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2024-06-09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精选十篇)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8例, 女22例, 年龄18~75岁, 其中膝关节炎11例, 半月板损伤9例, 韧带损伤20例, 半月板损伤合并韧带损伤10例。

1.2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硬外麻, 大腿上止血带, 置入关节镜操作系统, 常规关节镜检, 以明确诊断, 根据不同的疾病, 决定手术方法。包括关节粘连松解、增生滑膜切除, 退娈半月板修整, 韧带重建等, 术后常规膝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术后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 50例患者术前症状均明显好转, 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 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无并发症发生, 疗效满意。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膝关节镜手术是我科最近引进的一项新技术, 很多患者缺乏对该手术的认识。我们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 加强术前宣教, 讲解手术的意义, 说明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是微创手术, 损伤小, 且手术成功率相对较高, 介绍手术的简要过程, 手术前后注意事项及成功病例, 尽快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 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

2.2 肢体功能训练:

入院后患者要卧床休息, 尽量减少膝关节的活动, 使膝关节得到充分休息, 以利于肿胀消退。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膝关节的各类疾患均会造成股四头肌的萎缩, 故术前向患者说明膝部肌肉萎缩对疗效的影响, 并以健肢做示范, 指导患者熟悉和掌握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但训练勿过量, 避免引起患肢疼痛。

3 术后护理

3.1 一般护理:

术后6h需禁饮, 禁食, 去枕平卧, 注意监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术后患肢维持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24h内行膝关节局部冷敷, 以减轻出血和水肿程度, 减轻疼痛。注意观察患肢远端的末梢循环、温度、肤色和运动情况, 检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松紧是否适宜, 如出现患肢肿胀明显、足皮肤青紫、皮温降低、感觉麻木, 立即给予松解绷带。保持敷料的干洁, 渗血多时及时更换包扎敷料。

3.2 患肢体位:

术后患肢固定在膝部屈曲5°~15°的伸直位, 膝下垫约5cm高的棉垫, 同时抬高患肢。此体位可以使前后交叉韧带均处于松驰状态, 利于韧带与骨结合口的愈合, 促进静脉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应避免患肢长时间保持外展状态, 防止压迫腓总神经。若术后将患膝固定在半屈膝位则容易造成伸膝受限, 膝关节过伸则可能引起术后关节纤维化, 因此, 护理上必须保持膝关节位置正确。不可以将软枕垫于膝后以远小腿处, 此种体位相当于膝关节的前抽屉试验, 使交叉韧带处于紧张状态, 不利于韧带愈合[1]。

3.3 康复训练指导:

关节镜手术优点之一是可以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肌肉力量, 保证关节的稳定性, 预防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2]。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为关节运动做好准备。 (1)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麻醉消失后即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泵运动, 以15~30min/次, 3~4次/d的强度为宜。对于个别不能完成此练习的患者由护士或家属为患肢做肌肉按摩, 2~3次/d。 (2) 直腿抬高练习:术后第2天进行, 取仰卧位, 膝关节伸直, 踝关节极度背伸, 下肢缓慢上抬至屈髋30。位稍停顿, 待肌肉发酸发困时再缓慢放平下肢, 间歇3~5s后重复, 每次10°~20°下, 每天3次, 反复锻炼以增强股四头肌肌力, 最大限度维持膝关节平衡, 增强患膝稳定性。 (3) 膝关节被动训练:术后第3天关节腔内积液消退后解除加压的弹力绷带, 可用被动关节活动器 (CPM) 开始进行膝关节的屈曲运动。起始角度为20°~30°, 每次20~25下, 每天3次;以后逐渐增加练习强度, 角度增至100°~110°, 以患者不感到疼痛, 疲乏为度。CPM可以增加关节滑膜对关节液的吸收, 有利于关节肿胀消退, 改善关节软骨面的营养, 促进关节软骨面的修复, 同时可以改善膝关节的伸屈功能, 防止关节僵硬[3,4]。 (4) 关节协调性锻炼:术后3~5d患肢肿胀、疼痛消退后, 可协助患者坐床边练习, 进行膝关节主动屈伸功能锻炼。术后第7~10天扶拐下床, 行走时先迈健肢, 再迈患肢, 用股四头肌的力量带动大腿行走, 在疼痛可耐受时拄双拐站立并下床近距离行走, 但行走时间开始时应<5min, 以后逐渐增加至10min, 循序渐进, 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但术后1周内24h总行走时间不宜>20min, 以免引起关节腔内创面出血, 注意观察患者能否很好地控制关节的稳定性。 (5) 功能锻炼注意事项:护士应根据不同患者、不同康复时期、不同功能恢复情况制订行之有效的功能锻炼方法, 并及时调整训炼的时间、方式及强度, 鼓励患者持之以恒, 坚持练习。每次膝关节冷疗膝安排在练习后进行, 以减轻关节腔内渗出及膝关节疼痛, 训练期间密切观察患者全身情况, 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 如患肢有血液循环障碍时, 如趾端皮肤颜色变深或苍白, 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等, 应暂停训练, 对症处理好转后再进行训练[5]。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 直至关节完全恢复为止。平时注意膝关节保暧, 患肢能够负重后, 可进行原地行脚踏车, 散步, 游泳等锻炼, 但在膝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前, 不能进行跑, 跳活动。如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及时回院复查。

4 小结

膝关节镜手术是国内近年广乏开展起来的微创手术, 大多膝关节的疾病都适合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镱手术具有对膝关节正常生理干扰小, 创伤小, 切口瘢痕不明显及术后反应轻, 恢复快等优点, 因此而成为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最常用而有效方法。通过本组50例膝关节镜手术, 有效率达100%, 科学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 对50膝关节疾病应用膝关节镜手术后的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50例患者术后电话随访, 有效率达100%, 无并发症发生, 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膝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疾病, 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理是手术取得最佳疗效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膝关节镜,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尚义美.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整体康复护理[J].临床医药杂志, 2004, 13 (4) :307-308.

[2]陈海霞, 饶珍宝, 杜杏利.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镜下半月板手术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 2005, 20 (16) :72-73.

[3]武翠萍.下肢关节功能器在膝关节僵直功能锻炼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18) :21-22.

[4]高芸, 李博, 曹维军, 等.膝下动脉闭塞微球囊扩张成形术的介入护理配合[J].当代医学, 2012, 18 (6) :93-94.

浅谈腔镜手术护理管理论文 篇2

术前1d预清洗室护士和腔镜手术专科组长沟通协商,统筹安排次日腔镜器械和仪器的使用。王丽认为腔镜组专科组长应术前ld根据手术预约通知单了解次日各外科腔镜手术的.手术量和手术台次、接台和连台手术的情况,如遇有腔镜仪器和腔镜器械安排不开的情况,及时和护士长及手术医生进行沟通协调,合理调整手术顺序,最后在“手术室腔镜器械发放登记簿”上详细登记每台手术的手术间编号、手术顺序号、手术名称、使用器械名称、手术者、配合护士姓名。手术当日再根据发放器械的具体使用情况详细登记每一台手术使用的摄像头、光缆、硬式内镜及成套器械的序号、数目,进而使器械在使用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有可追溯性。由于器械的昂贵加之购买数量的限制,对特殊的、数量有限、使用率相对小的器械,选择用包装袋打包灭菌备用,有效期长达1年,灭菌存放,可减少器械准备的忙乱。

3.2腔镜器械的术晨核对和终末清点

需要低温灭菌的器械送到消毒供应中心,预清洗室护士术晨进行灭菌后器械的交接核对,腔镜专科组长在下班前与预清洗室护士对当日使用的器械总数进行每天1次的终末清点,有效防止器械的丢失.有计划地做好次日腔镜手术的器械准备。

3.3腔镜器械发放流程

第1台手术所需的腔镜器械由预清洗室护士在完成器械的交接核对后统一发放至各腔镜手术间。接台和连台手术在开台前,由手术配合器械护士找预清洗室护士到无菌腔镜器械储存间领取。

