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施工技术

2024-06-23

提高施工技术(精选十篇)

提高施工技术 篇1

1 路基填土与压实

影响路基质量和压实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土的含水量、土的颗粒组成情况、碾压层的厚度, 碾压机械的功能和类型、碾压遍数的多少以及地基的强度等因素。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特性和其压实的程度。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压实条件和填土要求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规范标准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路面底面以下80cm~150cm部分的上路堤其压实度必须≥95%, 对其它等级公路铺筑高级路面时, 其压实度也应该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施工标准进行。此外, 路基施工要求还增加了对路堤基底的压实度不宜小于93%的标准的规定。

1.1 含水量的影响

土的含水量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很大, 是影响路基坚实程度的比较重要的因素。无论是路基压实工作还是沟槽回填工作均应控制好其含水量。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含水量在最佳含水晕的±2%的范围内。土处在此状态下, 土粒间引力较小, 保持并具有有一定厚度的水膜, 起着润滑作用, 外部压实功比较容易使土粒相对移动, 相互紧致。如果此时进行碾压, 压实效果最佳, 并且碾压完成后土体比较稳定。但当土中含水量过大时, 孔隙中出现了所谓的自由水, 压实时不可能使气体有效排出。从而使压实功能的一部分压力被自由水所抵消, 从而减小了有效压力, 压实效果也因此随着降低。当土中含水量较小较低时, 土粒间的引力较大。虽然干容重较小, 但其强度可能比最佳含水量时还要高。可是此时因密实度比较低, 孔隙比较多, 如果一经饱水, 其碾压强度会急剧下降, 进而影响路基最终的稳定性。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此时土处于硬塑状态。比较容易获得最佳最理想的压实效果。压实到最大最佳密实度的土体, 达到水稳定性最好的理想状态。

1.2 土质的影响

就填土压实最理想的土质而言, 最适宜的是砂土、砂砾土和砂性土。这些土比较容易压实, 且有足够的稳定性, 沉陷很小。而最难压实的则当然数粘土, 在潮湿状态下这种土极度不稳定, 其最佳含水量比其他土类大很多。而粘土的最大干密度却又比其他的土类小很多, 但经过压实的粘土仍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这是粘土的特殊之处。根据压实试验表明, 在相同的压实功作用下, 不同类型的土质具有不同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强度。在同一压实功能作用下, 含粗颗粒越多的土, 其最大干密度也越大, 而其最佳含水量越小, 即随着粗粒土增多, 其击实曲线的峰点越向左上方移动。这就要求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 因地制宜,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土质状况, 制定出合乎本地实际和本地土质相符合的路基压实的方法和策略, 力争取得最理想的压实效果, 建设出最坚实的路基, 完成质量最好, 技术含量最高的路基建设工程, 为建筑坚实而耐用的公路打下坚实良好的基础。

1.3 压实次数

对于同一类型的土质, 最佳含水量随着压实次数的加大而减小。而最大干密度则和最佳含水量的表现相反, 其随压实次数的加大而增大。当土质偏向干旱时, 增加压实次数对于提高土的干密度影响较大, 而当土质偏湿时此措施则收效甚微。故对偏湿的土企图用加大压实次数的办法来提高土的密实度是不切实际和不经济的。若土质的含水量过大, 此时增大压实功能和次数就会出现“弹簧”现象。另外, 当压实次数加大到一定程度后, 对最佳含水景的减小和最大十密度的提高影响就都不明显了, 这就是说如果单纯用增加压实次数来提高土的密实度是不经济不合算的, 而且同时压实功能过大还会破坏原有的土体结构, 使效果适得其反。最终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所以, 一切问题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 制定科学的方案, 而不是仅仅依靠一种方法, 妄图达到用很多种方法才能达到的理想效果。有效计划, 有效制定解决办法, 才能保障工程的质量, 取得最终想要的结果。

1.4 压实工具设备及压实层厚度

不同类型的压实工具和设备, 其压力传播的有效深度也不同。夯击式机具传播能力最强压力传播的最深, 振动式则次之, 碾压式最浅。而对同一种机具而言, 其的作用深度, 在压实过程中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当土体松软时, 设备的压力传播则较深, 而随着碾压遍数增加, 上部土层逐渐变得密实, 土的强度也相应地在提高, 而工具设备的作用深度也就逐渐减小。当压实机具的重量不是很大时, 机具设备荷载作用时间越长, 土的压实度越高, 则密实度的增长速度随时间而逐渐减小:当压实机具设备重量很重时, 土的密实度则随施荷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而超过某一限度后, 土的变形就会急剧增加, 甚至达到破坏的结果。而当压实机具设备重量过重, 以至于超过了土的强度极限时, 会立即引起土体结构被破坏。所以在对路基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把握好应有的度, 不宜做得不足量, 也不宜做得过量, 以至于适得其反, 无法取得良好效果。

2 路基路面排水控制

影响路基强度和稳定性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水, 在进行路基路面排水工程的策划时, 要从保护当地环境、不损害当地农田水利设施的前提加以考虑, 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路基排水工作, 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并做到与当地地区排水规划相协调。

2.1 地面排水

公路施工过程中, 最通常最常见的采用的地面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跌水、急流槽以及地表的排水管。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而言, 其上的排水沟渠, 一般按要求都要铺砌防护。做好地面的排水工作, 是公路施工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和关键的方面, 所以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提高技术含量, 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 建成最有效最有价值的地面排水系统。

2.2 路面排水

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降水是路面排水的最主要的任务, 采取措施减少水从路面的渗入量, 尽量使其不冲刷路基边坡。路拱横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2%。集中排水和分散排水是雨水排出路面的两种主要方式。雨水排出路面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集中排水, 主要方法是在硬路的肩外侧设置现浇沥青混凝土或是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的拦水带, 使其与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形的集水槽流水排水, 每隔20m~50m间距设一泄水口, 衔接路堤边坡急流槽将雨水排到坡脚排水沟中。第二种是分散排水, 此方法多用于地势乎坦, 路线纵坡小于0.3%的长路段, 除了硬化路肩和加固路基边坡任务外, 在经过的绿洲地带,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 也要防止边坡上部的植草向上生长, 从而导致其挡横向排水出路造成路表积水, 硬化路肩, 设置路肩排水沟, 增大沟坡排水项目是改进此种情况的有效方法。

针对不同的地区情况和不同的天气状况, 采取不同的排水方式和措施。

2.3 地下排水

路基地下排水主要仍多是用暗沟、盲沟、渗沟、渗井等, 地下排水的主要特点是以渗透力排水, 当水流量较大, 降水较多的地区时, 带渗水管的渗沟是首先采用的排水方式。传统的砂砾料反滤层则多改用有反滤功能的土工织物。很适用于地下排水的是带有钢圈、滤布和加强合成纤维组成的直径8cm~30cm加劲软式透水管。所有的排水方式, 都要在适宜应用的环境中利用, 切忌草率, 选择排水方式时要深思熟虑, 做到效果最好最理想。

3 路基防护

地层的天然平衡状态因为路基的修筑而被迫改变, 而且路基暴露在空间之中, 会不断受各种错综复杂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受到自然灾害和气候的不断地侵蚀, 因此需要进行各种类型的防护。采取各种各种不同的防护措施, 对路基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专业的防护。保护好路基, 就是保护好公路。

3.1 坡面防护

防止地表水流的冲刷、防止坡面岩土的风化剥落以及与当地周围环境相协调是坡面防护的主要目的。近年来, 随着媒体等对环境保护不断宣传, 环境保护日益引起人们大众的重视, 修筑的高等级公路的边坡, 多采用种草防护坡面。边坡较高时, 采用砌石框格 (方型、菱形、拱型、M型) 种草加以防护。对于西部而言, 由于干旱缺水, 边坡种草防护方法类型的选择很重要, 草坪植生带是现代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方法, 即是将草籽、肥料和土均匀拌和裹于土工物内, 当草籽发芽也长成草, 已经能起到固土作用后, 无纺布纤维也会随着自然腐烂, 不会污染环境, 保护环境, 防护效果很好。

