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基础课程

2024-06-06

图案基础课程(精选十篇)

图案基础课程 篇1

民族陶艺课程有两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108课时。图案基础训练在第一阶段的教学过程,总共有54课时,导入课程为8课时。在导入课程内,主要分为图案的起源与发展的了解,以及带学生深入钦州坭兴陶展厅、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

(一)图案的起源与发展

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让学生对图案文化与历史内涵有了直观认识,直观的教学方式展示了历史上各个时期图案的风格与特点。从原始时期的稚拙与淳朴的装饰图案到秦汉时期的奔放与古拙的装饰图案,再到宋元时期的典雅与秀丽的装饰图案,以及清代的纤细与精密的装饰图案;陶器、青铜器、瓦当、瓷器、剪纸、织锦等作品,品种繁多、精美绝伦的各种装饰图案;形成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图案形式。这一阶段主要以直观对比的方式来教学。课后让学生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汇总自己最喜欢的装饰纹样,并说出缘由。笔者运用学生自我阐述、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现场实地教学

广西美术馆、广西民族博物馆、钦州坭兴陶展厅是非常好的现场教学场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还是以中国的民间图案为教学重点。中国民间图案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民间图案的内涵,已经涵盖和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美术范畴。因此,民间图案因其特定的性质、形态、功能,所形成的品种、类别和规格都远远超出宫廷美术和人文美术的范畴,民间图案也就相应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广西民族博物馆中陈设的民间图案极具广西特色,刺绣、织锦、铜鼓等图案的直观性,让学生对图案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二、图案的写生和造型训练

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采用实地写生、临摹资料等方式搜集素材,并进行造型训练。

(一)图案写生

在图案的基础训练中,写生是不可缺的手段。通过实地写生,学生进一步熟悉生活,学会收集和积累设计素材。写生的方法有线描写生和色彩写生两种。线描写生要求学生用单线的形式对造型进行塑造,要求学生造型严谨、结构明了、用笔肯定大胆,并注意画面疏密变化。从最简单的单个物体写生到复杂的场景写生,循序渐进地去学习。色彩写生依据则自然光线和环境的变化展示美,可以运用淡彩写生、复色写生等技法来表现。

(二)造型训练

造型训练是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在这一阶段开始进入迷茫,在这一环节,笔者用了4课时进行示范和讲解。下面以一个花卉图案造型训练为例。

1.特征分析

以牡丹为例,花瓣的形态有长、宽、圆、转等各种变化,花在自然生长过程中有侧、正、俯、仰等多种姿态。传统的牡丹图案的花瓣大多在正侧、俯仰之间进行变化,其中又以正仰面和正侧面的花瓣为多。花头由花梗、花蕊、花冠、花托、花萼组成,花冠有合瓣花冠和离瓣花冠两种,因此花瓣的形态要根据花瓣的不同而呈现形态各异的姿态。所有的花头有一根与花柄、花心相连的轴心线,这个是牡丹花的特征,也是所有花头的基本规律,因为无论花头怎样变化,均离不开轴心线。

2.造型训练

花卉造型训练是一个主观的表现过程。图案变化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写实和写意。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花卉图案进行本质的提炼,描绘出主观对花卉造型最直观的感受。写意变化则是抓住形态本质特征,大胆地运用夸张、抽象的方法,依据写生的花卉进行概括、提炼。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做归纳简化和夸张手法的处理,对写生素材的花卉中不完美的部分加以调整、补充,使对象的美和形式感更加明显。追求形象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以满足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3.变化的表现手法

(1)变形法

根据花卉特征、设计的要求,进行装饰变形,可以用简单的点线面来归纳、统一,当然变形要符合整体,符合花卉的特征,变形有趣协调而又美感。

(2)省略夸张法

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就是省略。在不失自然形态特征的前提下去掉繁琐的部分,抓住物象最美的、最主要的特征,通过概括、归纳、省略,使物象更纯、更简洁。夸张是强调、突出自然物象中最具经典性和鲜明特征的部分进行强化处理,使被表现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更加典型、更有魅力。

(3)创意法

联想、象征寓意、分解组合等创意表现手法在之前的素描课中已经得到了训练,在这一表现手法上,学生很快就能上手。笔者加以引导追求视觉传达的独创性意念、构想,引导学生以独特而清新的阐释方式来表达,并以独具匠心而新颖的形象画面去感染观者。

(4)添加法

为了使画面更加丰富理想,添加法是必不可缺的。在提炼、概括、夸张的基础上,设计者根据设计需要添加装饰纹样,以增加图案联想的色彩。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大胆地把民间图案和民族图案加入。图案的融入,不仅使原有的图案更加丰富多样,还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图案构成要素及形式美法则

任何事物都有增加的内容和形式,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图案创作,总是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如:线条、色彩、节奏、比例、构图等形式要素及其组合关系构成的形式美,使人们透过其形式认识其内容,获得审美的感受。装饰图案的内容随着时代和生活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但从形式上来讲,图案艺术注重形式美、外在美,强调形式的表现,在装饰图案的创作中,有一些关于形式法则的创作规律。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平衡、对比与协调、节奏与韵律等。

在这一教学环节,笔者鼓励和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间美术和民俗文化,体会传统文化价值,进一步提升图案教学的本土文化内涵。在作业方面要求学生运用图案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大胆地进行创意自由造型和设计训练,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

四、图案在民族陶艺课程中的应用

为了与民族陶艺课程更好地衔接,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引导学生把图案应用到民族陶艺课程中。运用指定器型,用单独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等图案的组织构成形式进行装饰。在这一环节,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构成要素的视觉特点和审美差异,为实际设计和应用培养审美意识。教师命题、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了本课程的知识。

《基础图案》课程教学大纲 篇2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图案是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一种美术形式。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图案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及其规律,揭示其构成方法和表现形式,在不断提高学生现代审美意识的同时,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并通过必要的设计创作来掌握这些规律,以便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内容及重点

(一)理论

第一章 图案的发展史和基本概念 图案的构成法则

1、写生:

2、变形: A、造型变化 B、结构变化 C、色彩变化

3、法则: A、变化与统一 B、对称和均衡 C、节奏与韵律 图案的构图形式

1、纹样

2、适合纹样

3、二方连续纹样

4、四方连续纹样 图案的色彩

1、色彩

2、装饰色彩 教学重点:

基础图案以基础造型设计方法、设计观念为教学目的,使学生有意识的观察生活,发掘创作设计元素,加深对图案语言的认识,增强学生作品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形式美感是本门课程的重点。

(二)实践

作业=图案设计(任选三)

1、二方连续纹样练习(任选一)要求:垂直式、对称式、波线式

2、四方连续纹样练习(任选一)

要求:重复排列、自由排列

3、适合纹样练习(任选一)要求:辐射式、转换式、回旋式

4、综合练习(任选一)

设计要求:构思新颖,运用多媒体与手工制作相结合,色彩搭配协调、地毯设计、台布设计、装饰布设计

实践重点:

在实际练习中,充分发挥学生创作主动性,注重画面综合组织的构图、空间感和表现效果。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基础图案课是工艺美术设计基础课之一,在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要求多练,重点放在设计思维的启发及制作练习上,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四、本课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图案基础课程 篇3

