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2024-05-16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精选十篇)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1

当前时期下, 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及开发主要采用的方法为面向对象法。然而, 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中, 由于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前的发展程度较为低下, 发展尚未成熟, 目前依旧以关系型数据库为主要的存储管理方式。因此, 在汽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中, 这就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人员能够综合及全面地考虑到对象法以及关系数据模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汽车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能够很好地明确区分对象法与关系数据模型二者之间的关系, 笔者将对象的属性值组织到了关系数据库之中。在这个过程中, 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每一个无父类地类导出一个关系数据库表模型, 类属性作为关系数据库表属性, 类主标识属性作为关系数据库表主码。对于关系数据库表模型而言, 一般可以用关系表框架加以表示。在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之中, 主要包括车主、修理的汽车、零部件、修理技术人员、修理单、入库单等按照上述原则, 可以导出一个关系表框架。作为示例, 给出汽车修理零部件类导出的零件关系表框架, 如下表1所示。

2. 在泛化关系之中, 在继承父类的属性之外要增加特殊属性的子类导出一个关系表框架, 子类所增加的属性与其父类关系表地主码可以作为关系表属性, 它的父类关系表的主码主要为外码, 同时也可以作为它的主码在实际的案例之中, 员工对象类派生出来的修理工子类是具有一定的特殊属性的, 可以导出如下表2所示的关系框架。

完全只继承父类属性的子类一般不必导出关系表框架, 但在父类关系表中。要有区分不同子类对象的属性。例如, 在员工关系表中有职岗属性, 就可以区分业务员、采购员、库管员、修理工等子类。

3. 一对多关联通过在“多”对象类关系表中增加“l”对象类关系表主码 (作为外码) 来表示;一对一关联可以将外码添加到任一对象类关系表中但最好添加到产生外码。空值少的那一边。例如员工主管部门是类图中的一对一关联。相当多的员工不主管任何部门, 应该把主管工号加到部门关系表上来表示“员工主管部门”关联。在案例的类图中, 汽车与修理单的“检修”关联、业务员与修理单之问的“经办”关联、库管员与修理单之间的“经手出库”关联、修理工与修理单的“维修”关联, 通过在修理单关系表中加上对应的“l”对象类关系的主码作为外码来表示。

三、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如上三点原则的阐述可知, 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主要是基于这些原则而存在的, 只有很好地遵循这些原则, 才能够很好地对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设计, 最终实现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化, 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实际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之中, 使得汽车修理管理更加地智能化、规范化、现代化以及现代化, 从而能够很好地促进汽车修理工作的高效进行。目前, VPN技术是构建各种管理信息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信息技术, VPN的意思为“虚拟专用网络”, 它是“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缩写, 它主要是指一种运用身份验证、密码以及隧道协议等在公共的网络上构建专用性的网络技术。对于VPN所构建的网络, 既可以为某一个特定区域之内的局域网, 而且又可以为整个因特网 (Internet) ,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各种管理方面的信息。在这样的网络中, 大家互相通信。在通信时, 并不需要光缆等有线的物理线路的铺设, 而是在一种具有动态作用的资源下进行运转和工作。这就使得VPN可以节省很多材料 (主要是光缆) , 创造出高效益, 并可以使局域网逐渐扩展为远程网络及远程计算机。一般而言, VPN技术主要存在如下三个特点, 即网际互联安全性高;经济实用、管理简化;支持多种应用。正是由于VPN技术存在如上三个优点, 才使得VPN技术的使用范围更广, 使用频率更高。

VPN技术运用于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具体原理可以概括为:汽车修理数字资源及数字管理系统首先在VPN服务器及路由的作用下, 然后通过VPN隧道的信息传递作用, 将这些数字信息资源以及汽车修理管理方面的动态消息传递至员工端以及其他修理点的员工端, 具体可以用如下图1所示:

摘要:近年来, 我国信息化程度逐渐加深, 电子计算机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各个领域, 汽车修理就是其中一个方面。在汽车修理过程中, 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能够提供汽修的整体工作效率, 且能够为汽车修理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汽车修理,信息技术,管理信息化

参考文献

[1]闫辉.汽车修理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科技资讯, 2008, (25) .

[2]聂小东, 张立厚, 莫赞等.汽车修理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计算机, 2008, (2) .

[3]张立厚.管理信息系统[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2.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2

为提高驾驶操作监控技术研究效率,对驾驶操作数据、影响因素、车辆状态运行数据等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驾驶操作信息数据库概念结构、逻辑结构以及物理结构的.设计.同时为提高驾驶操作数据采集的真实性,设计由工业控制计算机、数据采集卡、视觉传感器、力传感器、光电编码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传感器电路等组成车载驾驶操作信息多传感器采集实验系统,并分析了驾驶操作信息管理软件模块构成.

作 者:初秀民 严新平吴超仲 毛 CHU Xiu-min YAN Xin-ping WU Chao-zhong MAO Zhe 作者单位:初秀民,CHU Xiu-min(武汉理工大学ITS研究中心;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严新平,吴超仲,毛,YAN Xin-ping,WU Chao-zhong,MAO Zhe(武汉理工大学ITS研究中心)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施工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机房工程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设计与施工也逐渐呈上升趋势。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属于多学科技术,涉及到建筑结构、空气调节、电气技术、网络布线、机房监控与安全防范等多种专业,内容复杂,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只有规范机房的设计与施工,指导机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确保电子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地运行。

一、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供配电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规定了A、B、C级机房供配电的要求。A 级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考虑,除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外,还应配置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B级机房的供电电源按一级负荷考虑,当不能满足两个电源供电时,应 配置备用柴油发电机系统。C级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二级负荷考虑。根据机房用电量的大小,市电电源电压可选用l0kV、380V。当变电所和机房在同一个建筑内时,低压配电系统宜采用TN—S系统。当变电所和机房不在同一个建筑内时,系统宜采用TN—C—S系统。柴油发电机容量、台数及电压等级的选择原则:柴油发电机的容量应包括 U PS、机房专用空调和制 冷设备的基本容量及应急照明、消防、监控等设备的容量。柴油发电机的容量小 于2500kW,且柴油发电机房与主机房的距离小于500m 时,优先选用低压柴油发 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的容量大于2500kW,且并机运行时,宜采用高压发电机组。柴油发电机组不要求冗余配置时,宜优先选用单台柴油发电机组。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工程设计与安装》(09DX009)中分别提供了三种A级、B 级机房供电系统 图,以A 级机房为例,第一个方案:两路10kV电源,备用10kV柴油发电机组。两路1OkV电源分别向两段母线供电,每台变压器的负荷率不大于50%,当一台变压器故障时,另一台变压器可带起全部负荷。当两路10 kV市电电源均失 电后,柴油发电机自启动,发电机并机成功后。向两段10 kV母线供电。第二个方案:两路10kV电源,备用0.4kV柴油发电机组。考虑到两段母线的联络开关同时发生故障的可能,所以当任一段0.4 kV母线失去市电电源后,柴油发电机 自启动,发电机并机成功后,向两段0.4 kV母线供电。第三个方案:两路0.4 kV电源,备用0.4 kV 柴油发电机组。同时,还介绍了三个B 级机房工程的供 电系统方案,两个C级机房工程的供电系统方案。设计人员可根据机房工程的级别及现场情况,选用上述供电系统。值得一提的是机房工程 UPS电源除具有常 见的不间断供电功能外,其主要功能是保证电源的质量,达到稳频稳压。所以无论是A 级机房还是C级机房,IT 设备的供电都是由UPS完成的。

