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2024-06-20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精选十篇)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1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骨折类型

胫骨平台骨折又被称为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 这是膝关节创伤中常见骨折。而且临床中经常遇见, 其占全身骨折的4%[1]。胫骨平台骨折大部分是因为高能量的损伤所造成。骨折的类型较为复杂且伴有软组织以及膝关节韧带的损伤。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诊2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依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手术方式来治疗,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诊2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其中男152例, 女88例, 年龄20~55岁, 平均34.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88例, 车祸伤112例, 其他40例。开放性骨折92例, 闭合性骨折148例。合并症: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者24例, 外侧副韧带断裂者48例, 内侧副韧带断裂者88例, 前交叉韧带 (ACL) 断裂者32例, 腓总神经损伤者16例, 半月板损伤者32例。依照Schatsker骨折分类:Ⅰ型56例、Ⅱ型72例、Ⅲ型40例、Ⅳ型32例、V型24例、Ⅵ型16例。

1.2 手术方法

依照骨折类型采用相对应的手术切口。通常是在外侧髌骨旁直切口, 视受伤情况及手术需要可考虑采用胫骨结节截开。对于I型使用外侧松质骨螺钉固定56例, II型、III型采用T型或者是解剖钢板来进行固定。IV型使用内侧支持钢板以及螺钉进行固定, V型使用前内以及外侧支撑钢板来进行固定。VI型使用钢板与螺钉进行固定。合并症处理:半月板32例损伤的患者使用修补术可采用切除的方法;内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可以使用修补缝合的方法;腓总神经损伤患者运用石膏托来确保外固定。所有患者术毕常规安放负压引流管1~3 d。在24 h后对患者要求股四头肌开始练习;72 h后开始CPM膝关节功能的练习;半个月后可以开始膝关节锻炼;大约2个月后膝关节功能恢复。3个月后患者可以循序渐进的负重。

2结果

24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术后全部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2年, 患者全部骨性愈合。依照Merchan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240例患者当中优88例, 良110例, 可20例, 差10例。优良率达82.5%。

3讨论

3.1 术前评估

胫骨平台骨折是关节内骨折常伴有软组织损伤。关节面能不能有效的平整修复对于关节今后的使用功能具有重大的影响[2]。因此在术前就需要采用X线以及CT扫描等辅助检查手段对胫骨骨折的情况全面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准确的确定骨折的类型, 还可以判断出平台塌陷的情况, 预判半月板的损伤。有了这些信息可以合理的确定手术方法, 具有重要的价值。

3.2 骨折的复位与内固定

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应给予不同的复位和内固定方法, 其共同的关键要点在于关节面解剖复位、可靠坚固的内固定和支撑植骨。 (1) 复位:I型、Ⅱ型和Ⅳ型胫骨平台骨折, 术中可以将骨折块的前侧打开, 连带翻起后方的软组织, 并对骨折进行复位;Ⅲ型胫骨平台骨折需要另行在骨折平台下开骨空, 然后再撬拔复位;Ⅴ、Ⅵ型骨折根据胫骨棘的操作方法进行初步的复位。 (2) 植骨: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面塌陷的情形。植骨的作用在于填补关节面复位后余下的空腔, 防止术后平台下陷并促进骨折愈合[3]。 (3) 内固定:I型骨折仅需用普遍螺钉进行固定;Ⅱ、Ⅲ、Ⅳ型骨折大部分都需要用支撑钢板进行内固定;Ⅴ、Ⅵ型骨折通常都采用钢板螺钉对内、外侧髁进行内固定。

3.3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可以有效推动下肢静脉的回流。避免关节出现粘连现象。在术毕后72 h患者可以使用CPM机来进行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在解除外固定至12周进行膝关节的屈伸运动。12周之后可以循序渐进的负重。另外还可以使用热疗以及按摩等进行辅助治疗。

参考文献

[1]侯筱魁, 孙骏.胫骨平台骨折的现代治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4, 6 (3) :245.

[2]汤旭日, 王秋根, 纪方, 等.胫骨平台骨折非解剖复位对膝关节功能影响的研究.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5, 7 (3) :212-213.

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2

一、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月~206月本科共收治12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 年龄41~71岁, 女76例, 男44例。

1. 2 护理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1. 2. 1. 1 心理护理 由于骨折后患者卧床不起, 生活不能自理, 有一部分患者焦躁不安, 不愿与人沟通。所以早期对患者心理进行干预, 可使其正确面对疾病, 加强心理支持, 主动关心患者, 减轻患者手术的心理压力, 增强信心。要耐心讲解手术的目的, 手术方法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消除或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帮助患者积极治疗和康复护理。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直线翻身法, 练习床上大小便。

1. 2. 1. 2 饮食与营养指导 术前营养要充足。提供富含高蛋白的易消化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蔬菜水果, 增强抵抗力。术前1~2 d吃清淡易消化少渣食物, 保证术后2~3 d不解大便, 防止大便时伤口疼痛、内固定及植骨松动移位;术前晚22:00禁食, 术晨禁饮。

1. 2. 1. 3 休息与活动指导 嘱患者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 并协助患者正确直线翻身, 以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脊髓继发性损伤, 导致患者不全或完全性截瘫。

1. 2. 1. 4 一般指导 嘱患者术前1 d擦浴、剪指甲、剃胡须, 并以肥皂水擦洗术区皮肤, 术前2 h常规备皮, 减少术区皮肤毛囊的细菌数,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感染的几率。术前还要保持良好睡眠, 减少紧张情绪。

1. 2. 2 术后护理

1. 2. 2. 1 体位 全身麻醉手术后患者平卧, 头偏向一侧, 硬膜外麻醉术后, 去枕平卧6 h。平卧时可压迫伤口止血。

1. 2. 2. 2 生命体征的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给予心电监护、吸氧。血氧饱和度监测1次/h, 监测24 h至生命体征平稳,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生。