3.4腔镜器械的回收和处理

腔镜器械使用后,由预清洗室护工经污染通道到手术间外回收。首先和手术配合器械护士进行“一对一”清点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在“腔镜器械术后回收交接登记本”上签字.确保器械使用后的完整性,防止器械的缺损和零配件的丢失。檀秀兰认为将器械分类清洗,一般采取单纯手洗和手洗加机器清洗的方法。各种软式和硬式内镜、光缆、摄像头、电凝导线等采取单纯手洗的方法:电凝钩、剪刀、分离钳等污染较重的器械用清洗酶充分浸泡后手工初步清洗,带有细小的管腔、齿槽、关节缝隙的器械用高压水枪冲洗,使之通畅不留血液,然后将器械可拆卸的部位全部打开拆卸,放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内的专用内镜器械清洗架上,进行机器清洗,根据器械的污染性质选择相应的清洗程序。李媛媛等认为耐高温、耐湿度的物品和器械,如钛夹钳、冲洗针等首先选用压力蒸汽灭菌。其他湿热敏感器械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相结合的灭菌方法。由于环氧乙烷低温灭菌用时较长,对于需要快速接台、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均采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该灭菌方法安全、简便、灭菌时间短,可保证接台腔镜手术器械的使用。

3.5腔镜器械的储存

腹腔镜仪器、器械精密昂贵,因此主机使用后要擦拭干净,关闭开关加罩防尘,固定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避免高温、潮湿、碰撞造成机内电路的损坏。专人保管,定时清理。腹腔镜器械不用时由管理人员每周清洁保养1次,检查关节是否灵活、钳齿咬合及剪刀锐利情况,以保证处于性能完好的备用状态。根据各外科腔镜手术需要,将器械整合成套、编号放置,将腹腔镜、关节镜、脑室镜、纵隔镜、膀胱电切镜等使用器械种类和数量相对固定的手术器械成套放置。采用专用腔镜器械保存盒,盒内设有稳固安全摆放观察镜和锐性器械的设施。盒内放置器械卡片,标有器械的名称、数目,便于器械护士核对。盒外标有器械的名称和序号,所有腔镜器械按名称和种类放置在腔镜器械储存间的固定位置。贵重器械标记序号后有序放置在指定的筐内,标签明显,利于拿取。

3.6健全腔镜器械使用登记制度

设登记本记录器械使用情况,防止遗失,对损坏的器械及时补充,可为增添器械提供依据,为保养维修提供信息,提高手术配合的质量。预清洗室设立腔镜器械清洗登记簿、灭菌登记簿、腔镜器械术后回收交接登记簿:腔镜器械储存间设立腔镜器械发放及灭菌使用期限登记簿。腔镜仪器储存间设立仪器使用登记簿和操作程序登记簿等,完善交接登记、签字制度,腔镜专科组长每天检查,以备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责任到人。建立护理缺陷登记本,手术相关人员将当天手术中存在的缺陷、安全隐患等不良事件做记录,上班的护士每天查看护理缺陷登记本,了解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建立专科手术备忘本,记录手术医生的习惯、特别嗜好及使用某些特殊器械,术后记录及时供大家翻阅。建立器械使用登记本,每次手术后均详细登记,洗手护士要向专职护士清点归还器械,避免小件的丢失。

3.7快捷绿色通道

微创腹腔镜主机因镜头、摄像线、导光束、手术器械等多种因素使用物品的限制,不能满足连台微创腹腔镜手术物品需求,术前1d对微创腹腔镜手术物品的紧急清洗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登记,填写“紧急待洗/待消器械”管理表,分别放置在器械回收、清洗整理灭菌区,微创腹腔镜手术物品按操作流程步骤高效率进行处理,缩短术后物品的等待处理时间,灭菌出锅后立即送至手术间提供手术使用,加快物品使用的周转。主动与临床进行沟通,及时解决特殊问题,满足使用科室的需求,全员参与保障无菌物品优质、快捷供应和安全使用。

4手术配合流程

4.1术前患者准备

4.1.1心理准备由于腹腔镜是一种新的微创技术,大多数患者对腹腔镜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成功率难免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抑郁情绪。多数研究报道认为,巡回护士应于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阅读病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术前准备情况,与患者沟通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过程、麻醉方式等手术相关事项。详细告知手术前注意事项,以缓解患者紧张心理,消除不良情绪为手术带来的不良影响,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主动配合手术,保证充足睡眠,尽快恢复体力。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同时,征求患者对手术工作的要求,及时改进手术护理方案,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解除其顾虑。术后1周内巡回护士到病房随访,了解患者的手术效果,鼓励患者配合护理工作,预防并发症。

4.1.2皮肤准备手术切口的皮肤护理是腹腔镜手术重要的护理项目之一。手术前患者要注意个人卫生,术前1d剃除整个腹部至会阴部的毛发,减少切口感染的机会,因术中脐部要进行穿刺,所以最好用棉签蘸着肥皂水或植物油将脐孔内的污垢除掉。虽然具体的护理操作是由临床护士来完成,但手术护士在接受手术患者时,也应对手术切口皮肤的准备情况予以检查,看是否符合手术要求。研究发现,使用不同清洁剂可产生不同的消毒作用。通常手术部位先用肥皂水清洁,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最后用0.5%碘茯棉球消毒。周晓峰等采用“洁肤柔手”消毒剂作为脐部的清洁剂,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绝大部分芽孢与病毒,起到有效的消毒作用。若发现切口的皮肤有破损、渗液等症状时,可推迟手术,以防脐部穿刺时污染腹腔,引起腹膜炎等并发症。

4.1.3肠道准备患者进手术室之前,手术护士应了解患者的肠道准备状态。肠道准备的目的是刺激肠蠕动、软化和清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防止患者因麻醉后肛门括约肌松弛不能控制排便而增加感染机会,减少肠内积气充盈及存有粪便而影响手术操作,充分的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术前就其病情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能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的机会。患者术前应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大鱼大肉,以防引起术后肠胀气。具体有一些不同的操作方法。如金超慧等于术前1日予以患者流质饮食,4h后肥皂水灌肠;术晨给予肥皂水清洁灌肠。刘媛媛等对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2d禁食易产气食物,术前12h禁食固体食物,术前4h禁食流质饮食。王春芸认为术前禁食8h、禁水6h,可避免术中呕吐引起患者误吸而窒息。

4.1.4放置尿管一般腹腔镜手术均应在术前30min留置尿管。手术护士接到患者后,要查看引流袋是否持续开放,使膀胱空虚,以免术中膀胱胀满,或因有盆腹腔手术史等而使膀胱正常解剖位置改变引起机体损伤。

4.2巡回护士配合

4.2.1环境准备注意手术间的安静整洁,保证手术室正常温度,避免过高过低,限制温度在22℃~26℃,避免患者的肢体部位暴漏在外。对体质较虚弱的患者床上垫变温毯保暖,使患者体温保持正常手术所需温度。

4.2.2麻醉配合麻醉是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前提,麻醉工作离不开手术室护士的密切配合,特别是连续多台手术时。选择合适位置,建立静脉通路,选用上肢粗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并固定好,适时调整输液速度,以保证患者术中有效循环血量、紧急用药及抢救。严密监测各项仪器的运转情况,备好吸痰用物,吸引器应处在良好备用状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血压、脉搏、呼吸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手术医生及麻醉师。

4.2.3体位安置手术体位安置得当与否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合理的体位安置,既便于手术操作,又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巡回护士应能及时根据体位要求摇动手术床,妥善固定好患者体位,使其处于功能体位,防止神经损伤及意外坠床事故的发生。保护好患者皮肤,预防电灼伤的发生。腹腔镜胆囊切除采用15°~30°的头高脚低及右侧抬高15°~20°体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采用平卧位;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术头低足高并右侧倾斜的仰卧或截石位、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体位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手术时间较长,患者的各个隆突部位应加棉垫,避免压伤。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同时根据手术类型与方法调整患者体位,尽量做到利于手术医生操作和患者舒适。

