁频率变化做周期性振动, 铁心磁致伸缩变形和绕组、油箱及磁屏蔽内电磁力所引起。绕组产生振动原因是电流绕组中产生电磁力, 漏磁场也能使结构件产生振动。电磁噪声产生原因是磁场诱发铁心叠片沿纵向振动产生噪声, 该振动幅值与铁心叠片中磁通密度及铁心材质磁性能有关, 而与负载电流关系不大。 电磁力和振动幅值与电流平方成正比, 而发射声功率与振动幅值平方成正比。

电晕噪声是在高电压的作用下高压配电装置导电部分及导线表面电场强度升高, 使导线周围的空气发生游离放电并显现电晕放电并伴随产生使人烦恼的可听噪声。

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室内的主要噪声源是各电站传送给调度中心的调度警报声。由于警报声若较低会使调度员不易发现, 影响事故事件的即时处理;但较大、频繁的警报声对长时间工作的调度人员会产生一定影响。

4 结束语

水电站和变电站均选用外带良好屏蔽噪声措施的电气设备。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操作的主控室设置在离主要噪声设备一定距离处。需要考虑从声源上, 传播途径上, 噪声接收者三方面降低噪声。从声源上降低噪声, 建议在设备选型阶段应优先选择噪声较小的设备。在噪声传播途径上, 建议应尽量将生产性噪声较大的电力设备与操作人员隔开。针对运行人员集中, 工作时间长的控制室的噪声控制, 应与厂房布置、电气、通风等专业紧密配合, 应合理选择位置, 提高结构和门窗的隔声能力;门窗缝要严密, 电缆孔应处理好, 防止漏声;通风系统要做消声处理;控制室内表面可做适当的吸声处理, 以降低混响声、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在噪声接收者上, 应针对在水轮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强噪声的作业场所巡视操作时, 工作人员应尽可能佩戴耳塞等个人隔声防护用品, 对工作人员开展职业健康监护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 应设置防护设施, 建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技术操作规程, 并确保实施。

摘要:分析、评价供电公司主要工作场所的噪声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情况, 并对主要噪声设备进行分析, 分析噪声的危害程度、提出噪声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供电公司,工作场所,噪声,分析

参考文献

[1]黄信有.南平市水电站噪声与工频电场辐射状况调查[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 2007, 25 (5) :273-274.

[2]李润伟, 姜德全, 李贵涛.水电站噪声的控制措施[J].东北水利水电, 2003, 21 (12) :5-6.

[3]陈苘, 宣志强, 赵海英, 等.变电所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 (12) :3-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T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S].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5]国家能源局.DL/T799.3-2010, 电力行业劳动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第3部分:生产性噪声监测[S].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1.

工作场所7大常见风险 篇8

风险

高处作业

3位顾问首先将常见风险与高处作业相关联。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显示,2014年高处坠落死亡人数占该年职业死亡总人数的14%。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OSHA)也认为违规频率最高的作业与脚手架和扶梯有关。

高级顾问琼·丹科特表示,高处作业风险或许源自人们对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比如雇主可能不知道他们必须提供坠落防护措施,或者坠落防护装备佩戴不合格,抑或没有固定在节点上。有些公司甚至没有成文的坠落防护流程。

雇主须识别出哪些场所必须有坠落防护,装备需要连接的固定点在何处,还要培训员工,并定期审核公司的坠落防护项目。

最近,丹科特参观了1座工厂,该工厂正在扩建,在屋顶的3个旧式冷却装置旁增加了1个新冷却装置,但该装置缺少了一部分:旧设备有坠落防护——止回翻折门和护栏,而新设备却没有。丹科特援引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安全专家要在公司的设计和投资决策中拥有一席之地。实际上,这些投入会节省雇主的时间与资金。

丹科特建议:为员工购买合身的防护装备,同时注意检查工作场所是否有固定节点;提醒工人高处作业时,要把自己用绳索连接到固定节点上,密切关注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锐利边角会磨损防坠落背带,因此要定期检查,替换损坏物品。