二、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等电位联结与接地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规定了保护性接地(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和功能性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等)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可导电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均应作等电位联结并接地。机房工程常用的三种等电位联结方式包括:

(1)S型(星形结构、单点接地),适用于易受干扰的频率0~30kHz(也可高至300kHz)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接地。对于C级建筑面积小于100 m的机房,IT(电子信息)设备可采用S 型等电位联结方式。这种方式能同时实现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是最为简单易行的。(2)M型(网形结构、多点接地),适用于易受干扰的频率大于300kH z(也可低至30kH z)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接地。IT设备除连接PE线作为保护接地外,还采用两条(或多条)不同长度的导线尽量短、直地与设备下方的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网格的作用是为电子设备抑制高频干扰提供一个低阻抗的参考平面,从而降低干扰水平。大多数IT设备应采用此方案实现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3)SM混合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组合,可以同时满足高频和低频信号接地的要求。由于在高频条件下导体存在电容耦合,互相靠近的导体间存在电感耦合,高频干扰信号将通过这些耦合进行传导,为了消除这种干扰,产生了混合型

等电位联结的接地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时,在有需要的楼层内需装设水平等电位 网格,这些网格又和所在场所的电气装置外露导电部分、建筑物金属结构、管道等就近相连接。各楼层问也通过金属结构、管道等互相作垂直的连接。

等中位联结带、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均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箱连接后。再接至大楼总等电位联结箱(或带)。机柜采用两根不同长度的6 mm软铜线与等电位联结网格(或等电位联结带)连接,从UPS配电柜至列头柜的 PE线截面应符合《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PE线最小截面的要求,从列头柜至机柜的N、PE线,因单相负荷较多其截面应与相线相同。降低“零地”电压 的方法除了使UPS设备尽可能地靠近IT机房,缩短供电距离;单相负荷应均匀地分配在三相上,中性线截面不小于相线截面外,加装隔离变压器也是一个很好 的方法(成本相对高些)。图1中的列头柜是带隔离变压器的,当列头柜不带隔离变压器时,列头柜的N线需UPS配电柜N线连接,N线截面应与相线相同,同时列头柜里的N线与PE线断开。

图1 机房接地示意图(列头柜带隔离变压器)

三、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空气调节

随IT技术的发展,IT设备的发热量越来越大,IT设备耗电量中的97%都转化为热量,因此在现代机房中,空调系统设计已非常重要。空调的冷负荷主要是服务器等IT设备的散热,因此机房的空调设计主要考虑夏季冷负荷。对于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的IT设备,要求设备的前面为冷区,后面为热区,这样有利于設备散热和节能。当机柜或机架成行布置时,要求机柜或机架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方式。机柜或机架面对面布置形成冷风通道,背对背布置形成热风通道。如果采用其它的布置方式,有可能造成气流短路,不利于设备散热。对机柜或机架高度大于1.8m、设备热密度大(单台机柜发热量大于3kW)、设备发热量大或热负荷大(单位面积的设备发热量大于300 W/in)的主机房,从有利于设备的散热的角度考虑,宜采用活动地板下送风、上回风的方式。图2为冷热通道气流组织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机房专用空调机送出的冷空气,从地板送风口送出,从机柜正面进入,对机柜内各部件进行冷却后,热空气从机柜背面吹出回到机房专用空调机。当设备的发热量随着容量的增加而加大时,为了保证电子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对IT设备的降温也出现多种方式,各种方式之间相互补充。

图2 冷热通道气流组织立面示意图

参考文献:

[1]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2]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现状及对策 篇4

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因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危害。根据有关资料介绍,2004年6月20日,长泰县某中学教育网遭受雷击,中控部分电源烧毁,音频模块损坏,闪存模块击穿,交换机光电收发器网卡、部分电脑网卡、稳压器、变压器线圈、控制电路板、电解电容板等设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光纤尾纤无法接通,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2004年9月18日,省级某医院因雷击造成网络交换机损坏4处、电话机损坏1 0多部,直接经济损失达十几万元,间接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智能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现在主要遵循的国家标准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12)。对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系统的施工图设计深度,除了2008年颁布的《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图和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及系统集成设计图有较明确的规定外,其他智能化系统设计图仅要求:(1)各系统的系统框图;(2)说明各设备定位安装、线路型号规格及敷设要求;(3)配合系统承包方了解相应系统的情况及要求,对承包方提供的深化设计图纸审查其内容。建筑设计单位一般仅负责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设计、电子信息系统中电源部分的防雷击保护设计,而各电子信息系统信息线路的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及其他内部防雷设计则由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和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由于目前国家尚未完全实施注册电气工程师资质制度,各建筑设计单位和智能化工程设计施工单位以及施工图审查机构对电子信息系统的信号线路防雷保护的规范学习不深入,防雷击电磁脉冲的措施和设备选型研究不够,施工图审查机构往往只审查建筑设计单位的施工图,存在智能化工程设计和施工一体化资质单位的深化设计图未经审查即交付施工的现象,使国家标准的规定措施得不到严格的贯彻执行。还有部分智能化电子信息系统未纳入建设工程管理,往往由业主自行组织实施,造成了部分工程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监管缺失,建成后的电子信息系统存在遭受雷击的安全隐患。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设计应采取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的综合措施,内部防雷主要包括电源线路和信号线路的防雷击电磁脉冲保护、等电位联结和接地、电磁屏蔽、合理布线等。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5

论文摘 要:进入21世纪,信息资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知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成为时代的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是信息资源管理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信息社会将呼唤大量从事该专业工作的人才。我国既缺乏从事信息采集、经济预测分析、数据处理、软件开发、硬件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更缺乏既通晓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又善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人才。因此,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应提到相当重要的位置上来。同时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高等教育机构如何造就新型的信息管理人才,使他们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及能力,以适应社会信息管理这一要求,成为应当考虑的核心问题。

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历史与现状。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一门集信息技术与管理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早在20世纪60年代,一些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就开办了信息管理专业,最开始叫“电子数据处理”(EPT),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了比较规范的专业名字,即“管理信息系统”(MIS)。现在,发达国家几乎所有大学都开设了这一专业,有的成立了信息管理学院。在我国,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建立了对应的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其后,差不多所有的财经院校以及具有经济管理优势的综合性大学陆续建立起了经济信息管理专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具有计算机及通信技术优势的工科院校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办起了管理信息系统专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全国开办该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达200 所以上,且已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等多种层次。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兴起和快速发展已是一个客观事实。这表明社会对这方面人才是迫切需要的。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这种需要还会不断增长,其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

2.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组织业务功能

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领域包括事务处理、管理信息、知识工作、办公信息、决策支持、群决策支持以及经理支持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针对组织中的某个具体管理功能(如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在这方面,学科的研究重点在于理解计算机应用的特定领域,以建立组织中应用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的基本逻辑。

2.2.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方法。该学科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是研究如何以较低的成本建立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早期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建造可靠而有效的信息系统,为组织提供更多的价值(提高运作的效率、提升组织的竞争力或创造新的价值);随着软件技术的进步和商品化软件市场的形成,研究的重点逐步转移到信息系统的实施及相关的管理问题。