1. 2. 2. 3 饮食与营养 术后6 h后方可进流质饮食, 术后1~2 d可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鼓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 多饮水。由于术后长期卧床, 患者的活动量明显减少, 肠道蠕动减弱, 肠内容物推进缓慢, 水分过度吸收, 导致大便干结、便秘。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肠道反射, 增强肠蠕动, 促进粪便的排出。

1. 2. 2. 4 切口敷料及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切口处敷料是否干燥固定, 保持切口处引流管通畅, 忌扭曲、受压, 及时倾倒, 并定时离心方向挤压引流管。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 如发现切口敷料渗血, 引流管引流出的是鲜红色血液时, 应立即加快输液速度, 并报告医生立即处理(如夹闭引流管、更换切口敷料)。观察24~48 h后确定无渗血时可拔出引流管。勤巡视病房,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1. 2. 2. 5 尿管的护理 术后当日观察尿管是否通畅固定、引流出尿液的颜色及尿量。术后6 h内尿管持续引流, 6 h后要定时夹管, 定时开放。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天饮水量可达3000 ml以上, 增加尿量, 冲洗尿道, 预防泌尿系感染和结石。待膀胱功能恢复后可拔除尿管。尿管拔除后, 也要鼓励患者多饮水, 并教会患者在膀胱区按摩。有尿意时及时排尿, 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膀胱肌麻痹, 不能排尿, 导致二次导尿, 从而损伤尿道。

1. 2. 2. 6 皮肤的护理 由于骨折患者术后长期卧床, 骨隆部位的皮肤长时间受压于床褥于骨隆突之间而发生神经营养性改变, 皮肤出现坏死称为褥疮。褥疮最易发生的`部位为骶尾部、股骨大粗隆、髂嵴和足跟等处, 可分为四度:①Ⅰ度:皮肤发红, 周围水肿;②Ⅱ度:皮肤出现水泡, 色泽紫黑有线层皮肤坏死, 因此有浅Ⅱ度和深Ⅱ度之分;③Ⅲ度: 皮肤全层坏死;④Ⅳ度:坏死范围可深达韧带与骨骼。巨大褥疮每日渗出大量体液, 消耗蛋白质, 又是感染进入机体的门户, 患者可因消耗衰竭或脓毒症而致死。预防的关键是间歇性解除压迫, 防治方法是:①床褥平整、柔软或用气垫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②每2~3小时翻身1次, 日夜坚持;③对骨隆突出部位每日用50%酒精擦洗, 滑石粉按摩;④浅表褥疮可以用红外线灯烘烤, 但需注意发生继发性损伤;⑤深度褥疮应剪除坏死组织, 勤换敷料;⑥炎症控制, 肉芽新鲜时作皮瓣缝合。因此, 护理人员只有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 了解其病因和发生发展规律性, 掌握其防治技术, 才能自觉有创造性地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

1. 2. 2. 7 活动与休息[2] 术后嘱患者平卧硬板床, 正确轴线翻身。翻身时要保持肩部、背部、臀部在一条直线上, 保持腰部稳定。术后第2天在床上做双下肢肢体抬高锻炼, 一方面锻炼双下肢肌力, 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活动双下肢, 使神经根受到牵拉, 避免神经根粘连, 并能减轻水肿。患者卧床6~8周佩戴腰部支具可起床活动, 起床时先平卧, 然后用双上肢慢慢撑起身体坐起。禁止平卧位突然翻身起床的动作。下床活动时带腰部支具保护6~8周, 不能弯腰, 忌做大幅度、高强度活动, 防内固定松动或折断。卧位时不需佩戴, 术后坐起或下床活动时需佩戴腰围或支具。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3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内固定;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069-02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合并半月板及韧带的损伤,若治疗不当,将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以及功能障碍。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11年12月,共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76例,取得满意疗效,具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20~72岁。左侧43例,右侧33例。致伤原因:交通伤51例,高处坠落伤23例,其他伤2例。开放性骨折12例,闭合性骨折64例。伴有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同时有前后交叉韧带损伤1例,伴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同时有双侧半月板损2例,伴血管、神经损伤2例,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合并有糖尿病者4例、高血压病13例、肺心病2例。手木治疗时间为患者伤后2 h~9d。

1.2 治疗方法

1.2.1 适应证 均为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1.2.2 手术时机 开放性骨折及伴有血管、神经损伤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形成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其余患者均采用消肿及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软组织条件择期进行手术。

1.2.3 手术入路 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外侧切口、内侧切口或内外侧联合切口。

1.2.4 手术方法 充分显露胫骨平台骨折部位,以骨折远端为标准。对于合并有劈裂型的骨折,通过撬拨复位,缺损处取髂骨植骨。对于单纯塌陷型骨折采用在平台外下方开骨窗,从下方用一骨科击入器将压缩的关节面复位,隧道空腔植骨。根椐骨折的类型、部位、移位程度、骨折块的大小,分别采用松质骨螺钉固定3例,“T”型钢板固定12例,“L”型钢板固定15例,高尔夫钢板固定42例,双钢板固定4例。复位固定后,结合术前CT或MRI检查,常规探查关节面,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的情况,尽可能保留或修复半月板,同时一期修复或重建已损伤的韧带。手术结束前常规透视、置管冲洗或引流。术后1~2周开始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逐渐进行主动锻炼。

2 结果

经过术后8个月~4年随访,平均16个月。伤口Ⅰ期愈合73例,Ⅱ期愈合3例。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4~13个月,平均7个月。出现创伤性关节炎4例,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2例,出现不同程度关节面塌陷1例,其中有1例有轻度的膝关节内翻。参照Lysholm评分标准评分,优53例,良1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90.8%。主要并发症为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直。

