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设计

2024-06-22

雕塑设计(精选十篇)

雕塑设计 篇1

一、雕塑基础

要想对雕塑艺术进行学习, 首先就应该了解和该艺术相关的知识, 以便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 对此, 将从以下几点对其雕塑教学基础进行介绍。

(一) 雕塑概念

针对人们自身对于雕塑的理解, 可以将其概念归为以下几种。

1. 雕塑是一门具有艺术性质的造型。

雕塑也可以被称为雕刻, 主要对其进行雕、刻、塑等多种创造, 同时, 还可以在对其制作过程中借助各种可以塑造的材料, 从而创造出一种具有空间性质的艺术形象, 以便来真正反映出社会生活、表达出设计艺术家的审美观。

2. 雕塑是一种观赏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行业迅速兴起,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雕塑艺术。这种在城市中兴建的景观雕塑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能够很好的美化城市或者具有一定纪念意义而雕塑的一种观赏物, 这可以说是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质的艺术景观。

(二) 城市景观

雕塑艺术可以说对城市景观有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毕竟在城市中对其进行雕塑可以促使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美观。所谓城市景观, 主要就是包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等形成的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美观的空间和形式。设计师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往往就是通过对其空间形式上的感知, 从而设计出更加具有代表性质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 从城市景观形式要求的各个角度来看, 雕塑属于城市景观的主要要素, 可以说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 雕塑和其他景观共同作用, 一起塑造出城市景观所具有的形式和空间, 以便形成独具特色的城市景观。

二、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教学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是景观设计、环境设计等非常专业的一门课程, 其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优秀的设计师, 在教学过程中开设城市景观设计主要就是让学生对其空间形态有一个良好的认知, 并准确掌握好空间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 比如,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掌握该观赏区域的大小和雕塑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确处理雕塑与建筑空间的对比度等各种知识。并且, 还应该在此基础上掌握设计方法, 这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也可以说成是难点。因此, 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有效方法对其进行教学, 以便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在对其进行教学时, 首先要让学生针对雕塑有一个了解, 同时, 还应该让他们学会对各种事物进行临摹, 当然,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主要的就是对该雕塑进行设计。虽然在对其进行临摹时存在的问题不大, 但在设计阶段就会存在非常大的问题, 毕竟在对其进行设计时, 不仅要考虑到对该雕塑自身的设计, 还应该考虑其外部环境。面对这种比较复杂的作业, 学生们往往会无从下手, 因此, 可以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对其雕塑图片资料进行收集, 从雕塑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同时, 在对其进行资料收集时, 还应该针对自身的审美观进行收集, 千万不可存在盲目收集的态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仅要根据学生所学过的课程进行教学, 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将雕塑和环境相结合来进行设计。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想法后, 就开始实施制作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旁进行指导, 无论是色彩还是材料的选择上, 都应该有着明确的规定, 毕竟在设计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材料技术对一个设计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设计制作完成后, 还需要对其进行效果图的制作, 这一过程是衡量学生专业素质能力的重要尺度, 教师只需在旁观看, 当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错误时及时讲述即可。当所有工作都做完后, 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总结, 将课堂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告诉学生, 促使其更好地去学习雕塑艺术。

结语

总之,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 雕塑成为城市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 对其进行教学成了当今教育界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与此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 从而利用更多地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对其进行学习。当然, 上述所讲并不是很完善, 这就需要相关教育学者不断进行研究, 以便更好地为城市带来视觉上的美观, 进一步给我国带来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诸宁.城市景观雕塑设计教学初探[J].美术教育研究, 2013 (23) .

[2]王孟媛, 王淮梁.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原则与步骤——以江苏沿海高速公路如皋服务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24) .

[3]孟兰.高等艺术院校景观雕塑与环境设计专业学科交叉实践教学探讨[J].美与时代 (上) , 2010 (09) .

校园雕塑设计 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鲁教版初中一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单元课程的内容,属于“综合·探索” 课型。通过对校园雕塑设计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对立体造型的审美感受及造型表现能力。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学习为主,突出造型与表现的内容。利用雕塑的表现技巧对应展开相关教学活动,并把教学与学生的趣味游戏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简单的雕塑知识,如陶艺课

三、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对雕塑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认识与体验雕塑的审美特征;通过课本提供的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学生在分析雕塑构成特点后能够进行较为简单的抽象雕塑设计与制 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积极尝试创新表现,拓展艺术的表现视野及方法。进而 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 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

了解雕塑的艺术特点,提高欣赏作品的能力(2)技能目标:

能利用适当的材料制作成简单的雕塑作品。(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雕塑艺术,能通过理解,结合校园环境进行创作,并掌握塑造立体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生能通过一定的创作形式,表达一定的主题思想。初步了解雕塑艺术风格并合理运用。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五、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我将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初步对雕塑家的艺术创作进行学习与借鉴,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首先通过欣赏不同环境下的雕塑作品对比导入课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认识和理解雕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

2、讲授新课:

(1)雕塑的作用:美化、装饰环境、鼓舞人心。

雕塑的分类:圆雕(不依附任何的背景,可以从四面欣赏的完全立体的雕

塑。)

浮雕(在平面上雕出凸起形象的雕塑)

透雕(去掉底板的浮雕则称透雕)

雕塑表现形式:具象和抽象(2)欣赏雕塑作品

(3)校园雕塑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校园雕塑能装饰、丰富和美化校园环境,丰富师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及对真善美的感悟,增强校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团结的特点。

分类:校园主雕、学习区雕塑、生活区雕塑、运动区雕塑。(4)实践体验

1、分析雕塑的造型的方法:通过叠积、插接、切挖、折叠等方法,以点状材料造型、以线造型、以面造型、以体造型,强调点线面体的结合。

2、制作步骤:构思、设计草图、选材、制作

3、结合所在校园环境和分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设计主题突出的校园雕塑草图,讨论并确定实施方案

4、小组合作创作

七、课堂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总结下课。

景观雕塑设计方案的探讨 篇3

关键词:景观雕塑;布局设计;设计手法

中图分类号:J3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51-01

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风格也越来越多,运用写实、象征、抽象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设计过程中,借用民族传统与吸收外来手法兼备。城市景观雕塑成为人们欣赏艺术的窗口,让广大民众都拥有享受艺术美的权利,从而提高了民众的生活品位,提升了城市的艺术内涵。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城市雕塑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例如,城市雕塑设计建设缺少计划性,随意性、盲目性很大,城市雕塑设计的整体建设水平不高,城市雕塑建设机制不健全,这些导致景观雕塑设计缺少精品。针对以上问题,做以下探讨:

