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2024-06-04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精选十篇)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吉林省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对5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 男性35例, 女性15例, 年龄18~70岁, 平均44岁, 病程1年至10年, 平均5.5年。双下肢病变20例, 单侧下肢病变30例。累及左下肢50条, 右下肢20条, 共70条肢体。按国际静脉联盟分类C2 (下肢浅静脉曲张) 35条肢体, C3 (伴有肢体肿胀) 15条肢体, C4 (色素沉着) 5条肢体, C5 (已愈合的溃疡) 6条肢体, C6 (溃疡) 9条肢体。根据彩超显示深静脉血反流位置分为3度, 其中轻度45条, 中度20条, 重度5条;伴小腿交通静脉功能不全10条。所有患者均临床诊断为下肢浅静脉曲张。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 静脉炎和溃疡患者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术前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2) 患者活动后使静脉扩张到最大程度, 取站立位, 以记号笔在曲张静脉上直接勾画出其走行线路, 做好手术准备。 (3) 对既往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史患者必须先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 对下肢溃疡感染应先进行抗炎治疗, 清创换药, 使之痊愈。浅静脉曲张为禁忌症, 不应进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

本文以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为例来描述手术方法。患者为仰卧位, 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之后在患肢内踝上方做1.5cm左右横切口, 分离并显露大隐静脉主干末端, 远端行结扎处理, 之后将剥脱器导入大隐静脉主干并上行, 因方向与静脉瓣膜相同, 曲张不重时, 可将剥脱器直接导入腹股沟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皮下触及剥脱器头端后, 此时在其上方做一2.5cm左右斜切口, 卵圆窝区大隐静脉主干及属支即可在皮下充分暴露。之后, 将大隐静脉各属支结扎, 首先缝扎近心端主干, 然后将大隐静脉主干结扎兵绑定于剥脱器, 将卵圆窝处切口缝合后, 用弹力绷带包扎, 手术即结束。当曲张程度较重时, 用剥脱器分段剥脱静脉主干, 之后逐一缝合切口, 用弹力绷带包扎即可。当大隐静脉主干以外有迂曲扩张的静脉团块时, 应多处行1.0cm点式切口, 分段切除浅静脉。当曲张程度不严重且静脉明显扩张时, 用17号套管针穿刺静脉, 套管针全程进入静脉, 之后导入电极, 边电凝边退出, 并压迫已电凝的静脉使静脉闭塞。以防皮肤电烧伤, 应在套管针针尖距离穿刺点1cm时停止电凝。

1.2.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其治疗

(1) 患肢皮下片状瘀斑:大腿内侧和膝关节处的皮肤容易出现皮下片状瘀斑, 术后患肢用弹力绷带均匀用力加压包扎, 抬高患肢20°~30°, 这是防止术后皮下瘀斑扩大的重要措施。同时注意观察脚趾血运、足背动脉搏动以及肢体水肿情况。 (2) 隐神经损伤:出现隐神经损伤, 患者主要表现时小腿内侧及踝内侧皮肤麻木及感觉障碍。较重的患者应神经营养并进行理疗治疗, 一般3个月后可痊愈。 (3) 血栓性静脉炎:术后沿大隐静脉主干出现皮下疼痛性硬结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经过局部理疗后, 一般在术后1个月后即可治愈。 (4)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6h可试下地活动, 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6d, 或次日开始口服阿司匹林100mg/d, 1~2个月, 防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5) 皮肤灼伤:易发生于小腿皮肤, 主要是小腿皮下脂肪少, 一般1周可痊愈。

2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均比较成功。单肢收视时间40~90min, 术后完全去除肢体浅静脉曲张, 术后平均住院7d。大足靴区溃疡术后3周可愈合, 1例皮肤电灼伤, 碘伏纱布换药1周后愈合,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心肺栓塞等, 术后随访1年患者状况良好, 无复发。

3 讨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血液倒流性疾病, 高位结扎分段剥脱切除术是传统的治疗方法, 这种方法以剥除曲张静脉为主要手段。但存在诸如逆静脉瓣膜方向置入剥脱器到达内踝很难一次完成, 分段抽剥出现多个切口, 留下疤痕多等许多缺点。多次抽剥导致术中出血较多, 术后易发生皮下淤血。术后恢复慢, 痛苦大。电凝可使血管内皮细胞、浅层和中层平滑肌细胞核固缩, 由于胞质与周围基质融合, 血管出现变性、黏合等病理变化。但静脉主干行电凝手术后, 易出现闭合不完全使之复发, 反复电凝又会烧伤皮肤。因此, 必须在改进传统的抽剥静脉主干的同时, 结合电凝闭合曲张侧支血管的方法, 即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吉林省桦甸市白山镇卫生院采用的手术方法的优点包括: (1) 沿静脉瓣膜方向插入剥脱器, 很难穿出静脉。 (2) 手术创伤小, 并发症少。因为本方法腹股沟切口为最大切口, 但尚不足3 cm, 一般不会出现淋巴瘘, 同时因较少损伤皮神经, 出现切口周围麻木等症状的机会较少。又因下地时间早, 术后进行抗栓治疗, 一般少见下肢静脉血栓。 (3) 主干抽剥后, 能避免电凝静脉主干闭塞不全而复发, 能避免反复电凝而形成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电烧伤, 同时手术采取主干先弹力绷带包扎再抽剥的方式, 能够使皮下出血的概率降低。 (4) 对侧支曲张静脉多点穿刺电凝, 减少了手术切口, 不影响下肢外观。 (5) 本复发具有操作方法简单, 少见创伤痛苦, 手术时间较短, 术后恢复较快, 降低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适宜在基层医院推应用。

