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媒体融合

2024-06-23

广播媒体融合(精选十篇)

广播媒体融合 篇1

1.全媒体概念

“全媒体” (omnimedia) 最早于1999年出现在欧美, 同年“全媒体”一词出现在我国媒体上, 限于国内互联网信息化的发展直到2007年, “全媒体”一词在国内学界研究中广泛使用, 并且从2008年开始在实务界传统媒体行业如报纸、广播、电视开始实现全媒体的融合。可见全媒体概念从其产生到直接运用到实务中速度极快, 并且最近几年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势。全媒体是指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 如文、图、声、光、电, 来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内容, 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对“全媒体”的概念我们可以界定为:信息、通讯及网络技术条件下各种媒介实现深度融合的结果, 是媒介形态大变革中最为崭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是各种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融合的产物, 它是通过文字、图形、声音等通过受众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接受信息的系统传播信息的一种全新系统。全媒体的特点有如下几点。

(1) 集成性

全媒体将目前人类所掌握的所有信息传播手段都集成到全媒体传播形态中。将目前最为前沿的信息传播技术手段融入信息的传播。

(2) 融合性

全媒体对传播媒体而言, 尤其是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 不是简单的传播手段的融合, 而是全相位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乃至通讯的全面互动、网络媒体之间的全面互补、网络媒体的自身的全面互溶。

(3) 覆盖性

全媒体对受众是彻底的覆盖, 无论是从整体的大而全的角度, 还是从个体的微观角度, 全媒体都能通过各种终端将受众纳入到信息传播的系统中, 进而全面覆盖受众。这对传统媒体来说是爆发第二春的根本所在。

2.全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发展趋势

以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信息化时代遇到了巨大的冲击, 听众的流失, 广告收入下降等无不彰显着信息化时代的传统媒体的困境。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冲击, 广播媒体必须迎难而上, 积极面对。广播传统媒体发展之路在于全媒体的融合。所谓融合, 是广播媒体融合全媒体中, 以信息化技术手段来整合广播媒体的各种资源, 实现广播媒体的全新发展。

广播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合的路径可以分为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市场融合三个途径。内容、渠道和市场是传统媒体在信息化时代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在内容上广播媒体是真正的内容为王但是内容的形式受到限制, 并且内容创新上存在较大问题。渠道上传统广播媒体传播的渠道受到终端限制。在市场上传统广播媒体的市场容量有限, 传统广播媒体品牌难以推广。因此, 广播媒体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就是向全媒体融合。

广播全媒体融合路径之内容融合

所谓内容的融合, 是指广播媒体在节目内容上向着全媒体的文字、图形、声音等传播形式在内容上进行包装。具体来说广播全媒体内容融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形态的融合

广播媒体的在内容上以收听的伴随性、新闻的快捷性好营造氛围的形象性和听觉艺术系见长。可以说广播媒体的内容优势非常明显, 而在全媒体时代, 信息化背景下广播内容的单一性明显。广播媒体应当通过信息技术将广播媒体的内容资源进行整合, 融入全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内容形态, 通过各种信息终端实现“可听”“可视”的内容形态的扩展。

2.内容创新的融合

广播在信息传播上的专业化、类型化是在信息化时代与其他媒体形态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广播媒体节目内容的创作主要是三种策略来实现, 独立原创、整合萃取和用户生产内容。目前绝大部广播节目内容是通过整合萃取, 独立原创次之, 用户生成最少。独立原创和用户生成可以说是内容创新的重要方式。广播媒体向全媒体融合, 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 移动终端等先进技术, 快速、准确的获得信息, 同时可以建立垂直频道让用户参与互动, 在广播媒体的拳头产品新闻节目上形成快速反应, 进而把握新闻的时效性, 实现节目内容的创新。

3.内容权威性的融合

广播媒体借助历史的优势形成了一批在内容上具有相当权威性的节目。广播传统媒体向全媒体的发展, 内容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但是在内容的权威性上需要传统广播媒体原有的内容予以支持。内容权威性的融合, 也符合了全媒体融合性的特点, 传统媒体与全媒体相互融合, 才能形成媒体的发展。

广播全媒体融合路径之渠道融合

所谓渠道融合, 是指传统的广播媒体借助信息化技术, 摆脱单一的收音机终端的束缚, 通过各种信息化平台形成对社会受众的全面辐射。

1.传统互联网渠道的融合

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渠道是目前互联网时代最为悠久也是最有影响的互联网渠道之一。全媒体时代的媒体绝大部分都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以PC为终端的网站, 将媒体的节目内容通过互联网的网站形式纳入到信息网络中, 进而对数以亿计的网民产生影响。这点上广播媒体向全媒体的融合必不可少的是通过广播网站, 将广播节目内容辐射到网民, 从而使得广播的渠道不仅限于以收音机终端进而推广到互联网的任何一个角落。

2.移动互联网渠道的融合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互联网发展形态,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明确了互联网未来的发展路径。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广播媒体不仅仅需要建立PC终端的网站, 更需要在移动终端中普遍流行的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平台。因此, 广播媒体在渠道的融合上必须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 通过建立微信公共帐号、微博帐号等方式锲入移动互联网, 进而吸引更多的受众。

广播全媒体融合路径之市场融合

所谓市场融合, 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不仅实现传统广播媒体对已有市场份额的细分, 还能通过全媒体的辐射作用在电子商务等领域有所作为。

1.传统广播的细分市场

传统的广播媒体可以借助数字广播技术, 大幅度地增加广播频率数量, 培育细分市场。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 广大的汽车驾驶员往往借助广播收听路况等信息, 广播媒体借助调频技术开通汽车交通广播, 专门针对汽车驾驶员的收听人群, 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

2.进入新的市场领域

借助全媒体的融合, 传统的广播媒体在信息化技术的帮助下, 提升了节目的质量和创新能力, 实现了多渠道的辐射。在内容和渠道的融合基础上, 广播媒体的品牌价值不断地提升, 实现了自身实力的积累, 同时通过信息化技术广播媒体还可以将广告厂商在传统媒体发布的广告信息在全媒体的平台上再次挖掘和利用。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借助全媒体平台, 开设“央广购物”广播结节目和网站, 将其庞大的广告平台资源再次深度开发, 进军电子商务领域。这些措施不仅提升了传统广播媒体的品牌价值, 也大大提升了广播媒体的盈利能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媒介融合要求广播节目创新思考论文 篇2

摘 要:在技术进步、受众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推动下,近年来,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媒介融合己成为当前传媒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广播的媒介融合在实践上明显滞后,理论层面的研究尤其显得薄弱。正是基于此,本文通过理论探索与个案的梳理,试图系统而全面地研究我国广播媒体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的发展策略。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广播媒体需要在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调整。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媒体;发展;策略

一、引 言

21世纪代,基于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涌现和普及应用,媒介融合在实践中日渐得以显现和证实。新媒体的层出不穷,正拓展着信息传播的渠道和领域,同时也对既有的媒体格局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新的媒介竞合大潮中,中国广播业遭受到来自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双重挤压,收听及广告业务持续走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广播业如何迎接时代的挑战,抓住媒体融合的机遇,实行创新发展策略,就尤其显得意义重大,这不仅对广播行业的生存与发展,而且对繁荣我国广播产业也有重大意义。

二、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

广播媒体的媒介融合应该是多方面的,包括与报纸杂志的融合、与电视的融合、与网络的融合、与手机的融合、与播客的融合以及广播媒体之间的融合。

(一)广播媒体与报纸杂志的融合

传统媒体,广播与报纸杂志的融合历史最为悠久。虽然20世纪代广播媒体的诞生,曾经给报纸杂志带来过强烈的冲击,但报纸杂志毕竟具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优越性,经过一番磨合,两者开始走向“和平共处”并进而在业务上不断融合。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当属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50年4月10日开办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栏目,节目记者在自采新闻的基础之上汇集通讯社及报纸等媒体的新闻,信息量大、权威性高,50年来收听率始终名列各类广播节目榜首。

(二)广播媒体与电视的融合

二十世纪80年代,在全国“四级办广播电视”的精神指导下,全国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普及。广播开始感受到来自电视的“威胁”,并走过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和创新之路。在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融合,首先是节目互动、人员交流;其次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推进集团化发展,成立广播电视总台和广播电视影视集团。集团化后,广播电台可以和电视台共享新闻信息资源,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将频道办的更为丰富,经营空间将更为广阔。

(三)广播媒体与网络的融合

与前两种融合相比,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更具有革命意义,它实现了广播媒体传播失态的历史性的变革。拿传统广播来说,世界上任何一家电台都做不到全球覆盖,只有网络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广播通过借助网络实现了覆盖全球用户,更超越了普通声音的局限性,让广大听众更能领略到在网上读广播、看广播、听广播的乐趣。

(四)广播媒体与手机的融合

广播与手机的融合同样具有革命意义。与传统媒体相比,人类对手机媒体的依赖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手机真正成为“身体的.延伸”,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不仅能接收广播,而且能接收电视,已经成为一个小型便携的视听媒体。手机不再仅仅是单纯的通讯工具,它的多媒体属性也愈发明显。

