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2024-06-24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精选十篇)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1

一、油田废旧物资管理现状

(一) 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内部控制管理手册

随着油田不断的开采、开发和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废旧物资的形成量也越来越大, 但油田废旧物资管理并未纳入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油田所属各单位的废旧物资管理办法、管理模式不尽相同, 较之常规储备物资管理而言, 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与不完善, 没有切实可依据的管理流程图与RCD, 使实施废旧物资管理的操作性与遵循性相对较差, 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废旧物资管理的相对粗放与薄弱, 与之相伴的则是废旧物资的安全与风险问题。

(二) 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局限性

废旧物资的再生利用是油田节约挖潜、降本增效的重要一环, 但目前对废旧物资的修旧利废主要是基于油田所属单位内部, 修旧利废的程度、深度、广度取完全决于所属单位自己, 影响了修复物资在油田内的调剂、循环使用;影响了节约挖潜的深入开展。而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本位主义, 另一方面是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 缺乏有效的监督;第三是相关调剂部门对制度的贯彻、执行不到位。

(三) 废旧物资形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油田废旧物资处置不及时会形成二次污染,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 携油污、泥沙等废旧物资形成的二次污染。

从井下提上来的废旧物资, 诸如油管、抽油杆等携带泥沙、油污等堆放在废旧料场, 经风吹日晒后, 油污滴落渗入地下, 形成无法清理的二次污染。

2. 不可降解的废旧物资包装物形成的二次污染。

废珍珠岩保温材料、盐棉、矿砂棉等不可降解的油田废旧物资, 堆积在各废旧料场, 并呈逐渐扩大的态势。

二、缺乏内部控制与系统管理的风险与分析

今年我们运用内部控制的思路, 就油田所属单位的废旧物资的管理情况进行了拓展性的审计调查。根据审计调研情况和审计目的, 从审计角度给废旧物资的管理设置了回收、入库、存放与管理、出库、处置、修旧利废、制度建设、机构设置等8个审计流程, 并在对流程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废旧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风险与漏洞。以对废旧油管的管理及修旧利废为例 (某单位) 。

(一) 油管管理

1. 管理缺陷。

回收: (1) 计量方式是数根数或估算吨位, 没有任何单据。 (2) 在磅秤计量的基础上按携带泥污的程度扣一定比例的除污率, 范围可以是2%, 亦可以是60%, 完全由废旧物资管理员核定, 缺乏科学规范的计算依据。

油管的修复发出与回收: (1) 以双方的收据为依据, 收据的形式、内容不尽相同, 有部分废旧料场不做帐务记录。 (2) 油管修复发出与回收数量不符。

处置:废旧物资存储量很大, 但数量不明确, 未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

2. 风险分析。

(1) 物资风险。

(1) 管理风险。废旧物资分布在几个料厂、存储量很大, 而岗位设置不到位, 岗位人员配备不足,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使管理行为缺乏有效监督, 从而使废旧物资存在较大的风险。

(2) 丢失风险。废旧物资回收无押运人, 无监磅人, 无重新计量, 存在路途丢失或被盗的风险。

(3) 真实性、准确性风险。估算的随意性, 使统计数据失去了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

(2) 人的风险。

(1) 被伤害风险。料厂分散, 管理力量薄弱, 如发生偷盗情况, 料厂看护人员有被伤害的风险。

(2) 联合舞弊的风险。废旧物资数据的准确性无从考量, 加之利益的诱惑, 给联合舞弊创造了平台。

(3) 绝对权力隐患。估算的随意性, 无监督 (重量、除垢率) , 使废旧物资管理员很轻易地就能决定基层单位废旧物资的回收数量, 进而影响其回收计划的完成进度。

3. 存在问题

(1) 岗位设置不健全。庞大的废旧物资管理仅设置一个专职管理员, 远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 且违反了内部控制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2) 主管部门执行力不够。废旧物资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统一处置, 但只下达了处置计划, 并未完全履行处置义务。

(3) 制度建设滞后。对废旧物资的管理没有与时俱进。没有根据油田废旧物资发展与管理的实际情况, 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 致使废旧物资的管理缺乏切实可操作的依据。

(二) 修旧利废

1. 油管修复与结算中存在的管理缺陷及漏洞。

(1) 修复费用与结算费用不符。

(2) 结算费用与修复内容不符。

(3) 结算内容与预算内容不符。

(4) 预算与合同及现场实际情况不符。

2. 风险分析

(1) 成本的真实性、准确性风险。

(1) 小金库的风险。利用修旧利废资金支出转移资金。

(2) 调剂成本的风险。修旧利废资金量的自主性, 使其具有调剂经营成本的作用, 盈存欠补 (盈利时, 多支付资金存于修旧利废服务单位, 亏损时, 以存补欠。) , 旱涝保收, 存储资金。

(2) 法律风险。

(1) 合同的真实性风险。

(2) 资金计划的真实性风险。

(3) 预算的真实性风险。

(4) 联合舞弊的风险。

3. 存在问题

(1) 缺乏内部控制的制衡机制。修复、结算、预算、计划各行其事。

(2) 计划管理岗管理不到位。计划岗应负责合同的签订, 确认支付内容与合同内容相符, 并将核实的工作量提供给预算部门进行资金审核, 之后对预算部门确定的资金有无超计划 (资金) 再次核实, 确认无误后转交财务科。但在实际工作中, 计划管理岗对工作量没有认真核实, 造成了上述管理缺陷与漏洞的产生。

(三) 用制度解决问题、防范风险

1. 建立切实可操作的废旧物资管理制度, 并引入内部控制管理理念, 加强岗位间的牵制与制衡。

2. 完善岗位和人员的设置, 增设与废旧物资管理规模及要求相匹配的管理岗位与人员。

3. 建立岗位责任制, 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明确具体的权利义务及应承担的责任。

三、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意义与思考

废旧物资产生量与油田生产规模成正比, 加强废旧物资的管理, 及时进行修旧利废与处置, 既可以为油田降低采油成本, 又可以回笼资金, 还可以解决废旧物资的二次污染及场地多、保管难度大的问题, 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不可小觑, 但如何加强废旧物资管理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意义

加强废旧物资管理不仅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还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在经济效益方面体现为“一增一减”。一方面可以增加废旧物资再生利用的价值, 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相应的废旧物资管理成本。

在社会效益方面体现为“变废为宝, 形成循环经济”。加速油田废旧物资的修旧利废与处置, 使废旧物资在油田内外调剂使用。对于修复物资经检测不能继续在深井循环使用的 (诸如油管、抽油杆等) , 可调剂到其他单位进行浅井使用;对不能修复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的物资可调剂为民用;对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资可以处置给钢铁及机械加工企业, 进行回炉再造;对不可降解的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再利用或安全处置。使废旧物资“活起来”, 循环在经济的各个领域, 在减少因管理不善使油管等废旧物资深度氧化锈蚀、变形,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的同时, 减少废旧物资的二次污染给社会与自然带来的危害。

(二) 关于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废旧物资作为物资的一部分, 还拥有较大使用价值和一定的残值, 并可通过修旧利废创造价值。在对油田废旧物资的审计调查中, 笔者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废旧物资管理有了更多的思考。

1. 引入“逆向物流”理念, 保障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畅通无阻

“逆向物流”是实现循环经济的保障;是物资完成其生命周期时所伴随的物流活动;是对旧物资进行管理、协调的过程。就如我们在废旧物资审计中设置的流程一样, 逆向物流扮演着废旧物资的回收→入库→存放→管理→出库→处置→修旧利废→再生利用等角色, 并同样包含着计量、运输、包装、合同、结算、招投标等等程序。

2. 将废旧物资纳入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油田废旧物资的存储量、修旧利废量与油田生产规模成正比。当我们在废旧物资管理中引入逆向物流的理念后, 就会进行物流管理、系统化管理, 而这种管理思路就是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思路。

将废旧物资纳入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物资管理→废旧物资管理, 并下设两个子流程即废旧物资的管理与修旧利废。在废旧物资的管理下再设置5个末级流程, 即废旧物资的回收、入库、存放与管理、出库、处置等, 并同时建立相应的RCD与流程图, 使油田废旧物资进入规范化、系统化的统一管理模式时期。这将极大地促进废旧物资的安全与管理水平的提高, 同时也便于最大限度地促进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 使油田废旧物资为油田生产做更大、更多的贡献。

总之, 加强对废旧物资的管理是油田建设的需要, 也是建立生态油田、生态环境的需要, 还是建立良性循环经济的需要, 我们期待其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进程的步伐加大、加快!

