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2024-06-26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精选十篇)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1

1电力行业数据统计工作的意义

由于电力行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电力数据统计工作就变得十分关键,甚至已逐渐成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政府部门也同样可以根据电力统计数据来实施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一方面,电力行业的统计数据可以作为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电力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另一方面,电力企业也可以参照这些统计数据为企业自身经济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现如今,在电力行业内部上大发电机组,关停小发电机组的政策实施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节能减排战略,电力行业要依据这些统计数据及时改进行业内部的建设规划,为日后的长期发展做必要的准备。具体来说,电力行业数据统计工作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1电力行业的数据统计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依据

电力统计的数据资料主要来源于行业内部的用电分类报表,政府实施调控政策时也是参照 《全社会用电分类表》中的数据来合理进行的,通过表中不同类别产业用电结构的实际情况来分析,政府部门可以得出推动该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主体行业,比如重工业产业作为某区域用电消耗的第一大户,可以判定出该地区的产业优势体现在钢铁、汽车制造、煤炭开采等这类重工业加工制造方面,政府就可以以此为依据,通过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另外,城乡居民的用电消费也能够在 《全社会用电分类表》中体现出来。

1. 2电力行业的数据统计有利于政府控制电力能源消耗

在 《发电厂电力生产情况综合表》中详细地记载了电力企业在各个地区实施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能发电、核能发电等各种发电状态,里面涉及发电装置机构的总容量、每一个时间段的发电数量、能源的消耗情况以及发电厂机组的利用情况。特别是发电装置机的容量比重不同,政府可以参照统计数据指导发电厂制订下一步的经济发展计划,控制电力能源的过度消耗,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

1. 3电力行业的数据统计有利于确立电力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电力企业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内部竞争机制,一旦电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浪潮中败下阵来。数据统计是反映电力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根据这些数据, 电力企业能及时整理和归纳企业在生产营运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制定出应对困难问题的解决办法,这样企业才有可能避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遭受淘汰。

2电力行业中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早在20世纪中期,以国有大中型电力企业为代表的电力组织机构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但是在这些制度和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却没能给电力行业的统计工作带来更加便捷地发展。这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制度体系的不完善造成的,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在于电力统计的基础工作存在一些问题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统计机构不够完善,统计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很多电力企业当中,统计工作并没有设置一个单独的部门来进行开展,这是由于统计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所导致的。在部分领导决策机关看来,统计部门应该隶属于财务部门,数据统计工作也应该是财务工作人员范围内的职责,设置专门的统计机构并不具备实质性的意义。即使部分电力企业曾经有过统计机构,在电力企业结构优化重组之后,统计部门大多也被撤销或合并掉了。

2. 2计算机技术在统计工作中应用程度不高,统计缺乏深度

在部分电力企业中,计算机虽然获得了足够的普及,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仅仅局限于数据的计算汇总以及生成电力企业报表,在各个电力企业自身设计的Excel表格进行数据处理时,软件的体验性做得不是非常完美,面对数量较多复杂程度较高的数据统计时,还是不能实现快速便捷的处理。另外,计算机的其他实用性功能,如图表分析、 电量负荷预测、互联网搜集外部数据等,电力企业应用的频率都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了在数据统计技术上,电力企业只能局限于事后分析,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偏重于报表数据说明,像电力需求分析、市场占有率的变化趋势分析这种深层次的分析,目前的数据统计状况还难以为电力企业提供更有深层次性的决策价值参考。

基于以上出现的问题,电力行业在统计工作中必须要寻求更科学的工作方法来实现数据创新的管理化手段。

3电力行业实现统计工作创新化管理的措施

3. 1为数据统计管理进行科学化的完善工作

电力行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加快,使得原有的统计指标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需求了,数据统计人员必须重新设置和完善科学的指标体系, 将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在完善数据统计管理工作时, 必须结合电力企业的具体管理需求来设计各项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建立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统计数据库,做到真实地反映电力行业的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发展状况。

3. 2重视统计队伍建设,增强统计人员业务素质

电力行业在信息经济条件下已经步入到信息化科技的前列,重视统计队伍建设,增强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信息化社会发展不可逆行的趋势。通常来说,要实现完整系统的统计工作必须由优秀的统计业务作为基础条件,而优秀统计业务的实施者就在于统计工作人员,由此可见,提升他们的业务素养水平就是做好电力企业统计工作的关键。例如,电力企业可以定期为这些统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在交流和讨论中,一些优秀的统计方法可以作为工作上的经验交流供全体职工学习借鉴,为电力企业的发展贡献出各自的力量。

3. 3善于利用信息化技术为数据统计工作服务

在信息化社会中,电力企业要学会与时俱进,善于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为统计工作服务。例如,部分的电力企业已经采用了统计信息网络与企业部门网络的连接,这样便于数据获取到准确有效的信息,并实现及时的更新。另外,网络技术也为电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连接搭建了桥梁,使得企业统计的数据可以直接提供给政府决策机构, 让企业的发展在政府的指导下顺利进行。

4结论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2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李强

(2010年9月19日 西安)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统计设计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在西安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设计管理工作的主要对象和主体,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行动规范。全国基层统计人员、政府综合统计工作者、政府部门统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就是贯彻、执行、实施统计方法制度。统计方法制度关系到为何统计、如何统计的问题,关系到统计数据质量高低,关系到能否为宏观经济管理决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的问题,是统计部门的看家本领和工作本钱。今年以来,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全面评估工作。通过评估,发现目前实施的统计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改进,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下面我就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

新中国统计至今60余年,经过几代统计人的努力,在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初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从范围上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家统计调查制度,二是中央各部门统计调查制度,三是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从内容上讲,包括统计标准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指标体系、统计调查方法体系和统计制度管理体系。这五个体系既是单独的,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

(一)统计标准体系

统计标准是从质上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区别的分类和分组。统计工作的实质是通过统计调查、分析的手段,找出社会经济发展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联系,这些都离不开统计分类和分组。随着现代化的进行,统计标准成为统计工作必须加强 的重要方面。根据《统计法》的要求,国家统计局在统计标准方面负有领导和主要制定的责任。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相关部门在国家统计局指导下,经过国家统计局批准制定部门统计标准。60年来,经大量的工作,我们基本上改变了以前统计标准不全,各专业统计、各部门统计分类标准不统一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的统计标准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三次产业划分规定》等为基础的比较完整的统计标准体系,共包括32个统计标准,这是非常大的基本建设和基础建设,全国各个部门、各个专业的统计工作都是围绕这些统计标准进行的。