某些情况下,雇主要摒弃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思想,而是要在扶梯前安装防护栏,这对工人更有益。尽管安装这些设备需要资金,但也比制定防坠落方案、购买个人防护装备、培训和再培训这种方法经济。

仓库管理混乱

NSC在英国的国际咨询服务经理纳米尔·乔治说,杂物堵住消防出口、通道等应急出口属于典型的仓库管理问题。其他还包括:仓库货架过高,货物与屋顶的喷淋系统距离太小,限制喷淋系统的应急效能。另外,杂物、泄漏和积水也会导致滑倒、绊倒和跌倒等问题。

乔治说,出现上述问题后,工人不应等仓库内务人员和卫生服务人员去解决,而是当即自行解决,不能因为其是脏活累活,就置之不理。如果清理作业需要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来做,那么员工要将情况上报给管理者,然后派专人解决问题。丹科特还建议,每次轮班结束或周五下午要抽出几分钟做清理工作。

NSC在伊利诺伊州的高级顾问瑞秋·哈灵顿建议,若是储存仓库,还要保证有足够的剩余空间。另外,哈灵顿还经常遇到电气室当储存室使用的情况,堆积的货物妨碍了电气设备的安装。试想如果照明灯熄灭,工人去电气室维修,结果里面却放满了椅子,会发生什么情况。因此,不建议在电气室内储存任何东西,或为其增加本身用途之外的功能。

电气——延长线

堵住开关并不是唯一的常见电气风险,还有许多与非正常使用延长线有关。丹科特经常看到1个设备连接了数个延长线或电源板的现象,像“雏菊花环”一样。甚至在参观某工厂时,她还遇到过连接了5根延长线的情况。她说,“那些线路就像圣诞树上的灯一样”。

生产场所布局会经常变动。多数情况下,雇主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所用延长线都是新的,大口径的线路,工厂也非常整洁,但他们必须知道,延长线只能为作业暂时供电,注意是“暂时”。如果使用周期达到了数周和数月,按照OSHA的规定,这已不是“暂时”使用了,而是违规使用。

另外,延长线长期铺设在地面上还会造成绊倒风险,导致叉车和人员移动不便。长此以往,还会磨损线路绝缘层,引发电击风险。同时,延长线一个接一个地连接时还会加大线路压力,导致发热,引发火灾。

雇主要注意判断延长线是否是暂时使用,比如天气异常炎热时,临时给风扇供电。如果属于上述状况,员工要在下班前将线路收回。公司还要出台定期检查延长线的制度,也要对员工开展培训,确保线路正常工作,损坏的线路被及时替换。

员工还要确保使用的延长线与作业内容相匹配。一般情况下,售价高的线路口径大,承载负荷也大,不会轻易发热。同样的道理,如果电源板为不同设备供电,电源板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电器同时工作的需求,导致线路过热,甚至引发火灾。若不是临时使用,雇主则要让电气技术人员增设线路。

叉车

叉车相关风险的主要致因是什么?根据乔治的经验,当工人被迫加速作业时,最常出现这类风险。员工都会遇到来自生产任务的压力,而他们面对压力时,会选择投机取巧,“走捷径”。这种现象包括叉车过载或分心驾驶,最终结果或许是撞毁货架、损坏围墙或产品,甚至危及工友安全。

雇主如何应对这种情况,至关重要。通常情况下,他们会错失目标。面对事故,人们普遍会将其归咎于个人,然后给该员工灌输纪律条款,让其重新接受培训、重新考试,然后回到工作岗位。但雇主却没能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很多情况下,根本原因是仅靠员工和卡车不足以完成既定工作量。其他原因还有缺乏对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没有将车辆与人员分开。为此,人们要定期检查车辆,保证其正常工作,设计专用人行道。

上锁/挂牌

正确的上锁/挂牌程序有助于预防严重伤害,但其前提是必须遵守既定流程。

乔治说,“许多公司拥有最好的上锁/挂牌流程,但常在落实环节出现问题”。比如一工人下班前确认设备已上锁,但另一接班工人随后又将其解除;对于难于上锁的旧式设备,有的只是简单地张贴标志,而不去上锁;还有用轻易被切断的绳索锁阀门,而不是用锁链。