下肢静脉曲张手术要趁早 篇2

静脉曲张可以在发病数年,甚至十多年内无明显临床症状,仅仅是在下肢皮肤表面出现蓝色扭曲的静脉突起,影响美观。因此,积极求医者多是女性,男性患者大都认为无伤大雅而不去治疗。但是这不代表静脉曲张没有危害。当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发生静脉内血栓形成、无菌性炎症(静脉炎)、色素沉着、溃疡、淤积性皮炎、破裂出血等并发症。

一般认为,由于手术创伤大、经济负担重、病人高龄、手术风险等原因,对于无症状的静脉曲张患者和老年病人,可以先采用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或者弹力袜治疗。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市场上治疗静脉曲张的弹力袜热卖,商家宣传说疗效可靠,而且还可以美腿瘦身,吸引了众多患者的眼球。

其实,从专业的角度讲,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医学发展到今天,对于静脉曲张是“早期手术治疗还是先保守治疗”这个问题的回答,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静脉曲张患者选择了早期微创手术治疗。

首先,药物和弹力袜作为静脉曲张保守治疗的主要手段,只能延缓病情的发展,不能从根本上治疗静脉曲张。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而且有一定副作用,一般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仅用于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弹力袜虽然治疗效果确切,但是需要终身穿戴,而且使用麻烦,费用不菲,还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如夏日太热、穿戴费劲、每6个月要购买新袜等)。更重要的是,穿戴弹力袜并不能阻止病情发展,绝大部分起初穿戴弹力袜的病人,最后还是需要选择手术治疗。既然最后还是需要手术,那么前面用于保守治疗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就显得浪费了。而且患者一旦出现并发症,手术失败率和术后复发率明显增加,得不偿失。

其次,医学的发展也使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越来越微创。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病人痛苦大,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因而往往是不得已的选择。同时,手术后腿部会留下明显的疤痕,不利于腿部美容。而微创手术的采用,使过去需要住院一周时间缩短到只需要两天之内,大切口多切口变成了微切口少切口,病人的痛苦小,术后无疤痕,美容效果好,成为治疗的首选。

不过,微创手术只适合于早期的静脉曲张。因为静脉曲张发展的其中一个后果,是由于深静脉的血液回流到了病变大隐静脉的开口处,又倒流到浅静脉系统,形成了无效循环,加重了深静脉的负担,久而久之,导致或加重了深静脉瓣膜病变的程度:而深静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是静脉曲张手术后复发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静脉曲张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静脉血栓性炎、水肿、色素沉着、淤积性皮炎或溃疡等并发症,手术治疗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比如,手术不能消除皮肤的变黑状况,手术对于水肿的效果很差,手术对于淤积性皮炎的治疗效果不到80%,等,静脉炎也需要很长时间才会消退。

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就失去了早期微创治疗的机会,非常令人惋惜。这也是我们不赞成患者早期采用弹力袜治疗的一个原因。而且老年病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状况愈下,如果早期不接受微创手术,以后发生静脉曲张并发症时,往往因为无法耐受手术而失去治疗机会。

为了避免上述严重后果,患者最好的选择是在并发症出现之前,早期手术解决静脉曲张。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且行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下肢血管彩超确诊。其中男性34例(34条肢体),女性26例(26条肢体);年龄分布为38~74岁,平均年龄为(53.2±1.9)岁;右肢35例,左肢25例。患者在术前均采用血管超声确定合并有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分为20条C2,17条C3,11条C4,12条C5。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术前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保持站立,受检肢体稍稍弯曲,在平静的呼吸状态下进行彩超检查,查浅静脉第一队瓣膜是否存在血液倒流的现象,如果存在,则让患者进行Valsalva动作,对倒流时间进行精准的测量。所有患者的超声检查均由同一位医生进行,以免出现检查结果的差异。依据Bakeir等学者提出的VCT超过0.5s且峰值流速超过10cm/s则可诊断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本组研究中,入组的60例患者60条肢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

1.2.2 治疗方法:

60条患者均行大隐静脉高危结扎脱落术、交通支静脉结扎术及小腿曲张静脉点切口分段剥脱术等。对小腿溃疡的患者采用间断经皮缝扎或使用泡沫硬化剂进行注射治疗。术后半年全部患者均穿弹力袜,以免出现复发。

1.3 疗效判定:

术后采用彩超复查,如瓣膜反流消失提示功能恢复正常,如CVT及峰值有所减小提示瓣膜功能有所好转,如VCT增大单峰值减小,或VCT减小峰值增大提示无法判断[3]。

2 结果

经治疗,29例患者瓣膜反流消失,22例瓣膜功能有所好转,9例无法判断。术前患者VCT平均值为(3.7±1.8)s,术后降低为(1.8±0.7) s,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13.2617,P=0.0000);术前峰值流速的平均值为(33.5±14.6) cm/s,术后峰值流速平均为(11.2±2.4) cm/s,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22.4821,P=0.0000)。

3 讨论

医学界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概念,并常规使用彩超进行诊断,使用瓣膜重建术进行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多存在生理性血液反流的现象,如果反流时间延长,则可确定为瓣膜功能不全,但是学界对反流时间的具体参考值及评价标仍存在一定的争议[4]。目前,普遍使用的为Baker等学者提出的观点,即VCT超过0.5s且峰值流速超过10cm/s则可诊断为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以往临床上多依据患者的症状及相关体征对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本组研究中,采用VCT及峰值流速对患者严重程度进行判断,其中20条C2,17条C3,11条C4,12条C5。经治疗本组研究中,29例患者瓣膜反流消失,22例瓣膜功能有所好转,9例无法判断。术后VCT平均值及峰值流速均下降显著,提示采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可有效改善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采用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苏君,陆浩,李中华,等.术中深静脉逆行造影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7):535-536.