(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进行全面计算和描述的宏观经济信息系统,适应了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宏观调控和省市级中观调控管理的需要。从上一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引进联合国推荐的SNA体系,结合中国的MPS体系进行改造,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双轨制的核算体系。80年代初到1992年这一阶段的双轨制核算体系,满足了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下改革发展的需要。统计一方面要观察计划经济的指令性指标,同时也要观察计划以外市场经济调节的指标,双轨制满足了中国在过渡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我国学术界和统计界也解放思想,打破了理论上的桎梏,推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完善和建立。1992年以后结合联合国SNA,依据我国的国情,建立了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为全面观察和核算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社会管理、行业竞争、国际竞争,提供了大量数据,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确立了统计部门的地位,这是一项重大的统计革命。截至目前,我们还未找到更好的指标来替代GDP,这是我们改革的一大成果。

(三)统计指标体系

社会公众是从统计指标及其数据来认识统计工作的,因此,统计指标体系是统计调查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我国的统计指标体系是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主线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具体包括行业指标体系和专业指标体系,包括政府综合统计和部门统计,包括从资源到管理的各个领域。现行国家统计调查制度共46套,583种报表,11310个指标,这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国务院各部门、高检院、高法院、人大财经委、全国性行业协会、国家级大型企业集团等一百多

个部门,共有232套制度,4300种报表,近两万个统计指标,共同组成了现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统计调查方法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体制发展变化促使统计调查方法体系进行了大的改革,由单一的全面报表、逐级汇总,转变为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抽样调查为主体,辅之以必要的全面报表、重点调查、科学估算的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一是确立了普查的主体地位,1990-2000年,10年间我们做了5项6次普查,2001-2010年,我们要做3项4次普查。二是大力推行抽样调查方法,从农村的农产量抽样和住户调查到城市的住户调查和物价调查,再到工业、商业、劳动力调查等,全面推进抽样调查方法,为满足新形势下体制改革和社会多元化需求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五)统计制度管理体系

国家、地方和部门共同构成了庞大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统计部门不仅是统计数据的生产部门,更重要的是统计项目和统计工作的管理部门。为了加强全国统计工作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统计调查,维护政府统计制度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统计调查的质量,我们依法对国家、部门和地方统计调查项目进行分类管理,陆续制定了相对完整的统计管理办法。1999年出台了《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2006年出台了《地方统计调查项目管理工作流程(试行)》,去年制定和完善了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项目内部管理流程。统计调查项目和统计制度的管理至关重要,现在,我们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越来越严格。

回顾我国统计工作几十年的历程,从三大方面和五个体系来看,我国统计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已经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统计制度,作为统计日常工作的规范,促进了中国统计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现行统计方法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我国初步建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方法制度体系,为统计工作持续开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证。

(一)主要特点

1、全面性。统计方法制度覆盖从资源、生产、流通、分配到管理的各个领域,涉及三次产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从社会经济各方面来看,它全面反映物质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科技文明、环境文明等诸多方面。

2、系统性。从管理方面来看,我国统计方法制度包括国家、地方、部门统计方法制度;从时间上看,包括定报和年报;从标准上看,已形成一系列统计标准;从管理来看,基本形成一套系列的管理模式。

3、可比性。纵向来看,我国的统计制度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可比性,统计制度之所以成为长期制度就是它能够反映社会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才能发现社会经济运行轨迹中存在的问题和规律。从计算方法来看,我国的统计方法制度也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比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统计方法制度体系虽然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体系,但是客观地讲,还有许多方面不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如统计调查内容还不能较好地反映科学发展的要求;统计调查过分依赖于全面报表,调查内容多、信息量小,整体效率低;调查项目过多,基层负担过重;统计调查的管理机制不健全,重复调查时有发生,分工合作关系需进一步理顺等。具体来讲,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常规统计的范围和内容存在一定缺口。我国常规的统计调查制度的统计范围和内容还有缺口,覆盖面不全,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不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常规服务业统计缺口较大;价格统计制度不健全;一些专业统计范围不全。

2、专业统计制度之间协调性差。主要体现在普查与年报之间的矛盾;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之间的矛盾;综合统计制度与部门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专业统计制度与核算统计制度之间的矛盾。统计制度还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协调的整体。

3、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集中体现在:反映经济增长数量的指标较多,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较少,特别是反映当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结构的需求的统计项目少,反映价值量的指标多,反映物量的指标少,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激烈竞争条件下社会行业管理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反映供给的指标多,反映需求的指标少,不利于引导市场发展的方向;反映经济发展的指标多,反映社会发展、科技发展、政治文明和环保文明的指标少,不能满足当前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要求。指标设置不合理与指标交叉重复的问题同时存在。

4、统计标准化程度还不适应现代统计的需要。当前,统计标准的制、修订主要围绕与国际标准相关联的分类标准开展,而结合统计实际,配合统计自身发展和方法制度改革研制的分类标准较少。特别是当前制约统计制度改革的统计调查单位、配合城乡住户一体化的住户调查支出分类、以及反映我国所有制的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等标准都急需进行研究、改进或者制定。

5、重复调查多,基层负担重,但统计信息浪费严重。由于缺乏对制度的整体设计和平衡,造成专业制度内部、各专业之间、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之间的重复性调查,加大了基层工作量,一方面造成了基层统计数据不高,另一方面造成了数出多门、一门多数和数据打架的情况出现。同时,大量的统计信息被湮没,可用信息少,浪费严重。

6、对方法制度执行情况监督、纠偏不够。任何统计制度方法从设计起就要考虑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但是由于受时间、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统计制度存在瑕疵,同时我们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纠偏方面做得还不够。

7、对统计方法制度执行结果没有评估检验。统计方法制度的科学与否最终要靠实践来检验,要靠数据来证明。但我们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对统计方法制度的事后评估机制和制度,不能及时根据基层调查对象和数据用户反映的问题,对统计方法制度进行修订。