2.3.信息系统的管理。早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型计算机主机,因此集中式的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管理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此后,随着功能强大的微型计算机和软件的普及,如何管理分布式的信息系统功能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同时,由于软件市场和信息系统服务的兴起,信息系统“外包”成为新的热点,为本学科提出了诸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基于合同的信息系统供应。购买关系等研究问题。近年来,信息系统管理的研究课题反映了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信息系统的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的投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变革,以及全球化经济中的跨国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问题研究通常是跨学科的,它涉及的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以及供应链管理等等。

2.4.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尽管如今信息系统毫无疑问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运行的基本条件,但从计算机被引入管理领域起,就一直有人怀疑信息系统在组织中的价值。信息系统的评价,包括评价的准则、方法和过程,就一直是该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早期用以代替人工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们的目标基本上是提高运作的效率而不引起组织的变迁,因此成本-效益分析就被认为是一个合理的评价信息系统价值的方法。然而,随着组织中的综合信息系统和战略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就变得不那么简单了:信息系统的战略价值和无形的品牌价值等非直接的经济价值必须加以考虑。同时,信息系统的组织价值还面临着如下的问题:谁获得益处?是否其中的一些人员会失去位置?是否一些人员的权力会被改变?是否组织会因为信息系统的使用变得脆弱(如由于系统的故障、专家乃至运作人员的流失)?

随着信息系统引起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化,传统的投资收益分析方法就显得更不适用了。人们必须从组织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经济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方面寻求答案。

2.5.信息系统对社会和组织的影响

从该学科诞生伊始,人们就开始研究信息系统对社会福利、工作模式以至生活模式的影响。研究信息系统的成本、效益和风险对于组织中或组织以外的不同人员的不同影响,不同的信息系统对组织的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不同影响;考察信息系统对一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对社会民主生活人的隐私和身份认同的影响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3.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建议

3.1.坚持宽基础上的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同时该专业的学生应该精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应该是专才。

3.2.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才是经济的支柱,信息是经济的生命。”这是日本人的观念。日本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原因就在于充分利用和挖掘了国内外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然而在我国,这种信念、观念和意识仅为一部分人的认识,不少人还处在朦胧状态。因此,强化信息意识,提高国民的整体信息意识便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图书、互联网等一切传播媒介,大力普及信息意识,增强人们的信息智能,提高人们认识信息、吸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的社会环境。

3.3.加强教学改革,更新课程内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设立目的是为了解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人们对信息利用相对落后之间的矛盾,为社会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而用户的需求和信息技术又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对于有关信息资源开发过程及原理方法的核心课程,应具有相对稳定性,而由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及学生因素又会使该专业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侧重,反映在教学上就是课程体系会呈现一定的变动性。

对于专业课,目前有许多信息管理方面的课程是新开设的,要加强对这部分课程的研究,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内容的交叉重复或遗漏。由于本专业是一个发展较快的学科,因此,要不断地将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有关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方面的新课题和学科发展中的新理论与新知识及时吸收到课程中来,从而使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和完善。此外,要借鉴国外相关专业和学科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如美国、英国近年来在信息管理教育方面增设了许多有关信息技术、信息交流与人际交流以及市场营销方面的内容。有关现代化技术类课程,首先要让本专业的学生系统掌握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网络化知识,其次在基础课中充实新技术研究成果。同时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跨学科、跨专业、跨院(系) 选课,范围包括基础物理、基础生物、基础化学、实用写作、外语,汉语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信息学、企业管理、社会信息系统管理等课程。

3.4.教师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充分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双翼,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实现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有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反之,为了引进和更好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积极引进和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并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我们可以采用按专业教育内涵、结合信息技术应用组织实验教学的模式,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计算机信息检索等专业实验室,一方面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6.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我们面对的是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一个缺乏优秀教师队伍的专业是不能生存和发展的。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来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在校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保持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的活力,尤其要注意利用因特网加强同国内外信息管理、信息管理教育同行的交流,吸收信息研究新成果,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提高研究水平,以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7.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开拓人才

从当前信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就业市场的拓宽看:未来21 世纪的发展前景,一方面,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需求普遍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产业就业市场上需要的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人员,而是既精通信息知识,又具有某些专门领域知识的“双料”专家,即既懂理论又有技术的多面手,尤其是社会适应性强的开拓型信息管理人才。这一需求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赋予了教育机构明确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拓宽口径,强化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整体素质水平。

3.8.注重与国际接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主要是指:专业口径与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手段,以及人才培养技术规范与体系方面的接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从教育体制到教育内容改革中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是要在专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保持我国的特色,发挥我国的优势,确保有关教育与学术交流的渠道比较畅通,可以在新的环境中持续发挥其优势,以求与国际上本专业的教育同步发展。因此,正确处理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专业教育体系和专业教育的国际接轨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根据目前情况和教育面向21 世纪发展的需要,可以考虑在优化我国信息专业结构中实现宽口径的国际接轨,着重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国际化,以进一步完善专业教育体系。

结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面对的是迅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因此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没有操作经验可以借鉴,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必须在理论深度具有一定基础上,认识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02).

[2]黄俊民,顾浩.信息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0,(04).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6

摘要:文章在对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及服务功能与管理信息系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分析,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架设计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

一、电子商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在全球的兴起,特别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软构件的技术成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企业内联网Intranet与国际互联网Intemet相连,使企业能在跨地区、甚至跨国之间方便地收集市场信息,进行购销洽谈。营造出面向全国、全球的网上商贸环境。这不仅是商品流通市场的一次巨大的变革,同时也促使了全球经济网络化。电子商务不仅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同时改变了传统市场结构,减少了交易成本。

1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及服务功能。电子商务是一个以Internet&Intranet;网络为架构,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客户数据库为依托的全新商业模式。是基于计算机和软件,以及通信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使参加交易的买方和卖方、银行或金融机构、厂商、企业及所有的合作伙伴在Intranet、Extranet、Internet中密切结合起来,共同完成在网络环境下的商业电子化应用。在网络这个载体上。企业可以不分大小。平等地利用网络开展经营活动,大大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中虚线框内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平台。其中,CA认证中心用来确认电子商务活动中各自的身份,并通过加解密方法实现网上安全的信息交换与安全交易。支付网关的角色是信息网与金融网的连接的中介,它承担双方的支付信息转换的工作,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让传统的封闭的金融网络能够通过网关面向互联网的广大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网上支付功能。客户服务中心与传统的呼叫中心的分别在于不但支持电话接入的方式。也能够支持WEB、EMAIL、FAX等多种接入方式,使用户的任何疑问都能很快地获得响应与帮助。

电子商务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进行网上交易,以及与此相关的企业内部事务连网处理的商业模式。其主要的服务功能如图1所示。

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它首先是一个系统,具有输入、输出、处理、反馈和控制这五部分组成:其次,信息系统又是一个有人和机器共同组成的系统,其中人是系统的核心,人既可以是系统的管理者,又可以是系统的服务对象。为人们服务是各种信息系统存在的意义所在:而机器的含义比较广泛,它包括在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检索和传递等过程所采用的一切设备。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MlS的需求分析

1企业运作方式的转变。电子商务使得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运作方式发生较大改变。Internet的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交流与处理不再受时间与空间距离的限制,由此将导致企业内部部门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模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内部工作和业务流程的控制方面,企业将会主动地大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交流。因此。电子商务要求企业MIS必须能够满足企业的网络化应用,以适应运作方式的转变。