一、景观雕塑采用点线面的布局设计

布局规划设计应具体从城市景观雕塑规划设计的点、线、面出发。面就是根据城市不同功能来划分的区域,突出每一部分的特色;线就是把区域内相同商业性质的串联一起,形成特色带;点就是根据具体地方,展现具体内容。由政府区、商业区、工业区、科技区、文化区、教育区、居民区、街头绿地的城市空间划分,根据分区,逐步规划设计,设计一些与每个区域相适应的景观雕塑,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形象。

二、景观雕塑设计题材的选取

城市景观雕塑设计的题材选取非常广泛,凡是与该城市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民间传说、风俗习性、文化艺术等有关联者皆可成为创作设计的题材。可以建立科技教育文化题材库、自然环保题材库、淳朴民俗生活题材库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城市景观雕塑创作设计的丰富题材库。

(一)结合地域性。城市景观雕塑作为城市中重要视觉中心之一,无论从创作形式还是寓意内涵都要求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这些顺应了人内心的自然要求。因此,在城市整体的规划中一定要注意符合本土特色,不能脱离当地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展现出景观雕塑自身特有的气息。所以,我们在对城市景观雕塑进行设计时,一定要结合地域性特征,挖掘出独特的韵味,培养灵感,来进行奇特雕塑的创作,使城市景观雕塑真正地成为一件代表城市灵魂的高尚艺术品,用它来增添城市的美丽。

(二)注重本土人文性。景观雕塑的设计应该展现出一个城市本土的文化内涵。人们称雕塑是展现城市的一扇窗户,从这扇窗户可以看到这个城市所特有的文化韵味和人文气息,它是帮助我们解读城市传统历史和地方文化最为鲜活的教科书,这正是城市雕塑存在的意义。因此,优秀的城市雕塑作品所传达给我们的不仅是外型设计的精美,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性特色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精神追求和时代向往,从而突出一个城市的品位。

(三)景观雕塑与环境和谐共生。艺术家应充分考虑景观雕塑外在世界与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布局相统一,因为景观雕塑是一个融空间、时间、社会和人物的综合性艺术,是一个许多因素的集合。景观雕塑一般在户外设置后基本固定,因此,在规划建造时要考虑选址、位置、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个方面,在设计时都要统筹考虑相互之间的结合。所以,要想真正达到协调环境与城市景观雕塑的关系,让雕塑和周围的环境相和谐,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用整体的眼光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同时也要考虑相关的环境因素,使景观雕塑与环境形成一种外在的完美搭配和内在精神相容的共鸣。

(四)体现公共性。城市景观雕塑是放置在公共环境中的可以冲击人们视觉与震撼人们心灵美感的雕塑艺术作品,设计者必须在设计环节和公众进行互动,因为大众是最贴近生活的人群。所以,鼓励公众参与竞赛,集思广益,让公众切身地感受到自己也是城市的设计者,创作出了真正符合公众审美倾向的雕塑作品。艺术家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雕塑艺术设计的制作,把多元化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带入到景观雕塑的创作中去,满足公众参与的需要,最终实现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

(五)加入情感化。“情感”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向外界展示人内心所想的东西。情感化顾名思义是以人为本,是建立在人的情感基础上对雕塑进行的设计,把人的思想和情感表现在雕塑上。简而言之,情感化是一种思想、感情的交流,是一种生活方式,最终会和所需要的事物产生共鸣。情感化设计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本能情感设计,是指本能的使人对物产生的情感,形成一种最接地气的内心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广大设计师把握好作品的直接特性,使雕塑设计的作品与民众的感情基调相配合,并将其融入到作品的创作之中。②行为情感设计,是指通过人为的突出一些让人们感兴趣的设计,引导人们参与其中,唤起民众内心的一种心理感受,引发民众情感上的共鸣。③反思情感设计,是指雕塑设计的造型引起人的反思,它所包含的某些信息或者造型本身的一些方面能够激发民众的思考和感受,这种感受是比之前两种情感设计方式更高级、更深层次的心理感受,会给民众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三、景观雕塑采用叙事性的设计手法

“叙”就是叙说,“事”就是故事,“叙事”就是诉说一个故事,“叙事”的最终产物是一个有结构、有情节的文本,它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基本方式之一,是将文学上的叙事手法运用到景观设计上来,是景观雕塑设计上的一次创新性的尝试。叙述性的景观雕塑设计手法分为以下两种:

(一)时间叙事。根据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安排故事场景,组织游览流线,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有条不紊地展开,让人们在这种叙述情节的引导下去逐步感受各个细节部分的氛围变化和情节的递进。

(二)空间叙事。空间上的叙事和时间上的叙事是相辅相成的。人漫步时,随着故事的发展必然会产生空间的转移,就是空间移动。一般来说,人对一件事物热衷长了,会产生一段疲劳期,所以,需要一段缓和段来调节,即所谓的“间断休息”。作为景观雕塑设计来说,对故事的节奏和停顿要把握得很清楚。设计者在构筑故事场景的时候,要改变相互之间的间距和密集度的平均分布,结合故事的本身突出更多丰富的情节,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事件发生机会,增加情节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在景观节点与景观节点之间的过渡衔接处分散布置一些其他雕塑,形成一种插入空间的雕塑,作为故事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同时也形成了导向功能。

现代城市景观雕塑设计风格探讨 篇4

一、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的多样化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城市环境中最具文化品质的构成要素之一, 得到众多的建筑师、规划师、公共艺术家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21世纪, 人们必将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城市雕塑艺术风格开始多样化, 这一过程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产生。西方艺术经历了现代与后现代, 并影响到雕塑艺术的发展, 雕塑从传统的写实转移到了抽象、意向、超现实、观念性雕塑等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现代科技的应用与雕塑材料的多样性, 使现代城市雕塑丰富多彩, 雕塑色彩的变化也更加时尚与现代, 因此现代城市雕塑风格变得多样化并与现代化人文城市融为一体。

二、现代城市雕塑具象写实风格

中西方雕塑艺术传统以写实为主, 现代城市雕塑写实风格依然重要, 广泛应用于小型城市雕塑和园林景观灯设计中, 如广场、绿地公园、步行街及各种公共场所。写实造型的现代城市雕塑圆满地再现了人类的美好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 是雕塑艺术对生活的再现, 进一步增强了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一件好的标志性雕塑在设计时首先应该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 结合地域文化, 在艺术美观与精神含义上达到相同的高度。