摘要:由油田废旧物资管理的相对粗放、薄弱与修旧利废所产生的绩效间的不协调所引发的思考, 并通过对废旧物资管理现状、缺乏内部控制与系统管理的风险与分析、废旧物资管理的绩效、加强废旧物资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等方面的论述, 强调加快废旧物资管理的制度化进程, 并将其纳入内部控制管理体系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管理, 对降本增效、建立生态油田和循环经济有着非常现实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油田消防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2

关键词:油田;消防管理;对策

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还是冶金、化工、道路修建或是其它的机械领域的生产中,石油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石油的勘探、开采与利用对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石油开采工作的大量开展,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了现代油田开采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它对保障油田生产安全、保障油田设备安全以及保障油田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油田开采队伍在石油开采利用中,要更加注重对石油消防工作的管理,进一步解决当前阶段油田消防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完善油田消防管理系统,提高消防管理人员的职业技术能力,从而保证石油开采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我国油田消防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油田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常规化监管和专门项目审查。常规化监管即对消防系统的日常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如果发现安全隐患,消防管理人员要对其采取及时的处理,从而保障油田安全。专门项目审查主要包括对消防系统、泡沫泵站、泡沫消防系统以及冷却水喷淋系统的检查维护,确保这些基础消防设备的完好,保证其正常运行。与此同时,我国油田消防管理工作中还将油田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作为其日常工作内容,保证油田各部门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从而对油田火灾或其它种类的油田安全事故做出有效地预防。但是,目前我国油田消防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很多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还亟待改善,对石油开采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我国油田监管部门要更加注重加强对油田的消防管理,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解决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和不足,从体系管理、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着手,加强油田消防管理力度,确保油田开采与生产安全。

二、我国油田消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油田工作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目前,油田消防管理已经成为油田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油田消防管理团队已经开始采用具体措施加强对各岗位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但在对油田工作员工的实际调查中,作者发现,虽然在油田开采工作中,绝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能遵循油田消防管理的规定开展石油开采作业,但从整体而言,油田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仍然不够,并不是每一个员工都能具有相应的安全思想。当前,很多油田管理者都是采用惩罚的手段来进行对员工安全意识的监管,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对从根本上减少事故的发生并没有很大的效果。对危险程度较大的油田开采工作而言,任何一个员工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很多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是由于个别员工的失误,因此,对油田工作人员消防安全意识的培养上要从整体着手,深化工作人员对油田消防安全“人人有责”思想的认识,积极地开展人员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二)油田消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力度不足

油田消防设备在油田消防管理中十分重要,在对油田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时候,对消防设备的完好性和可靠性的监督和维护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在油田消防管理中,对消防设备的管理和维护还存在缺陷。一方面,我国油田消防的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缺少专业的油田消防检修机构,在油田设备整修方面人力配置比较薄弱,检修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也存在不足,在检修中,也缺乏比较专业的检修设备,检修质量得不到保障,检修工作无法得到具体的落实;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设备的缺乏,很多大型设备的检修只能送到专业的修理中心来完成,造成了修理难度大,时间长的问题,阻碍了油田开采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

从具体上来看,油田设备的问题主要存在于固定及半固定灭火系统以及泡沫液之中。固定及半固定灭火系统中存在着许多的大型装备,受管理机制的限制,大型的消防设施很少会进行专业化的检修和维护,在长时间的使用下,灭火系统中有可能会出现消防管网堵塞、裂缝、锈蚀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修理和保养,大型的消防设备也就只能成为摆设。除此之外,泡沫液也是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由于泡沫液的好坏会对泡沫灭火器的性能产生比较直接的影响,在对泡沫液的使用过程中,油田消防管理部门要对泡沫液的质量做好监管,更不能使用过期的泡沫液。

(三)油田消防队伍的组织体系不够完整

队伍建设对于油田消防管理工作而言,同样十分重要,但在目前的实际管理中,我国油田消防管理机构还缺乏一个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我国油田消防队伍管理上的缺陷主要存在于人员培训力度不足和管理监控体系不完整两个方面。从人员培训角度来看,油田消防管理机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性培训力度不足,消防人员缺少对油田安全事故的实际演练,训练计划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计划性,在对油田消防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未将其消防工作与其它种类的消防工作作出比较明确划分,对消防人员的统一管理也缺少相应的标准。从管理监控体系的组成来看,油田消防管理缺乏一个健全的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消防管理工作的的人员和组织上没有得到比较有效的调配和管理。

三、对我国油田消防管理工作现存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消防队伍整体安全意识

针对在油田消防管理中存在的消防队伍整体安全意识不足的问题,消防管理机构要做好油田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油田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体系,从整体上促进油田工作人员消防意识的提高。一方面,可以在局部地区成立消防安全教育宣传小组,由小组成员来负责本区域内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协调与开展,消防教育小组必须做好与其它教育小组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对于安全教育知识要不断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消防管理组织对消防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培训要从多个方面通过多种现代化媒体信息传播工具来进行,管理机构要对企业内部的报纸、广播、网络论坛等媒介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完善;除此之外,消防管理机构还能够通过消防安全知识讲座、组织员工参观消防站等活动来加强消防安全意识的宣传效果,让员工对石油企业中重点防火单位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站点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使员工能掌握基本的安全事故预防方式和消防流程,学会对基本消防设备的使用,让油田消防安全意识能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之中。endprint

(二)加强油田消防设备的管理工作

1、做好消防设备的检修和保养

由于油田消防设备的操作效果对解决油田消防安全问题起到了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油田消防管理中,加强对油田消防装备与器材的检修与保养十分重要。在我国,油田消防的器材与设备主要包括:干粉灭火器、固定及半固定灭火系统(主要由泡沫灭火系统和供水冷却系统组成)、移动灭火系统(主要由泡沫消防车、移动式消防拖车以及水罐消防车组成)等等。

针对消防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油田消防队必须做好定期的检修和保养。第一,对油田消防队中配备最多的干粉灭火器要做好检修工作,检修的标准要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灭火器的维修与报废》、《手提式灭火器通用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来执行;第二,对固定及半固定灭火系统的检修中,要注重对地面罐组以及泡沫灭火系统的泡沫比例混合器进行检测,最好能给管理监测组配置快速标准测试水枪和超声波流量测试仪等,以便于对地面罐组的火灾危害程度以及泡沫灭火系统的的堵塞情况和管线达标情况等进行便捷的检测和监督;第三,要做好对泡沫灭火性能的评估,检验标准要符合《泡沫灭火剂通用技术条件》,对于检验不合格的泡沫灭火剂要进行及时的更换。

2、积极引进新技术,提高消防能力

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油田消防管理的技术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油田消防管理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油田消防设备的更新换代还跟不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针对这种情况,我国油田消防管理队伍必须更积极地实行对油田消防科学技术的引进工作。在对新技术的引进中,消防管理人员要注意结合本地区油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对设备的升级换代,最好能够在进行技术和设备引进之前对工作在油田一线的员工进行调查和询问,了解他们在技术层面的实际看法与需求,使技术的引进以及设备的更新更符合油田的实际工作需要。

(三)强化人员培训,完善管理机制

1、建立考评机制,加强体系管理

健全的工作制度和管理体系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油田消防队伍的建设管理中,建立健全油田消防安全工作制度体系对有效落实油田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在油田消防管理工作中,管理部门要根据我国消防法和企、事业单位的消防管理规定对油田中各油区、站井和管理部门的自责进行一个具体的规划。在对石油企业的管理中,要对石油消防管理的会议制度、训练制度、监督检查制度、整改制度和奖惩制度做更系统的规定,在企业的内部考核中,要将消防安全考核列入到重点考核项目中,通过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员工加强消防安全责任意识,对于违反油田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员工,管理部门也要做好批评和惩罚工作,通过奖惩并行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员工对油田消防安全的重视程度。通过油田消防安全制度体系的建立,使油田消防安全的管理更加规范,从而加强管理部门对油田消防建设的领导力。

2、开展科学训练,提高消防人员素质

消防人员素质的培养是油田消防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在对消防人员工作能力的培训中,要注意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首先,在人员训练计划的安排上,要做到主次分明,合理科学,在训练中,要注重队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的改进和创新,注重对消防人员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综合培养,对消防人员要用正确的训练方法进行指导,增强消防人员对不同类型火灾的应变和处置能力;其次,在训练中要注意拓宽对消防人员能力的培养,要从体能、消防技能、实战演练等多方面综合地提升消防队员的整体素质,在训练方式上,要针对明确的训练目标或者消防人员的薄弱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训练方法,提高对消防人员的训练成果;最后,还要做好对训练过程和训练结果的统计工作,如此,不仅可以通过考核评价调动消防人员队训练的积极性,还能针对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

结束语:

由于油田消防管理对油田的开采与生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石油消防是现代油田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我国石油消防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完善石油消防管理的对策与实施方案,希望在今后在油田的实际开采工作中,油田管理队伍能够运用更科学、更系统的现代化管理办法对油田的消防安全环节进行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善和提高,加强对油田消防安全的有效监督和动态管理,确保我国石油行业的生产与发展能够在系统、综合地管理下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强,洪亮.浅谈油田消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22)

[2]杜运会.吉林油田公司消防队伍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0

[3]李志波.关于油田消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10)

[4]于飞云.浅谈油田消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0)

[5]马随军.青海油田消防问题及其对策[J].管理学家,2012,(17)

[6]张宏涛.油田消防队伍培训的立足点探析[J].管理学家 ,2013,(17)

[7]宋小清.论新时期油田消防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J].东方企业文化,2012,(5)

谈油田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篇3

1 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

1.1 地质资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的地质资料管理不完善已经伴随了较多的时间, 同时也是地质开采工作时一个主要的羁绊。我国曾经明确地确认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责任, 然而其制度并没有全部解决, 其中主要有2各方面的问题。第一, 不同地区的地质资料管理部门都有所差异, 因此有时在交接的时候容易出现问题。例如有些省市的资料管理是由县级发出的然而有些则不是, 因此在交涉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资料出错等的问题。第二, 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在行政方面的管理上出现问题。