[2]王深明,王斯文.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外科治疗[J].临床外科杂志,2014,22(7):472-474.

[3]吴祥秀,张美丽.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23例原发性下肢深静脉功能瓣膜功能不全效果观察[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9):1031-1032.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4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 微创旋切 手术中的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35-01

下肢静脉曲张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的人,早期可保守治疗。但对于有明显静脉迂曲者以手术治疗为主,常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曲张静脉剥脱手术【1】。静脉曲张旋切手术是我院新开展的微创技术,我院手术室于2012年实施该手术方式 55例,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55例微创旋切手术患者,年龄在30—69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1.3岁,男生27例;女生28例。全部病例在手术之前用多普勒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证实深静脉通畅。

2.术前准备

2.1病人的准备 手术前一天到病房探视病人,查阅病历发放宣传资料,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微创静脉血栓旋切手术的相关知识,介绍其优点与传统手术的区别,解除病人思想顾虑,帮患者树立信心,讲解手术的注意事项。手术日晨接病人入手术间前30分钟将室内温度调节至22~26℃。

2.2 器械及物品准备 常规器械一套;Trivex旋切系统主机一台;(Trives系统为美国Smith—Nephew公司生产,也称透光法动力旋切静脉曲张去除系统)光源主机一台;灌注照明棒;创刀头;动力输出线;加压输液装置1套;灌注液管, 大隐静脉抽剥器等。术前配置充盈灌注液1袋(生理盐水1000ml+肾上腺素1mg)待用。

3手术配合

3.1巡回护士配合:①核对患者无误后在上肢建立静脉通道,协助麻醉医生行硬膜外麻醉后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大腿稍外旋.术前巡回护士唱读病人资料,与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再次核对。②连接各个操作系统,包括高频电刀和Trivex旋切系统主机。准备好麻醉肿胀液,并将液体袋挂至挂钩处将颜色标记为黄色的麻醉肿胀液灌注管路放置于灌注中,将光纤一端接入光源组件,另一端与灌注照明棒连接。将袋装生理盐水挂上,将颜色标记为绿色的生理盐水管路放置于盐水泵中,盐水泵流量为每分钟50ml,将Trivex系统旋切器手柄接旋切手柄接入端,将Trivex系统旋切刀头插入Trivex系统旋切操作手柄上,将颜色标记为绿色的生理盐水管路一端接入Trivex系统旋切刀 ,设置主机模式摆转速度为每分钟3000转,设置注射压力为400—500mmHg,将两个Trivex系统脚踏接入脚踏接入端分别放置于手术台的两侧。③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手术进展情况,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补充手术台上所需物品,并及时调节灯光及Trivex系统参数,随时观察充盈灌注液冲洗及中心吸引情况,在旋切器使用时关闭无影灯,便于确定大隐静脉走行及迂曲静脉团走行情况;④术后医生用钠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棉垫,烧伤纱布及加压包扎伤口,松紧度要适宜,注意给予保暖,手术结束协助麻醉医生拔出椎管导管,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巡回护士将病人安全护送回病房,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工作,并在交接单上签字。手术后整理房间,将各个腔镜系统安置固定位置,专用布套遮盖,保持各种电源线干燥,无尘,整洁不打折,并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

3.2器械护士配合:①器械护士提前备齐手术中所需器械及物品,提前30分钟洗手,整理器械台,按使用顺序摆好手术器械,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敷料,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待麻醉起效后常规消毒铺巾,在腹股沟内侧作约2cm切口,游离,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并离断,近端高位结扎,远端分别于内踝前上方大隐静脉起始处,膝关节下方切口,将静脉剥脱器插入大隐静脉主干逐一剥脱【2】。②以Trivex旋切刀具处理小腿部位静脉团块要及时协助清理静脉组织,以防阻塞中心吸引,术中要及时擦洗照明棒;③器械护士应由有经验的护士承担,熟悉手术步骤及医生对手术的特殊要求,手术中迅速而准确地传递器械,传递器械要动作轻柔。④手术结束后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清点器械,敷料,检查器械的完整性。把普通器械分开清洗保存,Trivex旋切系统所有拆卸器械应拆开严格遵循腔镜即初洗——酶洗——终洗进行清洗流程,再用清水清洗干净后吹干上油,各仪器导线勿拆叠并消毒灭菌。

4 结果

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住院日2~10天,平均5~6天,色素沉着,浅表性静脉炎好转和愈合。术后患肢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淤斑,术后随访皮肤淤斑2周后大部分消失,3周后全部消失。

5护理体会

5.1因采用是持续硬膜外麻醉 ,医生及护士言谈、仪器运转的声音及手术中操作机器声音可造成患者紧张不安,手术中应保持环境安静,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5.2严格控制充盈灌注液的使用压力,Trivex旋切术是将冷光源照明棒插入小腿静脉曲张范围皮下,高压灌注适量灌注液于皮下以促使曲张静脉与周围组织分离,利于剥除曲张静脉,不可过多的灌注。

总之,Trivex旋切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时间短,同时提高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性,出血少,传统手术因静脉曲张变薄或合并慢性炎症与皮肤粘连,在开发手术过程中易损伤静脉壁引起出血。而Trivex静脉曲张旋切手术首先注入麻醉肿胀液,其中肾上腺收缩曲张血管,然后进行旋切,减少了手术中出血,切口创面小,美观,手术后感染率低。

参考文献:

【1】 张柏根,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版:636-645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在我院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41例, 共48条下肢,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24例, 年龄31~65 (平均49) 岁。根据美国静脉联盟分类[1], 其中C2级25例 (条下肢) , C3级-C4级14例 (条下肢) , C5级-C6级9例 (条下肢) 。对照组24条下肢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观察组24条下肢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小腿曲张静脉缝扎术, 全部患者术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深静脉通畅性功能不全。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 两组手术适应证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及其属支功能不全, 深静脉通畅, 瓣膜功能良好。