4.2.4人工气腹配合与洗手护士配合正确连接腹腔镜头、气腹导管、光导纤维、电凝线、吸引导管等,确认连接无误后开机,注意气腹机的使用:气腹机进气宜先缓后快,根据术中情况需要调节CO2流量、光源亮度、电凝大小等。输注气体前核对,否则使用电凝会发生燃烧,危及患者生命。调节气腹机压力在14~16mmHg,为了给机体一个适应过程,开始以1~2L/min的速度向腹腔内注入CO2,当注入2L左右时流量可调至4~6L/min,直至腹压达到12mmHg左右时,停止充气。压力过大可导致腹胀、心律减慢及CO2吸入过多。在实际操作中,过高的CO2压力不仅引起高碳酸血症,还可导致内脏血流的改变。尤其是长时间手术时,由于压力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会引起全身重要脏器的损伤和机体生理功能的紊乱,因此腹腔镜手术的气腹压力设置尤为重要。一般妇科腹腔镜气腹压力设置在10~14mmHg(1mmHg=0.133kPa),常用压力为12mmHg;腹腔镜胆、胃、脾等手术,CO2气腹压力为10~12mmHg,老年患者气腹压力一般控制在8~10mmHg。

4.2.5其他巡回护士还要认真检查电刀、吸引器、腹腔镜成像系统是否正常,腹腔镜器械是否齐全;认真与器械护士清点好器械物品,做好记录,以防滞留腹腔。手术结束后,及时变换患者体位,在过床搬运和运送途中,注意保暖和各种管道的保护及患者安全,做好护理交接工作,同时将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时告诉责任护士。

4.3洗手护士配合

4.3.1器械物品的准备及清点腔镜手术所需的手术器械精细、复杂,因此,术前器械准备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效果。洗手护士根据手术种类备齐手术器械,包括基础器械、低温等离子灭菌机灭菌的腔镜器械常规包、无菌布类及敷料、缝针缝线,洗手护士提前30min上台,检查器械的性能和完整性,根据手术需要安装腔镜器械并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于无菌器械台上,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器械,协助医生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妥善固定好电刀连线、气腹导管、吸引导管,用腔镜专用无菌保护套套好摄像镜头、光源导线并固定于手术台适当位置,巡回护士应能及时根据体位要求摇动手术床,妥善固定好患者体位。手术进程中,根据不用部位严格区分和提供手术器械和所需物品,并于术前和腹腔闭合前检查、清点手术器械。

4.3.2建立人工气腹的配合备好灭菌的腹腔镜及腔镜操作器械,按使用顺序排列于无菌器械桌上,递气腹管、吸引器管、冷光源线及电极线,协助套好摄影镜头。护士递相应器械在脐孔下缘(或上缘)作1~2cm的切口,刺人气腹针,连接气腹管缓慢注入CO2,协助建立人工气腹。洗手护士要判断是否进入到患者的腹腔中,协助医生将穿刺器固定,避免因为脱落而出现皮下气肿的情况。在手术过程中了解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整个手术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做好术中观察与护理。

4.3.3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洗手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掌握专用器械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术中认真观看显示屏上手术操作步骤,准确传递器械。传递过程中动作要轻柔、快捷,防止损坏,用完后清除器械上的血污和焦痂并及时收回,以防掉落、污染或损坏。术中所用缝线必须严格控制长度,带针的缝线长度一般在15cm左右,结扎线长度一般6~8cm,过长的线容易和肠管等软组织缠绕,影响术者操作速度。手术过程中要经常用碘伏棉球擦拭镜头或将镜头置于无菌保温杯内热生理盐水,以保证手术野的清晰。由专人负责调试腹腔镜,如果发现腹腔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维护与修理,使用后进行专业的消毒灭菌。手术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要明确摆放位置,使用前检查工具的安全性。一些需要散热的工具不要在上面放置其他物品,影响散热。

4.3.4关腔前后的配合手术结束前,冲洗腹腔,根据病情需要,确定是否放置引流管,认真清点台上所有器械、敷料。退出各个器械后放出气体,用4~0可吸收线缝好穿刺点,再次清点器械、敷料,用创可贴或纱布覆盖切口。保存标本,做好记录并及时送检。手术结束后仔细核对器械及配件是否完好,擦干各种导线、导管、阴干后无角度盘旋后收起。

5讨论

5.1科学安排手术,合理调配仪器按照手术难易程度和现有设备情况,合理安排手术,发挥最大效益,便于手术医生和病房护士根据手术时间做好术前准备,保证术前患者的接送及时到位。避免不同患者因手术步骤冲突,等待仪器设备而浪费时间,提高仪器的使用率。杜育芳针对各专科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特点,手术科室对主机及专科手术的特殊要求,选择相对应的腹腔镜手术物品及手术器械,调配适合手术需求,满足临床使用,明显降低资源有限等因素影响,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腹腔镜手术物品供应服务。组配微创腹腔镜手术器械,满足多科室的微创腹腔镜手术使用,资源共享协调手术;多科室、多种类微创腹腔镜手术,使用手术器械要求不尽相同,手术器械配备采用多科室兼容、机动灵活、搭配组合完成腹腔镜手术为原则,总之,应有效的协调腹腔镜资源,统筹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微创腹腔镜物品,高效率周转使用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微创腹腔镜手术需求,达到良好效果。

5.2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护理人力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是医疗保障的重要部分。相对固定腔镜手术配合人员,可有效提高其配合手术的主动性、准确性、默契性,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由于连台手术多,手术时问短,手术结束洗手护士将腔镜器械立即交给器械管理护士处理,马上进行下一台的开台准备工作,缩短了术前用物准备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保证腔镜器械管理的连续性。器械管理护士统一调配腔镜器械,有计划性、预见性地根据手术需要和医生的手术习惯提前为每台手术提供充足和性能良好的腔镜器械,避免因手术器械而耽误手术的顺利进行。

5.3医护协调配合提高工作效率,科学排班,调配仪器,合理使用人力资源,都需要多科协作的团队精神。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集体观念、团队协作非常强的科室,应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改进手术配合和管理工作流程,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 篇3

近年来关节镜手术已成为临床上应用较广泛的微创手术,大部分膝关节的损伤都可实施关节镜手术。然而该手术的术后护理尚无固定的模式或程序,而且因膝关节的功能以及这种微创手术自身的特点,使得膝关节镜手术的术后护理至关重要。

护理

1术后护理1.1体位护理本组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术后6h内患者取平卧位,观察其生命体征的变化。将患肢抬高l5~20.膝关节需屈曲5.位并在膝后置一软垫。

1.2局部护理术后患肢需维持弹力绷带并进行加压包扎,对于术后伤口渗血可采取局部冷敷,以降低水肿程度,避免继续渗血并减低疼痛。

1.3关注疼痛肿胀状况术后8—24h内,患肢将出现轻度疼痛,通常不需使用镇痛剂,但必须查明疼痛原因,必要时可使用镇痛剂.分析疼痛部位、疼痛时间及程度,确定是否是由并发症导致。密切注视留置在关节内的导管的引流状况,确保其通畅。

1.4观察患肢远端的运动、感觉以及血运状况术后膝关节加压包扎期间需密切关注患肢远端运动、感觉及血运状况,遇异常情况需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确保适宜的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松紧程度,并开展早期功能锻炼。

2指导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2.1肌力训练①术后麻醉药物作用消退后,需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练习以加快血液循环、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消除肢体肿胀。活动强度以患者不感觉到疼痛与疲劳为宜。②术后第1天开始可以练习直腿抬高以避免发生废用性肌肉萎缩。将患者健側膝关节屈曲,伸直患侧膝关节,使踝关节处于功能位,抬腿离开床面,其高度因病各异,需请示医师进行确定。

