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形象识别系统

2024-04-30

CI形象识别系统(精选十篇)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1

面对我国许多企业目前正向国际化、集团化经营迈进, 目的是使企业各个经营项目之间共同利用某些资源, 产生协同效果, 增强企业适应不同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在这种国际化、集团化的经营中, 最关键的是要取得集团各关系企业的协同, 使多种企业、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经营理念、不同的行为规程、不同的视觉识别系统统一起来, 发挥合力。而CI战略的运用, 可以有效地使集团各关系企业互相沟通与认同, 相互协作与支持, 使协同效应发挥到最大, 使企业营运更加稳健安全。作为新时代下的CI设计教学, 必须革故鼎新, 与时俱进地迎接新的挑战。

中国的形象战略和品牌战略不是从广告界和设计界开端的, 而是在产业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工业设计运动发起的。中国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委员会的主要发起人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 从研究中国企业及产品竞争力入手, 将工业设计从专家学者的书斋中引入企业主战场, 在日用消费品领域掀起了蓬蓬勃勃的工业设计运动, 提升了中国产品设计水平和附加值, 改善了中国产品的形象, 为90年代C I企业形象和品牌战略在中国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和舆论准备。

中国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的CI设计, 也是以一种静止和程式化的形态呈现的, 缺乏新意和活力, 其原因是设计观念上束缚太深。特别是标志设计, 人们常将其理解为一张脸, 好比IBM, 造型和构成方式在不同的载体和环境中使用都具有一致性和稳定性。20世纪末, 数字化媒体出现, 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电脑技术在设计上的广泛应用挑战着艺术设计形式, 同时也充实着设计的外延。多元化的视觉观念也暗示着新视觉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 让设计成为一种能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许多设计师已经不再满足于原有VI设计仅局限在平面和静态的状况。尤其是在FLASH等简单而好用的动画软件面世后, 各种动画形式的VI设计面世, 也有在平面的媒介上表现超平面的动态效果的。总之VI打破了“静”的传统, 逐步开始“动”了起来。国外类似的尝试早就在进行着, 现在国外的标识设计早已打破传统规则, 在静止的二维平面中加入“时间”和“表情”, 在应用中丰富和灵活地展现。从可口可乐的VI变化上, 人们可以感受到这一点。NIKE、SONY公司设计的推广片段更进一步证明了视觉传达设计由静态向动态的新走向。

反映在MI和BI方面, 企业文化、经营方针、规章制度、经营流程等也出现了全球融合的动态趋势。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随着跨国公司把其业务扩展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纯粹的传播固化的公司理念和观念的方式, 已经不那么有效了, 取而代之的是使公司融入不同地域文化之中, 保持开放的胸怀和活力。在科学认识CI是什么的基础上, 从VI、MI、BI三个方面入手, 从企业的决策层抓起, 结合公司品牌战略、营销公关策略和企业文化, 立体地来完善企业整体经营, 才能够达到企业长期良性发展的效果。

CI系统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是企业大规模化经营而引发的企业对内对外管理行为的体现。在当今国际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 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产品、质量、技术等方面的竞争, 已发展为多元化的整体的竞争。企业欲求生存必须从管理、观念、现象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更新, 制定出长远的发展规划和战略, 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实施CI战略, 往往能使企业组织在各方面发生积极性的变化, 从而综合作用于企业的相关组织和个人, 产生全方位的功效。

近年来, CI已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民族品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是我国企业必须拿起的一件基本战略武器。企业导入CI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 选择不同的角度导入, 制定特定的CI推进路线, 提出解决问题之道, 收取内强素质, 外显形象效果, 具有实战效应。基于我国商品品质的不稳定性, CI是一个企业的承诺, 使消费者按照对企业形象的印象来购买商品,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这样。CI必将在中国企业一步步进入国际市场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同样, 制度创新也是企业发展、提高、壮大的动力。在知识经济、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氛围中, 世界经济发展已进入创新时代, 企业的发展也必须超越自我、不断创新, 以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 改造企业的经营管理,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壮大。

CI设计教学改革, 从新时代背景下与CI设计的关系出发, 把在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贯穿始终, 把核心课程、重点课程、辅助课程三个层面的教学进行层层递进。将每个层面的课程学习与实践联系起来, 培养学生对CI设计作品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从实战中切身去感受CI设计创作的环境及创作的实际状态, 开启学生的创意思维, 并加强他们的团队作业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执行力。本文研究成果应用广泛, 将会对我校的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涂伟.CI设计[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2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建立规范(CI系统)

CI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 简称MI)、行为识别(Behariour Identity 简称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 简称 VI)三方面所构成。

一、理念识别(MI)

它是确立企业独具特色的经营理念,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设计、科研、生产、营销、服务、管理等经营理念的识别系统。是企业对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营销方式和营销形态所作的总体规划和界定,主要包括:

1、企业精神

2、企业价值观

3、企业信条

4、经营宗旨

5、经营方针

6、市场定位

7、产业构成8、组织体制

9、社会责任

10、发展规划等。

属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范畴。

二、行为识别(BI)

是企业实际经营理念与创造企业文化的准则,对企业运作方式所作的统一规划而形成的动态识别形态。它是以经营理念为基本出发点。

包括:

1、组织制度

2、管理规范

3、职员教育

4、行为规范

5、福利制度;

三、视觉识别(VI)

是以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体系的视觉传达体系,是将企业理念、文化特质、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符号的概念,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分为基本要素系统应用要素系统两方面。基本要素系统主要包括:

1、企业名称

2、企业标志

3、标准字

4、标准色

5、象征图案

6、宣传口语等。应用系统主要包括:1办公事务用品

2、生产设备

3、建筑环境

4、产品包装

5、广告媒体

6、交通工具

7、衣着制服

8、旗帜9、招牌

10、标识牌

11、橱窗

12、陈列展示等。

视觉识别(VI)在CI系统中最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据有主导的地位。

四、以上三项制作完成后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产品

1、企业发展理念手册

2、企业行为规范及管理制度

3、企业视觉识别系统画册

4、企业形象推广画册

5、企业形象推广宣传片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3

关键词:大学形象;CIS;UIS;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中图分类号】G640

形象识别,又称形象管理或形象战略,是一门集管理学、心理学、市场学、公共关系学等于一体的新兴管理学科分支。最初运用于企业,即产生一门特殊的新兴学科--企业形象识别,简称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随着时代的发展, CIS不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形象识别,而是包含除企业之外的广大领域,如城市甚至国家形象识别系统等等,其应用极为广泛。

随着大学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以及大学之间竞争的加剧,大学的品牌在竞争中日益凸显其独特的作用,而大学品牌竞争的制高点就是大学形象。大学形象是大学在社会公众中知名度和美誉度的直接反应,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是极为宝贵的无形资产。

从逻辑上看, CIS提出的形象设计的共性原则和方法适用于一切社会组织的形象设计实践, 但由于社会组织之间的差异性, 这些原则和方法在不同社会组织形象设计的具体实践中又有多样性的表现,对大学来说,这一形象设计系统可称为UIS,即 University Identity System。它包括三大方面:大学理念识别系统MIU(Mind Identity of University)、大学行为识别系统BIU(Behavior Identity of University)、大学视觉识别系统VIU(Vision Identity of University)。MIU、BIU、VIU构成了完整的UIS形象识别体系,是塑造良好的大学形象、提高高校竞争力的最有效的武器之一。三者有机地构成了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完整内涵。

一、大学视觉识别系统(VIU)。

实验表明,一个人在接受外界信息时,视觉接受的消息占全部信息的83%,而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