1.2 手术方法

1.2.1麻醉:腰硬联合麻醉。

1.2.2对照组术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 (1) 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5大属支。 (2) 大隐静脉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膝上或膝下, 取切口剥脱大隐静脉。 (3) 膝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曲管分别取切口剥脱。7d拆除腹股沟缝线, 14d拆除膝下切口缝线, 弹力绷带包扎患肢2周。

1.2.3观察组术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小腿曲张静脉缝扎术: (1) 常规高位结扎大隐静脉主干及5大属支, 向远心端插入剥脱器至尽可能远处, 剥脱大隐静脉, 如遇到无法剥脱主干血管至大隐静脉起始部, 则于大隐静脉起始部另行取切口向近心端剥脱会合, 可于小腿部另取小切口行点式剥脱, 以完整剥脱整条大隐静脉主干。 (2) 对于小腿部曲张静脉, 根据术前标识, 膝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深浅静脉交通支用7号不吸收丝线经皮绕过血管深层管壁缝扎, 尤其对分叉点部位曲张血管逐一结扎, 于缝扎线之间夹一约1cm×1cm大小酒精棉球, 缝扎曲张血管, 5d拆除缝扎线, 7d拆除腹股沟缝线, 弹力绷带包扎患肢2周。

1.2.4记录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早期活动时间,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切口感染或不愈合) 。数据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 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 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静脉曲张均获得治愈。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外科常见疾病之一, 属于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2]。1891年Trendelenburg首先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1916年Homans采用剥脱曲张静脉术式, 直到1938年Linton采用结扎交通支静脉术, 形成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术式[3]。经过近1个世纪的临床应用, Linton手术治疗效果获得肯定, 但小腿部切口多、残留瘢痕明显、影响美观、并发症如隐神经损伤、切口感染、血肿较多发生。随着社会的进步, 特别是近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 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目前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透光直视旋切术 (TIPP) 、静脉腔内的激光团手术 (EVLT) 、静脉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 (NVUS) 、腔镜下交通支结扎术、硬化剂注射治疗、曲张团块的连续缝扎 (PCCS) 及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等[4]。其优点是手术切口少、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 但对于严重的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主干粗大, 小腿部浅静脉曲张成团者, 单纯应用激光治疗难以使粗大的大隐静脉主干和成团的曲张静脉完全闭合, 影响治疗效果。或者需使用特制的医疗器械, 增加了患者的额外费用, 在基层医院较难开展[5]。面对以上诸多微创手术的挑战, 传统手术必须有所创新才能适应发展。笔者采用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小腿曲张静脉缝扎术, 以传统手术为基础, 并加以改进, 不需要特殊器械,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早期活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取得满意效果。小腿曲张静脉缝扎术的原理为在剥脱大隐静脉主干后, 小腿部交通支血管无大量血液流通, 经皮缝扎后的静脉血管无血液流动, 血管内残留血液形成血栓并机化, 曲张静脉血管壁粘连而闭塞。由于避免了多次于小腿部取切口, 并于皮下潜行剥离曲张的交通支血管, 既缩短了手术时间, 同时又减少了术中出血量, 降低术后切口血肿发生率, 远期则减少了手术瘢痕, 达到美观的效果。由于小腿部切口少, 术后患者疼痛较轻, 利于术后早期离床活动, 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同时平均住院日缩短,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同时符合现代医院的管理理念。

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 我们认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加小腿曲张静脉缝扎术治疗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 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出血量少, 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同时术后切口瘢痕小, 符合微创及美观的要求, 手术简便, 易于施行, 便于基层医院的推广。

关键词:大隐静脉,剥脱术,传统手术,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对比,疗效

参考文献

[1]张纪蔚.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分级与分期[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09, 15 (4) :350.

[2]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 (上) [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939.

[3]笪波, 宋海屏.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外科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 2010, 14 (6) :724.

[4]张岩, 李苍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进展[J].临床医学, 2008, 28 (4) :116-117.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血管外科2002年9月~2009年12月, 对327例下肢静脉曲张共405条肢体进行不同方法的微创手术治疗, 其中, 男137例, 女190例;年龄19~82岁, 平均50.7岁, 所有病例均通过查体及血管Dopper超声检查, 大隐静脉均有不同程度返流[3], 对重度返流的患者加隐股静脉结合部重建27例, 其中伴有小腿皮肤营养改变87例, 伴有皮肤溃疡21例。

1.2 术前准备及麻醉

术前均作下肢静脉彩超, 以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及静脉瓣膜功能、返流程度、深浅静脉交通支血管的位置, 并以记号笔标记, 小腿曲张静脉团处也用记号笔标记, 根据不同情况对需连续缝扎或电凝的静脉给予特殊标记。麻醉全部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1.3 手术方法

(1) 选用经卵圆窝小切口, 一般长2~3 cm, 常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远端大隐静脉传统剥脱, 在剥脱器不能通过的部位做约0.5 cm小切口, 以便拉出剥脱器, 沿大隐静脉走行注射TLA液, 内翻拖出大隐静脉, 向大隐静脉血管床再注入20~40 ml TLA液, 压迫止血。对大隐静脉瓣膜及股静脉瓣膜重度返流的曲张患者, 沿大隐静脉根部向股静脉游离, 剪开卵圆窝显露股静脉。在隐股静脉结合部用静脉钳夹住股静脉, 测量股总静脉及缝静脉直径, 确定合适尺寸后剪除多余的隐股静脉壁, 以0-5无损伤缝线连续缝合, 对连接部股静脉进行精确的几何重建。 (2) 对于重要的交通支做点状切口, 将交通支确切结扎切断。 (3) 对小腿迂曲静脉团的处理:一般用电凝法, 采用自制电凝装置, 将细钢丝一端穿入18G套管穿刺针芯内, 另一端备接电刀。穿刺小分支的交通支及静脉团, 以30 W的功率边电凝边退出套管针, 使其血管闭塞, 或对标记的曲张小静脉做皮下连续缝扎, 术后切口加压包扎, 6 h后可下床活动, 切口拆线后近期穿弹力医疗袜。