2企业对外的接口界面大大扩展。随着电话、电视、PDA、WAP手机等的普及使用,要求企业MIS也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方便广大系统用户的使用,Intel3aet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要求企业MIS的终端多种多样以适应使用环境与控制要求。

3企业管理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企业管理除了传统的企业采购,库存、销售、财务、生产等管理模块以外,还涉及到许多影响整个企业价值链的环节。呼叫中心的建立,使得企业能更好地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提高企业的整体形象与服务水平。电子商务时代,对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种信息,如产品价格、规格、数量、使用说明等等均可通过电话或Intemet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接口,提供大量的、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MIS的功能分析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企业各种对外业务活动都已经延伸到了Internet上。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的MIS应当支持Intemet上的信息获取以及网上交易的实现。但是,随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使得任何MIS都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实际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开发的MIS具备具备良好的二次开发和拓展功能。

1跨平台运行、支持多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具备可扩展的业务框架和标准的对外接口。在信息化的浪潮中,许多企业已经投资建立了各自的MIS并获得比较成功的应用。为了有效利用已有投资。企业将要求新系统能够与原有系统进行集成与数据共享。因此。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MIS应当具有一个易于扩展的业务框架结构和标准的对外接口,从而使得对软件的维护、扩展以及二次开发变得非常容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平台运行,即要求同一套程序编码可以在多种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上运行,以便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和投资能力选择最佳平台,并且帮助企业顺利实现不同应用水平阶段的平滑过渡。

2分布式应用系统、支持智能化的信息处理功能。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MIS软件系统将是超大规模的,它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而是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同时电子商务时代所带来的巨大信息量需要MIS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处理功能,从而协助人们有效地完成各项管理工作。

3系统高度模块化、高度集成化功能。企业MIS软件系统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要保证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中的各项功能甚至每一个应用程序的高度模块化,以便实现对系统功能的重新组合与配置。同时,系统数据能按照系统的设计传递到相关的模块中,从而达到系统数据的高度共享与系统的高度集成。

4高可靠性与安全性以及面向个性化的设计功能。与交易安全有关的客户和企业身份的认定及电子付款是普及电子商务最主要的难点。系统大规模分布式的应用、广泛的网络连接需要企业MIS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更强的安全控制。多用户操作冲突、共享数据的大量分发与传递、远程通信线路故障,需要企业MIS具有无比的健壮性、超强的稳定性,并能够对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做出正确处理。对于黑客的入侵攻击、越权操作等现象需要在MIS上建造强大的安全防线。对系统内部数据记录的存取及删改权限的管理、系统操作日志的建立等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措施。由于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运作模式,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MIS软件所面对的将是一个充满个性化的世界。因此,要求软件的设计非常灵活。在一些常用模块输入输出界面、运算公式、业务逻辑、业务关联等方面都有较大的

选择、设置空间,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自行设定建立自己的企业MIS应用子系统。

5支持企业的工作流程定义与企业重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不断地改变企业原有系统的信息采集、加工和使用方式,甚至使信息的质量、获取途径和传递手段等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传统的劳动分工原则下,企业流程被分割为一段段分裂的环节,每一环节关心的焦点仅仅是单个任务和工作,而不是整个系统的全局最优:在MIS建设中仅仅用计算机系统去模拟原手工管理系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因此,对企业流程进行重组,按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对现有的企业流程进行重新设计,成为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企业流程重组的本质就在于根据新技术条件信息处理的特点,以事物发生的自然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电子商务时代,企业间的数据交流与交换将有助于企业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为了共同的目标,企业间可以临时组成跨越国家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企业集团,企业MIS软件的功能应当能够支持小到某项业务流程的重新定义,大到企业的合并、分离、重组以及虚拟企业的重组操作。

四、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MIS的构架设计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MIS应在建立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础上,充分利用Intemet技术,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电子营销、知识管理系统等功能全面集成,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共享。在这种模型下,客户可以直接通过haternet在电子商场中了解产品规格型号、性能、价格及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电子方式给生产商下订单。生产商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再通过电子方式完成物料采购、资金支付。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商品按时送交客户,并可在网上完成交易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客户通过供需链紧密集成,实现物料不间断的流动,从而实现零库存。这样,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

1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面向业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它识别并计划企业全部资源的需求,如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等。ERP为制造商、分销商、服务公司在采购、制造、发货和客户订单等业务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资源提供有效计划和控制的方法。

2供应链管理系统SCM。任何制造业都是根据客户或市场需求,开发产品、购进原料、加工制造出成品,以商品形式销售给客户,并提供售后服务。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始于原材料的供应商,止于最终用户。供应链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就是通过重新设计供应链,选择供应链成员,运用一系列管理方法和技术,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从而使得供应链成员获得一种双赢的局面。

3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它实施于企业的市场营销、销售、服务与技术支持等领域,它的目标是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快捷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和保持客户,另一方面是通过对业务流程的全面管理降低企业成本。CRM出现要求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移。利用CRM系统,企业能够搜集、追踪和分析每一个客户的信息,从而掌握客户需求,提高员工与客户接触的效率和客户反馈率:还可以观察和分析客户行为对企业收益的影响,使得企业效益以及企业与客户的关系都得到最优化。

4其他MIS系统。先进计划和调度系统(AdvancedPlanning&Scheduling)是应用约束理论TOC(Theory 0f Constraintsl对整个制造业的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和控制。它要考虑每种货源的实时可用性,确定采购、制造和发货日期。它从ERP中抽取数据进行优化和分析,从而做出最好的行动决策。

商业智能系统(BilSlness Intelligence)是以ERP企业数据库为资源,应用决策分析工具,进行财务分析、销售统计、市场预测、采购决策、质量评估、投资分析等经营管理活动。

电子营销系统(Electronic Marketing)可以使采购员、销售员在网络上轻松有效地进行商品采购和销售,以及网上支付和信息交换等。并能与ERP系统进行无缝集成。

参考文献:

1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艾文国,李辉,企业管理资讯系统开发方法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2):146-148。

3倪曼,徐晓飞,邓胜春,面向企业信息基础设施集成的商务智能系统框架,计算机科学,2004,(6):92-95。

4游静,刘伟,信息系统集成过程中知识扩散路径与影响因素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07,(9):238-241。

汽车租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7

1 开发环境和技术简介

(1) My Sql和Tomcat简介。1) My SQL是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关联数据库将数据保存在不同的表中增加了速度并提高了灵活性。许多中小型网站为了降低网站总体成本而选择My SQL作为网站数据库。2) Tomcat服务器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Web应用服务器, 属于轻量级应用服务器, 是开发和调试JSP程序的首选。

(2) B/S结构。B/S结构是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浏览器, 服务器安装Oracle、Sybase、Informix或SQL Server等数据库。

(3) MVC架构。MVC是模型是用一种业务逻辑和数据显式分离的方法组织代码, 将业务逻辑被聚集到一个部件里面, 在改进和个性化定制的同时也不再需要重新编写业务逻辑。

(4) CSS和JSP技术。1) CSS是层叠样式的简称。CSS利用其属性可以设置字体、颜色、背景等页面格式;利用定位可以使页面布局更加规范。2) JSP技术为了快速方便地进行动态系统的开发, JSP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改进, 使其成为快速建立跨平台的动态系统的首选方案。