(五)广播媒体与播客的融合

对于广播而言,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新技术当属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赋予了每个网民个体成为信息发布中心,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创制自己的个人出版物――“广播节目”,因此,可以说播客就是网络个人广播,人人皆为播者。

广播热情地拥抱了这项技术,发展自己的播客节目,与“播客”实行良性互动,抢占播客发展浪潮的制高点。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在专门开设了一档反映播客生活、展示播客作品的节目“波哥播客秀”,这是国内播客首次登陆传统广播平台,也是广播和博客成功融合的例证之一。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广播网听吧频道等四家单位联合发起的在线音频联盟创建的音频门户站点――听世界网,则是国内第一个传统电台开办的播客网站。

三、广播媒体发展创新的对策

通过媒介融合,使广播改变单一的音频传播形态、开发多种媒体传播形式与接收终端提供了可能。从产业调整的层面来看,媒介融合所形成的趋势给整个舆论格局调整和传媒市场格局的改变带给了广播发展新的战略机遇。因此,广播媒体应当顺应时代发展,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制作出不同的节目,力争做好节目、做出精品节目,走一条具有自主特色的以内容取胜的道路。

(一)树牢主流意识,强化引领功能

广播媒体要牢固树立“主流媒体”、“主流文化”意识,这是媒体融合的大势所趋,通过坚守“舆论”引领阵地、强化主流引导功能,在社会上树立舆论引导的“主流”。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台在该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11月,河南遭遇雨雪冰冻天气,全省道路交通受阻严重,大批车辆滞留,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受到较大的影响。面对这种情况,11月11日到12日,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紧急启动突发事件应急报道预案,新闻、交通、旅游三频率并机直播,协助交警、交通、路政等部门疏导交通,救援被困群众,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好评。11月13日上午,河南电台新闻广播又发挥信息发布主渠道作用,在新闻广播《政府在线》栏目中邀请省直十几个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做客节目直播室,利用广播媒体优势,安排部署、协调指挥全省灾后救助、困难救济、电力抢修、医疗保障、教育调整等工作,确保最大限度减少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二)培养优秀节目主持人,打造品牌栏目,走品牌化经营之路

品牌文化是媒体发展到一定高度后一个成功标志的高度浓缩。目前,全国各电台均已走上频率专业化道路,在此前提下,广播媒体如果能在公众面前树立起品牌形象,那么整个电台的形象都将得以提升,这也是电台品牌化经营的重要策略之一。打造品牌栏目最重要的是做精节目。这里的“精”不仅仅是人员上的“精兵强将”,还包括内容上的“精心编排”和节目制作上的“精益求精”。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的《政府在线》栏目,定位于“聚焦公众和社会关注的话题,架起政府与百姓沟通的桥梁”,使得该栏目在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奖”。正是这一精品节目的呈现使得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提升了知名度。主持人是广播媒体的“视觉化形象代言人”,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是电台最鲜活的“品牌”。广播媒体应当重视培养主持人,把培养出名主持人作为打造品牌的重要方面,尽可能的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宣传自己的主持人,力争把他们打造成在社会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明星”。

1.以主持人名来命名栏目。主持人作为栏目的灵魂,一档节目如果以主持人名来命名则会收到更大的效果。河南电台交通广播的品牌节目《南方谈交通》就是以节目主持人南方的播音名命名的栏目。主持人南方在节目中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对每一个参与节目的司机朋友,都力求能客观公正地在节目中为其提供帮助。随着节目影响力的增加,南方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参与节目的听众更是亲切地叫她“南方大姐”。尼尔森调查报告显示,~20,《南方谈交通》连续8年在河南全省落地22家电台的所有栏目中,排名一直位列前10位。

2.设立首席主持人。即建立与职称岗位脱钩的薪酬体系,按岗定酬,必将对主持人队伍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国家广电总局早在就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影视人才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推行主持人“首席”制度,并对其中的有关奖励进行了明确。此项工作目前在全国各级电台陆续展开,河南人民广播电台每年都会有10名节目主持人享受台长津贴每月1000元。

3.评选造势。提升主持人的品牌价值,还可以利用各种各样的媒介,比如综合运用户外媒体、平面媒体和电台网站等渠道宣传报道主持人,让观众全方位多层级接触了解主持人。有时还可以运用商业化包装、炒作手段,定期举办栏目推介会、研讨会等,举办年度优秀主持人、优秀作品评选活动等,都是采用商业化手段打造“明星”主持人的有效手段。

(三)及时对节目形态调整更新,发掘适合新兴媒体需求的节目

传统电台在节目制作上重点强调的是节目的线性收听,要求节目明白准确、通俗易懂。当面对网络媒体等新兴传播平台,要求节目可以长期储存,听众可以随时检索收听,这就使得更好的发挥广播的声音优势,使得节目做得更加富有艺术性。如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广播有一档情感讲述类节目――《真情故事》,最初都是由主持人以第三方的角度配上轻音乐对故事进行自然流畅的讲述。尽管节目一直做的很不错,但是通过调查了解,多数听众反映总有种听别人故事的感觉。后来,通过对节目进行升级,通过两名主持人进行角色扮演,配以感染力、渲染力强的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场景、人物心态的音乐、音效,对故事进行艺术化的演绎呈现,使收听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该节目还在河南广播网开辟在线点播服务,方便广大听众下载收听,持续感染效果更好。

对于传统媒体广播而言,这是一个多媒体相互融合、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广播电台务必要遵循“内容为王”的铁律,做精、做细、做强、做好自己的节目,形成自身的特色,从而在竞争中拥有无可替代的特性。同时要针对新型广播的特点,制作一些符合新广播的内容和节目,从而使广播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自身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参考文献:

[1] 彭兰.网络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梁岩.从技术、管制与受众角度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J].新闻与写作,2009(11).

[3] 陆莹.广播媒介与新媒介的资源融合[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9(22).

[4] 洪威,秦楚.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广播形态演进[J].新闻传播,2009(1).

[5] 傅玉辉.媒介融合――跨媒体的写作和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广播媒体融合的战略思考 篇3

【关键词】广播融合新媒体特点

今年,我们进行了一个调研,用了10个月的时间跑了20个省市,采访了20家电台和将近20家新媒体公司,出了一本书《融合,广播的使命》。

通过调研,我们体会到了广播媒体融合中的一些问题,并思考了广播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有关广播媒体融合的几点看法

广播的媒体融合是方向,必须要坚定不移,但是首先是布局。现在广播业界很多单位只在点上做一些小的产品和项目,这大多是向互联网公司学的,实际上互联网公司80%以上的产品是要被淘汰的,真正成功的产品不到20%。所以我们根据那些实验产品在改造广播的时候,经常会失败,做一个失败一个。我们在调研时,有一个台说做了一个项目,马上要做好了,等半年以后再看已经倒掉了,投入的50万元打水漂了。实际上,互联网公司的那个产品都已经不用了。所以说,首先要布局,要找到广播媒体融合的路径和方法。

其次,不要把未来当现实。有了理念很伟大,把理念变成现实更伟大,关键是找到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所以,我认为广播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简单、实用、可操作,这七个字很重要。

第三,广播媒体融合一定是阶段性推进。应该认识到广播融合的过程是积极布局、强力推动、稳步推进的全过程。媒体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融合一定是阶段性地实现。现在最有商业价值的是广播的直播流,我们如果把直播流给打乱了,广播人怎么生存?眼下怎么生存?在融合的过程中怎么生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出问题。

第四,在广播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关键是全员培训、转变观念、强力推进。加强培训是重中之重。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广播人确实有很多观念太陈旧。

第五,技术是最大的推动力,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广播媒体融合永远在路上。媒体融合从来没有固定的模式,包括很多新媒体公司,它们也是在探索,跟传统媒体相比它们只不过是先走了一步,新媒体公司也很艰难,其实跟我们的起步差不太多。

第六,在广播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要建立起真正的广播智库。我看到一些有关广播智库的文章,理论性太强了,可操作性、指导性比较差。我们希望有可操作的方法、可以落地的理念,要建立起广播智库,指导广播媒体融合走上一个正确的路子,少走弯路。

二、广播媒体融合路径和方法

第一,调频(FM)广播的直播流是目前最有商业价值的,业界的同仁一定要把直播流打造好、改造好,直播流以后可能直接进入新媒体。直播流在现在和将来都是最具商业价值的,因为听觉不一样,将来的直播流跟我们现在的直播流是有差别的。

第二,音频产品、主播经济是很有商业价值的。直播流是音频里的一种;主播经济,包括各种直播,打造主播是重点。

第三,车载广播和移动收听。车载广播是主阵地。车上的收听人群很多是80后、90后,这个主阵地要牢牢把握住。

第四,打造广播的客户端(APP)。汽车的内屏很快就要变了,这个变化通俗的理解就是把平板电脑装在车上,这样我们的调频收音机将逐步被淘汰。如果说,广播的客户端在三五年之内还没有打造出来,汽车的广播主阵地就没有了。所以从现在开始,给我们的时间也就是三到五年。“2020年实现宽带中国”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现在有的车上已经是半智能屏了,这个屏变起来会很快。所以说,打造客户端是生死存亡的事情,要赶快去做。