3 讨论

3.1 手术适应证及时机 参照Duwelius等[2]关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征: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征, 经关节骨折水平移位超过6 mm,同时考虑胫骨平台的倾斜程度(>50°)、压缩情况(>5 mm)或伴有半月板或关节韧带损伤需要进行探查或修复手术的,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或伴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骨折,均采用急诊手术。对于软组织损伤不严重或多发性损伤的患者,经术前准备,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尽早手术。对于软组织损伤严重、全身情况不理想或伴有合并症的患者,采用石膏托临时固定、跟骨牵引及消肿对症治疗,待患肢肿胀消退,皮肤干结,皮纹和骨性标志出现后再行手术治疗。在此期间治疗合并症,并得到有效控制后方能择期手术。 

3.2 手术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多因暴力损伤所致,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塌陷。通过复位,恢复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及有效的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通过手术尽可能恢复关节的外形、轴线、对位、关节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功能复位或解剖复位。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固定材料及方法,如单纯劈裂型骨折(Ⅰ型),内髁型骨折(部分Ⅲ型),双髁型骨折(部分Ⅴ型)等多带有楔形骨块,先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再用高尔夫钢板、L型或T型钢板加强支撑固定,增加稳定性。劈裂塌陷型骨折(Ⅱ型)和双髁骨折(部分Ⅴ型),复位后用T形钢板、高尔夫钢板固定。内髁型骨折(Ⅳ型)用T型、L型钢板或高尔夫钢板固定。对于部分Ⅱ型、部分Ⅲ型平台骨折,采用关节面下方的干骺瑞凿斜形隧道,用击入器向上敲击顶起关节面,再用L型或T型或高尔夫钢板固定,常规取髂骨植骨。

术前必须充分了解病情,全面分析患肢伤后及牵引后的X线片、CT或MRI检查,充分明确骨折的类型、程度、移位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和复位器械。复位时注意尽可能恢复平台的高度,尤其以内侧平台骨折更为重要。术中注意避免螺钉钉入关节腔、钢板适当塑型。术中充分探查关节面、半月板及韧带,根据损伤情况,尽量保留或修半月板,一期修复重建损伤的韧带。手术操作宜轻柔,坚持微创的原则,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早期1~2周开始功能锻炼。

3.3 治疗中应重视的问题 ①认真询问病史、查体和阅读X线片、CT片及MRI,以确定骨折类型及有无合并韧带、半月板损伤,对于治疗极为重要;②手术原则: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早期功能锻炼;③手术显露时尽量避免分离皮下组织,以免影响皮瓣的血液供应;④充分认识植骨的重要性,骨缺损满意填充后利于骨折愈合,也利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术中植骨时应填实植骨块,以免植骨块于关节活动中松动、移位及关节面塌陷;⑤内固定术后应尽早开始做CPM及患肢主动功能锻炼,做到不用石膏或缩短石膏的外固定期,以利功能恢复。螺钉及接骨板目前仍是固定胫骨平台骨折主要方法,虽然“T”、“L”型钢板非常适合胫骨表面轮廓外形,但钢板的朔型非常重要,在手术中要充分重视,否则易引起骨折再移位可能。高尔夫钢板是非常适合的内固定材料,本组应用42例,效果良好。 

3.4 关节粘连妨碍膝关节屈曲是疗效不良的常见原因,可由关节内和关节外两方面因素造成关节内因素为平台关节面损伤和血肿,产生粘连。关节外因素为周围软组织损伤出血和水肿浸润,发生纤维化。膝关节长期固定,不利于血肿浸润消失和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膝关节粘连、关节功能受限是胫骨平台骨折未能得到正确治疗的主要后遗症之一。术后正确有序的功能锻炼和尽量缩短外固定时间对膝关节功能有重要意义,早期CPM锻炼可加快血肿吸收、促进肿胀消退,防止膝关节伸膝装置粘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形成,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复杂性的损伤,如处理不当,将导致患者严重残废。但如果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做到良好复位,采用合适的手术内固定及植骨,同时修复损伤的韧带及半月板,配合早期的功能锻炼,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Lysholm J,Gillquist J.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surgery results with special emphasis on use of a scoring system.Am J Sports Med,1982,10:150. 

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护理 篇4

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 男9例, 女2例, 年龄21~64岁, 平均44.2岁。在11例患者中, 骨折发生在左侧5例, 骨折发生在右侧6例。统计所有患者的骨折原因, 5例患者是在车祸中受伤导致胫骨平台骨折, 6例患者是在生活中不小心摔伤而导致胫骨平台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 10例是闭合性损伤, 只有1例是开放性损伤。对所有患者进行骨折分类, 分类标准按照Schatzker标准:Ⅲ型1例, V型3例, Ⅵ型7例。在所有患者中, 有3例患者同时发生了前交叉韧带断裂, 4例患者伴随有半月板损伤, 4例患者并发髁间隆突骨折, 1例患者同时存在关节面塌陷植骨。合并伤:全身多处创伤骨折3例, 同侧股骨踝部骨折1例, 腓骨上段骨折3例, 肢体挤压伤1例。在手术之前, 完善必须的辅助检查以明确患者的骨折情况, 一般常规采用X线片对骨折部位进行检查, 如果检查结果不理想, 显示不清晰, 则需要行进一步的CT检查, 在本研究中共有3例患者进行了CT检查。在11例患者中, 有3例是在急诊行手术治疗, 2例患者由于合并有其他较为严重的躯体损伤而在伤后第17天和第25天进行手术治疗, 其余患者的手术时间均在伤后的2周之内进行。

