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2024-06-26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精选九篇)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篇1

广西广电监测中心根据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的需求, 在全区各地建立了数十个无人值守全自动监测站点, 这些站点通过广西广电网络的骨干网进行连接, 最终将监测数据传回设置在南宁的监测中心。这些站点的日常维护和管理需要应用到多种远程维护技术手段。科学而高效的远程维护技术保障了广播电视监测业务的顺利进行。同时既省去了亲临现场的旅途奔波, 也为单位节省了大笔的差旅经费。现将应用中的远程维护技术作以下简介。

(二) 监测站点远程维护技术

1. 基于Symantec PCAnywhere软件的工控机远程维护技术

工控机是监测站点的主要组成设备, 具有对监测站点的多种其他设备进行监管和控制的能力。因此对工控机的远程维护尤为重要。Symantec PCAnywhere远程控制软件, 运行于控制与被控制的计算机中, 可以轻松实现在本地计算机上控制远程计算机, 进行软件维护、升级和故障排除等操作。

如图1可见, Symantec PCAnywhere拥有方便的多站点分类功能。站点市县归属, 站点IP地址等信息一目了然, 检索极其方便快捷。

在功能上, Symantec PCAnywhere功能强大。联机后, 能在本地计算机上直接显示远程被控计算机的系统画面, 能对远程被控计算机的鼠标键盘进行直接接管操控, 就像直接在现场操控计算机一样方便有效。Symantec PCAnywhere能对被控端计算机实现管理员级别的全方面操作和控制, 几乎所有本地计算机能实现的操作, 在远程控制中均能操作, 包括常用的打开、关闭应用程序, 文字输入、复制粘贴, 操作系统重启、关闭等等。

基于Symantec PCAnywhere软件的工控机远程维护技术的优点是:直观, 能直接看到被控计算机的显示画面;操控方便, 能直接对被控计算机的键鼠进行接管;管理权限高, 实现管理员级别的操控, 操控能力强而实现功能全面。缺点是该软件运行基于网络和工控机, 在网络功能故障、工控机无响应时无法实现上述远程控制维护功能。

2. 基于机架式远程电源控制器的远程电源控制技术

监测站点的某些设备, 当发生操作无响应或其他一些故障时, 将设备电源重新关开, 设备重启后大多故障能得到解决。于是, 对设备电源的远程控制技术被引进和应用起来。广西广电监测中心监测站点采用的是基于机架式远程电源控制器的远程电源控制技术。

机架式远程电源控制器, 安装在通用的设备机架上, 只占用1U位置, 通过10/100M以太网接口接入网络, 提供8个可远程控制开关的电源插座口。监测站点设备电源插头插入机架式远程电源控制器提供的电源插座口。在本地计算机通过网页浏览器对电源控制器设置后, 便能方便地远程查询监测设备的电源供应情况, 轻松远程控制监测设备电源开起关闭。

基于机架式远程电源控制器的远程电源控制技术的优点:方便, 在本地计算机上轻点鼠标即能控制远程的设备电源;内置网络服务功能模块, 被控端无需电脑;控制端计算机不需安装任何特殊的程序, 使用普通网页浏览器即可;提供电源定时管理功能, 可通过网页远程设定设备电源开启关闭时刻;提供密码认证, 操作权限设定防止外人使用等。缺点是网络存在故障时无法使用, 不适用于不能直接通过电源线断电的设备, 如计算机等。

3. 基于网络摄像机的网络音视频互动交流技术

当监测站点需要进行硬件安装、更换的时候, 必须有人在场操作, 现场操作人员常常需要与在异地的专家进行沟通, 而仅仅通过电话等常规交流方式难以适应复杂的需求。网络摄像机的引入, 通过进行网络音视频互动交流解决了这一难题。

网络摄像机是一种结合传统摄像机与网络技术所产生的新一代摄像机, 内置麦克风和扬声器。可将实时图像声音通过网络传送到远处任何一台计算机。使用通用的浏览器即能接受前端实时的音视频信息。且能方便地通过麦克风进行语音交流。可选择使用专门设计的支架, 让网络摄像机即可固定使用也可随时取下在一定范围内移动使用。

多台网络摄像机可使用中心的集中式管理或形成无中心的分布式监控网, 其优点明显, 能让远程指导者与现场实施者进行无障碍的音视频交流互动。而且网络摄像机内置实时操作系统, 外设RJ-45标准以太网接口, 安置点无需计算机。具有安全机制, 可以对操作本摄像机地用户进行分级别的权限验证等等。缺点是需无故障的网络支持, 视频只能单向提供, 有些时候这种“说看式”的交流不能完全替代指导人员在现场操作。

(三) 结束语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服务于广播电视事业。要保障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高质量不间断运行, 就要做到监测站点的稳定运行和故障及时排除, 而监测站点远程维护技术就是实现保障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监测站点的远程维护技术也必将趋向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强大实用的方向不断发展。

摘要:主要介绍了广西广播电视监测中心监测站点远程维护采用的多种技术, 及技术实现的主要功能、优缺点等。

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 篇2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网络的监测技术水平开始提高,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技术手段分为两大部分,原始的人工监测和目前的自动检测。

通常情况下,中央、省、直辖市大部分机构采用的都是人工监测和自动检测相结合的模式。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篇3

关键词:UPS电源;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应用

供电技术对于监测中心机房来说是重中之重,任何一个短暂的供电中断、闪烁,都将导致我们监测系统停止工作, 从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避免类似的情况出现,UPS系统——一个高性能的不间断电源,就成了保证广播电视监测系统正常运行的首选设备,他具备的优越技术条件,不但杜绝了突然断电造成的危害,同时也提高了供电质量。所以,UPS系统在广电系统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UPS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UPS的英文全称是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意为不间断电源系统,是一种含有储能装置,以逆变器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恒压恒频的不间断电源。在市电正常时,UPS将市电稳压稳频后供给负载使用,此时的UPS就是一台交流市电稳压器,同时它还向机内的蓄电池组充电;当市电中断时(事故停电),UPS立即将机内蓄电池的电能通过逆变转换的方法向负载继续供应220V交流电能,使负载维持正常工作,可见,UPS是一种能为负载提供连续不断电能的供电系统。

UPS大体分为离线式UPS(也称后备式UPS或切换式UPS)、在线式UPS、在线互动式UPS三类。

(一)后备式UPS:

后备式UPS电路结构如图1所示。

当电网供电正常时,一路市电通过整流器对蓄电池进行充电,而另一路市电通过自动稳压器初步稳压,吸收部分电网干扰后,再由旁路开关直接给负载供电,此时它只相当于一台性能较差的稳压器,仅对市电电压幅度波动有改善,对电网上出现的频率不稳,波形畸变等电源缺陷没有任何调整能力。

当电网供电电压低于180V高于250V,或电网频率超出UPS输入范围时(即在非正常情况下),交流输入会被切断,充电器停止工作,蓄电池开始放电,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逆变器开始工作,产生220V50Hz的交流电,此时UPS供电系统转换为由逆变器继续向负载供电。所以,后备式UPS的逆变器总是处于备用供电状态,并且供电时间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在线式UPS:

所谓在线式是指无论电网电压是否正常,负载所用的交流电压都是经过逆变输出而提供的电能,即逆变电路始终处于工作状态,所以,他的电压、频率都非常稳定。在线式UPS一般为双变换结构,其电路结构图如图2:

所谓双变换是指 UPS正常工作时,电能通过了AC/DC、DC/AC两次变换后,再提供给负载使用。

如图3所示,在线式UPS在电网供电正常时,电网输入的电压经过噪声滤波器去除电网中的高频干扰,以得到纯净的交流电后,一路进入充电器对电池充电,另一路则进入整流器进行整流和第二次滤波。并将交流电转换为平滑直流电能供给逆变器,而逆变器又将直流电转换成220V50Hz的交流电供负载使用。當发生市电中断时,交流电的输入已被切断,整流器不再工作。此时,蓄电池放电把能量输送到逆变器,再由逆变器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它们的转换间隙为零,非常符合监测系统不能断电的技术要求。

在线式UPS的供电质量很高,是源于它在接受到市电后,首先将市电交流电源变成直流电源,然后进行脉宽调制,再将直流电变成交流电。所以,在线式UPS是一个电压稳定、频率稳定,没有杂波干扰、没有波形畸变较为理想的不间断供电电源,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选用,也是我们广播电视监测系统建设中首选的供电设备。

(三)在线互动式UPS。在线互动式UPS是基于在线式UPS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其蓄电池、逆变器和输出始终处于连通状态。在市电正常情况下,逆变器反相工作,为蓄电池充电;市电异常时转换开关断开,由蓄电池提供电能,在线互动式UPS的逆变器和输出总是处于连通状态,对电源起到滤波和削波作用,具有优越的电源保护能力,具有稳压精密,运行稳定,智能化和安全保护等优点。

二、UPS的安全使用

1、当前,一般市电电压的波动范围都符合UPS输入电压变化范围的要求,目前绝大部分UPS都具有抗干扰自动稳压功能,没有必要再外加抗干扰交流稳压器,如果有的地区电压波动较大,那么,应在UPS前级增加抗干扰交流稳压器作为UPS的输入级,用于保证UPS的正常工作。

2、UPS的配电箱所使用的开关不宜选用老式的刀闸开关,因这种开关在接通和分断电源时有拉弧现象,会对电网产生干扰,也不宜使用熔断式熔丝,因为熔断丝过电流响应速度太慢,在负载或UPS短路时,不能及时切断电源,从而会对设备造成危害。所以,UPS的配电箱,应采用空气开关,这种开关有消弧和负载短路时响应速度快的功能,有漏电保护和过热保护等功能。但是,要注意空气开关的容量,选用应适中,开关容量过大会造成过流或发生短路时,起不到保护作用,过小则会造成经常跳闸断电。

3、使用UPS应保证所接的相线、中性线、地线符合要求,不得随意改变其相互的顺序。这是非常关键的,否则,在自动转换时,会将相、零、地线错位,造成设备损坏。

4、禁止将不同安时数,不同品牌的蓄电池组混合使用,外接的蓄电池组到UPS主机的距离应尽量短,导线的截面积应尽量大,以增加导电量,减少线路上的电能损耗。

5、为防止寄生电容耦合干扰,保护设备及人生安全,UPS必须可靠接地,且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欧姆。

三、UPS的日常维护

1、清洁和检查:UPS正常工作情况下,主机的维护量很小,主要是防尘和定期除尘。由于空气中的灰尘较多,机内的风机会将灰尘带入机内沉积,当遇到空气潮湿,会引起主机控制紊乱,造成主机工作失常,发生不准确报警,造成器件散热不好。所以,每季度应彻底清扫一次,同时检查各连接件、插接件有无松动和接触不良的情况。

2、定时检查、测量蓄电池组的电压,更换不合格的电池。

3、每三个月对蓄电池放电一次,可以提高蓄电池能量和寿命。如果市电很稳定,UPS中的蓄电池就没有工作的机会,蓄电池就有可能因长时间浮充而损坏。因此,每季度应人为地中断市电一次,让蓄电池带负荷放电一段时间,用于激活蓄电池,这不但能保证蓄电池的蓄电能量,而且能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担负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安全卫士”作用,一旦出现问题,将在所监测区域造成无法挽回和不可估量的重大政治影响,政治责任及其重大。近年来我台在播出、传输系统使用了在线式UPS,提高了供电质量,避免了许多因外电原因造成的停播事故。

西藏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 篇4

随着无线电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播电视传播载体的多样化、立体化, 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极为迅速, 广播电视系统中传输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技术以新一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无线技术为基础, 具有兼容、开放、共享、多样、对等、通用的突出特点, 给广播电视的传播技术、传播方式、传播水平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变革。

而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则愈来愈凸显出来。广播电视监测是改善和提高广播电视的发射质量, 核查广播电视的覆盖效果, 保证广播电视信号发射和传输安全, 是对广播电视播出效果的有效检验和对播出安全的有效保障。广播电视监测是各级领导了解、掌握实际播出质量和覆盖效果的主要信息来源。西藏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长期以来一直是境外敌对势力与我国进行舆论竞争的主要阵地, 敌对势力不断针对我区进行意识形态、文化领域的渗透。因此, 有效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我空中渗透, 是维护国家安定团结, 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关键, 也是西藏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重要任务。作为西藏地区的一名广播人, 为有效确保西藏地区舆论正确引导, 为国家稳定、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认为西藏地区应不断改善广播电视监测手段与方法, 进而促进广播电视节目的正确舆论导向。