仍较普遍使用的坡面防护方法还有石砌圬工防护, 根据不同情况防护方式也不同, 在路堤边坡护坡多用混凝土预制块护坡;连片的及带窗孔的护面墙多被用于路堑边坡。破裂的或易于风化破碎的岩石路堑边坡多采用锚杆挂铁丝网或高强塑料阏格喷浆等方法, 喷射混凝土以及喷射纤维混凝上防护也有较好防护的效果。但由于石砌圬工及混凝土防护造价高、易破损等诸多问题的存在,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建议大力推广种草防护, 这种方法既能改善生态环境, 美化景观, 而且一劳永逸。

3.2 冲刷防护

防护沿河路基边坡免受冲刷, 至今仍多采用直接防护。传统的砌石、抛石、铁丝石笼、挡土墙等有所改进, 现在已经用高强土工格栅代替铁丝来做石笼, 防护受水冲浪击的边坡, 用聚脂或聚胺脂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护坡模袋做成的护面板, 具有很能适应土体不均匀沉降的优势。冲刷防护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改进, 更好地为现实需要服务。

3.3 支挡防护

目前应用于支挡防护的主要方式方法是挡土墙, 石料丰富、墙高较低、地基较好是石砌的重力式挡士墙较多应用的场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臂式挡土墙、扶壁式挡土墙和板柱挡土墙使其受力比较合理墙身圬工体积也较小, 已被广泛应用于公路路基的防护。垛式挡土墙是一种特殊型式的挡土墙, 其易于调整墙的高度, 并采用预制构件拼装。各种挡土墙, 是支挡防护的最重要的方法途径。

4 软土地基处理

4.1 灰土挤密桩

采取灰土挤密桩, 是当软士地层含水量过大或过小时。含水率过大情况时可往孔内填干土粉或石灰粉, 用来吸去部分水分, 或者快速成孔浇灌, 还可以边成孔边下套管。也可以成孔后再下套管, 含水率过小出现时, 对内土层应预先浸湿加固范围, 成孔顺序应先外圈, 后里圈并保持间隔进行;对已成孔, 应防止受水浸湿, 且应当天进行加填夯实;应打一孔, 填一孔为避免夯打造成缩颈堵塞;当桩孔较密, 土质松软, 应采取间隔跳打夯实的方法。

4.2 土工合成材料加固

采用先在地表铺筑土工布, 再填筑路堤的方法多用于浅层 (一般小于3m厚) 的软土地基。土工布起分隔、过滤、排水和加速固结等多种作用, 从而取代常规的置换方法。地表之间铺设多层土工织物, 保持稳定主要利用材料和高抗拉强度克服地基的滑支变形的方法。使地基迅速固结可以通过控制填土速率, 配合超载顶压的有效方法。

5 黄土陷穴处理

黄土地区路基施工常见的病害是黄土陷穴。黄十陷穴处理范围和处理方法, 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宜在路基填方或挖方边坡外, 上侧50m, 下侧10m~20m。特殊情况如果陷穴倾向路基, 即使在50m以外, 仍然应作适当有效地处理。彻底处理审珠状陷穴。处理时, 采用灌砂、灌浆、开挖回填等方法措施, 其中开挖的方法可以采用导洞、竖井和明挖等。

总的来说, 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公路的使用寿命和公路的施工质量, 重视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投入, 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技术, 保证提高公路的施工质量。

摘要:本文介绍了公路路基施工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路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好好把握公路路基施工的技术, 以提高公路路基的施工质量, 保证公路整体工程的技术含量和施工质量。本文就路基方面的施工技术加以阐述, 以求更好地服务于现实中路基施工和路基维护。

关键词:公路路基,填土压实,排水,防护,黄土陷穴处理

参考文献

[1]梅桂林, 李艳丽.对公路路基工程施工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谭荣生.公路工程中路基施工质量管理控制策略探讨[J].科技信息, 2010.

[3]葛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初探[J].河南科技, 2007.

[4]李步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方法和对策[J].南北桥, 2009.

提高施工技术的隧道工程论文 篇2

1.高原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

高原地理环境对隧道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隧道使用功能的影响。当隧道穿越高原当中的富水层或是岩溶裂隙发育地段时,若是防排水措施不当,则会导致衬砌漏水,这样一来不但会对隧道内的通风、照明、监控等电气设备的使用造成影响,而且在寒冷的冬季,还会使隧洞内壁挂冰、路面结冰,运营条件会极度恶化,严重影响了隧道的使用功能;其二,会对隧道的衬砌结构造成影响。在高原地区的隧道工程中,若是围岩中的地下水未能及时排出,当冬季来临时,则会导致水体冻结,从而对隧道衬砌结构带来冻胀破坏,到夏季时冻结融化会使围岩形成浆融圈,这种现象多出现在隧道的洞口位置处,这会对隧道的结构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在高原地区进行隧道工程建设时,必须对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处理,以此来确保隧道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

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工程的关系

在对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进行研究前,首先应当对断层的基本类型加以明确,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大体上可将断层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正断层。此类断层主要是指沿着断层岩石面的倾斜方向下盘相对上升,上盘下对下降的断层。这类断层的形成主要与张拉力和重力有关,其断层面的倾角相对比较陡峭,断层线以平直居多;其二,逆断层。此类断层具体是指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多数都是在地壳挤压作用下形成的,断层的两盘多数都处于闭合状态;其三,平移断层。此类断层则是指两盘沿着断层走向发生相对位移,断层面近乎于直立,倾角较陡,一般都是在地壳水平运动过程中,在受剪切力的作用下而形成的。

2.1断层破碎带

断层破碎带主要是因为断层两盘在相对滑动的过程中,使两侧的岩层遭受挤压作用而破碎,进而形成的长条状且方向一致的破碎带,它的宽度与岩石的性质、断层距离以及断层性质等因素有关。按照破碎带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可将之分为角砾岩、断层泥、磨砾岩等几种类型。2.2断层破碎带与隧道的关系当隧道工程穿越断层地段时,隧道施工难度的大小一般取决于断层的性质、破碎带结构中岩石的破碎程度、含水性以及断层活动性等因素。当施工方法、机械设备等条件相差不大时,断层破碎带与隧道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施工难度和工期。通常情况下,当隧道的轴线无限接近于垂直构造的方向时,且断层规模较小、宽度不大、含水量较低时,施工难度较小;如果隧道的轴线与构造方向斜交或是平行时,隧道穿越破碎带的长度会随之增大,并且会伴随出现较为强大的侧压力,为了确保施工安全,此时必须对隧道支护体系进行加强,并及时进行封闭。

3.高原隧道工程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

在高原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时常会遇到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情况,为了确保隧道施工顺利进行,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施工技术,下面对此展开详细论述。

3.1施工方法

(1)超前地质预报

在隧道开挖穿越断层破碎带时,常常会出现坍塌、突水等问题,为了保证施工安全、有序进行,应当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采用超前地质预报。该方法是确保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施工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对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进行地质调查,并按照隧道已有的勘察资料和隧洞内开挖作业面的地质描述,借助相关工具,对作业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推测,同时,在隧道开挖的过程中依据超前地质预报的实际情况进行随时补充,借此来了解即将穿越的破碎带的位置、宽度等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加固圈

这里所指的加固圈就是利用超前小导管+水泥浆液在隧道拱部120度范围内的四周形成强度与厚度足够的加固拱,借此来提高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3)正台阶法

这是隧道穿越破碎带时较为常用的一种开挖方法,在开挖过程中,要遵循短进尺、强支护的开挖原则,上下台阶的高度差应当合理,并采取左右交错的方式进行开挖。同时,要控制好两个台阶之间的纵向距离,这样有助于极早落底。此外,开挖之后,要尽可能减少围岩在外界环境中的暴露时间,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4)初期支护

常用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对隧道掌子面进行初喷封闭,随后采用工字钢制作钢拱架,并在纵向上用钢筋进行连接。

3.2施工技术要点

(1)导管布设

在施工中,确保小导管的布设位置与角度符合设计要求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同时,可采取钻孔打入法对小导管进行施工。