第五,建立大数据中心。大数据时代,我们完全可以引用大数据来调整安排节目内容,大数据是办好节目的重要支撑。

第六,开发以活动为引领和抓手的广播生态产业。活动是集聚听众的抓手,活动是搅动社会的抓手,活动是打造品牌包括主持人节目的抓手,活动是媒体融合的抓手,活动是经营创收的抓手。以活动为抓手的广播垂直生态产业的运用开发,是广播下一步发展布局的重要一环。

第七,建立平台整合资源。要有平台、有渠道、有终端。平台可以搭载、可以借、可以租、可以建。再一个就是成立广播中心,进行资源整合,这也是广播下一步应该马上做的事情。

第八,创新机制和体制,引进资本运作。其实,我们的体制有很大的优势,只是没有很好地研究。再一个就是资本运作也是我们将要介入的内容。

三、重新认识广播的特点

第一,广播是本土化的媒体。特别是地方台的广播就是为一个城市范围内的人服务的,是听众身边的媒体。

第二,广播是服务性的媒体。广播能做到一对一服务,且服务到极致。交通频率就是弥补了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的缺失,当交通变为第一需求时,交通频率应运而生,并持续至今。

第三,广播是陪伴性的媒体。做饭、开车都能伴随收听,做好陪伴蕴含无限商机。

第四,广播是最有温度的媒体。它就在你身边,高兴时给你说笑话,情绪低落时给你放音乐,这些广播都能做到。

第五,广播是一个互动性的媒体。从热线电话到微博、微信,再到客戶端,能做到全方位互动。

在广播媒体融合的过程中,不能忘记这五个特点,这是广播的立身之本。

广播媒体融合 篇4

1 融汇优秀传播文化,构建广播媒体的生态文化

在现代大众传播领域中,广播媒体相对于新媒体而言,其优势在于较长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传播优势是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并且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之下媒体生态环境逐渐生成,为广播媒体实现文化升级提供了机会。就目前的广播媒体发展现状而言,广播与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广播传承了文化,同时文化也不断推动广播的发展。然而,现代媒体传播对于经济利益的过度追求,使得文化的缺失逐渐表现出来,并且很多的新媒体的出现也是基于广告传播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广播媒体如果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传播特色,就会逐渐失掉自身的传播风格与生存环境,同时文化传播与文化建设也是其重要的使命之一。

在新媒体环境下,《中国之声》、《华夏之声》是广播媒体生态文化发展的代表,它们主要是通过丰富文化传播内容,提升文化传播品格,实现文化生存环境的建构,进而加重了广播节目中的文化品格与内涵。《中国之声》是通过延伸媒体传播概念的方式,将新闻传播的文化精髓融入广播节目之中:《华夏之声》栏目改版之时就鲜明提出了“汇集天下新闻,传播中华文化”的传播口号,进而将目前的先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精髓与广播媒体栏目改革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听众就可以通过这些栏目获得新鲜的观念与知识,进而完成传播目标。

2 融合新媒体技术,推动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

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之下,新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互动优势,可以为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交流创造良好的传播环境,尤其是基于手机传播平台的网络化媒体,受众可以通过主动参与提出更加个性化的需求,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贴近受众,表现出“受众本位”的理念。在这样的传播背景之下,广播媒体如果不注重互动传播,那么其内在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小规模的多元性信息传播更加符合时代的需求,可以更好的促进信息的往返流动,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在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广播媒体可以借助于手机、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新媒体进行广播节目的传播,使新媒体的快速传播的优势发挥出来,诸如:一些国内的广播媒体开设了网络电台、手机电台、微信广播、微博音乐台等新栏目,进而充分促进了新媒体技术与广播的融合与发展。另一方面,在广播传播活动中,可以发挥新媒体的互动功能,诸如在广播节目中改变原有的热线电话、短信平台的互动方式,代之以网络平台、微博互动、微信平台等新媒体互动形式,进而使得听众与主持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更加地便利与频繁,同时还可以使广播传播的效率更高、更安全。

3 融入网络化传播环境,推动广播媒体的网络化传播

在目前的传播环境下,互联网充分依靠即时性、全面性、互动性、丰富性的传播优势成为传统媒体所依靠的重要信息传输方式。同时,广播媒体鉴于目前的传播压力和巨大挑战,也不得不考虑融入网络化传播方式。在国内的广播传播领域,很多广电电台开始寻求与网络化传播的融合,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功。这种传播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广播媒体与网络的整体性融合,构建网络化广播传播平台,诸如央广新闻网的创新实践,并且取得了较高的网上点击率,进而拓宽了广播的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广播在传播方式与新媒体进行融合,诸如:新闻网播传播模式,在线交流谈话模式、互联网图文广播传播模式、以微信、微博、短信、QQ形式点歌等传播模式。

4 结语

在当前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传播环境之下,广播媒体积极地融入到网络化传播环境是顺应媒介发展的必然趋势。广播媒体也只有不断地创新传播方式,融合其他媒体的传播优势,实现传播方式、内容、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才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受众的青睐。

摘要: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充分立足目前的新媒体传播环境,结合广播媒体的传播现状,进而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的多元融合策略,以推动广播媒体的创新与发展。

广播媒体融合 篇5

如今的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果还是继续保守的发展方式不创新,则很难实现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是对整个行业的一种整合,那么对于如今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发展的主体,组建国家级的广播电视技术,积极的参与‘三网融合’市场的主体。带动国内的全部广播电视平台的技术发展、完善、升级,从而实现我国广播电视的统筹发展,包括技术、运营及管理,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格局。当下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进行融合,并且需要融合‘三网融合’中的优势,才能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实现长久发展。

2.2促进广播电视技术双向发展

对于网络的升级、改造,是在如今的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需要进行的工作,未来的广播电视技术需要不断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并且要更加注重广播电视的高质量与功能使用性。促进广播电视技术的双向化发展是其重要的`发展内容。构建网络信息技术的承载力,做好双向化的建造,建设好NGB的全程性网络,满足人们对于广播电视的更高需求。同时也满足电视、电脑、手机等各类媒体终端人们的观看需求。为谋求新的发展提供基础的条件,对媒体系统进行建设,整合分散的系统。

2.3广播电视技术的服务化发展趋势

在三网融合的发展背景下,广播电视技术逐渐的体现出人性化的趋势。结合当前的经济环境,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商品质量、价格逐渐升级到人性化的服务之上,对于售后服务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因此,人性化的服务必然会成为观众们的首选理由之一。在三网结合之前,广播电视相对于三大网络运营商有较大的弱势,无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技术水平。在当前的广播电视网络服务上依旧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服务体系,导致计算体系杂乱,各个地区的收费标准不同。因此,需要广播电视的不断改革、完善。广播电视拥有庞大的群众基数,其播出的视频受到群众的肯定,若制定出符合自身特色、发展的方案及服务方式,则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好的体验。其自身的发展也更加稳定。

2.4广播电视技术运营理念的发展趋势

运营理念决定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服务质量,都与运营理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好的运营理念在广播电视技术发展中的作用,所以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之下,广播电视技术不仅要将技术与业务整合,还要在新形势之下改变、提升运营理念,创造出形式多样的服务类型。对客户进行人性化的服务,调整网络设备与技术。可以进一步减少投资成本。

2.5三网融合为广播电视技术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的新渠道。同时扩大覆盖力、提升影响力、增加创新力等。广播电视技术相对于当前的通讯技术还相对处于一个传统的地位,其中的应用功能、特点也较为普通,增加亮点,通过应用的亮点与特色,提高自身面对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互联网建设的提速,人们对于网络互联视频节目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而这正是广播电视部门的优势。同时还要时刻的对市场保持着关注,努力引导观众树立全新的观看模式。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三网背景下的广播电视技术,还需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根据自身的特色,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发展。通过将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系统的优化处理,为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很好的条件。同时不断进行技术的创新,来促进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挖掘新型的信息资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全面的推动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天,彭泌溢.试论媒介融合中的“加减之道”——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世纪婚姻”终结对我国“三网融合”的启示[J].新闻记者,(7):61-65.

[2]张群,三网融合下手机电视发展现状及前景[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3]傅雪鹏,彭洁颍,任天铮.三网融合下我国广播电视管理体制的发展[J].广播与电视技术,,37(8):22.

[4]毛英健,浅析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的技术和未来[J].科技致富向导,2011(9):396.

[5]李新民,以我为主推进三网融合——关于广播电视参加三网融合的思考[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6):25.

[6]宋迪.‘三网融合’,广电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传媒科技,2010(8):48-51.

[7]石长顺,石婧.三网融合下的传媒新业态与监管[J].现代传播,2010(8):1-4.

[8]黄理俊.三网融合下广电运行模式的思考[J].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37(2):46.