1 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发展历程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西藏自治区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 所采用的广播电视监测手段是比较单一和落后的人工监测手段, 监测效率十分低, 监测范围比较窄, 无法确保西藏地区的广播频率和电视频道节目内容能够正确地引导广大同胞清晰地认识国家的政策与法规, 使得广播电视工作的影响力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范围, 难以扩大到整个西藏地区, 加上当时对中、短波, 调频以及电视节目无法进行有效地监测, 进而无法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效果, 不利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推动了西藏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 提高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水平。现如今, 西藏广播电视网络监测手段除了往日的人工监测外, 还发展了自动化监测、移动监测、异地遥控监测等。监测方法采用实时和录音监听监看与测量两种方法, 监测内容有开路中波调幅广播和调频广播的监测、开路电视的监测、有线电视的监测、部分新媒体业务的监测等。

2 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的网络化建设现状

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通过十余年的不断发展, 目前已经具备无线广播电视监测、无线电视监测、有线电视监测、新媒体技术、数字电视监测等, 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2.1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化建设中的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 既包括了国内广播电视监测网, 又包含了国外广播电视监测网。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是由遥控监测站和监测台、数据采集点和数据处理中心构成的。而西藏自治区监测台作为省级监测中心, 目前只负责监测西藏人民广播电台、西藏电视台、西藏广播影视节目传输中心、拉萨市广播电视、拉萨市中波台发出的无线广播电视播出质量的监测, 通过无线监测, 可以及时发现重大播出异态, 快速处理画面插播和虚假不良广告的传播, 第一时间为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监测信息, 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因此, 对电视监测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监测范畴, 而是由单纯的技术监测逐步发展为技术监测与内容监测并重。

2.2 广播电视监测网络化建设中的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系统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系统是由国家、省级光缆干线网, 地市级基础光缆干线网和市县级分配网构成的。而西藏广播电视网络监测工作则主要是对西藏广播电视网络传输中心所传输的广播电视有线网络 (模/数) 内容进行监测, 保障广播电视网络的质量, 以向大众提供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2.3 加强新媒体业务的监测

目前, 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在模拟、无线传播基础上向节目数字化、双向、交互、多形式传播发展。西藏监测台负责移动网络视听节目的监听工作, 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相关单位, 以遏制敌对势力的“网络渗透”, 确保西藏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安全。

2.4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监测

数字广播、电视监测是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 为节约频谱资源, 积极响应国际上关于红利的推广, 数字电视、广播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西藏地区作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 应居安思危, 提前就数字电视、广播的监测作出相应的应急手段。目前, 西藏自治区广电局监测部门正积极寻求超前的数字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以应对数字广播、电视的普及, 从而做好广播、电视的推广和正确舆论引导。

3 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的技术手段

3.1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的频率测量技术

频率是无线电广播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监测台频率测量是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其通过与接收机的相互配合来进行远距离测量, 采用比较法来调整幅波, 利用计数法来调整频波, 对于射频信号频率的测量则采用频率表计数法。

3.2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的电场强度测量技术

所谓电场强度是指所发射出去的电磁波所形成的电磁场强度。电场强度测量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广播电视发射机的覆盖面积进行测量, 对发射天线的发射功率进行测量和对地面的电导系数进行测量等。

3.3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的调制度测量技术

调制度测量技术主要采用的是通过调制度测量仪来进行测量工作的, 西藏自治区所使用的调制度测量仪主要分为两种类别, 一种是内部带有高频电路的调制度测量仪, 这种测量仪可直接测量射频已调波信号;另一种则是与监测接收机相配合应用的调制度测量仪, 这种测量仪的输入信号是接收机的中频信号。在监测台中往往选择第二种调制度测量仪。

3.4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的测向技术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的测向, 是对无线电波辐射源的方位进行测量。在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中的测向主要是针对干扰发射机进行的, 测量干扰源的方向和位置。测向技术所采用的测向仪的组成部分主要有测向天线、方向处理器、方位指示器和接收机。

3.5 新媒体广播电视检索技术

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监测已经成为目前监测部门不可忽视的监测内容。目前, 新媒体监测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关键字检索, 通过关键词的不断更新, 从网络中搜索出的内容完全不同。同时, 新媒体内容检索要求监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地想象力和政治素养, 只有这样, 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所看到的内容是否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力, 从而促进监测技术的不断发展, 给予社会正确的舆论向导。目前新媒体监管所使用的主要技术如图2所示。

4 对未来发展的一点思考

4.1 建立完善的监测监管机构

构建指挥调度、技术监测、内容监管、信息安全四位一体, 传统和新兴媒体统筹兼顾, 内容、机构、运营、效果统一协调的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监管体系, 全面提升广播电视监测监管能力。省监测台将在业务和技术上做好指导和咨询工作, 进一步建立各地 (市) 广播电视监测台, 监测台的软、硬件构成及功能与省监测台保持统一。

4.2 加强战略规划与技术研究

加强广播电视监测监管战略规划研究, 重点开展广播电视高新技术应用、数字化网络化推进、新形势下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等战略性课题的研究, 为战略决策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3 加强数字化电视及新媒体业务监测

目前, 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节目传播在模拟、无线传播基础上向节目数字化、双向、交互、多形式传播发展。同时, 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 使得新兴媒体异军突起, IPTV、CMMB、车载移动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 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随着“三网融合”的加快推进, 将使广播电视传播的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 以满足人们随时随地高质量获取广播电视节目和信息的需求。

4.4 加强卫星广播电视监测

卫星广播电视目前已经成为西藏地区人民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 为保证舆论正确引导, 应加强对于我国上空的卫星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信号频谱、码流和音视频节目的监测, 监测范围包括我国卫星传输的广播电视节目, 境外传输的卫星广播电视节目以及反动有害的卫星广播电视节目。

4.5 建设统一监测平台

现有的监测业务及其监测平台, 基于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 彼此相对独立, 自成系统。为更加便利地服务于宣传, 服务于安全播出, 我们应将各项监测业务进行融合, 从而将监测业务从离散转向集中, 提升了各类常规监测业务的规范性、时效性。统一监测平台的建立, 能够准确、快速、全面地显示某个地区、某套节目的实时播出情况, 提高监测的效率和水平, 同时也有利于监测业务的规范化管理。

4.6 加强广播电视监测人员的素质培养

广播电视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 但它涉及的知识面较广,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 知识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 特别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管理、数字电路知识、数字广播电视、光通信知识、卫星通信知识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技术交流、技能训练, 全面提升监测监管队伍水平。

5 结束语

现阶段, 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网络仍处于发展阶段,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还需要不断地更新。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的不断发展,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也将有效开展, 以保障广播电视节目, 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为提高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监测工作的效果, 根据时代的要求完善广播电视新媒体业务监测技术, 进而推动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江, 江爱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年, (5) .