就算遵守了上锁/挂牌流程,设备差错依然能导致事故。乔治回忆起了1个案例:1名电气工在布线过程中受到电击,当时设备已经上锁,但用来检查设备的工具受到干扰,没有显示出该系统还没断电,结果员工触碰了线路,导致三级烧伤。

上锁/挂牌流程违规通常可归结为以下3个原因:自满情绪、急于完成工作和不熟悉设备。对此,乔治强调,雇主要对员工进行上锁/挂牌培训,确保其有能力按照流程开展作业。

化学品

化学品很昂贵,部分行业工人认为自己今后永远不会用到某种化学品。据哈灵顿表示,这种想法可导致严重风险。

哈灵顿说,有些人在了解化学品前,就会遇到上千种化学品,管理它们。或许照看5 g的瓶装化学品很容易,但它也可能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变得不稳定。比如,醚可在1年后分解为易爆的过氧化物。单位购置和使用化学品时,要有控制系统,要知道使用的是哪种化学品以及使用原因。

OSHA的风险沟通标准要求企业对所有化学品进行登记,标上有效期,并在该日期前使用或将其正确处理掉。这不仅是安全问题,储存过量不需要的化学品还可能会违反法律。另外,处理过期化学品也会消耗资金。

另一个潜在风险是化学品转移——从一个容器转移到另一个容器中。就算员工对化学品非常熟悉,有多年经验,也依然要按照风险沟通标准,在容器上张贴相关标志。

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内存在多种风险。许多相关事故就因为雇主没有下达作业许可或未能对其开展风险评估导致的。乔治也曾遇到过这种情况:所用风险评估设备已超使用日期,导致无法对危险气体进行有效评估,最终引发火灾。

也有人在未获得准许的情况下进入下水道,甚至不知道那是有限空间,于是进入其中捡拾物品,由于监视人员分心,导致空间内作业员工跌倒。如果按规定进行风险评估,落实作业许可制度,遵守所有流程,不会发生任何问题,所有事情尽在掌握。但如果没有正确制定计划,那就相当于在预谋事故。

风险识别与预防

以上不是完整的风险清单,工作场所还存在其他风险,需要人们仔细识别。为帮助人们识别、应对风险,NSC顾问建议要注意以下4个事项。

培训

员工不是生来就知道按照既定方法开展作业。因此,各单位必须要给员工进行安全规定培训。首先要从新入职人员开始,为其介绍职业安全与健康知识,包括风险识别。新员工所在部门也要对其进行培训,之后还要定期重复,重温培训内容。

公司要明确培训的目的,确保培训的针对性,符合员工需求。培训后,还要对员工进行监察,看其是否将培训内容正确地应用到了实际作业中。

个人防护装备

丹科特说,“个人防护装备(PPE)的使用与雇主直接相关,雇主会决定PPE的购置并确保使用”。

雇主若认为有必要使用PPE,就要为员工提供多种选择,确保装备与使用者匹配,并培训员工正确使用。现场监管人员要以身作则,防护用品穿戴齐全,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如果发现员工没有佩戴PPE,就要找出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佩戴不舒服还是装备没有正常发挥作用。

只提供PPE还不够,因为这些装备可能会被误用,也可能会被忽视。有的员工对PPE很不在意,因此雇主还要确保PPE放置在规定的地方,而不是简单地挂在衣架上。

雇主要向员工强调,“PPE会保护你免受伤害,而忽视它则可能导致你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受到失去眼睛等严重伤害”,以此向其清楚地传达PPE的作用和必要性。乔治说,简而言之,就是向员工说明“佩戴PPE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

资源

小型企业通常不具备系统安全检查所需的资源,甚至很多时候,雇主也不知道安全的作业流程具体包括什么。

这类雇主要主动寻找资源,况且许多还是免费的,比如有些消防保险公司和员工赔偿保险公司就提供免费的安全检查服务。OSHA也是如此,并且还承诺,若在这类安全检查和安全咨询期间发现违规,企业不会受到惩罚。另外,部分设备供应商也愿意帮助企业实施特定安全检查,雇主只要表达出自己的请求便可。雇主还可在OSHA和NSC等机构的网站上搜索资源,寻找免费实地培训机会。OSHA的苏珊哈伍德培训补助项目(Susan Harwood Training Grant Program)就会定期在各地提供培训,该网站上还有其他免费资源。