2 结果

针对不同情况的下肢静脉曲张采用以上综合治疗手段, 缩短了手术时间, 平均50 min, 改善了静脉返流引起的下肢血液淤滞, 防止复发, 静脉曲张消失, 全部达到临床治愈。

3 讨论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是根本的治疗方法, 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 迂曲静脉团切除手术, 创伤较大, 出血多, 术后疼痛明显, 遗留瘢痕及复发等缺点。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 逐渐出现了对浅静脉曲张的各种微创手术方法[4], 减小了手术创伤, 缩短恢复时间。对重度返流加隐股静脉结合部重建的27例患者中, 5例阴部外静脉或腹壁下静脉所发出的部位在卵圆窝筋膜下, 或者直接发自隐股静脉结合部及股静脉, 这种变化在传统大隐静脉剥脱术中是难以发现的, 从而会被直接漏掉, 这也是会阴部及下腹部静脉曲张复发的重要原因[5], 连接部的股静脉重建后符合正常的股静脉工作口径, 故静脉瓣膜也间接或直接得到纠正, 术后会大大减少股静脉瓣膜的返流时间。交通支的返流对下肢皮肤营养性改变有重要意义, 约2/3的下肢溃疡患者都存在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多数交通支位于大腿下段和小腿, 在小腿中下段有3支重要的交通支, 分别位于内踝后方和内踝上方, 约在从足跟向上6、12、18 cm处, 小腿上段有数个交通支静脉连接大隐静脉和腘静脉, 最高一支位于膝关节下方称BOYD穿通静脉, 在大腿的中下1/3处有DODD和HUNTER交通静脉, 任何一支或几支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均可导致浅静脉曲张。对小腿局限性曲张静脉团采用电凝、皮下连续缝针等办法, 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 且术后瘢痕减少、美观等。

摘要:目的:针对国内静脉曲张治疗手段及技术的不断提高, 对治疗的远期效果要求也越来越高, 通过不同术式, 方法来达到一期手术根治的目的。方法:对327例下肢静脉曲张共405条肢体根据不同病情采用高位结扎剥脱、点式切除、电凝法及皮下连续缝扎等。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大隐静脉返流好转, 静脉曲张消失, 临床治愈。结论:针对静脉曲张的外科手术治疗, 根据不同情况, 采用高位结扎, 隐股静脉结合部重建及点状小切口、电凝、连续缝扎等综合治疗, 具有手术时间短, 创伤小, 不易复发等优点。

关键词: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电凝,皮下连续缝扎

参考文献

[1]曾庆黎, 周凯, 劳学军, 等.下肢浅静脉曲张点式剥脱术[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1998, 7 (8) :315-316.

[2]连福珍.经皮浅静脉连续环行缝扎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J].现代医学, 2003, 31 (2) :118.

[3]张柏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3, 7 (2) :86-88.

[4]徐永波, 楮海波.下肢静脉曲张外科治疗术式现状[J].实用医药杂志, 2008, 25 (6) :741.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 我科采用泡沫硬化疗法在门诊治疗下肢静脉曲张56 例 (71 条患肢) 。其中男21 例, 女35 例, 年龄最大78 岁, 最小34 岁, 平均42.2 岁。

1.2 方法

注射前患者均需做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 排除深静脉血栓及深静脉炎等情况, 必要时做静脉造影。患者取站立位或卧位, 注射部位消毒, 将2个5ml注射器分别抽取聚桂醇注射液 (陕西天宇制药有限公司) 1ml和空气4ml后与三通连接, 然后, 在没有阻力情况下在两个注射器之间快速来回抽吸, 直至形成均质泡沫剂, 注射时用4号半针头的头皮针将泡沫剂直接注入标记处的曲张静脉, 可多点注射, 注射完毕局部按压数min, 可见曲张静脉变平。待针孔不出血后在曲张静脉处覆盖数层纱布后立即穿戴弹力袜, 并行走20min左右, 观察若无不适, 即可回家。弹力袜需24h穿戴, 1~2周后复查。

2 结果

本组病例一次注射后静脉曲张完全消退者54 例 (如组图1) , 经两次注射后消退者2 例。有1 例患者一次注射后未完全消退, 自己放弃治疗。所有病例除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或局部时有疼痛外均未出现其它不良反应或严重并发症 (如组图2) 。局部硬结一般三个月后即消退。局部疼痛一个月后基本消退。有21例患者得到6 个月~ 2 年随访, 均无复发。

3 讨论

聚桂醇注射液为聚氧乙烯月桂醇醚化合物, 也是一种局部麻醉药, 将其制作成泡沫剂进入静脉血管后会粘附在血管壁, 破坏血管内皮细胞, 附壁血栓形成, 血管闭合, 最终形成纤维条索并逐渐软化。[1]泡沫硬化疗法以其高效、快捷、安全、平价等特点或成为静脉学领域近十年来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人们普遍认为其将在静脉曲张和静脉畸形的治疗中居于主导地位[2]。国内在2008 年开始临床应用聚桂醇, 现主要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硬化治疗[3]。随着医学的发展, 聚桂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泡沫硬化剂, 其临床应用将愈加广泛, 并日益受到重视, 其安全性已被国际界公认, 主要用于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内痔、囊肿性疾病、血管瘤等。