三、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原则

(一)充分认识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长期从事统计方法制度工作的同志确实对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统计方法制度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体制的转变,现行的统计方法制度中有些已经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要看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统计方法制度和统计工作提出的严重挑战。当前社会公众对工作非常关注,出现“热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社会对统计工作的热议?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于统计的需求增多了,要求提高了,从过去大家不重视统计到目前的“热议”,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进步。第二,个人、企业、社会的发展及其利益与统计密切相关了。第三,社会热议给统计增加了压力,但我们要变压力为动力。从反映的情况来看,有“三多”的特点:第一,肯定的居多,大多数还是认可政府统计数据;第二,不理解的多;第三,误解的多。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解释工作做得不够,我们没有把统计数据生产的流程告诉大家,没有把方法制度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社会公众。对此,我们要客观的分析,进一步改进统计工作,对于公众的不理解,要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声音,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去宣传统计;对于误解,我们要更好的解释统计方法制度,改进我们的工作。从政府层面来看,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和谐社会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寄予了厚望期待。

(二)改革的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深化统计改革、服务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完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核算体系,充分运用多种调查方法和组织形式,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实用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国际统计标准和一般规则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统计方法制度体系。

1、要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通过改革和对社会经济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不断发现和捕捉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通过保留当前适用的,去掉陈旧过时的,充实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统计指标,改进和不断完善统计指标体系,使整个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反映客观实际,适应社会各方面的统计需求。

2、要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统计工作要根据新环境和实际情况,根据调查对象的特征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目前我们要大力贯彻和执行以普查为基础,推进抽样调查方法的应用,综合利用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特别是要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要以保证数据质量为基础,在不降低精度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成本因素,以较小的力量、花较少的钱来达到统计的目的。当前

调查方法体系方面一个大的问题是推进抽样调查方法与当前行政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分级考核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去统一协调和管理,需要我们认真并智慧地去研究和解决。

3、要提升统计标准化水平。现代化的统计应该是标准、规范的“方法制度流”,统计工作要取得长足发展,要实现整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统计标准化是关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借鉴国际经验的力度,强化我国统计标准的管理和应用。

4、不断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第一,进一步完善生产法和支出法核算,特别是支出法核算;第二,建立和完善季度GDP核算;第三,完善可比价核算;第四,做好GDP统一核算。

(三)改革的主要原则

1、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是宏大的系统工程,要本着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的基本原则来进行。立足当前,就是根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着重对不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统计内容、统计范畴、调查方式等统计方法制度进行改革。兼顾长远,就是在进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要从建立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一般规则的统计体系这个长远目标出发,将当前的每一项改革作为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考虑、来设计,逐步实现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

2、需要与可能的原则。现有的统计工作条件是有限的,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一定的统计工作地位。当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社会发展阶段,社会更多的关注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部门,而统计所带来的长期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却只能是间接的,因此当前对统计工作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统计部门不能包打天下,一定要量力而行。

3、统一设计的原则。专业统计的设计与设计管理系统的设计要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必须改革创新,由专业进行初步设计,设计管理部门进行最后的综合协调的设计。要统一考虑普查与定期报表制度的衔接,考虑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之间的衔接,消除矛盾,进行连续性、周期性设计,将普查、全面报表与抽样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4、全程设计的原则。统计方法制度设计要在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中进行设计。事前要对方法制度进行进行科学的论证,保证方法制度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事中要制定管理办法,监督方法制度的执行过程。事后要进行评估,找出方法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反过来进行优化设计。

四、对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几点要求

为了顺利进行统计方法制度改革,落实各项重大的统计改革任务,各级设计管理系统必须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推动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具体提出四点要求:

1、要加强新形势下对统计方法制度创新的研究。当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要求我们加强研究,特别是要在全面性、系统性、可比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创新性的研究。

要加强对统计方法制度本身的研究。过去我们对方法制度的贯彻执行下的力气比较大,但是对方法制度本身的研究是不够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没有统计方法制度的科学设计,就没有真实可信的统计成果。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加强对统计方法制度研究和成果的应用,充分发挥统计方法制度在统计工作中的统领作用。

2、要加强和优化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统计调查项目的管理要精细化,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建立调查项目监督和检查制度,及时高效地管理好统计调查项目的审批,服务好地方和部门统计调查工作,做到国家、地方、部门的统计调查项目相互完善、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统计体系。国家统计局常务会研究决定,对统计调查项目要进一步严格管理,各级统计局和国家各级调查队要确保国家最基本的统计调查项目的贯彻执行和数据质量。现在,一方面社会需要的,我们应该提供的统计数据质量不高,而另一方面我们大包大揽,过多地承担了应该由部门和社会承担的调查任务。特别是各调查总队一定要完成好国家统计局下达的各项统计调查项目和调查任务,确保按时保质保量的上报,无关主体的调查项目原则上不再承接。

3、要进一步完善方法制度的组织实施机制。再好的方法制度,都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实施保障,才能认真贯彻执行,并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相对而言,我

们的统计方法制度研究方案的多,对组织实施机制方面的研究还不够。特别是在现行的分工既有按行业划分、也有按城乡划分和按调查方式划分的组织实施机制下,如何配合是一个大学问。国家统计局正在推行的“企业一套表”是方法制度的新的探索。

4、要建立对方法制度的评估制度。统计方法制度需要实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并建立全过程的方法制度评估制度。今年7月底,国家统计局在北戴河召开了国家统计制度评估会,对国家统计调查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评估。各地方、各部门也应该尽快建立自己的统计制度方法评估制度和评估机制,对历史上的统计方法制度进行认真的理清,制定出切实解决问题的方案。今天的会议,我们做一个动员。对于地方统计调查制度,一部分是贯彻国家的统计调查制度,要评估贯彻的过程是否严格;另一部分是地方自己制定的统计调查制度,要评估是否有重复、矛盾,是否有可以舍去和优化的部分。

统计方法制度是统计工作的根本,统计工作者离开了统计方法制度就不能称为统计工作者,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核心工作和基础工作很好地加以研究、改革和完善,促进“三个提高”。

对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考 篇3

【关键词】统计调查方法;改革;创新

一、前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在我国不断深化,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已经不足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步伐,正在面临非常严峻的问题与挑战。统计调查方法必须不断发展,进行改革与创新,才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促进信息技术的进步。