但并非所有资源都是免费的。雇主若想保证员工安全,就必须在特定培训和PPE上进行投资。“只有前期在预防上投入资本,后期才能收到回报,节省资金”,丹科特说。

文化

很多工作场所存在“有样学样”(模仿)的氛围,如果监管者或经理的行为不符合安全规定,其他员工也会效仿。为此,企业应创建自己的安全文化,让安全成为每位员工的职责,让员工习惯上报风险行为。领导力也能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定下基调。

乔治说,“如果企业管理非常坚定,那么当管理人员向工作车间、向员工、向管理体系最底层释放安全管理信号时,安全职责就贯穿了该企业的整个结构”。

工作场所管道通风的测量 篇9

从职业卫生的观点看, 工业通风的目的是将作业场所被生产活动所污染的空气排出, 把新鲜的或经专门处理的 (过滤、清洁、加温、制冷等) 空气送入作业场所[1]。它是与控制工业有害物、防尘、防毒工作密切相关的技术措施[2], 起着改善生产环境、保障作业人员从事生产所必需的劳动条件、保护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作用。所以对通风及其系统的管理、测量同样是职业安全、卫生检测与评价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

工业通风按服务范围可分为局部通风和全面通风[3], 局部通风更多是用于有害物的排出, 全面通风较多是用于环境整体的空气交换。局部通风设施的考核指标是其所控制的罩口风速, 全面通风设施的考核指标是其新风量或换气次数。这一点体现在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 就是工作场所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m3的新鲜空气量[4]。

一般来讲, 通过现场直接测量粉尘、毒物的浓度 (含量) 就可以满足对作业环境的了解。但是为了掌握防护工程的效率, 对存在问题进行正确、客观的诊断, 则必须对完成该功能的通风设施进行必要的测量, 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换气次数和新风量

新风量和换气次数的测定值均来源于风口的通风量, 区别在于新风量的计算是通风量除以受益人数, 换气次数的计算是通风量除以室内有效容积。

风口通风量的大小取决于通风口 (机械通风的送风口、新风的进风口以及自然通风的窗口) 的面积与其平均风速的乘积。风速的测量方法是在通风口上划分若干等份, 用风速计分别测出每一部分的风速, 然后求出通风口的平均风速。

新风量的测定应在通风系统对外界的进风口处布点。若外界进风口处无法布点, 可在新风送风口布点。若外界进风口处无法布点, 室内无独立新风送风口, 还可在总送风口和回风口分别布点测定。将总送风量减去总回风量的值即可作为总新风量的值。

3通风测量的分类

根据通风的测量方法, 测量参数可以分为风速的测量和风压的测量。其中风速测量一般在风口, 如进风口或出风口进行, 风压测量一般在通风管道中进行。

3.1风速法的测量

风速的测量仪器可以直接使用风速仪。一类是叶轮风速仪, 另一类是热球式风速仪。叶轮风速仪分为翼状叶轮和杯状叶轮两种形式, 其中翼状叶轮的测量范围是0.5~10m/s, 杯状叶轮的测量范围是1~40m/s。热球式风速仪测量范围可以从0.05~30m/s。

实际测量中叶轮风速仪的叶片转动轴应与风向一致, 面向上风向, 且要使测量人员的身体等物体不妨碍气流的流动。测量时, 应确保仪器闸门和秒表动作的同步, 其风速结果需计算求得。由于此类仪器测量值是累积效应, 更适用于将仪器在有效面积内缓慢、均匀游动于特定路线下连续测量的方法。热球式风速仪可以直接给出风速值, 但读数结果还应根据该仪器的校准曲线进行修正。

为了简化测量, 可使用套帽式风量罩。该仪器可直接测定流经各种风口 (散流器、百叶窗等) 的风量。其原理是利用轻便的材料做成一段密闭的编织罩通道, 在编织罩罩口处装有若干个压力传感器组成的矩阵, 可以同时测量各点的风速。避免了分散测量的误差及人工操作的随意性。使用时把风量罩安放在风口上, 就可由数字显示屏直接读出进风量或排风量, 十分方便于测量人员的使用。