广播媒体融合 篇6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 融合 拓展

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数字化产业对于整个社会产生的深刻影响。在当前这个迅速变化的媒介环境中,传统的媒体和新生的媒体不断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征,并且相互融合衍生。借助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新的科学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通信卫星等渠道,大量使用电脑、电视、手机、IPTV、MP3、MP4等现代电子设备,使新媒体个性化、细分化、互动化等传播特点得到全面凸显,不仅改变着媒介本身,而且改变着大众传播媒介环境。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广播业也卷入到数字化的广播中。速度化将改变广播的工作方式和生产流程,提高广播的生产效率,扩展广播领域的发展空间,推动广播业从传统媒体向现代媒体迈进。

首先,我们以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FM107.8《勇闯美人关》节目的专属交友网站love.hellowuhan.com为例,了解网络和广播的结合后的巨大优势:

1.广播与网络相结合,弥补了传统广播的传输手段受到地域限制的缺点,扩展了广播的传播范围。

传统的广播传播方式受地域的限制,功率再强的电台,也有一定的区域限制,再好的收音机,也有一定的收听波段的限制。而广播一旦进入网络,则可以凭借互联网简便、高效的特性传遍世界各个角落,大大扩展了广播的传播范围。在love.hellowuhan.com注册的8000多会员当中,有30%来自于外省,也还有一大批湖北本土听众由于工作学习的原因离开家乡,但依然通过网络收听和关注FM107.8的节目。

2.网络和广播相结合,搭建了新的互动交流平台,增强受众对广播的参与度。

就传统广播而言,热线电话是受众与电台联系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可以实现双向或多向交流。然而这种参与方式受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而网络为受众提供了广阔的发表意见的空间,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利用电子邮件、论坛、聊天室等,最大限度地满足参与节目的需求。特别在《勇闯美人关》网站创建时,充分考虑到节目互动,创立了和节目直播同步开放的在线聊天室,使主持人与听众,从一对一的沟通,变成一对多人,或多人间的活动交流,充分增加了参与度。另外,在网站的论坛上也可以随时随地发表对于节目、主持人、频道甚至热点事件的各类观点。

3.网络和广播相结合,弥补了广播稍纵即逝、选择性差的缺点。

广播与其他传统媒体相比有传播速度快的优势,但也有着一闪而过、不便保存的弱点,且在某一时段受众只能被动地收听某一节目。而广播与网络相结合后,广播可以存储于网站,受众可以按自己的时间和喜好,在任意时间选择任何电台任何时间播出的节目。信息的“生命”得到了大大的延长。在love.hellowuhan.com网站上有同步直播的节目也有节目点播,听众可以随时查询一年内的每期节目及节目进行时的聊天记录,同时,当期节目的嘉宾资料也有存档,查询、重复收听甚至將来的付费下载极为方便。

4.网络广播使电台节目形式得以刷新和拓展。

传统电台广播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广播走上网络之后,节目的文字稿件可以在网上发布,也可加上图片、图像。受众不但可以在网上听节目,还可以看文字和图像,获得更多的信息,这种多媒体的传播方式,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使广播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在《勇闯美人关》此类征婚交友节目创办前,如何展示嘉宾风采提上了议程,网络是与电台结合,声色俱备的最好合作伙伴,每天节目嘉宾的照片都在专属网站love.hellowuhan.com主页上显现,听众在听的过程中对于嘉宾及主持人都充满了好奇,听过之后还可以在网上观看,上网看过后就会有更大的兴趣去听,两者相加,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广播与网络相结合无论从信息量、传播速度、伴随性等各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电台广播,网络为无线广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广播电台可以根据这一新平台的传播特性,制作更加符合受众需要的节目,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核心竞争能力。

目前,很多网站与电台的节目合作,笔者认为根据每个频道的不同特点搭设专属网站,或者网站深入了解频道资源,打造适合本频道的专属平台进行市场化运营,更能达到双赢的目标。

现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推动信息社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成为这个时代的宠儿,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媒介时期传统电台的经营必须认产品为对象,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充分把喉舌功能、娱乐功能、服务功能都充分地考虑在内,而在电台与网站合作的过程中几个制约传统媒体发展的因素将会得以重视并最终得到解决:

1、投融资机制

任何的事业或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支持,投融资机制是制约广播媒体发展的首要因素,投融资渠道的建立是支撑产业扩张的重要条件和关键所在。无论是从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无论是从行业内的资本还是行业外的资本以及外资的角度来说,跟媒体有关的行业都具有特殊性,媒体行业一般都是国有资本控股,这就使广播业的投融资门槛升高,我国对非公资本和外资是“有限进入的”,很多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不能进入主流媒体,不利于资源的配置。通过频道网站或者合作网站来进行融资,在打造网络电台,促进网络电台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传统电台的发展,为其储备了足够的经济支持。

2、制度安排

广播业由于长期的体制问题限制了自身发展,首先就是产权制度的不明确导致了权责不清的局面,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整个行业的效率。但是我国的广播业又具有特殊性,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经验,网络和电台联姻,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不过要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广播业的发展之路只能是借鉴有益经验,要发展就必须改革现有的制度,使其在产权组织和管理方面都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准则,在运营的过程中有据可依,避免混乱和无序。

3、创新思维

一个缺乏创新意识及创新形式的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一般情况下,那些注重自身技术与产品创新的网络媒体,在创意方面比较超前,在新媒体环境下,任何产品的开发都离不开创新的思维和理念。传统媒体需要站在听众的角度,考虑听众的实际需要,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充分开发具有潜力的产业环节。目前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规模以及创新思维,将对相关企业和行业起到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也延长了彼此的生命周期。

4、增值服务

随着媒体、电信和IT产业,特别是有线电视和个人电脑的不断发展,点击收听费模式迅速发展。“按次收费收听”系统允许受众按照自己的意愿点击收听特定的节目,并直接根据自己点播的节目付费。最近几年,点击收听服务出现在欧洲诸国和美国,他们为听众提供重要的体育节目和演唱会现场直播。电台将节目上传到自己的网站上供听众选择,并按照点击次数收费,这种选择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广播的个性化日益明显。

综上所述,在数字化时代,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资源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在传统媒介与新兴媒介之间,新兴媒体是资源融合的主体,传统媒体对新媒体有无可摆脱的依附性。抓住机遇与新媒介进行资源融合是数字化时代的最佳选择。当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手段无法满足受众的丰富需求时,我们就应该寻求和拓展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合作。如今,新媒体已经成为经济驱动力,传统媒体借助于新媒体先进的媒体技术和多元的表现形式,丰富和扩展了节目内容和产品线,实现了与新媒体的完美联姻。中国广电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整合,必将带来广播行业的再度发展,使中国的广播业重新腾飞。

作者单位: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交通广播

新媒体融合与广播创新发展 篇7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应该怎么做? 实际上,广播人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而且也一直在找寻和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中央电台、北京电台、上海电台等广播媒体已经先行先试, 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结合国内外的相关做法,借鉴广播同行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做强核心价值节目内容,倾力多平台渠道分发,逐步打造专属新媒体产品,是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广播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新媒体带来“新”广播

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当前广播媒体所处传播生态环境的较大变化。

(一)内容生产由自给自足向社会化生产转变

传统广播媒体绝大部分节目内容是由媒体人自己生产创作的。 但在移动互联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生产者,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传播渠道,而且可能比传统记者更专业。 有时候,一条微博都会打破由权力支配的话语垄断。[1]因此,媒体的大部分内容可以交给社会来生产,一切好的内容都可以实行“拿来主义”或二次加工,关键是搭建好、维护好平台,并引导用户交互进行有序的内容生产。

(二)内容传播由单向传播向多渠道传播转变

传统广播媒体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中波和调频发射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各种新媒体形态出现后,为广播媒体提供了多样的传播平台。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大面积普及,使听众不仅可以使用手机自带的收音机收听广播,还可以通过各类APP收听。 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4 年5 月,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已达到8.57 亿户,同比增长5.4%。 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总数达到8.2 亿户,3G用户上网规模突破3.5 亿。 调查显示,当下在收听广播的听众中, 有20%表示会收听网络广播,35.9%表示收听手机广播。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长,加上城市堵车日益严重, 通过车载电台收听广播的听众快速增加,收听的时间也在延长。 现代广播的传播渠道更加多样,接收终端也日渐呈现出多样化、智能化的特点。

(三)广播受众由听众向用户的转变

传统广播媒体的收听对象是听众, 广播媒体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向听众进行内容传播,听众也只能被动接受。 广播媒体想要了解传播效果和听众反馈情况, 一般只能采取召开座谈会或者入户采访等形式,而这样的互动形式比较简单,频次也少。 而在新媒体时代, 听众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听众而变成了“用户”。 这些“用户”不再是简单的听广播,而是变成了用广播,由于个体用户的需求存在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因此广播媒体旧有的思维方式和节目生产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了的 “用户”需求。