二、传统统计调查方法存在的问题

我们现在正处于大数据时代,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从科学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无法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缜密的理论体系,无法清晰地阐明因果关系,更无法对高度复杂的经济社会过程进行深入的解释。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在实践中,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也有很多问题难以解决。首先就是方法单一,除去在人口变动、物价、城乡住户、农产量等领域采用的非全面调查,其它都过分依赖全面调查的方法。此外,传统调查方法的即时性和准确性也得不到保障,常常因为个别调查对象不配合而降低了汇总上报时效,这都表明传统的统计调查已经不足以应对如今这个复杂、多变的市场。由于传统的自下而上逐级汇总模式,统计结果经过多层次汇总后,在准确性和真实性方面也难以得到保证,无法确切反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甚至导致决策失误。另外,传统的统计调查方法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撑,实际工作中,缺乏有力的理论支持。在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情况下,应当对统计调查方法,进行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改革与创新。

三、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与创新的基本原创

在实际的统计调查中,我们要采取合适的统计调查方法来检验经济社会现象理论。与此同时,也要发挥统计调查方法的准确和全面的优点。在进行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同时,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从实际情况出发

国家统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对国民经济运行趋势的了解,掌握综合平衡的国民经济情况,进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务必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当前统计调查体制和各级管理的层次需求,进而组织并开展工作,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热情,以确保基本统计信息的准确、全面、及时。

2.循序渐进原则

在进行统计调查的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行政层级的先后次序、实施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逐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在勇于实践、敢于尝试的同时,要以重点带动全面、合理进行突破,有计划地进行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3.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在进行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升调查方法的数据质量,还可以减化操作流程,降低调查成本,减轻调查人员的负担,极大的提高了调查方法的操作性。

四、统计调查方法改革与创新的策略

1.统计指标的设计要紧密围绕统计调查方法

针对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为了确保准确性,要设计不同的统计指标。在进行全局性的普查时,就需要设计全面又详细的统计指标,获取所需的各种统计信息;在抽样调查中,简单、实用、灵活的统计指标更加适用;进行重点调查时,设计的统计指标则要符合其变动趋势。全面调查的范围要逐步缩小,全面调查仍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拥有独特的社会条件以及深厚的基础。但是,全面报表制度已经不再适用于不断变化的经济市场,这种调查方法的范围应该逐步被缩小,不应再大量的使用。大力宣传统计法并教育培养统计人才,有助于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完善健全的统计法制,提高人们的统计意识,理解精确的统计数据对于统计调查工作取得高效成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并配合统计调查工作。

2.要针对不同统计内容和统计对象采取不同的统计调查方法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丰富了统计调查内容,对于这种情况,统计调查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要采取不同的调查方法,其中对照比较法、综合评价法以及抽样调查法因其各自的优势正在被广泛应用。多种统计调查方法要结合运用。从目前的使用趋势中看出,抽样调查法正逐步取代全面调查法成为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行各业中起重要作用。但是,没有一种统计调查方法是完美的,都不可能适用于任何情况,每种调查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所以,应当对各种统计调查方法取长补短进行综合运用,在统计调查工作中要综合运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才更有利与完成实际工作中的统计调查。

五、结语

总之,综合运用各种统计调查方法,才能提升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与创新的效率,得到更准确的数据、更丰富的资料、更全面的信息,才能满足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推动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霞.统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5,23(09):81.

[2]巴行金.对统计方法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6,08(04):57.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4

1. 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两大部分,主要应用部分在数理统计。由于这部分内容学时少、内容多,教师不可能把所有内容都详尽讲解。因此,在不影响课程体系完整性的条件下,教师可以适当地减少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降低难度,从直观性、趣味性和易于理解的角度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并引进有关概率起源的一些经典案例,即以“概率适度,统计加强,引入案例”为基本思路,真正使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概率部分,教师可以多列举生活中有意义的实际例子强化概率知识的重要。如在讲解古典概率时教师可举生日问题、彩票中奖问题、决策问题等例子,在讲解随机变量数字特征时可引用免费抽奖问题、库存与收益问题、简单的求职决策问题,等等。教师在讲数理统计部分时应该注重常用统计方法的思想和原理的分析和讲解,尽量以直观的、通俗的方法重点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师可采用有实际背景的工程、经济、农业应用方面的例子,分析问题的实际应用,把大量的计算问题留在课后进行。这样既能减少不必要的公式记忆,教师又能在课堂上有充分的时间来讲解统计方法的原理和意义,还可介绍一些概率统计在应用中的趣闻趣事,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

2.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1 运用讨论式教学法

长期以来,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与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讨论式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平等讨论中进行的,它打破了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互相讨论与问答。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于部分重要内容,教师可预先给学生提出几个启发性的问题,让他们预习自学,再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在提出问题时,教师往往要设置一些“陷阱”,使学生加深理解,加深印象。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交流合作、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热情,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2 运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分析与互相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及途径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注意收集生活中的实例,并根据各章节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案例进行教学,例如保险公司为了恰当估计企业的收支和风险、气象部门为了能准确预报天气等都需要计算各种各样的概率。教师给出这种类型的案例分析题,组织讨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意性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增强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通过案例将理论教学和实际案例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可以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实际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看问题,从数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变化规律,使概率与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黑板加粉笔”,教师板书,学生记录,忙于应付大量琐碎的公式的记忆和繁杂的计算。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节约了板书的时间,加大了信息量,开阔了知识面,并能直观地达到课本文字达不到的直观、动态效果,使难以理解的概念形象化、生动化,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一门学科,要获得统计规律性就必须进行大量重复的试验,在有限的课堂上这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对动态过程进行演示和模拟。例如古典概型、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的应用、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分布等。教师通过计算机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数值计算及文字说明等,可形成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从而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达到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2.4 开展社会实践

在以往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中,有习题课而没有社会实践。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后,教师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社会实践机会。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或从事其它不同领域的实践活动中,都会面对大量的具有随机性的现象,不能应用恰当的数学工具对这些现象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最终作出科学的判断和决策,正是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经常会遇到的难题,也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大的弊端和缺陷。因此在教学内容中教师适当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做法是:针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随机现象,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尝试做抽样试验,收集必要的数据,用课堂上所学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进一步作出统计推断。动手能帮助学生理解该课程中一些抽象概念和理论,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独立完成,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3. 改革考试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评估教学质量的手段。单一的、传统的考试方法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闭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对于保证教学质量、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缺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应付考试搞题海战术,把精力过多地花在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格格不入。因此,笔者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考试进行了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出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及推理能力,而且应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应不拘一格,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讨论及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学生成绩的测评根据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习过程中提交的读书报告、上机操作和卷面考试成绩等综合评定,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

摘要:本文作者以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效果为目的, 结合教学实践, 就如何设计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本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恒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4.