1.2 保存状态的问题

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主要分类有两种, 通过纸张进行记载和通过磁盘、U盘为载体记载石油地质资料的有关内容。但是由于纸张的保质期相对于较短, 容易出现变质、纸张发黄、文字不清晰等状况。因此, 用纸张记载地质资料容易导致资料内的信息流失, 从而无法在工作的时候得到准确的信息。所以对于石油地质资料的保管成功率比较低。

1.3 保存设备落后

石油地质资料储存、管理的设备较为低下, 例如保存设备不完整、存放工具不正确等都会导致地质资料出现问题。有些企业直接将地质资料放于柜子或者是盒子内, 这些都会不利于石油开采的工作进行, 同时对于防火防潮等工作也难以做好。

1.4 管理人员的水平比较落后

通过系统的分析对比发现石油地质资料的工作人员其文化水平较低, 并且其专业性也不强。因此, 在地质资料管理的过程中其管理力度并不强, 而且在工作交接过程中也出现一些矛盾导致管理工作无法进行。

1.5 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力度不强

企业的领导人员过于关注企业的经济发展从而忽略了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领导人员认为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其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大, 因此, 在管理人员、工作费用上面并没有很重视。

1.6 地质资料交汇工作的难度较大

随着《办法》的不断修订完善, 石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由于没有适应新法规从而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地质资料的汇交让企业认为会将内部资料外泄, 使得其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 因而会有拒绝递交地质资料等情况的出现。

2 地质资料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石油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建设

单位根据其内部情况建立符合单位工作状况的地质资料管理制度。并且不断地完善地质资料管理的体制, 完善石油地质资料的保存、采集等。企业的资料管理部门需要对资料整理、储存等过程有严格的程序。并且企业需要对地质资料管理进行准确的记载, 确保交汇环节准确无误, 完善资料的交接存档过程。企业还需要对管理部门实施监控, 防止资料遗失等状况发生。

2.2 加强宣传工作

我国经济的不断加强, 企业逐渐地重视石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 导致了石油地质资料与其发展日益密切。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给企业带来的利益逐渐增加。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认为地质资料不够重要, 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出现轻视现象。这就需要管理部门加强宣传工作, 从不同的方面告知工作人员地质资料的重要性。

2.3 强化设备、设施

石油地质资料的保存过程较难, 有些企业仅仅只建立了部分的地质资料, 完善度并不是很大。所以完善地质资料的管理是当下企业需要首先关注的问题。企业需要考虑自身企业的特性, 充分规划以后才能建设企业的资料库。然而对于那些没有建库水平的企业则需要处理露天储存的问题。考虑到地质资料的种类较多, 因此地质资料需要经过科学、系统的整理以后才能够存入库中。

2.4 提升工作水平, 合理利用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保存的原因是当企业需要利用地质资料时, 能够帮助企业进行资料利用。因此地质资料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统计工作, 能够帮助企业在查询、存档等工作中更加的轻松。

2.5 开展调研工作

企业需要准确的掌握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 其中主要有三点流程:首先, 管理部门进行安排工作。其次, 清楚的将各方面数据发放给相关人员。最后, 对现场的地质进行调查工作。通过这方面的工作可以对地质资料有准确的信息, 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

2.6 落实交汇工作

我国十分重视石油地质资料的管理, 因此企业管理部门需要认真的完成资料汇交程序。资料的汇交工作其实际操作较为复杂, 因此需要有计划的实施。例如企业可以采取异地照看、委托存放等方法。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 企业都需要制定相关协议保证双方利益。

3 总结

综上所述,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油田的地质资料管理更加迈向专业化。同时新进的设施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 强调通过技术将地质资料管理变的更加合理。当前油田的地质资料管理力度并没有很强大, 管理过程中也出现许多问题。但是科技的发展对于油田地质资料管理而言无疑解决了较多的问题, 例如设备落后、管理能力不够等。我国的油田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也在不断的加强其自身的水平, 提升管理人员的素养, 从而促进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1]贾显英.浅谈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兰台世界, 2008, 10, 01 (19)

[2]董晓方.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西部资源, 2012, 11, 15 (06)

[3]茹湘兰.加强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2, 10, 28 (05)

[4]卜小平, 赵亚利, 张翠光, 孟刚, 尚宇.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工作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9, 04, 15 (02)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4

关键词:政务信息;现状分析;精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 F4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9-27-2

0 引言

信息的作用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企事业单位各级领导的决策、单位(部门)之间的相互了解,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信息收集和综合处理。政务信息工作已经成为办公室系统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通过对信息收集、整理、筛选、传递,使之合理流通而达到预期效果。信息工作对企事业单位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为其决策和管理提供直接的参考,为部门、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学习参考、增进协作提供了媒介纽带。

1 油田矿区信息工作现状分析

近年来,长庆油田矿区各单位全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谐社区建设主线、矿区和谐稳定主旨,坚持抓管理促发展、抓创新促转变、抓民生促和谐,矿区服务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服务质量持续提高,保障能力显著增强,“三项职责”有效落实。基层各单位围绕中心工作,持续加强各类工作信息的采集与报送,为各级领导掌握信息、了解情况、辅助决策等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据统计,2010-2015年,油田矿区事业部层面编发简报431期,向集团公司报送工作动态信息2455条;2010-2015年,长庆油田矿区事业部连续6年被评为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信息宣传工作先进集体;4人荣获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在集团公司矿区服务系统信息员座谈会上,长庆矿区事业部做了典型发言,介绍经验。

1.1 油田矿区信息工作主要特点

1.1.1信息辅助决策作用提升

各单位、各部门围绕油田矿区美丽矿区建设、惠民工程、依法合规管理、经营管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全年重点工作,积极报送信息,为各级领导和机关部门掌握一线工作动态和基层热点、难点、亮点工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和经验。

1.1.2 经验交流平台优势凸显

五年来,累计编发基层单位简报信息超过400期,其中反映美丽矿区建设130期,经营管理88期,安全环保60期,企业管理90期,重大活动40期,在油田矿区范围内推介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推广的实践经验,搭建了联系上下的桥梁和纽带,为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提供了交流平台。

1.1.3 信息总结提炼水平持续提升

在进一步精简压缩文件的基础上,各单位对在贯彻落实油田矿区重要工作部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经验进行总结、归纳、提炼,通过具体事例,辅以数据和具体成效说明,进一步凸显了本单位经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 油田矿区信息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结合精细化管理要求,深入剖析信息工作现实情况,透过表面看本质,油田矿区信息工作还存在以下需要改进的不足和问题:

1.2.1 信息工作量化考核机制不健全

一些单位对信息报送工作不够重视,未将信息报送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业绩考核体系,全年信息指标未及时分解下达基层单位及机关部门,未进行量化考核,激励约束机制不够健全。

1.2.2 信息报送的深度及广度不够

主要存在“四多四少”问题,即一般性的、浅层次的信息多,直接服务于领导决策、深层次的信息少;工作动态信息多,经验介绍信息少;就事说事的信息多,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信息少;基层工作动态信息多,机关部门工作动态信息少。

1.2.3 信息员队伍建设需巩固

主要表现在基层单位扁平化管理改革后,所属部门、基层班组信息员队伍未及时建立;信息员与新闻宣传岗位人员没有发挥合力;需要各单位从日常培训、能力培养等多方面加以引导和规范。

2 油田矿区信息工作精细化管理途径及办法

信息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责任,将信息收集、采写、上报责任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每一名信息员都要到位、尽职。按照《油田矿区信息报送管理办法》要求,围绕信息工作精心、采写精细、提炼精准、力求精品的总要求,将信息报送工作纳入本单位综合业绩考核体系,及时分解全年信息指标,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为各级领导掌握信息、了解情况、辅助决策等发挥积极作用。

2.1 把握方向、掌握政策,保持信息工作方向

信息工作是直接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务的,这决定了信息工作必须始终把讲政治、讲大局作为最根本的要求和前提。要掌握政策动态,及时学习国家、地方政府和石油行业的政策趋势。所编写、收集的信息要与集团公司、油田公司的发展战略、中心工作要相一致,信息人员要做到重要会议提前介入,新政策、规定优先接触,信息人员要在想问题、办信息时,胸中有全局、办文有高度。 要始终围绕中心,根据油田矿区和本单位年度重点工作,定期组织编写下达本单位信息报送工作要点,使信息工作有的放矢。同时,注重信息选材,更好地反映本单位、部门的亮点工作和典型经验,切实提高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2.2 把握重点、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质量是信息工作的生命。抓好信息质量必须从精细角度出发,力求采写精细、提炼精准、力求精品。

高质量的信息内容必须达到“全、深、真、新、快”五字标准。“全”就是信息反映的内容要全面,针对领导关注的重点、工作中的热点和典型经验的亮点,全方位、多领域、广角度地提供信息。“深”,就是深刻。加强原始材料的筛选和综合,把大量零碎、分散、孤立的信息加以归纳整理,写出有分析、有观点、有建议的信息精品。“真”,就是信息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反映工作进展和成绩要恰如其分,反映的工作经验要有可操作性,各类统计数字更要准确无误。“新”,就是报送给领导的信息必须有新情况、新内容、新经验,提供的信息有新意,有新的决策参考价值。“快”,就是要强化时效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地报送信息,为领导同志在第一时间掌握真实情况,科学决策管理提供依据。