手术方法:在本研究中, 所有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均是硬膜外麻醉。手术中患者采取仰卧位, 将患肢适当垫高。切口开始于股骨外髁前后径的中点, 绕髌骨边缘中线, 沿胫骨嵴向下, 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切口远侧沿胫骨外缘切开深筋膜, 骨膜下分离附着在胫骨外侧的胫前肌群起点及髂胫束附着点至上胫腓关节前方, 在切口的近侧沿切口方向切断部分前侧髂胫束及关节囊进入关节。切开半月板边缘冠状韧带, 将半月板翻起, 显露塌陷的关节面。翻开骨折的皮质骨块, 在塌陷的骨块下面插入宽10 mm的骨凿, 撬起塌陷的关节面, 复位骨折块。有骨缺损的取自体髂骨镶嵌植入缺损处。取已选好的胫骨近端外侧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膝关节进行完全伸屈活动, 见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满意后缝合切开的冠状韧带, 修复损伤的半月板, 缝合关节囊, 关节外置负压引流, 缝合部分切断的髂胫束, 修复胫前肌群、髂胫束附着点, 缝合伤口,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结果

研究结束后, 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 无脱落, 根据每个患者具体情况的不同制定不同的随访时间, 随访时间0.5~4年。11例患者经治疗后均达到了骨性愈合, 据统计, 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12~22周, 平均16.7周。由于患者骨折严重程度以及术后康复和功能训练方案的不同, 使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 统计发现, 所有患者的完全负重时间在12~22周, 平均16.2周。随访结束后, 我们对所有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统一的评分, 评分标准参照Hohl评分法来执行, 结果显示, 在11例患者中, 3例的治疗效果是优异的, 5例的治疗效果是良好的, 2例的治疗效果是尚可的, 1例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总的优良率达72.73%。

术后, 有2例患者由于没有遵照指导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 进行了过早的负重训练, 从而引起创伤性关节炎, 导致胫骨平台关节面再塌陷,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有1例Ⅵ型骨折患者, 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执行系统的康复和功能锻炼, 导致膝关节僵硬。1例患者在活动的过程中发现内固定物松动, 但对骨折和整体的术后康复没有产生严重的影响, 术后预后良好。

讨论

术前准备: (1) 首先, 在手术之前, 我们应该详细评估患者的躯体情况, 包括一般情况和全身健康状况等, 以明确患者是否伴有其他的严重躯体疾病, 或是否有手术的禁忌证, 如果有, 则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从而确保手术的安全。 (2) 完善各种检查, 对患者存在的基础疾病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增加饮食营养, 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进食刺激性较大的食物。 (3) 对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 如果其骨折部位的损伤较重, 则入院后可先给予跟骨牵引, 抬高患肢, 然后用甘露醇促进肿胀消退, 并且可以适当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的发生[1]。等到伤后7~14 d, 骨折部位的软组织较前有明显恢复后再行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内固定, 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 降低软组织并发症。

术后护理: (1) 一般监测:在手术后, 应去枕平卧6 h, 并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直至生命体征恢复平稳, 保持呼吸道通畅, 使用鼻导管给氧2~3 L/min。 (2) 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后, 由于患者卧床, 缺乏适当的活动, 使得血液运行不畅, 容易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针对这种情况, 护士应该指导家属从踝关节向膝关节挤压腓肠肌, 从而使肌肉处于被动活动状态, 这样有利于局部血液的回流, 避免形成深静脉血栓, 此外, 还可以使用速避凝2 050~4 100 U皮下注射, 1次/d, 共3 d。

功能锻炼:一般多数患者在术后1周即可拔除引流, 此后即可进行适当的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恢复良好的患者在2周以后就应该进行CPM锻炼, 活动强度应该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一般建议在锻炼的早期以45~60 b为宜, 然后可在术后3周争取达到90 b, 早期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关节面的快速恢复, 并且可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2]。一般在手术后6~8周, 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的不同, 可给予不同类型和强度的功能锻炼, 条件允许者可进行足尖负重训练, 在术后3个月, 应进行X线复查, 如果愈合情况良好, 则可以逐渐进行患肢负重锻炼。

出院指导:在出院时, 应对患者和家属普及骨折及术后康复的有关知识, 使他们知道出院后坚持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但应该强调“早活动、晚负重”的原则, 避免发生早期过度负重而影响预后。并且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讲明术后多长时间需要复查1次, 然后根据复查的结果来指导下一步的康复和功能锻炼方案, 从而提高康复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护理。方法:收治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1例, 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11例获得随访, 按Hohl评分标准, 优3例, 良5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72.73%。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术前必须重视软组织损伤的评估,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保护好骨折段的生物学环境、术中解剖复位并牢固内固定及术后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和良好的护理能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护理

参考文献

[1]张德荣, 杨淮海, 刘红兵, 等.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的处置[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5, 13 (22) :1707-1709.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5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中图分类号】R6834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90-01

胫骨平台骨折多由暴力撞击所致,患者通常表现为膝盖肿胀及疼痛等临床症状,且部分合并半月板及韧带损伤,在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1]。研究显示,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对患者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且操作简单,患者恢复速度快[2]。基于此,本文对我院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为进一步研究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依据,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6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8例;年龄22~71岁,平均(391±53)岁;车祸致伤19例,高空坠落7例,暴力撞击4例;合并韧带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5例;左侧骨折13例,右侧14例,双侧3例;开放性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18例;骨折分型:Ⅳ型7例,Ⅴ型10例,Ⅵ型13例。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21~73岁,平均(384±49)岁;车祸致伤18例,高空坠落8例,暴力撞击4例;合并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5例;左侧骨折12例,右侧15例,双侧3例;开放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19例;骨折分型:Ⅳ型6例,Ⅴ型10例,Ⅵ型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术前作常规腰硬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切开胫骨平台,清除坏死软组织,作常规骨折复位,采用螺丝及钢板固定,后逐层关闭切口,作缝合处理;观察组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治疗。在C臂透视机指导下作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处理,对合并韧带损伤患者作修补操作,对骨缺损患者,则植入人工骨,取螺钉固定,后钻入外固定钉。据患者骨折类型选择支架,本组采用半环式固定架13例,单臂外固定架17例。所有患者均于术后2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并指导其作功能康复锻炼。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均定期接受复查,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状况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的骨折及骨性愈合时间,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延迟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参照Mzaur评分标准[3]评估患者膝关节恢复情况。优:Mzaur评分>90分,膝关节无肿痛感,步态基本正常;良:Mzaur评分85~89分,膝关节肿胀大部分均消除,步态取向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达750%;可:Mzaur评分65-84分,膝关节肿胀部分消除,步行有痛感,步态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为500%;差:Mzaur评分<64分,膝关节未消肿,痛感显著,步态非正常,膝关节活动范围为250%。