摘要:为了彰显地方院校的办学特色,并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的办学理念,各地方院校在开设由教育部规定和本院人才培养方案所制定的相应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外,同时会依照地方特色,增置一些特色专业课程。但在此类课程开设的过程中,缺少与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衔接,促使特色课程的特点不凸显。本文以铜仁学院为例,分析现有课程中的基础图案与当地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尝试找寻两课程间的衔接关系,提出可行性的措施,以便更好突出地方特色,实现教学与服务地方相结合,为培育地方服务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基础图案;旅游商品设计;铜仁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型人才,地方院校会根据地域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铜仁地区地处丁贵州省东北部,具有“黔东门户”的美誉,由汉、苗、土家、回、侗族等29个民族共同组成,其中各少数民族内也蕴含着一些优秀的传统民间元素及民间技艺。为了让学牛进一步了解传统民间工艺,体验制作过程,铜仁学院将本地区的松桃苗绣和傩面具雕刻作为当地旅游商品设计课程走进课堂,以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牛的自我动于能力。

l 目前课程开设的现状分析

1.1 基础图案课程开设情况

基础图案课程是一门基础专业课程,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丁培养学牛在了解和掌握图案艺术的艺术性和民族特性的文化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并结合当代人们所喜欢的设计的表现技法,将图案艺术运用丁实践。因此,将传统图案结合现代的设计应用进行当代设计,是基础图案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目前,从课程教学设置上,基础图案课程安排在大一年级下学期,作为基础课程进行学习,共开设五周的课程,每周课时为12课时,总课时量60课时。任课教师主要讲授基础图案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图案绘制的相关表现技法,同时,任课教师也会根据课程的安排,添置适当的考察课时。例如,去松桃县苗绣制作有限公司进行参观,了解苗族刺绣的基础工艺、传统的图案元素及相关的旅游产品。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融入一些当地的元素,在作业布置上也会涉及相应内容,但教学来源诸多还是依照教材,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学牛的作品都呈现类似情况,绘画模式也会与课本出现雷同,学牛缺少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1.2 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开设情况

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是学院开设的一门特色专业课,开设已有4年时间。课程主要以当地的傩面具雕刻制作与松桃苗苗族刺绣为主,探索当地传统民间于工艺与旅游产品的结合形式,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共开设9周,每周12个课时,共108个学时。课程以聘请校外教师与本校一名教师共同教授形式,课程教学主要学习如何进行傩面具的制作,如何上色等,松桃苗族刺绣则是学习松桃苗绣的技艺,课程中松桃苗绣在图案上运用较多,但学牛在练习过程中图片多来源丁网络,以直接应用诸多,对丁各阶段的作业,图案则南浅入深,依据学牛的兴趣自我选择图案的种类,学牛自我设计较少。

2 课程间衔接所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间的关联性不够,出现脱节现象

基础图案课程虽作为美术学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但实质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该课程的学习着重点在丁培养与引导学牛对构成形式中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及运用。同时,拓展学牛创意性思维,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审美修养,但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基础课程的学习与后期专业课的相关学习存在脱节现象,在基础图案教学的过程中,虽融人了传统元素的基础绘制与创新联系。针对当地的某一类特色元素没有深入的进入研讨与学习,导致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中苗绣图案的设计还存在网络图片的直接借用,直接拿来的现象。因此,基础课程应当适当考虑后阶段相关专业课的教学各环节的设置,这样才能为学牛的专业系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课程教学环节上缺乏创新理念

基础图案对后阶段美术学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如旅游商品设计中的松桃苗绣图案设计、海报设计、包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中图纹的借鉴等课程,均要求在遵循图案原有含义的基础上,对图案进行创新创意设计,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牛的创新思维能力,侧重图案的创意设计。但通过对现阶段的学牛作业分析,学牛很多时候的创意来源丁网络的照搬照抄,缺少白己新观念的融入,使其在学牛作品中发现重复图案的影像,大同小异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创意思维的表现于法进行创意设计。例如,一位同学设计的松桃苗绣图案,他以铜仁的植物中的代表苗绣图案常用的鸽子花为原型,借用图形创意的异形同构方法,将鸽子花与一只展翅飞翔的鸽子进行了外型上的同构,在表明原有图案理念的同时也更深一层次的添加了和平的元素,让原有平淡的图形增添了寓意性,所以说创意思维在作品表象的创新上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2.3 学生缺乏对知识的贯联性,熟悉程度不够

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后,学牛课后白主学习意识不强,导致在后阶段课程的运用上,不知从何做起,利用怎样的方法进行后续设计工作。因此,在教学环节中,可以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利用一方法多形式、多方案进行反复设计和讲解,让学牛在作业的绘制中轻松熟练地掌握方法,这样学牛在潜意识中可以熟悉设计方法,在日后的设计中可以做到有的放欠。

3 基础图案课程与旅游商品设计课程间衔接的建议措施

3.1 注重培养提升学生对基础图案学习的兴趣

积极引导学牛的学习动向,提升学牛对基础图案元素的创新意识,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牛学习基础课程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牛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先深入民间,了解当地的一些图案隐身寓意,白身先进行创作,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学牛,感染他们对图案的创作意识。

3.2 加强两课间的专任教师交流探讨

课程间的专任教师在课后应多进行交流,以便使课程间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融会贯通,在日前的教学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来源及如何运用是当下比较热点的话题,对地方院校的课程资源则来源丁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所以专任教师有权利也有义务去努力去将当地的文化资源融合与教学之中。课程间的教师需调整原有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多沟通,多交流,设计出一套适合丁相近似课程和关联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分配,在作业的布置上也可适当对当地文化元素有所倾斜,保证教学间的相容性。

3.3 将本地域传统图案元素有效地与课程进行融合

铜仁作为少数民族集聚区,蕴含了诸多的民族传统的文化元素,如松桃苗绣图案、织锦纹样等。在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具有本土文化地域特征的文化元素与课程进行融合,一方面不仅能够将传统民间图案元素进行有效的传承;另一方面,也能将传统民间元素经过与课程的有力融合,穿上与时代相并进的新时代外衣,更富有现代人所喜欢的民间创新图案。因此,在基础图案课程中应当融人本地元素再设计环节,让所学课程更接地气,更与当地的办学宗旨更加贴近丁吻合。

4 小结

图案基础课程 篇4

站在教学的角度,其实图案基础课程从艺术设计课程系统形成之初就已经有了,早在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学校成立之时,图案设计课程就已经是当时艺术设计课程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艺术设计发展在近现代的多次革新都与图案设计密切相关。可见图案基础课程对于当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而作为一门传统的设计基础课程图案基础课如何顺应现代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更新,笔者认为专业特色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有专业特色的图案基础课程教学将更好的充实学生基础素质,成为孵化其创意能力的重要因素,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与过渡到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可以避免该课程在教学上的单一性,进一步提高各个专业方向的基础教学质量。

那么,图案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做到教学的专业特色化?

笔者认为应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图案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合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与表现欲,并在完成教学后归纳总结形成可行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图案基础课程作为一门设计基础课程有着明确的理论知识构架,这一点对于任何专业方向而言都是共通的,也是在教学中首先要完成的环节,通过近年图案基础教学的探索并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可分析如下:

1. 不同专业方向在图案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专业特色化:

教学内容是教学关键所在,也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因素。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在图案基础课程教学中内容应侧重于服装、服饰图案设计。目前部分高校该课程已经更名为:服饰图案设计,在教学内容上侧重于对传统、现代服装服饰图案的研究,同时灌输前面提到的共通的图案设计基础知识,包括单独纹样、连续纹样的设计、装饰造型的设计方法等等。

2. 不同专业方向在图案基础课程教学形式上的专业特色化

教学形式包括教学的手段、外在环境条件、师生的互动方式等等。而针对于服装设计专业而言,根据近年在服装专业图案课程的教学探索中我们可以挖掘出一些较为有趣而新鲜的教学形式。

(1)课堂的现场示范

近几年很多高校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抵制教师的课堂示范,理由是现在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能力,教师的示范会让学生产生依赖性及一味的模仿教师风格的不良结果,从而在未来的专业设计中缺乏个人色彩。而笔者认为现场示范对于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而言图案课是有意义的,这取决于示范的方法和目的。