2.2功能锻炼①被动锻炼术后2~3d能够应用CPM机被动实施膝关节屈伸练习,0.5~1h/次,1—2次/d,循序渐进地每日增加屈膝角度5—10.;通过CPM机被动锻炼能够防止肌腱粘连。术后早期活动能够让纤维组织在产生与成熟过程中,保证肌腱上下滑动,有效松解肌腱与四周组织的粘连,对术后膝关节的功能活动大有益处。②在主动锻炼术后3一5d患肢疼痛与肿胀开始消失后可开展屈曲锻炼。③下肢负重练习术后下床与负重时间是由疾病种类与手术方式共同决定的。对于半月板局部或整体切除的患者可在术后3~5d拄拐下床负重活动;对于有半月板缝合的患者,术后需以卡盘支具给予保持,制动14d及在卡盘支具保持下限制患者关节活动练习与部分负重练习。术后14d后可拄拐,并在不负重情况下适当进行运动,6周后患肢可弃拐负重,8周后可将卡盘支具摘去.2.3出院指导出院时向患者详细说明继续加强各项功能练习的重要性,强调患肢负重的时间以及注意事项,要求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来院进行复查。

3.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篇4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手术,护理

我科自2009年1-12月共开展膝关节镜手术31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1例患者, 男20例, 女11例, 年龄19~68岁, 其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 膝关节游离体11例, 单纯半月板损伤5例, 韧带损伤3例, 半月板损伤合并韧带损伤5例。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平卧位, 采用硬膜外麻醉, 大腿根部上止血带, 置入关节镜操作系统, 常规关节镜检, 以明确诊断, 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关节粘连松解、增生滑膜切除, 退变半月板边缘修整、软骨面修复、骨磨削、半月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半月板修复缝合、游离体切除、韧带重建等, 术后常规膝部加压包扎。

2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优:膝关节疼痛消失, 活动基本正常, 无压痛, 研磨试验阴性; 良: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 无压痛;可:膝关节疼痛减轻, 活动有所改善;差:症状、体征与术前无明显改善[1]。

2.2 结果

对31例患者术后随访4个月~1年, 平均7个月, 其中优19例, 占61.3%; 良9例, 占29.0%;可3例, 占9.7%;差0例。

3术前护理

3.1 心理护理

膝关节镜是一项较新的技术, 很多患者对该手术缺乏了解, 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术前做好耐心解释工作, 详细介绍膝关节镜手术的方法、特点、优点、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必要时请手术成功者现身说法, 使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清除紧张恐惧心理,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2 术前功能锻炼

膝关节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 或虽然病程不长, 因疼痛患者不愿活动, 膝关节活动少,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 导致膝关节稳定性下降。因此, 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尤为重要。术前2~3d指导患者开始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为术后康复打好基础。

4术后护理

4.1 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抬高患肢20cm, 有利于静脉和淋巴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 膝下垫软枕, 膝关节保持屈曲5°~10°位。注意观察切口局部有无肿胀、渗血以及患肢血运及足趾活动情况, 若术后切口渗血多可行局部冰敷, 冰袋置于膝关节两侧, 以促进血管收缩, 减轻水肿、疼痛, 防止进一步渗血。

4.2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

4.2.1 关节内出血。

一般情况下手术后会出现关节内少量出血, 不用处理, 可自行吸收, 不会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出血量较多时可行关节穿刺抽出积血后加压包扎, 必要时向关节腔内注入适量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

4.2.2 感染。

感染是关节镜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术后患者体温一般不超过38℃, 若体温明显升高, 应立即检查伤口或行关节穿刺关节液涂片镜检, 判断伤口是否感染。本组病例无感染。

4.2.3 关节内积液。

如膝部胀感, 但疼痛不明显, 无明显全身症状, 一般在术后4~8h出现, 为关节滑膜受刺激后的反应。查体膝关节张力大, 肿胀明显, 浮髌试验阳性, 应行关节穿刺减压, 以防淤血沉积引起疼痛和感染。本组有1例患者, 诉关节疼痛难忍, 查体膝关节肿胀明显, 浮髌试验阳性, 经关节穿刺抽吸后疼痛减轻, 再加压包扎24~48h后, 关节肿胀消退。

4.3 康复训练

膝关节损伤后在组织学的纤维化出现较早, 如不活动, 4d左右即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损伤的关节固定2周, 就可导致结缔组织纤维化融合, 使关节功能丧失[2]。因此, 膝关节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很重要, 功能锻炼要因人而异, 以不劳累为度, 要循规蹈矩, 持之以恒。一般术后6h麻醉作用消失后开始指导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 并辅以下肢肌肉被动按摩, 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术后第1天, 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舒缩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 增进肌力, 2~3次/d, 5~10min/次。术后第2天开始行直腿抬高训练, 3~5次/d, 5~10min/次。第3天开始指导屈膝练习, 防止关节粘连, 对于主动屈膝功能差者可配合使用下肢关节康复治疗仪 (CPM) 锻炼, 活动度由30°开始, 2次/d, 40~60min/次, 患肢耐受后每天增加5°。术后第3~7天可以扶拐下地行走, 根据手术类型指导患肢负重时间。

4.4 出院指导

多数患者出院时, 关节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告知患者出院后继续进行下肢功能锻炼, 直到行走如常为止。患肢能负重后, 可练习下蹲和膝关节内旋、外旋, 以提高膝关节活动范围, 恢复膝关节功能。平时要注意膝关节保暖, 夜间注意抬高患肢。定期门诊复查, 若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要随时就诊, 直至膝关节恢复正常。

关节镜手术是国内近年来逐渐广泛开展起来的微创手术, 大多数膝关节的疾病都适合关节镜手术, 膝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切口瘢痕不明显及术后反应轻、恢复快等优点, 因而成为目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3]。本组31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 优良率为90.3%, 有效率达100%, 笔者认为科学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 不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还可缩短康复期。

参考文献

[1]敖英芳.膝关节镜手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4:243.

[2]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22.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篇5

【关键词】膝关节镜;并发症;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112-02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水平不断提高,膝关节镜广泛应用在骨科治疗中,虽然手术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术后容易并发肺栓塞、切口感染、僵硬等,影响患者康复及预后[1, 2]。对此,我院就8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工作,效果较好,有效规避了上述问题,具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8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47例,占58.75%,女性患者33例,占41.25%;年龄最小的是19岁,最大的是69岁,平均年龄(47.2±2.9)岁;病程最短的是4年,最长的是19年,平均病程(7.3±0.4)年;其中左膝患者25例,占31.25%,右膝患者39例,占48.75%,双膝患者16例,占2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45例,占56.25%,女性患者35例,占43.75%;年龄最小的是18岁,最大的是70岁,平均年龄(48.3±2.7)岁;病程最短的是3年,最长的是17年,平均病程(7.1±0.7)年;其中左膝患者28例,占35%,右膝患者37例,占46.25%,双膝患者15例,占18.75%。通过统计学分析,对比两组数据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同时做好体位护理、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吸氧护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疼痛预防

手术前,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予以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包括疼痛部位、时间及程度,及时查找疼痛原因,采取冷敷及止疼药物等对症处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抗感染治疗,疼痛剧烈时,可适当减少活动次数,必要时,可借助治疗仪,促使关节渗液吸收,缓解疼痛。

1.2.2 深静脉血栓预防

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下肢颜色、温度及肿胀程度,术毕,加压包扎,适当抬高患肢,借助气压治疗仪,促使下肢血液循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物,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如果患者病情允许,可鼓励患者尽早运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快肢体功能恢复。

1.2.3 感染预防

密切注意患者皮肤温度、疼痛,术后1-2天,若患者体温高于38.5℃,并且伤口有针刺样痛,需及时汇报医生,若发现感染并予以针对性处理措施;保持创口敷料清洁、干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定期进行更换,如果患者术后关节肿胀明显,考虑是关节内积血,可采取关节穿刺,以排除积血,在换药后,利用弹力绑带缠绕患膝,5天后拆除;术后将患者安排在专用病房,每天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开窗通风,严格限制探视人员及时间,确保病室环境的清洁、安静。

1.2.4 康复护理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术后当天,指导患者进行趾屈运动、背伸患侧踝关节、股四头肌收缩等,借助下肢功能锻炼仪,实施功能训练。拔除引流管后,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每天借助助行器练习站立步行,逐渐增加活动内容及强度,促使患者恢复日常活动。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如表一所示:

3 讨论

膝关节镜手术是骨科一种微创手术,在关节镜的直视下实施手术操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临床广泛应用[3]。 膝关节镜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机体衰弱,多并存一种及以上疾病,增加手术风险,并且并发症及其他相关护理问题比较多[4],所以,加强膝关节镜手术护理,重视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做好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功能锻炼知识,使得患者主观配合并发症预防工作,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 6]。

通过本次的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膝关节镜手术后行并发症预防及护理是有必要的,可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缓解关节疼痛,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使膝关节功能恢复,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黎. 试析早期护理介入对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 14(2): 255-257.