我科在应用泡沫硬化剂治疗静脉曲张的过程中发现, 该方法起效快, 在注射的同时, 即可见曲张的静脉变平, 对伴有毛细血管扩张的病变, 效果更佳 (如图1)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该方法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 方便, 快捷, 注射部位不留疤痕, 更受女性患者接受。对伴有色素性病变的病人, 如色素性紫癜及金黄苔藓的病例, 在静脉曲张消退后, 色素性病变也逐渐消退。

该方法可重复注射, 因而对经手术治疗后复发的病人, 也可以接受泡沫硬化治疗, 对一次治疗后, 未完全消退的病人, 可进行再次注射, 可重复注射, 更方便了治疗。注射完毕后, 在曲张的静脉处垫数层纱布再穿弹力袜可将於积在静脉腔里的血液挤出, 使药液更好的作用于血管壁, 于便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组病例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如已报道的并发症:视觉障碍, 偏头痛, 心悸、胸闷[4]等。这可能与我们限制泡沫剂的剂量有关, 成人一般一次不超过10ml。对患有双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例, 我们采用分次治疗, 先治疗曲张轻的一侧, 2 ~ 3 个月后再治疗另一侧。在限制剂量内注射, 一般均较安全。泡沫硬化疗法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将硬化剂注入动脉, 引起肢体坏死[5,6,7]。因此, 在注射时要避免对隐股静脉连接点的大隐静脉和腘窝内的小隐静脉进行注射。对直径>10mm的粗大静脉曲张, 因需要使用更多泡沫硬化剂, 这种病例建议在超声引导下进行注射治疗更安全。

本组病例均在门诊完成治疗, 我们认为只要病例选择得当, 熟练掌握注射要领和技巧, 在门诊也可进行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且较方便、经济, 更易使患者接受。

摘要:目的 探讨在门诊行泡沫硬化剂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可行性。方法 用1%聚桂醇注射液与空气按1:4混和制成泡沫剂, 用4号半针头的头皮针在标记部位穿刺将泡沫剂缓慢的注入曲张静脉, 注射完毕后立即穿戴弹力袜。结果 本组病例除一例放弃治疗外, 其余病例曲张静脉均消退, 术后21例患者随访12年, 未见复发。结论 选择合适的病例, 在门诊既可完成泡沫硬化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关键词:门诊,泡沫硬化,下肢静脉曲张

参考文献

[1]Orsini C, Brolto M.Immediate pathologic effects on the vein wall of foam sclerotherapy[J].Dermatol Surg, 2007, 33:1250-1254

[2]李龙.泡沫硬化疗法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 7:48-58.

[3]罗显克, 王大东, 谭建荣.内镜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剂治疗食管静脉曲张28例分析.微创医学, 2010, 5 (6) :586-587.

[4]崔世军, 张建, 谷涌泉, 等.聚桂醇400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 2010, 12 (4) :234-239.

[5]Fisher DA.Regarding extensive tissue necrosis following high concentration sclerotherapy for varicose veins[J].Dermatol Surg, 2000, 26:1081

[6]Goldman MP, Sadick NS, Weiss RA.Cutaneous necrosis, telangiectatic matting and hyperpigmentation following sclerotherapy[J].Dertnatol Surg, 1995, 21:19-29

单纯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疗效观察 篇8

关键词: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7例, 男59例, 女8例, 年龄29~65岁, 平均42岁, 共计93侧肢体, 单侧4l例, 双侧26例, 其中6例并发单侧足靴区顽固性溃疡, 3例并发单侧小隐静脉曲张。

1.2 治疗方法

首先在患者未麻醉前于直立位将病侧肢体曲张成蚓状的静脉用龙胆紫作体表标记。注意标记曲张的静脉走行尽可能保持连续切勿漏标, 目的是避免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平卧时曲张区域的静脉瘪陷而不易识别以致疏于处理。术中将大隐静脉高位结扎, 并将其5个属支:即腹壁浅、旋髂浅、阴部外浅及股内外侧静脉及其变异的静脉分支悉数分别结扎, 然后用留置针穿入已在体表做好标记的曲张静脉, 电刀置于电凝档, 间断电凝留置针尾端, 致留置针尖端电凝血管内壁, 留置针边电凝边退出, 电凝点距以0.5~1.0cm为宜, 此法适用于同时并发小隐静脉曲张者。术后患肢加压包扎, 如并发足靴区溃疡无需做特殊处理。

2 结果

本文67例患者术前检查为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并严格检查为手术适应证。均采用下肢静脉高位结扎+局部电凝术。平均病程16d, 最短13d, 最长20d。全部患者共67例, 随访最长5年3个月, 最短1年5个月, 失访3例。除2例因出院不久即从事重体力劳动局部略显肿胀外, 余均未见明显复发征象。6例足靴区溃疡痊愈, 3例小隐静脉曲张患者同上述方法治疗, 未见复发。