所以,在大学视觉识别系统中,高校要根据人对客体直观形象符号的刺激感应规律,对自身形象进行个性化塑造以区别于其它高校,比如在校徽设计中除图案内涵要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外,还要进行艺术化处理,使其既简捷明了又蕴涵深刻,图案设计上要力求标准化---使用统一的标准字、标准符号和标准色,使公众在接受广泛的视觉刺激后,易于形成记忆,起到触景生情的联想和识别的作用。

又如,在校园景观方面,大学本身是一个充满着文化气息的场所,这对高校的建筑与环境建设提出特殊的文化品位要求。一个高校的外观往往可以通过某些具有大学象征意义的图书馆、实验教学大楼、科技馆、学校大门以及某种特色景观(如主题雕塑等)而表现出来。这些视觉因素不仅要追求特色、美观,还要与大学的理念、行为相协调,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这样才能给公众留下难忘的印象,达到树立良好形象的目的。

相对而言,大学视觉识别系统不比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对整体形象的树立所起的作用那样大,但是它最直观,最容易见效,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传播力,操作起来也相对简单一些。

大学视觉识别系统的内容一般包括两大部分,即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包括学校名称、标志、标准字、造型等。应用要素包括办公用品、校园景观、建筑物等。

二、高校理念识别系统(MIU)。

理念识别,是指组织特有的价值观、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认知和识别。理念识别须根植于对组织、团体的历史发展和现实背景的挖掘基础之上,对组织或团体的历史责任感、使命感进行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种观念识别。

大学理念识别系统是高校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灵魂,也是高校形象识别的核心部分,大学形象识别系统首先反映在个性化的大学理念上。不同大学的理念提炼是基于大学理念的共性基础,即对大学本质的认识,比如大学科研、教学以及服务社会这三大基本职能,而后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背景而提出的,这使得大学的理念既有共通之处,又有着自身鲜明的个性,从而使得大学形象识别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

UIS战略必须设定一个理念系统,而不仅仅是一个理念,这个理念系统应该由抽象程度各不相同,诉求点各有所侧重的学校宗旨、治学主张、校园精神、学风校训等一系列叫得响、传得开,有一定美感的口号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补、和谐、统一的,此外还必须借助于有形的载体,使理念更为具体化,如校歌、校训等等。这些具体形式可使理念的传播更为便捷,以得到师生以及公众的关注和认同。

三、大学行为识别系统(BIU)

同大学视觉识别系统一样,大学行为识别系统也是理念识别系统的外化,毕竟理念无法自动执行,只能由人来实现它,高校通过各种活动来将理念付诸实践,从而建构起大学形象。公众如果可以从大学的不同行为中感受到其背后的统一的大学理念支撑,就意味着大学行为识别系统是成功的。

大学行为识别系统得以成功实施的前提是大学内部公众对大学理念达成共识,否则执行起来一定会出现走样,在内部公众产生共识后,就需要将其制度化,以规范大学的各种行为,制订赏罚分明、切实可依的师生行为规范,保证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要使学校成员清楚自己的行为范围。当然大学也不能墨守成规,而是跟随学校发展和外界的变化动态地调整和改革已有的规章制度,不过制度的改革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不宜推行激进式改革,必须以大学理念为核心依据,然后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做适当的调整。

除了规章制度外,校园文化也是大学行为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软环境,它对师生有着不可替代的感染作用,人们之所以都希望到北大、清华等名校深造,与这些高校特有的学术气氛和校园文化是分不开的。因此要把校园文化的建设作为大学行为系统实施的重头戏来抓,不同大学的校园文化既有共性的一面,又因各个学校的历史背景、理念等要素的不同,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由于个性化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使大学师生表现出不同的特質。比如人们普遍认为北大人好动、灵活、争强好胜,而清华人好静、踏实、谦虚谨慎,特定的校园文化熏染出特定的群体个性,特定的群体个性中透露和折射出特定的大学理念。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4

CI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 译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主要包括VI (Visual Identity, 视觉识别) 、BI (Behaviour Identity, 行为识别) 、MI (Mind Identity, 理念识别) 三大部分, 于1905年由德国制造联盟贝伦斯率先提出, 二战后风行欧美,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得以广泛推广和应用, 八十年代末该理论传入中国。企业CI是指利用整体表现体系 (尤其是视觉表达系统) 将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传达给社会公众, 使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 以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 最终促进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

二、城市CI的概念

尽管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逐步加快, 但越来越多的城市在飞速开发、拓展的过程中忽视了自身的个性和文脉特征, 城市之间的形象化差别越来越小。著名作家冯骥才也曾不无忧患地提出:城市建设一定要照顾城市原有文化风格。虽然冯骥才是针对北京城建说这番话的, 但也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底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逐步消失殆尽已成了不争的事实。好在一些地方政府近年来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并开始关注和挖掘自己的特性, 希望借此来凸显、强化自身的竞争力, 以便从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在此背景下, CI被系统地引入到了城市建设活动中。因此, 我们可以说:城市CI是城市利用CI系统的理论, 将城市建设与设计美学、人文精神完美结合, 以系统化的设计向世人展示城市的个性魅力。

1. 城市CI与企业CI的区别。

城市CI虽然是从企业CI延伸出来的, 但两者除了行为对象、行为主体不同之外, 在行为目的、包含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 如城市CI注重城市个性与城市发展战略, 属于公益目的, 而企业CI则强调企业特征与经营策略, 有较强的功利目的;再比如城市CI包括自然、人文、经济等多方面的内容, 强调城市建设要在千姿百态中形成内在的和谐, 而企业CI则强调企业要在内部管理、对外关系、广告宣传等方面形成系统化、标准化、统一性的综合设计。

2. 狭义城市CI与广义城市CI。

在CI设计系统中, VI (视觉识别) 设计是最外在、最直接、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 它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 在整个CI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样, 在城市建设活动中, 能够最直观地向公众展现城市的总体形象的信息就是我们所说的狭义的城市CI, 如建筑物、绿化布置、商业景观甚至交通运输系统等。

广义城市CI除了狭义城市CI所包括的内容之外, 还对城市精神文明、经济发展、政府形象等方面进行描述。如一些城市的市训、市民行为准则、产业规划等。广义城市CI从发展战略的高度营造城市总体形象, 是城市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总体反映。

三、城市CI的内容

尽管城市CI与企业CI存在一些异同, 但CI本身具有的识别性、系统性特征是一致的, 将CI导入城市建设中, 不仅可以使城市建设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还可以使城市建设由内而外、由上而下都有一个和谐、统一的定位, 以个性、独特的形象展现城市的魅力, 而狭义的城市CI则可以最直观地展现着城市的形象, 如城市布局、总体色调、绿化景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标识图案等。

1. 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指的是城市的平面形状以及内部功能和道路系统的结构和形态, 是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或有规划的建设的结果, 也可能是这两者交替作用的结果。影响城市布局的原因有很多种, 如历史因素、经济因素、地质因素、社会因素等等。常见的城市布局有以下几种。

(1) 带状布局

是受自然条件或交通干线的影响, 城市建设沿着江河或海岸的一侧或两岸绵延, 有的沿着狭长的山谷发展, 还有的则沿着陆上交通干线延伸。如甘肃省兰州市是沿山谷地带在黄河两岸发展的;河南省洛阳市是沿着洛河发展的;辽宁省丹东市和山东省青岛市则是沿着海岸线发展的。

(2) 环状布局

围绕着湖泊、海域或山地呈环状分布, 如在厦门市的总体规划中, 计划要将厦门打造成一座围绕海湾的环状城市。

(3) 块状布局

城市用地连成一片, 集中发展, 是在城市中心强大的吸引力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城市形态, 如四川省成都市、河北省石家庄市等。