三、现代抽象城市雕塑

抽象艺术的产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结果, 西方现代艺术从具象走到了抽象, 并影响到了其它的艺术门类。抽象艺术是现代化的标志艺术, 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吸收了抽象艺术的艺术形式, 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为现代城市雕塑带来了新的情趣和新的艺术语言形式。位于青岛五四广场的著名雕塑《五月的风》就是抽象雕塑的代表, 鲜艳的红色, 抽象的螺旋上升, 代表了城市的品味, 提升了城市的档次。20世纪60年代, 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流派, 如:把雕塑的造型简化到最基本的抽象状态, 追求一种绝对统一的秩序美感和整体感, 以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坐落着一个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的纯红色巨型雕塑《火烈鸟》, 它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模样, 高达15.9 m, 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 人们可以在它的身体下穿行。《火烈鸟》是以斜线和弧线来展现形体的, 在整个造型中几乎没有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 其庞大而又空灵的形体与周围的立柱形现代建筑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 但是作品的线性造型又与建筑的直线感构成一种内在的联系, 故又显得协调合拍, 创造了一种富有生气的环境氛围。如《拱门》、《躺着的人》等, 已成为美国城市景观的标志。在这些作品中, 可以看到大胆的设想、野性的力量、牛仔的开拓精神。而野口勇的彩色抽象雕塑《红色立方体》, 仿佛一颗在转动中被“定格”的大骰子, 保留着它那“金鸡独立”的奇妙姿态, 在四周的几十层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在由现代建筑群的直线织成的巨网笼罩之下, 它的斜线和圆形孔洞显得那么的生动活泼, 冲破了它所在的环境空间的压抑气氛。

四、现代城市雕塑的超现实风格与观念性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 现代化城市雕塑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新的技术与材料的产生也促使城市雕塑风格的多样化, 超现实表达形式展示了更加现代化的思维与观念, 展示了人类现代的生活方式。极少主义、观念雕塑的城市雕塑作品以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为雕塑的主体观念阐释和艺术表现形式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 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 但无论是小区建筑群或广场街区仍然存在着样式单调、风格雷同或与环境不协调等不足之处。城市现代雕塑的设计风格趋势是多样性的, 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应有包容性, 应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和民族、地域特征, 现代城市雕塑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摘要: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含有丰富的文化环境资源, 为城市环境增添了色彩,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城市雕塑设计也开始多元化, 艺术风格代表着时代的精神与审美的需要, 在开放化的城市环境建设中, 成为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城市环境,城市雕塑,抽象艺术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雕塑设计 篇5

我不会说对与错,我这能说出我的理解,在于交流吧。

我是一个设计师,具体一点我是ue-ui设计师,我曾经做过平面设计师,环境导示设计师,甚至也熟悉服装设计,

我不敢说设计行业是优越的行业,首先我解释一些现实的设计行业知识设计行业分为两部分,很多刚毕业的人可能不清楚,一部分是广告公司,一部分是设计公司,两者有什么不同呢?典型的广告公司是广告行业,他们注重策略和创意执行,象奥美,达彼思,而设计行业就小多了,一些中国公司也很著名但还是属于本土企业,还没有国际化的管理介入,象东道,正邦,前者的作品典型的代表是报纸/公交站/地铁等发布的广告,那一些一般属于广告公司的设计,而后者一般是象标志/VI/包装设计/书籍设计,当然两者的业务有重合的地方,但是还是能很清晰的分出来,

比较两者的竞争力我们能更明白两者的区别:广告公司=策略+创意+设计(最终执行)设计公司=创意+设计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广告公司=策略+设计公司=策略+创意+设计(最终执行)

因为现实是:60%以上的设计公司,设计成为其60%以上的竞争力同样现实是:60%以上的广告公司,策略成为其60%以上的竞争力。

由于两者在创意行业产业链位置不一样,就决定了,同样的劳动时间创造的市场价值是不一样的,当然很多很小的广告公司基本和很小的设计公司是一样的,他们争夺的是一样的底端市场,大的广告公司和大的设计公司的市场却基本不重合,广告公司占据着产业链的优势资源,设计公司实际上是在给广告公司作执行工作。

上述就是设计行业的现状:优势的公司会有优势的待遇,优秀的人才会去优势的企业聚集,让强的更强,让弱的更弱,广告公司会更强,设计公司会更弱,并且市场有限,也决定了设计公司不能做大,如果想做大必须转型。

年轻的设计师们?你们的热请还有吗?你感觉设计还是你的热爱吗?你感觉到你的想法或者是创意在消失吗?你是不是感觉身心俱疲惫呢?是不是感觉得不到应该有的回报呢?是不是想离开可是又不知道去哪里,感觉哪里都是一样的吗?你是不是不甘心放弃一直得梦想,对设计,还有对自己呢?

我也这样的困惑和思索过,我想过怎么能突破自己,突破日益恶性循环的平面设计产业,我总在寻找一种新的方式,让设计回归应该有的价值,地位,和商业的回报,我面临的问题是个人的也是整个设计公司行业的,我知道我改变不了什么,改变不了客户对设计的廉价认识,改变不了别人对专业的尊重,改变不了自己的回报,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怎么纯净,怎么表达,改变的是自己由满怀希望到失望,我知道,我必须离开,如天使一样需要有飞翔的翅膀,我会继续寻找让创意产业获得商业回报的途径,并且现在一直在寻找,

朋友们不要放弃,你可以对设计行业失望,可以对设计本身失望,但是不能对自己失望,不能对改变现状的可能失望,因为我们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自己去寻找发挥自己价值的方向,不仅仅是设计,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设计师,不仅仅局限在现在困境的行业,我们可以有新的选择,我们一定会更优秀,如果你改变让你延误的现状,那就用脚投票吧离开,寻找新的开始,

我是怎么样开始的吗?大家知道我做了方向的尝试,我是在体会不同的设计方向,也是在寻求不同方向的突破,结论是这样的:平面设计-能不做就不做,如果做,去广告公司不要去设计公司,能去4a去4a,不能去4a就去比较大的。如果去了设计公司,要去著名的设计公司,最多呆2年,并且争取往上走。最好去网络公司,已开始实习就去,也许你很难适应,但是你会发现你可以接触的很广泛,并且这样的公司一般不会死抠,有很健全的流程保证你的工作。很重要一点,你会永远年轻。能去中国著名的网络公司,那么你不考研生都值得。

不管去哪里,时刻保持学习的欲望,做好前进的铺垫,不要为暂时的困境失望,因为那些人也是人,人都是一样的,不会有天才,如果有那么就是你。

不要争做第一,先做中游,然后超过你前面的一般,然后再超过前面的一半,最后你就是第一。

不要为没有女朋友而伤心,如果那样,你即使找了女朋友也会让她伤心。

不要相信老板对你美好的承诺,如果有你要让他写在纸上,签上名字。

别人叫你是兄弟的时候,想想是不是你在为他打工,那么就不是兄弟。

朋友可能是同事,但是同事能成为朋友的很少。

不要寄希望于别人的帮助,以为别人同样那样认为。

你可以休息一整天,但不能郁闷超过一小时。

有信仰更要有信心。

设计之外的设计 篇6

审视年度设计奖的提名作品,我们会发现很多创造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设计层面,而是融合了新闻性、用户体验、最新科技和多种艺术元素,同时也彰显了明星设计师的独特语汇。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不只是设计中的设计,也是设计外的设计。

