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出口企业

2024-07-01

苹果出口企业(精选七篇)

苹果出口企业 篇1

1层次分析法与直觉模糊

1.1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将与决策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该方法是由美国A.L.Saaty教授首次提出的。他指出,研究大系统的第一步就是研究其层次性,这是由于任何系统都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逐级分解,分成次级、次次级的系统,形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树状层次结构,从而反映出系统的本质特征,这样有利于分析和决策。

1.2直觉模糊

模糊性在现实的经济管理决策中大量存在,1965年,扎德(L.A.Zadeh)教授提出的模糊集理论为处理模糊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模糊集利用单一标度(即隶属度)同时表示支持和反对两种状态,但是无法表示中立态度。在本模型中,对指标进行打分的专家不可能对目标企业有完全的信息,必定在某些指标的评价上存在一定的犹豫性。鉴于此,我们采用直觉模糊的方法来衡量专家对单个潜在合作伙伴各项指标的态度或评价。保加利亚学者阿塔诺所吾(K.T.Atanassov)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直觉模糊集理论,此后国内外学者不断丰富和完善这一理论。

1.2.2直觉模糊集混合加权集结算子。各个潜在合作社的最终评价结果本文将采用直觉模糊集混合加权集结算子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1.2.3直觉模糊集得分值法。为了对最后的直觉模糊集进行排序,本文还用到了直觉模糊集得分值的排序方法:

2直觉模糊层次分析模型的建立

2.1指标的选择

为了对复杂系统进行评价和决策,首先我们必须确定该体系的总目标,根据总目标选择合适的指标对总目标进行评价。

2.2确定指标权重向量

涉及到社会、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决策问题的主要困难在于,这些因素通常不易进行定量的测量,人们凭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判断。而当因素较多时,给出的结果往往是不全面和不准确的,如果只是定性的结果,则常常不被别人接受。Saaty等人的做法是,把同一类别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建立比较判断矩阵,一般采用9尺度分级的方法。

此外,由于成对比较矩阵通常不是一致阵,其不一致性程度越大,用特征向量作为权重向量引起的判断误差越大,不一致性程度应当在容许的范围内,因此有必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2.3确定位置权重向量

为消除个别指标对最终评定结果的扭曲,本文将采用直觉模糊集混合加权集结算子的算法,所以除了设置指标权重向量外,还需要设置指标的位置权重向量。本文将在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基础上,采用基于正态分布的赋权法确定位置权重向量p。

2.4计算直觉模糊集,得出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阿塔诺所吾定义的直觉模糊集的运算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属性权重向量,结合直觉模糊集矩阵,可计算得到每个合作伙伴各个指标的直觉模糊集:

然后利用得分值法计算每个企业各个指标的得分值并排序。再利用直觉模糊集混合加权集结算子以及直觉模糊集得分值法计算各个企业最终的综合评价结果并排序,结果即为最优合作伙伴排序。

3实证分析

假设有一家苹果出口企业M,出口市场为美国,主要出口的苹果为红富士,为了减少寻找成本,要与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建立供给关系。该企业为了寻找最优的合作伙伴,建立了由p个专家组成的评价小组,对潜在的4个合作社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选出最佳的的合作伙伴。

3.1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在充分考虑苹果出口企业作为特殊的苹果企业的基础上从质量、供给能力、成本和信誉等四个方面建立一级指标,并相应地延伸出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3.2计算权重向量

3.2.1建立比较判断矩阵。根据专家打分的综合结果得到以下1个一级指标和4个二级指标比较判断矩阵:

3.2.2计算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利用matlab计算出矩阵Ai的最大特征值λi,max和相对应的归一化后的特征向量wi,(其中i=0,1,2,3,4),具体结果如下:

矩阵Ai(i=0,1,2,3,4)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均小于0.1,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3.2.3组合权向量。将w0与wi分别进行赋权结合,最终得到二级指标对于目标层的指标权重向量w,具体如下:

3.2.4设置位置权重向量。首先,去掉一个最大值和一个最小值,即p1=p17=0,然后利用正态分布的赋权法确定位置权重向量p,p=(0,0.061,0.061,0.062,0.064,0.066,0.07,0.075,0.082,0.075,0.07,0.066,0.064,0.062,0.061,0.061,0)。

3.2.5建立直觉模糊集矩阵,得出最优排序。通过综合专家对4个合作社17个指标的打分,得到如表3的直觉模糊矩阵。

通过公式(2)和公式(3)计算得出企业Ai关于17项指标评价的得分值并排序,结果如表4所示。

同理得第二、三、四个企业的最终评价直觉模糊集:

利用公式(2)计算四家企业的得分值分别为:

因此,可以最终确定4家合作社作为合作伙伴优劣的排序为:A1>A2>A3>A4,最优合作伙伴为1A。

4结论

对于苹果出口企业来说,上游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对于苹果能否顺利进入出口国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企业的成败。一个可行的合作伙伴选择评价体系是进行科学合理选择合作伙伴的前提,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从质量、供给能力、成本和信誉等四个方面建立了一套针对苹果合作社选择的评价指标;同时为了解决评价过程中专家对于企业信息掌握不完全的问题,本文引进了带有犹豫度的直觉模糊集,采用直觉模糊集混合加权集结算子的计算方法构建了合作伙伴选择模型,评价结果更加有效和可靠。

参考文献

[1]霍艳芳,吴博闻.模糊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合作伙伴的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15(05):199-204.

[2]钟映竑,黄鑫.基于三枝决策粗糙集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J].工业技术经济,2013(12):90-95.

[3]汪忠,吴琳,张乾梅,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社会企业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4):104-108.

[4]杨坚.基于群决策模型的虚拟企业合作伙伴选择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16):42-44.

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研究 篇2

本文汲取各位学者的研究方法之长,分两部分探讨我国苹果的出口竞争力:首先采用单因素评价方法,对我国苹果的出口竞争力的变化趋势做出分析;其次,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利用SPSS软件,对国内几个苹果出口大省的出口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苹果出口竞争力的对策。

1 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的选取

1.1 单因素评价法

本文选取了区域市场优势、“显示”比较优势、出口增长率3个指标对陕西苹果的出口竞争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2 综合评价法

通过计算出2005年国内各苹果出口大省的相对出口率、区域市场优势、显示比较优势、出口增长率,对陕西及国内几个苹果的出口大省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比较时主要采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

2 单因素评价

2.1 我国几个苹果出口大省苹果出口状况

2005年我国苹果总出口量为824049.8t,出口金额为30631.3万美元,表1为我国苹果出口大省的具体生产与出口数据。

2.2 区域市场优势

区域市场优势是指一个地区某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有的份额。区域市场优势越高,竞争力就越强。本文将该指标修正为陕西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例,以表示陕西苹果与国内其他省份的相比的优势情况(表2)。通常表示为:

式中:MSij表示j地区i产品的区域市场优势,Xij和Xiw分别表示j地区i产品的出口额和全国i产品的出口额。

数据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商业部网站统计数据。

从表1可知,陕西苹果生产量全国排名第2,但是出口排名却靠后,表2给出了2005年我国几个苹果出口大省的区域市场优势,从表中可以看出,陕西省的苹果出口仅占全国总出口的2.53%,这说明陕西苹果国际营销方面优势不强,许多苹果是经其他省份转移出口的。