2.3 把握导向、创新驱动,不断增强信息工作活力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信息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也面临许多新挑战。

要创新工作思路,提高信息工作针对性,紧盯形势发展变化,适应领导对信息的需求,把信息工作的落脚点放在企业中心工作上,以新的方法和形式去处理信息,编发鲜活、新颖、独到的信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信息工作有效性,建立通报机制,每月公示各单位各部门信息报送及刊登情况,将各单位完成情况通报信息主管领导,发挥提醒督促作用。定期组织“信息写作比赛”,推荐上报优秀信息,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创新培训方法,提高信息工作规范性,结合现有信息员队伍的现状,开展“跟岗培训”,定期从基层抽选信息人员,到上级信息部门接受“一对一”的抽调跟岗轮训,由信息采编人员全程指导信息采集、撰写、报送等工作,为基层培养信息骨干人员。同时,利用互联网优势,组建信息员交流群,分享信息工作经验,提高信息工作质量。

2.4 强化培养、提高素质,建设优秀信息工作队伍

做好信息工作,人员是基础,素质是关键。信息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信息工作人员要注意培养三种素质:

一是政治素质。要全面、准确、深刻地理解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掌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要增强法治观念,自觉从推进依法合规的角度,收集、整理和上报信息。

二是业务素质。要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善于将零散、孤立、表象的信息,及时归纳整理、综合分析,采写高质量信息。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注重加强文字综合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确保每条信息文字准确、内容精炼、表达正确。要提高整合归纳能力,要在文件堆里挖信息、翻阅材料筛信息、讲话稿中捡信息、领导口中理信息、联系上下摸信息、会议之中捕信息、参与活动追信息、与外联系通信息、利用网络选信息,培养和锻炼信息工作人员的眼界。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5

1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企业采购低值易耗品逐渐增多,规范低值易耗品管理也显的尤为重要。 针对大部分单位低值易耗品采购随意性比较大。 管理散乱、账实不符等问题,避免低值易耗品转变为“小金库”,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定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

我们通常所说的低值易耗品是指单位价值在10元以上、2 000元以下,或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内,不能作为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 它跟固定资产有相似的地方,在生产过程中可以多次使用却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时也需维修,报废时可能也有残值。 由于它价值低,使用期限短,所以采用简便的方法,将其价值摊入产品成本。 在2014年的会计制度中,将低值易耗品与包装物, 归为周转材料的会计科目下。

同多数企业一样, 低值易耗品也是油田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相对于固定资产来说,低值易耗品的账面价值不高,但随着近年来投资计划的控制趋紧,部分单位为了满足需要,在单位成本控制范围内自行购置了空调、台式(笔记本式)计算机、高档办公桌椅等物品,都纳入了低值易耗品进行管理。 一般油田企业的低值易耗品主要包括:文件柜、办公室(会议室)桌椅、饮水机、电加热器、小型办公机具等。 因此,加强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低值易耗品的使用效率,减少浪费, 降低能源消耗,从而降低成本开支,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非生产性开支,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对低值易耗品进行有效管理是我们油田企业单位不可忽视的问题。

2低值易耗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油田企业对资金预算、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管理都制订了较完备的管理制度,执行上也日趋成熟。 但往往对低值易耗品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是将其作为成本管理的一个分项来进行,未形成单行的管理制度,少有单位形成一套包括从计划购进、建账建卡、发放领用、清查报损、奖惩考核等方面完整的制度。

2.2 低值易耗品分类不明确 ,界 定 模糊

在实际工作中,低值易耗品容易和办公用品混淆,存在列支成本随意性大、列支前后口径不一致的现象。 比如有些单位把办公室用的小型打印机、电话机、计算器、装订机、计算机辅助耗材等物品有时列入低值易耗品,有时列入办公用品。

2.3 账目不完善 ,台帐不完备

在实际财务工作中,部分单位存在无低值易耗品管理台账, 有的单位即使有台账也是为应付检查,随意的登录几条信息,并且存在登录不及时、有账无实和漏登现象,致使账实不符现象严重。

2.4 认识 模糊 ,责任心不强 ,管理人员意识不强

单位领导对低值易耗品不够重视, 导致相关的管理人员管理低值易耗品的意识和责任心不强, 总认为低值易耗品价值较低,相应的管控力度较弱,没有进行统一采购,并由相关使用部门审核和监督。

2.5 重复 购买

由于低值易耗品用量大、价值低,加上在经营管理中重视不够,各部门互不沟通,存在重复购买现象。在采购过程中,无采购计划、超计划采购、随用随买导致采购价格偏高,且无法保证质量。

3加强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对策

3.1 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 ,明确 部门 、管理人员的职责 。

制度是保障,为了提高企业资产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的资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不断挖掘资产管理的潜力,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根据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制度中明确各责任部门的职能权限,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并对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纳入日常考核。 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履行管理制度是保证低值易耗品账实相符, 减少不必要损失和浪费的前提。

3.2 明确低值易耗品的界限和种类

对低值易耗品范围加以明确, 并对常用列支物品进行列举式说明,避免将低值易耗品误列入办公用品和物料消耗。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将低值易耗品分为办公用具类、电器用品类、专用工具类、包装容器类等几大类进行管理,并对每大类所包括的日常用物品名称加以列举,这样有利于规范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

3.3 规范低值易耗品采购 、领用 、损耗 、报废及盘存管理

签于低值易耗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应该从源头抓起,首先对现有低值易耗品采购指定责任部门,制定采购计划,尽量进行集中采购;规范领用管理,严格执行内控管理流程;制定报废标准,必要时采用交旧领新制度,提高使用部门维修护理意识,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定期进行盘点,杜绝账实不符现象。

3.4 提高各管理层人员的重视程度

目前各单位由于低值易耗品管理制度不健全, 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管理比较乱,管理层认为价值低不加以重视,要不断加强制度的宣传和贯彻,提高管理层的重视程度,将成本控制等管理理念深入基层,树立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只有管理层重视, 才能统一思想,使各部门加强协作、相互配合,更好地管理低值易耗品,提高利用效率。

3.5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管理能力

低值易耗品涉及到各部门, 各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低值易耗品管理,负责低值易耗品的领用、登记、定期进行账实核对。 每年对该相关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培训,对新出台制度进行讲解, 探索更好的管理办法,提高管理意识。

3.6 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

目前油田企业对固定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进行了上线的系统管理,避免人为的手工操作,下一步应建立低值易耗品管理系统,从采购到报废各个环节加以控制,正式建立后将如同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一样规范化、流程化。 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控制消耗、 减少浪费、有效地提高低值易耗品利用效率,又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正确、便捷的支持平台,从而更有效、更全面地管理低值易耗品。 不过低值易耗品品种多,量大、周转快、运作起来更难, 但是一旦建立起来,低值易耗品管理就会更加完善,管理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理更加科学化。

4结语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6

油气集输生产既有油田点多、线长、面广的生产特性,又具有化工炼制企业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工艺复杂、压力容器集中、生产连续性强、火灾危险性大的生产特点。生产中,任一环节出现问题或操作失误,都将会造成恶性的火灾爆炸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因此,找出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对加强油气集输站场的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1 分类与组成

油气集输站场在石油工业内部是联系产、运、销的纽带,也是能源保障系统的重要环节,按照功能和主要任务将油气集输站场分为:计量站、接转站、转油站(又称集油站)和集中处理站(也称联合站)。

1.1 计量站

油田内完成分井计量油、气、水的站。主要由集油阀组(俗称总机关)和单井油气计量分离器组成,在这里把数口油井生产的油气产品集中在一起,对各单井的产油气量分别进行计量。

1.2 接转站

某些油气计量站因油压较低,增加了缓冲罐和输油泵等外输设备,既进行油气计量,还承担原油接转任务,在油田油气收集系统中,把这种以液体增压为主的站,称为接转站。

1.3 转油站

转油站是把数座计量(接转)站来油集中在一起,进行油气分离、油气计量、加热沉降和油气转输等作业的中型油站,又叫集油站。有的转油站还包括原油脱水作业,这种站叫脱水转油站。

1.4 集中处理站(联合站)

油田内部主要对原油、天然气、采出水进行集中处理的站。是油气集中处理联合作业站的简称。主要包括油气集中处理(原油脱水、天然气净化、原油稳定、轻烃回收等)、油田注水、污水处理和辅助生产设施等部分。

2 安全现状评价的重点

目前,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的油气集输站场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中期以前建成的,站场场地狭小,生产设施设备比较陈旧,随着各个系统运行时间的延长,设施设备老化、腐蚀现象较为严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旦触发事件产生,就会酿成事故。

对油气集输站场进行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是使企业对所属站场的安全状况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根据被评价站场安全管理和设施设备运行现状,查找出生产运行过程中各个系统存在的事故隐患,并提出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可以为企业及时进行隐患治理和确保合理的安全投入提供技术参考和决策依据。

近年来,通过对联合站、转油站(集油站)、接转站等诸多油气集输站场进行的安全现状评价,我们认为评价中应重点把握和重点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2.1 安全管理

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人、物、环境(环境也可包含在物中)都是受管理因素支配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不科学和领导失误才是本质原因。防止发生事故归根结底应从改进管理做起。

安全管理方面的评价着重解决人、物、环境、管理方面存在的隐患,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创造条件。

(1)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各级各类人员、各职能部门和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各岗位操作规程的制定、HSE作业指导书编制等方面;