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广州歌剧院荣获了建筑设计类的提名奖。这个建筑巧妙融合了周围地形,营造出涡旋式的动感与空间,外形就像置于平缓山丘上的两块砾石。歌剧院的走廊、波浪式的造型和俯冲式的墙体等不同部分的几何造型,构成了强烈反差和戏剧性的视觉张力。

设计师的明星效应

设计圈就是半个娱乐圈,在设计圈也有一些光芒闪耀的人,他们具有风格显著的设计语言和特立独行的性格,一举一动都会被媒体竞相报道,这就是所谓的“明星设计师”,他们的设计作品也成为人们讨论与评判的对象。诸如安藤忠雄、扎哈·哈迪德、川久保玲、库哈斯、三宅一生等都可以归类于这个超级设计明星阵营。

2012年度最佳时装设计奖授予了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的“132 5.系列”。这一系列的设计灵感源于日本折纸,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每件时装都由一块布料剪裁而成,并且可以折叠成一个完全规则且富有美感的平面几何图形。名称中的四个数字也具有特殊意义:“1”代表一整件面料,“3”代表三维立体,“2”表示折叠后的二维形状,“5”则代表全新的立体体验。该系列共包括10个几何图案,可以伸展成衬衫、裤子、短裙和连衣裙。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品牌设计团队为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设计了婚纱。虽然麦昆已经辞世,但是他的影响力至今绵延。这款婚纱在威廉王子婚礼中显尽风采,并且成为时尚界瞩目的焦点,革新了婚纱设计的潮流。

科技的创新应用

科技是社会各个领域前进的加速器,对设计来说也不例外。科技与设计一旦相结合,往往能创造性地把设计师头脑里的构想转为现实。而新产品一旦问世,也将随之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甚至改变整个行业的生态环境。

瑞典设计师安娜·豪普特调查了人们骑单车不喜欢戴头盔的原因。她发现传统头盔过于笨重,携带和存放都不方便,而且外形不够美观,还会弄乱骑行者的发型。于是,她设计出一款隐形自行车头盔。骑车者可以把它戴在脖子上,看上去就像衣领或者服饰配件一样。一旦发生事故,头盔内置的传感器能让安全气囊在0.1秒内充气膨胀,全面保护骑车者的头部。虽然只是一个自行车头盔,设计师却综合运用了材料科学、传感技术、数据分析等多种前沿科技。

戈登·默里设计公司(Gordon Murray Design Limited)设计了纯粹靠电力驱动的T.27城市汽车,最大限度减少了材料的使用,并尽力降低碳排放量。设计师采用一系列最新环保科技,让这款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平均值低42%,成为世界上碳排放最低的汽车。

对于在城市中辛苦打拼的白领而言,去大型超市购物有时是件苦差事。针对这个问题,韩国第一企划广告公司帮助乐购(Tesco)创建了虚拟商店。这个虚拟商店不仅存在于网络,同时也设置在客流量较大的地铁站或公交站。人们在等车时,就可以用他们的智能手机扫描QR码完成购物。

新闻性的设计

大部分设计作品就像午夜行船,湮没在茫茫世界无人所知。也有另外一些设计,刚一问世就受到万众瞩目,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这些设计一般不是为日常生活而作,而是依附社会热点,悬浮于倍受关注的社会事件之上,因此产生了诸多自发媒体效应和传播效果。

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盛大活动,而为之设计的火炬和自行车赛场也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伦敦奥运会火炬呈三角锥形,由双层镂空、激光切割的铝合金材料制成,表面饰以金色。火炬周身有8000个小孔,代表了参加奥运火炬接力的8000名火炬手。伦敦设计博物馆馆长德安·苏迪克评价说:“没有什么比为奥运会设计一款理想的作品更难的事情了。奥斯格比工作室在奥运火炬的创造上呈现出的轻盈、简洁真正做到了这一点。这款火炬不仅抓住了奥运会主办城市伦敦的精髓,同时还向我们展现了一款优秀的设计作品如何以现代的方式将传统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由霍普金斯建筑(Hopkins Architects)团队设计的奥运会自行车场馆同样引起了大家关注。自行车馆选用了双抛物线形钢结构和玻璃材质的落地周圈,上部采用了小尺寸的红雪松木材。整个场馆造型别具一格,线条非常优雅。

设计的体验效应

设计不是艺术,因为它要考虑解决问题、用户体验,以及消费者感受等实际因素。一件无法给用户带来良好体验的设计算不上好设计,但是如果一件设计作品能让用户赞叹不已,或者惊奇于设计师的想象力,那么这件设计作品应该是非同凡响的,甚至可以改变人们看待事情的态度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

在大家的印象中,吸尘器一般沉重而丑陋,拖着长长的电线,使用时需要推着它不停走动。但是Black and Decker设计的Orb吸尘器却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体验。它小巧轻灵,可以迅速清理厨房、办公桌等区域,甚至还可以清理非常狭小的空间。它独特而可爱的造型设计,无论摆放在哪里,看上去都像一件家居装饰品。

微软的体感周边外设Microsoft Kinect and Kinect SDK赢得了数码类年度设计奖。Kinect针对XBOX 360而研发,是一款3D体感摄影机,同时融入了即时动态捕捉、影像辨识、麦克风输入、语音辨识和社群互动等功能。玩家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在游戏中开车、与其他玩家交流、通过互联网分享图片和信息等,由此给用户带来全息、立体的高科技的体验。

艺术与设计的结合

设计是一种兼容并蓄的多元学科,它本身可以借鉴艺术、科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内容,也可以和艺术、音乐、气味、建筑,乃至城市地理相结合,由此带给消费者更难忘的体验,或者传递更有趣味的信息。

广告创意热店Mother伦敦为贝克啤酒打造了“绿色盒子计划(The Green Box Project)”。具体而言,该计划在不同城市设置了绿色盒子,只要消费者用智能手机下载APP,就能看到盒子里的内容。而盒子里的内容是与不同领域的艺术家跨界创作的,可以是艺术、时尚、音乐或者综合形式。

设计师芭桑·劳拉·伍德(bethan laura wood)为 Nilufar 画廊设计了图腾灯具,她用现代美学重新诠释了十八世纪的“装饰艺术风格”。在这一系列透明玻璃灯具上,各种构件叠加在一起,形似古巴比伦金字塔,凸显了玻璃材质透明晶莹的特质,点亮后则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这件作品不仅是工业设计,同时也是杰出的艺术作品。

“音乐城市(Musicity)计划”是一个与城市相关的音乐平台,它同样让设计和艺术结合到了一起。通过音乐、建筑,以及个人经验的融合,声音艺术家创作出音乐并以此描述城市的某个方面。然后人们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去访问这些城市,聆听并下载独家的曲目。