2.3“显示”比较优势法

“显示”比较优势法是通过对“显示”比较优势指数的计算,以确定某国具有比较优势商品,即具有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的方法。“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地区某种商品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例。我们用全国的出口总值替代世界的总值,以体现其与国内不同省份相比的优势情况。通常表示为:

式中:RCAij一i省第j种商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Xij—i省第j种商品的出口值,Xit—i省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Xwj—中国第j种商品的出口总值,Xwt—中国所有商品的出口总值。

如果RCAij>1,则说明i省第j种商品具有“显示”比较优势;如果RCAij<1,则说明该省在第j种商品的生产上没有“显示”比较优势。进一步的分析认为,当RCAij≥2.5时,表明国的出口产品i极具竞争力;当1.25≤RCAij<2.5时,表明该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当0.8≤RCAij<1.25时,表明出口产品具有中度竞争力;当RCAij<0.8时,表明该产品的竞争力较弱。该指标反映了一国某一产品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同时又不受贸易政策造成的进口扭曲的影响,较好地反映了该产品的相对优势。

通过计算2005年陕西苹果的“显示”比较优势:RCAij=6.25。研究发现:RCAij明显大于2.5,说明陕西苹果与其他产品相比,相对出口竞争优势比较强,是陕西主要出口产品之一。

2.4 出口增长率

出口增长率是指一个国家或者一地区某一年某种商品出口量与基期(选定的某一年)出口量的比值减去1。通常表示为:

式中:lex—出口增长率,Qe1—当年某商品出口量,Qe0—基期该商品出口量。

出口增长率可正可负,如果大于零,表示该种商品出口量呈增长趋势;如果小于零,意味着出口出现了负增长。由下表3可以得出:2004年到2005年的出口量有所减少,2005年到2006年的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前几年,陕西苹果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这说明陕西省苹果出口竞争力呈现增强趋势,未来的前景较好。

通过对以上3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虽然目前陕西苹果目前的出口量较小,但是还是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与发展潜力。

3 国内综合比较分析

本文选取黑龙江、河南、山东、内蒙古、新疆、辽宁、甘肃七个省与陕西作国内竞争力的比较。设X1=相对出口率,X2=区位市场优势,X3=显示比较优势,X4=出口增长率。利用SPSS软件对原始样本进行主成分分析。软件执行结果如下:

注: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表4列出了旋转后的方差的说明情况。第一、第二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2.219和1.257,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占方差的78.212%。

表5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从表中可以看出,旋转后的因子系数已经明显的分为两级。F1中系数绝对值较大的有X2、X3,这几个变量主要从出口比较优势方面反映陕西苹果的出口竞争力;F2中系数较大的有X1、X4,这几个变量主要从出口变化率方面反映苹果的出口竞争力。

根据两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得出:

式中,F为综合竞争力;F1为出口比较优势;F2为出口变化率。可以计算出各省苹果的出口综合竞争力。

从上表可知,在出口比较优势方面山东、黑龙江、陕西排在前列,辽宁、甘肃、河南靠后,在出口变化率方面黑龙江、甘肃、内蒙古排在前三,而河南、山东、辽宁靠后,在综合竞争力方面黑龙江、山东、陕西排在前三位。说明陕西苹果的综合出口竞争力在全国还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

4 提高陕西苹果出口竞争力对策

4.1 保护原产地品牌,提高质量实现品牌效应

陕西已有如“洛川”等原产地品牌,在国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对陕西果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但近年有很多苹果搭洛川苹果的顺风车,对其造成一定得负面影响,因此,要加大对原产地品牌的保护意识,帮助陕西苹果顺利扩大国外市场。

4.2 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快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

绿色壁垒是陕西苹果进入国际市场的又一障碍。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苹果无公害化生产,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准则和无公害苹果生产规程,与国际质量标准体系接轨,积极争取国际超市协会和大型连锁集团的质量认证,建立适销对路的生产基地,是冲破贸易“绿色壁垒”进入国际市场的关键,也是提升苹果竞争力的一项重点工作。

4.3 全面提高国际营销力度

陕西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在出口方面要针对以下三方面的劣势,来提高出口竞争力:①陕西苹果目前有很大的一部分是通过转移出口实现的,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利润外流,失去了一部分国外市场的份额,因此要想提高陕西苹果的出口竞争力,就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自己做边贸,派遣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到区位优势较好的地区进行直接边贸出口。②陕西地处内陆,与山东、新疆等地相比,由于运输成本的增加使得苹果出口处于相对不利地位,为提高出口竞争力,陕西苹果应该以高端产品出口作为自己的国际营销方向,与发达国家的超市联盟建立直接关系,减少中间环节的费用,提高出口竞争力。③陕西苹果出口要经过长途运输,而鲜果采摘后24h就要进行保鲜处理,才能保证质量,因此要获得较好的收益,必须发展冷库产业和冷藏运输设备等产业,以保证鲜果的质量和出口品质。

4.4 政策保护措施

①调整产业政策,加大对以苹果产业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苹果生产优势区域建设;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对经营规模大、效益好、资信度高的企业,给予政策性信贷支持,提供长期低息专项贷款以及发展基金;进一步改革外贸体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扩大苹果及其它果品的出口;加强对进口果品的检验检疫,合理提高检疫技术标准。②建立果业专项发展基金,促进产业发展,建立苹果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市场开发、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对出口鲜果,给予政策支持,提高出口退税率。③改革管理体制,健全县、乡两级果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其作为我省苹果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适应加入WT O的新形势,加快农业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步伐,解决苹果生产加工与销售之间、内外贸易之间、产学研推广之间相互脱节的问题。④加大投资力度,提高苹果业的科技含量。加大对苹果业技术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的投资力度,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力支持果区道路、水利、苗木繁育场、质检机构及营销网络建设。

摘要:陕西是中国苹果的主要生产地之一,提高陕西苹果的出口竞争力,对促进陕西苹果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采用区域市场优势、“显示”比较优势、出口增长率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其次从多个因素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与其他苹果主要出口省份的比较,对陕西苹果的出口竞争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出口竞争力,苹果

参考文献

[1]乔娟.中国主要新鲜水果国际竞争力变动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0(12):12-16.

[2]张永良.中国苹果出口竞争力评价及国际比较分析[J].中国物价,2007(2):34-37.

[3]徐海晶,于冷.我国苹果出口贸易的实证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6(2):43-47.

[4]赵政阳,戴军.陕西苹果产业现状及国际竞争力分析[J].西北农业学报2002,11(4):108-111.