(2)单位主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培训取证情况;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编写、培训及演练,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组织建立、应急救援人员组成及职责、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的配备情况;

(4)用火作业、临时用电、高处作业、起重作业、高温作业、施工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票证审批、安全监督(监护)及完工验收程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票证是否完好、齐全;

(5)安全附件(如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阻火器、呼吸阀等)安装、校验和检查情况;

(6)在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及检测和检验情况;

(7)设备设施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检测情况;

(8)危险场所安全标志设置是否齐全、符合标准要求;

(9)各种检查记录、台账填写是否规范、齐全和符合要求等。

2.2 区域与平面布置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站场的生产功能发生着变化,部分油气集输站场进行了局部改扩建,加之周边环境的改变(如建有民房、村镇等)和标准规范的升级,使得油气集输站场内部布局、周边环境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区域与平面布置方面的评价着重解决油气集输站场与周边环境之间、站场内生产设施设备之间的防火距离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符合性,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预防和减轻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该部分评价的重点主要包括:站场内原油罐区;液化石油气罐区;放空管;油气生产设施设备与周边居民区、村镇、公共福利设施;100人以下的散居房屋;相邻厂矿企业;35kV及以上独立变电所;架空电力线路等的防火距离以及站场内各油气生产设施设备之间、生产设施设备与生产厂房和辅助厂房之间的防火距离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3 工艺安全

在隐患治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接安全技术,实现设施和装备的本质安全化;当因站场条件不具备,暂时不能或不完全能实现时,采用安全防护装置来最大限度地预防、控制事故或危害的发生。工艺安全方面的评价着重从实现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建筑设施等)的本质安全和安全防护装置设置角度解决生产设施设备的类型、布置、安全附件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检测和检验,以及建(构)筑物的布置、防火防爆、安全疏散等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符合性,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提高油气集输站场的本质安全程度。

该部分评价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1)原油罐区防火堤(材质、高度、容积、闭合稳固情况、步行台阶等)设置、油罐的材质和型式(固定顶、浮顶、内浮顶、卧式)、各油罐之间及其与防火堤内基脚线之间的防火距离、油罐上进出油管线的设置部位和方式、油罐安全装置、安全附件(高低液位报警、阻火器、自动联锁切断进液装置等)的设置、作业要求等方面。

(2)建(构)筑物,主要包括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布置、泄压面积与部位、建筑防火防爆、安全疏散、防护栏杆、钢梯和平台的型式及设置要求等内容。

(3)油田专用容器(游离水脱除器、污水缓冲罐、电脱水器、原油污水缓冲罐、各种油水分离沉降罐等)的型式、布置、检测检验、运行要求、检测检验、安全附件的设置与检验等方面。

(4)泵的型式(离心泵或容积式泵)与布置、出口管段上止回阀或安全阀设置、旋转部位防护罩的设置等内容。

(5)空气压缩机房内设备设施的种类与布置、空气压缩机型式、布置和安全设施设置情况、旋转部位安全防护设施设置等方面。

(6)加热设备的种类(锅炉、加热炉、换热器等)、燃料供应、布置、安全保护系统和安全泄放装置设置、运行要求、检测检验、安全附件设置与校验等内容。

(7)油气生产场所可燃气体报警器选用、使用要求、安装范围与检测点确定等方面。

2.4 电气设施安全

电气设施安全评价着重解决站内供配电、爆炸危险区域内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设置、电气线路敷设方式、设施设备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等方面与国家现行标准、规范的符合性,以防止人员触电或因电火花、雷击火花和静电火花引发火灾爆炸事故。该部分评价的重点主要包括:站场内供配电、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和安全要求、变压器的安装和布置、配电室的耐火等级、通风设施设置和配电屏的布置方式、爆炸危险区域防爆电气设备设置、设施设备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安装,以及配电室安全标志、安全用具的配备等内容。

2.5 消防系统安全

由事故致因理论可知,物的不安全状态是造成伤亡事故的直接原因之一,为了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提高技术装备(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建筑设施等)的安全化水平是最为有效的技术措施。油气集输站场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是火灾爆炸,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消防系统方面的评价着重从技术装备的本质安全化方面解决消防设施设置是否完善并满足实际灭火需要,以保证消防系统能迅速、及时、有效地扑灭初期火灾,防止火灾爆炸事故扩大。

该部分评价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消防水源、消防冷却水系统设置形式(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油罐区消防给水管网布置方式(环形、枝状)、消防水罐或水池座数和容量;

(2)消防泵房设置地点、消防水泵的类型、台数和运行参数、消防水罐至消防水泵、泡沫泵以及消防水泵至油罐区消防管网之间管线设置;

(3)油罐区消火栓、消防水炮设置要求,包括类型、栓(炮)口直径、数量、布置等;

(4)油罐区泡沫灭火系统设置类型(低倍数、中倍数或高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施设置形式(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泡沫泵的类型与台数、泡沫罐数量及容量、泡沫管线敷设方式、泡沫发生器的设置数量、部位及方式;

(5)各场所和各部位灭火器材的类型、规格、数量和放置位置,以及油罐区、生产装置区消防通道设置等方面。

3 存在的主要隐患

通过对诸多油气集输站场进行的安全现状评价总结分析发现,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3.1 安全管理

部分安全管理人员未持证上岗、部分压力容器操作工未培训取证、部分特种设备未注册登记、应急救援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程序未进行培训、动火票、监火票和HSE检查记录填写不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未配备相应的劳动保护用品等。

3.2 安全附件

部分原油罐和事故油罐液压安全阀和呼吸阀底座未装设阻火器、部分设备上安全阀和压力表未检验、测温仪表未进行校验、部分油气设施安装裸露玻璃管液位计或未设液位计等。

3.3 区域与平面布置

站场内部分油气生产设施设备之间及其与生产厂房、辅助厂房之间的防火距离不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3.4 工艺安全

油罐未设置高低液位报警装置、油罐进油管线从顶部接入、部分站场油罐区防火堤设置以及油罐至防火堤间距不符合要求、机动设备和压缩机旋转部位安全防护设施设置不完善、部分油泵房和计量间未设置机械通风设施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油气生产场所可燃气体报警探头安装位置不符合要求、高处作业处未设坠落防护安全设施或其不完善、某些站场原油采用明槽卸车、部分离心泵出口和活塞空气压缩机出口管段上未安装止回阀、部分容积泵(电动往复泵、齿轮泵或螺杆泵)在靠近泵的出口管段上未安装安全阀、站内压力管道未进行检测、注水泵出口弯头未定期测厚、加药间无强制通风设备等。

3.5 电气设施

爆炸危险区域采用非防爆电气设备、部分站场变压器安装地点不符合要求、配电室屏后通道不符合操作和维修要求、部分油气生产厂房无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存在缺陷、油气设备设施防雷防静电接地装置数量不够或安装不规范或锈蚀严重、电机底座未接地或接地不规范、信息系统装置金属外壳与罐体未做电气连接、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没有等电位连接、平行敷设的管道外皮没有用金属线跨接、部分输油管路4根以下螺栓连接的阀门未跨接、燃气进站管线未接地、配电室安全标志不全、未设置应急照明、未配备安全用具或未检验等方面。

3.6 消防系统

部分联合站消防水罐容量不能满足最大一次火灾灭火和消防冷却用水量的要求、消防系统给水管网设置不合理、消防水罐至消防水泵、泡沫泵以及消防水泵至油罐区消防管网之间均为单管线、消防水泵能力不足无备用泵、罐区消火栓设置数量不够且个别消火栓位置不符合要求、泡沫灭火设施设置存在缺陷(如半固定灭火设施的泡沫管线穿越防火堤、泡沫管线上无压力表接口、泡沫管线接口处无泡沫产生器型号的标牌、泡沫产生器进口前无1m的直管段、油罐连接泡沫产生器的泡沫混合液立管未用管卡固定在罐壁上、泡沫混合液水平管道与罐壁上的泡沫混合液立管之间未用金属软管连接等)、各场所和各部位灭火器材放置不合理等方面。

4 隐患原因分析

经总结分析,油气集输站场隐患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管理缺陷。

如部分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管理人员未取得资格证书、压力容器操作工无证上岗、部分特种设备未注册登记、燃气压缩机所带分液罐无登记标志、测温仪表等安全附件未进行校验、大部分油气集输站场压力管道未进行检测、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没有等电位连接、原油破乳剂加剂人员未配备专用劳动防护用品等。

(2)设计或施工原因。

如某联合站地下式污水提升泵房(深约4.5m)无通风设施和可燃气体检测报警装置、稀原油采用明槽卸车、联合站原油储罐液压安全阀底座和集油站事故油罐呼吸阀底座未装设阻火器、注汽站化验室和值班室设置在注汽锅炉间泄压处、集油站大门口处无线上网信号接收塔成为一个引雷源、集油站油罐进油管线从顶部接入且未延伸到罐底、部分燃油罐、加热炉、分离器和天然气除油器高处作业未设置平台、护栏和钢梯或存在缺陷等。