[2]汪晓武.省级广播电视监测网的设计[D], 北京工业大学, 2009.

[3]杨秀坤.广播电视监测系统体系架构[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1 (10) .

广播电视监测预警技术研究 篇5

本文论述了山西省广播电视监测预警系统的组成架构、主要功能、技术要点, 系统实现监测业务的高度整合, 具备对广播电视进行动态监测和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的能力。

2 系统简介

山西省广播电视监测预警系统, 集技术指标监测和预警信息发布于一体, 具有监测任务数据量大、实时性强, 对数据安全性、可靠性、一致性要求高等特点。该系统由省监测中心机房、11个地市无线监测前端系统、11个地市有线监测前端组成。通过省无线管理中心SDH数字微波干线网 (2 Mbps) 组成无线监测网, 通过省网络公司的SDH光纤专网 (2 Mbps) 构成有线监测网。

山西省广播电视有线监测系统作为总局有线电视监测分中心, 承担全省地级市有线电视模拟信号的监测任务, 监测有线节目430套。无线监测前端系统承担25个省直属广播电视发射台 (包括上划的9个中波台、11个地市转播台) 共105套节目的监测任务、监测对象是中央1套、中央7套、中国之声、山西卫视、山西新闻综合广播、及本省自办广播电视节目。总计:电视41套、调频31套、中波33套, 共105套节目。

3 主要功能

1) 报警功能:“满时间”报警功能, 各频道是否按规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播出, 若没有按时间表开始或结束则系统自动报警记录。信号中断监测功能判断各频道是否有信号中断等事故, 若发生信号中断则自动报警记录。

2) 监测功能:频道扫描功能, 扫描出所有信号的频道。频谱扫描功能:能频谱扫描, 并做频谱分析。新增频道指标测量:能实时测量场强、图像电平、伴音电平、图像伴音载波频偏。新增频道电视节目的内容上传功能:将新增频道电视节目的内容编码压缩数据上传到监测数据处理中心。

3) 指标测量功能:实时测量场强、图像电平、伴音电平、图像伴音载波频偏等指标。指标超过门限后报警, 测量时间和门限可任意设定。

4) 节目存储保护功能:当出现网络故障不能实时上传数据到中心储存系统时, 系统在网络恢复后自动接收中心指令, 将这段编码数据重新上传到中心存储系统。

4 系统结构组成

山西省广播电视监测预警系统由数据传输网络系统、中心控制系统、广播监测系统、电视监测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短信发布平台等组成。

4.1 数据传输网络系统

数据传输网络系统, 以省局监测中心为中心, 连接11个地市, 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太网技术、动态路由保护技术、链路技术等, 组成一个集视频、语音和数据为一体的数据传输网络, 各地市播出的广播电视信号经监测前端压缩编码后, 分别通过省网络公司SDH光纤专网及省无线管理中心SDH微波专网, 传回省局监测中心进行监测。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2 中心控制系统

中心控制系统体系架构采用多层B/S和C/S混合式体系架构, 实现对前端监测情况的查询、网管、数据库存储、音视频备份等功能, 系统主要由服务器、工作站、多媒体网关服务器、中心系统软件、中心管理软件等组成。中心控制系统是整个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 该系统能够将省局监测中心现有的广播电视信号监测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实现统一控制、统一显示、统一操作、统一维护。同时可提供强大的监测数据处理功能和监测数据的分析、汇总、批量输入输出、批量更改、图形应用等功能。

4.3 电视监测系统

电视监测系统包括无线电视监测、有线电视监测两部分, 对节目信号实现一对一实时监测, 并可远程轮巡调看所有频道节目。省监测中心可任意查看各市的录像资料和实时即点即播, 各市前端可以进行查询与录像播放等操作。电视监测系统可实现的报警功能主要有无载波、无视频、黑场、彩条等。无线电视节目每个前端可录8路节目, 有线电视节目每个前端可录20路节目, 保存时间均为7天。播出异态上传监测中心保存1年。

4.4 广播监测系统

广播监测采用基于CPCI标准的嵌入式技术, 具有散热条件好、抗振动冲击能力强的特点, 符合高抗干扰电磁兼容性要求。广播节目实现一对一实时监测。系统利用专业中波、调频接收元件, 准确性、接收灵敏度大幅提高。实现广播音频标准编码压缩 (MP3) 、数据传输。广播信号通过数字压缩处理后, 在当地储存30天, 前端通过采集点可进行查询与录音播放等操作, 播出异态上传监测中心保存1年。

4.5 大屏幕显示系统

广播电视监测平台需监测11个地市实时回传的电视节目, 共68套电视节目和62套广播节目。由于监测项目较多、任务繁重, 为了保证监测质量, 更好地完成多路节目的监测工作, 系统选择基于DLP技术的大屏幕 (以下简称大屏) 作为主显示系统。

系统所用的DLP大屏由2×4块60寸显示单元拼接而成, 可实现在任意组合、分割或跨屏漫游、计算机网络信号显示、视频信号显示等功能, 还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测要求, 制定各种预案, 进行不同类别信号的组合显示。

4.6 短信发布平台

该短信发布平台与总局的预警发布系统相连, 可以向全省各地市的广电系统各单位发布各类预警信息。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短信发布平台系统功能主要有:

1) 实现对总局预警信息的转发功能。

2) 实现省局预警信息对省直属单位、市、县广电安全播出单位及管理部门的发布。

3) 将广播电视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 发布到地球站、各地市县有线电视前端、各地广播电视发射台站、转播台等。