苹果出口企业 篇3

关键词:出口退税,出口企业,影响

经国务院批准, 2007年6月18日, 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规定自2007年7月1日起, 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 831项商品, 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这是我国在今年数次调整相关商品进出口关税税率基础上, 又一次大规模调整国家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工产品。降低了2, 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部分钢铁制品和低附加值机电产品, 以及粘胶纤维等。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 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等。另外, 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力求缓解外贸顺差过大问题, 为防止再次出现企业突击出口的情况, 而使政策效果大打折扣, 不对政策实施设定过渡期。

一、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宏观经济背景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 主要目的是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价格进入国际市场, 降低出口商品成本, 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是一种鼓励商品出口的措施。作为一项比较灵活的政策,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根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来进行的, 因此, 首先需要对此次出口退税率调整出台的宏观经济背景做一分析。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 贸易顺差激增使贸易不平衡压力不断增大。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从1994年开始已连续l3年实现顺差, 自1995年以来我国对出口退税政策做了5次大的调整, 2007年人民币升值“加速跑”, 但似乎也没有改变贸易顺差大幅增长的趋势。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大幅增长, 突破1, 000亿美元;2007年1至5月我国出口总额4, 435亿美元, 同比增长27.8%, 进口总额3, 578亿美元, 同比增长19.1%, 出口增幅高于进口增幅8.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激增, 贸易不平衡压力不断增大, 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不断增大。因此,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外贸顺差的过快增长, 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2006年10月, 商务部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该《纲要》是我国商务领域的第一个中长期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十一五”期间商务领域六大发展目标指出:2010年, 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万亿美元, 年均增长10%左右, 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可见, “十一五”时期, 在结构导向上将从重视出口创汇向进出口均衡发展、实现贸易平衡转变。

(二) “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大量出口使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而且这两个指标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都是约束性指标而非预期性指标。比如2006年上半年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速达到10.9%的高增长, 但单位GDP能耗同比却不降反升, 增长0.8%。能源消耗量的增长使得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程度不同地有所增加, 而且2006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总量689.6万吨, 同比增长3.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74.6万吨, 同比增长4.2%[1]。近年来我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生产、出口和投资增长迅速。官方统计显示, 2007年1~4月份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等高耗能行业增速同比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4个、5.2个、9.2个和3.9个百分点。与经济高增长相伴随的是能源消耗过多, 环境压力加大。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的大量增加, 加剧了国内能源、原材料、运输紧张的矛盾和资源环境压力, 国家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到考验。因此, 必须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增长方式。

(三) 出口产品低价竞争使国际贸易争端加剧。

目前,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主要集中在一些如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钢铁等资源消耗型产业中, 这些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技术创新, 主要是以劳动力的低成本为竞争优势, 对价格非常敏感。而出口退税的政策使这些企业的出口成本下降, 导致企业依赖于低价竞销, 从而引发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2]。2004年的出口退税政策对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为13%, 且2006年9月14日的出口退税政策将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 但是没能减少纺织品的出口量, 并导致了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 如中美和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升级, 最终的结果是我国商品可能被迫退出市场。因此, 需要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引导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调整, 减少贸易摩擦, 稳定海外市场。

二、政策调整对各类出口企业的影响

外贸顺差的形成因素包括经济增长、国际产业转移、汇率、劳动力成本优势等等, 下调出口退税率对于缓解贸易顺差过大问题能产生一定效果, 但效果主要取决于商品价格的弹性, 存在着不确定性, 往往需要长期的实践检验才能得出正确的评价, 而其对外贸出口企业的负效应却往往是近期即将显现的。

(一) 取消或下调出口退税对企业的影响。

此次出口退税调整对出口企业的冲击, 被很多人形容为“不亚于2005年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外贸出口企业要承受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双重损失, 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夹心饼”。与历次退税调整政策不同的是, 这次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是取消或下调, “只有减法, 没有加法”。但在“有保有压、区别对待”的原则下, 不同类型的企业受到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

1. 对出口生产企业来说, 取消或下调出口退税率必定会减少出口企业利润。

一般说来, 出口退税率下降幅度与出口成本上升幅度大致相等。出口退税率下降幅度不同, 各相关出口企业所受影响程度不同。这次取消出口退税商品几乎涉及所有资源型、高能耗、高污染行业, 将给相关出口企业带来较大的阶段性打击。而下调出口退税率尤其对纺织服装等低利润的企业影响较大。此次服装、鞋帽等出口退税率由13%调整至11%, 粘胶纤维由11%调整至5%。据专业人士测算, 出口退税率每下降两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全年将减少利润总额约1.5%[3], 而去年全国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只有3%。政策调整不仅涉及的企业为数众多, 而且受此影响的就业人数十分惊人, 仅纺织服装业就有约2, 000万人。

2. 对外贸企业来说, 出口退税率下调将加速行业洗牌。

出口退税政策的改变将使得外贸行业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 不仅加剧出口产品的竞争激烈程度, 而且使外贸行业的现金流产生压力。一般来说, 外贸公司的利润均来自几个点的退税, 新政策出台对于这类企业, 特别是专业做某一类产品出口的小型外贸公司, 无疑是雪上加霜。在政策不断打压下, 以质量和品牌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大中型企业则面临发展机遇, 通过转变出口模式, 将使企业做大做强;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中小企业则面临着生存调整。

3. 对于外贸类上市公司以及出口导向型为主的上市公司来说, 出口退税调整新政策将使其估值面临一定压力。

出口退税率下调使外贸产业链受到较大的冲击, 上市公司受影响的程度由各企业对外贸依存度高低以及企业产品内销和外销两者所占比重决定。截止2007年7月底, 已有超过20家的上市中小企业发布公告称, 此次退税政策调整新政策影响了其收益。比如湘潭电化 (002125.SZ) 公告称:公司主营业务产品“电解二氧化锰”原享受13%的出口退税, 取消出口退税将对公司业绩有重大负面影响。行业景气度回升的水泥产业也将从原先11%的出口退税降低为零。出口退税政策必然会对国内股票市场产生影响, 股票市场中投资者手中持有的相关公司的股票或购买的基金也将因出口退税政策之变做出适度的调整。

4. 各地区产业结构不同, 出口退税调整新政策对各地区的出口影响程度也不相同。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 比如北京市, 对外出口的主要产品是附加值相对较高的IT类等高科技产品, 这些产业与这次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产业间的重合度较低, 所以受影响的程度有限。而对于制造业高度发达的长三角地区, 出口产品中“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占有很大比重, 这次取消和下调出口退税率将使之短时期蒙受重大损失。有专家说“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在长三角形成的`冲击波'不仅引发了企业层面的焦虑, 也再度深化了对长三角发展模式的反思”。

(二) 不设定“过渡期”对出口企业的负效应。

此次出口退税调整政策实施不设定过渡期, 这一政策规定将使出口企业预期利润下降, 部分市场份额丧失。

1. 政策调整造成成本核算差异。

2007年7月1日前签订的合同, 是按照原来退税率来计算成本的, 现在退税率进一步下调, 原先的订单在7月1日后出口将直接导致较大损失。以纺织行业服装出口为例, 从接订单到出货一般有3个月以上的生产周期, 由于出口退税调整不设过渡期, 履行在手合同将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而在与客商的价格协商中, 因为出口退税是各国都普遍使用的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 因此因出口退税率下调而要求产品提价不大容易被国外客户接受, 相比之下, 人民币升值因素带来的提价则比较容易理解。更为严峻的是, 今年下半年合同价格将主要依靠提价来消化因退税率下调而损失的利润, 提价虽然有助于抵销出口退税下调所带来的影响, 但这样做将使企业面临丧失订单、丢掉市场的风险。

2. 长期订单大合同履约损失较大。

许多大型综合性外贸公司的“拳头产品”、“主打产品”的订单已经签到今年秋交会, 如果是有特殊应急条款的长期合同, 则须与客商协商涨价, 如果合同没有余地, 本着守信用的态度, 实力雄厚的公司将按原来价格履行合同, 甚至暂时亏损保客户保市场, 但利润损失很大。另外, 许多企业对国家退税政策估计不足, 没有估计到本次退税调整政策涉及面如此之广, 所以, 本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于出口产品类别非常丰富的综合性外贸公司来说也是很大的打击。