(3)标准升级。

如某联合站原油罐区和液化石油气罐区消防水量不够、消防泵房至原油罐区及液化石油气罐区环状管网的供水干管仅一条、消防水罐至消防水泵、泡沫泵,以及消防水泵、泡沫泵至原油储罐区消防管网之间均为单管线、部分联合站原油罐区消防给水管网为枝状、消防水泵能力不足且无备用泵、天然气凝液储罐及液化石油气储罐无高液位报警装置和高液位自动联锁切断进料装置、部分联合站和集油站设施设备之间及其与生产厂房之间防火距离不符合安全要求等。

(4)环境变化。

如油气集输站场周边建有民房或面粉厂等农用厂房、输电线路所处区域污秽等级变化、输电线路下方有建筑物和高大树木等。

5 建议

鉴于此,作者对加强陆上油田油气集输站场安全管理和生产过程的安全运行提出以下认识和建议。

(1)加大建设项目(工程)的安全预评价,提高项目建成后的本质安全程度,把好源头关,使项目的建设做到良性循环,防患于未然。

(2)加大建设项目(工程)的安全验收评价,确保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和生产运行中的本质安全,及早发现设计和施工中的缺陷与不足,并及时采取改进和预防措施,提高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水平。

(3)日常生产运行中加大安全管理人员,尤其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大岗位人员的技能训练,加强对特种设备、原油储罐和油田专用容器及其附件的检测和检验,强化用火管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系统培训,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演练活动,根据演练发现的不足,持续进行改进,对预案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登文,周长江.油田生产安全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2]曹湘洪,王子康.油气集输与储运系统.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0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安全评价师:基础知识.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7

关键词:井控设备?设备管理?发展方向

1 前言

井喷控制是目前现代石化企业和油田安全生产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出现易燃易爆, 高温高压等危险, 因此, 在进行石油开采过程中, 如何保障工程和工人的安全问题成了石化企业的管理重点和必须正视的地方, 从而指出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工作是整个石化企业管理中的重点。[1]

2 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和现状

2.1 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目前石化企业在井控设备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管理意识淡薄, 特别是在井控设备的现场管理中以及在关键的设备岗位环节中都出现行动麻痹和滞后等现象。目前所突出的这个问题就是基于较差的管理意识以及对于井喷较差的自我防范意识, 从而忽视了井控设备的管理问题, 使得目前整个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出现低要求, 低标准, 低成本的现状, 没有正确的疏通安全与生产效益之间的利害关系。除此之外, 还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石化企业在对于员工和相关部门的井控设备管理和井喷安全问题等方面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 使得管理意识和执行能力不到位, 员工管理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意识薄弱, 技术欠佳, 责任心不强, 在面临事故或者隐患的时候未能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式, 更不能及时的发现事故隐患。

2.2 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所面临的现状

目前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主要面临的现状就是管理工作难, 表现在不明确设备安全管理责任的情况下导致井控设备管理细节上不到位, 管理工作不正确, 管理力度不足等多方面。特别是这几年以来, 国内频繁出现井喷事故和隐患, 更是充分暴露出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现状。目前不少的企业仍然是沿用过去的老式安全管理模式, 不仅缺乏科学性, 更是体现了传统管理模式过于简单的现状, 特别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更是无法的落实和实施。因此说, 在安全设备管理中, 管理方式和规则必需科学先进, 对于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工作要仔细入微, 更是需要居安思危, 严之又严, 细之又细。这点不仅要落实到整个井控设备管理的工作上, 更要落实到整个石化企业的管理责任上。

3 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3.1 落实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 增强石化企业的管理意识

石化企业对于油田井控设备管理意识不足这个问题, 企业应从提高井控设备管理的安全意识着手, 要定期做好企业安全意识的教育和宣传工作, 提高施工人员对于井喷的危险和安全管理方面的认识, 及时消除员工轻视大意的思想, 加强施工人员的自我防范意识, 提高施工队伍的积极性, 从而形成人人都能参与井控设备管理的安全工作中。比如学习先进的管理超高压气井井控设备和压井工艺技术。[2]

3.2 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科学的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制度

作为石化企业, 需要积极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的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制度, 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管理准则, 从而加强油田井控设备的管理建设, 并且需要实施到设备管理各个部门, 各个岗位中去。石化企业需要对项目的承包制度进行明确, 同时指派副厂长作为项目组长, 由作业部门担任主管职责, 将质量安全监督中心作为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预防井控事故项目组, 使得各个部门, 各个岗位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和工作目标。

3.3 明确规范工程设计, 从源头杜绝危险隐患

想要有条不紊的进行油田设备管理工作, 那么就要明确规范工程设计, 做好工程设计工作, 加大对工程设计的审核和监督力度。从而在源头杜绝井喷隐患, 杜绝井喷失控事故的发生[3]。在地质方案中, 设计人员需要提前深入的调查该施工区域, 统计并整理井底层、出砂情况以及井异常高压等数据资料, 从而为工程设计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和依据, 特别是对于施工设计的审核步骤和程序需要严格的落实到位, 并且还要加强技术方面的管理, 并由监督部门制定相关监查流程制度, 对需要进行检查的重点环节进行严格监督, 从而保障整个施工过程中井控安全。[3]

4 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参考例证

青海油田的井控施工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油田, 近几年来, 青海油田的勘探队伍工作量更是日益增大, 人员也是日益增多, 导致施工人员总体素质层次不齐, 所以, 青海油田的井控施工队伍采取了一系列统一的培训方式, 大力宣传井控设备管理方面的安全教育, 规范防喷演习的规则, 特别是细化了设备管理的分工工作, 优化了声音和手势等表达方式, 使得管井程序环环相扣, 从而避免事故发生。此外, 青海油田还实施了科学井控设备管理制度, 并且严格要求现场监督实施, 探索出了项目开工前的风险评估, 二级清单, 设备第三方管理, 使得管理程序得到有效的控制。[4]

5 结语

本文结合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的问题, 分析出目前的油田井控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提出井控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 首先落实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 增强石化企业的管理意识, 其次是制定合理、安全、有效、科学的现代油田井控设备管理制度, 最后石化企业需要明确规范工程设计, 从源头杜绝危险隐患。所以说, 石化企业只需要抱着正确的安全管理态度, 注重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和细节问题, 相信都能够有效的控制井喷安全隐患, 无事故施工开采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陈军.浅谈油田设备管理的实践方向[J].吉林职业技术教育, 2011 (6) :78-81

[2]白向.现代油田设备的管理现状和实践方向[M].北京出版社, 2011 (12) :18-81

[3]王正峰.企业设备的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8) :20-31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8

一、油田企业固定资产构成特点

(一) 地域分布广、资产种类多、资产规模大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和自身的滚动发展, 逐年高投入形成了更加庞大的资产分布。以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2006、2007和2008年资产负债表日其资产总额分别为815144 (百万元) 、1069135 (百万元) 和1194901 (百万元) , 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二) 固定资产是油田企业资产构成的主体

油气资产中油井、站点密集, 分布地域广阔, 管线交错, 散布在几千平方公里的油区面积上。如图1所示, 以胜利油田为例, 可以看出2005-2009年6月份期间固定资产在油气总资产构成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决定了固定资产是油田企业资产管理的重点。

除此之外, 由于油气开采属于高危险行业, 在油气开采过程中, 要严格按照H SE管理体系对污水、废气的排放进行严格的管理, 这就要求在固定资产使用中确保安全和环保。另外, 油井以及地面设施等大量资产的使用年限要由地下资源量和资源可开采年限来决定。所有这些均构成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二、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行做法

具体包括:

(1) 完善资产管理规定, 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制度保证。首先, 油田企业陆续制定了《资产管理规定》、《固定资产清理管理办法》、《闲置资产管理办法》等资产管理规定。其次, 完善废旧资产公开竞买处置制度。建立客户信用档案数据库, 维护处置秩序, 坚持每月组织一次资产竞卖会, 集中公开竞卖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第三, 强化保险招投标制度。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提高保险质量, 降低保险成本。第四, 加大往来清收力度, 健全完善往来账项管理制度。

(2) 全面开展资产清查, 拟建立资产管理系统。油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 掌握了企业现有固定资产分布状况、资产质量状况和运营管理情况, 查找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 保证资产安全完整, 防范经营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资产管理系统主要涉及确定资产分合的标准, 即能合并的就合并, 能拆分的就拆分, 对每项资产都配有条形码, 不论是按系统还是按区块, 都能及时查阅到资产的归属信息和使用信息。

(3) 精细化管理和挖潜增效拓展了企业利润空间。油田企业通过优化项目运行的过程管理, 做好项目工序间的衔接和优化, 减少非正常停工损失。同时提高设备、车辆的综合利用程度, 提高设备使用率, 降低维护修理费用。此外, 油田企业严格执行材料采购和领用的内控流程, 在盘活闲置材料的基础上, 加强材料的计划管理, 对大宗材料采购实现招投标管理, 降低材料采购和耗用成本。

(二)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为提高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 固定资产管理粗放, 领导管理意识不到位。在油田企业中, 个别领导仍然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清醒的认识, 甚至没有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重取得, 轻流动;重占有, 轻效益”的陈旧观念仍然存在, 缺乏资产运营意识, 即使存在闲置、待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 也不愿意在油田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互相调剂使用, 最终导致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 投资重复建设, 资金过渡浪费。