(2)浆液施工

对于岩体破碎程度较为严重、裂隙较为发育、空隙较大的围岩而言,采用超前预注浆的方法进行施工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预防浆液大量流失、控制注浆液是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加固圈安全、稳定、可靠的有效途径。①注浆参数的合理确定。在工程没有特殊要求的前提下,小导管施工的水泥浆液水灰比可以确定为0.8-1.0左右,水玻璃的浓度为30-35左右,两者混合后的体积比为1:0.3-1:0.8,注浆压力最小不得低于0.5MPa,最大不得超过2.0MPa。②注浆准备。在正式注浆前,应当先对注浆管路进行认真检查,借此来确保管路通畅、机械性能良好。当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完毕之后,应进行现场注浆试验,从而确定最佳的注浆参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施工。③注浆要点。采用液压双液注浆泵将预先配制好的浆液注入到小导管当中,注浆可以采取两次间歇的方式进行。第一次注浆时,应当适当减少水灰比,并增加水玻璃的掺入量,注浆压力应当控制在0.5-1.2MPa这一区间范围内,并在钻孔内有浆液流出时停止注浆,随后间隔3-5h左右,进行二次注浆。在第二次注浆时,应当将注浆压力提高在1.5-2.0MPa,并在浆液注入量低于20L/10min时,停止注浆。

3.3监控量测

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必须进行监控量测,可将监控的重点放在对拱顶下沉及周边收敛上。对隧道开挖作业面的观测应当在每次开挖完成后进行,当地质情况变化较小时,可每天观测1次;初期支护至少每天观测1次;水平收敛与拱顶下沉的量测可以采用相同的频率,当拱顶的下沉量相对较大时,除了要加强对拱顶下沉的量测之外,还应当对拱腰和基底进行量测。

3.4施工注意事项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应当对如下事项加以注意:其一,在钻孔前,应当对孔位进行精确测定,并对每个测好的孔位进行编号。在钻孔时,为防止孔斜等情况的发生,可以采用测斜仪,并对小导管的打入方向进行严格控制,同时,做好各个钻孔的记录。若是发现某个孔的误差超过设计或是规范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如果终孔之后,仍然超限则应当采取注浆封孔的措施,并在其达到一定强度之后,在原位上重新钻孔。其二,注浆时若是发现较大的空洞,应当先注入一定量的水泥浆液,或是混凝土,然后再进行注浆。

4.结论

改进路基施工技术提高路面工程质量 篇3

关键词 路基设计 路面设计 施工 排水

公路路基施工是整个公路施工工程的关键所在,稍有偏差,将给整个工程埋下质量隐患。因此,路基施工应根据施工当地地形、地质状况、公路等级、所在地区的气候、结合施工填挖方平衡等来选择施工方法。

一、道路设计标准

1.道路技术标准论证。道路技术标准是指对道路路线及构造物技术性能、组成部分、几何形状及尺寸等方面的要求。论证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计算行车速度论证;平面线形标准论证(各种曲线线形、半径和长度、直线长度、超高、加宽等的规定取值范围);竖曲线要素标准论证(曲线半径及长度、纵坡及长度、视距长度等);横断面技术标准论证(路基宽度及横断面布置、路拱横坡、超高、视距等);净空高度论证;车辆荷载论证(构造物设计)。

2.横断面设计及路基土石方计算。除设计路基标准横断面外,还应根据具体条件对个别路段进行特殊路基横断面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坡度;路基弯道超高,加宽;路拱坡度;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选定1公里路段绘制路基横断面图,进行土石方计算及调配,填制路基设计表及土石方计算表。

二、路基路面设计

1.据沿线地形、地表径流而后地下水情况,进行道路排水系统的布置以及地面和地下排水构造物的设计。土石方是公路建设中使用最高的筑路材料,而水对土石方路基有百害而无一利,诸如冲刷路基边坡,路基坍塌沉陷等,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须进行排水系统完整性设计。 路线设计对排水系统的考虑,包括路堑段纵坡度宜20.3%,路线纵坡度宜≤2%,凹曲线底部宜设计在涵洞处,并在边坡上设急流槽,超高段尽量避免设在路堑地段,原则上要求考虑加深边沟。

2.对排水系统的路基设计。应考虑适合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施工期防水排水的路基保护,应考虑底基层完成后的排水全幅设计透水性碎石料或硬路肩上设必要数量的盲沟;另一方面是使用期的排水考虑:一是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的设置桩号范围及其断面尺寸,除采用标准断面外,对那些有排洪要求的部分作专项设计;二是地下水位较高的四季堑区段,主要是反映风化岩地段路堑,对边沟采取加深或边沟下设盲沟(渗沟)或渗沟下铺30 cm厚的沙砾垫层,以截断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3.路基工程设计。在道路平、纵、横规划的基础上,进行路基及其排水、支档和防护工程规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分析,路基土压实要求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选择;排水系统规划,涵洞、排水沟渠及连接构造物形式选择。有条件时进行结构设计;挡土墙的布置、结构选择。有条件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其他防护工程设计。

三、路基路面的施工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为了控制施工进度,指导后期的施工组织与安排,同时保证路基的稳定与适用,需要对路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计算预测。高速公路对地基要求甚高,为了实现其“安全、舒适、高速”的服务目的,在使用年限内不应出现较大的工后沉降,同时还应避免不均匀沉降的发生。道路施工过程中主要考虑地基承载力、填料、压实、边坡等方面。

1.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对此达不到设计标准的地方,必须处理。处理方法根据地质情况、经济实力、施工方法简便与否等进行综合考虑。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其顶面仍应酌情给予适当处理,地基表土,树根和草根必须清除干净,清除干净后进行地基填前碾压,填前碾压达到要求后才可填土。

2.对填筑路堤填料物的要求。理想填料物为稳定性好,压缩性小,例如,在某高速公路连接线上,土方填筑的松铺厚度为不大于30 cm,土石混填的松铺厚度为不大于40 cm,石方填筑的松铺厚度为不大于 50 cm,石方最大粒径为不超过层厚的2/3,但不能超过30 cm,通常情况下,下列材料为非适用材料:沼泽土、淤泥、泥炭、冻土、生活垃圾,建筑材料;含有树根和易腐朽物资的土;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所以,我们在选择填料时,一定要慎重,如砾石、不易风化的石块、碎石土、卵石土、粗砂、中砂,砂性土等都是修筑路堤的良好材料,黏性土虽然渗水性很差,干燥时较硬而且不易挖掘,浸水后水稳定性差,强度低,变形大,但黏性土在南方地区比较普遍,所以在给予充分压实和良好排水设施的情况下,仍可用作路堤填料。

3.路堤土经分层压实。目的是使之具有一定的密实度,以消除大部分因水分干湿作用引起的自然沉陷和行车荷载反复作用而产生的挤压变形,由此而保证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因此,路堤填筑时,为达到设计所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必须层层碾压。压实度与含水量、干密度有关,保持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压实度才有保证。在高速公路连接线上,对路基压实度比较重视,把标准定得更高,填前碾压达到88%,上路堤>800 mm~1000 mm≥93%,下路堤>1500mm≥90%,由于现场管理严格把关,压实度标准得以保证,至今仍未发现有微小沉降。

4.路堑的施工。主要考虑结构的稳定性,绝对禁止挖土,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高度不同,采用的坡率不同,根据地形条件不同,采用的施工方法也不同,一般主要有纵挖法、横挖法、纵横相结合方法等。

四、路面养护工程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大都采用冷铣刨工艺,它难以保证旧沥青路面与新铺的沥青路面有效的结合。采用红外线就地加热技术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对原有的沥青路面接缝边缘进行加热,使原有的沥青路面和新铺的沥青路面进行 热接缝,确保了沥青路面接缝的质量。这种施工工艺同样可 以解决新沥青路面施工摊铺混合料的纵向热接缝和横向热接缝问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路基工程对路面质量影响重大,如果能从上述的诸多方面加以注意并努力改善的话,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并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 篇4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提高,施工技术,措施