三、对出口企业适应新政策的建议

这次下调出口退税政策调整, 不但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高新技术企业的贸易顺差, 而且有利于引导企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产业集中度, 实现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客观上也起到促使企业减少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寻找新利润点的作用。对企业来说是一个调整与提高的机会。出口企业如何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此次退税率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以适应国家出口退税调整新政策,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调整产品价格结构, 消除不利影响。

对于一些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出口商品, 企业须抓紧重新核算成本, 采取走访沟通等方式跟大客商协商, 使降低出口退税率增加的成本通过涨价方式转嫁给国外进口商。建议行业协会或商会牵头, 对外集体提高定价, 在与外商的谈判中争取价格的话语权。有条件的企业可直接将产品拿到国外的批发市场销售, 减少中间环节, 提高售价。同时, 企业须采取节能降耗、增收节支等措施自行压缩成本, 最大限度降低此次退税率下调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顺应国家政策导向, 转向经营高附加值产品。

国家运用出口退税政策来调整出口结构和促进产业整合, 产业政策是很明确的, 企业生产方向、投资方向必须顺应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方向。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成长空间已经很小, 随着其他国家如越南、巴基斯坦、肯尼亚、坦桑尼亚相继发展, 市场日趋饱和。低附加值的小型出口企业, 可以考虑转型。而对于钢材、水泥等行业龙头企业, 应在宏观政策指导下加速重组, 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步伐, 挖掘市场潜力, 完善产业链, 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途径。出口退税调整政策的出台, 也给企业传递技术革新的信号, 技术革新、技术创新将实现“中国制造”从模仿到创新的转变。各地区亟需调整产业集群构造, 从横向一体化走向纵向一体化, 鼓励企业加强研发, 拉长产业链, 实现外贸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的转变。

(三) 培育创新模式,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创新是企业成长发展的原动力, 国家将在培育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扶植的政策, 商务部将对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市场制定一些措施[4], 在此利好政策之下, 各出口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培育创新模式:一是建立海外基地降低生产成本。为应对出口退税率下调, 目前已有大批国内企业把生产基地转移到东南亚国家, 既能降低劳动力成本, 又可以占据那些国家的出口优势, 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创新模式。比如有些企业在越南建立家电组装厂、纺织品生产基地, 不但可以占有越南市场份额, 而且从越南出口还能享受越南产品享有的许多普惠制关税优惠政策。二是加强企业联盟开辟海外市场。企业的战略不只是企业战略, 应该是联盟体的战略, 市场竞争已不再是企业与企业间的简单竞争, 而是产业链与产业链的集群式竞争。三是实施品牌战略谋求发展。对于纺织等低利润企业, 创新出口产品结构, 实施品牌战略更为关键。创新品牌设计则需要以企业的战略定位为根本, 以品牌为中心, 整合企业的设计资源, 集中力量, 凝聚创意, 使中国品牌产品在全世界具有影响力和辐射力。

参考文献

[1].崔红霞.出口退税调整意在长远[J].首席财务官 (CFO WORLD) , 2006, 12:54~57

[2].王冉冉.提升绩效视角的出口退税政策分析.广东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1:46~49

[3].李高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诠释宏观调控[J].江苏对外经贸论坛, 2006, 4:108~109

苹果出口企业 篇4

一、对欧童装贸易的现状和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儿童服装行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加入WTO后逐步的减少、取消配额,童装出口显示出价格上的优势,对欧盟出口的儿童服装的数量也在明显增加。从2010年2月1日起,我国已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5%。据海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在外部市场逐步回暖的大环境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整体走势良好。其中,出口1498.1亿美元,增长19.1%。2010年始,中欧纺织品协议到期,中欧对欧盟进口自中国产的纺织品服装采取双边监控。中国对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实现了较快的增长,2010年各月(除2月)的出口增幅都在20%以上。全年累计对欧盟出口388.8亿美元,增长38%,增幅远远超过全球纺织品出口的平均水平。其中,服装出口增长42.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欧盟越来越重视产品的质量,其技术指标不断提高,对儿童服装的预警频频发生。近年来欧盟对儿童服装的绳带、纽扣等小部件的安全十分关注,一旦发现有潜在的危险就发布预警,甚至是将出口到其地区的产品通报退回。自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欧盟各国经济问题频仍,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欧盟开始采取保护措施促使本地区经济的恢复。因此,童装出口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童装产品被通报召回的批次量也在增加。截至目前,我国童装产品遭RAPEX召回通报共180起,占我纺服类产品通报总数的78.26%,比去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增长趋势十分明显。如下表所示:

数据来源: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RAPEX)

被通报的原因主要有设计不合理、产品质量有问题等。这些不仅使我国出口儿童服装的质量、信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使我国童装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二、对欧童装出口存在的风险

目前欧盟已是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地区,其中,童装出口业已占到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尽管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对华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配额制度”被取消,使我国童装出口企业有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但是由于近来欧盟诸国经济不景气,加上我国服装出口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使欧盟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自2008年以来,欧盟开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如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和特别保护措施等贸易保护措施,限制中国对欧的服装出口。同时,就我国服装行业而言,由于近年来的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加强管理等多种措施的实施,加之国家为了方便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意无意地弱化了部分标准的强制性,致使一些服装企业疏于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放松了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出现了不按标准组织生产和不按标准检验产品的无标生产现象,严重影响了服装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了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的出口风险。

从出口的外部环境看,我国服装出口企业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TBT)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中欧服装贸易争端中的主角之一。所谓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TBT)是指进口国家以保护有限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以及动植物的安全或防止欺诈行为,保护产品质量为由,有意识地利用复杂苛刻的产品技术标准、卫生检疫规定、商品包装和标签规定等,对来自国外的产品和服务加以限制的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2007年以来,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超过反倾销,成为我国出口面临的第一大非关税贸易壁垒。

(1)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制度》(the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z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简称REACH法规

该项法规于2007年6月1日实施,代替了欧盟原有的40多项有关化学品的指令和法规。根据REACH法规对下游产品的要求,使用燃化料和助剂的纺织品生产企业也必须承担使用安全风险评估的责任。由此,出口到欧盟地区的童装产品必须接受安全风险的评估,倘若评估的风险系数超过其规定的标准,将被禁止进入欧盟地区。同时,欧盟出台的此项政策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出口支出,其产品在欧盟市场的价格优势就大打折扣;另一方面,该项法规要求出口的童装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必须达到其规定的最低限量要求,出口产品不符合欧盟的标准,将会被遣回或没收。总之,不准出口的童装产品进入欧盟地区,童装产品很难进入欧盟市场。在2010年通报召回的童装产品中,因化学品超标(涉及偶氮燃料、邻苯二甲酸盐DEHP、有毒芳香胺),而违反了REACH法规被召回的产品有6起,占总数的3.33%。

(2)欧盟拟强制实施的原产国标签制度

日前,欧盟出台了新的原产国标签制度,将在欧盟出售的服装标注原产国变为强制性要求(即输入欧盟的儿童服装必须按照新规定的要求标注原产国),以让消费者不会因服装标签而误认为产品产自欧盟地区。欧盟实施此项制度的目的就在于限制国外产品进入欧盟,借此保护其地方产业。欧盟是我国童装出口的重要市场之一,其出台新的原产国标签制度影响面甚广。根据此项制度的规定,我国童装出口企业在进行产品外销时,必须高度重视原产国标签标识,出口产品必须正确标识,比如在标签上标注“中国制造”等的字样,否则出口就会受到阻碍。欧盟制定的原产国标签制度使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受到限制,产品在销售中的风险大大增加。