[2]关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几点新体会.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1.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5

一、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发展形势

1.现代统计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发展要适应社会需求,优良的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传统的统计学专业教学中, 专业课程往往由教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过于依赖教材,过分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闭卷考试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但是学生“考前突击”的`情况十分严重,这种教学模式既没有真正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基础知识,也缺乏对学生实务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掌握了期望、方差的计算方法,会做各种估计,却不能理解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的现实意义,不懂得如何应用各种统计信息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因此,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应该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专业性质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统计学是一种处理数据的方法,在互联网时代,数据爆炸,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价值挖掘和辅助决策都依赖统计学原理来解决。现代统计学向着应用性更强和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方向发展,掌握统计思想与数据处理方法需要进行必要的实践操作练习。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校开设的应用型统计学专业都缺少实践操作教学环节,或者是实践内容偏少且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学生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统计应用流程实践操作训练,导致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技术能力不强。

二、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策略

1.教学方式创新

要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创新,针对基础理论知识课,要采取教师精讲配合学生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并积极应用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实现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案例,领导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统计模拟分析和社会调查实践,利用案例将数理统计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高度整合,便于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掌握统计学知识方法来分析实际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要关注实际生活,多多查阅图书、报纸、杂志,多看新闻,扩大知识面,形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教师自身要具备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实践技能,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2.实践实训教学创新

实训课内教学内容主要有统计调查方案、问卷设计、统计数据分析等,课外教学可以由学生组成合作社会调查小组,将课堂知识和课外调查充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从而系统锻炼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数学建模、统计学建模、统计调查大赛,学校可编制大学生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统一开展有关从业认证资格证书的学习与培训,例如,统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加强统计学专业教师在岗实训

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对应用型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高校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统计实践工作,积极接受在岗技能培训;新入职的教师可以参加企业岗位实训,掌握统计学岗位实践技能,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此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吸引统计从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为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储备足够的师资力量。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大学统计专业教学中非常关键的内容,是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就业岗位技能的关键环节,高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引导学生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全面的应用型统计专业人才。

自主创新性学习在统计教学中的应用 篇6

最近几年,为了进一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高等学院对统计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新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不够。学生学习统计的核心目标是发展自己的“统计意识”。统计意识绝非等同于算算平均数、画画统计图等简单技能,而是一种需要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感觉,使学生遇到有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能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学生毕业后能较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我国的统计教学目标虽然说重视应用教育,但当前我们仍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统计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不注重培养他们利用统计眼光看问题的意识。

2.师生缺乏充分的沟通和合作。现在的统计教学中最主要的交流形式是教师讲和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重教轻学”的倾向依然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大都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提前准备好要讲的内容,在课堂上引着学生朝自己预先设计的方向发展,即使穿插提问,也往往是一些没有多大思考余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很难平等地进行交流。这样就无法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束缚了学生学习统计的主动性。

3.实践教学薄弱。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我们培养出的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统计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统计分析手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目前的统计教学还是只注重理论教学,不重视实践内容及学生灵活运用统计方法的能力,致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动手能力比较差,用统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偏低,不能活学活用。

要提高学生学习统计的主动性,就必须在现实的统计教学中进行两个根本性转变:一是由关注教师的教转为关注学生的学,“教为主导”要着眼于“学为主动”,变教师的自我表现为学生的“主体参与”,从学习的效果来评价统计教学质量。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如何指导、组织、帮助、激励学生去学习统计。

二是由传统学习转变为自主创新性学习。要求教师在统计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创设可操作、可探索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选择现实中的数据,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增强统计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具备自我发展的能动性。

二、构建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统计教学模式

(一)改进师生关系在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统计教学模式中,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基础。统计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学生是统计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统计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与学生都是统计教学的主体,都具有独立人格价值,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需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采取平等、宽容的态度,积极引导、帮助、鼓励学生学习,努力营造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统计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发挥自己多方面的潜能。无论知识传授还是创新意识的培养,都需要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上,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情感和意见,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

师生间关系和谐了,势必带来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统计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互动,就不存在统计教学。这一互动,从教师角度讲应该是教师围着学生转,围着学生活动转,主动地服务于学生的主体活动。另一方面,从学生角度讲,学生在教师有效“导”的基础上,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展示自我,积极与同学合作,主动地参与讨论,认真地思考,从参与学到探究学,体现主动创新能力。

(二)更新统计课堂教学模式

在自主创新性学习的统计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是这一模式实施的主要途径。有效的统计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学习、的思路,最后小组内形成一个基本一致的结论。

组间交流。在统计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组间交流是小组讨论完成之后进行的。一般由一个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本组看法和意见,其余组员加以补充,对有争议的地方可以展开辩论,在辩论中产生思维碰撞,既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头表达能力和判断能力。

(三)完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是构建自主创新性统计教学模式的保障。在统计教学中改进评价机制,对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形成激勵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氛围、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都要多元化。评价内容除了关注基础知识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意志、心理素质、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行为、创新能力等。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有学生自评、他人评价等。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7

统计学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 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 随着学科的发展, 共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我们今天所说的统计学就位于“统计分析科学”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海量数据的涌现, 不断地推动各专业与统计学的结合、越来越巩固其在各专业领域的地位。

无论是什么专业的统计学课程, 其基本要求都由纯理论 (概率论、数理统计等) 与专业应用两大部分构成, 既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学原理, 又要求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 应用各种统计学方法对各专业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因此, 理论加实践是统计学的基本要求。

就如前文所言, 统计学的基础理论部分涉及到一些关于概率及抽样分布的知识, 这一部分较为抽象难懂, 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难学。另外, 作为统计学中的应用部分, 其数据或者多为假想的数据, 比较“干净”和单一, 或者数据的选取较远离学生所学的专业, 前者使得部分学生容易在实验课上得到与课本相同的分析结果但却对现实生活中较为“毛糙”的数据束手无策;后者由于没有切身的体会, 使得部分学生对相关统计技术的印象不深,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及学习效果。