[2]刘晖吟. 对行关节镜手术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3(21): 109-110.

[3]董琼虹,郑月花,陈素平. “零缺陷”管理在膝关节镜手术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5(6): 170-171.

[4]曾采采,刘洁杏,陈柳娟. 对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4(18): 77-78.

[5]陈小雁,吴翔燕. Orem自理模式在急性半月板损伤行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伤残医学. 2011, 19(3): 30-31.

[6]李海丹,邹国耀. 31例老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行膝关节镜手术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 09(13): 1144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 男15例, 女11例;年龄最57岁, 最小20岁, 平均39.7岁。其中半月板损伤23例, 交叉韧带断裂1例, 关节游离体1例。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半月板及软骨面的修整、半月板部分或大部分切除、增生滑膜切除、游离体的切除、交叉韧带的重建。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关节镜手术作为我科新开展的技术项目, 许多患者存在着渴望手术而又担心手术效果不佳的心理, 所以我们术前必须向患者讲解手术的目的, 手术的优点及可靠性。消除病人的顾虑, 并介绍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

2.2 指导功能锻炼的方法

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结构, 手术前后进行股四头肌锻炼, 提高股四头肌肌力, 对膝关节疾病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1) 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患者平卧位, 换肢膝关节伸直, 足尖朝上, 绷紧大腿部肌肉持续10s, 然后放松。如此反复进行, 以髌骨产生上下滑动为有效标准。 (2) 直腿抬高训练:患者平卧, 健侧膝关节屈曲, 患侧膝关节伸直, 将患肢抬高15~35°, 空中停留10s, 然后慢慢放下。如此反复进行。 (3) 踝泵运动训练:患者平卧, 患侧肢体伸直, 足背伸, 趾屈运动。以上3种锻炼方法可每次练习10min, 每日4次。

2.3 术前准备

做好手术常规准备工作, 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并做好记录, 尤其要注意皮肤护理。术前1d修剪趾甲, 并要严格检查足尖至大腿中上2/3段有无皮肤破损, 对此范围进行备皮。并对患肢用碘伏消毒3遍后用无菌袜套包扎。

3 术后护理

3.1 本组病例全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

术后给予去枕平卧6h, 头偏向一侧。心电监护,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禁食禁饮6h改半流质, 禁食甜品及牛奶以防腹胀。

3.2 肢体安置

患肢抬高15~20cm。膝关节两侧可用冰袋冷敷。保持膝关节接近伸直位, 可减轻术后膝关节滑膜创伤性炎症反应, 减轻水肿[1]。

3.3 观察伤口渗血情况

术后常规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可减少创面出血和体液外渗。需向患者讲明绷带包扎的注意事项。观察患肢远端皮肤的颜色, 温度, 毛细血管充盈或返流时间, 足背动脉博动情况, 观察伤口有无红肿热痛, 防止伤口感染。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进行处理。如伤口疼痛难忍可酌情使用镇痛药物。

3.4 功能锻炼

术后康复训练实施, 大大减少了关节僵直的发生率[2]。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可增加肌肉力量, 保证关节的稳定性, 预防肌腱粘连及关节僵硬。术后24h可进行患肢踝关节跖屈背伸锻炼及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并可协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练习, 由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主动运动, 抬高角度由15°逐渐增加至35°, 以不引起患者不能忍受的疼痛及疲劳为度。术后48h膝关节解除加压包扎后, 可使用被动关节活动器 (CPM) 进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从屈膝30°开始, 每次30min, 每日2次, 以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 每日增加屈膝角度5~10°。术后2周后达到屈膝90°, 每日2次。

3.5 下床及负重时间

膝关节损伤后关节纤维化僵硬出现较早, 如不活动, 不进行功能锻炼, 4d左右就出现关节活动受损, 损伤的关节固定2周就可导致组织纤维化僵硬, 使关节功能受损[3]。因此关节的早期活动和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根据不同病情, 指导下床和患肢负重的时间。一般对半月板的修整、切除者, 术后1~3d可开始扶拐下地, 患肢逐渐负重, 7d后负重。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7d可扶拐下床活动, 15d负重。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人, 经功能锻炼后, 在术后7d可扶拐下床, 患肢不负重, 45d后负重。LARS韧带关节活动及负重可比自体韧带活动适当提前。

4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

4.1 膝关节血肿

膝关节血肿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与手术操作中使用止血带有关, 故术后应密切观察伤口的引流情况, 引流袋要放于低于伤口处, 并随时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防止引流管打折及受压, 每15~30分钟巡视1次, 挤压引流管, 防止血块堵塞。麻醉消退后, 还要观察患肢感觉, 足趾运动恢复情况, 特别是足趾的背伸运动能否完成。如果膝关节肿胀明显, 可在膝关节两侧置冰袋冷敷。

4.2 关节内感染

关节镜手术感染率是极低的。但由于关节镜手术又有自身的特点, 例如术中难免有关节冲洗液溢出, 会增加感染的发生率, 所以主张关节镜术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体温、皮肤温度情况和疼痛情况。术前皮肤不佳, 或有低热、感冒等一定及早通知医生, 延期手术。

4.3 血栓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在关节镜手术中并不常见, 但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危害较大。术后早期活动患肢, 促进回流, 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每日查房嘱患者经常主动及被动的进行足趾的伸屈活动, 定时的更换体位及患肢的肌肉收缩, 对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一旦出现患肢远端皮肤发青, 皮温低, 足背动脉搏动弱, 遵医嘱应用溶栓药物, 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 抬高患肢 (20~30°) 。注意患肢保温。

4.4 粘连性关节炎

膝关节腔内血肿及术后疼痛患者拒绝早期活动, 约4d左右即可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因此, 早期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训练是减少关节组织粘连, 取得满意疗效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4]。

4.5 神经损伤

(1) 超时间 (约90min) 使用止血带, 导致感觉、运动障碍, 通常可恢复; (2) 手术中牵拉损伤腓总神经分支, 可引起小腿外侧及足背疼痛麻木; (3) 手术中误伤关节囊周围神经引起相关部位运动感觉障碍。

5 出院指导

(1) 合理膳食, 增加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并注意患膝关节的保暖。

(2) 继续加强关节功能锻炼, 循序渐进, 逐渐恢复独立行走、奔跑, 最后恢复膝关节功能, 如关节肿胀, 疼痛要随时就诊, 定期复查。

(3) 骨性关节炎的病人常规行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2mL/周, 共5次, 即1个疗程。

(4) 出院后2周可以从事走动量少的工作, 4周后可恢复正常行走, 2个月可开始慢跑练习, 3个月可恢复运动。

摘要: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 膝关节镜技术在骨科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膝关节镜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膝关节疾病的先进方法, 此法具有创伤小, 术后反应轻, 术后功能恢复快等优点。膝关节镜手术的成功与否, 除了精湛的技术, 围手术期康复护理也很重要。

关键词:膝关节,关节镜,护理,康复

参考文献

[1]罗凯燕.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114.

[2]王予彬, 王惠芳.美国关节修复重建外科的新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6, 10 (4) :255.

[3]王亦璁.膝关节外科的基础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22.