2. 总体色调也就是城市建设的主要色彩, 有自然色和人工色两部分构成。

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山河、绿化等, 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而所有地上建筑物、交通设施、街头设施等, 都是人工产物, 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但无论是自然色还是人工色, 它都体现着城市的性格、特征, 塑造着城市的空间气氛。如巴黎的主体色为米黄色, 伦敦的主体色为土黄色, 罗马则以橙黄色系与橙红色系为主色调, 北京也早在2000年就为城市建筑定下了“外立面主要采用以灰色调为主的复合色”的调子, 这样既能映衬着皇城根儿的独有气质, 又能体现着政治文化中心的恢弘气势, 还能避免风沙肆虐后鲜亮的颜色变旧。

3. 景观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包括商业广场、艺术雕塑、绿化景观、城市夜景等。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城市、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是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既要遵从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 又要体现出独特的美感, 还要撑托出整个城市的人文特色。城市的景观设计也受到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 如北京的长城、故宫, 虽然是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观, 但更是历史、政治的产物;如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则是在法国政府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 以展示工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成就而产生的;我们经常听到的市树、市花等, 则是各城市根据当地的地质、气候、自然物产等因素, 推举出来的符合当地生长环境、能够代表当地人文精神的绿色植物, 比如早在1985年, 浙江省温州市就通过新闻媒体号召市民投票确定, 将榕树、茶花定为市树市花, 用以反映温州自然风貌和温州人民朝气蓬勃, 奋发向上精神, 激发市民的爱国爱乡之情, 在此后的城市景观设计中, 该市就大量引用了榕树、茶花。

4. 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直接为人们提供生活、工作便利的公共服务设施, 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 还是城市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支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基础设施除了传统的交通设施、能源供给、网络通讯等方面, 已经扩展到环境保护、医疗救助、公益服务等新的领域, 优质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城市发展积蓄能量、增添后劲, 而落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则可能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一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 和这个城市的城市布局、总体色调、绿化景观设计等一起, 向人们直观、真实地展现着这个城市的形象。

5. 标识图案。

城市中错综复杂的街巷小道和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会让人们晕头转向, 每到一个陌生的区域, 人们都需要得到一些对当地情况的指引、指示或是介绍, 以便熟悉环境、方便行动。那么, 有关明确表示位置、方向、交通等内容的标识就成了城市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它是城市秩序的引导, 是人们对日常生活的参照, 也是一个城市的品味。引用CI理论来研究城市CI的建设, 最直接的方式, 就是要加强标识图案的设计:统一思路, 采用标准色调、标准字体、标准尺寸和形式, 对路牌路标、交通设施等进行统一、规范的标示, 让这些标识图案在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美感记忆力的同时渲染城市空间环境和氛围, 并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 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离不开对城市布局、总体色调、绿化景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标识图案等方面的研究。城市CI就是将分散于城市建设各处的因素提取、整理并作出统一的组织、设计, 以便直观、简洁地反映城市的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将CI理论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对于构建个性、和谐的城市总体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摘要:城市CI是城市利用CI视觉识别系统的理论, 将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布局、总体色调、绿化景观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标识图案等与设计美学、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将CI理论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对于构建个性、和谐的城市总体形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城市CI,视觉识别,城市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朝霞.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CIS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2]丁玲.城市形象与本土文化研究[D].中南大学, 2007.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5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的象征,是城市全方位整体的形象。城市形象视觉识别设计就是将城市的文化理念、风格特色等特征进行提升,把城市的生态环境、历史底蕴、经济文化积淀等要素塑造成一个可以视觉化的、可以感知和神会的符号;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对内可以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提高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自豪感;对外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城市魅力,促进招商引资,促进人才、资金及其他优势资源的聚集和流动,加速城市全方位的发展。因此,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发展的一笔无形资产。

北海市从2006到今天,近十年的高速发展,在全国迅速的城镇化建设形势下,整个城市建设初具规模,近年来北海市政府高度重视北海市城市形象的塑造,举办各式活动提高北海市的知名度,面对下一个五年计划,北海市应该从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出发,设计体现北海市实力形象和活力形象,要保证战略性和系统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充满人性化,突出城市文化内涵的视觉识别系统,是提升北海市形象的迫切需求。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分析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从企业、商品识别系统(CIS)延伸而来,概念上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识别系统(CIS)有一定的联系,本质上却不同,首先,城市不是商业机构,市民也不是城市的顾客,城市对于城市形象的诉求点与企业的差别是很大的。其次,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具体设计内容要看城市形象传播的需求,设计需求要根据具体城市的特征来定。

同时,城市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作为城市形象设计的一部分,如果被无原则的滥用,会对城市形象造成了建设性的破坏。

北海市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思路

城市形象包括城市信仰与城市基本理念系统、城市行为系统、城市视觉识别系统。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作为整个城市形象的一个局部,设计之初必须从整体出发明确城市形象的定位。城市视觉识别的形成以城市的文化历史为背景,以城市的观念识别为基础,以城市的行为识别为依托,向公众直接、迅速地传达城市特征信息。

1.主题地位。

根据北海市规划局2015年5月发布的《北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报告,北海市城市发展总目标为:全力推动北海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服务水平,营造城市特色宜居环境,培育城市创新能力,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引导北海向“智造”城市转型。将北海市建设成为“国际度假胜地、现代文明智城、生态宜居名城与阳光魅力珠城”。北海将建设成“国际知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定位为“亚热带滨海生态城市”。从而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主题:滨海人居,生态北海。

2.设计原则。

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应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城市基本理念、文化内涵等因素,应尊从下面的三个原则加以创意和设计:

(1)识别性

地域识别性:利用城市的地理优势或地域特色塑造城市视觉形象。城市与城市之区别首先是地理位置的区别,所以地域是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最根本的区别,如提到冰城哈尔滨、山城重庆、春城:昆明、日光城:拉萨、花城广州这些都是推广的视觉形象。所以,只要我们在设计中强调城市的地域识别性,城市形象将很特色。

人文识别性:利用城市内涵底蕴塑造城市视觉形象。人文识别包括城市历史文化、民俗民风等独特的文化内涵,人文识别是最能激发城市活力的因素,如山西宣传的“晋善晋美”,苏州的“人间天堂、苏州之旅”等都是体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利用人文识别充分展示城市文化。

政策识别性:利用国家和政府出台支持城市发展的政策塑造城市视觉形象。从国家的高度,国家会通盘考虑全国各个地区的发展,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地方城市一定要抓住机遇对外展示其城市形象,借助政策东风吸纳人才和资金,同时也是推广城市形象的好时机。如深圳的经济特区、上海的经济自贸区都是成功的例子。

(2)拓展性

城市形象的主体设计主要指城市品牌标志设计,即城市形象标识、标准字、标准色的设计及其组合设计。应用设计包括行政应用系列,如,政府办公用品,政府公众信息网界面、政府接待用车车身等等的设计;公益事业应用系列,如,公交车车身,户外公益广告等等的设计;招商引资应用系列,如,投资指南、招商引资展览馆设计、招商引资网页界面等等的设计:旅游应用系列,如,旅游促销会场馆、促销人员着装、户外广告等等的设计。因此,在北海城市形象标志主体设计时,要注意它的拓展性,既要保持整个城市形象标志识别系统的同一性,又要为不同的应用系列保留足够的延展空间。

(3)实施性

视觉形象不是设计师的异想天开,而是要求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如果在实施性上过于麻烦,或因成本昂贵而影响实施,再优秀的设计也会由于难以落实而成为空中楼阁、纸上谈兵。