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应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由表1可知,观察组膝关节恢复优12例,良14例,可3例,整体恢复优良率为8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22骨折愈合、骨性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及骨性愈合时间分别为(131±21)周,(48±13)月,均短于对照组,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都由高能损伤所致,部分患者伴随半月板及膝关节韧带损伤,临床多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按骨折原因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开放性与闭合性损伤两种。胫骨平台严重粉碎性骨折患者若未及时给予治疗,可能导致膝关节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4]。目前临床上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闭合复位的方式,但传统内固定治疗方案主要通过切开骨折部位,清除坏死及损伤软组织,置入内固定器械,对膝关节附近软组织创伤大,可能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造成负面影响,且手术切口大,缝合困难,术后切口感染、皮肤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同时复位稳定性差,患者较易出现骨折移位[5]。另有研究发现,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整体疗效佳,对人体膝关节损伤小,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6]。

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方案,在确保骨折治疗效果的基础上,保护了膝关节附近软组织,降低了组织创伤,且复位稳定,固定牢固,患者可在骨折复位后开展功能恢复锻炼,对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果证实,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其骨折愈合时间与骨性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案,其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宗超,蒋燕,杨家福,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与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2,20(6):505-508.

[2] 丁帆,陶圣祥,阿米特,等.膝后内侧入路修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J].解剖与临床,2013,18(6):478-481.

[3] 邹翰林,刘岩,郭永飞,等.组合式外固定架在伴有开放伤的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评价[J].创伤外科杂志,2013,16(6):516-519.

[4] 王洪刚,顾立强,朱庆棠,等.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分期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3,15(11):951-955.

[5] 杨德福,张功林,章鸣,等.混合式支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J].中国骨伤,2009,22(3):219-220.

[6] 卓乃强,李正疆,葛建华,等.内固定与外支架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8):952-955.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0例。观察组中, 男性31例, 女性19例;患者年龄16~67岁, 平均年龄 (37.9±11.2)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2例, 高空坠落16例, 重物砸伤10例, 其他2例;Schatzker分型[3]:I型患者4例, II型17例, III型11例, IV型5例, V型8例, VI型5例;合并软组织损伤情况:半月板损伤10例, 外副韧带损伤9例, 内副韧带损伤12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对照组中, 男性34例, 女性16例;患者年龄17~69岁, 平均年龄 (38.2±11.4) 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9例, 高空坠落19例, 重物砸伤8例, 其他4例;Schatzker分型:I型患者6例, II型14例, III型11例, IV型7例, V型8例, VI型4例;合并软组织损伤情况:半月板损伤13例, 外副韧带损伤7例, 内副韧带损伤10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9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分型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治疗。给予硬膜外麻醉, 取仰卧位, 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操作, 对抗牵引下矫正骨折错位和膝关节内外翻畸形, 行手法分离移位使骨折大体复位后行支架外固定, 随访6~12个月。

观察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 硬膜外麻醉, 根据Schatzker分型确定手术切口位置。Schatzker分型I~III型者取前外侧手术切口, IV型者取前内侧手术切口, V、VI型者取胫前正中切口。逐层切开, 打开膝关节腔, 抽净关节腔内积血, 并将其中的残渣冲洗干净, 对受损半月板、韧带进行修补, 将胫骨平台及关节面进行充分显露。于关节面塌陷下方2 cm处钻孔, 将塌陷撬起至正常水平, 存在缺损的部分进行人工植骨。C臂X线机下确认关节面修复平整, 胫骨平台复位良好, 将骨折块进行复位后选用钢板或螺钉对关节进行内固定, 冲吸干净残渣组织, 逐层缝合, 外置负压引流, 手术部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后常规给予抗感染药物。随访6~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同时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4,5]。膝关节屈伸度可达到正常, 无内、外翻畸形, 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正常, 无疼痛, 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 骨折愈合为痊愈;膝关节屈伸度可达90°~110°, 内、外翻畸形不超过5°, 平地行走基本正常, 但长久行走后会产生痛感, 经过休息疼痛感可消失, X线片示关节面平整, 骨折愈合为显效;膝关节屈伸度可达60°~90°, 内、外翻畸形不超过10°, 平地行走产生痛感, 上下楼梯需借助扶手, X线片示关节面欠平整, 骨折愈合为有效;膝关节屈伸度小于60°, 关节行走时不稳定且有痛感, X线片示骨折复位, 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为未愈。总显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 痊愈32例, 显效14例, 有效3例, 未愈1例, 总显效率为92.00%;对照组治疗后, 痊愈18例, 显效18例, 有效9例, 未愈5例, 总显效率为72.00%;观察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6.7751, P<0.01,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关节不稳1例, 关节僵直1例, 骨折延迟愈合1例;对照组术后关节不稳2例, 关节僵直3例, 骨折延迟愈合2例, 创伤性关节炎2例, 畸形愈合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χ2=6.3529, P<0.05, 表2) 。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同时也是最复杂的关节, 其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稳定的解剖学结构。近年来, 随着高处坠落伤、交通意外的增加, 胫骨平台骨折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 已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下肢骨折, 占到全身骨折发生率的1%[6,7]。