如在单独纹样设计的环节,教师用泼墨、点彩的手段在服装面料或服装上即兴制作图案,实践证明这样的示范不仅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设计图案的灵感。

(2)走出课堂采集资料

如前文所提及,图案源于生活,环顾四周,图案无处不在。教师在图案基础课程中适当安排课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采集图案资料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图案的应用形式、应用方法、应用价值十分重要。

在采集资料上通过教学笔者发现可以遵循两条基本线索:首先是传统图案资料的采集,这类资料不建议上网百度采集,更好的途径是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在本土现场采集。如笔者身处湖北孝感地区,孝感是孝感雕花剪纸的发祥地,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有关图案的采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孝感孝昌小河镇观摩参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现场剪纸,在课余时间还来到孝感云梦观看云梦皮影,剪纸、皮影上传统精美的图案深深吸引了学生,并激发了学生在后面的图案设计的创作灵感。

当然,如果时间、环境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采集本土传统服装、服饰图案的资料。

其次是普通生活当中已有图案的采集。可以去到卖场观察服装上面的服饰图案,也可以逛逛小饰品店甚至地摊、夜市,采集各种图案资料。

除了以上两条主要线索,其实教师根据教学和学生兴趣还可以灵活安排一些采集线索,如:以中国陶瓷图案为线索进行采集,并要求着重采集孝感马口窑器皿图案。

(3)学生走向讲台

在图案基础课程专业特色化教学实践研究中笔者尝试着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自己理解的空间,让他们把采集的资料总结归纳并制作成幻灯片,并在课堂上让学生走向讲台阐述自己采集的图案资料,分析图案背后的内涵。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感到新鲜,从被动走向了主动。

3. 不同专业方向在图案基础课程教学成果上的专业特色化

服装设计专业强调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可以将课程学时分配三分之一至一半给学生完成综合创作练习,此练习要求学生将图案在服装或服饰品设计的应用中,要求学生要制作实物出来,给予学生充分的动手锻炼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成果的形式上可以结合服装专业的技能特色,比如缝纫、刺绣、镶綴、印染、手绘等等。当然,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更多采用手工制作手段完成更为合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引导学生运用编织、扎染、刺绣等手段完成了图案设计的综合练习。如图:

以上是近几年笔者的图案基础课程教学探索实践体会,简而言之:图案基础课程是一门必不可少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大一学生从基础课程过渡到专业技能应用课程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而作为未来的设计师,他们应该具备的不应该仅仅只是基础图案的设计能力,更应该掌握图案的应用设计能力。

摘要:本文为教学研究课题,以笔者的图案基础课程教学体会为基础,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归纳分析了图案基础课程教学如何实现专业特色化。研究目的在于促使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大一学生从基础课程更好的过渡到专业技能应用课程。

图案基础课程 篇5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人物图案的特点;掌握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熟练运用人物图案的变化手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重点]

人物图案的变化手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 [教具] 挂图、课件 [授课内容]

人乃社会的主宰,万物之灵,人物题材一直是各类艺术形式所表现的重要内容。人物图案内涵丰富,情趣生动,是人类美化自身、装饰生活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段。

人物装饰图案是图案“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它不仅是传统工艺美术设计的重要基础内容,也是现代设计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如陶瓷、染织等,其图案装饰就有许多是运用人物造型的,形成了传统图案的一大特色.现代设计从装璜广告到工业产品设计、从室内设计到环境艺术设计等,人物装饰图案在其中的应用,正附合当代人所追求的“人情味”、“回归自然”的心态,如广告设计中的图形创意设计,就广泛地运用了人物装饰图案。

对于初学者来说,人物图案的学习难度较大,因为除了要掌握图案的基本构成规律外,还要掌握人物的装饰造型形式规律.人的形体、结构、比例、动态、情感、服饰等都是人物图案中重点表现的要素。图案中的人物造型,不能用写实表现的手法,要将原始的写生(或照片)素材,经过整理、加工、变形、变色等大胆的、主观的夸张变化手法,结合特定的构图组合关系,才能完成人物图案的装饰造型工作.不过,只要掌握了其规律,任何难度的事情都可以轻松地去完成、去做好。

一、人物图案的特点

人物图案与其他题材图案的变化要求和方法大体是相同的,但它比植物,动物等题材要更为复杂,难度也较大,为更好地掌握人物图案的变化规律,我们应首先了解一下人物图案的特点。

一)人物图案的特点

人物图案与其他题材的图案一样,要求形象概括、结构明确、特征鲜明、动态夸张、富于装饰性和浪漫色彩,而要实现这些要求,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

1、人有社会属性

人除了具有男、女、老、幼等自然属性之外,还有复杂的社会属性,有不同的种族、民族、国家、职业、性格等,有古代、现代之分。由于人的高智商和高社会化的生活经历,使人有着十分复杂的内心活动,有各类丰富的表情和神态。

2、人能美化自己

人不仅自身拥有光洁的皮肤、整齐的毛发,清晰的五官和优美的体形,人还非常善于美化自己,各种发型、饰物、时装和配戴物,不仅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而且材质丰富,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3、人能创造动态

人除了具有基本的自然生活动态之外,为了丰富生活、强健体魄、抒发情感,还创造了各种运动、娱乐形式,如体育、舞蹈、戏剧、武术.杂技、游戏等。这些极具节奏韵律感,造型生动完美的人体动态.为人物图案提供了非常直接的素材。

4、人擅长表现自己

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就是人,关心了解最多的也是人.人对自身的熟悉和体验程度也是最深的。因此,观察和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多姿多彩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人们最有兴趣的。人通过表现自己,可以抒发丰富的内心感受,这正是人物题材的艺术表现历史久远、永不衰败的原因所在。

二)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

人物图案的变化重在人物形象资料的收集与选择,人物图案的设计素材很广泛,不同的人种、民族、性别、年龄、城乡等人物,都可成为我们所要描绘和设计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对象的速写写生或摄影相片作为原始素材,对它进行装饰化的加工处理,去掉客观现实中人物的繁琐细节,进行平面化、夸张化的处理,使原来具象、繁琐的人物形象,变化为概括的、抽象的、具有装饰趣味的人物图案.人物图案的素材选定还包括人物题材的选择,如少数民族题材、人体题材、儿童题材、头像题材、体育题材、舞蹈题材、母爱题材、时装题材等.我们应根据不同题材的选定,去创作和设计不同的人物造型。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

1、写生变化

写生变化是最基本的图案变化方式,一般以人物速写为主要写生手段,需要较多的课时、各类的模特及较深厚的人物造型功底。在条件、时间许可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式。写时应注意摆脱自然形象的束缚,大胆的概括归纳.抓住形象的外形特征和动态特征,夸张用物形体比例,同时要注意装饰细节的刻画,如头饰的造型,衣褶的排列,手式的变化及眉眼的结构等,既要勾画整体的大形态,叉要描绘局部的细小结构,这样才能在进行人物装饰变化时有丰富适用的素材。

2、向传统民间装饰中的人物学习、借鉴

中外传统及民间的装饰人物历史悠久、形式丰富、手法多样,从壁画、石刻到剪纸、刺绣,各种不同风格形式的人物造型,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学习、借鉴的典范。

我们可以通过欣赏,分析和临摹,来了解掌握各民族艺术的造型规律和程式化表现手法,再将其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各种人物形象的装饰造型中,这是一种收获大,见效快的途径。

3、利用各种人物摄影资料进行装饰变化 现代信息发达,各种印刷宣传书报随处可见,其中不乏精美的体育、舞蹈、戏剧、时装、各地民族采风及百姓日常生活风貌的图片,使我们不出家门便可以观赏到世上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并将它们作为装饰人物造型的素材。在选择这些图片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选择具有典型动态的形象,如体育、舞蹈等动作图片中有些造型比较极端、特别不适用于图案的表现。