(3)欧洲EN14682标准

EN14682是一部限制儿童服装绳带的技术法规,对儿童服装的绳带进行限制,原因是欧盟认为:儿童服装上的绳索是造成很多拖曳事故的根源。EN14682技术法规规定了14岁以下的儿童服装上绳带或束带的安全要求,包括纺织或非纺织材料的绳索、链带、条带、细绳和塑料绳索的安全要求。自2009年以来,因为不符合EN14682标准遭召回的童装产品达168件,占童装总召回数的93.33%。被通报的主要原因与往年类似,依然是不符合此项技术标准。比如童装产品存在窒息和致伤危险,儿童上衣、帽子以及服装的抽绳长度超标等。

2. 其他发展中国家产品给我国产品出口带来的行业竞争风险

我国出口到欧盟的童装产品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其低廉的价格。而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出口童装的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剧增。再加上我国周边国家的纺织品服装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南亚如印度、柬埔寨、孟加拉国等国家的价格优势突显,劳动力成本远远低于我国的我国地区,这些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地区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潜在竞争者。数据显示,孟加拉国劳动力成本是0.22美元/小时,柬埔寨是0.33美元/小时,越南是0.38美元/小时,印度是0.51美元/小时,而我国是1.08美元/小时。由此可见,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优势已经大大减弱。

3. 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汇率风险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迫于内外的压力,根据我们国家的经济形势,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几次上调汇率。人民币升值,使以出口为主、靠价格竞争的童装行业面临很大的汇率风险。首先,人民币升值使出口优势降低。人民币升值,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劳动成本则会相应提高。同时,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出口童装的外币价格要提高,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出口利润的下降,必然会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最终影响我国童装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其次,人民币升值增加了汇率风险。汇率风险形成的首要原因就是汇率变动,人民币尚未完全可自由兑换,汇率形成机制并不健全,国际结算的汇率风险仍然很大。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时,汇率风险较小,出口企业可以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抵消一部分损失,企业还可以保持盈利状态。而当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大时,出口企业虽也可通过提价抵消部分损失,但对升值幅度很难把握,企业很难继续保持盈利状态。

4. 童装出口的贸易信用风险

在对外贸易中,买卖双方自接洽开始,经过报盘、还盘、确认、订约、履约几个过程。在此期间,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可能发生变化危及履约,国际结算时因商业信用或银行信用问题造成的诸如出口商所交单据与货物不符,进口商拒绝付款、拖欠货款,开行拒付货款、拖欠货款等问题,都是信用风险。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欧盟各国的金融机构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其国内企业资金链也受到了冲击。欧盟国家金融机构资金紧缩引发其对外放贷更加谨慎,贷款总量也由持续稳定增长转为近年来的首次大幅减速趋势。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付款周期普遍延长到了40~50天。进口商付款周期延长造成了我国出口纺织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下降,相当于降低了我国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而在2010年年初以来的从紧的货币政策下,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资金环境已经非常紧张。尽管现在货币政策已经开始松动,但对于多数处于微利状态的童装企业来说,资金环境在短时间内还无法彻底有效改善。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引发的资金回笼效率下降显然会进一步增加童装企业的资金压力。

就我国企业自身而言,主要问题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1.产品自身存在的质量问题所造成的风险

(1)产品设计不符合进口国有关技术法规要求。

目前欧盟对儿童服装的束带和绳索设置了专门的法规要求。例如欧盟EN1468标准详细规定了对14岁以下儿童服装(包括化妆服和滑雪服)的风帽和颈部区域、腰部区域、腰部以下边缘区域、袖子及其他部位区域的绳索和束带的要求。而我国出口的童装产品仅仅着眼于产品的款式和外观,却忽略了服装绳带的安全问题。

(2)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主要表现在:①服装中含有禁用偶氮染料。禁用偶氮染料在一定条件下能还原出某些对人体有致癌作用的芳香胺,并经活化作用改变人体DNA结构,引起人体病变和诱发癌变。②甲醛含量超标。甲醛作为纺织品生产过程中的整理添加剂,通常含有树脂或其他助剂中。③重金属铅、镍含量超标。一些儿童服装上印刷的树脂图案或面料涂层中铅含量超标,所使用的纽扣、拉链、铆钉、按钮、饰牌等金属辅助材料含有镍涂层或为镍合金制造,塑料吊牌含镉超标。

(3)出口童装包装物、警示标识等不符合安全要求。

我国出口的童装,有的塑料包装袋无出气孔,或尺寸过大,被儿童当作玩具玩耍时如套在头上可能导致儿童窒息,有的儿童服装标签或包装材料用说明中未按规定要求标注使用年龄和危险注意事项等警示用语,不符合进欧盟技术法规和标准规定要求。

2.营销人员所引起的促销风险

在国际贸易中,营销人员的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营销活动的成功往往取决于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比如营销人员对欧盟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对WTO相关协议的了解程度,对欧盟各成员国的生活习惯和消费习惯的了解程度,对童装产品市场定位的正确与否等等,这些对童装产品的销售都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来说,专业的营销人员除了要懂得市场营销,还要了解童装产品的设计理念,了解童装市场特点,甚至是国际上儿童服装的潮流。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确定童装的营销方向、制定童装的营销策略。欧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理念与我国都有着很大的区别,随着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欧盟对童装产品的质量有着很高的要求。营销人员只有掌握其消费习性,设计出符合其消费习惯的产品,才能免遭因不符欧盟相关的标准而引起的被通报召回。

三、应对风险的对策建议

1. 积极应对欧盟市场上的各种贸易保护手段

我国童装出口企业应尽快掌握欧盟各类贸易保护手段的法律规则,研究如何利用法规的具体要求和成员应享有的权利和待遇。首先,在发生贸易摩擦时,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应对欧盟的各种指控,并通过使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其次,出口企业应当深入研究欧盟各国的技术标准,并借鉴国外企业突破风险的成功经验,积极申请国际认证和贸易伙伴国认证,如申请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以及生态纺织品国际认证(OEKO-Tex Standard 100),缩小与欧盟地区的差距,取得进入欧盟地区的通行证。

2. 进行技术和品牌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

我国出口的童装产品大都以低廉的价格取胜,出口质量不高。出口企业必须加快技术创新,尽快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用差异化产品和绿色产品优化产品结构,逐渐使出口的童装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努力提高出口的质量和档次,进而提高“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加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占有率。与此同时,要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和扩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能力,努力提高出口产品在要素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和技术含量,以品牌优势代替价格优势;提倡技术生产力和文化生产力的有机结合,促进质量创新快速反应与社会责任为一体的品牌文化建设,树立品牌理念,积极打造儿童服装品牌。童装品牌成败的关键在于正确的产品定位和市场细分,童装产品建立品牌还要着眼于自身的质量和设计上,充分体现自己的风格,同时面料也要符合环保要求。同时,童装品牌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并合理定价,品牌产品价位与目标消费群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能力应该相吻合。

3. 强化童装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

改进生产工艺,扩大信息渠道,加强对生态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究。尽管我国在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属、甲醛检测等方面有检测标准,但在一些新的检验领域,如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检测手段相对落后,这与我国纺织品服装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当务之急在于尽快引进国际先进的检测手段和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培养技术队伍,强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设立专业权威的国家检测机构,加强与发达国家检测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实验室,对出口童装的服装小配件拉力、色牢度、甲醛等简单的安全项目实施检测,增强企业的自控能力,有效避免风险。同时,要提高识别销售风险的能力。企业的销售人员应随时收集、分析并研究市场环境因素变化的资料和信息,判断销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积累经验,培养并增强对销售风险的敏感性,及时发现或预测销售风险。同时,出口企业还应通过社会保险来转移风险。在销售过程中,要尽可能谨慎,最大限度地杜绝销售风险的发生。