功用之上的美学价值

设计是多维度的,首先它要满足用户需求,解决生活问题;其次的更高要求是情感体验和美学价值。杰出的设计作品总是有着饱含意味的形式感,能激发人的情愫,同时为人带来审美愉悦。

波音公司研制的787飞机,不仅带给乘客舒适的飞行体验,而且还具有令人难忘的审美感受。787飞机的机翼采用了创新的流线型,截面为双圆弧形,颇具美感就仿佛一件空中艺术品。

而诺基亚凭借Nokia Pure字体荣获了图形类设计奖。这种字体给手机用户以简约、自然和纯粹的阅读美感。正如诺基亚品牌营销总监Aapo Bovellan所说,“Nokia Pure字体在兼具高度实用性的同时,还能提供一种自然、飘逸和流畅的形式美。”

从2012年伦敦设计博物馆年度设计奖的提名作品中可以看到,有时候一件设计作品打动人们的并非只是形式和功能,还有超脱于设计之外的洞察、创新以及情感。这些设计作品的问世,不仅革新了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启发了人们看事物的方式,为这个世界平添了许多创意、趣味和美感。

雕塑设计 篇7

现在市场上的有关艺术设计课程的教材种类比较多, 但大多数教材的内容都是专业通用类的内容。在名目繁多的教材中, 大多只是互相借鉴, 真正有创新有个性特点的教材比较罕见。教学内容也往往是一套标准化的流程, 这种课程很难体现不同专业的“个性”需求。针对这一现象, 就应该对教材内容进行删减和增补, 删减一些过于专业, 理论性很强的内容, 增加一些个性化的内容。像一些平面设计专业的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教学的每个知识点都要为平面专业服务, 教学内容应为后期平面专业教学服务, 以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关注“构成”原理本身, 而要考虑构成学原理如何与平面设计相结合的问题, 更要考虑这些构成学原理将会对未来的专业课程产生怎样的渗透作用, 可以针对性的分析三大构成在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应用, 如包装设计、标志设计、广告设计、网页设计。

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变革十分重要,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艺术设计能力的最基础阵地, 也是学生进入艺术设计领域的基本功, 优秀的艺术设计教材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知识资料, 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思维探索能力, 丰富教学模式。

2 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

从课程体系角度来说, 建立与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 既是“三大构成”教学的立足点, 也是“三大构成”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只停留在对原理的模仿式实践层面, 需调整好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 注重创新意识与设计能力的培养, 挖掘艺术设计潜力, 自然过渡到设计专业课程。因此, “三大构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建立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更新至关重要, 因为教学理念指引教学模式变革的方向, 这就要求艺术设计教学领域的教师要不断更新专业教学理念。

“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形”。它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 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 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 在反复的创作经验中积累创造力, 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三大构成”教学的关键。因此, 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知识外, 还要给学生提供探索、表现的空间,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三大构成”的课程设计时, 善于将构成原理的讲授过渡到主题构成的训练, 进一步提升到平面设计作品的分析与运用上, 要善于利用课题设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进而上升为创造力。如在讲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时, 在诠释构成形式理论知识与布置相应的构成训练后, 更要具体分析这些原理在平面广告、包装设计等设计实践中怎样实现个性化的运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楚这些构成形式在专业设计中的具体用途, 强化课程学习目的。

3 多重教学目标

3.1 专业技能

平面构成强调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的理解与应用, 强调原理与案例相结合的讲解, 循序渐进, 就每一个知识点做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重在指导应用, 逐步提高学生的打散、重构能力;色彩构成致力于认知色彩、联想色彩、组合色彩、表达色彩, 来启迪色彩设计灵感, 提高驾驭色彩的能力。教学过程侧重色彩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从色彩基础理论和形式美感入手, 导入专业主题设计, 提高学生色彩审美、准确表达色彩的能力;立体构成旨在训练空间构成能力, 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解构、重组, 创造出新形态, 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动手创造能力, 为后续的二维、三维结合转化、空间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基础。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三大构成体系的学习,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构成形式, 完成二维空间内的元素布置、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转化设计, 并针对不同的设计课题能创造性的应用, 解决不同的设计元素构成难题, 能在综合考虑材料及实施工艺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色彩, 融会贯通地运用于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VI设计、空间展示设计等领域。

3.2 方法能力

要使学生从第一学期的设计构成基础课程开始就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使其具备较强的收集信息、整合信息能力, 分析判断能力, 逻辑分析能力, 能够突破创新, 从某种构成规律中找出共性, 举一反三, 以理论为支撑, 指导实践, 积累创作经验, 并能把三大构成的各种理论知识串联起来, 灵活运用于各种设计实践。

3.3 职业素质

要求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 积累团队合作的经验, 提高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 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能组织协调好各种关系, 适应各种人际环境, 促进集体的良性循环。此外, 要有继续学习的能力, 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能吃苦耐劳, 用良好的心态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4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的普及, 信息技术的日益实用化, 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着教学手段的进步, 信息化教学, 数据教学已经逐渐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信息数据辅助设计已广泛应用于课程设计, 遗憾的是高校现阶段的“三大构成”教学尚未与相关信息技术优化结合, 技术滞后。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绘画功底固然是他们必不可少的基础技能, 但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的实际, “三大构成”的教学不要过分纠结于传统的那种“功底”, 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更加有效的表现手段去完成课题任务, 但是也不完全抛弃手绘。可以先用手绘构思画草图, 用电脑制作成品, 这样既发挥了现代化设计手段的优势, 又没有丢掉传统的功底, 还能缩短了手工制作的时间, 提高了作品的精细化程度, 最重要的是, 可以避免学生因手绘基础差而对实践产生厌倦甚至恐惧感, 失去对构成课程学习的热情, 进而可能对这个专业的学习失去信心。现代化教学手段不仅丰富了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 而且如果运用得好还可以大大提高实际教学效果。

5 总结

综上所述, 本文从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与后续专业课密切联系的教学核心、多重教学目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四方面为设计构成的教学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思路, 这几个方面几乎包含了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的全部内容, 相信会对艺术设计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我国高校转型变革的时期,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在艺术设计专业领域, 希望能在发挥三大构成基础课的作用的同时, 更能让课程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连接, 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 “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 其主要作用是为了笃实基础, 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架设牢固而通畅的桥梁。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三大构成”往往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甚至有点脱节, “三大构成”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基于当前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存在的这种问题, 本文从设计构成课程中设计的参与来谈谈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路。

关键词:设计构成,基础课程,设计的参与,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陈群, 刘朝辉.浅析艺术设计教学中三大构成课程的困境[J].教育与职业, (687) .

[2]刘文良.“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04) .