4) 播出异态判别及实时发布, 对监测到的停播情况通过短信的方式向异态发生单位预警信息接收屏及相关技术人员发布。

5) 接收省直属单位、市、县广电安全播出单位及管理部门有关安全播出方面的信息资源。

5 系统运行情况

本系统经过一期的建设和二期的升级改造, 现已投入正常使用, 运行状态良好。该系统能够实时掌握全省市级以上城市地面模拟广播和电视、有线模拟电视节目的覆盖效果、播出质量;能够掌握各市无线广播电视频段占用情况, 为维护广播电视的播出秩序提供技术手段。

在异态发生时, 该系统能够准确判断故障节点并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进行抢修, 大幅降低停播时长, 杜绝重大停播事故的发生。监测中心通过对监控管理系统的使用, 一目了然掌握各市网络公司及各个发射台的播出情况, 并为广播电视职能部门提供监测数据作为管理和决策的参考。

6 结束语

山西省广播电视监测预警系统是我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的主要技术支撑, 在今后的使用中, 应不断完善该系统的各项功能, 更好地为我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服务。

摘要:介绍了山西省广播电视监测预警系统的技术方案, 该系统不仅能对全省11个地市的广播电视信号质量进行监测, 还具有指挥调度的作用, 能够及时将安全播出信息发布到播出单位。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指挥调度,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陈德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2]杨一曼.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12.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研究 篇6

1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1.1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出现在二十世纪初的美国, 中国的无线电广播最开始投入使用是在1923年, 1940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播出, 标志着我国人民广播的正式诞生, 随后广播电视的监测技术也逐步发展起来。早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 上海建成了我国的第一关监测站, 是我国广播电视监测行业的开端。随着我国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成熟, 加上经济发展给广播电视监测带来的技术支持, 我国先后在北京、海南、重庆等多个地区建立了监测站点。进入21世纪, 人们的生活更加信息化, 广播电视凸显出更大的作用, 面对新时期下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加快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完善和创新, 是广大监测技术人员面临的头等要事。

1.2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工作概述

根据广播电视的使用原理, 在对于其进行监测的过程中, 主要的是通过对于射频的控制进行安全程度的监测, 在对于射频的监测中, 其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具体的工作和质量情况了解。

首先, 对于频率的测量是了解射频的主要方式之一。频率的测量能够充分反映出节目播出的质量, 还能够了解到在节目播放中产生的信号影响情况, 这是有效监测无线电广播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其次, 对于电场强度的测量也极为重要。电场的强弱影响到广播电视信号的接受和节目的质量, 在监测台的工作下, 能够对于某一地区或者范围内出现的电场情况, 测量接收地点的信号场强、测量广播电视发射机的覆盖区域、测量干扰场强、发射台和收测台场地选择测量、测量发射天线场型和有效发射功率、测量地面的电导系数、观测电波传播现象与测量人为噪声、大气噪声等。最后, 测向的问题。测向在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测向中其主要是了解对广播电视传输信号产生了干扰频段, 明确发出这些干扰信号仪器的方向, 这样有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和解决。

2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从第一座广播电视监测台的建立到现在, 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已经发展了将近七十年。在这七十多年中, 我国的监测技术和设备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先进, 在保证广播电视的质量和播出工作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 我国目前的监测技术和手段仍然存在一些瑕疵:

2.1 广播电视监测纷乱复杂, 没有形成统一化、系统化

广播电视所具有的独特优点, 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中备受人们青睐, 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城市甚至乡镇都建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台, 极大了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周围信息的获取程度, 相应的电视监测站也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建设并投入使用。但是我国目前的广播电视监测台数量庞大, 各自为战, 相互之间没有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不能成为一个有效的统一体, 给整体上的广播电视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为各行各业的进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为了更好地发展, 在相关业务或者地区业务之间必须加大联系和沟通, 只有通过联动式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广播电视业务的发展也是如此, 在强调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的同时, 却没有实现各区域监测系统之间的联系, 尤其是在相邻地区之间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 没有实现有效的沟通, 更谈不上实现网络化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 我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融合目标, 几乎是各个领域各自为战, 这种孤立的发展对我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是不利的。

2.2 监测设备更新滞后, 监测技术发展受阻

在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城市, 有一定程度上的财政支持, 广播电视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能够保证电视节目的高质量和安全播出。但是在我国广大的中小型城市和乡镇地区, 由于受多方面的限制, 没有过多的资金投入进行监测设备的更新换代, 监测人员面对一些小的故障尚可以进行自行解决, 但是面对新出现的复杂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给当地的广播电视监测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也给广播电视的播出和正常运行造成了困难。除此之外, 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 观念落伍等原因, 也使得地方上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展缓慢。

2.3 我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相关管理权限不足

技术的管理和发展与相关部门的管理和作为有很大关系, 比如说在广播电视监测过程中, 如果监测部门对于相关技术不够重视, 不注重技术的监测和升级, 那么监测技术就会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效果必定会受到影响。第一, 我国的部分地区存在广播电视的上下监管衔接不对应现象, 当广播电视出现了故障, 监测部门将问题进行上报时, 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找到相应的管理部门, 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管理部门相互推诿, “踢皮球”的现象, 给技术部门的故障及时排除造成了困难。第二, 广播电视监测部门权限有限, 在发现了监测技术故障之后, 往往由于故障不再检修范围之内, 错过了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的最佳时机。

3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网络化建设

3.1 构建广播电视监测网

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主要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 具体是由遥控监测站、数据采集点、监测台和数据处理中心组成。在无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的运行过程中, 数据处理中心通过对数据采集点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压缩和分析, 然后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将信息传输给监测台, 实现对广播发射机播出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监测系统设备运行状态24h不间断在线实时自动监测。遥控站点软件可以远程升级。远程遥控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自动定时回传的语音压缩文件、测试指标和测试文件等, 经防火墙进入机房的路由器传到网络的通讯服务器, 启动自动文件服务软件, 自动将收集的数据存入数据库。在监测中心机房, 也可以通过拨号连接的方式对远程遥控站点下发收测任务, 控制监测设备及相关的附属设备, 取回所需的文件和数据, 监控系统的工作状态, 完成相应的监测任务。通过网络拓扑图可监控全系统的工作状态, 确保监测网安全稳定运行。

3.2 卫星电视广播监测系统

早在1996年, 我国建成了第一所中央直属的监测台, 通过该监测台, 能够实现对中央和全国各地区卫星电视节目的全程监测, 利用人工监视电视屏幕的方法, 用慢速录像机进行实时录像, 并进行相应的数据信息采集工作, 最后将所得信息录入计算机, 自动生产信息报告表。