(四)媒介形态由广播向窄播再到微播转变

从广播的发展历程来看,广播经历了“广播—窄播—微播”这样一个形态变化。 其中“窄播”主要是指电台的专业化分工,从“广而告之”的“广播”到“分类播出”的“窄播”,是对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更加专业化、对象化的细分,但从传授模式上来说,二者都是一对多的大众模式。[2]移动互联网则使得广播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即“微播”阶段,“微播”时代的传播特点是“点对面、点对点,多点对多点”的复合传播方式,其在传受方式、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等各方面对于广播革新表现得更深刻。 “微播”时代,听众可以通过个性化私人订制获取自己需求的信息, 可以订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声资讯, 还可以将自己的意见表达通过微播平台传递出去。 而另一方面,这种传播要求接收的便捷性,内容生产的个性化、碎片化。

(五)广播从业者角色由单介质记者到复合型记者再到融媒体记者转变

传统广播时代的记者拿着采访机出去采访,回来后制作成录音新闻就万事大吉了, 这样的记者是“单一兵种”。 后来又提出打造“复合型记者”的口号,要求记者不仅能采能写,还要能编,最好是采编播都能干,有的还要求能拉广告,要身兼多职。 新媒体时代则对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记者不仅要熟悉广播媒体的业务流程,还要同时给网络和电视供稿,能够把采访到的东西通过音频、文字、视频等多种样态去呈现,最好还有自己的微博、微信在粉丝圈里扩大影响。 融媒体记者要求是更高的多面手、 全能型人才。

(六) 广播市场的竞争由区域内向区域外、 由业内向业外转变

受信号传输条件的限制, 广播媒体的地域性特征非常明显, 这也使得本地区域内广播媒体受外来电台的冲击很小。 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传播渠道发展为多终端、多平台、多入口、多应用等多渠道传播,这就打破了广播接收的区域局限性。 广播电台不仅要面对区域内频率的竞争, 还有来自区域外频率的竞争;同时,还要面对来自网络电台、各类的APP、微电台等业外的竞争。 自2013 年以来,喜马拉雅、考拉FM、窄播、荔枝FM等电台类产品陆续上线,蜻蜓.fm、优听等收听平台拥有的用户规模迅速扩大,酷狗等音乐类产品也加入了点播类博客内容。 众多的新入者和新的声音产品逆袭, 未来的广播市场充满机遇与危机。

二、传统广播媒体核心竞争力

新媒体对广播媒体最直接的冲击在于, 原有的听众被分流, 原有的市场被分走。 2013 年11 月,BI首席执行官Henry Blodget发布报告《2013:数字产业的未来》。 该报告指出:新媒体产业市值已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移动媒体是唯一一种连续五年消费时间保持增长的类型;电视、互联网、广播、印刷等媒体形态呈现不断下滑或驻步不前的状态。

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在不同传播介质中的延伸,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做载体, 将内容通过不同的载体形式,进行制作与传播,营造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 必将成为未来传媒运作的基本模式。 面对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传统媒体不要指望老锅炒新菜,在自己封闭的体制内发展新媒体业务;也不要总想着把所有的资源都留在自己的园子里,那样最后将很有可能会独守一个荒芜的园子。 在新一轮媒体变革中, 传统媒体必须从理念和行动上向新媒体主动靠近, 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去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 完成一次新型工业化时代最为悲壮的新技术革命。 传统媒体如果继续被动困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无所作为,最终只会自取灭亡。

那么,在新媒体时代,广播还有多少王牌可打?换句话说,广播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4 年曾经发生过的一起新闻事件。 2014 年8 月4 日,“中国之声”发布了一条这样的微博:云南鲁甸震中龙头山镇食品匮乏,救援人员用浑水煮面。 这一事件立即引起广泛关注。 一天之后,国内一家知名网站就此事发布微博,称浑水泡面不属实,勿轻信伤害前方士气。 “浑水煮面”到底是真是假,一时间舆论沸腾的热度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于地震灾情本身的关注。8 月6 日,“中国之声”再次发布微博,证实新闻事件真实无误,一个小时后,该网站要闻部发布微博致歉,确认浑水煮面报道不属实。

原本一件简单的、 可以激发起巨大正能量的新闻事件,因为一家网站的质疑报道,最终在网络上形成争议话题。 这个事件说明,广播等传统媒体不再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 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正在逐渐被网络新闻所引导。 为了捍卫自身的内容优势和权威话语权, 传统媒体不得不利用新媒体的途径和方式进行二次传播。 但反过来从这一事件的最终结果来看,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及专业化的内容生产能力,依然是当今传统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优势。

作为主流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代表着执政党的宗旨和政府主张,所传播的核心价值依然体现着国家意志和民族利益。 广播新闻从业者所坚守的道德原则和媒介伦理, 让包括网友在内的诸多受众, 能够在当今世界的一片杂音中迅速分辨出哪一声是理性的呐喊,判断出正确的方位。因此,传统广播的权威性、公信力在短时间内还不是新媒体可以撼动与替代的。

第二,人力优势。

如果从1920 年美国匹兹堡的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播算起,广播已经诞生将近百年;如果从1940年新华广播电台成立算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播事业也已走过了70 多个春秋,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全国300 多家广播电台,拥有着一大批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他们是广播媒体真正的软实力,也是与新媒体竞争、融合的核心力量。

第三,产品优势。

媒体竞争,“内容为王”。 优质的内容,正是传统广播的优势所在。 广播媒体的内容都是经过严格的审核流程才对外传播的,相比之下,新媒体的内容大多草根化、平民化。 广播媒体的专业生产能力也让自己成为新兴媒体源源不断的原始内容提供者, 相同的“移动”和“伴随”特性,让荔枝FM、蜻蜓FM、喜马拉雅、考拉FM、新浪微电台等新兴媒体牢牢锁定广播的音频内容资源, 也让广播较之其他传统媒体更容易接近移动网络媒体的核心, 实现音频内容的产品化和社会化大生产。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广播媒体也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在深刻影响和制约着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巩固和培育。 其中最大的短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制僵化。 新媒体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媒体技术模糊了媒体之间的界限和壁垒,让媒介产业化融合趋于可能。[3]但是目前传统广播受旧体制的束缚,在投融资、创新人才的激励和引进等方面难以适应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无法具备与新媒体行业对等或是相近的竞争力。此外,三网融合过程中,电信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生了诸多眼花缭乱的移动新媒体产品,并形成了产业链,而广电与电信之间的行业壁垒和利益纷争至今阻碍着广播与移动新媒体融合的进程。

二是观念落后。 首先,长期以来广播线性传播的技术局限,主流传播的高位传递,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惯性思维,表现为节目固定、时间固定,我播你听,宣教多于互动。 对于听众反馈的冷漠和无视,更让传统广播陷入传播单向、 过程封闭的死循环。 其次, 因为用户至上意识的缺失, 我们不清楚用户需求,没有引领粉丝的平台和社区,达不成用户的共享和体验,形不成新的品牌影响力,自然玩不转粉丝经济。 再次,传统广播落后的理念带来产品意识的极度缺失,让“内容为王”毫无价值。

三、大融合孕育发展新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中明确指出,要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传统广播如果错过这一重大的产业扶持政策,我们就会痛失转型发展的良机,所以必须更新理念,改革体制机制,主动融入新媒体,依托新媒体所搭建起的技术平台实现升级, 让传统广播由内而外重获新生。 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各地不少电台加快了进军新媒体的步伐,陆续将台网互动、台网共建、开发移动广播传媒等纳入战略规划,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序幕已经拉开。

笔者认为,在新媒体融合进程中,传统广播媒体要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 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技术革新,实现流程再造

广播的发展,关键之一在于技术的革新,只有实现广播的数字化和网络化运行,才能实现广播内容、传输渠道、 接收终端等方面的融合。 从某种意义上讲, 网络电台是传统广播应对新型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产物。

广播有内容、有受众,在网络数字化过程中与网络运营有很多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如广播电台建立初级网络电台,在推出自身优势频道的基础上,联合门户类网站进行资源整合, 增加自身频道内容的多样性,从而达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都能获得“想要的东西”。 另外还有更多的结合点等待探讨和发现。

因此,首先必须充分依靠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加快技术平台升级改造,建立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媒体资源平台,为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在新媒体传播生态环境下,广播媒体要运用互联网思维,对自身现有的运营流程进行再造,将听众变为用户。 同时市场的需求与导向引导着广播媒体的融合。 媒体使用者在信息内容和信息接收程度上呈现新的特征。 媒体使用者对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广播终端接收设备更加多元、更加丰富。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 目前正在打破原来的机构设置,将“中国之声”、央广网、“经济之声”等涉及新闻生产的频率和部门联合起来, 成立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媒体指挥中心, 按照新媒体时代广播媒体内容生产的流程要求统筹、协调、策划全台的重大新闻、突发事件报道,以期用媒体新闻生产、多平台发布传播,快速反应,提升中央电台在新媒体时代的影响力。

(二)坚持“内容为王”,打造新媒体产品

广播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 容易陷入重形式轻内容的误区。 当今新媒体的格局发展为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和信息交流提供了新的表达空间, 也为不同的利益诉求群体提供了新的表达渠道和平台,而这正是广播内容生产真正的优势所在,[4]提升广播节目质量才是未来广播发展的关键。