一、建筑给排水技术的相关知识

1. 建筑给水方面的管道施工

(1) 给水管道材料的种类和选用

目前市场上聚丙烯类、聚乙烯类、聚丁烯类、工程塑料类, 以及还有一些复合管类等给水管材在新型建筑中用的较多, 尤其是钢塑管、铝塑管、铜塑复合管等最受欢迎。根据施工情况和施工环境的不同。才能具体决定选择哪一种管材。有很多种因素会影响到管材的选用, 比如国家政策、施工标准、地区特点、工程性质以及施工标准等。综合考虑以上各种因素, 要选择最合适、最经济的管材, 其中重点考虑的是管材的使用位置和方法以及管材的连接方式对管材选择的影响。

(2) 给水管道的施工

加热的时间和管材插入的深度是给水管热熔连接时最应该把握好的关键点。加热时间必须恰到好处, 时间长了水管会融化, 时间短又不能很好的起到粘结效果。连接时插得深浅也很有讲究, 过深就会使管道重叠部分太多, 造成浪费, 也不利于操作。插得太浅又不利于粘结, 粘结强度就不够。所以, 热熔连接的三个重要因素就是加热温度、时间和接缝压力。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这三方面因素的度, 以保证施工质量。

2. 建筑排水管道常见问题的原因分析

漏水、堵塞是排水管道常见的施工原因。造成漏水和堵塞的原因有三点:第一, 施工中发生的问题。比如施工管材的选用。有时是管材自身的质量问题, 以次充好或者是假冒伪劣产品。还有就是没有按照正常的程序来操作, 比如没有在安装前进行漏水实验;第二, 设计方面的问题。如果设计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已经安装好的管道经常堵塞, 无法正常使用等情况;第三, 用户自己使用不当。有些用户在使用排水管道时不注意, 随意往排水管道中乱倒东西, 有些垃圾过大或者是不易排泄, 导致排水管道堵塞。

3. 建国以后我国建筑给排水的发展阶段

中国总共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 从1949到1964年是初创阶段, 主要是房屋卫生技术设备决定建筑给排水。《室内给水排水供应设计规范》开始试行, 给水排水作为一个专业正式设置标志着给排水进入到房屋卫生技术设备发展阶段。第二, 从1964年到1986年, 给排水进入到反思阶段。《建筑给排水供应设计规范》正式运行之后, 室内给排水技术运用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通过反思确立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给水排水技术体系。第三是建筑给排水迅速发展阶段, 从1986年至今, 给水排水方面的技术迅速发展, 国际间的技术交流越来越多。现阶段, 我国的技术水平发展迅速, 建筑给排水的发展也走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越来越多的高新材料出现在了建筑施工中, 有效的促进了我国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特点

在进行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首先就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管道安装;其次, 就是对给排水管道进行试压, 具体内容如下。

1. 管道安装具有的特点

PP-R管和UPVC管是这几年给水管道的材料中使用最多的。主要是因为这些材料具有轻便、耐高压、抗腐蚀、质量安全、使用卫生、通水阻力小、使用寿命较长的特性, 正因为这些特点使这两种管材非常畅销。加之便于安装, 使其成为给排水管道的常见材料。PP-R管需要在安装前清除管道上附着的灰尘, 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安装。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不能在热熔中旋转管道, 防止加热过度, 甚至管道连通后还要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冷却。而UPVC管的安装一定要使用排水胶粘结, 依据当地气候和温度来调节胶干时间, 而且还不能沾水。施工现场环境温差大, 只有使用管道伸缩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在进行给排水管道安装的过程中, 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质量。

2. 给排水管道的试压

对排水管道进行试压也是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管道安装完成之后的全面检测包括检测安装好的管道阀门等设备是否能够满足设计和技术的相关要求规定。一旦发现问题必须拆除或是维修更换, 以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具体的检测方法是用临时的短管来代替需要安装的管道, 封闭所有的开口处。向管道最低处灌水, 最高处放气, 注意观察有没有异常出现。一旦有异常, 就马上停止检测开始排水。还要进行善后处理工作, 完成试压后吹洗所有管道。运用这种试压方法可以及时发现给排水管道中存在的问题, 有效保证施工质量。

三、提高建筑的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通过对建筑给排水施工的分析与研究, 针对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具体内容如下。

1. 管道施工的措施

加热时间、加热温度、接缝压力是管道施工最需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钢塑复合管需要在施工时运用螺纹连接的技术, 这在施工中叶运用的比较多。利用旋转深度来控制插入管道的长度, 并且在管材端口处和管材螺纹部分进行加工以后, 还需要进行密封, 这就要用到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将螺纹紧紧缠绕起来。而且在施工过程中, 管道接口必需用厌氧密封胶密封, 养护二十四小时后才能进行试压。需要注意的是施工必须使用专用的施工器材, 不能随便替换。在管道施工的过程中, 一定要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选择合适的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与工作效率。

2. W型铸铁管的施工方法

W型铸铁管是施工时比较常用的一种管材, 这种管材在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有:第一, 下料。要用专业的切割工具来切割管材, 这样才能保证管口的平整光滑。第二, 连接。施工时要慢慢松开卡箍, 把内衬中的橡胶圈取出来。在入管口的一侧将箍套和橡胶圈放好, 对齐管口, 在接口上放好橡胶圈。最后还要注意锁紧箍套还有紧固螺丝, 这样管道连接的工作才算做完了。第三, 支架的设置。W型无承口机制排水铸铁管接口和一般的管材不一样, 一般的管材每隔3 m设置一个支架就可以了, W型无承口机制排水铸铁管就不行了。因为它的接口是一种柔性接口, 虽然在理论上讲支架放在管道中间管道可以保持平衡。但在实际工作中, 重心点想要找准还是很不容易, 这样的话就不能保证管道接口的平整。只有每隔1.5 m设置一个支架, 这样才可以保证管道施工顺利进行, 也可以很好地解决管道外观和管道坡度的问题。

3. 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监管

无论是从设计还是从施工来讲, 给排水管道都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过硬的技术来处理种种的问题。尤其是管道的铺设和管道的安装, 所以就需要对管道施工进行有效的监督, 这也是施工单位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管道施工分为设计、工程施工等不同的时期, 那么监管也要分阶段实行, 而且要全面覆盖。在工程施工前期, 监管工作主要是指在仔细阅读施工图纸, 将设计者的设计目的和想法搞清楚, 从而保证施工过程与设计图纸最初的设计相吻合, 尽量不在施工中变更设计方案。基础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的监管, 主要是要注意排水管和给水管的引入管在穿越建筑物以及地下构筑物外墙时预留的孔洞以及设置好的套管。再次, 就是装修阶段的监管是否按设计要求准备好了, 装修施工阶段的监督主要是系统安装给排水管道, 需要注意装修工程不能对原有的管道路线设置和预留管道造成破坏。施工之前必须明确所有管道布置, 还要结合装修方案来进行施工。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给排水施工是建筑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只要不断提高给排水施工的技术水平, 就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随着我国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 对于建筑给排水工程, 人们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工程师和设计人员需要在设计和施工时多多总结经验教训, 正确处理好常见问题。整个工程施工的监管和管理也需要继续加强, 为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卢文英.建筑中给排水工程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 2010 (05) .

[2]吴刚, 宫月明.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 (02) .

[3]王树兵.如何控制好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2 (09) .

[4]刘雄伟, 刘立双.试论给排水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J].科技信息, 2011 (04) .

怎样提高运球技术 篇5

我给别人的印象是左右都能攻,我可以给你点建议:

我们一般打的半场篮球,运球突破是不需要几步的,左手的话能运2,3下快的就可

以了,我一般用的两招是右手直接换左手突破和右手带球转身换手突左边,再练

好上篮前的这两下运球就够了,突破以后照样可以用右手上篮,靠在对方身上对

方更容易犯规.

所以说练的多的就是左手快速运2下球再上篮和 换手运球.