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 我国在2002年进行了对中央卫星监测系统的系统化升级, 通过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数字压缩、数据库等多种现代技术, 实现卫星电视监测的自动化。系统升级后, 采用了全光纤磁盘阵列和ASN存储结构, 大大提高了监测信息的存储容量, 对于数据的快速查询也有很大帮助。

4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完善与优化

通过对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深入分析可以看出, 目前我国存在的种种监测问题与技术缺陷, 已经开始或将要开始影响我国广播电视的健康有序发展, 不论是从技术方面的分析, 还是对故障问题的原因追踪, 都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不能对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现存问题进行全面的、系统化的、深入的处理, 必将会对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造成严重危害, 对于国家政策的上通下达, 对于人们信息的交流沟通、对于了解国际潮流走向趋势都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不利影响, 笔者从工作实践进行研究, 提出了几点改善和优化策略:

4.1 投入专项资金, 加大监测台的建设

上面分析了广播电视的重要性, 那么投入专项资金进行广播电视的安全和质量保证就显得尤为必要。无论是在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还是相对较为落后的小城镇, 都要从思想上重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在资金充裕的地区, 要保证在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研发领域的资金投入比例, 确保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 保证新的技术和新的设备研发力度, 从而在面对更加复杂的监测问题时能够做到“稳、准、快”的解决问题。在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 地方政府要通过引进人才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 在条件允许范围之内, 尽可能的保证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更新和发展。

另外, 还有做好监测技术之间的配合, 这种配合处理业务之间形成有效的联动之外, 还有根据地区的实际形成监测的技术网络, 对不同地区之间有可能存在的盲区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保障广播电视的正常运行。同时还要注重的是对于技术的更新问题, 在保障形成技术系统的同时, 要对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科学技术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为了使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发挥更多的功效, 必须对于技术进行更新, 除了引进和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外, 还有做好技术创新工作。

4.2 实行高效管理, 促进监测技术的发展

长期以来, 我国的广播电视监测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明确, 对于出现的监测技术故障不能做到有效准确管理。首先, 必须要明确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 务必做到每个区域针对广播电视监测台设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对接管理, 这个部门可以是独立的机构, 也可以是是隶属于相关的某个政府部门, 但是都必须要明确该部门的职责。其次, 相关部门要拿出专项资金, 进行日常监测技术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监测功能测评, 对于部门内部的技术人员要开展定期的监测技能培训, 保证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监测故障和难题。最后, 要适当的扩充管理部门的权限, 使其能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 做到对监测过程的全方位管理。

结束语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 广播电视具体相当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对信息的获取需求加大、对信息的质量要求更高, 广播电视必将应时发展。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通畅, 相关部门务必加大对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重视程度, 加大技术支持和科研力度, 不断对现有的监测设备进行维护更新, 适当放宽监测部门的管理权限, 通过这一系列手段的综合实施, 势必会对我国今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影响。

摘要:广播电视是宣传党政方针政策、传播新闻信息的有效手段, 在社会舆论的导向和弘扬正能量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 为了保证广播电视的正常有效播出, 必须进行可靠、高效、准确的监测工作。文章通过介绍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和现状, 指出了目前我国监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通过深层次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希望对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改进和革新提高一些帮助。

关键词:广播电视,监测工作,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韩一夫.刘远志.现代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发展研究[J].信息技术, 2011 (7) .

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 篇7

一、广播发射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广播发射技术也更为成熟, 为了在利用期间能够提高我国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 就要促进广播发射技术与监测技术的质量, 以使广播电视节目在播放期间获得良好效果。现如今, 模拟广播发射形式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为其中的调试方式以及宽带, 所以, 为了使广播发射信号能够免受噪音现象的影响, 在传播信号上就要对其处理, 不仅要降低电波的干扰, 还要防止电波信号产生一定的衰落现象。其次, 如果电离层非周期受到一定影响, 也会影响到信号传输的质量, 从而加大了广播信号传播期间的困难性与复杂性。因此,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就要实现数据率技术的革新发展, 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广播发射工作的完成, 还能为其提供有效的便利条件。

二、广播监测技术

(一) 工作任务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并不能单靠一项任务就完成的, 要根据不同环节以及不同步骤进行分层次完成, 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执行的完整性。为了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科学性, 并进行合理的监测行为, 就要促进广播电视在输入与输出期间的质量, 这样才能在广播电视节目播放期间给人良好的观看效果[1]。在实现广播电视监测期间, 还要利用有效的监测技术将广播电视进行覆盖, 在期间, 不仅能够对广播电视实施有效监测, 还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播出质量。而且。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频谱资源, 并对其实施有效保护, 以保证人们在观看节目期间不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

(二) 相关性能

广播电视监测不仅会影响到人们在观看期间产生的视觉效果, 与广播电视行业的积极发展也存在较大关联。如果在对其使用没有合理利用, 降低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自身价值, 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就会面对较为危险的局面[2]。因为广播电视行业在现代发展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其中的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更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基础内容, 所以, 在对其具体实施期间, 要促进广播电视的监测质量, 就要实现技术的现代化发展, 并利用我国科学的、先进的发展技术, 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质量得到有效提高。在以上的相关改进情况下, 只有保障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 文而且, 我国人民的自身效益不仅得到一定维护, 企业在发展中的经济效益也会积极提升, 以使我国在现代化进步与发展中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发展。

三、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现阶段, 要提升广播电视检测技术的良好应用, 将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就要在广播电视信号进行传输中, 对信号的强度以及发射的频率进行分析, 而且, 我国技术设备在使用中, 主要为接收天线与接收机、测量仪器, 特别是测量仪器, 主要为频率测量与场强两部分, 要将其良好运用, 不仅要了解广播监测技术的相关知识, 分析我国广播发射流程, 对工作执行的任务以及监测运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 这样才能使我国广播电视技术实现科学进步。