4. 加强同国外企业间的经贸合作,以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双向流动

同跨国零售集团广泛展开多形式、宽领域、不同层次的经贸合作,通过投资参股,买下一部分国外的销售渠道。同时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进行产品研发设计、质量管理和品牌推广,提升产品的档次。或者相互参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并购东道国纺织品生产企业,在东道国直接从事纺织品服装的生产与销售,再逐步渗透到国际市场纺织品服装生产销售的整个价值链。中国在欧盟、美国、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贸易风险。因此,童装出口企业应抓住机遇,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13]特别重视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东南亚投资的战略意义。比如说童装企业到东南亚各国投资设厂,利用其廉价的人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通过市场多元化的途径来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有效回避贸易摩擦,降低出口风险,提高抵御风险能力。

摘要:欧盟是我国童装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出口的童装产品屡遭欧盟通报,童装出口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文章阐述了对欧童装出口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来自出口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及存在原因的分析,提出我国童装出口企业要积极应对欧盟贸易保护,强化童装产品质量,提升安全控制意识和控制能力,大力进行技术和品牌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同国外企业间的经贸合作,以期对我国童装出口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童装出口企业,出口风险,欧盟

参考文献

[1]姚兰.童装频遭欧盟RAPEX召回[J].纺织服装周刊,2010, (37):14.

[2]朱峰.我国儿童服装质量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 2011,(06):21.

[3]王轶慧.婴幼儿服装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09,(30):67.

[4]靳颖.欧盟REACH法规对中国纺织工业的挑战及应对措施[J].纺织导报,2007,(06):54.

[5]张紫艳.欧盟儿童服装安全规范EN14682-2007解读和应对[J].中国电子商务,2010,(08):280.

[6]蔡雪丽.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0,(09):101.

[7]袁琪.出口儿童服装风险分析研究[J].中国检验检疫, 2010,(04):18.

[8]郜文峰,黄州东.童装出口的安全问题及应对之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193.

[9]赵丽妍,陆柯琪.我国童装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0,(11):55.

[10]李少平,于志勇.我国童装出口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应对之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04):48.

苹果出口企业 篇5

1. 理论模型

我们参照罗忠洲和廖发达 (2005) 的方法, 以Feenstra (1998) 、Marston (1989) 和Ohno (1989) 的理论模型为基础, 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国进口价格的传递程度。该模型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模型, 认为出口商品的价格是出口商国内生产的成本 (经汇率调整) 和外国收入的函数:

其中, P为进口国的进口商品价格, Y为进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E为人民币兑进口国货币的名义汇率, Q为出口国 (中国) 的出口商品价格。

因为公式 (1) 原来所研究的样本是采用国家整体出口数据, 而不是专用于中小企业出口研究的。为证明此公式也适用于中小出口企业汇率弹性研究, 现利用商务部网站2004年1月到2010年7月提供的数据对国家出口和中小企业出口情况作关联度分析 (见表1) 。

注:ZCK:中国出口ZXCK:中小企业出口

中小出口企业出口额数据选取中国国家统计局所核算的其他企业数据, 其中包括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经计算, 中小出口企业出口额和中国总出口额的相关系数为0.9892, 两者高度相关。所以, 研究中国总出口额相对汇率的变化情况, 即也反映了中国中小出口企业出口相对汇率的变化情况。

中国的中小出口企业出口产品中, 占90%以上均用美元结算, 所以选择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作为变量, 将进口国设定为美国。则:P为进口国 (美国) 的进口商品价格, Y为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 E为人民币兑美元名义汇率, Q为出口国 (中国) 的出口商品价格。

(1) 式两边取自然对数, 得:

因此, 本文将模型设定为:

2. 变量定义和数据来源

由于美国对进口中国产品价格的统计开始于2003年12月, 所以, 本文的数据范围为2003年12月到2010年7月。

(1) 本文采用美国劳工部网站公布的美国进口中国产品价格指数 (以美元计) 来代表Pexp。

(2) E采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公布的一美元折合人民汇率的月度平均值。

(3) GDPus是美国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自于美联储网站。

由于公布的只有GDP季度数据, 本文根据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月度数据把GDP季度数据处理成月度数据。这样处理不会影响数据的有效性, 因为美国的GDP和个人消费支出具有非常稳定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0.998379。

(4) MC为中国商品价格指数 (以人民币计值) , 代表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的成本价格, 数据来自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5) β0是常数项, β2 (i=1, 2, 3) 分别为式中各解释变量的系数。根据汇率传递的定义, β1即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率, 本文将重点针对β1进行分析。

(6) u为随机扰动项。

3. 协整检验

由于各个变量都是时间序列数据, 如果变量不平稳, 通常的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会存在伪回归的问题, 必须进行协整检验, 以确认各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联系。根据Engle-Granger两步法, 首先进行单位根检验。运用ADF检验方法, 参照赤池信息准则和施瓦茨准则选择滞后期数, 检验结果见表2。单位根检验变量ADF统计值、显著性水平变量ADF统计值、显著性水平。

注:△表示该变量的一阶差分, 如△Pexp表示Pexp的一阶差分;——表示不具显著性。

从检验结果可知, 上面这四个数据序列的水平值都不是平稳的, 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 说明它们都是一阶单整序列, 可以进行协整检验。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对 (3) 式进行回归, 得到残差序列, 并进行平稳性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说明残差序列是平稳的, 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因此, 当人民币升值 (汇率值减小) 1%时, 美国从中国进口价格只上升0.7522%。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美国进口价格传递程度相当低。

美国的市场环境竞争激烈、通货膨胀低, 因此汇率的变化很难反映到进口产品的价格上去。而且, 美国拥有多元化的进口来源,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以可替代性较强的产品为主 (比如:电视机、音像设备、玩具、服装机械器具等) , 这就造成了我国出口产品在美国必然要遭受很大的竞争压力, 因而在定价时出口商不得不考虑竞争对手的定价策略, 也就吸收了汇率变化带来的成本。近年来, 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 这就抑制了汇率传递率对进口产品价格的影响。

二、人民币汇率对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出口价格不完全传递因素分析

1.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以加工出口为主要出口方式, 缺乏定价能力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主要出口方式是加工出口, 其中又以“两头在外的形式”出口加工贸易为主。很多中小出口企业原材料进口, 然后加工、组装、出口。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 降低了原料进口成本, 从而一定程度上可能降低了出口行业的进口成本。然而, 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生产产品趋同, 产品替代率高, 技术含量低, 在海外市场的激烈竞争的环境中, 为了保持现有的市场份额, 不得不保持现有的市场价格, 出口商也不得不承担汇率波动这部分成本。在这个过程中, 国内的出口商也就适应了汇率变化的影响。

与此同时, 广大中小出口企业在海外市场缺乏定价能力也导致在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企业产品定价没有提高。根据PTM (Pricing To Market) 理论, 如果市场是不完全竞争, 并且可以有效分割, 那么出口商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市场有不同的定价, 这样, 随着汇率的波动, 出口产品价格就可能随之波动。但是, 广大中国中小出口企业面对的一个竞争较为激烈的市场, 所以, 其定价能力就会受到抑制。为保证出口数量和市场份额, 不得不放弃通过抬价来弥补人民币汇率升值带来的成本损失。