如果说你是内线,左手跟本不用练,能拍一下就行了,不是左撇子,尽量别用左手背打,因为用左右手效果是一样的

篮球控球技巧

1.持球

使用五根手指持球,并将手指向内紧缩。

在球落下的一刻使用手掌接住。

2.躯干盘球

将球放在腰际盘旋,这个动作的关键在於脸面朝前,同时眼睛不要看着球,然后做顺时钟、逆时钟的盘球练习。

3.颈部盘球

将球沿着颈部环绕练习,这个练习同样脸面朝前,颈部切忌不可移动,并且做正、反时针方向的交替练习。

4.单脚盘球

两脚分开并且重心放低,持球在单脚一侧做盘球练习。

眼睛不要看球,并利用左、右脚做正、反时针方向的交替练习。

5.跨下前后抛球

两脚分开同时重心放低。

将球从前方轻抛到后方,两手迅速由后方接住球,并将球轻抛回前方,如此反覆记时练习,试试看叁十秒内能完成几次。

6.膝部盘球

两脚稍微靠拢同时身体重心放低 ,将球沿着两膝做盘球练习。

眼睛不要看球,并按正、反时针方向交替练习。

7.跨下8自行盘球

浅析提高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的策略 篇6

关键词:建筑; 防水; 施工技术; 策略;

引言: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密切关系到居民的经济利益,一旦室内漏水,会给居民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不便。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在某些情况下要对防水工程进行附加增强层得施工,以保证防水效果。本文分析了国内当前建筑防水在现状以及问题,并提出问题在解决办法。

1.国内建筑防水工程现状

我国的建筑存在着严重的渗漏现象,建筑渗漏率较高。建筑各个部位均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防水施工技术失误造成漏水现象。建筑工程易渗漏的部位主要有屋面部位、室内部位尤其是厕浴间、外墙面板缝部位外墙面、钢窗及铝合金边、窗台框架粱底、柱边等、地下室墙面等。其中地下渗漏比屋面严重,墙面渗漏亦愈来愈严重。

各种渗漏对建筑的使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内墙面渗漏卫生间地面防水施工失误至使水向下渗漏,导致底层卫生间墙面渗水严重,甚至使与之一墙之隔的大厅过道墙面受渗水泅渍;上下管道接口渗漏卫生间上下管道接口处防水没有做好,至使水沿管道与楼板接缝处发生渗漏,粉刷层起皮、脱落,导致下层卫生间屋面渗水严重;外墙面渗漏室内用水房间的防水没有做好,至使整个房间渗漏水现象严重,同时使外墙面受渗水泅渍严重;窗台渗漏为了追求简洁的外观线条,窗口处没有做更好的排水处理措施,造成雨水在窗口处污染墙面,影响外观效果。女儿墙渗漏由于我们女儿墙根部的防水没有做好,导致雨水从其根部发生渗漏,污水污染整个外墙面,严重影响室内房间的使用,墙体的耐久性,保温性能以及整个建筑的外观效果。

2.目前建筑施工中防水技术存在的问题

2.1 防水材料不符合屋面建设的标准

虽然我国的防水材料有所改进,但是在建筑施工环境和技术逐渐复杂的情况下,防水性能依旧很难达到建筑施工的标准。目前我国的建筑材料性能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低温易裂、高温易化这方面,导致防水能力下降,材料使用寿命缩短。

2.2 建筑屋面的设计不符合建筑要求

在屋面的设计建设过程中,如果设计不合理,就会对屋面的防水、排水带来一定的困难,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如果屋面的排水坡度设计过于平缓,遇到大量的降雨就会造成废水堆积,腐蚀屋面建筑物,导致排水系统效率降低,发生渗水、漏水的现象。

2.3 不到位的监管制度导致防水技术的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

由于相关的监管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对防水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对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提出意见,同时企业各方面关于防水技术的配套设施没有完善,施工方和监管方对屋面防水技术都没有采取应有的重视措施,导致工程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造成屋面防水技术出现弊端和漏洞。

3.解决建筑施工中防水问题的办法

针对屋面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防水技术的各种问题,笔者总结有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3.1选择性能好的符合建筑标准的防水材料

虽然目前我国的屋面建筑防水材料还不能全部达到标准的防水材料的要求,但是随着我国屋面建筑防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防水材料的性能也在不断得到提升,这对于屋面建筑施工是一个很大的帮助作用。因此在进行屋面建筑施工过程时,要派遣专业的采购人员和材料检测人员,选择有产品质量合格证的厂家或者规模大、资质老的厂家。同时做好材料检测和验收,严格按照屋面建筑施工技术中防水技术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不怕麻烦,做好防水材料的各种性能测试,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质量检测报告,确保在每一道程序上保证防水材料的合格性。

3.2对建筑屋面的排水系统进行严谨地设计

屋面排水系统的严谨设计关系到屋面积水的排放性能和建筑物的质量以及使用寿命。因此只有科学合理设计屋面的排水系统,才能有效地进行积水的排放,才能使建筑物的质量得到有效的防护和保障,才能稳定人们的生活,促进建筑业快速良性发展。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自然条件,排水系统应便于施工操作和维修,避免对人体及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以设计可靠、以防为主、排防结合、因地制宜、绿色发展为设计原则进行防水系统的设计

3.3 从细节上提高建筑防水技术注意要点

解决好屋面漏水渗水情况,可以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居民生活的稳定。针对这一问题的探讨,笔者在这里就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屋面找平层浇筑时,注意屋面的养护时间;建筑找坡时要注意找准泛水坡度;在抹找平层水泥砂漿之前,要注意进行适当地喷水润湿基层表面,同时注意将洒水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在分格缝的设置中,要注意将分格缝设置在屋面转折处、防水层与屋面突出的交接处,同时注意做好分格缝的对齐工作,保证分格缝与屋面板缝对齐,防止板面出现开裂状况。

在结构层与防水层要设置隔离层,以此来减少防水层受到的拉应力。在这个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石灰粘土砂浆隔离层施工或者卷材隔离施工,避免结构层与防水层开裂。

4.提高建筑防水施工技术的策略

4.1对企业相关人员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一定的培训

首先要加强企业有关人员的施工理念和有关部门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加强相关的施工培训,转变员工的施工理念,树立正确的施工价值观,制定双赢的施工战略战术,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知识培训和更新,采用一些适当的物质精神鼓励,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加强对员工安全施工理念和高质量施工理念的灌输,从而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房屋的安全性,满足人民和市场的需要。同时对于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有关文件的制定和完善,加强管理部门的管理力度,及时发现企业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同时加强有关部门对问题的分析和预见能力,为企业在屋面建筑施工中提供良好的基础性支援。

4.2提高企业的施工专门化和专业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加强施工部门人才的专业化和设备的专门化。施工部门可以结合各个部门的需要组建专门的人才队伍,设置专门的监管人员,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为客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人才的专业化会加强企业的专门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在软实力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

5.结语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水工程已成为人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成为建筑施工过程中应重点关注的对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技术与建筑的质量有着最为密切的关系,防水工程的施工技术,是现代建筑的核心技术,防水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业发展的前景。新形势下,建筑施工单位和相关科研人员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防水工程新技术的开发,为优化我国建筑施工工程提供重要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张冬梅. 浅析防水施工技术在房屋渗漏修补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4)

[2] 马明杰. 建筑工程防水施工技术初探[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09)

[3] 倪平安. 建筑防水工程材料及施工注意事项[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1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篇7

1 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 基础埋深较大。现代建筑的高度越来越大, 地下室的深度也越来越深, 相应的要求建筑基础埋置埋深也在不断加大, 出现了很多箱形基础、沉井基础。同时桩基础的长度也越来越长, 这些都使得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难度越来越大。

2) 基坑施工的要求较高。随着地下室深度的加大, 建筑基坑的深度也是越来越深, 加之现代建筑的周边环境也是越来越复杂, 周围高楼林立, 道路管网交织错节, 包括地下水文地质条件, 这些都对基坑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需要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施工技术, 才能保证基坑工程的施工质量, 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

3) 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随着建筑工程基础的体积、深度的不断加大, 大面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尤其在超高层建筑、工业建筑中, 大面积、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更多。这就对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以及与之相关的钢筋工程, 模板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2.1 加强现场组织与管理