3.设计元素

在造型元素上,首先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通过感官感知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整体内容架构的外在表象,它不仅是城市的直观形象,也可以塑造城市的精神内涵、气质和城市风格。

北海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拥有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气候宜人,是南滨海一座美丽的花园城市。除此之外,北海还是历史文化名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中国十大宜居城市,中国“四大渔场”之一,这些都是视觉设计的代表元素。

4.设计内容

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是一个城市通过感官感知的识别符号,是城市形象整体内容架构的外在表象。城市的规模性、复杂性和有机性,决定了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的构建内容。

核心性要素。包括城市形象代表物、标志性建筑、市徽、市树、市花、城市标准字、标准色、城市吉祥物等。

公共视点要素。包括城市构造地域结构形态系统,自然山水景观系统,城市绿化系统,古代物质遗产与文化表现系统,城市建筑系统,城市雕塑系统,城市街坊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空间结构系统,城市信息系统,城市文化符号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亮化系统,城市清洁系统,休闲系统等等。

5.形象推广

城市视觉识别系统不仅在设计过程,更重要的是管理和推广,以及定期进行评估。内传播(固定方式)和外传播(旅游时机)。内传播的目的:通过充分传播,明确城市定位,完成阶段性传播任务,增强市民及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提高市民的自豪感、归宿感。促使城市以外的投资者、旅游者、人才对城市形成从知名到完整认知,塑造期望和联想,达到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城市对该城市营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宏,城市形象艺术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

(作者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

宜宾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研究 篇6

2015年,宜宾市累计接待游客3494.91万人次,增幅为23.83%,实现旅游总收入332.3亿元,增幅为29.78%;旅游总收入在全省排名第四位。借举办2006年“四川旅游发展大会”和2015年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之际,宜宾市十年间旅游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也应该看到,作为一个旅游资源极丰富的旅游目的地,全市旅游收入仅占全省的5.3%。宜宾是一个旅游资源大市,然而还不是旅游强市。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构建完整的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导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塑造出鲜明、独特、有招揽力的整体旅游形象,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

宜宾曾经先后提出过不同的形象定位,如:“万里长江第一城”“酒都”“僰人故里”“哪吒故里”“宜山宜水最宜宾”“醉美宜宾”“西南半壁古戎州”“美丽中国山水宜宾”等,但是频繁的更换形象,导致旅游形象模糊。目前的一些形象表达,如“蜀南竹海天下翠”“僰人悬棺天下谜”“神州琼浆五粮液”“石海洞乡天下奇”等都是针对某一项旅游资源,即局部形象和某项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而不是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2013年,宜宾市旅游局开始面向全社会有奖征集旅游宣传口号,结果一等奖空缺。获得二、三等奖的宣传口号,如“酒香茶韵,山水宜宾”“人文酒都,山水宜宾”,这些似曾相识的表达明显缺乏识别性。2015年,根据《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提出的“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实际上是旅游地的产品特色定位,即某一旅游地在本规划期内旅游产品的战略方向和重点,而非形象定位(1)。

2 游客感知、认知的宜宾旅游形象识别系统分析

游客的感知和认知对宜宾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具有基础性的意义。笔者于2015年8—10月组织宜宾八个旅行社针对来宜宾旅游的游客作了市场调查问卷,发出有效问卷28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64份。

2.1 游客本底感知形象与实地感知形象冲突

调查显示,酒都(五粮液产地)是游客对宜宾最突出的本底感知形象(76%),这与五粮液在全国白酒行业的龙头老大地位和五粮液长期卓有成效的产品宣传有关。“酒都”明显突出了宜宾以五粮液为代表的酒文化,也是游客认知度很高的特色形象,但是其概念过于局限,不能涵盖宜宾富有特色的多元文化。游客在游完宜宾后,认同酒都的实地感知形象占不到40%,远远低于来宜宾前认同酒都的本底感知形象的比例(76%),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酒文化是宜宾的核心旅游资源之一,但是不能完全代表宜宾的整体旅游形象。

2.2 局部旅游形象遮蔽整体旅游形象

游客的实地感知形象,第一位的是“蜀南竹海”(82%),第二位是“酒都”(35%),第三位“中国石海”(23%)。可以看出,排在前三位的游客实地感知形象均为局部旅游景区或者旅游资源的形象。而城市整体旅游形象,如“万里长江第一城”(21%)、“宜山宜水最宜宾”(9%)、“醉美宜宾”(12%)、“西南半壁古戎州”(5%)等均不能得到大多数游客的认同,说明局部旅游形象严重遮蔽整体旅游形象,也说明宜宾的整体旅游形象游客感知模糊,没有识别性。

2.3 游客满意度调查

调查显示,旅游购物条件差是影响宜宾旅游形象的最大障碍因素(52%),尽管在市内有旅游购物一条街,但是有其名而无其实,迄今为止宜宾还没有一个综合性的旅游购物大型商场。交通障碍也是一大影响因素(38%),部分区域内、外部交通网络较差是导致游客对交通状况不满意的原因。另外,有29%的游客认为宜宾污染严重,28%的游客认为旅游信息指示不足,25%的游客认为宜宾旅游设施差。游客对饮食、旅游服务、宜宾人热情友好有较高的满意度。

3 宜宾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的构建

城市旅游形象识别系统CTIS来源于企业CIS战略。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设计,其含义不仅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也赋予了“City Tourism Identity System”(CTIS)新概念。CTIS由三部分构成:理念识别系统(MI)、视觉识别系统(VI)、行为识别系统(BI)。

3.1 MI:旅游形象定位———重新诠释

对宜宾的旅游形象定位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不是应该定位为什么,而是不能再继续无结果的争论。因为旅游形象定位的传播,多非一日之功,需要相当稳定地诠释性宣传与引导。(1)

“万里长江第一城”是宜宾最鲜明和最具整合功能的旅游形象定位。“万里长江第一城”之谓,古已有之,深入人心,也是宜宾旅游资源里最具垄断性的一个方面,可谓天赋宜宾超强定位的基础。宜宾市政府从2003月以来至今,已向中国国际互联网、雅虎网络实名申请注册了“万里长江第一城”“万里长江第一城·cn”“万里长江第一城·中国”等17个电子域名。这说明宜宾市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和把“万里长江第一城”作为城市品牌的有力支撑的高度重视。

应该重新诠释和解读“万里长江第一城”。“万里长江第一城”源于地理位置,又要超越地理位置。“第一城”既是区位,又可以解读为宜宾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所处的高品位、高级别的位置。通过重新诠释和解读,把宜宾的大江文化、僰文化、酒文化、哪吒文化、古镇民居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等内容作一个很好的整合,也是对宜宾———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表达。

3.2 宜宾城市旅游形象的视觉设计(VI)

3.2.1 确立长江地标广场———长江公园的城市地标地位

宜宾历来缺少标志性建筑,如果非要找一个的话,很多宜宾人认为是大观楼。但是宜宾大观楼本身不具有垄断性,更重要的是与旅游形象定位无明显关联性。长江零公里地标具有绝对的垄断性,它应该是宜宾的地标。现在的地标广场美中不足的是没有更明确地突出“长江零公里”的概念,可以考虑改名为“长江零公里地标广场”。新建成的长江公园环境优美,亲水线、临水线、骑游道的设计匠心独具,充分体现了“人江一体”的理念,应该成为宜宾新的地标区。

3.2.2 加强游客第一印象区和最后印象区的环境建设

宜宾的火车站和机场及公交线路设计尤其应该改进。同时要大力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使宜宾的建筑、主干道、交通口岸大门景、广场、绿化带、城市灯饰等景观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色彩。通过艺术性的设计,多侧面融合、展示长江文明,给人以鲜明、独特、新奇的视觉冲击力。