雕塑设计 篇8

1、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是指以服装为设计对象,根据对象的面料及款式特性,结合相应的设计思路与工艺表达方式,所完成的服装实体创造过程。服装设计在今日,其审美价值已不再局限于功能性的使用范畴,而是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审美相统一的双重特征,既具有实用性的物质功能,又具有精神性的愉悦功能,是一门独立发展的时尚造型艺术。

2、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服装设计毕业设计课程,是本科四年级服装专业的最后必修课程。它是一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结合个人的智慧与文化修养进行服装创作的综合性训练科目。在毕业设计课中,创作过程完整且复杂。学生需要充分的发挥学识与才干,运用各种造型技能和专业技术手段去完成从主题服装整体形象设计、实物制作到整体概念等一系列实体展示的设计过程。而其中的毕业展版更是重要的展示环节,直接关系到服装作品的设计概念能否有效传递给观众的过程。

二、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是指在有限的二维平面中将各类型有效的视觉元素进行主动的编排组合,以创造一个连贯的整体,以一种艺术化的、个性化的视觉传达方式表达某种思维、某种概念,最终达到信息传播和沟通的目的,是文化层面上的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在传统说法中,版式设计主要指包含封面设计、扉页设计、前言和目录及内页设计等出版物的具体视觉设计。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的概念已经不断扩大,并延伸至各个产业领域,其中也包括众多产品的平面形式宣传和艺术展示效果的平面传达。

三、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与版式设计之间的关系

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质量提高,大众的审美关注点,正逐步从单一化的设计制作层面,逐步转移至对文化与精神思想的艺术传递层面。这一社会变化也促使服装专业对毕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除提高服装设计的制作水准外,还需发展适合服装设计艺术概念的视觉传达方式,如此才能有效确保服装设计艺术概念在视觉上获得人们持续的印象关注。

近年来随着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已由原来单一的动态走秀展逐渐变为动态走秀与静态展兼备的形式。由于静态展示具备时效性长、信息传达详尽的特点,因此该展览方式已经获得众多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的肯定。

而服装毕业设计静态展中的展板设计样式更成为静态展中重要的宣传方式。在静态展中,除环境道具会起到一定的气氛烘托作用外,余下的作品设计概念便主要以展板进行视觉信息交流。相较动态设计展而言,动态展中每个作品的信息展示时长较短,其作者、作品介绍等信息只能通过旁白的形式一带而过,没有起到很好的传达效果。而静态展则恰恰相反,长时间的展板陈列,让每个作品中诸如作者信息、作品灵感来源、制作工艺流程等多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获得长时的陈列与介绍,使设计作品的创作理念得到有效传播,方便了观众的记识与交流,是非常理想的展示形态。比如2015年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静态展中,毕业生就充分运用展板的传达方式展示其作品的设计概念,展示效果非常显著(如图1)。从这个角度看,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与展版设计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优秀的展板设计可以在毕业设计静态展中达到帮助有效诠释作品设计理念,烘托整体艺术氛围的展览作用。

四、服装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视觉化流程

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中,为突出不同作品的设计概念,可将不同作品的展板风格进行设计强化,加深不同观众群体的视觉记忆积累,对表达服装设计作品的概念传递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单个作品展板可根据作品设计特点选择具有不同方向的视觉流程,引导观众视线上下、左右或者斜向移动。服装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关键点在于突出单个作品的设计特点,强化服装设计作品的设计概念,减少同质化因素。

1、展示图片主体化

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板不同于其他商业广告的展板,普通的商业广告除了图片形式外,还常有标题形式,亦即标题与图片处于同等展示地位。而服装专业毕业设计作品主要包括系列服装设计作品或者单套整体形象的设计作品,无论是服装的制作工艺细节、造型轮廓、材质效果等都是展示的重要内容,所以图片作为最直接的传达媒介会在展览设计中占据主导地位。

通常作者在设计展板前,需对服装设计作品进行有计划的拍摄。而作品拍摄的风格应根据作品的设计概念制定。在拍摄完成后,作者将获得大量的图片素材。而在拥有大量优质的图片素材后,对素材进行系统性的分类梳理便成为展板设计的重要环节。一般情况下,由于多数作者会对自己整体的作品效果较为偏爱,因此常挑选张以上完整的作品图片进行同时罗列。但如此设计,反会使展板样式显得主次不明,没有对比,导致本因呈现精彩细节的局部图片在大量均势化的整体作品图片中消解掉设计形态,展示效果大幅弱化,难以吸引观众注意。因此在这一步骤中,作者应保持理智的头脑,从主次对比的角度出发,只选择最好的一张作为主体图片,再辅以1至2张次位图片,在主体图片表达作品设计概念的同时,也相应传递精彩的细节信息。如此不仅可使服装设计概念得到全面的视觉信息传达,也凸显了服装设计专业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

2、主题文字设计

主题文字是用于辅助表达展板中主体图片设计概念的工具。由于这个特性,主题文字在整个版式中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根据主体图片排版的位置需要做形式配合。谈到形式配合,就必须谈到主题文字的字体和颜色。首先主题文字的字体选择样式非常多,其选择方法必须参考服装设计作品的风格。例如,中国风的服装设计作品可以选择中国传统的书法字体进行形式配合;中性风格服装的设计作品则可以选择黑体等。其次是字体的颜色问题,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制作毕业设计展板时常常不够细致,对于字体颜色的调整与选配工作常有疏漏。但是色彩作为情感的重要传达元素,在整个视觉传达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体现作者自身的情绪,因此不能忽视。展板主题文字的颜色需根据主体图片的色调和整个服装设计风格决定。例如,唯美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在拍摄时往往带有灰调子,所以可考虑运用灰色作为主题字体的配色选择。

除了主题文字的字体颜色和位置摆放外,主题文字的大小关系也是展板版式的重要组织块面。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突出的是时尚和文化内涵两个主要理念,过大的主题文字与以上理念会形成强烈矛盾。只有适当大小的主题文字才能与整个版式相配合,并产生协调的形式美感。

3、设计灵感来源素材烘托

一个完整的展板设计版式可以使用设计灵感来源的相关素材作为版式设计的衬托元素。所谓灵感来源就是设计师在创作初期通过采风和资料搜集的形式整理出来的有关设计主题内容的图片或者文字资料。灵感来源是设计作品创作的开端,后期完成的服装设计作品实物往往带有灵感来源形象的缩影。若要传达一个完整的设计概念,对于设计创意初始部分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环节。灵感来源素材的烘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通过处理已选择的主体图片的背景,在图片背景处的合适位置增加相关素材,也可以在整个版面的不同留白处填充相关素材等。例如,童趣主题风格的服装设计作品在展板设计中便可以在留白或者角隅处增添糖果元素的素材作为点缀和主题烘托。

4、展板的构图设计

展板版式的构图设计主要是处理图形、色彩和文字三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要做到既有创新,又能在视觉上体现和谐统一的效果。作者通过对之前整理的主体图片、主题文字、灵感来源素材的分析,将图片、文字进行规划。在版面设计中,图片需要提炼图像、文字视为图形来进行编排设计。按照形式美法则的规律,处理好图像和图形的点、线、面关系,体现出不同节奏的韵律感。