(一) 测量电场强度

广播电视主要是利用空间中存在的磁场发射电磁波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传播, 所以, 在实际实施广播电视监测技术期间, 首先, 要对电磁波中的电场强度进行监测, 保证在一定空间下, 能够促进其电场强度的有效利用, 以实现更好的远距离发射天线[3]。而且, 电视信号的稳定性主要与空间中存在的各个信号平衡性存在较大关系, 如果这种信号平衡性被打破, 就会影响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因此, 在对电场强度进行监测期间, 要注意到相关的实施内容。其一, 为了对测场强信号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决, 就要保证宽带的合理选择, 期间, 不仅要对调谐接收机与信号的频率进行分析, 还要促进两者的对比分析, 并利用合适的检波方式来实现。其二, 要重视接收机的增益系统的校对工作。其三, 在对接收机进行校准期间, 可以利用开关校准振荡器电压来实现。其四, 为了增强接收机的增益效果, 要将电表的指针指向开始已经设定好的数值。其五, 为了能够计算出准确场强, 在一定的校准工作后, 期间不仅要利用接收机进行测量, 还要保证相对应的电压数值能够合理输入[4]。

(二) 测量频率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的使用还是一种对频率测量的行为, 在具体的频率测量期间, 要利用合理的技术手段有效完成。如果要降低相同频道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现象, 在对频率进行测量期间, 首先要利用无线电频谱资源, 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能够得到有效提高。同时, 还要对发射机的频率进行全方位监测, 这样才能在后期工作中有效完成。如果在不同的频道中进行监测, 并提高其质量, 一般执行的是远距离问题解决工作, 以保证监测期间能够与接收机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而且, 要对调频波段的工作进行选择, 可以利用计数法, 在这种执行条件下, 不仅能够提高广播信号的发射质量, 还能促进频率技术测量射频信号的有效利用。

总结:

人们对我国广播发射技术要形成新的认识, 不仅要从细节上产生认知, 掌握系统的广播发射技术, 还要保证广播监测技术的合理选择, 这样才能在时代不断变化下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播放质量。

摘要:我国的广播发射技术水平已经得到较大提高, 并趋于完善。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 在本文中, 对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并阐述广播电视监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广播发射,广播监测,技术

参考文献

[1]于成功.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通讯世界, 2016 (8) :31.

[2]张明.广播发射与广播监测技术[J].科技传播, 2015, 7 (6) :116, 113.

[3]刘斌.浅析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发射天线技术及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13 (21) :86-87.

广播电视监测机房节能技术措施分析 篇8

广播电视监测机房属于数据中心机房(IDC)的范畴,主要构成设备为服务器、工作站、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及大屏幕显示系统等,这些设备均为365×24小时不间断工作,耗能较大。在保证IT设备基础运行平台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提升广播电视监测机房的使用效率,有效降低能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2数据/IT设备节能技术措施

数据/IT设备主要由服务器、存储和网络通信等设备构成,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数据中心机房所需总功耗的50%左右。其中服务器所占的总功耗为40%左右,另外10%功耗由存储设备和网络通信设备均分。根据图1系统节能模型计算,数据/IT设备每消耗1W电能,整个系统需要消耗2.84W电能,因此机房节能关键是选用低能耗的数据/IT设备,选购数据/IT产品时需在确保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下,考虑以下两项技术:

1) 选用能效比高的IT设备

IT设备每消耗1W的电能,所处理、存储和交换的数据量越大。同时也可以大幅度降低机房所需配套的UPS和工业空调系统的容量和功耗,从而达到节能、节省机房使用面积的目的。

2)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现代服务器都配备了高性能的多内核CPU,这一特性,再加上大规模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使数据中心设备利用同样的电力消耗完成更多的工作。

下面以普通服务器和采用虚拟化的服务器为例,因为2台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可以完成10台普通服务器的工作,所以将二者的能耗进行对比。

10台普通服务器总能源消耗:

(190+(1.2×190))×10=4.18kW

每台功耗190W,需要额外消耗1.2倍电力。

2台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总能源消耗:

(425+(1.2×425))×2=1.87kW

每台功耗425W,需要额外消耗1.2倍电力。

按照公式计算,采用虚拟化技术的服务器可节省57%的电力,同时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节约机房空间。

此外,通过提升硬件端口数的应用率和CPU的使用效率也可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能耗,具体的技术有:采用经过优化设计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节约CPU的消耗;采用嵌入式的硬件设备系统;优化网络结构、减少网络设备的能耗等。

3环境设备节能技术措施

广播电视监测机房制冷系统的能耗较大,由它所产生的功耗约占整个机房所需的总功耗的37%左右。其中25%左右的功耗来源于空调的制冷系统所产生的功耗,12%左右的功耗来源于工业空调送风和回风系统所产生的功耗。制冷系统的降能措施有以下2个方面:

1) 正确的机柜及空调布局

机柜的布局应按照“面对面,背对背”的方式进行,如图二所示,空调所产生的冷气从设备“面对面”的底部送入,经过设备的散热系统,由设备背部的排风扇排出,热气经背部上端的抽风筒返回空调进行冷却,形成整个制冷的过程。这种“冷通道/热通道”方案符合设备的散热方式,并在机房形成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对流系统,提高了制冷的效率,降低了空调对电能的消耗。

2) 通过计算散热量选用机房空调

按照主机设备安装功率正确估算主机设备的散热量,计算公式如下:

Q=1000NK

式中:Q——散热量,W;

N——主机设备安装功率,kW;

K——总系数,国内设备取0.4~0.5;国外设备取0.5~0.8。

选择机房空调应从机房面积及设备的散热量两方面进行选择,厂商通常根据系统峰值负荷下运行来估计功耗,但系统在峰值状态下运行的时间几乎为零,因此选择制冷系统的关键是计算出准确的散热量,选择合理的冷却系统,从而减少冷却过头所浪费的能源。

4电源设备节能技术措施

供电系统节能是机房节能不可缺的要素,采用高效率的供电系统是机房节能的要素。机房的供电系统主要为由输入变压器和ATS开关所组成的UPS输入供电系统和由UPS及其相应的输入和输出配电柜所组成的UPS供电系统。它们的功耗约占机房总功耗的10%左右。其中7%左右来源于UPS供电系统所产生的功耗,3%左右来源于UPS输入供电系统所产生的功耗。减小电源部分能量损耗的具体措施为:

4.1根据机房的数据/IT设备选择匹配的UPS电源

当今功率密度极高的刀片式服务器普遍采用双电源供电。而UPS供电系统也普遍采用1+1冗余并联,因此,UPS单机所带的负载都非常低。这样一来,UPS满载效率对节能而言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现实中很少会将UPS用到满载,能用到50%就不错了,因此UPS轻载时的整机效率反而更有意义。目前技术较为先进的UPS在满载时可以达到95%的整机效率,在50%负载的时候依然可以达到95%,甚至在25%负载时整机效率依然可达94%,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4.2选择输入功率因数大,输入谐波小的UPS电源