3 讨论

对于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虽然方法有多种。如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局部注射硬化剂等。但普遍认为手术治疗是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方法, 凡有症状且无禁忌证均应采取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约有7%~65%的复发率[1]。出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然而至今尚无满意客观的判断标准, 也影响对手术效果的评估。“静脉性溃疡”最早是由Juin Gay于1868年提出[2], 其发病与下肢静脉系统疾病有关, 发病率较高, 欧美等国l%~3.6%[3]。国内尚无这方面完整统计资料。本病既往使用的治疗方法如加压包扎、弹力袜、硬化剂注射及静脉结扎抽剥等10年复发率在45%左右[3]且溃疡复发率极高。在单纯下肢静脉曲张形成过程中, 静脉瓣膜、静脉壁的强度和静脉内压力的高低起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而静脉内压力离心越远则越高, 因此下肢静脉曲张远期进展比开始阶段迅速, 而蜿蜒扩张迂曲的浅静脉在小腿部比大腿明显, 曲张浅静脉的位置都在大隐静脉分布的下肢内侧面和后面, 只有小隐静脉受累后才会在它分布的区域小腿后面及踝的外侧和足背呈现静脉曲张。单纯下肢静脉曲张早期常常以症状为主, 呈现酸胀不适和疼痛感觉, 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和其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如病程继续发展, 可酿成踝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 静脉内高压和淤血益形增重, 可出现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化。如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湿疹和溃疡形成, 对于单纯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 本文采用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电凝”的方法临床观察效果较好且有如下特点: (1) 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适于中小型医院推广普及; (2) 创面小, 患者相对失血少不易诱发感染; (3) 如合并小隐静脉曲张此手术亦适用对治疗效果无影响; (4) 并发足靴区溃疡不必行溃疡切除及植皮; (5因手术切口少患者容易接受;对患者患肢损伤小, 病情恢复快。

参考文献

[1]对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的评估[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93, 20 (2) :128.

[2]Negus D.Leg.ulcel:A practical approach tomanagement[M].London:Buttenoorth Heinemann, 1991:4.

[3]Maffei FHA, Magaldi C, Pinho Hz, et a1.Varicoseveins and chronic venous insuficiency.in BRAZIL:prevaonce among1755inhabit ants of a countrytown[J].Ine J Epidemial, 1986, 15 (2) :210~217.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9

【关键词】剖宫产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86-0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剖宫产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不仅引起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而且有并发肺栓塞的危险。一旦发生肺栓塞,产妇的死亡率很高,近十几年来,因各种因素使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多。

一、对剖宫产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首先,剖宫产后,由于麻醉作用及镇静,使肌肉松弛,丧失收缩能力,“肌泵”功能严重障碍,加之妊娠后因血液中雌激素浓度升高,使静脉血管壁变薄、松弛,弹力下降,血管瓣膜的功能与血管周围保护作用减弱及随着胎儿增大,羊水增多,子宫在骨盆内相应扩大压迫下腔静脉并使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流滞缓,血液淤滞等是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①术后定时协助产妇翻身,作深呼吸和咳嗽动作,抬高肢体,按摩腓肠肌,如一手或双手按法或揉法自窝至跟腱用力按揉数分钟。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②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肢体运动,如加强踝关节屈伸运动,必要时可以间断挤压腓肠肌及股四头肌的收缩练习,膝关节尽量伸直,大腿前方的股四头肌收缩。踝关节尽量背伸,缓慢抬起整个下肢大约15cm,保持5秒钟,再抬起,促进血液回流,减轻静脉淤滞。同时可以采用中医的穴位按摩及中药足浴来护理产妇。

其次,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剖宫产患者,由于手术机械性损伤,使静脉受损激活凝血系统,并吸附大量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而发生深静脉血栓。此外术中术后静脉穿刺时局部血管损伤,也是发病原因之一。

①提高静脉穿刺技能。

②进行注射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各种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穿刺。

③持续滴注不超过48h,如局部发现炎性反应,应立即用中药消炎液外涂,同时重新建立静脉通,减少静脉血管内膜的损伤。

再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手术、麻醉、应激等均能使全身血液进入高凝状态。

①饮食宜健脾胃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动物脂肪和高胆固醇类食物,忌辛辣之品。

②戒烟,烟中有尼古丁,对血管有强烈的收缩作用,增加了血液黏稠度,因此,向患者反复宣传吸烟的危害。

③对术后进行静脉注射,发现回流差或采血后血液陕速凝固等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加剧的倾向,应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④术后3d,对年龄4O岁以上,手术时间超过3O分钟,有深静脉血栓史,有继发诱因和凝血异常者,预防性口服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的中药或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曲克蘆丁、前列腺素E1、纤溶酶等,祛聚降纤药物。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小板聚集,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二、剖宫产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措施

1.体位护理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20-30cm,以利静脉回流。严重热敷,针刺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造成肺栓塞。

2.病情观察护理时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及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观察患肢周径的变化,分别在髌骨上缘15cm,胫骨结节下10cm逐日进行测量,同健侧肢体相比较,并记录。

3.观察用药后的反映因急性期治疗使用尿激酶、纤溶酶等药物进行溶栓抗凝、降纤等治疗,故需严密观察出血倾向,如针眼部有无青紫或血肿,有无鼻衄或牙龈出血,伤121有无渗血或出血,并定时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及凝血四项等,为准确用药提供依据。

4.肺栓塞的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肺栓塞发生的主要原因。该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及咯血等组织缺氧症状。发现上述症状后,立即给与生命体征监护,建立静脉通道,高流量氧气吸入(每分钟4-6/升)。同时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和翻身,避免剧烈咳嗽,配合医师抢救治疗。

5.慢性恢复期的康复护理慢性期患者遵医嘱,适当下床活动,活动时穿医用弹力袜或医用弹力绷带,以促进静脉回流,保护深静脉瓣膜功能。肢体肿胀者,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中药,以促进侧肢循环建立,减轻肿胀。

结语

总之,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通过采取肢体按摩,足背及踝关节运动,早期下床活动、使用人工肌泵等措施,使产妇早期肢体活动,可大大降低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血栓发生程度。这种穴位按摩及中药足浴已经成为妇产科常用保健养身的手段,不仅可以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还可以改善新陈代谢、消除分娩疲劳、改善产后睡眠等。并可以调节经络气血,增强产后抵抗、抗病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李海兰.剖宫产手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年7期.