在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的构图设计中除了讲究以上要点外,还需要注意构图设计的时尚型,可以参考当季的时尚国际流行趋势的信息点。

五、结语

本文通过对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版式设计的研究分析,探讨了服装专业毕业设计展示与展板版式设计之间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四点该类型展板版式设计的要点。希望在展示形式日益丰富的今天,服装专业毕业展示可以运用跨界的展览思维表达设计概念,开辟服装专业毕业展示的新趋势。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和中国艺术类高校教学质量的进步,毕业设计的展示环节已不单是大学本科生的重要学习内容,更是高校与企事业单位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信息平台。本文意图通过分析服装设计专业毕业设计展板的版式设计,从视觉传达的时尚角度出发,探索服装设计作品概念更好的传达给观众的展示方式。

关键词:服装设计,版式设计,展板

参考文献

[1]王汀.版面构成[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2]杨敏.版式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体验设计与设计体验 篇9

一、关于“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的概念

“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两个词组虽然只是前后顺序颠倒了一下,其含义和所指则大不一样。

首先作一个界定,将“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前面的两个字作为动词看待和理解,这样就使得它们分别具有了明确的针对性:前者针对消费者而言;后者则针对设计师而讲。

1. 体验设计

“体验设计”是指:消费者或观赏者以其自身的经验、知识、个性、需求等全方位来感受设计所表达的无声语言,做出心里及购买行为的判断。理解——感悟——共鸣——产生新的想象,是体验设计由初级向高级提升所历经的不同层次境界。延伸为两个方面:其一,体验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其二,切身体验设计师设计作品给自身带来的功能性、审美性和情感性的感受。

2. 设计体验

“设计体验”指的是:设计者关注设计对象(消费者)生理、心理对所设计产品功能、用途等的需求;关注设计出来的产品将给使用者带来的身心感受,让自己的设计在有的放矢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换句话说就是:将设计建立在对设计对象所思、所求、所望深入体验的基础之上。而这里所说的需求包括“实际需求”与“潜在需要”两个不同的层面。

二、消费者的体验设计

通过对设计的体验,受众(消费者)能够对其做出发自内心的反应和判断,这也表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发生在间接感官体验上的,是通过视觉心理,调动受众以往经验和感受的体验后形成的判断,这样的判断往往是间接的,但是迅速的,有着明显倾向性的,能够促使一定的消费者,尤其是冲动型消费者发生购买行为。在此基础上,再有第二层体验,那就是对所设计产品亲身尝试的体验。这次的体验来得最直接,因此也最具有说服力,随之而来的判断也最坚决。当然,第一层体验的偏向性仍对此有所作用,但对于理智型的消费者来说,最终还是要通过实际切身体验,倾向性被证实了之后才能发生购买行为。不同的人对同样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体验,由此也会导致不同的判断结果。这里,虽然是受众处于被动的状态来体验设计师的创作意图和作品,但一旦体验发生共鸣后,所产生的则是一种欣赏感,一种认知后出现的酣畅淋漓的爽快感,在很多情况下,都会转化为主动的购买行为。受众的角色也是十分重要的,积极参与其中,直接对作品做出反映和判断。

我们把这两个层面对设计的体验概括为:(1)认读性的体验设计;(2)身临其境的体验设计。

三、设计师的设计体验

设计体验也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是对消费者给予产品外观形象、实际功能需要所思、所想、所感的一个预估计,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去感受,去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凝练成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去实现它。在此层面上的设计体验,往往来得真切,针对性强,能给予消费者以直接需要的满足,也就是平常我们所说的投其所需,投其所好。其二,是对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进行高瞻远瞩式地预感受和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化作创新设计的目标,去追求,去实现它。处于此层面的设计体验虽有些间接,然而一旦被消费者所体验,随之产生的感受是深刻的,鲜活而生动的,持久的,其原创性相对也是更高的。

四、体验设计与设计体检两者间的互动关系

1. 体验是两者共同拥有的基本特征

“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两者处于不同的侧面却反映出双方共同拥有的主题——体验。这说明体验对设计的重要性,它是设计者与消费者彼此沟通的桥梁和基础。对于这一点,无可非议,对于搞创作要深入实际,体验生活的提法也并不陌生。而当下,将其提升为“体验式设计”,却有着它特殊的意义。其核心理念在于:(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2)超出以往感性设计的模式,主动挖掘先于设计的设计点;(3)追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热情和对品牌产品的忠实度。

2. 两者间存在的互动关系

(1)当双向体验对位时,会在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产生一种共鸣的效果,这种共鸣,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这意味着设计的成功;

(2)当双向体验错位时,会出现两种情况:其一,设计师的体验过时或过于超前,不能与消费者产生共鸣,这意味着设计的失败;其二,体验式设计挖掘出的是消费者潜在的需求,这种需求存在,但不被消费者明显意识,而经对设计的体验式检验,消费者的认识体验提升后产生了共鸣,其结果是消费者欣然接受,主动购买,标志着设计的非常成功。

(3)在双向体验稍向前错位时,会产生向前的驱动力,使设计水平和认识水平均向前进步。

(4)体验设计和设计体验是人性化的深刻体现

3. 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多项式体验使“散利痛”广告取得了成功

该广告最大成功之处就是在于:作者在创作构思时,充分体验着患者在头疼时的感受,并将这种对感受的体验转化为“头痛愈裂”的概念,在这样的基础上,从“愈裂”的概念上做文章,将“愈裂”概念进行最大限度、最形象的演化和强调,从而引起受众对以往头痛感受从内心角度的再体验,这种发生在内心或精神层面的体验,来得更加深刻,更加持久。接下去就是对不同性别、年龄人头痛感受的联想性体验,找不同墙体断裂纹路与之相适配,使最终出来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案例二:实用功能外化的需求体验和情感功能内化的需求体验

图4-2(a、b)是一个富有情感化特征的情侣手套设计。设计师很好地体察到了情侣间在冬季手拉手需要手套护暖功能的需求,同时又深入到情感心理功能需求的层面,体验到情侣间隔着手套拉手妨碍感情交流,期望冲破这层隔离的内心感受,由此产生了该情侣手套创新设计灵感——将两副手套连体设计,即反映了实用功能外化需要的体验,又表达了情感功能内化的需求体验,新颖别致,营造出了一种恋人之间的浪漫欢快、温暖甜蜜、幸福美好气氛。设计师的设计体验与消费者的体验设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案例三:强化体验

这幅广告设计作品具有相当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对观看者心灵的震颤力。设计师走进了心理疾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抓住了其孤独、绝望、恍惚所表现出的具有典型性的跳楼自杀反常行为,并以一个高层建筑边缘的视角,采用强烈的俯视透视线刺激着人们的视觉心理,让受众的心始终悬在哪儿,既调动了观看者由平日生活体验而生成的强烈感受,也调动了人类恐高症在此种情境下出现的心理感受。多重的深刻体验,以及强化体验的表达,使作品极富魅力。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286、386、486、586转变为奔腾,XP……的过程,前面推出的是电脑型号的演变;后面体现的是电脑速度,而后讲求的则是体验,是电脑给人类带来的奇妙感受(XP既是英文experience的缩写,即为体验)。艺术设计同样也经历了从追求外在形式的设计走向了深层的体验式设计,反映了设计理念的更新。体验设计也好,设计体验也罢,都是人性化的深刻体现!让我们用体验打开一扇扇设计师与消费者心灵沟通之窗,用人性化的设计营造美好与和谐!