3.2.3 统一设计宜宾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徽志、标准形象图片、旅游吉祥物等

宜宾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城市旅游形象的旅游徽志、标准形象图片和旅游吉祥物等。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聘请专家策划,有奖公开征集等,并进行统一设计。图案标志要简洁醒目、易于识别。一经选定要相对稳定、长期使用、反复宣传,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2.4 整合特色商品与美食资源,建设宜宾旅游特色街区

特色街区是旅游城市不可或缺的“亮点”。宜宾城市旅游特色街区应尽可能的提供适合步行者的空间,整合宜宾的特色商品,成为旅游购物中心,改变目前宜宾旅游购物一条街有名无实的情况。同时,游客对宜宾的美食有很高的认同度,宜宾可建一座“西部名吃城”,并针对散客、团队客人和内宾、外宾分别设置相应的功能区,以满足旅游者“美食”的需求。

3.2.5 建设宜宾“智慧旅游”工程

宜宾智慧旅游工程建设应分别从面向游客、面向旅游管理部门、面向旅游企业的角度,梳理出面向游客的智慧服务体系、智慧营销体系和面向政府的智慧管理体系以及面向企业内部使用的智慧旅游试点工程。

3.3 行为识别系统设计(BI)

3.3.1 市民行为形象是核心

市民素质决定了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而市民行为是市民素质的外在显示。城市居民的热情好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游客在旅游城市中的某些不适感,因此应充分发挥宜宾人包容、豪爽、热情的性格特点,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增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3.3.2 旅游企业行为形象是关键

旅游企业的行为是旅游城市行为形象的指示器,宜宾市所有和旅游相关的企业都应该把“一切为了游客”作为经营的宗旨,把服务的“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振之.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城市滨河区域景观形象识别系统初探 篇7

对于夹河而立的城市, 滨河空间是城市最具吸引力的空间, 他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起源, 城市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诞生和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留存下的历史印记。它是城市特质的组成部分, 是城市彼此区分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城市的根, 是城市的灵魂, 有往日发展积累的宝贵经验, 也有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目前, 国外城市滨河空间发展较早, 以比较完整的理论系统为依据, 而国内滨河空间兴起较晚, 很多项目是在“建设大潮”中仓促上马的, 大多设计忽略了地域特色的表达, 使滨水空间无法发挥其作用, 没有很好地给市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1 滨河区域研究现状

1.1 国外滨河区域研究现状

国外的滨河空间城市设计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 在世界各地的开发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法。之后世界各地相继开展滨水区开发的理论研究, 同时, 随着滨河地区再开发, 许多研究活动也随之活跃起来[1]。

现代欧美国家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主要体现在生态规划, 突出滨河区域自然景观的恢复;或是建设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区景观, 赋予景观历史与地方文化内涵;或是体现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1.2 我国滨河区域研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的滨河区域开发目的是希望通过滨河区环境的改造,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研究涉及其连带问题, 如建筑、空间环境、开放空间、生态景观、居住区规划等方面。缺少对滨河地带景观的整体规划及体现城市整体风貌,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2.1 缺乏整体性:

我国滨河空间的发展与建设缺乏相对整体的规划, 无论是在城市设计还是总体的布局, 只考虑到所属地块的建筑形态和功能空间, 忽略用地范围以外的城市脉络, 以及作为整个城市景观廊道的标志性和识别性。

1.2.2 缺乏空间的连续性:

滨河空间与城市其他空间缺乏合理的衔接和联系, 缺少与城市其他空间体系的联系, 视觉上无法形成完整的城市视线走廊;此外, 用地功能单一, 缺乏各功能空间的综合性组织和利用, 无法满足公众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

1.2.3 缺乏亲水性:

滨河空间亲水性主要包括视觉的可达性和行为的可达性。滨河空间缺乏足够的开敞空间和连贯的滨水步道, 成为影响公众亲水可达性的直接因素。

1.2.4 缺乏传统的延续:

目前大部分滨河空间的设计主题与手法单一, 忽视了滨河原有的特色和地域历史背景, 削弱了空间和城市的识别性。

因此, 建立系统的、可识别的滨河形象将是滨河空间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2 滨河区域形象识别系统

滨河区域形象识别是基于企业CI和城市CIS理论, 从滨河区域景观特点出发, 归纳总结得出新的滨河区域景观形象识别的概念。

2.1 企业CI和城市CIS

CI (Corporate Identity) 是以刻画企业个性, 突出和显示企业精神, 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深刻的认同感, 从而达到促销目的的设计系统。将企业作为设计对象进行整体设计, 使社会大众容易识别企业性质, 提高企业知名度, 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2]。例如“耐克”的品牌形象识别就非常成功。耐克的商标象征着希腊胜利女神翅膀的羽毛, 代表着速度、动感和轻柔。同时, 散发着速度和爆发力。它的产品理念是运动、活力、创新精神, 其产品的设计和形象的传播中都体现了该品牌形象的精神 (如图1) 。在多年良好的品牌形象塑造上, 当人们只要提及“耐克”二字时, 就会从心理上产生对该品牌形象的认知。

城市CIS (City Identity System) 是将CI的一整套方法与理论嫁接于城市规划与设计中, 全称为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是以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为理论和基础, 在规划指导下对城市各个方面如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方面进行塑造, 同时借助于公共关系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理论, 并应用传媒或其他渠道使之扩散, 从而凸显城市独特的城市理念和特色, 塑造城市个性和精神的系统工程[3]。早期最为知名和典型的是纽约、巴黎、阿姆斯特丹等城市。20世纪70年代, 纽约城市标志“大苹果”和宣传口号“I LOVE NY”的成功推出, 为城市品牌形象塑造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案例支持[4]。

2.2 滨河区域形象识别系统概念

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 是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 即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它既是陆地的边缘, 也是水域的边缘[5]。城市滨水景观是指对城市滨水区域的实体环境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的城市空间及景观形象[5]。

在这里, “滨河”主要指的是带状水体, 而在英文中的“river”是江和河的统称, 即河流, 本文所研究的是城市中的带状水体。从景观特色来看, 城市滨河景观是人工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景观中有着明显人工痕迹[6]。

滨河RIS (Riverfront Identity System) 的定义是滨河区域整体化和差别化的印象和认知。是一种无形的文化资产, 是有意识、有计划地将滨水空间的各种特征向公众展示和传播。将滨水区域建立的理念印象, 通过理性和感性的认知方式, 形成计划性的视觉、触觉、空间环境规划, 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实施战略, 创造性地使城市个性和城市理念全方位的传播, 引起公众的关注, 提升城市魅力, 使公众对滨河空间乃至整个城市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信赖感。

2.3 滨河RIS形象细分

将RIS具体细分为5个要素, 通过这五个细分从物质感受到精神理解, 凭借一定的物质媒介, 让美感不只停留于观赏当下, 令人追今思古, 带来种种情感上的感知和评价, 这一评价表达了公众的认同和满意程度。当这种情感升华时, 使人的精神获得愉悦, 便会产生审美体验[7]。也是公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3.1 理念识别系统———Mind Identity (MI) 。

理念识别系统是建立整个系统的原动力, 是发展方向的指导。是其他识别系统的基石, 是价值观念、文化精神的提炼与塑造。美国营销学家里斯和特劳斯曾提出著名的“定位”理论, 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形象定位。MI按照时间轴可将其划分为过去历史文化的识别、时代地位的识别、未来区域定位的识别。它是内在形象的识别, 看不见, 摸不着, 但可以感觉得到, 这种理念和文化氛围渗透在方方面面, 也体现在一言一行。