工程开工前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并对现场负责施工的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对有疑问或有错误的地方要及时通过甲方与设计单位沟通;制定详细的工程的质量控制指标及其质量控制措施;落实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对施工中使用的各种仪器进行检验, 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施工用水、用电、道路、排水、临时房屋等必须在开工前准备就绪;建立工序交接检查制度, 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工序, 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 还要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工序交接检查, 严格保证上道工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工序, 必须采取措施达到合格标准;分项、分部工程完工后应按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检查, 经检验合格并签署验收记录后, 才可进入下一工程项目的施工。

2.2 测量技术的控制

基础施工可以说是整个建筑物施工的第一步, 其定位的准确性不仅影响基础工程的质量, 而且还会影响上部工程的质量。工程测量的控制点和水准点应设在建筑施工不易影响到的地方, 开工前应复核其准确性, 在施工过程中还要经常复核。对于基础底板标高、桩顶标高、桩基础定位、承台定位都需要周密、细致的测量工作控制。在施工中, 避免基础定位不准确、基础超挖、桩顶标高控制不准确等事故发生。

2.3 桩基施工技术控制

桩基施工前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熟悉拟建场地的地质条件, 对桩基设计图纸进行会审, 调查施工场地及其附近是否有地下管线或构筑物, 熟悉施工所用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 选择合适的施工机具和施工工艺, 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措施。桩基工程主要分为灌注桩和预制桩, 不同的桩型有着不同的施工技术要求。

1) 灌注桩施工。

灌注桩施工方法主要有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冲击成孔灌注桩、长螺旋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等。不同的施工工艺有其不同的适用条件, 要根据土层、地下水位、桩的长度、直径等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钻机就位后, 要保证平稳、垂直, 以免成孔的过程中发生钻孔倾斜和偏移;施工时在钻具上标志控制深度的刻度, 便于进行观测记录。在正式施工前, 宜进行试成孔。在成孔过程中, 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等事故发生。成孔后, 需检查桩孔的质量, 包括孔深、孔径、钻孔的垂直度、沉渣厚度等, 扩底桩还要检查扩孔的大小。成孔检查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 防止孔壁坍塌和孔底沉渣加厚。

2) 预制桩施工。

对于现场制作的预制桩, 要保证制作场地平整性和硬实性。预制桩在吊运过程中应轻吊轻放, 避免剧烈碰撞, 预制桩进场后应进行检查验收, 对于质量不合格及在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缝预制桩不得使用。预制桩施工场地应保证平整、排水畅通, 其地面承载力必须满足打桩机所施加的压力。吊桩时要慢起, 起吊点必须正确, 速度要均匀、缓慢, 必要时桩架应设缆风绳。打桩时应制定合理的打桩顺序, 对于密集型桩群, 从中间向两头或四周对称施工;当一侧有建筑物时, 由有建筑物的一侧向另一侧施工;打桩时应先深后浅、先长后短。接桩时, 应在桩四周对称地进行, 焊好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施工, 严禁采用水冷或焊好即施工。对于摩擦型桩, 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 贯入度为辅;对于端承型桩, 以控制贯入度为主, 桩端标高为辅。施工过程中如发生预制桩倾斜、位移或破碎等情况时, 应立即停止施工, 并分析其出现问题的原因, 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

2.4 承台施工技术控制

承台施工应遵循先深后浅的顺序, 当承台埋深较大时, 开挖时应采取基坑支护。对于地下水位较高需降水时, 可根据土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坑内降水或坑外降水措施。基坑开挖应分层进行, 挖出的土方距基坑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在进行承台回填施工前, 应排除承台与基坑侧壁间的积水、虚土和建筑垃圾, 回填土应按设计选料, 施工时应对称进行并分层夯实。

2.5 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由于水泥产生水化热导致混凝土产生收缩应力, 混凝土表面就会出现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制作前, 应对粗骨料进行冷却降温, 并使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施工中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辅助降温, 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施工。浇筑完成后, 应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防止表面裂缝的产生。

3 结语

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施工质量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使用寿命。因此, 实际施工过程中, 必须严格控制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 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针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从现场组织管理、测量技术、桩基施工、混凝土施工等环节, 阐述了提高建筑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方法, 对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

参考文献

[1]王凤亮.房屋建筑工程中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探讨[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1 (2) :13-15.

[2]乔全来, 金晓艳.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问题基本特征分析[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 (2006) [C].2006.

[3]刘贤智.地基基础工程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 2009 (3) :9-11.

提高施工技术 篇8

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各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能源消耗量越来越高, 世界能源需求量以每年2%的比率增长, 而这些能源大约有30%消耗在建筑物上。建筑师作为节能工作的具体实施者, 首先应该解放思想, 并且要在设计实践中努力贯彻节能措施, 积极探索研究节能技术。但当前节能工作正面临着许多问题, 如许多地区, 社会传统习惯与部分开发单位的抵触、地方节能材料的匮乏与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滞后, 都成为推进节能工作的制约因素。因此, 要实现我国的节能战略, 必须是全社会都来关注。但是, 我们怎样将节能建筑真正实现呢?这对我们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将通过实例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与节能设计

某多层洋房为框剪现浇混凝土结构, 其节能设计主要措施如下:①自然通风。本建筑各朝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达到较好的室内热环境, 各户外门窗可开启面积>45%;②外墙外保温采用200厚页岩多孔砖, 抹25 mm厚无机保温砂浆;③屋面采用满刮隔热保温防水膏;④外窗采用断桥铝合金中空玻璃窗;⑤利用太阳能新技术。

2建筑节能主要施工工艺与技术

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是指通过采用墙体保温 (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夹芯保温等技术) 、门窗及屋面节能等措施, 减少建筑的使用能耗。

2.1 墙体保温施工技术

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用粘接材料固定一层保温材料, 并在保温材料外侧抹砂浆或作其它保护装饰, 在外墙根部, 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易产生“热桥”的部位, 采用外保温技术, 可显著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

2.1.1 工艺流程

弹线定位→构造钢筋绑扎→拉结筋焊接→圈梁下砌体砌筑→圈梁、构造柱钢筋、模板、混凝土→圈梁上部砌体砌筑→顶部斜砖砌筑

2.1.2 施工工艺

(1) 弹线定位。

根据建筑图纸和楼层轴线位置, 在板上放出隔墙及门洞的位置线, 构造柱、门洞抱柱位置线;然后用吊线的方法, 将底板上的位置线引至顶板上;最后沿墙体位置线的外侧, 弹出墙体施工50控制线。

(2) 构造柱、门口抱柱钢筋绑扎。

按线调整结构预留构造柱、门口抱框柱钢筋位置, 并预先按箍筋的数量, 将箍筋套入构造柱上;绑扎竖向钢筋并与顶部预埋钢筋或预埋件绑扎 (或焊接) 牢固, 然后绑扎箍筋。

(3) 焊接拉结筋。

在墙、柱上剔出预埋贴模筋或预埋钢板, 按拉结筋的间距 (不大于500 mm) , 焊接拉结筋, 长度不小于1 000 mm。

(4) 圈梁下部砌体砌筑。

①立皮数杆。根据砌块的高度、砂浆的厚度, 设置皮数杆, 每面墙体两个, 用以控制水平砖缝、门洞口高度、圈梁位置;②撂底。砌筑前, 根据砌块的尺寸和墙体长度进行排砖, 确定每层砖的数量及半砖的位置;③砌筑。根据皮数杆的控制线拉通线, 砌筑形式采用梅花钉, 砌筑方法采用: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一灌缝;砌筑时, 先从构造柱脚开始, 马牙槎应先退后进。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得超过30 cm;上、下砖缝错开;空心砖灰缝控制在8~12 mm。