膝关节镜手术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至2009年,实施膝关节镜手术50例,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14~66岁,平均42岁,病程5~20年,左膝16例,右膝27例,双膝7例。

1.2 临床表现

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多数伴有关节腔积液,其中膝关节外伤7例,膝关节炎14例,膝关节疼痛15例,膝骨膜炎10例,半月板损伤4例。

1.3 手术方法

采用局部麻醉或硬膜外麻醉,行内外膝眼刺孔,关节腔内注入生理盐水,关节镜探查髌上囊,内外侧间沟,髌股关节及髁间窝,给予刨刀切除等离子刀消融和止血。保留部分正常、薄的苍白的或轻度少量充血的滑膜。最后用0.9%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关节腔,直到引流液清亮为止,取下的滑膜做病理检查。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患者对此手术不了解,对微创手术了解更少,病历见得少,顾虑多,有的受经济条件所困扰,因此要向患者介绍此项手术的优点,通过交流和沟通,解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忧虑,将手术方法,手术麻醉方式及术后康复内容向患者解释和说明,介绍康复病历,减轻紧张、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2.2 术前常规护理

住院后术前三大常规、生化系列和影像学检查,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术前难控制的合并症和危险因素,需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根据情况还可手术前晚肌内注射镇静剂等,保证良好的心情和睡眠,术前12h禁食、4h禁饮,备皮、清洁皮肤,专人送入手术室。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尿量等指标,患肢感觉及运动状况,膝关节肿痛情况,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合理使用止痛药物,保证机体内环境稳定,鼓励患者多食富含维生素、含钙高、纤维素多的食物。并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同时为预防切口感染,继续滴注有效抗生素,术后7d可停用。术后24h行股四头肌锻炼,每日可达100~200次,逐渐递增。

3.2 并发症[1]

(1) 关节腔内器械折断:如膝关节腔内尖刃刀片断裂,狮牙钳子头断裂等,均即刻在关节镜下取出断裂的器械,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2) 关节内正常组织损伤:手术中各种器械引起的组织损伤包括关节内软骨损伤,如膝关节损伤,膝关节内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前十字韧带损伤,后十字韧带损伤,腘肌肌腱损伤等。术中应及时处理,术后恢复好。 (3) 关节镜入孔周围组织结构损伤:因手术操作不慎而损伤关节镜入孔周围的皮神经,术后患者表现为相应支配区域皮肤麻木及不适感,但在6个月~2年内可以消失,术中损伤血管,应及时用钬激光止血,防止发生关节血肿。 (4) 冲洗液外渗:发生手术冲洗液外渗到关节周围软组织内,造成软组织肿胀,手术中如果发现外渗可改行关节切开术,调整出入水孔,术后均不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5) 关节内血肿及感染:观察关节内是否有血肿及感染,术后膝关节血肿和引流孔出血,应抽吸、加压包扎,血肿即可消退,不影响膝关节功能,术后发生膝关节内感染,及时予以冲洗引流,应用抗生素,换药时注意无菌操作,不会导致关节僵硬后遗症。 (6) 其他意外:由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关节镜清除术以老年患者为多,为了预防栓塞的发生,我们对50岁以上,需行干肢关节镜手术者,均常规进行患肢动脉和静脉多普勒检查,对有发生栓塞倾向者手术不用止血带术中,术后严密观察。

4 康复指导

根据个体化原则被动和主动相结合,注意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原则制定康复计划。术后第1天教会患者抬腿练习,足上勾和下踩为一个动作,4次/d,每次400次,将膝关节伸直使下肢肌肉用力,然后放松。肌肉的收缩锻炼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在进行股四头肌收缩时,可推动髌骨如固定不动,说明方法正确,术后5d指导患者作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足部其他关节的活动等。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由被动逐渐向主动过渡,术后2周拆线,可以出院,出院时向患者交待康复训练的一些注意事项,运动时以不引起明显的疼痛为度。同时告知患者要对自已充满信心,要有坚持锻炼的恒心。

5 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50例膝关节手术效果均较满意,配合针对性护理与指导,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无1例发生并发症。

6 护理体会

膝关节病在高龄患者中呈逐年上升趋势,且身体往往比较衰弱,有些患者常有一种以上的并存病,不但手术风险大,并发症及护理问题也非常多,因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除一般护理外,还包括对患者肢体功能重建护理,特别是康复护理是重要内容,老年人手术后因需卧床,缺乏功能锻炼知识,势必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能力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功能差,甚至出现关节僵硬或挛缩。实践证明,康复锻炼越早越好,不但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肢体早日康复。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手术的护理和康复功能训练, 以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 对5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和早期功能锻炼, 出院后康复期训练指导, 并随访3~24个月。结果 5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关节疼痛、畸形减轻, 稳定性和运动功能恢复和改善。结论 膝关节镜手术的合理、规范护理和正确康复功能训练可以预防并发症, 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 保证手术成功,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膝关节镜手术,并发症,护理

参考文献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篇8

关键词:膝关节镜,关节肿胀,护理,冷疗,加压包扎

膝关节病变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常见, 包括关节损伤、关节退行性病变等多种。使用关节镜可以进行诊断和治疗, 且属于微创的治疗方法, 确诊率高, 患者切口小, 且手术后的恢复快[1]。但是膝关节镜手术多会导致关节的疼痛和手术后的肿胀,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使患者生活受到影响, 并发症增加[2]。为更好地避免膝关节肿胀的发生率, 我院护士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使用冷疗和加压包扎等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镜手术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经过关节镜手术治疗, 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认知能力, 原有阅读能力, 无严重肝肾疾病, 无严重心肺疾病, 无精神疾病, 无其他部位的骨折和关节损伤。

使用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 包括男76例, 女74例, 年龄最大为75岁、最小为14岁, 平均年龄为 (38.98±6.22) 岁;疾病类型包括骨性关节炎57例, 半月板损伤43例, 关节内游离体30例,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20例。实验组150例, 包括男83例, 女67例, 年龄最大为74岁、最小为16岁, 平均年龄为 (38.25±6.75) 岁;疾病类型包括骨性关节炎46例, 半月板损伤34例, 关节内游离体40例, 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30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差异不明显, P>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 护士密切地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 是否有并发症, 给予各项治疗性的操作, 讲解关于关节镜的相关知识。注意保持切口的引流管通畅, 并观察引流液体的颜色、性质和量, 在患者麻醉清醒后给予功能锻炼。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为患者给予冷疗联合加压包扎等方法。 (1) 冷疗:对患者的膝关节处给予冰敷, 时间为6h;将冰袋装入到马鞍袋内, 并悬挂在患者的患侧膝盖上, 注意防止冻伤, 避免冷刺激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反应。在冷疗期间, 要经常巡视观察, 观察患者的末梢感觉, 注意运动、皮肤温度和血运。检查是否有冻伤, 是否有麻木感, 一旦发现皮肤有灰白、斑点等, 要立即将冰袋取下。同时, 还要注意冰袋使用时是否有漏水, 防止污染切口, 在冰袋融化以后, 要及时地更换。 (2) 加压包扎:手术后为患者使用弹力绷带包扎, 注意从患者的踝关节上开始, 从下到上地进行螺旋式包扎, 直至患者的大腿下端, 绷带之间要注意重叠50%, 注意松紧适宜, 且平整没有褶皱;包扎从手术后开始, 到手术后48 h停止。加压包扎期间要及时询问患者是否有肿胀和麻木, 以及时地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程度。 (3) 心理护理:患者在心理以及情绪上, 难免存在焦虑不安以及恐惧紧张的心理, 因此, 在护理工作中, 还需要落实心理护理。首先需要与患者多加交流和沟通, 态度保持热情和积极, 从而感染患者的情绪, 建立更为稳固护患关系。还需要对患者的生活起居以及饮食安排进行指导, 从而使患者树立乐观向上的态度, 激发患者的信心, 提高患者乐观积极的情绪, 缓解内心的消极情绪。 (4) 健康教育:针对每个患者的个性特点以及心理需求, 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 积极对患者进行咨询, 了解和认识患者的家庭以及病情, 并对患者加以指导和宣教, 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提高患者的信任, 拉近与患者的关系, 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5) 环境护理:病室环境的氛围营造在人文护理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对病室环境进行设置和安排, 以温馨舒适为主调, 体现护理工作的人性化。病室的光线要充足, 面积宽敞, 并经常通风, 保持空气流通, 床单和被褥要勤洗勤换。护理人员在平时可以协助患者去室外散步, 放松身心, 并与患者加以交流和沟通, 交流过程保持微笑, 举止端庄。 (6) 加强交流:患者在治疗期间, 住院上时间相对较长, 心理上难免产生孤独感, 因此护理人员在平时需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 可以以日常生活为话题, 使患者从疾病的不安中转移情绪。同时, 在交流过程中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言语分析和脸色观察, 从而了解患者心理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关节肿胀程度, 并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疾病不确定感。关节肿胀发生:患者膝关节伸直位, 在触及到髌骨上方2 cm处时[3], 评估关节的肿胀程度, 测量时间为手术后6、24、48 h。疾病不确定感使用MUIS量表, 量表满分为125分, 得分越高, 表示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越高。