2.3.2 行为识别系统———Behavior Identity (BI) 。

BI是理念的执行者, 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整合和传播。它包括政府行政能力的识别、市民行为要素的识别以及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的识别。政府及相关部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 使目标受众直接接触, 提高他们对滨河区域的了解和信赖感, 从而产生“亲地感”。

2.3.3 视觉识别系统———Visual Identity (VI) 。

VI是滨河区域直接的视觉印象的识别, 运用色彩、线条、符号、造型等视觉语言塑造形象, 包括标识识别、色彩识别、符号识别、市民精神识别。标识是CI设计的核心要素, 承担着重要的理念传播功能。市民精神识别是对市民精神状态和群体形象的识别。市民的形象和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文化水平和文化形象, 也具有特定的识别意义。

2.3.4 触觉识别系统———Touch Identity (TI) 。

TI是滨河的水景识别, 结合滨河区域最大特点亲水性和连续性建立识别。包括水岸线识别、亲水识别、河岸空间识别。解读水域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体验过程, 包括水景观不同质感不同肌理不同观赏距离所带来的体验感受差异, 以及河岸空间人工物质和自然物质的形象塑造。给观赏者带来不同方式的感知和理解, 并最终可以在记忆中重现客观环境形象的目的。

2.3.5 环境意境识别系统———Environmental Imagery I-dentity (EII) 。

EII是最外围的识别, 包括地理环境识别、人工环境识别、标志性代表物识别、公共艺术识别、情境识别。不同滨河区域具有的独特地表资源与该环境形成融合共生的关系, 也是该区域广泛利用的名片。人工环境识别主要是区域内建筑群、主要街区、景观环境、交通设施的识别。公共艺术是对环境内雕塑、公共设施的识别。意境的营造结合历史文化内涵、居民生活习惯、价值观、民风民俗等要素转化为统一的识别要素。塑造情以景汇, 意与象通的印象。

2.4 RIS形象特色形成因素

2.4.1 地缘要素。

地缘的识别应顺应自然, 尊重、维护地域特质。不同地域城市具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理地貌、气候和生态的识别。那么不同城市滨河区域自然风貌的差异化是滨河区域自然形象识别的首要因素, 这种天然形成的走向和景观序列, 影响着城市滨河区域的整体意象的。苏州被称为东方的威尼斯, 有着北方香港之称的大连, 这些城市的形象塑造都是依赖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要素, 因此对自然要素的识别在RIS识别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4.2 人文地域要素。

一座城市的民俗风情、居民生活习惯、地域特色等人文环境是展现城市个性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说城市的地域性是城市特征识别的关键因素。地标性建筑群、城市布局、街区、景观、交通等等都是人文形象识别的要素。美国纽约的曼哈顿街区, 香港的维多利亚港, 都体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建筑群或是标志性街区都将成为本区域形象的集中展现。

2.4.3 历史文化要素。

城市滨水区域的历史地段多数较为复杂, 以水为文化基础, 衍生出许多特殊的历史文脉。传统的心理是历史的记忆, 历史上留下无数辉煌的古代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观, 北京故宫、杭州西湖都是城市的宝贵财富, 是城市的历史性识别, 从中可以寻找到城市空间发展的文脉和历史发展的轨迹。

2.4.4 时代精神要素。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 “精神”意指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群体内在一定的时代环境中的文化, 学术、道德、精神和政治方面的总趋势以及一个时代的氛围。它是一种“情境”的体现, 不同的时代需要不同的情境来满足公众精神上的需求。美国学者H.L.Gamham曾在《维持场所精神———城市特色的保护过程》中提出城市识别性要素的构成, 包括城市的环境特征和面貌, 可观察的活动和集会活动。上海陆家嘴金融区, 是上海最繁华的金融商业区, 也是上海时代特征的见证。因此, 良好的形象既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又不能缺少鲜明的时代气息。

3 展望

对于滨水区域景观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 不仅是满足城市景观功能需求, 也是体现城市形象、传承城市文化的深层措施, 滨河区域形象识别不仅仅是指人工形式美的塑造和识别, 更是自然生态景观和公共空间环境功能的意境表达和识别。

“滨河区域形象”理论涵盖范围非常广泛, 所涉及的学科也复杂多样, 本文对于滨河区域形象识别系统的研究还处在初级的探索阶段, 之后还会针对天津海河做大量的调研工作, 根据调研内容对所提出的五大要素进行进一步深入地总结, 提出滨河景观形象的营造策略和方法。并以海河为例提出形象识别优化策略。以传承文化, 嬗变形式, 整合理念为视角做出一份完整的滨河空间形象识别样本。

参考文献

[1]钟威.城市滨水景观特色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08.

[2]陈瑛, 吴志勇.CI策划与设计[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9

[3]黄朝霞.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CIS应用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4]王洪波.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与提升[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 2011

[5]曹旭.城市滨河景观的地区性设计策略初探[D].昆明理工大学, 2005

[6]阮超毅.京杭大运河江苏段标志性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8

从岩石上的符号到甲骨上的文字, 从铅字印刷到电脑激光打印,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犹如永动机孜孜不倦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源动力, 把人类文明推向一个又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的沟通和联系方式发生了变革, 万维网使地球变换缩小,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数字信息时代, 作为数字化信息传递媒介的互联网在以不可逆转的速度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的浪潮从未停歇, 随后移动互联网技术出现并迅速成为主流媒体, 手机媒体被称为“第五大众传媒”。相对传统媒介来数, 以互联网为基本特征的新媒体被统称为数字媒体。数字媒体具有交互性传播信息的独特优势, 是对人类信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数字媒体的出现使视觉文化识别出现了新的空间和领域。对市场变化最为敏锐的企业当然不会忽略这一新的传播媒介,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和塑造企业的网络形象, 这些变化在企业视觉识别系统——VI设计之中也有所体现。网络作为一个新的信息传统媒介给企业VI设计带来的影响和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 网络促使VI在应用内容上发生了扩展。

从VI的发展历史来看, VI的基本的构成要素也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和形成的, 当网络是信息社会中的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 企业传播信息的形式和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网络的出现使VI系统的应用空间扩展, 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

在传统媒介空间中, 受众是被动的接收信息;在网络空间中, 受众可以摆脱时间、空间等因素的束缚, 主动接收信息, 并且可以实现与信息传播者的交互。企业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可以采用更灵活的形式发布信息, 这也使得VI在应用中的传播形式发生改变。

另外, 网络也使VI在表现形式上出现了变化。

网络使多维视觉传播成为可能, 视觉艺术朝着动态的、多元化的、不确定性的、方向发展, 在这种潮流中VI的设计表现形式也出现变化, 由单一的平面化向动态的多维化发展。

什么是IVIS

从人类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 新技术的应用必然推动设计形式的变革, 技术变革历来是促进设计发展的助力。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在移动互联技术逐步沁入到大众生活的血脉之中的时候, 也随之衍生出了新的设计类型或门类, 比如网站设计就是最为大家所熟悉的一种。在对网页设计等新设计门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中, 很多设计概念被引入或推陈出新。设计是为商业服务的, 当商业的主导者意识到网络营销是必争的阵地时, 企业网络形象被提上日程, 随即企业视觉识别系统 (Visual Identity system) 也延伸到新的领域, 设计师从规范化设计的角度出发, 将VI的概念逐渐应用在互联网设计之中。简单说就是把原有VI体系中的平面的、静态的元素以动态的、多维的方式应用到多种数字信息传媒中, 而不局限于网络或网站的形式。从企业的发展战略角度来看, 从整体上部署和规划企业数字信息传播形式更适合企业的发展需要, 也更满足于CIS的功能。