3.2风压法的测量

通风系统相对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作过程。以暖通空调系统为例, 把清洁空气输送到建筑物内的所有区域, 室外空气必须首先要被吸入、过滤处理, 再与室内回风混合。其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风阀、风机、冷热盘管、空气过滤器、加热装置、压缩机、输送空气的管路系统和空气分配末端装置如散流器、百叶风口等。周期性地或必要时监测各个点的空气流速以保证空气在系统按照设计或需求进行风量的分配。这时的测量就只能在管道中进行。

气体的流速与其该位置的动压平方根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见公式 (1) 。风道中气体的压力测定包括气体的静压、动压和全压。由于全压等于动压与静压的代数和, 所以在在实际测量中可以只测全压和静压两个值, 动压值通过计算求得。也可以通过检测管的连接直接给出动压值。

4压力检测

4.1测试孔和测定点

为了提高精确性, 测量断面的测试孔应优先选择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上。当测试现场难于完全满足要求时, 测量断面原则上可设在弯头、三通等异形部件上游方向 (相对气流流动方向) 距离不小于3倍管道直径的位置。当测量断面设在上述部件后面时, 距这些部件的距离不小于6倍管道直径的位置。测量中若发现任何一个测点的动压出现零值或负值, 说明气流不稳定, 有涡流, 该断面不宜作为测试孔。同样, 如果气流方向偏出风管中心线15°以上, 该断面也不宜作为测试孔。 (检查方法:将毕托管端部正对气流方向, 慢慢转动毕托管使动压值最大, 这时毕托管与风管外壁垂线的夹角即为气流方向与风管中心线的偏离角) 。同时, 测试孔的选择还应考虑测量的方便与安全。

因为管道摩擦阻力的存在, 即使在稳定的直管道中空气流动速度在任一断面上的各点也大不相同。测定点设置的指导原则是在某断面上划分出若干个等面积的空间, 然后在其物理尺寸的中心点进行测量。因而在测试孔的选择还会与管道的形状有关。

4.1.1 圆形风道

在同一断面可设置两个彼此垂直的测孔, 并将管道断面分成一定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 同心环的环数按表1确定。

图1是划分为两个同心环的风道的测点布置图, 其它同心环的测点可参照布置。对于圆形风道, 同心环上各测点距风道内壁距离列于表2[2]。

4.1.2 矩形风道

对于矩形风道可将风道断面划分为若干等面积的小矩形, 测点布置在每个小矩形的中心, 小矩形每边的长度为200mm左右, 如图2所示。测试孔的数量和位置依据实际情况来定。

4.2测定仪器

4.2.1 U形压力计

U形压力计不适于测量微小压力, 一般为200~6000Pa。其最小分度值不应大于10Pa。使用时必须将U型压力计垂直悬挂在墙上或支座上, 然后根据被测压力的大小在U型玻璃管内注入工作液, 注入量以到标尺刻度的1/2处为宜。实际使用中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1) 测量前必须注意所用压力计的最大量度应大于被测压力, 以防工作液冲出玻璃管口。

(2) 必须保持玻璃管内壁及工作液的纯净, 不用时, 应用纱布或其它遮盖物遮住管口, 以免影响测定的精确。

(3) 测试前, 将仪器调整垂直, 检查液柱有无气泡, 将残留空气挤出, 并将液面调至零点, 然后根据测定内容用橡皮管将测压管与压力计连接。

4.2.2 倾斜式微压计

倾斜式微压计的测量范围通过倾角的调整可在0~500 (750, 1000, 1500, 2000) Pa之间, 精度可达1.0级。其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2Pa。在使用前还应当注意:

(1) 将仪器水平调整;检查液柱有无气泡。可反复挤压胶管排出气泡, 使液面略低于管口即可。并将液面调至零点。

(2) 检查微压计是否漏气。向微压计的正压端 (或负压端) 入口吹气 (或吸气) , 迅速封闭该入口, 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 则表明该通路不漏气。