⑵ 选择形象细节比较情绪的,如头部的神态、结构,身上的服饰配物等拍的很清楚,这些都是很有价值的装饰素材。

⑶ 选择透视变化较小的人物形象,角度以正面或正侧面为最佳,适宜做平面化及装饰性处理。

此外,对选出的形象资料,还应倾注自己的感受和心灵体验,使形象不流于呆板、生硬。

二、人物图案的变化 一)肖像变化

在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中,最吸引我们的往往是人物那结构对称、五官清晰、神态各异的面孔。不同的民族、种族、年代、年龄、性别、职业、性格、情绪等造就了人物头部极为丰富的差异与变化。人物肖像一直是各类视觉艺术形式着重表现、刻画的内容,人物图案也可以从装饰肖像开始进行变化训练。

装饰肖像应充分利用人物头部极具形式美感的五官布局和丰富的五官形态差别,采用归纳、夸张,变形等手法使形象更典型、更具装饰性。在刻画表现的部位上可以有所侧重。

如以发式变化为主。

或以五官特征表现为主。

以头部饰物为主。

或以面部神态表现为主等。

装饰肖像的训练有助于我们从局部到整体,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掌握人物图案的变化规律。

二)造型特点

人物图案造型应充分表现出变形美、组合美、形态美和平面美。

l、外形归整化一的变形美

人物造型因结构复杂和形态多变,更需要强调归纳简化,追求外形的单纯和简洁。如将微妙的曲线变化归纳成大弧线,将杂乱的衣纹整理成一定形式的条块,或用相近似的几何形去表现人物各部分的自然形等,这种运用几何化处理的手法是达到图案变形美的有效手段。

2、打破正常比例的组合美

将人物各部分的比例有意识地夸大、缩小、拉长、压短或加肥、减瘦,增加人物各部分形体的对比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具节奏感,达到完美的组合。

3、动态神韵夸张的形态美

动态夸张是人物变化的重要内容,人物图案的神韵往往是通过动态来体现的,动态夸张可以大大超越人体运动范围的极限,构成极为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的优美形态。

4、减少透视重叠的影像美

影像美即轮廓美,是图案平面化处理的重要表现手法。影像美重在简化人物形象的光影变化,减少外形结构的透视重叠,使其构成一个单纯、完整并有完美外形的人物造型。影像美特别强调轮廓的起伏变化,参差节奏。

三)构成形式

人物图案在构成上,注重方向感和重心的稳定性,可采用对称式和均衡式的构成法则使形象趋于平稳,并可以借助生活环境中的其他物体.如:花术、房屋、饰物、器物等进行黑白、虚实,疏密等综合安排,构成画面的平衡。

四)组织规律

人物图案在组织上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形式的统一

要求构成人物形象的点,线,形要风格统一,或都是圆形弧线,或均为方圆结合;或全是粗犷的阴影处理;或统一为自然的有机形;或均为块面组合;或全部线条排列。

方圆结合 线条排列

2、秩序化排列

在人物形象各部分的处理上,如毛发、衣纹,饰物及添加的纹饰等,采用整齐而有规律的重复或渐次的秩序化排列,充分体现图案条理与反复的形式美原则。

3、外形的适合性

可将人物形象组织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外形中,使其均匀地分布在这个空间内,并充满外形,表现一种外形适合的整体,秩序感。

三、人物图案的表现形式

一般人物图案的变化表现形式有下列几点规律:

1、影绘简化

就象描绘物体的影子一样去表现人物的轮廓特征,最大地简化人物的结构关系而采用黑形干涂的手法.这种方法应注意人物外形的轮廓特征,选择适合的角度在乎涂后仍能表现出人物特征.还应对外形轮廓进行概括性的简化,去繁就简.如民间的剪纸和皮影中运用得很好,形成了典型的风格。

2、秩序化修饰

用统一化、条理化的手法使设计画面出现一种有秩序的美感.这也是图案变形手法中常用的—种.要求对杂乱的内容进行整理,使之整齐而统—.可采用重复、近似及渐变等具有规律性较强而又单纯统一、规则整齐的形式来修饰人物造型.还应对人物的某些结构作为必要的简化、删减,适当进行夸张和装饰加工,增加画面的装饰效果。

3、夸张加强

这是图案装饰变形手法中最必要的—种手法.进行夸张和加强,必须以简化与秩序化为基础,再去夸张或加强人物的某些特征,如比例、结构、形态等,从而得到自然状态中所没有的美感表现,增强画面的装饰性.我们要夸张和突出本质的、富有特征性的东西,放弃非本质的、非特征的东西.夸张加强是装饰变化的重要手段,当然,其目的是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优美,而不是离奇古怪,这点与漫画中的夸张是有区别的。

4、添加综合

在上述手法的基础上,根据我们构图的需要,在较为单一的纹样上添加一些能突出特征的装饰纹样,使人物形象更加完美突出.我们还可以从图案的整体形式美需要,在简化后的形象中添加一些抽象的点,线、面或其它形象,使画面的层次更丰富,更具有装饰趣味性.但应注意一点就是要注意所添加的纹样与原形象要风格相统一,防止生搬硬套。

5、组合移位 这是一种接近于抽象装饰效果的变形手法,在变化人物形象时,可将不同的造型作局部或全部的交错、重叠等,使形与形之间产生透叠的视幻效果.还可将具象人物加以分割,再按我们的构思重新组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为便于学习掌握人物图案的形式语言,有针对性地进行摹拟训练,我们可将人物图案的表现形式总结归纳为三大类。

一)民间传统的表现形式

民间传统的人物图案形象,多是老百姓在生活中有感而发创作的,加之较原始独特的工艺制作手段,使这类人物形象的造型风格较粗犷而稚拙,人物比例、动态及神韵都极为夸张,结构虽不够科学但造型却十分严谨,组织看似松散却安排匀称、合理,再结合浪漫美好的寓意联想,大胆的黑白对比,使形象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二)现代装饰表现形式 现代装饰人物形象在继承传统造型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构成的原理,在结构比例上更加科学,灵巧,造型和组织上追求几何化和统调性,追求动态的完美、舒适感及台理性,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富于变化,点线面形式多样,黑白灰层次丰富,装饰风格更趋多样性。

三)卡通表现形式

卡通人物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人物造型手法,它既具有归纳、装饰性,又富于生活情趣和浪漫色彩。卡通人物形象设计在我国尚处于逐步发展、成熟阶段,国外的卡通形象流传广泛,对人们的影响颇深。

目前,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卡通人物形象,主要有欧美风格和日本风格两大类别。欧美风格的卡通人物造型轻松、明快、优雅,线条松软、风格流畅、形式多样、形象风趣、幽默,表情生动、丰富,贴近现实生活,有十分浓厚的人情味。

日本风格的卡通人物多为程式化的俊男靓女,人物脸型、五官、身体比例、造型规律和处理手法都有一系列严格的套路规则,主要在发型、服饰及人物环境上追求丰富变化。人物的刻画十分精细、严谨,形象俏丽,装饰精美,具有很强的虚幻性和理想主义色彩。

[小结]

1、人物图案有人有社会属性、人能美化自己、人能创造动态、人擅长表现自己等特点。

2、人物图案的变化途径有写生变化、向传统民间装饰中的人物学习和借鉴、利用各种人物摄影资料进行装饰变化等几种。

3、人物图案的变化包括肖像变化、造型特点、构成形式、组织纪律等。

4、人物图案的表现形式有民间传统的表现形式、现代装饰表现形式、卡通表现形式等几种。[作业练习]

1、人物图案有什么特点?