VISI与VI的关系

从狭义上理解, VISI体系隶属于VI体系中应用设计要素部分, 是VI手册中应用部分中的一个项目, VISI与VI属于从属关系。

从广义上来看, VISI体系是VI体系的一个分支, VISI体系是VI体系设计内容在新媒体的发展中新拓展出的内容, 二者是继承关系, 既VISI的基本设计要素不能脱离VI的基本设计要素, 而是继承其本质, 然后进行二次设计, 使基本要素适合于在新媒体中应用。

VISI的组成部分

VISI体系包含的内容很宽泛, 按照VI体系中设计要素的划分结构, VISI体系也可分为基础要素系统和应用要素系统两大部分。

VISI体系基础要素系统设计来源于VI体系中基础要素, 并且要严格执行VI手册中已经制定的设计要求, VISI体系基础要素只是为VI体系中静态的要素注入动态元素。VISI体系基础要素系统包括数字化标志、数字化标准字体、标准数字视觉色彩、数字化辅助图形、吉祥物动态形象、标识音乐。

VISI体系应用要素系统可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组织, 一般常用的有网站应用、电子办公、多媒体应用等项目。

网站应用系统主要指企业网站建设, 其中包括网站Logo、标准色、布局规范、信息设计规范、广告规格等设计要素。

电子办公系统主要包括企业电子名片、企业E-mail格式形式设计、企业PPT演示文稿格式、企业电脑桌面等设计要素。

VISI的设计原则

1.继承性原则

数字媒体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媒体等, 企业IVIS系统必须适用于多种媒体平台, 构建能适用于多种应用环境的识别系统是IVIS系统设计的难点。在建立企业IVIS系统时, 要求设计师必须对相关媒体的特性有全面的了解, 并能正确对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设计中在兼顾数字媒体特征的基础之上, 继承VI体系的设计要求, 从本质上不能脱离企业VI体系, 特别是基础要素部分的设计要严格执行企业VI手册中既定的规则。

2.适用、实用性原则:

有别于传统媒体的线性、单向信息传播模式, 数字媒体打破了时空的壁垒, 实现了多维度的信息交互传播模式。在构建企业IVIS系统时, 不应追求大而全, 应结合实际需求特点, 选择适合的内容、技术, 做到适用, 避免资源浪费。

3.延展、兼容性原则:

企业IVIS体系设计的目的是塑造企业数字形象, 是基于电子设备屏幕进行显示、利用互联网进行传播。企业IVIS在应用中必然受到设备和技术的限制, 比如在电脑显示器上和在电视屏幕上播放在实现技术和显示效果上都有不同的要求, 即使是在电脑显示器上应用, 不同电脑操作系统对技术的支持也不同, 这就要求在制定VISI体系时一定要考虑到运行环境等客观因素, 使VISI体系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这样在应用中才能具有较宽泛的延展空间。

4.艺术性原则:

在企业VISI体系设计中注重艺术性的表现依然是体系建立中一个关乎成败的因素, 在数字技术爆炸的时代, 合理利用技术, 让技术为设计服务, 处理好技术与艺术的关系是在进行企业VISI体系设计中的重要课题, 无论什么时候艺术性都是不可或缺的。

结语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9

关键词:镇安板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应用系统

随着镇安板栗对镇安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镇安板栗的经济价值越来重视,对其品种进行优化和大面积扩充种植,以及对其实行各种保护措施,比如,申请品牌商标、建立保护基地等。使其逐步实现了产业化,本地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管理服务还是企业形象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瑕疵。为重新树立企业形象,统一企业管理和服务,借此树立镇安板栗在顾客心中的良好形象,保持老顾客的基础上不断吸引新顾客,扩大市场份额,也为镇安板栗的经济发展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一、镇安板栗的VI设计创意构思

1、VI设计的概念

VI即(Visual Identity),通译为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系统的视觉表达体系。将企业理念、企业文化、服务内容、企业规范等抽象概念转换为具体符号,塑造出独特的企业形象。在CI设计中,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最容易被公众接受,具有重要意义[1]。

视觉识别系统是CIS系统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的部分。是将CI的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以无比丰富的多样的应用形式,在最为广泛的层面上,进行最直接的传播。设计到位、实施科学的视觉识别系统,是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建立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的快速便捷之途[2]。

2、设计的创意来源

VI设计的核心设计就是企业标志的设计。所以本次设计创意的来源也就是标志的创意来源。标志主题是以“板栗”二字的拼音首字母为原型反方向设计组合而成、整体有山水相依之相,既表示着镇安板栗产地山清水秀,天然质朴、标志的标准色为绿色,表示着镇安板栗天然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本标志辨识性高,给人以朴实的亲和力,突出了企业的良好服务形象。

3、VI设计的定位

本次设计的logo色彩定位为绿色,字体主要为黑色。Logo设计是VI设计是核心内容,其标准色是用来象征企业并应用在视觉识别设计中的制定色彩。透过色彩的具有的知觉刺激和心理反应可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内容的特质体现出企业的属性和情感。色彩的设计定位在识别符号中具有强烈的识别效应[3]。

二、镇安板栗的VI设计过程

1、logo的设计

企业及品牌形象的核心要素就是标志设计,标志是企业企业构成结构、行业类别、经营理念在充分考虑企业标志的解除对象和应用环境后为企业制定的标准视觉符号。其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进行充分的演绎、变化,可以是完全动态形式的。

2、标准字的设计

标准字是指企业或品牌形象专用字体。本次字体设计是将企业或品牌的名称的字体通过创意设计与标志组合,形成独特的风格,个性突出的组合整体。标准字是塑造企业或品牌整体形象,是企业识别符号个性化特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识别系统中与标志有着同样的重要地位。

3、色彩设计

色彩在视觉传达中能够引发人们的种种感觉与联想。利用色彩联想能够使人们在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印象共鸣。企业在建立一个自己的色彩识别系统可以良好的辅助标志图形达到传播效果[4]。

4、辅助要素的设计

辅助要素是活跃形象的重要工具。在标志的具体使用过程中,使用辅助要素可以增强企业标志的意义与视觉效果,提高设计的系统扩展功能,增强视觉沟通和系统本身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其设计大部分是与标致有关联的,是标志设计的延伸设计与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保持互补。

5、基础要素整体组合设计

基本要素的整体组合设计是按照应用设计项目的需要对要素之间的位置、大小、方向等进行规划,保证基本要素组合后的平衡关系。通过固定编排规格进行规范确保组合在未来应用中能够标准化实施。

6、办公事务系统的设计

办公事务用品是一些细小琐碎的小件,但能体现企业的个性与整体形象,影响内部人员对企业形象的认知与归属感。其内容包括各类文印物品,文件收录用品以及各类证件等等。设计中以基础要素设计为素材,严格执行基础要素的应用规范,在整体排版上要精美大方。

7、公关事务系统的设计

在企业运营中具有企业形象特征的各种公关用品和赠品不仅能促进企业的交流,还能体现企业的实力,极强企业的形象传播。设计内容包括名片,礼赠用品等等。在设计中依据不同物品的特征将企业的视觉基础要素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三、结语

镇安板栗的VI设计从选题到设计最后完成在这期间,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查阅了很多资料,以及实地考察,设计是相通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是各个方面的因素。VI设计的内容范围计较广泛,本次设计只针对了几个方面的设计,从这个方面来说设计还不够完美。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把已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去,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增强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

[1]徐洋.品牌与VI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2.7.

[2]李鹏程.VI品牌形象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8.