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 若早期治疗不当, 很容易使受损关节发生功能障碍, 并遗留创伤性关节炎、关节不稳等并发症, 对膝关节的功能造成很大影响, 在治疗时, 要特别注意在复位过程中关节面准确对位与否、受损骨关节固定牢固与否, 因其极大程度会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的预后情况。

胫骨平台内骨折是一种关节内骨折, 在治疗过程中应该遵循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同时, 也要遵循膝关节的独特解剖学特点等多重因素, 治疗的最终结果必须达到: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膝关节力线恢复正常—对软组织做到尽可能的保护—指导患者做好早期的功能康复训练。有学者认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 无论什么类型, 治疗的总原则在于以下三点。 (1) 对于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在治疗中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 (2) 对于实行解剖复位的患者, 应达到胫骨平台的宽度得到恢复;塌陷得到纠正, 关节面恢复平整, 如有必要可进行植骨;需要保证胫骨角得到恢复。 (3) 对于需要修复半月板和韧带的患者, 应慎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近年来, 人们总结出, 对于骨折的治疗, 需要从生物力学和机械固定两个角度出发[8,9]。

发生胫骨平台骨折之后, 采取传统牵引手法进行复位、骨外固定架进行固定治疗, 其优点是造成的创伤小, 对软组织血供影响轻微, 可调节性高, 灵活性非常好, 对于关节间隙状态的维持很好, 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因为这些优点而得以广泛地应用于临床[10,11,12]。但这种治疗方法也有很明显的缺点, 就是骨折块的复位效果不佳, 另外由于骨外固定的灵活性过高, 有时可能引起关节成角畸形的后果。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的出现有效地避免了上述传统治疗方法的弊端, 具有高效、安全、护理简便、术后骨折端不易移位等优点[13,14,15]。术中, 胫骨平台及关节面充分暴露, 将塌陷部位撬起, 使其回复至正常水平, 能够有效保障关节面的平整, 胫骨平台被复位到正常的高度, 骨折块得到更大程度的复位。此外, 术中可对受损部位的粉碎骨块、残渣组织进行及时清理, 术后良好的引流, 使淤血被导出, 能有效减少炎症反应。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具有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等优点, 其手术总显效率达到92.00%, 明显高于传统手法复位骨外支架固定术的72.00% (P<0.01) , 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胫骨平台骨折45例内固定治疗体会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 男29例, 女16例, 年龄最小17岁, 最大65岁, 平均年龄31.

6岁。就诊时间最短2 h, 最长3 d, 左侧25例, 右侧20例。15例合并半月板损伤, 6例合并侧副韧带损伤, 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附丽点撕脱骨折移位, 7例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或前交叉韧带中部损伤。按治疗需要分类[1]:Ⅰ型轻度移位、无移位或移位在5 mm以内, 塌陷在2 mm以内, 对关节功能影响较小;Ⅱ型中度移位, 单髁或双髁骨折, 关节面塌陷10 mm以内, 骨折移位劈裂;Ⅲ型重度移位, 单髁或双髁骨折, 关节面塌陷10 mm以上, 移位劈裂及粉碎, 膝关节严重不稳定, 亦可双髁“Y”形骨折。本组Ⅱ型32例, Ⅲ型13例。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在腰硬联合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 在伤后5 h~8 d内进行。

单髁骨折移位:如果为胫骨外髁骨折移位, 切口选髌韧带外侧2.5 cm处弧形向下延长;如果为胫骨内髁骨折移位, 切口选自髌韧带内侧2.5 cm处向下弧形延长。充分暴露骨折处, 骨折复位。对于关节面有塌陷者, 在胫骨前方开窗, 用骨刀通过骨窗撬起复位压缩关节面, 在干骺端形成的骨缺损, 取自体髂骨填充植骨, 用2枚半螺纹松质骨螺钉横穿固定, 对伴有劈裂及嵌压的楔形骨折, 骨折复位后, 骨缺损处植骨, 用T形或者L形及高尔夫球拍形支撑钢板固定。对于双髁或粉碎骨折, 采用膝关节前正中直切口, 将皮瓣分别向两侧分离牵开, 骨折复位, 对骨缺损植骨后用支撑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对合并肌筋膜室综合征3例急诊手术, 内固定方法同上, 肌筋膜室切口Ⅱ期缝合。对合并有侧副韧带损伤同时修补。对合并前交叉韧带附丽点撕脱骨折移位, 同时手术复位固定, 对半月板损伤及后交叉韧带损伤, 待Ⅱ期关节镜下修复。置引流管引流, 关闭切口, 3卷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引流管保留48 h~72 h。双髁或塌陷较重的Ⅲ型骨折加用石膏托固定3周。

2 治疗结果

本组45例患者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Ⅰ类切口。术后均获随访, 随访时间11个月~36个月, 平均17.2个月。根据关节功能、活动范围、疼痛程度、行走步态及膝关节稳定性, 采用Merchant标准综合评分, 总分为优25例, 良13例, 可6例, 差3例, 优良率84.44%。

3 讨论

3.1 胫骨平台骨折系关节内骨折, 必须解剖复位, 以恢复

关节面的完整性和平滑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本组45例患者, 在术中充分暴露胫骨平台, 直视下关节面复位良好或术中行C形臂X线机透视, 关节面复位满意。

3.2 膝关节周围结构损伤。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以及侧副韧带损伤, 许多文献提出新的观点, 认为不应该在伤后立即试图重建交叉韧带, 或切除半月板, 因为这意味着已遭受严重创伤的膝关节将再次承受明显创伤。我院对6例侧副韧带损伤, 行韧带修补, 对5例前交叉韧带附丽点撕脱骨折, 行钢丝固定, 其余关节周围结构损伤的患者等到3个月后, 其中6例有明显症状者, 行关节镜治疗, 结果满意。