2、人物图案有哪些表现形式?

3、根据自己收集的人物资料设计一组人物图案。① 黑白人物肖像10幅,规格:15cm×15cm;

图案基础课程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艺美术;图案设计;教学

一、概述

图案是教育家陈之佛先生1928年提出: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也是设计视线的阶段。 根据其表现形式则分为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图案其内容可以分为花卉图案、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辞海》艺术分册对“图案”条目的解释:“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构造、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案。

《图案设计》一般开设在大一下学期,是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专业课,是一门衔接素描、色彩等课程与专业课的一门过度科目。通过学习该门课程,可以使同学们增进艺术修养,拓宽艺术设计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对该课程乃至艺术设计专业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教学模式陈旧

现在很多高校的很多课程依然循规蹈矩的的教学,按部就班的将学生放置在课堂,脱离了市场这个大环境。这当然与该校的教学制度及老师有关,很多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希望学生在课堂上上课,方便教学管理的同时,使同学们失去了外出到市场大环境学习的机会。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教学管理模式不应该再像小学、初中那样规规矩矩坐在课堂上,而是多与社会接触。比如《图案设计》这门课,可以带领学生到户外临摹一些古建筑上的传统图案;可以去一些墙绘公司参观,去现场观摩墙绘师怎么绘制墙绘图案的过程;另外,还可以分组去超市进行包装图案的考察。

(二)比例失调

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理论和实践环节比例更加倾向于理论,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给同学讲什么是二方连续,什么是适合纹样等,并让学生按课时去完成作业,这样的教学往往会占用整门课程课时的四分之三以上,关于实践环节仅在课程的最后简单讲一讲,做一做,学生根本不知道为何要学习《图案设计》这门课程,乃至失去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学习怎样去将这门课程去运用到实践环节,比如,户外传统图案的写生等内容可以穿插到整个教学环节,以便使学生通过亲眼所见,增进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同时,也学到了专业基础知识。

(三)学生对课程及原有教学模式不感兴趣

教师应该分析学生之所以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从根本上研究问题所在:是这门课程太枯燥还是自己讲课存在问题,应当在实践教学中,琢磨学生到底想上什么样的《图案设计》课,如何使学生慢慢接受这门课程 ,摆脱原有低头看手机的习惯,这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去分析、研究。寻找根源,并根据高职同学的专业基础及自学能力的评估,按照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课堂教学。根据这些情况,另外在开设该课程的基础上围绕所学专业课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使其带入到课堂上来。

在我国国内,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开设产学合一模式教学模式,开展产学一体化教学。比如旅游产品设计专业,可以开设师徒制课堂,聘请一些手工艺人或是公司技术人员来学校讲学。并且在学校开办工厂,让工厂进入校园,使得同学们在学校学习理论的同时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学生在入学后,进入一定比例的理论学习之后,转入基础课程的学习、软件的学习,同时学习木工技术、焊工技术、数控机床操作的能力等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出一个毕业后立马能上岗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使其成为广而精的技术型人才,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有侧重点的培养其专业特长。

省内外很多高校的一些优秀案例就值得我们学习。例如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当地的陶瓷文化底蕴,近些年开设了陶瓷专业,从许昌的陶瓷发源地禹州市神垕镇请来当地有名的师傅来学校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校完成正常学习后去神垕陶瓷厂进行实践操作,毕业后可以从事本行业的工作。又比如,广州市南郊大学城南郊的小洲村,是一个千年古村,也是一个旅游之地。小洲村因其毗邻广州各高校,同时靠近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很多师生利用传统图案设计手工制作的的小手工艺品在这里的店铺出售,还有很多设计专业毕业的同学在这里开小作坊(陶艺作坊、手工布艺、纸艺坊、木艺坊等),将他们在学校学习的图案等专业技能运用到手工制品上来,使得他们的专业更加紧密的联系市场,让中国的传统图案也得到发展和传扬。

三、结语

不论是国外的二元制教学模式,还是国内正在趋向成熟的一些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环节。结合高职院校的自身特点:培养技术型人才,更加倾向于技术的运用。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进行改革,并且一定要区分于本科院校。本科院校重点在于培养研究型人才,侧重点在于研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在紧抓当前市场需要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基础上,不忘专业基本功练习的同时加紧实践练习,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图案设计》就是艺术设计专业其中一门很重要的实践基础课程,在基础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一定要增加专业方面的课程实践环节,才能更好的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下的技术型人才。通过教学改革,使得该门课程在教学将上有一个新的提高,使得该门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L·迪·芬克.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综合性大学课程设计原则胡美馨刘颖译[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德国双元教育http://edu.qq.com/zt2011/dgsyzjy/

[3]http://wenda.so.com/q/1407865530724488

[4]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3Ex_jb5gsXuMT6xs3ZioohePnLe3maL7kAIqmfIh6NSqAUNuY1Pvphv6zH8y-bMg-8KF7j2odJqaWImSdhDcgK

图案基础课程 篇7

现在是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呼唤着设计时代的到来,图案基础教学的发展也应该与时俱进,满足社会对于设计的需求,注重知能统一、全面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生。搞好图案基础教学,首先应该对图案基础课有新的认识。

1. 对装饰图案与写生素材的新认识

1.1 生活是源泉。

艺术作品的素材应该,而且必须从生活中去取得,这样才能显示其旺盛的生命活力。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是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的源泉,在自然界这一浩瀚的海洋中,无论是有机的和无机的,无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都包含着自然美的因素,诸如我们在装饰图案造型和构成法则中的变化统一、对比调和、平衡均齐,乃至音乐中节奏、旋律等优美而动人的规律,只要你去追求、去探索、去分析和研究,都能将这些美的因素揭示出来。罗丹曾经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1]

1.2 写生素材。

写生素材分直接素材和间接素材。直接素材:直接来自生活,以写生手段所取得的创作素材。间接素材:(1)借鉴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以“临摹”手段采取写生手段所得,是“源”。(2)观摩、欣赏、背诵、默记,通过“记忆”的方式积累素材,是“流”。

1.3 写生和变形。

摄取生活和大自然中的美,还取决作者审美观的支配,必须加强艺术素养,否则会将象形与奇形、常态与变态、美与丑混为一气。在写生和搜集素材中的过程,应该健美、向上、具有生命活力,避免病态、颓废、离奇、消沉、恐惧等现象的出现。

1.4 观察与感受。

观察感受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对写生对象的描绘的程度。所谓:“绕树三周,静观终日。”说明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不是浮光掠影,而是认真细致观察和研究的态度。

1.5 整体与局部。

从写生中收集图案素材,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以小观大,要小而全,要拣芝麻更要抓西瓜。不要包罗万象,但必须有整体观念。

1.6 写生与写意。

写生就要写意,在写生中求得写意,只有这样艺术才有生命力。追本求源、抓形求神是必不可少的。“形”是可见的具象,“神”是内在琢磨不定的。“抽象”容易写“形”难。所谓“要‘离’而得似”,“离形”的“形”是指外表而言,但“离形”不能“离神”,而“离神”正是为了达到“神似”。[2]在装饰图案写生变形中也强调这一点。苏东坡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齐白石曾说:“贵在似与不似之间。”[3]

1.7 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

从构图出发,求全着想。根据装饰的目的要求,在收集素材的写生过程中,可采取、挪用、接用、拼凑等手段,如可任意将花冠、花蕾、叶片乃至枝干蔓滕相互挪用和拼凑使用。但必须在条件相近和不违背客观规律的情况下进行。在装饰图案写生过程中,要讲实用主义,只要为己所用,就可以“不择其手段”,移花接木和张冠李戴就是方法之一。