2. 产品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价格竞争为主要竞争手段

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小出口企业生产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粗略可分五大类。一是服装、纺织品。这是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二是日用消费品, 此类产品品种多, 单位价值低, 消费更新快, 需求容量大, 在中小企业出口商品总额中占有一定比例。三是装饰工艺品。四是机电、五金产品, 这类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的新生代, 出口比例逐年上升, 极具发展潜能。五是农副产品。

这些出口产品差异性小, 技术含量低, 附加值低, 产品比较单一, 造成行业内竞争激烈。而中小出口企业规模比较小, 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了解和整体把握, 对国外市场适应能力差, 价格是它们竞争最主要的武器。这种价格的竞争有时几乎到了恶性竞争的地步, 企业出口时互相压价, 不惜以降价的方式来获取订单。在面对汇率波动时, 出口企业不敢通过提价来消化汇率波动的风险。

3. 国际商品市场国际化程度日趋提高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生产的国际化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 而这种趋势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汇率的传递程度。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 其生产投入要素往往来自多个国家, 这降低了汇率波动对其成本的影响。国际经济的日益开放使跨国企业可以自由选择投入要素的进口国, 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汇率变动带来的成本风险。所以, 当汇率发生变化时, 跨国企业可能会通过调整要素组合而不改变其产品价格来保证其利润和市场竞争力, 这样就降低了汇率的传递性。

4. 中小企业创新不足

出于资金来源不足、人才和信息缺乏、自我开发能力较低和技术创新风险较大等原因, 广大中小出口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中小出口企业的生产模式主要是来料加工、来件制作, 主要是“为他人做嫁衣”。出口加工贸易主体主要由占95%以上的中小出口企业所构成, 而这些加工贸易具有“低档次、技术落后、低附加值”的特征, 正是中国产业需要升级和淘汰的部分。这些出口产品, 因为出口企业自身创造的成分小, 因而没有真正打上出口企业自己的烙印, 在遇到汇率波动等情况时也只能按照进口方的要求进行生产, 不能按照出口企业对成本的掌握情况对价格予以调整。产品没有企业的核心技术, 企业在出口产品的价格上就没有充分的话语权。

四、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汇率不完全传递启示

1. 采用组合策略应对汇率波动风险

因为出口价格的汇率传递弹性是不完全的, 即汇率波动将引起出口价格较小幅度的变化, 进而在外国消费需求偏好的情况下, 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不会有较大的变化, 在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出口量在一定时期不会有明显下降。但是, 截止到2008年6月, 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为1:6.8971, 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接近15%。可以看出, 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 我国出口厂商的利润将损失严重, 因为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导致了我国出口产品价格的较小变化, 这无疑会引起用人民币表示的出口厂商的利润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对出口商品价格没有大幅度提高而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情况下, 企业如果要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特别是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不利影响, 依靠提价策略显然是行不通的, 需要采取利用金融衍生产品、降低成本等组合出击的方式渡过难关。

2. 加大创新投入

中国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中遭遇日益频繁的反倾销、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贸易壁垒。自2008年初以来, 我国遭遇多起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从舟山冻虾仁、台州西兰花、温州打火机出口受阻的技术壁垒事件中, 企业产品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如果一个行业的创新效率高, 那么该行业的出口厂商抵御汇率波动风险的能力就强, 当汇率发生非预期的不利变动时, 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也不会发生较大幅度的降低, 因为大量而高效的产业创新会使厂商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中仍能获得良好的成本竞争优势。由于汇率的不完全传递弹性, 人民币的升值给我国中小出口企业带来的利润损失较大, 所以, 不断加大创新投入, 完善创新机制, 增强企业的创新投入效率, 才是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更有能力抵御汇率风险的根本可行之道。我国有创新活动企业的分布情况 (见表5)

3. 变对外贸易战略, 以竞争优势为主导

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类型, 由于市场需求价格弹性和成本价格较低, 其国际市场价格的汇率传递性较弱, 因此我国的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很容易因汇率不利变动而使利润受损。就我国目前而言, 尽管人民币的温和升值不会给我国总体的出口额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但会使微观中的中小出口企业的利润损失较大。鉴于此, 从宏观角度来说, 就必须改变我国中小出口企业现有的出口结构, 将以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比较优势转变为以技术创新和知识密集型为基础的竞争优势, 这才是我国出口企业真正建立完善汇率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 必须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转为强调以竞争优势为主导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国家经贸委等部委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S], 2003年.

[2]财政部等部委联合发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 (试行) 办法[S], 2000.

[3]刘攀, 朱俊波.观察与思考:人民币汇率波动对美国进口价格的传递效应[M].2007, (2) .

[4]罗忠洲, 廖发达:“汇率对出口价格传递率的经验研究:以1971-2003年的日本为例[J], 世界经济, 2005, (11) .

[5]倪卫红, 董敏:汇率变动的不完全传递性及其现实意义[J],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 (3) .

[6]Feenstra, R, Symmetric.Pass-ThmrIghof Tarifsand Exchange Rates underImperfect Competition:An Empirical Test.[J]Journal ofl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89.

[7]Marston.Richard C.Pricing to Market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J].Paper Presented at the IMF Research Department Seminar, February1989.

[8]邓学文, 应用衍生工具管理汇率风险现代商业[J], 2007, (6) .

苹果出口企业 篇6

一、金融危机对延吉市规模以上出口企业的影响

1、金融危机导致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率下降

延吉市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主要依靠价格优势与其他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行竞争, 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美元疲软和人民币升值, 使得延吉市企业的价格优势不明显, 出口进一步受到抑制, 最终导致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的出口下滑。

2、金融危机使规模以上中小出口企业生存环境恶化

截止2008年末, 延吉市对26个有出口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调查数据表明, 企业户均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为1747万元, 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平均水平相比少470万元;户均主营业务成本为665万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高达91.1%, 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20.7个百分点;企业负债率也比全市平均高出近6个百分点。

二、金融危机给延吉市规模以上出口企业带来了更大的贸易风险

金融危机加速了国际订单的转移

由于人民币、原料涨价、工人工资上涨等因素的影响, 延吉市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增加, 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例如延吉树杰木业有限公司, 出口产品为木制单板。近两年来由于原材料价格比建厂初期涨价80%, 生产人员工资涨了20%, 美元汇率却下降20%上, 结果该公司近两年少收入406万元人民币, 再加上2004年国家取消退税政策后, 该企业每年仅这一项少收入1365万元人民币, 使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缩小。如果再考虑银行系统紧缩根等因素的影响, 企业就面临举步艰难的状况, 根本谈不上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质量优势。但是国外采购商却不会因此停止追求更低价格的产品。他们开始培养价格更加低廉的越南、柬埔寨、泰国等东南亚的供应商, 将大批订单开始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目前订单转移的产品不仅仅是木制品, 还有生物农药、农副产品加工品等。

三、延吉市出口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对策

1、积极扩大国内需求

目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重要阶段,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为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应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优化投资结构, 重点在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扩大消费需求, 积极开拓消费市场。努力提高城乡居民, 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培育消费热点, 完善消费鼓励政策, 优化消费环境, 努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中小型出口企业应巩固和拓展国外市场的同时, 也要努力拓展国内市场, 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兼顾。