3.3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术毕用3卷弹力绷带自膝关节缠绕至足, 12 h后取下。每间隔2 h被动活动患肢数次, 术后不用止血药, 此方法既可止血, 又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经济实用, 本组病例无1例并发深静脉血栓。

3.4 膝关节功能锻炼。

对胫骨平台骨折只要复位良好固定牢固, 应尽早使用CPM训练, Ⅱ型无外固定患者, 术后2周~3周开始应用CPM屈伸锻练, Ⅲ型重度粉碎、塌陷且有外固定的术后患者, 在3周~4周开始训练。早期应用CPM可以防止肌腱及膝关节的粘连、膝关节僵直, 同时也有助于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45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资料。结果45例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11个月~36个月, 平均17.2个月。优25例, 良13例, 可5例, 差2例, 优良率84.44%。结论胫骨平台骨折系关节内骨折, 必须解剖复位, 以恢复关节面的完整性和平滑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不稳定的发生。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

参考文献

[1]王亦璁, 等.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687~691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8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0 例, 男15 例, 女5 例;年龄21~49 岁, 平均年龄33 岁。按Schatzker分型均为Ⅵ型, 其中Ⅱ度污染10 例, Ⅲ度污染10 例, 均为急诊手术。

1.2 手术方法

1.2.1 开放性骨折常规清创

彻底清创是积极防止感染的关键, 6~8 h内彻底清创, 切除坏死及失活的组织, 由浅层到深层将各种组织进行清创, 保护好重要的血管和神经, 对于皮肤撕脱伤的患者用切皮机切成中厚游离皮片作游离植皮。

1.2.2 有限内固定

在C型臂监视下首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 采用撬拔等方法使关节面解剖复位,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后再用2枚空心钉固定。

1.2.3 组合式外固定

对于污染严重的关节开放性骨折行超关节外固定, 其他行胫骨平台及干骺端固定。在直视下复位干骺端, 复位满意后再进行穿针固定, 切忌先穿针后复位。对于平台骨折小的骨块用克氏针或小的空心钉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监视下进行, 确保复位和穿针固定可靠, 最后用扳手将所有固定连接拧紧, 操作完成后麻醉下检查膝关节骨折固定的稳定性。

1.2.4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钢针处每日点酒精2次, 使用有效抗生素, 引流管48 h后拔除, 皮肤撕脱伤要用负压吸引。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摄片, 观察关节面情况, 根据骨折类型、年龄以及骨痂生长情况决定去除外固定器的时间。

2 结 果

20 例患者随访时间8~24个月, 平均16个月, 术后6个月复查X线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评价 (见表1) , 优15 例, 良2 例, 可2 例, 差1 例, 优良率85%。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6 例, 2 例延迟愈合, 2 例因皮肤撕脱伤面积大, 部分皮肤坏死, 行二期植皮后愈合。

3 讨 论

3.1 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和治疗

对于一般的胫骨平台骨折可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但对于高能量损伤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较重的开放性骨折, 采用有限内固定辅助石膏固定, 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 并且软组织损伤严重, 伤口容易感染, 内固定适应证明显缩小。而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固定是治疗此类型损伤的良好方法, 可维持关节稳定及早期活动, 有利于关节软骨磨造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有序修复, 避免关节黏连。

3.2外固定器的使用

20例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其优点为:a) 手术操作简便, 对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小, 膝关节周围软组织覆盖少, 骨性结构表浅, 大范围的软组织剥离容易产生软组织愈合问题, 而外固定手术可在骨折端上下穿针, 骨折处可用闭合或小切口克氏针撬拨复位骨折块。对于开放性膝关节损伤的病例, 可以超关节固定, 手术时间短, 减少了术中软组织暴露时间, 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感染及组织坏死的发生。本组2例因皮肤撕脱伤面积大而部分皮肤坏死, 二期植皮后愈合。b) 对于大块的胫骨平台骨折可直接用空心钉固定, 有利于膝关节的稳定并能早期功能锻练。c) 对于跨关节的外固定可临时固定3~4周, 再改为内固定。

3.3注意事项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26例胫骨近端骨折患者, 分为两组, 即对照组113例采用外固定术, 观察组113例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中男66例, 女47例, 年龄在17~62岁, 平均年龄为45.3岁;观察组中男59例, 女54例, 年龄在19~59岁, 平均年龄为4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 压砸伤, 高处坠落伤,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 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 P>0.05, 表明没有统计学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牵引复位, 经四周后, 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当影像显示骨痂生长的时候, 拆掉石膏, 每天适当的行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LISS内固定系统治疗, 行全麻, 在膝前外侧处, 将关节囊切开, 悬吊半月板恢复关节面行解剖, 外侧骨块也应该掀开, 同时复位关节面。对于有胫骨平台骨折移位塌陷者, 应撬拨复位植骨, 钻入克氏针以固定, 应用C臂X光机透视观察骨折断端复位情况, 若成功复位, 则同时借助导向器自切口内由近向远在骨膜表面将钢板插入, 贴紧外侧平台, 再透视确定钢板位置良好, 然后拧入螺丝, 骨折的两端至少应各保证4枚, 常规置引流管。

1.3 疗效评定

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Insall JN[3]的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 总计满分为100分, >85分的为优, 在70~84分之间的为良, 在60~69分之间的为可, <60分的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表分析, 计量资料以数±标准差, 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组间行χ2进行比较分析,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6~24个月, 对照组患者中8例表现为愈合畸形, 3例表现为骨折未愈合, 经内固定术治愈, 18例出现关节并发症情况, 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Insall JN的膝关节评分系统, 评分总优良率为46.29%;观察组患者骨折全部愈合, 评分总优良率为97.21%, 将两组行统计学比较, P<0.05, 表明两组具有显着的差异性。结果见表1。

3 讨论

采用外固定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治愈率低, 影响患者功能恢复[4]。LISS其固定的原理是锁定钉拧紧后与钢板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依靠自身的牢固结构和稳定性来支持骨折处[5], 因此具有有效及固定牢靠的特点, 完全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术后可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减少膝关节并发症。通过美国特种外科医院Insall JN的膝关节评分系统, 能够较为全面的掌握髌股关节及股胫关节的运动情况。本组113例采用内固定方法治疗, 效果显著, 表明通过LISS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可改善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内固定术能够恢复创伤关节结构, 骨折复位效果较好, 同时及早的修复骨缺损, 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6]。

参考文献

[1]王钧, 李亚明.LISS接骨板固定治疗胫骨近端粉碎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8, 14 (3) :177-178.