2. 在图案基础教学中的研究

2.1 图案基础课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创意、采集、变形、着色等手段掌握传达主题的方法。首先应该加强“秩序化”的训练。这是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按秩序排列的,“秩序”同时也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它包括规则、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当我们把人为的混乱作整齐序列的处理以后,同样的事物或现象,就会由复杂变得简略,由困难变得方便。所以秩序化地概括归纳我们眼中的世界,有时成为一种美感的需要。

2.2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加强观念性造型原理的训练,唤醒学生心灵中的“内在视觉”,用心画画,启发他们以“知性的眼光”去观察、想象和创作。人们都希望追求艺术之中的理想境界,民间艺人剪动物,在很大程度上不取决于眼睛,而是取决于内心,即大脑中积蓄的有关动物的知识,换言之,他们不是“看着剪”而是“想着剪”,是心灵创造的过程。

2.3 在教学中,兴趣相当重要。要一开始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力争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将课题设置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把相关的知识、内容都包含在课题中的目标要求、方法程序、体裁、技能效果等方面,融入到每一个具体细节中,并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以及其他课程配合的情况,设定若干随堂或课下的图案训练项目,每次课程学习都在愉快繁忙的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渡过,每一项训练都有明确的命题、训练目的、完成时间,等等。

2.4我在教学中还利用大量的课件, 分析有创意、有突破的优秀作品,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同时还将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实例讲述给学生, 并鼓励学生想办法“求异”, 讲求创新。培养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离不开想象。学会抽象, 意味着学会概括。抽象到极致或许成为符号, 任何自然的再造的传统的现代的, 通过整合都将在人们的脑海中呈现出新的形式, 创造出美的图案。学生体会到了综合创造联想, 从此就不再受对象的限制, 走上自由设计之路, 会用一双审美的眼睛审视周围的一切, 体会精彩的世界。启迪性的课题训练, 创造了联想的可能, 改变了长期以来模仿、僵硬、单调的图案教学, 走进了全新的创作空间, 摆脱了图案教学中令师生尴尬的处境。

3. 结语

装饰图案与写生素材在图案基础教学有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但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图案设计内容、形式、风格要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欣赏水平,甚至于应领导时代的潮流。

装饰图案设计是一项创意性活动,是集感觉感悟、构思创意于一体的过程,需要不断学习。教师不仅要更新知识和参加设计的实践,而且要研究怎样设计一些有益、有趣的课题,使学生的图案能力得以巩固提高。

参考文献

[1]周至禹.从自然形态到抽象形态过渡.黑龙江出版社出版, 1997.

基础图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篇8

图案学是对图案的专门性研究。是研究图案性质、功能、特点、分类与形式美法则以及画法的一门学问, 它不仅包括图案本身, 还包括在结合材料和制作工艺上, 解决图案实际应用的问题, 以及总结和研究图案设计规律。图案实际接近于今大设计艺术的概念, 是一个完整的具有宽泛意义概念。从学科意义上图案和工艺美术、艺术设计是对等的, 而教学意义上的图案则是学科概念下的课程, 是设计思维、设计技能培养的手段。在早期图案学中为教学的方便分为基础图案和工艺图案。

所谓基础图案, 指共性的图案设计, 没有特定的实用价值, 为设计者的基础训练之一, 在专业教学框架中, 基础图案作为专业基础课, 教学安排次序靠前, 学生在上图案课之前尚未进行专业设计课程。所以, 作为基础教学的图案课程, 可以说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专业设计模拟训练。不同于任何一门被细分的专业设计课程, 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 涉及其它课程中学习积累的知识经验, 和未被细分的造型归纳, 典型化等部分, 以及类似于专业设计全过程的演练。但由于学生处于初级阶段, 并且没有特定的设计要求、审美标准与技术限制, 所以, 它有别于真正的专业设计课程, 是为步入设计状态打下基础。

基础图案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 在教学过程中如一味强调技法的表现, 会使得基础图案的教学意义显得肤浅和单调, 学生的作品平淡无生机, 缺乏美感。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 对基础图案的教学有以下见解。

1 加强传统图案的学习

加强传统图案的教学是对前人文化遗产的继承、借鉴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的艺术设计已引起设计界广泛关注。图案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 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

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 但是, 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 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样的学生,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有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才是优秀的作品, 学习目的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针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淡薄的现状, 教学中加大图案鉴赏数量, 收集大量的具有代表性的中华民族的传统图案纹样, 重点挖掘传统图案所蕴藏的民族文化。以时间为线索归纳整合各时期装饰图案的风格蝉变。以工艺技巧分类教学作为补充, 比如陶瓷、玉器、金工、建筑、家具、服饰装饰等。结合政治背景、经济状况、宗教文化、地域特色做适当的分析。例如唐代装饰纹样中花卉主题占有重要地位, 宝相花、莲花、牡丹等花卉图案应用广泛。其政治背景是中国封建社会在唐代进入鼎盛时期, 一度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人民安居乐业, 因此在艺术风格上追求浪漫、和谐与华丽;文化背景是佛教的盛行, 使得佛教中花卉题材悄然崛起。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民族的图案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流传至今, 是因为他们都具备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强烈的个性特征。学习传统, 不是照搬传统, 应该是对传统图案元素的提炼, 运用传统元素符号, 加入现代设计意识和现代审美特征, 才能设计出高品位、高水平、高质量的设计作品。

2 合理运用材料来表现图案

图案不同于其它形式的艺术, 是因为它的审美是建立在它所赋予的产品上, 这也是图案的从属性。它所表现的不仅是形式的美感, 还需要更好地适应它赖以存在的具体产品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中。这一点从中国传统图案中可见一斑:原始社会的彩陶艺术、商周时期的青铜艺术、汉代的画像石以及后来的瓷器等。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 图案教学必须结合不同专业设计的需要, 认真考虑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和工艺的关系, 使设计兼顾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

所以在图案教学过程中, 我会让学生结合材料来做一些图案设计练习。因为不同的材料有其特定的语言, 运用得当, 能更好的体现图案的美感, 同样好的图案也需要依托材质来体现。从平面到立体以及特殊材料的应用中, 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体验平面、立体、色彩的变化, 更让学生明白用什么样的材料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图案。这样的练习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图案与材料之间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材料选择, 把握能力, 开阔学生的创作视野, 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创作能力, 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加强基础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的联系

“基础图案”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然作为专业基础课, 那就要打好这门课程的专业基本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和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有效衔接, 为后续课程作好铺垫, 应该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发现传统图案课在注重教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忽略了图案设计与专业设计的有机联系。我希望通过基础图案学习使学生认清图案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原理的一致性。

在教学过程中, 我比较注意学生培养学生设计的系列感, 希望他们能有整体设计的意识。无论是从最初的“小稿”还是成品的“大稿”, 都应培养学生对造型、色彩以及表现手法的整理把握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程的最后, 我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命题, 让学生做成品设计。

针对命题, 学生阐述个人设计理念和创作方法, 老师从图案造型、表现手法、画面效果以及如何紧扣主题进行指导。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经历一次完整的设计实践, 巩固了理论知识, 树立了一定的设计观念, 能及早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设计精密结合在一起, 实现两者顺利过渡。

以上几点是我在基础图案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基础图案课的教师我希望通过教学能唤醒学生的艺术感觉能力, 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上的混沌状态, 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显露出的不同艺术才华和不同造型倾向, 能给于正确的引导, 帮助他们确定自己的风格。面对新文化潮流的冲击和教学思路的变革, 基础图案教学更应该在教学过程根据所在专业系部要求的不同改变教学思路, 为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课程之间架起一座沟通过渡的桥梁。这样才能使基础图案教学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杜薇.如何加强图案教学与专业设计的联系[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2]陈楠.图案设计教学[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4.