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来看, 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提出“人人创新”、“万众创新”概念, 随后国家以及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 由于大学生乃至他们的指导教师能力有限 (往往多数只具备本专业的知识而缺乏统计学知识或者相反) , 对这方面的需求比较大, 因此本研究提出运用相关的统计知识, 指导大学生们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达到统计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2 文献回顾

如何对枯燥的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 以达到丰富课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众多学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赵彤和汤静等人主张采用案例教学法, 教师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代替教科书上的案例, 让学生使用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去思考和解决 (赵彤, 2008;汤静等, 2008) 。吴宁和马铁成等人建议采取真实情景的任务驱动法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吴宁, 2007;马铁成, 2015) 。李春华等人建议按照专业将学生分为几个项目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从数据的采集入手到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进行一整套统计学的训练 (李春华等, 2016) , 从而达到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近年来, 随着各种省级、国家级的创业大赛的开展, 一些教授统计学课程的教师认识到了作为分析工具之一的统计学在各类创业大赛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认为统计学应注重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非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 (何庆光, 2009;朱兴红, 2011;张卓等, 2014) 。有的学者还对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们认为应该采用模块教学法, 将统计学课程教学分为四大模块:统计调查模块、统计整理模块、统计分析模块和统计推断模块, 以此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赵璇等, 2013) 。

上述学者们就如何对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也得出了丰富的结论。但是, 上述研究多数集中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一角度, 而忽视了创新创业这一与大学生切身相关的新兴事物, 没有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与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关联起来。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研究进一步提出:在讲授统计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综合指导, 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学以致用的目的。

3 具体课程设计

在具体的课程设计上, 本着统计学理论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目的, 将统计学课程分割为四大阶段, 如图1所示。

在课程设计上, 与大多数统计学课程先全部讲完理论知识再实际上机操作有所不同, 这里主张边学边实际操作。

在第一阶段, 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相关的统计学知识储备, 所以在这一阶段先介绍一些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例如统计学的相关概念、概率基础和分布情况、调查的步骤等等, 让学生对统计学以及调查过程有个大概的了解。

第二阶段切入创新创业项目内容, 根据之前学习的调查步骤, 确定创新创业项目的研究内容, 设计调查问卷以及收集调查数据。

第三阶段是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穿插进行。比如创新创业项目数据收集回来以后, 如何从统计学的角度对资料进行描述, 学习各种展示资料的技巧, 比如各种图表的展示, 如何在电脑中使用相关统计软件进行操作得到各种结果。另外, 介绍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理论知识, 随后, 使用实际数据进行参数估计, 以及设立理论模型做假设检验。

第四阶段, 根据统计的结果, 结合第一阶段的统计学知识、创新创业的研究目的和相关专业的理论观点, 撰写调查报告。

至此, 完成了统计调查的整个流程, 也完成了创新创业的研究报告。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将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联系起来, 突破了课堂与实验室的局限, 将统计学的教学范围涵盖到课堂以外, 将使枯燥的统计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对统计学知识掌握的更牢、更扎实。与此同时, 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增强了大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 本研究的愿望是旨在结合每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将统计学知识贯穿其中, 但是, 学生们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收集到满足研究目的的数据, 从每个阶段的时间衔接上是否来得及?另外,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创新创业的想法和项目申请欲望, 那么, 如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实际的项目, 是每个学生一个项目还是几个学生合作一个项目等问题, 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完善和逐步解决。

摘要:在当今大数据横行、专业越来越细分的时代背景下, 统计学发挥的威力越来越大, 各专业也纷纷开设统计学课程。但是, 由于统计学理论部分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知识, 学生们难以掌握。以往学者对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关注多集中在如何将统计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上, 而在实际应用上忽视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时代背景。因此, 将统计学的学习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结合起来, 既达到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目的, 也达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完成的目的, 同时也为以后的学术科研活动打下基础, 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统计学,创新创业,穿插教学

参考文献

[1]何庆光.统计学专业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若干思考[J].统计与咨询, 2009, (6) :26-28.

[2]李春华, 吴望春.统计学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道路之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 2016, (11) :171-172.

[3]马铁成.探究式教学法在统计学原理课程中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 (7) :108-109.

[4]汤静, 苏小东, 丁威.案例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应用的探讨[J].统计与咨询, 2008, (04) :54-55.

[5]吴宁.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J].统计教育, 2007, (12) :27-28.

[6]张卓, 李珊.统计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 2014, (5) :174-175.

[7]赵璇, 柳欣, 谢淑萍.统计学在创业大赛中的应用与教学改进[J].中国-东盟博览, 2013, (4) :116.

[8]赵彤.案例教学法在经管专业《统计学》课程中的应用探讨[J].经济师, 2008, (12) :133-134.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研究的范畴内有一部分分具有不确定性、随机性的对象,并因为其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和理论成功地应用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建设、工程建设、生物工程和军事科学等很多领域中,如经济管理、金融工程、保险精算、经济预测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是我校理工、经管等各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让同学们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熟悉对随机现象进行处理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系统地获得处理随机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概率论思想及概率基本运算能力,及其运用概率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随机现象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在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中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高校教学中的关键形式是课堂教学。直到现在为止课堂教学中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对学生来说,学习方法存在问题、专业认可度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匮乏等;而对教师而言,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不够、缺乏合理的约束机制对教学进行适当约束等。

2课程的教学现状

2.1课堂教学现状。在大学的课堂上,所要求的信息量较多,教学难度相对较高。教师对习题进行讲解,多次复习的机会也会较少。通常想要来消化课堂上讲的内容,需要花费三倍以上的时间在课后进行学习。很多学生从认识上就不能正确地理解大学教育的意义。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存在衔接问题,高中时期的教学把应试教育作为最关键的部分,因此很多大一的学生对自学和创新学习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无法把握。

2.2教学内容枯燥。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地方,是解决问题的场所,是在交流过程中追求真理的场所。但是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情况是:“讲堂”代替了课堂,教师控制了课堂,和盘托出、滔滔不决地讲,将教科书拷贝下来作为课堂讲授的内容。