(2) 资产管理权责不明, 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主要原因在于:第一,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比较严重。在实物工作中, 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 固定资产往往存在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实不匹配的问题。以胜利油田为例,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一是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指标改作其他用途, 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将有投资计划的固定资产的指标分离出去购买没有投资计划的其他固定资产;三是利用“小金库”等账外资金购置没有投资计划的固定资产, 形成固定资产有物无账的现象发生;四是会计差错, 即已经盘亏、报废、处置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导致的有账无物, 致使会计信息的不准确性。五是投资成本两条线, 油气资产原值确定后, 后续大修支出进成本, 而不是进投资, 除非属于项目内的才可以进投资。第二, 缺乏有效的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体系。在油田企业内部尚未建立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之间的有效衔接, 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不到位导致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第三, 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以胜利油田为例, 在资产管理过程中, 资产价值管理部门缺乏对资产实物部门的有效监督, 导致资产的现场管理比较被动。

(3) 固定资产盲目投资依然突出。油田企业处于采掘行业, 同时, 也是高收入的行业, 由于其行业特点, 导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数额巨大;在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 固定资产审批部门有时为了少数人或少数单位的局部利益, 忽视了整个油田企业的发展, 随意核拨投资指标, 重复购置固定资产以及购置大量无效、低效的固定资产, 难免导致资产的闲置与浪费, 不仅阻碍了油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 也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

(4) 固定资产整体利用效率偏低。主要表现在:一、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或低效率的情况经常发生。部分单位缺乏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和保养, 致使大量资产过度使用, 加大了资产的老化程度。二、固定资产在油田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共享程度不高, 不能自由在各部门之间进行调剂, 使得资产闲置、浪费、重置与匮乏之间矛盾加剧。

(5) 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程度不高。合格的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掌握会计核算、财务资产管理及资产现场管理等专业知识。从目前来看, 油田企业内部资产管理人员相对较少,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管理经验悬殊较大, 管理力量比较薄弱。资产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别较大, 无法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资产类别、形态、技术、规格以及性能等方面的信息, 无法实现对固定资产全方位的管理。

(6) 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当前, 油田企业内部各单位对闲置或予以报废的固定资产实行自行管理, 且管理方式不一。有的单位对闲置或等待报废的固定资产实行定点存放, 统一管理, 专人看管, 权责比较明确;而有的单位则将闲置或报废的固定资产分散或露天存放, 经阳光暴晒, 风吹雨打, 加速了固定资产的老化程度。另外, 由于无人看管, 经常发生闲置低效资产丢失、盗窃、毁损的现象发生, 降低了油田企业资产的处置收益。

(7) ER P环境下固定资产管理陷入困境。目前, 在整个油田企业范围内, 大力推行ER P信息管理系统来加强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方面的管理。但是, 从整体运行来看, ER P系统仅仅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资金管理、大型项目系统、物料管理、销售分销管理和物资供应管理五大功能模块, 仍然存在着系统不完备的地方。完整的ER P系统也应该包括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质量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功能模块, 因此, 这样就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监督和管理。

(8) 缺乏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长期以来, 油田企业根据上级下达的产量和操作成本指标完成情况, 作为其年度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标准, 并未将资产考核考虑在内。然而, 单一的产量和操作成本考核并不能全面反映产量、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 油田企业并尚未设置明确的绩效考评指标, 或局限于单个资产经营指标的罗列评价, 未结合油田企业资产经营各层面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效益评价, 难以全面客观地反映油田企业资产管理状况。在这种情况下, 容易存在争 (盲目) 投资, 而轻视资产存量的现象, 导致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管理互相分离, 使得油田企业各单位的资产存量差距越拉越大, 资产分布、结构也越来越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 牢固树立资产管理意识, 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油田企业各单位、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都应该树立“资产管理”理念, 采取多种途径抓好资产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工作, 组织他们学习现代化技术知识、现代化管理知识和资产管理专业知识。

(二) 健全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为机制运行提供组织保障

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 考虑组织机构之间横纵向的协调与配合, 将资产管理的权、责、利有机的统一起来。注意两点:一是实行厂长负责制, 将资产管理置于同一个管理系统之下, 在厂长授权下, 由管生产的副厂长或总会计师主管资产管理部门来指挥监督, 从而实现各部门资产的有效管理, 保证资产管理的工作、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二是实物管理部门与价值管理部门相结合, 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明确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之间的权责归属和衔接, 同时, 油田企业应在技术部门、财务、生产管理等相关部门设置专职资产管理岗位, 资产任何一个节点发生变化, 应及时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人员联系;财务部门资产管理人员也要加强与实物管理部门、保管使用部门的联系, 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变动状况。

(三) 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 为工作开展提供支撑

具体表现在:一是建立规范的资产形成机制。增量固定资产投资根据油田的可采储量来确定投资规模, 建立以储量评估为基础的资产管理机制。二是建立有序的资产使用和日常维护机制。这就要求资产占有使用部门和单位应结合本部门、本单位资产数量、特点、复杂程度等因素, 加强对资产的日常管理。三是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油田企业在进行资产处置时应遵循如下原则:处置行为与财务核销分开原则;集体决策, 按季审批原则;遵循“零”价值管理原则;专项审计原则。四是强化资产的动态跟踪机制。油田企业在加强固定资产清查日常管理的同时, 施行资产例会报告制, 落实三、四级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 同时发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及时纠正。五是建立资产全过程的动态核算体系。具体包括完善资产核算的原始凭证、建立记录控制体系、开展资产维修记录控制等。六是以储量评估为基础进行地面资产的优化配置。储量资产化是油田企业资产化管理的核心。

(四) 建立与ERP并行的资产管理系统

资产精细化管理的全过程不可能通过手工台帐来完成, 而是需要更加强大完善的开发系统支持, 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也可以实现各管理层的数据共享。因此, 需要开发一套与ER P数据库并行资产管理系统, 财务部门与资产使用单位, 职能科室实行数据共享, 可以按照自己的职责实时根据现场情况修改本权限内的资产信息, 修改后的信息全部人员可以查到。如建立闲置资产数据库, 资产使用单位从系统提出该项闲置资产, 职能部门审核确定该资产闲置, 做上标志, 这项资产就进入了闲置数据库中, 设置有权限的部门可以查看到闲置资产, 可以申请调剂使用, 信息共享后提高资产利用率。

(五)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建立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油田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是指油田企业应逐步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严格的监控和绩效评价, 将资产占有、使用及管理与绩效评价指标联系起来, 评价从投资立项、基本建设、结算转资、资产使用到处置、报废清理全过程的资产管理绩效, 从源头和全过程加强管理, 注重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统一。从而达到明确管理者责任, 完善油田企业资产管理体系, 以促进资产合理流动和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各层面资产使用效益和资产管理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油田数据库建设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油田 数据库系统 遥测技术 集成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a)-00-01

数字油田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方向就是将涉及油气经营的各种资产,通过数据采集、数据解释与模拟、提出并评价各种选项、执行等。数字油田的发展过程大致为20世纪90年代前,油田企业向电气化、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数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至世纪之交,ERP和电子商务的应用进入石油业,勘探开发可视化、一体化和智能井技术日趋成熟。从2005年开始,以美国达拉斯举行的石油工程师协会为标志,数字油田进入了发展阶段。

构建一个以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综合数据中心、并提供统一的数据服务能极大提升油田应用的信息化水平。该文从数字油田整体考虑,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构建数字油田统一软件系统平台架构方法,以期对解决数字油田这样既庞大又复杂的应用系统环境下的软件架构问题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油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设计思路

1.1 油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油田数据库系统需具备统一性、敏捷性、实时性和协同性等基本理念。因此,油田数据库系统应具有以下特性。

(1)油田数据库系统具有统一的规则(如标准、接口等),这是建设油田软件系统平台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方可支撑敏捷性、可扩展性等其他基本要求。

(2)油田数据库系统还应具备良好的敏捷性和可扩展性,以快速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并适应企业新的应用开发与部署。

(3)油田数据库系统将油气整个勘探与开发过程设计为实时处理,并满足不同专业的工程师均能动态、快速地获取及共享数据信息,并及时掌握和控制油田全部生产过程和经济活动。

(4)油田数据库系统需具有协同性,其所创建的资源共享环境,应满足企业管理专家和专业技术专家方便灵活的协同工作。

1.2 油田数据库的设计思路

构建油田数据库涉及包括勘探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专业的动态数据,应支持油田包括地质勘探、油藏分析、油气生产、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这些数据存储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异构数据库中。数据库要管理所有这些源数据层的收集、统计和转化,并明确各数据库数据的具体用途,进行数据来源信息的登记、抽取和净化等。因此,油田数据库整体设计思路首先是建立包括勘探地质库、勘探动态库、油田地质库、岩心图像库、采油工程库、油田动态库、油田开发库、实验数据库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项目库,从而实现整个油田的数据管理。

2 油田数据库系统的关键技术

数字油田综合数据库的开发中,关键技术主要包括。

(1)可视化技术。包括油田综合勘探与生产数据的三维可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采用可视化技术,利用空间分析能力对油田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可对整个油田系统进行统一管理,使整个油田信息形成一个实时、动态、高效、互动、数据统一的系统。

(2)遥测技术。主要包括重力测量、地震监测、永久型地面检波器网络、电磁监测和永久型光纤井下检波器等。

(3)自動化技术。自动化系统大多以单项工程或单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为主,根据工艺技术和运行管理的要求,从满足生产工艺过程安全、经济运行的角度对仪表和自控系统进行设置,从而建立全油田自动化系统。