图案基础课程 篇9

“图案是在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 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的制约下, 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装饰图案课程是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老一辈图案家从日欧引进的、以写生变化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经过国内近一个世纪的设计教学实践与发展, 在与中华传统图案的结合中, 逐渐形成了较完整的教学体系, 成为我国艺术院校设计教学的基础。80年代, 随着“三大构成”的引进, 艺术院校的基础图案课程所走的路越来越窄, 以至成为从“搜集素材、写生变化”起, 画到植物、动物、人物为止, 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来说, 未免过于片面。

装饰图案课程是设计专业的公共基础课。装饰图案课程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 总结了图案记录模式和创作经验, 总结了装饰图案的概念、内涵以及进化发展, 对使用不同的工艺、不同材料所形成的不同特征, 以及图案的形成法则、绘画的方法、造型规律以及有色系与无色系的不同表现方法等方面作了分门别类的了解与学习, 并手绘大量图例。

近年来, 国内艺术机构的学者和专家提出“传统图案作为我们自己民族文化的知识, 一种必需的艺术修养”, 装饰图案教学作为一个培养当代艺术设计师的重要课程, 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有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 应随着时代需求的不断变化, 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适应时代的要求。

二、初探海南岛本土图案

装饰图案是民族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历史文化轨迹, 每个民族的传统装饰图案和该民族的自然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期的装饰图案, 可以用来显示某些特性, 承载历史记录, 或作为一个特定的象征。图腾远古崇拜、神话和传说、历史传统、现实意义, 构成了五彩缤纷的浪漫民族装饰图案。本土装饰图案是识别各民族外部形象的图形符号, 与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关系, 是神话传说和历史的记录, 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其意义是吉祥、平安、勇敢, 民族传统图案反映生产劳动中的审美意识, 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环境。

海南本土图案可以说是当今世界或中国的少数民族当中数量最多最丰富的, 也是最原始最传统的, 图案纹画是对民族祖先的颂扬, 以及对真、善、美心灵的真诚记录, 祭祖是土生土长的海南民族自古以来的习俗。艺术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记录家庭环境、劳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族风情的图案设计的艺术, 是一部完整的海岛民族历史的百科全书。海岛本土民族有自己的语言, 没有自己的文字, 但他们的祖先经历了文本创作的演化阶段, 即“刻木为契”, 从“刻木为契”到“装饰图案”, 海岛本土民族不仅创造了物质文明, 也创造了精神文明。

具有文化色彩的本土图案的涵意, 乃是天人合一, 保佑平安。他们坚持将这些不同的风俗习惯和艺术进行传承发展, 进而保存下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图案艺术的可贵之处, 在于它可以如此巧妙地构思, 构图、色彩及工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然后又是那么的合适, 既是一种抽象的几何图形, 又是团结和和谐的艺术语言, 能表达思想, 并显示出其特殊的形式美。

在本土图案中, 图腾崇拜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图腾”一词最早为清代学者严复所用, 而图腾一词来源于印第安语“totem”, 意思是“家”、“标记”。在原始的信仰中, 本族人是来自一个特定的物种, 在大多数情况下, 被认为是和动物有亲缘关系, 如此, 图腾崇拜与祭祖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 他们的祖先来自植物或动物, 或是与这些植物或动物发生关系, 因此, 这些植物和动物, 成为先民最古老的祖先。例如, 在以蛙图腾为主的海岛文化中, 青蛙图案在本土图案的每个支系中随处可见。从深层意义上讲, 海南本地图案的本质是图腾崇拜的内容观念向艺术形式演变中积累的结果。到现代, 海南本土民众仍有许多保留图腾崇拜的遗迹, 一些现有的服饰、器皿, 无论是色彩、图案、款式, 都保留着图腾崇拜的痕迹, 承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意识。

在海南岛本土图案选择的主题上, 因为人们追求的祖先和自然物崇拜传统, 所以图案中多引用人物、动物和植物。这些人物纹、动物纹和植物纹图案, 在制作手法上不单纯模拟自然景物, 而且通过族人的经验, 通过精湛的工艺, 改变图案形状、性质, 反映在服饰、器皿中。这些图案夸张、大胆设想, 使用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线性几何形式使纹样整齐, 富有装饰风格, 图案美观大方, 有知名度和较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海南本土图案约160种, 归纳起来, 可分为6种类型:第一类是人形纹;第二类是动物纹;第三类是植物纹;第四类是日常生活生产工具纹;第五类是由线性几何组成的图案, 例如直线、曲线、方形、菱形、三角形等;第六类是汉文字所组成的花纹图案, 这些图案是黎族服饰、器皿中最常用的。从栩栩如生的各种图案中可以看出, 本土图案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和不同程度的渗透。海南本地图案, 既是地方文明的结晶, 又是精神文明的体现, 是该岛本土的历史传统、民间风格的写照。

三、海岛图案与现代图案课程融合初探

上面的两点介绍, 是笔者工作几年来对于图案课程和海岛本土图案的一些粗浅了解与认识。笔者认为, 我们的教学立足于海南岛, 不能只是简单地把我们在大陆所学的、所思的、所看的、所了解的, 还有课本上要求我们教授的, 一股脑地全部倾到学生身上, 也不管学生是否真正吃透与了解这门装饰图案课的真谛。我们不应该让学生在海南岛生活学习了4年, 却没有接受到海南岛的优秀文化信息。我们要把海岛民族的元素带给学生, 也让学生把海岛民族的元素带到全国各地, 甚至世界各地。

海南岛当地的居民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我们在海南岛地区的学校, 在少数民族聚居地附近, 但学校的培养方案和办学的目标与内陆基本是一样的, 这会导致一个问题, 在装饰图案课程内容中缺乏民族文化。现在的一些设计专业, 教学体系中很少有民族文化课, 学生虽然在学校四年, 但对当地文化知之甚少, 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悲哀。尤其是在目前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一体化的情况下, 艺术专业在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同时, 如何更好地发展自身, 值得深入探讨。作者认为, 艺术这门学科, 无论是纯粹的绘画或设计, 都体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与看法, 也就是说, 是思想的问题, 绘画和设计是表达设计者思想的手段。如此一来, 我们的学生需要提高自己对艺术的理解, 了解艺术的基本问题, 提高认识, 提高觉悟, 这样才可能创造一个有思想的艺术作品。如何提高认识?除了加强学生的理解, 欣赏, 审美能力, 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失的环节, 因为民族的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底蕴, 是装饰图案创作取之不竭的源泉。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唯一标准”。海岛本土图案, 是现代装饰图案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宝藏, 图案的表面似乎是自然图像的简单组合, 却是本土文化的瑰宝, 承载着本土文化的精髓, 是本土文化的视觉反映, 反映了当地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本土图案形态多样, 内涵丰富, 历史悠久, 储存了可贵的知识情感和科学技术, 其中包含古人创造的最原始的精神与审美。作为地方高校, 我们有继承海南文化精髓的权利和义务, 将这些经典文化纳入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去。因此,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应在严格按照课程大纲安排的前提下, 首先提高学生的理论文化和艺术修养, 因为艺术修养是当代设计构成的重要元素;其次, 深化了解地域文化, 因为地域文化将给我们带来艺术的创作灵感;最后, 增加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了解, 可以把中国博大的文化融汇贯通。对于装饰图案课程, 可以建立一个大比重的黎锦图案的章节, 把本土设计理论和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相结合, 让学生对图案的理解从感性认识升华到到理性认识, 并从实践中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华, 海南岛本土图案的基本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对海南岛本土图案的学习, 不仅促进了当地民族文化, 增强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也能够重新认识到本地图案与现代装饰图案的结合意义。将图案赋予现代社会所蕴含的意义, 将重新组合的图案使用新的绘画载体 (非纸质材料) 重新表现出来, 设计出符合新时期的艺术创作形式。找到属于自己民族的, 又能被国际社会公认的现代设计的精神。最后, 使之迅速成为可以转化的旅游纪念产品, 此实乃一举多得。