2、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充分发挥延吉市地域特点和优势, 进一步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挖掘新的国际市场潜力, 从而促进延吉市出口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应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 有尽有减少和分散市场风险。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支持拥有自主品牌、核心技术的产品及农轻纺等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和稀有战略资源的出口。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延伸产业链条,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3、加强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

尽量选择多种币种进行结算, 规避单一币种的升值或贬值的风险。针对此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主要体现在美元和人民币之间, 出口企业应根据各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政策和惯例, 在结算中尽可能选择非美元货币, 如汇率波动较小的欧元结算等。积极运用远期结汇等避险工具规避汇率风险。企业要采用出口押汇、进口延期、远期付汇等贸易信贷方式, 尽量减少汇率变动风险。

4、引导企业和公众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金融危机

政府和媒体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金融危机造成的种种困境, 对各种负面报道要正确疏导和采取针对性措施, 避免公共恐慌。政府应保持经济金融政策的一贯性, 使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有一定的确定性和信心。加强对国内投资者的心理引导和能力建设, 避免其受到外部环境影响, 使其能理智判断市场形势。

苹果出口企业 篇7

关键词:出口退税,纺织出口企业,影响分析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出《关于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 明确从2008年11月1日起, 适当调高部分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其中, 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这是政府2008年以来第二次上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

纺织品是我国最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出口产品, 其优势在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完整的制造加工产业链, 是拉动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力量之一。此外, 纺织行业是国内吸纳就业人口最多的传统制造业之一, 国内纺织业现有直接就业者1800万人, 间接就业者超过一亿人。可以说, 纺织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至2008年, 由于美国需求降低, 人民币升值、劳动力价格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使得我国纺织企业出现出口下滑, 大面积倒闭的情况, 整个行业由此步入“寒冬”。

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于2008年8月初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 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 全国2008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一万多家, 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另有数据显示, 2008年1-9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369.4亿美元, 与2007年同比增长8.12%, 从2008年1月份至今, 出口增速已经呈现出连续8个月回落的低迷格局。其中, 纺织品累计出口498.6亿美元, 服装累计出口870.8亿美元, 增速分别为21.34%和1.76%, 比2007年同期分别加快7.14个百分点和回落21.24个百分点。

为了改变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所面临的这种困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10月21日对外宣布的, 从2008年11月1日起, 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玩具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4%。这是继2008年8月1日第二次调整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率。

一、出口退税上调对我国纺织品出口企业的正面影响

首先, 中国经济的出口依存度在全世界大国之中是最高的, 在全球经济下滑、我国出口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 以保持出口适度增长, 自有其必要性。特别是像纺织品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来说, 虽然生产纺织品的出口企业能吸纳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 但往往这些出口企业的生产规模普遍较小, 抗风险能力较弱, 倘若大面积倒闭, 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安定都有可能造成重大冲击。所以, 政府通过上调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 能够帮助纺织品出口企业树立信心、度过难关, 防止出现因出口大幅下滑而影响我国实体经济。

其次, 从短期来看, 本次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纺织行业利润和出口将产生直接的正面影响, 特别是对一些濒临倒闭的中小型纺织企业来说, 救急的作用更加显著。因为如果按照静态测算, 出口退税率上调一个百分点, 就相当于将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1%直接转为利润。

但是, 本次上调的幅度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 也低于上次上调的幅度。所以从长期来看,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整个纺织行业的影响有限, 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行业效益增速下滑、出口出现负增长的趋势。

二、对严重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下滑的因素分析

(一) 纺织出口企业的成本压力很大

2008年以来, 在全球通货膨胀水平不断上涨的趋势下, 国际原材料、能源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在全面上涨。在纺织服装业的上游产业, 棉花、原油、钢材价格一再猛涨, 进一步导致纺纱、化纤等原材料成本增加。再加上我国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 企业要为员工购买五大保险金, 这又使得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调, 这就意味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另外, 受土地和石油资源的限制, 我国纺织业对国际市场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很大。据海关总署统计, 2007年全国进口各类纺织原料437.04万吨, 其中进口棉花累计246.04万吨, 占进口总量的56.29%。进口原料和出口纺织品之间存在的“关税倒挂”, 也导致部分纺织企业不盈反亏。

(二) 人民币升值压力大

在美元疲软的同时, 人民币却在不断升值。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是我国对外出口的大户, 一直以来我国纺织业整体对外出口依存度高达50%以上。据有关数据显示, 在全部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中, 纺织品占出口总额的38%, 服装占62%。而人民币升值, 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外贸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尤其是用美元货币结算和与美元挂钩的他国货币结算的纺织服装出口企业, 从国家外汇储备的贡献者, 演变成为与升值赛跑的疲惫选手。

(三) 纺织企业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因为纺织行业是低利润的行业, 流动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尤为重要。而现在纺织企业面临着一个重大问题便是信贷收紧, 贷款难, 一些企业甚至通过民间借贷, 寻求资金。所以说, 由于成本上升、银根紧缩, 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短缺等问题时有发生, 并因此导致上、下游企业出现连锁反应, 这些都是2008年纺织业经营困难的主要因素。

(四) 来自国外的订单严重缩水

2007年开始的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来势汹涌, 引发了大半个地球的剧烈动荡。不仅美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 甚至全球对2008年的经济增长预期都纷纷调低, 国际纺织品的消费市场严重疲软。

理论上讲, 如果美国经济增长每降低一个百分点, 相应进口就会降低1.65个百分点, 因此美国消费下降将直接导致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相应的, 美国贸易保护壁垒的加大, 会削弱中国纺织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受美国经济拖累, 欧盟、日本的商品进口需求也会下降。尤其最后一点,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纺织业的外贸出口。目前我国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大量纺织服装企业停产或者半停产, 正是由于其主要出口市场欧美的订单大幅缩水。

三、我国纺织出口企业如何走出困局

对于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来说, 在美国经济持续恶化、欧洲经济受次贷危机牵连而疲弱的情况下, 出口恶化的状况无疑会进一步扩大。而通过小幅调整纺织服装出口退税率的方式, 很难将企业从低利润中解脱出来。鉴于此,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我国纺织出口企业走出困局。

(一) 纺织企业不能过度依赖国家政策, 而应从企业自身做起

对纺织出口企业来说, 过度依赖政策绝不足取, 关键还是要积极调整出口企业的产品、产业结构, 提高其出口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发展多元化市场, 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只有立足产业转型、产业升级, 提高附加值, 提升品牌影响力, 增强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才能解决纺织出口企业的长远发展问题。

(二) 纺织出口企业应该开拓一条“转型之路”, 优化产业结构

考虑到目前我国纺织企业的现状, 大部分企业仍然属于低附加值、低利润率的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要结合自身情况, 优化产业结构, 一方面要尽快适应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另一方面, 要加快更新换代, 向高精尖发展, 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模式, 走高附加值、高效益的道路。

(三) 深度开发市场, 拓宽出口渠道

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欧盟和韩国, 而这些市场对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要求都较高。所以, 出口企业应对外树立公司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形象, 使订单数量稳步增长。在深度开发传统市场的同时, 还应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如开发东欧、非洲、南美、东盟、中亚市场, 从而降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价格风险及其它风险。

(四) 企业要尽可能减少各环节的管理成本

纺织原料价格的波动使企业降低成本的努力难以立竿见影, 企业应尽一切努力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 千方百计降低成本是纺织出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也是企业应对政策变化的长远之策。

上一篇:倒推法下一篇:公共管理类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