参考文献

[1][美]DONALDA.NORMAN,付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三次印刷.

安全设计与设计安全 篇10

1 项目源起

本案位于南京市浦口区柳州路以西,星火南路以北的地块,规划为学校用地,拟建十轨九年制学校,服务于旭日·爱上城居住区及周边地区。

2 安全选址

校园的外部环境,包括安全环境,适于教育的环境,良好的卫生环境,良好的就学环境和安静环境。规范对上述环境有详细的条文要求。

1)选址安全性规范。首先,安全就学和合理的服务半径。“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 000 m;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 m。走读小学生不应跨过城镇干道、公路及铁路。”本条规定为使城市内学校布点均匀,小学生上学时间控制在10 min左右,中学生上学时间控制在15 min~20 min左右,且小学生上学途中不得穿过有各种车辆威胁的城市干道及铁路。其次,学校用地应有安全的周边环境。选择在良好的自然地质区域内,不应选择在高压输电线路通过地段,水库下游以及高层或多层建筑包围之内等等。

2)选址安全性设计。经过现场调研,场地内部及周边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均符合规范要求,不存在对学生身心不利的因素,并且满足学校服务半径的要求。

3 安全规划

规划学校时运用的组织策略必须考虑诸多安全方面的要求,其中包括大量实践及测算得出的“硬性”指标要求:建筑间距,包括防火间距、地震间距等;由学生入校路线而产生“软性”要求:学校的出入口设计,内部交通组织等。

3.1 规划安全性规范

3.1.1 校外交通

外部交通的规定量化到数据上面:“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每小时超过300辆的道路。”

3.1.2 功能分区与交通

1)校园内部各功能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2)学校交通流线的特点是人流活动集中,有规律性,静与动有间歇性等特点。校园内道路系统应简明、直接,在正常情况下人流通行顺畅,在紧急情况下应保证人流疏散安全。3)学校内部道路宽度的设计应满足规范数值。4)学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泊位计算需要查阅地方标准,合理布置。

3.1.3 建筑间距——防火间距

防火间距是指为了防止建筑物间的火势蔓延,在各幢建筑物之间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明确规定:“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四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五层”。教学楼层数一般为3层~4层,耐火等级应按照“一、二级”考虑。学校内建筑之间以及学校建筑与周边其他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应满足民用建筑防火间距的规定。学校建筑防噪间距规范要求不小于25 m,因此,防火间距通常均满足消防要求。

3.1.4 建筑间距——地震间距

根据唐山地震的受灾情况,建议在8度地震区内,住宅区中的住宅、公共建筑应做到“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建筑物间距可参照下式核算:D=d1+d2+6 m(D为建筑物间距;d1+d2为前后两栋建筑倒塌范围)。根据建筑物层数,计算倒塌范围,进而确定建筑物的地震间距。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指出,地震灾区的中小学重建和围护,安全原则为首位原则。要把地震灾区学校建设成最安全、最牢固和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确保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导则表示,地震灾区中小学重建和围护时,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抗震、防火、防洪、抗风雪和防雷击等安全措施。

3.2 规划安全性设计

1)校外交通及校门设计。a.学校主入口的确定:基地北临城市次要道路,车流量相对较小,对学生来说安全方便。因此,学校主入口设置在该道路上。b.校门缓冲空间设计:为了满足大量学生出入和集散场地的要求,在校门外侧留出深7 m的缓冲空间,在校门内侧设置集中绿化带。2)校内功能分区与交通。“学校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面与铁路的距离不应小于300 m”,基地外西南有沪宁铁路穿过,又从可达性和安静角度考虑,基地内东北为教学区,尽可能远离铁路,西北为办公区,东南为后勤区,西南为运动区。校园道路贯穿各功能区之间,流线通畅便捷。

4 安全建筑

首先,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其次,合理组织垂直交通和水平交通,即在特殊时期,做好最便利的交通和快捷的疏散;再次,选择符合防火要求的建筑材料与设备,以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阻止火势蔓延。

4.1 建筑安全性规范

4.1.1 防火分区

正确划分防火分区,对于火灾时防止烟气扩散、阻止火势蔓延、保证人员疏散、赢得扑救时间和减少火灾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阶段,我国城市用地较为紧张的前提下,新建中小学校应尽量节约土地资源,因此设计时建筑的耐火等级通常为一、二级,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2 500 m2。

4.1.2 建筑内部的交通与疏散

发生火灾或其他突发事件时,疏散问题是规范里最普遍的概念,分为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的设计。主要通过最远疏散距离和最小疏散宽度对其进行控制。不同功能的建筑,其水平交通(走廊宽度)的规定数值也不同;楼梯间及通道形式的不同,同样影响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设计时不需严格满足规范规定。楼梯宽度的计算:“每层疏散走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以及房间疏散门的每100人净宽度不应小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表5.3.17-1的规定;当每层人数不等时,疏散楼梯的总宽度可分层计算,地上建筑中下层楼梯的总宽度应按其上层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

4.2 建筑安全性设计

以小学部教学楼为例,每层建筑面积为2 923 m2≥2 500 m2,学校建筑通常不设自动喷淋装置,因此每层设两个防火分区,且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

5 结语

安全问题涉及到生命安全(如消防与疏散)、使用安全(如建筑材料与设备需便于学生使用)等。在设计的所有环节中,安全问题贯穿始终,设计师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的强制性条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符合一般条文的规定,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学习环境的前提下,努力设计出舒适的空间、宜人的场所。

严格按照规范设计,才能保证设计作品的安全实用。

摘要:依托实际案例,从中小学校建筑设计的选址、规划以及单体三个阶段入手,对涉及到的安全性规范进行研究,探讨了二者相互制约又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了保证校园建筑安全的设计建议,以指导实践。

关键词:中小学校建筑,安全性,安全规划

参考文献

[1]GBJ 99-8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S].

[2]GB 50035-200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S].

[3]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4]布拉福德·珀金斯.中小学建筑[M].舒平,许良,汪丽君,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智能集抄下一篇:诗词里的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