四、结论

在几千年文化的进程中, 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特点在每个时期创建了不同的成就, 风格各异却精彩纷呈的异域特色在保持本土性的基础上不断升华, 为现代民族文化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基础。民族文化的代表、本土民族图案丰富直接的表现形式, 将民族服饰耀眼的光芒发挥得淋漓尽致。现代设计专业大多数只注重技巧, 轻理论, 同时, 他们不重视民族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必须重视开发和使用海南本土图案, 将本土文化传承下去, 这是对历史的文化身份的认同, 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装饰图案设计需要有民族文化为其支撑, 否则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将海南本土图案应用于现代图案课程中, 严格来说, 学生学的不是一门常见的装饰图案课程, 而是海南历史和文化变化的标尺, 具有相当的价值。海南本土图案文化享誉中外, 自古以来都是相当受欢迎和尊重的, 并已深入人心;同时, 本土图案寓意的深刻内涵, 成为了具有特殊意义的装饰, 令普通大众喜爱有加。在现代装饰图案设计中, 学生的学习与海南岛传统文化相结合, 敏锐捕捉时代的精神, 洞察时代的步伐, 将会是传统的审美体验和当代审美的新结合, 将创造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的图案设计, 图案设计应用于海岛旅游产品的开发, 也将深层次也成为慰藉人们精神的文化产品之一。

摘要:《辞海》艺术分册对“图案”条目的解释:“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 制成图样, 通称图案。有的器物 (如某些木器家具等) 除了造型结构, 别无装饰纹样, 亦属图案范畴 (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一般而言, 我们可以把非再现性的图形表现, 都称作图案, 包括几何图形、视觉艺术、装饰艺术等图案。在电脑设计上, 我们把各种矢量图称之为图案。我们可以说图案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图案根据表现形式则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图案其内容可以分为花卉图案、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等等。明确了图案的概念后, 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图案的法则和规律。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海南本土实践教学的基础上, 针对本土装饰图案教学展开的探索与研究, 以装饰图案课程教学研究为背景, 以教学的本土化具体情况为主线,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进行阐述。本文的论述力求使装饰图案教学得以更好地贯彻和落实, 努力提高本校、本专业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促进学校和专业的健康发展, 为专业的稳步前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社会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装饰图案,海南岛,本土图案,融合

参考文献

[1]张明.图案基础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1997.

[2]杨林.中国民间服饰艺术[M].桂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3]吕娜.平面设计专业开设黎锦图案课的必要性[J].文学界 (理论版) , 2011 (11) .

[4]张翠真.艺术设计专业传统装饰图案课的教学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 2011.

[5]曹春楠.海南黎族和台湾高山族服饰图案艺术比较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 2011.

图案基础课程 篇10

一、壮族民间图案基础训练贯穿到陶艺教学中

长期以来,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系中可以民间图案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基础的图案, 民族民间图案是图案课的组成部分, 当然写生图案的变化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壮族民间图案的基础训练主要是围绕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写生进行演变的图案训练, 它具有壮族的形式特征。在授课时主要通过理论以及欣赏相关作品进行讲授, 提高学生对壮族民间图案艺术属性的认识, 掌握并理解壮族民间图案在创作过程中的制作规律和方法。强化民间图案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多临摹、多分析, 通过观察多写生, 从中掌握民间图案的型体、构图和色彩, 这门课程一般都设置在高职院校一年级。

然而, 将壮族民间图案融入到陶艺课教学实践中需要一个过程, 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 初次接触陶艺原料, 演绎它的泥性, 对一些技巧的掌握还是有所欠缺, 在进行课程教学的第一步讲述陶艺的基础知识, 通过作品图片介绍陶艺的艺术特征, 同时引入一些壮族民间图案的作品进行贯穿, 加强学生对壮族民间图案与陶艺结合创作作品的了解, 通过讲解民族文化与陶艺创作技法相结合, 来引导学生认识民族化的陶艺语言特点, 提高学生是审美意识和设计思维。

二、实践教学环节

(一) 壮族民间图案基础训练的内容

壮族民间图案基础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少数民族生活创作出优秀图案, 要是深入研究壮族民间图案的演变以及艺术创作方法。通过选取优秀作品作为典型进行分析讲授, 让学生进行揣摩和吸收并运用到民间图案的创作当中。加强壮族民间图案基础训练, 在高职院校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往的图案课教学, 课时量充足, 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基本训练是严格的, 在教学方面积累了比较好的经验, 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说, 图案教学质量提高, 更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装饰能力。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从大自然中撷取素材进行创作, 能融会壮族民间图案在陶艺装饰艺术中寻找装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设计民间图案的创造力, 学会从生活中搜集素材为创作所用, 强化壮族民间图案的形式美的特点。

学生掌握壮族民间图案的创作技法的同时结合理解图案的寓意进行创作, 在创作过程中临摹和训练是不能少的, 必须通过作业对民间图案进行理解巩固, 只有对壮族民间图案掌握熟练才能灵活的运用到陶艺实践当中, 才能与陶艺装饰设计相得益彰, 才能使陶艺达到民族化的效果。

特殊的民间图案语言如何结合到简单的陶艺创作当中, 主要运用壮族艺术风格的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使学生对壮族民族特点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要求学生运用简单陶艺制作手法做出一定的造型, 并结合壮族民间图案进行表面装饰, 训练学生的形式感转化能力。如图一是学生作品图片, 以壮族民间图案为主题元素, 图中的杯子是壮族榕树花图案, 具有富强荣盛等寓意, 在培养学生设计创作主动性的同时体现出了作品的民族化和形式美。

(二) 壮族民间图案运用在陶艺教学中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是对基本形式简单到复杂的延伸, 同样是以壮族的民间图案与陶艺结合为教学重点。

首先让学生明白陶艺器物的基本形态是由造型决定, 在造型和装饰上这两个方面才得以体现出陶艺的形式美感。壮族民间图案可以作为平面图形装饰陶艺, 同时也作为立体图形运用到陶艺中, 要求学生在陶艺创作时首先抓住壮族立体图案中的造型特点。壮族原始陶器到现代建筑造型都有别与简单的几何图形, 具有节奏的艺术之美, 因此壮族民间图案运用得当将会在陶艺设计中具有很多收获。如图二是我院建筑系学生在实践基地进行陶艺成型的训练过程图, 最终的目的是超越最初的单一性, 造型上突破设计性。

以上谈的是关于壮族民间图案基础训练与陶艺教学的结合。近几年学生的毕业设计, 在总体构思和创意上有所提高, 但在装饰方面没有明显进步, 有的画蛇添足, 有的过于空乏, 目前在课时量少的情况下, 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 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摘要:陶艺是一门泥与火相结合的艺术, 它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工序也极为复杂, 将陶艺引入高职院校设计学科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的论述, 并通过实践教学过程阐述。在课程的教学中, 壮族民间图案基础训练是重点, 在广西高职院校引导学生进行现代陶艺的创作, 同时更是在广西壮族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 使现代陶艺在广西有新的发展。围绕着这一个思想, 争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和应用广西壮族图案寓意, 并能够诠释民族性文化内涵, 把它运用到现代陶艺作品中, 为陶艺作品增添民族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壮族图案,基础训练,陶艺教学

参考文献

[1]杨乾钊, 谭玉本.基础图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2]寻胜兰.新民族图形[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3]范伟.图形装饰[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6.

上一篇:动漫衍生品下一篇:高校软件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