(5) 圈梁、构造柱钢筋、模板、混凝土。

砌筑至圈梁底以后, 绑扎圈梁钢筋, 圈梁主筋与主体结构用预埋钢板或用膨胀螺栓固定钢板焊接牢固, 并做隐蔽验收。

(6) 圈梁以上砌块砌筑。

待圈梁混凝土强度达到1.2 MPa后, 开始砌筑上部砌体, 接近梁、板时, 留一定的空间, 用以砌筑斜砖。

(7) 顶部斜砖。

墙体砌筑7 d后, 用粘土砖斜砌, 将顶部挤紧。

2.1.3 外墙保温层

(1) 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清理基层面 (湿润墙面) →无机保温砂浆层施工→刮防水柔性腻子→涂料饰面层施工

(2) 施工方法。

①检查清理墙面和外墙头地角处;②将搅拌好的保温砂浆均匀密实地抹在基面层上, 粉抹施工前, 采用设计要求厚度的板条 (金属条) 为抹灰的冲筋, 保证厚度准确, 粉抹的厚度略高于冲筋的厚度, 而后用杠尺刮平, 用抹板局部添补平整, 抹平压实即可;③为使墙体门窗边角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边角处的施工采用水泥砂浆来抹粉;④待保温砂浆硬化 (约48 h) 后在其表面涂刮防水柔性腻子层, 涂刮厚度为2~3 mm, 待实干后即可涂刷外墙涂料。

2.2 屋面保温施工技术

2.2.1 工艺流程

基层验收→隔热保温防水层施工→铺贴耐碱玻纤网格布→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养护

2.2.2 隔热保温防水层施工方法

(1) 将搅拌好的产品均匀密实地抹在作业面层上, 粉抹施工前, 采用设计要求厚度的板条 (金属条) 为抹灰冲筋, 保证厚度准确, 粉抹应平整压实, 然后用杠尺刮平, 用抹板局部添补平整。

(2) 产品施工时, 在其膏料面层同步进行4×4 mm规格耐碱玻纤网格布的铺贴, 并用抹板再赶压膏面, 让膏浆泛出, 压实抹平收光, 耐碱玻纤网格布平整无皱折, 搭接宽度≥30 mm。

2.2.3 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方法

(1) 水泥砂浆保护层配制, 材料为强度等级为42.5水泥∶中粗砂按1∶5 (重量比) 比例, 同时在每立方水泥砂浆中加入1 kg聚丙纤维进行配制 (即50 kg水泥加入100~125 g聚丙纤维) 。

(2) 配制的水泥砂浆须搅拌均匀, 搅拌时间为3~5 min。

(3) 在隔热保温防水层及耐碱玻纤网格布压平施工完毕后, 同步在前一段网面上铺抹20 mm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用木搓板压平搓毛即可。

(4) 水泥砂浆保护层施工过程中应按不大于4×6 (m) 的尺寸留设温度变形缝。

2.3 门窗节能技术措施

建筑门窗的主要功能是在获得足够采光的条件下, 需要控制门窗在有太阳光照射时合理得到热量, 而在没有太阳照射时减少热量流失。

2.3.1 影响门窗获得太阳热能力的因素

①窗户的位置和方向;②窗户产品的设计 (窗户孔道的数量) ;③使用的玻璃种类;④内部和外部阴影的数量。

2.3.2 工艺流程

弹线找规矩→门窗洞口处理→门窗洞口内埋设连接铁件→铝合金门窗拆包检查→按图纸编号运至安装地点→检查铝合金保护膜→铝合金门窗安装→门窗口四周嵌缝、填保温材料→清理→安装五金配件→安装门窗密封条→质量检查

2.3.2 施工工艺

(1) 弹线规矩。在最高层找出门窗口边线, 用大线坠将门窗口边线下引, 并在每层门窗口处划线标记, 对个别不直的口边应剔凿处理。

(2) 门窗口的水平位置应以楼层+50 cm水平线为准, 往上反, 量出窗下皮标高, 弹线找直, 每层窗下皮1 (著标高相同) 则应在同一水平线上。

(3) 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根据外墙大样图及窗台板的宽度, 确定铝合金门窗在墙厚方向的安装位置;如外墙厚度有偏差时, 原则上应以同一房间窗台板外露尺寸一致为准, 窗台板应伸入铝合金窗的窗下5 mm为宜。

(4) 安装铝合金窗披水。按设计要求将披水条固定在铝合金窗上, 应保证安装位置正确、牢固。

(5) 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铝合金门窗固定好后, 应及时处理门窗框与墙体缝隙。如设计末规定填塞材料品种时, 应采用矿棉或玻璃棉毡条分层填塞缝隙, 外表面留5~8 mm深槽口填嵌缝膏, 严禁用水泥砂浆填塞。在门窗框两侧进行防腐处理后, 可填嵌设计指定的保温材料和密封材料。待铝合金窗和窗台板安装后, 将窗框四周的缝隙同时填嵌, 填嵌时用力不应过大, 防止窗框受力后变形。

2.4 利用太阳能节能

地球拦截的太阳辐射能相当于目前全球电力消费量的1 500倍。而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供开发利用的太阳能, 只占理论资源量的很小一部分。据美国能源部评估, 1990年美国太阳能经济可开发资源量约为22Mtce/年, 仅为技术可开发量的0.6%。所以, 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有巨大的潜力。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洁净能源, 是建筑上很具有利用潜力的新能源之一。本工程太阳能主要利用太阳能供热水。

3结语

综上所述, 建筑节能应是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 是在不降低热环境质量的基础上的节能, 即高舒适、低能耗。因此, 在大力推广节能技术的同时, 要加强新型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完善施工技术, 从而使建筑节能真正得以实施。 [ID:7147]

参考文献

[1]GB50176-199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S].

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确保工程质量 篇9

房屋建筑施工前一定要严格把握材料关, 严禁钢材、水泥、石子、砂子不符合设计的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进厂的钢筋、水泥要有出厂合格证, 并取样到检测中心复试, 复试合格方允许施工。混凝土配合比要以试验室所给出的配合比为准, 保证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 严格加强前台计量管理, 做到计量准确。加料顺序一般先倒石子, 再倒水泥后倒砂子, 最后加水。如需要掺外加剂, 应与水同时加入。混凝土搅拌时间落式搅拌机一般不少于1.5mm。进行模板设计。柱模用木料制作, 拼缝应刨光拼严, 缝隙最大不得超过2.5mm, 过大应堵严, 模板厚度要适中。根据柱子断面的大高度, 柱模外面每隔80cm~120cm应加设牢固的柱箍, 防止炸模。只有做到以上各项才能确保在建筑过程中不漏浆, 不炸模, 不产生外鼓。构造柱在浇筑之前, 应该在构造柱的底部预留的清扫口处把柱模浆、木屑、砖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这样可以提高模板的质量, 在浇灌混凝土前要对湿润砖砌体及木模板, 封闭口进行清扫。嵌在墙体中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一般先进行砌砖墙施工等到墙体砌成以后形成柱状, 要为构造柱预留一个位置, 为了确保构造柱的中心线能够在同一垂直线上, 因此构造柱的预留位置一定要准确。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确保措施

2.1 重视建筑工程中的质量, 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建筑领域中工程的按时完成是一个需要注意的因素, 但也应该提醒全体施工人员不应只追进工程进度忽视对质量的要求。一定要按照规定的质量完成施工建设。房屋建造中对施工人员的需求较大, 在人与人的家中容易产生各种摩擦, 处理不当则容易发生事故, 工程建造的同时应该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他们的施工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增进他们的工作效率。

2.2 房屋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首先, 要建立一个质保体系, 最重要的是使其有效运行。其次, 贯彻iso9000系列标准, 建立和运行质量保证体系。再者, 从工程调研和任务承接、施工准备、材料采购、施工生产、试验与检验、建筑产品功能试验、施工交验、回访用户与保修这8个环节完善和改进质量体系结构, 并使之有效控制运行, 旨在严密控制建筑产品质量。

2.3 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提高施工的整体水平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 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 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水平, 确保工程质量。

2.4 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和管理人员应对夏季施工人员提出的要求。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人员安排, 确保施工的正确顺序;在施工中对施工的质量和一定规范与要求进行测定和督促;在施工的后期阶段, 对施工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估, 对建筑的整体质量进行最后的检验。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更为具体的方面: (1) 质量责任制度。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控制的动力又是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 也是不合格产品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因此, 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应该以人为中心, 建立质量责任制, 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 技术复核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3) 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工程建设过程中, 由于设计失误,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 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 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 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3 房屋建设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的主体