4.3测定

4.3.1 采样前准备

采样前应检查皮托管是否漏气。方法是用橡皮管将全压管的出口与微压计的正压端连接, 静压管的出口与微压计的负压端连接。由全压管测孔吹气后, 迅速堵严该测孔, 如微压计的液柱位置不变, 则表明全压管不漏气;再将静压测孔用橡皮管或胶布密封, 然后打开全压测孔, 此时微压计液柱将跌落至某一位置, 如液面不继续跌落, 则表明静压管不漏气。

此外, 将4.1.1或4.1.2计算出的测点数据 (插入管道深度) 分别标记在贴有白色胶布的比托管壁上。

4.3.2 管路连接

(1) 用U型压力计测量全压或静压时, 压力计的一端接压力管口, 另一端直接与大气相通。测量动压时, 则是一端接全压的管口, 另一端接静压的管口。读取U型压力计两端的液面高度差。图3是皮托管与U形压力计测量全压、静压、动压的连接方法。

(2) 用倾斜微压计测量时, 把微压计的阀门柄拨在“测压”处, 如被测压力高于大气压力时, 将被测量的压力管口接在阀门的“+”压接头上;如被测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 应先将阀门中间的接头和倾斜测量管上端的接头用胶皮管接通, 再将被测量的管口接在阀门的“-”压接头上;如测量压力差时, 则将被测的高压管接在阀门的“+”压接头上, 被测压力的低压管接在阀门的“-”压接头上, 阀门中间的接头和倾斜测量管上端的接头用胶皮管接通。读数时, 须把倾斜测量管上的读数乘以对应的弧形支架上的常数因子。图4是皮托管与倾斜微压计的连接方法[5]。

4.3.3 检测

将S型皮托管插入采样孔时, 应在开孔平面垂直于测量断面的状态下插入, 以减少插入过程对压力计的冲击。此时微压计的读数应在零点左右。使用标准皮托管时, 在插入管道前应将皮托管和微压计的通路用手捏紧用以切断两者的联系, 避免微压计中的酒精被吸入连接管中。插入前应确认皮托管全压口与管道内气体的流向, 要全程保证全压口面向气流。

4.4排气流速和流量的计算

4.4.1 排气流速的计算

对于接近常温、常压条件下 (t=20℃, Ba+Ps=101300Pa) , 通风管道的空气流速Va按式 (1) 计算[6]:

式中:Va—常温常压下通风管道的空气流速, m/s;

Kp—皮托管修正系数;

Pd—排气动压, Pa;

Ba—大气压力, Pa;

Ps—排气静压, Pa。

4.4.2 平均流速的计算

对于接近常温、常压条件下, 通风管道中某一断面的平均空气流速undefined按式 (2) 计算:

式中:Vai—某一测点的空气流速, m/s;

n—测点的数目。

4.4.3 排气流量的计算

常温常压工况下的管道内的风量QA按式 (3) 计算:

式中:Qa—通风管道中的气体流量, m3/h;

F—管道截面积, m2。

5结束语

管道风量的测量方法与仪器的选择取决于现场条件, 因此了解并掌握现场工况是测量人员必须的功课。同时还要充分掌握所用仪器的适宜性, 保证测量结果的科学性。实际操作中还要记录设备运行的状态, 如风机运行功率、罩口数量及开口程度等。只有通过对系统的综合考虑才能给出客观的评价和切合实际的建议[7,8]。

摘要:通风系统管道风量的测量是评价职业安全与卫生防护工程效率、对通风系统存在问题进行诊断的必要过程。文章通过在职业卫生评价时所需通风效率等参数的考核要求, 引出了对风速、风压的测量;阐述了新风量和换气次数的概念和方法, 介绍了常用测量仪器、仪器的使用方法和较新的套帽式风量罩的使用, 通过对风压测量使用仪器、检测方法、计算过程、注意事项的详细介绍, 较全面地给出了避免产生误差的方法和要求, 对如何根据作业现场条件, 选择测量方法、测量仪器及其适宜性等进行了阐述, 对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与评价的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风速,风压,测量