下肢浅静脉曲张手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05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 其中男128例, 女72例, 共287条患肢;年龄26~75岁, 平均年龄 (48.2±8.7) 岁;右肢发病54条, 左肢发病59条, 双肢同时发病174条。病程1~39年, 平均病程 (15.3±2.9) 年。按照国际静脉联盟划分的标准进行分级, 其中下肢浅静脉曲张 (C2) :94条肢体;伴有肢体肿胀 (C3) :63条肢体;色素沉着 (C4) :48条肢体;溃疡已愈 (C5) :44条肢体;溃疡 (C6) :38条肢体。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即对照组 (60例) 、导管电凝组 (70例) 和腔内激光组 (70例) , 经统计学分析, 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使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其中对照组 (82条患肢) 使用高位结扎分段剥脱切除术治疗。电凝组 (98条患肢) 采用导管电凝术进行治疗:取用18号套管针自制电凝装置, 逐个对曲张静脉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穿刺, 后将针芯取出, 放入钢丝, 连接电凝器与钢丝尾部, 20~30的电凝指数, 治疗结束后使用绷带加以包扎。腔内激光组 (107条患肢) 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进行治疗:在患者脚踝上部2cm处使用18号气管针对大隐静脉进行穿刺, 通过置入超滑导丝的方法将5F多用途导管结扎至大隐静脉的根部, 置入激光光纤, 将激光仪打开, 通过红外线的指引作用将光纤头导至结扎部位, 激光发射功率为12W, 脉冲时间1s, 间隙时间1s, 同时将导管和光纤慢慢后撤, 速率为1个脉冲1cm, 用手对大隐静脉进行压迫, 使得静脉壁闭合。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数据用平均值±方差来表示, 数据组间差异采用组间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差异显著,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手术效果对比

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数量、切口大小和术后可以活动时间方面, 腔内激光组各个指标均显著优于导管电凝组, 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 ;但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1差异极显著。

2.2 各组患者并发症及复发率对比

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患者皮下血肿、麻木和不适、皮下结节以及蜂窝组织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 但三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导管电凝组和腔内激光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 各组与对照组差异分别为:电凝组:χ2=4.7357, P<0.05;腔内激光组:χ2=8.0859, P<0.01。本组腔内激光组患者无一例复发患者, 复发率为0.00%。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显著;与对照组相比, ##P<0.05差异极显著。

3 结论

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 传统治疗方法为高位结扎分段剥脱切除术, 但由于其切口多、出血多、易留疤痕等诸多缺点, 在临床上的使用已越来越少[5]。目前无创或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越来越多,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相比, 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小及恢复快等优点[6]。目前应用于临床上的微创手术主要有:导管电凝术, 腔内激光治疗术、透光旋切治疗术和硬化剂注射等。

导管电凝术是通过电灼伤血管内膜, 使得血管发生粘连, 进而使导管闭合, 从而起到防止静脉血液倒流, 达到治愈下肢静脉曲张的作用[7]。如果小腿静脉迂曲扩张严重, 套管针不易进入血管腔, 此时在曲张静脉周围组织处进行电凝, 同样可以达到治愈静脉曲张的作用。腔内激光治疗术通过光纤以持续或脉冲的方式向静脉腔内植入波长不同的激光束, 目的是为了损坏血管壁和内皮细胞, 从而使血管壁发生纤维化愈合、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较少, 从而达到大隐静脉长时间闭合, 起到治愈作用[8,9]。在发射激光前, 适当抬高患肢, 以排出静脉血液, 可以防止疾病复发以及并发症的形成, 同时残留的少量血液可以形成高温蒸汽泡, 造成血管壁的损伤, 加速血管腔的闭合[10]。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并比较了导管电凝术以及腔内激光术等微创疗法与传统手术的临床疗效, 主要从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复发率三个方面研究这两种种微创手术方法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 结果发现微创手术疗法均具有以下优点: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小且少、术后可以活动时间短、以及复发率低等, 但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除了上述方法, 透光旋切治疗术也是一种重要的微创治疗手段, 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 该方法通过在患者静脉皮下注入灌注液, 起到曲张静脉与皮下组织分离的作用, 将曲张静脉逐段切除, 并自动吸出剥落静脉。这种疗法尤其适合治疗深静脉顺畅的患者, 包括静脉曲张伴随小腿色素沉着、皮炎、溃疡或溃疡已愈的患者[11,12]。

综上所述, 微创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较好的疗效, 但无法避免手术并发症, 如何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需要得到更为深入的研究。微创手术的手术效果和复发率均优于传统方法, 故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涛, 刘惠丹.下肢原发性小隐静脉曲张的彩色超声检查与微创手术治疗[J].中国血管外科杂志 (电子版) , 2012;4 (1) :29~30

[2] 王志刚, 雷泽华, 余慎林.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0;17 (4) :372~375

[3] 潘志远, 王莉, 杜荣花.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13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10;16 (1) :78~79

[4] 刘小村, 李智, 蔡仲达, 等.透光旋切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0;14 (4) :301~303

[5] 曹一鸣, 张超, 李立龙.微创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1 3 6例[J].西南军医, 2010;12 (3) :425~426

[6] 张晓.临床护理路径在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12:70~71

[7] 喻继锋.微波腔内凝固治疗下肢静脉曲张2 8例[J].中国实用医刊, 2010;37 (20) :61~62

[8] 戚康男.现代仪器为健康产业服务[J].现代仪器, 2011;17 (1) :7~12

[9] 蒋丽君, 王沈萍.静脉旋切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配合[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14 (6) :65~66

[10] 王仲超, 张静, 尚立新, 等.微创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期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24 (8) :965~966

[11] 周亚莉, 吕虹, 张国军, 等.医学检验仪器的发展历程及趋势[J].现代仪器, 2011;17 (2) :12~14

上一篇:发射台电气设备的维护下一篇:建筑空间形态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