3 系统设计

(1) 系统设计基准。汽车租赁信息系统对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后, 总结出以下基本设计原则:1) 系统稳定性:选择比较成熟的技术, 使系统基于一个稳定的环境。2) 系统安全性: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3) 系统开放性:汽车信息租赁系统以实现互联、资源共享为目的。

(2) 系统体系结构。汽车租赁信息系统分为过程设计和结构设计两部分。过程设计则具体到对于每一个模块的处理。结构设计是负责布置好系统的整体。

系统设计的整个过程第一步就要完成数据库的设计, 主要通过My SQL数据库完成对数据库的设计;然后在Eclipse中完成界面设计。

(3) 系统模式。租车系统采用三层架构模式来体现:表示层, 控制层和业务逻辑层。1) 表示层。表示层即JSP页面, 租车系统通过主要页面的跳转实现。系统会不定期发布新闻提, 用户可以在前台浏览租车系统的新闻信息, 当公司引进新车时, 会在三天内同步更新到系统上;用户可以在前台解到公司的更多信息以及在线预订自己需要的车辆。2) 控制层。租赁系统的整体布局以及大体框架由CSS文件来控制。3) 业务逻辑层。业务逻辑层是汽车租赁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业务逻辑层处在访问层与表示层的中间位置, 在数据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4) 数据库设计。构建My SQL数据库:创建数据库、构建所需表格、添加数据。系统数据库包含六张表:车辆信息表、合作商信息表、留言信息表、新闻信息表、订单信息表、VIP用户信息表。

4 系统实现

4.1 用户注册

用户可以进行VIP注册, 注册过程会提示所要填写的资料内容, 如果没有注册成功, 则会提示重新填写资料内容, 如果填写成功则会自动跳转到登录界面。

4.2 系统后台

系统会根据用户权限等级的不同, 管理员拥有最高等级的权限, 的主要功能模块如下:1) 用户管理界面。在系统的用户管理界面中, 系统管理员管理用户权限的唯一持有者, VIP用户是无法登录到这个界面。因此规定管理员应当履行自己的职责, 对管理权限高度保密。2) 租车管理。租赁管理模块, 列出所有可以进行交易的车辆信息, 系统管理员可以查看, 可以对车辆信息进行详细查阅, 当发现不恰当的信息室有权限进行修改。3) 订单管理。订单管理模块用来管理订单信息, 列出所有车辆订单的信息。4) 留言管理。留言管理模块用来管理留言信息, 列出所有留言信息。在系统后台, 管理员可以对用户的留言进行回复, 管理客户留言信息。

4.3 系统前台

前台模块中的导航栏共分为六个子模块, 分别为:首页、服务、车型和租金、网上订车、VIP中心和新闻资讯。

(1) 前台模块。系统前台会默认从数据库中调出十款订单成交量、客户评价度等条件下综合评价最高的车辆, 将十款车辆的信息直观的展现给客户。 (2) 租车和租金模块。在这个模块中会显示系统中所有车辆的信息, 其中主要数据有车名、车座位数、车辆实拍图片、汽车供应商、租金以及超过预订时间的具体金额。 (3) 预订单处理模块。系统通过一个页面展示要预订单的车辆信息, 并且提示用户进行在线西单前进行核对。

5 结语

经过设计和研发, 基于JSP的汽车租赁信息系统已经开发完毕。系统功能基本能满足管理客户信息、管理订单信息、管理租赁车辆信息、管理用户留言信息、管理合作伙伴信息等相关信息。用户分为游客与VIP用户, 注册后升级为VIP的用户可以提高权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汽车行业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私家车、租车市场也日趋成熟。汽车租赁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的极大存储空间和数据安全可靠性, 极大地避免了传统员工处理租车事件会发生的错误。本论文将使用Java语言和My SQL数据库实现基于JSP的汽车租赁管理系统。

关键词:汽车租赁,管理,设计

参考文献

[1]王国欣, 朱鲁华.B/S模式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模型设计[J].计算机工程, 2004 (S1) .

[2]郑飞, 李逢玲.基于B/S模式的汽车零件销存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 2006 (9) .

[3]蔡翠平.Java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10.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8

规范3.1.1条规定: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应划分为A、B、C三级。设计时应根据机房的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确定所属级别。

机房虽然是按照重要性进行分级, 但不同级别的机房, 其投资、系统冗余和能耗是不同的。表1是各级机房部分系统配置要求, 从表1中可以看出, 级别高的机房, 系统冗余较高, 相对来说, 其投资和能耗也较高。在满足系统可靠性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机房等级和系统配置, 可以降低投资, 减少能源消耗。

2 合理布置机柜机架, 提高设备散热效率

规范4.3.3条规定:当机柜内或机架上的设备为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时, 机柜或机架的布置宜采用面对面、背对背方式。

此条可以理解为:对于前进风/后出风方式冷却的电子信息设备, 要求设备的前面为冷区, 后面为热区, 这样有利于设备散热和节能, 因此当机柜或机架成行布置时, 要求机柜或机架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布置方式, 机柜或机架面对面布置形成冷风通道, 背对背布置形成热风通道。如果采用其他的布置方式, 有可能造成气流短路, 不利于设备散热, 为了使设备散热达到要求, 需要投入更多的空调, 这样即浪费了能源, 散热效果也不理想。机柜或机架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布置方式 (见图1) 。

3 慎重设置机房外窗, 尽量减少能量损耗

规范6.4.6条规定:A级和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 应采用双层固定窗, 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

此条是从安全、节能和防尘三个方面考虑的。A级或B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中的服务器机房、网络机房、存储机房等日常无人工作的区域不宜设置外窗, 从节能的角度来讲, 不设置外窗可以避免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及避免通过外窗将机房内的冷量散失, 从而减少空调消耗量, 达到节能的目的。

4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合理选择节能方案

规范7.4.13条规定: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选择采用以下节能措施:

◆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

◆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机房, 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 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

◆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调查资料表明,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空调系统的用电量约占机房总用电量的20%~50%, 因此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是机房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大型机房通常是指面积数千至数万平方米的机房。在这类机房中, 安装的设备多、发热量大、空调负荷大, 而水冷冷水机组的能效比高, 可节约能源, 提高空调制冷效果。

图2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空调系统。夏季由冷水机组为空调系统提供冷冻水, 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 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

图3为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空调系统, 此系统中有两个盘管, 一个采用室外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进行制冷, 另一个采用电动压缩机进行制冷。当室外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满足空调要求时, 电动压缩机不工作;而当室外冷却塔提供的冷却水不足时, 电制冷作为补充。

5 分区分组控制灯具, 注意照明设计节能

规范8.2.3条规定:主机房和辅助区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 其镇流器的谐波限值应符合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GB 17625.1的规定, 灯具应采用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

此条主要是从照明节能角度考虑, 高效节能荧光灯主要是指光效大于80lm/W的荧光灯。对于大面积照明场所及平时无人职守的房间, 照明光源采用分区或分组的控制措施后, 在平时无人时可以关掉部分光源, 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6 结束语

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组织 (EPA) 2007年8月的报告, 全美数据中心2006年总耗电600亿度, 约占美国全年用电量的1.5%。预计到2011年, 全美数据中心年总耗电量将超过1000亿度, 约占美国全年用电量的2.5%。

汽车电子信息系统设计 篇9

目前国内外医院的电子病历绝大多数是带有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功能的电子化、结构化、智能化、知识化电子病历,多种标准、知识库和技术应用于电子病历[3]。