[2]陈路, 蔚梵, 蒲劲松.微创锁定钢板与传统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比较[J].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0, 25 (6) :527-529.

[3]李国胜, 胡永成.经皮微创锁定加压钢板置入内固定治疗新鲜胫骨远端骨折32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 15 (13) :2454-2457.

[4]孙辽军, 陈华, 郭晓山.复杂胫骨近端骨折两种微创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华创伤杂志, 2009, 25 (7) :620-622.

[5]肖立军, 邓德礼, 徐晖, 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对全双侧胫骨中段骨折愈合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 13 (22) :4363-4368.

胫骨骨折内固定术 篇10

[关键词] 内固定手术;胫骨多段骨折;临床疗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14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335-01

胫骨多段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通常伴有两处或两处以上部位骨折,且局部软组织损伤较为严重,因此,使骨折得到尽快复位和固定是治疗该病的主要目的[1]。目前来看,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方法比较多,在此我们主要研究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胫骨多段骨折患者94例,其中男61例,女33例,年龄16-54岁。引起骨折的原因:交通伤48例,运动伤37例,摔伤7例,机械绞伤2例;单侧骨折72例,双侧骨折22例;闭合性骨折81例,开放性骨折13例;3段骨折86例,4段及以上骨折8例。所有患者均在骨折后视其骨折严重程度及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给予手术治疗。

1.2 治疗方法 ①患者仰卧位,麻醉后,常规消毒,开放性骨折进行清创,若伴有腓骨骨折优先进行腓骨内固定,以恢复腓骨的长度,然后进行胫骨内固定。②以骨折端为中心作一纵行前外侧小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充分显露骨折端,清除断端软组织,直视下复位,然后用拉力螺钉临时固定骨折端,使其成为两段骨折,用复位钳维持骨折断端,根据骨折的类型选用合适的LCP钢板,沿胫骨近端内侧行纵行小切口,用骨膜剥离器在骨膜和深筋膜之间剥离,形成皮下隧道,将LCP钢板放入隧道,并使钢板位于胫骨内侧面的中央,用螺钉固定两端,透视下观察骨折端,稳定后打入锁定钉螺钉,结合术前影像检查,视关节面及半月板的损伤情况,进行修复,手术结束前清洗伤口,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伤口。③手术后应用抗生素及抗凝治疗,预防感染及DVT形成,并抬高患肢,以消肿止痛,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但术后避免过早负重[2]。

2 结 果

手术后,对94例胫骨多段骨折患者进行随访,94例骨折均全部愈合,其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经更换敷料1周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为甲级愈合。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3个月,患者术后复查X线表明无骨不连接、松动及内固定断裂的情况,关节活动良好,无畸形愈合;参照Lysholm评分标准评分,优87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6.8%。

3 讨 论

胫骨多段骨折常为巨大暴力所致,多为两段或两段以上部位骨折,骨折处常伴有移位及软组织损伤,手法闭合复位较为困难,且难愈合,因此,胫骨多段骨折应及早手术复位。传统的石膏固定、牵引、外固定架等治疗方法常不能收到满意的临床疗效。笔者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多发性骨折,该疗法操作简单,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最佳疗法[3],极易被患者接受。该方法通过最小损伤对骨折端进行固定,减少剥离骨折端软组织,保护骨折端血运供应,有利于骨折的愈合[4-5],同时为患者选择适宜的钢板,使钢板与胫骨骨折部位牢固的连接成一体,形成一种内支架固定机制,避免了螺钉在旋紧的时候将骨折块拉向钢板[6],减少了钢板对骨和软组织的破坏,保护了骨与骨膜的血运,从而加快骨折的愈合。针对骨缺损患者,在手术时给予骨移植,填充骨缺损部位,防止因此延误病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7]。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患者,行彻底清创,将骨折端解剖复位,根据术前软组织损伤情况,进行皮肤缝合或部分缝合。

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关节面及半月板的损伤,术前应通过X线、CT及MIR等检查了解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以便在手术时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不伴有其它损伤的胫骨骨折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骨折固定牢固后,盡量早期做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防止关节粘连及下肢DVT形成,同时应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但应注意不能过早负重。

经本次实验可以看出,笔者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其优良率达到了96.8%,可见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胫骨多段骨折的理想方法。

参考文献

[1] 沈洪兴,张春才.胫骨PiLon骨折的治疗进展[J].中华骨科杂志,2002,22(8):505-507.

[2] Eralp L,kocaoglu M,Sar C,etal.Surgical treatment of distal intraarticular humeral fractures in adalts[J].Int Orthop,2001,25(1):46-50.

[3] 贾其余,郑曙翘,董力军,等.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9).

[4] 王江渝,林树忠,王水,等.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闭合性骨折[J].实用骨科志,2006,12(1):61-62.

[5] Gerber C,Mast JW,Ganz R.Biological internal fixation of fractures[J].Arch Orthop Trauma Surg,1990,109(6):295-303.

[6] Wager M.General principles for the clinical use of the LCP[J].Injury,2003,34(supper 12):31-42.

上一篇:播出建设下一篇:我国公务员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