要发挥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权威性,一是要改变现有的新闻传播理念。 人们已经不再单纯满足只获知新闻事件的五要素,而是希望了解事实背后的真相。 此时,传统媒体就可以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新闻的后续报道,对新闻事件进行详细、权威、负责任的解读,使受众通过媒体的视角了解更多的新闻真相,由此发挥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二是传统媒体要适应全媒体时代受众参与热情高涨的舆情特点, 深入掌握重大新闻事件的各种舆论倾向,拓宽视角,扩大自身舆论引导的影响力。 三是传统媒体应做大做强自己的品牌,唯有如此,才能继续保持其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继续发挥公信力和权威性。

广播媒体首先要做的是依托人力资源、 政府资源、媒体资源优势,做好节目,然后是打造适合新媒体传播的节目内容和形态, 在节目中引入新媒体平台,让新媒体平台服务于节目互动,使广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更为贴近。 以河南交通广播为例,它是全国首家将微信“摇一摇”功能引入节目的电台。 目前,该台全天已有五档节目引入微信“摇一摇”功能与听众进行互动。 越来越多的听众通过微信参与到节目中来, 与此同时, 也有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与电台联系,希望能够在“摇一摇”中进行赞助,节目的收听率和影响力都通过“摇一摇”的互动得到了提升。 河南电台戏曲广播则推出了河南戏手机客户端, 一个月注册用户达到15000 人。 我们相信今后会涌现出更多的广播媒体客户端, 将成为广播媒体融合新媒体发展、应对媒体竞争的新利器。

(三)转变服务方式,变听众为用户

传统广播的基本商业模式是广告,但是现在收听环境发生变化后,广告商对收听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对广告主和受众需求及产品利益点能够做到精准把握和细分。 但是,当前广播媒体中大多将广告时段外包给了广告代理公司,这样一来,广播媒体对广告主的需求了解不够,而广告主也只是通过第三方调研数据来甄选媒体,双方都具有一定的盲区。 在传统传播渠道下,广播媒体对听众个体的情况无法掌握,到底广告效果怎样,谁买了我们的产品,甚至谁是我们的听众都不清楚。 不少广播电台还没有建立起受众即用户、用户即客户的意识,更没有创建用户库。 对于每个地区的电台而言,如果能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电台APP等逐渐建立起忠实用户的数据库,或将已经形成联盟的全国电台用户数据库实现共享的话,那将是个不可估量的极具价值的用户群,将为广播形成一个崭新的产业基础。

(四)转变从业观念,培养新媒体人才

广播媒体不缺人才,但缺真正具有新媒体思维、熟悉新媒体业务的人才。 新媒体大背景下, 广播编辑、记者、主持人都面临转型的问题。 广播人必须转变观念,加快新媒体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加快新媒体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不断推出自己的新媒体产品,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广播媒体融合 篇8

1 媒介融合引发广播媒体的多元化变革发展

在媒介融合视野下,我国广播媒体逐渐对传统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进行了变革,开始向着多元化变革的方向发展。

1.1 传播方式变革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播媒体逐渐从传统“泛播”走向了“窄播”。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涌现,使传媒业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报纸进入了集团操作时代,且广播电视也逐渐开始走向了频道专业化发展的时代,网络成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等的有效渠道。因此,随着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小,再加新媒体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导致广播媒体的受欢迎度明显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媒体以往的单一化大众化传播内容很难适当前人们的发展需要。因此,在媒介融合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的情况下,广播媒体逐渐开始树立了“受众本位”的市场认识,开始调整媒体发展策略,逐渐从传统“泛播”走向了“窄播”。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创新了传播方式。

1.2 节目内容和形式变革

广播电视媒体的核心资源就是节目创作,主要就是通过制作精美的、受众率高的广播节目来吸引大众的关注在媒介融合竞争发展过程中,要对广播节目内容和节目播放形式不断进行变革和发展,依靠市场群众调查结果来编排节目,完成节目制作。例如,在广播节目创作过程中,广播节目内容主要分为新闻、文艺、生活、财经、法律、体育等几个大类。其中,文艺、新闻和财经法律等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受众率最高的是新闻和天气预报这类型的广播节目,但在新媒体涌现的情况下,这类型广播内容的获取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导致其市场份额和受众率越来越低。因此,要想促进广播节目的更好发展,必须对节目内容和形式加以变革发展,才能更加符合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追求提高背景下的人们生活需要,才能将广播内容逐渐从“巨内容”向“微内容”发展,从而提供有效的价值判断依据,针对当前广播电视传播互动化、立体化等特点能更好地推动广播媒体的创新发展。

1.3 媒介形态的变革

媒介融合是社会发展趋势,也是一种必然发展趋势。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形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人们能从媒体形态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更加真实地感受媒体形态格局的变化,对其发展形式、内容等多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广播行业在跨媒体发展过程中,只有充分的吸取其他媒体的优良特性,实现媒介资源的共享,采集和播放等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合作,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广泛传播,也才能提高人们对于广播媒体的关注度,再次将广播媒体发展引入到正规的发展渠道中,提高广播媒体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广播媒体和新媒体的双赢。如利用博客、微博、数字音频广播等多种媒体形态从而为广播媒体发展带来发展进步。

2 广播媒体的技术性发展策略探讨

广播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进步,就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自身进行不断创新发展。科学技术是广播媒体的重要技术资源,因为在发展过程中,媒介发展始终都伴随新技术而存在。因此,保持新技术的敏感是推动媒体发展的主要动力,如在最早的电台、电视台之后出现的第三代数字广播媒体就以数字化的广播发展形式和广播发展技术占领了信息服务领域。

在未来的发展规划过程中,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计划在2015年前后将传统的模拟广播模式取缔,英国第一个率先启动了这个发展模式,逐渐将传统广播形式发展形成了数字广播形式。相比于传统的广播播放过程中出现的干扰大、噪音大、声音质量差等特点,数字广播逐渐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变革创新发展,通过综合利用科学技术来推动广播媒体的发展,数字广播能够实现较低干扰、噪音污染基本为零;同时,数字广播媒体的广播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3 媒介融合时代下广播媒体的传播策略探讨

3.1 广播媒体的文化生态传播

广播媒体在发展过程中,要想提高受众率,重新占领市场,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就必须在三网融合的推动下不断推动广播媒体的全方位融合发展;要对广播媒体的广播内容、广播渠道,以及广播终端融合等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形成新的文化生态传播方式,促进广播内容的文化传播。

对于以往单纯的追求广告收入的思维方式必须加以改革。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在广播媒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引入了科学技术,广播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逐渐体现了文化特性。广播没有独特之处,虽然身处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但缺乏文化渗透。因此,新媒体出现后,广播媒体开始对自身的发展进行反思,这是广播媒体的自觉性表现。

3.2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

在媒介融合改革发展过程中,现代广播传播技术成为了广播互动传播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开启了移动3G和移动4G时代,广播媒体开始主动去寻找群众的个性化需要,在节目主持方面也从亲民向着尊民方向发展,体现了受众本位的发展观念。

缺乏互动的广播是不成功的,因此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必须要重视广播媒体的互动传播。广播媒体节目的展现过程中,能通过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亲密交流和互动,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受众市场和受众心理,进而创作出符合群众需要的广播节目,提升了广播节目的互动安全性和有趣性。在互动过程中,听众和主持人之间以一种朋友的交谈方式,平等的进行交流和互动,整个沟通和交流过程更加的便捷,无形中吸引了群众积极的参与到广播媒体的互动交流过程中。

3.3 广播媒体的网络化传播

当前我国国内很多电台已经开通了网络广播,如无锡电视网络实时播出新闻节目和财经类节目,这些广播节目在网络的点击率非常高。如网络新闻、网络文艺节目的观看,只要有运动设备和网络,人们就可以随时获取感兴趣的广播新闻;同时,在网络中人们也可以利用一些聊天交谈工具、互动交流平台等进行话题讨论,通过网络能够更好地推动广播媒体的发展和进步。

4 结语

媒介融合是在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冲破传统的媒体分割经营壁垒,通过综合利用各类型媒体的形态,从而能够结合不同媒体形态的发展优势,实现资源和信息的互补利用,从而实现广播媒体的高效率发展和进步。让更多的听众通过更加丰富的渠道来获取广播信息,不断增强传统广播媒体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在媒介融合时代,媒体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策略、发展形式创新,以及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广播媒体是最早出现的媒体,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已处于弱势。要想让广播媒体重新取得发展空间,就必须让群众感受到新时代背景下广播媒体的独特魅力,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充分发挥广播媒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有效作用,推动媒介融合视野下广播媒体的多元化融合发展。

关键词:媒介融合视野,广播媒体,多元化,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鹤.和谐广播的文化自觉[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3).

[2]兰田,孙卫东.浅谈广播的跨媒体合作发展前景[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3).

[3]张国节.媒体整合:广播重获新生的路径[J].新闻世界,2010,(9).

[4]海军,程显艳.广播媒体数字化的发展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2).

[5]孙江永.从生存视角看广播互动[J].视听界,2011,(3).

[6]李海英.从“弱势媒体”到“知识媒体”[J].新闻传播,2009,(3).