从我国目前电子病历的发展状况看,整合医学诊疗常规以及提高科研和教学效率等诸多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发生在现场的医生诊疗活动是医疗过程的核心,优质的没有差错的诊疗活动是对医疗活动的最基本也是最直接的要求。因此,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的临床决策支持功能是电子病历的核心价值[4]。

本文基于国内大型医院的信息系统特点,对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了架构设计,同时对电子病历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归纳,并充分探讨了电子病历系统目前还存在的相关问题。

1 设计与部署

本文设计实现的电子病历系统包括医生工作站、医嘱系统、查询系统等(包括电子病历记录、更改、相关内容自动产生、续打功能等)。通过这个系统,病人从住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均能实现电子化,该系统主要特点为:(1)与HIS无缝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减少病历录入和人为的差错,医生能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2)病历电子化,实现无纸化病历,减少了手工差错,提高了病历的法律效力;(3)病历修改的日志化,实现了修改记录的可查性;(4)电子病历具有电子签名,病历封存等功能;(5)病历的存取通过严格的授权控制来实现;(6)支持病历续打功能,一张病历纸可重复打印多次,后一遍打印内容仅为该页新做修改和新增内容。

在目前的医院信息系统架构中,必须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出电子病历给予临床工作带来的优越性和辅助决策功能。图1描述了大型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架构层次,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实施构架。

本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的平台设计与部署,包括了临床电子病历系统结构化、外部数据集成、病历权限与安全控制和患者身份索引等。

1.1 临床电子病历结构化

结构化电子病历是指从医学信息学的角度,将以自然语言方式录入的医疗文书,按照医学术语要求进行结构化,并将这些语义结构最终以关系型(面向对象)结构的方式保存到数据库中[5]。其元数据包含各种数据类型,如表示时间的datetime类型,表示长度、体积的float类型,甚至还可以是自定义的数据类型。这样在后期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型中,不仅会有医学术语(Measures),如发病周期,肿瘤大小等,还包括度量这些医学术语的指标量,如时间,大小尺寸等。这样,就可根据实际需要构建数据挖掘的立方体(CUBE),从而供临床数据分析和挖掘使用[6]。

本文设计的电子病历系统的病历数据,直接以XML方式进行结构化存储,对海量病历数据的检索和统计具体实在的意义。它也是一个多层结构化产品,系统由界面资源管理器、知识库资源管理器、打印资源管理器、统计资源管理器、系统字典参数设置构成。资源管理器是由以树形结构存储的各种类型模板构成,模板又是由各种类型的数据单元构成,此结构严谨高效而又不失灵活。用户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需求来定制临床数据存储结构,最终生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病历。如图2所示,对于病历中“咳嗽”的描述,在手工时代必须由医生自己去分析含义,文字处理软件也只能告诉医生这份病历中出现过几次“咳嗽”,最终还是需要医生逐字逐句地去阅读病历,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医生。结构化电子病历能够精确指出,“咳嗽”的特点描述具体指的是“持续性”、“阵发性”,还是“逐渐加重”及其诱因、时间等相关信息。图3表述的是中医临床的住院电子病历,病人的脉象特征是可以选择的结构化语言。

以下是本文电子病历内部数据结构部分示例。

1.2 外部数据集成

完整的医疗过程涉及到很多的临床医技部门,因此必须将病人的检验检查结果数据及外部数据整合集成到病人的电子病历系统中,要求支持LIS检验报告、PACS影像报告集成,并可将报告结果直接插入病历[7]。本文对外部数据集成设计的核心是一个数据映射组件,对异构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预处理(如解压等)、解析和映射转换,得到统一的XML结构数据。与外部系统的接口都是只读接口,不改写外部系统的任何数据。病人的检验报告结果可以在该病人的电子病历中直接查看,如图4所示,同时也可以查看到报告在未整合之前的原始报告单,如图5所示。图6所示的是图像采集系统与电子病历的技术整合,参照病人列表直接读取病人的图像资料。

1.3 病历权限与安全控制

病人的信息属于个人的隐私信息,也属于医院医疗级的保密信息,因此电子病历的安全问题也逐渐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需要采取相应的加密及安全保护措施。最常用的安全保护技术就是采用数字证书技术,保证医师签名的合法性。对用户授予权限,确保未经授权的用户无法浏览和修改电子病例,从而保障电子病历的隐私、真实和不被篡改,并保护病历不遭盗窃[8]。本文电子病历权限与安全控制的设计从医疗组权限、病历浏览权限、病历修改权限、病历归档权限、病历封存权限和超级权限,以及电子签名等方面实现了策略控制。

本文电子病历系统中同一医疗组的医生或者护士之间的病历可以互相浏览,并且可以续写,以解决值班状态下病历的书写问题。实行医生、护士之间浏览权限控制,以及会诊期间病历临时浏览权限控制。同一医疗组的上级医生,可修改下级医生书写的病历,并保留修改痕迹。可由系统自动或由管理人员手工对病历进行归档处理,归档后的病历只能进行浏览。病历封存后,医护人员不得随意修改病历,自动封存时间可由医院管理部门自定义。医生通过工号、密码登陆系统,进行电子签名。三级阅改的痕迹保留,完整的权限与时效控制,使得电子病历通过加密后保存,即使文件流失也无法打开,防止病历流出。图7是电子病历设置中权限规则配置截图。分级如科主任授权见图8。图9为对不同级别医师分级授予的权限。

1.4 患者身份索引

不同地区的医院、社区医疗机构以及这些医疗机构的不同部门,乃至不同医生之间实现共享病人医疗信息。若是患者就诊每次随机分配一个ID给就医患者,结果系统或管理人员无法从这些随机的ID中找到与患者相对应的信息关联,同一个患者有多个ID无法关联。提供区域级的身份标识的交叉索引服务系统,在个人真实身份和其可能存在的多个ID之间建立一对多的映射关系,才能确保在区域内或跨区域的身份唯一性[9]。

本文电子病历系统中建立病人的唯一身份ID登记号,即无论病人到医院就诊几次,其登记号是不变的。但对住院病人在具备唯一身份ID登记号的同时,产生住院流水号即住院号,便于针对每次不同的医疗病历书写与归档。

2 实践效果与讨论

本文设计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主要表现在质量控制、病历结构化、建立临床路径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

2.1 质量控制

质控项目涉及到不规范用语监控、内容雷同率判别、前后一致性检查、病历段落缺漏、时效与顺序检查、病历内容缺漏、医疗权限控制、签名合理性检查、诊断合理性判断、病历的自动评分和治疗方案合理性判断。本文的智能电子病历质控可对病历具体内容进行监控,而且有完整病历集成,可以自定义质控点,不干扰医生正常工作。在整个病历书写过程中,实行监控,保证病历的规范和质量。

2.2 病历结构化

新型电子病历对病历书写、业务流程及时限管理和临床业务质量管理等同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包括诊断、治疗、用药、辅助检查等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的查询,方便医生书写病历时随时调用。知识库的完善和应用,为实现临床路径管理提供了知识平台。

如急性心肌梗死医治,第一步,确定所有该提供收集整理的信息完整、标准、规范;第二步,评估所获信息,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第三步,决定治疗方案,是保守、介入还是搭桥术。这样规定了流程,医生就不容易遗漏,降低了诊疗行为的随意性,甚至可以在医生决策的时候提供知识库支持,提出合理建议。本文的这种结构化电子病历,能将病史、体检、检验结果、治疗方法和预后联系在一起,将临床实践指南计算机化,提出科学临床路径。