1.4 数据处理

所有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 并确保准确无误。当P<0.05时, 表示实验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关节肿胀程度和疾病不确定感为计量资料, 组间对比方法采用t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 发生关节肿胀程度对照组患者, P<0.05;实验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注:#P<0.05, 样本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膝关节肿胀是一种炎性反应为核心的微循环系统失调, 患者由于膝关节镜的影响, 会导致血管内的血液凝集, 出现各种生物因子对炎性反应的介导, 导致白细胞的渗出, 形成毛细血管的破裂和出血, 血管内液体渗入到组织间隙, 导致关节的肿胀[4]。

我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使用了冷疗联合加压包扎的方法。其中冷疗可以降低机体的温度, 并减轻炎性水肿及渗出, 进而降低局部的肿胀、疼痛, 起到止血止痛的效果, 因此具有消肿和镇痛的作用。且局部的冷敷还能够促进局部组织的温度降低, 通过刺激冷感受器[5], 进而降低局部和交感神经的反应, 导致血管的收缩, 使血管的通透性降低。加压包扎则能够利用局部的纵向加压作用, 以保证了关节的稳定性, 进而有效地减少了关节积液、疼痛, 避免了下肢血瘀滞, 有效地促进肢体静脉、淋巴细胞的反流, 进而预防下肢的深静脉栓塞。同时, 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 操作简单, 方便护理, 且价格较低。

从实验结果我们也可以看出, 实验组患者发生关节肿胀程度较低, 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降低,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关节肿胀的程度降低, 还可以有效地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让患者的身心均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下。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在患者冷疗和加压包扎时, 要注意多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 防止冷敷等引起的并发症;其次要耐心地向患者讲解关于冷疗和加压包扎的必要性和意义,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综上所述, 在膝关节镜手术后使用常规护理联合冷疗、加压包扎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关节肿胀发生率, 并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绪, 是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古永恒, 汤璇, 李翠玲, 等.外治法防治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肿胀的临床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32) :3642-3644.

[2]李玲利, 宁宁, 侯晓玲, 等.冷加压自动循环系统控制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的肿胀[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14 (39) :7386-7389.

[3]衣丰, 张丽, 陈捷, 等.膝关节镜手术89例术后关节肿胀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2) :36-37.

[4]田润溪, 郝玉芳.不同循环加压冷疗时间对缓解膝关节镜患者术后疼痛和肿胀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 2013, 12 (7) :16-19.

肩关节镜手术的康复护理 篇9

1 临床资料

2008年7月—2010年1月我科共进行肩关节镜手术16例, 其中男5例, 女11例;年龄31岁~64岁 (52.2岁±8.8岁) ;肩峰成形术7例, 肩袖修补术2例, 冈上肌钙化清除术4例, 粘连松解术3例;住院时间6 d~14 d, 平均8.8 d。

2 结果

16例病人术后均获得随访, 最长21个月, 最短3个月, 平均12个月。采用Constant评分系统及UCLA评分系统对病人手术前后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Constant评分表从疼痛、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力量4方面进行评分。16例病人术前Constant评分为56.4分±4.0分, 术后3个月Constant评分为83.3分±3.6分, 手术前后评分经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UCLA评分系统从疼痛、功能、上肢主动前屈、上肢前屈肌力、病人满意度5方面进行评分, 16例病人术前UCLA评分为18.0分±3.6分, 术后3个月UCLA评分为30.0分±2.3分, 手术前后评分经t检验,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 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使病人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 以解除其顾虑、缓解其紧张情绪。向病人发放肩关节功能锻炼手册, 必要时进行演示, 告知病人术后的功能锻炼是一项艰苦的治疗过程, 只有坚持才能得到最好的康复。为病人介绍成功的病例, 动员康复者现身说法, 使病人树立信心, 更好地配合治疗及锻炼。

3.2 术后护理 全身麻醉病人取去枕平卧位6 h, 患肢用颈腕带悬吊固定, 肘与胸之间垫一软枕, 使肩关节保持轻度外展位[3]。6 h内心电监护, 30 min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1次。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手指活动情况, 警惕血管神经损伤的可能, 如有异常, 及时汇报医生。观察伤口疼痛及渗血情况, 放置引流管者需保持引流管在位通畅,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脱落, 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 如有异常, 及时汇报医生。

3.3 康复护理 术后局部给予冰袋冷敷12 h, 可减轻肿胀疼痛及出血。冰袋用干毛巾包裹, 不直接接触皮肤, 以免冻伤皮肤, 常规给予止痛药, 持续较好地控制疼痛, 使病人处于无痛状态, 方能及早进行功能锻炼。早期锻炼可以防止肩关节粘连, 增加肩关节活动度, 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3.3.1 第1阶段 (术后1 d至3周) 包括被动关节活动及肌力训练。被动关节活动包括上肢的前屈、体侧外旋、内收、外展、内旋、外展90°外旋、钟摆练习。肩峰撞击综合征、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等病人术后1 d即可开始行被动活动度训练, 包括前屈、体侧外旋、外展外旋、钟摆练习, 每天2次。首先由护士进行示范, 病人进行康复锻炼时, 护士或康复师在旁指导协助。钟摆练习:病人弯腰90°, 患侧上肢下垂, 以健侧手扶住患侧手腕, 患肩不用力, 由健侧手用力推、拉患侧前臂, 使患侧肘关节在所能达到的最大活动范围内划圈, 每次顺逆时针各划20圈。被动前屈运动:病人平卧于床上, 伸直患侧上肢, 健侧手扶住患侧肘部, 在患肢不用力的情况下, 由健侧手用力, 使患肢尽可能上举达最大角度, 并在该角度维持2 min。被动体侧外旋:病人平卧于床上, 患侧肘关节屈曲90°, 并紧贴在体侧, 健侧手用一根小木棒顶住患侧手掌, 在维持患侧肘关节紧贴体侧的同时, 尽力向外推患侧手, 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2 min。外展位外旋:病人平卧于床上, 患侧肘关节屈曲90°, 护士帮助患侧肩关节外展90°, 并将其前臂逐渐压向床面, 达到最大限度时维持2 min。肌力练习于术后3周开始, 包括等张肌力练习及等长肌力练习。等张肌力练习时病人健侧手托住患侧上肢垂于体侧, 用力做动作将两侧肩胛骨向后背的中线夹紧, 即扩胸运动;等长肌力练习即锻炼时肢体不应有运动而仅仅是在对抗下用力即可, 主要是前、中、后三角肌的等长收缩锻炼 (病人平卧床上, 患侧手握拳, 肘关节屈曲90°, 紧贴体侧, 健侧手用力下压患手, 患手用力向上顶健侧手, 患侧肘关节背侧不能离开床面, 每个10 s, 每组10个, 每天2组) 。

3.3.2 第2阶段 (术后4周~6周) 包括助力关节活动及主动关节活动, 肌力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在继续第1阶段的被动关节活动基础上, 使用棒操、滑轮等辅助进行助力主动关节活动 (将患肢放于背后, 用手握住滑轮练习器的把柄, 以健侧手握住另一端向下拉动, 使患侧尽可能手臂抬高, 每组10个, 每天2组) 。同时继续加强肌力训练, 包括三角肌等长收缩锻炼和肩袖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 患侧上肢的前屈上举训练, 病人由卧位逐步过渡为站立位, 上举物体由木棍逐步过渡为500 g的物体。