[7]朱颖华.对广播媒体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广播媒体融合 篇9

《2010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指出, 随着三网融合的付诸实施, 视听新媒体将加速发展, 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今年初发布的第一部中国视听新媒体蓝皮书《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1) 》也指出, 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已经走过萌芽期和发育期, 进入快速发展期, 展现出越来越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论是什么新媒体的出现, 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这些传统的旧媒体谁也没有灭亡, 只不过旧媒体可能在新媒体的增长中逐渐失去一些市场份额罢了。正如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所说:“媒介总是以叠加的方式向前发展的, 新的媒介的出现并不代表旧媒介的消亡”。

面对新媒体和全媒体的竞争, 新旧媒体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将会进入共存和相互交融的时代。媒体将由平面的黑白媒体向彩色的立体媒体发展, 向声音媒体、、声频视频相结合媒体发展, 向多媒体、互动的网络全媒体发展。那么, 作为传统广播如何融合新型媒体?这就需要切实做好“三融合”、“三转变”和“三提升”。

1 融合融合再融合

“三融合”, 即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市场融合。传统广播的发展趋势不是成为新媒体, 而是融合新媒体, 或者说是发展全媒体。

传统媒体在融合新媒体中, 必须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 依靠新技术, 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 在融合中发展, 在发展中融合。新媒体发展的趋势不仅是观念融合、操作重点融合、运作方式融合, 更是内容融合、渠道融合和市场融合。旧媒体与新媒体相互交融, 横向融合、纵向融合、斜向融合, 使传统媒体的主体结构、业务流程等发生革命性变化。通过融合, 传统媒体运用新媒体技术, 不断改变媒体形式和运作方式, 推动传统广播的鼎故革新。

(1) 内容融合

广播从诞生以来, 主要靠收听的伴随性、新闻资讯的快捷性、讲故事和营造氛围的形象性及听觉艺术的独特魅力制胜, 在与新媒体融合时, 广播决不能丢掉自己的“长处”。“内容为王”永远都是广播的立命之本, 只有内容符合新媒体的特征, 才能焕发广播媒体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传统广播融合新媒体, 在内容上要重新包装, 加上网络链接、视觉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 通过网络平台来弥补广播“不可视”的缺陷。同时, 广播不仅是“可听”的广播, 更要是“可视”、“可互动”、个性化的广播。而要实现这些, 就必须实现广播的数字化, 即通过数字形式来表现音频、文字、图片和视频等内容。而新媒体的发展也需要借助传统媒体内容建设上的公信力、权威性以及报道经验、专业能力和品牌等优势, 这样就达到了新旧媒体内容融合的优势互补。

(2) 渠道融合

新旧媒体融合, 既能够把内容放置在不同媒体形态和渠道中, 也可以寻找激发满足受众需求而拓展媒体产业链。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进行多平台、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层合作与互动, 使其在自身领域有所发展, 并形成集约化宣传优势和运作模式。新媒体为受众提供了更多更好的表达、参与和交流平台, 而传统媒体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同样可以建立这些平台, 进一步满足受众的需求, 展现新的生命力。

我国现在已是网民大国。据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 截至2010年12月, 我国网民数已增至4.57亿人, 位居世界第一位, 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 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 传统媒体的界限正在渐渐模糊, 新媒体形式已经层出不穷, 媒体融合的渠道将更加多元化。

(3) 市场融合

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后, 广播不但可以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大大增加频率数量, 培育细分市场, 同时还能够借助网络技术和互动特性, 实现由单一音频、单向传播升级为音视频同步和双向传播的广播新形态。如果广播再进入移动新媒体, 还可以借助其移动互联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在线收听或者离线 (点播) 收听, 更能使广播进入细分与聚合的新市场。

对传统媒体来说, 市场融合可谓一举两得。一方面可以充分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媒体, 使传统媒体的内容延伸到新媒体之中, 形成具有较高竞争力的数字化产品;另一方面还可以进军电子商务, 将传统媒体发布的广告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再次利用和挖掘, 实现新的增值服务。

2 转变转变再转变

“三转变”, 即要由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变, 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转变, 由大众化媒体向小众化、分众化媒体转变。作为诞生于上世纪20年代的一种媒体形式, 广播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获取资讯渠道的多样性而变得越来越不明显, 其短处却变得越来越突出。怎样才能融合新媒体呢?

(1) 要由传统媒体向新型媒体转变

传统媒体是相对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媒体而言的, 传统媒体是指传统的媒体或传统互动方式的媒体, 包括广播、电视、唱片 (各类碟片、磁带等) 、图书、报刊和其它印刷类出版物。而新型媒体或曰新媒体又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或曰旧媒体而产生的、其内涵和外延都不断发展演变的一个概念。新型媒体是指继报纸、电台、电视台之后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媒体、IPTV (交互网络电视) 、博客、播客等。简而言之, 新型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 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众所周知, 国家广电总局去年下半年先后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中国国际广播电视网络台, 这是继中国网络电视台之后又获准新建立的两个中央级网络广播电视台。不仅如此, 除中央级的网络广播电视台外, 各省市闻风而动。湖南电台随后也宣布今年将开启全媒体运营, 进一步由单一传播方式向多元传播方式转变, 主动融合电视及新媒体, 节目可看、可听、可分享。

作为广电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从央视网、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的发展情况, 完全可以折射出我国广电的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转变之路。除此之外, 新华社开通电视新闻网, 人民日报社进军3G手机视频领域, 国家级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先进的媒体技术和多元的表现形式在悄然转身, 也都在加速向新型媒体、全媒体的转轨变型。据《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互联网收听调查》称, 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 转折不仅仅起因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 更起因于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其他形式的收听选择。

(2) 要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转变

传统媒体大多是单一媒体, 新媒体既有单一媒体, 也有多媒体、全媒体。多媒体、全媒体是媒体的大融合, 传统媒体在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提升后, 使单一传统媒体发生质变进而成为现代新型媒体, 有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 以及互动的媒体。全媒体通过采编、传播流程再造, 实现不同媒体间的交融和媒体发布通道的多种类、多方式、多层次的传播形态, 满足受众的细分需求, 使受众获得海量化、国际化、个性化的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视听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网络广播是网络传播多媒体形态的一种重要体现。《世界广播电视参考》的资料显示,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听到100多个国家的1550多个网上电台的广播。其实, 美国今天已经不把广播称为广播媒体了, 而是直接把广播类似的媒体叫做音频媒介。除了传统的AM、FM之外, 只要在所有的音频平台上能够传输信息的, 都叫做音频媒介。

在媒体融合与转变的过程中, 媒体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各种传播方式相互匹配所形成的合力, 单一的媒体传播形式未来很难具有竞争优势, 特别是以音频为基本传输方式的广播必须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全媒体方向转变。信阳人民广播电台开办的《政风行风热线》直播栏目邀请市直80多个单位一把手与听众直接对话, 解决听众反映的问题, 架起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这个栏目综合运用多种媒体的表现形式, 用文字、图片、声光电来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传播内容, 通过网络、声像等进行传播。除栏目内容利用传统广播直播外, 还拍摄有视频, 开有官方博客和微博, 把节目的音频、视频以及文字全部挂在网上, 并将《政风行风热线》的栏目内容以《信阳声音》杂志的形式出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力打造的中国广播网网络传播平台, 已开设64个专业频道、400多个栏目, 网站音频数据总量2TB, 并为网民提供中央台9套节目网上直播、270多个重点栏目的在线点播服务。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 中国广播网实现了中央电台所有奥运报道广播信号同步网上直播, 创新出图文并茂、音视频同步多点互动直播报道新模式, 尝试广播频率、门户网站、有线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平面媒体五大终端的融合。今天的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 可谓是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3) 要由大众化向小众化、分众化转变

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 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传统广播几乎都是大而全的综合台, 真正是广而告之的“广”播, 而如今的广播却是由“广”变“窄”, 广播的针对性越来越强, 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单一, 逐渐表现出专业化、对象化和服务化的特征, 是从大众化向小众化、分众化的转变其广播的业态特点与运营方式也与现代社会的类型化传播趋势是一致的。今后的社区广播、季节性广播等都可能成为广播新的分众传播模式。小众化、分众化转变的类型化广播, 将按照类型人群的需求、收听时间、接受方式进行格式化节目编排, 实现多频率的交叉覆盖。

新媒体形式的小众化、分众化广播, 必须集合多个节目、多个主持人, 甚至一个频率乃至一个台的力量, 形成多点位、全方位、立体化的覆盖全时段、全网络、全地域的广播,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广播, 是叠加了多种传播形式的的广播新媒体。只有这种与新媒体有机结合的小众化、分众化的传播方式, 才能达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1+1>2”的宣传效果

3 提升提升再提升

“三提升”, 即体制上要从行政管理到服务管理的提升, 内容上要从信息竞争到观点竞争的提升, 队伍上要从普通记者到全能记者的提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 (2010) 》指出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 目前我们对其未知是远远大于已知的。融合新技术不仅为广播改变单一的音频传播形态、开发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传播提供了条件, 而且也带来了很多不适应, 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水平。