参考文献

[1]邢娟娟.职业危害评价与控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2

[2]何川, 刘功智, 任智刚, 等.中小企业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危险评价方法[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94~99HE Chuan, LIUGong-zhi, RENZhi-gang, et al.Study on risk as-sessment method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existing in workplaces suitable for mid-small enterprises[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6 (1) :94~99

[3]陆亚良, 马最良, 邹平华.暖通空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S]

[4]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Hygienic Standards for the Design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GBZ1-2002

[5]邵强, 胡伟江, 张东普.职业病危害卫生工程控制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16157-1996[S]

[7]苏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8]郝秀清, 王宇航, 李克荣, 等.安全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 4 (5) :142~145HAO Xiu-qing, WANG Yu-hang, LI Ke-rong, et al.Analysis of specialty capacity of safety assessment personnel[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4 (5) :142~145

[9]鲜林, 高朋杰.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结果分析与对策措施[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100~104XIAN Lin, GAO Peng-jie.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eas-uring result for ventilation resistance in min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 (4) :111~113

[10]曹毓芳.关于煤矿通风安全评价的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0, 6 (1) :100~104CAO Yu-fang.Study in the safety evaluation about coalmine ven-tilation[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5, 1 (4) :111~113

[11]陶铁军, 吕淑然, 刘璐.寿王坟铜矿通风阻力测定与安全性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9, 5 (4) :125~130TAO Tie-jun, LV Shu-ran, LIULu.Resistance measuration and security analysis on ventilation system of Shouwangfen copper min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5 (4) :125~130

工作场所社会支持 篇10

1 现场采样前的质量控制

1.1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在采样前须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必要时进行预采样,确保采样点、采样对象、采样方法和采样时机等的正确选择。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职业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

生产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杂质及理化性质等;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设备完好程度等流程;工作地点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化学物质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工作地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防护设施及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

1.2 仪器设备的准备

现场采样仪器应符合《作业场所空气采样器的技术规范》(GB/T 17061)的要求。采样及检测仪器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检定、保养是仪器设备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重要保证。采样前应对仪器气密性、时间校正、流量示值进行检查,同时还应检查所用的空气收集器和空气采样器的性能和规格。

2 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

2.1 采样地点和采样对象

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2.2 采样仪器的准备

实验用全部仪器设备,其量程、灵敏度和准确度等性能必须满足检测的要求。计量仪器要依法进行定期检定。使用前,必须由仪器保管人负责检查、校正和做好出库登记工作。校正空气采样器的采样流量,在校正时,必须串联与采样相同的空气收集器。用于检测的器皿要按照要求清洗洁净,防止样品被污染。

2.3 采样时段和采样时间的选择

正确的采样时段是采样过程质控的关键[1,2]。按照GBZl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要求,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TWA)样品的采集时间应选定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计算8 h加权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样品的采集应在浓度变化大的地点选择毒物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每次采样一般为15 min;MAC样品的采集应选择毒物浓度最大的时间段,最好不超过15 min,当劳动者实际接触时间不足15 min时,按实际接触时间进行采样; 个体采样应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进行 1 个工作班的(1次或多次连续) 样品采集。

2.4 样品的正确采集

样品采集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样器。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使用流量均值。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繁多,存在状态、浓度随工作场所环境和气候条件而改变[3,4],一般以气体、蒸汽、气溶胶和固态等形式存在或混合存在空气中,不同状态的有害因素要用不同的方法采集。

2.5 空白样的采集

为了监测运输过程的质量控制,应正确采集空白样[5],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收集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定点采样每点每天应采集1个空白样品; 对流动作业的工人进行个体采样时,在工人工作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应每天各采集1个空白样品。

2.6 采样误差

采样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因素很多[6],采样的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误差,包括采样仪器、采样操作、采样方法不当、共存物的干扰、气象因素误差等。

2.7 采样记录

职业卫生检测原始记录包含信息量全面、书写要规范、溯源性强等要求。要求其原始记录涉及任务受理、评价及检测准备、采样检测过程、样品流转、样品检验、报告编制等内容。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要取得单位证明,采样的工作写实可以作为分析检测数据的异常值和检测结果的合理性的有效依据。