[3]黄建平.标志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CI形象识别系统 篇10

关键词:快时尚品牌 形象识别 扁平化 简约设计 品牌认知

快时尚品牌因其产品更新速度快、价格平民化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并成为他的忠实顾客。ZARA(著名西班牙快时尚品牌)便是一众快时尚品牌中的经典案例,从产品设计到终端零售,ZARA极尽可能将整条供应链系统高效地整合,大幅压缩前导时间(产品从设计到生产、物流、销售的过程),将国际大品牌120天的前导时间缩至平均12天,最短7天,紧跟时尚潮流,不断增加顾客的新鲜感。相较于传统品牌而言,这种独特的营销模式成本低、高收益,因此促使越来越多的传统品牌通过转型或创建子品牌跻身快时尚行列。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快时尚产业,形象识别系统的差异化特点开始成为每个快时尚品牌诠释其品牌特色和产品设计风格的直接途径。对于大部分快时尚品牌来说,被主要用于区分的象征即是一个符号、标志或其他可知觉的视觉元素,如颜色、字体等,这些元素的功能通过一种有影响力的、简洁直接的方式传达企业的“内在美”(即核心理念),向消费者展现独一无二的品牌个性。

一、趋向视觉简约化的品牌形象识别

国际品牌设计大师沃利,奥林斯(Wally Olins)曾在他的近作《品牌术》一书中提出了“品牌可视化”的观点,即消费者对某个品牌的认知度和评价是建立在感官所产生的体验之上的。品牌形象设计便是将这些被赋予了特定意义的元素整合起来并加以升华,用比语言更快更强烈的视觉传播手段向大众传递品牌信息,帮助大众认知品牌。一个品牌可视化的直接表现形式就是形象识别。精准的品牌传播需要精确的品牌定位与优良的品牌视觉系统来支撑,两者缺一不可。

美国快时尚品牌巨头GAP的换标事件揭示了视觉简约化对品牌形象识别和产品定位在大众心目中的认知影响。该品牌创立之初,它的标志是由“GAP”三个英文字母反白在蓝色色块上的简单组合,旨在传达年轻、时尚、休闲的品牌定位,且使用时间超过20年。2010年10月4日,GAP公司突然没有预兆的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最新的品牌LOGO,取代了原有的藍底白字标志。在仅仅数分钟之后,GAP的忠实拥护者就开始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表达了对该品牌新标志的不满,“粗糙”、“俗气”、“没特色”是人们对其新标志最多的评价。几天之后,GAP公司不得不撤下新logo,并换回旧的标志。借用特劳特的定位理论来解释GAP事件,即一个品牌一旦在消费者头脑中占据了一个位置,要想改变形象重新为其定位,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的分析显示,80%被熟知并获得反复购买的快时尚品牌,它们的形象识别系统设计都趋向于视觉上的简约化,用去繁复的设计语言将品牌内涵浓缩于其标志和相关形象识别元素之中。“扁平化(Flat Design)”作为视觉简约化设计的代表风格被广泛应用于快时尚品牌的标志和视觉系统设计,通过这种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能更快速的将品牌形象植入消费者心中,并突出平价、时尚的独特品牌体验。二基于快速认知的扁平化设计

扁平化设计(Flat Design)意味着在设计中不使用常用的渐变、阴影、高光等拟真视觉效果,以色块最为外在表现形式,从而打造出一种看上去更“平”的设计风格,它是一种基于简约审美的视觉语言。扁平化设计的优势就在于它可以更加简单直接的将信息和事物的工作方式展示出来,减少因认知差异而产生的障碍,同时也体现着“少即是多”的设计美学,简约却不简单。从某种层面来说,扁平化设计可以说是极简主义的直系亲属,它不但兼顾了极简主义的原则还融合了更多的复杂性,两者正在成为新的设计表达趋势。

随着当下智能应用程序及网络互动社交平台的不断发展,品牌构建中的形象识别必备元素也随之不断延展,与品牌标准色彩、标志风格相一致的官方网站及智能手机客户端(APP)的界面都已经纳入其中。越来越多的网页界面和应用程序界面的设计变得平面化了,google、facebook、win8系统、苹果10S7系统的界面设计都顺应了这种颠覆常规的设计趋势,甚至连很多品牌的LOGO设计都深受这股“平面化”风潮的影响。

最近,英国创意咨询公司Futu reBrand提出一套智能体系,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品牌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建立了一个虚拟市场,鼓励“交易者”根据发展潜力购买和出售国际品牌的股份。预测结果显示未来品牌将会出现五大趋势:少些浮华,多点舒适,大众参与度更强,环保意识更强烈。由此可见,在未来简约的品牌形象识别将更容易打动大众。

快时尚品牌作为平民化时尚快消品的代名词,品牌的形象识别元素必须是中庸与大众化的。简单、明了、易于识别、方便认知才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关注。日本快时尚品牌优衣库(uNlQL0)的形象识别系统便是最具“扁平化”设计意味的代表。新锐设计师佐藤可士和将优衣库品牌的英文名称“UNlQLO”与单一色块组合,红底白字,简单、明确的传递出了该品牌的存在价值和时尚感,体现了其作为快时尚品牌的“快”消费文化,让人眼前一亮。同时,红底白字的对比差异也增强了标志的吸引力。在优衣库每个零售店面的内部形象和识别系统都一致的将这种红底白字的组合应用到极致,很轻易的让消费者就记住了“优衣库”这个名字并进入店面开始体验。佐藤可士和这样的设计理念恰恰符合“扁平化”的一切审美特征。现今,像优衣库这样将“扁平化”应用至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快时尚品牌正在不断涌现,这样的趋势不禁让人思考为什么“扁平化”开始被广泛应用到快时尚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中?

三、应用于快时尚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扁平化设计

随着智能手机及移动网络的普及,大家可以便捷的通过手机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事件和喜欢的品牌,手机几乎成为人们与世界连接的首选工具。在这种数码智能化的社会环境下,品牌形象识别系统的构成要素得以扩展,不仅包含logo、标准色、等相关视觉基本识别元素的统一,还囊括品牌官网界面以及应用程序(APP)界面的视觉识别,品牌变得与消费者更亲近。电商模式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快时尚品牌纷纷建立智能手机客户端。通过APP(应用程序)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向大众展示品牌形象,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营销方式,为消费者传递最新的产品更新信息,并让潜在客户在互动的过程中了解品牌,促进销售。

扁平化这场基于用户体验的视觉革命已蔓延到了品牌设计领域。它不仅被应用在品牌APP的界面设计,同时也贯穿了logo乃至整个品牌形象。打开“优衣库”的手机官方客户端,可以看到整齐的网格式排版,用色块来区分按钮功能。完全扁平化的界面设计省略了繁琐的视觉障碍,在程序使用的過程中注重功能性,从用户体验出发提升使用者好感,使其成为下一个客户。这种扁平化的界面设计与其官方网站和“优衣库”的视觉识别元素应用协调统一,互相作用,突出该品牌所代表的简约舒适,强调品质的定位。同样形象识别趋向扁平化的快时尚品牌还有zARA(著名快时尚品牌),“变装”后的品牌logo字体整体间距变宽,感觉更纤细更“平面”,从视觉上的第一感觉来说更符合该品牌产品以时尚、平价著称的销售理念。

四、结论

一个品牌的形象识别系统,更像是它的一张名片,代表着品牌想要告知消费者的所有信息。快时尚品牌一直以速度快、产品高频率更新、永远追随潮流的特点吸引大众,新的快时尚品牌的不断涌现和追求速度而导致的产品质量问题,使这个光芒闪烁的时尚产业变得有些暗淡。为了突破这种现状导致的品牌好感度和存在感的流失,部分快时尚品牌从其形象识别系统着手改变,希望从外观形象开始给消费者全新的体验。

上一篇:水战下一篇:信贷