3.1 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

建设单位应根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根据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 确定合理标段、合理工期、合理造价, 通过项目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格的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

3.2 设计单位质量管理

设计单位必须按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 建立健全设计质量保证体系, 加强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建立完整的设计文件的编制、复核、审查、会签和批准制度。

3.3 施工单位质量管理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对其资质和质量保证体系的监督检查, 依据有关的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对其施工的工程质量负责。

3.4 监理单位质量管理

监理单位应根据承担的监理任务和监理合同的要求, 向工程施工现场派驻相应的监理机构、人员和设备, 认真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技术措施, 进行工程质量检测, 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同时还必须对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进行把关验收, 对检验不合格的材料和设备不得进场使用。

3.5 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

要建立集体监督机制, 保证执法监督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深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改革,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建立预见性、服务性的质量监督模式, 做到服务与执法的有机结合。

为保证政府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监督机构应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监督工作水平。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加强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的学习, 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手段, 增加检测设备, 改变传统的检查方法, 加大科技含量, 提高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水平。

3.6 社会监督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 也是信用经济, 要完全靠社会监督来推进工程质量诚信体系的建设, 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和有关机构的不良记录管理, 建立工程质量诚信体系, 提高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 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质量监督保证机制的重要内容。

4 结论

现在的施工中不再是单纯的提高其施工质量, 而是对施工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施工中的有效管理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优良的管理可以帮助个体及其组织确定宏伟远大而又切实可行的目标, 并调节组织中每个人的身心活动, 向着更加完美的目标迈进,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与优势来实现目标。我们使用科学的管理办法, 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 无论在施工的过程中, 还是在施工的其他阶段都能寻找的最佳的建筑方式、最佳的发展方向, 都能有效的实现个体、组织的价值, 发展出较多的潜能, 对建筑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 建筑工程质量及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建筑队施工既要满足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 加快施工速度, 又要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 实施科学而有效的技术管理, 不仅是设计部门和施工单位的共同要求, 也是为达到建设设计指标, 也满足了建设单位的需要。而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问题解决了, 不但房屋的美观度和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 而且我国房屋建筑施工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摘要:房屋建筑施工主要问题是施工过程中的乱凿和土坯墙的施工, 房屋建筑施工结构复杂, 这要求所有相关人员相互合作和配合。本文就针对房屋建筑施工的主要问题———开槽凿洞及土坯墙施工进行了分析探索, 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措施, 以提高房屋建筑施工质量, 满足使用要求。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探讨 篇10

随着国家各项基础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 建筑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建筑行业所面临的形势也越来越严竣, 不仅要确保工程的质量, 而且需要与时俱进, 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 利用先进的技术, 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利用最小的生产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

1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

1.1 模板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通常我们都会选择模板, 但长期以来由于对模板的设计没有明确的规定,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所选用的模式也不进行设计, 这样就导致模板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首选是梁模板问题, 因为建筑工程由于梁的跨度较大, 但其宽度还较小, 为了在梁施工中对其自身承重有更好的支撑, 通常情况下都会选择支柱在下面进行支撑, 但对于跨度较大的梁, 由于其自身承受能力有限, 所以还需要利用梁的底模起拱来进行支撑, 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跨度中间发生下垂的现象。其次是柱模板的问题, 因为在建筑工程施工柱的高度较高, 尽管柱模板断面的尺寸较为适中, 但在安装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垂直度进行重视, 同时混凝土侧面的压力也会对模板的安装产生一定的影响, 所以施工过程中要加以注意。

1.2 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建筑施工中, 为了在钢筋下面有一个均匀统一的保护层, 则会选择混凝土预制垫块放在钢筋下面。但在实际施工中, 很多施工企业为了不使用预制垫块, 而是在混凝土保护层时利用提高钢筋骨架和拉高楼板钢筋网片来实现, 但这种做法并不科学, 极有可能使钢筋骨架和网片造成错位, 导致建筑结构发生严重的变形, 从而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同时在施工是将重物堆放在没有定型的混凝土, 这样提高了施工的速度, 但却没有意识到可能会给混土内部带来破坏, 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

2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善措施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以不断的出现, 而且施工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 在这种情况下, 建筑工程施工就开始向机械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也有效的推动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企业, 需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学习, 使自身的施工技术不断的完善和成熟, 从而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需要针对施工技术中薄弱环节进行改进, 以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来确保施工顺利的进行。

第一, 关于模板中的问题, 要保证模板在施工中可以正常使用。相关部门针对模板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最终制定出标准对其施工过程进行明确规定。考虑到梁的起拱高度,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质量, 梁的模板不能低于3编也不能超过10编。为保证钢筋不发生错位变形, 从施工质量和安全考虑, 梁的模板的安装顺序为先安装底模和侧模然后固定钢筋。第二, 针对混凝土的问题, 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在28天后, 待混凝土凝固方可承载重物。当然, 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我们还应该更加全面周到的考虑问题, 逐一解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工程质量与工作效率, 顺利完成工程目标。

3 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 科学的管理措施是极为重要的, 这不仅有利于生产能力的提升, 而且对建筑工程质量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使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得以更好的实现, 所以施工企业利用科学的施工管理, 可以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从而加快企业的发展。

3.1 准备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3.1.1 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需要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法规, 这是工程质量得以保证的首要条件, 是施工中最为关键的环节, 也是最容易疏忽的问题。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是施工的关键要素, 所以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这样有利于人员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 更利于施工过程中对操作标准的更执行。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制度的完善, 从而有效的满足施工的各项要求, 确保工程的质量。

3.1.2 严格审核施工图纸

正确理解施工项目的设计理念、找到项目的关键部位并保证其质量是施工技术管理中至关重要的方面。中标后, 施工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把关, 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是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沟通, 一起对图纸进行认真的审核。如果对图纸有任何异议都要通过协商然后方可更改。并且仔细检查相关资料是否齐全、说明是否清楚明了, 对图纸做到了如指掌。

3.2 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3.2.1 及时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确保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 同时也利于有效的保证施工进度, 所以在施工过程中, 需要上下级之间、各级之间、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之间都要进行技术交底, 各部门之间的良好的协调和配合, 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部位和隐蔽工程更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而且还要做到及时和准确, 这样施工人员才能明确图纸的设计意图, 从而在施工中能够有效控制好工程质量, 确保整体工程有序的进行。

3.2.2 对工程质量、成本及工程进度进行管理

根据合同文件的质量条款严格管理项目质量, 其中包括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等主要方面。针对采用的新技术或者重要单元施工中所出现的难题, 我们为保证工程质量要成立攻关小组, 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

根据进度目标来控制施工进度计划。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对设备和材料供应以及施工能力要随时进行了解,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进度并调整后期工作安排。协调衔接好分包工程, 在工作面的施工上相互协调配合。在保证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前提下, 以降低工程成本为目的合理安排人员和材料, 科学管理。

3.2.3 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

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定施工完成部分的工程质量和特性, 与预先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逐个对比, 判断建筑产品合格与否。合格则予以通过, 不然就要进行加固或补强处理。竣工阶段要度量、比较、判断并处理工程项目的质量。用计算手段测量和测试工程项目, 对比度量结构和质量标准, 判断与预先规定的标准是否契合, 检查是否可以进行下一步工作, 是否需要处理或采取补救措施。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所以为了工程更顺利的进行, 还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和各个部门之间的良好的配合, 完成各自的职责, 从而确保整体工程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 不断的对施工技术进行完善, 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得以保证, 确保工程能够安全、顺利的实施。

摘要:近年来,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使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升。但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特别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 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所以需要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和创新, 确保打造出精品工程。文章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不足入手, 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改善措施, 并进一步对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参考文献

[1]代鲜志.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浅析[J].商品与质量, 建筑与发展, 2011 (2) .

[2]梁朝松.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J].技术与市场, 2011 (2) .

上一篇:经济综合实力下一篇:研发主体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