3 样品保存的质量控制

采样人员应随身带回样品,做好样品在运输中的防护和贮存,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完好性。样品送到实验室后要做好样品的登记工作,严格按照检测工作流程流转。实验室必须设立专门且适宜的样品贮存场所,配备样品间及样品柜。样品间由样品室管理员专人负责,限制出入。样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做到账物一致。样品贮存环境应安全、无腐蚀、清洁干燥且通风良好。样品管理员对样品的完好性、完整性负责。

4 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7,8]

4.1 实验室的环境条件

检测场地采光应充足,化学分析室应具备通风设备,采暖应便于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检测所处的环境不应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对所要求的测量准确度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现场进行检测时尤应注意;当所检产品对环境有特殊要求时,应配备对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测、控制和记录的设备;当粉尘、湿度、电源电压、温度和振动等对检测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或停止检测,待条件正常后再检测。

4.2 实验试剂

实验使用的水和试剂的规格要满足检测的要求,试剂要专人保管,有合适的存放环境,注明购买日期,保护好标签,防止污染和变质。配制好的试剂溶液应贴标签,内容包括试剂名称、浓度、配制人和配制日期。标准物质和标准溶液要在其有效期内使用。实验室配制标准溶液时,要用基准物质或分析纯以上级别的试剂。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各种实验器材应摆放有序。

4.3 样品的测定

要选用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或统一的检测方法。无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时,可选用国内外公认的检测方法,但应经过验证,并将操作规范化。

在每批样品测定的同时要测量试剂空白和样品空白。空白值应小于所用测定方法的检出限。测定的条件应与标准系列相同。样品浓度不能超出标准曲线的范围,超出时需要稀释。在测定样品前,必须检测1~2个质控样或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应在给定值误差范围内。无质控样的测定应在测定样品之前同时用加标回收率(要求75%~105%)和平行样品进行质量控制。

5 数据处理和报告编制的质量控制

5.1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工作也是对原始采样记录和原始检测记录分析整理的过程,包括检测分析仪器产出的原始数据和原始谱图的计算整理、质控数据计算、采样时间和采样体积的计算、标准采样体积的计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单位换算、数字修约等方面。

5.2 报告编制

对于完成的每一项或每一系列的检测的结果,均应按照检测方法中的规定,准确、清晰、明确、客观的出具检测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为检测结果所提供的各种必要信息以及采用方法所要求的有关信息。《检测报告》编制完成后,交由质量负责人审核,签字。审核后的《检测报告》交由技术负责人批准,签字盖章后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并备案。

5.3 资料存档

检测报告一式两份,一份交委托单位,一份由档案室保存。检测报告连同职业卫生采样检测原始记录一并交由质管部门存档备查,档案编号唯一性。

国家监督抽查、生产许可证等检测任务,检测报告发至受检单位同时将结果报下达任务的主管部门,报告留档一份。严禁将检测报告发送其它单位,违者按泄密追究责任。

6 结 语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对质量体系运行有效性和符合性的独立和系统检查,为保持和维护质量体系现行有效,应根据预定的日程表和程序,定期对其质量活动进行内部审核,以验证其运行持续符合质量体系和认可准则的要求。内部审核计划应涉及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包括质量活动和检测活动。审核应由经过培训和具备资格的人员来执行,审核人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

参考文献

[1]白立新.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22(3):119-120.

[2]陈莉,张一凡,李为,等.职业卫生现场采样中的质量控制[J].职业与健康,2005,21(11):1689-1690.

[3]徐伯洪,闫慧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1-31.

[4]杜洪凤,谢碧俊,杨长晓.工作场所空气评价监测中化学毒物采集的质量控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3):442-444.

[5]闫慧芳,徐伯洪.目前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样品采集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5,23(1):75-76.

[6]丁德武,崔涛,朱胜杰.工作场所有害因素检测的质量控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0(03):71-73.

[7]张海东,王晓云,易继湖,等.职业卫生检测现场工作存在的质控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0,12(6):489-491.

上一篇:音乐文化精神下一篇:政治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