2.3教学方法传统。以传统的机械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师及教材当作重点,原封不动讲授书本内容的方法。这种把“灌输”当作重点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了烦闷的课程气氛、学生无法提起学习兴趣、思维迟钝,学习方法简单、机械。这样的教学方式,除了无法改善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能力。

2.4考核方式片面。考试可以说是一种特别的教育方式与手段,是测量教学水平的主要方法,也是对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关键指标。目前学生学习成绩考核方法主要为单一的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标准,而不是对其综合能力的考察,因此使得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在考试之前再进行临时机械式的死记硬背,无法完整地考察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一次考试定终身。

3课堂创新改革措施和意义

作为课程教学方式中最重要的部分,课堂教学也是高校教学的关键内容。即使高等学校会进行研究、实践等教育阶段,但还是基于课堂教学。大学的课堂是教导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对于千万学子来说,课堂即是掌握新知识的地方,也是形成和提高创新能力的地方。

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现实课题,针对一些陈旧的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和理论体系,机构不完全合理的课程体系,对各个科目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过分重视,在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意识上表现不足等问题,工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势在必行。怎么做可以使学生无压力、开心地学习,甚至实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通过数学理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电脑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着重教育研究生全面利用数学理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逐步提高大学生的科学修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第一步: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协调、互动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学主体的老师或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及魅力,以及平等的人格,师生关系也就是一种双向、理解、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和表达师生关系可通过交往来实现,交往也是其最简单的途径和形式。所以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感情可以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其自信心,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和潜在能力。

第二步:让学生进入教学的机会平等,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演讲式的课堂为万方讨论会,变独角戏为群英会,变单一为多姿多彩,变孤单为相聚一堂,变死板为灵活。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使他们有想象、思考、发现的余地,由此建立一个学生能够把自己看着学习的主体、拥有健康发展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教学环境的教学体系。

3.2将探究式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目的是利用主动发现、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并形成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好根基。为增加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一直将学生当作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备课、组织教学、确定教学方向、设计教学思路和挑选教学方法等工作。在课上,尽可能地让学生们自己动脑、动口甚至动手,激发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自主学习和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

3.3建设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根据内容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既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调动教师参加网络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建设好立体化教学资源素材库,课堂以外学生可以利用网上资源,形成学生上网学习、老师在网上进行指导答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用以辅助课堂教学。并且每周安排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网上答疑。

3.4改革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修改对考核成绩的评定,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例如提高学生到课率、平时作业、平时表现得分率、课堂上答题和相互讨论的成绩构成比例。形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一半的考核成绩体系。学生的出勤、课堂讨论、调查报告、看书报告、作业等都归为平时成绩。

4结论

相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的模式的改革,一定会使全校同学受益,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学质量,使得同学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提高学生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徐群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0,1:10-13.

[2]赵姝淳.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创新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1:49-52.

统计教学方法的创新 篇9

统计学原理是我校经济管理系各专业必修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尤其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会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金融证券专业中前沿必修课, 在专业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统计学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因此它是一门实际应用型很强的学科, 在市场调查、行业分析、经济评估领域中, 有着很好的前景。本校以往的专科制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 遇到了许多困难, 为了使我校本科生更好的学习统计学, 应用统计学, 需要对统计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学生对课程存在“观念性”偏见, 障碍性心理暗示较明显

统计学课程建立在一定的数学理论基础上, 其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专业名词较多, 而且难于理解, 公式繁多并且计算具有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之前如果不提前阅读相关读物、课前预习和统计实践活动, 进入到统计学领域是很难的。在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学习中, 大多数学生主观认为统计学是数学学科, 没有很好的数学功底根本学不好, 因此学生心理恐惧感很强, 缺乏学好统计学的信心, 例如我系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等。

2、社会经济统计的教学内容逐步扩充, 学生压力更大

经济管理系各专业统计学教学过程中, 除了保留社会经济统计学原理中现有的内容, 如统计学的研究范畴、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方法、统计的基本概念、统计数据的搜集整理等, 同时也增加了部分统计推断、时间数列分析、相关回归分析等内容, 并增加了经管类相关应用的案例。这一应用使统计学的教学内容更适应教学的发展需要,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同时也让学生学习的压力更大了。

3、考试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仍是考核学生学习的手段, 这也是导致学生忽视综合运用能力的原因

我校经济管理系各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大体上是校级考试课, 考试形式多采用闭卷的形式, 期末考试成绩由30%平时成绩和70%期末成绩计算组成。平时成绩由日常出勤、课堂提问情况、课堂作业组成;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常用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判断、简答、计算分析等, 考核内容很大程度上注重对基本知识点的考核, 从而忽视了对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运用能力的评价。

4、教学案例书面化, 与相关专业结合度不高

在应用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下, 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性不强、系统性远远不足, 教学模式基本上还是概念教学和方法传授, 对实践技能教学模块缺乏深入系统的建设, 从而忽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主体方向必须针对知识、能力、素质、实践统一目标要求, 以实践能力为重心, 构建四位一体式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统计教学讲解时, 尽管使用统计方法的应用案例, 但仍是演译统计方法的操作过程, 而且书面案例过于书面化, 与专业结合度不高, 导致相关专业的同学难以领悟统计在本专业学习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5、实践基地建设步伐缓慢

实践基地建设在高校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是实现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手段。各高校从各专业特色出发, 建设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但是在专本转型期下, 我校实践教学平台体系建设仍然匮乏,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培养模式。

二、结合现状, 探索转型期下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思路

1、专任教师可以通过实践发掘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

通过一个与专业紧密联系的实例引入章节知识, 有效避免部分学生对相关概念理解困难;通过实际案列使学生轻松地认识统计中的各类问题, 应对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逻辑思维能力。在专业领域相关案例上需要下狠功夫, 专任教师最好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 积累丰富实用的案例, 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使用相关软件的操作能力, 这样可以让学生把统计知识融入到管理实践中。

2、建立一整套符合经济管理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管理学生各个环节评价的学习。

建立一整套符合经济管理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通过检查、监控、验收、团队评比及项目比分办法评价学生各个环节评价的学习, 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于那些没有认真学习大纲教学的教师, 严格提出批评, 并监督学习改进。

3、要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 整改研究, 修补教学方案

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 并且将课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人才培养修订方案中进行补充和完善。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人才培养方案的本科要求, 应制订适合经管类专业发展的统计学课程标准、实训记录、考试改革方案等。

4、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来验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士考试改革需要马上创新, 除了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 还可以在教学中用案例项目讨论、团队课程作业的方式进行考核, 根据学生的基础采取对应的考试形式, 学生项目组调查实际经济问题的平时成绩积累教学方法, 如学生参与调查活动的多少、研究性报告或论文, 学习过程中提交的报告、操作步骤等, 基本知识大题库抽题竞猜等多种综合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授课中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 达到理论有高度、实践有深度的教学目的。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鸡西大学正式批准晋级为本科院校黑龙江工业学院后, 为了尽快进入本科教学的角色, 课程教学改革任务迫在眉睫。统计学作为经济类专业核心课程, 在学校专升本过渡的重要阶段, 应该加快统计学课程的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本科教学,教学改革,统计学

参考文献

[1]梅步俊, 王志华.生物统计学差异化教学意义及实施途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 2013, 10:133-134.