(1) 体制上要从行政管理到服务管理的提升

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家媒体的运营水平。由于传统媒体融合新媒体和全媒体, 必须调整管理方式, 变行政管理为服务管理, 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

与事业体制下形成的传统广播业务形态、制播方式不同, 媒体融合下广播衍生的新媒体、新业务发展主要依靠培育市场主体, 形成投资多元化。对新媒体的管理, 既不能用行政管理替代服务管理, 也不能把传统的用人机制套在广播产业运作中, 而应根据媒体融合下广播发展的特性与从业者的素质特点, 确定有效地适应新媒体发展的管理模式, 如在人才激励机制上可以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岗位设置与薪酬体系。

在美国, 将报纸、电视台、网站整合为一体, 采用开放式办公方式, 所有媒体工作人员在一个圆桌上。而在我国业界融合媒体, 运用多媒体手段和平台构建大的报道体系, 单一的报道仍然可以是单媒体、单平台、单落点的, 但是共同组织一个大的报道系统, 报纸、广播、电视都是报道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因此, 要进一步创新管理理念, 强化服务意识, 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2) 内容上要从信息竞争到观点竞争的提升

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内容与传播方式, 而广播显然不是简单的技术升级, 媒体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取决于内容的竞争。无论使用的是什么终端技术, 受众希望看到或听到的永远都是有价值、有灵魂的东西。信息依然重要, 内容继续为王。一流的新闻、一流的观点、一流的节目将会永远吸引受众。

由于传播手段多样化, 同一条信息可能会被多家媒体、多种媒体同时报道, 而且会有多种多样的解读方式。在信息共享的今天, 媒体内容的竞争已经从信息竞争到观点竞争, 努力追求新闻的独家视角、独家事实、独家细节、独家观点、独家图片、独家背景、独家写法、独家编排, 做出比其它媒体更全面、更及时、更透彻的新闻解读和新闻评论。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受众更高层次的需要, 也会提高广播媒体的品质、地位和影响力。

时下的节目娱乐、竞赛、比拼成风, 低俗成风, 浮躁成风。用思想办广播, 办有思想的广播。在内容上, 融合新媒体的广播必须十分注重对信息的数量与质量、广度与深度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开掘、整合、优化、利用, 使受众面对海量的、无法分辨的信息中, 突然能够听到或看到广播新媒体专业记者、编辑、主持人的名字、声音和面孔, 凸显出广播的核心价值, 做到先声夺人、评论服人和以事感人。

(3) 队伍上要从普通记者到全能记者的提升

伴随新媒体、全媒体的出现, 对广播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需要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掌握多媒体应用技能的新型人才和全能记者。一名优秀称职的广播记者应该是身兼数职、技能全面、多媒体作业熟练的人才, 能够为传统广播、网络广播、数字广播、手机广播等新媒体提供所需要的新闻。

全媒体业态对记者素质的要求更是大大提升, 既需要专家型新闻人才, 但更需要一专多能的新闻“杂”家。一名普通广播采编人员过去会写文字并掌握录音技术就行, 现在必须能够提供纸质文字、网络文字、图片、视频和其他多媒体产品的能力, 能在各个工种间自如转换, 提升多媒体新闻产品采集能力, 成为多媒介产品的统一输出口。如果是主持人记者的话, 还必须具备随机应变和现场调控的能力, 与受众很好地进行沟通和互动。

新旧媒体的融合, 既是传统媒体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受众快捷获取信息的需要, 更是社会进步的时代需要。面对新媒体, 传统广播通过与新媒体的融合, 使之变成一个新的复合型媒体。不久的将来, 用户只需按需点击一下标题进入相关的内容链接, 就可以获得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发送的全媒体信息内容, 而获取内容的终端也不仅局限于电脑、数字电视、3G手机, 甚至是掌上电子书, 都可能作为节目源的新载体。届时, 传统广播和新兴网络视听的边界正在模糊和逐步消失, 媒体融合也正在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现象。

摘要:新旧媒体的融合, 既是传统媒体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更是社会进步的时代需要。随着三网融合的付诸实施, 视听新媒体将加速发展, 成为广播电视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面对新媒体和全媒体的竞争, 新旧媒体在相当长的一个阶段将会进入共存和相互交融的时代。媒体将由平面的黑白媒体向彩色的立体媒体发展, 向声音媒体、声频视频相结合媒体发展, 向多媒体、互动的网络全媒体发展。届时, 传统广播和新兴网络视听的边界正在模糊和逐步消失, 媒体融合也正在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现象。

关键词:新媒体,旧媒体,全媒体,传统媒体,新型媒体,媒体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健明.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j].新闻窗, 2010, 5.

[2]束凌燕, 耿磊.麦克卢汉媒介理论在网络时代的新发展[j].新闻世界, 2010, 1.

[3]CNNIC: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4]Radio in the New Media World.

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思考 篇10

关键词:广播,新媒体,融合

1 新媒体带给广播的冲击

互联网、无线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我们人们的生活方式, 使使信息的传播和接受不再受时间、地域的阻碍, 也使得由报纸、广播、电视构成的传统大众传媒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新媒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媒体的灭亡, 旧媒体需要把握住信息传播行为的内在规律, 顺应这种变革, 从中找到融合点。新时期, 广播应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 与新媒体相互借势。

有数据显示从, 自2009年开始, 广播收听率几乎没有变化, 而互联网的使用率则以每年百分之六6%的速度增长, 我国互联网用户从2.1亿到4.85亿只用了短短三年半3年半时间;手机网民更是用了不到3年时间从1.1亿增长到3.1亿。由此可见, 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 旧媒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在新媒体进入人们的生活之初, 作为旧媒体的广播的优势似乎丧失殆尽, 但在人们迅速迎接新媒体的同时, 网络也越来越重视声音的元素, 先后开通了网络广播和微电台, 并且在电脑和手机上开发广播软件。这对于广播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正面的挑战。并且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广播还依然停留在几十年前的调频和调幅的技术上。当下各个媒介都在强调用户感受。而广播的使用却显得笨拙和原始, 我们即人们既无法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电台, 也无法了解各频道的节目, 技术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广播的收听使用率。从内容上来说, 网络所运载的信息内容是庞大的, 只要有网络我们人们就可以任意选择我们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广播的信息传播则较为单一, 并且广播为盈利充斥着大量的广告, 有时甚至是虚假广告。在节目的制作上, 有些节目显得有些粗制滥造, 形成了主播侃大山加放音乐的模式, 没有实质内容, 影响了广播节目的整体的节目质量。但当前, 现在的广播似乎成了出租车司机和老头老太的专属, 他们对于节目内容并不十分关心, 只是做打发时间用。结构设置与节目内容是广播必须改革的重点。

2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优势

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广播在新媒体的冲击下, 广播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广播作为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 国家也在大力的扶持, 广播数字化正在进行。数字化广播是一种无线高速的信息传输技术, 可把传输单一的音频信息扩展为数据、文字、图形与视频等多种信息, 为广播实现大众传播、小众传播、和个人传播的多元化服务创造优良的平台。作为第三代广播, 数字广播不仅具有良好的音质、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和移动收听效果好等优势, 而且能提供数字多媒体广播和数据服务。数字化广播成为了传统广播获得新生的内生动力。广播与网络的结合也有利于提高广播的竞争力。广播讯号靠塔台传播, 地域受到限制, 而互联网恰好可以与之补足, 这样可以使身在他乡的人听到自己家乡的节目。可以说, 传统广播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广播, 实现了传播平台、传播渠道、收听终端的拓宽, 这是目前传统广播与新媒体最为便捷和成功的融合发展模式。

我笔者认为, 广播应紧紧把握住“司机”这一重要受众群体, 我们都知道。在广播节目中, 交通广播是收听率最高的, 那么我们就因此应该利用广播给广大司机提供更加便捷和舒畅的驾车环境。广播对于司机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提示路况。有些广播节目的路况信息是靠司机和群众的反馈而得知, 这种渠道的准确性不能保证, 并且时效性差, 因此广播应结合交通部门和网络, 对于路况有一个实时地检测, 提前预测和通知司机朋友道路讯息信息。二是接受咨询。而广播的新闻资讯多是快报, 没有过多的评论和讨论, 广播对于新闻的简短快速的播报, 让收听广播的人无法全面深入的地了解事实, 无法通过广播来了解当下新闻热点。三是打发无聊, 有些司机长途开车疲惫困乏, 广播是一个提神醒脑的好工具。

3 结语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 一方面持续改写着媒体竞争格局, 另一方面也为传统的广播乃至电视媒体提供了融合新的技术、新的传播理念、实现自我变革的契机。如果回到信息传播的本源, 作为媒体, 最具核心优势的还是内容。传统广播媒体拥有强大的内容生产优势, 如果能够审时度势, 顺应变革时代, 融合新技术, 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更具活力的全媒体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姚喜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语言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 2012, 12.

[2]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媒体融合背景下广电创新与转型升级[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 2015, 8.

上一篇:数字网系方法下一篇:高端服务业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