3.3.3 第3阶段 (术后7周~12周) 包括关节活动范围及抗阻肌力训练。病人取坐位或站立位, 行前屈牵拉、外展牵拉、外展90°外旋牵拉、内旋牵拉活动, 使肩关节活动度逐步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抗阻肌力训练借助重物、滑轮、哑铃进行练习, 使三角肌肌力逐步恢复正常。

4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1 d, 护理人员进行出院指导, 告知病人术后2周回院拆线并进行复查, 检查其功能锻炼的情况, 并指导下一步康复锻炼计划。出院后第1个月2周复查1次, 以后改为每个月复查1次。始终是在手术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针对每例病人的病情及锻炼情况适当调整计划。告知病人康复锻炼中出现疼痛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疼痛在练习停止30 min内可减弱或消失, 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 可以坚持锻炼。如疼痛剧烈, 伴有红、肿、热、痛, 应立即停止锻炼, 及时就诊。锻炼后根据疼痛程度可服止痛剂, 并及时冰敷以缓解疼痛。肌力的提高是保证关节稳定的重要因素, 肌力练习应贯穿康复计划的始终, 每次应练习至肌肉有酸胀感为宜。告知病人康复过程中关节肿胀是正常的, 直至角度及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时, 肿胀才会逐渐消退。如果肿胀突然加重, 应及时调整方案, 减少活动量, 严重时及时复诊。

5 小结

有研究证实, 关节镜手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肩锁关节炎、肩袖损伤等疾病效果等同或优于传统的切开手术[4], 然而如果缺乏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 将影响病人功能的恢复, 术后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是肩关节镜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技术、康复运动程序的选择及病人的配合, 是保证治疗最终获得成功的3个重要环节[5]。在整个护理康复锻炼过程中, 要经常与病人进行沟通, 使病人明白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可以较快地改善和恢复肩关节功能, 取得病人配合, 最大限度地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告知病人功能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1]张耀南, 冯世庆, 黄公怡.第六届日本-北欧肩关节外科会议纪要[J].中华骨科杂志, 2000, 20 (6) :383.

[2]朱爱萍, 杨贤云.肩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15例护理配合[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11) :55-56.

[3]韦民, Minola Riccardo, 张钟元.肩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峰成形及肩袖修补[J].上海医学, 2003, 26 (2) :113.

[4]郑冲, 瞿玉兴.肩关节治疗新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6, 14 (23) :1795-1797.

膝关节镜手术护理 篇10

【摘要】目的 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要点,提高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配合技术。

方法 回顾总结2011 年8 月~ 2012 年8月实施的15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配合的方法。结果通过有效的配合,手术顺利,提高了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质量,效果满意。结论 手术室护士应熟练掌握膝关节镜的使用与保养,熟悉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步骤和要点,对有效的配合手术及延长关节镜的使用寿命均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膝关节镜;交叉韧带重建;手术配合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骨科临床工作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多由急速减速损伤机制致膝关节猛烈过伸所致[1]。膝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是目前治疗前交叉韧带的损伤的最微创的方法。正确使用和合理保养可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并可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现对我院15例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手术配合的情况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15 例,男11 例、女4例,年龄22 岁~43岁。急性损伤54例、陈旧性损伤11 例;其中运动损伤4 例、交通伤11例;本组均取自体腘绳肌腱,重讲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膝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恢复良好。

2 术前准备

2. 1 病人准备 术前做好病房随访,查看病史、各种辅助检查,同时下病房,确定手术部位,做好手术部位标识。向病人介绍膝关节镜手术的优点 ,术中如何配合及可能出现的不适等事项 ,使患者减轻紧张情绪。

2. 2 手术间准备 室温调至 22~25℃,相对湿度保持在

50 %~60 %。手术房间采用关节经专用百万级别层流手术室。尽量减少工作人员的流动 ,防止交叉感染。

2. 3 手术设备及器械的准备 本次手术使用史赛克膝关节镜系统包括摄像系统、 冷光源、 显示器、 多功能电动刨削系统、 30° 斜面镜、 钩形探头、 左弯和右弯篮钳、 直剪、 等离子系统及等离子刀。施乐辉交叉韧带重建器械一套。注意检查各种器械的是否完善以及性能。

3 手术配合

3. 1 手术体位 病人一般采用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或腰麻 ,如有腰椎疾患 ,可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完毕 ,取平卧位 ,双上肢外展 ,一侧上肢留置针静脉输液 ,另一侧上肢测血压。同时再次确认患者各项信息,特别是手术部位。暴露手术区整个下肢大腿,在大腿上部固定止血带。

3. 2 消毒铺巾 按下肢手术常规消毒铺巾 ,关节镜手术过程中要持续冲洗关节腔 ,为避免手术野潮湿增加感染的机会 ,手中采用保盾牌一次性关节镜专用防水手术单、一次性防水专用手术衣,可以有效避免冲洗液浸湿手术区域 ,可以防止细菌污染切口及器械。

3. 3上止血带 驱血带驱血后,上充气止血带止血,在采用硬膜外连续阻滞麻醉的患者中,注意使用时间过久,病人会感到下肢麻木、 肿胀、 酸痛等不适症状 ,故应做好解释工作。止血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术中摄像的清晰度。我们认为在遵循一般的操作常规外,在设置工作压力上应实行个体化[2]。

3. 4 冲洗液的准备 使用规格3 000ml冲洗液 ,用于关节腔冲洗 ,保证手术野的清晰。

3. 5 管道及线路连接 将膝关节镜装置备于病人健侧床旁 ,电视显示屏面对手术者及助手 ,接好电源 ,刨削器及等离子刀的脚踏调速开关置于主刀者一侧地上 ,方便使用。将挂冲洗瓶的输液架放在主刀者的对侧。

4 术后随访 一般术后24小时内随访一次,询问患者手术后疼痛情况,观察患者膝关节肿胀程度,肢端血运、感觉情况。

5 膝关节镜的保养

5. 1 膝关节镜器械为精密医疗器械,使用保管需要由专人管理 ,专人使用 ,定位放置 ,同时需要建立使用登记本 ,并记录使用时间、 使用人员、 仪器运转及维修情况。

5. 2 为延长灯泡寿命 ,开机时冷光源应最后开 ,且亮度调节应由弱到强 ,关机时应先关冷光源 ,以利于灯泡散热。

5. 3 注意电缆线避免扭曲 ,特别是光导纤维盘绕直径不要≤ 5cm ,更不能成角打折,否则导致光源亮度欠佳,成像产生色差。

5. 4 手术各种镜面包括摄像镜头、 光导纤维两端镜面、 30° 关节镜镜头 ,手术结束后应用棉球擦洗 ,同时用擦镜纸保持镜面清洁。关节镜头使用过程中不能用力過猛 ,以免镜杆扭曲、 错位,甚至镜头碎裂。

5. 5 膝关节镜的器械均不可用煮沸或甲醛熏蒸消毒 ,更加不可高温消毒,应采用等离子消毒机消毒 ,仪器使用和非使用期间都应保持锐利、 防潮、 防锈 。

6 讨论

6.1 膝关节镜技术目前较为先进的手术技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最为微创的手术方式。手术器械比较多,比较复杂,对手术室护士也就有更高的要求,要不断熟悉新器械,掌握新技术。所有的护理人员应该完成关节镜专业进修课程,方可参与手术操作。

6.2 关节镜手术为内镜手术,术中需要,台上护士一边观察术者操作情况,同时要学会从关节镜显示屏上观察关节内情况,悉器各种械性能及手术步骤,根据术中情况,做到传递器械,稳、准、快,以确保手术的流畅顺利。

小结: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是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的手术,是治疗交叉韧带损伤的很好手术方式,护理人员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器手术配合、术后随访、关节镜器械、交叉韧带重建器械的术后清洗保养等工作,对于整个手术的成功,起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lfredp Schiavone P,Giuseppe M,Marlo T.Arthosocoplc treatment of malunited and nonunited avulsion fractures of the anterior tibial spine [J].Arthroseopy,1998,14(3):223-240.

上一篇:东北民间剪纸的特征下一篇: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