(4)数据管理、集成与挖掘技术。数据就是生命,对与油田数据库而言,这些数据经过层层质检后集中管理,研究人员提取数据并加载到研究系统中,就可进行后续研究工作。数据库体系运作包括多维数据的优选、集成、在线分析处理以及基于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实现数据挖掘等。

(5)智能钻井与完井技术。随着地球上油田储量的减少,难动用油藏如隐蔽油藏、边际油藏等的开发日趋重要。目前,国内外的智能完井技术已经在大位移井、分枝井、水平井、边远井和水下采油树井及多层采油井和注水井等中。

(6)集成管理体系等。一个立足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体系,对油田的科技决策、组织实施、知识管理和环境支持四个系统均具有裨益。

3 油田数据库系统的前景

石油企业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相互渗透、协同攻关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数字油藏、动态性、实时性、虚拟化油田和协同工作环境等方面展望,油田数据库的应用前景广阔。数字油田在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应用前景。

(1)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逐渐进入二次创业时期,普遍存在于复杂地质环境中的剩余油气藏具有埋藏更深、更隐蔽、更难开采等特点。而数字油田具有全新的数字化作业方式,与传统的手工或半手工的工作方式相比,更能提高勘探开发能力并降低开发风险。

(2)创建油田数据库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大幅提升油田生产运行质量。油田数据库可以把复杂的地质情况和三维地形转换成可视、动态和可交互的三维图像。从而实现对监测油藏和井下动态可持续监测,并对混合产量进行分配,以保证油藏模拟最优化。对油田的设计井位和开发方案进行选择,确定钻井的轨迹,并发现剩余油藏和隐蔽油藏。

(3)油田数据库还可以促进油田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进一步提高油田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优化步骤,油田管理的规范化、处理一体化、经营管理的科学化、领导决策智能化均能实现,使油田管理水平、管理层次显著提高,增加了油田的整体效益,也提高了油田核心竞争力。

4 结语

该文对数字油田的数据库建设的特点进行概述,并重点对油田数据库的设计思路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最后展望了其发展前景。数字油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是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其中数据库的建设是关键。推动油田数据库建设,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生厚,毛峰.数字油田-理论、设计与实践[M].科学出版社,2001.

[2]张军华.数字油田要素分析、建设现状及发展展望[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30(1).

[3]王宏琳.石油勘探开发信息化—从数据处理到数字油藏[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油田的安全管理现状 篇10

我国油田企业资产规模和业务规模 (如表1-1中石油集团公司营业规模与资产规模数据) 巨大, 均属世界同行业前列, 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不断, 形成了如今富有成效的财务管理模式。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年度报告 (A股股票代码:601857)

一、我国油田企业财务管工作现状

以中石油财务管理现状为例, 中石油财务管理的职能定位首先是服从和服务于集团公司改革发展与稳定工作的大局, 目标是建设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与工作目标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队伍, 构建以“一个全面、三个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系。所谓一个全面就是全面预算管理, 所谓三个集中就是资金、债务、会计核算集中。

随着近几年油田企业的发展和财务信息化的加快, 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效率显著提升。同时, 油田企业财务人员在专业素养上不断提高, 为企业改革和发展增添了活力。但目前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上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 财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油田企业财会体制陈旧。目前油田企业实行的财会组织机构体系、有关财会人员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也停留在过去传统的层面上。财会组织机构呈金字塔形、财会人员整体专业能力不足等体制问题增加了油田企业财会工作“制度成本”, 影响了财会工作的效率和创新, 成为影响我国油田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

(二) 财务工作与环境变化不适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业务国际化, 国际大石油企业如壳牌、英国石油等相继建立起财务共享中心, 为其全球业务提供财务共享服务, 同时为其他跨国企业提供独立的财务服务并收取相应费用, 其财务部门也由成本中心成为利润中心, 由服务层面上升为竞争层面。在此行业环境下, 我国油田企业财务工作中仍然是传统模式占据主要地位, 集团公司和分支机构都有各自的财务部门为其解决基础业务处理, 这不仅造成管理成本上升, 也严重影响了油田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战略发展。

(三) 财务数据与生产经营计划脱节

油田企业财务组织机构复杂, 各单位财务机构多为本单位服务, 导致各级单位之间财务信息不对称、不透明, 以致集团企业的汇总信息普遍失真, 会计核算不够准确, 导致财务数据不能准确反映生产经营状况, 也不能有效指导生产经营计划, 财务工作的监督的职能和为决策提供真实、有效数据的作用被削弱。

(四) 财会机构体系与经营效率要求不符

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多为金字塔形, 其特点是中间层次过多。这种组织机构造成企业管理灵活性不强, 有些油田企业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资金沉淀;容易导致部分企业各部门的权责不明确, 如有些油田企业会计部代为处理财务部门某些工作, 导致财务工作的职能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这直接导致油田企业运营效率比较低, 不利于财务工作的创新。

(五) 会计核算存在薄弱环节

油田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不足主要是往来款项和资产核算, 其经济活动中供销业务和款项结算方面业务繁多, 在会计核算和监督过程中都属于薄弱环节。比如, 部分油田企业会计人员身兼多职、职责不清, 导致油田资产管理混乱、账实不符;对应收账款管理不严格, 导致变现能力差、坏账风险增加。

二、我国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现状

我国油田企业已经意识到财务管理模式改革的迫切, 并且借鉴国内外大型企业先进的财务管理改革经验, 实施了一系列的财务改革措施。以中石化试点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为例:根据调研, 中石化集团公司从2012年开始酝酿构建共享服务平台, 并提出“共享服务建设财务先行先试”的要求。2014年1月, 集团公司结合国内外共享服务的建设历程和实施经验, 制定了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建设方案, 确定了包括股份公司总部、胜利油田分公司等5家单位以及股份公司所属8家科研院在内的13家单位, 作为第一批财务共享试点单位。2014年7月4日, 中国石化财务共享中心东营分中心正式试点运行。2015年将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炼化、销售板块企业作为扩大试点单位, 从而形成涵盖上、中、下游的财务共享服务框架。

该方案中,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将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试点先行、效果导向、优化流程、持续改进”的原则, 将采取“先试点后推广”的策略。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方案总体实施路线共分为三个阶段:设计阶段、试点阶段和推广阶段。财务共享服务试点工作遵循“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实施、统一部署”的原则, 以便与今后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相衔接, 减少重复实施的工作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试点工作主要分为项目准备、信息收集与调研、设计及实施四个阶段

(一) 项目准备:

该阶段建立在先期项目评估基础上, 主要工作包括确定该项目的目标、实施计划和策略, 项目组织的建立和成员的确定, 项目的宣传培训和启动准备等。

(二) 信息收集与调研:

主要工作包括定义各财务岗位的工作内容, 财务部门发生成本和工作量的收集, 财务人员及其工作情况信息的收集, 所收集信息的分析等。

(三) 项目设计:

主要工作包括该项目基础设施设计 (包括选址) , 财务共享服务系统的组织架构设计, 业务流程及人员设计 (如图1中石化财务共享系统业务流程) , 信息平台设计, 服务管理设计, 数据迁移的计划等。

(四) 项目实施:

主要工作包括建立实施工作小组, 共享服务信息平台的开发、集成和测试, 财务业务的迁移, 人员的迁移和培训, 共享中心试运行等。

三、对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探讨

中石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试点建设是我国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重要一步, 将为后期推广提供有效经验。总的来说, 中石化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方案遵循了先试点后推广、从基本模式到成熟模式的建设方向。在业务方面, 中石化在财务共享服务统一框架下, 首先建立中国石化费用报销管理系统, 从而实现报销业务处理的标准化、制度化、自动化、集成化, 统一规范费用报销业务流程, 提高财务运行效率, 并为逐步纳入财务共享服务范围打好基础;在企业范围方面, 选择公司本部、胜利油田分公司、国际石油勘探有限公司、天然气分公司、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和8家总部直属科研单位共13家单位先行试点, 试点单位具有覆盖面广、业务量大、ERP信息系统运用成熟、人才集中等特点, 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在试点建设方案方面, 中石化在前期调研和设计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充分做好宣传和准备工作, 在集团领导大力支持下, 快速、有效地开展财务共享系统建设。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给中石化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财务工作不再以管理需求为主导, 而是以服务需求为主导;企业财务部门由职能部门转变为独立运营的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指定细化的服务指标来量化考核服务质量和效率, 改变了以往财务管理工作目标和效果难以量化的难题;会计服务机构组织架构由层次式向扁平化发展;财务部门架构将从总部、企业两级财务转变为集团总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架构。同时, 财务共享服务给油田企业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传统管理理念向共享服务的转变在获得企业各层级的认同与支持时存在较大的阻力;各级财务人员的重新分配与安置将成为共享服务能否顺利推进的另一障碍;财务管理工作变革共享服务的实施与企业战略方向的融合将成为财务管理工作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志。

摘要:油田企业在我国能源行业中占有重要位置, 其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本文首先以中石油为例分析了我国油田企业财务工作管理现状与不足, 并根据调研分析了中石化试点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改革之路, 最后就该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现状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改革,财务共享

参考文献

[1]杨磊.石油企业会计集中核算及财务管理变革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 2010.

[2]靳秀云.对石油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些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1 (13) .

[3]王光友.油田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07 (03) .

上一篇:平民化策略下一篇:财务舞弊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