临床决策需要大量复杂信息和数据,并加以科学、准确地分析和评价,形成个性化解决方案。各种新的医学仪器和药物不断的出现,医保和公费医疗管理制度复杂性大大增加医生处理信息难度,知识库为医生提供决策支持,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数据挖掘是从数据库中挖掘出有用知识的技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潜在、有价值及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模式和趋势,并用易被理解的形式表达出来。医院每天都积累大量宝贵数据,用数据挖掘技术如统计分析、神经元网络技术和决策树等方法,经过筛选、评价和验证,将有意义知识放到知识库中辅助决策。

2.3 建立临床路径

支持临床路径的电子病历系统为临床路径的建立和改进提供历史数据。在临床路径建立之初,可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对于要建立路径的该病种进行检索,得到其一般用药、检验检查、治疗方案、医嘱和护理记录等数据,并计算出平均住院日期和平均治疗费用。建立临床路径后,可通过对该路径的病历数据分析提出更优的路径改进方案。电子病历以病历书写规范制作模板,医疗知识库包含临床常用的标准和术语,包括HL7,ICD,SNOMED等,为临床路径提供信息标准化的基础,提高了路径的通用性。电子病历集成了医院就诊流程,与LIS、PACS、HIS等都有接口,但临床路径只与电子病历系统有接口。此外,电子病历在前台接受信息,临床路径在后台实时监控,不影响医护人员工作的同时提高了诊疗质量,出现异常时能及时给出警告。

2.4 信息共享

为了使医疗活动可以准确、快速地进行,医疗服务者不但要接收到清晰的医疗指令信息,还需要掌握服务对象相关各方面信息。因此要保证数据信息的高效利用,达到一处采集多处利用,使用电子病历是实现医疗数据得到最大限度共享的手段。信息化建设,尤其是以电子病历为代表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医疗行业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通过区域性医疗数据中心的建设,即由某一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共同组建而成,其各个医院的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和管理,从而可以让患者的病历信息在这些医院内共享、通用。这不仅能降低医疗成本,还能在一定程度平衡医疗资源。当然,依据各个电子病历内部结构的不同,接口平台的设计和编程是非常重要的。

尽管区域医疗数据中心代表着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但其基础仍然是医院信息化。医院是基本的单元体,只有把每一个医院的信息化做好了,才能更快、更顺利地构建区域医疗数据中心。因此,从发展历程来看,应先做好医院,再去做区域,然后扩充到更大范围的医疗信息共享和应用。

3 讨论

当然,电子病历系统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今后不断发展完善。本文归纳如下三个方面。

3.1 病历模版的滥用

有些医护人员为了快速写出病历,经常使用病历模版,这在减轻了医护人员书写病历的繁重劳动的同时,也从另一方面造成大量雷同病历。对于同种疾病,不同的年龄,性别和疾病的轻重缓急,合并不同的并发症,病历应该是不相同的。但使用病历模版,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就造成雷同病历,使病历缺乏严肃性和流于形式,会给教学和科研工作带来损失。因此,应根据国家病历书写规范,制定本院电子病历书写规范及实施办法。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电子病历应用的系统培训,保证医护人员能正确使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另一方面进行病历书写规范培训,保证医护人员能按照国家病历书写规范或本单位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10]。

3.2 电子病历的安全性

医护人员书写电子病历,是对病人的诊疗活动的客观记录,包含病人的隐私,具有法律效力,是不容许对外泄露的。但往往不同的电子病历系统的权限管理功能和加密功能不足,可导致病历泄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需制定规章制度,如何处理好打印作废的纸张销毁和电子病历“封存”等等问题。

3.3 电子病历的合法性

电子病历系统存在一定级别的系统管理员可以随意改动病历,而不留痕迹的问题。一旦病人对病历真实性有疑问,而国家规定医患举证责任倒置,医院拿不出证据,医院往往很被动。当前,国家对电子病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很健全,有待进一步完善。

4 结论

电子病历的推进,不仅仅给病历的使用和管理带来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高临床作业效率,提高对病人的服务质量。促进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尤其在辅助医生诊断治疗、大规模医疗数据分析、病历数据共享、远程诊疗以及建立严格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电子病历基本规范[M].2010

[2]王炳胜,王景明,李德炳,等.电子病历应用效果评价标准初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0):48-49.

[3]丁卫平,董建成,王斌,等.一种粗糙概念格的电子病历挖掘模型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46(18):215-219.

[4]王莹,陈伟鹤,鞠时光,等.一种适用于电子病历系统的使用控制模型[J].计算机科学.2010,37(11):190-193.

[5]潘娴,郑建立,分层请求时间戳协议[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31(1):90-94.

[6]David B.Meinert,Dane Peterson.Perceived importance of EMRfunctions and physician characteristics[J].Journal of Systems andInformation Technology 2009,11:57-70.

[7]Kelly Rouse Riesenmy.Physician sensemaking and readiness for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J].Learning Organization,2010,17(2):163-177.

[8]Douglas J.Ayers,Nir Menachemi,Zo Ramamonjiarivelo,et alMatthews,Robert G.Brooks[J].Journal of Product&BrandManagement 2009,2(18):127-135.

[9]Yerbol Nisanbayev,Huiseong Na,Dongwook Lim,et al.Designingan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system using design patterns[A].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Sciences[C],2009,1410-1415.

矿用电子信息系统结构的模块化设计 篇10

关键词:矿用电子信息系统,结构设计,模块化

1 引言

煤矿是一个特殊的生产环境,对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设计,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模块化设计通过产品结构、设计过程的重组,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实现了用户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及大规模生产条件下的个性化,使产品品种与成本、性能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1]。

2 模块化产品概念及其应用

2.1 产品模块化概念

模块化一般指使用模块的概念对产品或系统进行规划和组织。矿用电子信息产品的模块化设计也是在对一定范围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符合矿用产品的功能模块,通过功能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专业产品或系统,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和环境要求的设计方法。

模块化产品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大量、多变的组合和匹配不同的模块,使之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和特点。模块化产品是一种重要的柔性策略形式,所谓柔性策略即是客户或者企业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不同的现有模块或自己的新模块以快速、有效、低成本的生产出能够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的产品。

2.2 模块化在工业中的应用

20世纪30年代,德国率先在铣床上采用了积木式设计,这是最早的模块化在工业上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后,模块化设计在外国机床行业得到普遍推广。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机床厂在不同程度和规模上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入21世纪,随着产品的定制出现了大批量,标准化的趋势,专业机床设备、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兴起,模块化设计再次成为热点,在电子设备、汽车、飞机、造船和家电等众多行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模块化设计应用最为成熟的是计算机领域,已经形成统一的国际化行业标准,不同公司生产设计的计算机模块已经可以自由互换、匹配。但模块化设计不是简单的拼装模块,是系统、设备根据模块的不同功能、不同的使用环境对模块进行合理的布置和有机的集成。

3 结构模块化设计的优点

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结构模块化设计的优点:

(1)减轻了设计者的劳动量,提高了设计效率。利用现有的标准模块(“积木块”)可以简化新设备计,避免大量重复性设计工作,使设计师将主要精力用于改进和完善上述设计,以缩短设计周期。

(2)能够降低加工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模块化的结构设计,使零部件具有了普遍性,可以系列化批量生产,也方便了同系列产品采用相同的模具或相同的生产流程,使成本降低。