UPS普遍采用了50Hz的低频可控硅整流器,对市电产生了大量的谐波反馈污染。谐波的危害很大,它不做功,但却占用了大量的电网KVA(变压器单位)资源。谐波导致电网电压失真度增大,谐波增大使得UPS与发电机的匹配产生很多问题。为治理UPS谐波所产生的污染,目前采用IGBT(绝缘栅极型功率管)整流方式的在线式UPS从根本上抑制了电流谐波污染,将其降至3%以内。对于UPS领域而言,这种结构是治理谐波的终极解决方案。

5其余节能技术措施

采用有效的保温措施,可以保持机房的温度,减少能量的消耗。

降低照明系统能耗,它约占数据中心机房所需的功耗的3%左右,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其整流器的谐波限值应符合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17625.1的规定,灯具应采用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

此条主要是从照明节能角度考虑,高效节能荧光灯主要是指光效大于80lm/W的荧光灯。对于大面积照明场所及平时无人职守的房间,照明光源采用分区或分组的控制措施后,在平时无人时可以关掉部分光源,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6结束语

筹建或改造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机房时,应该在确保机房具有足够大的数据处理/交换能力、足够高的可利用率和信息网络具有高效、不间断的连续运行的性能的前提下,制定出重点突出、目标明确、针对性强、指标切实可行的“节能降耗”方针和策略。应考虑IT设备、制冷设备和UPS设备等产品节能的技术指标,还应向承担机房设计和施工任务的设计院和工程承包商提出要求,要求他们能提供具有节能降耗效果的设计方案及其相应的验收标准,以便为今后承担日常运维管理任务的维护机构能够制定出具有节能特色的运维、管理和操作规程奠定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GB 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S].北京: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参规范进行注录),1993.

[2]孙研.通信机房节能综合解决方案[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06(6).

[3]姚健.IDC机房设计浅析[J].数码世界,2006(23).

广播电视监测技术 篇9

一个专网内的私有信息是不允许被外网访问的, 而VPN正是通过一种隧道技术建立了一个端到端的透明隧道, 如同使用物理线缆连接一样, 把外网用户连接到专网上访问私有信息。

使用隧道传递的数据可以是不同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隧道协议将这些其它协议的数据帧或包重新封装在新的包头中发送。新的包头提供了路由信息, 从而使封装的数据能够通Internet传递。被封装的数据包在隧道的两个端点之间通过Internet进行路由。被封装的数据包在Internet上传递时所经过的逻辑路径就称为隧道。一旦到达网络终点, 数据将被解包并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为创建隧道, 隧道的客户机和服务器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隧道协议。隧道技术主要有三种协议支持:点对点隧道协议 (PPTP) , 第2层隧道协议 (L2TP) 和安全IP隧道模式 (IPSec) 。本方案采用IPSec协议。

二、IPSec VPN技术在广播电视监测网中的应用

由于IPSec VPN在灵活性、安全性上的优点以及接入方式的多样性, 使得利用VPN组建远程监测网成为可能。各远程监测站点可通过ADSL、GPRS、CDMA等方式连入Internet。总局中心在通过身份验证以后, 由站内的VPN网关为远程用户分配一个内网私有IP地址, 实现与远程站点内网的互连, 从而组成一个高效统一的虚拟专用网络。

1、监测网络的设备连接

各远程监测站配备一套标准的监测系统, 包括射频解调器、场强仪、音频监测仪和监测主机。监测系统以交换机相连, 站内配置一台IPSec VPN硬件网关, VPN网关的LAN口与内网交换机相连, WAN口连接到防火墙, 防火墙再连接到与外网相连的路由器上。

当总局中心需要访问某远程站点时, 首先以一个远程客户的身份向VPN网关提出请求, VPN网关会对其进行身份验证, 验证通过后VPN网关就为远程客户建立一个专有的通信隧道, 这样总局就可以通过隧道访问该站点内的监测主机了。

2、各硬件设备的基本配置 (1) VPN网关的配置

要通过VPN使外网用户访问内网就要使外网用户获得与内网同一网段的IP地址。VPN网关的内网IP配置成不与内网其他机器冲突的私有地址, 填写子网掩码。内网监测主机的网关设置为VPN的内网IP以便外部访问。

设置外网接口。VPN网关支持动态IP或指定静态IP地址以及PPPOE的ADSL拨号方式, 同时填写DNS地址和默认网关地址。

设置VPN服务端的IP地址和端口。客户端通过VPN接入程序连接服务端时需要填写的就是这个地址, 该地址与VPN网关的WAN接口IP地址一致。由于存在防火墙, 在自定义应用端口处要设置一个VPN监听端口。

设置VPN帐户前要先手工设置虚拟IP地址池, 当远程主机使用该帐户连接VPN时会自动分配给接入者一个地址池内的虚拟IP。

设置VPN接入帐号信息。在用户管理中通过“新增用户”功能创建一个帐户, 并设置密码和认证属性。

(2) 防火墙的配置

公网上传输私有数据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要用防火墙进行加固。在防火墙上要关闭除VPN监听端口外的其他所有端口以防止网络入侵。

3、VPN客户端的配置

总局监测中心要安装各分站点的VPN网关客户端。填写VPN服务端的IP地址以及VPN服务监听端口, 填写在服务器端设置好的具备接入权限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时客户端会获得VPN网关分配的虚拟IP地址。

4、采用IPSec VPN技术组建远程监测网的优势

(1) 充分利用了Internet的资源优势, 各偏远地区只要能连入Internet, 就可以加入到全市的广电监测网内, 减少了设备的投入。

(2) IPSec技术和设备目前已非常成熟, 完善的加/解密和认证体系保证了公网上私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3) VPN技术采用了先进的压缩算法, 传输速度快, 便于数据的快速回传。

三、结语

利用VPN技术, 通过Internet将各偏远地区的监测站点连接起来, 构成了一个覆盖全市范围的大的监测网络, 为更好地监测指挥调度提供了快速的网络平台, 解决了长期以来主管部门无法及时掌握各偏远地区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覆盖效果的难题, 从而为保障广大群众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艺术文化价值下一篇: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