[2]张新海.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阻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 2008.

[3]汪丽梅.知识观视域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4]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新形势下企业统计创新的思考 篇10

关键词:市场经济,统计创新,企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下, 新会计制度改革的刺激下, 企业统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广泛, 其不仅要求实现基本的统计工作职能, 如填报报表、形成记录、汇报等, 而且要求具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能力, 依据市场和企业发展要求, 进行数据信息动态分析, 为企业提供科学性的信息支持等, 但是, 就现阶段市场要求与统计自身发展来看, 统计工作不能满足市场性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企业统计面临新挑战

1. 统计制度不健全, 基础保障缺失

虽然在现代经济环境下, 很多企业已经接受现代统计工作制度的改革, 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落实, 但是一些中小型企业, 往往忽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 对基本性的企业内部统计制度不与完善, 进而出现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不健全, 进而影响了统计报表填写的规范性, 造成统计信息失真、做假等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 企业行政性制度, 尤其是统计规范制度不完善, 造成统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 使得一些统计人员在统计数据上大做文章, 这就使得统计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而从统计归属来看,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财务掌握者, 在进行统计工作中, 以领导身份进行统计定位, 而并没有将具体的工作落实到统计部门身上, 这就造成统计透明度不高, 进而造成信息不完整、不准确。

2. 统计方式落后, 统计信息老化

静态化统计、事后统计是当前统计的主要方式。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在各种经济性支出或是收入后进行数据统计, 而市场变化中的因素却没有列入统计范围, 如材料价格比、前期与后期统计数据的差距等, 同时, 在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时, 往往以历史性数据为基础, 而忽视了统计的前瞻性, 这就造成统计信息的支持力度不足。再就是, 很多企业将统计工作放到所有工作结束后, 进行季度统计或是年度统计, 这就造成大量统计信息丢失, 进而造成信息的不完整。

3. 统计人才匮乏, 整体素质不高

现代型的统计人才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需, 然而, 由于很多企业统计意识淡薄, 统计工作独立性不强等, 而造成统计人员素质不能适应于现代统计发展之要求。其一, 专业性缺失;很多一些统计人员是会计、财务等转行, 多是半路出家, 没有相关性的专业知识, 没有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等, 这就直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在岗工作者, 由于缺乏现代统计培训, 造成其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落后, 并不能掌握先进的统计知识和技能, 造成统计效率性和科学性不高。其二, 素质不高, 造成信息支持力度不足;由于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的缺失, 造成很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 依据自身经验进行数据收集、整理、汇总等;一些工作者低挡不住经济利益诱惑, 而出现违规操作行为, 这就使得统计工作丧失了基本的信息支持作用。

二、提升企业统计效能的途径

1. 着力统计观念创新

企业管理者要改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将其统一于企业发展之中, 并设置独立性的统计部门, 实现统计工作的自主性;实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统计制度改革, 确定管理者与统计工作人员、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 并强化统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以获得更多、更完善的统计信息, 同时进行统计调查制度改革, 要在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下, 坚持统计调查的全面性和市场性, 形成统计市场化观念, 坚持动态统计, 并进行定期统计汇报总结等, 以实现统计工作对企业发展决策的信息支持作用。

2. 强化统计体制建设

健全的统计制度是提升统计工作效能性的基本保障, 统计工作在其制度的规范和指导下作业, 因此必须将统计制度涉及内容扩展到统计工作各个方面。其一, 健全基础性制度, 如会计人员从业制度、上岗持证制度、汇报制度及统计报表填写制度等, 为实现从业者规范性操作提供有力的参照。其二, 依照国家法律法规, 进行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统计体制完善, 并将法律法规相关性规定与企业发展实际相结合, 实现依法统计, 并以强制性、约束性的惩处制度, 对不规范操作和违法操作行为进行惩处, 以提升统计信息的真实性。

3. 改革统计工作方式

统计工作方式是实现统计质量的关键, 在现代动态化的市场环境下, 必须改变原来的静态统计、事后统计的工作方式, 以提升统计工作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将预算与统计相结合, 以实现前期数据与后期数据的对比参照, 并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定位资金支出走向和收入来源, 实现统计信息有根有据, 从而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坚持动态统计, 依据市场和企业发展动态, 对统计信息进行及时记录, 并对形成的价格比、价值比等因素进行市场化分析, 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再就是, 加强统计信息网络建设, 实现统计信息的及时更新, 促使信息资料的完善与透明, 实现统计内外部监督, 从而提升统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质量性。

4.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对统计工作者进行专业和素质双向培训, 以提升从业者收集、整理、分析、汇总等基础工作的规范性;加强法制教育和培训, 促使统计人员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和认识, 进而实现其规范化操作;进行现代知识和技能培训, 实现统计人员知识更新, 提升其计算机水平, 以实现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业务提升;强化人文素质培训, 以提升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进而实现真实性统计。

三、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 企业统计工作在企业决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性越来越突出, 而作为专门信息服务性工作, 企业统计必须适应于市场动态化和企业发展的要求, 进行创新与改革, 以有效推动企业的持续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敏敏.现代企业统计观念探析[J].商业经济, 2011 (09) .

[2]张利.企业统计工作问题与应对措施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2 (11) .

[3]黄世莹.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发挥统计整体功能[J].浙江统计, 2011 (12) .

上一篇:广播电视监测技术下一篇:社区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