(3)便于设备故障的检测、隔离、维修与调试。对于故障模块,可以实现快速更换。设计产品的冗余模块时,每个模块都具有相对独立性。更换故障模块不影响正常工作的设备,以此大幅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4)抗恶劣环境能力提高。以电磁敏感模块为例,把电磁敏感部分设计成单独的模块进行电磁屏蔽,对于容易产生互相干扰的部分可以设计成不同的模块以期达到抗干扰的目的。

4 矿用电子信息设备结构模块化设计的原则

4.1 功能性

在模块化设计中,功能就是产品(或模块)所具有的能满足用户需要的特征,或者说是产品(或模块)所具有的效能、用途和使用价值。因此,以功能划分为基础进行结构模块划分,实现设备的优化设计和满足用户需求,同时必须满足各单元设备功能的完整性、独立性和先进性。

4.2 可靠性

在模块化设计中,可靠性就是产品要有一定的冗余性,能确保设计产品可靠地正常工作,减少故障率及维修率。

4.3 标准化

标准化设计原则包含两个方面:其一,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模块化设计必须严格执行GB3836-2000中的各项相关规定;其二,运用简化、统一、协调、通用、组合、优化、超前等标准化原则和方法开展结构模块化设计。

4.4 通用性

通常地面使用的电子信息系统按其机械结构层次,从高层到低层可以分为柜体模块、箱体模块、插件模块,各层次模块可能有自身的子模块。柜体模块是箱体模块的载体,箱体模块是插件模块的载体,三者的结构形式、尺寸是相互关联的,同时也是各自独立的,只有将各模块协调统一设计,才能达到完美的结构组合。

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结构形式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地面设备和井下设备,主要区别在于柜体模块。地面设备的柜体模块可采用非特殊环境中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的柜体模块来实现,如图1所示,而井下设备则必须使用隔爆箱体(称为隔爆箱体模块)作为柜体模块来承担箱体模块、插件模块的载体。因此,要使井上井下提高功能单元的统一性、通用性,来扩大模块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范围,在设计功能单元时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和图3所示。

(1)隔爆箱体模块的结构形式、大小尺寸要符合井下控制系统、独立功能单元的尺寸要求,实现统一性、通用性和互换性。同时,隔爆箱体模块结构的各项技术指标要求必须符合GB3836-2000中对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壳体的相关要求,其内部的结构形式要符合标准柜体模块的尺寸要求,以实现井下箱体模块的载体。图1为地面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结构组合图。图2为井下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结构组合图。图3为电子设备三个层次的机械结构模块图。

(2)功能单元内设备(或模块)的通用性,通过功能设备(或模块)的变化,改变功能单元的功能。

(3)模块接口的通用性,如隔爆型和本质安全型箱体的引入装置、结构或电器接口以及橡胶密封器接口,必须满足矿用电缆标准要求和模块更换要求。

4.5 模块接口

系统中各功能单元之间的信息和控制信号传输,包括结构或电器的互连,是设计系统各功能单元必须考虑的条件,也是系统模块化的必要条件。

接口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模块接口应标准化、通用化,包括接口装置的外形尺寸、安装接口的标准化、传输接口的标准化、信息传输的标准化等。

(2)模块接口的相对独立性,保证功能单元在能源、信息传输过程中不受或少受其他模块和设备的影响。

(3)模块接口应充分考虑到电磁兼容性的要求,避免功能单元之间产生相互干扰影响。

(4)模块接口应满足安全性要求。

5 矿用电子信息设备结构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技术

5.1 整机布局

根据设备的输入/输出关系及使用要求,确定各插件、插箱级模块的排列及控制器和功能指示(或显示器)的位置。各插件和插箱模块的排列应兼顾电磁兼容、散热、爬电距离控制等问题。

5.2 总线

现代矿用电子信息系统也是多种高新信息技术的集合体,其性能由各种特定功能的组件综合而成。而总线技术是对多种信息技术实施综合的一项基本且关键的技术,在技术上发展适合矿用电子信息管理系统的总线是推动电子装备“三化”的基础,同时总线技术决定了结构模块的物理尺寸、安装方式和适应条件。采用的总线和结构在技术上必须具有较好的开放性、较快的数据传输性、较好的兼容性和完备的成熟性,在使用上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灵活的组合性、较强的坚固性、方便的互换性、广泛的通用性和较好的可扩展性。

常见的外部总线有1553B、Ethernet、IEEE1394、FDDI等,常用内部总线平台制定者主要有VITA(VMEbus International Trade Association)和PICMG(PCI Industrial Computer Manufacturers Group)两个组织。VITA于1984年提出了VME总线,并逐步扩展出VME 64X、VXI、VPX等总线标准;而PICMG于1994年提出cPCI总线,并逐步扩展出PCI-X、AT-CA、PX等总线标准。电子模块与内部总线关系密切,采用不同的内部总线标准直接决定了电子模块的物理尺寸和结构特征。

5.3 连接器

模块连接器是电子模块和总线实现电气互联的关键部件。高密度高可靠性的模块连接器除了满足环境温度、振动、冲击、三防和电磁兼容等常规要求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高密度混装。连接器上必须具备信号、射频、光纤、电源甚至传导型模块的散热接口等接插件。

(2)盲插。模块盲插是提高模块维修性的基本条件,而连接器盲插是实现模块盲插的基础。

(3)防插错。为了防止外形相同而功能不同的模块插错位置,连接器必须具备防插错的能力。

5.4 热设计

随着电子模块功率密度急剧上升,模块热设计对电子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更为突出。模块的散热方式决定了模块的结构形式,因此从散热角度来看,模块一般可分为3种形式:传导型模块、风冷型模块和液冷型模块。传导型模块采用热传导的方式,把器件的热量传递到印制板,并通过印制板上的模型装置把热量传递到热沉上,传导型模块有良好的结构加固特性,但对安装要求较高,必须保证器件和热沉之间的低热阻通道。由于井下设备使用的是隔爆箱体模块,从结构角度而言隔爆箱体几乎是一个密封体,也是一个硕大散热体,加上井下的环境温度处于恒温状态,因此,功能模块的散热通过隔爆箱体就能满足散热效果。

6 结语

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不但能提高装备质量,降低成本,还大大缩短了研制、生产周期。同时,具有高灵活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模块化电子信息系统,融入煤矿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将加快信息化集成系统的步伐,也必将大大提高煤矿生产安全性。

随着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设备的开发周期和全寿命费用越来越成为研制的关注点,而模块化结构设计为机械结构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设计方法,是实现快速设计制造和大批量定制的主要方法。模块化是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和降低成本的重要环节,作为电路载体和组装单元的机械结构是实现尺寸互换、工装通用化的基本条件,没有结构模块化就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也就不可能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速度,因此,模块化的结构设计过程,同时也是电子信息设备结构拆分与组合的过程,这也适合现代网络协同设计。其结构的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现代的科学技术进步,必将在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结构模块化的实现对矿用电子信息设备的研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MIL-STD-1389D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Standard Elec-tronic Modules[D].

[2]王健石.电子设备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3.

[3]候亮,唐任仲,徐燕申.产品模块化设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机械工程学报,2004,40(1):56-61.

[4]张忠海.电子设备的模块化结构设计[J].机械工程师,2005,5.

上一篇:轨道交通牵引机车下一篇:住院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